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长期投资理论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股权投资业务在企业运营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形成也是多渠道的,任何一项投资都会产生与之相关的交易费用,这些交易费用是计入投资成本还是计入当期损益或其他,对于企业资产的确定以及利润的形成都会造成较大影响。然而关于交易费用的核算,新准则只在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提及,既然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在内的金融资产业务会产生交易费用,那么长期股权投资业务同样也应有相关的交易费用,但新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中几乎未涉及长期股权投资交易费用的处理。笔者对此做一些探讨。
一、不同渠道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交易费用的会计处理
(一)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1.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新准则规定,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作为股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这些规定中并没有明确提到交易费用,但交易费用的处理是隐含其中的。举例说明:2007年6月30日,A公司向同一集团内B公司的原股东定向增发1 500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市价13.02元),取得B公司100%的股权,并于当日对其实施控制;同时A公司发生交易手续费150万元,合并日B公司的账面所有者权益总额6 606万元,合并前两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合并后B公司仍维持其独立法人资格继续经营。
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66 060 000
贷:股本15 000 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49 560 000
银行存款1 500 000
说明在此种情况下,投资方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交易费用并没有计入投资成本,而是冲减“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如果资本公积不足冲减,再调整“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新准则规定,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当确定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企业合并成本包括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以及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相关费用之和。这意味着这种情况下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是不同的。举例说明:2007年4月30日C公司为取得D公司75%的股权,支付的资产包括银行存款1 200万元和一项专利技术,原价1 500万元,至合并日已累计摊销400万元,支付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 600万元,取得该股权后C公司能够控制D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合并中C公司支付相关费用100万元。假定合并前C公司与D公司不存在关联方关系。
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27 000 000
累计摊销6 000 000
贷:无形资产——专利技术15 000 000
银行存款13 000 000
营业外收入5 000 000
此例中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2 700万元由C公司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2 600万元和支付的相关费用100万元组成,而银行存款1 300万元包括付出资产的1 200万元存款和支付的相关费用100万元,借贷方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二)企业合并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1. 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新准则规定,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这种情况比较简单,将交易费用直接计入投资成本,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贷记银行存款。举例说明:E公司2008年2月10日自公开市场中买入F公司20%的股份,实际支付价款8 600万元,其中含有已宣告未发放的现金股利600万元,另外,在购买过程中支付手续费等相关费用200万元。
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82 000 000
应收股利6 000 000
贷:银行存款88 000 000
此例中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由8 000万元购买款和200万元相关费用构成,特别需注意的是,实际支付价款
8 600万元中的已宣告未发放的现金股利600万元不是交易费用,也不能计入投资成本,应作为未来可收回的应收股利处理。
2. 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新准则规定,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为发行权益性证券发生的相关费用不构成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应自溢价发行收入即“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中扣除,溢价收入不足冲减的,应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这种情况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比较类似。
3. 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
新准则规定,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这意味着交易手续费等不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举例说明:E公司设立时,其主要出资方之一甲公司以其持有的对F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作为出资投入E公司。按约定,该项长期股权投资作价6 000万元,交易中E公司发生相关费用200万元。E公司注册资本为24 000万元,甲公司出资占E公司注册资本的20%。
2000年,国家体改办等8部委出台《关于城镇医药卫生工作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卫生部等4部委推出《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把医疗机构分为营利性与非营利性。较大规模的“市场化”改革从此开始。政府负担减轻了,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改善,但医疗费用随之上涨,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关键词】人生阶段、财富需求、理财建议
面对上述资料您做何感想?面对未来漫长的人生道路您又拥有多大的信心?未来十年乃至更长的时期,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高增长、高通胀,如何规划您的中长期投资理财计划,轻松面对未来所必须面临的养老、医疗、购房、教育等压力,这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要想成功的投资理财,您就需要更细致地去考虑您的未来。只有弄清您一生中各个时期可能需要些什么,您才能够制订出一个有效的投资计划来帮助自己达成目标。
人生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年轻时期、建立家庭、步入中年、退休养老,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在收入、支出上差别也是极大的。
一、年轻时期
刚结束学生生涯,开始职业旅程,这个时期最重要的莫过于是“独立”,而钱似乎永远不够花。对于手中的钱财,常会停留在学生时期有多少花多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的阶段,甚至因为可以利用银行借贷,而随意扩张信用,造成负债累累、入不敷出的窘境。大学毕业前,花的是父母辛苦赚来的钱;毕业后情况完全发生了改变,要靠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只能在不超出收入的水平上进行消费。根据现有的经济实力,形成自己能承受的生活方式。年轻人必须在能够承受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决策。不论是房屋、家具、汽车、衣着,还是娱乐,都要与现状吻合。必须考虑的是在收入范围内选择合理的生活方式、做出理性的决策,还是继续依靠父母支付账单;是享受不必要的高消费,还是理智、耐心地期待美好时刻的到来。
不如先学会记帐吧!把自己每个月的支出记录下来,然后制订一个符合自己收入状况的预算,坚持执行它,避免因为年轻而产生的冲动消费。适时的建立自己的应急备用金,货币基金会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
有了应急储备,接下来该是储蓄第一桶金了!未来您将面临购房、结婚的压力,凡事不能都靠父母,自己储备些,您会拥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开通定期定额基金会帮助您养成一个良好的储蓄习惯,由于短期内您就会面临购房、结婚压力,建议考虑债券类或平衡类基金,它会帮助您抵御风险,尽快累计财富。早日购房,拥有一项有价值的资产,买房其实是长期储蓄的一种方式,总有一天您会还清贷款,在此过程中,您不仅可以降低不必要的消费,更可以不付房租,在房产上未来您会得到很大的回报。
如果是单身,可能暂时不需要寿险。不过事故和疾病在任何年龄段都可能面临,所以聪明的做法可以考虑一些健康和残障险,消费性的保险会是一个更经济的选择。
二、三十而立
经过五至七年的打拼,事业上已经小有成就,财富积累也经历了初步阶段。事业逐渐步入稳定,收入处于一个高速的增长期,同时家庭也逐步地开始完善起来。多数30岁的人已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结婚早一点的,已经在策划为家庭添一个新成员,或者早已是“三口之家,其乐融融”了。在这个年龄段,消费和支出也渐渐地开始进入一个比较高峰的阶段。理财,自然也就格外重要。
财富巨子李嘉诚就非常重视30岁的理财。他在总结自己的理财经验时说过这样一段话:“20至30岁之间是努力赚钱和存钱的时候;30岁以后,投资理财的重要性逐渐提高。”
那么,在这个时候您同样需要一份备用金,另外也请为您的房屋贷款储备一份备用金,数额最好能满足您3-6月的总支出,储存的方式仍建议为货币基金。如果不是丁克族,那么该开始考虑为孩子储备教育基金了,尤其是准备今后送孩子出国念书的家庭。由于可投资的年限较长,不妨考虑放大些投资风险,定投股票或股票基金会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从长期来看,股票市场仍是收益最高的投资利器,而风险完全可以利用时间来冲淡。
在这个人生阶段,很多人不仅要抚养孩子,还要照顾老人。如果家人依赖您的收入而生活,您就该购买人寿保险以防不测,当然健康险和残障、失能险也是必须的,这时的保险该是一个长期的规划了。
三、步入中年
事业、收入达到顶峰,而此时孩子的教育、上一辈的养老,种种支出也把你变成了一块“三夹板”。对于40岁左右的中年人而言,家庭正处于较为稳定的时期,事业步入丰收期。在这个时期内,家庭收入较高,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并且能够较快地增长,同时家庭又面临着教育、养老等责任。
从财务角度来看,最重要的应当是自我养老的理财规划。社会保障能够提供的保障比较有限,按照常规的估算,国家社会大致能提供30%左右的养老保障,而为了建立您年老以后的财务尊严,每个人都需要靠自己积累的养老金来养老。生活的成本在提高,人均寿命在延长,养老金的需要往往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因此40岁时再不进行养老规划,您将会后悔终生。
您或许已经累计了一定的经验和金钱,有足够的知识来进行更积极的投资,以便资本增长的更快些。或许您该建立一个投资组合,不妨用试试这个公式,100减去您的年龄,用这个数的百分比投资于风险类资产,随着年龄的上升,逐步降低风险资产的比例,适时的往低风险的债券类资产转移。如果有能力或许再投资一套房子出租,它会更好的帮助你抵御通货膨胀,建立更完善的养老基金组合。
处于这个阶段,您的人寿健康保险可能更贵了,但是为了您的家庭,请合理规划您的保障。
四、过了六十
开始收获果实,日常支出可能下降,其他费用(如医疗等)却会上升。有的人可能在高龄时仍有可观的收入,但大多数人会在适当的时候停止工作。退休之后您的花费多半会减少,但收入同样也会减少。如果您自己的收入和来自家人的赡养已足够让你生活,那么可以把投资的目标放在财产的增长上。不过,多数人总会需要从原有的资产中取出钱来,以贴补生活。和从前相比,保护您的资产不受损失已成为一项更重要的任务了。
现在带来定期收入的理财工具越来越丰富,之前您购买的养老保险可以为您受益,债券、债券基金、结构存款、低风险的信托产品都会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组合。总的来说,加强对财产的保护,把风险降到最低,将是最为明智的决定。按使用时间的远近,购入不同到期年限的债券,哑铃式的债券期限组合,将会是更为理想的选择。
如果您的健康状况还不错,又在多年前买下保单,您现在可能还不难支付上涨的保单;那么也请准备些应急医疗基金,应付突发状况,还是必须的;如果可能的话,保持一张年轻时使用的信用卡,将会是一道有利的护身符。随时您也可能告别您的亲人,为了不给您的家人造成任何烦恼,不妨建立一份遗嘱,让后人感受一份您对他们的关怀。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轮回,每个人的幸福都是如此的重复,如何轻松面对这些问题?如何做的更好?也可参考一下如下的财富建议。
一、尽早投资
您可以三十岁建立教育基金,也可以四十岁建立养老基金,但是您是否知道晚7年出发,可能要追一辈子?
