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社会调研的方式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9 16:02:3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社会调研的方式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社会调研的方式

篇(1)

一、调查目的

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多样、目的各异,通过调查研究各年级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不同方式、倾向,比较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的差异,分析不同年级大学生开展不同社会实践的原因,从而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提出相关建议,正确引导各年级大学生参与适合并能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水平。

二、调查结果

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可得,在选取实践内容上,65.35%的低年级学生选择了兴趣方面,而选择了专业方面的只有34.65%。由此可知低年级在选取实践课题时,往往会更关注自身兴趣方面的内容。反观高年级的同学,在实践内容上有58.68%的同学更倾向于专业,而41.32%的同学则偏向于兴趣。可以看出,高年级的同学在实践课题的选取中更关注专业方面的内容。由此可知,不同年级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专业相关性方面具有差异性,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同学们对于实践内容的选取逐步从自身兴趣向专业方面过渡。

三、结果原因分析

(1)参与社会实践的必要性。大学生对实践的态度是造成实践方式差异的原因之一,为此,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态度,结果如下: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十分必要,能锻炼个人能力。但锻炼个人能力的出发点在高低年级当中存在不同,低年级的同学更加关注自身兴趣爱好的发展,而高年级的同学则更加侧重专业技能方面的锻炼。(2)参加社会实践所需的条件。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群体中普遍认为“经验积累”比较重要,高年级占24.34%,远高于低年级的19.23%比例。其次是“专业素质”,高年级群体比例达25.12%,低年级只占17.78%。而对于“参与积极度”,低年级的同学以24.41%的比例远高于高年级的12.48%。由此可知,高年级群体更注重专业素质培养和经验累积,而低年级学生对社会实践具有较大积极性。(3)社会实践的收获。高低年级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都有各自收获,而其中有较明显区别的是“专业需要锻炼”这一选项。高年级大学生认为专业需要锻炼的占了25.19%,而低年级则只占了4.23%。可以看出,高年级大学生较低年级大学生更注重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专业技能的锻炼,从而获得经验的积累。这与高年级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有着紧密联系。因此,高低年级大学生由于在社会实践中收获不同将会影响其社会实践方式的选择。

四、关于改善不同年级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建议

(1)从不同年级大学生个人角度出发。低年级学生可以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出发,广泛尝试各种类型的工作,为以后就业岗位明确方向。但在注意形式多样性的同时,也应注意到活动的计划性。高年级学生应注意实践内容的针对性,明确目标,在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既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专业学习的特长,又要针对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地方的特点,两方面结合起来考虑以增强针对性,取得较好效果,为自己以后就业积累经验。(2)从学校角度出发。鉴于低年级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又对实践抱有极大热情,学校应对其提供实践指导。同时,低年级学生人脉关系薄弱、实践经验缺乏,学校应尽可能帮忙指导组建实践团队,提供实践基地,帮助其走向实践岗位。同时学校应充分意识到社会实践对于不同时期大学生成长的不同意义,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比赛等鼓励高年级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自我。(3)从社会角度出发。希望社会方面能够贡献出更多力量扶持大学生的就业实践,通过增加一些培训以及临时工作岗位,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工作岗位的真实环境,培养其工作能力,让其提前适应工作环境。当然,社会各界应多为低年级学生提供锻炼舞台,以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

篇(2)

二、社会调查法的框架

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认识活动,社会调查有着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序,这种固定的程序可以说是社会调查自身所具有的内在逻辑结构的一种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提出调查主题。这是整个社会调查工作的基础,需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有创新的,具有可行性的调查主题或观点,尽量具体化和精确化,以便界定调查对象、调查区域范畴和实施调查。

(2)调查准备。在明确调查主题后,需要为实现调查目标而进行调查设计和准备调查问卷。调查设计主要是针对需要研究的问题制定研究分析的策略,并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以保证调查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过程的规范和科学。调查问卷的设计是调查准备阶段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要将研究主题放在一定的理论分析框架中,明确需要收集那些方面的资料,紧密围绕研究主题设计问题,采用可观察指标,注意构建可操作的变量和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选择适当的问卷结构,这直接影响到所收集的数据质量和后续的研究。此外,简洁和被调查者易于理解的调查问题能保证调查的顺利进行和数据质量的真实,在设计问题时必须要考虑被调查者的时间资源、个体认知能力等情况。

(3)社会实地调查。在这个环节,调查者要深入社会,根据不同的研究主题选择不同的访谈方法收集资料。在具体调查访谈过程中,往往可能由于现实条件的变化或调查设计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偏差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预定的访谈方法或对调查问卷进行修正。

(4)数据整理和分析研究。社会实地调查完成后,收集到的一手资料需要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调查研究结论并撰写调查报告。

三、社会调查法在农村公共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笔者将社会调查法引入农村公共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京郊农民对农村公共管理状况的满意度调研”为例对社会调查方法在农村公共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说明。

(一)确定调查主题

根据农村公共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在选择什么内容或问题作为社会调查主题时,主要考虑调查主题的有价值性、可行性等,因而选择“京郊农民对农村公共管理状况的满意度”作为调查主题。这是因为:(1)本课程学习对象为北京农学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需要从实践中认识社会,加强专业和课程认知。(2)课程学习的85%以上的学生来自北京郊区,分布于北京市的海淀区、朝阳区以及延庆县、平谷区等九个郊区县的44个乡镇,调研地点的分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学生以自己家庭所在地为中心进行辐射式取点或选择调研样本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或滚动取样调查具有非常便利的条件,能够保证问卷调查的质量,而且调研成本低。

(二)调查准备

调查准备主要包括了调查问卷设计和社会调查的组织安排准备两方面的内容。

1•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的设计一定要紧密围绕调查主题,本着全面、科学、可操作性来设计调查问题和构建变量和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当前北京郊区农村经济状况、农村公共管理的现状、农村公共管理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能力等,以了解京郊农民对当前农村公共管理的满意度以及影响京郊农村公共管理水平的因素为主要内容,除被调查者及其家庭基本情况的12个问题外,共设计了与调研主题相关的5大类66个问题,其中关于农村公共管理主体的有15个问题,关于农村基层民主的共计20个问题,有关基础设施建设及发展的共14个问题,社会保障及参加情况的有11个问题,收入及其他的有6个问题,其中有些问题还设计了子问题以便搜集更详细的资料,此外还设计了需要补充说明的问题项。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考察京郊农村公共管理的状况、村民对公共管理的满意度等相关情况,能使学生对京郊农村公共管理状况有一个直观、真实的认识,从社会实际状况出发来深入而直观地认识农村公共管理的内容、方式、目的等,加深对该课程内容的理解,并从课程学习角度去理解相关政策的实施基础与意义。

2•前期组织安排

随着课程内容的推进,在调查前1个月布置具体的社会调查事宜。主要是介绍社会调查方法、调查数据可靠性的把握、调查报告的撰写以及本次社会调查的要求等,督促学生做相关的知识储备,尤其是对调查问卷要做详细的解释,保证学生理解调查问题及调查目的,减少调查者因对问题的不理解造成的数据错误。因为考虑到少部分学生家庭所在地在北京市城区或京外省份,自主联系京郊农村调研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实际进入京郊农村调研,于是按宿舍将学生分成若干调查小组,并且确保每4-6人的小组中至少有2名以上家在郊区农村的学生,要求每组来自城区家庭的学生必须跟随来自郊区的学生进行调研。各小组自主推选一名组长,主要负责小组调查活动的开展和与教师的联系,调查分工等由组内成员自行协商。

