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血压确诊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9 16:02:3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血压确诊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血压确诊方法

篇(1)

作者调查了66例高血压前期沈阳城区居民的血尿酸 (uric acid, UA)水平及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患病例数及患病率, 并与69例同期来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75例同期参加本院体检、相同年龄与性别的健康人进行组间比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连续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高血压前期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1.2.1高血压前期诊断标准。②在沈阳市区居住5年以上。排除标准:①近期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拮抗剂及降UA药物者。②继发性肥胖、继发性HUA及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各种肾脏疾病患者。本文实际入选高血压前期沈阳城区居民66例, 男38例, 女28例, 年龄41~83岁, 平均年龄(62.49±15.16)岁。另选择同期前往相同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该组入选标准符合1.2.1中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及全部排除标准, 该组入选69例, 男41例, 女27例, 年龄39~79岁, 平均年龄(61.37±14.40)岁。对照组选择同期参加本院体检健康志愿者75例, 男50例, 女25例, 年龄42~81岁, 平均年龄(62.64±13.495)岁。3组对象年龄与性别分布接近。

1. 2 方法

1. 2. 1 高血压前期及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①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按照“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中高血压病确诊条件, 即在未用降压药物情况下, 非同天 3次血压测量值: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②高血压前期诊断标准:按照“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中高血压前期确诊条件, 即在即在未用降压药物情况下, 非同天 3次血压测量值:收缩压在120~139 mmHg范围和/或舒张压在 80~89 mmHg范围。

1. 2. 2 血UA测定方法及HUA诊断标准 入选对象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4ml, 室温静置30min后分离出血清, 并保存在-70℃冰箱成批检测。血UA水平测定采用酶比色检测方法。HUA诊断标准男性 > 416?mol /L, 女性 >339?mol /L。

2 结果

3 讨论

UA是人体内核酸代谢的最终产物, 发生HUA原因是尿酸排泄较少以及嘌呤生成较多, 或者两者都存在[1]。“高血压前期”概念最早为美国高血压预防、诊断、评价与治疗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2003年)中首次提出, 主要是指从正常血压到确诊性高血压这一过渡阶段。近年来, 人们比较关注HUA与高血压、动脉硬化之间关系, 但是很少研究血UA 水平升高与高血压前期有无相关性。因此, 作者选择了一组前往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高血压前期患者为观察对象, 患者均接受了血UA 水平检查, 并与同期来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及同期参加本院体检、相同年龄与性别的健康人进行组间比较, 相关指标有血UA水平、HUA例数及HUA患病率, 统计数字结果表明, 高血压前期组的血UA水平及HUA例数及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但都显著低于确诊性高血压患者。这些现象与国内一些作者不太多的同类调查[2-4]结果一致, 提示城区居民高血压前期就出现血UA水平升高及HUA患病率增加。

总之, 血UA水平与高血压病发病关系密切, HUA可能更多地参与了我国城市居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因此, 定时及时监测血UA水平, 并对高血压前期出现血UA水平异常者进行干预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 范怀周,程映雪.高血压前期与血尿酸相关性的探讨.当代医学, 2010,16(7):77-78.

篇(2)

【关键词】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非杓型高血压;效果

人类血压的变化情况在昼夜存在一定的节律性差异,比较典型分表现为双峰一谷,在夜间血压水平最低[1]。相关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证实,在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中有20%的患者,在24小时内的血压昼夜节律性明显减弱或完全消失,临床上将这一现象称为非杓型高血压[2]。为了对采用氯沙坦钾与氢氯噻嗪联合的方法对患者非杓型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使临床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为临床提供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有效方案,使该类患者血压的昼夜节律性得到更好的恢复,我们组织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84例患有非杓型高血压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氢氯噻嗪和氯沙坦钾与氢氯噻嗪联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这三年时间内,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来我院就诊的84例患有非杓型高血压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A组患者中有23例男性患者和19例女性患者;患者中年龄最大者68岁,年龄最小者33岁,平均年龄49.3岁;患者中病程最长者17年,病程最短者2年,平均病程7.8年;B组患者中有20例男性患者和22例女性患者;患者中年龄最大者65岁,年龄最小者37岁,平均年龄48.8岁;患者中病程最长者14年,病程最短者1年,平均病程6.6年。抽样患者所有自然资料,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