投资要获利,一定要先行。就象两个参加等距离竞走的人,提早出发的,就可以轻松散步,留待后来出发的人辛苦追赶,这就是提早投资的好处。
假如您20岁起就每月定期定额投资500元买基金,假设平均年报酬率为10%,投资7年就不再扣款,然后让本金与获利一路成长,到了60岁要退休时,本利和已达162万元;而假如您26岁才开始投资,同样每月500元,10%的年报酬率,整整花了33年持续扣款,到60岁才累积到154万!相比之下,早投资是不是更轻松?
另一方面,投资一旦开始,就千万别停下来。时间越长,投资的效益就会越显著。假设您26岁都没有停止投资,而是继续坚持每月投资500元,那么,到了60岁,累积的财富将是316万,几乎是2倍的收益!时间是世界上最大的魔法师,它对投资结果的改变是惊人的。
二、长期投资(定期定额)
每个月给您100元,能用来做什么?下一次馆子?买一双皮鞋?100元就花得差不多了吧。您有没有想过,每月省下这100元,您也有可能成为百万富翁呢?
如果每个月定期将100元固定地投资于某个基金(即定期定额计划),那么,如果在基金年平均收益率达到15%的情况下,坚持35年后,您所对应获得的投资收益绝对额就将达到147万。
过去,银行的“零存整取”曾经是普通百姓最青睐的一种储蓄工具。每个月定期去银行把自己工资的一部分存起来,过上几年会发现自己还是小有积蓄。如今,零存整取收益率太低,渐渐失去了吸引力,但是,如果我们把每个月去储蓄一笔钱的习惯换作投资一笔钱呢?结果会发生惊人的改变!这是什么缘故?
由于资金的时间价值以及复利的作用,投资金额的累计效应非常明显。每月的一笔小额投资,积少成多,小钱也能变大钱。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习惯的影响力竟如此之大,一个好的习惯,可能带给您意想不到的惊喜,甚至会改变您的一生。
更何况,定期投资回避了入场时点的选择,对于大多数无法精确掌握进场时点的投资者而言,是一项既简单而又有效的中长期投资方法。
三、组合投资(资产配置)
俗语说:“别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分散投资却是一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策略。
如果您只买了1只股票,一旦选错,赔个精光;但您如果买的是20只股票,不太可能每只股票都涨停,但也不太可能每只都大跌,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在涨跌互相抵消之后,结果可能是小赚或小赔。显然,全部的钱投资在1只股票上的风险,比分散投资在20只股票上的风险要高得多。
除了在一种资产类别中进行分散投资以外,您还可在不同的资产种类中选择多种投资方向,如股票、债券、现金和银行存款等。选择风险收益特征不同的投资品种构建组合,您可以兼顾风险与回报。例如,一个股票占40%、国债占40%、定期存款占20%的投资组合,1996年至2003年间的平均年回报率为9.07%,高于100%投资于定期存款的组合;同时,其标准差(衡量回报率的波动程度)却远远小于100%投资于股票的组合。
四、优质投资(相信专家)
基金将会是个人长期投资理财过程中,一个非常好的帮手。门槛低,通常最低的定期定额计划只要100元至300元每月。而从中国开放式基金诞生的2001年至2005年,中国的股票型基金连续5年跑赢了大盘,基金经理的专业投资管理能力得到了有力的证明。站在投资专家的肩膀上,您有机会赚得更多。
选股票呢?每天博傻于硝烟弥漫的股市战场,您是否会感到彷徨?您又是否感到无奈?买什么套什么!恐怕是大多数人心中永远的痛。何不考虑些大蓝筹股票长期持有,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而优质大盘蓝筹绝对代表中国经济的未来。
以上只是几个个人中长期理财的小建议,其实我们大家可以做的更好。这篇论文,主要就是阐述个人中长期投资理财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需求,各种问题,以及各种合理的规划手段。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财务状况,每个人都会面临不同的理财需求,尽早规划,长期投资、合理组合您会拥有更幸福的明天!
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全国年度统计公报》2003年、2004年、2005年。
【论文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组织结构
一、企业长期股权投资面临的风险
长期股权投资面临的风险可分为投资决策风险、投资运营管理风险和投资清算风险。具体来说:
(一)投资决策风险
1.项目选择的风险。主要是被投资单位所处行业和环境的风险,以及其本身的技术和市场风险。
2.项目论证的风险。主要是投资项目的尽职调查及可行性论证风险。
3.决策程序的风险。主要是程序不完善和程序执行不严的风险。
(二)投资运营管理风险
1.股权结构风险。包括:股东选择风险、公司治理结构风险、投资协议风险等。
2.委托经营中的道德风险。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必然会产生委托关系。委托制存在着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的弊端,人可能会利用自身优势,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而产生的道德风险。
3.被投资方转移风险。主要是被投资企业存在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内部管理风险等会通过股权关系传递到投资方。
4.项目责任小组和外派管理人员风险。一方面,投资方选派项目责任小组或个人,对投资项目实行责任管理;另一方面,也向被投资方派驻董事、监事、副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由于责任小组与外派人员自身的知识、能力所限或是责任心不强,使管理的过程存在风险。
5.信息披露风险。被投资方管理层不严格遵照投资协议中有关信息披露的规定,故意拖延、不及时报告财务和重大经营方面的信息,暗箱操作,对外部投资者提供已过滤的、不重要的甚至虚假的信息,令投资方所掌握的信息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不完整性,使投资方处于严重的信息劣势之中,将严重影响投资方的管理。
(三)投资清理风险
1.来自被投资企业外部的风险。如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政策法律风险等。利率风险主要是利率变动导致投资收益率变动,从而对投资人收益产生影响。通货膨胀风险是物价上涨时,货币购买力下降,给投资人带来的风险。政策法律风险主要是政府指导经济工作时所作的突然性政策转变,或新法律法规的出台,对企业经营产生致命影响。
长期股权投资是投资者通过投入包括现金、实物资产及其他形式的资产,取得被投资单位股权并打算长期持有的一种投资方式,其主要目的是获取长期利益。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及处置的不同规定,导致该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这种财税差异的出现给会计实务的工作开展带来困难,理论界对该项财税差异及所得税处理的研究也方兴未艾。
一、对于财税差异起因的分析
虽然“财务会计”与“税务法令”都是由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都最终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但是毕竟两者是不同领域的产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制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不同
会计准则的目的在于公允、及时的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及股东权益的变动情况,它通过提供报表的形式服务于相关利益者,并以此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而税法的初衷在于使政府能够无偿、稳定和强制性的取得税收收入,并着眼于通过二次分配来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税法的制定也有方便税赋征管的考虑。可以说,目的的不同是产生财税差异的根源。
(二)会计准则和税法约束的范围不同
会计准则的规范主体是企业单位,它要求企业财务人员真实、完整的对外反应本企业的财务信息,力求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带来的利益相关者决策困难;而税法规范的是国家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行为,它更关注如何让社会财富公平、合理的在公共部门和私人单位及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由于两者规范范围的不同,产生差异也是在所难免的。
(三)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发展速度不同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猛,企业所处的金融环境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就要求规范企业披露财务信息的会计准则要保持相应的快速发展,以满足报表使用者及时、完整把握企业财务信息的需要;而税法属于法律范畴,法律的修改程序上要求更加严格和复杂,修改引发的后果也比较严重、带来的影响比较长远,所以要着眼于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审慎的推进税法的改革,从而导致税法的发展速度慢于会计准则。这样,由于两者发展的速度不同,也会导致差异的出现。
财税差异的存在增加了企业的财务成本和纳税成本,而由于上述原因特别是会计和税法目的的不同,财税差异的完全消除需要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但是逐步减少财税差异无疑对节约社会成本和促进企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通过研究国外的财税差异程度,我们也可以发现,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财税差异程度越小,这也给上述结论提供了有力的事实依据。
二、长期股权投资中产生财税差异的情况分析
(一)在初始确认环节的财税差异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确认的时候往往其账面价值是和计税基础相同的,不产生财税差异,但是以下情况会产生财税差异:
1.因享有税收优惠会产生财税差异
条例规定,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如创投企业进行了这类企业的投资并打算在2年期满后再转让该资产,那么因持有该项资产可以税前扣除的总额将会是投资额的170%,即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大于账面价值,此时产生财税差异,该差异为时间暂时性差异。
2.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初始投资成本往往会产生财税差异
在同一控制下企业进行合并(不支付对价的除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取得享有被合并方的所有者权益的份额,而计税基础为实际投资成本即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这两者往往是存在差异的。
3.非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及非企业合并形成的股权投资也会产生财税差异
