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近视眼预防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9 16:02:3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近视眼预防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近视眼预防方法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036-02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正不断增加。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应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努力探索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金属材料工程是一门理论知识抽象、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由于实验教学在高校实践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在整个专业培养方案中就显得更为重要。金相技术是综合研究金属及合金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内在关系的重要研究方法,因此,改进金相实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金相实验教学的现状

以往的金相实验教学模式是学生先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包括金相显微镜的原理、使用方法和金相样品制备方法,然后再分组进入实验室学习实验技能。由于受到实验场地大小、金相显微镜老旧和试样种类数量的限制,教师很难直观系统地讲解和指导,也很难对所有学生进行实验演示,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互动和共同分析探讨的机会。此外,由于做实验的时间有限,学生可能没有认真体会和掌握具体的实验操作方法,对于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很可能是一知半解,很难达到实验要求。因此,在传统的金相实验课中存在着互动交流性差、实践机会少等问题,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一些学生没能很好地掌握金相技术,也就很难利用金相技术进一步分析金属材料显微组织结构,教学效果不理想。对这种传统的金相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显得十分必要。

二、金相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思路和实践

1.引进多媒体互动金相实验教学系统。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本科生教学规模的扩大,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方式已经很难实现小班教学的模式。由此而来的大班教学模式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比如实验的演示无法顾及所有学生,学生也很少有机会在课堂上直接与教师之间有所互动,学生上机操作机会大大减少,等等。为进一步提升本科实验教学质量,改善实验教学效果,引进了多媒体互动金相实验教学系统。多媒体互动金相实验教学系统是建立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上的互动式金相图像分析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室”是一套应用于校园局域网和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教学应用软件,它针对多媒体网络技术和实际学校应用环境进行分析和优化处理,具有强大的教学能力和便捷的操作能力。该系统中教师机是控制中枢,学生机是受控终端,教师机与学生机构成一个小型局域网。在课堂上,教师机可以实时播放或演示金相显微镜中的活动影像,监视各个学生的显微镜视场和计算机运行状态,因此,教师可以将金相显微镜的调焦和寻找最佳视场等过程都演示出来,实时对照讲解,学生可以边听边自己调焦,选择视场,加深了印象,使学生能更快地掌握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师还可以针对金属材料显微组织中的特征相或组织进行讲解,指导学生观察显微图像,辨别各种类型组织。教师可以在教师主机上查看所有学生样品的观测情况,制备金相样品时教师可以切换有代表性的学生观察视场演示给所有学生看,现场进行针对性讲解,让学生相互比较,相互交流,知道了如何才能制备出高质量的金相试样。通过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讨论,使得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具体指导学生实验,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往的金相实验课中,学生遇到金相显微镜的操作问题或者看不懂的组织要询问教师时,学生只能站在一旁,由教师看显微镜,再给学生演示或讲解,由于学生的专业基础还不够扎实,学生经常表述不清具置或问题,教师就很难具体讲解,很多时候要反复多次才能解决一个问题,费时费力,效率很低。现在,借助系统中的监控软件,教师和学生能同时在各自的计算机上观察同一个图像画面,学生如果在实验操作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电子举手的方式随时向教师发出互动交流请求或提问,教师可与任意选定的学生通话,进行图像的实时指导,或是参与学生们的讨论,方便了教师及时解决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学生还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在自己设备上观察自己小组其他成员的金相照片,便于根据不同工艺寻找金相组织演变规律。同时,该系统可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文档传输和资源共享,学生可以随时提交自己拍摄的金相照片给教师作为课堂作业,教师查看后将信息反馈给学生,也可以将学生提交的实验结果通过投影仪进行演示,供所有学生一起探讨和学习。在监控系统的控制下,教师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能够监视所有学生计算机的状态,上课时如果有学生利用计算机做与本次实验课无关的事情,教师能马上在教师机上察觉并提醒学生注意,有效地改善了课堂纪律,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篇(2)

我们飞虹中学是一所普通初级中学,学习困难的学生较多,学生思想品德差异也较大,特别是双差生比较 多。以往我们很少研究日常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备课和执教时往往过多考虑教材内容如何 讲清,教学资料如何充实、齐备,很少从目标上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对一些层次低的学生,教学效果不很理想 。据此,我们在市教科所的直接指导下,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结合思想政治课中的法律知识部分,进行法制 教育分层递进教学方法实验,希望通过这个实验能探索出提高各层次学生法制观念、思想品德和培养良好的行 为习惯的方法,获得在思想政治学科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的经验。

实验过程

一、分析情况,确定目标阶段

第一步,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教材,制定总目标。

我们课题组根据把学生培养成“四有”公民这个中学阶段的教育总目标,根据总课题组提出的让学生“学 会学习、学会做人”的初中阶段教育目标,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研究分析了教材的内容,考虑到学科的特点制 定了总目标。我们认为思想政治课不但要教给学生一定的知识,而且要通过知识传授,激发学生的情感,并贯 彻落实到行为上。因此,我们从认识、情感、行为三方面制定了总目标。

认识方面:学生能理解“法律”一词的含义,知道我国现行的主要法律及其作用、法律规范对青少年成长 的密切关系;知道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经济政治生活都离不开法律;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情感方面:学生在遵守国家的法律,惩治违法犯罪方面能表现出爱憎分明的情感。

行为方面:学生能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勇于维护宪法和法 律的尊严。

第二步,分析情况,进行学生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不能仅仅根据分数而定,因为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不代表他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我们根 据这届学生进入中学后的表现,听取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老师的意见,根据学生的法制观念、意识以及在遵守法 律、法规方面的表现,确定了由低到高的四个分层类型。

第一层:不知法、不懂法,并有违法甚至轻徽犯罪行为,沾染了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气。

第二层:有一定法律常识,但是非不分,看到同学违法犯罪行为不检举、不揭发,甚至包庇、间接违法。

第三层:有一定法律常识,能分清是非,自己基本守法,但对违法犯罪现象不闻不问,明折保身。

第四层:有较强法制观念,不但个人自觉守法,而且对于犯罪现象,敢于揭发甚至斗争

第三步,根据每一层学生情况,确定每一层所要达到的分层目标。

第一层目标:初步了解书本上讲授的一些基本法律常识,能分清是非,基本上知法守法。

第二层目标:了解我国的基本法律知识,尤其是和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有关法制内容,是非分明,并能与违 法犯罪现象划清界限。

第三层目标:能知法懂法守法,在遵守国家法律,惩治违法犯罪方面能爱憎分明,勇于维护宪法和法律的 尊严养成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良好习惯,能运用法律武器进行自我保护。

第四层目标:有较强法制观念,对法律知识有浓厚的兴趣,不但自己学法守法,而且还能积极宣传法律, 教育他人知法懂法守法,并能运用自己掌握的一些法律知识帮助他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四步,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分层目标

将课题总目标、分层目标印发给学生,教师详细解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分层 目标,同时对学生强调:所选的目标要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应该是经自己努力能够 达到的目标。另外学生在选择目标时,可以适度修改,甚至可以自订目标。

第五步,学生选定目标、教师调整,最后学生明确目标。

学生选定目标后,有的过高或过低。教师要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学生情况,帮助学生调整目标。经过师生共 同调整目标后,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能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同时教师也明确了学生的层次类型。

二、根据目标,进行分层教学、教育阶段:

1.课堂内分层教学

备课 教师在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时,必须考虑对各类学生的不同要求,要把一节课中的各个环 节上,高中低三个层次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形式写在教案上。

讲授 在课堂教学的讲授方法上,我们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采用搭台阶的方法教师搭一层,学生登一层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打开思路,在知识不断深化的同时觉得自己听懂了、学会了,激发学生继续登台阶的愿 望,最后达到课堂教学目的。教师不要求每个同学都达到最高台阶,不同层次同学达到相应的台阶就算基本达 到要求,并继续鼓励学生向高层次台阶迈进。(参见页底所示的在讲授权利义务时所搭四层台阶的示意图。)

────────────────────── │权利概念││具体权利││掌握权利的含义││权利义务相同点│ ──────────────────────

─────

│ 权利义务 │ 列出 举例 对照例子讲述 分析得出 │ │

│ 相互关系 │

───── ────────────────────── │义务概念││具体义务││掌握义务的含义││权利义务不同点│ ──────────────────────

第一层要求

第二层要求

第三层要求

第四层要求

提问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存在的问题,精心设计一些带有启发性和复习 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做到有的放矢。

讨论 课堂讨论采取三种形式:

同质组讨论:把同一层次分在一组内,不同层次的组讨论不同程度的问题,讨论有针对性,效果理想。

异质组讨论:混合编组,讨论同一问题,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同质组讨论,异质组交流:将同一层次的同学分在同桌,一起讨论属于本层次范围内的问题,然而请不同 层次的小组互相交流各自讨论的结果。

作业 作业分层有两种形式:

(1)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数量,不同内容,不同难易程度的作业,对层次低的学生布置较少,较容易 的作业。而层次较高的学生布置较难、较多的作业。

(2)全班同学作业相同,但降低对低层次学生的作业要求,提高对高层次学生的要求,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

2.课堂外分层教育

课堂外的教育应做到“二结合,一落实”,即:结合分层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落实重点,做到重 点学生重点帮教,每位政治课任课教师在所教班级重点落实一、二帮教对象(第一层学生)。一方面帮助他补 缺补差,另一方面经常向班主任了解情况,找学生谈心,了解目标达到情况,鼓励和帮助他实现目标。

对于层次较高的同学特别注重培养他们在课外学法的兴趣,诸如搞了法律知识专题剪报小组,组织法律知 识竞赛,从而激发了高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在语文组配合下,参加了区政治小论文的评比活动,并获 得了此项比赛中的一半奖项。

三、形成性评价阶段

根据学生知识考核成绩,根据学生目标达到的程度,进行师生共同评价。学期结束后,先进行知识考核, 命题兼顾各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基础知识的题占60%,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题占30%,有一定难度的 必做题占10%,同时增加10%可以让高层次同学发挥的选做题,使试卷能反映各层次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 程度。教师要求第一层同学只要达到50分,第二层同学达到65分,第三层同学达到80分,第四层达到90分,学 生只要达到这些要求就算合格。然后,让每个同学根据一学期的各方面表现,如出勤、早自习、课堂纪律、作 业情况,特别是行为习惯和校内外各方面表现,加上知识考核目标达到的情况,自己考核目标达到的程度,并 报出成绩,教师根据所了解的该生情况进得调整,并向学生说明调整的理由,最后在学生认同后,得出考核成 绩。不论哪一层次的学生只要达到自己订出的目标,就能得到好的成绩和评价。

