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教育机构网络教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网络资源 教学模式 构建主义 多媒体网络教学
一、引言:
(一)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模式变革的必然性
21世纪正在形成的数字化生存环境对我们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要求,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开放式学习、多元化学习、终身学习的出现促使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发生变革,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信息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求提高人们的技术和能力,而且要求调整人们的社会能力,“社会能力”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它包括:1.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认识所承担业务和工作内在联系的能力3.在工作范围内发挥主观能动性,自我发展和独立进取的能力4.在工作过程中,独立、有效的组织能力5.在工作领域协调与协作的能力6.把握新信息、新技术的能力7.驾驭媒体,高效利用学习资源,促进学习过程优化的能力因此,教育机构面临的任务之一,是培养适应21世纪的新型人才,正视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不断探索教学过程的新改善,引导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掌握好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技术,具备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及信息表达能力,即学会高效率学习的能力;任务之二,是利用有限的资源为越来越多有着不同知识背景的人提供最高质量的教育信息服务,利用互联网集结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最有效的学习。为此,教育界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回应这些变化,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研究以学生为核心的教与学的策略。在这种情况下,有不少人开始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模式即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过程进行研究。
(二)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模式提出的主要依据
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模式的提出主要依据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即依靠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以个别化学习为核心,采用系统方法来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AECT94定义中明确指出,教育技术领域实践和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将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理念是人们对教育技术发展的正确反映,也是认知心理学取代行为心理学占据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主导地位的必然结果。以认知主义为指导的教育技术更侧重将学生引入“学会学习”的方向。进入80年代后,国际教育技术界对“学”的关注由教学资源进一步扩展到教学过程,把教学过程看作是系统组织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有机整体。可见,教育技术研究对象的重新确立,为我们提出基于资源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三)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模式开展的技术支持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用于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媒体技术日益丰富和成熟。现代化传播媒体是当代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其优势之一是不仅拓展了教学的时空观,而且将学生从大量繁琐的基础性学习活动中解脱出来,学习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得到了有效加强,认知能力和操作技能可同步发展。优势之二是为教学过程研究的重心从“教”转移到“学”创造了条件,逐步实现从以“教师为主导”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总之,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内的广泛应用,无论是从教学内容上还是从教学方法上,都为新型教学模式的产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网络资源对教学过程支持的四大优势:交互性强、资源丰富,不受时空限制和以学为主。其一,网络教育的魅力之一在于其后台的海量资源库,通过校园网络,可以学习其他院系学科知识,可以接受来自其他名校名师的指点;其二,网络非实时的交流既可以避免教师与学生直面的某种尴尬,也可以避免学生对提问的顾虑和担心;其三,网络使学生可以自己决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学习,避免了传统教育时空的限制;网络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了没有约束的学习环境。创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和学的环境。
(四)网络环境支持教学过程服务
“授人以渔”是网络教学发展的原动力,采用多种途径为支助教学过程服务:其一,利用校园网,提供“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的教与学实时交互,学生在线学习的同时可以查询、提问、讨论。其二,利用网上教学和教学管理平台,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非实时交互,用来答疑、辅导、讨论、选课、提交作业等。其三,将课件压缩成光盘发给学生,使他们能方便地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地点和进度。其四,应用多种导学方式,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思路和方法。其五,设立“学生学习指导”专栏,对学生晓之以理,讲思路、讲方法,而且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咨询等。人文关怀,给学生创造人性化的网络学习资助环境,在技术性网络之外织造服务性“人网”。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及时、准确、全方位的引导、指导、督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直至顺利学习,是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重要内容。
一、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模式设计
(一)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
网络资源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一般体现为网络课程、网络课件和网络环境,它们是网络教学和网络学习得以进行的物质技术基础。网络应用于教育领域,给人们提供了大量便捷的学习机会、丰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使学习活动更加自主化、个性化,使教育的适应性大大加强。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总而言之,网络课程要充分体现网络的这一特点,构建多媒体化的接近真实生活的自主、协作学习情境,能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开放性。
(二)基于资源的学习
基于资源的学习是“学习者借助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进行探索和实践,以获取课程知识和信息读写能力的学习过程”(Directory of Online Resources for Information Literary,1997)。基于资源的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生以信息搜集者和翻译者的身份使用信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建构;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则是以学习的督促者和帮助者的身份出现的;学习结果是将“信息读写能力”养成为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能力。基于资源的学习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灵活性,即能适用于不同的学习风格和课程领域;二是自主性,指学生主动控制学习过程,通过积极参与各种主题任务研究来进行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多媒体材料来学习并不等同于基于资源的学习,学生必须亲自通过问题解决的经验来完成主题任务。与教师控制的传授教学相比,这种学习模式将学习过程变成学习者个人的探索与发现过程。
(三)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
基于资源的学习涉及到多种媒体资源的使用(书、杂志、报纸、多媒体、网络、社区以及人等),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是构成学习环境的主体。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可以看作是由多种教和学的资源精心设置成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包括四种类型的学习资源,即基础性资源、组织性资源、经验性资源和评价反馈资源。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支持学生使用广泛的学习资源来解决问题。在这种学习环境中,教学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人以渔),而不仅仅是积累知识(授人以鱼)。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就是要学生学会在信息海洋中游泳的本领,也就是培养学生具备未来社会(数字化生存环境)所要求的信息读写能力(Information Literacy)。
二、构建主义学习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实现意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单纯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上述要求而提出来的,因而很自然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就成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也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而计算机教学的特点是以实验(上机操作)为主的教学形式,就是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实践应用为教学目的,而计算机教师是以帮助学生主动学习的媒体,这就要求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更应注意建构主义学习的模式。下面就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一) 建构主义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在建构主义学习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求知的需要,学习者用发现法、探索法等方法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设法加以验证。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从事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判断或检测其学习行为是否有效或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处于主导地位,而教师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处于从属地位,起辅导、引导、支撑、激励的作用。
(二) 建构主义学习是社会性、真实性的学习
学习者如遇到疑难问题或有感到迷惑不解的问题,可与其他学习者讨论解决,也可通过请教教师的方法解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都处于与他人的密切联系之中。学习者处于一定的复杂的、真实环境下进行学习,并通过积极的行动或活动参与学习过程,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
(三) 建构主义学习是目标指引、建构、累积性的学习
学习者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在既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将当前的学习内容与先前的学习内容相联系进行学习,并在对新信息加工的同时将其与其他信息相联系,在保持简单信息同时理解更复杂的信息。只有当既定的学习目标得到实现或形成时,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才被认为是成功的。
信息技术网络教学课程主要由网络教学环境、课程教学主体内容、课程评价系统等功能模块组成,要使信息技术网络课程表现出建构主义的学习特征,应该采取相应的技术使各功能模块表现或支持建构主义学习以上几个特征。
三、 网络教学环境构建——多媒体教学的实现过程
网络教学环境是网络课程得以运行的必要的场所,是为了让学习者能够方便快捷的访问教学资源、为学习者完成学习、达到学习目标提供的辅助环境。目前网络课程主要为学习者提供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
(一)硬件环境建设
(1) 网络化教学的基本环境:依托外接Internet的校园网。
(2) 网络化教学场地:多媒体教室,该教室配备联网的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并由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系统,主要用于教员大课堂授课;多媒体的、网络化的语音实验室,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交互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可开展集中讲授、分组讨论、个别辅导等多种交互方式的教学活动;电子阅览室,集中一定数量的联网的多媒体计算机,主要供学生使用,这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场所,配合教学系统,也可以进行交互式教学。 借助于硬件环境允许学生对其中的对象进行一定的操作,能自动地对学习者的动作做出判断,并根据学习者的指令对整个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一特征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使网络课程满足建构主义学习的物理特性上提供了积极性的要求。
(二)软件环境建设
(1) 网络多媒体课件开发网络多媒体教学的开展有赖于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丰富。我们必须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多媒体教材制作的优势,专门成立了多媒体教材制作组。一是收集大量多媒体课件或电子教案,并利用这些制作工具的升级版本中网络功能将它们网上,较好地实现了其在网上的浏览和远程学习。二是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和工具开发制作基于WEB的电子教案和网络课程。三是在多媒体教学服务器上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网页素材:人物素材、图片、图形素材、音效、动画素材、音频、视频素材等建成多媒体素材数据库,供广大教师备课或制作课件时浏览和下载。
(2) 多媒体授课系统与视频点播系统建设多媒体授课系统是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的基本功能,它直接面向学生,由老师指导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最主要的来源,学生通过授课系统达到学习的目的。多媒体视频点播系统是多媒体网络应用的常见形式,它的核心是数据压缩技术和流媒体技术以及视频服务器与用户的交互,需专门的视频服务器和特殊的网络传输特性。
(3) 学习论坛、留言版和BBS的建构采用ASP动态网页技术建立了学习论坛、留言版和BBS。学习论坛主要采用聊天室的形式,在这里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进行实时地交流。BBS采用电子公告牌的形式,学生可在BBS上提出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在任意时间访问BBS时,就这些问题可以做出回答;也可以通过留言版给教师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可以在BBS论坛上完成多媒体作业的、完成、提交和批改;教师也可以在BBS论坛上就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开辟一个专门的讨论主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借助于网络通信技术和网络工具构建的通信交流环境为网络课程的使用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信交流方式,使学习者可以在相互交流的条件下进行协商学习,使网络教学具有社会性学习的特征;另一方面,这样的环境能帮助学生方便、快捷地提出、讨论、解决问题,能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使网络教学具有一定自主学习的要求。
四、结束语
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体现了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它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完成教学目标的学习,因而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中,既注重对教学资源环境的组织和设计,又重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注重发挥网络教育资源环境以及网络教与学的特长和优势,注意弥补其不足和缺欠。注重解决好开放和灵活、资源共享、交互参与和协作、环境营造和更新,以及教与学模式创新等方面的问题。探索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模式,对学习者试行开放式学习、多元化学习,对于调整人们的社会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创建新型的教与学模式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因此,研究基于网络资源的教与学模式对于促进校园网络的建设与应用发展,对于促进学生在多种学科教学研究氛围中学习,以及培养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社会能力”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乌美娜,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0
[2]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3、4期
[3]张璐,盛群力.信息素养 网络技术 资源型学习.中国电化教育,1999.11.