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及非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实际支付的对价的公允价值及相关税费的合计数为初始入账价值;而税收法规规定,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按照其原账面值为基础确认,资产、负债不确认所得或损失,获得递延的有利税收待遇,从而导致财税差异。
(二)在后续计量环节的财税差异
由于为了稳定税收收入和便于征管的考虑,税法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不得变更计税基础,但是为了及时、公允的反应该资产所代表的经济实质利益、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准则要求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从而产生财税差异,主要由以下几种情况:
1.权益法下,当投资企业为取得该股权投资而付出的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应该将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作为本期损益,同时调整投资成本;而税法规定以实际投资成本作为该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从而产生财税差异。
2.在权益法下,当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时,会计准则规定投资企业要根据应享有或承担的净利润或损失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而税法要求不做处理,从而导致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相同,产生应纳税或可抵扣暂时性财税差异,应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这种情况下确认的递延所得税在持有期间,应该根据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的变化进行增减变化,即可以转回。此外,当被投资单位出现其他权益变动时,根据会计准则规定投资企业要相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而根据税法规定,其计税基础不能调整,由此导致财税差异。
3.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减值时,税法规定,在企业持有投资性资产期间,如果该资产发生减值的,不准减少其计税基础,国务院财政和税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而会计准则规定,在会计年度期末时如果企业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出现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时,应该对这项资产实施减值测试,若测试结果表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大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或类似表明该股权投资可回收金额小于账面价值的情况出现,应该计提减值准备。从而导致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产生财税差异。
4.长期股权投资在处置时,会计准则规定投资企业收回的金额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确认为投资收益或者损失;税法规定,企业在处置股权投资时,可以将该项股权资产的净值(投资成本)和转让费用在税前扣除,即上述两项之和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应该计入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这样,由于会计准则规定的处置成本与税法认可的处置成本的不同,导致了财税差异。
三、长期股权投资的财税差异及所得税处理
根据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对于和长期股权投资有关的财税差异,要分情况做确认递延所得税或不确认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一)不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的情形
1.在初始确认时不确认递延所得税的长期股权投资财税差异
如果该长期股权投资是在非企业合并情况下取得的资产,并且该暂时性差异既不影响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那么就不确认递延所得税。根据这样的理论依据,因享有税收优惠会产生财税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2.当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时,不确认递延所得税的情形
企业持有长期股权投资往往不打算短期内出售,而是希望以此进行长期战略的控制被投资企业,在这个时候那些在出售该资产才可以转回的暂时性财税差异以及企业可以通过影响被投资单位分配现金股利及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而避免与之相关的暂时性财税差异转回的,不确认递延所得税。基于这样的分析,在投资企业主观打算或客观行动造成财税差异短期内不会转回时,以下情形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1)权益法核算下,由于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占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而调整初始入账价值使的其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而不打算出售该长期股权投资的,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2)权益法核算下,由于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但是投资企业通过施加影响使被投资单位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发放现金股利及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时,该暂时性财税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3)权益法核算下,由于被投资单位其他权益变动导致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变动,但是投资企业没有出售该股权的打算时,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二)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的情形
会计准则规定,当一项财税差异在上述不确认之外的,应该根据实际有区别的确认递延所得税并记入所得税费用或权益乃至商誉。如果该项长期股权投资交易产生的暂时性财税差异影响了当年的会计利润或应交所得税款,那么应该作为所得税费用的调整项计入利润表;如果该项长期股权投资交易的发生影响的是企业的所有者权益,那么确认的相关递延所得税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如果该长期项股权投资是通过企业合并方式取得,那么确认的相应递延所得税直接计入商誉。
四、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发现,与长期股权投资相关的财税差异主要发生在初始确认、投资收益的确认计量及处置等三个环节,当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的不同规定导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相等时,就会产生财税差异,但是财税差异是否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判断,通过文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做是否确认的判断是困难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研究长期股权投资的财税差异及所得税的处理,有助于帮助企业更好的管理长期股权投资、更好的规划长期股权投资,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提供更有力的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一、投资者行为理论形成与发展
自从经济学诞生以来,“经济人”思想一直统治经济学界。在古典经济学家看来,市场机制如同“无形之手”支配着“经济人”行为,市场价格能够随着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社会经济始终处于均衡状态。均衡理论自从亚当·斯密创立以来,经新古典经济学派马歇尔、瓦尔拉斯及货币学派的弗里德曼,理性预期学派的卢卡斯等人的深人研究,日臻完善,成为描述市场运作方式最全面、系统的理论。均衡理论涉及到经济学的各个领域,投资者行为理论是均衡市场理论的延伸,是均衡分析方法在证券市场中的运用。
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哈里·马柯威茨(HarryMarkowitz)发表了题为《资本选择》的论文,运用收益、方差的分析方法,确立了风险资产组合的有效边界,形成了最优资产组合的思想。该理论被认为是运用均衡思想建立的最早的资产管理模型。20世纪60年代,夏普(william sharpe)和林特(Johnlinter)与莫西(Janmossion)以资产组合模型为基础创立了资本资产定价理论(CAPM模型)。该理论在一般均衡框架下研究单个投资者理性选择而形成的整体市场均衡,用证券市场线来描述证券价格的形成机制,即在均衡条件下证券的收益与风险成正比的关系。投资者通过分散投资化解非系统风险,市场风险则是单个证券对系统风险的敏感度(B值)。投资者依据所承担的风险得到相应的风险溢价。投资收益的正态分布和收益与风险的对称性是CAPM模型所揭示的均衡股票市场的实质。CAPM模型把均衡分析、理性选择运用到证券市场,把风险资产的预期收益看成是风险证券对市场风险的敏感度来决定的,把系统风险作为风险概念运用到资本市场分析中,被称之为证券市场理论的革命。但由于CAPM模型建立在严格的假设条件之上的,后来的经济学家对其有效性提出了质疑。罗斯(Ross1976)认为,在平均分散的竞争性市场中,风险证券组合的收益与风险在实证中是不可能测定的。20世纪70年代中期,罗斯创立了投资者套利定价理论(APT模型)。与CAPM相比,ATP放松了假设条件,认为影响证券收益的不是一个因子,而是多个因子,证券的收益同影响收益的多个因子有关(因子模型)。投资人在不增加风险的情况下寻找相同因子对相同股票产生不同影响的投资机会。因子模型表明承担相同因素风险的证券应是有相同的收益,而当风险证券的价格处于非均衡状态时,就产生了套利机会,套利活动将改变证券的收益,使证券市场达到均衡。
