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基础知识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法律基础知识》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传统的法律教学重在知识的传授,教师依据教学要求编写教案,学生根据教师的讲授,理解和记忆法律概念和法律规则,考试时学生根据书本教材和听课笔记复习就可以了。这种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只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很少提出质疑和批判,因而往往缺乏独立分析能力和批判精神,更不能很好地运用法律分析现实的不断运动变化的经济活动。案例教学法,正好弥补了这种教学的缺陷,它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它具有趣味性、生动性、思考性、真实性和可行性,重在引导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
案例教学中一个最为突出的特征是案例的运用,它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方法的关键所在。案例教学是指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 案例教学的优势
1 案例教学可以使课堂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师生能够互相交流,促使学生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允许学生“向”老师提出不同意见,从而使学生在分析案例过程中逐步形成创造性思维。案例教学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由于大量的案例来自于社会生活实践,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等能力和品质
案例在教学中运用,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思考、集体讨论解决问题。从中学会面对新的情形,掌握处理新问题的技能与技巧。案例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固定的原理、规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着较大的自,他们参与讨论与交流,教师实际上更多地从讲台前站到了学生的背后,这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使学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3 利用案例教学可以大大缩短教学情景和实际生活情景的差距
教学中展示的书本世界和真实世界往往有着不少差距。现实生活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现实世界是问题式的,而不是概念式的。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通过展现真实、典型的案例,让学生进入案情,身入其境,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认识并处理大量实际问题的机会,从而缩短了课堂教学和社会实际间的距离。
4 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案例教学比书本的教条来得具体、生动,学生易于接受,并且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把案例和其身边发生的事联系在一起,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产生共鸣。学生看过后往往各抒己见,讨论自己身边发生的类似的事,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实效。
二 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 恰当地选择案例
案例教学法是从案例入手,并以案例为对象,以有关法律为准绳,经过分析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因此案例是这一教学法的核心。案例选择是否恰当对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1)要注意挑选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案件,不能随意挑选一些不太切合教学内容的案例,以免牵强附会。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使学生直观地、形象地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要选择难易适度的案例。教师所采用的案例应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采用这样的案例,学生精力集中,情绪高涨,能对教学内容加深理解,知识水平不断提高。采用的案例,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先易后难,由浅入深。
(3)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选取的案例可尽量是发生在学生中的,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起教育和震撼作用的案例,或者是学生比较关注的、社会影响力较大的案例,也可以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对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具有启发和借鉴作用的案例以及与学生专业相关,将来工作可能面对类似情况的案例。
近几年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高考形式转变为“3+X”,在这个过程中,考题由难变易、由考查单科知识变为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适应新的高考形式,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就应注意对基础知识的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让他们从高难度题中解放出来,不要忽视基础知识.这一转变可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他们往往认为只要难题会解了,那么基础题或者说是比较容易的题自然就能做出来了,这样就导致了他们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解决难题上,而基础知识或是课本上的东西,很少有时间去研究.这就造成了好多学生在高考中吃了亏.所以说转变学生的这种思想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我就非常重视对基础知识的传授.但是还有好多学生认为课本上的东西一看就懂了,没有必要再去研究它了,还不如钻研几道难题(其实有好多都是偏题、怪题)有挑战性.我就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学生.那时在我刚刚参加工作两个多月时,在一个晚自习上一位学生拿着一道题来问我.当时,我一看那道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在高中范围内并不要求学生掌握,而且以他们的接受能力来说,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考虑到不能挫伤他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因此我就对他说:“这道题有些超纲,高考并不要求,你解不出来是很正常的.我建议你还是放弃此题.”但他仍追根究底,一定要让我给他讲解,似乎我不给他讲是因为不会而搪塞他.为了杀杀他的锐气,更为了教育他要抓好基础知识,少做偏、怪题.我给他详细地讲解了此题的解法,看到他似懂非懂且有些佩服的表情,我就趁热打铁,对他说:“不是老师不告诉你,而是这道题与高考相去甚远,可以说做这类题没多大收获.”看到他不高兴地转身离去,我想还应该给他继续深化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于是,在几天后的一次晚自习课上,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几道涉及已学过知识的前几年的高考题拿给他做.看到他绞尽脑汁也得不到正确答案,我觉得时候已经到了.我把这几道题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提示给他,并告诉他应抓住哪些“题眼”去解题.看到他解题后冥思苦想的样子,我问他:“怎么样,这几道题难吗?是不是都是我们课本上基础知识的深化呢?这就是高考题,高考题考查的重点就是我们课本上的知识重点,你之所以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因为你对基础知识的挖掘不够,在这方面下的工夫不够.不要把时间都浪费在做偏、难、怪题上,那对你成绩的提高没有多大帮助.并且我们现在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只有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了,才能在高考中拿高分.”听完了我的这番话,该同学心服口服地对我说:“老师,我知道今后该怎样学习了.”在以后的学习中,该同学的确很注重基础知识,因此成绩提高得很快.