引言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带来一系列革命,同时促进教育的极大发展。从“网络改变生活,阳光照耀你我”“××教育网,伴随我成长”等诸多网络广告语遍布我国的城市和乡村这个事实可见,人类和教育进入到一个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它带给整个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模式、教育过程带来一场深刻革命。语文作为传统工具学科,在网络时代也应该与时俱进。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笔者结合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各自特点,阐述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
一、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中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
“传道授业解惑”是传统的对教师职业的定位,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师提出了这一基础上的更高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家长对孩子的寄托和期望值越来越高,现代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高尚的思想品德、渊博的专业知识、广阔的文化视野、无私的奉献精神、前瞻的教育理念、强烈的进取意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较强的教研能力等。[1]279归纳起来就是教师要有精深的学科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情感及高尚的人格。
现代教育是以现代社会信息化和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为背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教育发展过程中已出现教育个性化、教育终身化、教育大众化、教育一体化四大趋势。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毋容置疑的是语文教师要具备文学修养、文化品位与语文教学艺术等综合素养。在网络教学中为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还应具备网络技能素养。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今后三五年,我国教育网络建设将完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主干网和部分地区网的升级提速,实现全国全部本科以上高等学校,229所教育学院,2142所教师进修学校,1000所中学和500所职业技术学校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联网,并争取计算机进入50000名教授家庭。[2]93面对网络时代带来的如此巨大的教育变革形势和我国网络建设的可喜局面,教师应转变自身角色意识,迎接网络教学的挑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语文教师要明确在网络教学中的角色变化
网络时代带来的巨大的变化,使得教学环境发生改变,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三尺讲台”的教学环境已经很难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发生了转变,从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设计者、开发者、社会文化的诠释者、教育的研究者和学生的合作伙伴。即“教师应从信息提供者转变为‘教练’和学生的‘学习伙伴’,即教师自己也应该是一个学习者”[3]98。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并使学生对所讲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再只是讲授,而要对学生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协调,从而促进学习网络的形成,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网络教学无疑是对这一理念的最好诠释,因为在网络教学中,获取信息的渠道是数据库或者是师生间的协作学习,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的依赖性降低,而自主性学习的程度提高。换言之,教师在网络教学中是一个学习者。
三、网络教学中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素养,一般指修养和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素养包括:职业道德修养、口语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课堂驾驭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
(一)职业道德修养
“身正为师”、“为人师表”、“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是对教师职业荣誉性和隐喻性的诠释。不管时代如何发展,教师都应该遵守职业道德,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一般认为,教师应该具备五个方面的道德素养:第一,情感上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第二,职业要求上教书育人;第三,态度上认真负责;第四,原则上公正平等;第五,遵守法律法规。
在网络教育中,同样要求教师具备人文素养。虽然网络是虚拟的,但是在网络教学中,每个人的角色在现实生活中是明确的,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职业道德等素养,自觉抵御信息的污染,坚守自己的信息伦理道德,规范自己的信息行为,提炼自己的网络教学语言,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参与网络教学的个体。
(二)书面表达能力素养
网络教学中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和传统教学中的教与学有很大差别,针对网络教学方式的特质,对教师基本素养也提出不同要求。网络教学中,师生之间不再是面对面的教学,而是提供的网络信息化平台,在口语能力的要求不及课堂教学的要求那么高,并且在态势语言方面的要求随之减弱。但是对书面表达能力要求更高,由于缺少面对面的接触,信息的传播和交流靠的是文字输入,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有效信息的传播肢体语言占55%的功效。在网络教学中,师生之间靠文字交流信息,那就要求双方用文字把肢体语言中占据的55%的功能补全,这其实对双方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参与和交流互动意识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因特网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网络学习成了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在网络教学,教师与学生由原来的近距离交流,变成了超越空间的交流,网络空间给人们提供更多的信息承载量。在这极大的信息库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具有很高程度的交互和参与意识。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参与设计。设计的作业应当是与社会、自然相关。学生在其中有足够的机会和能力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将自己的作业在在线讨论平台上,这样只要登录此平台的每个人都可看到,并作出评论。邮件列表的使用也可达到同样的目的,但是它不能满足累积的讨论。
(四)收集反馈信息的能力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一个主要任务是提供反馈。在网络课程中,教师的反馈通常是通过一些现代化的信息交流手段,如Email、QQ、UC等便捷式的形式进行的,给学生布置作业,或对作业给出评论。比如,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QQ平台布置习作题目,然后在平台上对学生上交的作文评分,再让学生下载看评论。小组反馈也可以采用在讨论平台上或会议上信息的形式,给出对某一专题或活动的许多人的答案的总结或分析。这样的教学形式具有方便、省时、共同参与的特点。
四、构建网络教学中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一)前瞻性的教育理念与专业理念
语文教师在普通的眼里较为保守,文人气质较强,似乎少了些灵动,多了一些迂腐;喜欢幻想想象,不务实好浮夸。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的教学媒体的出现,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陈旧观念,认真学习前瞻性的理论,树立新的专业理念,因为语文不再仅仅是工具性学科,而是与人文性紧密结合。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学习语文使人拥有一种提高学习效率的工具。
(二)强烈的进取精神与信息意识
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语文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躺在故纸堆里学不好语文,也培养不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具有较强语文能力的人。所以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和强烈的信息意识。好教师对教学、对本学科领域有很大热情、关心帮助学生、乐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观念、对提高教学质量很感兴趣。所以他们在技能上熟悉网络教学的性质和技术,掌握课程中应用的系统和软件。例如,有经验的教师知道如何管理讨论平台,他们还必须善于使用课程中所用到的特定软件工具。由于课程传送工具和网络经常变化,教师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如何使用软件。
(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在倡导素养教育、“人”的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今天,学习语文是为了生活中经常要用文字与别人交流,为了学习、工作的需要,为了人的精神需要,为了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许多喜欢课堂呈现和与学生个人接触的优秀教师往往对网络教学环境不适应,还有一些好教师对网络教学不感兴趣或缺乏必要技巧。陶行知先生说:“只有好学,才是终身进步之保险,也就是常青不老之保证。”现在提倡教师应“终身学习”,要经常性地“充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仅要学习的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还要学习一些自然学科的知识;不仅要向本行业的专家学习,还要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与时代同步。
结语
语文教师在网络教学中不仅要具备专业素养,转化自己的角色地位,还要具备现代信息的交互参与能力和反馈能力,以及具备搜集信息的素养。语文教师还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从故纸堆走出来,走在时代的最前沿。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4-0916-02
Structuring and Exploring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Network
LIU Yan, WANG Hui
(Henan Technical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Hena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School, Zhengzhou 450007, China)
Abstract: One important part to compose the monitoring system of teaching quality in our college is that students evaluate teaching and the teachers evaluate students. Based on the network,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combines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the means of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i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of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in our college.
