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护理诊断描述方式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8 09:42:0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护理诊断描述方式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护理诊断描述方式

篇(1)

癌症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癌症的研究已从单纯的生物模式转换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笔者通过对67例癌症患者的调查分析,阐述与癌症相关的社会、心理因素以及心理护理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象为住院并被临床确诊的癌症患者,共67例,男39例,女28例;年龄26~72岁;平均(51.37±7.83)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7年;Ⅰ~Ⅱ期患者21例,Ⅲ~Ⅳ期患者46例。

1.2方法采用“焦虑情绪评定”[1]及“医学应对问卷”(MCMQ)[2]两种方式调查。

2结果

2.1“焦虑情绪评定”结果按照国内标准,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50%视为异常,67例癌症患者焦虑的发生率为61.19%(41/67)。其中Ⅲ~Ⅳ期患者31例,为75.61%。

2.2“医学应对问卷”结果该问卷分为面对、回避、屈服三种应对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各期癌症患者的应对方式有所不同。Ⅰ~Ⅱ期患者多采取回避或面对的应对方式,而Ⅲ~Ⅳ期患者多以屈服或回避应对。

3讨论

癌症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其心理状态各不相同,其心理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3]。20世纪80年代已提出心理肿瘤学(psycho-oncology)的概念,主张从心理学、社会学和肿瘤学相结合的多学科角度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对肿瘤患者的社会心理问题、心理因素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等问题的研究,在肿瘤患者心理问题干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癌症患者的一般心理特征体现为依赖性较大,自尊心较强,较突出的心理问题表现为恐惧、焦虑和绝望,甚至伴发精神障碍[4]。Fawzy等[5]从疾病诊断治疗的过程上描述了癌症患者在不同阶段时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式:(1)诊断前阶段:患者对真实症状感到害怕和恐惧,对身体变化过于警觉;(2)诊断阶段:患者否认癌症的诊断,回避谈论自己的病情,此时的心理表现为焦虑、悲伤、郁闷和受伤害感;(3)治疗阶段:此时患者接受手术或化疗等治疗,可能出现回避、术后反应性抑郁,化疗引起期待焦虑、恶心甚至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4)复发阶段:此阶段患者的心理反应类似诊断前阶段,容易对治疗失去信心,而寻找非医学的治疗方法;(5)终极阶段:此时患者的反应为恐惧、绝望和屈服。

针对不同阶段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特征制定合理的心理干预及心理护理,有利于减轻心理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恢复:(1)健康教育:知识的增加可以帮助患者更多地认识自我,并在社会环境中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顺从性[6]。(2)行为治疗:①渐进性放松训练:训练患者随意放松全身肌肉,以消除紧张与焦虑,建立心情轻松状态。②催眠:选择安静的环境,舒适的,诱导患者进入催眠状态,此时患者最容易接受暗示。③臆想治疗:通过让患者想象自己完全健康了,功能完全恢复了,可以增强患者对良好预后的信念。(3)支持性心理治疗:医护人员应用婉转的语言,精湛的技艺来解答患者的疑问,家属及亲友应以乐观的态度去感染患者,关怀和照料患者,唤起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4)集体心理治疗:通过集中讲课,让恢复良好,预后较好的患者谈谈自己的体会,增强患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吴文源。焦虑自评量表。见: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1998,39-42。

2姜乾金,沈晓红。医学应对问卷。见: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24-127。

3李心天。医学心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75-80。

篇(2)

我校近年来实行了成人护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在学习了医学基础和临床基础课后,早期进入临床见习,增加了实践的机会。临床典型病例讨论这一生动有趣的学习形式,也成为临床实践中培养护理本科生进行病史采集、掌握相关疾病临床表现及护理观察要点、制订切实可行及针对性强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等临床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活动之一。其程序是事先选择相关疾病的典型病例,安排学生进行病史采集、相关体格检查,并进行归纳总结,提出自己的护理观察要点,制订相应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教师按照教学目的进行引导,组织学生就病史采集的完整性、相关阳性体征、临床护理观察重点、护理诊断和依据以及护理措施的制订等进行充分讨论,并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在呼吸科临床见习带教中,通过病例讨论方法的实施,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与临床具体病人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从而提高她们观察病情、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获得良好的互动学习效果。下面将我们呼吸科开展典型病例讨论教学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完善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情观察及如何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护理措施等技能是一个护士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虽然护理本科生已经经过了诊断学及成人护理学的学习,但因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问诊的技巧及体格检查正规性还较欠缺,造成采集病史简单粗略,阳性体征掌握不全,对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护理观察重点等不能详细、正确地进行描述。因此在病例讨论过程中,我们十分强调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及其手法的规范化和系统化、阳性体征的正确描述等,对学生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严格地加以纠正。

