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科技中小企业创新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由科技人员创办,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以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高新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市场为导向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实体。简而言之,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创新为使命的企业。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征
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愿组合、自负盈亏”的组织原则,具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和适应能力,它们除具有一般企业的特点外,还有明显区别于其他类型企业的特征:1.规模小与大型企业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治理权合一,既可以节约所有者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企业快速做出决策。2.专业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往往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3.高风险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生产的大多是高科技产品,其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单一性,很少进行多种途径的代替研发,在成长过程中,技术、市场、财务、环境等方面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三、技术创新模式与选择
技术创新是一种技术经济活动,是新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是技术与经济的有效结合。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和优势,是最有能力、最有条件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群体。同时,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立身之命,是企业活力的增长点,因此技术创新模式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模式的重要组成。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有: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协同创新,其中自主创新要求企业必须拥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能力,这不利于中小企业内在优势发挥,因此不适合中小企业选用;后两种模式对于资金短缺、技术实力薄弱的中小企业来说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尤其是协同创新比较适用于新兴技术和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三种创新模式在研发能力、创新效益等评价指标方面各有优劣。见表1和外部环境,可以选择其中某一种技术创新模式,也可以采取两种或者多种创新模式的组合。
四、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前提。以下将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外部环境两方面进行探讨。1.政府应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1)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鼓励技术创新活动。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法律法规体系,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通过立法,维护企业技术创新的合法权益,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同时政府应该制定和实施技术创新计划,大力鼓励产学研结合,使大学和科研院所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2)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完善融资手段,拓宽融资渠道。国家要健全信用担保体系,设立专门的担保机构,降低商业银行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成本和风险。同时,完善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创新基金等相关政策。(3)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体系。国家要大力发展创新集群,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兴产业基地等,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科技资源共享。2.企业自身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内部环境(1)建立促进创新的激励制度。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技术创新评价系统,采用多种激励机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创新建立奖励制度,充分调动知识型员工积极性,有效地激励员工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2)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并切实遵循。企业应根据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生存环境等,培养全员创新的企业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营造激发科技人员创造力的工作环境,努力打造协作创新的工作氛围。(3)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管理系统。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知识密集型组织,对快速响应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和运作效率等与知识管理相关的指标有较高要求。所以企业应选择合理的知识管理系统,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同时要加强知识管理信息组织建设,做好企业内部知识管理支撑,提供功能强大的搜索工具,便于对现有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实现知识共享。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最具活力、最具潜力、最具成长性的创新群体,在创新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就是重视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未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在目前的激烈竞争环境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适应市场变化,在国内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李姗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创新驱动,而科技型中小企业则是推动经济发展、真正实现产业联动的“轻骑兵”,因此研究京津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抽样调查方式的创新可以解决调查“抽样框变动导致代表性不足”“多层次抽样不经济”和“多目标难以实现”的三个关键问题,进而具体把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和“融资难”产生的根本命脉,以有效地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京津冀科技创新的协同,最终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国际上也被称作高技术中小企业。由于国外,尤其是美国陆续出台了的《信息自由法》《公平信用报告法》等法律,覆盖了高技术中小企业的信息采集、报告的使用目的等方方面面,数据获取相对公开化,所以国外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究主要从资本结构及融资两个角度进行,对于抽样调查方式研究的文献较少。具体而言,以梅耶斯为代表的新优序融资理论、反梅耶斯模型、成本说、信号模型等是从资本机构出发进行研究;而通过研究信息共享与企业融资的关系则是从融资层面出发。
(二)小微企业的抽样调查研究
目前,我国专门从事科技型中小企业抽样调查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抽样调查并没有形成特定制度,目前主要依靠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负责组织实施。万舒晨(2015)指出,目前对小微样本企业的调查主要以调查员面访和企业报送报表相结合的方式。目前形成统计制度的小微企业涉及的行业主要有工业、建筑业及服务业,其中规模以下小微工业企业抽样调查开展较早,该项抽样调查方案相对更为成熟。国家统计局从1996年开始试点,历经近20年的研究摸索,形成现行的规模以下小微工业企业抽样调查方案设计,主要是对目录企业采用一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根据经济普查的企业名录库进一步整理形成抽样框。另外,2000年农业部乡镇企业局颁布的《规模以下企业抽样调查方案(草案)》把规模以下的集体经济和个人私营企业分别抽样,采取集体企业按目录抽样方法抽取样本,个人私营企业按整群抽样的方式,对规模以下企业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探索。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抽样调查研究
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在促进地区就业、技术出口,尤其是在加快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占据重要地位,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正凭借其快速成长与不断创新的特性,为我国经济发展形成助推力。科技部在《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源库,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统计调查、监测分析和定期制度。“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高成长”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特点,这也决定了抽样调查成为国内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统计调查的主要方式。万舒晨(2015)提出在结合企业抽样与地域抽样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分层抽样、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等多种抽样方式,这种综合方式可以满足全国分地区及分行业的具体调查要求。张秋香(2016)提出在调查方法方面,对企业调查建议按照城镇规模划分为大中城市(地级和地级以上的城市)、县级市和县城(镇)三级,并以此为基础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从现有文献来看,目前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乃至小微企业的抽样调查是以分层随机抽样为主,较多是分层的层级上和分层方法的选择上有所差别,无法真正解决“抽样框变动导致代表性不足”“多层次抽样不经济”和“多目标难以实现”这三个根本问题。因此,本文试图从该方向有所突破。
二、我国中小企业抽样调查方法简介
(一)分层随机抽样
现在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乃至小微企业的抽样调查是以分层随机抽样为主,较多是分层的层级上和分层方法的选择上有所差别。类型抽样也称分层抽样,即将总体单位按其属性特征分成若干类型或层,然后在类型或层中随机抽取样本单位。由于这种抽样方法主要考虑企业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在抽取样本中更易抽出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样本。对于总体大、各企业间差异性明显、企业数量多等情况更为有效。
(二)分层抽样与地域整群抽样结合
分层抽样与地域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也较为常用。整群抽样即从总体中成群成组地抽取调查对象,而不是一个一个地抽取调查样本。但由于调查单位在总体中的分布不均匀,容易抽取到不具代表性的单位,调查数据的准确性低于分层抽样。通常采用这种方式是在调查对象较为集中且总体差异性较小或不适宜单个地抽选调查样本的情况下,且这种方法利于调查工作的组织和进行。将分层抽样与地域整群抽样结合具体是指在分层抽样的基础上,针对分层抽样样本所在地域的非名录企业进行地域整群抽样。
三、我国中小企业抽样调查方法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微工业企业抽样调查方案较为成熟,故选择现行小微工业企业抽样调查方案为代表进行分析。总体而言,现行办法基本满足反映小微工业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基本总量,但是从实际调査结果和调查中遇到的具体困难来看,存在三个方面问题。
(一)抽样框变动导致新建企业代表性不足的问题
小微工业企业变动较大,具有新建、合并、倒闭等变动频繁的特点。从抽样结果与调查数据的准确性来看,企业的频繁变动使及时更新抽样框成为难题,同时也造成抽样框稳定性不佳的问题,最终导致抽样总体与目标总体出现较大差异。现行抽样调查方案中,抽样框变动导致的新建企业调查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抽样框对现实变动情况的反映不够准确、及时,尤其是假定新建企业与个体工业单位在地域中的分布一致,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发生在实际调查中新建企业样本代表性不足的问题。
(二)多层次抽样不经济
依据抽样调查的基本理论,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时,对规模较大总体的推断效率较高,而较小规模总体如果需要取得所期望的精度,往往必须抽取较高比例样本,这从调查成本来说并不经济,因此无法充分体现抽样调查的优势。
(三)多目标难以实现
为反映小微工业企业经营情况及遇到的问题,调查表中设计了很多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指标。然而现行抽样方案是以主营业务收入为核心指标的单目标抽样设计,对于经营状况的调查很多无法依靠主营业务收入进行判断,因而单目标抽样设计会导致样本代表性较差,对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他指标推断效率较低,无法实现既定多目标调查。
四、京津冀科技型中小企业抽样调查方法的创新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抽样调查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京津冀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通过调整原抽样框,运用双重企业抽样框设计,采用目录企业抽样与地域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抽样调查方式。
(一)调整原抽样框
将京津冀地域区划为总体抽样框,按照城镇规模将三省(区、市)的城镇划分为三个级别,即大中城市(地级和地级以上的城市)、县级市和县城(镇)。将大中城市按照城市规划区划分成层,与县级市、县城(镇)组成三层,然后在该层次进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统计,最终进行调查数据的汇总,形成新的企业名录抽样框。新抽样框的调整需要各级统计部门通力配合,认真负责,将辖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相关信息进行全面了解,在简单名录框的基础上生成复杂名录框,以满足不同调研目的的需要。
(二)双重企业抽样框设计
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建、合并、倒闭等变动频繁的特点,建议京津冀区域采取双重企业抽样框的方式进行抽样。利用工商、税务等部门机构的资料,将新增企业作为独立的一层进行抽样调查,并将新增企业推算估计的结果合并到总体估计量中,对企业变动情况进行及时调查调整。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原有企业抽样框的相对稳定,因而无需重新抽取原有的企业样本。
(三)目录企业抽样与地域抽样相结合
采用目录企业抽样与地域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新建企业调査,利用名录框抽样设计所抽取的地域整群样本进行非目录企业的调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录企业抽样框的缺欠。
(四)实施方案
在实践中,首先进行企业名录框的抽样,采取分层二阶整群抽样方法,即在每层采用抽取街道,在抽中的街道内抽一些居委会,对居委会辖区内的所有科技型中小型商业企业进行抽样。针对非名录企业,根据企业名录框抽取的地域整群样本进行调查,同时将未进行抽样的地域采用一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再次对新增企业进行抽样。
五、结论
从方案设计的框架来看,现行的抽样方案巧妙结合了企业抽样与地域抽样、双重企业抽样,综合采用分层抽样、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等多种抽样方法,并且抽取的企业样本可以满足京津冀地区的资料推算要求。该方法解决了中小企业抽样调查中存在的三大问题,方案设计上互补性较强,尤其在新增企业抽样调查上,双重企业抽样与地域抽样的结合,可以减少新增企业与原有企业的实际分布不完全一致的问题,减少数据推断的误差。
参考文献:
[1]李连三.征信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视角[J].征信,2007,25(3):30-34.
