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班级建设成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职业院校的学生在中考中成绩并不理想,他们进入职业院校学多不是出自本意,对于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具有抵触心理。班主任的素质如何,他们开展工作的效果如何,关系到整个职业教育的质量,关系到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1.学生因素
家长因素是职业院校学生进入学校的重要驱动力,因此学生进入职业院校进行学习并不是出于本意,对于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具有抵触心理。同时因为中考成绩不理想,他们变得不够自信,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该年龄段的学生大多处于个性发展与叛逆心理极度膨胀的年龄段,为了彰显自己的个性,对于管理习惯性地进行反抗,对于班级的建设自然不会关心。学生的这些行为和心理为班主任的班级建设工作造成很大的困扰,对于班主任的工作效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2.学校情境因素
(1)学校物质环境的影响。学校的物质环境主要包括学校的自然空间、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等,这些设施是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服务的,影响学生对于学校和教师的认可程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可以帮助他们快速融入学校的生活与学习,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物质环境提升工作效能,因此,学校物质环境对于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的工作效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2)学校制度环境的影响。学校可以看做是一个社会组织,因此其管理必须依靠相应的制度规范。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要有相应的制度和规范作为指导和约束。因此,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自然会受到学校制度的影响,如何运用学校制度促进班级工作的有效开展是班主任应该考虑的问题。
3.班主任个人因素
(1)班主任的学生观。班级建设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工作,在此过程中必须有学生的配合,因此班主任对待学生的态度即班主任的学生观决定了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将会采用何种工作方式,利用这种方式获得学生的认可和配合,对于班主任的工作效能自然具有重要的影响。
(2)班主任人格魅力的影响。班主任有高尚人格作背景,不但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和欢迎,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思维活力,使学生积极向学。同时能在看似平淡的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人格、志趣,甚至价值取向、人生选择。
二、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的效能提升策略
1.创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
班级文化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学生的价值观、情感倾向、审美情趣、心理氛围等。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向学生传达积极向上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培养健康的情感倾向、培养多元的审美情趣、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建立班级文化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学生带动班级文化发展的良性循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丰富班主任的文化积累。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他的文化修养对于班级文化建设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首先要做的是增长见识,融入学生,用真情换真情,把心献给学生,对于学生给予包容并充满爱心,在管理中公平公正,树立独特的思想,努力打造极具魅力的班主任形象。
(2)提升学生的文化水平。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爱好、理想、追求等文化元素进行形象化展现。一方面要通过让学生进行自我定位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审美,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3)鼓励学生参加各项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学生在活动中不但可以感受到爱心的力量,而且可以体验到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更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很优越,因此更需要珍惜现在的学习和生活。
(4)通过班级量化考核建设优良的班风学风。量化管理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载体,对学生性格的培养有积极的影响,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从而形成优良的班风学风。
2.创建高效的工作环境
高效的工作环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环境,二是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1)制度环境的建立。进行班级管理制度环境构建的具体措施有:①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制度。班主任要做的工作是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评价。可以考虑建立班级管理工作交流会制度,通过交流会引导管理人员进行工作总结,寻找其中的不足并提出解决措施,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②充分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体系中,班干部是一个班级的核心和骨干,班级的很多管理活动都是由他们实施的,因此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直接影响到班级管理质量。班主任不但要选择适合的人担任班干部,更重要的是要调动班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对班级的管理工作进行反思,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并给予纠正,同时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运用学生的思维进行班级管理会获得更多学生的认可,对于提升班干部管理能力及班级管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人际关系的建立。①以学生为交往主体,对学生的交往实际需求、交往能力及学生差异性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指导学生如何才能处理人际关系,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积累形成自己的交往风格。②班主任要和学生建立信任关系。班主任要深入到学生群体中,聆听学生心灵深处的声音,尊重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一些学生学习成绩差等原因而不和他们交流和沟通,而是要结合各学生的差异,如性格差异、学习能力差异等,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接近他们,使他们有话敢于讲给自己听和愿意讲给自己听,从而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3.提升自我工作能力
(1)树立专业形象。在学生的眼中,教师就是知识的化身,教师应该拥有渊博的知识。所以班主任要获得学生的认可,就一定要树立专业的形象,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其班级工作的有效开展。
(2)学生的楷模是班主任第二角色。处于正在成长和发展的高职学生,虽然他们有独立的思想,但是他们对于教师还是会不经意地进行模仿。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因此班主任的行为、思想等都有可能被学生模仿。所以班主任在工作和生活中应该提高自己的思想、端正自己的态度、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班级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班级建设活动的开展涉及学校、教师、学生、班主任等,因此在开展过程中班主任的工作效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何提升班级建设的工作效能是班主任应该考虑的问题,只有了解班级建设中有哪些因素会对工作效能造成影响才能制定有效的对策。本研究表明,职业院校班主任可以通过创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班主任自身能力等方法提升在班级建设中的工作效能。
参考文献:
[1]许鹏.论高校辅导员与和谐班级建设[J].出国与就业,2010(19).
[2]吕金洲.论高校辅导员在构建和谐班集体中的策略[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3).