像上述这种情况的事情,我遇到过很多次.经过我的一番教导之后,他们都能转变思想观念,把重点放在对基础知识的深入挖掘上,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浓厚,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成绩与入学时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看到学生的这些可喜的变化,我更加坚信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化基础知识的讲授.
[大庆实验中学 (16331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1-0070-02
随着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构建新型课程体系中应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注重加强基础和提高适应能力。按照大专业、多方向、宽口径的培养思想,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控制工程基础”设为全院所有工程专业的专业教育选修课程。该课程全面阐述了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应用,理论严谨,系统性强,且具有很强的工程背景。该课程不仅可以为各专业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往的授课中,存在以下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一是控制工程基础理论性强,公式多,抽象难懂,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因此学生看到的是抽象的理论,而没有实际操作,久而久之,学生会对高深的理论失去信心。二是教师往往严格按知识点的顺序进行讲授式教学,虽然逻辑严密,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见全貌,并且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气氛沉闷,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也不理想。三是笔者所在工程院校,“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是面向所有专业开设的选修课程。不同于控制专业的学生,通信、电气等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与本专业没什么关系,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
为解决以上问题,需对“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各环节进行改革。其中,案例式教学就是一种运用日益广泛且相当有效的课程教学方法。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授课中合理采用案例式教学法,能有效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加深学员对重要概念、理论的理解,提升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等,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孔子与苏格拉底的“问答式”教学,其定义是:教师以教学案例为载体,在课堂上帮助学习者达到特定学习目标的一套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全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1]学员在案例处理中,运用课程所学的“源知识”,发挥自己的思考和智慧解决问题,在参与中理解、探索出“衍生知识”,“参与”就是“掌握”的保障。
案例式教学法一般可分为学员自行准备、小组讨论准备、小组集中讨论和总结四个阶段。首先,一般在正式开始集中讨论前,就要把案例材料发给学员。让学员阅读案例材料,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思索,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教师可以在这个阶段给学员列出一些思考题,让学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准备工作。其次,各小组应以有效的方式自行组织讨论。再次,在正式上课时间内组织集中讨论。由各小组派出代表介绍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并接受其他小组的讯问并作出解释。教师可以提出几个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处理方式进行重点讨论,以将学员的注意力引导到方案的合理解决上来。最后,讨论完成之后,教师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员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同时这也是获取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方式。案例引入有案例―讲解―总结回顾、讲解―案例―反馈、案例―讲解―案例―总结回顾三种方式。[2]应根据具体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改进,合理选择案例引入方式和科学应用。