Key words: teaching evaluation on the network; students evaluate teaching; teachers evaluate students; system design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教学评价系统承担着监督教学效果,使教学双方形成有效交互与反馈的重要任务。如何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加快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是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问题。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软件,无疑将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河南省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唯一的建筑类学院,自1958年创办以来,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在校生人数突破万人,用手工进行评价指标数据的计算已不能满足广大师生对教学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建立网上教学质量考评系统软件是必要的,它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教学质量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意义
教学质量考评对培养优秀的教学人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学院原先的考评方式是采用人工工作的方式,这样不仅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统计的繁杂,而且存在着各种信息不易存放、易丢失、易出错、难以备份和查询等缺点。而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和深化,网上办公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因此,构建一个在线电子考评信息管理系统就显得十分必要。网上评教系统利用网络服务器,可以长期、动态地存储大量的个人信息、而且所有的数据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有利于进行检索、查找、计算、统计等工作;评价过程的公开性保证了评价工作的透明性,维护了评价的公正性,大大节约了教育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教师负担,达到真正的以评促教,也为学院进行师资管理,实行聘任制和评选优秀教师及教师职务、职称晋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 网上评教系统的设计实现
随着Internet应用的迅猛发展,Web技术的应用刺激了大量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各大软件厂商都开发推出了自己的Web应用服务。另一方面,随着应用的拓展和系统规模的扩大,计算机软件的复杂程序也在不断增加,软件系统结构在软件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微软新推出的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1 的发展优势
2.0是微软2005年年底推出的新一代企业级应用平台,基于.NET Framework的Web开发平台,它具备开发网站应用程序的一切解决方案,包括验证、缓存、状态管理、调试和部署等全部功能。作为ASP的升级替代方案,有着诸多的优势,右表1是将ASP与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2.2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根据软件层次模型理论,结合Web评教管理系统应用的具体要求,本系统采用三层架构的B/S体系结构,更加合理地划分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使项目结构更清楚,分工更明确,有利于后期的维护和升级。
1)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该层用于实现用户界面,负责响应用户的各种请求,获取用户的输入数据,完成输入数据的校验并向中间层提出服务请求,回显结果给用户。2) 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该层是整个系统的逻辑处理部分。一方面为表示层提供功能调用,另一方面根据所调用的内容向数据访问层请求数据调用,并处理后反馈给表示层。3) 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该层是整个系统的最底层。主要实现与数据库的交互。由于该系统是学院校务系统的一部分,它的学生信息、教师信息、课程信息都要从校务系统数据库中获取,所以,它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在多个数据库间建立关联,向业务逻辑层提供统一的接口。
2.3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网上教学评教管理系统基于.NET Framework,SQL Server2000后台数据库的Web开发平台。
1) 系统管理。
包括评分数据准备模块,权限管理模块,系统日志管理模块。
评分数据准备模块主要负责Web评教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准备,根据校务系统中已有的学生信息、教师任课信息、课程信息、班级信息等自动生成本学期评教所需的基本数据。权限管理模块是系统判断登陆用户身份的功能摸组。权限管理模块既保证了用户身份的唯一性、完整性和可审计性,又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权限管理模块将用户分成四种角色,分别为学生,教师,系部管理者和校领导级管理员。用户通过权限管理模块被判定为不同的角色,并获得相应的系统功能的访问许可。系统日志管理模块可记录所有对系统的操作,在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使系统管理员快速对潜在的系统入侵作出记录和预测。
2) 评分模型体系维护。包括评分项目管理模块,评分细则管理模块,项目分值管理模块。
3) 基础数据录入。学生评教模块、教师评学模块。
4) 数据处理。根据各评分选项的不同分值,生成教师对班级的平均分、学生对教师的平均分。
5) 报表打印处理。全院入口(从宏观上掌握各评分指标的得分情况),可按评分指标分,各评分指标的分值,可体现总体教师在某些方面的优劣;教学系部入口。可查看该班级的所有任课教师对该班级的评分明细。
6) 系统数据维护。负责数据库的备份与还原。确保数据安全。
该系统不仅采用结构化的设计原则、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而且对数据库进行了优化,解决了查询数据量超过百万条记录速度变慢的问题,并提供友好的程序界面,尽可能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操作方便、数据准确,有效解决了手工评教中遇到的操作问题,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对手工评教中出现的错误信息起到了很好的过滤作用,有科学性。对不同的用户可设定不同的操作权限,保证数据的安全,较好地实现了管理的需求。教学质量考评软件,以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行为科学为理论基础,以IE浏览器为操作平台,采用科学的量化指标,方法科学,数据处理准确。
3 评教结果的探索
对评教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是获取评教结果的关键步骤,尽管网络化的评教模式借助于计算机的强大计算功能,避免了数据误差,但统计结果的真实性却不能完全代表其评教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在教学评教系统中,原始数据的准确收集只是第一步。评教作为一项具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活动,要有规范的管理和制度的保障。对于学生评教而言,制度规范的建立应包含以下内容:首先,明确学生评教的积极性和组织要求,确保评教活动定期、正常开展;其次,明确学生评教活动的组织管理机制,确保该项活动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切实发挥各级管理部门的主动性,积极开展组织、宣传、动员工作,让广大学生能够积极、认真地参与到评教中来;第三,明确学生评教结果与任课教师的关系,确保评教结果的权威性,充分实现学生评教这一质量监控活动对教师的帮助、引导和督促,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第四,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数据评价体系,使师生能够得到最为公正、客观的评价结果,调动师生参与评教的积极性。
4 结束语
用技术开发的基于网络的教学评教系统,结合了目前Web应用开发的最新技术,结果合理,数据可靠,实用性强,大大扩展了数据分析的空间。
该评教系统使用领域涵盖全院所有任课教师及班级学生,在用户使用之后得到了良好的反响,普遍反映明显降低了学院评教工作的成本,提高了评教工作的效率,是代替手工评教的好方法,同时也避免了主观印象导致的误差,对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献.学生网上评教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长春大学学报,2007(4):89-91.
[2] 施.基于的Web评教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4):97-100.
[3] 崔国生.大学生评教结果可信度的统计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2008(4):377-380.
[4] 郑亚娟.对学生评教的几点思考[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0(4).
学与教互动是满足和支持学生学习差异的一个重要手段。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与教的互动,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教学基础上,从课程网络学习环境――自主探究学习、网上实时教学系统――自主课堂协作学习、学习效果在线评价――自主评价复习等三个阶段,对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学与教过程的分析,构建一个完整的、全程互动的远程学习模式,从而达到最优的远程教学效果。
网络;远程教学;学与教;自主学习;互动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公共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卫星通信网络及计算机网络已经渗透到了教育各个领域,带来了现代远程学与教的蓬勃发展,构成了现代远程学与教的网络学习环境。
当今,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与教在学校教育和企业员工培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在整个学与教过程中,教师主要任务是学习资源的开发,强调的是传统的认知,而学生主要是以自主学习为主,孤独地学习,教师与学生只是简单的交互,造就了学生情感教育的缺失,加重了学生学习的孤独无助和焦虑感。如何通过学与教互动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一、网络环境下学与教互动的基本特征要求
网络环境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学习环境,是一种新的教学信息传播和交互环境。虽然网络打破时空限制,提供了新的交互环境,衍生出许多不同的交互方式,拓展了交互的广度和深度,但因网络的“虚拟性”,在营造传统的交互氛围存在不足,造成了情感教育的缺失。[1]基于网络的学与教互动,就是要建立在现代远程教学网络的基础上,发挥网络优势和克服其存在的不足,形成一系列教师与学生实时与非实时的学与教互动的活动,打破时空的限制,满足和支持学生学习差异,及时解决学生在远程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解决学生情感教育和学习归属感等问题,以达到学习效果最优化。
(一)学与教互动的全程性
学与教的互动要贯穿着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不论是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还是在网络协作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学与教的互动,通过互动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自主探究学习过程,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环境、BBS论坛、Wiki(维基)等交互环境和工具进行互动。学生在自主课堂协作课堂中,更是互动,是一种异地实时的“面对面”的互动。在学生自主复习过程中,通过网上在线作业和在线测试系统进行的教学效果评价,这是学生和教师对学习目标实现与否进行的检验和互动。因此,学与教互动贯穿了整个学习过程,无时无刻不存在着。
(二)学与教互动的完整性
教师创建课程学习网站,学生利用课程网络学习环境进行自主学习和提出反馈意见,教师根据这反馈意见对课程学习环境进行修改完善,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自主课堂协作设计。学生在自主课堂协作中,进行异地“面对面”的教学互动。学生在自主课堂协作的教学协作互动后,进一步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完成在线作业提交和在线测试,得出学习效果评价。这就有机地构成的学与教互动的整个过程,体现了课程学与教互动的完整性。
(三)学与教互动的自我完善性
网络环境下学与教的互动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目标,达到学习的自我完善。学生利用课程学习网站、自主课堂协作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提出的学习问题,可以通过协作学习环境与学生、老师互动解决,或通过网上通讯工具反馈给教师进行解决。教师整理归纳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反馈的问题,除了给予学生及时反馈外,并对课程学习环境、自主课堂协作、教学效果评价环节进行修改完善,构建一个更适合学生的有效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正是这种学生和教师学与教的互动,不断完善学与教的过程,达到学习效果自我完善的目的。
二、网络环境下学与教互动的理论依据
(一)混合学习理论
Singh & Reed对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的解释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
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与教互动不应是某种单独的学习理论支撑,应是多种学习理论的有机结合,用适合的学习理论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去改善学与教互动,实现学习最优化。网络学习环境提供了多种媒体学习环境,为混合学习提供了学习环境保证。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选择适合的学习理论进行指导,创设学习情境和设计学习活动,在感性和理性内容共同作用下,在共同经验范围内进一步耦合新知识内容,以达到自己的学习期望,完成学习目标。
(二)教育传播理论
传播活动是由传播者、信息、媒体、接受者、效果和反馈等基本要素构成,在一个有干扰的环境下进行。教育作为一种人类知识的传播活动,与信息的传播是密不可分的。传播过程研究的要素,也就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2]