投资者行为理论的又一个分析视角是有效市场理论。如果说资产组合理论解决了均衡证券市场中的收益与风险的关系问题,那么,作为均衡市场的又一支点的有效市场理论(EMH)则解决了证券价格的形成机制问题。早在1900年法国经济学家巴歇利尔(I~uisbachelier)就提出了商品价格的随机波动原理,商品的当前价格是对其未来价格的无偏差估计,商品的现在价格等于其未来的期望价格。1938年,美国投资理论家威廉斯(williams)提出了证券的内在价值是由未来股利的折现所决定的。该理论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完全信息及理性预期判断股票的价值,投资者的行为反映市场的信息。1959年英国统计学家坎达尔(kendal1)研究发现资产价格的变动呈随机游走规律,证券未来的价格独立于当前的价格,价格变化完全是随机的,不存在特定的规律。1970年法码(Fama)在对过去的有效市场理论进行系统的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有效市场理论框架,法码(Fama)给有效市场的定义是,有效市场的证券价格总是可以体现可获得信息变化的影响。托宾认为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包括:有效信息、有效组织、有效评价。即在公开信息、市场无障碍条件下,证券价格能够被市场充分反映。
资产组合理论、有效市场理论构成了现代均衡股票市场理论的基石。“理性人”与信息充分是其共同的理论假设,均衡市场和有效市场是其理论的结论。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市场各种“异象”的积累,基于理性分析的均衡市场分析范式在理论与实践上都遇到了挑战。首先,均衡市场假设的投资者完全理性及公开信息在理论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经济学家的质疑。AndreiShleifer认为投资者的偏好和理念符合的是心理学规律并不是标准的经济学模型。“投资者心态”是基于心理学的启发,而不是贝叶斯理性的概念。其次,在实证方面,席勒(Shiller1981)发现股票波动不是简单“价格由未来红利净现值决定”所能解释的。就连法马也承认,基于证券过去收益所做的预测‘与早期的研究结论不相一致。正因为股票市场存在着许多均衡理论所不能完全解释的现象,激起了非均衡股票市场理论的诞生。行为金融理论认为,实体经济与证券市场并非存在完整的线性关系,股票市场并非总是均衡的市场。因为投资者在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世界时,并不能保证完全的理性,人们的投资行为仅具有有限理性的特征,而且心理因素在投资决策与资产定价中具有不可缺少的影响力。
二、投资者行为理论要点及现实意义
(一)投资者行为理论要点
均衡证券市场理论由其前提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就研究方法来讲,均衡股票市场理论以新古典经济学理性选择和均衡分析为基础。
第一,从经济人和理性人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在行为动机上,投资者总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行为方式上,能够在环境和约束条件下,选择最优的行动方案。所以,证券投资者总是在既定风险条件下追求最大的收益,或者在既定收益条件下寻求最小的风险。
第二,以“市场出清”为依据,阐述信息的作用以及投资者对市场信息的反映。首先,市场的信息是公开和真实的,不存在“非对称信息”;其次,信息的传播渠道是畅通的,投资者能够及时、准确的获得市场信息;最后,投资者能够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分析、判断所获得的信息,不存在对信息反映过度或者反映不足。
第三,同古典经济学一样,均衡证券市场理论是在既定的市场制度下,来研究投资者的行为,或者说,均衡证券市场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是有效的,在自由竞争的市场制度下,理性人的竞争与选择以及对收益与风险的权衡是均衡证券市场形成的动力。
一、投资者行为理论形成与发展
自从经济学诞生以来,“经济人”思想一直统治经济学界。在古典经济学家看来,市场机制如同“无形之手”支配着“经济人”行为,市场价格能够随着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社会经济始终处于均衡状态。均衡理论自从亚当·斯密创立以来,经新古典经济学派马歇尔、瓦尔拉斯及货币学派的弗里德曼,理性预期学派的卢卡斯等人的深人研究,日臻完善,成为描述市场运作方式最全面、系统的理论。均衡理论涉及到经济学的各个领域,投资者行为理论是均衡市场理论的延伸,是均衡分析方法在证券市场中的运用。
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哈里·马柯威茨(HarryMarkowitz)发表了题为《资本选择》的论文,运用收益、方差的分析方法,确立了风险资产组合的有效边界,形成了最优资产组合的思想。该理论被认为是运用均衡思想建立的最早的资产管理模型。20世纪60年代,夏普(william sharpe)和林特(Johnlinter)与莫西(Janmossion)以资产组合模型为基础创立了资本资产定价理论(CAPM模型)。该理论在一般均衡框架下研究单个投资者理性选择而形成的整体市场均衡,用证券市场线来描述证券价格的形成机制,即在均衡条件下证券的收益与风险成正比的关系。投资者通过分散投资化解非系统风险,市场风险则是单个证券对系统风险的敏感度(B值)。投资者依据所承担的风险得到相应的风险溢价。投资收益的正态分布和收益与风险的对称性是CAPM模型所揭示的均衡股票市场的实质。CAPM模型把均衡分析、理性选择运用到证券市场,把风险资产的预期收益看成是风险证券对市场风险的敏感度来决定的,把系统风险作为风险概念运用到资本市场分析中,被称之为证券市场理论的革命。但由于CAPM模型建立在严格的假设条件之上的,后来的经济学家对其有效性提出了质疑。罗斯(Ross1976)认为,在平均分散的竞争性市场中,风险证券组合的收益与风险在实证中是不可能测定的。20世纪70年代中期,罗斯创立了投资者套利定价理论(APT模型)。与CAPM相比,ATP放松了假设条件,认为影响证券收益的不是一个因子,而是多个因子,证券的收益同影响收益的多个因子有关(因子模型)。投资人在不增加风险的情况下寻找相同因子对相同股票产生不同影响的投资机会。因子模型表明承担相同因素风险的证券应是有相同的收益,而当风险证券的价格处于非均衡状态时,就产生了套利机会,套利活动将改变证券的收益,使证券市场达到均衡。
投资者行为理论的又一个分析视角是有效市场理论。如果说资产组合理论解决了均衡证券市场中的收益与风险的关系问题,那么,作为均衡市场的又一支点的有效市场理论(EMH)则解决了证券价格的形成机制问题。早在1900年法国经济学家巴歇利尔(I~uisbachelier)就提出了商品价格的随机波动原理,商品的当前价格是对其未来价格的无偏差估计,商品的现在价格等于其未来的期望价格。1938年,美国投资理论家威廉斯(williams)提出了证券的内在价值是由未来股利的折现所决定的。该理论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完全信息及理性预期判断股票的价值,投资者的行为反映市场的信息。1959年英国统计学家坎达尔(kendal1)研究发现资产价格的变动呈随机游走规律,证券未来的价格独立于当前的价格,价格变化完全是随机的,不存在特定的规律。1970年法码(Fama)在对过去的有效市场理论进行系统的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有效市场理论框架,法码(Fama)给有效市场的定义是,有效市场的证券价格总是可以体现可获得信息变化的影响。托宾认为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包括:有效信息、有效组织、有效评价。即在公开信息、市场无障碍条件下,证券价格能够被市场充分反映。
资产组合理论、有效市场理论构成了现代均衡股票市场理论的基石。“理性人”与信息充分是其共同的理论假设,均衡市场和有效市场是其理论的结论。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市场各种“异象”的积累,基于理性分析的均衡市场分析范式在理论与实践上都遇到了挑战。首先,均衡市场假设的投资者完全理性及公开信息在理论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经济学家的质疑。AndreiShleifer认为投资者的偏好和理念符合的是心理学规律并不是标准的经济学模型。“投资者心态”是基于心理学的启发,而不是贝叶斯理性的概念。其次,在实证方面,席勒(Shiller1981)发现股票波动不是简单“价格由未来红利净现值决定”所能解释的。就连法马也承认,基于证券过去收益所做的预测‘与早期的研究结论不相一致。正因为股票市场存在着许多均衡理论所不能完全解释的现象,激起了非均衡股票市场理论的诞生。行为金融理论认为,实体经济与证券市场并非存在完整的线性关系,股票市场并非总是均衡的市场。因为投资者在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世界时,并不能保证完全的理性,人们的投资行为仅具有有限理性的特征,而且心理因素在投资决策与资产定价中具有不可缺少的影响力。
二、投资者行为理论要点及现实意义
(一)投资者行为理论要点
均衡证券市场理论由其前提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就研究方法来讲,均衡股票市场理论以新古典经济学理性选择和均衡分析为基础。
第一,从经济人和理性人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在行为动机上,投资者总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行为方式上,能够在环境和约束条件下,选择最优的行动方案。所以,证券投资者总是在既定风险条件下追求最大的收益,或者在既定收益条件下寻求最小的风险。
第二,以“市场出清”为依据,阐述信息的作用以及投资者对市场信息的反映。首先,市场的信息是公开和真实的,不存在“非对称信息”;其次,信息的传播渠道是畅通的,投资者能够及时、准确的获得市场信息;最后,投资者能够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分析、判断所获得的信息,不存在对信息反映过度或者反映不足。
第三,同古典经济学一样,均衡证券市场理论是在既定的市场制度下,来研究投资者的行为,或者说,均衡证券市场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是有效的,在自由竞争的市场制度下,理性人的竞争与选择以及对收益与风险的权衡是均衡证券市场形成的动力。
在既定的理论前提下,投资者行为理论得出的结论是证券市场是均衡的市场,均衡市场的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绪论
随着时代的前进,越来越多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由于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长期投资决策也面临更多的挑战。现阶段,中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在高速的发展阶段面临很多问题,于此同时对投资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我国现阶段处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关键时期,同时长期投资决策的风险度引起了学者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因此长期投资决策的风险度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投资决策和风险度概念介绍