实验结论

法制教育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我校实验了近两年,我们初步归纳了以下五点结论。

1.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法制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层递进教学,使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各项活动中紧紧围 绕自己选择的分层目标进行有效有目的的努力。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教学,学生对法律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 非实验年级,提高了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篇(3)

中图分类号:C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4-040-02

一、目前开放式实验室功能的局限性

现在通常把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看做是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因为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相对于理论教学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特点。通过实验室的开放,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室的开放也主要是指针对本校学生进行的实验仪器设备与时间概念上的开放,仅仅是对不同实验科目、实验题目、研究课题开放。这种开放虽然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地域条件、设备条件、学术条件和教师的技术优势,将实验室的所有有效资源全部提供给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初步实现了一定条件下的资源共享,但这种开放并不充分。实验室的开放对象是学生,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进行的实验内容也是学校设定的内容,无论是设计性实验还是综合性实验,也只是帮助学生完成应有的教学内容,为教学服务。高校的开放式实验室并没有走向社会,与真实的社会实践脱轨,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无论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生也不可能有获得一线工作的任何体验,也不可能有机会尝试研究一线工作的任何技术课题,这对学生是一个损失。同时,与高校密切联系的企业在具体生产实践过程中,无论人才培养还是技术攻关,实际上都无法得到高校的有效支持,这脱离了高校服务地方的方针。实验室目前的开放过于保守,存在功能上的局限,不是彻底全面的开放。

二、实验室对外开放的困难

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除教学时间外,大多数时间实验室和设备都处于闲置状态,这无疑是资源上的浪费。本质上高校是愿意把自己的资源转换成社会生产力的,但高校存在自己的困难。

1. 实验室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开放式实验室由于过去长期只为教学服务,在制度上过度依附学校。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和实验指导人员适应了对学生的管理和教学,管理体制已经僵化,管理过于呆板,没有创新和服务意识。面向企业人员的管理,既缺乏经验又无配套的制度保障。同时,企业人员技术层次参差不齐、实验能力不足、对设备的了解程度不够、人员素质难以保证,也为管理增添了困难。

2. 实验室指导教师不足。实验室的对外开放对指导人员的各种能力是一种考验。因为实验内容与实践接触得更加紧密,实验过程中随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实验变得复杂,难度加大,涉及的知识面也在不断加宽,科研在实验中的比例也大大增加,这就要求实验指导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和一线工作经验,这是一个挑战。此外,学校的实验室除保证教学外,还增加了科研的比重,实验室的工作变得更加繁重,实验室人员不足的矛盾会凸显出来,因此,需要加大实验室人力资源的投入。

3. 实验室经费不足。大多数高校实验室建设都是以教学为目的的,没有考虑实验室的社会化服务,因此,在设备更新、设备维修、耗材配备、实验室人员劳务支出等方面资金投入都不大,而高校实验室社会化服务需要大量资金作保证,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这笔资金从哪里来?要求学校加大投入是不现实的,高校属于事业单位,并没有过多的收入。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上级主管部门,而上级主管部门配置的资金是有限的,无法支撑实验室的对外开放。

三、实验室对外开放模式的建立

1. 加强实验室的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实验室对外开放的关键,没有好的制度进行管理,就会给实验室的正常教学工作带来麻烦。实验室必须在保证教学的情况下才能对外开放。因此,建议实验室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采用预约登记的方式。在开学之初对学生的实验教学首先进行安排,再将可开放的时间对外公布,使企业人员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生产时间选择实验室和实验时间。如从事电机生产的人员可以提前预约电子电工实验室研究电机故障的排除方式,并把实验人员的基本信息报实验室备案,进行严格审核。这不但便于实验室管理人员提前准备,还为实验室的安全提供了保证。

必须建立针对校外人员的设备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损坏赔偿办法等管理制度,同时,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还要签订书面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加强实验室的管理,以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实验室也需要建立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并对实验室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使实验室管理人员能够严格执行实验室的规定,从制度方面保障实验室开放的可持续发展。

2. 实验室开放资金的投入。实验室的有效运作需要资金的维持。除了争取学校对实验室加大投资,实验室还要学习自给自足,以弥补资金上的不足。完善实验室自身的造血机能,使其良性运转,可以采用以实验室开放养实验室运营的方式。实验室对校外人员进行开放时适当收取耗材费用和仪器使用费用,这种方式在许多大学都在使用,只是尚未形成制度和规模。开放实验室及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收取的仪器使用费、场地费和人员培训费可以用于实验仪器的养护和维修,同时也为实验室仪器的更新提供了资金保障。当然,必须完善财务管理,对费用的支出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制度,以保证所有资金能够合理地用于实验室的再建设。

3. 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梯队建设。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应当是一个梯队,梯队由教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高级工程师和普通实验员组成。他们各有分工,教授、副教授主要负责校企联合项目的研发,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科研和教研计划,将研究成果转化成经济效益,签订横向项目,同时也可以为企业的自主科研计划做可行性论证和为企业制订适当的培训计划;高级实验师、高级工程师除参与项目的研发之外,还负责复杂故障的排除、制订仪器的购置计划、对大型精密仪器进行管理;普通实验员则负责日常工作的管理,包括制订工作计划、调配实验室教学和科研的关系、设备的简单维修、实验耗材的购进等。实验室的梯队要不断加强建设,加大对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既能够完成教学计划又能够了解企业的需求,具备科研公关能力。

此外,高校的实验室建设不应把学生排除在外,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包括对学生的培养。解决实验室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可以考虑将学生纳入实验室管理的队伍,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包括实验室的管理和科研工作。这不仅仅是实验室梯队建设的有效补充,学生们分担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压力,同时,学生在实验室还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并

且有机会直接接触用人单位,跟随教师在企业一线工作,提前进入见习阶段。比起单纯枯燥的理论讲解,实践无疑是一个提高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好办法,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一个好途径,为大学生的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 开放实验室的文化建设。开放实验室要有自己的文化氛围,它是实验室的灵魂,良好的文化建设将促进实验开放的良性发展。这种文化氛围应该是实验室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培育出来的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职业道德、团队意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实验室开放使处于象牙塔中的教师和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氛围,不进行自身的品德的培养和文化建设,会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侵扰,影响高校学术的发展。要把实验室建成一个学术风气纯正、团结进取、孜孜以求的科研基地。文化建设是实验室开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验室对外开放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四、实验室开放对校企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实验室对外开放对保障校企之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

1. 实现了大学的对外的社会功能,使大学真正能为社会、企业和地方经济服务。校企的紧密结合可以促进高校科研的发展,因为这使教师有机会接触到工厂中最前沿的技术问题,教师有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也有了创造价值的基地。同时,学校的科研成果也可以及时转换为生产力,这一点非常重要。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换为生产力的效率并不高,转换的周期也相当长,创造的经济效益也有限,这使许多学者十分痛心,有些人为了给自己的研发成果寻找投资历尽辛苦,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抑制了高校科研的积极性,因此,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是对科研工作的极大鼓励,对经济建设也有重要的意义。

2. 企业从中获得的利益十分丰厚,它可以从高校的科研机构获得更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工艺,这为企业节省了时间和研发经费,使企业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生产。高校的对企业的服务不仅包括科学技术的支持,还包括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使企业业务人员的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促进企业的发展。

3. 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供了一个新平台。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业难固然有其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因,但大学生高分低能、综合职业技能不高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几个月的短暂实习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开放的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实训基地,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一线用人单位,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发展自己的能力,实现了学生与企业的无缝接轨,保证学生学到的知识在企业中能发挥作用,使学生一就业就成为工厂的技术骨干,这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高目标。

学校实验室的开放在企业、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设了一座使他们紧密联系起来的桥梁,实现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双赢,为高校和企业切实解决了许多实际的问题。

篇(4)

人的眼睛是由眼睑(上下眼睑)、眼球、眼底组成。眼球由前向后为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这4种物质均具屈光性,组成了人眼的屈光系统。人眼的屈光系统相当于一组凸透镜,睫状肌的收缩及舒张可调节其屈光力。儿童期此调节力最强,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其视觉发育规律为:3岁前为视觉功能快速发育期,3~13岁为视觉功能慢速发育期。因此,孩子在13岁以前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1 近视的影响因素

从出生至6岁是儿童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不良的用眼习惯、照明不良、用眼卫生知识缺乏、早产、饮食不当及遗传因素等均可影响视力的发育。

1.1年龄和性别 正常情况下,小儿出生后不久视力处于远视状态,随着生长发育逐渐趋于正视,至学龄前基本达到正视。因此,儿童在学龄前视力未达到正常标准并不表示异常。

1.2遗传因素 在人眼形成和生长发育过程中,以及最终所形成的屈光状态中,遗传是其重要影响因素。近视的发展是一个多基因和多因素的模式,遗传因素影响的结果相对稳定、保持不变,而长期环境因素的影响超过了3代遗传因素的影响[1]。

1.3饮食与营养 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和发育状况对视力低下的发生、发展都有显著意义[2]。视力的正常发育包括视觉器官及视神经的发育,均需要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一旦发生营养物质的缺乏,可能出现相应的疾病,甚至影响到视力的发育。研究发现,常饮牛乳的孩子其视力不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不喜欢牛乳的孩子。若能在儿童中提倡多饮牛乳,可能会使儿童的整体视力水平有所提高。有学者认为营养不良,特别是微量元素锌的缺乏是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还有学者研究表明贫血的发病率与视力低下率显著相关,认为贫血可造成近视。

1.4出生情况对近视的影响

1.4.1早产及低出生体重 早产儿及低体重儿近视眼的患病率较高,已引起人们注意。眼的重要发育期是胚胎4~6个月,而视网膜血管系统发育一般在胎儿8个月终止,其中10%在28w左右结束,但10%在出生后仍未完成。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均可能存在神经系统发育不完整,且因生命力不足,围产期内常合并窒息、呼吸暂停、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在造成脑功能损害的同时,可对视觉系统的高级中枢造成损害,影响视觉发育,最终导致视觉功能下降。

