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效课堂小组建设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3-0200-01
学习小组旨在促进不同程度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整体成绩为评价和激励依据,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个性和谐发展的学习创新型组织。它的内涵涉及以下几个层面:一是以激发全体学习者共同愿景的学习型组织;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异质学习小组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与学活动;三是一种同伴之间、小组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互学习活动,包含小组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四是以各小组在单位时间内实现共同目标过程中的总成绩为评价的依据;五是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合作学习活动;六是由教师事先设置问题、分配学习任务和预设教学流程的学习活动。
一、学习小组划分
1.划分原则: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同质结对,异质帮扶”的基本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划分。“组间同质”体现了小组学习的均衡发展,也为公平公正竞争奠定了基础。“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同质结对”是指在组内实行同层次学生结对,便于开展“对学”。“对子帮扶”体现了分层学习、梯度推进中学生个体间的有效合作和友好互助。
2.划分依据:既类似于分平行班一样,按照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学生性别、性格特点、习惯爱好、家庭背景等将全班同学以6至8人划分为一组。
3.小组划分具体操作办法:
小组划分参考案例:六步分组法
首先是“荐”。可以采取自荐或他荐的形式,推荐出学候选人,候选人不少于小组数的二倍。第二步是“演”。候选人以“假如我是班干部、组长”作为主题,发表演讲。
第三步是“定”。确定的办法通常有两种。一是正副组长搭配式。二是正组长与学科组长搭配式。第四步是“分”,召集各组正副组长,对组员进行分配。根据划分的依据,将其余同学排序,按“S”型安排组员,然后均分到各个小组。这一点类似于学校里分平行班的做法。第五步是“调”,学生分配后往往要作适当微调。如男女生的比例,科目的平衡,学科的搭配,性格的差异,学生能力的差异。一段时间之后,老师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如组长是否与组员团结,组长的管理能力等,有时是组长与组长之间的互换。第六步是“排”。各小组把各组的组员召集起来进行小组内排位,组内每个同学的具置由正副组长来决定。
二、学习小组建设
(一)小组文化基本建设
1.由组长组织成员讨论制定有特色的组名、组训、组规、口号、组徽、组歌等,并制作成小组文化标识牌,激励每一个组员。
2.根据班规制定组规,从自学、讨论、展示、作业的完成与收交、自主学习的纪律及学习的目标达成等方面制定出基本的规范要求,确保每个同学都能明确每个学习环节的具体做法。
3.由组长负责组织每周一次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如:开组会、座谈、游戏等,和谐组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凝聚力,形成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组风。
4.班组课程的建设。目前有校本课程之说,尚无“班本课程”和“组本课程”的开发,同校本课程的开发一样,随着班级文化和小组文化的建设,同样可以将班级文化特色和小组文化特色开发为课程,比如高效课堂下的班级管理、小组学习、合作交流、研究性学习(课程)、社会实践等等,学校可以借助班组学习建设,在这方面做有益的尝试。这将成为学校高效课堂文化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小组综合性培训
1.组长培训
小组长的培训非常重要,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⑴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和作用。提高小组长在学习小组中有关在小组管理、指导、组织、协调、检查、评价等方面的能力;⑵定期召开学会议,洞悉他们在思想、学习和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⑶让小组长享有一定的权利。教师应力所能及地为小组长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资源;⑷对小组长的工作要适时地给予肯定、表扬或激励。小组长领导一个小组应得到应有的尊重,更好地体现其自我价值实现。这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力量源泉。
2.组员培训
⑴在全体学生中树立“帮助别人就是提高自己”的合作学习观念。研究也表明这是有科学道理的;⑵关注学困生的表现。在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给予针对性的培训指导;⑶采取捆绑式评价。由过去关注学生个体的评价转为关注小组整体性评价;⑷在班级和学校范围内,大力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和团队精神教育,优秀学习小组的评选可以扩展到全学校的范围,为班级工作营造更大的舆论空间。
三、学习小组评价
学习小组的评价涉及到评价的基本原则,以及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功能等整体的评价体系。无论哪种评价办法,都必须以能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
1.小组综合性评价。小组综合性评价是高效课堂上学生评价的主体性内容。从评价时间上来讲,可以体现堂堂评、日日评、周周评、月月评;从评价对象上来讲,可以体现对组员的评价、对小组的评价,当然也可以评价教师;从评价内容上来讲,可以评价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专项。从评价的主体来讲,可以是教师评价,可以是学生自评,可以是生生互评。
值得说明的是,课堂评价具有阶段性、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等特征。不同阶段,评价的重心应有所不同,有所侧重。
分组学习是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的共同学习,它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班级一盘棋的大兵团作战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探究学习的创造性。
如何搞好班级学习小组建设,是一个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课题,也是高效教学改革需要切实推行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就是笔者对于班级学习小组组建和学习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几个原则的认识:
一、小组成员的个体差异原则
合作学习小组提倡异质分组,也就是小组成员必须有差别,而且从理论上讲,只要有可能,成员之间的差别越大越好,这样有利于组员之间的交流与互补。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往往喜欢志趣相投的“同志者”黏在一起。他们会振振有词地摆出一箩筐极为“正当”的理由:关系好,性格投,易沟通,能理解,等等。但实际上,这样的“同志者”凑到一起,只能是说闲话多,开玩笑多,歪点子多,恶作剧多,甚至极易结帮拉派,形成小集团。这样的小组不但无助于高效课堂的建设,反而容易增加班级乃至学校的不安定因素。
因此,学习小组的建设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班主任、带课教师要充分指导和参与,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但绝不能放任自流,“民主”过度。
学习小组的建设必须注意学生学习好坏的搭配、男女性别搭配、特长科目的搭配,甚至具体到不同地域、不同经历、不同家庭的搭配。这样构成小组的成员,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经常在学习过程中彼此沟通,分享各种学习资源,交流各种生活经历,了解各种社会层面,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容易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真正体现协作互动、高效学习的意义。
二、小组成员的责任明确原则
学习小组一旦分开,许多教师便以为万事大吉,从此听之任之,虽有小组,课堂仍然无法高效。究其原因,主要是小组成员责任不明确。