呼吸科临床病例讨论选择的内容以呼吸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主,如COPD、肺炎、自发性气胸等。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存在临床症状特异性差、代偿能力强等特点,要求学生除掌握问病史的一般方法外,还要注意学习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表现方面的差异性。例如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大多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三大临床表现,如果仅知道三大临床表现,而不知道不同的呼吸系统疾病相关临床表现的具体差异,则不利于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弄清了咳嗽时间的长短,咳嗽的性质是干咳还是有痰,咳嗽的规律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与气候及季节的关系;痰液的性质特点是白色泡沫痰,还是黄脓痰、铁锈色痰;呼吸困难是吸入性的、呼出性的、还是混合性的等具体问题,就会发现尽管许多疾病都存在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三大临床表现,但各种疾病的三大临床表现各有其具体特点,发现和认识这些差别,将会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深入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是临床护士利用基础医学和护理学知识,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从而找出主要问题所在并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建立疾病的护理诊断并实施有效护理措施的一种逻辑方法。当学生进入临床见习时,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一是诊断时往往只考虑一两个症状即用所学的护理诊断往病人身上套,未进行详细分析,这时教师要加以引导,拓展思路,把科学的思维方式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在给学生解惑的同时,使学生受到一次科学方法上的训练。二是虽然思路广了,想得多了,提了很多的护理措施,但缺乏针对性,不够深入、具体。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增强学生的信心。结合病例,针对学生的每一分析步骤,提出问题,进行层层剖析,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引导,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如讨论COPD时,讨论的重点是临床表现、相关诱因、主要治疗、相关并发症、护理诊断及具体护理措施,我们要引导学生按下列思路进行思考:病人的发病过程如何病人的生活习惯、工作环境该病人有哪些临床表现采取了哪些治疗措施要保证各项治疗措施取得预期效果,护理上应采取哪些干预措施这位病人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通过护理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怎样做好该病人的相关疾病宣教?从而起到以点带面,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的作用。同时也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病例讨论的教学过程,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相关的理论、具体的问诊方法,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每次病例讨论前,教师都要求学生认真准备,准备的内容包括与病例相关的医学基础及临床护理知识,近年出版的有关书籍,上网查询相关护理论文等,归纳总结出关于具体疾病的认识,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全面查询相关知识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资料检索、逻辑分析的能力,培养她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减少她们对教师的依赖,从而培养她们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整理、归纳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病例讨论时,我们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她们先去想、先去讨论,然后教师再给予分析、补充、总结。只有这样,学生对教师的纠正和讲解才更能领会,才能掌握好重点内容,印象也会尤其深刻。学生由此学到的不只是一招一式,而是学会了举一反三。经过积累,学生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只有通过临床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以学生临床思维培养为重点,开阔学生的视野,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临床典型病例讨论教学法训练了学生的基本功,培养了其正确的思维方法及对病情的观察和实际处理能力,不失为一种将医学基础和临床初步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

篇(3)

Caosu Yun

Abstract : Objective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m alignancies in the diagnosis,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process of the real feelings and needs psychological disease information for clinical nurses to patients with psychological support ,communication,health education content and selection methods to provide the basis . Approach to interviews and observation on 1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m alignancies conversation and observation,analysis of the data collected ,organize ,raise the topic. Results obtained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m alignancies real way to diagnose a wide range ,most do not want to suddenly learn their diagnosis ,get the true diagnosis intense emotional reactions ,skeptical,information obtained strong desire ,hope to get a positive message ,the treatment process the greater the pressure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demand for health care and economic assistance. Conclusion car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m alignancies also should be concerned about the health of the patient ,to provide timely and effective medical care,information ,emotional support,providing information to note differences in disease diagnosis patients psychological maturity ,mental capacity ,should be gradual ,try to avoid sudden told to reduce the psychological reactions of patients to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Keywords : hematologic m alignancies ; mental processes ; information needs ; qualitative research

心理健康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治疗能缓解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病情,延长其生存期,但恶性血液病患者具有复杂的心理反应,当患者被确诊为恶性血液病时,由于对该类疾病缺少正确的认识,极易产生心理障碍。以什么方式告知病人诊断?什么时机告知?告知病人哪些信息?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医务人员,国内还很少有这方面的质性研究。肿瘤患者虽然在逐年增加,但患者的心理需求的研究却非常不足,只有少量的低水平的描述性的研究,未来的研究迫切需要在文化上和相关心理评估上更进一步,以给患者提供心理上的支持,使护理干预可以发挥有效支持作用[1]。因此,针对这些问题,作者以恶性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该类病人心理历程和信息需求。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为反复住院,病情在稳定期,心理稳定期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白血病12例,淋巴瘤2例,MDS1例,充分考虑研究对象的代表性,依据患者患病时间及家庭背景选择研究个案。采用立意取样法有目的地选取2013年8月 ~2014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恶性血液病患者,选入标准: 无精神疾病,易于沟通,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病程 6 个月以上,同意参与本研究。选取患者15例,男6例、 女9例; 年龄14-73岁; 病程6个月―10年; 文化程度: 小学4例,中学6例,中专2例,大学3例。

1. 2、方法

1. 2. 1、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个体深入访谈法和观察法,研究者直接面对面与研究对象深入交谈,利用受访者自己谈的观点和感受作为资料,进行分析和描述,研究者和研究对象是建立在互相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的,以能获得真实可靠资料。并通过直接观察研究对象在住院期间的表现、活动和行为进行描述。

1. 2. 2、资料收集方法设计好交流的主要内容,熟知要问的问题,准备好录音,向病人说明访谈的目的,征得病人的同意,访谈在双方交谈方便、不受干扰的自然环境进行。访谈氛围轻松,时间充足,为开放式或半开放式交流。访谈内容主要有:您知道自己的诊断吗?您是怎样知道你所得疾病的(获得诊断的途径)?您知道自己的诊断后感受如何?您想用什么方式或途径得到你疾病的真实的诊断?获得疾病信息的愿望?在治疗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您想知道疾病好的方面的信息(积极信息)还是不好的信息(消极信息),还是全面的信息?生病后的需求?记录交流的时间、给病人所做健康教育的内容、交流的效果。病人走后听录音并总结访谈的主题思想。

2、结果

2. 1、主题一: 获得疾病信息的途径。院长或主任查房时无意中说出,院长和主任每周查房一次或两次,对病人的心理状况和病人对疾病的知晓程度了解不够,在带实习同学查房时说出;病危通知书或化验检查、出院记录单等放在陪客包中或家中,被病人无意中看到;看腕带信息或床头牌信息时发现诊断一栏写有疾病真实诊断;有鼻出血症状,同事提醒是不是白血病,去医院看病查出;文化水平高或年轻人听到医务人员说代号,比如M2等信息,上网查询得知所患疾病;根据自己的症状和化验结果上网查询怀疑自己是恶性血液病,在医生那里得到确认;病友直接告知的,有些病友自己有亲身体会,认为早晚病人会知道的,天天遮遮掩掩,不如直接告知。

2. 2主题二:病人得知自己诊断后的真实感受。

得知诊断后的情绪反应:患者在最初得知自己患有的疾病时,心理反应非常强烈。多数患者得知诊断时会对医生的诊断表示怀疑,第一个念头常常是认为被误诊,以这种否认心理来压抑自己对疾病的强烈情绪反应。A:“知道后哭了很长时间,伤心难过,孩子尚小,家庭负担又重,不知该怎么办?” B : “极其痛苦和想不开,到目前为止还不相信,不敢想自己的病,用看电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C:“非常难受,说不出的难受。”D:“非常震惊,不相信诊断。”E:“因为是慢慢知道自己的病情,有些心理准备,否则的话是非常接受不了的。”F: “知道诊断后不信,上网查,完全懵了。” G: “知道后心发慌,腿发软,头发蒙。” H:“知道诊断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恐惧!什么是心理折磨!”