【关键词】模板支设;支撑体系;方法
某工程二期是一座综合性办公大楼,总建筑面积为46 703.12m2,结构高度为48.7m。基础埋深14.06m。某工程基坑南侧与某工程一期办公楼间最近处仅为5.0m。为保证原有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某工程南侧外墙混凝土浇筑须采用单面模板支设,单面小钢支模作业面总长度为33.30m,作业总高度为12.60m。单层作业最大高度为4.80m。同时,在地下室非标准层施工过程中,如采用小钢模板施工会给单面模板支撑体系带来很大的难度。
1、单面支模施工通病原因预测与分析
(1)混凝土浇筑时,可能会出现较大胀模现象。其原因在于模板设计时。未充分考虑混凝土等产生的侧压力,使得单面模板支撑体系设计刚度较小,从而引发胀模甚至支撑体系整体失稳;(2)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浇筑作业时,未严格依照施工要求对混凝土进行分层浇筑。单点一次性浇筑混凝土高度过高,或振捣时间过长,导致模板侧压力过大,超出了混凝土模板支撑体系所能承载的能力,最终导致混凝土胀模;(3)墙体出现胀模、烂根、蜂窝、狗洞等现象,主要为小钢模板拼缝不严密或背楞扣件固定不牢固所致。
2、单面模板支撑体系
2.1 材料准备
模板采用小钢模板:支撑材料采用48×3.5脚手管及相应扣件;地环材料为HPB235级钢筋,且直径不小于16mm;地锚材料为HRB335级钢筋,且直径不小18姗。
2.2 施工前准备
根据现场基槽情况,首先确定需要单面模板支设的部位,在该部位底板(或顶板)混凝土浇筑前预埋地锚和地环。地环应设置在距单面支模模板背楞500~600mm处,其后设置地锚。地锚排数的设置应根据墙体混凝土浇筑的高度确定,一般墙体高度在3000~3400咖之间时,设置5或6排地锚。地锚外露长度不小于200咖,横纵间距不得大于600mm。以保证支撑体系高宽比近似1:1。
对于地质土层较好的部位,可在单面模板后的直立坡上预埋拉锚螺栓等,但应保证拉锚螺栓在混凝土墙中部位设置止水垫片,以确保外墙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不产生漏水等质量问题。
2.3 单面模板排架支设
首先使用质量合格、无裂缝等缺陷的完好脚手管穿入地环中,脚手管对接接口应避免设置在地环位置,再将每根地锚位置处树立一根立杆。为保证支撑体系底部具备足够的稳定性,不发生位移现象。应使用直角扣件将立杆与地锚进行连接。立杆应设置在地锚钢筋的后部,使其最大限度地降低位移的可能性。如扣件与脚手管间存在缝隙。可使用木楔将其缝隙填塞密实。在距楼地面200m高度设置横纵向扫地杆。扫地杆以上的横纵向大横杆的间距不得大于600mm,并均应使用直角扣件将其连接牢固。如单面模板支设面积较大、支设距离较长,应采用分层或分段的旖工方式,以确保混凝土浇筑效果。
当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方法时,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应首先剔除下层混凝土顶部的软弱层,直至露出密实层,并使用水泥钉固定膨胀防水条,以避免混凝土外墙接缝处发生漏水等质量问题。当混凝土采用分段浇筑方式时,横向及纵向水平杆端头应尽量相互错开100%设置。以避免支撑体系出现明显的薄弱点。分段混凝土浇筑端头可使用双层钢板网封闭。由于混凝土浇筑振捣时。混凝土会产生较大侧压力,易使墙体底部小钢模板发生胀模、跑模及上浮等现象。为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可使用钢丝绳穿过地环与单面模板支撑杆件拉结牢固,上部与模板背楞拉结,下部穿过地环,使用扣卡固定,以防止模板上浮。拉结高度在单面模板总支设高度的2/3处,钢丝绳每端至少设置2个卡扣。模板与混凝土接槎处贴海绵条。防止漏浆。
在每排地脚螺栓部位设置斜向支撑,设置时应使斜撑杆件与地面夹角不大于450,并用扣件连接牢固。为加强单面模板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可在支撑体系的外侧再增加两道斜撑:第一道斜撑固定在支护体系的顶部大横杆处;第二道斜撑固定在支护体系的跨中部位。要求两道斜撑与大横杆用扣件固定。为保证新增设斜撑的稳定,在两道斜撑的中部和底部分别加设两道固定支撑,固定支撑与斜撑用扣件固定牢固,且固定支撑与支护体系的扫地杆固定牢固,以使新增设支撑与原有支护体系连成整体,保证整个支护体系的完整、有效。
2.4 混凝土浇筑
工艺流程:混凝土进场检测一墙体混凝土浇筑、振捣一混凝土拆模、养护。
在墙体混凝土浇筑前,应首先使用双“F”卡,将墙体钢筋定位准确。并浇筑50mm高与墙体混凝土同配合比的砂浆,采用人工人模的浇筑方法。保证砂浆铺设均匀。浇筑砂浆可有效降低小钢模板根部由于漏浆、跑浆导致墙体出现烂根的现象。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分层浇筑高度须控制在400~500mm。分层浇筑、振捣。墙体混凝土的施工缝宜设在门洞过梁跨中的1/3区段。混凝土浇筑时要随时清理落地灰。
分段墙体混凝土采用连续浇筑的方式,每层混凝土浇筑完毕l h左右,随即进行第二层混凝土的浇筑,总间隔时间不得超过2h。
混凝土在振捣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应控制在50cm左右,门洞口两侧构造柱混凝土要振捣密实,不得漏振。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达到要求。振捣棒要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预埋管等,发现有变形、移位.各有关工种应相互配合进行处理。
墙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整理上口甩出的钢筋,用木抹子按预定标高线。将表面找平。混凝土外墙标高用常温下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时,即可拆模,拆模应保证墙体不粘模、不掉角、不裂缝,若发生损坏,须及时修整墙面、边角。拆模后应及时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浇水次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应以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为宜。
2.5 施工过程控制措施
(1)地锚和地环的设置应在基础底板或顶板混凝土浇筑前完成,地环的下脚应设置在底板或顶板上层钢筋之下,地锚埋置深度不宜小于200mm,并与预设部位钢筋绑扎牢固;(2)在单面模板支撑体系设置及混凝土浇筑时,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交底内容,将模板卡扣、钢管扣件等固定牢固。同时,须严格按混凝土的浇筑要求,分层、分段浇筑,合理布置下料点,振捣时间适中;(3)相关清理、预设、合模、拆模等常规工作在此不再赘述。
3、结语
某工程二期已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对单面模板支设墙体的多次检查,未发现存在漏水、变形等质量问题。实践表明,通过上述方法进行单面模板支设施工,在严格遵循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施工方法的前提下,本工程的单面模板支撑体系具备足够的强度及刚度,控制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胀模、跑模等质量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参考文献
[1]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119-02
职业学校学生的发展,与其所在班级的班级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什么样的班级文化中熏陶,关系到学生能否形成良好品行和积极人格,进而关系到学生今后能否可持续发展。
一、目前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班级文化是班主任老师和班级全体学生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都会受到影响。职业学校的学生中大部分人是带着许多无奈走进高职学校,因此,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带有挫败感和自卑感。在这种心理基础上,如果班主任老师引导的好、师生相互作用的好,其班级文化就会向积极文化发展,反之,就会向消极文化发展。当前,班级文化建设在职业学校学校得到重视,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重视日常班级管理,忽视创建积极文化
积极班级文化的建设需要班主任老师根据班级发展提炼文化内涵,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和内化,它要求班主任要走在积极文化建设的前面。职业学校里的许多班主任在处理日常事务中勤勤恳恳,但班级教育与管理的效果不尽人意,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忽视了积极班级文化的创建。在一个不能形成积极班级文化的班级里,学生经常出问题,从而增加日常班级管理的工作量。
(二)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也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现在走进每一班级,都可以看到墙上有名言、班级制度和黑板报之类的文化内容,但是,这不能代表这个班级的班级文化能象墙上文化一样“好看”。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比较容易建设的,而积极的精神文化是最难建设的,它需要一个很长的建设过程,从而出现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的现象,甚至错误地认为物质文化完成,精神文化也随之完成。
(三)重视思想认识说教,忽视实践活动体悟
经常性的思想教育是建设积极班级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将积极班级文化内化的重要渠道之一。正确的思想教育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认识水平,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增强体悟。相对而言,班主任开展思想教育比开展实践活动要容易一些,这往往导致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出现重视说教轻活动的现象,或者开展活动也是留于形式。