学习小组内部缺少分工,职责不清,个别学生会成为组内的“游离分子”,或者自惭形秽,自觉一无所长;或者事不关己,乐得得过且过:名为组员,实则无所事事,优哉游哉。久而久之,学习小组可能形同虚设,甚至自生自灭。这就需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共同体”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意识到自己是在一个团体中进行学习,自己是这个团体中的一员,自己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着团体整体的价值和意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求助和提供帮助,而不只是把问题留给组长或者老师,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学习共同体”——小组的价值。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完善学习小组的内部组织建设。学习小组的内部组织建设不只是确定小组的组名、组徽、组训、组歌。对于小组的建设来说,这些东西说到底不过是略有激励作用的形式而已,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小组成员之间合理的调配。
对于一个小组来说,组长当然应该是有的,但绝不能让组内成员觉得,组长就应该是主要的、主导的、主动的,而自己则是次要的、听命的、被动的。只有这样,组员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的合作学习当中去;也只有这样,我们所追求的高效课堂的目标才可能实现。
那么,怎么做呢?我们的学生很少有所学各科齐头并进、全面发展的(即或有,也很不影响我们的具体操作),那就按照组内成员特长的不同,确定各自负责的科目。在这个科目的学习中,该成员便是具体的负责人,他就要自觉担负起组织大家学习这个科目的责任。即使实在无特长科目所言的成员,也应该在比较中确定微弱较好的科目归他负责,这也是对他的能力乃至价值的肯定。组长当然也可以有他自己负责的科目,但他首先应是整个小组所有学习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各成员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各有所司,各负其责,便不仅不会有成员在组内“游离”,反而能够增强小组成员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这对于个人、小组、班级的发展,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三、小组成员的问题有效原则
小组成员在学习讨论过程中,大家畅所欲言,但往往各持己见,争论不休,迟迟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事实上是对时间的浪费。这时候就需要克服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的不良思想,先把自己的观点搁置起来,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在此过程中,很可能还会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观点。当然也可以由组内事先推举一人作为监督学习讨论情况的“权威”,指定他有权制止一些离题的讨论和过分的争吵,并对基本形成统一看法的观点,及时归纳整理,给予总结,以提高学习讨论的效率。
要使小组成员解决问题真正有效高效,还有一点必须注意到:并不是所有的学习任务都适宜于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这有相反的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问题过于简单,小组合作讨论仅流于形式,纯为变化教法,活跃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实则完全不必;另一种情况是问题过于复杂,不是学生讨论可以解决的,课堂留出时间,学生讨来论去,临了仍是一头雾水,讨论终归白讨论,合作也是白合作。显然,这两种情况都是和我们高效课堂建设的初衷相悖的——耗时不少,而收效甚微,所谓高效,无从谈起。
对于前一种情况,解决办法是让学生各自为战,独力完成,合作讨论的形式不要也罢。这样一来,虽没有合作讨论的形式,但节约了时间,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有限的时间内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这正是高效课堂的精髓所在。而后一种情况,那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讲”来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高效课堂从来不反对教师的讲解,相反,有时候,教师片刻精讲的作用可能是学生耗时费力的“合作”“讨论”所无法企及的,寥寥数语,常常会让学生茅塞顿开,恍然大悟。
四、小组成员的问题集中原则
小组讨论的时间安排要科学。时间过少,问题不能得到充分地探讨;时间过多,挤占了其他环节的时间,以致该讲解的不能讲解,该巩固的不能巩固,预定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那就连传统课堂的容量都达不到,还谈什么高效。
因此,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一般宜小不宜大,越具体越好。这正如课堂提问,问题微型化、具体化,学生便能更好地有的放矢;问题过于散漫庞大,学生则可能老虎吃天——无处下手。问题较大、内容较多时,可以合理地条块分割,分步骤解决。根据问题的大小,安排合适的合作讨论时间,十分钟可以解决一类,一分钟也可以解决一块。
作为高效课堂的重要载体,小组建设在课改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合理组建各个学习小组非常重要。教师在课改初期切忌浮躁,急功近利,要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建设的工作。
1.小组建设必须具有个性,突出特点。每组四人,组长并不一定是小组内学习最好的,但必须是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最棒的学生。每个学习小组都是以小组长的名字命名,以增强各个小组长的责任心。
2.小组管理必须规范有效,充分发挥各个小组长的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学习效果如何,与小组长的作用发挥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各个小组长要能有效组织本小组成员开展小组学习及活动,各小组成员间应团结协作,配合默契,每个组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及展示中来,不让一个组员掉队。
3.开展小组竞争,增强班级活力,提高学习效率。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小组之间的竞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斗志,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竞争内容包括平时的课堂学习、纪律、劳动、品德等各方面。我们评价的不是某一个学生,而是一个小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为保证评价的公平公正,我们每个班都设计了“学习小组每日积分榜”及“小组捆绑评价表”,由16个学交叉登记,对每个小组每天的表现进行评定,每日一小结,每周一总结,评出16个小组中的5个“魅力组长”及“合作之星”予以奖励。每个月末和学期结束,对于表现特别优秀的学习小组组长和“合作之星”进行表彰,给予一定的奖励。评比的方式多样有效,借助小组各项考核,把班主任工作与教学工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班风、学风,从而更好地体现班级宣传牌中“课堂精彩,由我主宰”的班级口号。
二、 目前存在的问题
作为新事物,它的出现到完善总要经历一个过程, 我们的高效课堂课改也是如此。在课改实践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小组活动重表面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刚刚开始实行这样的小组学习模式,学生对小组学习的方式方法还没有完全适应,因此,在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地在讨论交流问题,但有些时候还是停留在独立学习、各自为政的层面上,没有真正进行讨论和合作,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所以学习结果也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2.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供了机会,但是常常是好学生机会多,扮演着一种主导的角色;学困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致使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学习效果有时比教师集体教学中的效果还要差,甚至有的小组在活动中出现放任自流现象……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老师的思考。
三、问题反思及策略
经过反思和学习,我认为新课标下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合作时机要恰当。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但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并非任何时候、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好钢要用到刀刃上”,所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实施合作学习的关键。
