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防治病虫害的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 病虫害的防治管理问题
1.1 忽视用药方法
生产中,虽然果农对农药质量尤其重视,甚至要求购买进口农药,但却忽视了科学用药的方法。在保护性杀菌剂和触杀性杀虫剂喷药不细致、不周到、或喷不到药剂的地方,病菌和虫子接触不到药剂,难以杀死。对渗透性药剂和内吸性药剂喷洒更随意,虽然有药剂进入叶片,但是喷不到的地方,仍然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
1.2 药不对症,喷洒部位不准
由于果农缺乏病虫害防治基本知识,在病虫害防治时往往容易出现以下失误:(1)不知道发生了何种病虫害,如把霜霉病当作白粉病,把生理性病害当作真菌性病害,把细菌性病害当作真菌性病害,甚至把白绒蚧看作白粉病来治疗。(2)不知道用何种药有效,该用保护性杀菌剂时却用治疗性杀菌剂,该用内吸杀性虫剂时却用胃毒性杀虫剂,该用杀菌剂时却用微量元素,防食心虫的药剂不能用杀虫卵。药不对症,即浪费了人力、财力,又耽误了最佳防治时期,效果不好。(3)不能针对有效部位用药。防食心虫未喷到果凹处和对过的地方,防治红蜘蛛时,未喷到叶背等。
1.3 混配农药不当
农药混配既要考虑酸碱性,又要考虑离子间反应,更要考虑各类药剂成分及比例。如保护性杀菌剂与治疗性杀菌剂合理搭配、菊酯类杀虫剂与阿维菌素杀虫剂合理搭配,杀菌剂与杀虫剂合理搭配,微肥类与杀虫剂、杀菌剂合理搭配等,合理的搭配比例既能减少喷药次数,节省人力、财力,又能够增效。但在生产中,有的果农担心药剂质量有问题,防效不佳,就将多种农药混在一起喷洒;有的果农发现病虫发生严重,就将十几种药剂混在一起乱喷。混配农药不当不仅浪费资金,防效无保证,而且会造成农药残留超标,污染果面,降低果品质量。
1.4 重视果部,不重视叶部;重视采前,不重视采后
因为种果树是为了收获果实得利,所以很多果农重视果穗,不重视叶片。采收前用药很到位,采收后就不再用药。其实,叶片和果实同样重要,保叶如保果,果实的生长和发育全靠叶片来制造营养,叶片遭病虫危害就制造不出营养,果实也就不能生长和发育,更生产不出优质高产的果品来获利。采果后叶片仍旧在制造营养,用于花芽分化、枝条老熟、根系生长和养分积累,为翌年丰产打下基础。一旦采收后不加强管理,叶片过早脱落,第二年就会发芽晚,叶片黄,枝条细,花絮小,坐果难,病虫害相对严重,难以丰产丰收。
1.5 重视地上,不重视地下
果实是靠叶片来制造供给营养的,而叶片要靠根部吸收营养和水分,因此,产量高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取决于根系的数量、健壮程度和管理程度。因此,重视土壤管理、加强土肥水的管理,可以增强树势,增加产量,减轻病害的发生。
1.6 果农忽视规范防治
1.6.1不见病虫害不用药,见了病虫害乱用药
针对果园内果树的各种叶病、根腐病等,根据本地方的实际情况,通常多采用50%多菌录可湿性粉剂的杀菌剂,每667平方米用药量为50g~100g,稀释倍数1000倍~1500倍,第一次打药后可间隔7天再打第二次药;另一种为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的杀菌剂,每667平方米用药量为75g~100g, 稀释倍数1000倍,第一次和第二次用药间隔天数为5天;第三种常用药是波尔多液的杀菌剂,每667平方米用药量为450g~750g,稀释倍数为0.6~0.7石灰半量式。针对鳞翅目幼虫、蚜虫和黑刺粉虱,一般多采用2.5%溴氰菊酯乳剂,毎667平方米用药量为12.5g~15g,稀释倍数为6000倍~8000倍,用药间隔天数为3天。
根据规律,病虫发生的前期预防和保护是做好做好病虫害防治最实际、最省钱、最有效的防治措施。然而这个时期病虫害发生不明显,果农难以发现,等到病虫害已经严重发生或普遍发生果农发现时,便多次大量混和使用农药,这不仅增加了防治成本,污染了果品,甚至导致一些病虫害无法治疗。例如炭疽病和果实食心虫类害虫等,发现危害后已经没有办法,只能采取补救措施控制病虫不再蔓延。
1.6.2不管有无病虫隔一段时间用一次药
有的果农一年盲目喷洒农药十几次,用药无针对性,生产出来的仍为病虫果。
1.6.3治疗后看不到病菌即不再喷药。
1.7 高毒农药、激素仍在应用
当前,不少果农没有完全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问题,喷农药不慎重,甚至错误认为农药越毒越有效,没有严格按照生产要求控制农药残留。不少地方仍然一味依赖激素提高单果重,造成品质大降,风味丧失,价格大跌,最终果农自己的利益受损。因此,生产高端果品,必须要有无公害意识,严格控制农药和激素,生产上以生物农药为主,优化栽培措施,避免使用激素,最大限度地提高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
2 相关对策
化学防治是用化学药剂控制病虫害发生的防治方法。其是防治果树病虫害最常见,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有效地防治方法。由于化学药剂可以迅速直接大量杀伤病原体及害虫,特别是当病害大流行、虫害大暴发时,使用化学药剂往往是尽快减少病虫数量的唯一有效办法。
2.1 使用化学药剂的好处
2.1.1适用对象广泛
几乎所有病虫害都有可选择使用的化学药剂。
2.1.2应用灵活方便
施用方法很多,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可采用不同的施用方法,且与其他防治方法相比费用较低。
2.2 化学药剂的类型
按照化学药剂作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杀虫剂、杀螨剂和杀菌剂。杀虫剂就是杀灭害虫的药剂。它又可分为触杀剂、胃毒剂、内吸剂和熏蒸剂这几类;杀螨剂即专门用于防治螨类的药剂;杀菌剂就是用于防治果树病害的药剂,又可分为铲除剂、保护剂和治疗剂。
2.3 使用方法,化学药剂的使用方法包括拌种、土壤处理、根施、涂干和喷洒等
2.3.1拌种既可用于防治病害又可用于防治虫害
为防治病害拌种又叫做种子消毒。用五氯硝基苯、敌克松等拌种可防止多种果树病害的发生。为了防止地下害虫对刚播下的种子进行危害,果树育苗时一般可用有机磷杀虫剂拌种。
2.3.2土壤处理同样可用于防治病害和虫害
防治病害时也称土壤消毒,常用的药剂有敌克松、五氯硝基苯和高锰酸钾等。防治地下害虫时一般用辛硫磷、甲基异柳磷等。
2.3.3根施和涂干主要用于害虫防治,多用于林木、果树刺吸性害虫的防治
用于根施和涂干的药剂应是具有内吸作用的药剂,如敌克松、根腐宁、枯萎灵等。根施时须在树干基部开沟,施用药剂后浇水覆土;涂干则必须先将树干的老皮刮去,用一定浓度的药剂在树干上涂成闭合药环。
2.3.4喷洒是最常用的药剂施用方法,包括喷粉和喷液
此法多用于杀灭的虫害或病害,也用于植物体的保护。多数药剂均可用这些方法施用。
3 注意事项
3.1正确选择农药品种
应根据药剂的毒性大小、防治范围、使用条件和防治对象选择适宜的药剂。比如,氨基甲酸酯类药剂防治叶蝉、飞虱效果较好,但对同是刺吸性害虫的蚧类和螨类则效果不好。
3.2选择合适的浓度和用量
使用化学药剂产生的种种弊端在很大程度上与滥用农药有关,片面追求高死亡率,加大农药的使用浓度和剂量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在实际生产中,应注意适当减少农药的使用浓度和用量。
3.3选择适当的施药时间
适当的施药时间应是病虫害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和尚未造成严重危害时,而且天敌应处在较少或不活动期。
3.4选择合理的用药方法
施药时应尽量选择那些有利于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杀伤天敌等不良副作用的方法,如涂干、根施或种子处理等。
3.5注意农药的科学轮用、混用
即不要对一种病害长期使用一种药剂,可轮换使用几种药剂,或将几种可混合的药剂混配在一起使用,这样可减少有害生物对农药的抗药性。混用的前提是混合后无物理及化学上的不良现象,如降低药效、发生沉淀等。客观、科学、全面地认识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可避免其不良作用的出现,并充分发挥其在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作用。
4 结束语
根据病虫发生规律,抓住病虫发病关键时期,认清病虫,对症用药,针对有效部位用药,既节约了人力,财力和物力,也提高了果树的产量。
参考文献
[1]杨林,杨昆,高老芬.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农药使用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J].云南农业科技.2012(S1)