积极探索积极班级文化的形成规律和建设策略已成为提高职业学校教育质量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职业学校积极班级文化的形成机制及主要影响因素
任何一个班级都是文化存在物,但积极的班级文化是不会自发形成的,它需要班主任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创建。积极班级文化创建的主体是班级的学生,创建的引导者是班主任。在职业学校班级中创建积极班级文化一般分为三步:
第一步,班主任与学生商讨后提炼出班级文化。这里的班级文化包括班级奋斗目标、班级口号、班级格言、班级各项制度以及各种班级文化标识等,这些外显的文化,在文字上要做到简洁、易记、朗朗上口,在思想上要做到深刻性、务实性、励志性和启迪性,在情感上要做到有人文关怀,在操作上要做到具有可行性。要通过多种途径宣传班级文化,加强班级文化物质层面的建设,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
第二步,努力促进学生对班级文化的认同和内化。班级学生是创建班级文化的主体,学生对班级文化的认同和内化是创建积极班级文化的关键。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自信心、进取心不强,或有进步的愿望,但是让他们根据积极班级文化的要求改变自己,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畏难情绪。这种畏难情绪影响他们对积极班级文化的认同和内化,即便他们在道理上认同应该这样做,也愿意选择积极的班级文化,但在行动上也难做到。
第三步,加强班级的教育与管理,努力形成积极班级文化氛围。文化的本质属性就是非强制性的影响力,但是,在创建积极班级文化的过程需要一定的强制力作为基础,尤其在班级建立的初期。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较小,自制力普遍不强;他们有追求个性自由愿望,但对个性自由理解不够深刻;他们会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但辨别能力不足。加强以积极班级文化为导向的班级制度文化建设,通过对班级的教育与管理纠正学生的不良现象,是积极班级文化的形成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以上三步揭示了积极班级文化的形成机制,这个机制就是班主任与学生协商提炼班级文化,班主任促进学生认同班级文化并内化,班主任加强班级教育与管理矫正不良现象三者的有机统一。在创建积极班级文化的过程中,班主任与学生协商提炼班级文化是创建的前提,班主任促进学生认同班级文化并内化是关键,班主任加强班级教育与管理矫正不良现象是保证。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文化又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职业学校学生本身就是受到多种文化影响的文化综合体。在一个职业学校的班级中创建积极班级文化就是通过班主任的教育引导,整合各种文化的影响,在班级形成积极向上的、独具特色的新文化。在创建过程中,学生既是创建的主体,又是被改造的主体,同时也利害关系的主体。因此,积极班级文化能否形成主要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即班主任的教育与管理、学生认同和内化积极班级文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班级文化。其中,班主任的教育与管理对积极班级文化创建起着决定性作用;学生对积极班级文化认同和内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积极班级文化创建的进程;班级文化的多样性对积极班级文化创建的影响是复杂的。
三、职业学校积极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职业学校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班级是他们活动的重要场所,班级文化对他们成长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一个形成积极班级文化的班级里,学生心情舒畅,人际关系和谐,有集体荣誉感、自豪感、归属感和进取心;班级有凝聚力和积极的转化力;班风正、学风浓。遵循积极班级文化形成规律,从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职业学校积极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主要有:
(一)坚持思想教育、心理辅导、情感关怀相结合
虽然积极班级文化的内容是班主任与学生协商确立的,但是要让班级里的每一位同学都做到积极认同和主动内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尤其是,学生是一个变化发展着的个体,往往会出现对自己之前认同的东西产生怀疑。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做到在理论上占据至高点,在逻辑上有说服力,在频率上常态化。由于职业学校学生在心理上还不够成熟,他们在认同和内化积极班级文化方面产生的问题许多是他们心理因素造成的,因此,班主任要懂得一些心理辅导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人和集体心理辅导。同时,班主任还要积极悦纳每一位学生,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关怀。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过:“没有情感的支持,理性也将毫无力量。”没有教师积极情绪情感的激发,无论多么正确的理论和道理,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顶多就是正确而已,极少产生行动的冲动。
(二)构建规范、引导和激励相结合的积极的班级制度
班级制度是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班级正常秩序、促进班级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班级学生的行为准则,也是班主任教育和管理班级的重要依据之一。积极班级文化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创建初期必须保证班级制度的严肃性。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在一开始总会或多或少地与积极班级文化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为减少缩短差距过程中的阻力,班级制度要在班主任的主导下通过师生协商来制定。班主任要坚持最近发展区原则提出要求,即使学生不能马上逐条做到,也要通过商协促使学生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认同。积极的班级制度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规范、引导和激励相结合,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要避免违背科学发展要求的、简单生硬的约束性规定。具备上述特征的班级制度才会深入学生的内心,才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才能形成遵守班级制度的文化氛围。
(三)正确处理班级文化与文化的关系,培育积极的班级舆论
要在一个班级创建积极班级文化必然要受到来处班级文化的影响,包括其它班级、学校和社会,这种文化影响实质上价值观的交锋。文化从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来看,基本可分为传播正能量的积极文化和传播负能量的消极文化两大类,积极班级文化归根到底属于社会积极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创建积极班级文化既要汲取文化中积极因素,又要消解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文化对班级文化的影响最终会通过班级舆论表现出来,培育积极的班级舆论是创建积极班级文化应有之义。由于职业学校学生的社会阅历较少、认知水平不高、心理不成熟,加上本身就是一个积极文化与消极文化的矛盾体,如果顺其自然发展,极容易接受文化中的消极因素。班主任要把握班级舆论导向通过多种方式培育积极的班级舆论,确保班级舆论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班级能够形成积极的舆论氛围,它能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级文化的各种言行。
(四)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增强积极班级文化的成就体验
班级文化是学生将其内涵内化为信念后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状态,积极班级文化的创建过程是学生价值观和信念的再造过程。这一再造过程是学生对积极班级文化在认知上接受、情感上认同和实践上成就体验三方面统一过程,而且,成就体验就是决定性的环节,它可以使先前的认知和情感发生转变。对职业学校学生而言,单纯的理论说教式的思想教育和单纯以维护秩序的班级管理是很难实现文化价值观上的认同与内化。班主任要积极指导学生围绕积极班级文化建设,结合班级发展情况,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主题,通过主题班会、团日活动、文体活动、校内外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全班参与。每次活动都要有论证方案,不能采用放羊式活动,不能为活动而活动,而要让活动为创建积极班级文化服务。活动的重点要让学生体验到按照积极班级文化行事的成就感,从而增强积极班级文化的感召力。实践证明,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成就体验,对于积极班级文化的建设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正平.文化建设.班主任专业化的灵魂[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06).