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与教的教学传播是一个非静止的、有反馈的动态传播过程。用传播理论作为研究工具,认真分析教师、学生、网络学习环境、学习效果、网络媒介等要素在教学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揭示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与教互动的规律,为促进学生网络学习提供依据。
(三)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的核心思想,强调人的心理发展与外部实践活动是辩证统一的。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人类的实践过程,是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以及社会群体与自然环境之间所从事的双向交互的过程。活动系统是基本的分析单位,包含着主体、工具、客体、规则、共同体和分工六个基本要素,活动是以工具为中介,具有层次结构。根据活动理论,我们应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学习目标为导向,注重活动的设计,重视协作与交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工具和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标准,[3]最终是对学生能力提高和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与结果。
三、基于网络学与教互动模式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与教互动模式是在混合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活动理论指导下,在网络远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课程网络学习环境――自主探究学习、网上实时教学系统――自主课堂协作学习、学习效果在线评价――自主评价复习等三个阶段的学与教互动模式。如图所示:
四、基于网络学与教互动模式的实施
第一阶段:通过课程网络学习环境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教师构建基于混合学习理论的课程网络学习环境是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保障。课程网络学习环境主要包括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协作学习环境三个主要内容。学习资源是为学习目标服务的,具有教学性、可操作性等特点,用于优化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的综合性网络资源。学习工具是借以产生、传递和呈现教学信息的工具性内容,如媒体播放器、网络信息检索工具等。协作学习环境是针对网络学习设计的,是为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协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培养团体合作精神服务的。
教师在建设课程学习环境过程中,应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以适合的学习理论为指导,采取多媒体化原则,做到媒体系统化、网络化、多样化、个别化、数字化,创建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提供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学习工具,构筑协作学习环境,满足和支持不同学生的“最适当的”学习。
学生通过课程网络学习环境,打破学习时空限制,充分占有学习资源,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工具进行学习。
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协作学习环境的交互技术工具(如BBS论坛等)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和反馈,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和互动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对课程网络学习环境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及时反馈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也为后续的网络学习过程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通过网上实时教学系统进行自主课堂协作学习。
基于双向视频会议系统技术的网上实时教学系统构建的自主课堂协作学习,是解决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教师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反馈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得出共性的问题,根据这些共性的问题,进行创设自主课堂协作主题。通过基于双向视频会议系统技术的网上实时教学系统(如VSCHOOL系统)开展自主课堂协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家里等场所通过网上实时教学系统终端进行课堂提问、讨论等互动。在这自主课堂协作过程中,教师只是组织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针对自主课堂协作的主题,通过同学间的思考和讨论,进行经验共享和进行问题解决。
正是这种异地实时的“面对面”的学与教互动交流,不仅解决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还满足了学生的情感和动机的需求,有效地弥补学生情感教育的缺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产生学习的归属感。
第三阶段:通过学习效果在线评价进行自主评价复习。
学习效果评价,是检验学生是否实现学习目标和达到学习期望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自主课堂协作、自主复习后,为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通过学习效果在线评价系统,完成网上在线作业和在线测试或提交电子学档。老师通过网络对这些学生完成的在线作业和测试及电子学档进行评价和分析,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判,修改完善课程网络学习环境,为再次举行学习自主课堂协作提出宝贵意见,并把这些信息及时提供给学生。学生通过这些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自主探究学习和复习,使自己的学习更加有效。
五、网络环境下学与教互动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针对学科学习目标特点,应构建基于混合学习的网络学习资源和环境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学科特点,具体的学科知识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和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学习理论支持进行网络学习资源和环境的构建,以保证学生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
(二)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反馈积极性
学与教互动模式是以学生自主为核心,改变了“教”的传统,转变为“学”。学生要树立“自主学习观”,学会远程学习工具和技术,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通过积极反馈以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协作和互动,使问题得到解决,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三)发挥教师服务支持性,由“教”向“导”转化
教师在这网络学习的学与教过程中,是扮演者支持服务者的角色,要树立“服务支持观”,积极进行学习资源建设,以“导”为主,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个性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反馈积极性,并及时收集整理学生的反馈,进一步做好服务支持工作。
通过课程网络学习环境――自主探究学习、网上实时教学系统――自主课堂协作学习、学习效果在线评价――自主复习等三个阶段形成一系列教师与学生实时与非实时的学与教互动的活动,是建立在混合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和活动理论基础之上,根据远程学习者特点,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环境的优势,及时解决了学习者在远程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及情感教育和学习归属感等问题,满足和支持学生学习差异,提高了学与教的效率,从而使远程教学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近年来,发展日渐成熟的云计算机模式,为各个领域带来了极大的支持,尤其是教育教学。基于云架构网络教学平台,能够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随时随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现代教学强调人本主义,而网络因其能够挖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实现以人为本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云计算模式下,一切信息与资源存在于“云服务”中,能够有效突破时空的局限性,传递到手机、iPad等客户端上,使得学生可以在线查看和浏览电子教案、图书资源等,以此来提高教学有效性。
1 云架构应用优势分析
由于云架构具有集中存储处理模式,可以根据构造差异性,匹配不同的应用模式,实现跨平台服务,尽可能满足用户需求。学生通过电脑连接到网络教学平台,能够通过智能手机、iPad等随时随地学习,实现移动式学习目标。同时,云架构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可以将基础设施置于云上托管,节省在系统软硬件方面的投资,且能够降低维护成本,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云平台实现各种物理资源的统一管理,网络管理员仅通过一个界面,便能够实现对每台电脑的监督,及时了解到电脑运行状态,对软件升级等进行批处理,提高工作有效性。
2 基于云架构的网络教学平台设计
2.1 系统架构设计
具体设计中,基于云计算安全性的考虑,对该平台的设计主要划分为三个部分:
2.1.1 实施服务平台
在实施服务过程中用户能够读取、存储教学内容,且在该平台上访问其他网站,汲取开放环境中的丰富资源。
2.1.2 内容管理平台
该平台功能是为实施服务平台进行资源管理等,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1.3 终端用户层
连接不同种类客户端,将客户信息传输到上一层级,以此来实现互动式教学。本文设计的系统架构主要具备以下功能:一方面,云点播服务,学习者根据自身需求点击学习课件,将学习课件换分为多个部分,学生找到学习进度课件便能够完成工作;另一方面,云直播服务,即在云平台上,按照指定时间登录,并进行在线直播教学。
2.2 实时服务平台设计
2.2.1 互动协作平台
该平台操作流程,通过客户端打开浏览器进入登录界面,然后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教师准备不同格式的教学视频、音频等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还可以在特定时间内与教师进行互动,讨论问题。该平台,还能够通过互动协作模块,运用多层安全模型实现对平台数据的保护,如通过128位、256位高级加密标准加密,增加解密难度,以便保障资源安全。
2.2.2 插播互动平台
基于云架构网络教育平台的设计,可以实现插播互动。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测试成绩、评价浏览等,形成及时的反馈,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针对插播互动模块设计,可以设计为评价系统、数据传输模块等多个模块,使得平台更好地服务于教师和学生。
2.3 关键技术
2.3.1 教学节目单管理技术
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中,运用教学节目单管理技术,能够与清晰地呈现出节目预告,帮助用户掌握教学时间。同时,还可以借助教学搜索引擎,方便学生查找历史教学节目。
2.3.2 协作平台
针对协作平台来说,可以引入先进的H.264视频编码标准等,整合音视频编码等多项开发技术。一般来说,可以划分为客户端SDK与服务器SDK两个部分,前者用于语音、视频交互,后者与第三方平台进行沟通和交流。
2.3.3 版权保护
DRM加扰是保护互动平台视频内容的基础设备,合理的选择,能够实现网内线上视频互动,以此来避免未经允许的下载行为。在实时互动上,可以增加防盗链设计,以此来实现对平台资源的高效保护,使得教学平台即便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依旧能够保持安全状态。
2.4 系统应用实现
建立在云架构基础之上的网络教学平台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如高校选修课、讲座、职业培训等,同时还能够进行MBA、MPA课程辅导等方面的学习。本文设计的平台具有开放性特点,用户不再像以往通过校内网进行登录和操作,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有互联网连接,借助电脑都能够进行在线学习。基于此,从学生角度来看,学习途径多元和便利,能够针对自身在学习上存在的薄弱点进行补充学习,提高学习有效性。而对于教师而言,可以在平台上随时登录界面与学生探讨问题,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且能够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督,形成良好的反馈和互动。除此之外,建立在云架构基础之上的网络教学平台,具有较好的模块拓展功能,还可以应用到社会教学机构,为行业培训、考试提供更多帮助,提高教学有效性。随着软件更新日新月异,在云架构基础上的教学平台还会汲取更多先进技术,使得平台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中。
3 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新时期下,作为一种全新服务模式的云计算,对人们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将云计算应用到网络教学当中,是技术与教育领域深度结合的产物,在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目标等方面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因此在网络教学开展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云架构的重要性,根据网络教学目标,引进先进的技术,实现对网络教学平台的科学、合理设计,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为师生互动搭建良好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从而促进我国网络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
⒖嘉南
[1]徐苑苑,张际平.基于云架构的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J].远程教育杂志,2013(03):71-78.