1.4.2出生时窒息或缺氧 窒息和缺氧可影响全身各个系统,尤其大脑对缺氧极为敏感,受损害最严重。若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则视神经亦受影响,从而影响视力的发育。有资料表明,如果新生儿窒息伴有脑电图、CT异常,则出现视觉障碍的发病率将明显上升。

1.5环境与行为因素 ①视近负荷:有研究提出,用眼疲劳与近距离看电视有关。长期在光线不足或光线不稳定的环境下阅读,书本与眼球的距离过近,书本印刷不清、用眼时间过长等,均可增加视近负荷,加之一些儿童未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姿势,桌椅不合适、不注意用眼卫生、视力保护意识差等,更会加重视力疲劳,加速近视发展;②用眼时间过长:看电视时间是影响儿童视力发育的重要因素。看书、画画、练琴等连续用眼1h以上中间经常不休息者视力低下率明显升高;③户外活动。户外广阔的空间和自然光线有利于儿童视力的发育。家长要鼓励儿童经常在户外活动,减少室内活动时间,保护儿童视力。

2 预防保健

2.1早期进行视力筛查 早期视力筛查,是防治儿童视力异常的一项有效措施。及早发现近视,及时配戴眼镜矫正视力,可保持正常的阅读距离,有利学习和生活,避免视力恶化。有研究报道,从婴儿9个月开始,进行视力筛查并对其进行干预,可有效地改善儿童的视力。

2.2针对儿童近视的影响因素进行干预 ①加强儿童视力保护教育,培养其正确的坐、看、书写等姿势;②加强幼儿园视觉环境的改良及儿童膳食合理搭配等的管理,从而降低儿童近视眼的患病率;③做好围产期保健,降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给予充分的视觉刺激,可降低儿童视力异常的发生率;④多开展体育锻炼,增加室外活动的时间。体力活动,可锻炼眼肌肉协调功能,降低眼压,使视力得到调整和改善。

2.3积极预防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是影响学龄前儿童视功能的疾病之一。学龄前儿童在屈光度上表现为生理性远视。由于儿童调节能力较强,故生理性轻度远视并不影响其视力。随着电视、电脑的普及,许多儿童沉溺于观看电视节目及玩电脑游戏,使眼球睫状肌处于长期调节紧张状态,导致暂时的调节痉挛,形成假性近视。假性近视眼的调节痉挛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缓解,就会发展成为真性近视,从而对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和烦恼。所以在儿童眼保健工作中,不仅要做好视力普查,早期发现和治疗假性近视,还要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儿童保健工作内容。

2.4注意社会综合防治 儿童视力低下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而且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卫生、教育、家庭等多方面参与,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儿童视力保护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在广大医务、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降低儿童近视患病率,促进儿童身心发育。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023-02

传感器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并称为支撑现代信息产业的三大技术支柱。传感器技术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是自动化、电子信息、测控技术等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基础课程。培养出优秀的传感器设计、应用、创新型人才是传感器教育的当务之急,但该课程内容分散,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实践性强,致使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且大多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学而无用”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传感器课程的教学效果,真正达到培养有用传感器人才,是一项重要课题。

一、传感器实验教学发展及现状

传感器及智能仪器仪表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作为自动化、电子信息、测控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传感器技术被列为“八五”、“九五”的重点研究项目之一,并且于2003年3月被纳入到普通高级中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体系中,传感器在当今科技发展及国民教育体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长期以来,理论教学重于实验教学的观念根深蒂固,特别是对传感器这种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缺乏实验教学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虽然随着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的推广,实验教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实验与教学相分离,传感器课程的设置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一般为了课时安排的方便,先进行课堂教学,统一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在学期末集中安排实验课,这时有些学生对理论部分的内容可能已经生疏或淡忘,实验效果大打折扣。

2.实验内容设置缺乏创新,传感器实验主要是对传感器参数的测试,以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为主,功能性、综合性的实验较少。而对于实际应用中比较常见的器件选型、安装及连接方式等问题较少涉及,这些实验对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提高作用不是很大。

3.实验教学模式落后,学生实验中大多是按老师要求接线,手工记录数据,分析数据,然后给实验教师检查签字通过,课后写实验报告,通过考核。而且随着高校人数的增加,实验设备往往要2~3人一组共同使用,这样在实验过程中往往是一个学生做,同组人旁观,更有甚者完全不参与实验过程,只是抄一下实验报告就蒙混过关,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二、实验引入课堂教学

传感器课程教材很多,但大多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先介绍传感器技术基础,在分类依次介绍应变式、电感式、电容式、压电式、光电式等经典的传感器基本原理、特性测量电路和应用;随后讲述半导体、超声波、数字式和智能式等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在工程中的应用。传感器种类繁多,应用范围广泛,内容多且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因此在课堂讲解中结合实际,引入传感器应用实例或实物演示,以每一种实际传感器为基础来讲解理论知识,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理论,并激发学习兴趣。实验引入课堂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传感器应用实例的引进。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大的一个疑惑就是不知道所学知识有什么用,因此缺乏学习兴趣。在课程讲解中,将所讲传感器内容与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和未来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例如:当下火爆流行的iPhone5S引以为豪的指纹识别解锁技术是通过什么传感器实现的;最常见的手机触摸屏与之相关的传感器应用等。

2.传感器实物的引进。现在的课本教学,往往自身定位高高在上,给学生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传感器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果只强调其在航空航天、军事高科技、精密电子产品等领域的应用,反而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感器实物引入课堂,使学生感觉所学知识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首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然后再讲解此类型传感器的原理和特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3.实验过程引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传感器实验过程引入课堂教学。对较常见的传感器,如电流互感器,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现场制作。一个不熟悉制作工艺的普通学生制作一个铜线匝数20匝左右的电流互感器也只需不到10分钟的时间,而现场制作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传感器的结构,进而引发对匝数、铁芯、铜线选型的疑问。对这些疑问的解答和讲解,自然地引出了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效地利用实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在条件不允许或是制作工艺较复杂的传感器,可以在课下对制作过程进行录像,然后在课堂上通过播放剪辑的录像进行讲解。对于实验教学中的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也可以引入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与实验过程相融合,这样不至于到做实验的时候,所学的相应理论知识已经遗忘的情况。通过现场进行性能的记录、分析和讲解,巩固所学的传感器特性的知识。

4.案例教学的引入。案例教学中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案例的运用。在传感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大大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完整的项目开发为案例,将传感器技术的内容和项目开发中的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着重考察实际项目中应注意的问题,如器材选型、参数设定以及成本控制等。这样不仅掌握了传感器课程的内容,也提高了实际项目操作能力。

三、结论

传感器教学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之多的。本文将实验引入课堂教学,通过实验与理论结合进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质量。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传感器与监测技术也随之飞速发展,这就不断给我们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方法,培养更多的高质量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成,樊尚春,钱政,万聪梅.传感器课堂与实验教学的一体化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32-35.

[2]王婷.传感器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0,09(32):41,67-68.

[3]韦春玲,王步飞.传感器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3):78-81.

[4]蔡宝平,刘永红,纪仁杰,李小朋.微机控制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教学实验装置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1).

[5]许兆文,盛秋琴,施可彬,梁龙彬,董孝义,刘志国,童峥嵘,夏秀兰.光纤光栅振动传感实验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2).

篇(6)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能观察现象、分析和解决问题,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可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现行教材中的很多实验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方法。

一、污染较严重,环保方面关注得不够

绿色化学――环境无害化学,是二十一世纪化学发展的方向之一。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阻止污染,实现污染零排放。如尾气吸收装置的改进。

在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要吸收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尾气(如现行人教版第一册第四章中的实验室制备氯气),通常是将尾气直接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由于尾气与吸收液接触面小,吸收时间短,因此吸收效果较差。为此,可以把尾气吸收装置作如下改进(见图1)。在该装置中,广口瓶内盛放尾气吸收液,双箭头指示范围内的吸收液的体积约为漏斗容积的2/3。尾气从导管进入广口瓶,并被吸收。当液面下降到露出漏斗颈下口,在重力作用下,吸收液会流回广口瓶中,多余尾气从漏斗排出,吸收液与尾气形成逆流,它们充分接触,吸收效率很高,使尾气中还未被完全吸收的有害成分全部吸收。用该装置吸收尾气,可变一次吸收为三次吸收,吸收率很高,效果很好。

二、说服力不强

在现行人教版高二化学(必修加选修)教材中,证明苯酚显弱酸性的演示实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当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时,溶液往往难以出现变浑浊的现象;二是学生不明白为什么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的是碳酸氢钠而不是碳酸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将该实验作如下改进。

(一)改进方法

向盛有少量苯酚晶体(约0.5g)的试管中加入1mL蒸馏水,振荡,溶液变浑浊,然后滴加0.1mol/L的碳酸钠溶液,至浑浊溶液恰好变为澄清,此过程无气体产生。在图2所示的具支试管中加入3mol/L醋酸溶液6mL,在气球中装入4g碳酸氢钠固体,将导管放入上述澄清溶液中,再将气球中的少量碳酸氢钠固体加入到具支试管中,二氧化碳随即产生,约1分钟后试管中就会出现浑浊现象。

(二)实验改进后的优点

1.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简便易行,而且利用醋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速率容易控制。

2.利用碳酸钠溶解苯酚,通入二氧化碳容易出现变浑浊现象,而且能为二氧化碳与苯酚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作好铺垫。

3.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学生容易分析出酸性的强弱。

三、浪费试剂严重

做复合型实验或微型实验既可以节约实验开支,又可有效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一)氯气性质实验的改进

1.实验步骤(见图3)

(1)把滤纸剪成适当大小的四个长方形,然后将滤纸片用凡士林粘在集气瓶的内部。

(2)将饱和的NaI、NaBr、Na2S、品红溶液(1―2滴)分别滴在滤纸上(如图所示)。

(3)向集气瓶内加1.5克KClO3,在滴管中吸入约2毫升浓盐酸,然后将滴管装在双孔塞上,最后把该双孔塞塞在集气瓶上。

(4)用滴管向漏斗中加NaOH溶液,注意所加NaOH溶液刚好装满漏斗下端的弯管处为宜(NaOH溶液在此起液封作用,同时又有减压功能)。

(5)挤胶头滴管,向集气瓶中加浓盐酸,此时,可以看到有黄绿色的气体产生,很快滴品红的滤纸红色褪去,滴NaBr的滤纸变为棕红色,滴Na2S的滤纸有黄色出现,滴NaI的滤纸出现了紫黑色。同时漏斗中的NaOH溶液先慢慢上升,后慢慢下降。