[2]张俊伟.极简管理.中国式管理操作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b)-0015-02
由于多种客观因素,各级CDC的信息化整体建设已远远地落后于医疗机构,落后于当今时代的步伐,落后于人民及工作的需求。面对这种局面,国家卫生部部署的《卫生系统重点工作》中,第一项就提出了“加大突发公共卫生建设力度,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积极推进疾控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职能明确、规模适度、精干高效的疾控体系,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覆盖城乡、灵敏高效、快速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
面对大好机遇,加快CDC信息网络的开发和应用,以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是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发展的当务之急。
由于CDC的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已滞后于当前工作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要有紧迫感,但同时其建设也不能操之过急。首先,要通过认真的可行性研究和分析,根据不同地域情况和具体要求作出设计;其次选择网络拓扑结构和软件涵盖的范围。设计与编制软件时,要采取“总体设计、由简到繁、分步实现、逐步深化、统一平台、注重应用”的开发原则,不但能反映现行CDC业务和经济运行状况,还要充分考虑整个网络的开放性、可扩充性及维护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为CDC未来发展做好准备,使疾控中心真正成为本地区卫生防病的技术中心、检验中心、培训中心和科研中心。措施办法如下。
1 硬件环境
建立具有标准规定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机房,对中心网络结构实施物理隔离双线路管理模式,使用三层核心交换技术,架设路由及防火墙设备,各科、处室计算机终端设备要求进行配备。
2 软件建设
综观CDC的职责范围,其信息化建设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即CDC管理信息系、CDC业务信息系统、CDC培训信息系统和疫情信息系统。
2.1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信息系统
CDC管理工作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日常办公管理、人事管理、绩效考核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药品试剂管理、医学系统管理、经济成本核算管理、收费管理及其他管理。建立健全这八个方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可直接为CDC管理者辅助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管理信息,从而给CDC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提高工作效率,为各项决策服务。
通过CDC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可以使会计核算、统计核算、业务核算三大核算相统一,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减少大量重复性劳动,提高工作效率,使CDC能在“低耗、高效、优质”的环境下运行和发展。CDC管理通过综合查询子系统,可了解掌握全CDC各个相关信息和综合情况,为各项决策服务。
(2)加强各项收费的规范管理,提高收费透明度。
通过此项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可以使CDC预防医学门诊、卫生监测等收费透明化、规范化。系统提供查询的功能,能够相互监督,制止收费中的跑、冒、滴、漏现象,树立CDC良好的社会形象。在维护服务对象利益的同时,维护CDC自身的利益,实现“优质、高效、低耗”的管理目标。
(3)加强物资流向的监控管理。
信息系统的运行后,进一步规范了疫苗、药品、试剂、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器材、办公用品耗材,库存数量、消耗数量、品种规格、有效时限等基本信息准确,出入库信息完整,做到帐物相符,使库存数量维持在最低限度,促进了经费的严格管理,减少了物资的积压浪费,保障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正常开展。
(4)推进疾控中心绩效考核信息化管理,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使其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不断推进和提升中心整体工作能力和水平。
疾控绩效考核是疾病预防控制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科学评价规范化建设工作落实程度及成果,不断改进和提高工作质量与工作水平及综合能力,推动和促进各级、各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相关工作机构强化履行基本公共职责的重要手段,是推动疾病预防控制规范化建设及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机构所涉及8大类,104个指标考核任务,由疾控中心制订绩效考核工作总体进度安排,利用办公OA软件实现绩效考核支撑材料内容共享;设置权限范围,对各类指标资料上报进行审核查对,确保各类指标资料收集、统计工作合理、真实准确,有序、有力地推进了绩效考核。
(5)信息的安全、可靠性。
由于计算机存储的数据不仅可以长期保存,而且查阅资料方便快捷,有利于对历史资料分期比较,帮助决策者找出存在的问题,以辅助决策。同时,通过不同用户分配不同使用权限,保障系统安全、可靠。
2.2 CDC业务信息系统
根据地质报告,该场地地层属第四系全新冲积成因类型,地层岩性为细颗粒的粘性土,以粉质土为主,夹粉质粘土薄层和透镜体,呈现多变的互层状,且厚度变化较大。经测定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50KPa,地基土标准冻深为140MPa,抗震高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特征周期值0.45g,基本雪压值0.55KN/m2,基本风压值0.55KN/m2。根据以上地质状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给出了如下地基处理方案:
1. 用换土垫层法地基处理
该方案可以消除部分粉土的液化,也可以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可考虑采用级配良好的碎石土进行地基换土处理,分层碾压密实,基坑开挖深度建议2.5~3.0m,换土厚度1.0~1.5m,垫层允许承载力度大于150KPa以上,采用此方案设计施工时,地勘给出如下注意事项。
1.1基坑开挖后,在基坑底面普遍钎探,如土质条件与勘察报告有较大出入或持力层的土质与建议持力层不符,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并结合钎探成果妥善处理。
1.2应采用的标准钎探――轻型动力触探。
1.3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施工时不宜采用坑内明排简易排水方法,以免发生流底,影响基坑稳定,建议采用轻型井点,管井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1.4为了避免差异沉降对结构的影响,应适当加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1.5根据本工程的地基和结构特点,建议进行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协同作用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地基基础设计,并进行较弱下卧层验算。
2. 桩基方案进行地基处理
根据拟建工程特点,场地土及周围环境条件,也可采用桩基础,挤密桩除桩身承载外,可挤密或置换坑间土,形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消除地震液化。砂桩又起排水作用,加速地基固结,降低上部结构强度,建议用挤密砂桩或碎石桩,直径为300~400mm,长度为5.0m,以4.5m以下的粉土层为桩尖持力层,采用桩基方案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2.1本报告建议的单桩承载力标准值就经验数值,施工前应在现场进行压桩试验验记,必要时根据试验结果作适当调整。
2.2桩基工程正式施工前,应在现场试桩,以核实施工条件,核实相应的桩尖标高,核实单据的承载力,核实穿透硬夹层的可能性。
根据勘察提出的两项地基处理方案,我们与设计单位对勘察提出的地基处理方案进行了分析:
采用换土垫层处理地基:根据报告换土厚度最少为1.0m,加上地基的标准冻深为1.4m,那么基础埋深最少1.40m,基坑开挖深度至少为2.40m。由于地下水位较高,基坑开挖前需做降水处理,若降水不好,基础开挖后,可能会造成基坑边体大面积坍塌。为了防止坍塌,必须采取有效降水及坑边加固等技术措施,换填后地基承载力值大于150KPa,达到此标准必须采用戈壁土或黄土进行回填,周围30公里以内均为粉质土,因此换填。
回填土则需从30公里以外的地方运回,采用此方法施工,土方和排水工作量较大,工期拖延时间较长,而且土石方的运距较远,费用相对来讲很高,根据施工现场情况,我们否定了该地基的处理方案。
2.3采用桩基方案,报告中给定的单据承载力标准值是经验数值,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进行压桩试验验证,由于施工现场的限定,桩基设备要从外地调入,经与施工方联系,施工桩基设备的调入及桩基现场试桩费及桩基的施工费用预算价高于换土垫层法进行施工的费用,但施工期则较短,经此比对,我们放弃了第二种也就是桩基方案。
2.4采取怎样的方法使施工既能减少地基材料用量,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还能满足当年开工,当年竣工的要求,经论证我们采取了筏板基础的施工方案。
筏板基础从理论上讲,基础部分的造价远远大于条形基础,但在该地质条件下,若采用条形基础,除地基需进行大规模的地基换土外,地基有较深的液化层,是一个软弱地基,条基也必须采用柔性基础,而采用筏板基础则可以顺利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原因如下:
(1)采用原土地基做节约施工工期、费用。
根据地质报告该地基是一个典型的软弱地基, 我们拟建建筑物为三层商服楼,建筑结构较为简单,各承重隔墙均匀分布,地基承受压力较为均匀,在建筑中我们选用了半地下室,减少了基础覆土,相应减少了基础的自重,根据《软弱地基建筑结构规范》要求,利用软弱层作为持力层时,当上覆土层较薄应注意避免施工时对淤泥和淤泥质土的拢动,我们清除了地基上部杂土后,地基基底土质均匀,经勘察设计,对地基的检验,认定该地基可以做拟建建筑的持力层,而地下水位高度在已挖地基面层50厘米以下,这样我们就进行了筏基的垫层施工,垫层的施工工作非常顺利,采用此地基施工方法,节约了换填土需用,约1个月的时间,建筑可提前支付使用,而在建筑投入资金方面节约了降水及坑边加固技术措施费,地基土方开挖费用,土方外运费用胶戈壁土或黄土的回填费用。
(2)筏板基础工程造价较高,但可用换填土节约费用相抵部分费用。
根据学校实际和班级管理现状,经校委会研究决定开展班级自主管理及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评比时间