学习小组是学生展开竞争学习、合作学习、快乐学习的阵地,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组织形式。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旨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具有生活性、开放性、生成性的课堂环境里,学得主动,形成深刻的体验;在蕴含着自主、合作、沟通、竞争、创造、自由、批判、挑战的环境中,生发思维的火花。教师可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学习评比活动,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使他们在积极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激励中感受集体智慧,获得心智的发展,绽放生命的活力。
二、有利于学生合作是小组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建设、培训好一个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高效课堂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无论是老师编排还是学生自编都要遵循一个原则,要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同组异质”优于“同组同质”。应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性别、来历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要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间的竞争。开始学生不熟悉,可由教师指编,熟悉后可由学生自由组合,教师整体控制。
三、小组内部,要细化分工,职责具体
首先,要选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所以组长一定要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来担任,要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组长固然有任务、有责任,其他成员也不能闲着,各人应分担具体的任务。比如每个小组除一个组长外,还可以设立各个学科组长,学科组长每人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老师的挑选担任。每科板书、展示时轮流主持,检查预习、质疑点评时每个环节限定个人发言的次数。这样不仅能避免每次都是那几个人,还可以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感觉到“我很重要”,为小组建设贡献力量。 转贴于
四、小组评价要公平、公正、多元化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上在小组中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和仔细观察,对合作较好的小组、积极参与学习的成员都要及时评价、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以往课堂评价教师是权威,而且多是评价单一,负面评价较多,多数学生难以找到自信。高效课堂中,学生是“太阳”,教师要绕着“太阳”转,课堂上主要看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评价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内的评价和小组间的评价。评价主体更加多元化,学生的评价从某种程度上更贴近学生,学生更看重能得到同龄人的评价。这种多元评价正在成为学生自主成长的催化剂。高效课堂上,既有课堂即时性、激励性评价,三言两语即可,亦可专题评论,针对某一点点评,长短不拘,从学案预习、黑板板书、展示质量、对抗质疑、学习检测等方面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还可对日常行为进行评价,综合评价评选出优秀团队和个人。
学校大力推行“高效课堂”模式有其必然性。笔者以为,除了考虑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外,最核心的原因就是“高效课堂”本身所彰显的科学精神和人本思想。传统的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而“高效课堂”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为此,教师应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主动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做到思想上充分重视,行动上认真落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小组建设好,从而促进“高效课堂”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小组规划要科学,四点注意须落实
小组是整个“高效课堂”的有机载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是否高效,所以,如何划分小组从而保证其高效性就成为问题的关键。
笔者认为,小组划分应注意以下几点:(1)确立任课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主导地位,各小组长应密切配合。(2)小组划分应关注学生的文化基础、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方面,尽量让学生在各方面达到互利互补,这样也可以为小组间的平等竞争奠定基础。(3)应确保小组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小组划分应首先确定小组,然后再确定座次。忌将某一片学生随意地分为一组,从而忽略了划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4)应注意性别搭配,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更为健全的人格。
三、遴选组长是核心,树立威信也重要
组长是每个组的核心,组长选得怎么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课堂的实际效果。笔者以为,组长的遴选应该是民主的,应该让每位组员都有机会当选为组长,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而且也为以后“高效课堂”的实施创设公平公正的良好氛围,从而有利于“高效课堂”的稳步推进。
遴选组长是核心,而如何调动其积极性呢?笔者认为:(1)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应多给予组长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关怀。(2)应多给予指导。针对组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以适当方式加以指导,使之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3)树立组长的威信。组长的威信不仅要由自己树立,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也应帮助组长树立威信。(4)多给组长处理问题的机会,更不要怕组长不会做,而应该在指导上多下功夫。
四、评价体系多元化,方法应以激励为宜
评价作为对学生言行的价值判断,关系到“高效课堂”是否得以持续进行。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常得到的是负面评价,那么会直接挫伤学生对教学的认同感和对课堂的归属感,更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如何评价学生,就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笔者以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何操作呢?
1.任课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必须改变传统观念,确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切忌成绩高低“一刀裁”,而应关顾到每组学生“德、体、美”等其他方面。同时,也应该考虑到每位学生在个性发展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2.正确使用“放大镜”
在传统的教学中,单纯以“成绩标准”往往会抹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高效课堂”下,教师应该正确使用“放大镜”,在尽可能多的情况下,教师应多审视学生的长处,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强化教师对学生的认同感,融洽师生关系,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感,这些对于搞好教学是不无裨益的。
五、有章可循需细则,学生关系多留意
笔者认为,只有当学生的言与行得到正确的评价,学生才会不断地强化这种言与行。而要作出评价必须有评价的标准。正确的评价一定要有章可循,而确立这个章(细则)要注意哪些呢?