(6)整个实验完成后,用滴管从漏斗中加NaOH溶液吸收尾气。

2.该实验的优点

(1)该实验装置易移动,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地看见实验现象。

(2)不排放有毒气体,非常环保。

(3)药品消耗量少,操作简单,非常适宜学生实验。

(二)氢氧爆鸣微型实验

1.反应器的制作

(1)取一支废输液管,从壶腹(中间膨大处)一端剪去小塑管并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熔密封,另一端留有15cm长的小塑管,即做成一支塑料滴管,用手挤压塑料滴管的胶囊,吸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将其正放于小烧杯内(溶液量以近乎充满胶囊为宜)。

(2)取两根大头针,末端拴上导线,插入胶囊内,通过导线将装置与6―9V直流电源连接(电源可用干电池)(如图4所示)。

2.实验步骤

(1)合上电键接通电源,我们可观察到塑料滴管内的水发生电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小塑料管排出。

(2)点燃一支蜡烛,捏住小塑管口片刻(5―10秒),再将小塑管口接近烛焰,松开手,会有清脆的爆鸣声,小塑管内会产生火花,现象很明显。

3.原理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电解产生了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

4.优点

(1)该实验装置简单,电解产生了氢气和氧气混合气体。

篇(7)

金融市场中不但有资金上亿的基金或整合的利益集团,又有不计其数的中小散户。故市场的涨落即在整体上具有统计特征也体现了小团体的意愿。因此,模拟金融市场就需要一个既能反映个体特性又能体现市场统计特征的理论模型。这就成了引入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简称CA)的原因。CA通过简单的元胞和规则产生复杂的现象,依据确定的简单局部规则作同步更新,成为研究高度复杂系统演化的有力工具。

金融市场作为复杂系统,必须使用基于复杂性的理论与方法求解此类问题。应尚军等在《元胞自动机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中介绍了元胞自动机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它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的基本设想和研究方法。

1 从众行为(羊群行为)

金融市场中存在与有效市场假说相的现象,投资行为表现为从众行为(羊群行为)。应尚军等建立了基于CA的证券市场投资行为演化模型,通过对多种市场状态下、证券市场复杂系统的演化的模拟与分析,得出个人投资偏好与宏观因素是影响证券市场稳定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建议投资者应该减少跟风从众行为,以促进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由于现实中从众行为形式十分复杂,简单的规则并不能如实模拟市场状态,如投资者的身份不同,其初始规则就应有差别,所以还需进一步对CA模型优化。孔建国等建立了CA开放性金融市场模型,可以通过扩充或重构其预测策略库来获得更精确的预测结果。

2 分形

CA与分形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CA的自复制、混等特征,往往导致CA模型在空间结构上表现出自相似的分形特征。应尚军等基于CA模型,运用分形结构特征变量和稳定性变量来刻画股票市场的复杂性特征,通过新提出的离散度来度量市场的稳定性。研究表明,股票市场的复杂性特征变量与投资者心理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随后应尚军等开始把研究聚焦于股票市场的价格,并在重构的相空间中去发现是否存在混吸引子,同时,通过相空间的分形维的计算探讨建立股票市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可能性。范英等建立了基于CA的州煤业股票市场演化模型,证实演化模型与现实市场在复杂性特征上的相似性,出现了混现象和分形维。但演化模型仅对单支股票建立了模型。杨帆、徐世英以上海股票交易市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投资分析的CA模型,以分形理论为工具,应用重标级差(R/S)方法,通过改变初始值和初始规则,如除去无从众心理状态、从众概率偏移,进一步分析了股票市场的复杂性。高建喜、董宏光等建立了描述投资者心理和股票交易量的CA模型。综合零邻居、Moore和V.Neumann三种不同的邻居形式,用模糊隶属度函数刻画投资者的选择心理。

3 其他

证券市场的复杂性还表现在投资者地位的差异。王佳佳、李青等区分了证券市场上的基于基本面因素和模仿者两类投资者,通过模型反映出股票市场中尖峰厚尾、波动聚集与投资者交易行为有关的特点。

篇(8)

一、引言

我国基金发展历史虽无法与金融市场发达的欧美国家相比,但我国基金发展之迅速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截止2009年12月31日,我国已有开放式基金518只,封闭式基金39只。基金业已成为国内证券市场最主要的机构投资者,达到与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并驾齐驱的水平。

作为一种共享收益、分散风险的投资工具,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以及如何对其进行投资选择逐渐成为市场各方关注的焦点。当前迫切需要科学、细化的业绩评价指标,全面反映基金的风险、收益特性,对基金的整体绩效进行评估,判断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是否获得了超过市场平均的超额收益率,基金管理者是否具有把握市场时机和选择证券的能力,并在综合考虑其他影响基金投资价值要素的基础上,帮助投资者选取最优秀的基金。然而在我国基金业如火如荼的发展同时,对证券基金的业绩评价却仍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我国对开放式基金的业绩评价中存在着过多考虑收益指标,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费也只与基金净值挂钩,未能全面考虑为获取收益而承担的风险。在资本市场,高收益总是伴随着高风险,过多依靠回报来评价业绩可能会导致风险的过度承担。从长远来看,这种方式的投资基金业的竞争发展,不利于证券投资基金的自身管理,不利于指导投资者的理性投资,更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成熟。因此,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备的评价体系,不仅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而且也有着非常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国外众多学者曾对基金业绩评价方法做出过深入研究。其中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三大经典指标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资产组合选择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和股票价格行为理论三大金融理论,为基金业绩评价创造了技术工具。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了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基础的三大经典指标:

(1)特雷诺指数(treynor ratio),Treynor(1965)[1]第一次对投资基金的风险进行了合理量化,开创了现代资产组合业绩评价研究的新时代。特雷诺指数(1965年)是对基金单位风险的超额收益的一种衡量方法。

(2)夏普指数(sharpe ratio)[2],夏普比率计算公式:=[-]/,其中:投资组合预期报酬率,:无风险利率

夏普指数代表投资人每多承担一分风险,可以拿到几分报酬;若为正值,代表基金报酬率高过波动风险;若为负值,代表基金操作风险大过于报酬率。

(3)詹生指数(jensen ratio)Jensen(1968)[3]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证券市场线(SML)基础上,通过比较评价期间基金的实际收益和由CAPM计算出的预期收益,在风险调整后再以百分比的形式来评价基金的业绩表现,即詹森指数。

2.现代研究方法

特雷诺指数、夏普指数和詹生指数三大经典方法的提出带动了基金业绩评价方法研究的兴起,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国内外学者提出各种不同的业绩指标,主要有:

(1)三大经典指标的改进。Fama(1972)[4]将Sharp采用的总风险调整方法以及Jensen采用的收益率表现形式相结合,提出了基金绩效评估的总风险调整(Tota1 Risk.adjusted Alpha,TRA)。C.T.Chua and W.T.H.Koh(2007)[5]提出了以基金实际组合作为基准组合的超夏普比率(Excess sharp Ratio,ESR),用以衡量基金的真实业绩表现。

(2)多因素模型方法。由于以CAPM为基础的单因素模型无法解释按照股票特征进行分类的基金收益的差异,因此学者们又用多因素模型进行业绩度量:Lehman和Modest(1987)[6]建立的Lehman―Modest模型是最早的多因素模型,它认为基金业绩主要取决于市场组合平均收益、股票规模、市盈率、公司前期的销售增长率以及公司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的比率五个因素。Fama(1992)、French(1995)[7]研究表明,股票的收益不仅受市场指数收益的影响,还与资产组合的特性相关,尤其是股票规模、BE/ME、E/P以及公司前期的销售增长等。因此,Fama(1993)、French(1996)在CAPM的基础上,将股票规模及B/M指标引人CAPM,从而提出三因素模型。Carhar(1997)[8]在三因素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证券收益率的动量特征,即前期业绩最好的股票与业绩最差的股票的收益之差,建立了四因素模型,该模型显著减小了三因素模型的平均定价误差,很好地描述了横截面平均证券收益率的变动。

由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起步较晚、运作时间较短,相对于国外丰硕的研究成果,我国理论界目前对基金的业绩评价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更多地利用净值增长率以及考虑了风险因素之后的基金收益作为有效衡量基金绩效表现的标准:朱剑,赵婷(2009)[11]根据超夏普比率的思路,同时利用在金融风险管理及业绩评估领域广泛应用的经风险调整资本收益(Risk―Adjusted Return 0n Capital RAROC)构造ERAROC指标对我过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进行了实证分析。徐翠萍,史清华,石正华(2007)[12]与夏传文,张杰(2008)[13]等学者以风险值VaR模型为基础对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及基金的持续性进行了实证研究。李龙飞(2008)[14]利用GARCH模型建立开放式基金业绩的动态度量指标,并利用建立的动态指标研究了开放式基金业绩的持续性问题。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诞生和发展,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研究发展起来,评价方法不断涌现,迄今已经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不同的评价方法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

(1)经风险调整指标存在自身的局限。

第一,以有效市场为前提,而有效市场无法得到确切验证;第二,高度依赖市场组合的选择的真实性。现实中真正的市场组合很难获得的,因而只能选择市场组合的“替代物”,令业绩评估的准确性几乎不能实现;第三,无风险利率的选择。风险调整指数(如三大经典指数)的求解过程无一例外地要用到无风险利率。在现实生活中,完全无风险的资产是不存在的。

(2)多因素模型虽然部分解决了单因素模型存在的问题,但在实证中,由于因素的选择受个人主观判断的影响,使得结果不够客观。另外,多因素模型同样无法完全解释资产收益的横截面特征。

基于此,本文采用目前基金业绩最前沿的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展开研究。

Murthi,Choi,Desai(1997)[9]首次使用DEA评价基金业绩,发现一些类别的基金中大规模基金比小规模基金更有效,交易成本对基金的相对业绩没有显著影响。Choi和Murthi(2001)[10]重点考查了规模经济特性对基金业绩的影响,发现各类基金(收入型基金除外)的平均效率得分基本相同,但无申购赎回费的基金业绩好于收费基金。

