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固定资产投资评价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9 16:02:5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固定资产投资评价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固定资产投资评价

篇(1)

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的技术先进性、适用性,经济上合理性、盈利性和事实上的可能性、风险性进行全面科学的综合分析,为项目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在利用动态指标进行分析时,一般以净现值为主,其他指标为辅。净现值与获利能力指数比较,两个指标在评价独立项目或规模类似的互斥项目时,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而在评价规模不同的两个互斥项目时,可能得出相反结论,这个时候应该考虑公司的财务实力:无资金限制的情况下,以净现值计算为准;有资金限制的情况下,应按照获利能力选择净现值和最大的组合。净现值与内部收益率比较,两个指标在评价独立项目时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而在评价互斥项目时,内部收益率可能不存在、无效或者多于一个,在这种情况下净现值优于内部收益率。综上,对独立项目,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和获利能力指数三个指标可以得出一致结论;对互斥项目,如投资期和贴现率相同时,以净现值作为主要判断依据;如投资期或贴现率不同时,要根据企业战略和经营选择:着眼企业长远利益,选择净现值指标;着眼企业短期利益、重视资金回收,选择获利能力指数;重视项目资金利用效率,选择内部收益率。

盈亏平衡分析又称为本量利分析或保本分析,是对产品产量、成本和利润进行分析,从而预测利润、控制成本、辅助管理,其中盈亏平衡点可采用生产能力利用率或产量。此外,盈亏平衡分析也可以用图示法,可以直观简便地找到盈亏平衡点。

敏感性分析是指通过分析不确定因素对主要指标(如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等)和最终决策的影响,来分析潜在存在的风险,通过敏感性分析可以提供决策的准确性和预测的可靠性。敏感性分析主要是分析敏感度和找到临界值。临界值是指项目由可行变为不可行(如净现值由正转负)时的值。

应该注意的是,敏感性分析既可以分析单因素,也可以分析互相影响的多因素,实际应用中仅考虑主要的影响因素,但并未考虑影响因素发生的概率。

二、投资项目后评价研究概述

项目后评价是指在项目建成投运后一段时间,对项目的立项决策、建设目标、实施过程、生产运营等全过程进行系统综合分析,对项目产生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影响和持续性进行综合全面的再评估。

项目后评价主要内容包括过程评价、效益评价、持续性评价和影响评价。

1.过程评价对照项目立项或可研时确定的目标,对项目的前期工作(立项依据、决策程序、方案优化、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建设实施(设备采购、工程进度质量造价、工程监理)、生产运营(生产能力、技术经济指标、经验效益)和管理水平(管理体制机制、管理者)进行评价。

2.效益评价包括内部的项目工艺、技术、装备及资源合理使用评价,外部的财务和经济费用(国民经济)评价和投资使用情况评价;持续性评价是项目后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

3.持续性评价是项目后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可持续主要是项目投产后,既定目标是否可持续、项目是否可以持续运行、业主是否愿意持续维持实现既定目标。持续性评价的核心是项目持续发挥投资效益,维持企业及所在社会环境发展。

4.影响评价是站在国家宏观立场,对项目的经济影响、环境影响和社会评价影响进行的分析评估,以便为同类项目提供借鉴。

项目后评价与项目可行性研究相比有较大差别,具体表现为:评价主体不同,可行性研究主要由投资主体组织实施,后评价则以第三方独立机构为主;评价性质不同,可行性研究以定量指标为主以经济评价为核心,后评价以调查数据为准,对项目结果进行鉴定;评价内容不同,可行性研究评价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社会效益性,后评价除这些之外还要评估立项决策、实施过程;评价依据不同,可行性研究以历史数据来预测未来,后评价以现实数据来对比目标;评价阶段不同,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前期,后评估在项目投运之后。

三、投资项目评价方法

项目的投资决策要选择风险最小而收益最大的项目。对于实际的资本性投资项目主要考虑:经济上有合理回报、技术上切实可行、对社会和环境有益等,从具体的评价方法上讲,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的层次分析法,有基于模糊数学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基于系统论、信息论的熵值法等方法。

层次分析法是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分解为目标、准则、方案等多个层级,设定评价指标,然后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模糊综合评价法用模糊数学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熵值法是对不确定性的度量,据熵值的特点,用熵值的离散程度来判断指标的权重,离散程度大,指标权重大,根据各指标的权重计算项目的综合评价。

在进行项目后评价时注意用到三种方法,对比分析、逻辑框架和成功度分析。

对比分析法是项目后评价的基本方法,包括前后对比和有无对比:前后对比是将项目建成前和建成后的情况对比,评价项目产生的效益和影响;有无对比是将项目不存在和项目投产后对项目所在地区产生的效果和影响,这里注意要剔除非项目因素。逻辑框架法是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I)开发的设计、计划和评价工具,用框架表分析复杂项目的内在关系,其中项目的层次目标可以用目标树模型进行分析。成功度分析是一种综合分析方法,有项目评价专家对项目的实现程度给出的集体定性结论,具体可以参考文献。

四、投资项目决策流程

综合以上的投资项目理论整理出投资项目的决策流程,具体如下。

1.研究项目机会。在项目早期,各项条件还不够明晰的情况下找到投资机会,这里要求项目建议既要符合企业既定的发展战略,又要在财务许可的范围内。主要包括宏观环境分析、市场需求预测和竞争环境分析。

2.开展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是在项目决策前进行的技术经济论证比较,包括外部市场分析、内部条件分析、项目建设条件分析等详细全面的综合论证过程。在财务方面主要是预测项目成本、计算项目的静态和动态指标,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进而评估项目是否具备可行性。结合投资计划安排决定项目是否开展、如何开展。这个阶段要在投资计划范围内,进行较为详细的概预算分析和方案选择。

3.监控项目实施。资本性投资项目建设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对项目建设成本要加强预算管理、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存在问题。

4.进行结算决算。项目的竣工结算主要审查合同的履行情况,期间收支依据的有效性等;决算主要是核对各项应收应付款项。

5.开展项目后期评价。项目后评价是回顾整个项目的决策、实施和部分运行过程,确定项目投资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各项指标是否实现,并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项目的决策提出建议。

五、小结

综上,资本性项目投资决策在项目前期、中期、后期各有侧重:前期以定量指标分析为主,侧重经济效益评估;中期以进度跟踪为主线,在既定的预算下平衡项目进度和质量;后期以实际数据为依据,对项目实施结果进行鉴定,并为以后的项目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成其谦.投资项目评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王勇,陈延辉.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典型案例精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N. E. Seitz,M. Ellison. Capital Budgeting and Long-Term Financing Decisions: Thomson/South-Western,2005.

篇(2)

[2]刘保华.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宏观经济效益评价[D].新疆财经大学,2008.