2020年6月10日星期三下午半日德育时间
二、活动主题
推行自主管理
培育核心素养
三、参评班级
一至六年级
四、评比内容
1.班级管理文化:重点围绕班级自主管理、班级九部委建设、贯彻落实学校管理文化、实践学校“123473”德育工作模式的具体做法。
2.班级文化建设:重点围绕班风、班训、班级公约、教室布置、图书柜布置、书香班级、古诗词进校园、放学路队管理、路队长设置等凸显班级文化特色。
3.中队文化:重点围绕班级中队角建设、少先队机构设置、少先队活动展现班级中队文化建设特色。
4.生态班级及绿色窗台建设:重点围绕生态班级建设、绿色窗台建设、爱绿、护绿、养绿情况、弯腰行动落实情况体现班级的具体做法
5.“自学自护、自理自强”落实情况:各班教室一体机上方标语“四自”的具体落实情况。
四、工作要求
自通知之日起,正副班主任合作准备此项工作,按照评比内容整理、准备班级解说词,安排1名或多名学生解说,并要求全班学生熟知班级管理相关内容。
评比活动中,学校组建评委组,采取听取现场解说、现场观摩的方法评分,除听取班级解说以外,随机抽取班内学生就评比内容提问,评分结果以单项成绩纳入2020年春季学期班级量化考核。
活动结束后,各班正班主任于6月12日星期五前提交班级解说词电子版一份,发送到政教办邮箱:zjb226@126.com
政教办
2020年6月2日
城关二小班级自主管理及班级文化建设评分表
班级
班级管理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
中队文化
生态班级及绿色窗台建设、墙壁保护情况
“自学自护、自理自强”落实情况
班级特色
总分
分值
30
30
10
10
10
10
100
三1班
三2班
三3班
三4班
三5班
四1班
四2班
四3班
四4班
四5班
五1班
五2班
五3班
五4班
五5班
六1班
六2班
六3班
六4班
评委签名:
城关二小班级自主管理及班级文化建设评分表
班级
班级管理
文化
班级文化
建设
中队文化
生态班级及绿色窗台建设、墙壁保护情况
“自学自护、自理自强”落实情况
班级特色
总分
分值
30
30
10
10
10
10
100
一1班
一2班
一3班
一4班
一5班
一6班
二1班
二2班
二3班
关键词:民办高校;园林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园林设计》是环艺专业、景观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教学组织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园林专业的兴趣与否、学习能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园林设计水平的优劣。由于民办高校生源的特殊性,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必须探索新的《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方法。
1 课程学习目标
民办高校更注重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因此通过《园林设计》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目标:其一:丰富理论知识,掌握园林设计基本要素,园林设计创作基本方法,园林制图表示方法等等;其二:提高手绘能力,能够准确、迅速、完美展示整体构思和设想;其三:熟练运用3D、Photoshop、CAD、草图大师等相关设计软件;其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清晰阐述自己的方案;其五:增强团队协作能力,牢固树立整体意识,密切配合,优势互补。
2 存在问题及原因
笔者通过总结自身的工作经验,分析了民办高校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2.1 对课程认知度不够
据统计,70%的民办高校《园林设计》课程开设在《室内设计》相关课程之后,给学生造成《园林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选修课的概念,另有部分学生认为园林就是种花种草种树,园林设计就是把这些花草树木组合在一起。这种模糊的专业认识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专业兴趣无法提升。
2.2 学习能动性差
民办高校学生整体专业基础较弱,很多学生在设计方案时有很好的想法,但手绘表现技能较差,期望值和现实作品差距较大挫伤自信心,产生厌学情绪。
2.3 创新意识不强
多数学生在做方案的过程中,怕吃苦、不善钻研,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东拼西凑、应付了事,重数量轻质量,方案毫无创意,缺乏特色。
2.4 综合能力较弱
民办高校的学生在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无法很好的将文化要素抽象转化,方案设计直白,缺乏设计理念,更有甚者连园林制图等相关课程内容忘得一干二净,标注错误、植物张冠李戴。
2.5 课堂外出实践环节太少
多数民办高校为保证学生的安全,大量减少了学生外出考察的机会,学生不能更清晰的了解专业的发展动向及设计趋势,从而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出现创意缺乏、方案老套、闭门造车等现象。
3 对策措施
3.1 课程体系
为了达到《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民办高校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应综合统筹,提高知识运用综合性,理清课程设置的思路,编制合理的教学大纲。将课程排序按照基础类、专业类和实践考察类顺序排列,譬如:园林设计课程应安排在制图、手绘、CAD、PS之后,从而达到整个学科的良性循环,杜绝部分课程脱节、衔接性不强等现象。
3.2 教师素质
根据《园林设计》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除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外,更注重教师应具备较为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因此,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成功实施教学改革的保证,应重点做到如下三点:
(1)改革教学方法。
艺术类学生思想活跃、思维发散,要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用启发式、研讨式等教学模式,因人施教,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分析的能力。
(2)提高专业知识
老师们作为传道、授业的引路人,应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了解专业发展动向及新观点,提升专业知识水平,才能深入浅出、应对自如。
(3)积累实践经验
老师们应该不断地走出去,参与实际项目,积累实践经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有机结合起来,才能避免照本宣科、以理论讲理论,从而更加具有说服力,也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3 教学环节
(1)教学内容
《园林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应以园林要素及设计创意为主,增加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方案创作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要渗透设计领域的新成果及新理念,让学生了解当前园林设计行业的前沿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主动参与设计的思想意识。
(2)教学方法
当前民办高校的设计课程多为“打断式”授课形式,忽视了课程理论的延续性,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一是问题式。结合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吸引力。二是讨论式。组织学生围绕课堂内容展开讨论,在互相交流中熟悉知识点、激发创作灵感、深化教学效果。三是多媒体教学方式。《园林设计》课程要结合多媒体,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使学生们更好理解园林要素、园林布局、设计理念等内容。
(3)教学实践
应在理论知识讲授的基础上,增加实践应用的内容。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案例讲解,结合施工现场图片,进行现状分析,从构思理念、整体布局、设施配置等方面进行讲解,并通过效果展示最终成果。二是现场教学,直接在园林绿地现场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直接感触中将理论知识与园林景观实现对接,通过对园林形式、造景技巧和设计手法进行分析和总结,使学生更好的消化理解,提高认知力和感知力。
(4)考核评估
课程考核既要重整体构思,也要重作品效果;既要重语言表述,也要重实践操作;既要重手绘表现,也要重软件运用,使考核评估能够从多层次不同侧面综合反映学生的整体素质。
4 实践成效
在《园林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学生特征,综合应用上述教学改革方法,在本学期初,将课外实地参观、测量引入课堂,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了园林设计基本内容,而且让大家对要素之间的尺度关系有了实践感悟,从而提高了学生操作能力。此次实践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既解决了以往课程中学生闭门造车的现象,也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园林设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同时激发了学生对《园林设计》课程的兴趣,为今后课程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5 结束语
课程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经过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迫切需要老师进行不断的经验积累和知识更新,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新方法、采用新思路,以适应社会需求,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业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版式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基于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不但要重视学生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更要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使学生具有适应设计行业所需人才的能力。所以,实践环节非常重要。通过版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使设计既具备传递信息的功能性又具有审美性,具备科学性又具备应用性,符合对应行业人才需求,最终培养出适合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实践教学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正是版式设计课程改革的要点。