近年来受国外学者研究方法影响,我国不少学者也开始使用DEA方法对我国基金业绩进行实证研究。罗洪浪,王浣尘,田中甲(2003)[15]研究了2000年以前上市的20只基金的业绩。邓超和袁倩(2007)[16]利用动态DEA模型讨论了基金绩效的持续性。靳蕾蕾(2009)[17]采用DEA模型并结合中国开放式基金08年至09年的表现,对486只基金进行业绩评价,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中国大部分基金处于无效状态,有待进一步改善;其次采用DEA方法确实可以挑选出风险较低、收益率较高的优质基金。

本文采用DEA的BCC模型对我国开放式基金2009年度的业绩进行评价。与前述学者有关研究不同的是:首先,为使相对排名更准确、真实,本文将我国开放式基金按照投资风格分成股票型、债券型和混合型基金分类进行业绩评价;其次,在指标选取方面,本文选用反映基金运作的核心、真实成本支出的托管、交易费用以及申购赎回费作为输入指标,同时在基金输出指标方面,首次将反映基金规模变化的份额变化率考虑进去;最后,在实证结果分析方面,本文将实证结果进行多种因素分析,以使结果更客观准确。

三、基于DEA方法的实证分析

1.DEA评价模型指标选取

(1)输出指标

对于投资者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基金的外在业绩表现。但以往的研究者,如杨大楷,蔡锦涛(2008)[18]、柴曼莹(2009)[19]以及靳蕾蕾(2009)等,在选择基金输出指标时通常只考虑单位基金份额的业绩表现,如评价期内基金收益率、累积净值增长率等指标,不能全面反映基金的宏观表现;本文认为某只基金的业绩表现应包含两个“维度”,即该基金的单位份额相关值以及该基金的规模表现情况。综上所述,我们选取反映单位基金表现的净值增长率(记为和反映基金规模变化的份额变化率(记为作为DEA模型的输出指标。

(2)输入指标

基金运作的投入主要包含两个方面――费用投入和风险投入。因此本文从费用和风险两个方面考虑输入指标;首先,在基金费用投入方面,由于在基金运作过程中会产生诸如管理费、托管费、运营交易费用以及其他一些费用,因此很多学者在考虑输入指标时往往将这些费用统统作为输入变量。但笔者认为这并非十分合理,原因在于DEA模型的输入指标并非越多越好,其次最重要的是对于基金运作来说有些费用并非是真正的费用支出,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管理费用,管理费用从本质上讲是基金管理公司的报酬,并非基金在运作过程中发生的实际费用支出。基于此本文选取投资者投资基金的两大类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费用支出――托管、交易费用以及申购、赎回费用――作为输入指标,分别用单位托管费用(记为)、单位交易费用(记为)、最高前端申购费率(记为)和最高赎回费率(记为)来表示。其次,基金的风险选择是影响其收益的重要因素,基金作为专家理工具,控制投资组合的风险是其基本职能之一。目前存在多种测量基金投资组合的方法,如基金收益率标准差,基金的总体风险或系统风险,半方差和VaR风险值等。尽管目前对风险度量方法越来越细化,越与实际的风险分布特征靠近,但一般的投资者对这些比较专业化的指标不是很了解,在投资过程中也一般未予重视,他们更看中的是基金自身过往业绩表现,这也说明,基金的历史收益率的波动性对大多数普通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更有影响。因此,本文选取能反映基金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收益率标准差(记为作为风险输入变量。

2.样本及数据说明

(1)数据来源

为客观有效地评价我国开放式基金的业绩表现及运作效率,本文选用基金的日资产净值作为数据来源。基金的基本情况、托管费用、交易费用、申购费用、赎回费用、分红、收益率等数据均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其他少量数据来源于中国基金网和基金公布的年度报告。

(2)样本确定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开放式投资基金运作的时间较短,对投资基本业绩进行评价应该选择相对较短的时间进行分析,太长的时期一方面目前还不具备数据条件,另一方面在较长的时间内,由于政策等对市场的影响,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基金投资市场的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一定的时滞,当然样本的考察区间也不宜过长。

本文初步选取2009年以前成立的开放式基金作为研究对象。由于投资风格是基金业绩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故在同种投资风格的基金之问进行业绩比较会更加公平、合理,同时在同种投资风格的基金之间进行业绩比较能适应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及研究者的需求。为方便研究,将基金招募时设定的投资风格作为确定该基金投资风格的标准。鉴于有些基金数据不能全面获取和DEA模型方法对决策评价单元样本容量的要求,本文最终选取所有在2009年以前成立的中国成长型开放式基金中102只股票型开放式基金,40只债券型开放式基金以及75只混合型开放式基金作为分析样本,对它们在2009年度的业绩进行评价与比较。

(3)数据的统计性描述

为使决策单元效率评价真实有效,DEA模型方法要求输入(出)集内各指标不能有较强的线性有相关性。基于此,本文采用SPSS软件对输入(出)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测,得到结果如下:

从表3.1,表3.2可以看出,除单位托管费和单位交易费由于属性相同,相关性系数为0.519,其他指标之间相关性系数都较低,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从而保证实证结果的真实准确。

3.实证结果

基于开放式基金的输出指标存在负数的原因(如份额变化率),本文采用允许负输出值的BCC模型和数学软件Deap2.1对我国开放式基金进行研究。得到的实证结果(限于篇幅,仅列出部分)如表3、表4、表5所示。

4.实证结果分析

(1)总体有效性分析

从上述表3可以看出,股票型基金中华夏复兴、嘉实300、金鹰中小盘精选、银华领先策略、宝康消费品、光大保德信新增长、东方策略成长、工银瑞信核心价值和万家180等9只基金效率值均为1,所以构成评价有效前沿面。它们各自构成有效前面总次数分别为4、44、10、15、61、6、16、30和15次(限于篇幅,表1-表3没有列出构成各基金有效前沿面DMU序号和各基金构成有效前沿面总次数两列)。一般来说某些DMU在有效前沿面中出现次数越多,则表明它们在这类决策单元中具有普遍的市场优势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由此可知上述9只基金在2009年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而构成各个基金有效前沿面的DMU,相对于那个被评价的DMU来说,是比较理想的,也就是说它们在本文的输入/输出关系上是该基金的有力竞争者。

基于同样的道理,从表4和表5中可以看出,债券型基金中国泰金龙行业、富国天利、普天债券B、长城债券、诺安优化债券、华富收益增强A、华富收益增强B、汇添富增强收益A、银河银信添利B和银河银信添利A等10只基金相对有效;混合型基金中华夏大盘、国泰金马、国泰金鹿保本(二期)、大成精选、大成创新、银华保本增值、银华全球核心优选、长城安心回报、南方全球、德盛安心、华夏经典配置、东方精选、富兰克林国海收益、新华优选分红混合、万家双引擎、交银稳健和汇丰晋信2026等17基金具有较强竞争力。

(2)业绩与投资风格关系分析

作为本文的创新之处之一,本文将我国开放式基金按投资风格分成股票型,债券型和混合型基金,以研究业绩效率与投资风格之间关系同时在同种投资风格之间进行相对比较也更客观准确。分析上述表1,2,3得到的结果如下图:

图1展示了三种不同投资风格的基金的平均效率值和相对有效率。分析基金的平均效率值可以看出股票型基金值最高(值为0.754),混合型基金居中(值为0.753),债券型最低(值为0.657)。说明三种类型基金中股票型基金总体效率最高,而债券型基金总体效率在三者中最低,这也充分表面我国开放式基金符合“高风险,高收益”这一基本的投资原则。分析相对有效率,即相对有效的基金数占总体基金数比例,发现债券型基金值最高,达到0.25;混合型基金次之,值为0.227;而股票型基金最低,仅为0.088。这表明三种类型基金中债券型基金高质量基金数最多,投资债券型基金风险相对较小,同时混合型基金的业绩表现也说明分散化投资,能一定程度减小风险,而又能保证收益率不会太低。

(3)基金业绩与运作时间关系

不同基金由于运作时间长短不同在具体的投资偏向和运作模式等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会对基金的业绩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为分析基金运作时间长短与业绩之间的关系,本文将经实证检测得到的三种不同投资风格的基金中相对有效的共36只基金运作时间(限于篇幅,每只基金具体成立时间并未列出。)做统计,得到结果如下:

从图2可以看出,运作时间1年的有效基金数为10只;运作时间2年、3年和4年的有效基金数都是5只;运作时间5年的有效基金为6只;运作时间6年的有效基金为5只。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有效基金数与基金运作时间成一定程度的反向关系,这是由于成立时间较短的基金运作过程中没有累积过多的费用和负债,同时新成立的基金为了后期营销宣传的原因会提高投资效率,加大管理力度,故业绩表现相对较好。

(4)业绩持续性

本文是对我国开放式基金在整个2009年度的业绩表现进行效率评价,所以相对有效的基金在过去一年四个季度总体都是有效的,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业绩持续性。

(5)DEA分析与sharp指数比较

为进一步对DEA方法结果有效性进行分析,本文将DEA效率值与现阶段普遍使用的sharp指数进行比较,得到的结果如实证结果表中所示。我们对表中开放式基金的DEA效率值与sharp指数两种名次进行统计上的相关性分析,得到DEA指数与sharp指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如股票型基金两者的Pearson Correlation值为0.679)。这说明DEA方法得到的实证结果是客观有效的,并且由于DEA方法所需假设条件少其结果更有说服力。

同时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虽然DEA效率值排名与sharp指数排名存在一定差异性,但存在很多的DEA效率排名与sharp指数排名一致的基金(如股票型基金中的基金宝康消费品两种指标都是第5名,债券型基金中的基金华富收益增强A两种指标均为第6名等)。由此可见,采用DEA方法对开放式基金进行业绩评价,确实可以挑选出优质有效的基金。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采用DEA评价方法中的BCC模型对我国开放式基金在2009年的业绩表现进行效率评价。本文按投资风格不同将基金分成股票型,债券型和股票型基金,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02只股票型基金,40只债券型基金和75只混合型基金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在分析影响基金业绩的因素时。不仅考虑了市场风险,同时还引人了反映基金运作的核心费用――托管费和交易费用,而在分析基金业绩方面,考虑单份基金净值变化,兼顾了基金总体规模变化,因此对开放式基金业绩的评价较为全面、合理。