园林绿化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绿化事业亦加快发展,树木花草的种类及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在花草树木的 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会遭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从而使花草树木生长不良、畸形、腐烂甚至死亡,不仅降低花木的质量,失去观赏价值和绿化效果,而且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特别重要。
一、园林病虫害防治与苗圃地
城市各种园林绿地的苗木主要来源于园林苗圃,所以园林苗圃病虫害的防治直接关系到园林苗木的质量,关系到园林绿地景观的效果,关系园林植物后期的养护以及整个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病虫害防治问题。在苗圃病虫害防治方面可以做到两个方面。
(一)要从苗圃的卫生状况入手,苗圃的卫生是减少病虫害侵染的重要措施。其主要工作如下:苗圃地中病残体要及时收集,并加以处理,深埋或化学药剂处理。生长季节中要及时摘除有病枝叶,拔出病株,并对病土进行处理。园艺操作过程中要避免重复浸染,如摘心、切花是一定要防止工具和人对病害的传带。温室中的有病土壤及有病盆钵在未处理前不可能继续使用,在无土栽培时,被污染的培养液要及时清除,不得继续使用。在栽植苗木前进行深耕改土,耕翻后经过暴晒、土壤消毒后,可杀灭部分虫害。
(二)把好苗木的进出,严禁带有病虫害的苗木进入苗圃和销出。在苗圃里配备专门的园林病虫害的技术人员,在苗木进出时进行严格的检验,防治带有病虫害的苗木直接进入苗圃造成病虫害的交叉感染。同时在苗木出圃时也要进行严格的检疫,禁止带有病虫害的苗木流入城市园林绿地。若确实急需的苗木检疫出病虫害后也要经过处理病虫害后方可进出苗圃。
二、园林病虫害防治与植物检验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进口的、外地的花卉苗木源源不断流入本地,病虫害也会随之混入,爆发了大面积的病虫害,如:百锈病、樱花细菌根病菌由日本传入我国,给许多园林风景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对这些苗木必须进行严格检查,禁止带有病菌和虫害的花卉及其繁殖材料输入,防止病虫害分布区域的扩大和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这就要求遵守并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防止新的病虫害的传播蔓延。
园林植物检疫的主要任务由三个方面:
(一)禁止危险性病虫害随着植物及产品由国外传入它不能传到无病区,并在检疫和由国内输出。
(二)将在国内局部地区的危险性病虫害封锁,分区把它消灭。
(三)当危险性病虫害侵入新地区时,应及时采取彻地消灭的措施。
目前,我国以颁布的与观赏植物有关的进口检疫对象(病害)由:柑橘溃疡病、桑萎缩病、苹果锈果病、柑橘黄梢病等。经检疫,如果发现由检疫对象应进行检疫处理。
三、园林病虫害防治与园林绿地施工
园林绿地施工是园林苗木进入城市绿地的最后一道关口,因此我们在这个环节也要重视园林病虫害的防治,为整个城市系统病虫害的防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防治因为种植了外来引进的带有病虫害园林树木花卉,造成病虫害的感染;同时也要注重当地病虫害对新种植苗木的危害,提高苗木的成活率。进购种植苗木前要严格检查苗木的植物检疫报告,没有检疫合格报告的苗木不能进入种植现场。如果发现购买苗木带有病虫害且不严重,但又急需时要对苗木进行病虫害处理后方可进行种植。带有严重病虫害的苗木应就地销毁,防治造成交叉感染,危害其它苗木。种植苗木前要对基地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深耕改土、耕翻后经过暴晒杀死部分病虫害。给苗木创造一个好的生长条件,增强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四、园林病虫害防治与后期养护管理
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包括以下内容:科学施肥;合理浇水;松土除草;合理整形修剪,以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并结合修剪,清除病虫枝叶;做好绿地卫生,清除病株残体,减少侵染来源;对草坪、草花等进行合理轮作;结合翻地消灭越冬虫害等。同时做好园林病虫害的监控工作,在各个季节都有相应的易于爆发的病虫害,我们只有做好预防监控,掌握病虫害的流行区域和时间做好预防措施降低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的机率。在治理病虫害时要采取多种治理方法相结合,如: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微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等。根据不同病虫害和园林植物的特点采用各自相应的治理办法。例如:在古树的病害治理种常用物理机械的方法尽是治理,避免了化学药物对古树的危害。
五、常见园林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1、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用化学农药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法,化学防治作用迅速、效果显著,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现已广泛应用。这种办法是应用有毒物质千扰有害生物的生理过程,从而将有害生物杀死、阻碍物质如抗菌素可阻止侵染物的扩展。排斥物质可影响害虫的感官,如散布难闻的物质。
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具有许多优于化学防治的特点,如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产生抗性,且由于参与了生态调控能起到保护生态平衡、持续控制病虫害的作用。其缺点是防治效果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如化学防治速效,人工培养有益生物的技术难度较高,能用于大量释放的天敌种类不多等。总的来说,运用生物防治进行生态调控是园林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在园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上应用较广的生物产品有细菌类的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管氏肿腿峰、周氏啮小蜂、阿维菌素、浏阳霉素、井岗霉素、烟参碱等。
3、微生物防治
微生物防治主要是通过某种特定的微生物侵入病虫害体,杀死或抑制其生长发育。紫云金芽孢杆菌是一种相当有效的防治虫害的微生物它只对蝶类(鳞翅目)的幼虫有致病效用。这种微生物能产生一种在幼虫肠内溶解毒素,是适用于约150种鳞翅目幼虫的特有的肠毒剂。在欧洲、美国和苏联的林区,已成功地用于防治15种主要鳞翅目害虫,包括落叶松毛虫、栋绿卷蛾、松带蛾和落叶松线小卷蛾。这种菌剂可从飞机上喷洒,对其他生物体没有毒害作用。
4、物理防治
因为牧草产业化在当地兴起较晚、进程慢,加之传统的对种草认识的偏差,导致了在牧草生产管理上许多相关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相对滞后。以牧草病虫害为例,绝大部分种草户都遇到过,但引起重视的很少。为做好牧草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把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根据对我地牧草病虫害的调查及相关防治方法的研究与实践,现将牧草常见病虫害及其危害性、防治的方法介绍如下:
一、牧草常见的病害
牧草的病害是指由于外源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侵入而引起牧草生长发育的异常生理状态,即病变。在我地发生较多且比较普遍的主要有霜霉病、锈病、褐斑病、白粉病、菌核病、|丝子等。
霜霉病 牧草的霜霉病是由霜霉菌引起的,主要侵染豆科牧草如苜稿、三叶草、草木樨等。该病发生的基本规律是病菌通过菌丝浸染病草植株的根部来越冬或者以卵孢子在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季随植株生长,在地上产生孢囊孢子,侵染其他植株。
防治方法:种植抗病的牧草品种。牧草抗霜霉病的能力存大很大的差异,可以因地制宜选用高抗病品种,以降低病害的发生。尽早对牧草进行刈割,减少菌源,尤其注意早春铲除发病的植株。合理灌溉,防止草地过湿。
锈病 牧草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既侵害豆科牧草又侵害禾本科牧草。发生的规律是该病菌为转主寄生菌,它可以菌丝形式在牧草的地下越冬,也可以孢子的形式在感病的残体上越冬。越冬的孢子萌发产生担子孢子,侵染转主寄生植物大戟属植物,锈孢子随风传到牧草上对其进行浸染。