1.细则要体现或关顾到学生的各个方位,切忌仅涉及学生的文化成绩
要让细则体现“高效课堂”的精神理念,让细则为“高效课堂”服务,让学生从细则中认知、认同教学。
2.细则要关顾到组长工作,让每位组长工作也成为量化的重要内容
让组长感到和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也让组员对组长的工作加以配合。
3.细则注意组间的竞争关系,同时也要注意到各小组的内部评价
近两年来,围绕南漳县提出的“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着力强化了学习小组建设,为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开展小组文化建设
小组自主互助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课堂成了他们培养兴趣提升能力的平台,成了他们展示智慧和才华的舞台。但随着小组合作学习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发现学生失去了开始时的好奇,也没有了刚开始时的兴趣,出现了明显的疲沓现象。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积极向上的小组文化做引导。只有在小组内形成积极向上的小组文化和正确的集体舆论,当问题出现时,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才有不竭的进取动力,反之,如果小组内没有积极的文化,即使本来努力的学生,也会慢慢地失去进取心。因此,我们在使用“小组”这一课堂的基本教学单位时,要下力气抓好小组的内部文化建设,做到“用文化凝心聚力”。
1.切实建立学习小组。我们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组内异质”就是每个组都要有好、中、差各个档次的学生,这样能够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提供较大的可能。而“组问同质”就是组与组之间要实力均衡,为各小组的公平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纪律表现,把全班学生按6人一组进行分组,把整个班分为八个小组左右,并将他们的座位相对固定在一个区域。这样既能保证公平竞争,又便于开展小组协作活动、利于优势互补。
小组建设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让每一个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这就需要根据学生能力的大小进行适当的分工,我们将小组内学生分成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评价员、纪律督查员、卫生督查员各1名。每个学习小组内的组员都有明确的分工,具体职责是:小组长负责进行学习分工,检查督促小组学习,组织讨论、交流,收发作业及其他组内活动;发言记录员负责将本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在课堂记录本上,以便于全班交流;小组汇报员负责将本组合作学习情况归纳总结后进行交流;小组评价员负责评价小组成员的学习、纪律情况,并做好各项数据统计;纪律督查员负责维持小组纪律,时时提醒小组成员遵守学习纪律和组规组纪;卫生督查员主要负责检查督促小组成员的卫生工作。这样划分既减轻了组长和课代表的负担,又能充分发挥其他同学的能力,凸显团队力量,让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在成功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为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给每个学生以改变角色和锻炼的机会,对组长、记录员、汇报员、评价员、纪律督查员、卫生督查员的认定可以采取定期轮换制。编组既要相对固定,又不能一成不变,要定期重新编组,使学生有与更多同学交流的机会。总之,只有把学习小组建设好了,合作与交流才会真正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才能达到。
2.科学取名建文化。组名要响亮,要能代表小组成员的意志、志向。每个小组要根据自己成员的不同情况确立合作学习的预期目标,真正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利益共同体”。小组合作中要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
在班主任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下,我校各学习小组成员经过充分酝酿、讨论和集思广益,尝试着建设他们各自小组的组标:它一般要包括组名、组规、组训、口号和小组成员在上面的签名等。这样,像坚持小组、奋进小组、雏鹰小组、永不言败组、超越自我组、梦想小组、奇思妙想组、希望腾飞组、勇于争先组、远航小组、晨曦小组等一个个富有个性的组名诞生了。学生选的口号也很多,像“永不言弃;有努力才有希望,有付出才有收获;携手共进;坚持到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理想而努力;相信自我,挑战自己,超越自我,成就自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定能行;不畏风雨,勇敢前进,去迎接雨后的彩虹;插上希望的翅膀飞向成功的彼岸”等。
3.统一制作小组组牌。小组组牌内容包括:组名、组规、组训、口号、小组成员签名等,这些内容不能由班主任包办代替,而要由小组的所有成员参与设计,要求图文并茂。内容确定以后,学校专门购置了一批水晶三角牌,发放至各小组,将各自设计的内容嵌入。组牌每天都要放在小组桌中间,不得由教师或学校收藏,起到随时检阅小组成员,随时鼓舞小组成员的作用。
二、明确自主学习要求
学生自主学习,也就是“独学”,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阶段,要求学生会使用“双色笔”和“三题本”。通过自学环节,掌握20%的新知识。
1.双色笔。必须学会使用“双色笔”(红色和篮色)。指不会的问题、拓展的疑问批注用红笔勾画出来,重点语句、符号、学习体会笔记、其他批注用蓝(黑)色笔勾画。
2.三题本。学生手头要有固定的“问题、难题、错题本”(简称“三题本”),形成自己的学习资源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自主学习阶段,把本课不懂的问题写在一起便于研讨;把自己认为困难的问题记在一处,便于后期整理归类;把自己做错的题或易错的题集中,便于后期再次学习不再出错。三题本在各学科各个时段都可以用。
三、抓好学习小组培训
1.培训小组长。培训学习小组组长至关重要,一是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指导;二是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同时听取他们的汇报,洞悉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教师关怀的温暖;三是经常召开经验交流会,让他们介绍成功的经验,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小组长,以便别的组长学习借鉴。
2.培训小组成员。一是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要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学困生学习,把知识让学困生也学得懂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理解、提高能力的过程,帮助学困生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学习,反而更能提高自己的水平;二是给学困生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一点一点地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三是转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在学习的每个环节、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即实行“加减分制度”,个人的成绩不再凸显,而是以小组为单位评价优劣和好坏,包括课堂上的表现、班级纪律、学习成绩等方面,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表现再好、成绩再优秀都不会得到肯定和表扬,就是自己的成绩,只有你的团队整体优秀了,你才是优秀的,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整个小组的水平;四是开展课堂常规、学习方法以及课堂展示等方面的培训。
四、贯穿合作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是“独学、对学、群学”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师要树立新的课程观、新的知识观、新的学生观、新的教师观、新的教学观和新的课堂观,学生要实现五大转变,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我要学”为“我能学,我会学”、变“我积累”为“我创新”、变“我介入”为“我投入”、变“我相同”为“我不同”,其顺序是先学后教,其核心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因此,选择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对某些方法、结果容易出现意见分歧的问题,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学生个体不能独立解决而又有价值、能够满足学生兴趣需要的问题,教师可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小组讨论时,每小组先指定一位学生做中心发言人,然后小组内轮流发言,其他同学认真听,中间不能打断别人,并准备补充或质疑。最后再自由发言,小组长总结归纳,发言记录员要做好记录。