(三)京郊农村调查与资料收集

在调查准备阶段,各调查小组根据组员情况,确定调查地点,细化到京郊的村庄。各小组优先选择家庭所在地、亲戚所在地、同学朋友所在地为调查村庄,依靠亲戚、朋友、同学等熟人帮助,在被调查村庄有选择地发放问卷或面对面地调查与访谈,既降低了社会调查的成本而且还能保证问卷的回收率和数据质量。在调查过程中,被调查农民的问题补充说明为研究主题的拓展和深层次分析提供了补充资料。学生在调查总结交流中往往对这个环节的感受最深,从他们的反映来看,更多地集中在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对相关教学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调查访谈技巧的掌握和沟通能力的提高等方面。

(四)调查数据整理、分析与报告撰写

将调查得来的原始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是撰写调查报告和定量研究的基础。这个环节中,指导学生根据调研主题,分析调查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撰写调研报告。各调查小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和水平的差异影响着各组选择的数据分析方法。更多的小组选择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分析较为简单;有些小组选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现了农村公共管理课程与统计分析课程的结合,学以致用使分析结果更为深入和全面,并加强了课程学习间的联系。

(五)调查的总结、交流

前面的工作只是完成了一项社会调查,但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完善社会调查法的实践性教学成效,调查的总结与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进行调查成果的交流,各小组以PPT形式汇报各组的调查情况、调查结论等,就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享调查体会与经验,并且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实现知识的启发、碰撞、提升。同时对调查中暴露出问题的总结,比如对于组织安排、问题设计、调查难点等进行总结,以便在今后的社会调查中避免出现相同的问题,完善社会调查法的实施和提高调查效果。从学生对调查交流、总结的情况反映来看,有些小组事先组织安排有所欠缺,导致调查时间和次数比预想的多,很多学生在经过社会调查后改变了原先对社会调查的简单认识;更多的学生反映经过社会调查后对农村公共管理课程中的很多知识有了直观和更深入的认识,并开始思考相关问题,而且还在调查中取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感受,比如被调查的村民面对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期望学生们能解决他们说到的问题时,很多学生的反映是认识到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激发出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此外,社会调查对交流、沟通能力以及与团队合作能力的锻炼也是学生交流总结中反映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

(六)社会调查的评价考核

篇(3)

在农村公共管理课程中引入社会调查法来展开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专门搜集和整理课堂学习知识的相关信息,通过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可以实现课堂学习与社会中的现实问题的有机联系,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社会现象,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逐步加深,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实现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二、社会调查法的框架

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认识活动,社会调查有着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序,这种固定的程序可以说是社会调查自身所具有的内在逻辑结构的一种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提出调查主题。这是整个社会调查工作的基础,需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有创新的,具有可行性的调查主题或观点,尽量具体化和精确化,以便界定调查对象、调查区域范畴和实施调查。

(2)调查准备。在明确调查主题后,需要为实现调查目标而进行调查设计和准备调查问卷。调查设计主要是针对需要研究的问题制定研究分析的策略,并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以保证调查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过程的规范和科学。调查问卷的设计是调查准备阶段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要将研究主题放在一定的理论分析框架中,明确需要收集那些方面的资料,紧密围绕研究主题设计问题,采用可观察指标,注意构建可操作的变量和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选择适当的问卷结构,这直接影响到所收集的数据质量和后续的研究。此外,简洁和被调查者易于理解的调查问题能保证调查的顺利进行和数据质量的真实,在设计问题时必须要考虑被调查者的时间资源、个体认知能力等情况。

(3)社会实地调查。在这个环节,调查者要深入社会,根据不同的研究主题选择不同的访谈方法收集资料。在具体调查访谈过程中,往往可能由于现实条件的变化或调查设计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偏差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预定的访谈方法或对调查问卷进行修正。

(4)数据整理和分析研究。社会实地调查完成后,收集到的一手资料需要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调查研究结论并撰写调查报告。

三、社会调查法在农村公共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笔者将社会调查法引入农村公共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京郊农民对农村公共管理状况的满意度调研”为例对社会调查方法在农村公共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说明。

(一)确定调查主题

根据农村公共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在选择什么内容或问题作为社会调查主题时,主要考虑调查主题的有价值性、可行性等,因而选择“京郊农民对农村公共管理状况的满意度”作为调查主题。这是因为:(1)本课程学习对象为北京农学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需要从实践中认识社会,加强专业和课程认知。(2)课程学习的85%以上的学生来自北京郊区,分布于北京市的海淀区、朝阳区以及延庆县、平谷区等九个郊区县的44个乡镇,调研地点的分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学生以自己家庭所在地为中心进行辐射式取点或选择调研样本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或滚动取样调查具有非常便利的条件,能够保证问卷调查的质量,而且调研成本低。

(二)调查准备

调查准备主要包括了调查问卷设计和社会调查的组织安排准备两方面的内容。

1·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的设计一定要紧密围绕调查主题,本着全面、科学、可操作性来设计调查问题和构建变量和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当前北京郊区农村经济状况、农村公共管理的现状、农村公共管理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能力等,以了解京郊农民对当前农村公共管理的满意度以及影响京郊农村公共管理水平的因素为主要内容,除被调查者及其家庭基本情况的12个问题外,共设计了与调研主题相关的5大类66个问题,其中关于农村公共管理主体的有15个问题,关于农村基层民主的共计20个问题,有关基础设施建设及发展的共14个问题,社会保障及参加情况的有11个问题,收入及其他的有6个问题,其中有些问题还设计了子问题以便搜集更详细的资料,此外还设计了需要补充说明的问题项。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考察京郊农村公共管理的状况、村民对公共管理的满意度等相关情况,能使学生对京郊农村公共管理状况有一个直观、真实的认识,从社会实际状况出发来深入而直观地认识农村公共管理的内容、方式、目的等,加深对该课程内容的理解,并从课程学习角度去理解相关政策的实施基础与意义。

2·前期组织安排

随着课程内容的推进,在调查前1个月布置具体的社会调查事宜。主要是介绍社会调查方法、调查数据可靠性的把握、调查报告的撰写以及本次社会调查的要求等,督促学生做相关的知识储备,尤其是对调查问卷要做详细的解释,保证学生理解调查问题及调查目的,减少调查者因对问题的不理解造成的数据错误。因为考虑到少部分学生家庭所在地在北京市城区或京外省份,自主联系京郊农村调研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实际进入京郊农村调研,于是按宿舍将学生分成若干调查小组,并且确保每4-6人的小组中至少有2名以上家在郊区农村的学生,要求每组来自城区家庭的学生必须跟随来自郊区的学生进行调研。各小组自主推选一名组长,主要负责小组调查活动的开展和与教师的联系,调查分工等由组内成员自行协商。