篇(3)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主要资本形式,它的价值是逐渐地、部分地转移到所生产的的产品上并逐渐地得到补偿,要经过劳动手段的整个使用期间,才能完成全部价值的一次循环。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具有周期长、投资大、一旦投资影响深远的特点,所以我们在进行投资决策的评价时应当慎重对待。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所采用的评价指标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根据是否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来分类,可以将评价指标分为静态指标组和动态指标组(评价的指标不是一个,而是一组)。动态评价指标组就是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各种指标,主要有净现值、内含报酬率和获利指数等。

一、运用净现值(NPV)法进行决策

(一)NPV就是投资项目投入使用之后,按照资本成本或企业要求达到的报酬率折算为现值,减去初试投资额之后的余额。

备注:净现值的另外一种解释是从投资开始至项目结束时所有一切现金流量(包括现金流出和现金流入)的现值之和。在这里,我们只采用第一种方法。

(二)决策规则是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分析中,如果NPV是正值,就采纳,如果是负值就放弃;而在多个备选方案中,应选用NPV为正值中的最大者。

二、运用内含报酬率(IRR)法进行决策

(一)IRR是指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时所对应的贴现率

由于该方法牵扯到净现值,所以我们在进行分析是要以净现值为基础。而且该方法是一种临界分析法。

(二)决策规则是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分析中,如果计算的结果大于或者等于企业的资金成本或者必要的报酬率就采纳,如果小于就放弃;而在多个备选互斥方案中,应该选用内含报酬率大于资本成本或必要的报酬率最多的投资项目。

三、运用获利指数(PI)进行决策

(一)PI是指投资项目的未来报酬的现值之和除以初始投资额。

(二)决策规则是:我们根据其公式可以看出,该公式只是净现值公式的变形,净现值的公式是差值,是绝对数的判断。而获利指数是比值,是相对数的判断。由于净现值的判断标准是大于零、等于零和小于零,所以获利指数的判断标准是大于1、等于1和小于1.在决策固定资产投资的项目时,若获利指数大于或等于1,方案可取,反之则不可取。在多个选择互斥的项目中,则获利指数大于1且最大的为最优方案。

在进行该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我们运用动态指标组进行决策结论是一致的。但这只是特殊常规项目,对于很多情况下,可能在运用该指标组时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也就是说会出现决策失误,下边我们重点分析一下动态指标组中各个指标应用时要注意的问题。

四、动态指标组中的NPV、IRR和PI三个指标在决策时的比较分析

(一)净现值(NPV)和内含报酬率(IRR)两个指标的比较。前边讲过,对于独立的常规项目,我们可以用净现值或者内含报酬率两个指标进行决策,并且可以得到的一致的结论。但是对一些特殊的情况,两个指标往往会出现决策不一致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互斥项目和非常规项目:

1.对于互斥项目

对于互斥项目,出现决策不一致的原因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是投资规模的不同,第二是每笔现金流量发生的时间不同。

(1)对于投资规模不同的一些项目的比较,往往会出现规模较小的项目的内含报酬率大但是净现值较小,那么我们在这些互斥项目之间进行决策时,实际上就是在更多的财富和较大的内涵报酬率之间进行选择。很显然,决策者往往会选择财富,所以当投资规模不同的互斥项目,净现值决策的规则优于内涵报酬率决策的规则。(2)每笔现金流量发生的时间不同。由于“再投资率假设”的原因,净现值是假定产生的现金流入量重新投资会产生相当于企业资金成本的利润率,而内涵报酬率却是假定现金流入量重新投资产生的利润率与此项目的特定的内含报酬率相同。基于此原因,我们可以根据“净现值无差异点法”判断出,在无资本限量的情况下,利用净现值法得出的结果永远是对的,但是内含报酬率可能会出现错误的结果。

2.对于非常规项目

非常规项目和常规项目表现不一样的地方,往往是现金的流入和流出不发生在期初或者期初和以后各期有多次现金流出等。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决策不一致的结论。

我们知道,内含报酬率的经济含义是在项目的整个计算期内,按净现值等于零是计算出来的报酬率,始终存在未回收的投资,只是在项目结束时投资恰好被完全回收。即在项目计算期内,项目始终处于“偿付”未被回收投资的状态。

一种比较复杂的情况是,当期望未来的现金流量中一些为正,一些为负时,就会出现多重报酬率的问题。下边我们分析一下内含报酬率解的问题:(1)无解。如果项目的现金流量都是现金流出或者现金流入,NPV=0不能成立,也就不存在内含报酬率的解。(2)无正数解。净现金流量的符号只改变一次时,此时方程有唯一实数解,但如果符号改变后的现金流量之和的绝对值小于符号改变前的现金流量之和的绝对值时,则IRR没有正数解。(3)唯一正数解。净现金流量符号只改变一次且累计净现金流量大于零时,有唯一正数解,且为项目的内含报酬率。这种情况作为投资的情况是比较特殊的。先从项目取得资金,然后再偿付项目的有关费用。例如现有项目的转让、设备租赁、补偿贸易等。

如果项目的净现金流量序列的符号只变化一次,则称此类项目为常规项目,则内含报酬率方程的正数解是唯一的,此解就是该项目的IRR。大多数投资项目都应该是常规投资项目。如果项目的净现金流量序列的符号变化多次时,则此类项目为非常规项目。

内含报酬率法的使用条件:可以用于常规投资项目和非常规投资项目的单方案评价,而在多个互斥方案比选时,只能作辅助指标。

(二)净现值与获利指数的比较

由于净现值与获利指数只是公式的变形,所以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他们往往是一致的。只有当初始投资不同时,净现值和获利指数才会产生差异。

那么我们在运用这两个指标时应该怎么取舍呢,因为,最高的净现值符合企业的最大利益,而获利指数只是反映投资的获益程度,而不反映投资的回收多少,在没有资本限量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选用净现值较大的投资项目。也就是说,当获利指数和净现值作出不同结论时,应以净现值为准。

根据动态指标组中的以上三个指标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资本无限量的情况下,利用净现值在所有的投资评价中,都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而利用其它两个指标做决策时,如果遇到互斥选择或者非常规项目,有时会出现错误的决策。因此,在这三种指标中,净现值仍然是最好的决策方法。

在固定资产决策中,由于动态指标组是一组科学有效的方法,所以我们在具体运用是应该正确地运用该组指标,以使我们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不出现失误。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可行性研究 评价 审慎

企业若想发展壮大,固定资产投资成了必不可少的课题。固定资产的投资当然不乏成功者,投资成功者往往令企业迅速膨胀,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但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更多的是失败者,失败者轻则使企业损失了部分财富,严重的会导致企业资金链断层,使企业退出市场竞争的洪流。因此,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宜审慎。本文就如何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进行探讨,以确保投资能达到预期效果,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为单位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成功与失败

1.成功者的代表之一: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创建于1992年的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在发展初期仅只是一家占地不足一万平方米,整车生产只有几千辆的小型企业。但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从2000年开始迅猛发展,至今,占地面积达60万平方米,整车生产能力250万辆。自2003年以来一直成为全国摩托车托车行业的龙头企业。

2.失败者的代表之一:江门市高路华集团有限公司

江门市高路华集团有限公司在1997年也遭受了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财务危机凸现,大量的供应商到江门总公司追讨货款,公司的管理层只好采取以存货抵供应商款项的策略,暂时缓解了财务危机。在资金依然吃紧的情况下,集团公司的决策层未有正确分析形势,依然大规模兴建东宁高科技大楼,1998年至1999年动用的建设资金达两亿元,导致了资金链的断层,也为2002年开始走向败亡之路埋下了伏笔。

由此可见,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宜多方位评估,投资宜审慎。

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步骤和方法

由固定资产投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可见,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除了影响项目本身的损益外,还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资金状况。所以,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宜建立在多方位评估的基础上,避免盲目投资。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一般应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方法,使投资者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步骤主要包括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出具项目评价报告、投资决策等。

能否对固定资产投资作出正确的决策,取决于能否对投资项目进行有效、合理的评价,而对投资项目的评价需要建立在充分调研评估的基础上。所以,进行固定资产投资,首先要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应不仅仅着眼于项目本身,还应从企业的角度全面考虑。固定资产投资的可行性研究可分为初步可行性研究和详细可行性研究两个阶段。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初步可行性研究