[2]万舒晨.小微企业抽样调查方案总结[J].企业导报,2015(2):86-87.
[3]张秋香.关于整合规模以下专业抽样调查方法制度的探讨[J].统计与咨询,2016(5):29-31.
2.技术转移是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形式。大量的资料表明,小企业比大企业更适于进行技术转移活动,更容易它与外界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密切合作。在美国,在没有大学参与的R&D活动中,大、小企业R&D支出的回报率均只有14%,而在有大学参与的R&D活动中,R&D支出的回报率则分别约为30%和44%,表明中小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大学或研究机构提供的条件与合作。
3.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表现出较大企业更高的效率。我国中小企业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始终扮演着加快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力量的角色,成为推动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据统计,我国65%的发明专利是由中小企业获得的,80%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也同样如此。美国约50%~60%的科技进步发生在小企业身上,80%以上新开发的技术是中小企业来付诸生产。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应用型产品出口国,其中,出口额的60%是由中小企业取得的,而且这些中小企业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技术和产品。
4.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在很多行业占有重要地位。美国学者阿科(Acs ,Z.J .)专门对1982年创新最多的34个行业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其中14个行业中小企业占优,尤其在一些新兴产业(如计算机等) ,中小企业的优势更明显。几年前,以美国工程科学院凯瑞塞( Kressel ,H.) 博士为首的一个研究小组曾对先进显示和可视系统、可植入器具和外科医疗器械、软件、环境测试服务、网络服务和进网设备、室外运动用品6 个产业进行的调研表明,在其中3 个产业,小型高技术公司(包括小实验室) 几乎处于垄断地位,在余下3 个产业,小型高技术企业也占据着重要位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的消费市场(如室外运动用品) 里,中小企业往往是惟一的产品和技术的提供者。
尽管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有众多的优势,但由于受其自身规模的制约,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很多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来源不足。首先是市场资金来源不足。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较难获得贷款,我国的中小企业中,约有三分之二以上企业的创业资金主要是靠所有者本人的积蓄以及向朋友和家庭其他成员的借款。再次是政府资金支持不足。中小企业从政府所获得的支持与其贡献份额在很多方面都是不相称的。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新增产值的76.6%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中小企业占GDP的份额超过50%,而其所得到的政府资金支持约为30%左右。资金的缺乏,导致企业研发经费的投入不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大部分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低于1%,而日本企业研发投入一般相当于市场销售额的10%。
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作用远远超出一般人的预期。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水平和影响上都不亚于大企业。由于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在生存与发展环境以及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创新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其技术创新活动表现出一些独具的特点:
1.中小企业有着人员少、机制活、贴近市场、应变能力强等特点。大量的实践表明,众多的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最初都是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与科技创新有着必然的密切联系。由于中小企业有着人员少、机制活的优势,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化经营中,思想束缚少于大企业,其科技创新具有明显的贴近市场、应变能力强的特点。
2.技术转移是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形式。大量的资料表明,小企业比大企业更适于进行技术转移活动,更容易它与外界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密切合作。在美国,在没有大学参与的R&D活动中,大、小企业R&D支出的回报率均只有14%,而在有大学参与的R&D活动中,R&D支出的回报率则分别约为30%和4%,表明中小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大学或研究机构提供的条件与合作。
3.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表现出较大企业更高的效率。我国中小企业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始终扮演着加快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力量的角色,成为我推动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据统计,我国65%的发明专利是由中小企业获得的,80%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也同样如此。美国约50%到60%的科技进步发生在小企业身上,80%以上新开发的技术是中小企业来付诸生产。
二、影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制约因素
影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来源不足。首先是市场资金来源不足。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较难获得贷款,我国的中小企业中,约有三分之二以上企业的创业资金主要是靠所有者本人的积蓄以及向朋友和家庭其他成员的借款。再次是政府资金支持不足。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工业新增产值的76.6%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中小企业占GDP的份额超过50%,而其所得到的政府资金支持约为30%左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大部分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低于1%,而日本企业研发投入一般相当于市场销售额的10%。
2.技术、人才、信息缺乏,自我开发能力较低。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在技术、人才、信息方面都处于劣势。而且由于自身开发能力有限,大多数中小企业不得不借助于外来技术,通过技术转移等方式获得技术成果,但即使如此,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缺乏基本的技术人员,在技术转移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甚至在政府部门或有关组织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的情况下,一些中小企业仍然因为缺少能理解和接受这些技术支持的人力条件而难以利用。
3.知识产权保护面临难题、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得不到落实。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面临两个主要困难:一方面是中小企业不像大企业那样多用专利注册来保护其发明创造;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难以承担知识产权纠纷所需的巨额诉讼费用。为鼓励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近几年国家及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但由于一些政策的实施会影响到当地财政收入,导致很多的政策没有得到落实。
三、对推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几点建议
1.要加快调整优先关注“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的传统思维模式,把发展中小企业列为国家重要政策课题。目前,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5%强。全国出口总额中约60%来自于中小企业,我国已成为中小企业大国。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与发达国家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培育中小企业对提升产业整体支持能力、形成产业集群至关重要。中小企业在吸收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也值得高度重视。因此,有必要逐步调整我国产业、金融政策立足点,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
2.建立健全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参照发达国家的做法,在中小企业比较集中、市场体系较完善地区逐步试行组建由地方财政出资或担保融资的地方性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制和再保险制度,同时加强银行对贷款的审查制度和风险意识,避免全额担保导致企业经营混乱和金融机构“道德危机”。加强市场监管,完善上市程序和交易制度,规范信息披露,推动中小企业板向真正的创业板过渡。
3.充分利用国际合作,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升级。加强信息支持,在我国主要投资来源地设立信息咨询窗口,以便开展对口合作,共享双方企业供求、技术信息。加快引导海外零部件中小企业投资进入的步伐,加速培育我国本地零部件产业竞争力,建立产业支持能力,支撑我国汽车、电动机械等重工业发展。对符合我国产业发展方向的外资中小企业可探讨给予融资支持。吸引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退休熟练技术工人来华,借助“软资源”,快速提升我国的基础工艺水平。
关键词:
创新;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风险;
一、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及其特点
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增长的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面对新常态,“创新”成为企业乃至国家发展的主旋律。近年来,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是“创新”的主力军。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是通过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主要从事高新技术成果的研究和开发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实体。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群体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要不断的创新技术和产品才能占据和扩大市场地位,具有很强的创新特征。企业产品进入市场后产品被消费者认可和接受,它将很快占领市场,甚至是垄断市场,这就为企业带来大量收益,使企业快速成长和壮大。所以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又具有高回报、高成长的特点。有资料显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有一半会在创立后三年内死亡,剩下的一半中有二分之一在创立五年内死亡,余下的四分之一也只有很少能顺利进入成熟期。由此可见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具有高风险特征。
二、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分析
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来源包括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两种渠道。内源融资主要是企业的自有资金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积累部分,例如企业创始人个人投入、企业留存收益以及成员集资。外源融资即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分为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政策性融资。直接融资包括商业信用、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企业或个人之间直接借贷等。间接融资是通过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资金,主要形式是银行贷款。政策性融资是指向政策性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政府提供扶持基金及税收优惠政策。优序融资理论认为外部融资要多支付各种成本,因此内源融资是首选的融资方式,其次是低风险债券,再次是高风险债券,最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发行股票。与理论不同的是,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具有高投入的特点,而且随着企业的成长,规模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单纯依靠自身积累很难满足企业尤其是处于成长期的企业的资金需求。因此,对于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来说,外部融资是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渠道。