1.2 方法:将抽样中84例临床确诊患者病例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2例。A组患者采用氢氯噻嗪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氯沙坦钾与氢氯噻嗪联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3 用药剂量和方式:A组:口服氢氯噻嗪25mg,每天一次,坚持治疗四个星期;B组:口服海捷亚,每次一片,每天一次,坚持治疗四个星期。

1.4 数据处理: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P<0.05时认为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B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态血压改变幅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

3 讨论

利尿剂可以通过其本身所具有排钠利尿功能,使患者的血压恢复正常的节律,从而使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得以消除。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与其他类型的降压药相比较,利尿剂可以使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现象得到更加明显的改善,对出现昼夜节律异常的高血压患者而言,如果不存在禁忌证,选用利尿剂进行治疗时一种非常理想的办法[3]。杓型高血压的临床发病机制中,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氯沙坦对AngⅡ受体具有非常明显的拮抗作用,可以使AngⅡ的消耗量明显减少,并可以使药物对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的刺激明显减轻, 从而使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利尿剂和ACEIs联合使用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比单用利尿剂可以使其血压昼夜节律得到更加明显的改善,氯沙坦钾/氢氯噻嗪固定复方制剂(海捷亚),不仅仅具有改善血压昼夜节律的作用,而且对患者血压节律的进一步恢复有积极作用[4]。

总而言之,采用氯沙坦钾与氢氯噻嗪联合的方法对患者非杓型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患者在用药后可以使动态血压水平得到更加明显的改善,减少和避免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

参考文献

[1] 杜瑞雪,范利,张莉.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控制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07,21(14):236-237.

篇(3)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07年9月1日至2007年9月30日到本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既往已确诊(在本站已登记建档)的高血压患者共109例,其中男56例,女53例。年龄28~90岁,平均63.5岁。患病时间1~28年,平均11年。工作情况:上班人员10例(9.2 %),退休人员85例(78%) ,其他人员14例(12.8%)。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28例(25.7 %),初中以下73例(67 %),文盲8例(7.3%)。

1.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的方式,用统一的自制调查表,由既往已确诊高血压的患者就诊时当面答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高血压知晓情况、血压监测情况、服药情况、并发症情况以及高血压10个基本知识点等五个方面。同时按照国际通用方法测量血压,记录结果,血压低于140/90 mm Hg为达标。

2结果

高血压知晓情况、血压监测情况、用药情况、并发症情况见表1,高血压10个基本知识点调查见表2。

3讨论

高血压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除了其直接危害外,还可造成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害,高血压患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是正常者的2倍,60%以上的脑卒中与高血压直接相关[2]。本组调查中,已确诊有并发症的占24.8%。高血压病已经成为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重点,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就必须从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上入手。本组调查109例患者知道自己有高血压病的占89.9%,这与患者既往已确诊有关,同时,社区卫生服务站就在居民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以及健康检查起了很大作用。

高血压防治主要是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加强病人的健康教育以及控制高血压、提高高血压治疗的达标率。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是第一位的,降压达标非常重要,这首先是因为患者获益的多少与血压是否达标密切相关;其次,对于高危人群,血压的轻度下降会导致与一般人群完全不同的事件下降比例[3]。本组病例中经常监测血压的仅占31.2%,规律服药的仅占45%,可见患者对高血压的重视远远不够。本组血压控制达标率仅44%,这与沈一同,等[4]报道的45.9%相近。可见社区医务人员在高血压患者遵嘱治疗任务相当艰巨。除了宣传教育外,重点在落实,由责任医师和护士督促已确诊高血压的患者定期测血压并做好记录,对没有定期来测血压的一定要电话跟踪或入户测血压。对患者的治疗要做好跟踪随访,敦促患者规律服药,力争血压达标。对间断服药的患者要做好记录,了解原因,帮助解决问题。对从未服药者,要跟踪记录,讲明高血压的危害,促使其积极治疗并达标。

从高血压的10个基本知识点调查来看,吸烟易引起高血压的答对率,高血压易引起视网膜病变的答对率,降压的目标值答对率都相当低。可见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还存在很大欠缺,对各种危险因素还不十分了解,对并发症、降压的目标值还一知半解。中年人超重和肥胖与血压水平正相关,与人群中高血压流行相关[5]。社区卫生服务站要致力于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达到减少高血压以及其他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在健康教育上要经常化、制度化,形成一种氛围。这就要求社区医务人员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沟通能力,加强高血压有关知识的宣传,深入家庭进行指导,发动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到为高血压患者服务中来,切实做好三级预防,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参考文献

[1] 张岚,张庆军,李阳,等.湖北省3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病流行现况调查[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18(1):29-31.