所谓的投资决策是一个决策产生的过程,群体或者个人为了实现利益的长期增长,所作出的不同形式的投资行为。这个决策的制定是有序的、规范的、可操的和可持续改进的多维度和多视角的决策制定过程,进而取得一种积极有效的投资成果以维持投资的长期增长。只有这样才能使个人或集体更积极的进行投资规划等方面的管理。投资决策对于个人或者企业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而且对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有重要作用,因此投资决策不仅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而且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企业倒闭,企业运营产生问题都应该从投资决策上找到相关起因。无论是表现良好的企业或者个人还是绩效很差的企业或者个人都应该时时刻刻注意投资决策,只有这样才能维持企业长久的竞争优势或者个人资金的更好管理。投资决策强调的是一系列的过程,其目标是为了实现公司或者个人的资金良好的运营和管理,而实行的一系列的活动。
投资决策强调的是一种行为结果,在实施投资决策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投资决策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内部、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以及各种信息的收集。现阶段理论界对投资决策的研究还刻意追求西方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很多制度规范的实施仅仅刻意的去模仿西方的投资决策的行为准则制定和实施,因此其结果总是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对西方投资决策的研究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没有深层次的研究投资决策在西方的使用范围和产生起源。投资决策涉及到很深层次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研究投资决策,应该从其法律文化因素追求。其次,中国也具有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国情和特点,所以会造成水土不服的现象。
一般而言, 投资方案总是包含有不确定性或风险. 因此, 在考虑方案时必须研究风险问题. 如果对方案在评价与分析中不将风险性或不确定性进行仔细的研究, 便会影响方案选择的合理性与可靠性, 甚至会导致决策失误. 投资风险就是发生投资不幸事件的概率, 即是说, 投资风险是一个投资事件产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 投资风险分析既要研究投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又要分析它所产生的后果的大小. 由于投资风险的研究在投资决策中处于极为重要地位, 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过较为全面的描述与深入的研究。
三、长期投资决策的风险度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 投资方案的优劣由净现值大小决定. 投资风险补偿率是一很敏感的参数, 投资风险补偿率取值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投资决策的结果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在计算方案净现值时, 对有风险的方案是根据其风险的大小提高其贴现率, 即通过调整贴现率来实现对风险的补偿. 然而这种方法是由决策者凭借经验主观地规定了一个投资风险补偿率,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带有主观性和盲目性的, 严重影响和削弱了净现值法的有效性.
投资决策分析的净现值法强调货币的时间价值, 注意投资的经济效益, 是一种适用于数额大并且期限长的投资决策的有效方法. 为了使其方法更加完善, 我们将对风险补偿率进行深入解析. 实际上投资风险补偿率 是由其投资方案的投资风险所确定的, 其大小由投资风险度大小所左右, 因此它应是投资风险度的函数。
三、提高长期投资决策效果的措施
通过上文对长期投资决策的阐述,发现长期投资决策应从以下方面提高长期投资决策的结果:工作人员的从业素质,长期投资决策的硬件和软件使用。因此鉴于所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了以下措施以提高长期投资决策的水平。
首先,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以提高长期投资决策的水平。通过对员工或者个人的培训,一方面可以增加个人或者群体的长期投资决策理论素养。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快各类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长期投资决策知识的利用。特别是可以对长期投资决策理论功底较差的人员实行专门培训。长期投资决策的知识化和专业化是长期投资决策取得良好效果重要保证。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绩效评估进行长期投资决策,包括很多方面,可以有财务绩效,工作绩效,虽然不同的绩效衡量长期投资决策的不同方面,但是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公正与实用。并且对减少长期投资决策的风险度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投资决策的风险度的绩效考评标准不能够体现公正与实用,那么也不会取得良好的投资决策的风险度减少的结果。因此投资决策的风险度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时,必须时刻体现体系的公正和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投资决策的风险度控制的结果。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10)04-0053-05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estor Sentimentand Stock Index Based on DSSW Model
CHEN Jun, LU Jiang-chuan
(School of Managemen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49, China)
Abstract:Based on DSSW model, this paper structures model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estor sentiment of different expected horizon and stock price. According to differences of mean and variance on investor sentiment, this paper refers that investor sentiment of different expected horizon has different influences to stock price. Moreover, this paper uses Haodan Index as the index of investor sentiment,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aodan Index of different expected horizon and stock index. The result supports our theoretical conclusion. At last, this paper gives suggestions.
Key words:DSSW model; investor sentiment; expected horizon; stock index; Haodan index
1 研究文献综述
1.1 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自Kahneman和Tversky[1]通过研究人们的非理性决策进而提出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并于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投资者情绪与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学者们基于认知心理学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进行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之间具有密切关系。
De Long,Shleifer,Summers和 Waldmann[2]通过构建两期代际模型(Strip-Down Overlapping
Generations Model),发现股票价格由理性预期的投资者(Sophisticated Investor)和噪音交易者(Noise Trader)共同决定,非理会导致股票价格对价值的背离,这个模型被称为DSSW模型。Barberis,Shleifer和Vishny[3]基于两个普遍存在的事实,即股票价格对类似盈利公告信息反应不足和股票价格对好消息和坏消息在序列上的过度反应,构建了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的定价模型,并揭示了投资者信念的形成模式。Daniel,Hirshleifer和Subrahmanyam[4]将投资者分为知情交易者(Informed)和不知情交易者(Uninformed),后者存在两种心理偏差,包括过度自信偏差(Overconfidence)和自我归因偏差(Self-Attribution)。过度自信使私人信息比先验信息的权重更高,从而引起过度反应;自我归因偏差不仅导致短期的惯性效应和长期的反转效应,而且强化了过度自信。Mehra和Sah[5]利用贴现因子(Discount Factor)和风险回避程度(Level of Risk-Aversion)这两个主观性参数描述投资者情绪,构造出了投资者情绪波动下的资产定价模型。Brown和Cliff[6]认为在某一期间,如果投资者非常乐观,就会抬高股票价格,当然也很可能获得好的收益率,即“浪潮”效应(
Bandwagon Effect),此时投资者情绪与市场同期收益正相关。但当投机者看到市场股价变得很便宜时,他们会将此视为购买机会并变得乐观,这种“便宜股购买者”效应(Bargain Shopper Effect)将使投资者情绪与市场同期收益呈现负相关关系。
我国学者王美今和孙建军[7]通过构造理论模型证明,投资者接受价格信号时表现出来的情绪是影响均衡价格的系统性因子,他们实证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的变化不仅显著地影响沪深两市收益,而且还显著地反向修正沪深两市收益的波动,并通过风险奖励影响收益。陈彦斌[8]在Mehra和Sah[5]研究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对投资者情绪波动与股票价格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研究,发现影响股票价格波动的情绪因素是风险回避系数、跨期替代弹性和主观贴现因子这3个变量的波动。