一 版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结合自己在哈尔滨华德学院从事版式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及探索,探讨该课程的教学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教学学时量较少。
部分高校课程设置时,版式设计课程实践环节课时量不足,使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弱,教师课堂指导实践及学生真正结合项目进行练习的时间较少。
2. 版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不能完全遵循知识与能力、素质相结合原则。
在具体的版式设计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课程内容单一,缺少重视社会能力的培养。应用型高校力求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社会实践,以实践能力为培养重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探讨较少。
3. 版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环境建设不完善。
版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不能完全为学生提供一个具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的实践环境。缺少校外实践基地和校内实践场地。理论课和实践课在同一个教室完成,没有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动手实践。
4. 实践教学体系形式单一,结构不够合理。
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方法过于传统与呆板,理论内容较多贯穿于课堂等。实践教学必须遵循以学生为本,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时,应该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的积累、深化过程,突出渐进性。通过以往的教学的经验,我们总是把理论内容作为课程重点,忽略实践环节,过于片面。而现代的版式设计是横跨二维到三维,甚至四维的一个综合体,理论内容能结合行业需求进行实际应用才是此门课程的真正含义。应该努力为学生建构一个多元化的创意平台,特别是充实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内容,令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有效的拓展。
5. 传统教学方法已跟不上教学对象的需求。
传统的教学方法总是教师通过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把课程内容灌输给学生,忽略了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们互联网上了解的信息已远远超过了书本内容,必须在实践环节上弥补缺陷,丰富教学内容及形式,创新教学方法,才能紧跟时代步伐。
6. 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教师实践经验较少,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缺少实践经验的案例分析。
7. 考核机制不完善。实践环节考核标准不确定。
由于实践环节形式不确定,导致很难制定出实践环节评定标准。考核机制应进一步完善,使学生充分重视版式设计的实践环节。
二 版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1.实践教学结构重调
版式设计课程的改革首先要在确保整体课程体系比例“合理”的同时,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和调整。具体方法表现在从人才培养方案学时量分配做起,将实践课时的安排增加到总课时的50%以上,尽可能给学生安排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充分考虑在教学大纲内容上进行结构重组,包括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式和方法等。结合仿真及真实设计项目,考虑工作需要来安排教学内容;要以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并以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的工作过程为导向,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按照工作流程来安排教学结构。
2. 版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
(1)建立校内工作室及校外实践基地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校内工作室,增加集中实践环节,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在校内工作室,由教师提出设计题目及任务,让学生对真实命题进行设计。同时到校外的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活动,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在实践中查找不足,便于以后学习的提高。通过实践,使学生针对于本专业岗位的工作流程以及岗位要求,进行全过程、全方位训练,完成“设计准备―设计策划―设计实施―制作成品―评价反馈”五个教学情境的项目设计,系统提升学生实践工作能力,做到产学结合。
(2)创设项目教学与设计竞赛进入课堂的实践教学环节。
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设计竞赛。在版式设计教学中,要结合企业实际项目内容,由公司和老师共同制定实践课程内容,以提升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为目标,紧密考虑企业人才需求能力要求。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讲解为辅,边讲边做、教做合一。在项目实战中,为了侧重学生个性培养,还可以根据个人爱好而有所侧重。设计过程中使学生通过对一个项目全流程的了解,增加学生自主创业能力,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同时,通过直接参与国际、国家及省市各级设计比赛,使学生可以真切地体会高水平设计的表现形式,开拓视野,建立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增进学习兴趣和动力。
3.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研究
“双师型”是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着力点,也是哈尔滨华德学院对教师培养的重点目标。双师型教师授课是上好版式设计课程的重要保证。采用聘请名师和内部培养的办法,改进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双师”团队建设。更多的提供教师企业实践及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具体做法为:一方面,发挥行业优势,组建版式设计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实践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调入、聘请专家到学院任职任教,专家们将宝贵的版式设计实践经验与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版式设计的具体应用能力。
4.加强实践教学的考核。
应建立一套对实践教学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并严格执行;要坚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标准;实践教学的考核要考虑到实践教学本身的特点,如在考核方法上,各项技能可采取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使口试、实际操作二种方法相结合。
总之,在以往的版式设计教学过程中,总结出应用型高校版式设计课程实践环节应该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本行业人才需求,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研究构建出科学、生动的教学内容。通过对实践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努力为学生构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创意平台,培养其动手能力,是版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成功改革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诸佳.书籍装帧设计课程实践应用环节教学研究[J].大舞台.2013(01)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按照学校分工,我负责德育和女生管理工作,根据党风廉政责任制要求,就本人廉洁自律情况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予以汇报,具体内容如下:
一、廉洁自律情况: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了自觉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规定的自觉性。
2、加强师德修养,规范从教行为。严格遵守党的廉洁纪律。
3、不推销或变相推销教辅资料、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向家长或学生索要财物、礼品。
4、廉洁过春节,不收受礼金,不公款送礼,自觉抵制不良风气。
5、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到课外辅导班任教。
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履行“一岗双责”情况:
1、认真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要求,积极配合党支部书记做好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2、与校长签订各类安全责任书和任务分解责任书,明确责任,认真履职。
3、自觉做到廉洁自律,自觉执行各项规定。凡是校(党支部书记)长要求做的一定尽力做到最好。