[2]许玉韵.高血压合并症及并发症[J].中国医刊,2005,40(10):14-16.

[3]刘国仗,于汇民.高血压治疗策略的演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7):668-669.

篇(4)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3-0119-02

目前,我国老年人慢性病正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尤其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控制高血压主要不是针对高血压本身,而是针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近年来倡导的社区医疗模式为老年人预防保健、医疗康复提供了条件。2009.10-2010.10我卫生站对所管辖社区范围内确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14例进行了护理干预,现将干预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山西省阳泉市朝阳北岭社区中,经二级以上医院确诊的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314人,其中男性148人,女性166人,60-64岁144人,65-69岁71人,70-79岁80人,80岁以上19人,单纯高血压179人,合并2中及以上心脑血管疾病135人。并发症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均经二级以上医院确诊。

1.2

1.2.1 干预方法社区医生、护师为主要干预实施者,与患者建立固定的联系,为每个患者建立随访档案,根据高血压分级管理原则,采用面对面个体化指导,电话定期随访、上门服务等方法,一年后与干预前患者在按时检查、规律服药、自我监测、血压控制等方面比较。

1.2.2 干预内容

1.2.2.1 健康教育采用定期上课、专题讲座、印发健康教育资料、有针对性地个别交谈等方式。

1.2.2.2 心理干预通过影响高血压患者的应对方式、认知模式和情绪,增加患者对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有利于各项干预和护理措施的实施。

1.2.2.3 行为干预针对干预对象的行为处于哪一个转变阶段,有针对性、因人而异的进行干预。

1.2.2.4 药物指导

指导遵医嘱用药,不随意增减或停药。说明所用药的作用、副作用、剂量、用法等,反复强调规律用药的必要性、重要性。尽量选择有效、价廉、副作用低或长效的控释片剂,对容易遗忘或漏服药者用三色服药杯。

1.2.2.5 教会患者和家属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要自备血压计,每天定时测血压,注意监测24小时血压的变化。

1.3标准老年高血压的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或降至140/90mmHg以下,但舒张压不低于70mmHg,为控制良好。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降压至

1.4 数据处理资料经过专人审核,输入电脑,用SPSS进行汇总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干预前后治疗率、正确服药、自我监测、定期检查比较

2.1.1 干预前治疗依从性差的188患者中,16人(8.51%)自认为锻炼可降血压无需治疗,42人(22.3%)认为血压增高是自然现象不需治疗,91人(48.4%)怕药物副作用而不吃药物,39人(20.7%)怕服药后不能停用而不愿意服药。干预后治疗率达77.7%,提高了37.6%。与干预前相比有显著差异性。

2.1.2 干预前未正确服药218人(69.4%)患者中,其中34人(15.6%)认为高血压好转少吃药或不服药,112人(51.3%)经常忘记服药或在下次吃药时补服上次忘记的剂量60人(27.5%)根据自己感觉血压高或低随意增减药量或随意换药,12人(5.5%)因经济不富裕而不能坚持经常用药。干预后正确服药率234人(74.5%),提高了138人(43.9%)干预前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2.1.3 干预前自我监测为20人(6.8%),定期复查为24人(7.6%)。干预后自我监测132人(42.0%),提高了112人(35.7%);定期复查120人(38.2%),提高了96人(30.6%)干预前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2.2 干预前后血压控制率情况(表2)

2.2.1 调查显示干预前血压控制率88(28.0%),干预后血压控制率为238(75.8%),提高了150(47.8%),干预前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3、讨论

3.1 社区护理干预与患者建立固定联系,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和个体化指导,这种服务模式使干预者和患者保持持久联系,深受患者和家属的欢迎,在老年高血压治疗及日常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2 调查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治疗率、正确服药、自我监测、定期检查、血压控制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提示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是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办法。