[2]陈振华.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教学平台架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3):31-32.
[3]龚云路.基于可伸缩云架构的网络教学平台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3):73-74.
2高校计算机教育中的传统网络模块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很多专业课程的基础,网络知识也是学生毕业后工作和深造必需的知识和技能。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涌现,计算机网络应用的需求和出现的问题也相应地增多,社会对于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因为学校性质和规模的不同,在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模式、制订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目标上往往都会有所不同。
2.1计算机理工类偏向七层参考模型
大多数理工类院校或者综合性院校中理工学科专业所开展的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教育,多以OSI七层协议参考模型又被称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模型”为基础分层次展开,介绍各个网络层次的工作原理及相关协议等,理论知识偏多且高度抽象,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网络案例多数又不完全符合OSI七层体系结构,理论知识又和生活中网络操作关系疏松,学生往往会对网络结构感到困惑。同时,因为教材更新的原因,对于新出现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知识技能较少涉及,因而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2.2非计算机类多偏向网络的应用
非计算机类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要求掌握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熟练利用网络查阅所学网络资源,包括掌握基于HTTP、FTP和EMAIL的技术应用,部分专业需要拔高到网络管理和维护、网络设备的配置,网络服务器架设等要求,需要解决网络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些目标本质上都是基于网络应用,比较贴近非计算机类专业需求,该类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教学在实验上多安排一些诸如局域网搭建、子网掩码配置子网及服务器搭建等。
2.3注重感性思维的美术类专业网络模块方向模糊
这里所说的美术类专业,鉴于其学科发展的特点及院校专业的特殊性,其计算机网络知识教育和上述两类综合性院校就显得截然不同。首先,美术类专业院校在培养目标上对学生网络知识要求并不高,其主要应用主要集中在简单的局域网配置及互联网检索上。其次,美术类专业的学生多注重感性思维,对直观的、视觉化的知识比较容易接受,对于抽象的理论和条理化的内容容易产生抵触,因而其网络知识教育模块的定位也一直是模糊的。
3专业美术院校的网络模块教育构建实践
通过上述综合院校网络知识教育模块的设置与对比分析发现,专业美术院校计算机教育中的网络模块构建,必须结合专业院校自己的特色,走具有自主创新意识的特色教学模式和适合美术生培养需求的教学内容。笔者所在高校经过借鉴兄弟院校的一些经验并自主探索,摸索出一套卓有成效的网络模块构建方案。首先,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国内美术生计算机知识教育,无论是综合或师范类院校,还是专业美术院校,其教学计划中一般都开设有计算机基础课程,并且在该课程内容模块中,计算机网络知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章节。以此为契机,笔者所在教学小组将网络章节划分为局域网和互联网两个模块方向,局域网模块中重点介绍组成网络的软硬件设备、网络的发展与分类、网络的拓扑结构、局域网的组建与共享方法、网络接入方式等,而互联网模块知识则主要集中在网络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域名系统及互联网提供的应用服务等,同时也包括有关网络安全与网络道德、网络攻击与病毒方面的常识。在此模块环节教学过程中,由于面临着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参与的专业特点不同等各种制约因素,对于传统教学中往往容易出现的只重视课堂教学而忽略实践部分的问题,或者理论与实践脱节,上课学生能听懂,但上机操作却无所适从的不统一现象,一方面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将复杂问题转化为视觉化的媒体元素,并设置悬念和疑问吸引学生兴趣,然后通过结合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网络问题设计网络实验,并结合现场教学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动手技巧。从效果来看,对网络基础知识模块部分教学基本达到目标。其次,增大学生平时利用网络参与学习和使用的力度。知识的引导和激发有赖于学习的兴趣,只有增强了兴趣,才能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从而增强教与学双方的互通互动能力。通过网络基础知识模块的教学使学生产生对网络的追求和兴趣只是第一步,如何吸引学生提高利用网络效率才是更深层次的教学需求。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现代大学生在宿舍基本上普遍建立了互联网络,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也经常涉及到子网掩码和网关等配置和应用,教师授课过程中就需要注意到理论联系实际,教授学生亲自动手解决网络应用中遇到的连接问题。其次,教学过程中还综合使用了网络空间、云技术、电子邮件及在线答疑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教育技术,采用在线考核与网络提交作业的方式,提高学生利用网络参与学习的能力和技巧。最后,通过在多个学期多批次地增设与网络相关的选修课程模块,有针对性地提高网络知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做到网络学习不间断,网络知识逐步更新。这其实是增强网络知识教学改革过程的第三个层次,是针对网络爱好学生自行选择的一个模块,也是最难开展的一个模块环节,因为其开展既需要涉及到多部门的合作与教学计划的制订及修改,又需要有足够的教师和教学资源可供支撑和使用。教学的改革有赖于教学计划制定与执行部门的大力支持,笔者所在高校陆续开设了诸多与专业美术学生关联密切的选修模块,如网页设计与制作,介绍了最新的网页设计语言HTML5及网页布局技巧,网页交互设计以及站点服务器的设置等知识,其他选修模块还包括诸如网络动画创作与技巧、网络检索与实践、网络传播与策划等,基本能做到连续2年四个学期的不间断网络教育。
中图分类号:TP311.52
1 Moodle介绍
Moodle是澳大利亚教师马丁・多基马(Martin Dougiamas)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设计开发的开放源代码的网络教学平台,它采用模块化的结构设计和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基于三层B/S结构,能够实现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和用户界面层的分离[1]。Moodle能够实现教学过程的大部分功能,如:教学资源管理、作业布置、单元测验、专题讨论、问卷调查、聊天室、Blog、Wiki等。另外,在其官网中不断地完善、更新各种功能模块,而且新模块的安装简单,能很好地与原系统共存使用。
Moodle作为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有以下几方面优势:(1)支持中文;(2)源代码开放、不收费;(3)可视化的操作界面,简单易用;(4)支持信息化教学的国际标准,确保资源的重复使用性;(5)满足各种教学管理需要;(6)支持教师自行设计及管理课程理念;(7)不断发展升级(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2 Moodle运行环境
Moodle发展至今已支持多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MacOSX等[2]。Moodle基本运行环境如表1所示。
表1 Moodle运行环境
为确保Moodle平台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采用了LAMP架构,目前,LAMP架构是众多高校构建信息化平台的首选方案,即用Linux操作系统、Apache服务器、MySQL数据库和PHP语言。Linux操作系统可以实现多用户同时登陆,对硬件要求较低,在Linux系统下,Moodle的作用能更好的发挥出来。PHP是Hypertext Preprocessor(超文本预处理器)的缩写,是HTML脚本/编程语言,支持MySQL、Oracle等常用的数据库软件。Apache类似IIS,是Web服务器软件,可以在所有计算机操作系统上运行,Apache容易扩展、性能比较稳定。MySQL是SQL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多线程、多用户的SQL数据库服务器,它功能齐全、体积小、运行速度快,且采用多种数据类型,支持正规的SQL查询语言。
3 Moodle功能模块
3.1 从内容管理角度分析。Moodle功能模块大致分为站点管理、课程管理和学习管理三部分。站点管理主要是在后台对网站参数(如字体、字号、界面颜色等)进行修改,对站点模块的安装和对课程或用户信息进行维护等。课程管理主要是对课程进行开发设计,如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教学统计设计等。学习管理是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管理,如Moodle中的统计功能可以随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
3.2 从用户管理角度分析。Moodle用户功能模块分为管理员、教师和学生三种。Moodle中的各种资源主要是由管理员来管理,教师和学生则是根据需要通过各自的空间来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管理员用户分为两类,一是站点管理员,二是课程管理员。站点管理员主要负责后台管理,如对网站首页的设计、功能模块的安装和对课程或用户信息进行维护等;课程管理员则是创建课程和对课程属性的设置以及分配教师权限等。
教师用户也分为两类,一是主讲教师,二是辅导教师。主讲教师主要负责对课程资源的编辑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组织开展教学;辅导教师主要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监督,还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等。
学生用户功能是学生通过网络浏览、阅读课程内容以及参与各种学习活动,然后完成作业或通过各自的Blog将学习的收获和自身的想法、建议写在上面。
4 Moodle平台应用
4.1 用户注册。在这里主要介绍课程管理员用户的注册步骤。首先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Moodle网址或Moodle服务器IP地址,打开Moodle网站首页,在首页上单击“注册账号”,如图1所示。在“注册账号”界面填入个人信息并提交,系统管理员在后台将会收到用户注册请求信息,系统管理员审核通过后,就可以用所注册的账号登陆Moodle,创建自己的网络课程。
图1 注册账号
4.2 课程创建。以课程管理员身份登录Moodle系统,单击网站管理->课程->添加/修改课程->添加课程,如图2所示。下面以添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
图2 添加课程
课程类别选择“公共基础课”,然后输入课程全称、课程简称和课程简介,如图3所示。在“格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主题格式”,即课程首页显示风格,在“最大上传文件”下拉列表框中选择“100M”,即只能上传小于或等于100M文件。