1.2 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Fisher和Statman[9]实证发现,个体投资者本月的情绪水平与S&P500下月的收益水平统计上显著负相关;投资媒体本月的情绪水平与S&P500下月的收益水平统计上也是负相关,但不显著;华尔街战略投资者本月的情绪水平与S&P500下月的收益水平统计上显著负相关。Chan和Fong[10]对香港市场的个人投资者行为进行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指数越乐观,该成交日的收益率越大,但随后几天的收益率则较低。Verma和Verma[11]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S&P500指数研究发现,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其投资者情绪与市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市场波动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Kling和Gao[12]利用央视看盘数据对我国机构投资者情绪与市场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与大多数观点不同的是,他们认为机构投资者情绪与市场收益并不存在长期相关关系,只存在短期相关关系,他们发现,投资者情绪并不能对市场收益进行预测,但市场收益却可以通过正反馈效应对投资者情绪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投资者情绪是影响股票市场波动和市场收益的重要因素。但现有文献没有将投资者情绪根据预期时间跨度的不同进行分类,因此研究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本文认为,预期时间跨度不同,投资者情绪的均值和方差有不同的特征,对股票市场有不同影响,这在前人研究中较少受到关注。为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投资者情绪进行细分,研究不同预期时间跨度下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的关系。
2 不同预期时间跨度下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关系模型的构建
在已有投资者情绪定价模型中,只有DSSW模型利用预期分布对投资者情绪进行了描述,因此本文以DSSW模型为基础,细化不同预期时间跨度的投资者情绪。
根据该模型,本文给出以下分析:
(1)(10)式右边第一项为完全理性条件下风险资产的基本价值,第二项和第三项为由于不同预期时间跨度的噪音交易者的存在对风险资产价格的影响。
(2)从第二项和第三项的结构看,长、短期噪音交易者对市场价格的影响方式是相同的,只是由于它们对风险资产的预期价格分布不同(均值和方差不同),对市场价格的影响不同。
(3)从整体上看,风险资产的价格由基本价值、长短期噪音交易者对风险资产价格的预期分布、及整体市场不同预期时间跨度的投资者结构决定。
3 不同预期时间跨度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关系分析
3.1 投资者情绪时间跨度特征
对短期投资者来说,股票市场走势接近于随机漫步模型,即股市本期收益率为上期收益率加一个白噪音的冲击。投资者预期时间跨度越短,其情绪变化就越接近于随机漫步模型。极端情况看,假定投资者的预期时间跨度为1天,则对未来1天看多与看空的投资者数量从长期看是相当的,即预期时间跨度为1天的投资者情绪的均值为50,方差为白噪音方差。
对长期投资者来说,股票市场长期走势是一个带时间趋势项的随机过程,即从历史角度看,股票市场长期走势是震荡向上的。因此,对预期时间跨度为长期的投资者来说,其预期均值大于50。极端情况看,假定投资者的预期时间跨度足够长,则有理由相信,绝大多数的投资者都应该对足够长的未来市场看多,因此,其投资者情绪的均值接近100,同时由于足够长的未来市场年均收益率可以用市场资本化率表示,其预期方差接近于0。
总之,短期投资者情绪的均值比长期投资者情绪均值小,而其方差比长期的方差大。
3.2 投资者情绪预期均值和方差与股票价格的关系
3.3 不同预期时间跨度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从(12)式和(13)式可知,投资者情绪的均值和方差影响股票价格。由于不同预期时间跨度投资者情绪的均值和方差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对股票价格有不同的影响。
(1)短期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当投资者对未来预期时间跨度由长期逐渐趋于短期时,其预期均值趋于减小,因此有dρt/dρ*
(2)长期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当投资者对未来预期时间跨度由短期逐渐趋于长期时,其预期均值趋于增大,因此有dρt/dρ*>0,所以由(12)式得,长期投资者情绪均值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为正向的。同样,随着投资者预期时间跨度由短期逐渐趋于长期,其方差趋于减小,所以由(13)式得,长期投资者情绪的方差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为正向。
4 不同预期时间跨度投资者情绪与股价指数关系实证检验
4.1 指标选取及平稳性检验
在我国,投资者情绪指数主要有央视看盘情绪指数和《股市动态分析》的好淡指数。央视看盘情绪指数只分别给出了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情绪指数,没有给出市场整体情绪指数和不同预期时间跨度的情绪指数。好淡指数的问卷调查对象涵盖了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能够较好地反映市场整体状况,并且其情绪指数有短期和中期两种(没有长期好淡指数),前者预期时间跨度为1周,后者为1至3个月。可以用这两个指数作为不同预期时间跨度下的短、长期投资者情绪的变量。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的时间跨度是2005年10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剔除“黄金周”等节假日的闭市,共有163组数据。另以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每周收盘价作为股票价格指标,为了消除异方差性,均对其取自然对数。
采用SC准则(由EViews 6.0确定滞后阶数)对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得到:短期和中期好淡指数在原序列上平稳,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在原序列上不平稳,但其一阶差分序列平稳。因此,对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取一阶差分序列。
4.2 因果关系检验
将长、短期情绪指数与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分别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
(1)在5%显著性水平下,短期好淡指数是引起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变动的Granger原因,上证综指也是引起短期好淡指数变动的Granger原因,但深证成指不是引起短期好淡指数变动的Granger原因。这可能因为:上证综指在代表性方面强于深证成指,市场参与者对未来市场进行短期判断时,更看重上证综指。
(2)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中期好淡指数是引起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变动的Granger原因,但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不是中期好淡指数变动的Granger原因。这可能因为:投资者对未来预期时间跨度越长,对市场判断越倾向于基本面分析,受前期市场走势的影响也越小。
4.3 脉冲响应检验
(1)股价指数对短期投资者情绪的脉冲响应。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受到短期好淡指数冲击后,第1期达到正向最高点,其后出现负向反应(第4期有小幅正向),第7期达到负向最低点(见图1,深证成指图略)。即股价指数对短期好淡指数的反应是:短期为正向、长期为负向。
(2)股价指数对长期投资者情绪的脉冲响应。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受到中期好淡指数冲击后,基本上都为正向反应(第2期有小幅负向),分别在第6和第7期达到正向最高点(见图2,深证成指图略)。即股价指数对中期好淡指数的反应是正向的,特别是较长期的反应。
5 结论及建议
通过细分投资者情绪和构建不同预期时间跨度下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的关系模型,研究得出长、短期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的不同影响。进一步,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方法,对我国投资者情绪与股价指数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长短期投资者情绪均是股价指数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但股价指数仅是短期投资者情绪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股价指数对短期投资者情绪有负向脉冲响应,对长期投资者情绪有正向脉冲响应。支持理论分析结论。
根据研究结论,本文给出如下对策建议:
(1)引导和鼓励长期资金入市。由于长期投资者情绪对股价指数有正向影响,股价指数不是长期投资者情绪变动的格兰杰原因。所以长期资金入市,不但可以获得正向投资收益,更为重要的是,其不受前期股价指数变动的影响,更多关注基本面分析,因此不会像短期投资者那样追涨杀跌,这对保证我国股票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
(2)扩大机构投资者规模。由于投资者情绪是由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的持续性和理性投资者的套利有限性造成的,扩大机构投资者规模,提高理性投资者在市场中的比重,一方面可以降低股票市场非理性投资行为,另一方面可以增强理性投资者的套利能力,从而有利于稳定股票市场,降低股票市场的波动性。
(3)短期投资可以运用技术分析,长期投资应基于基本面分析。因长期投资者情绪对股价指数有正向影响,而股价指数不是长期投资者情绪变动的格兰杰原因,所以在进行长期投资时,不应过多基于前期股价指数的走势和技术分析,而应更多关注股票的基本价值和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对长期走势进行价值判断,并通过长期持有获得收益。但由于股价指数是短期投资者情绪变动的格兰杰原因,所以判断短期走势、进行短期投资时可以运用技术分析。
(4)依据短期投资者情绪指数仅能进行短期投资,依据长期投资者情绪指数可以进行长期投资。因短期投资者情绪对股价指数的影响除第1期外均为负,所以依据短期情绪指数只能进行短期投资(即1期,这里为1周,与短期预期时间跨度相同),进行超过1期的较长期投资不能保证收益为正。但长期投资者情绪对股价指数有正向影响(第2期除外),特别是6~7期的投资能获得更高的收益(与预期时间跨度均值吻合),所以依据长期情绪指数可以进行与预期时间跨度相当的较长期投资,而进行短期或更长期投资均不能保证收益为正。
参 考 文 献:
[1]Kaneman D, Tversky A.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esk[J].