防治方法:消灭寄生植物,如大戟属杂草及其他豆科杂草。搞好田间管理,消灭病残株体。对发病的草地应及时刈割,不宜收种。选种抗锈病的牧草品种。④药物治病。对发病的草地,用20%的萎锈灵乳油配置成200-400倍液喷雾,每隔10-15天,喷1次,喷2-3次即可。
褐斑病 该病主要侵害豆科牧草,在牧草的叶、茎、荚果上出现褐色的病斑。出现在叶片上的圆状病点,就是病菌的子囊盘,病菌以子囊孢子进行侵染。在气温10℃-15℃,空气湿度达成到55%-57%时,病害会大量发生。严重时,落叶率达40%-60%,产草量下降15%以上,种子产量减少25%-60%。浸染菌的来源主要是种子、土壤以及寄生寄主。
防治的方法:进行种子的清洗和消毒,合理施肥, 保持氮磷钾肥的合理比例,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当大面积发生本病时,可以喷洒波尔多液与石灰硫磺合剂进行防治。
白粉病 无论豆科还是禾本科牧草均会感染本病。发病的植株在叶片、茎秆、荚果上出现白色的霉层。感染的后期,在这些部位会出现黑褐色的闭囊壳,在昼夜温差大,湿度大的情况下发病严重。本病可造成产草量下降50%、种子产量下降30%以上。
防治方法:选种抗病品种,及时清理田间病株。发病时可喷洒石灰硫磺合剂,1000倍稀释的托布津,50%的可湿性粉剂或者多菌灵10%的可湿性粉剂进行田间喷雾。
二、牧草常见的虫害
牧草的虫害是指由于某些有害昆虫侵害牧草而引起的牧草生长发育异常或抑制,造成牧草产量和种子产量下降的灾害。在我市区比较常见的牧草虫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蚜虫 蚜虫对几乎所有科属的牧草都有危害,侵害的主要部位是比较细嫩的部分,由于蚜虫的咬噬和吸取牧草的营养,造成植株的嫩茎、幼叶卷缩,严重的导致叶片发黄甚至脱落,从而影响牧草的光合作用,抑制牧草的生长,影响牧草的生长,降低牧草的产草量。
防治方法:喷洒高效低毒的乐果药剂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使用40%的乐果乳剂可加水进行1000-1500倍稀释。为提高药效,喷药时应选择无风雨天气。牧草喷洒药液后7天内禁止饲喂家畜。
盲椿象 盲椿象主要危害豆科牧草,以苜蓿受害为重。盲椿象主要危害牧草的花蕾,常造成花蕾凋萎枯零,使牧草种子田的结实率降低,不仅造成种子产量下降,而且会影响种子的质量。
防治方法:对发生虫灾的大田牧草可以采取及时刈割的办法,收获后调制干草或直接饲喂畜禽。对种子田危害不太严重时,可在牧草开花孕蕾期喷洒50%敌敌畏乳剂,1000-1500倍稀释液。
潜叶蝇 豆科牧草常见该虫害。潜叶蝇的幼虫常在植株的表皮蛀食潜行,对牧草的叶片危害大,造成叶片形成白色线条状隧道。隧道扩大致叶片枯黄,降低牧草的光合作用,造成牧草产量的下降。
防治方法:可用40%的乐果乳剂3000-5000倍稀释喷洒防治。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1-0106-01
病害和虫害简称为病虫害,常被林业工作者称为“不冒烟的火灾”。若不重视林业病虫害的防范,不及时治理病虫害,会对森林植被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据林业调查统计,河北省每年林果业病虫害发生面积高达93万hm2,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远高于森林火灾,近几年来林业病虫害对森林植被的破坏面积逐年增长,严重影响了木材的数量与品质,破坏了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建设理念。因此,防治林业病虫害成为了当下林业工作人员学习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林业病虫害造成的灾害往往是突发性的,在灾害发生之前很难对病虫害进行预测与防范。只要稍微疏于监管,没有在病虫害初期发现并治理,便会造成暴发性的严重局面,使防治工作常常陷于被动局面。现如今人造林树木种类单一,森林对病虫害的自身抵御、修复能力低,再加上河北省近年来的冬季气温偏暖,害虫越冬存活率提高,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与发生面积有所上升。由于人工造林,树木的种植往往是区域集中而种类单一的,所以通常暴发的林业病虫害都不是单单局部的灾害,病虫害传播速度非常快,会对林场内树木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据林业调查显示,河北省林业外来害虫(如美国白蛾、柳毒蛾、杨叶甲等)已达100余种,这对林业森林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带来非常大的危害,破坏了本地物种的生物多样性。病虫害种类繁多并具有复杂性,对于不同种类的害虫要采用不同的防治措施,这也增加了林业防治难度。同时,在长年的病虫害治理下,虽然能够短暂地控制灾害的发展,但少数害虫在长期的药物压制下具有了抗药性,这些害虫会反复出现,并且造成的灾害越来越严重。
2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科学、环保地防治林业病虫害要从预防开始,主张“以自制衡”,保护害虫的天敌生物,灵活运用生物、物理、化学等手段治理,并且少用化学手段,将森林生态控制在一个平衡的位置[1]。
2.1 提高营林技术措施
防治病虫害,先要从“防”做起。做好预防措施,首先要做好消毒工作。林场在栽种种苗时,可选种抗病品种或是进行育苗消毒,这不仅能保障种苗的健康,还能增强树苗的生长能力。苗圃里的土壤存在病源,在栽种之前要做好土壤施肥与消毒措施。除了做好消毒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逐步调整森林的结构,逐步将树木种类单调的林场改造成混交林,逐步使其成为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森林的生物多样性,使森林自身拥有一定的病虫害防护能力。
2.2 提倡生物治理
生物防治的重点在于保护天敌生物,利用生物治理林业病虫害,实质上就是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调解,也就是利用害虫的天敌将其消灭,这也是所提倡的“以自制衡”。最常见的天敌生物治理措施是“以鸟制虫”,这是生物防治的传统手段,有着经济、环保等特点,符合可持续防治的理念。在害虫数量、密度较低时,“以鸟制虫”可以起到非常明显的治理效果,但人造林的环境不如混交林适合鸟类居住、繁殖,所以必须要对天敌鸟类进行人为招引,以增加鸟类数量[2]。
除了利用天敌鸟类防治害虫,也可利用其他生物防治手段,比如可以利用昆虫类天敌,如用赤眼蜂、茧蜂防治松毛虫,利用茧蜂防治舞毒蛾,利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进行防治。
2.3 结合物理治理
林业病虫害的物理防治具有无害、无污染、效果直接等特点。在害虫个头大、数量密集、易捕捉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人工捕杀并结合其他的治理方式。针对传播速度快、繁殖扩散迅速的害虫,可以采用物理隔离的方法,在受灾区附近建立起有效的无寄主隔离带,保护受灾的林区。同时,还可以针对害虫特点对其进行诱集并捕杀,例如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和利用信息素对害虫进行诱杀,这种方法见效快并且经济实惠[3]。
2.4 尽量避免化学治理
利用农药等化学手段治理林业病虫害,可能会增强害虫的抗药性,导致灾害反复来临并越来越难治理,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因此,将化学防治手段作为急救措施,尽量只在森林中出现害虫数量急剧增加而其他防治手段无效的情况下使用,并且在运用化学方式措施时要尽量选用无公害、无污染的药物,避免造成森林的二次伤害[4]。
2.5 加强森林监测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不仅包括“预防”与“治理”,还包括日常的检疫与监测。对树木的检疫是防治病虫害产生的重要措施之一,只有定期进行植物检疫工作,并采取严格的检疫,才能及时发现并预防病虫害发生,确保森林生态健康。同时,还要灵活运用科技手段,监测害虫生长动态,观察木材变化,并结合地形、气候、时节等因素,对病虫害的发生作出科学、准确的预测,并及时通报预测结果,及时预防灾害现象,将灾害扼杀在初期,减少病虫害发生[5-6]。
3 结语
随着人工林场的兴建,人造林面积增多,每年林业病虫害造成的受灾面积居高不下。因此,探索环保、高效的防治林业病虫害的方法成为了当下林业工作人员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在研究防治林业病虫害时,首先要了解病虫害的产生特点,在预防与治理时都要做到因地制宜,在不同环境里灵活、科学地选用不同的防治措施。同时,要加强林业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严格地进行树木的检疫与森林的监测工作,以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 参考文献