三、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重要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1.融资风险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的活动是将高新技术产业化,从而获得高收益,这一过程主要包括技术研发与创新、产品研发、产品生产及销售。在不同的阶段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不同的,正如下图所示:企业面临的诸多风险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的,这些风险都会对企业的融资风险产生影响。在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和各生产经营活动中,融资始终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具有不同的融资结构,所以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风险也不尽相同。融资风险在企业中可以具体体现在融资失败、融资成本过高、通过融资得到的资金没有实现预期收益等方面。因此,识别融资风险、调整融资结构从而降低风险是实现企业创新发展、占据市场地位、实现企业价值的必由之路。
2.融资风险影响因素分析融资风险来源于三个方向,一个是融资需求方,即企业;一个是资金供给方,包括投资企业或个人、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最后一个是其他因素,包括社会和经济环境、金融市场、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本文从融资需求方的角度来分析,认为影响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主要因素有:
(1)负债规模,即负债占企业资产总额的比重,企业负债比重越大,就需要越强的偿债能力,融资风险就越大。
(2)负债的期限,筹资时采取长期借款还是短期借款、长短期借款分别用在哪项活动中,这些都是影响融资风险大小的因素。
(3)企业发行股票的数量和时机。
(4)债券或股票的利息率,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利息率越高,需要支付的利息费用就越多,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就越大。
(5)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企业的资产有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这些资产的流动性都不相同,当企业流动性强、变现能力强的资产较多时,其融资风险就较小,反之,其融资风险就较大。
(6)技术风险,技术创新失败,企业已经获得的市场份额很快会被替代品或者竞争者瓜分,无法持续占据市场就无法获得持续收益,企业现金流减少,融资风险增大。
(7)产品风险,产品研发失败或者不能实现产业化,投入其中的资金就无法收回,企业将面临巨大破产风险。
(8)市场风险,企业产品如果不能进入市场,投入的资金依旧不能收回,不能给企业带来现金流,企业的偿债能力将大幅降低,从而增大融资风险。
(9)管理风险,企业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管理,管理方面薄弱会导致企业的运作效率低,从而导致资金周转率低、企业盈利能力低,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从而融资风险大。
四、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融资风险分析
1.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完整的生命周期一般来说,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一般包括六个阶段:研究开发阶段、创业阶段、早期成长阶段、加速成长阶段、稳定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完整的生命周期可以用下图来描述:
2.初创期融资风险
(1)研究开发阶段。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刚成立,拥有某项技术或专利,其用途和市场前景可能都是未知数,企业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产业化,首先要经过研究开发阶段。这个阶段不仅要对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或者创新,更重要的是对市场进行研究调查,所需资金数额不是很大。此时,企业能获得的外源融资基本为零,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的自有资金,国外的中小型企业在创建初期会依靠风险投资例如天使投资来吸收大量资金,但是在我国,民间借贷在法律上是不健全的,风险投资者只有在发现企业具有高成长性时才会进入,而且由于受传统储蓄思想影响,人们对于投资还是很谨慎的,因此我国的中小企业很少能获得这方面的资金。由于此时企业并没有投入生产,没有任何收益,技术研发的成败关系着企业的命运,所以此阶段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技术风险,如果技术研发失败,就会造成资本的大量浪费,很多企业可能因此失败。欧洲投资银行的一项统计分析表明70%的技术创新在研究开发阶段失败。此时,企业的资金来源于原始资金,不需要对外支付融资费用,因此融资成本较低。总之,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在研究开发阶段的融资风险主要来源于技术研发带来的技术风险。
(2)创业阶段。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在创业阶段开始将研究样品生产出来并对产品进行试销,这就要求企业满足诸如配备厂房、生产机器、工人等生产条件,同时还需要购买原材料,此时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明显增加。此时企业虽然已经拥有自己的无形资产,理论上是可以通过固定资产或知识产权担保来获取外部资金支持,但是由于企业规模小,未建立起信用制度,固定资产少,无形资产又难以量化等原因使抵押担保难以实现。面对创业阶段大量的资金需求,企业的资金来源仍以自有资本为主,其次是政府基金、技术创新资助基金等,天使投资等风险投资在这个阶段开始进入。在创业阶段,产品生产是获得收益的前提,产品销售是企业继续成长的关键,产品不合格、产品的替代品较多或替代品成本较低都会导致产品无法进入市场,因此产品风险和市场风险较大。此时风险投资的进入也意味着外源融资的进入,企业需要对外支付融资费用,融资成本开始升高。另外,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企业面临着技术被复制或扩张的威胁。因此,企业在创业阶段的融资风险主要源于产品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扩张风险。综上所述,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在初创期的资金问题是最突出问题,融资风险也在这个时期最大。融资不到位、风险无法控制都会导致资金需求和资金供给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最终使企业走向死亡。
3.成长期融资风险
(1)早期成长阶段。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经过初创期就相当于跨过了死亡谷,其产品被消费者接受,开始逐步占据市场,开始有了销售收入,但还是处于亏损的状态。此时,企业需要的资金投入主要用于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并扩大其规模来加强管理,增加生产设备、增购原材料等来为大规模的生产做准备,扩大销售市场。此阶段企业的资金需求比初创期更大,虽然融资渠道和创业期的选择差不多,即以自有资本、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和科技贷款,企业开始探索外部资金来源。企业步入成长期后,技术风险和产品风险就基本消除了,但仍然存在市场风险。另外企业开始向着产业化、规模化转变,其市场份额逐步扩大,资金需求仍在增加,可选择的融资渠道也开始增多,这就要求企业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人员配备和管理制度。管理跟不上,企业效率就会降低,应对外界环境和市场变动的能力就会减弱,就会使企业成长力减弱,因此进入成长期后企业的管理风险逐渐加大。因此,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在此阶段的融资风险主要源于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
(2)加速成长阶段。进入加速成长阶段的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其产品被广大消费者普遍接受,销售收入快速增加。为取得核心竞争力,其生产规模和销售规模还在继续扩大,因此融资需求快速增加,此时需要大量资金的持续供应来保证其产品和服务,传统融资渠道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此阶段的主要资金来源有自有资本、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以及信贷机构的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此阶段,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快速增加,现金流增大,资金的运营成为融资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仍然是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的主要风险。另外,在此阶段作为主要融资方式之一的私募股权融资虽然可以通过对不同阶段、不同项目进行分阶段进行投资来分散风险,但是如果选错投资者仍然会给企业带来很大风险,例如一些战略投资者很可能成为企业未来的竞争者,分割企业产品市场。因此,企业在加速成长阶段面临的融资风险主要源于市场风险、管理风险、股权控制风险。
(3)稳定成长阶段。步入稳定成长期,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生产量和销售量持续稳定增加,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企业生产规模的持续扩大决定其仍存在较大资金需求,同时企业应该开始着手新技术或新产品的研发,所以进入稳定成长阶段,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仍然是增加的,可选择的融资渠道也相对增加,除了风险投资、股权融资外,企业的大部分资金需求可以通过新三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创业板市场获得,随着企业在市场上开始站稳,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也成为了它在这一阶段的主要融资方式。创新型科技中心企业进入稳定成长阶段,融资需求最大,融资成本也增加,如果企业收入小于支出,就会出现到期无法偿还债务的本金和利息。企业债务包括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如果企业的流动资产少,其短期偿债能力就弱,对于长期债务,要一次还本付息,数额巨大,只有积累了一定的利润或现金流入才能按时偿还,否则企业将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因此要科学合理的分配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的比例,保证现金流动性,控制资产负债率。总之,此阶段的融资风险主要来源于管理风险、资产不足以偿还债务导致的破产风险以及股权控制风险。综上所述,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进入成长期后就成功地实现了由科技创新向产业化生产的转变,其资金需求数额最大,其产品生产和销售形成规模化,为企业带来了大量的现金流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融资风险。
4.成熟期
融资风险成熟期是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经过高速成长和发展之后进入的新阶段,在成熟期,企业有了一定的规模并稳定地占据市场,获得高额利润,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已经完善,企业面临的是保持核心竞争力的考验。进入成熟期,企业就要开始进行第二次创业,其任务就是创新技术、升级产品、完善生产要素。在成熟期,企业可支配利润的再投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融资需求。此时企业各个方面都处在最优的状态,可以用于抵押的资产很多,很容易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对于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可以通过商业银行的项目贷款来提供资金支持,所以银行贷款是企业在成熟期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很多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在这个时期会选择创业板或中小板上市。市场稳定、利润丰厚、现金流充足、管理有效、融资渠道多使得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在成熟期的融资风险最低,由于企业在成熟期面临第二次创业的重要考验,所以这时期的融资风险主要是创新、转型的风险,企业创新、转型必定要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重组,其带来的收入变动以及企业创新的失败是造成融资风险的原因。因此,此时期的融资结构要由融资成本较低的融资方式组成。
5.衰退期
融资风险随着竞争者的进入和其他企业的模仿,由技术创新带来的高额利润将被瓜分甚至逐渐消失,此时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第二次创业成功,企业发展将进入新一轮的发展阶段,如果失败,企业就将由衰退期逐渐走向死亡。衰退期的企业仍然有一定的资金需求,主要通过银行贷款来满足。企业在前期积累下来的资金大部分用来偿还债务,企业开始退出资本市场直到消耗完积累下来的内部资金。因此,进入衰退期,企业的融资风险主要来自转型的风险,以及收入降低导致无法偿还债务的破产风险。
五、结论
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在整个成长过程中的融资需求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变化趋势,根据不同成长时期的发展特点,具有不同的融资结构,也使得它在不同时期面临特殊的融资风险。为了降低融资风险就要从企业特定的成长时期入手,分析影响融资风险的因素,在考虑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的基础上科学地制订不同时期合理的融资决策。加强融资风险的控制是保证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高速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必要举措,对于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首先要提高企业自身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经营能力,其次要建立融资风险预警系统和风险防范机制,最后要加强管理者的财务决策能力和风险意识。
参考文献:
[1]陈春燕.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评价[J].民营科技,2009,(2):42~43.