3.3 调查显示经过社区护理干预后自我监测(42.0%)、定期检查(38.2%)有所提高,但人数仍然偏低,提示老年人的防病和保健意识仍不够重视,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3.4 要使定期复查、自我监测、戒烟限酒、准确服药等持之以恒下去,必须争取家庭成员的关心、支持、督促,才能提高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控制。

3.5 老年人占总人口人数的比例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干预人数多,社区医护人员少,直接影响干预效果。

3.6 知-信-行的转变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需要连续的强化干预,才能提高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陈爱萍、张维娜、蔡虹等,高血压病人的治疗依从性与健康教育[J].护理研究,2003,16(2):145

篇(5)

    文章对采用心理干预与降压药联合的方法对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在整个研究的过程当中,随机抽取患有高血压的临床确诊老年患者96例,并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B组采用在常规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病情出现反复的情况等一些常见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8月~2010年8月,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来我院就诊的96例患有高血压的临床确诊老年患者,将其分为两组。A组患者男26例,女22例;年龄56~89岁,平均73.8岁;病程4~25年,平均9.4年。B组患者男21例,女27例;年龄59~85岁,平均75.2岁;病程5~21年,平均8.2年。抽样患者自然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

1.2  方法:将抽样中的96例临床确诊患者病例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8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病情出现反复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3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舒张压降至正常,或下降幅度>20 mm Hg(1 mm Hg=0.1333 kPa);有效:舒张压下降幅度<10 mm Hg但已正常,或下降幅度在10~20 mm Hg之间,或收缩压下降幅度>30 mm Hg;无效:舒张压下降幅度<10 mm Hg,没有恢复正常,或收缩压下降幅度<30 mm Hg。

1.4  统计学处理: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篇(6)

[关键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高血压;临床分析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是由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分泌过多的醛固酮所致,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既往认为是一罕见的疾病,在高血压中患病率小于1%,但随着对此病的认识和检查手段的改进,其发病率逐年增高。据报道,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在高血压患者中占3%-32%,平均为10%。因高血压是其最早出现、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故临床常被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我院自1999至2005年收治了以高血压为主要症状的PA患者140例,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月明确诊断的PA住院患者140例,其中128例行手术治疗。PA的诊断依据为高血压、低血钾伴高尿钾,血、尿醛固酮水平增高,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降低并对试验无反应,CT扫描显示单侧或双侧肾上腺占位性病变。

1.2 方法

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级依据WHO-ISH(1999年)的标准。从临床表现、诊断分型、治疗及预后等对PA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表示,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组140例PA患者中男65例、女75例,年龄25-68岁,平均(40±5.7)岁;病程3周-28年,其中5年以上50例,2-5年60例,2年以下30例。140例均有高血压史,首诊原因中高血压80例,高血压并四肢乏力50例,高血压并夜尿增多10例。10%(14/140)的患者为1级高血压,20%(28/140)为2级高血压,70%(98/140)为3级高血压。

2.2 临床表现

140例患者的血压范围在150-280/90-140mmHg(1mmHg=0.133kPa),其中120例为持续性高血压,12例为在持续性高血压的基础上阵发性血压升高,8例为阵发性血压升高。主要症状为:头晕111例,头痛72例,四肢无力95例,夜尿增多36例,肢端麻木26例,手足抽搐11例。

2.3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除6例患者血钾水平在正常低限外,其余均低于正常,最低者为1.8mmol・L-1。120例血浆醛固酮水平高于正常值,95例肾素水平低于正常值。110例查血儿茶酚胺水平,其中20例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轻度升高,10例肾上腺素水平轻度升高。110例查血皮质醇水平均在正常范围。根据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B超特异性为66.5%,敏感性为82.2%;CT特异性为94.5%,敏感性为95.0%。肾上腺肿瘤直径为0.8-5.5cm。

2.4 治疗与预后

患者术前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常规口服螺内酯、氯化钾,部分患者辅用卡托普利、硝苯地平缓释片等药物。螺内酯30-320mg・d-1,分3-4次给药;10%氯化钾10-20ml,每日给药3-4次,给药时间2-6周。128例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肾上腺皮质腺瘤102例,肾上腺增生26例。术后2周116例血钾正常;96例血压恢复正常,其余患者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部分患者需辅以降压药物治疗。