(三)京郊农村调查与资料收集

在调查准备阶段,各调查小组根据组员情况,确定调查地点,细化到京郊的村庄。各小组优先选择家庭所在地、亲戚所在地、同学朋友所在地为调查村庄,依靠亲戚、朋友、同学等熟人帮助,在被调查村庄有选择地发放问卷或面对面地调查与访谈,既降低了社会调查的成本而且还能保证问卷的回收率和数据质量。在调查过程中,被调查农民的问题补充说明为研究主题的拓展和深层次分析提供了补充资料。学生在调查总结交流中往往对这个环节的感受最深,从他们的反映来看,更多地集中在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对相关教学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调查访谈技巧的掌握和沟通能力的提高等方面。

(四)调查数据整理、分析与报告撰写

将调查得来的原始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是撰写调查报告和定量研究的基础。这个环节中,指导学生根据调研主题,分析调查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撰写调研报告。各调查小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和水平的差异影响着各组选择的数据分析方法。更多的小组选择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分析较为简单;有些小组选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现了农村公共管理课程与统计分析课程的结合,学以致用使分析结果更为深入和全面,并加强了课程学习间的联系。

(五)调查的总结、交流

前面的工作只是完成了一项社会调查,但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完善社会调查法的实践性教学成效,调查的总结与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进行调查成果的交流,各小组以PPT形式汇报各组的调查情况、调查结论等,就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享调查体会与经验,并且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实现知识的启发、碰撞、提升。同时对调查中暴露出问题的总结,比如对于组织安排、问题设计、调查难点等进行总结,以便在今后的社会调查中避免出现相同的问题,完善社会调查法的实施和提高调查效果。从学生对调查交流、总结的情况反映来看,有些小组事先组织安排有所欠缺,导致调查时间和次数比预想的多,很多学生在经过社会调查后改变了原先对社会调查的简单认识;更多的学生反映经过社会调查后对农村公共管理课程中的很多知识有了直观和更深入的认识,并开始思考相关问题,而且还在调查中取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感受,比如被调查的村民面对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期望学生们能解决他们说到的问题时,很多学生的反映是认识到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激发出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此外,社会调查对交流、沟通能力以及与团队合作能力的锻炼也是学生交流总结中反映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

(六)社会调查的评价考核

篇(4)

二、活动主题:

我与湖南同发展,四化两型进校园。通过发放调查问卷,针对同学们在四化两型知识方面的薄弱部分进行宣传和教育,同时加强同学们的参与程度,在活动中进行四化两型知识问答,加强同学们的理论知识。同时在橘子洲进行环保义工,收集垃圾废品,向路人宣传四化两型知识,以此来加强同学们四化两型知识的认识程度和加强保护母亲河湘江的意识,并且举办论坛,就如何打造东方莱茵河而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活动目的:

四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为了使同学们了解“四化两型”的内容,为了使四化两型的思想进入校园,使同学们更加了解时政,亲身参与到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当环境保护的志愿者等愿望,同时加强班级的学术氛围,发扬本专业优势及特点,使同学们发挥特长,增长见识。特开展“我与湖南同发展 四化两型进校园”主题团日活动。以达到一下目的:

1、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时事,深入了解中国国情 ,加大对民生的关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进行社会调查,培养同学们社会实践能力和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3、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迎接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的召开;

4、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湖南省“四化两型”建设,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当好突击队和生力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为加快富民强省贡献智慧;

5、加强学院各专业的专业知识、学术交流和加强思想交锋;为湖南省向四化两型社会转变做出自己的贡献;

6、扩宽当代大学生的视野,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以身作则,将湖南的发展视为己任;

7、了解我们的母亲河湘江,共同为湘江的发展出谋划策,为湘江打造“中国莱茵河”出谋划策。

四、活动可行性分析

这次活动采取社会调研与现场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社会调研是我们必修的一门课,可以利用此次活动锻炼我们的能力,同样可以激发同学们对于社会调研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湘江距离我校较近,橘子洲风景区交通方便,同学们采用自行车这种低碳节能的方式从集结点湖师大桃子湖路口骑到橘子洲头,路程适中,沿途有优美的风景,并且道路宽阔车辆稀少,安全问题可以保障,所以这次活动是具有可行性的。

五、活动参与者:

2011级思想政治教育团支部全体成员

六、活动时间:

2011年11月30日

七、活动地点:

院113教室、橘子洲风景区

八、活动过程:

1 、主持人开场词,工作人员分发活动意见表

2、展示会前进行的社会调查照片及其资料,从而引出问题

篇(5)

在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一门重要的方法学课程[1]。这门学科旨在传授社会调查中所涉及的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调查研究的操作过程、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社会调查,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学生适应专业岗位的能力奠定基础。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这门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然而传统教学侧重于理论教学,通过理论知识考核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系统连贯地讲授有关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却往往造成学生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相互脱节的现象,忽视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传统教学方式的效果不佳,有学者报道,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课堂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较为沉闷,教学总体质量不高[2]。为此,我们曾经对我院公共管理专业四年级全体学生进行了针对这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访谈,主要反映的问题有:理论部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困难,例如抽样方法、层次谬误等概念;该门课程理论难度较大,传统教学方法有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但应用能力提高不明显;实践课效果不好。传统教学方式是讲授理论之后,选取部分章节进行实践操作,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未能很好地结合,导致学生在实践环节不知所措,不能有效处理实际问题。因此,本次实践课教学改革的目的是,针对当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思考,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1教改的思路和方法

由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这门课程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且不能脱离理论的指导,因此,实践课程内容的设计尤为重要。课程章节连贯性要求高,因此具体教学方案是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各个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在社会调查的前期准备阶段、调查过程以及最后分析总结阶段依次展开。我们将实习课程内容分为几个环节:选择主题、确定测量值、制订计划书、拟订调查提纲、选择调查方式和方法、现场调查、资料录入、整理与分析、撰写调查报告。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练习和实践强化,使学生在遇到具体项目时知道如何下手,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社会调查选题、方案设计、实施调查和调查报告的撰写。教学过程的实施中,我们对学生的具体安排如下。

(1)学生以7人左右组成一个研究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活动,每组选出组长,统筹组织管理。由组长负责总体安排和对组员的工作任务进行分配,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

(2)授课第三周后开始选题,课题可以在教师建议的选题中选取,也可由小组根据兴趣和课题的可行性来确定。

(3)选题确定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社会调查的全过程,包括如何选题、设计调查方案、设计问卷及访谈提纲、实施社会调查、整理调查资料及撰写调查报告等。调查方案是调查工作的行动指南,内容包括:调查目标、调查类型、调查内容和工具、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地域、调查时间、调查队伍、调查经费以及工作安排。首先开展小组内讨论,商讨确定实践内容,每个小组分别制作PPT进行汇报,然后教师针对每个小组的方案设计进行点评,指出不足,提出完善建议。

(4)开展现场调查,进行资料收集。

(5)理论课讲完“调查报告的撰写”之后,要求学生在问卷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完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中交代清楚调查的基本情况和调查结论,重点是把调研结果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地写出来。调研报告以书面的形式上交,并在实践课上汇报。最后教师对每组的调研报告进行总结。

2教改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的改革已经在2012级、2014级公共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亮点是将课程学习变成学生有兴趣又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另外,评价方式更全面、更公正,能更客观地考查学生的具体能力和学习态度。