2. 3主题三: 想用什么方式或途径得到疾病真实诊断。15例病人有10例想被慢慢告知或逐渐透漏诊断,其中8例女性,2例男性,怕突然告知接受不了;2例男性说希望直接被告知,3例男性说怎么都一样。在面对恶性血液病的诊断,男性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女性稍强,较能直接面对,女性开始被告知时都明显恐惧,不知所措。

2. 4主题四:获得疾病信息的愿望。在确诊初期剧烈的心理反应后,所有的受访者都迫切地希望得到有关疾病的全部信息; 患者面对无数次的化疗、 骨穿、 腰穿、 静脉穿刺等,让患者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和考验。在这过程中,患者希望医护人员提供最好的服务,关爱他们,加强沟通,让他们及时、明确地了解自己的一切情况。个案 B: “ 除了向医生、 护士了解情况外,到处问,到处打听,上网查有关疾病的最新治疗情况。个案 D : “很希望医生或护士讲解有关疾病的治疗信息,或自我护理的注意点。”

2. 5、主题五: 治疗过程中患者所承受的压力

2. 5. 1来自疾病本身的压力,受访者普遍认为精神上的压力非常大,远远超过身体痛苦。患者接受治疗后,能否及时缓解、 是否复发是患者最担心的。E: “ 始终困扰着我的害怕复发,也是我心里的阴影。看到别人复发了,我心理就十分不好受,我只能这样想,活一天就是赚一天。” G:“我得了这种病能不能治好? 以后会怎么样,但是现在不敢想,想得越多越痛苦,受不了。所以我不让自己大脑闲着,不是看书就是看电视,也不喜欢和人聊天。 ” 此外,白血病治疗阶段,各种化疗药物、 放疗均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患者极有可能发生粒细胞减少、 感染、 出血、 肝肾功能受损和严重的胃肠道反应等。C家属: 化疗的三天时间里他就像冬眠一样,不吃不说话,偶然喝些水,就是睡。

2. 5. 2、来自经济的压力。恶性血液病的治疗不仅时间长,治疗费用也非常高。治疗费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F : “我因为生病单位不要我了,爸爸妈妈年迈没有工作,爸爸都快70岁了,还想找个看大门的工作挣些钱,想想这些真难受,不过我还得坚强,准备考试找工作。如果我复发了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I: 孩子快结婚了,把用来结婚的钱都给我治病了,他们矿上效益也不好,所以我不让他们来服侍我,多上几个班多挣些钱,只能让老伴服侍我。

2. 5. 3、来自家庭状况突然改变的压力 。 家中有人患病后,整个家庭原来的生活方式被打乱,全部的精力集中在患者身上。患者由于得病往往无法照顾家中的其他亲人,放弃或暂时放弃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等,病人的治疗突然变成整个家庭的重心,这些改变均给患者带来了压力。A:“我孩子上初中,我又没有工作,老公一人挣钱养家,我患病后就照顾不到孩子,都是她自己管理自己,想到这些我就觉得对不起他们爷俩。” D:“自己一方面要承受这样的打击,另一方面又要维护家里人的感受,因为父母年龄都大了, 一开始没敢告诉他们人,怕他们受不了,只告诉他们说是感冒”。B: 因为家人太关心我,感觉心里过意不去。反而会发脾气,发牢骚。我老婆是医院护士,本身很辛苦,要照顾1岁的孩子,还要照顾我,看着她那么辛苦我真的很难受,她关心我的时候,我反而给她发火”( 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终于还是流下来) 。”E:“唉,不为自己活也要为家人活,考虑为他们活”( 老泪纵横) 。

2. 6、主题六:您想知道疾病好的方面的信息(积极信息)还是不好的信息(消极信息),还是全面的信息?8例病人只想获得好的方面的信息(积极信息),不想知道不好的信息,如复发之类的话,7例既想知道好的信息,也想知道不好的信息,但大部分认为,来自医务人员的鼓励对病人来说是很重要的。病人反映院长查房时的一句话对他们鼓励较大:“只有活着才有希望,说不定哪天发明一种新药能治疗你的病,就像M3的病人有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一样。”

2.7、交流访谈的时间:25分钟至60分钟。

2.8、交流的效果:病人大都表示要积极配合治疗,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疾病,与病友之间互相鼓励,同时尽量不影响家人的情绪,正确面对疾病,有让访谈者都为之一震的坚强乐观信念。

3、讨论

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目的在于描述和理解,采用系统、 互动和主观的方法来描述生活经验并赋予一定的意义[2]。虽然从研究中只得到少量的实例,但不会影响结论,因为研究方法本身不是要求找出大量数据,而是由这些典型的例子来代表大多数人的经历。本文通过访谈形式对15 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历程进行了质性研究,发现在恶性血液病诊治的不同时期,患者的心理变化具有相似的过程和需求。而恶性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患者在身体上、精神上都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他们的需要与感受应该成为医护人员关注的焦点。

3. 1、恶性血液病患者患病后的心理历程,恶性血液病患者在最初得知自己所患疾病时,主要表现为震惊、 否认和绝望。这个阶段,他们对任何人的劝说均不能接受,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每例患者经历这个阶段的强度和时间是不同的。经过 1 ~ 2 个月的心理适应,随着相关知识的增长以及对生活方式改变的适应,受访者表示已能平静、 理性地面对现实,并接受自己患病事实。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病程阶段的患者,采用不同的交流方式,并对病情做一些科学的、乐观的解释,使患者对其病情有所了解,消除其低沉的情绪和疑虑,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在告知疾病的真实诊断时要注意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根据对病人的了解采取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场合告知病人,最好在疾病缓解后告知其真实诊断。