图3 课程参数设置
本课程须是有权限的学生才可以浏览,所以在“是否允许访客进入课程”选项中,选择“不允许访客进入”,并设置选课密码,须有选课密码的学生才可以选择学习该课程。
在教学活动设计方面,我们可以把所有选择学习该课程的学生进行分组,即设置小组模式,方便进行专题讨论和协作。在“组模式”选项中,有“分隔小组”和“可视小组”两种,若是选择“分隔小组”,那么各个小组之间相互看不到对方;如是选择“可视小组”,那么各个小组之间可以看得到对方。在“是否强制分组”选项中,如果选择“是”,那么只要选择该课程学习的学生就必须加入一个小组。
4.3 添加资源和活动
(1)添加资源。在“添加资源”下拉列表框中,有“添加文件或文件夹、编写文本页、编写网页、链接到文件或站点”等项目可以选择,如图4所示。若选择“添加文件或文件夹”,可以选择添加Txt、Word、Flash、PowerPoint、声音、视频、网页等类型文件。可以一次性添加课程的所有资源,也可以按教学进度逐步添加资源,只需要利用Moodle的显示和隐藏功能就可以实现教学资源逐步向学习者开放的效果。在图4中每章节标题右侧都有一个像“眼睛”图标,“眼睛”图标若是挣开状态,且标题颜色为蓝色,则表示该内容在学习者登录课程后是处于可见状态;若“眼睛”图标是闭上状态,且标题颜色为灰色,则表示该内容被隐藏,学习者登录课程后看不到此内容。
图4 添加资源
(2)添加活动。在打开编辑功能模式下,除了“添加资源”之外,还有一个“添加活动”下拉列表,如图4中的“添加活动”列表。“活动”在这里主要指教学活动,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Moodle中的活动有四类,分别是协作、讨论、反馈和评价,其中“协作”功能以讨论区、Wiki和词汇表这三个模块实现;“讨论”功能则通过聊天模块来实现;“反馈”功能主要是由投票、问卷调查和作业模块来实现;“评价”功能主要是以讨论区、Wiki和作业来实现。
5 结束语
网络教学是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总体趋势,是“实地现场教学”模式的强有力补充,而Moodle是众多开源软件中比较优秀的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它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让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都达到共同学习目的。尽管目前基于Moodle的网络教学平台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并未得到深入普及和利用,如Moodle系统中最可扩展的构架之一就是Moodle的模块,也是Moodle系统的精髓所在,如何设计与开发Moodle更多的功能模块,使之更好地服务教学,是值得Moodle爱好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明.魔灯(Moodle)网络教育平台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13):117-119.
近年来,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日益加速,也越来越普及,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全新的交际模式,即网络交际。网络交际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为人们所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交流模式并风靡全球,在网络交际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网络交际词语。
1.什么是网络交际及网络交际语
网络交际是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的背景下所产生的一种全新的交际模式,其形式包括借助聊天工具进行的即时聊天、电子邮件、电子论坛等,网络交际是对常规交际的一次重大突破,网络交际为人们的交际语交流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式。
什么是网络交际语(Cyber language)呢?有人说网络语言就是在网络上出现并使用的语言,它是伴随着网络的产生而出现的,但是,网络上出现并使用的语言与其他语境中使用的语言并没有实质上的差别,也并非是伴随着网络的产生而出现的,而只是一种语言在网络传播中的应用,只不过是一种变体,像网络电话、电子邮件等人际交往中使用的语言。当然也有人将网络语言定义为广义网络语言和狭义网络语言两种。“Cyber language”这个短语本身就颇具口语化、通俗化色彩,有人说它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方言变体”。笔者认为网络交际语是网民们为了交流方便及沟通顺畅而在网上使用的、为众多网民所接受的、有着其独特风格的习惯用语,是为了满足网络交际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有着较多群众基础的网络语言。
2.英汉网络交际词语构成的相似之处
很多网络交际词语的产生看似随意,但有其自身的根据和来由。作为全球网民使用最多的两大语言,英语和汉语网络交际词语在构词上有些相似之处。
2.1非常规缩略词的运用
在日常交际中,不管是英语还是汉语,都会使用一些常规缩略形式,但大都是一些专地名、国家名、业术语、机构名称等,如“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为“世贸”(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为“中国”(PRC=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美利坚合众国”一般简称为“美国”(USA=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但数量较少。在网络交际中,大量的非常规缩略词语在网民中被广泛地运用。网络交际是一种实时交际,讲究的是速度和效率,因此交际各方必须即时接收和发送信息,以达到快速交流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各种非常规缩略语就应运而生了,以满足网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进行最大限度的信息量交流的需求。汉语中有很多拼音缩略语,如JJ=姐姐,GG=哥哥,JP=极品,等等,而在英语中,也不乏此类例子,如FT=FAINT,BTW=BY THE WAY,WYSIWYG=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
2.2巧妙地使用标点符号语
符号词语包括数字语和表情语,网络主要指表情语,即用键盘上本身没有任何意义的符号叠加在一起,成为表情符号,以表达各种不同的而有着实际意义的感情。如zzzz表示睡觉,
:-)代指微笑,:-D则指哈哈大笑。用符号代替语言表达感情是网络交际语独有的特点。这些符号语在英汉网络交际中都得到了灵活应用,从而大大削弱了网络交际本身的沉闷枯燥,并增添了网络交际的趣味性,数字符号也在网络交际语种得到了发挥,如用“==”代替“等等”,用“+油”表示“加油”。
2.3用数字或数字+字母代替词语
虽然用数字代替词语并不是网络交际语中才有的,但是数字在网络交际语中可以被更广泛地运用。因为在很大程度上,网络交际实质就是文本化的口语交流,借用文字输入来交流,其速度远不及直接的口语交流。为了达到快速交流的目的,用数字代替词语便成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汉语中经常就会出现这样的网络用语:9494=就是就是,520=我爱你,而英语中经常会用数字+字母的方式简化复杂的词语,如B2B=business to business,3c=community,content,commerce。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在汉语的网络交流中,甚至出现了汉语读音的阿拉伯数字或符号+英语发音的英语字母组合的“混血”网络新词,如“3Q”(=Thank you),“9P”(=9 pages)。
2.4用假借手法造词
假借成了网络交际用语产生的一个重要手段。大量的网络交际语都是假借过来的。这些假借包括联想意义假借和和谐音假借。假借字在英语中叫Loan character。联想意义假借,即指用表达某种意义的词表示另一种事物,如“恐龙”指不漂亮的女孩、青蛙“指不帅的男生”。而谐音假借,即指对原字词的读音进行模拟,从而构成一个与之读音相近的新词,如斑竹(指版主)、楼猪(指楼主)等。这些假借词以其幽默诙谐的特点为网络交际增色不少。在汉语中,网络上甚至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网络谐音假借词,如“吃饭”说成“恰饭”,“妈妈”为“麻麻”所替代。英语中的谐音假借虽然不及汉语中多,但也不乏一些用字母代替谐音单词的现象,如“DO U C?”(=DO YOU SEE?),“ARE YOU THERE?”(=R U THERE?)英语还有一些用谐音数字代替单词的例子,如用“4”代替“four”, 用“1”代替“won”。
3.结语
网络交际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使得交流更加方便快捷,而网络交际语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原有的词汇,不仅丰富了网民们的生活,而且使网络交际更加方便并增添了趣味性。英汉网络交际语虽然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少相异点,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更好地理解英汉网络交际语的发展和特点。
参考文献:
[1]Crystal, D. 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2]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刘钦明.“网络语汇”的组合理据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6).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30-02
一、沟通行为的界定及演变
沟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发生的信息的传递与反馈,主要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四个层面。沟通行为是为了促使信息成功传递的活动,沟通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普遍和最重要的活动,是人类个体间传递信息。
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基本手段
沟通行为的目的是通过各种策略和手段增加交流的确定性,内容和风格是沟通行为的两个必要条件,内容是信息的内涵和来源,而沟通风格会直接影响接收方的理解与效率,这两者在沟通行为过程中会相互影响,对沟通行为的成功起到决定性作用。
人类最初的沟通行为主要是通过肢体语言实现的,其后经历了五次进化型演变。一次以语言的出现为标志,减少了信息内容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大幅提高了时间效率。第二次以文字的出现为标志,为沟通参与者数量的增加、沟通内容的地域扩大提供了必要条件,提高了沟通行为的准确性。第三次以印刷术的出现为标志,大大拓展了交流受众的范围,批量对沟通内容进行复制,使得信息可以准确地规模化传播,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条件。第四次以电报、电话等新沟通工具的出现为标志,这是人类利用机电等新技术进行沟通行为的开始,实现了同时间更大地理区域内的沟通行为,第五次以互联网的出现为标志,网络正改变着人类沟通行为甚至人类生存状态,网络对人类的影响怎么说都不为过,不仅实现了沟通主体间的多媒体互动,也革命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二、网络对沟通行为影响的相关文献
伴随网络史无前例的高速发展,许多学者提出了重要的学术观点。霍华德·莱因戈德是早期把网络作为沟通客体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之一。他提出,网络将改变人类的沟通习惯与方式,对网络环境下人的个性和情感、人类的群体观念等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进而会影响人类的民主进程。莱因戈德的开创性研究极具启迪性,他的著作大体上为后来的研究和争论设置了一个框架。其后的学者对网络之于沟通行为的影响大体分为乐观、批判、折中三种态度。