2.1系统地设计整个实践环节

按照进行一个完整问卷调查的程序,系统地设计问卷调查的实践环节,带领学生逐步进行科学研究,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完整的调查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布置学生要完成的作业,分别是选题确定、研究设计、问卷设计、撰写调研报告,这几个环节教学内容由易至难。在教学方式上由分项练习到最后的综合报告,逐步培养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主要手段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专业素养,锻炼学生全面考虑、综合判断的能力。

2.2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能让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意识到理论指导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学习理论。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讲解抽样方法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可能没听明白或者印象不深刻。当学生在实践课中研究自己调查方案中的具体抽样方法、样本规模等时,会主动看书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如此反复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水平均有提高,最终达到教与学相结合,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3制订与完善实践教学计划

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实践环节,课程考核的设计是40%的平时成绩加上60%的期末考试成绩构成最后的成绩。这样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使学生重视和积极参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

为了保证社会调查的严肃性和认真性,平时成绩评定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参加社会调查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二是社会调查报告。社会调查过程中的表现依据学生自我评价、指导教师评价及调查单位的反馈意见。调查报告的评分依据材料的真实性、调查对象的典型性、观点的新颖性以及格式是否正确、叙述是否清楚、理由是否充分、语言是否准确等。

3教改的实施效果

通过教学改革实践,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实施研究性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感受到了这门课程与公共管理专业课的密切关系,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得以提升,达到了教学目的和要求。

3.1教与学结合,学生实践能力提高

学生普遍对课程的教学方式给予了肯定,认为课程教学打破了以往死板的教学模式,便于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实际操作使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交流,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习氛围轻松,使理论学习不再枯燥,起到了督促学生注重理论学习的作用;学生普遍对社会调查研究有了理性认识和浓厚兴趣,了解到社会调查要经过系统的流程、遵循特定的原则、应用科学的方法以及团队合作才能获得有效结论;教学设计打破了以往从理论到应用的学科逻辑体系,以实践教学为切入点,先让学生尝试完成工作任务,并从完成任务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

3.2全程评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

科学的考核方式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对学生按照教学进度进行过程性考核,教师可以对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3.3结合实际,学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

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积极性,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人数逐年增加。同时,通过分组讨论调查课题并与组员及调查对象交流,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调查方案的设计以及调查报告的撰写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等。

4教改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首先,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对任课教师要求较高,需要提高教师能力素质、教学技术和完善教学设备;其次,由于实践内容涉及众多学科,例如卫生统计学等,需要学生掌握统计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具备分析调查结果的能力;再次,受到研究场所和调查时间的限制,目前学生一般只能在本市或者校园中做调查,调查题材比较单一,很难进行大范围问卷调查;最后,调查研究需要经费支持,而目前费用完全由任课教师自主承担。当前社会迫切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卫生管理人才[4]。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优化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素质,才能达到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今后我们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改革陈旧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完善教学体系,制订出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案,以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确保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梁维萍,郑建中,张雪芬,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2):182-184.

[2]刘珊珊,杨东辉,徐瑛.学生对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讲授社会调查方法的态度和学业成就的调查及原因分析[J].才智,2011(3):326-327.

篇(6)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的核心,实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社会调查课程是实践性与理论性都很强的课程,作为一门基础性、交叉性学科,可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可操作的方法和具体的理论指导,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对于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学生而言,该课程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能够通过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来观察社会变化、分析社会关系、解释社会现象和把握社会规律,锻造作为一名管理者必备的素质与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形式单一,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改革创新不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教学效果不明显。①必须努力尝试新的实验、实践教学模式,一方面是以理论内容为基础、以案例结合SPSS软件应用为手段的实验教学,另一方面是将现场模拟与实地调查有机融入到实践教学之中。

1 实验、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与存在问题

实验、实践教学是以培养和提高技能水平为目标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相对于课堂教学,实验、实践教学具有较强的观察性、操作性和理论实践融合性等特点。由于理论教学的内容较难,借助实验、实践的教学方法可以增进教学实效。其一,通过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亲历实地开展调研,强调学生参与及动手操作,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在实践中认知和提高,激发兴趣和探索新知的欲望;其二,有利于学生消化、验证理论知识,增强了理论的现实感和说服力;其三,有利于学生调动自己的综合能力以完成学习任务,以达到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消化,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传统实验、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实验教学过于教条刻板,遵循“预习报告+实验指导+总结报告”三部曲程式,这种程式只适用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较强的情形;二是实验、实践教学课程及其内容多从教的角度开发、设计,学生通常按照实验指导或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课堂教学理论,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探求、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是实验、实践教学的研究不够,未能将学科前沿性成果和现实管理中的新问题有效地引入实验教学之中,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社会调查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性质,旨在教授学生有关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使学生扎实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实际操作过程和技术。基于建构理论的教学方法,将教学过程从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转变为“实验、实践体验为主”,鼓励学生“像研究者那样”参与社会调查实践。要求学生根据课程教学进度,去完整地亲历一次调查课题的研究,充分发挥情境、协作、会话在知识生产与意义建构中的作用,使学生在科学规范的研究过程中建构起真正有益于自己的知识技能。②鼓励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独立完成收集原始资料、统计分析资料和撰写研究报告等任务。努力探索出一条结合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的新路。这种实验、实践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方位的集课程学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于一体的系统性训练,真正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2 实验、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实验、实践教学模式涵盖理论基础知识,实验、实践的目的,操作程序与规范、师生任务与分工,教学策略与评价等要素。具体可从课程体系构建、项目设置、项目内容编排、课外活动安排等方面,层次性地设置实验实践项目。

首先,要高度重视实验、实践教学设计。根据“实验育人”的理念,应当立足于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趋势,并结合培养对象的新特点,针对存在的新问题进行。实行项目驱动方法,合理编排实验、实践项目表单。每一个项目的设计思路,主要考虑项目名称、项目内容、方法或原理、时间、步骤、要求等。力图通过编制实验、实践指导书或手册作为教学的指导规范。具体而言,就是在整个教学计划学时内,老师必须根据课程内部逻辑关系开展教学,一方面讲解课程基本理论知识,讲解时注意调整重点、强调应用、注重操作,同时要求学生根据教学进度,以小组为单位,分步骤依次完成从调研选题、文献回顾、设计研究方案与问卷、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到撰写调查报告、汇报研究成果的一整套实践任务;另一方面,安排一定的学时,借助实验室计算机教学平台,根据设计好的实验项目,有机结合SPSS软件、实例与数据库,让学生学会应用SPSS软件,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统计分析技能。同时鼓励学生以此课程的学习为契机,积极申报校级、省级、国家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激发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的热情。

其次,要认真做好各教学环节的执行与评估工作。作为社会调查课程的教师,不但要掌握社会学理论基础、统计学理论,而且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应用技术,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要有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有一定深度研究方向的科研能力,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③在课堂讲授中,重点让学生掌握:如何确定测量指标,如何设计问卷,如何进行访谈,如何对资料进行整理,如何对资料进行数量分析,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等这些与实际调查紧密联系的问题;课堂模拟训练主要针对资料收集方法的训练,如让每个小组结合自己课题设计出问卷和使用方法,然后进行课堂模拟训练,重点观察每个小组在特定情境下的互动技巧及效果,之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提高;实验室内主要进行SPSS定量统计分析实验,主要实验内容包括: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均值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要求学生学会正确操作步骤,并能正确地解读计算结果。在实验室教学场景中,要充分利用实验室教学网络实时监控系统,加强师生互动,实现师生之间的包括答疑、讨论和指导在内的沟通与交流;实地调研主要进行观察实验、访谈实验、问卷使用实验、摄像摄影录音实验等,鼓励学生深入到社区、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农村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收集调查资料,在社会实践中学会运用相关的调查方法与调查技巧。