3. 2、恶性血液病患者患病后的压力与需求

篇(4)

1 教学情境的选择和情境教学方式

1.1 教学情境的正确选择

教学情境要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而设定,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顺利开展课堂教学。首先,选择的情境一定要符合授课内容的基本要求,与课本内容联系密切,以便学生把握授课的主题。其次,选择的境要符合和有利于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引导学生走进教学意境,理解教学内容。这要求教师一定要认真选材,根据不同内容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情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易于进入教学意境,能直观、具体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

好的教学情境应具有以下特点:(1)生活性。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寻找生活素材,将学生熟悉的、蕴含护理理论知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将教材中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问题情境,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通过探究生活问题理解、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2)形象性。情境教学要借助一定手段给学生展现生动、具体的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情境可分为直接情境和间接情境,前者应为具体鲜明的情景,学生能直接感知,有身临其境之感;后者所创设情景应使学生借助想象和思维联想形成表象于脑海中,获得言语直观符号,使学生有如临其境之感。(3)学科性。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来创设合适的情境。(4)问题性。问题情境往往会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教学前教师必须学会创设和应用问题情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使学生带着问题任务来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独立探索并获取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取新知识。(5)情感性。情感性指教学情境具有激发学生情感的功效。情境教育所创设的情境,要注重渲染氛围,使学生具体感受到直接的或间接的客观情境,从而激起学生情感,使之主动积极地投入认知活动,汲取新知识。

1.2 情境教学方式

情节性情境即所设的情节构成教学过程的主体活动。模仿性情境即模仿临床实际护理操作创设情境,达到入景动情、寓教于乐的目的。演示性情境是指利用护理用品和器械设备来体现情境效果,有利于护理技能的培养。音画性情境应为学生提供惟妙惟肖的画面情景,需要借助幻灯、录像、电视、慕课、微课等现代科技技术提供的手段,让学生根据情景所描述的情节和过程使之进入跨越时空的学习意境,并积极思考和分析问题,切实掌握学习重点和难点。描绘性情境是指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护理操作和注意事项的情境,有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护理技能。渲染性情境是结合特定的教学内容进行趣味护理技能竞赛等,增强创设情境的趣味和愉悦感。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应用,达到完成单元教学目标的目的。

2 情景教学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2.1 完善教学条件

要稳步增加经费投入,购置护理技能训练的设备和器械,逐步建设和完善护理技能实训中心,建立仿真教学实验室;要强化和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共享课程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和设备建立网络仿真教育课程,以其为载体呈现护理操作,突破教学难点。

2.2 优化教学组织形式

临床护理教学中,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和护理为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一味这样解释结果及其原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并不透彻。这要求教师应根据护理程序根据临床实际和护理程序来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从重视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增强护理操作技能出发,着重讲解针对不同患者的护理评估结果和护理结果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决策能力,高质量完成单元教学目标。

2.3 扮演典型疾患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系统代表性疾病的不同,学生扮演典型疾病患者,创设符合临床实际的教学情境,通过师生的积极互动,掌握相关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授课前学生要了解和掌握相关疾病的典型症状和体征,让表演能力较强的同学扮演患者,其余学生通过护理评估及其获得的结果做出护理诊断,根据患者实际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和措施,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能了解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过程和护理程序在疾病护理方案和措施制定中的作用,从而全面掌握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训练护患、护际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2.4 创设护理评估情景

情景教学可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嘌?习新的知识,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理解、归纳和总结护理知识和技能。护理评估是护理程序的关键步骤,藉此可以获得准确护理评估结果和护理诊断,从而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和措施。所以,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设立护理评估环境至关重要。

2.5 创设护理操作情景

真实或模拟情景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评估患者,有利于护理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如胸腔闭式引流插管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护理操作,同时掌握患者呼吸情况改变的观察技能;为改善休克症状,同时另一学生应建立一条或两条静脉输液通路,遵医嘱大量补充液体。在静脉穿刺过程中,应严格查对制度,按规程操作,避免相应并发症的出现。学生应学会沟通技巧和艺术,注重心理护理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篇(5)

对外科护理学的具体每个疾病,我们基本上是分为两大块来讲,疾病概要与护理。疾病概要的讲解包括解剖生理概述、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护理的内容具体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这样的授课顺序是按照学科体系来编排的,本校教师都是接受传统的学科体系教育,所以习惯地用学科知识系统把知识串起来,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样的一个编排顺序是最合理的。而职业教育课程的设置是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来开发课程,一个外科护士在对待具体外科患者时的工作顺序肯定不是按照解剖生理概述、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等顺序。很显然,这种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是不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因此以外科护士的工作过程的顺序来开发外科护理学是势在必行的,它关系到外科护理职业教学的成败,关系到我们培养出来的护理人才能否胜任医院外科护理工作的需要,只有学生学习的过程与他们将来工作的过程一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内容选择

由于本校大多数教师都是临床医学专业毕业,不是学习护理的,所以在讲课内容上常常是不自觉地把重点放在疾病概要上,尤其是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而护理的相关内容是一带而过,对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基本不讲,在课堂上对护理措施强调很重要,但并未浓墨重彩地描述。一般来说,课程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涉及事实、概念及理解、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一类是涉及经验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事实与概念”解答“是什么”的问题,“理解与原理”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而“经验”指的是“怎么做”的问题,“策略”强调的则“是怎样做更好”的问题。姜大源[2]认为在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选择上,应该以过程性知识为主,以陈述性的知识为辅。培养职业型人才主要是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

篇(6)

1.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对于慢性病或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由于医疗资源的限制等方面的原因,无法长期住院观测,需要通过远程信息获取的手段,对其健康状况进行监护。一般来说,患者依靠居家的自主测量或者在社区的日常监测,通过网络来向中心医院的服务器传送数据,医院指派专门的医护人员,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提出进行必要的处置建议。这就是远程健康监护的一般模式。[1][2]