初步可行性研究主要任务是提出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的建议。其主要内容包括投资方案、市场需求预测、环境保护、生产技术、工艺流程、配套资源、人员配备、建设规模、建设条件、建设进度、投产时间等。

1.投资方案、市场需求预测

进行可行性研究,要清楚项目提出的前景和意义。通过了解产品的销售情况、市场占有率和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预测产品未来的销售情况和潜在的市场,为进行投资项目的进一步可行性研究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支持。

2.环境保护

对环境有不利影响的项目难以顺利投产,所以固定资产项目的投资不能忽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生产技术、工艺流程

固定资产的投资,无论是增加生产能力还是技术改造,均与生产技术和产品的工艺流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也要考虑投产后是否缩短工艺流程或提高了生产效率。

4.配套资源、人员配备

初步可行性研究还要对配套资源及人员的配备进行调研,分析项目能否有相应的资源配备和足够的技术支持。

5.建设规模、建设条件、建设进度、投产时间

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条件、建设进度、投产时间是初步可行性研究必不可少的备件,它为进一步进行详细可行性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固定资产投资的详细可行性研究

详细可研性研究是可行性研究的主要阶段,它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策提供技术、经济、生产等各个方面的依据。详细可行性研究需要对企业现在的生产能力、原料供应、产品销售、市场竞争情况、员工状况、企业的资本结构、财务状况、主要经营问题等进行调研和分析。

1.生产能力的调研

企业的生产能力与产品的销售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当企业的生产能力已经不能满足销售的增长时,往往需要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或技术改造来满足市场需求。但这并不是必然的,是否需要扩大再生产还需要衡量其他指标。例如:企业的年生产能力为100万吨,产品的年销量为105万吨,是否需要扩大产能来满足市场需求呢?回答是不一定,因为扩大产能需要增加较大的成本,所以销售105万吨产品所获取的利润并不一定比销售100万吨的利润高。所以还需要深入分析,如产品销售增长是否有持续性等。

2.原材料供应的调研

生产量的增长往往会带动原材料采购量的增长,而采购量的增长将使采购方获得相应的采购折扣而使采购成本下降。但调研时也需要考虑其原料供应商距离的远近,原材料的供应能否满足产能的扩张等。

3.产品销售及市场竞争的调研

通过调研产品的销售情况及市场的竞争情况,了解企业的销售政策,企业的产品的销售增长是否有持续性,增加的固定资产投资能否从销售收入中得到相应的补偿。

4.员工状况

通过员工状况的调研,了解人员的素质和结构、教育培训状况、企业的福利待遇,了解员工的操作技能和队伍的稳定性,分析固定资产投资所要增加的人力资源成本。

5.企业经营情况、资本结构和财务状况的调研

通过对企业经营情况、资本结构和财务状况的调研,分析企业投资前后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固定资产的投入能否通过自有资金解决,是否需要筹措资金等。

(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评价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评价是根据可行性研究搜集的资料,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投资的经济效益进行全面的评价和分析,为决策者对投资项目作出最后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会计利润分析法和现金流量 分析法两大类。

1.会计利润分析法

会计利润分析法是通过估算项目投资后企业的收入、成本、费用等,比较投资前后企业的会计利润,分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也可以利用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本量利分析法,测算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然后分析预测的销售量是否大于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据此评价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值得注意的是,在用会计利润分析法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价时,如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所需的资金是通过筹资获得的,在估算时该部分的投资成本确已包含在内。但如果部分固定资产投资所需的资金是通过自有资金来解决的,这部分资金所丧失的机会成本不容忽视,特别是靠自有资金解决的数额较多的企业,因资金若存在银行也有相应的利息,这也属于投资的成本。但许多企业在进行可行性评价时往往忽略了这点。

2.现金流量分析法

现金流量分析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项目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它是通过计算投资项目整个寿命周期内的现金流量,据此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的方法。

现金流量分析法包括投资回收期法、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

(1)投资回收期法:投资回收期法的主旨是测算自项目投建之日起,投资的未来现金流入现值累计到与投资额相等所需要的时间。在方案选择时,投资回收期最短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2)净现值法:净现值,是指在项目计算期内,按设定折现率或基准收益率计算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的代数和。净现值法,是通过计算项目的净现值,据此评价投资项目可行性的方法。当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时,项目才具有可行性。在方案选择时,净现值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3)内含报酬率法:内含报酬率法是根据方案本身内含报酬率来评价方案优劣的一种方法。若内含报酬率大于企业所要求的最低报酬率,则该项目具有可行性。在方案选择时,内含报酬率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4)现值指数法:现值指数法,是通过计算未来现金流人现值与现金流出现值的比率,据此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的方法。若现值指数大于或等于1,则该项目具有可行性。在方案选择时,现值指数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3.会计利润分析法和现金流量分析法的优缺点

会计利润分析法和现金流量分析法在投资者的决策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会计利润的分析法的优点在于:会计利润的分析可结合基期的实际数据,辅以项目投资后将产生的收入、成本、费用、税收等,即可对项目的可行性作出评价,操作成本低,而且测算的结果直观性也较强。它的缺点是忽略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若用于资金投入大,投资周期长的项目,测算的结果会有较大的偏差。

现金流量分析法的优点是: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它对项目的评价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缺点是未来现金净流量数据的获取必需在占有全面详细资料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预测,分析成本高,而且使用的贴现率难以正确地估算。

(四)投资决策

投资决策是项目评价的最终目的,在得到项目分析评价的结果后就可进行相应的投资决策,投资决策既需果断,又不失谨慎。

固定资产的投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又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评价。所以,对投资项目的研究和评价应建立在充分调研和评估的基础上,作分析时也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对比和测算。这样,才能使固定资产的投资真正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到推动的作用。

总之,固定资产投资是单位增加生产投入,提高生产能力,从而增强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单位要高度重视,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进行可行性分析,并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投资进行决策,确保投资实现预期的效果,从而增强单位的盈利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确保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F239.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4-0086-02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的问题

1.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比较多,着重于查错纠弊,对于效益审计重视不够。审计人员少有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向效益审计扩展的观念,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市场秩序较为混乱,违法乱纪现象比较多,这客观上使审计人员不得不侧重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从而无法抽出足够的审计力量开展效益审计。

2.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事后审计比较多,事前介入和事中控制不够,特别是对投资项目选择的决策过程难以施加影响。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投资决策论证体系不健全,权责分明、制约有效、科学规范的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还不高,全过程的审计监督更显重要。

3.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才短缺,现有审计人员队伍知识和能力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涉及的审计事项复杂、专业性强。例如,为了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具备工程造价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执业资格;为了对工程合同管理的情况进行评价,审计人员需要具备合同法等法律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等。然而,审计机关目前懂财务的人员比较多,懂工程、法律的人员比较少,既懂工程又懂财务的人员少之又少。

4.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的工作缺乏客观标准,主观判断多,审计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尚未形成具有操作性的准则和指南,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做得尤其不够。《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的规定比较原则、抽象,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也强调不多,审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感到缺乏依据和标准。

5.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就事论事多,为各级政府宏观决策和管理服务的职能发挥不够等。审计着眼于查处单个问题的多,不善于通过对微观审计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宏观上提出搞好建设项目的建议和改进审计方法的措施。