案例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的准备、编写是否妥当,能否激发学生的思路、提高课堂授课效果,这都决定了案例式教学的成功与否。案例是许多知识的综合体,优秀案例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趣味性。二是结果多元化。三是案例内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同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能够或者都有必要寻求典型案例的分析。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课程以及课程的所有知识点都普遍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法。笔者认为,针对“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特点,可以选择以下两类案例用于课程教学:一是能够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的综合案例。该案例应尽可能涵盖经典控制理论中的所有知识点,涵盖各种工程应用技术,同时还应是贴近生活、容易理解的案例,如水位控制系统、直流电机速度控制系统等。二是数个小案例。在通过上述完整案例讲授某一知识点时,适当补充几个小案例有利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但案例教学不是举例教学,人们所习惯的“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举例子,往往是就事论事,缺乏深层次的理论思考,所举例子也只是虚构的或真实案例片断或者干脆是教师即兴所得,其功能仅限于解释和补充说明所讲授的理论内容,是对所宣讲理论的简单重复。
二、案例式教学的课堂实践
下面引用一个连续案例和一个独立案例来分析案例式教学所能达到的效果。
1.综合案例
液位控制系统[3]在控制工程方面有一定的典型性,比较贴近学生的经验,易于学生理解,其中液位、流量等变量都比较直观,而且它们之间定性和定量的关系也易于理解,为后面深入系统地分析且引导出相应的概念、原理打下坚实的感性认识基础。液位控制系统是一个贯穿整门课程的综合案例。
课中,可以举出诸如抽水箱水位控制、锅炉液位控制系统等实例,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对自动控制产生感性认识,发现单调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例、工程实例之间的联系,并准确掌握控制系统组成、基本控制方式等基本概念。随着学习的深入,作为定量分析的基础,结合具体系统可以总结建立系统各种数学模型的方法,并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各种模型的特点和联系。在学习控制系统时域分析法时,可以获得系统实际液位的变化曲线,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各种性能指标的含义。介绍到PID控制器时,可以启发学生进一步探讨水箱水位控制系统的控制器是什么,通过课堂讨论,分析出该系统是利用杠杆原理实现的比例控制。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4]
2.稳定性补充案例
针对稳定性部分的教学内容,使用“垮塌的塔科马大桥”作为补充案例,用于引出控制系统稳定性的问题、总结稳定性的定义,同时案例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描述:1940年11月8日美国华盛顿州的《塔科马新闻论坛》刊登了一则轰动一时的爆炸新闻,大字标题“海峡大桥坍塌”。塔科马大桥是一座跨海悬索桥,姿态苗条,造型优美,号称当时世界第三。大桥于1940年7月1日建成通车,只要有风,这座大桥就会晃动。1940年11月7日,一阵不算很大的风激发起大桥的振动,且随着持续的风吹,跨边上下翘起的最大幅度越来越大,以指数状增大,仅十几分钟,振幅就达到28英尺(8.5米),最终大桥在震耳欲聋怒吼声中坍塌。
问题:从控制理论的角度分析大桥垮塌的原因。
分析:从生动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控制理论的角度分析问题,将大桥当做一个控制系统,定性分析当风作为外作用时大桥的形变问题。结合大桥垮塌的现象,引导学生得出大桥本身是一个临界稳定系统的结论。进一步通过计算机仿真或理论推导等手段,启发学生理解对于临界稳定的控制系统,当正弦外作用的频率等于系统固有频率时,系统响应发散,这也是导致大桥最终断裂的原因之一。说明临界稳定系统不具有工程实用性。
三、结论
案例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使用该教学方法,选择某些合适的工程实际,通过多媒体的有效传媒手段,结合传统教学手段,对提高理工科院校专业课的教学效果帮助很大,具有一定的推广性。同时,优秀的案例具有一定的交流性,对于提高整体授课质量有着不小的益处。但是在案例式教学应用中,应注意以下方面:一是案例式教学耗时较多;二是授课中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本专业的一些案例,所以要针对授课对象具体为之;三是案例式教学弥补了传统讲授法的一些不足,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它并不能取代讲授法而独立存在。
参考文献:
[1]王学仁,艾春安,宁超.高等院校“传热学”案例式教学法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12):74-76.
关键词:金属钠置换铜;实验方案比较;化学实验教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3?0060?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置换反应是初中化学实验常见的反应,这类反应让学生对金属活泼性强的金属可以置换出金属活泼性弱的金属的认识较为深刻。鲁科版高中《化学1》第18页的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第一个课外实验[1],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的结论显然难用初中所学置换反应的规律进行解释。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就这个实验提到最多的是,金属钠为什么不能把铜置换出来?金属钠怎样才能置换出铜?