养老院中的老人们是慢性病或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群体,自然也是进行远程健康监护的重点人群。

2.养老院远程健康系统设计

对于不同类型的疾病和需关注人群,长期以来人们对各种专门项目的远程健康监护系统多有研究,如心电监护系统[3]、血压监护系统[4]等。一般常见的远程健康监护系统的架构,包括了用于数据存储和处理的服务器,被监护人使用的客户端系统及数据测量设备,医生在医院使用的用于患者管理和数据查看及医嘱留言的医生端系统,以及相关的网络环境,所用的设备可以是移动设备或PC。其系统结构见图1(a)。

不过由于养老院的特别之处,上述的远程健康系统则有些不太适应的地方,原因之一是有些老人缺乏自主测量能力,一般需要在现场的医护人员的协助,或者说相关的监护数据获取是由现场的医护人员来具体完成的;另外一点就是老人的家属处于对老人日常健康情况的关注,也有了获取健康数据的需求。

应对养老院的特殊情况,我们修改了系统的架构,设计了包括后台服务器、远程诊断客户端、现场护理客户端、信息查询客户端在内的新的远程健康系统。如图1(b)所示。其中重要的差别,一方面是以现场护理客户端代替一般的客户端,由专门人员对所有服务对象进行数据采集;另一方面是增加了用于查询的信息查询客户端。

3.养老院远程健康系统开发

3.1 现场护理客户端

现场护理客户端可使用PAD等显示屏幕较大又便于携带的移动设备,用于现场护理人员对老人的每日基本状况的记录,可以包括基本的生理指标如血压、血糖的测量,也可包括每日基本生活状况的描述,如进食、用药、睡眠、运动等,还可给出综合性的判断。根据具体情况,一些数据可以采用带有无线传输功能的设备进行自动采集;为方便起见,也可采用人工数据录入的方式代替数据自动读取。相关数据通过互联网定时同步到服务器。有关的处理界面见图2(a)。

除对每个老人每天的情况进行登记记录外,系统还提供历史数据的对比功能,通过曲线将一定时间段内某个指标的数值表现出来,提供对该指标变化趋势的直观展示(图2b)。

3.2 远程诊断客户端

远程诊断客户端可以是对口关联医院的医生使用PC等设备通过互联网从服务器获取整体信息,对重点关注人群提出护理改进等方面的建议,并反馈给现场人员。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由医院医生和现场护理人员进行互动,并体现在下一步的护理工作上。

3.3 信息查询客户端

信息查询客户端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方便老人家属了解日常情况而设置,仅具有查询功能。为适应目前移动互联网设备,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发展和普及,一般为可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软件,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或互联网来从服务器上获取家人的信息。图3是我们开发的现场护理输入端和家属信息查询端的界面。

图3 信息查询客户端界面

3.4 其他方面的考虑

数据同步:

在每日进行的现场护理中,网络的畅通是数据能够到达服务器并被正确记录的保证。考虑到网络的畅通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从而给数据传输带来一定的风险。为保证数据的正确传输,除服务器的数据库外,设计了现场护理的本地数据库。在网络通畅的时候,将记录数据实时传输到服务器;在网络不通的时候,先将数据保存在本地数据库。本地数据库可建立在存储卡中,保证有较大的容量空间。每次启动护理客户端时,自动将数据同步到服务器。

缓存设计及灾备:

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的操作,有可能导致系统数据库瘫痪甚至数据丢失,为此设计服务器的方案确定为不允许客户端直接操作数据库。通过服务端启动后将所有数据库内容根据业务方案缓存为缓存文件,通过缓存文件改变状态来进行数据库等信息的改动。系统通过分布式的部署方式同步相应缓存文件来进行灾备。

4.结束语

基于养老院的特殊性,在一般远程健康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开发了适应养老院环境的特定的健康监护系统,使现场护理人员、远程监护医生、老人家属和老人几方面都能联系在一起,很好地适应了养老院环境的信息获取、传输、分享、反馈等各方面的需求,具有相当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军,王强.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远程医疗监护系统[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5:86-87.

[2]陆均暐.特殊人群远程健康监护系统的研究和实践[J].微型电脑应用,2012,28(9):17-19.

[3]刘星,陈希超,汪觉民等.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11):55-56.

篇(7)

【Abstract】Goal discussion community recovery seeing a doctor diabetes merge patients with elevated blood pressure basic situation and understanding and demand. The method chooses 130 examples hypertension merge diabetic who carries on the seeing a doctor in my community recover center to conduct the research. Result research crowd to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related knowledge and hazard factor knowing rate maintenance in high level, but had a part of crowd or the project still lacked the specialized understanding.

【Keywords】Diabetes; Hypertens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Community recover center; Knowing rate

【中图分类号】R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021-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不断转变,我国疾病的流行情况也随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以往传染性疾病为主导的疾病模式逐渐转变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据主导的疾病模式。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的慢性病发生率占全球的79%以上[1],我国研究机构预测研究显示,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由于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75%以上[2]。糖尿病(DM)和高血压(HT)均为慢性疾病的代表,均有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的趋势,故又称衰老性疾病[3],两种疾病同时合并患病大大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故对其进行预防和健康宣传尤为重要,本研究选择13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干预打下基础,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本研究选择130例在我社区康复中心进行就诊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为78例,女性为52例,男性略多于女性;年龄分布为56.43±7.21岁,最大年龄为81岁,最小年龄为54岁;体重分布为68.4±15.7kg。高血压诊断标准为安静情况下每个研究对象测量血压3次,每次之间相隔5min,取平均值即可。采用WH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即为收缩压140mmHg或(和)舒张压90mmHg[4];糖尿病诊断标准为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即随机测量血糖值均11.1mmol/L,同时隔日再查血糖依然11.1mmol/L。所有研究人群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次研究。