三、网络使用对沟通行为的影响
网络是新技术发展的成果,是生产力推进社会进步的佐证,网络对人类沟通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
首先,通过数字化技术,网络载体实现了图、文、声音、影像等多媒体联合互动,其沟通内容的承载范围已基本全覆盖,使得人类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各种活动前所未有的便捷与高效。同时,通过网络,人类沟通行为已经彻底打破了空间甚至时间的局限,衍生出来的即时通讯工具、微博等使信息的传播更加快捷,重大事件的发生几乎瞬间就可以传播到世界任何角落。人类沟通的成本更加低廉,投入很少的硬件及相应服务费用后就可以获得几何倍数的沟通效益。由于网络技术的特点,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产生了与传统沟通的巨大差异,在使用电报,电话等技术时,同时参与者的数量越大,数据承载量越大,沟通效率和越低、成本越大,而网络技术则可以使参与者数目增加的同时,增大信息的传播速率与数据承载量,从而大大降低了沟通行为的成本。网络沟通行为使得参与者的数目发生了巨大的增加,电子邮件基本代替了传统信件,远程网络视频会议逐步取代了长途出差会议,QQ、MSN、微博等即时交流工具的出现使得空间上的地域阻隔不再是人类的交流障碍,网络教育的快速发展很快会改变对教育的传统认识,如今,哈佛、剑桥等世界名校的课堂视频资料在网络上很流行,在家中就可以系统学习到世界名校名师传授的知识。网络打破了沟通的地域障碍,使信息传播的时间大大缩短,使沟通行为的内容更加丰富,风格更加多样化,大大降低了沟通行为的成本、提高了沟通的效率,这些都是网络对人类沟通行为积极的影响。
但不可否认,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人类也是把双刃剑,人类在尽情享受互联网带来的高效和便捷的同时,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很大程度地更加依赖网络,黑客对网络的攻击就使得个体沟通参与者、集体沟通参与者甚至国家的信息安全受到很大的威胁,现代的网络战争可以在瞬间摧毁对方的网络指挥沟通系统,甚至一些掌握较高网络技术的年轻人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技术能力便攻击国家、组织的网站,使这些机构的网络功能瘫痪。网络的高速发展在时空上拓展了沟通参与者的范围,但也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参与者的信任感,网络的虚拟性是不争的事实,“你不知道网络的另一边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就是对网络虚拟性的生动写照。信任是人类沟通与交流的最基本条件,随着对网络的高度依赖,沟通行为参与者的信任与被信任感会逐步下降。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很多国家的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已经成为很严重的社会问题,网络游戏成瘾的根源就在于网络减少了沟通参与者之间传统的面对面环节,使得游戏参与者只是游戏角色,网络虚拟性使得违反道德底线的成本几乎为零,没有了道德底线的制约,在虚拟世界里的做法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在我国,由于网络成瘾导致的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不论对个体参与者还是集体参与者来讲都是不可取的,没有家长会让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逃课逃学去网吧,没有一个企业会愿意让高层决策会议产生的重要决策瞬间通过网络被竞争对手窃取到。网络对沟通行为的负面影响涉及沟通的主体及客体,从单个行为人到团体甚至国家,对人类的基本意识形态,价值观的改变都会产生极大影响。因此,探究网络沟通对现代社会的负面影响,如何最大程度趋利避害,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综合以上论述,网络对沟通行为的影响是有深远变革性的,其积极作用是明显的,网络通过对沟通行为影响,进一步影响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其负面作用也是值得高度关注的。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5-000-01
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商店这种新型产物也开始深入人们的生活。网络商店又称虚拟商店、网上商城,它是基于在互联网上建立的商店。它是可以使顾客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使用电脑进行购物。我国的网络商店也在近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顾客使用率也越来越大。然而由于网络商店购物仍处于不断发展状态,对于顾客来说它仍是新型产物,从而它必定会有很多的优势与不足。eBay做为全世界最大、普及面最广的线上拍卖及购物网站,因此它对顾客的优缺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网络购物的优点
(一)网络购物可以减少顾客成本
eBay是世界上的在线交易市场,它可以使贸易在当地、国家、世界上进行,让消费者在eBay网上购买或出售电子产品、汽车、服饰、收藏品、体育用品等一系列的产品。在世界各地只要点击eBay的网络连接都可以搜索到当天最热门的产品。消费者可以很方便的在eBay上购物,不需要离开家,不必浪费时间去商店,不必站在拥挤的人群中。人们可以通过商品的分类、搜索功能很方便的找到他们想要购买的产品。Ina(2011)指出eBay开发了一种新的功能,使顾客可以预览他们搜索的产品网页,而不是直接进入到该网页。通过eBay的这一功能可以有效的降低一半顾客的购物时间成本。据顾客让渡价值理论指出,人们更喜欢到花费顾客成本小的地方去消费。因此基于这一点来说eBay是成功的。
(二)网络购物可以促成顾客交易
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很便捷的利用电子方式把钱汇给任何卖家,而不必担心货币兑换、汇率或其他任何事情。Jane(2014)分析说,消费者可以通过他们的PayPal或eBay账户来实时跟踪他们的资金及付款情况。通过PayPal付款是非常快捷和方便的,消费者只需要一个密码通过支付网页就可以把钱直接存入到卖方的账户。一则FNB(南非第一国家银行)的新闻报道,FNB和PayPal宣布合作,它扩大了PayPal的服务范围,南非人民可以通过非洲任何的银行来提取他们PayPal账户上的资金。而具有南非银行账户的人们在全天24小时内都可以提取到在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00万的PayPal用户的交易资金。由此可见,PayPal作为eBay的子公司,它可以帮助消费者轻松地付款,来促使人们之间达成交易,并通过银行来保障其顾客PayPal账户的安全。
(三)网络购物在不断完善来保证顾客的交易安全
eBay就像一个买家和卖家的中间人,它提供了大量的安全措施以便来保护客户的购买安全。eBay的管理层John(2014)表示,如今eBay在与警方进行密切的合作,以便来阻止eBay上的非法活动,它希望能让不法分子在利用eBay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困难,一有发现会在第一时间封锁他们的eBay账户。相对于消费者而言,eBay具有评价分馈系统,以便减少消费者受到欺诈的可能性。在每笔交易完成后,买家可以对卖家进行评估。他们可以给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种评价,并且会有80字符来阐述为什么。若买方对某一次的交易活动不满意,他们可以给卖方留下负面的评价,以防止其他买家进入交易陷阱。买家在每次交易活动前都可以查看其他用户的反馈,这可以作为一个警示标志来减少消费者受到欺诈的概率。
二、网络购物的缺点
网络购物作为新型的购物方式给消费者带来了安全及方便的购物环境。然而不可避免的是,对于消费者而言建立在虚拟互联网基础上的网络购物仍有一些缺点与不足。
(一)网络购物对顾客具有不安全性
当消费者在虚拟网络上购物时比较容易受到欺骗,然而如果消费者受到了卖家的欺骗行为,很有可能他的退款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特别是他们在等待PayPal进行争议仲裁期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木马病毒也越发频繁,例如用户收到虚假的电子邮件告知他们的eBay账户将被停封,从而引导他们登陆到假的页面。一旦用户登录上去,他们的账户安全及身份信息将受到威胁。
(二)网络购物信息不对称
在网络购物时,消费者通过文字、图片往往不能清楚的了解产品的实际质量,担心网站上的图片不能准确的描述其产品。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通常不喜欢在网络上购买服饰的原因,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件衣服对于他们而言的上身效果如何。对于消费者来说,在网络上评估产品的质量是非常困难的。相比较与实际市场购物而言,买方在网络购物上对商品的了解是属于事后行为,也就是在他们完成付款交易并通过物流公司获得产品之后才能对产品的质量有个详细的了解。然而由于卖方无法面对面与消费者实际接触,因此他们对消费者的具体信息、要求也掌握不全面,这也是导致顾客交易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网络购物将减少顾客购物乐趣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他们在购物时是为了享受购物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只为购买某一件商品。然而,顾客在网络购物时只需坐在电脑面前点动鼠标就可以完成交易,从而减少了通过传统购物的方式与朋友一起逛街、购物的乐趣。正如Ibne(2012)认为那样,在购物过程中人们更加享受砍价还价的乐趣。甚至他们不会购买任何东西,并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与朋友们享受逛街的快乐。虽然消费者在网络上可以花费更少的时间来方便购物,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它也降低了人们购物过程中的乐趣。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顾客来说网络购物的优势也随之显现出来。为了进一步发展网络购物,应充分发挥其优点而努力改变缺点。eBay作为世界最大在线网络交易平台,对中国的网络购物发展提供了实际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构主义;网络课程;交互式;层次结构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3-0066-04
Design on Layered Structures of Interactive Network Courses onConstructivism
Feng Xiao-ming
(Campus Network and Computer Center,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210003, China)
Abstract: Constructivism study theory opened out the inbeing rules of study activities, and it is the one of important theories of teaching innovations now.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design idea of layered structures of interactive network courses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and designed 4 layers of interactions. This paper introduced an example of interactive network courses based on layered structure design in the end.