分析实证结果可以看出:

首先,我国开放式基金在2009年中相对有效的基金数目占总体样本中比例很低,仅为16.59%,多数基金处于无效状态。说明我国基金业存在很多急需加以改善的地方。从而控制基金投资风险,减少风险暴露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基金运营质量。

其次,在三种不同投资风格基金之间,股票型基金平均效率值最高,相对有效率最低;债券型基金平均效率值最低,相对有效率最高;混合型基金两项指标值都居于中间。说明我国开放式基金大体上符合“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原则,同时也表明分散化投资能有效降低投资风险。

最后,实证研究显示存在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开放式基金的业绩表现;另外,本文的实证结果是基于过去一年的业绩表现进行评级,所得结果表明相对有效的基金呈现出一定的业绩持续性。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开放式基金运作时间较短,基金市场还未成熟,政策的影响和市场结构的变化很大。因此,本文所得的结论的稳定性还有待于更大的样本容量和更长的样本区间的检验。

结合本文的结论,笔者就建立适合我国现状的、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作为参考。

构建基于DEA方法的全面基金业绩评价体系。

目前,国外基金业绩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基金风险状况和收益能力的研究。我国的基金由于存在时间较短,系统风险较大,基金的业绩很不稳定。同时,风险收益指标通常只反映基金的历史表现而不能保证基金的未来业绩。因此,基准面分析、基金管理能力指标、基金资产流动性指标在基金评价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基于DEA方法的基金业绩评价体系则可以满足上述要求。

DEA方法在多输入、多输出评价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兼容性,并且在分析时可以囊括上述各项指标。DEA方法的另一个较大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评价结果指出改进它们绩效的途径、改进的幅度,并获得达到相对有效时他们各自的输入和输出指标的有效值,为基金改善经营业绩提供指导。此外,DEA方法可以通过对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分解,得出推动全要素生产效率动态变化的因素,这对于监管当局来说也是极具指导意义的。

参考文献

[1]Trey nor,J.L.How to rate management of investment fund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43,63-75,1965.

[2]Sharpe,W.F.Mutual fund performance.Journal of Business[J].34,119-138.1966.

[3]Jensen,M.C.The performance of mutual funds in the period 1945-1964[J].Journal of Finance[J].23,389-416,1968.

[4]Fama E ponents of investment performance[J].Journal of Finance,1972,27:551-567.

[5]Choong Tze Chua and Winston T.H.Koh.Measuring investment skills of fund managers[J].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17):l,1359-l368,2007.

[6]Lehmann B,Modest D.Mutual fu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A comparison of benchmarks and benchmark comparisons[J].Journal of Finance,1987,42:233-265.

[7]Fama E.,French K.Multifactor explanations of asset pricing nomalizes[J].Journal of Finance,1996,51:55-84.

[8]Carhart.On persistence mutual fund performance[J].Journal of Finance,1997,52:57-82.

[9]Murthi B.P.S.,Choi Y.K.,and Desai P.efficiency of mutual funds and portfolio performance measurement:a non parametric approach[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7,Vol.98:408-418.

[10]Choi Y.K.Murthi B.P.S.Rela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utualfunds:anon-parametricapproach[J].JournalofBusinessFinance & Accounting,2001,28(708):853~876.

[11]朱剑,赵婷.基于ERAR0C指标的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17-25.

[12]徐翠萍,史清华,石正华.基于VaR的基金业绩评价模型构建及有效性检验[J].统计与决策,2007(1):120-121.

[13]夏传文,张杰.基于VaR的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指标及其实证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6):95-99.

[14]李龙飞.基于GARCH模型的基金业绩评价指标[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3):17-20.

[15]罗洪浪,王浣尘,田中甲.基于DEA的封闭式基金业绩评价[J].中国管理科学,2003(5):20-24.

[16]邓超,袁倩.基于动态DEA模型的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J].系统工程,2007(01):111-117.

篇(9)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0)08-0031-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0.08.06

一、2009年以来江西省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

2009年以来,江西省房地产市场主要运行特点表现在投资增速逐月回升,供给面积低位增长,销售规模大幅上升,成交均价一路走高。2009年江西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逐月回升,并呈快速增长态势。2009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34.52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全年呈现逐月回升走势;2010年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延续回升势头,比上年同期增长22.4%,增幅上升21.6个百分点。

2009年,江西省商品房施工面积6755.6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5%;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完成2300.9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9.0%。进入2010年,江西省商品房供应量大幅提高,一季度施工面积完成5072.58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37.1%。新开工面积增速由负转正,一季度新开工面积完成604.37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7.4%。

2009年,尤其是二季度开始,江西省房地产市场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反弹迹象,销售面积和销售额规模与增速均创历史新高。2009年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2280.9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0%;商品房销售额602.80亿元,比上年增长63.4%。2010年一季度,商品房销售继续保持大幅增长趋势。商品房销售面积396.5万平方米,增长56.2%,同比提高59.7个百分点;销售额104.9亿元,增长79.9%,同比提高66.7个百分点。

在成交量不断放大的同时,房价也持续上涨,同比涨幅由负转正,环比连续增长。以江西省南昌市商品房成交均价为例,2009年一到四季度,南昌市区商品房均价一至四季度分别为4227元/平方米、4539元/平方米、5101元/平方米、5343元/平方米,同比于第三季度由负转正,为0.32%,四季度同比上涨6.40%;季度环比于第二季度由负转正,为7.38%;第三季度环比涨幅达到年内最高,达12.38%②。

二、影响房地产市场价格的长短期因素分析

影响房价的因素有很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江(2010)认为按作用时间的长短可以归纳为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两大类[1]。

所谓长期因素是指在较长时间段作用于房价的因素;短期因素是指在短期(通常1―2年)内作用于房价的因素。周江认为长期因素包括城镇化、土地资源稀缺、国民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居民消费和投资结构转变等。除此之外,笔者认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出让土地以追求地方财政收入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压力和激励也是导致我国房价上涨的重要长期因素之一。由于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对等,而在现行税收体制下,由城市扩张、土地出让以及房地产开发带来的税收全部归地方所有,因此,城市扩张带来的房地产业发展成为地方财政预算内重要收入来源,也为地方投资和建设提供了资金来源,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因。

除了以上影响房价的长期因素外,笔者认为,市场需求集中释放导致的房屋供给关系失调、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市场需求流动性充裕等因素是影响2009年以来房价快速上涨的主要短期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一)市场需求的集中释放导致成交均价一路走高

2009年,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房贷利率7折优惠、大规模旧城拆迁等多重因素的刺激下,楼市快速回暖,前期被抑制的刚性需求开始集中释放,投资性需求同时也大幅增长。江西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大幅上涨,规模与增速均创下历史新高。2009年,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达2280.9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0%,全省商品房销售额602.80亿元,比上年增长63.4%。与此同时,同期市场新增供给与2008年相比还有所下降。2009年,全省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完成2300.9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9.0%,可售房源持续减少,导致房市成交均价一路走高。

(二)政策拉动效果显现导致楼市回升势头强劲

房地产业作为促进市场稳定并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杠杆,至2008年11月政府就采取了积极政策来促进市场需求,包括房贷利率下调、房贷利率折扣上浮、降低印花税以及其它房产交易税等等。从市场交易角度看,营业税和契税等税收减免造成交易成本大幅下降,刺激了市场需求,当然也为投机行为创造了条件。从开发商角度看,金融机构大量放贷使得开发商原本紧绷的资金链大大缓解,而降低资本金更是对开发商的大力支持,加上市场销售显著回升,开发商把握了市场主动权,毫无疑问会提高商品房销售价格。

(三)市场流动性充裕导致的投机性需求回升

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应对金融危机,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至2009年下半年开始,基于对世界各国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的担忧,加上国内外经济触底回升势头好于预期,市场主体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不断增强,尤其是高收入阶层对其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不断增大。在世界宏观经济不景气、国内金融投资渠道有限的情况下,投资购房成为我国高收入者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首选方式,而这种投资性购房行为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住房供求矛盾,导致住房等资产价格的进一步上涨。

三、房地产市场发展与金融支持关系的实证分析

以往的研究发现,大多数资产价格波动都是和银行信贷紧密联系的,两者相互支撑,相互推动,呈螺旋式上升或下降,这是资产价格波动最重要的特征事实[2]。本文以2006年以来的季度和月度数据为例,考察房地产开发贷款和房地产开发投资、购房贷款和商品房销售额之间的关系,以期对房地产市场发展与金融支持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的验证。在以下分析中,FDCDK表示房地产开发贷款,FDCTZ表示房地产开发投资,GFDK表示购房贷款,XSE表示商品房销售额。

(一)指标相关性分析

首先,笔者对房地产开发贷款与房地产开发投资、购房贷款与商品房销售额季度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如表1、2所示。房地产开发贷款与当期房地产开发投资的相关性不强,甚至为负相关,但房地产开发贷款与滞后一期的房地产开发投资的相关系数则大幅上升至0.52,这说明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长对下一季的房地产开发投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购房贷款与当季商品房销售额的相关系数为0.61。由此可见,房地产开发与销售的上升基本上是与金融支持是相关的,其中用于房地产开发的信贷供给对下一季度的房地产开发投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同一时期,用于购房贷款的信贷供给与商品房销售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即时影响。

(二)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

为验证房地产开发贷款和房地产开发投资、购房贷款和商品房销售额之间是否存在因果检验,本文对2006年以来的FDCDK、FDCTZ、GFDK、XSE月度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1.数据平稳性检验。对四组时序数据使用单位根检验方法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平稳性检验结果表示:FDCDK和FDCTZ数据序列在99%的置信水平平稳;GFDK数据序列在90%的置信水平平稳,XSE数据序列在99%的置信水平平稳。

2.格兰杰因果检验。为验证房地产开发贷款和房地产开发投资、购房贷款和商品房销售额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对其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检验结果表示,房地产开发贷款和房地产开发投资、购房贷款和商品房销售额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通过以上对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与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可看出,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额与房地产信贷供给具有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密切关系,信贷供应的增加会推进房地产市场发展,从而成为促使房地产价格上涨的金融条件;反过来,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使房地产市场投机因素增强,又推进金融资产的继续膨胀。