[1] 张平,王晓丹,方国辉,等.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浅析[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7):54.
[2] 罗小红.建立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措施[J].现代园艺,2016(4):53-54.
[3] 刘启斌,闫双秋.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初探[J].吉林农业,2012(11):205-206.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0.025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也随之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近几年来,我国的有机农业发展迅速,极大推动了农业向可持续方向发展。但是在有机农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病虫害防治是当前面临最为严重的问题,这就需要农业工作者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方法对病虫害进行防治,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1加强生态平衡的创建,开展多样化种植
有机农业种植病虫害主要是指在模拟自然生态体系的情况下,种植的作物更加多样化,传统种植单一作物容易形成统一的生态和资源条件,而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特别容易引起病虫危害。由于病虫种类少以及单一的生存环境,就导致益虫不能够很好的繁殖和生长,对病虫无法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因此,种植要趋向于多样化,引入更多品种,丰富农业资源,构建一个均衡的生态环境,从而有效的控制害虫对农作物的侵害。多样性种植又分为时间多样性和空间多样性:时间多样性主要是指掌握植物的种植时间以及准确的计算作物的收获时间等;空间多样性主要是指地理空间的多样性、种植品种以及土壤的多样性。通过构建生态多样性,可以为益虫的繁殖和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能够更加有效的开展病虫害防治。
2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管理
在选择种子时,要选取具有良好抗病性的品种,并在选取之后及时的进行种子处理,在播种前让种子能够得到充足的晾晒,之后放在温水里面浸泡,最后挑出带有病虫的种子。另外,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相应调整和制定栽培制度,播种时间要尽可能的避开病虫高发期,最好在虫害和益虫同步生长时,或是在不适合病虫生长时进行播种。并在播种后及时做好虫害药物的播撒,有效消灭病虫的根源。做好对田园的卫生等管理工作,保证种植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3对农业虫害进行综合治理
为了我国农作物种植能够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对虫害进行科学有效的综合治理。在实际的治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等综合因素,切实有效的保持各方面能够均衡发展。在防治虫害之前,通过计算机准确的计算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最大限度值,当监测系统发现虫害已经超过了预定值就会自动预警,以便于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如果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虫害发生的密度不大,危害性较小,就可以通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虫害进行防治,从而节省人力和成本。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病虫进行防治,对于化学农药要避免施用过多,尽可能采用物理和生物的方法,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下,有效的防治虫害。除此之外,从事农业的相关部门要积极的开展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工作,例如种植方式、改善土壤成分以及作物品种选择等,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4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我国长期以来主要是运用化学方法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通过大量施用含有化学成分的农药,将害虫灭杀,收效好但弊端很多。首先,化学农药中存在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较多,如果人们食用了含有残留农药的农作物,身体健康会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会危及生命;其次,采用化学方法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也会对环境、河水等生态系统造成比较大的危害,在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同时,也完全背离了可持续发展的准则。而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例如在种植有机农作物的区域,养殖鸡、鸭等以虫子为食的家禽,有效的防治虫害。利用昆虫的趋光性,通过在灯光周围布网对昆虫进行捕杀,或者通过在农作物的周围用纱网给昆虫设置障碍等方式对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
5加强对种植人员的指导
在我国有机农业种植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农业技术人员相应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的工作中,农业技术人员一定要做到深入田间、深入群众以及深入研究三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与农民进行交流,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归纳整理出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采取讲座、发放传单以及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对科学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能够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农业部门要组织科技人员对种植人员进行定期开展多层次的培训,有针对性的对他们各自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指导,让他们能够真正的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合理的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6结语
病虫害防治是有机农业发展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对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不断的深入研究,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艳兵.浅谈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的核心[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9,(14).