1.2 研究人群调查方案的选择 本研究选择130例在我社区康复中心就诊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的问卷,经专家论证和与调查及时完善后形成的问卷,主要包括基本资料,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情况、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糖尿病危险因素知晓情况以及社区康复中心提供护理服务的各项需求情况等。在调查对象充分了解调查的内容和意义的情况下,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如实填写相关内容。

1.3 质量控制与数据描述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Epidata数据库进行数据双录入,进行数据的及时整理和筛选,以保证数据的质量。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研究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分析:研究人群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对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见表1。

2.2 研究人群对社区康复中心提供护理服务的各项需求情况分析研究人群对社区康复中心提供护理服务的各项需求情况主要分为三个情况,具体项目及情况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人群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相关知识和危险因素知晓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有部分人群或项目仍缺乏专业的认识。研究对象对社区护理的需求与社区实际供应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知晓率为54.6%,吸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知晓率为56.2%,糖尿病治疗应注意控制血压知晓率为54.6%和糖尿病治疗应注意控制血脂为66.9%等都存于较低的知晓水平。对此我们应该加强高血压和糖尿病相关知识和危险的宣传,使更多的人建立正确的认识,应加大对社区康复中心的投入,转变观念,增进社区康复中心在维持社区居民健康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亚琼,殷晓梅,洪忻,等.居民高血压及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9,1(25):5-7

[2] 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慢性病的流行形势和防治对策[J].中国疾病预防控制,2005,13(1):1-3

[3] 李法琦,司良毅.老年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 国家“九五”攻关计划糖尿病研究协作组.中国12个地区中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调查[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2,18(4):280-284

篇(8)

课程代码:0320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及疗效属于

A.独立性护理功能

B.合作性护理功能

C.指导性护理功能

D.依赖性护理功能

2.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是

A.生物因素

B.心理因素

C.物理因素

D.社会因素

3.艾瑞克森提出用于解释人的生命发展历程的理论是

A.性心理发展学说

B.心理社会发展学说

C.道德发展理论

D.智力发展学说

4.尸僵开始出现的时间为人死后的

A.1~3小时

B.3~6小时

C.12~16小时

D.24~36小时

5.沟通的层次是

A.礼节性沟通

B.陈述性沟通

C.共鸣性沟通

D.情感性沟通

6.一护士对已确诊为癌症的病人讲:“不要担心,现在的医学很发达,你的病是可以治好的。”此沟通过程中护士存在的问题是

A.突然改变话题

B.主观说教

C.言行不一

D.虚假保证

7.病人对护士说:“我伤口疼,是不是感染了?”属于

A.礼节性沟通

B.陈述性沟通

C.分享性沟通

D.情感性沟通

8.莱宁格“日出模式”第二层的主要含义是

A.显示不同文化背景和环境下的文化关怀形态

B.描述了文化关怀、世界观与文化社会结构

C.阐述了个体、家庭、群体、社区或机构的不同健康系统

D.解释了护理关怀的决策和行为

9.王先生初到美国,在住房和交通问题上遭遇挫折,萌生了回国的念头,属于文化休克发展过程中的

A.兴奋期

B.意识期

C.转变期

D.接受期

10.护理人员在护理专业信念指导下,以维护服务对象利益为基础进行专业决策,并为此承担相应责任,属于评判性思维的

A.基础层次

B.复杂层次

C.尽职层次

D.认知层次

11.从个别或特殊的知识中概括出一般性知识的思维方法是

A.观察

B.归纳

C.演绎

D.综合

12.下列关于护理目标的陈述,正确的是

A.一个预期目标可针对多个护理诊断

B.目标的主语应该是护理人员

C.目标应陈述清楚所进行的护理活动

D.目标是期望护理对象能够达到的健康状态

13.下列属于昏迷病人首优护理问题的是

A.有感染的危险

B.清理呼吸道无效

C.皮肤完整性受损

D.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14.护理人员与护理对象、其他医务人员密切合作,以全面满足护理对象的需求,体现了护理程序的

A.互动性

B.系统性

C.科学性

D.普遍性

15.根据护理理论着重点不同,罗依(Roy)的适应理论属于

A.以需要及问题为中心的护理理论

B.以护患关系为中心的护理理论

C.以系统为中心的护理理论

D.以能量源为中心的护理理论

16.奥瑞姆(Orem)自理理论中护理系统的数量为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7.专题讲座法是一种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其优点是

A.能根据每个人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B.帮助学习者表达内心世界及行为

C.能在有间内将知识传授给许多人

D.适用于教授某种技术或技巧

18.悲哀在情感方面的反应,可表现为

A.痛苦、愤怒、焦虑

B.头疼、失眠

C.心不在焉、健忘

D.睹物思情、行为怪异

19.临终病人抱怨“为什么是我,这不公平”,属于临终病人心理活动发展阶段的

A.否认期

B.愤怒期

C.磋商期

D.沮丧期

20.抢救病历必须据实补记的时限是抢救结束后

A.6小时之内

B.12小时之内

C.24小时之内

D.36小时之内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社会认知的特征包括

A.社会认知的准确性

B.认知过程的互动性

C.认知形成的一致性

D.社会认知的评估性

E.知觉信息的选择性

22.下列属于文化休克表现的有

A.坐立不安、失眠、疲乏

B.缺乏自信、忧虑

C.思维不能集中

D.逃避、注意力和控制力缺陷

E.胃肠功能减退

23.评判性思维的情感态度因素包括

A.自信负责

B.诚实公正

C.好奇执着

D.独立思考

E.谦虚谨慎

24.在护理评估中,生活状态及自理程度的评估内容包括

A.饮食型态

B.健康感知与健康管理型态

C.活动与运动型态

D.自我感知与自我概念型态

E.应对与应激耐受型态

25.关于需要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A.各种需要层次满足的顺序是固定的

B.有些需要必须立即并持续地予以满足

C.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是高层次需要产生的基础

D.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后,高层次的需要便会出现

E.层次越高的需要,其满足方式差异越大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初级卫生保健是衡量一个国家卫生体制是否健全及__________优劣的重要指标。

27.人际沟通中的距离分为亲密距离、人际距离、__________和公众距离四个层次。

28.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__________。

29.文化现象包括人们活动的__________、精神产品以及活动方式本身。

30.评判性思维的组成包括__________、认知技能因素和情感态度因素。

31.护理程序由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实施、__________五步骤组成。

32.纽曼认为机体的防御功能包括基本结构、__________、正常防御线和应变防御线。

33.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时,确定优先项目应遵循的原则包括重要性原则和__________。

34.奥瑞姆将护理系统分为完全补偿系统、__________和支持教育系统。

35.医疗事故的解决方式包括__________、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和法院诉讼。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疾病状态

37.文化关怀保存

38.护理诊断

39.自理

40.失望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有哪些?