关于第一个问题,笔者比较赞同的观点是――钠是活泼的金属,从活泼性角度来分析,钠可以将溶液中的H+和Cu2+置换出来,虽然单独的铜离子比氢离子氧化性强,但在溶液中铜离子以水合铜离子形式存在[2],金属钠在接触铜离子之前已先接触到了H+。所以将金属钠投入到水中后,钠主要是与水电离出来H+发生反应,而且钠与水反应太快会导致铜离子与钠基本上没有太多接触机会。
关于第二个问题,金属钠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置换出铜?结合金属钠不能置换出铜的原因不难发现,阻碍钠置换出铜的关键问题在于水,如果能排除或者减少水分子与钠反应这一干扰因素,钠应该是可以把铜置换出来。
1 金属钠置换出铜常见方案比较
结合近几年的相关资料,钠置换出铜的相关方案,大致可以分为2大类。
第一类:钠与铜在没有加水的情况下通过升温熔融实现钠置换出铜[3],用这种方式置换出铜的原因是钠比铜活泼,该方案对于刚进入高一阶段的学生而言比较好理解。但这个方案最大的困难在于给固体加热使之融化时钠易与氧气反应,所以成功的关键在于提供一个隔绝空气的反应环境,或者在给固体加热时固体周围用保护气阻止空气与固体接触。
笔者选择了用保护气覆盖在固体表面给固体加热这一方式,在保护气的选择方面笔者分别用N2和CO2这两种气体进行了尝试,其中选用CO2做保护气更适合一些,因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比较容易,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气体也更容易覆盖在固体的周围有效隔绝与氧气的接触。
该方案的优点是比较容易获得较多红色固体,但操作起来比较繁琐,高一学生自行完成实验较难获得成功。
第二类:利用各种条件,增大金属钠与铜离子的接触机会,其中比较典型的做法有,将硫酸铜溶液滴入到金属钠表面,钠因为过量使部分铜离子被置换出来;或者将钠用刺有小孔的铝箔包裹住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4],间接增加钠与铜离子的接触机会。
将硫酸铜溶液滴入钠表面的做法较难成功,只有选择了将浓度较大的硫酸铜溶液滴入面积较大的钠片后,偶尔才能看到大量黑色沉淀物之中有少量红色物质出现;采用铝箔包裹住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实现置换出铜的方法操作起来亦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钠的大小、孔的数量和大小、铝箔的大小及包裹方式等都会影响实验的成败。
与第一类方法不同,第二类置换出铜的方法只是减少了钠与水的反应机会,反应过程会出现大量其他颜色的沉淀,这些沉淀使得要观察到红色物质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虽说上述相关实验已经多次进行了尝试,但产生的红色固体是否一定为铜?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结合反应物成分分析,红色固体也可能是Cu2O。
为了鉴定红色固体的成分,笔者将得到的红色固体用清水洗干净后置于表面皿中(因为量不多,放入表面皿更易观察),分别尝试用浓氨水、浓盐酸来溶解表面皿中的红色固体,结果发现这些红色固体加入浓氨水或者浓盐酸后没任何变化,而实验室提供现成的Cu2O加入浓氨水或者浓盐酸是可以得到蓝色溶液的。实验最终是通过加入稀硝酸才将表面皿中的红色固体完全溶解并得到浅蓝色的溶液,这也进一步证实了用上述方法置换出铜确实可以实现。
有没有一种更简单、安全、现象也明显的操作方法实现钠置换出铜?
2 新实验方案设计
2.1 介质概念启示
有机化学教材中有关肥皂制备的实验给了笔者很大的启示,实验中为了促进油脂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混合加入了无水乙醇[5]。如果有一种类似于乙醇的介质能溶解铜盐,而介质本身不与钠发生反应,那不就有可能实现钠接触到铜离子了吗?
确定了基本方向后,笔者在百科里面进行了详尽的查找,发现有不少铜盐溶于不与钠反应的有机溶剂。
(1)溴化铜溶于丙酮、吡啶;
(2)氯化铜略溶于丙酮和乙酸乙酯;
(3)醋酸铜微溶于乙醚。
为了更清晰地观察实验,笔者将钠切成2厘米长和宽的钠片,选择了部分有机溶剂溶解铜盐,再将所得液体滴入到钠片上。
2.2 部分实验操作
2.3 实验分析
整个实验操作没有出现剧烈的反应和爆炸,实验现象也很明显,尤其是溶有溴化铜的丙酮溶液与钠片反应可以看到钠片出现一层相当明显的红色固体,这些物质会不会就是铜?为了验证这一想法,笔者再次取出上述实验得到的红色固体用水清洗后置于表面皿,分别用盐酸、浓氨水和稀硝酸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和预想完全一致――固体就是只溶于稀硝酸的金属铜。
至此,利用有机溶剂作为介质溶解铜盐后再与钠反应置换出铜单质的方案已经被证实可行。而且这种方式目前是所有方法中操作最简单、现象最明显、相对最安全的方式。
2.4 实验疑惑
实验虽然已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实验的成功让笔者产生了新的疑虑。
铜盐溶于这些有机溶剂后铜盐能电离吗?考虑到这种溶液可以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笔者推测铜盐溶解后是可以电离出铜离子的(之前笔者一直认为盐只有溶于无机溶剂或者熔融下才能电离出离子)。
实验室提供的丙酮、乙酸乙酯均含有少量的杂质,这些杂质是否会导致金属钠置换出铜?