3 讨论

PA是因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使自主分泌醛固酮过多所造成的以高血压、低血钾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症候群。PA导致高血压的主要机制为:(1)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对钠的再吸收,引起细胞外液量增加,血容量增加;(2)醛固酮促进钠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转移,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内钠浓度增高,使小动脉对血中加压物质的反应性增强,再加上动脉壁平滑肌内钠和水增加,使管壁轻度肿胀,管腔缩小,外周阻力增加。一般认为,绝大多数PA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极少数醛固酮瘤患者早期血压可以在正常范围内。

篇(7)

    高血压和心脏病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例数逐渐增多,为探讨高血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选取2007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确诊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7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确诊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符台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心肌梗死诊断标准。80例患者中男55例,女25例,年龄50~85岁,平均(68±3)岁。

1.2  方法:将80例患者按入院时有无高血压进行分组,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56例,非合并高血压患者24例。将56例高血压患者按血压水平分型分为收缩期高血压组和舒张期高血压组,其中收缩期高血压组患者42例,舒张期高血压组患者14例。高血压的诊断及分型符合WHO/ISH的诊断标准。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对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血管造影,确定梗死部位,然后进行治疗。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篇(8)

为了对采用心痛定联合卡托普利的方法对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找一种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更加有效的方法,使患者的能够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我们组织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来我院就诊的92例患有高血压的老年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和心痛定与卡托普利联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07年2月至2011年2月这四年时间里,抽取来我院就诊的92例患有高血压的老年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患者中年龄最小者54岁,年龄最大者85岁,平均年龄64.8岁;患者中有38例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患者高血压病程在1至24年不等,平均病程11.2年;抽样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检查后确诊。

1.2 方法 将抽样中的92例患者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6例。A组患者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心痛定与卡托普利联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幅度大于10mmHg并降至正常状态,或下降幅度大于20mmHg;有效:治疗后患者舒张压下降幅度小于10mmHg但已降至正常状态,或下降幅度大于10mmHg并小于20mmHg,或收缩压的下降幅度大于30mmHg;无效:患者舒张压下降幅度在10mmHg以且没有下降到正常水平,或下降幅度在10mmHg以下,或收缩压下降幅度在30mmHg以下[1]。

1.4 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P<0.05时认为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我们研究后发现,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一种自觉症状比较轻微,甚至无法自觉症状的疾病,大多数患者仅在查体时发现[2]。该病的病理特点是体循环动脉压升高的临床症候群,该病的病程长,可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如果发生了心、脑血管的意外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也会给患者的家庭以及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3]。

卡托普利与临床上的其他降压类药相比,前者不会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患者在使用后不会出现精神压抑、睡眠障碍及活动分散等症状,不会伴有心率加快,利于对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大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现象进行逆转,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而且卡托普利还能够使由于服用心痛定所出现的心率增快及踝部水肿现象得到控制。而心痛定除具有比较理想的降压作用外,还可以使患者冠状动脉充分扩张。对心绞痛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患者的脑动脉扩张,降压后脑的血流量不会明显减少。采用心痛定与卡托普利联合应用的方法不仅仅可以对患有高血压的临床老年患者进行治疗,而且可以对伴有心力衰竭、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一些老年高血压患者同时进行治疗,效果均比较理想[4]。

采用心痛定联合卡托普利的方法对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均有治疗相对彻底,药效持久等优点,可以做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碧珍.老年高血压病使用苯磺氨酸氯地平治疗疗效分析[J].医学研究通讯,2005,34(11):79.