42.在循证护理实践中,应如何评价证据?

43.简述制定护理计划的目的及意义。

44.简述临终关怀的意义。

45.简述成长发展的规律及原则。

六、论述题(10分)

46.试述护患冲突的常见原因及解决方法。

篇(9)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期间急诊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诊断标准。排除有认知功能障碍、甲状腺、免疫性疾病、肝肾功能异常或严重感染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年龄(32-81)岁,平均(47.6±8.2)岁,男性22例,女性16例。对照组年龄(35-79)岁,平均(46.9±9.5)岁,男性25例,女性1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

采用常规的护理和抢救流程:患者胸痛拔打120,医护常规出诊,根据病情进行吸氧、输液,转运进入抢救室后,接诊护士安排床位嘱患者卧床休息、吸氧、血液检查、建立静脉通道等,明确诊断后做术前准备。

1.2.2 观察组护理

建立优化护理小组,遴选优秀护理和急救人员,优化过程如下。院前优化:接到急救电话后3min内务必出诊。急救医生及时与患者家属电话联系,初步了解病情,指导进行初步应急措施。包括平放患者,不随意搬动,头偏向一侧。鼓励患者,平稳其情绪、有条件的进行吸氧等。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尽快为患者吸氧,建立输液通道。在搬运过程动作平稳,迅速,保持患者仰卧位,头部偏向一侧。安慰患者及家属的情绪,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检查(如有必要予18导心电图)。运往医院途中,急诊医生与接诊护士联系,嘱做好相应抢救准备。包括床位、氧气、心电监护仪、微量泵、抢救车等。如患者疼痛感特别强烈,且心电图有明显心肌硬死特征的血压正常者可酌情考虑肌注吗啡。医院建立“绿色通道”,采取先救治后挂号,赢得抢救时间。接诊护士首诊负责制,接诊后若怀疑为急性心肌梗死,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查血常规、心肌标志物、心肌酶检查以及吸氧保暖、心理疏导等护理,结合患者的病史与检查结果确诊是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并做好介入手术准备。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抢救时间、AMI复发率、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的描述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发生率、构成比等描述,统计推断采用2检验,两组正态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经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分诊时间(1.0±0.3)min,抢救时间(35.1±9.1)min,AMI复发率(5.3%)、PCI发生率(13.1%)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篇(10)

糖尿病是内分泌科的常见疾病,可以引起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等,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对于糖尿病血糖控制和治疗尤其重要。本研究通过对40名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综合护理,与常规治疗护理组对比有显著的降低血糖的结果,现在报道如下。

1 病人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2009年6月到2010年10月在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40例和护理干预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5.23±14.68)岁。护理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56.74±15.48)岁。纳入标准:患者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诊断标准。排除标准:诊断为1型糖尿病者;有其他较严重的脏器疾病者,有较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者。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内分泌科医师正规的糖尿病治疗方法,治疗时间为6月―1年。

1.3 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干预: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的知识,告知其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方式和自我调节方式,减轻患者的 恐惧心理;用药干预:药物疗法是控制血糖的主要方法,对患者详细介绍各种降糖药物的使用方法和禁忌症,要求患者按照医嘱认真配合治疗;健康教育:对该组患者开展常规的糖尿病知识宣传教育,对其日常的饮食进行有规律的安排,控制糖量的摄入,嘱咐患者进行低强度的运动,防止产生褥疮等并发症[1]。

1.4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分别进行血糖的测定,在治疗结束后再次进行血糖测定。血糖测定由我院检验科完成。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描述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分析用t检验,α=0.05。

2 结果

护理组中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及护理干预后晨间血糖值显著降低,且护理组的血糖值降低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晨间空腹血糖值比较(mmol/L)

3 结论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紊乱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与遗传基因有关。临床表现为多尿、多食、多饮和消瘦,血糖高于正常水平,尿糖检查呈阳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对糖尿病的治疗首要的是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产生,这与患者对于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有确切的关系。本研究发现,通过综合干预护理的患者的血糖控制较对照组要好很多,这主要与患者主管医师和护士的密切关注有关系[2]。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患者的饮食摄入也要加以严格的控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的专题教育,让其认识到营养搭配均衡和适量的重要性,掌握食物能量的估算,做到饮食上密切配合治疗。

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血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各项并发症也较少出现。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控制血糖治疗,针对不同的病情选用药物,是治疗糖尿病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同时对患者予以干预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率,减少其并发症的产生,降低后续各种危急重症的发生。基于已有的基本治疗措施: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糖尿病教育和血糖检测。我们加用综合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改善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浓度有显著意义,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应予以充分的重视[3]。

参考文献

[1] 张洪, 廖少玲, 刘付贞, 等. 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10; 25(16): 1485-1487.