鉴于高中实验条件有限,一直未能找到不含有任何杂质的有机溶剂进行相应的实验,希望有条件的同行能继续研究下去,使得利用有机溶剂溶解铜盐与钠发生置换反应这一方案从理论到实践能更加成熟。
3 废弃物处理需谨慎
从表面上来看,相对其他方案,利用有机溶剂溶解铜盐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单质显然更安全,也更容易操作。
但这一方案有一潜在的危险,那就是实验结束后废弃物的处理。
将溶有铜盐的有机溶液滴入到钠片后,一般情况下钠并没被反应完,而实验结束后不可避免的就是进行废弃物处理,通常情况下都是将废弃物直接倒入废液缸中。但未反应完全的钠片不能直接倒入废液缸,一旦将钠片丢弃于废液缸,钠与水会剧烈反应甚至着火爆炸。建议将未反应完的钠片在石棉网上直接燃烧掉,或者将水直接滴到石棉网上的钠片上,让钠反应完全后将剩余固体物倒入废液缸。
结语:鉴于金属钠过于活泼,在实验中容易燃烧和爆炸,在教学中不建议学生课后单独通过自行实验探索钠置换出铜的方法;即使教师在课堂上演示金属钠置换出铜的新方法,也一定要对新方法了然于胸再进行操作,以免在课堂上发生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王磊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8.
[2]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下册(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742.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图像的数字化原理,掌握图像的基本概念,了解静态图像的两种存储方式,能区分位图和矢量图,认识图像文件的不同格式,了解网络上常用的图像文件格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图像数字化与还原的层层对比、观察分析,得出结论,验证原理的正确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有条不紊、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图像的基本概念(像素、分辨率、颜色),区分位图与矢量图。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像素、分辨率、颜色的概念,以及它们与图像真实性和存储空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问题引入,带动学生主动思考
师:计算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图像?计算机能直接处理模拟图像吗?计算机是如何将模拟图像存储成数字图像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对比理解,分析概念,探究原理
对比一:相等采样点数,不同黑白图像
活动1:准备一张十字形的黑白规则图像,对其进行采样3×3个信息点(以每个区域的中心点为样点),存储样点颜色,然后量化(将颜色信息采用数字表示),黑色用0表示,白色用1表示,那么该图像就用二进制存储了;反过来,将该数字化图像还原成模拟图像,可以获得与原始图像基本一致的模拟图像。如图1所示,这就是图像的数字化原理过程的简单模拟。
设计意图:用具体的图像将采样量化过程模拟出来,化枯燥的理论学习为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对比还原图像与原始图像的差异性,以便与下一个例子形成对比。
活动2:准备一张圆形的黑白不规则图像,按照以上过程进行采样和量化,存储成数字化图像。如图2所示,我们将该数字化图像还原成模拟图像,发现还原后的图像与原图像相差甚远。
设计意图:对比不同的图像采用相同的采样点数,可能导致图像信息不能较真实地被存储和表示。思考要真实的存储图像信息,该如何操作?
对比二:相同黑白图像,不等采样点数
活动3:仍采用圆形的黑白不规则图像。如图3所示,改变对原图的采样信息点,将采样点数提高到6×6,然后对图像进行数字化存储,还原得到锯齿状明显的“圆”,与活动2中数字化图像还原后的图像进行对比,进一步将采样点数提高到140×140,观察采样量化后所存储的数字图像的真实性。
设计意图:对比相同图像不等的采样点数,采样点数高,存储的数字化图像就更接近实际图像,从而得到采样点数与图像真实性的关系。
在图像数字化存储的过程中,采样点数直接影响着图像存储的真实性,也影响着图像的存储空间。学生通过前面层层对比,对于基本概念(像素和分辨率)的理解也就清晰明了了。
对比三:相同灰度图像,不等颜色数
活动4:如图4所示,准备一张灰度图像,对其采样200个信息点。如图5所示,如果分成4种颜色数进行量化,然后将数字化图像还原成模拟图像,得到的灰度图像不能很好表示原图,更不能很好地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灰度的颜色。如图6所示,如果将颜色数增加到256种,可以将256级灰度图像进行采样量化,还原后的灰度图像与原图像非常接近。一般情况下用256种灰度颜色足以表示自然界中的各级灰度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不同颜色数量化后得到的还原图像进行对比,可以得出颜色数越多计算机描述存储的图像越真实。用2位二进制可以表示4种颜色,用8位二进制可以表示256种颜色……用n位二进制可以表2n种颜色。那么,彩色图像就需要更多的颜色数来表示了,一般的计算机用24位来存储真彩色图像。
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图像文件,对比总像素和颜色值,思考文件大小和总像素、颜色值的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实践探究图像存储空间与总像素和颜色的关系,对比得出结论,提升理论认识。
对比四:位图与矢量图
学生从计算机中搜索*.wmf文件,并找到一张指定文件名的文件(内容与教师的图像一致),对比教师给定的图像文件,观察扩展名、文件大小、放大若干倍后的效果。
对比五:常见的文件格式对比
让学生打开素材文件夹,对比snow.bmp与snow.jpg的扩展名和大小。
3.课堂总结
师:通过以上的对比学习,我们初步理解了图像处理的基本知识,对图像的数字化原理有了深刻的认识。在以后的图像处理中,我们将继续体会像素、颜色、分辨率对图像质量和存储空间的影响。
4.课后作业