二、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对策思考

1.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理念

传统的以查错纠弊为主要目标的审计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应增强宏观意识,努力研究和把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探索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投资体制的深层次改革必然引起投资决策方式、资金筹措方式和资金使用方式的调整。在投资管理和项目管理领域正在发生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决策分散化、资金来源多样化、融资方式市场化以及项目预算管理和工程合同管理国际化。这一重大变化,使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环境、对象、内容和方式等,都已经发生并可能继续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我们要根据投资管理体制、建设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要求,不断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理念,致力于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宏观经济效应。

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转变的核心问题就是提高效益。审计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目标要从真实、合法逐步转到效益上来,开展效益审计是在新形势下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向深层次、高水平推进的必由之路。

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要积极推行效益审计,对项目建设的经济性、效益性以及效果性进行评价。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投资效益审计既要考虑投资结构的合理性,投资规模的适当性,资金使用方向的正确性、使用效果的综合性、使用过程的公平性,又要检查项目建设的宏观性、公众性、关键性、基础性、牵动性和对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的影响,把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长远效益与当前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统一起来。

2.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内容

固定资产投资是国家公共财政的重要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作为国家财政审计的组成部分,其工作任务就是要紧紧围绕国家财政审计开展工作,财政资金走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要跟到哪里。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逐步完善,投资审计也要把公共工程项目作为主要对象,侧重于对使用国家财政资金的项目的审计,这是投资审计内容创新的基础。一是要加大对财政投入较多的基础性、公益性公共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二是当前经济运行中反映出的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社会各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对于这些资金和项目,审计部门要提前介入,要将违纪违规现象消除在萌芽阶段。在具体审计内容上,将逐步由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向效益性审计过渡。作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今后的发展趋势就是要从效益审计入手,侧重于对使用国家财政资金的项目的审计。在效益方面,要特别注重环境效益。充分考虑预防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的环境效益审计将成为今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一个重点。在审计的深度和广度上,要做到财务收支审计和预算执行、决算审计并重,以建设单位为主,延伸审计施工、监理等与投资活动有关的部门和单位。重点查处乱上建设项目、违反建设程序、虚假招投标、违规转包分包以及项目建设中偷工减料等违纪违规行为。

3.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技术和方法

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对于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投资活动日趋纷繁,审计内容越来越复杂,审计工作量越来越大,人们对审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目前审计所采用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已很难适应新的审计任务。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往往以资金活动为主线,对会计资料进行详细检查,即使是抽样审计,真正建立落实在内部控制测评基础上的也很少。采用这样的审计方法,一是会造成审计成本增加、审计资源和审计任务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二是审计质量也很难保证。因此,必须将审计方法转变为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并借助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结果确定审计重点、范围和方法,同时,将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纳入审计程序的各个环节。在审计中充分运用分析测试,以分析测试结果作为拟订审计计划、实施审查、做出审计结论、表达审计意见的重要参考依据。

会计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审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上交易、网上支付审计、虚拟企业的审计都将成为投资审计的具体内容,这就要求审计技术必须跟上信息时展的步伐,电子计算机将成为审计人员的主要操作工具。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在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起步较早,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审计效果,大大提高了审计质量和效率。但从实际情况看明显落后于被审计单位利用计算机的现状。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已日显紧迫,一方面应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对原有软件进行优化更新;另一方面,应针对新的投资审计领域开发出新的审计软件,使电子计算机在审计查证、分析性复核、审计信息的收集、传递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4.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规范化建设,为实务工作提供客观标准和指南

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审计准则、实施细则和其他规范,能够反映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和实务界的实践经验,帮助审计人员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恰当合理地开展审计工作,从而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规范化建设是目前亟待加强的工作。一是建议审计署制定《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的实施细则,及时总结各地审计机关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案例,为审计人员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指南;二是建议审计署和财政部、建设部等部门合作,联合制定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的绩效评价标准作为审计人员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特别是投资效益审计的依据;三是建议各级审计机关在审计署制定的审计准则及实施细则、财政部的有关规范的基础上,根据本单位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本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规范。

5.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质量控制的其他对策

一是要强化对建设项目前期相关工作事项的审计,包括项目决策、可行性研究、项目资金来源和执行基本建设程序的情况等,它是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与工程质量和效益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是保证建设项目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对重点大中型建设项目,建议审计机关以派驻的方式从项目筹建开始进驻建设项目法人单位,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审计监督。三要整合审计资源,充分发挥审计的整体效能。在审计人员少,专业技术力量不足,专业人员培训周期较长的情况下,要充分利用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力量,整合审计资源,充分发挥整体效能。

参考文献:

[1] 廖洪,陈波.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现状和对策[J].审计研究新视角,2005,(3):3-5.

[2] 赵云青.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发展趋势浅析[J].审计月刊,2006,(7):12-13.

[3] 周锋.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审计与理财,2005,(4):44-45.

篇(6)

    固定资产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固定资产更新、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随着现代物流业的迅猛发展,运输设备的投资决策与管理越来越成为管理层关注的焦点。由于石油资源易燃、易爆、易挥发等特点,对于油品运输设备的投资决策与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决策,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综合了投资决策的基本程序、整个投资决策过程中各种不同的评价方法以及决策的不确定性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提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评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执行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再评价。

    (1)按照投资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分类。可以把固定资产的投资分为新建企业投资、简单再生产投资和扩大再生产投资。其中新建企业投资指的是为了一个新企业建立生产、经营、生活条件所进行的投资;简单再生产投资是指为了更新生产经营中已经老化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所进行的投资。扩大再生产投资是指为了扩大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规模而进行的投资。

    (2)按照对企业前景的影响进行分类。固定资产投资可以分成战术性投资和战略性投资两大类。所谓战术性投资是指不牵涉整个企业前景或对企业前景影响甚小的投资。所谓战略性投资是指对企业的全局有着重大影响的投资。

篇(7)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必要性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我国审计机关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固定资投资各项目进行真实与合法性的审核,是国家约束和督促固定资产投资各参与合法经营的重要手段,既可以响应国家反腐倡廉行动,进而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促使我国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为完善投资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固定资产投资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有效监控政府投资基金的运营,获得固定投资项目收益数据,对固定资产参与建设方具有约束和监督作用,促使各参与方能够合法运营资金。二是能够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对投资项目的效益性进行审查,确保公共资金能够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提高政府和企业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三是可以有效遏制投资项目运行过程中的腐败现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对建设参与方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在审计过程中能够明确各级的经济责任,其警示和约束力都能够有效遏制经济犯罪和腐败行为的出现。

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常见缺位的原因

(一)审计组织结构不科学

近几年,随着我国固定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审计机关的审计范围与固定资产投资发展不匹配的问题逐渐凸显,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审计盲区,致使审计部门做出不全面、不符合实际的审计评价报告。一方面是审计机关的监督地位不明确,以至于其审计监督职责不能开展;另一方面是审计机关缺乏技术力量和专业能力较高的审计人才,难以全面开展固定资产审计工作。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原有的旧的审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有审计要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决策、设计以及施工等都需要进行不同形式的审计与监督,为此就需要对各个阶段构建不同权重的审计评价指标。

(二)审计机关管辖权混乱

审计管辖是审计机关确定的审计对象的范围划分,明确地审计管辖权范围可以避免重复审计,增加审计人员的自觉性,提高审计效率。但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过程中由于上级审计机关不能及时对下级审计机关进行授权,审计机关的监督管理权力不集中,审计部门监督权力受到限制,这些情况最终导致一些建设项目资金没有审计部门来监督。