[2] 崔丽娟,张革联,王国华,等.糖尿病教育在自我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A):6-7

篇(11)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58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985-02

在我国,糖尿病、风湿病、慢性肾病及过敏性疾病是儿童和青少年人群中主要的慢性疾病[1],2001年――2008年进行的慢性病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儿童慢性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2],其发病因素及生活治疗归结为社会变迁、围产因素、饮食及环境因素等几个方面[3]。本文以作者实践工作经验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结果,就儿科慢性病患者心理卫生及家庭管理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做一描述,以期为综合开展对慢性病患儿的整体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为提高慢性病患儿的心理卫生水平做出贡献。

1慢性病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慢性病给患儿带来的危害远大于成人,可以说慢性病会改变一名儿童的成长轨迹。慢性病会延缓儿童发育,使其在早期就感到自卑,甚至造成患儿人格方面发育的缺陷[4]。同时,由于慢性病需要经常面对一些诸如注射等治疗手段,产生的操作性疼痛给儿童早期的情感体验留下阴影。有研究显示,患儿的焦虑程度与住院时间和频率有关[5],约有60%的慢性病患儿有焦虑情况出现,另有40%的患有有抑郁情绪,有超过25%的慢性病患儿有攻击性表现。慢性病对儿童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在于其对患者的影响是终身性的[6]。研究显示,患有哮喘和糖尿病的儿童在长大后,更容易酗酒和吸烟,而有肢体活动受限情况的慢性病患儿在长大后通常表现出暴躁的脾气,很难以融入社会[7]。目前,国内外对于慢性病患儿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研究主要采用问卷量表法,主要工具为少儿艾森克个性问卷[8]和Achenbach儿童行为筛查量表[9],此两量表皆经过本土化,较为适合我国儿童的心理症状和个测量,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对慢性病患儿家庭管理模式的研究

在描述性研究中,大部分研究重点在于描述慢性病患儿的家庭生活,即家庭作为一个单元对疾病的适应过程,主要探讨了疾病护理的经历,以及家庭成员是如何将疾病管理与日常的生活融入到一起的,使得家庭生活可以最小幅度变化的这一系列阶段。Knafl对此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提出了家庭疾病管理的5种模式,即TAESF理论,(Thriving乐观、Accommodating适应、Enduring忍耐、Struggling矛盾及Floundering悲观),并且提出这种家庭管理模式是随着时间推移,及家庭成员疾病进程而改变的,其变化的目的是使疾病对家庭生活的影响降低到最大程度。Robinson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一种重要的现象―家庭生活正常化观念,即家庭是如何有获得疾病诊断后,以及在以疾病为中心问题进行的家庭生活中向正常转变的过程。

探索性研究旨在解释家庭对疾病的反应已经影响患儿的家庭因素,此类研究往往限定一种疾病,主要探讨家庭反应的相关因素已经影响个体对疾病的变量[10]。有一些研究者还在进行研究的家庭中尝试引入了护理干预项目,并试图探寻可以提高家庭管理能力的方法。此类研究与之前提到的描述性研究不同之处在于其不仅仅讨论了家庭反应,还涉及到了家庭反应对患病者及患病者家属的影响[11],采用的理论框架也十分丰富,主要有家庭系统理论、压力理论、双ABCX理论及儿童适应模式等,并常常与其他类型儿童发育问题相结合。

3慢性病患儿家庭管理模式探讨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在我国对慢性病患儿进行家庭管理的主要实施者为患儿的父母,其职责大概可分为四个方面,即管理疾病;识别、评价和综合利用相关资源;保持家庭的整体功能;自身协调。

疾病管理所面对的是慢性病患儿疾病的直接需求,当儿童被诊断为患有某种慢性疾病,父母应该立刻从震惊和悲伤中走出来,获取与疾病有关的医学护理知识,并制定出相应的管理计划,提高患儿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护理日志模式能起到较好的作用,患儿家属通过记录护理日志,一方面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到患儿日常的状况,另一方面,对患儿家属也是一种排遣压力的方式。

识别、评价和综合利用相关资源是父母在对患儿进行疾病管理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周边环境中有利于患儿病情的资源,这种资源可能包括医护人员、亲戚朋友、相关书籍或对患儿康复有利的环境,一旦这种资源关系被确立,患儿父母应将这点加入到对患儿疾病的整个家庭管理计划中,这对患儿的治疗与康复十分有益。

保持家庭的整体功能是父母在家庭中起到稳定家庭结构,并尽力将家庭功能趋向于正常化的过程。患儿被诊断出患有慢性病,这对整个家庭而言都是一种强烈的应激事件,维护家庭的整体功能稳定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显示,慢性病患儿的父亲常常比母亲有更严重的焦虑情况,其主要担心无法平衡工作与照顾孩子之间的矛盾,并对家庭经济收入的变化十分敏感。

自身协调也是在对患儿进行家庭管理中十分重要的项目,当患儿被诊断患有慢性病时,尤其是这种慢性病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时,虽然经过一定周期后,大部分家长都接受了现实,并无可奈何地履行着照顾患儿的责任,但这种患儿家属情绪的低落会周期性的出现,如果不加以控制,不仅影响对患儿的照顾,还会影响到患儿家属的身心状况。

综上所述,慢性病患儿、患儿家属及家庭各因素是相互影响的,父母和家庭采用何种方式来管理慢性病患儿的病情,使用何种方法来调节自身因素在患儿疾病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一项具有十分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对慢性病患儿进行有效的家庭管理,其意义不仅在提高慢性病患儿的生活质量,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等,还在于可以有效减轻医疗负担,降低慢性病给其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

参考文献

[1]孔灵芝.我国儿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现状与预防[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5):428-428,432.

[2]黄彩,谢震华,叶承刚,等.深圳市6-12岁儿童高血压及肥胖现况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3):301-303.

[3]苏瑾,李竹,姜智海,等.环境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关系的研究进展[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5,22(6):546-548.

[4]李凤芹,王琳琳,侯育新,等.慢性病儿童心理特征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29):36-39.

[5]王惠梅,李庆鳞,王晓晖,等.白血病儿童心理行为特征及其对父母情绪的影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11):847-849.

[6]王惠梅,李庆鳞,贺淑珍,等.慢性病儿童心理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1):13-16.

[7]高文静,李立明,曹卫华,等.共同抚养和分开抚养的双生子血压、肥胖及吸烟、饮酒行为比较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3(3):329-332.

[8]Abdel-Khalek AM.Personality and mental health:Arabic scale of mental health,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and neo five factor inventory.Psychol Rep,2012 Aug,111(1):7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