[2]束兰根,吴春燕.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识别及融资能力评价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4,(12):111~115.
[3]李希欣.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及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研究[J].黄海学术论坛,2011,(17):388~398.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基本特征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从事科学技术开发研究的中小企业只有16万家,尽管数量不多,但全国约有65%的专利发明、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的。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相当强的市场活力,极富创新力,堪称中国创新型经济的生力军。与传统领域的中小企业相比,高科技中小企业产品具有成长性强、生产周期短、更新速度快、附加值高、市场渗透能力强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面临着比传统中小企业更高的财务风险。由于科技型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发明专利、创新技术和研发新产品等方面,不太重视企业管理,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意识不强。因此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5年,其中极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
科技型中小企业内部,重视技术创新,轻视管理创新这一现象表现严重,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管理生产效率,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造成的财务制度漏洞百出,风险影响较大,这些因素阻碍着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长久的发展之路。
1)忽略财务的管理作用。行业竞争的压力,发展中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生产订单的首要问题,如何更好地宣传产品是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这种竞争压力下侧重于开拓产品市场,关注销售及利润的数字增长,只是应用了会计工作最基础的记账和披露信息的作用,没有重视到财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应该发挥其更大的作用。企业管理工作只是简单地追求产品销售的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扩大,没有把财务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相对比较被动。
2)财务制度不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心在于新产品的研发,研发技术人员较多,而具备专业财务管理知识的人员相对匮乏,普遍存在没有完善的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监管和财务分析、内部控制等制度,财务工作仅停留在对经济业务发生后的会计核算上面,对于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做的很不够,并没有对会计信息的详细的分析,单纯认为会计工作的阶段性总结就是会计报表,各项情况已经反映清楚,没有意识到进行分析预测的重要性。
3)融资渠道狭窄、项目融资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投资趋于理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受到资金流的影响和制约。资金紧张已经成为阻碍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长久发展的绊脚石。其原因主要在于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单一、企业信息尤其是财务信息透明度较低、抵押担保物不充足、无法确切落实担保主体、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使得其与银行的合作和沟通存在一定的困难,进一步加大了项目融资的难度。
4)财务风险意识淡薄。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可用于抵押的有形资产不多,银行因其风险大和业绩不稳定等因素,不放心对其投放长期贷款。所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从银行通常取得的贷款多为一年期的流动资金贷款,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因其研发产品和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对资金的需求具备长期性,因此一些企业就将短期流动资金借款用于投资回收期比较长的项目投资,在支付方面导致企业面临极大的生存、发展危机。另外,在中小企业之间普遍存在相互担保的现象,进一步形成复杂的债务链,进而不断抬高整体的负债率,使得资金链条过紧随时可能出现断裂。
5)企业缺失凝聚力。对于科技型小企业来说,通常是由投资人和科技人员通过合作的方式成立,使得企业的所有者也是经营者,虽然经营者精通技术,但是却缺乏管理知识。这种企业一般采用个人集权的方式进行经营,这种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民主性,对员工缺少必要的人文关怀;片面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太注重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企业重视美化自身的外在形象,忽略了培养企业精神和价值观,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制约了企业的管理创新。所以,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实现自身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创新技术,另一方面需要培育企业文化,强化企业的凝聚力。
四、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需要将科学技术创新作为首要任务,因而忽视了管理创新,从而使其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发展之路陷入困境。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科技型中小企业就要通过以下路径推进管理创新,努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1)更新财务管理观念,树立企业形象。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树立从管理者到普通员工的全员财务管理理念。第一,充分认识到企业管理中的战略核心是财务管理,将被动服从式的财务管理工作,转变为全员主动参与的管理活动。第二,强化信用意识,树立企业信誉。良好的企业信誉,能够使企业获取优质的市场资源,为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提供有利的帮助,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通过这些观念的更新,在企业管理中,将财务管理工作提升到核心地位,积极鼓励财务管理人员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科技型中小企业想要改善其财务管理状况,就要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预算管理就像企业的纲,内部控制像企业的网,只要网住了,企业财务就不会出大的问题。预算管理其实就是全员参与管理的过程,是指在企业目标指导下,以数量和金额的形式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项目投资活动及财务活动的具体计划,是对企业各项资源和企业活动做的详细安排;同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对比预算目标与企业实际完成情况,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脱离预算的异常情况,及时查明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法,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和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目标。建立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制定一套程序和方法,加强财务管理创新机制,通过制度来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使其有效开展节流和开源来增加企业的利润,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3)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科技型中小企业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能够从银行取得信用贷款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首要选择,但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资金运作透明度低以及缺乏完整的信用记录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从银行取得信贷具有极大的风险。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除了从银行取得贷款外,还应积极创造和利用其他融资工具,如通过典当、商业票据、应收账款、融资租赁等融资工具进行资金融通,进一步确保企业资金链的流畅性。另外,适当分散投资风险,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自身融资能力。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化解出现的财务危机。财务预警系统指标最具有代表性包括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发展潜力。其中,反映资产获利能力指标主要有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偿债能力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等;反映资产运营能力指标主要应收账款周转率、产销平衡率。通过检测这些营运指标有异常变动情况,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进行监控,同时对企业存在的财务危机进行预测,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规避财务风险或降低财务风险。
5)筑建企业文化,形成企业凝聚力。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拥有特有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支持企业发展的灵魂,就像夜间远航的一盏明灯,员工内心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就是这种企业文化的来源,借助企业文化可以对员工来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说,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需要创立和完善自身的基本价值观,通过不断培育企业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将其与社会和谐宗旨进行结合,最终建立起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想吸引和留住人才,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筑建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5)05-0147-04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深入了解影响和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主要因素,反映科技工作者的呼声、意见和诉求,推动制定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提升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与水平,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当前受到普遍关注的话题。2014年7月,江苏泰州市科协与老年科协共同组织了全市范围内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状况的调查。本次调查,《泰州市科技人员状况调查表》收回475份,有效答卷434份;《泰州市企业科技情况调查表》收回146份,有效答卷124份。与此同时,我们抽样走访调查了三市三区18家企业,与企业科技创新的组织者和直接参与者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与交流。
一、泰州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
按照2011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精神,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亿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这次调研涉及的5家国有控股企业、2家集体企业、103家民营企业、5家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及其他9家企业均属中小企业。
本次调查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泰州的中小企业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和灵活的市场决策,更有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迫切的创新需求。各个企业的基本特征不同,战略与管理行为选择各异,加上企业结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团队、科研团队的差别,创新活动各有招数,各有成效。几个主要指标情况如下。
(一)研发投入占总收入比例
接受调研的124家企业年收入总额是440.20425亿元,研发经费总投入是16.25888亿元,研发总投入占总收入平均比重为3.69%。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在不同的企业之间大有不同,部分企业占比较高,也有部分企业科技创新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这与企业的规模并无确定的关系,与企业所在区域的关系也是不确定的。
(二)科技人员占企业人数比例
在被调查的124家企业中,工人总数是4.5186万人,其中科技人员8948人,科技人员占工人总数的比重为19.80%。相比科技经费的投入,比重明显上升,说明泰州的中小企业较注重企业科技人员对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