1 温室蔬菜种植中病虫害发生所具备的条件
新时期,随着温室蔬菜种植的推广力度逐渐加大,其蔬菜中的病虫害也开始呈现出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危害性强以及蔓延速度快等特点,使得温室蔬菜的种植遭遇了较大的病虫害威胁。近几年来,温室蔬菜种植的相关技术人员逐步推动了对于病虫害的研究工作的深入,病虫害发生的条件以及其防治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具体而言,病虫害在温室蔬菜种植中的产生大致具备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首先,温室蔬菜的种植为病虫害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条件以及空气湿度条件。以虫害的发生来讲,温室具备较高的温度条件,这为白粉虱等怕冷的害虫提供了在寒冷地区过冬的机会,而且这种高温条件还为害虫的繁殖速度以及繁殖频率起到了推动作用,使得蔬菜的种植遭受到逐渐加重的虫害。以病害的发生来讲,温室种植具备密闭的环境能够在寒冷季节及夜晚时分依旧保存适当的温度,从而使得温室内外的温度差形成过多露水,而导致温室的高湿度状况,为病原真菌、细菌等提供滋生及繁殖的环境,导致蔬菜植株抗病能力的降低,从而形成了病害,比如黄瓜的霜霉病。
其次,温室蔬菜的种植具备病虫害生长的土壤条件。温室中的土壤所接受的光照相对较少,具有较高的温度及湿度,从而为某些真菌、细菌以及蝼蛄、韭蛆等的生长提供了寄生场所。而且,土壤病虫害的发生较难以治理,未治理状态下的轮番种植会不断地为病虫害生长提供繁衍条件,从而导致病虫害的加重,使得蔬菜的病虫害破坏程度逐步加大。而且,温室种植中对于蔬菜种类的盲目移植和接种,不仅会通过移植植株的土壤为温室带来不曾有过的其他病虫害,还会由于盲目的接种导致原有支柱抗病虫害能力的降低。
2 温室蔬菜种植中病虫害的相关防治措施分析
本文下面从生态防治、栽培种植和物理防治3个方面来分析一下防治温室病虫害的措施:
2.1 防治温室病虫害的生态措施
生态的病虫害防治是目前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主流处理方法,它主要是利用了病菌和蔬菜二者的生长需要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原理来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人员通过为蔬菜生长营造良好的条件,而为病虫害发生创造不利的生长条件,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或降低病虫害的威胁。比如,种植人员在光照条件好的上午将温室上面覆盖的草苫揭掉,使温室通过光照和适当通风将温度调整到28°以下,并将湿度调整到80%以下,为喜温蔬菜的生长创造条件,而为适宜32°以上生存的霜霉病及白粉病等制造不良的条件。
2.2 防治温室病虫害的栽培措施
种植人员采用栽培措施来防治病虫害主要利用了换茬轮作、改善通风及透光的条件、增施有机肥以及实施膜下灌溉等几个方面的措施。首先,以换茬轮作来讲,种植人员通过进行定期的换茬种植以及清理,能够通过改善土壤条件或者是清除带有病虫害的植株等,来使整个温室种植获得干净的种植环境的条件。其次,以改善温室的通风以及透光条件来讲,工作人员可以对蔬菜种植的植株间距以及田垄的高度及宽度等,降低病虫还发生的温度、湿度条件。再者,以增施有机肥和进行膜下灌溉的措施来讲,工作人员为植株施加配方有机肥,可以有效地提高植株对氮磷钾等营养成分的适当需要,从而使植株增强对于病害的抵抗能力。而膜下灌溉则可以通过降低土壤的水分蒸发,使温室内的温度及湿度调整到不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及繁殖的状态。
2.3 防治温室病虫害的物理措施
温室蔬菜种植人员当前主要采用了对种子进行日晒、温浴及药浸处理、土壤及扣膜消毒、高温堆肥闷棚等措施来进行病虫害的物理防治。从对种子的处理来讲,通过晒掉附着在种子上的病菌以及使种子获得某种药性、通过温浴及杀灭病虫害等,来预防蔬菜苗期的病虫害。从土壤和扣膜的消毒来讲,通过在种植之前使用消毒剂将土壤中的虫卵或是病菌等杀灭,以及通过使用敌敌畏等来喷扣膜以驱走白粉虱等害虫,来达到对于病虫害的有效防治。从高温堆肥和闷棚的措施来讲,种植者可以通过充分地腐熟肥料以消灭肥料中的病虫害,以及在白天闷棚以使用高温杀灭病虫等,来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3 结语
病虫害的发生使得温室蔬菜的种植受到了极大的危害,种植人员必须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这些病虫害进行防治,才能够切实地推动温室蔬菜种植的增产效果的实现。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3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2031
引言
林业是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进行培育和保护森林,并利用其本身优势起到林木保护作用的部门。目前随着林业面积的不断扩张,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和原因探究也是林业部门刻不容缓的工作之一。本文通过对林业病虫害情况的简述,追寻其发生原因,进而找到好的可以防治病虫害的办法。
1 林业病虫害情况概述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绿化的要求,城市人工造林的面积不断增加,加之国家退耕还林的号召,国家林木面积逐年增加;但随之而来的是林业在火灾、水灾、病虫害等方面的防范工作。本文主要研究病虫害的产生原因和防范。
近几年人工造林面积逐年增加,人工造林的特点是树木间密度适宜、树木种类比较单一、林木结构简单等;而这些特点也造成林业维护人员消耗增加,病虫害发生的面积逐年递增,也是病虫害工作难以开展的原由之一。
随着人们绿化意识的增加,休息时间开始走出家门进行野餐或者聚会,这些人为社交活动的增加,也会带来病虫害。就像随着国际间交流的增加,美国的亚洲鲤鱼一样,这在美国无异于破坏生态环境的“病虫害”。[1]
打农药是现代农业、林业常用的防治手段,但这种方法在杀死一部分病虫害的同时,也为病虫害增加了抗药性,防治工作的难度也会加大。
所以林业病虫害的防范不能单纯的依靠化学方法,应依据科学的管理方式减少病虫害对林业的伤害。
2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经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影响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的因素有很多,在此基础上,需要对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进行进一步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的病虫害防治办法。
林木类多生活在潮湿环境中,潮湿的环境容易滋生各种病虫害,病虫害的种类繁多,单一医治可能导致其他病虫害的爆发,故无法针对单一虫害进行医治。其次是其生存环境复杂,制止病虫害的发生也不能破坏原有的林木生存环境,故只能从其的发生原因入手。而病虫害难以根治及其产生原因在以下几点:
林业的病害多为有害菌类,虫害多为昆虫,而菌类和昆虫的繁殖速度快,也会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而进化,难以对其进行根治。目前我国林业病虫害的种类多达80余种,其中包括美国白蛾、蝗虫、螨类、蛾蝶类幼虫、松毛虫等,都是对林业有着巨大破坏力的病虫害,而且这些病虫害绝大部分是凭借着大自然在进行传播,防治工作难度加大。
人工植树面积的增加,尤其是单一林木面积的增加,所引起的林木品种结构简单,防护系统较低,容易造成病虫害范围的增加,导致病虫害防治工作收效甚微。尤其是现在全球气温回暖,冬季气温普遍回升,昆虫虫卵的越冬存活率越来越高,春季的突发性虫害面积也会扩大。[2]
林木人工种植面积的增加,意味着林木的管理活动也要增加。但目前我国缺乏对人工种植林木的科学管理,也缺少管理林木的人才。因而导致林木生存环境恶化,卫生情况堪忧以及病虫害的大量滋生。
由于病虫害繁殖速度快、涉及面积广,难以经过一次或少数几次的治理有效根治;而且会有不定期的爆发风险,此种爆发在没有准确数据的支持下难以预测。
3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办法
通过对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的细究,l现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林业病虫害进行防范工作:
林业部门需要在先进设备的支撑下,对所检测地林木的生长环境、发育情况进行监测,利用科学的方式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推测,提前做好病虫害发生后的防范措施;还可以在病虫害发生前提前做好预防,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数量。
人工造林前,提前根据当地环境对林木种苗进行多品种选取,种植过程中选择多品种林木种植,维护林木的生物平衡,增加林木结构本身的制约性、复杂性和防护性。
昆虫中有害虫也有益虫,要对对林木有益的昆虫进行保护;并增加病虫害天敌的培育和保护,可以从生物品种方向上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有效抑制。
增加育苗的防虫处理,以及林木的检测工作,引进先进设施和科学技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加强人工种植林木的管理和检疫,引进科学管理方法,利用新进技术和工作模式对病虫害防治展开工作。但同时要根据当地特有的病虫害特质进行有针对性研究,了解其习性,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工作。
4 结语
退耕还林已经是国家保护林木资源的主基调,所以在做好火灾、水灾防范的同时,林木病虫害的防范也要积极展开。病虫害的防治应根据不同林木的生长环境,因地制宜,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在治理病虫害的同时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利用科学方法、先进设备提前检测,以混交林为主的生态防范,辅以病虫害天敌和药物等防治方式。唯有如此才可以对林业病虫害进行最有效的治理,也能维护好国家的林业生态环境和生物结构,保证林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森林 病虫害 综合防治方法
0 引言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从维护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采取综合防治和生态控制措施,强化预防工作,实行综合治理。在指导思想上,要实现由重除治向重预防转变。在防治策略上,采取综合性营林措施,搞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将病虫害预防措施纳入规划设计中,实现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
1 综合治理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单靠其中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有时还会引起其它的一些不良反应。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专家小组对综合治理下了如下定义:害虫综合治理是一种防治方案,它能控制害虫的发生,避免相互矛盾,尽量发挥有机地调和作用,保持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的防治体系。
2 综合治理的原则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病虫控制的系统工程,即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整个森林生产、栽植及养护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有计划地应用改善栽植养护技术,调节生态环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不使其形成超出危害标准要求的策略及措施。要使自然防治和人为防治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加强自然防治能力。
在实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2.1 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森林、病虫、天敌三者之间有的相互依存,有的相互制约。当它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中时,它们的发生、消长、生存又与这个环境的状态关系极为密切。这些生物与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就是在育苗、移栽和养护管理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地调节和操纵生态系统里某些组成部分,以创造一个有利于植物及病虫天敌的生存,而不利于病虫孳生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预防或减少病虫的发生与危害。