Econometrica, 1979, 47(2): 263-292.
[2]De Long J B, Shleifer A, Summers L H, et al.. Noise trader risk in financial markers[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0, 98(4): 703-738.
[3]Barberis N, Shleifer A,Vishny R. A Model of investor sentiment[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8, 49: 307-343
[4]Daniel K, Hirshleifer D, Subrahmanyam A. Investor psychology and security market under- and overreactions[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98, 53(6): 1839-1886.
[5]Mehra R, Sah R. Mood fluctuations, projection bias, and volitility of equity prices[J].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 2002, 26: 869-887.
[6]Brown G, Cliff M. Investor sentiment and the near-term stock market[J]. 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 2004, 11: 1-27.
[7]王美今,孙建军.中国股市收益、收益波动与投资者情绪[J].经济研究,2004,(10):75-83.
[8]陈彦斌.情绪波动和资产价格波动[J].经济研究,2005,(3):36-45.
[9]Fisher K L, Statman M. Investor sentiment and stock returns[J].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2000,
3/4(2): 13-23.
一、长期投资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会计人员眼中的长期投资应是什么?其实,简单地说,我们讲的长期投资就是企业对经营性固定资产的投资,即企业的内部投资。更要强调的是投资主体应是企业(不同于个人或专业投资机构投资)。
其次,也要区分在这里所讲的长期投资的对象应是经营性资产,不是金融性投资,为什么这样说呢?结合工作解析一下,我们创建一个企业或说投资一个企业是要求它以经营方式运作产生价值的最大化,并非依靠它去买基金或股票期货之类为主要运作方式创造财富,如果以后者方式为主去经营一个公司。不如股东不筹建这个公司去买基金股票之类,自己就可以直接买卖来赚取收益,还可节约些交易成本。那成立公司到底为什么呢?重要的是投资某个项目来让股东获取股东所期望的价值最大化,不是吗?其实,经营性资产和金融性资产投资的分析方法也是不同的,经营性资产投资的核心是净现值原理(考虑了时间现值、终值等因素);金融性资产投资核心是投资组合原理(考虑了风险分散化、现金持有量等因素)。
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这种投资其实是一种变形的经营投资,通过股权的控制来达到经营性控制,并以合并报表的方式将股权抵消,来显示出经营控制的本来目的性,分析方法也与经营性投资方法一致。
其实,长期投资涉及面也是相当广泛的,因为长期投资的运作在我们预算上是重要一环,它会影响到现金流问题(期望回收现金量)、时间问题(何时回收到现金)、风险问题(收回现金可能性),整个过程又称作资本预算。
在结合自身工作上,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在某些投资项目摆在面前时,要先界定是经营性还是金融性投资。如是企业手中有闲置短期款项等,可考虑金融性投资(但这也需考虑诸多问题,如组合投资降低风险等等);如是未来经营运作上需要投资,这为经营性投资(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上),这种投资就要利用财务手段,去计算与推敲一下是否值得投资了,即分析净现值、净现值率、静态或动态回收期等等方法,分别的多方面的综合分析,这样才能给企业投资在可行性研究问题上起到决定性作用,成长为一名长期投资预算分析会计。
二、长期筹资
首先,长期筹资主体是企业。
其次,简易的讲,个人认为长期筹资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长期投资所需资金的需要,才进行筹资这一举措,结合实际工作进一步研究说明,只有长期债务资金支持长期投资这一理论是合理性较强的。因为试思考,如果我们用短期的债务去支持长期投资(如购置固定资产),这样稳定性较差,比如:利息不稳定(短期借款到期,续借可能会提高借款利率)、是否会长期借给企业使用(短期借款到期后,可能不被批准续借资金),这些不稳定因素无法保证我们购置的固定资产不被拍卖、抵债,因此很不可靠。只有用长期的债务资金来支持长期的投资方案,才是极为合理的方法。因为长期债务利息是锁定的,并且不会轻易被对方解约(要求归还借款),这是我们财务预算会计应注意的地方。
再次,长期筹资决策的主要问题是:资本结构决策问题、债务结构决策问题、股利分配决策问题。其实,所谓的资本结构决策,就是指长期负债/权益比例,通过这个比例,我们去分析我们现金流中多少会流向了债权人,多少会流向股东。
所以要控制在一定比例合理范围内,这是我们实际工作中要考虑到的问题之一。还有在决策债务结构问题上,也要充分考虑,因为举债是种类繁多的,我们可以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等等种类繁多,成本费用及繁琐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这也是要重点考虑的,要权衡利弊,才做出最优决策。再有就是,利润分配决策,也十分重要的决策问题,如分配多少给股东、留存多少作为投资使用,它也会起到信息传递等等的作用,就要谨慎行之了,所以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了。
所以综上所述,在做长期筹资决策时,我们要多结合长期投资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综合多方面来分析问题,为筹资的可行性研究做好基本工作。
三、营运资本
其实,营运资本就是短期投资与短期筹资的结合。会计上其实就是指: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营运资本使我们企业周转使用的,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营运资本支持同样的现金流,简单的讲就是用尽可能少的钱去“过日子”。生活如此,企业也如此,试想,我们如果适当延长应付账款付款期(这里要强调“度”,不然会没有信用可言了,是适当的做),以合理的优惠来提前收取应收账款,并要把握好现金最佳持有量(有短期资金闲置可做短期投资赚取短期收益),这都是以较少的营运资金支持同样现金流运用上的一些简单示例,当然,在我们工作中我们会发现非常多的并且适合自身企业运作的更好办法。做好这些工作也非常有利于增加股东财富。
企业长期投资是指企业将现在持有的资金进行运用,其目的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取得与风险成正比的收益。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公司是否能够把筹集到的资金投放到风险小、收益高、回收快的项目上去或者以扩大自己的财富投资到证上还有其他方面。这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很重要的。
长期投资决策是对企业影响很大的决策,一旦做了这样的决策,由于长期投资的特点将对企业的经营将产生重要的影响。长期投资的特点有以下几个:
1.长期投资的回收期长
长期投资按其对象可以分为三类:项目投资、证投资、其他投资。比如说固定资产投资,它使企业固定资产增加,而固定资产增加对企业的影响时间是很长的;比如投资修建厂房,这样建设期都会很长;而且长期投资的金额也很大,所以长期投资的回收期是很长的。
2.长期投资的风险大
任何投资都有风险,而高的风险会带来高的收益。 长期投资就是风险比较大的一种投资方式,由于能带来高的收益,有的时候企业不得不选择长期投资。在选择长期投资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考虑到无风险报酬率还要考虑通货膨胀率。导致长期投资风险很大的主要原因就是长期投资的时间很长,在长时间内影响投资的各种因素我们都是无法预计的。所以它是高风险的投资。
3.长期投资具有不可逆转性
流动资金的重要性在于每一次周转可以产生营业收入及创造利润,企业是离不开流动资金的,所以我们说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而长期投资所需要的资金量很大的,长期投资的资金一旦投入,在想收回是很难的。所以他有一种不可逆转性。比如,购进大型的机器设备,不管是将它再出售、退货还是闲置都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如果是修建的厂房,你不可能将它从一个地方搬离到其他地方。所以长期投资一旦投入了资金,想要撤回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4.长期投资需要的资金量大
长期投资需要很大的资金量,这也是企业选择长期投资所面对的问题。它不像短期投资那样在短时间内可以变现,而是需要在未来很长时间内才能回收回来。
长期投资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决策问题,根据长期投资的四个特点,我们能够明白对于长期投资,如果成功将会给企业带来非常大的利益,但是一旦失败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甚至会导致企业的破产。所以针对长期投资企业要慎重选择,仔细分析。我认为企业在决定进行长期投资时应从两个方面考虑:
一、企业内部的因素
(一)企业的战略。
在决策是否长期投资时,应该考虑企业发展的战略。企业的战略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对企业的一个整体的规划。企业进行长期投资不能脱离企业的总体目标,应该结合企业发展的总战略、业务单位战略、职能战略,从这三个方面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向。如果企业总战略选择发展战略,那企业对于长期投资就可以考虑长期股票投资进行外部发展,掌控其他企业的股权从而获取利益。如果企业在竞争层面选择成本领先战略,那么企业在考虑长期投资时,就应该考虑扩大生产线。像购入先进的设备、修建厂房等等。企业应该针对不同的战略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式,使企业获取最大的利益。
(二)企业内部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对企业长期投资影响也是很大的,对企业内部环境分析可以使我们明白企业可以将投资放在哪一个具体的项目上。我们可以对自己企业进行业务组合分析。像我们对企业进行BCG矩阵分析,可以让我们明白应该投资到明星业务和现金牛业务上,对于问题业务应该慎重考虑。这样减少很多的投资风险,投资到明星业务和现金牛业务上可以使投资回收期减少,让企业更快获利。
(三)企业的资本结构。