(三)科技人员学历及职称情况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434名科技人员中,从事电子与信息、生物、医药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高效节能、环境保护、航空航天及其它高新技术产业的达340人,只有94人服务于传统产业。434名科技人员中,博士研究生13人,硕士研究生24人,本科毕业生135人,大专及其以下学历的262人;正高职称30人,副高职称55人,中级职称125人,初级职称131人,还有93人没有职称。企业高学历人员的比例不高,高职称的科技人员太少,甚至有些企业对职工的职称评聘没有引起重视,有些科技人员对自身的职称评聘也没有足够的关注。特别是有些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并不与职称挂钩,严重影响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部分企业在内部评聘职称,收到的激励作用是明显的,但不鼓励科技人员参加人事部门组织的职称评聘,其背后担心人才流失的用意也是明显的。
(四)科技人员工资情况
124家企业中,科技人员年平均工资在2万~5万元的有31家,5万元~10万元的最多,有55家,10万~20万元的有18家,20万~30万元的有20家。124家企业科技人员平均年工资状况表明,科技人员的工资偏低,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
(五)近5年企业的专利情况
124家企业近5年的专利数,在0~10件的有24家,在11-20的有19家,2l~50件的有51家,51~100件的12家,100件以上的有18家。以上数据可看出,近5年企业专利一般在50件以下,专利数目不够多。
泰州的中小企业普遍关注科技创新,大多有自己的科研人才队伍,不少企业成立了自己的科研机构,与多家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还有的成立了自己的检测中心,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建立了博士工作站、院士工作站。被调查的企业中大多有自己的专利。大多企业取得了喜人的科研成果,但从总体看来,泰州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成果都处于全省的中游水平,全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数、产品数、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全社会研发投入数、上争计划项目数等等,与南通、扬州、镇江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制约泰州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的资料分析,从座谈中大家关心的话题分析,泰州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一)企业的科技创新全社会支持不够
推进企业的科技创新不仅仅是企业的事,也不仅仅是主管科技创新工作的某个或某几个行政部门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与义务,各级党委政府都应给予充分的重视与支持,而且要理性选择关注与支持的重点。目前,泰州市相关的职能部门比较重视大的科技创新项目的推进与支持,对小改小革热情不足,支持不多;对传统产业的创新关注不多,喜欢把注意力放在新兴产业的创新上。一些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要么门槛过高,中小企业望尘莫及,要么是“阳光普照”,缺少政策的激励性,花了钱却难以发挥推动作用。
(二)科技合作缺少长远的运作
为了提升创新能力,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但从合作的现状看,大多是项目合作、阶段性合作,而不是持续的合作。“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合作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科技力量薄弱、科研能力不足的问题,但反映了合作双方的无奈心态,影响企业科技创新的战略规划与通盘设计,合作双方在齐心与协力方面以及长久合作方面都存在可以改进的余地。而同行业企业之间因为利益的相关性,激烈的竞争使知识与技术外溢受到严格的限制,企业技术人员联合攻关的情况几乎成为不可能,这与如今科技创新需要联合作战的大趋势是相悖的。
(三)企业主与科技人员创新的动力不足
就目前情况看,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力量稍稍强一点,制度设置上也有一些值得肯定与学习的地方。而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一般说来,没有足够的关注、没有足够的人力、没有足够的财力,创新带来的效益明显不足以引起企业主的兴趣。而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科技人员数量少,学历职称低,创新研究的知识不够,热情不高,信心不足。这种不平衡在泰州是十分明显的。
当然,也有人认为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是企业家的素质不高,政府投人不够、科技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足。这都有道理,但又都不是完全的道理。对这些缺陷与不足,不可能一下子全面得到弥补与解决,不可能靠某个时段的努力、某个方面的工作就能排除影响科技创新的所有障碍,重要的是要细细分析这些影响因素中,哪些是可以由企业努力做好的,哪些是必须得到政府扶持的,哪些通过科技人员的自身努力是能够做到的,哪些又必须是要多方面通力合作的才能发挥作用的。
三、企业科技创新的影响因素
科技创新是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企业家作为人格化的资本,必然体现了资本追逐利润的本质要求。创新带来产品的升级换代与诱人的超额剩余价值,是企业创新的根本动力。但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一个综合的因素,企业的创新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经营管理创新、理念文化创新等方方面面。依据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分创新投入能力、创新实施能力、创新实现能力、管理制度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二级、三级的指标。创新投入包括财力投入、设备投入、研发团队投入;产品开发的周期、研发成果的数量、研究成果的转化以及生产设备水平、生产工人技术水平、生产工艺标准化水平、资源利用率等体现了企业的创新实施能力;营销网络建设、市场占有率、品牌强度等营销指标和销售水平、利润水平、出口创税水平产品创收指标反映了企业的创新实现能力。此外,企业家的创新理念与热情、员工的创新理念热情、创新战略管理能力、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信息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协调能力、产权制度、激励制度等等,对企业的创新能力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每个环节都影响着企业创新能力的发挥。当然,社会大环境对企业的创新也起到明显的促进与阻碍作用。强调或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对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都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
四、推进泰州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建议
(一)立足基层一线,创新激励机制
泰州市中小企业为主的现实、科技人员短缺的现状,要求泰州的科技创新要立足基层,立足一线。美国的一项评估结论是70%的原始创新来自中小企业,我国60%以上的专利、80%以上的新产品是中小企业创造的,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企业科技创新是新产品、新服务、新工艺、新方法的研究与开发,其中相当一部分的创新,依靠理论的创新、依靠实验室的探索,但又有相当一部分的服务创新、工艺创新、方法创新来自于生产一线。所以说,生产一线也是科技创新的一线,广大一线工人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不能忽视“能工巧匠”作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意义与作用。创新的成果可以从小改小革入手。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可以在少数企业中看需要而建设,在绝大多数企业要增强科技创新的主体意识,眼睛向下,努力调动广大工人的积极性,把工人中的“嗡嗡制度”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对工人提出来的建议,理论不必深,有益就好,成果不必大,有效就好,奖励不必多,持之以恒就好。参与的人多了,参与的热情高了,就能培育出企业的创新文化,个人就能在活动中增加才干并逐步成长起来,企业就能在日益兴起的创新中发展起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技术改造、点滴创新中获得的奖励收入起到的激励作用是工资增长无法比拟的。激励机制的创新也是重要的创新。在落实物质奖励的同时,要提升精神奖励带来的激励作用。政府定期对作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进行高规格、大范围的表彰,宣传媒体开辟专栏、专访,高调宣传科技工作者的奋斗精神,传播科技创新的成果,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尊敬科技工作者的氛围与风气,构建全民创新的文化。
(二)加强科技人员的引进、培训
许多企业有好的项目,亟需专业知识扎实、经验丰富的科技人员来研发。但泰州的中小微企业现有技术人员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科技人员都有比较强烈的学习热情,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交流对开阔视野、启发思维、激发创新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调研中发现,434份科技人员状况调查,有197人近一年来没有参加任何学术团体或科技社团,没有参加过一次学术交流,有203人两年中没有参加过科研项目的转化或新产品的生产。有234人没有参与有政府财政资助的科研项目,有71人都没有参加过企业的科研工作。他们因此感觉到苦闷与困惑,不少科技人员表达了进修、学习、培训、交流的愿望。也有一些企业因为重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重视科技人员的进修、学习、培训和交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证明,科技人员的进修、学习、培训、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政府应加大购买社会服务的力度,鼓励政府力量与社会力量的叠加,组织不同层次的培训学习,有针对性地聘请相关专家讲课,努力提升现有科技队伍的创新水平,巩固企业科技创新的基础,培养新一代科技创新人才。
(三)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在政策与财力上,加大对有效中介机构的支持
发挥中介机构的专业特长,帮助企业突破信息不畅、交往不广的局限性,帮助企业在与科研院所之间、与同行企业之间搭建信息高速路与合作的“立交桥”,组织调动社会科技资源协同开展共性技术的研发,通过规划促进技术链的整体突破。中介机构在企业研发需要、研究机构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帮助,在专利申请、政策实施、科技人员职称评定、业务提升方面给予指导。行业协会、专业协会在组织、协调企业科技创新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更具有专业性,政府在引导协会工作、发挥协会作用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应给予大力的支持。企业的科技人员对集中力量进行攻关的过去有着良好的记忆与强烈的向往,而在中介机构的组织下还是有可能再现昔日的辉煌的。
(四)分担企业科技创新风险
市场需求多样性要求企业具备科技创新能力,进而能够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科技发展的带动下,消费者越发追求个性,市场需求的多样性越发明显,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无限的机遇与空间。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9%,创造了近六成的经济总量和近一半的财政税收,提供了近八成的就业岗位,在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促进科技创新、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众多的中小企业中,谁能率先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谁就占有了主动权。中小企业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党的十报告在论述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重大转型期,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正在发生变化,劳动力、资源、环境成本都在提高,旧有的发展模式空间越来越小。单纯靠规模扩张推动发展会产生严重的产能过剩,这条路不能再走下去了。中国经济发展要从规模扩张为主转向提升质量和效益为主,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中小企业必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长远意义。中小企业实现自我发展,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取得市场竞争优势,需要企业具备科技创新能力。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就需要具备核心竞争力,“要把增强创新能力与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结合起来,增强科技面向经济主战场、服务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能力。”中小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2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涉及面广、数量多,中小企业的发展更事关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稳健增长和国民就业的严峻问题。第一,中小企业缺乏创新资金,反映出中小企业创新驱动力不足。许多中小企业在创新方面投入不足,一方面是缺乏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是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即便想在创新方面有所作为但是面对经费短缺,许多企业也只能望“洋”兴叹。第二,中小企业创新研发能力弱。国内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创新手段多是对一些成熟技术进行模仿,这种模仿创新并不是真正的创新,模仿的多是中低档的资源消耗型的制造技术。对低技术的模仿创新正是很多企业无法成为全球性的行业领导者的原因。欧盟限制温州打火机的安全锁便是西方国家已经逐渐意识到模仿创新型企业对他们消费市场的影响而设置的技术壁垒。在此情况下许多中小企业也逐渐看到他们所面临的模仿创新的“天花板”,中小企业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不从创新来获取企业发展的动力以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那么企业必将被不断变化的市场所淘汰。第三,中小企业缺乏创新人才,且人才易流失。中小企业由于社会大环境和自身实力等原因,吸收创新人才难度大。另外,中小企业的创新研发人员,由于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创新人才流失大,导致企业缺乏后备创新力量,从而制约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第四,中小企业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不高。尽管中小企业具有动态、灵活、开放、高效、适应性强的优势,许多中小企业也进行了较多的创新研究,但其创新成果转化率不高。中小企业研发成果,受创新观念、资金投入等的影响,没有切实吻合市场需求、企业需要,另外,由于还受到产权等因素影响,成果转化率较低。