2.2 从安全角度出发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里各组成成分的运动规律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既针对不同对象,又考虑整个生态系统当时和以后的影响,灵活、协调地选用一种或几种适合园林实际条件的有效技术和方法。如园林管理技术、病虫天敌的保护和利用、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对不同的病虫害,采用不同对策。几项措施取长补短,相互辅佐,并注意实施的时间和方法,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将对生态系统内外产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既控制了病虫危害,又保护了人、天敌和植物的安全。
2.3 从保护环境,恢复和促进生态平衡,有利于自然控制角度出发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并不排除化学农药的使用,而是要求从病虫、植物、天敌、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出发,科学地选择及合理地使用农药,在城市园林中应特别注意选择高效、无毒或低毒、污染轻、有选择性的农药(如苏云金杆菌乳剂、灭幼脲等),防止对人畜造成毒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逐步加强自然控制的各个因素,不断增强自然控制力。
2.4 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 防治病虫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病虫的危害,使其危害程度低到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因而经济允许水平(经济阀值)是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必须研究病虫的数量发展到何种程度,才能采取防治措施,以阻止病虫达到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这就是防治指标。病虫危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标,可不防治;否则,必须掌握有利时机,及时防治。顺便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城镇街道、公园绿地、厂矿及企事业单位的园林绿化为主体时,则不完全适合上述经济观点。因该园林模式是以生态及绿化观赏效益为目的,而非经济效益,且不可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病虫的防治。
3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3.1 搞好城市森林的种植规划 在考虑城市美化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种,要注意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害虫种类,减少其喜食植物的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
3.2 防治有害生物入侵,加快“三个体系”建设 近年来,外来有害生物对我国林业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美国白蛾在我区周边的天津、辽宁、河北、陕西等地严重发生,直接对我区林业构成威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海关、商检、森检部门和木材检查站要各司其职、协同作战,严密堵塞外部入侵渠道。林业部门要坚持每年疫情普查制度,抓好常年监测工作,适时开展专项调查,发现病死树和新的有害生物,及时上报送检。
3.3 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对生长势差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3.4 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3.4.1 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是显着的。一旦天敌在田间建立了自己的种群,它就可以长期持续地对害虫发挥控制作用,这是化学农药所无法达到的。城市具备开展生物防治的条件,一是城市林业种类丰富,适合天敌的生存和繁衍,我们应该加强对天敌的利用和保护,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创造利于天敌群落发展的条件。二是城市建筑对园林植被的分割形成的“海岛生态”有利于释放天敌。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加强了对植保工作的立法和管理,建立了植物保护工作新的管理标准,特别是作为可持续植物保护中重要措施的生物防治技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很多生产和销售害虫天敌产品的公司,生物防治正逐步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3.4.2 选择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讲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如:利用Bt乳剂防治国槐尺蠖,每年喷两遍药即可控制其危害,而用化学农药每代害虫都必须防治两遍以上。1987年郑州市森林大袋蛾大发生,危害成灾,施用生物农药灭幼脲进行超低容量飞喷防治,防治效果达到98%以上,完全控制了该虫再度大发生,分析原因主要是既消灭了害虫又保护了天敌。生物农药除了Bt 乳剂、灭幼脲外,最近几年生产的花保、烟渗碱等,这些都是防治园林病虫害的首选农药。
3.5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防治只在必需应急时进行,实施靶标防治,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施药方式也应采取涂茎、根施和注射等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169-01
林业病虫害严重影响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加强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已成为林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1]。该文就浙江省温州地区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更好地推动当地林业工作的发展。
1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1.1 人工林面积与病虫害同步增长
人工林生态结构单一,自身防御与自我修复能力较弱,极易遭受病虫害侵袭[2]。据有关调查显示,截至2013年,温州地区森林总面积为7 075.00 hm2,人工林面积为4 336.98 hm2,占61.3 %。在过去的30年内人工林面积增加了40%,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也增加了约40%。可见,二者大致为同步增长。病虫害的不断增加给当地的林业工作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1.2 天然林遭到严重破坏
传统的林业经济主要依靠木材生产,因此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大量的原始森林资源被人们肆意地砍伐、破坏。滥采滥伐影响到原有森林生物的多样性、林分结构等,严重破坏了原有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而导致害虫天敌的大幅减少,为病虫害的生长与流行提供了适宜的环境[3]。
1.3 营林方式不科学
在营林过程中人们过于看重林木的速生丰产,而极大忽略了营林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没有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林木管理方式不当,种植密度不合理,不抚育导致林间通风不畅,透光与透气性差,致使病虫害大幅度上升。
1.4 滥用化学农药,缺乏健全的防治体系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利用农药来治理森林病虫。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会杀死不少有益生物,并且害虫会逐步产生抗药性。因此,滥用农药制剂,极易破坏林业生态系统,使林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温州地区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比较滞后,缺乏创新,未跟上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发展要求。另外,当地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状态,未切实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由于经费限制,使温州地区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还不健全,有关基础建设滞后,工作设施与方式滞后,监测预报环节比较薄弱。
2 开展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意义
无公害防治是指在森林培育技术的基础上,借助生物技术达到防治病虫害、保护环境、维持林间生态平衡、构建和谐森林生态系统的多重目的。通过构建稳定的林业生态系统,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真正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的多重效益。同时,病虫害无公害防治也是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重要体现,大力倡导和谐、健康森林的理念[4-5]。通过这一举措,不但能有效防治病虫害,而且不会伤害害虫的天敌,进一步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3 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具体措施
3.1 森林抚育与管理
首先,要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开展造林工作,挑选长势良好、没有病虫害、抵抗能力强的品种栽植。林间生物应保证多样性,如配置乔、灌、草等植物,以提高林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抵抗能力。做好育苗消毒工作,应挑选适宜的场所作为苗圃,避开那些低湿的地方,避免引起苗枯病。此外,还需对苗圃实施轮流作业,防止引起病虫害,并及时进行翻土施肥。然后抓好封山育林工作,及时除草、施肥、修枝剪叶,将部分病枝及时除去,避免虫害进一步蔓延。尽量降低人、畜对林间环境的破坏,并适当增加害虫天敌数量,以起到防控害虫的目的[6]。重点保护害虫天敌及现有的天然林,不准随意砍伐树木,禁止所有破坏林木生态系统的行为。
3.2 重点完善林业病虫害的监测预报机制
坚持预防为主,首先必须把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摆在首位,形成一套健全的病虫害监测预报机制。要针对温州地区林业病虫害的主要特征、气候条件等进行全面监控,保证监测预报工作的有效性、准确性、全面性,真正实现早发现、早防治的目标。同时,要抓好对林木的检疫环节,避免各种危险性病虫传入当地。
3.3 提高森防科技含量,综合治理
为实现温州地区林业生态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林分质量,强化森林对病虫害的自我抵御能力,采用微生物、生物、生物农药等进行无公害防治。一是引进昆虫天敌,达到防控虫害的作用,同时还有助于保持生态平衡,确保林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二是引进益鸟,通过鸟类防控病虫害,如啄木鸟、灰喜鹊、山雀等。通常可利用造鸟巢等办法吸引益鸟前来,消灭病虫害。三是微生物防治。例如,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四是利用化学药剂防治,这是目前一种较为常见的做法。同时,对于部分严重的病虫害,该方法的防治效果较好,但是使用农药防治在杀死病虫害的同时还会杀死有益生物。因此,如条件允许,应提倡采用无毒性、绿色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此外,还应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攻关,并大力推广新技术,借助各种生物物理技术、光、电、温度、器械等方式实施综合防治,进一步提高防治水平。
总之,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求林业工作者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治理方法,掌握病虫害发
生的具体原因及特征,切实采取有效的治理对策,实现温州地区林业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 参考文献
[1] 龚云华,黄国成,陈秀东.关于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策略的探讨[J].科技向导,2012(12):207.