新办普通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是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学为生命线开展工作必须深思:是首先创办特色学科呢,还是先创办特色专业。我们认为作为一所新兴的普通本科院校,应该首先考虑特设专业的建设问题,创办特色学科要以特色专业的建设为基础,特色专业真正办出了特色,为特色学科的创办奠定了师资结构、实验室条件、学术带头人、社会人才评价需求等各种教育资源之后,特设学科的创办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因为新办普通本科院校创立之初,各院系最多只有一两个本科专业,而且各省市在审批新兴本科专业时总要综合考虑该校、该院系申办新本科专业的各种办学条件和社会需求等各种变量。专业是学科的二级学科,以二级学科(专业)建设作为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点,是形成特色学科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国授予学位的学科分为11大门类,64个一级学科,625个二级学科(专业)。新办普通本科院校的本科专业配置大体上相当于二级学科(专科专业还不能算是二级学科专业),所以只能称为为专业。而学科建设所需解决的基本问题是确定院、系专业的学科的宽度问题,即学校根据学科群体划分的院(系、部)结构。确定学科既要考虑与国家教育层次的口径,还要从自己的培养目标,即现在和将来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及学位目标等,这样才能有利于自身学科特色的形成。教育部明文规定:新办普通本科院校至少要有两届本科(学士学位)毕业生才能申报硕士学位授权的二级学科,“专业设置要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学科内部门类要齐全和形成特色,并注意跨学科知识的引进”。由于本科大学课程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起步较晚,我国目前还没有一本系统阐述大学本科课程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的专门著作。对此,本课题组拟借鉴国外本科大学课程设置的一般模式提出新办普通本科院校特设专业的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方法。
一、国外著名大学本科课程设置简介
(一)美国杜克大学本科课程设置
杜克大学是美国著名的大学之一,他的本科教育是通过知识分类要求,以达到学校对学生通识教育的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在六个知识领域中至少学习涉及到五个知识领域的知识:艺术与文学(AL)、文明社会(CZ)、外语(FL)、自然科学(NS)、定量推理(QR)、社会科学(SS);每个学生必须在这些知识领域中的4个领域修读3门课程,另外两个领域中必须修读2门课程;本科专业主修课程分三类:系设主修课、特殊培养计划的主修专业和跨系的主修课。
(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课程设置
通识教育是斯坦福大学本科教育一个完整的组成部分,为了完成通识教育的要求,从1996年开始,本科生必须在四个知识领域中修读至少9门课程,这四个领域是:知识领域Ⅰ:1.文化、思想和价值的发展史;2.人文基础课程;知识领域Ⅱ: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和技术、数学;知识领域Ⅲ: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领域Ⅳ:世界文化、美国文化和性别研究。
(三)日本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部本科课程设置
学生在本科四年培养计划中,必须从下列各类课程中获得约124学分,才能从理工学部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这些课程是:各类综合学科的教育(16学分)、外语(12学分)、数学(6—12学分)、自然科学(4-8学分)、实验课程(6-9学分)、专业课程(56-62学分)、其他课程(4学分)。
(四)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工程类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该校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要求学生每学期修读5门课程;除工程学科专业外,其他9个工程专业的第一学年的教学计划是相同的,共10门课,包括应用科学课程(3门)、数学课程(3门)、专业基础课(4门中任选2门)、基础课程(2门);第二、三、四学年主要是专业课,同时兼有选修课。
二、课程设计的内涵
“课程设计”(curriculum design,curriculum development),有人翻译为课程开发、课程编制、课程编订,其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课程设计即为对学校总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安排的制订活动,狭义的课程设计是指对一门课程的设计及教材编写。这种编排或计划活动需要一定的理论来指导,并需要一定的方法来实现预期的目标。课程设计是课程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最早的课程研究成果主要围绕课程编制(狭义课程设计)展开的。而且自19世纪末课程理论诞生以来,主要围绕中小学教育的课程问题进行研究。在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有影响的课程编制模式:(1)功效模式(efficiency model)。一些教育家主张从“功效”、“经济”的角度重新审定学校课程,以剔除多余的学科,以及各门学科中多余的内容。最令人瞩目的是博比特(F.Bobbit)和查特斯(w.w.Charters)提出的用“活动分析”、“职业分析”的方法来确定课程及内容。(2)目标模式(objective:model),这是一种以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指导思想的课程编制模式,其代表人物有泰勒(R.w.Tyler)和布卢姆(B.s.Bloom)等人。
三、新办普通本院校特色专业本科课程设计的理念与原则
(一)特色地缘
所谓特色地缘,是指新办普通本科院校的课程设计要围绕所在区域的社会需求和地区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来论证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开发理念。我国目前新办的普通本科院校绝大多数是“城市院校”、“地方院校”,其办学经费来源的主体是学院(或大学)所在城市或地区的地市级政府,从办学定位上主要就是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人才;同时,由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地缘特色、民族特色,甚至还有文化特色,这自然决定地方对人才需求的规格和质量的特色,进而就要求这些新办的普通本科院校的课程设计必须突出地缘特色,否则,毕业生的就业将是制约这类院校发展的瓶颈。人所共知“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地方普通院校要在学生择校的大环境中立足、发展,就只有走地域特色之路,而走地域特色之路的首要条件就是课程设计的凸显地缘特色。
(二)特色突变
所谓特色突变,是指新办普通本科院校的课程设计在遵循国家有关本科院校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基础之上,结合地方院校的地缘特色设计大量其他本科院校,甚至是本地其他老牌大学或学院没有的课程。这种特色突变,一方面是培养特色教师、特色学科带头人的必要要件;另一方面是充分利用新办普通院校的“新”字(学校新、领导新、教师新、教学资源新、地方政府支持新等)作动力源,设计特色课程,甚至是设置特色专业,例如,贵阳学院的软件分院的课程设计,这在我国所有的本科院校中就是首创——与微软公司共建培养IT人才、软件架构师等人才,其课程的85%的内容是微软公司专用课程。这种特色突变既培养了该课程施教的教师,也促进了全校其他老师的发展,更主要的是培养了一大批特色课程下的特色学生。转贴于
(三)特色规避
所谓特色规避,是指新办普通本科院校的课程设计要规避学校所在地区其他老牌本科院校已有的课程设置,甚至是专业设置也要规避。因为这是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批专业和课程体系所要考量的问题,而且由于新办普通本科院校是“地方学校”和“新院校”等的特点,所有的教学资源将无法与老牌院校(或大学)相抗衡,尤其是学生生源与就业的文化限制更是要求新办普通本科院校的课程和专业设置必须规避本地其他老牌高校。但是不是规避全国所有的其他高校,其他省高校有的专业及其课程设置是完全可以借鉴与竞争的;当然要尽可能地规避,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就基本规避了全同与雷同。
(四)特色提升
所谓特色提升,就是指新办普通本科院校可以利用原来专科段的某些特色资源,把原来的特色专科专业及其课程设置提升为特色本科专业并加以深化、提升其课程设计。尤其是许多老牌专科学校有许多省级示范专业、国家级示范专业或省级、国家级示范课程等是完全利用,并可以深化和提升的,而且许多示范专科专业或课程在新办普通本科院校的前几年还在继续兴办着,这就需要学校尽快利用已有教育资源把这些专科专业或课程提升为本科专业,并深化其课程设计。比如贵阳学院原来的服装设计专业和档案管理专业都是省级或国家级示范专科专业,但是除了服装设计专科专业还在继续兴办外,档案专业在学校合并和系部整合之初就停办了,而且据课题组所知,目前整个贵州省都没有档案管理本科专业,档案局的领导还多次问我们有没有该专业的毕业生,他们急需该专业的人才,我们只好建议他们到四川大学去招聘,而且本校该专业的几位专业课教师只好改行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有效教育资源的浪费。
四、新办普通本科院校本科课程设计的建议性方案
新办普通本科院校本科课程究竟怎么设计呢?我们认为在遵循国家本科课程设置一般原则的基础上,建议采用下述方案:
(一)课程设置理念上可借鉴美国本科大学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把通识教育课程引入新办普通本科院校的课程设计之中
虽然新办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但是,毕业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是立足地方、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工作、学习的;同时毕业生的就业不完全是本专业行业内的,再说,没有通识教育的基础,学生在校学习和未来就业发展都是狭隘的。
(二)课程设置形式上我们建议开发本科多元文化课程,相应淡化专业课程
因为新办普通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是应用性的本科生,能成为研究型学术型的本科生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而且我们比较同意“普通本科层次不能培养专门化的人才,而只能培养人才的‘毛胚’,养成一个人的现代性价值取向。‘毛胚’具有多样发展可能性,具有广泛的选择性;这就需要给‘毛胚’多学科的基础知识、多样性的视觉和思维方式”的观点。因此课程设计要具有多元文化性、宽广性,而且这与实行通识教育课程的设计是一致的。当然,多元文化课程的开发设计不仅仅是提供几十门选修课,更不可能提供几千门选修课,因为仅新办普通本科院校的师资数量就没法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师资数相比,例如,美国杜克大学虽然也只有在校生一万余人,但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三千多门选修课,可是其专任教师就有一千六百多人。多元文化课程设计也是要紧扣特色专业的特色来开发特色的多元文化课程。
(三)课程设计的主体必须是多元参与论证主体