3 实验、实践教学模式的教学成效

通过实验、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社会调查课程的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参与积极性高。课堂讨论、现场模拟、电脑操作以及社会调研等多种教学形式的综合运用,大大丰富了课程学习内容,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基于建构主义的课程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套路,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经由师生双边互动、学生间的互动、人机互动及社会场景中人与人间的互动,实现主体间性的意义建构。

二是使学生掌握了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课程学习,系统掌握了包括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技术三个层面在内的一整套研究方法,获得了观察分析社会的工具;通过实验、实践教学,有效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应用和转化,提高了大学生实际的社会调研能力和水平,也为大学生就业和工作提供了帮助,为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经验、思维和技能支持。尤其是实地调研活动的开展,增长学生的社会知识,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在学习其他课程、课外科技立项、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方面也因此受益,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三是增强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探求精神。通过实验、实践教学,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更强了。学生在论文写作方法上,逐步实现了从以文献研究为主的理论分析转向以社会调查为主的实证研究的转变,资料的处理和统计分析能力也加强了,结合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科学研究意识得到强化在表现为遵循和贯彻实证主义方法论进行调查研究,在紧密结合社会事实理解和分析问题的同时,还注重对调查设计和调查过程进行反思。大部分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掌握了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流程和具体方法,为以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科研活动提供了经验积累和方法支撑。有多个小组在此基础上成功地申报了校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训练项目。

四是通过小组实验、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切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社会调研活动,要求每个小组要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分工与协作,明确任务、角色、职责与关系,通力协作,群策群力,共同努力完成既定的调研任务。在此过程中,大家共同寻找调查课题,共同起草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共同进行问卷收发、共同分析讨论调查资料,每个人都有充分发挥个人才能的机会,同时也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和通力合作的快乐,感受到尽职尽责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提高了。通过小组实践,学生真切地认识到了社会调查实践的重要性,并以积极的态度以实际行动争取和参与各种社会调查实践,学生关注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越来越高。

本文系安徽财经大学校级教研项目《社会调查与统计方法》实验实训教学(ACJYYB2013037)研究成果

注释

篇(7)

未成年犯罪问题,现已变成全世界需要共同去面对的严重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的好坏不仅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民族或国家的未来。现今,未成年人犯罪已经赴、环境污染的后尘,成为了世界第三大公害。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我国未成年犯罪持续增长的势头丝毫不减,并且该方面的问题已变得尤为突出。

一、基本情况

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城市,在青海省也是最大的城市,城东区位于其东部,被称作是西宁市的东大门,城东区生活着二十一万多人,其是以汉族为主,以27种民族共同聚居的区域,其民族构成及民族问题十分突出,其中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也亟待解决。

未成年人因其特殊的年龄、心理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刑法将其列为一类特殊人群予以保护,对未成年人适用非监禁刑有很多优点,首先体现出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精神,其次有利于未成年犯罪人树立起重新做人和重新生活的信念。特别是在西宁市城东区这样一个民族聚居地区对未成年犯罪问题更需要小心谨慎地处理,不然会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各民族的团结。

近些年来,自从2010年底开始,社区矫正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犯罪处遇方式在全国31个省、市、区广泛开展以来,全国多数法院为了保护未成年犯罪人的合法权益,对其大量适用非监禁刑。

二、调查目的与方式

为了使未成年人犯罪的数量有所下降、发现非监禁刑与社区矫正衔接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因此笔者对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用查档及个别访问的形式对未成年人非监禁刑与社区矫正衔接现状进行调研。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宗教、文化、风俗习惯、生存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对该区域的未成年人犯罪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调查数据汇总

西宁市城东区2013年1月初至2013年10月底共有41起案件涉及未成年人犯罪,共涉及未成年犯罪人67人。其中最后被判处非监禁刑的共有41人,占到总人数的61.19%。高发案件的案由依次为抢劫、盗窃、故意伤害、、贩卖、抢夺及非法拘禁七种。其中抢劫案20件,占案件总数的48.78%,盗窃案9件,占总数的21.95%,故意伤害案7起,占总数的17%,抢劫案2起,占总数的4.87%,贩卖、抢夺及非法拘禁案各1件,占总数的2.43%。

在这41起案件中,有共同犯罪案件27起,占总额的65.85%。在此其中涉及汉族人数22人,占被判处非监禁刑总人口的2.4%,涉及回族人数15人,占总人数的36.58%,涉及藏族人数3人,占总人数的7.31%,涉及回族人数1人,占总人数的2.4%。

对上述调研数据中的67个需要进行社区服刑的未成年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其中不存在文盲的情况。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员有8人,占到总人数的11.94%,其中无职业7人,占总人数的10.45%,有职业的为1人,具体职业为农民,占到总人数的1.49%。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员有32人,占总人数的47.76%,其中无职业17人,占总人数的25.37%,还有15人为在读初中生,占总人数的22.39%。高中在读生或中专生共6人,占总人数的8.96%。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从上述调研得出的数据可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其一,具有初中文化的未成年人占据犯罪主体的大多数,占到总人数67人的47.76%,可见初中阶段对于未成年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其二,暴力型犯罪在西宁市城东区未成年人犯罪中占多数,比例为57.14%;

其三,西宁市城东区对未成年人判处非监禁刑的比例为61.19%,与欧美等国家非监禁刑的使用率达到70%以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该适用率还有待提高;

其四,西宁市城东区适用非监禁刑的刑种过于单一,主要都是以被判处缓刑为主,对其它种类的非监刑的适用率较少,呈现出缓刑一边倒的态势。在上述调研的41起被判处非监禁刑的案件中,只有1件是判处管制的,其它的全部适用缓刑,缓刑使用率达到了97.56%。

(二)从西宁市城东区未成年人被判处非监禁刑后到未成年被告人到其户籍地或社区矫正机关接受矫正的这一段过程来看,存在着以下三点问题

1.审前社会调查衔接存在的问题

审前社会调查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刑事案件后,对有可能被判处非监禁刑的被告人,经被告人户籍所在地或经常住地的社区矫正机关对个人、家庭等情况进行调查,从而向人民法院提出是否建议对被告人适用非监禁刑的意见,并提交相关社会调查报告的活动。

但在实践中常常会出现有关时间的冲突问题。即审前社会调查的时间与审结案件的时间相冲突。在审前社会调查实施办法中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刑事案件后一周内,向被告人户籍所在地或经常住所地的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发出审前社会调查函并附起诉书副本,社区矫正机关的全部审前社会调查事项必须在三周内完成。在实地调研中发现,西宁市城东区人民法院对有可能被判处非监禁刑的未成年被告人都能够做到在规定时间内向被告人户籍地或住所地的社区矫正机关送达审前社会调查函并附起诉书副本,但问题就在于社区矫正机关经常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其工作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人民法院,因此就会影响人民法院按时开庭,使案件无法在审理期限内及时结案。有时关于有可能被判处非监禁刑的未成年案件,案件事实清楚,未成年被告人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无异议时,人民法院基本上都会依法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但简易程序的审理期限只有20天,则会产生审前社会调查报告与人民法院结案相冲突的情况。