将高考作文《绿叶对根的情义》文字表述转变成用图画来表达。思考选择哪些素材,如何获取,选择什么图像处理软件,具体如何实现。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没有一味地告诉学生基本概念是什么,而是在简单介绍的基础上,让学生去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基本概念的内在特征进而掌握基本知识。对比教学策略在理论学习中不仅轻松,而且可以更好更快地理解相关内容。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事物的对比中要求“同”存“异”,选择合适的比较对象和比较点。
2.不仅要进行广度对比,更要加强深度对比,进一步理解基本概念,提升理论认识。
3.参与对比分析的主角是学生,教师不能喧宾夺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理解的知识,才能真正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1.使学生理解分式的意义,会求使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2.使学生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用它将分式变形。
教学分析
重点:分式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
难点:分式的变号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是分式?
2、使分式有意义要有什么条件?
二、新授
分式的基本性质
我们知道,分数基本性质是: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约分、通分和化简繁分数的理论根据。
分式也有类似的性质,就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这个性质叫做分式的基本性质,用式子表示是:
其中M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式变号法则。通分,约分及化简繁分式的理论依据。就是说,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式恒等变形的理论依据。
例1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1);(2).
解:(1)c≠0,x≠0,
,.
例2填空:
(1);(2).
解:(1)a≠0,
,即填a2+ab。
(2)x≠0,
,即填x。
注意:
(1)根据分式的意义,分数线代表除号,又起括号的作用。
(2)添括号法则:当括号前添“+”号,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不变;当括号前添“—”号,括号内各项都变号。
课时安排:本课题约需3课时,分配如下:
三、练习练习:P63中练习1,2。
四、小结本节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
五、作业作业:P66中习题9.2A组1,2。
另:需要注意的问题
1.从回忆算术里分数的基本性质再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
(2)2013年1月21日19时41分,从宁波开往金华方向的一辆大货车,装满整车钢筋,在经过甬金高速公路金华方向K7+800处,由于车上钢筋没有捆扎牢固,约有1吨多重的钢筋从车上掉落在路面上,造成后方连续3辆小车撞击,直接经济损失约10万多元。
(3)2013年10月5日,台风“菲特”在浙江沿海登陆,由于连续几天的暴雨使甬金高速公路(G1512)宁波段山体边坡浸透。10月7日夜间11时23分,金华方向两头坞1号隧道与2号隧道之间,右侧高边坡上泥石流约有2000多方冲入路面,占据整个车道,导致洪水直接冲入1号隧道内,该路段临时停止运营,车辆拥堵长约10公里。由于应急救援车道被停留积压的车辆堵死,抢险救援的机械设施和车辆无法进入灾害地点,通过高速交警采取强制措施后,用了3个多小时才打开应急救援车道。救援人员和机械设备进入灾害地点,仅用了2个小时就将灾害地段道路泥石流清理干净,具备了临时放行车辆的条件。
(4)2014年7月31日4时15分,甬金高速公路(G1512)宁波往金华方向50K+000发生3车追尾事故,车辆侧翻,物品撒落,人员受伤,致使后方车辆拥堵,一时间交通瘫痪。在救援该起事故中,4时41分,后方49K+400又发生第二起连续4辆集卡车追尾,其中一辆集卡车厢内液体货物渗漏,渗漏液体疑似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临时指挥部按照危化品应急预案进行处置。至12时50分,事故处理完毕,但由于堵车时间长,部份集装箱卡车司机已在车内睡觉休息,造成恢复通行缓慢,车辆拥堵到K14。此次事故造成中断本路段正常营运约8个多小时,路面上堵车长约36公里,经济损失无法估量。
2高速公路突发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特点
随着高速公路路网建设和交通流量的增长,各类突发交通安全事故逐年增多,仅宁波剡界岭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管辖的甬金高速公路宁波段(G1512)42.25公里内,近3年平均每年发生各类交通事故400多起,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对上述案例分析,发生在高速公路上的突发交通安全事故主要有以下特点:
(1)突发性。突发事故成因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①自然因素,如台风、暴雨、大雾、雨雪冰冻等灾害突发,造成的塌方、泥石流、洪涝灾害引起桥梁断裂和高速公路大面积损坏,或无法正常通行;②人为因素,如驾驶人员超速、违法停车、疲劳驾驶、不文明驾驶等;③其他因素,如危爆物品爆炸或泄漏、轮胎突爆、制动失灵、货物掉落抛洒等。
(2)危害性。高速公路突发性事故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是,其造成的危害后果严重。根据2014年国家检察机关查办的十大责任事故典型案例中,就有两起是发生在高速公路上的重特大交通事故,分别是晋济高速公路山西晋城段岩后隧道“3·1”特别重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燃爆事故案,和沪昆高速湖南邵阳段“7·19”特别重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爆燃事故案,仅这两起事故共造成98人死亡、1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33亿元人民币。