企业之所以会长期投资,其目的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当企业决定进行长期投资,那企业应该如何筹措资金。从企业长远利益来看,应看企业的资本结构。在风险适当的情况下合理的安排债务资本比例,可以降低企业综合的资本成本率、获得财务杠杆效益、增加公司的价值。
二、企业外部的因素
(一)宏观环境因素。
宏观环境因素主要提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政治和法律因素,主要体现在税收优惠方面,企业应该投资国家支持或法律保护的项目上可以降低成本和风险;第二,经济因素,主要体现在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扩张性的还是紧缩性的);第三,社会和文化因素,很多企业投资引进国外的产品、生产线、管理理念,而这些是否被国人所接受,是值得考虑的问题。投资所带来的最终结果是否符合消费者的心理、生活习惯,是否符合我国的文化传统,是否符合人们的价值观。这些都是企业在进行长期投资前所要具体考虑的问题。
(二)企业(产业)的生命周期。
企业(产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这里的生命周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投资产业的生命周期,另一个是被投资企业的生命周期。不管是哪一种,企业都不应该将资金投资到衰退期。所以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应该分析被投资企业或行业处于生命周期的那个阶段。
企业外部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对企业的长期投资都有很大的影响,企业是一个经济人,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但是投资是有风险的,尤其是长期风险更大,所以需要谨慎。企业在分析长期投资应考虑的问题时,除了上述两个方面还要根据不同的投资进行分析。下面以长期投资的项目投资和长期股票投资来探讨除上述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
三、项目投资
企业的投资项目,简而言之就是企业将筹集到的资金投资到固定资产上。特别是大型的投资项目,不但建设期长,而且需要的资金量也很大,一旦开工,就需要足够的资金量来供应,不然就会出现“半截子工程”,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项目投资除了注意企业自身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之外,还要考虑该项目是一次投入还是分次投入以及一些相关的指标。考虑一次投入还是分次投入就是考虑投资建设期长短的问题。一些相关的指标是:原始投资回收率、ROI、ARR、PP等静态指标。除了这些企业还需要结合货币的时间价值考虑;动态投资回收期、NPV、NPVR、PI、IRR等动态指标。企业要运用这些指标判断投资方案是否具备财务可行性。
在计算这些指标时,企业还应该考虑相关成本、机会成本、部门间的影响。此外还要考虑税负和折旧对投资的影响,对于项目投资这里的税主要是营业税、增值税和所得税。 我们在计算这些指标和考虑税负和折旧的时候都一直假设是不存在风险的。但是宏观环境、市场状况等因素一直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有必要认真考虑风险条件下进行投资决策的问题。这些都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企业在项目投资上从理论上讲才有可能获利。
四、长期股票投资
长期股票投资是指企业购入并长期持有的其他企业发行的股票。与短期股票投资不同,企业作为长期股票投资而购入的股票并不是打算在短期内出售,它不是作为获取股票买卖差价来取得投资收益,而是为了在较长的时期内取得股利收益或对被投资方实施控制,使被投资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来为实现本企业总体经营目标服务。
所以企业进行长期股票投资应考虑被投资企业的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以及其他方面。如果企业投资是为了在较长时期内取得股利收入。那就应该主要考虑被投资企业的盈利能力。这样我们可以根据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报表上来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如果企业投资是为了对被投资方实施控制。从企业战略方面来讲就是企业的扩张――兼并。那么企业应考虑兼并了其他企业会给自己企业所带来的益处。兼并后是否实现企业一体化,或者被投资企业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能够给企业带来好处。这些都是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
一、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工作是对企业货币资金为表现的资源配置过程的管理控制的一种经营活动。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涉及长期投资、长期筹资和短期资本运营以及企业的股利分配过程等基本方面。在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所需要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应该既服从一般性的财务管理规律也具有煤炭其自身的特殊性。其中长期投资是其主要层面。
(一)煤炭企业的长期投资
长期投资本身是企业固定资产的购置过程。在煤炭采居行业当中,使用的固定资产总额和在企业总投资当中所占的比重都相对较高。因此对长期投资环节所具有的内在要求相对高于其他要素密集型的行业。煤炭企业的长期投资过程主要涉及到长期投资的对象的选定、投资决策的制定和投资效果的评估比选等方面。
煤炭企业长期投资对象的选择需要根据企业的生产需要进行。这一决策过程需要从经济学视角下的要素投入分析。在煤炭企业主要使用的生产要素当中,资本和劳动力具有较大的比重。资本本身以资本物品的形式存在,在煤炭行业,资本物品主要集中于大型生产和采掘设备。因此,煤炭企业的长期投资对象决策过程是进行企业的要素投入的经济学分析过程。在一般性的经济学分析当中,主要采用生产者行为理论进行长期投资决定。在生产者行为决策过程当中,需要根据企业的既定生产预算约束,制定企业的要素投入组合,并相应的决定出企业的产品组合和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在对市场走势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断后,决定相应的要素投入水平。要素投入过程应当遵从要素投入的均衡分析,在所有要素的边际产出和价格之比维持相等时,企业的要素使用将实现最优化。企业的要素投入本身具有的边际产出水平应当作为这一过程当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投资决策的制定过程主要涉及一般性的工业技术经济分析。使用资金等值计算模型和净现值评价指标是进行投资决策的基本工具。在将可能购买的多个产品进行可行性分析后,将选择出一定的可行项目组合形成可行域。在这些可行区间当中采用多项目比较方法进行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的比较,进行项目比选将直接实现决策的制定和投资效果的评估。
(二)煤炭企业的其他财务管理活动
煤炭企业本身的财务管理活动侧重于长期投资行为,但其他环节也具有自身的地位和意义。因为煤炭采掘行业本身使用的资金总量比较庞大,资金链往往较长,长期筹资行为对企业本身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煤炭企业本身主要是用经济学当中的土地要素,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现实当中,土地要素的使用本身往往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准。但由于煤炭企业本身往往具有国家股份或受到地方政府的直接保护,长期筹资过程当中资金链条紧张的问题将会在行政力量的支持下得到缓解。
企业的短期资本运营活动主要涉及企业的过程控制问题。过程控制主要涉及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和各个流程当中关键的工作节点的选定。在这一过程当中,由于煤炭企业本身的特有规律,财务管理过程的资本运营层面应当紧密服从于企业的生产过程,不能进行轻易的变更,防止打破或干扰企业的生产经营秩序。
二、根据煤炭企业生产经营实际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改进
以上分析明确了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需要关注基本问题。进行煤炭企业改革工作,实现增强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力度,需要依据这些前提并尊重相关事实。
首先,应当加强长期投资分析过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长期投资过程将直接决定企业固定资产的数量和水平,对企业的资本循环过程和资产增值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进行长期投资决策过程当中应当注重同其他生产经营环节的结合。对市场营销管理和材料采购以及后期服务过程的统筹是进行长期投资改进和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力度增强工作的重要措施。
其次,在长期筹资过程当中,应当实现企业的资金筹集过程的市场化和规范化。企业的资金筹集过程如果严重依赖与其他非市场因素,那么将直接影响企业的预算约束水平和生产经营行为,对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基本情况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这将使得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丧失相应的独立性。同时预算约束的变化也将产生企业本身的投资水平的非正常变动,企业的投资互动本身将逐渐脱离市场化的主要趋势,并最终在长期的市场竞争过程当中面临更加严重的挑战。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企业的收支平衡和独立核算,实现自负盈亏。
然后,在企业的会计核算过程当中,应当逐渐引入成熟的财务信息系统,进行财务信息决策过程的构建。财务管理过程的重要依据是会计管理过程。会计所反映的信息将直接决定财务管理工作所做出的相应决策的合理性,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方向性引导。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应当加强对会计管理过程的审计和监督,强化内部控制,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更将良好的内部监督和控制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