3科技创新战略下中小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机制
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中小企业,特别是拥有高新技术的中小型企业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中小企业经济快速发展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创新,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自身的水平又制约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经营活动处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下,不可能离开内外部环境而独立地取得发展。
3.1外部推动
外部环境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土壤,所谓外部推动即企业外部环境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创新是文明进步的动力,在国家高度重视创新的同时,市场需求变化,大力激励企业创新,在全社会形成创新的热潮,在企业间形成创新驱动的趋势。在如此社会大环境下,企业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同行业间竞争需要,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条件下,企业为了生存下去并获得更大的发展就会自发地在企业内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业间形成竞争,未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企业面对同行业的压力会逐渐分化,开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后在企业间形成创新趋势,反过来推动社会大环境下的创新水平的提升。
3.2内部驱动
企业创新活动与企业内部环境密切相关,组织制度创新为中小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内部环境的保障,通过技术创新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提供技术支持,通过企业文化的创新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提供文化保障,通过组织层级结构的创新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提供机制保障。企业通过积极的创新活动去改变企业内部环境和氛围,在企业内部形成创新的思潮,引导组织成员创新,逐渐在企业内形成创新驱动的意识,让创新习惯化并成为一种团队精神。在企业内形成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意识远比创新的方法重要,创新驱动发展所涉及的方法、途径很多,而且市场变化很快,市场新的需求在不断地体现出来。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拥有创新的技术是十分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掌握创新驱动的本质,树立创新的意识,学会用创新的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以不变(创新的思维)应万变(变化的市场)。所以说,中小企业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最终目标是在企业内形成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思维。社会环境和企业创新密不可分,社会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背景,创新的环境正是在社会的环境中才得以体现。如果把企业创新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社会环境便是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也正是在社会环境的激励下才得以产生。所以说创新良好的企业更容易获得创新的灵感,会比其他企业进步更快。
3.3创新机制
企业组织的结构及运作的程序,以及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都会影响企业的创新,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这是影响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环境因素。在创新机制上,企业设立专门的创新组织机构来领导创新,明确创新的目标和责任,合理组织管理人员努力提高管理的劳动效率,以此机制来领导创新、推动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3.057
1 引言
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力量之一,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融资约束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甚至关系着中小企业存亡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融资创新体系的研究就很有必要性,因此,本文以河北省为例从融资环境构建――金融生态环境构建和企业内部融资环境优化,同时考虑企业生命周期特点构建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的双重融资创新体系。
2 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2.1 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现状分析
2.1.1 科技型中小企业界定清晰
河北省近几年已经出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即凡在河北省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关于中小企业的要求,工业企业的从业人员在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在4亿元以下,科技服务业企业的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亿元以下,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20%以上,企业上年度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2%以上并具有持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或创新集成能力,通过开展创新活动提品或服务的中小企业,均可申请认定为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15年由河北省政府办公厅、省科技厅专题调研组的报告显示,截至当年9月上旬,全省经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25万家。
2.1.2 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不断丰富
目前,河北省出台了多项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比如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科技小巨人培育工程、建设创新服务机构等。将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基础设施和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科技资源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支持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为企业提供检测、标准等服务。推动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将资源开放共享情况作为其运行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2.2 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存在问题分析
虽然国家和河北省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但是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本身规模和经营状况的限制,其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难。(2)融资约束明显。当内源融资成本和外部融资成本存在显著差异时,企业进行外源融资时就会受到融资成本与数量的约束,这种约束叫作融资约束,而科技型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数量和质量都较低,存在严重的融资约束。(3)融资体系不健全。(4)金融环境不利于其资本结构优化。
3 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融资创新体系构建
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融资创新体系的主要层次如图1所示。
3.1 构建外部融资环境――金融生态环境优化
良好的外部金融生态环境对于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缓解融资约束具有很大的作用。王振磊(2009)指出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作用的中小企业一直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将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生态环境中主要包括正式金融和非正式金融,详细见表1。
上述表中所列示的即为金融生态环境的主要内容。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构建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就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第一,体制上不断优化,提高供给资金的效率;第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适度放宽融资条件,降低融资门槛;第三,开发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比如科技型中小企业其科技产品或者知识产权是其核心竞争力,那么可以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融资模式等新型融资模式的可操作性;第四,加强金融监管力度,降低风险;第五,部分学者通过走访调查的方式来探讨非正规金融与企业发展关系,如郭斌等(2002)、王芬(2009)以温州为例对中小企业发展与民间金融的互动关系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温州中小企业对民间金融有着较为明显的需求。因此,完善天使投资等非正式金融的规范性和进入退出机制,使其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外,2008年10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的指导意见》,拉开政府创业引导基金“遍地开花”的序幕。一时间,从省级、市级、县级到区级地方政府都在酝酿发起政府引导基金,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更需要这一政府引导基金的扶持,因此,国家和地区应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创业的扶持力度,并且不断完善扶持政策和条件。
3.2 优化内部融资环境
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融资创新体系的构建在外部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其内部更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内部融资环境,提高融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3.2.1 提高企业科技成果或知识产权创新度
科技型企业以拥有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为其核心竞争力,其创新度是决定企业的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企业规模的扩张、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加强又是融资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同时随着知识产权融资模式的不断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借助内部的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实现两类融资渠道的扩张,其中一类是传统正式融资模式,比如银行借款等,另一类是新型融资模式――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应重视企业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创新度的提高。
3.2.2 充分挖掘内源融资,降低融资成本
按照融资优序理论,内源融资应该放在第一位。内部融资是企业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它主要包括留存收益、折旧资金、内部集资、盘活企业内部存量资产,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相比融资成本较小,并且内部融资产生问题较小。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应不断挖掘内源融资,降低对外部融资的需求量和依赖度,降低融资成本。
3.2.3 不断提高信贷记录和企业声誉度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银行贷款融资方式,而其信贷记录的优劣直接决定银行审批借款的额度,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内部应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记录体系,不断完善信用记录;同时通过市场占有、产品研发等提高企业声誉度优化内部融资环境。
3.2.4 完善财务机制,提高企业融资决策执行力