五、规范小组交流展示
1.组员要以小组名义积极展示;展示时要尽量脱稿,能凸显关键词、关键点;能分点书面展示,能用双色笔或彩色粉笔写出关键词关键点,书写规范、清楚。
2.展示要有规范的起始性语句,并能分条分点阐述,如,“我代表‘XX’小组展示,我们XX小组的意见是……”当展示完成时要有规范性的结束语,再如,“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看法吗?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请大家质疑!你们认为我们小组的意见正确吗?”当有人质疑,辩论结束后,展示人要说声“谢谢”以示礼貌。规范性的起始语和结束语,有利于学生组织展示交流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积极倾听。倾听是一种习惯和能力,要让学生在倾听中’注意尊重对方,不要打断对话,要让对方把话说完;不要匆忙下结论,不要急于评价对方的观点,不要急切地表达建议;不要做小动作,不要走神,不必介意别人讲话方式的特点。
4.教师要随机对展示组和非展示组存在的问题给予点拨、指导、矫正。
5展示结束时都要有掌声鼓励。
六、完善小组评价体系
评价的基本目标不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还包括指导评价对象朝着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小组的持久合作与发展服务。因此,评价要有鼓励性、计划性,要让评价贯穿课堂始终、贯穿每堂课、贯穿每周、贯穿每个月和每个学期,作为评定优秀的主要依据。
对小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我们采用了“小组内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相结合以及日评、周评、月评、期评相结合的方法,既自我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又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互相监督,如,在检查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及纪律遵守情况时就可以采用。“组内自评”可以明确每人的责任,“组与组互评”可以互相竞争、互相提高。另外,还要注意将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合作学习小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同时,对组员的参与情况及某方面的突出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激励。其实小组合作真正的价值就在于这及时的评价和激励。根据小组成员平时的表现情况,小组长负责把组内成员的表现情况记录到每日评价表上。
1.每天一小结:每天拿出约五分钟的时间,根据组长的记录对当天的表现情况进行反馈,对于表现好的小组进行加分奖励,发现不良情况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并扣分。
2.每周一总结:小组长利用周末把小组内的总分算出来,记录到月总记录表上,在班里利用班会时间,进行评比。
3.每月一评比:根据每周的小组得分情况,把每月四周的总得分算出来,每月评选出“优秀小组”“优秀小组长”“优秀组员”“进步之星”“合作之星”“活跃之星”“勤奋之星”“守纪之星”,并且发“喜报”进行奖励。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5-0164-02
一、高效课堂下的学习小组作用
1. 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改善。进入高中的每个学生身上都带有从初中就存在的“自认为好的”、不好的学习习惯,但由于初中知识的简单性与浅显性,学生对这些不好的学习习惯自然而然地就习以为常。进入高中之后,面对骤然一紧的高中数学知识,无论在知识的逻辑性上,还是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学生发现用初中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方法已不能高效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在传统的课堂上,鉴于老师精力的有限性,学生除主动与老师沟通外,几乎没有任何机会接触好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而在高效课堂下,学生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在以小组长为中心的组织下,小组成员不自觉地接触到其他成员好的学习方法、习惯和态度,从而可根据自身情况总结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 利于问题及时、有效的解决。由于知识传递本身的模糊性和短缺性,学生不可能对老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题目都能够理解的透彻、明白,并且甚至经常会出现学生理解的含义与老师所讲的含义大庭相径的情况。由于教师资源的稀缺现状和教师本身精力的有限性,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个学生都理解、都会、都懂。而通过高效课堂下的学习小组建设,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教师培训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小组长再教组员的方法,让学生明白了该向谁问,如何问,问多少的问题,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并且在实际教与学中,学生先通过对学解决容易的问题,再通过组学解决较难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最优化。
3. 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表达能力的提升。高效课堂下的学习小组提倡兵教兵、兵强兵的学习策略。其具体要求就是通过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成绩好的学生教成绩差的学生、小组长教组员、组员教组员的方法来最大限度地利用和提升学生资源。而学生相互教授的过程,对于施教的学生又是一个知识加深理解、深化的过程。一方面,既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又通过学生的语言传授而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更高、更广的范围来看,高效课堂下的小组建设也有利于班级学习氛围的培养和学生关系的和谐。
二、数学学科学习小组的初期建设
1. 数学学习小组的班级初期建设。数学学习小组的班级建设,应是在班级小组建设的基础之上开展的。具体就是指,在班主任对每个小组分组,确定班级口号、小组名称、组号、组会、组歌等小组文化的基础上,数学教师再根据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对班级的学习小组就数学学习本身再进行一定的培训。具体就是指让学生明确在高效课堂的前提下,学生应学好高中数学自己如何做,学习小组应如何做。具体方面则要涉及到课本的预习、导学案的使用、课堂的展示点评、质疑等要求。而且还要使学生明确学习小组是一个整体,要多问、多听、多讲,改变学生长期以来只听老师讲、只问老师的思想。要让学生明确:不止要听老师讲;还要听同学讲,听展示、点评的同学讲,并告诉他们听、讲的重点。不止要问老师,还可以问同学,问组长,问课代表。总之,就是要学生充分明白学习小组的作用和在高效课堂下的具体学习要求。
2. 数学小组长的初期建设。数学小组长的任命可由班主任直接任命,也可由代课教师任命自身学科的小组长。原则应以入学时的数学成绩和责任意识为主要标准。在小组长任命之后,应及时对小组长进行培训。首先让小组长明白各自在组内的地位与作用。明确在高效课堂初期小组合作探究、点评和质疑的开展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如何做,怎样说,怎样评,怎样总结。其次,还要给予小组长一些特殊的职权。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所在职位给他带来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具体做法是老师提前为各个小组长就导学案问题进行答疑。一方面方便他们能够就自身学习的问题和老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小组长来帮助小组成员解决一些基本的、容易的问题。在锻炼了小组长的同时,也帮助了同学。
三、数学小组初期建设的注意点