特色专业要真正办出特色,在课程设计的主体上必须实行多元参与论证主体,即必须符合课程论规定的课程设计主体的完整性,也就是说:课程设计的参与主体必须包括学科专家、任课教师、学生、社会人才需求行业的专业人士、家庭、学校等,只有这些主体对具体课程的需求达到了优化组合,这样的课程才具有特色竞争力。据课题组调查,传统本科课程的设计很多都是在某一专业申报之初,仅仅是各个教研室或某个学科院系的部分专业人员进行的编制,甚至于就是一两个领导参考其它大学的课程设计初略调整一下就上报教育主管部门,一旦教育部门审批之后,该课程体系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忠实地执行着,这是严重不符合课程论的课程开发原理的,必然会导致这样一些课程及其培养的学生根本不具备特色,必然导致学生学习与就业、家长、社会怨声载道。特色专业的课程开发只能充分利用各个主体:充分考虑现在与未来社会人才需求与趋势、借鉴学生及其家长的有效性建议、采纳任课教师对具体课程的实践经验、遵循学科专家的前沿性建议、分析具体学校及其专业的教育资源等来进行课程设计。要办特色专业,特色专业的课程设计就不能是闭门造车和行政大于一切的模式来开发课程。
(四)课程设计内容上凸现专业特色
特色课程是特色专业兴办和发展的支撑基础。我们认为课程内容突出特色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很多种操作方法,例如:工程技术类特色专业的所有课程都可以借鉴德国工程技术类本科课程的设计方式——三分之一的课程内容完全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在具体工程技术公司完成,而且教师也就是公司的工程师;哲学、文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特色专业可以借鉴美国本科课程设计模式——学生一进大学就实行“导师制”,既实行通识课程教育,又使每个导师能为具体学生指导设计具有长远发展的学习、科研计划,并付诸实践;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类的特色专业的课程要凸显特色,我们认为,首先就要打破毕业前集中实习的课程设计模式,必须每个学期前两周都要安排实习、见习,让每个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专业学习与探索;美术、地理、史学、旅游等特色专业的课程设计,应在每个学期的最后两三周里带起学生走出学校到外地进行实地考察与实践,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课程开发模式,……也许有些领导会认为这将使教育成本增大,其实按照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学校课堂教学的时数完全可以大大减少,而且美国本科大学的课程计划中三分之一的课时数完全是学生在进行自修;可是国内的本科课程设计的绝大部分还是教师的“一言堂”,这不仅浪费教育资源,而且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所以它不同于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培养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术与方法,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充分认识计算机基础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合理的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十分必要的。
跟普通高校对比来说,民办本科院校有着很明显的侧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特点。所以,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也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建设符合自身人才培养要求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
一、民办本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经调查,目前民办本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如下:
1.新生入学时所具备计算机知识差异较大
由于各地市县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环境尚有很大欠缺,新生入学的计算机水平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大部分同学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还不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仍然未达到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目标。
2.新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不够重视
计算机基础教学普遍采取的是传统的集中大班授课方式,授课内容统一、泛泛,新生对课程的重要程度理解不上去。
3.企业对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有较高需求
经调查发现,由于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缺乏独立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在就业单位还要进行计算机操作的训练!
4.学习的知识还无法满足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
国家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的基本要求是计算机的软硬件基础知识加上一门程序设计语言或者数据库的基本操作。而目前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大多数仅包含前者,如果没有后续的程序设计语言或数据库的学习,学生们想要通过自学参加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是非常困难的。
二、课程体系构建方案
下面以哈尔滨华德学院针对不同专业特点所给出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建议方案为例,哈尔滨华德学院按照专业划分,共分为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六个分院。为了满足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更好地发挥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作用,在充分调研、深入分析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能力结构、知识体系、实验体系、课程体系,认真研究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我院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提出针对六个分院分别制订的课程体系建议方案。
由于不同专业的需求和学时所限,建议各分院在课程设置中采用“1+X”的方案,即:大学计算机基础+若干必修/选修课程。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必修和选修课程。
1.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知识结构特点与要求:需要有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在“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方面,侧重计算机硬件结构以及网络与通信等内容,同时需要掌握软件平台方面的基本知识。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等。
2.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知识结构特点与要求:需要有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在“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方面,侧重计算机硬件结构以及网络与通信等内容,同时需要掌握软件平台方面的基本知识。在“数据管理与信息处理”方面,重点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3.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知识结构特点与要求:需要有较好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知识与技能;在“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方面,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软件平台方面的应用技能;在“数据管理与信息处理”方面,重点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以及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等。
4.艺术与传媒学院
知识结构特点与要求:需要有较好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知识与技能;在“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方面,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软件平台方面的应用技能;在“数据管理与信息处理”方面,重点掌握辅助设计技术以及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等。
5.经济管理学院
知识结构特点与要求:在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方面应有较强的能力;在“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方面,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软件平台方面的应用技能;在“数据管理与信息处理”方面,重点掌握数据库应用、多媒体技术以及分析与决策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等。
6.通识教育学院
知识结构特点与要求:在“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方面,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在“数据管理与信息处理”方面,重点掌握多媒体处理技术等。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技术及应用”+“专业软件应用”等。
三、结论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更好的利用计算机去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及日常事务问题,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以上是哈尔滨华德学院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改革方案,希望能为民办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一些经验和参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