[2] 刘启斌,闫双秋.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初探[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11):205-206.
[3] 张毅,孙兴全.上海林业病虫害防治对策探讨[J].绿色科技,2012(7):145-146.
中图分类号 S436.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8-0174-01
枣树的病虫害能使枣树绝产、绝收,严重的有可能毁灭枣园。因此,科学地防治病虫害是枣树获得丰产的可靠保证。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化学农药,把枣树病虫控制在不造成危害的水平以下,达到保护环境、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的目的[1]。
1枣树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枣树病虫害主要有以下原因造成:一是有部分枣农受传统思想影响,认为枣树抗寒抗瘠薄,不用管理,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枣园减产甚至绝收;二是没有有针对性地及时进行防治,致使错过最佳防治时间,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三是枣园经常使用广谱性杀虫剂,致使害虫天敌在喷药时也被杀死,而且长时间使用单一广谱性杀虫剂致使害虫产生抗药性[2]。
2临猗县枣树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2.1枣步曲
发生特点:在临猗县每年发生1代,以蛹集中在枣树根颈周围的表层土壤中越冬。成虫雌雄异型,无翅雌蛾爬行上树和有翅雄蛾后,成块产卵于粗翘树皮下。抗药性特强。无翅雌蛾无法通过光滑物。
防治措施:一是在惊蛰前紧贴树干基部绑一条宽8~10 cm的塑膜,切断雌蛾上树之路。在塑膜带下挖宽、深各10 cm的光滑小沟,使爬不上树的雌蛾集中跌落在沟里。二是成虫出土后,在小沟内和土堆撒3% 1605以杀死小沟内和土堆上的雌蛾。三是在枣树发芽展叶、大部分幼虫进入2龄时,喷撒75%辛硫磷或2.5%溴氧菊酯。
2.2枣黏虫
发生特点:越冬蛹分布在树干或树枝上,主干虫口密度最大,主枝次之,侧枝较少。成虫具有强烈的趋异性、趋光性和趋化性。幼虫吐丝缠卷叶片、做包取食危害。
防治措施:一是在11月至次年2月底彻底刮除树干上的粗翘皮,堵树洞。二是用活虫性诱盆、黑光灯、糖醋盆等方法诱杀雄蛾。三是利用赤眼蜂或微生物农药防治。四是在枣树发芽展叶期,用7%辛硫磷或10%氯氰菊酯1 500倍液喷施1次[3]。
2.3枣桃小食心虫
发生特点:在临猗县1年发生1~2代,以扁圆形虫茧在土中越冬。次年6月气温上升到20 ℃左右,越冬幼虫开始出土。成虫无趋光性和趋化性,但趋异性较强。幼虫孵化后在果面上爬行并很快蛀入果内危害。
防治措施:①挖茧或扬土灭茧。春季解冻后至幼虫出土前,在树干根颈附近挖拣越冬茧。也可以在晚秋,把表土铲起撒于田间,使虫茧暴露于地表,经过季风吹冷冻而死。②地膜覆盖。春季对树干周围半径100 cm以内的地面覆盖地膜,抑制幼虫出土、化蛹、羽化。③拣拾落果,清灭脱落幼虫。7月中下旬后,每隔2~3 d拣拾1次落果,消灭果内幼虫。④树下填土防止幼虫出土。5月底前,在树干周围堆高20 cm左右的土堆,阻止越冬幼虫出土。⑤药剂防治。于7月中下旬至8月下旬喷施25%氯氰菊酯1 500倍液防治桃小食心虫成虫。
2.4枣龟蜡蚧
发生特点:雌虫在临猗县1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虫在枝条上越冬,次年4—5月继续发育。4月下旬越冬虫体迅速增大,5月底至6月初在腹下产卵,6月中旬进入产卵盛期,7月上中旬为孵化盛期。
防治措施:一是人工捕杀,冬季剪除虫枝。二是幼虫孵化期,喷灭扫利3 000倍液,第1次喷药15 d后再喷1次。三是保护好红点唇飘虫等捕食性天敌和长盾金小蜂等寄生性天敌。
2.5枣锈壁虱
发生特点:在临猗县1年发生3~4代,以成螨在枣股缝隙内越冬,次年4月下旬开始出蛰活动,为害嫩芽,5月中旬开始产卵,以成虫和若虫为害叶片、花蕾、果实及嫩枝。
防治措施:一是4月中旬枣树发芽前用5°Bé石硫合剂喷到淋洗状态。二是5月上中旬和6月初枣树开花前,喷1次40%氧化乐果,或50% 1605乳油1 000倍液。
2.6枣锈病
发生特点:枣锈病是枣树的重要叶片病害,有时也侵害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散生淡绿色小点,后渐变成淡灰褐色,最后病斑变黄褐色,产生突起的夏孢子堆。
防治措施:一是枣树越冬休眠期间,彻底扫除病落叶,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压低菌源。二是疏除过密枝条,改善树冠内通风透光条件。三是在7月上中旬临近发病前开始喷药,相隔20 d左右,连喷2次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200倍液或粉锈宁。
2.7枣疯病
发生特点:枣疯病是枣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枣树染病后,通常表现有花器反祖、抽生细小黄绿的枝丛和树下萌生小叶丛枝状的根等现象。
防治措施:一是刮除病树病蘖,消灭病源,防止蔓延。二是刮树时应将大根刨净,以免再生全树,不要只去病枝,不
(下转第177页)
(上接第174页)
刨树。三是1株树即使出现1个病枝,也应刨全树,不要只去病枝,不刨树。四是选育和采用抗病品种。五是防治传病昆虫,减少传播媒介。在5月上旬枣树发芽展叶期,喷50% 1605乳油1 500倍液[4]。
通过对枣树病虫害有针对性的防治,使枣园达到了稳产、高产,效果明显好于防治不当或不防治的枣园,具体表现在经防治的枣园枣果产量高,质量好,商品率高,枣农收益明显增多。
3参考文献
[1] 李连昌.枣树丰产增值实用技术[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2001.