(3)延伸性。在高速公路上发生突发交通安全事故后,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出现整路段、大范围的社会车辆堵塞,导致交通瘫痪,现场秩序混乱。由于大部分驾驶人员赶路心切,往往导致前方事故刚刚发生,后方又发生一连串的追尾或撞击事故。甚至在事故抢险救灾过程中,或是在突发事故灾后恢复过程中,也可能引发次生灾害事故。例如,山西晋城段岩后隧道“3·1”特别重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燃爆事故案和本文的案例回顾(4)就是典型的事例。
(4)社会性。高速公路的发展和进步,给人类带来无数的生活便利、经济效益及社会的繁荣。但同时,交通事故的频频发生也给成千上万的受害者家庭带来了灾难性的悲剧。根据中国道路运输在线网公布的数据,仅2014年一季度,全国发生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40283起,造成10575人死亡,直接财产损失2.1亿元人民币。有些交通安全事故经新闻媒体传播,引起社会各阶层高度关注,产生不良的负面影响,如2012年8月26日,陕西省包茂高速安塞段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中,引发的“表叔”事件至今网友还记忆犹新。
3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突发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
高速公路突发交通安全事故虽然有其突发性,但通过人们的主观努力,也是可以制约和预防的。笔者结合多年来在高速公路建设和营运期间安全管理经验,就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突发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浅谈以下看法: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应大力普及交通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增强全民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意识。“人”是交通安全中最重要的因素,要把“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放在交通安全文化教育的第一位。利用全国“安全生产月”“世界道路交通事故受害者纪念日”“全国交通安全日”等活动形式,提高全社会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重视。
(2)根据2012年9月17日国家最高人民法院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内容第九条,已明确将车辆进入高速公路行驶界定为进入“高度危险活动区域”。既然高速公路在法律意义上被界定为“高度危险活动区域”,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就有必要出台一部有别于普通公路行车要求的“高速公路安全行车规则”,并加以宣传教育,让驾驶人员只要进入高速公路行车,就感受到有一套更严格的行车规则约束驾驶行为。将安全关口前移,把事故隐患堵在路外,严格禁止违规车辆和“带病”车辆驶入高速公路。
(3)要做到事前管理,避免事后诸葛亮。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发生的多起重特大交通事故,虽然发生的地点、时间不同,但事故的性质和形式完全一样,已经成了系统性案例。这除了驾驶人员自身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外,与公路运输管理部门和公路行业管理部门之间管理职责不清,相互推诿、互相依赖也有关连。
(4)保持应急救援车道畅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明文规定了,高速公路行车道两侧的应急车道任何社会车辆禁止驶入,或者以各种理由在车道内停留。然而,实现中很多驾驶人员对于这条“生命线”的理解都不深刻,致使在紧急情况下许多本该可以救活的生命贻误了抢救时间,一些本该可以快速处置的灾害事故延迟了抢险最佳时机。因此,高速交警要像查酒驾一样,利用监控视频和现代科技手段,严格查处在高速公路上擅自占用应急救援车道的行为,使高速公路应急车道真正成为生命救援和抢险救灾的绿色通道。
(5)加强恶劣气候的预警,减少事故的发生率。高速公路上发生的突发交通安全事故中,因恶劣天气造成的占有一定的比例,尤其是在夏季暴雨台风和冬季冰雪雨雾天气。为此,要深入探讨研究恶劣天气下影响行车安全的课题,不断积累资料,利用交通电台和广播及时恶劣天气信息,加强恶劣气候的预警,减少事故的发生率。
(6)高速公路营运公司是确保高速公路安全营运的责任主体,是预防突发交通安全事故产生的重要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要突出一个“防”字。一是要加强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结合路段行车环境和车辆流量,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各类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建立企业自身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通行保障机制,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二是要加大安全投入,确保道路安全设施设备完好。根据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高速公路设施设备养护维修规范、标准和规定,确保高速公路路面、路基、桥梁、隧道、高边坡、高挡墙、机电和消防等设施设备处于结构稳定和状态良好。三是要做好交通安全动态控制。一方面,设立路段监控中心,利用科技手段,尽可能实现全路段视频监控,做到24小时不间断地对全路段车辆运行和路况实时动态监控。监控中心既是路段的信息中心(包括突发交通安全事件信息、交通流量信息、路况信息、气象信息等)、日常工作的调度中心,也是营运公司处置突发交通安全事故的协调指挥中心;另一方面,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路况巡查队,昼夜对路况和路面车辆通行情况定期巡查,对发现的道路安全隐患或突发事件信息及时向监控中心汇报,保持路面整洁畅通无阻,防止因交通安全隐患发现不及时而引发的交通事故。