(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复杂

固定资产投资一般涉及的资金数量较大,投资周期较长,投资项目参与方有较多,这些使得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要比一般审计要更为复杂,不仅仅要对企业投资项目决策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审查,还要对固定资产投资建设过程中涉及的使用材料物价进行时间上的转换,要求各参与方必须提供真实完整的资料,这都大大增加了固定资产审计的难度。另一方面,固定资产审计要求审人员具备综合性的分析能力,既要求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更需要掌握一定的宏观和微观经济知识。

三、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缺位的对策

制定并完善固定资产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审计法作出的对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相关的规定都不能完全适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必须制定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各个环节相匹配的法律法规,使得审计方案实施过程做到有法可依。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领域,需要加快出台具体的固定资产审计规定和处理标准,只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对建设各参与方的监督与约束,减少人为干扰,使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更加客观。

篇(8)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2-0020-02

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战术性投资、战略性投资、独立性投资、相关性投资、设备投资等几种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会影响到经济主体的经营效益和生产能力,在实施投资活动时,投资决算发挥了重要作用,正确的投资决算可以确保投资活动的科学性,为经济主体带来效益,错误的投资决算就会导致不合理的投资活动,很可能为经济主体造成严重损失。由此可见,完善固定资产投资决算工作,已经是势在必行。

一、加强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固定资产投资决算中的重要部分,就是要对投资项目进行考察,分析投资项目是否具有经济性、科学性,通过系统、科学的分析,对投资项目可能获得的效益作出评价,进而对投资活动作出决策,换句话说,可行性研究就是为投资活动提供依据,要完善固定资产投资决算工作,首先必须要强化可行性研究工作。

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首先要做好市场分析,实际工作中,不仅要分析产品在现阶段市场中的供需情况,同时还要分析产品在未来市场中的供需情况,进而对下一步的投资活动做出决策。在全面分析市场的基础上,还要分析投资项目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确保投资项目的科学性、可靠性、经济性,只有项目具有可靠性,投资活动才能取得成功,只有项目具有科学性,投资活动才会有保障,只有项目具有经济性,投资活动才有意义。可行性研究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到投资项目的外界影响因素,例如项目所在地、自然条件、硬件设施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等因素,都会对项目产生影响,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投资风险。可行性研究工作中还要包括投资估算,对投资效益进行综合估算,分析投资活动的风险性和敏感性,以便于最终确定投入小、回收快、效益高的投资方案。

二、决算评价

对与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决算评价也是完善投资决算工作的有效措施,固定资产投资决算的原则,就是要采用投资收益大于成本的投资方案,也就是说,完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工作,就是要加强投资收益的评价。

(一)评价投资回收期

所谓投资回收期,就是收回全部投资资金所需的期限,在评价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时,必须要对资金回收期作出评价,尽可能选择投入资金少、资金回收期短的投资方案,确保可以较快的回笼资金,以便于进行新的项目。另一方面,由于投资回收期短,经济主体受到的投资风险也会相应的降低。

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认识到,评价回收期虽然可以分析出投资资金回收的时间,却忽略了资金的价值,无法分析出资金产生的效益,而且在分析资金回收期时,没有考虑到项目的使用寿命。

(二)分析净现值

前面提到,分析资金回收期的缺点就在忽略的资金的价值,这就需要我们对资金的价值进行分析,实际工作中,首先要计算出投资的净现值,之后才能够分析资金的价值,简单地说,净现值就是资金产生的效益与投资额的差值,净现值的计算公式是:

净现值=-C

其中,r代表贴现率,C代表原投资额,At代表第t期的净收入。

例如,某项目的投资方案为:投资1 000 000元,投产三年,每年净收入400 000元,贴现率是8%。

净现值=[400 000/(1+0.08)]+[400 000/(1+0.08)2]+[400 000/(1+0.08)3],最终,该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为30 842(下转25页)(上接20页)元,由此可见,该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大于0,投资的效益比贴现率要大,该投资方案具有可行性,反之,如果某个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小于0,投资效益比贴现值要低,那么这个投资方案就没有可行性,如果同时存在几个可行性投资方案,则优先选择净现值最大的投资方案。

分析净现值的优势就在于,充分考虑到了资金的价值,但分析净现值也有缺点,由举例可知,分析净现值的计算过程十分复杂,受贴现率、净收入的影响严重。另一方面,对于同一个投资项目,在选择投资方案时,投资额较大的投资方案,其净现值往往相对较大,投资额较小的投资方案,其净现值有时相对较小,因此不能仅仅凭借净现值来确定投资方案。

(三)分析现值指数

现值指数=各时期回收现值之和/各时期投资现之和,分析现值指数可以分析投资方案的投资效益,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投资方案的现值指数大于1,那么该投资方案具有可行性,如果投资方案的现值指数小于1,则该投资方案没有可行性,如果存在多个可行性投资方案,要优先选择现值指数较大的投资方案。

和分析净现值一样,分析现值指数可以充分考虑到资金的价值,同时,分析现值指数便于将不同的投资方案进行对比,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将分析净现值与分析现值指数同时使用,这样可以有效的对投资收益进行评价。

(四)分析内含报酬率

内含报酬率的作用就在于,它能够对投资方案将来的收益进行贴现,在一个投资方案中,如果内含报酬率大于或者等于经济主体预期的标准,那么,该投资方案具有可行性。如果一个投资方案的内含报酬率低于经济主体预期的标准,则该投资方案没有可行性。如果同时存在几个可行性投资方案,优先选择内含报酬率较高的方案。

分析内含报酬可以分析投资方案能否实现经济主体预期的报酬率,计算起来难度适中,缺点就在于,有时分析内含报酬率容易与实际产生偏差,在实际工作中要加以重视。

总而言之,完善固定资产投资决算工作,需要从各个方面综合地进行分析,只有把各项分析结果结合起来,选择的投资方案才是最切实可行的。

三、结论

社会在发展,经济在进步,每个经济主体都必须要认识到,采用较小的资金投入而获取较大的投资收益,才是促进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盲目投资或者惧怕投资都是制约自身发展的瓶颈,只有做好投资决算工作,积极进行科学合理的投资活动,才会确保自身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 齐立.浅谈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基础工作[J].商情,2010,(10).

篇(9)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变得日益重要。企业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之一是固定资产,这一要素可以为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固定资产的结构、状况和管理情况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长期可持续发展下去,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直接关系到社会效益的取得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探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策略对于企业和社会来说都具备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联系当前形势下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深入的分析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几点对策。

一、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立法不完备。虽然不少地区都出台了有关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政策制度,但是这些制度不管从制度理念、制度设计、制度内容以及操作方法等方面来看,都与当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现状及其切实需求存在明显的错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立法位阶较低,范围较窄。使得这些法律法规缺乏较高的法律效力,责任机制缺失。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还是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南》,缺少专门规定,而各个地区的政策性规定不规范,导致法律法规的协调性不足。这就使得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立法方面存在诸多争议。

(二)固定资产账实不符,造成企业家底不清。部分国有企业并未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和实物账,没有指派专业人员来管理固定资产,完全以财务部门账面资产为主;对于闲置报废资产,没有经过审批、没有办理处置手续就进行随意的处置;国有企业内部不同的部门之间对固定资产在没有办理财务调拨手续的情况下就进行相互转移,导致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比如,部分国有企业并没有根据规定来进行审批手续的办理,造成了固定资产的随意购置,使得国有企业不能够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还有是只设置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但没有实物卡片账,长期未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最终导致账物不符、账账不符,造成固定资产记录不清;利用“小金库”等账外资金违规购建的固定资产,为逃避监管而不入固定资产账或部分入账;会计差错,即已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造成账有实无。