西宁市城东区人民法院对于那些未成年被告人的户籍地或经常居住地不在西宁市的,会采用邮寄的方法将审前社会调查函并附起诉书一并寄至当地的社区矫正机构。但是由于社区矫正工作不统一的机制,为社区考察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西宁市城东区各司法所的人员配置及办公条件十分有限,若在一个共同犯罪的案件中同时存在需要对多个未成年被告人进行审前社会调查的话,就会显得力不从心。与此同时,考察机制没有法定的固定形式,这就对从事社区矫正的工作人员要求很高,要求司法工作人员边工作边学习地进行社区矫正工作。

未成年人被判处非监禁刑,去社区矫正机构接受社区矫正,但社区矫正组织由于缺乏资金,工作机制不固定等问题,对判处非监禁刑的罪犯,缺乏有力的监管条件,对于违反缓刑、假释、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等规定应当执行收监的,会导致有关机关相互推诿的现象出现。

2.各职能部门衔接存在的问题

各职能部门的衔接也可称为是入矫环节各部门的衔接,是指有关部门根据规定将与社区矫正条件相符合的罪犯及相关法律文书向社区矫正机构移交的活动。在这一环节中,需要进行衔接的部门众多,既存在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与司法局的工作衔接,又存在司法局与司法所的工作衔接,还存在着其他相关部门与派出所之间的工作衔接。尽管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类社区矫正规范性文件中对社区矫正各参与单位的任务进行了具体的划分安排,但对其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流程规定不明确,会造成有关部门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呈现出消极怠工的状态。而社区矫正机关又受其职能的限制,其没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其组织协调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落实,最后就演变成了由社区矫正机关单独奋斗的局面。

3.矫正对象衔接存在的问题

矫正对象的交接包括两种方式,即直接交接和间接交接。直接交接是指人民法院在对未被采取强制措施的且被判处非监禁刑的未成年犯进行当庭交接工作,对已羁押的未成年犯在看守所内进行交接工作。但是在实践中,人民法院不会通知社区矫正机关到法庭或者到看守所内进行直接交接工作。在间接交接的过程中,西宁市城东区的未成年矫正对象主动到司法所报到的情况还是不错的,一般不会导致脱管或是漏管的情形发生。

五、完善紧密联系西宁市城东区未成年人非监禁刑与社区矫正衔接工作的建议

(一)适当放宽未成年人适用非监禁刑的标准

西宁市城东区对未成年人判处非监禁刑的适用率达到61.19%,与欧美国家的70%以上适用率的标准还是存在着差距。我国刑法并没有把未成年和成年人判处非监禁刑的标准有所区别,但是笔者认为,由于未成年人的年龄较小,心理发育不成熟、较容易得到矫正等原因,对未成年人予以适当地放宽适用非监禁的标准,使其在矫正后能够更好的回归社会,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加快有关社区矫正方面的立法,从法律方面直接解决后顾之忧

社区矫正作为是一种惩罚犯罪的处遇制度,必须要有法律提供强有力的后盾支持才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明确规定了社区矫正制度,标志着该制度的正式建立。但是对于公、检、法等其他部门如何积极参与到社区矫正的工作中去,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在完善相关的立法时,需要把各职能部门的衔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规定到其中。

(三)加强建设网络,从技术上解决衔接问题

针对审前社会调查难,异地调查不方便等问题,应加强建设网络,建立起社区矫正的信息网络,使得数据能够形成资源共享、高效传输。在这其中尤其要重视各职能部门的网络连接问题,用网络化的手段来防止一些不必要的疏忽。

(四)加强队伍建设,从人事上解决衔接问题

篇(8)

中图分类号:F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4-034-02

一、社会调查法的内涵和意义

(一)社会调查法的内涵

社会调查是指人们运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从社会现实中收集有关社会事实的信息资料,并对其做出描述和解释的一种自觉的社会认识活动。社会调查法是研究性学习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法、观察研究法等方法以及问卷、个案研究、实验等科学方式,对有关社会现象进行周密、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借以发现存在的社会问题,探索有关规律。

(二)社会调查法的意义

将社会调查法应用到经济领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看待某些经济问题、分析经济形势。具体到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出口外贸企业转型这一问题,尽管我们可以通过海关总署等官方网站搜集到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口状况的宏观指标,但具体到企业的一些微观数据却无从获知,这样我们就无法了解到我国出口外贸企业面临的真实困境,而运用社会调查法对出口外贸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等,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金融危机后我国外贸企业接到外部订单的情况及真实生存状况。

二、我国出口外贸企业外销面临的困境

2008年美国爆发了严重的次贷危机,近年来美国国内饱受国内高失业率的困扰,试图通过发展国内制造业和服务业以增加就业,因此会部分替代从我国的进口;2009年希腊率先爆发了严重的欧债危机,这场危机随后迅速影响至整个欧元区,导致欧盟对外需求增速也有所放缓;而日本近年又遭受地震和核泄漏重创,经济重建面临较多困难。在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情况下,我国外贸企业外销面临的形势严峻,外部订单不稳定甚至可能减少。

为了了解我国出口大省广东省的中小企业出口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广东佛山南海检验检疫局近日向家具、服装、玩具、家用电器等十五类的749家中小企业发出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接到2011年一季度订单的企业有375家,占企业调查总数的52%;接到半年订单的只有57家,占8%;有37%的被调查企业没有接到任何订单。此调查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东南沿海中小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外销情况不甚乐观。

在外贸订单总体缩水之下,不少外贸企业转换思路,瞄准开拓国内市场。据以上广东佛山南海检验检疫局的问卷调查,所调查的企业中有些企业去年8月后内、外单比例基本达到5:5,预计今年内单规模还将继续扩大,可能达到8成。但由于种种原因,外贸企业由外销转内销的转型之路走得并不容易。

三、我国出口外贸企业转型的制约因素

(一)转型企业缺乏内销经验

与相对成熟的外销市场相比,我国很多行业尚处于发展期和改良期,经营方式和手段相对不规范,如价格战、仿制假冒等问题普遍存在。尽管出口外贸企业有足够的产品生产经验,但对国内市场的经营方式、管理方式、竞争对手等都缺乏足够的了解。在认识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很可能盲目地选择进入某个行业,因而导致决策失误。

(二)部分企业原有产品不适应国内市场

不少出口外贸企业是纯外销加工型企业,生产的产品大部分销往国外。由于历史文化、生活习惯的差异,国内居民对产品的需求与外国居民不尽相同。而事实上大部分外贸企业转内销时都会选择做老本行,将原来为外国消费者设计的产品直接转到国内市场上销售,结果发现其原有外销产品不能适应国内消费市场,不被国内消费者认可。