[2] 梁延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依那普利治疗原发高血压[J].医药论坛杂志,2009,30(5):68-70.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昭苏县人民医院60例确诊的高血压病3级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入选病例均符合以下标准:①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②空腹血糖抑制在小于7.0 mol/L,餐后2 h血糖控制小于10.0 mol/L。③血压控制标准,收缩压在180 mm Hg以上和(或)舒张压在110 mm Hg以上,且服用厄贝沙坦片和氨氯地平血压未达标的患者。④年龄相差≤5岁,知情同意。所有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程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昭苏县人民医院60例确诊的高血压病3级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应用厄贝沙坦片和氨氯地平治疗血压不达标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两组在控制饮食、运动疗法外,对照组30例按常规剂量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同时给予厄贝沙坦150 mg、氨氯地平5 mg、比索洛尔2.5 mg~5 mg或氢氯塞嗪12.5 mg1次/d口服;治疗组30例给予常规剂量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外,同时给予厄贝沙坦150 mg、氨氯地平5 mg、特拉唑嗪片2~4 mg1次/d口服。疗程观察15 d。所有患者试验前和服药后3 d、5 d、10 d、15 d做上午下午血压、餐前餐后血糖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本研究发现,治疗组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特拉唑嗪片治疗后血压达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或氢氯塞嗪治疗后血压基本达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与糖尿病均为最常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且常同时并存。两者合并存在使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增加2~8倍,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发现,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严格控制血压可使任何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下降24%,微血管病变下降37%,心肌梗死下降44%;而强化控制血糖仅使任何糖尿病相关终点下降12%,微血管病变下降25%,心肌梗死下降16%。因此,严格控制血压比强化血糖更为重要[1]。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对合并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都不是最佳的治疗药物,小剂量应用或联合其他类药物可以将它们对脂肪、糖代谢的影响降到最小[2,3]。盐酸特拉唑嗪是一种新型的高度选择性的长效突触后OtI受体阻断剂,它扩张动脉,也扩张静脉,降低舒张压和收缩压,减轻心脏负荷[4]。盐酸特拉唑嗪降压的同时不影响糖代谢,国外报道盐酸特拉唑嗪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5]。

本研究发现,特拉唑嗪联合厄贝沙坦、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3级合并2型糖尿病的治疗结果是血压达标且对糖代谢无明显影响,且无明显副作用,可成为治疗高血压病3级合并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有待进一步大量的研究加以证实。

参 考 文 献

[1] 鲍龙伟,金世兰.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治疗.中国医药导刊, 2009,(07):1087-11088.

[2] Sarafidis PA, Bakris GL. Antihypertersive treatment with betablockers and the spectrum of glycaemic control.QJM,2006,99:431-436.

[3] 王兵,宋卫华,刘国仗.国产比索洛尔对高血压2型病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中华内科杂志,2005,44:503-505.

篇(10)

【中图分类号】R5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401-01

高血压症状一经临床确诊,通常情况下需要终生接受治疗,对高血压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不仅需要在发病的早期进行诊断与合理有效的治疗,而且还需要患者给予充分的配合,并具有良好的依从性[1]。本次研究过程中我们对影响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并对针对这些因素进行护理的具体措施进行研究分析,帮助临床对影响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因素进行全面了解,以便临床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更加有效的治疗,使该类患者的血压水平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分组研究方法,在过去一段时间内(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抽取来我院就诊的患有高血压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82例。该组研究对象中包括52例男性和39例女性;研究对象中年龄最大者83岁,年龄最小者32岁,平均年龄62.3岁;其中病程最长者24年,病程最短者3年,平均病程8.3年;部分患者合并患有糖尿病、冠心病等老年常见病。所抽取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可以在研究过程中予以分析比较。在接受治疗前,所有患者都经过了相关的临床检查之后予以确诊。

1.2 方法:对治疗过程中影响82例研究对象依从性的主要因素进行总结,并针对这些因素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对护理前后患者依从性变化情况、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和体会。

1.3 数据处理: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得到相关数据,均采用常用的SPSS14.0数据处理系统予以处理,当P<0.05时,可以认为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在治疗过程中影响该类患者依从性的主要原因包括患者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年龄、医患关系、费用支付方式等。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后出现患者的依从性明显提高,血压水平明显稳定,与护理干预前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提高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主要护理干预措施包括:①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用药,必须对规则用药的重要性和不规则用药所产生的一系列危害进行反复的强调,使其对药物的具体名称、正确剂量、实际作用、不良反应等对血压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全面的了解,并进行记录[2]。②宣讲长期甚至终身服药原则。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经济能力,对治疗药物进行合理的选择,尽量使用药的具体种类及药物的更换次数减少,避免出现多次用药现象,呼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使所有患者都能得到更加及时有效的治疗[3]。③准确把握中年青患者的病理和生理特征,对其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卫生宣教,在公休日定期对其进行高血压教育,保证1次/月,由于该类患者的理解能力与老年患者比较要强很多,因此可以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安排得短小精炼一些;同时在治疗过程要时刻强调坚持服药的重要性,使其对血压的水平时刻予以关注,必要时可以嘱咐家属对患者的服药情况进行监督[4]。④建立伙伴式护患关系:临床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是一个漫长的治疗过程。需要保证长期建立良好的医患和护患关系,保证向患者及时提供疾病的有关知识,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所有关于病情的问题,形成良性循环。