高效课堂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发挥小组内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智慧,共同提高、共同进步。所以创建适当的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前提。我们学校各班一般以6人或8人一组来进行分组。拿二年(1)班为例,共有72名学生,分11组,有6人一组,也有8人一组。分组时考虑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能力高低、心理素质、活跃程度等因素,让不同特点,不同水平的学生组合到一组,尽量让每个小组的水平相当,最后由班主任和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各学科的特点进行组间平行微调。尽量使每个小组成为班级的一个缩影,达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教学效果。
二、精挑组长人选,培养得力助手
首先,在班级精选两个学习成绩优秀、管理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常务班长和团支部书记,常务班长主要任务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督促值周班长做好全面管理工作。其次,建立班委会,由班委会成员担任值周班长,主要任务管理班级的全面工作。第三,每个大组有值日组长,由各小组组长轮流担任,主要负责管理本组的20余名学生的课间纪律、卫生、两操情况;每小组还有值日小组长,主要管理本组的6~8名学生,每小组的工作任务是全班的重点,作业、导学案的完成,知识的掌握、攻固、吸收,课堂讨论是否热烈,板书是否工整,展示时声音是否洪亮、思路是否清晰,质疑是否准确恰当,有深度和广度,是否具有代表性等。因此挑选常务班长、值周班长、值日组长、值日小组长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全面考察挑选成绩优秀、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
三、班级内的小组文化建设
为了使班级内各小组内的同学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所以每个小组要进行必要的文化建设。要求每小组自己制定组名、口号、组训、组规、工作目标。这些都是每个小组自己研讨独立完成的,班级的布置、标语的张贴、警示语的选取,班风班训的制定都是学生合作完成的,没有老师的参与,每个小组都完成得非常出色。事实证明,学生的能力都很强,大部分工作完全可以做得很好。
四、班级学习小组的评价标准
评价机制的确立直接影响各个小组的竞争意识,所以良好的评价机制是促进小组竞争的关键。特制定如下评价标准:
(一)学习方面
1. 导学案的完成情况:以个人完成、集体完成为评价标准,小组内每1人未完成扣1分,累计计分。小组成员全部完成,该小组加2分。
2. 小组课堂中的表现:以组内每个成员的个人表现和小组内成员间的互助行为为标准,每个小组要做到共同进步不能让任何一名成员掉队,要全面彰显本组的合作意识。课堂讨论热烈、团结、活泼、和谐、互帮互助,展示清晰、讲解细致、语言流畅、板书工整,能提出较高水平的质疑问题或对伙伴的观点加以补充。按其程度分别加1分或2分。
3. 关注平时的考试:根据平时的周考、月考、全市组织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成绩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计算小组的平均分、及格率及优秀率,评比出班级的前三名分别加6分、4分、2分。进步较大的同学可按层次依次加3分、2分、1分,学习成绩退步的同学按层次扣3分、2分、1分。
(二)班级秩序
以遵守学校纪律、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的大型活动、团结同学,互帮互助,积极为同学提供方便为评价标准。以学校的扣分和班级值日班长的扣分为依据,计入小组考核成绩,本班在本月学校同年组评比中获前三名,为本月在班级评比中第一名小组加1分;在家庭生活中表现好,得到家长和社会表扬的,给被表扬人所在小组加1分。
(三)积极参加学校的大型活动
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出色的完成,给该小组加上5分作为奖励。要做到每周评一次,每月汇总一次,每学期总评一次。每周有优秀小组,每月有优胜小组,每学期有明星小组。
前言
新世纪伊始,为了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作为具体实践举措,党和国家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积蓄未来国家人才的战略加以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助推新世纪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必然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高中新课标作为高中教学现实层面的重要理论依据,对高中教学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1]。高中新课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视角出发对高中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了全面的审视。本文坚持把贯彻高中新课标理念作为研究的宏观导向,积极探寻新课标理念在高中教学中高效学习小组建设的具体方式及作用。
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进行的基本单位,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在学习中起动车组分动力车的作用[2]。它能够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走出了由教师一个人推动全班学生学习进程的尴尬局面,化整为零,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小组的统一管理下主动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学习目标。
一、高效学习小组的划分
(一)学习小组划分的原则
高中新课标的实施为高中教学带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是进行高中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据[3]。高中新课标全新的视角出发,立足于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学习的实际,从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与实施建议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与要求。
基于新课标的理念对高效学习小组进行划分,主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基本编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等要素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4]。在小组划分中应注意的几个要点为:首先,其次,小组中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其次,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再次,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结合好;最后,小组内要进行阶段性随机调整。
(二)学习小组的具体划分方法
首先,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统一协调,根据班级中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性格、爱好及心理特征等进行前期划分,保证组际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每个小组由6名同学组成,根据学习能力分为AABBCC三个层次,这种“组内异质”构成的小组,是一个班级的缩影;而各小组间是同质的,体现的是均衡优质。这样每一个小组构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里,每个学生为了小组荣誉,都无一例外地竭尽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从短暂走向长久,合作就有了理想的效果。
其次,每个学习小组内应有明确的分工,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角色,负起一定的责任[5]。每个小组配有常务组长、常务副组长、学科组长。常务组长抓学习,常务副组长抓常规、纪律。学科组长让本学科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配合常务小组长具体抓本学科的各项学习工作。在讨论中首先分层,实行一对一讨论,然后分层解答疑问,在展示中,一般由C层、B层同学负责展示,由A层同学负责点评。
再次,取消学科课代表制,实行学科班长制,任课教师是每个研究小组的特殊成员,每个学习小组均有一人进入研究小组,研究小组每周定期交流学科学习情况,教师虚心征求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学习策略,调控学习进程。