(三)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起合适的内销渠道

内销市场已经进入渠道为王、终端为王的阶段,不建立合适的营销渠道,企业的优质产品就无法较快打开市场,所以企业必须建立起自己的内销渠道和售后服务网点。出口外贸企业的产品原先主要在国外销售,在国内没有营销渠道。再加上营销渠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投资大、风险高、见效慢,因而不少出口外贸企业在开拓国内市场过程中都面临建立营销渠道的问题。

(四)出口外贸企业转型面临资金短缺的难题

从目前国内的融资环境来看,出口外贸企业相比内销型企业更容易得到各大银行的支持,而出口转内销的企业如果创立了自主品牌,就会比出口型企业在广告、促销等方面投入更庞大的资金。一方面是相对更少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是相对更多的资金投入,导致了转内销的企业资金缺口较大。

四、我国出口外贸企业扩大国内市场的对策建议

为了摆脱制约外贸企业转型的不利因素,企业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调研国内市场、开发建设适当的营销网络等。同时,政府也应对外贸企业的转型给予政策层面的支持。

(一)调研国内市场,转变营销观念

我国的市场经济相对来说时间短,经验少,所以国内市场不仅销售情况复杂,而且不同区域的销售因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或多或少的地方保护主义,使得销售特点变化较大,这就要求企业不能按照以前惯有的思维方式来开拓国内市场豐。外销的前期投入相对较少,周期短且回报稳定,而内销的前期投入大,投资回报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在营销观念上,不能急于求成,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积极稳妥地进行。

(二)积极开发适合国内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出口外贸企业转内销后,应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国消费者的消费文化、消费心理,开发能满足本国居民实际需要的产品。应针对国内市场的不同消费人群细分市场,分别设计有针对性的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要,满足国内居民的消费习惯,这是出口型企业打开国内市场的基础。

(三)加快国内营销网络建设

篇(9)

工学结合模式下探索把校企合作思政课的社会调查报告进行整合,做为思政课教学案例的运用,促使思政课教学生动灵活,形成思政课新视角来解读思政课的理论,较容易被高职学生所接受,明确自我职业规划,又可以使得思政课理论导引内化大学生的职业修养。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政课社会调查报告的归类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思政课社会调查涉及到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指导思想、就业实习、合作形式等相关内容,需要师生、企业员工三者密切合作才能把社会调查报告实施,保证调查报告的质量。

1、校内调查报告:(1)访谈相关领导与教师,与学校专业教师和校企合作领导进行访谈,了解工学结合内容与形式、实施计划、试点班与非试点班的区别、注意事项、合作规模;同时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于工学结合模式的看法;(2)访谈校内实训企业,高职院校实训场地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了解校内实训状况、企业投资的设备、资金、合作情况,特别是校企合作冠名班级学生的校内实训与其他班级学生的差异,及其高职院校自身开办的企业公司对于学生实训的具体要求;

2、校外调查报告:校外调查报告主要是针对校企合作企业或其他非合作企业进行,利用业余时间或寒暑假时间进行实地访谈,重点了解校企合作的实质内容、企业文化、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基本要求、顶岗实习的方式、毕业学生的表现、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不同企业的发展比较、国家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和企业对国家时政的关注、企业的责任、企业的人才现状与需求、企业的生态环保理念、非合作企业与合作企业对学生实习、毕业的基本差异。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政课社会调查报告的整合分析

校企合作调查报告内容涉及面较广,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五方面内容,通过调查报告内容的整合作为教学案例与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融合汇通,形成思政课理论支撑的实践教学内容,深刻理解“怎样去利用现代技术和怎样同时能建立一个和现代技术相配的社会结构是两个不能分的问题”[1]。

1、经济方面。校企合作后与合作前效益状况各自对比,学生实习与就业优秀的人力资源储备的可持续发展,订单式或冠名班培养的学习技能带来的效益,校企合作与非合作企业的经济效益对比,学校师资在企业的培训花费与企业对学校的投资费用,实习学生与毕业生的保险,合作企业的科研产出情况方面等。

2、政治方面。校企合作对国家方针政策的关注,政府对校企合作和未合作的政策支持,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区分,企业支持地方建设的贡献,特别是涉及民族人数众多地方的服务理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环境等。

3、文化方面。校企合作的文化经营理念,学校的育人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职业素养在校企合作中的养成差异、技能文化与人文素养的融合程度,校企合作的产学研理念的养成,校企合作双方的人员派驻,学生与师傅技能文化对实践行为的理论支撑,校企合作对于实习生、毕业生的综合素养测评,规章制度的落实与完善等。

4、社会方面。校企合作展现的社会形象、学生就业质量、品牌示范效应、企业对学校的资助,如企业对高职生奖学金的设置、设备的更新、实训场地的扩容、学生技能的操练、合作双方负责人的敬业理念与责任意识、学校与企业的发展历程、人才的培养与创新动力的制度保障等。

5、生态文明方面。校企合作的绿色发展理念、企业的环保责任状况,如施工现场的植被保护与周围环境的生态融合,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校企合作课题的攻关,资源节约的制度落实,工作环境的生活舒适程度等。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政课社会调查报告的运用与思考

调查报告内容需进行理性思考,运用思政课理论提升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社会调研报告案例蕴含的思想与思政课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必将有助于推动师生之间教与学‘双主体’的双向互动”[2]。

1、加强思政课内容整合创新。调查报告案例依据思政课理论有所侧重,补充思政课的创新内容,显现思政课理论的深度与思政课内容基础的广度。

2、提升理论评判能力。把调查报告案例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通过讨论案例反映的社会现象,减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误差,强化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素养。

3、增强聚合力。学生在讨论调查报告案例过程中,使用科学合理的调研方法了解工学结合的实质,增强师生、学徒与师傅的沟通交流,激发学生调研情感。

4、教学方法灵活。通过结合调查报告案例的讲解,学生可在真实情境生活中了解社会与自我,呈现互动式民主教学,教学理论通俗易懂,学生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篇(10)

本文提出的创新实践模式特指贯穿于《市场调查统计》课程教学全过程的以农村社会调查为平台,兼具情景教学与实践教学特征的一种特殊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首次在河北农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2008级中应用,通过该课程实践环节要求学生把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农村经济紧密结合起来,选取感兴趣、熟悉或受相关组织委托的农村市场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采用多种调查方式,并撰写调查报告。

1.模型设计。模型设计主要以农村社会调查为平台,进行问卷设计、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及整理和调研报告的撰写,从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调查方案设计。自选调研课题,主题选择以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农村社会调查问题为主,运用文献调查法收集所选调查主题相关的资料,设计调查方案,写出市场调查方案报告。

(2)市场调查问卷设计。根据调研课题的需要,运用问卷设计的技术和技巧,设计市场调查问卷。

(3)市场调查方法模拟。设计观察表格、观察内容,记录观察过程,同时撰写观察报告。设计访谈提纲,记录访谈内容,同时撰写访谈报告。运用文献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市场调查方法进行模拟实验。

(4)市场调查问卷数据处理。用SPSS软件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5)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报告包括调研背景、调研目的、调研内容、抽样设计、调研方法、调研数据分析及结论等内容。