良好的融资决策执行力是保证融资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应不断健全财务制度、提高组织机构效力,当企业做出融资决策后,各部门才能够相互配合执行融资决策。
3.3 构建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的融资体系
科技型中小企业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很多阶段,每个阶段自身和对融资呈现不同的特点和需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经历四大阶段,五个时期,四大阶段分别是种子阶段、创业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五大时期主要是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扩张期和成熟期。不同阶段的特点体现如表2。
由表2可知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金需求量、收益情况、风险情况和融资能力呈现不同的趋势,因此融资体系构建中融资渠道的选择不是固定的,应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的特点进行构建和选择,详细构建如表3所示。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种子期需要大量的研发经费,收益不确定,同时面临巨大风险,因此,在此阶段,可以采取自筹资金、非正式金融中的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等方式;在初创期,技术已经逐步成熟,企业需要将产品打入市场,此时对融资需求增加,但是面临的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较大,此时应引入天使投资或者风险投资入股,降低融资成本;在发展期和扩张期也就是成长阶段,企业发展加快,产品市场份额增长,并具有一定竞争力,这两个时期资金需求量急速增加,由于企业的风险降低,融资能力提高,因此可借助正式金融机构贷款、风险投资等方式融资,同时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6部门印发的《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指导意见》提出,要丰富知识产权交易品种,创新交易方式。交易主要包含专利权、技术秘密、著作权及有关权等,具备条件的市场可交易以知识产权为主要载体的有限责任公司或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等品种,因此,在扩张期可通过知识产权融资等新型融资模式增大融资量,满足此阶段的融资需求;在成熟期,企业市场份额稳定、收入和利润不断增加,因此,该阶段风险投资退出企业,但是由于存在替代或者模仿产品的风险,因此在该阶段仍然存在融资需求,此时期可采用正式金等融资中的融资方式满足融资需求。
4 结语
随着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其对河北省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是遏制其发展的一大难题,因此,我们应在外部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内部创造良好融资环境,提高融资能力的基础上构建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的科技融资体系,并引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非正式融资渠道和知识产权融资等新型模式,缓解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促进其稳步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振磊.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生态发展关联性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2]郭斌,刘曼路.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发展:对温州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2,(10):40-46.
笔者所在的常州市武进区政府始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区作为武进发展的核心战略,现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1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多家。到2009年,该区规模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值达1101亿元,比2005年末增长227%。在国际国内形势全面趋紧的情况下,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态势表现出明显的抗跌、抗压性,但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化加快的要求,迫使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快速发展。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高新技术及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转化和销售经营为主体业务的中小企业。资金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资金的匮乏、融资渠道的不畅。
(1)科技型中小企业特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有其独特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高”:一是高风险性。企业规模小,运行的不确定性较多,创新成败与否,很难预料,而且往往死亡率较高;二是高成长性。一旦创业成功,收益将以几何级数增加,一年十倍、二十倍也有可能;三是信息的高度不对称性。包括理解创新成果所需知识的不对称和创新成果商业化所需信息的不对称,内部人较外部人有明显的信息优势。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规律,决定了融资有其独特之处。具体表现为:一是高投入。企业无论是前期研发,还是中试;无论是投产还是市场开拓,均需要有资金支持,且融资灵活性较高。二是外部融资困难。企业往往仅仅拥有技术,甚至只有创新或创意的概念、模型,绝大多数都没有抵押资产,银行几乎不可能给它们放款,担保公司也很难提供担保融资。
(2)科技型中小企业现行融资体系存在缺陷。具体表现为:
一是资本市场不完善。当前的证券市场以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为宗旨,重点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融资,缺乏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市场。中小企业板虽然已经启动,但其上市门槛仍然很高,仅仅是对主板市场的游戏规则稍做修改,以主板市场副产品的面目出现,其容量有限,对于数量众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仍属僧多粥少,不能解决问题。
二是商业银行的“惜贷”、“惧贷”。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风险高、不确定性大,商业银行从防范风险角度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持谨慎态度,一般不发放信用贷款,只发放抵押担保贷款,然而,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抵押品,也很难找到担保。随着银行商业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深入,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平等市场交易主体的地位不断增强,银行防范风险机制不断强化,银行不会过分冒险,不愿为其提供贷款。
三是风险投资规模偏小、机制不健全。风险投资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期与成长期具有生命线的作用。在国外,吸收风险投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但在我国,由于风险投资刚刚起步,总体规模偏小,加上风险投资机制尚不完善,还远远不能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孵化”需求。武进区比较成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在技术经费上比较计较,技术风险大的项目涉及较少,与院士等高层合作的大项目相对不多,如与院士合作的项目,新北区有13个,武进区仅有5个。
四是缺乏完善的金融服务中介机构。我国融资市场可谓是过剩与短缺并存,一方面金融机构和投资公司有大量资金没有投向;另一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却又无法获得资金。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没有足够的自有资本进行抵押贷款,只能依赖担保性贷款,这就更需要建立相应的服务中介机构来“平衡”双方的供需。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这种担保服务的机构不多,即便有的地区建立了这种机构,也因担保机构资金来源不足、担保基金不能规避自身风险等方面的问题而难以有效运作。
二、创新基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推进现状及作用
(一)创新基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推进现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专项基金,通过拨款资助、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投入等方式扶持和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培育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整体优化我国产业和产品结构,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自1995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了创新基金以来,创新基金帮助武进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渡过创新发展的“死亡谷”,培育、壮大了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截止2009年上半年底,武进区已累计获国家创新基金立项51项,获资助资金3500多万元,培育出了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了全区的整体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武进液压启闭机有限公司、智思机械集团、牛塘化工厂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曾获资助的中小企业,近年来均取得超常规发展。
以创新基金监理项目为例,近三年武进区创新基金项目数在常州市的比重逐年上升,2009年已经超过一半;该区创新基金项目数的增长率也快速提高,充分体现了该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创新基金的全面了解和相关政府部分的高度重视。
(二)创新基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企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1%的企业认为创新基金增加了企业的创新意识;89%的企业认为创新基金提高了企业创新能力;84%的企业认为创新基金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64%的企业认为创新基金对增加就业有明显作用。
(1)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培育和转化。通过创新基金,使处于种子期或初创期的企业能够得到支持,提高技术源头的创新能力,促使更多的创新思想转变成创新产品。创新基金的建立,也为一大批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市场前景好的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产品、进入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
(2)营造鼓励创新、创业氛围。这是建立创新基金最重要的示范作用,政府的举措往往会对社会产生很大影响。中央政府建立创新基金,对营造全社会支持创新、鼓励创业的氛围,甚至包括调动地方政府的参与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氛围的形成,是其他角色所替代不了的。
(3)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通过创新基金引导风险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和其他社会资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投融资机制,实现自主创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4)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通过创新基金对企业的扶持,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自身的价值,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吸引其他的投资者投资,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筹融资能力。
三、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发展的思考
(一)进一步明确创新基金的目标与定位为了与其他科技计划相配合,创新基金应突出自己的特点,定位于支持实验室的技术成果走向市场,特别是促进政府科技计划形成的技术成果走向市场。创新基金要以培育可商业化技术为目标,在支持孵化技术项目的同时,培育企业。因此,要重点资助试验开发和中试阶段的项目,减少生产性项目;突出共性技术和通用性强的技术转化。