最后,给小组取一个响亮的名字。让全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以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6]。每个小组根据方方面面制定基本的规范要求,组内同学签名,人手一份,让同学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三)学习小组的小组长选拔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灵魂,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同时又是教师的小助手,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7]。只有明确了小组长的职责,开展系统有效的培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产生实效。
为了充分带动学习小组的学习氛围,小组长应该选择学习成绩要优秀、性格外向、责任心和组织管理能力强、自我要求标准高以及集体荣誉感要强。在小组长的选拔过程中,方式要多样,尽量采取教师指定、毛遂自荐和组员民主推选相结合的方式。
(四)学习小组的小组长的职责与作用
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固定的学习组织,组长要充分发挥其组织管理的作用,带领学生遵守班规和组规,按规定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课前组织好导学案和课本的预习,课中组织好各个环节的学习和活动管理,课后跟踪各项作业的完成情况。小组长的带动作用。学习中积极主动,课堂中积极参与,勇于展示,敢于点评,善于补充,做学生学习的榜样,更好的带动同学们去展示。小组长每天都与组内同学交流,共同评议在课堂中谁最积极主动,谁的学习效果好,谁能主动的进行点评、质疑,选出榜样,及时在小组内进行表扬。谁不太投入,谁的积极性差,并且共同约定下一节课的改进计划,不达标的,不发言的同学有时也会做出保证,作为小组长应该及时和组员进行沟通,特别是组内特殊的同学,从而让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非常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8]。小组长在管理组员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以促进小组团结、友谊和学习为重要原则,千万避免产生不愉快,构成矛盾。学习小组长实行动态管理,一个阶段后,成绩不理想或不能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尽小组长的职责,要做相应调整。
二、高效学习小组的培训
学习小组在学习中起着动车组分动力车的作用,学习小组的培训至关重要,要在学习小组的建设上狠下功夫,在学习小组之间展开竞争,培养小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要搞好学习小组文化建设和团队凝聚力、向心力的打造,努力营造学习小组积极探讨、合作学习的学习氛围,每个人都为捍卫小团队集体荣誉而学习,就能用团队的力量影响人、教育人,长此以往才能形成高效学习的习惯和能力[9]。
(一)学习小组长的培训
班主任老师及科任老师要对小组长进行定期培训,主要是通过课堂的流程、组织管理的方式方法、导学案的检查批改等方面进行。在每个班级还应该定期召开小组长座谈会,在开学之初、在新组建班级之初,班主任每天都要对小组长的管理工作进行关注,抽时间与小组长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在管理小组中的困惑,给他们指导管理小组的方式、方法,帮助他们增强小组的荣辱感,交给他们如何对组内特殊同学进行帮扶,为他们在管理中遇到的困难扫清障碍。给小组长创设交流经验的平台,及时将自己遇到的困惑说出来,发挥集体的优势共同想办法去解决,增加小组长的管理经验。
(二)学习小组成员的分层培训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要在学好知识的同时,锻炼自己合作、交流、表达、创新、自信等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而小组合作学习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更充分地发展自己,锻炼自己[10]。通过小组成员培训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要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差生学习、把知识让差生也学得懂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帮助差生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学习,反而更能提高自己的水平。通过培训给差生更多的学习、管理、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的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小组成员应转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培养团队意识。
(三)优秀小组长的评选
班主任每周应结合任课老师的意见,结合同学们的评价,结合平时的各项工作选出优秀的小组长进行表彰,可以从物质、精神两方面进行奖励,让小组长因自己的努力而有所收获、得到认可,从而都能对自己分担的管理工作保持高度的热情。作为班主任,要想培养好小组长,不但要有方式方法上的指导,也要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地进行激励,让同学们都能很快的得到提升。
三、高效学习小组的评价
一个学习小组就是一个战斗团队,一个好组长就是一个好团队。注重加强小组的管理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11]。
(一)高效学习小组的评价原则
首先,给予学习小组及时性评价;小组活动后能得到具体及时的肯定,是小组活动得以积极向上地健康发展。其次,鼓励性评价;任何人都有得到别人肯定的欲望,都渴望一种超越别人的成就感,内在的那种成功的喜悦才是学生进步的真正动力。要重视小组评价,用恰当的评价培养小组积极思考、深入研究,高效学习的学习精神,把评价变为一堂课的佐料,自然顺畅。最后,整体性评价;强化小组意识,共同进步才是真正的进步。但坚决杜绝为了评价而评价。
(二)高效学习小组的评价内容
课前评价主要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预习态度、预习效果、预习案完成的情况、书写情况)和课前的准备情况进行评价[12]。课中评价主要针对小组的合作探究、展示点评、质疑、拓展、总结提升、学习秩序、纪律等环节和情况进行评价。课后评价主要针对小组课后的学习、整理导学案的情况、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评价。
(三)高效学习小组的奖励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学习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它将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以小组总体成绩决定奖励或认可的依据。
四、结语
在进行高效学习小组建设的研究过程中,本文坚持贯彻高中新课标理念,深入挖掘高中新课标理念的精髓;把高效学习小组建设与高中地理新课标理念紧密结合,用高中新课标理念来指导高中教学研究,牢牢把握高中教学研究的正确方向。通过把学生推向管理的前台,教师大胆地放手,让每一个同学都成为管理者。完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核心理念,使学生活动有目的,教师的教学活动有目的,课堂内容充实,氛围活跃。我们要相信只有持之以恒的坚持学习小组建设,学生的学习就会由接受式向研究式为主的转变。(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秦文.基于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5.
[2] 段祥林,段伟萍.浅谈“271”高效课堂下的学习小组培训[J].科技创新导报,2013,11.
[3] 陈颖.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实践(实验)部分的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5,4.
[4] 杨赐秀.高效课堂下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探究[J].民主教学,2012.
[5] 常石通.探究合作激活课题,小组学习彰显魅力[J].民主教学,2012.
[6] 陶月芬.关注小组建设,提高合作能力[J].教研前沿,2013.
[7] 黄正芳.浅议高效课堂建设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基本关系[J].教育科学,2012,9.
[8] 闫承强.木桶理论与学习小组建设.[J].学习策略,2009,12.
[9] 李明凯.浅谈生物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习策略,2009,12.