2.具体实施。在开放式实践教学实施实训或调研项目的过程中,在农村社会调查这个环节,采用学生项目组制的形式加以完成,它是实现教师跟踪指导模式的基本要素和必要条件。将该专业学生分为九个小组,所选主题分别为:农村新民居建设、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户金融需求、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农产品保险市场、农村环境卫生、新型农民培训、农村文化[2]。从组织构成上来讲,学生项目组制需要确立小组成员的不同分工和地位,明确各自在实训项目中的职能。这项工作可由教师负责,或者由小组成员自行讨论决定。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特长和兴趣,不同的调研项目让小组成员轮换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时,注意学生之间的协同和配合,教师积极倡导和鼓励学生充分发扬团结和协作精神,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实训。学生项目组制在实训过程中,除了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外,学生也要参与一些组织工作,其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

3.课程考核。《市场调查统计》课程有自己的特点,不仅要懂得理论、方法和技巧,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会实际操作运用市场调研的方法和技巧。在课程考核上,加大实践环节的考核力度,以调研报告作为项目组每个成员考核成绩,该项成绩占总成绩的60%;项目组每个成员写出一份项目实施评价,包括每个成员具体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参与农村社会调查达到的效果及感受,该项成绩占总成绩的30%;在农村社会调查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问卷设计、问卷的发放以及数据统计分析过程的考核作为平时成绩,该项成绩占总成绩的10%。

二、《市场调查统计》创新实践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市场调查统计》创新实践模式,可以提升学生实际动手及应用能力,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为了能对这种创新实践模式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现将两种模式做一比较(见表1)。通过对比,《市场调查统计》创新实践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更大的优势,其实质是如何摆正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位置,确定合理的比例问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两个基本途径,传统教学模式偏重理论教学,创新实践模式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理论与实践、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抽象概念和具体思维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既是理论学习的继续、补充和深化,也是传授学习方法、技能与经验的教与学的过程。学生通过实践与思考,接受各种信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使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市场调查统计》创新实践模式的效果评价

《市场调查统计》课程创新实践模式以提升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坚持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注重技能培养。实践性教学应从基础性、示范性、典型性、启发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等诸多视角设计实训内容,从听、看、读到说、写、用,实现从认识、设计、实施、运用的一体化训练,突出实用性、操作性与可评价性。通过实施该实践模式,达到了以下效果:

篇(11)

社会调查主要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方法在社会中收集的相关社会事实信息,并对其进行描述,为社会管理提供依据[1]。目前我国社会调查主要采用纸质问卷调查的方式,然而随着社会的变化,传统纸质问卷调查方式存在较大的问题,调查质量难以真实反映社会事实信息。因此为了提高调查质量,调查人员应当结合当前发展迅速的计算机技术,改进纸质问卷调查数据质量,实现人机互动调查的新方式。

一、纸质问卷调查的概述及改进

纸质问卷调查是目前应用非常普遍的社会调查方式,其可以起到现场调查提问和记录调查结果的作用[2]。然而人们在整理纸质问卷调查结果时,仍然需要利用计算机开展相应的工作,即调查人员需要将纸质问卷调查结果录入到计算机中,随后在进行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该种调查方式不仅严重影响调查效率,且调查问卷的安全性也难以得到保证,而且调查人员难以实现对所有调查文件的实施监控,继而导致一些问卷丢失。另外一些调查对象不知如何正确填写调查问卷,但此时调查人员难以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而当在后期整理时发现该调查问卷存在问题,无法使用,必须当做无效问卷处理。

为了改变传统纸质问卷调查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今很多调查组织将纸质问卷调查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人机互动调查模式。该种调查模式仍然是以纸质问卷调查为主,同时将录入工作转移到现场,确保及时将调查结果录入到系统中。此外专业人员能够及时实现对调查过程监控,及时发现调查问卷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二、计算机技术提高现场录入的质量表现

调查问卷录入工作虽然只是将纸质问卷调查结果录入到计算机中,但这也是一种对调查结果的初步检查过程,只有通过初步检查的调查结果才能够上传至数据库中,而对于没有通过初步检查的调查结果,则需要进行修正,以期提高上传调查结果的数据质量[3]。一般计算机技术应用在现场录入中,可以提高纸质问卷调查结果的初步检查质量,如调查对象的合格性、调查问卷的错误、调查问卷时间误差等。

在社会调查问卷中,存在不同调查条件的调查对象,其中调查条件单一的调查对象,则很少出现合格性措施问题,而对于调查条件较多的调查对象,如包含男人、女人、儿童等,或调查对象受到年龄、身高等条件限制时,则调查对象的合格性很容易出现误差。而计算机技术现场录入能够实现自动筛选,将不符合调查条件调查对象的调查问卷进行删除,确保调查数据的质量。此外在调查问卷问题中还存在涉及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尤其是住户成员人员众多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填写错误。此时利用计算机现场录入进行控制,如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年龄差必须符合要求,一个调查对象不可能出现两个以上合法配偶,夫妻性别不能相同等,即调查对象的逻辑关系必须属于常识范畴,如果出现各类问题则进行及时排查出,继而加以修正。

此外计算机现场录入还能够针对调查问卷的时间变量进行控制,如某一名调查对象任何时期的年龄都不可能发生在出生时间之前。时间错误是调查问卷中比较常见的错误问题,可能存在马虎、误报等情况,而通过现场录入的控制,则能够有效控制该种问题的发生[4]。

三、计算机技术控制纸质问卷调查数据质量措施

(一)计算机技术控制纸质问卷调查样本量

纸质问卷调查样本量属于社会调查中非常关键的问题,一般只有当所有的问卷收集齐全后,才能够知道实际完成了多少调查文件,此时再进行问卷调查的补充,则可能会造成调查时间的延误,而且补充问卷调查难以实现,且质量也难以保证,均会对调查质量产生影响[5]。而利用计算机技术则可以实现对样本量的监控,及时了解样本量不足的原因和处理措施。另外还存在调查问卷过多的情况,调查组织者也必须查明原因。

在样本量监控中,计算机系统还可以针对样本量不正常变化进行分析,如前一天还没有一份调查问卷完成,第二天则完成了所有的调查问卷,则计算机系统需要给予调查人员提示,保证调查质量。

(二)计算机技术控制纸质问卷调查样本结构

纸质问卷调查样本结构比较复杂,即在调查之前调查问题属于未知,计算机系统无法控制调查内容,而在调查之后调查结果已知,此时计算机需要控制调查内容,因此计算机系统要结合配额抽样等方式实现监控,即针对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收入水平等进行控制,确保满足调查样本符合初级要求。

(三)计算机技术检验和清理问卷调查数据

在现场录入阶段虽然可以实现初步检查,但仍然难以避免出现其他差错,尤其是对于内容比较复杂的问卷,必须进行二次检验。审核人员需要利用计算机审核系统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核,并将审核信息发送给调查人员,针对存在问题的调查结果及时进行修正,随后在上传至数据库。此外针对一些比较特殊的调查问卷,调查人员无需进行修正,确保调查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今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社会调查。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纸质问卷调查中,能够从现场录入、样本量监控及调查结果审核等方面提高调查结果数据质量,确保促进我国社会调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小琴.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纸质问卷调查的数据质量[J].调研世界,2014,07:52-55.

[2] 郭佳,文益江,何国平,等.基于Access软件的问卷调查法应用于护理研究的可行性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4,16: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