(三)投资项目管理不规范。虽然国有企业加强了投资项目的咨询评估、规划计划、项目审批、监督检查、竣工验收和后评价等管理工作的力度,但与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效益和效果的要求还存在差距,部分管理还不到位。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监督检查、后评价管理、档案管理、招投标监管、保密管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投资重点不突出。在传统的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过程中,都会把争取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增强自身科研实力、增厚“家底”的珍贵机会,出现了盲目投资,造成了投资方面重点不突出,没有在形成较大规模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投资项目。

二、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策略分析

(一)健全固定资产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投资领域立法和监管维护投资和建设市场秩序。国家应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加强对投资的引导调控投资规模。改革政府对企业投资的管理制度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落实企业投资自。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情况应进行定期专项审计,实施严格的审计监督,将企业资产运营状况,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等指标纳入对经营者任期内业绩考核。对资产管理不善,企业资产质量下降,给予严肃的处罚,对于失职、读职、甚至违法犯罪,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盘点制度,保证各项固定资产账实符合。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在年终或者半年的时候,必须全面清查所有固定资产的数量和状况,将国有企业的家底摸清楚,要查明盘盈、盘亏的资产形成的原因,并且要严格落实责任,根据财务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及时做好适当的处置,保证各项固定资产账实符合。与此同时,应该认真分析固定资产的结构和管理现状,盘活存量资产,防止固定资产的积压闲置,使所有固定资产都能够充分发挥其各自的功能。

(三)优化资源配置,使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一方面应该合理调剂闲置的固定资产,另一方面,也必须对已报废的固定资产进行再利用。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资产管理部门必须及时掌控,并且对于闲置的固定资产应该进行妥善的保管,积极组织专业人员对闲置设备进行鉴定。

(三)对于现有固定资产的潜力进行不断的挖掘,促进固定资产经营效率的提高。首先,应该加强对于当前在用的各项固定资产的管理,促进固定资产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益的提高;其次,应该处理好闲置、报废和积压资产,积极进入资产市场,按照市场情况将这些资产快速变现和增值;再次,对于闲置资产的调剂活动,应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最后,资金投入必须严格控制,并且,必须加强资金投入项目的管理,使固定资产的投资收益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长期低下,产生资产闲置、企业过度竞争、负债过高、亏损严重等不良后果。投资的低效率也使投资的产出率下降,造成投资与就业、收入增长循环链条的断裂,导致需求增长减缓并由此制约整个经济增长的速度。这些约束又进一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因此,为促进企业经济增长,加大投资力度,必须注重投资效率的提高,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关键就是加快体制改革,加快市场化的步伐,让市场来配置资源。

(五)推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由于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庞大,种类繁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传统的手工管理、手工统计已远不适应工作要求,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包括固定资产的采购、入库、保管、使用、折旧、报废、租借等种种变动情况,借助计算机管理使固定资产管理达到科学化、现代化的目标,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性、透明度和效果。

三、结束语

总之,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充分认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策略的重要性,对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推动企业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单位: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发展策划部)

篇(10)

一、吉林省经济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较高的增速,年均增速为20%;消费的增速相对平稳,年均增速为14%;国际贸易一直处于贸易逆差,保持进口状态。由此我们看出,吉林省的固定资产投资一直处于高增长状态,并且作为了吉林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固定资产投资一直在吉林省的经济增长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我省近几年经济运行情况看,其中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对新增国民生产总值贡献率最高的三个项目,三者合计贡献率达90%以上,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最高,因此吉林省经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投资主导型经济。

众所周知,投资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投资结构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投资在不同的经济空间或地理空间内组合分配、运用的格局,这个格局的最佳组合会使社会投资的效率达到最大化,也就是说,一定时期内投资产出达到最大化。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系统本身是一个“资金分配调节器”,是投资资金到投资产出的一个中间环节。一定时期内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是一定的,这些投资资金经过不同的投资结构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系统内部包括多种结构和比例关系,对投资资金的分配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在投资结构内部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效应――投入到一个行业或地区的资金多了,其他行业或地区的资金必然会减少。

(一)地区生产总值

根据吉林省统计年鉴及吉林省人民政府网站的数据等的初步统计,吉林省在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03.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24.56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7287.26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4991.99亿元,增长6.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省人均GDP达到5016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8166美元),比上年增长6.5%。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11.0:52.8:36.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8%、55.6%和37.6%。

(二)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014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86.52亿元,比上年增长15.1%,人均投资达到41733元。其中,不含农户的固定资产投资为11254.84亿元,增长15.4%。

在不含农户的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414.04亿元,增长44.07%;第一产业投资6445.19亿元,增长16.0%;第三产业投资4395.61亿元,增长12.4%。

全年完成工业投资6233.56亿元,增长15.3%,对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55.0%。全年民间投资达到8040.58亿元,占不含农户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71.4%,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二、建立模型

固定资产投资是吉林省重要的投资方式,本文的模型建立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额度的预测和各行业投资回报率的评估,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和ARIMA法对固定资产投资额度进行预测;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各行业投资回报率,并结合定性的情况解决了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即给出了吉林省固定资产投资在下一阶段投入的侧重点,为投资提供可行的依据。

(一)吉林省固定资产额的预测

吉林省固定资产投资往往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且这些因素之间又保持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因此,运用结构性的因果模型分析和预测往往比较困难。于是将固定资产投资额看作一时间序列,可以根据过去的资料得出其变化规律,用此来预测未来的发展变化。

1.方法简介。时间序列分析在经济中的应用,主要是确定性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包括指数平滑法、滑动平均法、趋势预测法、趋势季节模型预测法、时间序列的分解等等。

ARIMA法是一种典型的时间序列分析法,由于不需要对时间序列的发展模式作先验的假设,同时方法的本身保证了可通过反复识别修改,直到获得满意的模型。因此适合于各种类型的时间序列数据,特别是考虑到固定资产投资无明显特征或者说较为固定的投资规模,这种方法不仅考察预测变量的过去值与当前值,同时对模型同过去值拟合产生的误差也作为重要因素进入模型,有利于提高模型的精确度,是一种精确度相当高的短期预测方法。

2.具体模型建立。我们以1995~2015年的吉林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识别、估计、检验,文章运用此模型对未来3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进行预测,以期为吉林省有关部门制定固定资产投资政策提供比较科学的依据。运用spss软件运行模型,得到投资额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从图像上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明显的非平稳序列。通过建立ARIMA(0,1,0)模型后得到如图4像,并得到了预期结果。

(二)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回报率的评估

我们选取五个企业效益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五个指标的两个主成分的得分。最后对企业的投资回报率进行综合排名。

1.方法简介。主成分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将多个变量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即主成分),其中每个主成分都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各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从而这些主成分能够反映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且所含的信息互不重叠。

2.具体模型建立。根据吉林省实际情况以及国家制定的企业效益评价指标,我们选取了总资产贡献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作为经济效益评价体系的五个经济效益指标。并根据选取的指标,将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由于所选指标较多较复杂,我们打算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汇总出几个较关键的因素,以便于我们构建综合效益评价体系。

主成分分析法的具体步骤为:

之后借助spss编程软件,实现了主成分分析法,得到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并得到最终排名。

篇(11)