关键词 : 学习小组;构建;规则 ; 成效;
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和深入,一线教师对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认识已经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盲目尝试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
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探究中来,使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具有实效,这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提高课堂有效的策略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学习小组的建设研究,包括小组构建、小组评价和小组奖励等策略的研究。可以说,高效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学习管理小组的高效,建设好了一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
一、学习管理小组的构建
高效课堂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6名(或8名,最好6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才能“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所谓的“组内异质”指一个小组内有不同层面的成员组成,“组间同质”指各小组之间成员的构成水平是相同的)。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下面我以11动漫班(42人)的构建6人合作小组的操作程序为例,全班可以组成7个合作小组。
首先从全班挑选出7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1人)与组员(4人),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A1A2B1B2C1C2);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与组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小组内男女比例要适当,为什么呢?一般而言,女生书写认真,步骤规范,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而男生思路灵活,讨论积极,往往注重结果,步骤不规范,书写相对潦草,这样男女生可以取长补短;再者,从思维方式上看,男生侧重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而女生侧重形象思维,在学习中可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了。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给小组做一个科学的分工
小组内设正组长一名、副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检查员(学习、综合表现等)二名、发言人一名。
正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副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协助组长工作,将每日情况进行汇总,并将结果在班级上进行公布;记录员的职责是记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独立学习的认真程度、小组交流时的发言情况、纪律情况等;学习检查员的职责是检查、督促小组成员的预习作业、作业完成情况等;综合检查员的职责是检查小组成员的值日、文明表现等情况;发言人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二)给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让全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如:光荣、必胜、无敌、勤奋、日进、翱翔、合力等,主要起激励作用。
(三)给小组编一个相应的代号
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好小组后,有必要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进行编号(但应特别注意策略,不要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代码,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码相同。例如可以将小组成员划分为AA、BB、CC三个层次,每个同学的代码便是A1A2B1B2C1C2。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
(四)给小组做一次全面的培训
①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要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学习困难的同学学习,让学习困难的同学把知识也学得懂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②给学习困难的同学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与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一点一点的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这需要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心里时刻记着他们,关注他们。③转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在学习的每个环节、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个人的成绩不再凸现,而是以小组为单位评价优劣和好坏,包括课堂上的表现、班级纪律、学习成绩等等方面,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表现再好、成绩再优秀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只有小组的成绩才是自己的成绩,只有你的团队整体优秀了,你才是优秀的。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整个小组的水平。
二、学习管理小组的规则
(1)职责轮换制:小组设立的小组长、记录员、检查员、发言人等职务定期轮换,以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提高合作兴趣,促进全体学生的成长。
(2)学习规范制:自学阶段,要独立学习,不能打扰别人;交流阶段,轮流发言,一人发言时,其他小组成员注意倾听、记录,待发言后再补充;展示阶段,不能推诿,轮流展示,学会倾听,礼貌补充。
(3)一帮一落实制:每组强弱学生结对子,在学习中落实目标达成情况。
三、学习管理小组的成效
实施学习管理小组制度以来,班级面貌发生了较大改变,学生不仅学习上有了显著进步,而且在日常管理上也收获不小,班级综合素质竞赛位居前列,尤其是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
一、合理分工,精心搭配组建学习小组
小组搭配是精心安排还是放任自流?这是直接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直接关系着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是否得到良性地发挥,也是学习小组评价的公平、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在小组搭配工作中结合十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我做了以下尝试:一般新学期开学一个月后,我的课堂就开始采用学习小组分级管理的模式。我会将全班所有同学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10个左右的学习小组,将“卫生”、“两操”、“校服”、“路队”、“课间活动”、“完成作业”、“课堂表现”等所有的项目都落实到学习小组的评价中去。引导各个小组时刻展开比赛,分项细化要求,让每个小组明确要求、齐头并进,建立自己小组的“小组日志”,确立自己小组个性化的激励政策,将学生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和班级的争星榜紧密结合,真正的践行“组荣我荣、组耻我耻”激励作用。
具体操作分为两个层面进行:首先是自然搭配。师生共同交流、确定组建要求:一个小组4人,至少有一个思维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的同学,并让小组自发地推举一位学习小组长。学习小组进行一段合作学习后,小组搭配的许多问题就会逐渐暴露出来,如:“老师,他都不说”,“老师,他一直在玩”,“老师,他们在讲话”……等等。这时,我没有对其放任自流,也不是进行简单的处理,而是耐心询问产生问题的学生,并通过单独谈心、温言劝说等种种方式、方法进行了解、引导,并对特殊小组结合实际原因进行了小组重组,让优弱势搭配尽量地趋向合理。小组重组中更重要的一点是要激发问题学生的自信心,我对他们给予了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并创造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表现,并在评价上实施层次性评价,从而让弱势也转化为优势,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实践证明这是非常合理、有效的。
二、建立积分加标志的激励措施
学习小组的方方面面,一般我会采用五个积分换一颗大标志、个人与集体并进的层次性评价。小组或者成员如果没有特殊的贡献就可以采用积分的评价体系;如果有突出的贡献,就可以直接获得一颗大标志。譬如:每周班会时间,我在课堂上点评查阅上周的读书记录本时,每个组员获得几颗大标志,就可以为自己和小组获得几个积分,如果有的同学读书特别多,得到的大标志特别多,那就可以额外的为自己和小组获得一颗大标志的奖励;如果本组里有一个同学没有达到相应的读书标准,就为自己和小组减掉一个积分,小组长要相应的双倍减积分,从而更有力地促进了小组成员的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三、创建不同的纵、横向评价标准促每个成员的健康成长
我班每个小组成员分为ABCD或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同学(每个成员可以随时申请上移一个级别),大家分工协作,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为自己小组争取到同样的积分,评比采用组间评价、组间同级别成员等同评价等方式,更好的鼓励、激发了孩子的自信心与竞争力。
例如六年级时,我们设定的分层读书标准为:每组A同学每周至少阅读600页书才可以得一颗大标志;B同学每周至少阅读500页书才可以得一颗大标志;C同学每周至少阅读400页书才可以得一颗大标志;D同学每周至少阅读300页书才可以得一颗大标志;每个同学每周再多读200页,就可以再争得一颗大标志;从而很好的激励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信心。
各种检测过关采用不同组别同等次学生平等竞争的方法进行,保证了竞争的公平性和全面性。
四、创建“立体、坐标式”争星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