(二)构建多层次创新基金体系目前,我国政府对创新基金的投入数量有限,投入的主体相对单一,主要是依靠中央政府财政,基金规模难以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资本需求。为了更好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首先,形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财政和社会捐助相结合的基金模式。中央政府要继续加大财政对创新基金投入的力度;充分发挥地方的优势和积极性,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地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共同促进本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多种方式吸收社会资金,扩大基金来源。其次,增加贷款担保、票据承兑或出资组建专业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担保公司等方式,把基金资助与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风险投资有机结合起来,以进一步增强创新基金支持和引导功能。此外,应倡导创新基金受惠企业在步入成熟期后,反哺基金,在基金与受惠企业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以支持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社会环境创新基金优先支持的是技术产权比较明晰,市场潜力比较大的项目。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首先要重视企业的技术创新,做好技术产权的申报工作,在取得自主技术产权的同时进行基金的申报工作,更能提高中标的可能性。为了推动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国家出台了许多与技术创新有直接相关的《合同法》、《专利法》等一系列国家法律及各种技术市场地方法规和实施细则,使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能够通过法律手段得到保护。鼓励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面向企业,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并能够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与企业进行广泛的合作,扩大产学研联合的有效途径,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这些都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搭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的平台为了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提高创新基金的利用效率,创新基金的项目管理不仅是监督检查,还要加强对资助项目的咨询服务,实行项目监理与服务相结合。创新基金项目的地区分布不均衡,地区间差别较大,创新基金项目的监理和服务应实行点面结合,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在基金管理中心的统一规划、决策、指导和监督下,发挥专业中介机构的作用,提供优质服务。有些地区项目比较集中,可以借鉴孵化器管理的经验,设立专门的专业管理和服务机构。而有些地区项目较少,不需要专设机构,可以采取委托管理的办法,委托当地有关政府管理部门或中介机构代行监理和推荐职能。
(五)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创新基金的管理办法中应增加有关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的内容,在保护创新者利益的同时,促进技术利用和扩散。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归企业所有,但要赋予企业扩散技术的责任。如武进区牛塘化工厂在英国泰莱公司诉其知识产权侵权案中,积极应用国际惯例和法律手段,成为常州市首例在美国“337知识产权调查”中胜诉的企业,取得历史性突破,在终裁胜诉的利好消息下,厂方预计全年三氯蔗糖销售将突破100吨,新增销售9000万元。2008年全区专利申请3601件,授权934件,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3.12%和13.21%,与区全年目标2000件相比,超出80.05%,与市全年目标3300件相比,超出9.12%。
(六)强化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价为了提高政府资助项目的社会效益,要建立具体化的社会效益考核指标和加强对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价。创新基金项目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增加就业、技术扩散(包括申请专利、产学研相结合)、对相关产业和消费的带动作用,以及提高企业信誉度等方面。社会效益指标可以采取价值量指标和实物指标相结合。
青海是除以外全国最大的藏族聚居区,藏区总面积69.6万平方公里,占青海全省总面积的96.6%;人口181.85万,占青海全省总人口的32.8%。青海藏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但是,青海藏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落后又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青海藏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特点
科技创新意识缺乏。青海藏区中小企业起步较晚,许多中小企业是由传统的民族手工业发展而来,属于传统型中小企业,所处行业及生产产品对技术需求不是很大,科技创新压力较小,缺乏科技创新意识。据调查:已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企业其科技创新动力主要是由于市场需求和竞争压力。
在对有助于企业创新成功的因素调查中,“厂级领导的作用”在重要性排序中排在第二,说明厂级领导的作用是决定企业创新成功与否的关键。青海藏区中小企业管理者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惧怕科技创新风险,害怕失败,求稳怕乱,图个安稳日子;部分中小企业小富即安,不谋做大做强,不注重创新,科技创新的主动性较差。
科技创新水平不均衡。青海藏区中小企业分布在青海省6个藏族自治州。由于各州自然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生产总值最高的海西州为273.11亿元,占全省的28.4%,最低的玉树州只有12.66亿元,占全省的1.3%,相差20余倍;人均GDP最高的海西州为62583元,与最低果洛州7391元相差8倍有余。同时地理位置、交通运输等条件不同,使得青海藏区中小企业发展速度及规模也不相同,科技创新水平差异较大。
科技创新模式多样化。科技创新模式是指创新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所采用的相对稳定的一般创新行为倾向和样式。根据科技创新方法分为自主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模式和合作创新模式①。中小企业应根据企业性质及企业所处的发展时期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模式,降低风险,获取收益。据调查:青海藏区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模式选择中52.80%的企业选择了自主创新,29.85%的企业选择模仿创新,17.35%的企业选择了合作创新。
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困难较大。青海省目前共有研究与开发机构49个,其中有40个集中在西宁市及海东地区,青海藏区只有9个(其中海北州2个,黄南州2个,海南州1个,果洛州1个,海西州3个),占22.5%②。青海省仅有的8所普通高等学校均在省府西宁市。这对地处偏远的藏区中小企业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产学研合作的困难程度。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青海藏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够完善。据对青海藏区中小企业2006~2008年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采取的措施调查:38.7%的企业只是进行了企业技术秘密内部保护;只有13.7%的企业申请了专利,31.8%的企业注册了商标。由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强,创新企业的一些科技创新成果不能得到很好保护,被别的企业或个人“搭便车”,挫伤其创新积极性,影响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
青海藏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风险类型
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但科技创新受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风险较大。科技创新风险是指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科技创新项目的难度与复杂性以及创新者自身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而导致的科技创新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及其后果③。理论上讲,科技创新是具有创造性的过程,整个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都有风险存在。
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主要是指由于技术方面的因素及其变化的不确定性而导致创新失败的可能性。青海藏区经济发展滞后,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技术力量弱等特点,使得技术风险在所难免。一方面由于技术基础薄弱,技术积累不足,缺乏相应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能够达到预期的创新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对引进技术的有用性和先进性不能正确评价,无法产生预期收益;对引进技术不能消化、吸收及进一步创新、开发,导致低水平重复引进④。同时,由于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相应的科技创新成果保护措施,致使科技创新成果以公开或隐蔽的方式流向企业外部。所有这些都可能引起技术风险。
人力资源风险。青海藏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落后,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而当地国民素质较低,因此青海藏区中小企业职工素质普遍较低,尤其是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更为缺乏。据调查:青海藏区中小企业中本科以上学历的职工只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8.20%;企业科研人员只占到总人数的7.46%,科研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只占科研人员的47.70%,甚至有许多企业就没有专门的科研人员。科技创新活动离不开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缺乏势必给科技创新带来不确定性,并可能成为风险。
资金风险。青海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对中小企业科技资金的投入力度不大,青海藏区科技资金投入更是严重不足。青海藏区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由2007年的0.39%(最高海南州0.50%,最低黄南州0.22%)增加到2008年的0.44%(最高果洛州0.74%,最低黄南州0.18%),但远低于青海省的1.09%。总体来说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总额少、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低,且不稳定。由于财政科技投入严重不足,青海藏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资金主要以自筹和银行贷款为主。由于中小企业自有资金规模小,通过银行贷款融资又比较困难,因此青海藏区中小企业资金缺乏,很难保证科技创新的资金需求,影响科技创新活动的正常进行,形成风险。
市场风险。市场是企业科技创新的起点和终点。企业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从而可以选择适合市场需要的科技创新项目,通过加强管理,取得创新成果,最终满足市场需求,获取科技创新收益。但由于青海藏区中小企业地处偏僻,非常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使得企业很难及时、准确地收集到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变化,科技创新盲目性较大;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市场信息,创新成果也很难推向市场获取收益,风险较大。
青海藏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风险防范对策
技术风险的防范对策。培育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技术积累;在科技创新项目的引进上尽量选择与企业自身能力相匹配的项目;同时回避风险较高的科技创新项目。加强产学研合作,主动寻求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由它们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解决企业技术难题,降低企业创新风险;同时积极与其他企业合作,联合攻关,减少研发风险。实施科技创新多元化策略,选择合适的科技创新项目进行组合,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建立相应的科技创新风险预警系统,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频率;同时建立“科技创新风险基金”,增强风险承受能力,减少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程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通过申请专利权、注册商标权及技术保密等措施切实保护企业科技创新成果。
人力资源风险的防范对策。积极加强人才引进,通过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招聘高校毕业生及各种高素质的人才到企业工作。注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素质;同时加强“科研团队”的组建和培养。改革用人机制,“不为所有,但为所用”,引进“候鸟型”高素质科技人才;同时,聘请本地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到企业做顾问或者咨询人员。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留住人才。
资金风险的防范对策。积极争取政府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和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确定适合自身状况的融资途径,寻求和利用外部资金。转移科技创新项目的投资风险,如向保险公司投保或吸收风险投资。
市场风险的防范对策。加强市场调查,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及时掌握市场信息,通过了解、分析,发现市场的现实和潜在需求,抓住市场机遇,使科技创新活动“有的放矢”。加强与同行的技术协作,与用户建立密切联系,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加强市场营销,组建“营销团队”,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注重营销沟通,使科技创新成果能快速推向市场并迅速转化为企业利益。(作者为青海大学财经学院副教授;本文系青海省社科规划项目《青海藏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09008)
注释
①林迎星:《自主创新与区域建设》,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第2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