中图分类号:F530.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0-0118-05

在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下,近年来,建筑市场日益呈现出建设规模大、质量要求高、技术标准新的特点,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在稳固原有市场的前提下,理性分析建筑行业技术发展的前景,以市场为引导,走科技兴企的发展之路,整合相关资源,适度购置施工设备,提升装备水平,将为顺利、高效完成工程承包合同、实现企业收益提供必要的基础,推动传统型施工企业向技术型专业化施工企业转型。

一个施工企业,如果没有数量匹配的现代化装备,就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适当增加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投入,对于提高现阶段施工企业资产质量、施工能力、开拓市场能力、保持市场占有率将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大额固定资产投资对施工企业经济效益能够产生重大影响,也关系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目前大量施工企业陆续购置了大直径的盾构设备,大吨位的混凝土箱梁的制、提、运、架等设备,无缝长钢轨焊接设备,无碴轨道生产和施工设备,有碴轨道道床摊铺、长钢轨铺设、机械化养路设备,恒张力接触网架放线设备等大型专业施工设备,在装备结构方面有了很大改善,在这样的建筑市场和施工技术发展环境中,大型固定资产投资越来越成为对施工企业发展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投资。但相对于建筑市场环境的发展趋势而言,设备数量和结构仍难以完全满足施工生产和占领新市场领域的需要,并已成为制约业务发展的瓶颈。并且,大型施工机械设备虽然高效、先进,但其单项资产价值动辄数千万元、甚至数亿元,造价昂贵,设计、制造周期长,管理要求高。投资额巨大的现代化施工机械的决策,对施工企业来讲,如同一柄双刃剑。在这种背景下,施工企业在进行重大设备投资时应充分考虑投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一、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

按对施工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分成战术性投资和战略性投资两大类。战术性投资是指不涉及整个企业前途的投资,战略性投资是指对企业全局有重大影响的投资。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行为的目的,与其他形式的投资相比,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投资内容独特、投资数额大、影响时间长、发生频率低、变现能力差和投资风险高的特点。

1.固定资产的投资回收期长。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一经做出,便会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企业,一般的施工机械和生产设备投资都需要五至十年的时间才能收回。

2.固定资产投资的变现能力较差。固定资产投资的实物形态不易改变,专用性强,转场使用或二次出售都有一定的困难,变现能力较差。

3.固定资产的资金占用数额相对较大。固定资产投资一经完成,在资金占用数量上便相对稳定地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不像流动资产投资那样能够经常变动。

4.固定资产投资的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可以分离。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投入使用以后,随着固定资产的磨损,固定资产价值便有一部分脱离其实物形态,转化为货币准备金,而其余部分仍存在于实物形态中。在使用年限内,保留在固定资产实物形态上的价值逐年减少,而脱离实物形态转化为货币准备金的价值却逐年增加。直到固定资产报废,其价值才得到全部补偿,实物也得到更新。

5.固定资产投资的次数相对较少。与流动资产相比,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发生频次较少,特别是大型施工生产设备投资,一般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才发生一次。而每一次这样的投资,对于企业来说,都意味着企业主业类型、核心市场、技术水平、生产能力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它在为施工企业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风险也相伴而生。

6.往往涉及新技术、新工艺,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占领市场有较大影响。

二、固定资产投资对施工企业的财务影响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的组织管理体系复杂,所引发的环境影响、社会影响较大,对施工企业发展亦有重大影响,并且对于施工企业的财务影响是全方位的。因此,研究固定资产投资对施工企业带来的影响时,不仅要分析其对企业资产总额和当期利润的影响,还有必要分析其对企业未来价值等方面的影响。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而言,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

(一)对施工企业资产规模的影响

在安装调试期,全部以自有资金投资的设备,企业资产总额不会因投资决策而变化。但是,这种情况不常见。一般来说,耗资如此巨大的投资项目总是要以负债方式筹集部分资金,即使投资本身没有直接增加负债,施工企业也会因自有资金用于设备投资而在其他生产经营增加部分负债,企业资产总额就会随之增加。

设备正式投入适用后,由于一般也总是要以负债方式筹集部分流动资金,企业的资产总额一般会随项目投产而增加。施工企业的净资产则会根据工程项目盈利或亏损情况而相应增加或减少。

(二)对施工企业当期的盈利水平的影响

在安装调试期,施工企业必须为所投资固定资产投入大量自有资金,从而失去自有资金其他的潜在盈利机会,或为相应增加的债务资金承担财务费用。因而,在安装调试期甚至在正式投入使用初期会产生降低企业的利润额和盈利水平的影响。

正式投产并取得利润后,企业利润绝对额得到增加;但工程项目如出现亏损,企业利润将会因此而减少。至于企业整体盈利水平是否得到提高取决于企业原盈利水平和工程项目盈利水平的相对高低。如所投资资产的自有资金内部收益率高于企业的原净资产收益率,企业整体盈利水平将得到提高;反之将降低。

(三)对施工企业未来的利润增长点的影响

企业良好的成长性不仅体现为每股收益和利润总额的增长,还体现为具有现实或潜在盈利能力的资产的增长和盈利能力的提高。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从一个较长的时期来看,正常经营的企业其利润的增长或盈利能力的提高最终必然带来净资产的增长,利润增长和企业资产增长是同向的,利润或资产(净资产)的增长都是企业成长的具体表现。但是,这并不是说,利润或资产的任何一方面的增长都可以完全反映企业成长性的高低。在一定时期内,出于不同的经营目的,有可能舍弃某一阶段的利润以换取企业资产价值或盈利能力的提高,而固定资产投资恰恰是施工企业在资产价值、利润、盈利能力方面不同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固定资产投资提升了施工生产能力,扩大了市场影响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会因此而增强,从而影响企业成长性和未来的获利水平。

(四)对施工企业资信评价、融资条件的影响

在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实施过程中,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使施工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和现金流量发生变化,资产规模的扩大使企业短期盈利水平降低,从而影响企业债务偿还能力、盈利能力及相应的财务指标。这会促使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信重新做出判断,从而引起融资条件发生变化,影响企业的资金供给条件和数量。

三、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现状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更需要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去规避风险,保证效益、质量、进度三大目标的实现。但是,目前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状况不容乐观,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施工企业内部,都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法规不完善

近年来,财政部、证监会、国资委等一些政府部门出于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监管的需要,陆续出台了一些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内部控制法规,如《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这些法规的目标定位还主要停留在纠错防弊、保全资产层面。作为内部控制的目标,与国外目前已相对科学的定位相比,还有较大的距离。另外,这些法规在实务上的可操作性也有待提高。

(二)缺乏良好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内控环境

在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由于投资规模大,涉及的现金流巨大,经济利益涉及方方面面,从而对施工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道德操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现实情况是高管违规事件频发。另外,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对待风险的态度和对管理的重视程度,会对控制环境有极大的影响。目前不少企业的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只注重上规模、上项目,缺乏花大力气加强内控、练好“内功”的长远眼光。因此常会采取不考虑企业风险和长远发展的短期行为(如,做出投资决策时,仅围绕当前利益而动,较少考虑工程项目竣工后的设备闲置或转场使用费用),并常常导致严重后果,最终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三)固定资产投资内部控制程序的设计欠合理

内部控制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防范舞弊,减少损失,提高盈利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对固定资产投资业务而言,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更显得十分重要。现实中很多施工企业在内部控制具体环节的设计上不完备、存在控制“盲点”,控制程序欠合理、存在缺陷,导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出现各种问题,给施工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有些施工企业不惜成本聘请专业的咨询公司制定了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执行中流于形式,内部控制制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行为极端化