四、房地产金融风险分析

如前文分析,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价的上涨与金融支持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而这其中隐含的金融风险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房地产业自身的特性及其与金融业的密切关系,使得房地产金融风险能够通过市场各方相互博弈而不断膨胀,进一步加深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可能导致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条的断裂,危害银行资金安全,从而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导致房地产信贷风险过度集中

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融资渠道单一,股权融资有限,基本只有银行信贷一条路,开发信贷资金依赖银行,购房的消费信贷依赖银行,建筑企业垫付的工程资金还是依赖银行。在房地产市场资金链中,商业银行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运行的全过程,是房地产市场各参与主体的主要资金提供者,承受伴随着各个环节的市场风险。据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江西省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增速明显加快。全省房地产开发国内贷款增速29.2%,与去年同期增速相比提高了34.9个百分点;个人按揭贷款增速达75.6%,与去年同期增速相比提高了86.2个百分点。在现有的房地产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与信用担保、信用保险、评估机构和房屋中介等的合作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和法律约束,使得房地产信贷的系统风险不能得到有效的分散,房地产融资风险过度集中于商业银行。

(二)房地产信贷和房地产价格的自我循环模式推动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加速集聚

目前,房地产市场成为提升银行贷款质量、保证收益率、优化贷款结构的重要领域。比如,金融机构普遍认为面向个人的长期住房按揭贷款的违约风险较小,是银行乐意持有的一种优质资产形式。银行持有大量以房地产为抵押品的资产,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将扩大银行资本的规模,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改善资产质量和盈利状况。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愿意扩大对房地产业的信贷供给,这又进一步提高了房地产价格。这一过程循环往复,形成“房地产价格上涨-信贷投放-房地房价格加速上涨”的自我循环,使房地产价格日益偏离实际均衡水平,从而进一步导致房地产泡沫的膨胀,同时也导致房地产金融风险不断积累。一旦房地产价格下跌,便将直接降低银行拥有的房地产资产价值,使银行资产缩水,盈利下降,而泡沫如果破裂可能影响金融稳定。

(三)宏观调控政策收紧可能引起的房地产行业资金链紧张的风险

房地产行业属于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充足的资金保障是房地产市场生存发展的基础,而房地产资金相当一部分来源于银行信贷,这使得房地产行业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有很强的敏感性。正如2008年国家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时,银行严格对房地产企业信贷投放,一些资金实力相对较弱、对银行贷款依赖性较强、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差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由于银行信贷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资金链随时出现断裂可能,进而会引发银行信贷风险已经得到大家的共识。2009年,在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我国经济好转基础不牢固的大背景下,房地产业作为支撑经济增长、带动市场活跃的重要产业对保增长、促民生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如此,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影响下,2009年房地产市场出现购销两旺的局面。进入2010年,“扩内需、调结构、控通胀”成为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主题。房地产价格上涨会影响市场通胀预期,并通过需求、成本乃至资源配置等多种渠道向其他价格体系传导;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吸纳了过多的银行信贷资金,对实体经济产生“挤出效应”。可见,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涨和货币政策的方向是相悖的。毫无疑问,2010年货币政策的基调将延伸到房地产市场,目前,宏观调控政策已经对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给出了明确的抑制信号,房地产行业资金链紧张的风险值得引起关注。

五、政策建议

(一)建立多元化房地产金融体系

房地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它的持续发展需成熟的房地产金融市场作为支撑。要建立多元化的房地产金融体系,通过多渠道融资方式来满足房地产开发对资金的需求。一是发展市场化的直接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大型房地产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公开上市的方式获得资金支持;培育和完善房地产债券市场,鼓励房地产公司发行融资期限较长、低于银行贷款利率的公司债券,吸收社会分散的剩余资金进入房地产业。二是通过多元化融资分散风险。让投资者直接承担产业风险的市场化融资,将集中在银行系统的风险分散给投资者共同承担。三是要大力发展房地产金融市场中介。与建立完整的房地产金融市场体系相对应,鼓励房地产信托、房地产基金等其他房地产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完善,建立以住房抵押贷款保险为主的房地产保险体系。

(二)提高房地产信贷管理水平

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加强房贷管理,促进合规经营。要强化风险意识和执行意识,严格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要求,不折不扣地抓好信贷管理制度的落实,进一步提高房地产信贷管理水平。一是要重视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应择优支持信用评级高、资产负债合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并确保开发贷款项目资本金及时足额到位;防范个人按揭贷款风险,严格执行二套房政策,对住房按揭贷款申请者的个人情况要严格审查。二是要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强化贷款管理制度,实行审贷分离,前中后台分离,建立健全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内部稽核审计机构,充分发挥其再监督作用,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三是要加强信贷风险量化模型研究。建立房地产市场风险预警机制,这对提前判断市场、分辨风险,从而减轻市场波动给自身带来的损失有重要意义。目前,信贷风险量化研究逐渐受到关注,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度量由传统的定性估量转为定量计量,对房地产信贷管理由粗放管理真正转化为精细管理,实现信贷风险的控制。

(三)调整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

从目前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来看,供小于求的基本格局仍存在,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在土地供应制度、住房制度、房地产金融制度进行改革,需要财政、税收、货币政策多管齐下。对于货币政策而言,调控的重点是促进居民合理需求、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抑制价格过快上涨。一是要实行差别化的金融调控政策,鼓励合理住房消费。增强货币金融政策的针对性,科学区分自住型需求和投机性需求,并给予差别化的信贷支持,如对利率实行差异化定价,鼓励合理住房消费,满足居民自住和合理的改善型需求。二是要遏制投机性需求,抑制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过快上涨。2009年房地产价格上涨有一部分反映了市场的自住性需求,但也有一部分是由于市场流动性充裕带动的投资和投机性需求,推动商品房价格的过快上涨。目前,货币政策要着重遏制投机性需求引发房价的过快上涨,对于投机性的购房需求,要减小信贷支持,提高首付款比例,提高贷款利率。三是要依靠信贷手段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供需不对等是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的主要矛盾,未来稳定房地产市场的首要是增加土地和房屋供给,尤其是普遍商品房的供给,建设保障性住房成为平抑城市房价上涨的重要手段。金融支持也要起到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的导向作用,加大对中小套型与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力度,并利用金融杠杆调动各类资金积极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

参考文献:

[1]周江.危机冲击下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J].中国金融,2010(1):21-24.

篇(10)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064-01

1 症状特点

玉米灰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叶片和苞叶。发病初期病斑淡褐色,具有褐色晕圈,以后逐渐扩展为黄褐色,在感病品种上病斑长达5-6mm,严重时病斑汇合连片,致使叶片变黄枯死,病害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气候条件适宜可扩展至整株叶片,后期在叶片两面都可产生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以叶背产生较多。

2 病原及发生规律

2.1 病原:玉米灰斑病是由尾孢菌(Cercospora)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

2.2 发生规律

在盐津县,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玉米秸杆等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次侵染源,当年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可进行重复浸染,不断扩展蔓延,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蚜管通过气孔浸入,病菌在地表病残体上可存活7个月以上,但埋在土壤中病残体上的病菌则容易丧失生活力,因此病菌数量逐年累加;病菌可以在种子表面安全越冬,成为下一年度的侵染源;其远距离传播靠种子,近距离传播靠风、雨,据监测观察,玉米大喇叭口期至抽雄初期开始发病,7月下旬到8月上中旬玉米灌浆至乳熟期进入发病高峰期。

3 发病条件

根据近年玉米灰斑病发生、流行观测,主要有菌源感病品种,适宜气候条件,播种期、海拔、栽培管理技术、施肥水平等有关。

3.1 温湿度:分生孢子在10-30℃下均可以萌发,但萌发最低相对湿度不能低于81%,大于90%的条件有利于萌发,且湿度越大、萌发率越高。

3.2 海拔:海拔高度大于800m时有利于发病,尤其是1000m以上的山区更易发病。

3.3 生育期:在大部分地区于玉米大喇叭口期后,病害开始发生。实际上,在此前的时间里,玉米下部叶片上便可见到少量病斑,只是少而不易见。一般地说来,雨水偏多的年份,在6月上旬便可见到病斑。大量可见病斑时间是在8月上中旬,到玉米进入灌浆期,条件适宜田间见到大爆发危害症状。

3.4 菌源:无病区,若不从病区调入病种或者不让病株残体传入,种植感病品种,环境条件也适宜,植株并不含感病,也可以不发病或发病较轻,因此,有无菌源是发病的先决条件,若病区秸杆还田,菌源就丰富,发病往往较严重。

3.5 环境条件。灰斑病的发生,受气候条件影响明显,尤其以湿度为关键,病害多在温暖潮湿、雾日较多,连年种植感病品种的地区发生,苗期低温多雨,成株期高温多湿,长期阴雨连绵,暴风暴雨日多年份,适宜病害流行和发生,植株叶片生理年龄直接影响病害发生、发展,生理年龄越大越易感病,加此病害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随着向上部叶片蔓延。海拔高低对病害的影响,玉米灰斑病的发生与海拔的高低成正相关,海拔越低病害越轻,海拔越高病害越重。

3.6 品种的抗病性和生育期。

玉米品种之间存在抗性差异,灰斑病发生流行因素中,不同品种的发病程度都不同,栽培品种中,本地老品种盐墨23品种较抗灰斑病,同一品种在不同的生育期抗病性不同,玉米苗期抗病基本不发病,拔节到抽雄期开始发病,灌浆期至乳熟期达发病高峰期。

3.7 栽培管理

在栽培措施中,关系最密切是种植密度,施肥管理、播种节令、少耕或密耕的地块的田块由于病残体积累菌源丰富,发病重,播种时间推迟,栽培密度过大,使玉米埴株过于荫蔽,不施底肥和磷钾,偏施氮肥,管理粗放,后期脱肥的地块植株抗病力弱均有利于灰斑发生发展,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施足基肥,在施用氮肥的基础上,增施磷肥和钾肥,可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4 防治措施

玉米灰斑病有传染迅速,危害严重的特点,在防治上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植保方针,建议农业防治为基础,农药防治相结合。做好灰斑病的调查,查清历年灰斑病严重发生地块底数,品种,如开培训会,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现场培训,让大家认识防治的重要性,印发防治灰斑病药剂、配方资料,不断提高防治意识和防治水平。