时间例数(n)依从性良好血压保持平稳 干预前8229(35.4)23(28.0) 干预后8268(82.9)62(75.6) P值

总而言之,全面掌握影响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对该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的临床治疗的依从性得到显著性提高,使患者的血压水平能够更长时间维持在稳定的状态。

参考文献

[1] 王蓉,黎巧玲,丁抗宁,等.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自我护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5A):1164-1166

篇(11)

由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在RAS中的重要作用,ACE抑制剂(ACEI)广泛应用于EH的治疗,ACEI通过减少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生成和降低缓激肽(BK)分解,产生扩血管作用;能够促进PGE 2 生成和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活性。新型ACEI制剂苯那普利(Benazepril),口服后在体内转化为苯那普利拉而起作用,具有平稳、长效的降压效果;同时,能够产生有利的影响代谢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共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39~68岁,正常组为20例健康人,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1~66岁。

1.2 方法 对依CBP确诊的轻中度EH患者进行ABPM,观察患者血压升高的幅度、频度和时间,了解血压变异性和昼夜节律,判断ABPM在全面评价血压状况,进而准确诊断EH方面具有的优点。其后予以抗高血压药物洛汀新(Lotensin)口服,治疗4周后重复进行ABPM,观察药物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包括药物对总体血压水平影响,时域血压降低状况以及对血压变异性和昼夜节律的影响,并计算药物降压效应谷/峰比率,探讨计算谷/峰比率的方法学。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技术检测EH患者血液中有关因子水平,包括血浆肾素活性(PRA)、AngⅡ、醛固酮(Ald)、ET,观察EH患者有关因子水平变化,并与正常组比较,探讨其与EH的关系并指导临床诊断。予药物治疗后,复查此类项目,观察其对RAS及ET的影响,反映药物作用,探讨药物作用可能机制。

此外,检测药物治疗前后血浆电解质,血脂、血糖水平和肝肾功能状况,观察药物对其的影响,探讨可能机制。

对经CBP确诊的轻中度EH患者(观察组,n=48),停服影响血压药物7天左右,使用Suntech公司AuutrackerⅡ型动态血压仪进行24h血压监测,白昼(601/Am -10Pm)每30min测定1次,夜间(1001/Pm -6Am)每60min测定1次,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分别计算SBP和DBP的24h、白昼(d)、夜间(n)血压数值以及n/d的血压比率;计算血压超过正常标准(白昼≥135/85mmHg,夜间≥125/75mmHg)的比例???血压负荷(BPL);依据所得时点的数值(SBP、DBP)作出24h血压波动图并分析昼夜节律,同时计算动态血压变异性(ABPV)。其后予洛汀新10~20mg/d,每日1次(8Am)口服,排除病情加重、严重高血压合并症、无效加用其它降压药物、严重药物副作用以及无法随访等患者后,能坚持4周治疗者(治疗组,n=22),安排复查ABPM,并分别计算治疗前后上述有关指标,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分析药物对有关指标的影响。

应用RIA技术检测轻中度EH患者PRA、AngⅡ、Ald、ET水平,并与正常组(n=20)作比较,观察EH组和正常组之间,血液有关因子的差异,探讨其在E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于药物治疗4周后复查上述指标,观察药物对其影响。

对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化验血浆电解质(K + 、Na + 、Cl - ),血脂(Cho、TG、LDL、HDL、ApoA、ApoB)水平和肝功能(AST、ALT、TP、ALB、GLB),肾功能(Cr、BUN),以及空腹血糖(FBS)和血尿酸(BUA),观察洛汀新对此类指标的影响。

2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