即使在管理水平相对较高的大中型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实务中,通常也缺乏完备的风险管理机制,仅以“风险管理体系”或“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替代。实际工作中,常出现两个极端,或形同虚设、毫无“刚性”;或僵化死板、缺乏“弹性”。而风险管理机制应当是指围绕风险和风险组合管理的一套固化的运行机理和方法。首先,它有别于“风险管理体系”。因为所谓体系是一系列静态要素的系统组合,而风险管理机制则是“活”的,是将这些静态要素按照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运行起来,并落实到企业管理和各项业务活动中。其次,它也区别于“风险管理解决方案”。解决方案一般指在具体情景下针对具体风险的具体解决办法,而风险管理机制则是自动运作、自我学习的,它能帮助使用者根据风险的变化,灵活调整,或重新制定和执行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并进行反馈。因此简单地说,风险管理机制就是风险管理体系要素和风险管理流程在实际管理业务活动中不断运行、不断调整的运作机理。

(五)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内部审计监督机构不健全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目前,大中型施工企业一般都成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在审计依据方面,固定资产投资缺乏科学、客观的审计标准,审计中以主观判断为主,风险难以控制;在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方面,由于大部分内审人员为财务或审计专业,对固定资产投资业务不精通,很难行使其监控职能;不少施工企业为争项目、赶进度,而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内部审计大多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独立性方面,由于大部分内审部门都是在总经理或分管财务副总等的领导之下,独立性不强,其监督力度也大大受到限制,尤其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舞弊行为常常是无能为力。

四、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问题的基本对策

(一)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法规

第一,进一步完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按照职责分工,相互协作,调控全社会的投资活动,保持合理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第二,加强投资统计工作,改革和完善投资统计制度,进一步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全社会固定资产存量和投资的运行态势,为投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第三,建立各类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政府对投资的调控目标、主要调控政策、重点行业投资状况和发展趋势等信息,引导全社会投资活动;第四,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全社会投资进行以间接调控方式为主的有效调控;第五,建立投资风险预警和防范体系,加强对宏观经济和投资运行的监测分析;第六,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责任追究制度。行为主体对行为负责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准则,相关的部门、人员要对固定资产投资支出的计划、行为和结果负责,在这方面,可以借鉴西方一些国家的做法。如澳大利亚注重强调投资决策和执行的责任与透明,其联邦、议会、监察专员公署、国库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都可依《1982年信息自由法》、《1997年财政管理和责任法》、《1997年总稽核法》、《1999年公共服务法》以及有些大型工程项目的预算单独立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日本的《人事院规则》对投资决策和实施当事人违法违规行为的情节规定十分详尽,并且处罚标准对应、明确,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因失言、失职、腐败、违法、渎职等行为承担经济、刑事责任,受到法律、纪律追究。

(二)营造良好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内控环境

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存在于一定的内控环境之中。内控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施工企业其他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效果。它既可增强也可削弱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比如,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中的某些程序由不值得信任或不具备胜任能力的员工执行,可能使特定的管理失效。

一般说来,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内控环境具体包括:管理者的思想和经营作风;企业组织机构;管理者的职能及对这些职能的制约;确定职权和责任的方法;管理者监控工作时所用的控制方法;人事工作方针及实施措施;本企业业务的各种外部关系等。

由于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涉及的现金流大,因而风险也更大,所以,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营造良好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的内控境更为重要。实务中,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研究相关的法规政策,准确把握政策变动方向,预测可能发生的变化,降低因政策变化给施工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其次,企业管理层应当对经济形势、经济周期、行业态势进行深入研究,提供决策支持,以游刃有余地应对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再次,企业管理层应当研究市场发展趋势和竞争对手的实力情况,以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最后,制约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特定条件下,内控环境要有一定的弹性空间。

(三)科学设计固定资产投资内部控制程序

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内部控制程序通常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科学的设计内部控制程序需要做好:第一,职责分工控制。施工企业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企业在确定职责分工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第二,授权控制。要根据职责分工,明确各岗位办理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业务与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等内容。相关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且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第三,审核批准控制。要按照规定的授权和程序,对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业务和事项的真实性、合规性、合理性以及有关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复核与审查,通过签署意见并签字或者盖章,作出批准、不予批准或者其他处理的决定。 第四,预算控制。要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各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 第五,资产保护控制。要求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资产的接触和处置,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资产保险等措施,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的安全完整。 第六,会计系统控制。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施工企业的会计控制系统,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以及相关固定资产投资信息披露的处理程序,规范会计政策的选用标准和审批程序,确保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七,内部报告控制。要求施工企业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内部报告制度,明确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处理程序,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内部报告方式通常包括例行报告、实时报告、专题报告、综合报告等。 第八,经济活动分析控制。要求施工企业利用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对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应对措施。第九,绩效考评控制。要求施工企业科学设置固定资产投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对照预算指标、投资回报率、风险管理目标等,对相关人员进行业绩考核和评价,兑现奖惩,强化激励与约束机制。

(四)建立“韧性”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机制

施工企业应当建立科学、规范的“韧性”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机制。面对新的管理架构、组织方式和运营模式,应该积极调整管理策略,加强内控建设,从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三个环节入手,健全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既强健又有一定的弹性。首先,事前防范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的基础,主要通过系统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来完成。一方面应着重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规章、流程、制度的梳理,制定统一的规范,突出关键控制点,剔除不必要的过度控制,保证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模式和管理架构的作用,既保证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效率的提升,又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其次,对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的事中控制应当通过“法治+人治”的方式实现。这是由固定资产投资的单件性和管理事项的不可预见性决定的。 “法治”是指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制度对业务的约束,“人治”是指对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业务负责人的履职授权和管理行为。

(五)健全固定资产投资的内部审计监督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在施工企业在管理实践中至关重要。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部门应当独立地对投资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内控及财务收支及其他技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监督。这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主要内容,应当成为施工企业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范围,概括地说,就是审计投资项目所涉及相关的领域。它不仅涉及到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业务的财务收支,更重要的是涉及到决策、规划、设计、采购、招标、安装、调试等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有关的管理活动;它侧重于管理活动的检查和评价,目的在于督促和帮助企业堵塞管理漏洞、完善控制、提高管理的效率、效果和经济性。因此,内审人员接触的资料除了会计资料外,更多地接触到投资项目的建设方案、设计图纸、该预算书、质量和评估投资效益等方面的内容,因为内审要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技术经济指标、设备质量进行评价。

五、结束语

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的复杂性涉及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众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如何衡量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的成功度,并没有一个可以参照的、成熟的、绝对的标准。此次研究所做的,只是对企业的现行做法进行了总结,查找不足,提出改进建议,这些研究结果还有待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在后续的研究中,将对此展开验证,以更加充分地发挥风险管理的效用。

参考文献:

[1] 高正阳.我国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南京:江苏大学,2007.

[2] 朱平辉.投资风险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3] 朱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分析[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1,(4):38-39.

[4] 翟胜宝.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下转123页)

(上接121页)

[5] 王晓耕.中国融资租赁业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2010,(6):36-40.

[6] 刘红梅.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企业导刊,2011,(7):52.

[7] 刘跃珍,王鹏,于长春,夏成才,应唯.会计职业判断内部控制操作指引与典型案例研究[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0.

[8] 张志贤,陈文芳.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有关问题探讨[J].商业经济,2010,(21):36-37.

[9] 赵仁龙.改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会计思考[J].财会月刊,2011,(7):21-22.

[10] 祁奕青.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市场,2011,(2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