Key Words: Constructivism; Network Courses; Interaction; Layered Structures
1引 言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主要应用于现代远程教育的网络课程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高校日校教学中也在积极探索相关技能型课程的网络课程的应用[1]。与高校常规的教师面授课程相比,目前的网络课程大多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缺少教师面授的情景和交互,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要在网络课程中体现教师面授等情景实为一大难题,但交互性的加强在技术层面上应该是有所作为的。旨在加强网络课程交互功能的探索和实践已成为当前网络课程研发的一个热点[2][3][4][5][6]。本文的目的也是探索网络课程的交互性问题,有所不同的是引用一种新的理论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探讨这一问题,试图能找到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7]是一种新的认知理论,它阐释了知识的建构性原则,揭示了学习活动的内在规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传入国内以来,备受教育改革者的青睐。目前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相关教学研究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8][9][10][11]。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是学生自主的认识活动。意义建构是学生对外部知识进行吸收和处理后转换成自己的意义的过程。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生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知识的能力。因此,知识不是由教师传授的,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的,这种建构是不可能由他人来代替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认为,学习也是学生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意义建构需要必要的学习氛围、学习资料和他人的帮助,学校、教材和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有四大要素,即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其中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其余三大要素促进了意义建构目标的实现。因此,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不但要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又要有协作和会话的氛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完整描述了学习活动的全貌,即知识是在一定的情景下,在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知识的意义建构要靠学生自身来完成。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国学者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7]:“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3基于建构主义的网络课程设计考虑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景是学习环境的第一要素,而教师面授应该是最为重要的情景。网络课程的特点是支持个体异步学习,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但没有教师的面授。由于目前网络课程的研发水平大多不高,又没有教师面授,学习效率和效果均差强人意。因此,网络课程目前普遍不被人们看好,这是网络课程面临的尴尬,也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引入,为网络课程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网络课程应注重学习环境的建设,在网络环境中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协作和会话。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要素之一的“情景”应是指教师面授的情景,实验的场景和学校的学习氛围等综合的学习情景。网络课程如要创设学校教学的现实情景,且让学生能感受到“身临其境”,这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还是一大难题。或者可以调整一下思路,网络环境中的网络课程即为一类新型的学习情景。学生既要适应传统的学校教学的情景,又要适应现代的电子化的学习情景,我们认为这是当前信息时代的基本要求。
“协作”和“会话”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另两大要素。协作和会话是在学习群体内进行的,学习群体是这两大要素的组织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建构不仅依赖于自身原有的知识水平与经验,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同伴之间及师生之间对知识的共同讨论与理解,即所谓的“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或称为“协同学习”。目前网络课程研发所强调的“交互性”与建构主义的“协作”和“会话”两个要素同义,因此,网络课程的发展方向之一应是加强交互性。
4网络课程交互性层次结构设计
网络课程学习的特点是个体异步学习,没有教师的面授和群体学习环境。实践证明,在个体学习环境中的学生容易迷失方向,学习效率低下,如有教师的指导和学习同伴的帮助,学习效率和效果会大有长进。因此,网络课程不能没有教师,只是教师的角色转换成了网络课程的指导者和管理员。网络课程也不能没有学习群体,只是这一学习群体是以网络为媒介。据此,我们提出了网络课程交互性层次结构四层设计的构想。
(1) 第一层面,学生与视频课件的交互
学生与视频课件的交互处于网络课程交互性的最低层。目前网络课程的主讲课件以视频课件居多。视频课件的学习是网络课程学习的基本方式。视频课件的交互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可以按需点播,自行掌控,不受时空的限制,教师面授时需要统一进度的问题在网络课程中不再存在。
网络课程的交互性还与界面设计有关。界面设计是一种电子情景的创设,其目的是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和架设便捷的学习路径。所以,网络课程的界面设计应面向青年学生,艳丽、动感、欢快的界面比较符合年青人的审美情趣。为便于初学者操作,界面的层次不要太多,以三层为宜。
(2) 第二层面,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交互
除了学习视频课件外,学生还应该研读其他的学习资料,如电子版教材、电子版教案,电子版参考书,等。学习资料不同,对同一知识点的阐述方式,深度和广度也会不同,知识点的不同演绎有利于学生的辨正思维,从而加速知识点的意义建构。目前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料已很丰富,只需在网络课程上加上链接即可。
这一层面交互的另一内容是在线练习和在线测试。网络课程的练习和测试就教学方式而言与常规的学校教学没有区别,唯一不同的是练习和测试是否在线进行。
(3) 第三层面,师生之间的交互
网络课程的指导教师是不见面的教师,是处在后台的指导者与管理者。指导教师通过师生之间的交互来体现自身的作用与价值。
师生之间的交互方式有“群体交互”和“个体交互”之分。指导教师通过网络课程了解学生的登录情况(即学习时间),在线练习和测试的情况,从而掌握学生群体的学习进度和普遍性的问题;指导教师通过网络课程的信息窗口或BBS课程专版相应的学习辅导意见,这种交互方式称之为“群体交互”。“个体交互”则主要利用Email系统,由学生通过Email求助,指导教师可通过Email或BBS课程专版进行答疑辅导。目前笔者所在高校的BBS发文权和Email账号均向学生免费开放,所以高校师生之间基于网络的交互通道已经畅通无阻。
(4) 第四层面,学习群体内的交互
网络课程的学习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在于信息共享和支持协同工作。所以,学习群体内基于网络的交互或协同学习十分便捷。学生可自行组织诸如学习小组、讨论组等学习团体,借助MSN和QQ等视频交互平台进行交互,如条件具备,也可以将各自的计算机组成工作组后协同学习。
其实目前最为便捷实用的交互平台应是高校校园网的BBS系统。高校校园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其BBS系统大都比较强壮。如笔者所在高校的BBS系统版面众多,人气旺盛,上网快速而且免费,因此深受广大青年学生的青睐。如在BBS系统上开设课程讨论专版,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资源,这应该是一个明智之举。指导教师在这一层面的角色应是课程讨论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课程讨论可以解决若干具体的学习问题,但更为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课程讨论广泛的参与性尤为重要,指导教师在这方面责无旁贷。
5交互性层次结构设计的网络课程实例
基于网络课程交互性层次结构设计的构想,笔者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交互性的层次结构进行了设计探讨和实践。
5.1网络课程的功能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功能设计如图一所示。
图一中的“视频课件管理”处于交互性层次结构的第一层面,“电子教材资料”处于第二层面,“教学信息”、“学生登录管理”、“在线练习管理”和“在线测试管理”则处于第三层面。交互性第三层面的交互通道还包括BBS和Email通道。交互性第四层面交互功能的实现则完全依靠校园网BBS系统的课程专版,在网络课程中并没有设计第四层的交互功能。
图1 网络课程的功能设计图示
5.2后台数据库设置
“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后台数据库采用Access2003。为实现网络课程的交互性,与功能设计相对应的数据库表的设置如表一所示。
表1 网络课程数据库表的设置举例
6实践后的思考
我们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研讨了网络课程的交互性问题,提出了交互性层次结构设计的构想,并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上进行了初步尝试。新的网络课程试用以后,在学习效率和效果的提高方面确有成效,但这一成果是建立在指导教师的辛劳之上的。在交互性第三层面和第四层面,指导教师都是交互的主角与核心。由于网络课程采用个体异步学习模式,学习进度参差不齐,同一时段有许多不同章节的问题,同一问题又要辅导若干次,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因此成倍增加,这也意味着网络课程教学成本的大幅提高。这一难题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冯小明, 赵春琴. 高校在线考试方式应用前景初探[J]. 计算机教育, 2007, 50 (14): 94-96.
[2] 王楠, 乔爱玲. “视频交互式”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 中国远距离教育, 2006, 107(5): 65-68.
[3] 刘淳, 章强,等. 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实现[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06, 42(1): 29-37.
[4] 关德君, 林丽. 基于计算机网络交互方式的探索[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 23(10): 40-42.
[5] 刘彦保, 郝继升. 网络课程的设计模式和实施方案[J].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4(4): 34-38.
[6] 乔颖丽, 钟雁. 网络课件中的交互式方法探讨[J].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2001, 25(2): 89-92.
[7] 陈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 学术交流, 2007, 156(3): 175-177.
[8] 刘水凤.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校教学的启示[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9(3): 73-76.
[9] 杨晓岚.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网络教程设计[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8(2): 52-55.
[10] 杨彦萍. 建构主义对课堂教学的基本指导原则[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4: 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