中图分类号S436.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180-01
韭菜病虫危害不仅不亚于大田作物,实际上往往重于一般作物。疫病与灰霉病均能造成韭菜叶、茎严重受害而完全失去经济价值,导致大幅减产。虫害特别是韭蛆主要危害的部位是韭菜的根基表皮内,蛀食内部组织,造成韭菜茎基腐烂。而且药剂防治难度比较大,往往会因为用药量过大导致污染较重,使韭菜上市时污染物超标。为做好韭菜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实现韭菜优质、高产,使广大消费者食用放心菜,促进生产者增产增收,应在了解病虫害发生特点的基础上采取合理措施进行防治。
1发生特点
1.1病害
1.1.1韭菜疫病。其主要是对韭菜的假茎、鳞茎叶片、花薹、根等部位进行危害。假茎危害症状表现为水喷状,呈褐色软腐,叶鞘比较容易脱落。鳞茎危害症状表现为根盘处有水渍状,呈褐色腐烂,其内部组织呈浅褐色,新生叶片比较瘦弱。叶片和花薹危害症状表现为初期产生暗绿色水浸状斑点,随后病斑扩大,病部缢缩,造成叶片、花薹下垂腐烂,一般危害从中下部开始[1]。如果湿度比较大,病斑部有白色稀疏霉层着生。根部危害症状表现为根毛少,根变褐腐烂,无新根发生,植株长势弱。
1.1.2韭菜灰霉(白点)病。其主要对叶片造成危害。其危害症状表现为上半部叶甚至整片叶干枯,初期有小斑点在叶正面或背面呈散生状,斑点为白色至浅灰褐色,以后扩大至2~7 mm,变为椭圆形至梭形,一般从叶尖开始向下扩展危害。如果湿度比较大,病斑上还会有稀疏的灰褐色霉层着生。后期病斑随发展蔓延相互间连接成片,上半叶或全叶呈枯焦状。韭菜收割后偶尔可见其沿着刀口向下开始腐烂,病斑呈现“V”字状。
1.2虫害
韭菜主要虫害是韭蛆。其在东港市常年发生5~6代,有世代重叠现象。幼虫休眠过冬场所主要是韭根周围3~4 cm的土中或茎内,待翌年春季韭菜萌发时,其开始活动并取食。温室内的越冬幼虫羽化为成虫的时间是在3月中下旬,经交尾产卵孵化出1代幼虫,1代幼虫化蛹羽化为成虫的时间是4月中下旬,第2代成虫出现时间为5月下旬[2]。一般4―6月进入幼虫危害盛期。夏季雨季的到来不利于韭蛆生存,虫量有减少趋势。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再度危害,并呈现出1个高峰,成虫经产卵孵化后成为越冬幼虫,或者迁至温室中继续危害。成虫喜在阴湿弱光下活动,在9:00―11:00飞翔、交尾最活跃,16:00至夜间常潜伏在地面或缝隙中,有多次交尾习性,交尾后1~2 d,选择在韭菜茎部与土壤的缝隙、叶鞘缝隙及土块上进行产卵,卵大部分呈堆状,平均每雌产卵约100粒。幼虫蛀食韭菜内部组织,主要是通过钻破根部的表皮进入,然后随着寄主的腐烂进入髓部,老熟幼虫大部分将化蛹地点选择在寄主外的浅土层内。幼虫具有喜湿怕干的习性,当5 cm土层的含水量低于20%时,对其发生影响比较大,如夏季高温干旱天气对秋季韭蛆的发生量有显著影响。一般韭蛆在砂壤土、新定植的韭菜上危害重。春秋季,韭蛆成虫期、卵期、幼虫期、蛹期持续时间一般分别为3.0~6.5、4.5~8.5、15.0~18.0、3.0~7.0 d。
2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2.1农业防治
一是轮作倒茬。实行轮作倒茬,可以显著降低病虫发生率,尤其是与非百合科蔬菜轮作。二是精细整地。选好地块后,仔细平整苗床或养茬地,趁雨季之前,对田间排涝系统进行修整,确保旱能灌涝能排,特别是露地注意排水。三是育苗移栽。育苗前对种子进行处理,采取浸种催芽的方式促进种子早发,苗床最好选用无虫床土。移栽时,鳞茎选择上以无病虫危害的为宜。四是加强田间管理。保护地注意保持通风透光,对于刚割过的韭菜地或外界温度低时,最好减少或延迟通风,严防扫地风,注意调控好湿度,做好除草工作,清除病残体,保持田园清洁。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控制氮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定期喷施叶面肥,如植宝素、喷施宝或增产菌等[3]。
2.2生物及物理、人工防治
在韭蛆发生期,选用生物药剂防治,如用植物杀虫剂1%苦参碱醇2 000倍液,或Bt乳油250倍液进行灌根防治[4]。在韭蛆成虫羽化始盛期,利用其趋性进行物理防治,用糖、醋、酒按一定比例配制成诱集液,用量为150盆/hm2,均匀放置在韭菜地中,对降低田间成虫数量和测报其成虫的羽化高峰期均有显著效果。人工防治韭蛆,在韭菜萌芽前结合清园工作,翻开韭菜根周围的表土,将韭蛆虫体暴露于地表,从而致其自然死亡。
2.3化学防治
2.3.1防治韭菜疫病。在发病初期选择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等喷雾;阴天可选用烟剂如10%速可灵,或45%百菌清3.75 kg/hm2,分90~120个点点燃,闭棚3~4 h;傍晚可选用粉尘剂如6.5%多菌霉威,或50%百菌清,或10%沙霉灵15 kg/hm2喷撒。
2.3.2防治韭菜灰霉病。在发病初期选择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50%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选用的烟雾剂、粉尘剂防治方法同疫病。在防治病害时,应交替使用药剂,一般7 d左右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2.3.3防治韭蛆。在成虫羽化高峰期选用4.5%绿青兰乳油1 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52.25%农地乐乳油1 500倍液,或48.7%乐斯本乳油2 000倍液等进行叶面喷雾,以9:00―11:00用药效果最好。防治其幼虫,在韭菜移栽时用50%辛硫磷1 000倍液浸根,移栽后可选择辛硫磷―毒死蜱合剂,或40.8%毒死蜱乳油100倍液灌根[5];在其危害发生盛期,当韭菜叶尖出现变黄变软逐渐向地面倒伏的症状时,及时用20%喷一遍浓乳剂1 350~1 500 mL/hm2对水3 750 kg/hm2,或用48%乐斯本乳油3 000 mL/hm2,对水15 t/hm2进行灌根。为保证韭菜无农药残留,禁止在收割前或采韭薹前8~10 d用药。
3参考文献
[1] 衣杰,贾成发.韭菜主要病虫害及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化农业,2004(3):10-12.
[2] 衣杰,张向华,杨东霞.韭菜主要病虫害诊断及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4(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