4.1 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性好,适应性广,丰产性好的杂交玉米良种作为当家品种,经过年几年的种植观察,抗性好、产量高、综合性状表现好的如盐墨23、资玉2号、雅玉等。

4.2 合理密植、清除田间病残体等农业防治技术。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烧毁,玉米杆叶堆汇农家肥的,肥料要充分腐熟后才能施用于地块、田间,以便消灭和减少菌源;生产时期增施磷钾肥,每亩种植密度3500株左右,增加通透性,促使玉米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

4.3 药剂防治,根据玉米灰斑病发生、发展和危害特点,在药剂防治上主要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和灌浆初期三个关键时期进行药剂防治,在喷药时最好先从玉米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喷施,以每张叶片正反面喷湿为标准,由于玉米灰斑病是从玉米的脚叶自下而上发生危害和蔓延,早期摘除病叶集中烧毁,目的是控制下部叶片上的病菌不要往上部叶片蔓延,防止重复浸染,达到控制病害蔓延的目的。

篇(11)

(一)物流金融的理论回顾和内涵关系

国外对物流金融理论从物流概念产生时就开始了,物流和金融的融合可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美索布达米亚的“谷物仓单”。北美等地区物流金融规范体系最全面。在1916年,美国颁布了《仓库存贮法案》(US Ware housing Act of 1916),建立起为家庭式农场融资的“仓单质押”的规则;近年来,法国巴黎银行、荷兰万贝银行、美国花旗银行等,成立了专门的质押银行与物流仓储企业,合作开展物流金融业务;1999年,全球最大的物流快递巨头美国包裹运送公司UPS。广义的物流金融是指物流企业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协调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这些资金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

狭义的物流金融可定义为物流供应商在物流业务过程中向客户提供的结算和融资服务,往往需要银行的参与。物流金融的功能是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一体化。物流金融正成为物流企业、金融机构高端竞争的新型金融业务创新。

现代物流一方而是即时性物流,要求做到零库存、货物配送快、货流畅通。要实现快捷、方便、灵活的物流,离开金融资会的服务是不可能的。现代金融既是经营运行的起点,又是经济运行的终点;既服务于商品的物流发展,又对物流起到促进或阻碍作用。

物流金融可以较好地缓解国内信用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矛盾,通过企业、客户、银行之间的有效合作,建立一种低成本、低风险、高效率的系统,是一系列委托与被委托、与被的关系,其成功运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物流金融业务参与方之间信用的建立和保持。

(二)中原城市群物流业急需金融支撑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核心,洛阳、开封为辅助,以新乡、许昌、焦作、漯河、平顶山、济源等9个城市所构成的城市密集区。区域东邻沿海发达地区,西接广袤的西部地区,具有实施东引西进战略、实现中部崛起的优越地理位置,一直是重要的物资、信息、资金的流通枢纽,区域物流基础平台已经初步形成。

良好的物流金融环境会给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更低廉的融资成本,现代物流业和金融业的相互促进,能更好地提升中原城市群的区域竞争力金融政策在中原城市群区域物流发展过程中,推动物流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对物流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能对产业结构起着优化作用,使整个物流金融业得到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原城市群的金融资源利用率较低,成为河南省物流发展和中部崛起的瓶颈。

从中原城市群区域的实际需要出发,适应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区域快速发展需要,开拓中原城市群金融业发展思路,引领区域功能的不断提升。一方面。可以顺应区域规划的要求,摆脱现有散货物流中心区域限制的影响,在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基础上,以金融衍生服务为亮点吸引客户资源,达到规模化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采购融资、存货融资、担保业务的开展可以丰富现有物流金融业务模式,为未来中原城市群实现物流业规模发展的目标奠定基础。

二、中原城市群发展物流金融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 地理区位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原城市群是东西交会、南北沟通的中枢地区,是全国现代陆路交通和通信枢纽之一。区域内铁路、公路、民航的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综合运输网络初具规模,物流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水平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已经建成了一批覆盖区域物流企业、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物流信息平台,如河南省物流信息网、河南省电讯物流信息网等,并具备了效率高、功能全、覆盖全省的综合运政信息系统。

2 区域金融中心的政策支持。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被定位为,中西部地区的投融资中心、重要的区域性保险中心和商品期货交易与定价中心。郑州拥有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商品交易所,现有期货交易市场1家、省级政策性银行2家、国有商业银行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7家、信托投资公司2家、综合类证券公司1家,金融营业机构近1500个。2005年,市政府下发《关于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意见》;2006年,在省政府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2007年,省发改委公布《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纲要》。交易品种不断增加,交易规模不断扩大,证券和产权交易市场趋于活跃,显现出较强的融资功能,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各业并举,调控、监管和经营各类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

(二)劣势(Weaknesses)

1 金融市场环境尚待优化。中原城市群金融化水平在全国处在中等水平,金融相关比率低于平均值,银行不良资产率偏高,地方性银行很少,缺乏多元化的金融机构,现有的政策性银行对区域经济发展支持也很有限。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业务受行政区的严格限制,融资难和成本高成为物流企业跨地区经营的重大问题。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主要是靠地方政府的行政手段,物流企业通过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发展缓慢,资产证券化程度低,直接融资能力的过弱还加剧了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的风险。物流企业在一级市场很难通过上市审核,进入一级市场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的物流企业也很少,中小物流企业和民营物流企业基本上被排除在证券市场之外。

2 物流企业自身因素制约。中原城市群现代物流业还处在粗放式的初级发展阶段,一些物流企业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内部管理风险较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的配运网络不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比较落后,难以满足金融机构对其实时监管、快速反应的严格要求。物流企业多集中在交通、铁路、外贸、商业系统的仓储、运输、联运等行业,存在着“小、少、散、乱、弱、差、低”等问题。

(三)机遇(opportunities)

1 中部崛起战略的契机。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为中原城市群区域物流业和金融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03年,中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逐步形成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在这一契机引导下,河南省提出把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和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实现中原崛起的两大支撑,中原城市群将成为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引擎。金融改革和国际物流中心的建立,更为发展物流金融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环境。此外,中

原城市群区域物流金融还具备一定的后发优势,可以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的经验,在比较与分析中选择适合的道路。

2 产业政策提供的空间。物流业一直是河南省和中原城市群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主导产业之一,省、市、地政府制定了多项产业发展规划,都强调要将区域物流业作为促进资源集聚、推动产业发展、壮大产业集群的重要措施。这些产业政策的实施,将直接带动相关产业物流需求的增长,为区域物流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工商企业在降低成本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压力下,必然加大对物流外包的需求:国外物流公司的涌入,也将激发国内物流企业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四)挑战(Threats)

1 物流与金融业务融合得到重视。物流金融已被物流业、金融业视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国内众多知名物流企业,比如中远、中储、中外运、宝供等通过物流金融业务开创了新的盈利空间。一些金融机构也相继推出物流金融业务,一些银行甚至提出了“供应链金融”的战略。然而,调查显示,在中原城市群区域内,各中外资商业银行目前所能办理的物流金融产品基本上都是传统的贸易融资产品,如出口押汇、出口贴现、进口开证、进口押汇等。虽有一些股份制银行推出供应链融资产品,但宣传和推广的力度都不够,无论是在使用范围方面,还是在使用效果方面都不甚明显。

2 物流与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原城市群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吸引了国内众多的物流企业,如中集集团、中外运公司等;一些国际物流巨头如DHL、UPS、TNT、FedEx等,其在资金、技术、管理、规模效应、物流网络等方面的优势正显现出来。同时,在仓储、运输等传统物流领域已有多家本土物流企业,多年的积累已使其拥有了稳定的客户和一定的知名度,区域物流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2006年8月,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4个中部城市群正式入围中央关于中部崛起的10号文件,成为国家宏观发展战略所关注的重要地区。中原城市群在经济总量上占优,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最高。而武汉城市圈的产业基础较好。从中心城市的实力来看,武汉主要经济和金融指标处于前列,并在金融组织体系、市场功能和金融基础等方面具有一定比较优势。成为外资银行进入中部地区的首选城市。因此,中原城市群并没有特别大的优势,在争取国家的政策、资金等支持方面也处于劣势,这将不利于该区域物流金融的发展。

三、中原城市群发展物流金融的战略领域

(一)中原城市群发展物流金融的战略类型

1 SO策略:主动开拓型战略。中原城市群纳入国家总体发展规划和中部经济的崛起都成为发展物流金融强大的推动力。抓住中原城市群开发机遇,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已成为全球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有力地支持形成国际物流中心。吸引国际知名物流和金融企业,以其先进经验和成熟模式示范并带动物流金融。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区域内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及智力支持,是高素质劳动力来源的保障。

2 WO策略:革新发展型战略。有关部门应充分认识物流金融对中原城市群经济的带动作用,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支持物流金融的发展。积极构建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沟通、交往的平台,对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政策倾斜,适度给予税收优惠或财政支持。提高服务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把物流服务逐渐向价值链的其他环节延伸。在金融机构风险控制方面,则应逐渐地引入信用评级技术,从多方面进行动态风险控制。

3 ST策略:自身强化型战略。依托区域发展契机。发挥示范作用。积极建设中原城市群物流基地、园区,高起点地聚集现代物流产业,建立功能齐全的国际运输集聚区。加快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丰富品种、创新制度。推动郑州商品交易所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综合性期货市场,规划建设郑东新区中心商务区金融街,鼓励金融创新,加快金融信息化、电子化步伐,增强金融业的活力并提升辐射力。

4 WT策略:共享防御型战略。借鉴物流金融成功经验,依靠中原城市群发展的特殊环境,建议适当放宽相关的法律和政策限制,扩大融资主体,增加资金来源,使物流企业能深入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减少交易成本,实现物流和资金的有机结合。鼓励银行和物流企业携手,使物流金融产品成为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主要利润增长点,共享经验和信息,共同构建物流金融发展的国际化平台。

(二)中原城市群发展物流金融的重点领域

1 为农产品食品业提供物流金融服务。河南省农业资源丰富,农林牧渔等都比较发达,农业物流的潜在需求量很大,并且也已经达到了相当规模。河南立足资源优势发展食品加工行业,创造了双汇、思念、三全、华英肉鸭、莲花味精、十三香调料等全国知名品牌。要适应农产品食品物流金融发展的需求,发展物流金融组织,加强金融服务工具的开发。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特性。有针对性地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一是发展物流银行,二是拓展供应链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