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并将其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2.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吗?村长今天带了一些饼干要分给羊村的小羊们。请同学们帮村长算一算。
(1)村长把2块饼干平均分给喜羊羊和美羊羊,他们每人得几块?(1块)
(2)如果把1块饼干平均分给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他们每人得到几块?(块)
(3)如果把1块饼干平均分给喜羊羊和美羊羊,每人得到几个?()
小结:1块饼干我们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把“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
2.揭题: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分数。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讲述:一天,羊村来了小猴一家——猴妈妈和一对可爱的小猴,村长特意买了桃子招待它们。
出示一盘6个桃子图,提问:6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呢?
学生独立思考,分组汇报讨论交流结果。
指名汇报,说出想法。
师小结:把6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就是把这6个桃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一份,就是这盘桃的。
(2)提问:如果是4个桃,你会表示图中一盘桃的吗?
让学生把4个桃平均分成2份,表示出。
(3)追问:如果是8个桃,你会表示图中一盘桃的吗?
得出:把8个桃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一份,就是这盘桃的。
(4)思考:对比上面三道题,每份的个数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来表示?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明确:把一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就是把这盘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
2.教学例2。
谈话:如果村长要把这6个桃平均分给猴妈妈、猴哥哥和猴弟弟,那么每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出示6个桃图,让学生先分一分,再填一填。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分的情况。
交流反馈学生分出的图形,指名说说是怎么分的,并解释表示什么意思。
3.试一试。
出示教材第77页“试一试”题目,谈话:那12个桃可以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各是它的几分之一?先分一分、填一填,再和同学交流。绿色圃中小学教育m学生动手分,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分的情况。
学生交流反馈,说说是怎么分的。
讨论:都是12个桃,表示每一份的分数为什么不同?
指名回答,教师小结: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把一些物体和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77页“想想做做”第1、2题。
(1)第1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要把几个看成1份,每个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第2题:让学生填写分数,说说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是几分之一。
小结:只要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
2.完成教材第78页“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根据分数,在每个图里分一分,并涂色表示。然后说说分数表示的意义,再独立填写,集体反馈。
3.完成教材第78页“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
(2)教师提出要求:分别拿出这堆小棒的和。
(3)提问: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几?
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提要求,另一人拿小棒。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今天这节课主要教学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然后平均分的问题,主要是借助对图形的观察,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我并没有直接利用课本例题,而是通过复习上学期的分数知识,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圆的1/2。进而引出把一些圆平均分,也可以得到分数这一个新的知识。我这样做是想将新旧知识作一个衔接,分圆片比分桃子更容易让孩子接受。然后再进行新旧知识的比较。在分圆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涂一涂,说一说,通过这些活动让他们真正理解把一些圆看作一个整体在平均分。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被认为是考试的失败者,缺乏自信和关爱。我认为中职教师应努力让他们体验成功、重拾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结合我校学生的现状及我校的教学原则对在法律基础知识这门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初步的探索。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法律基础知识授课过程中,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采用列举案例、讲评案例、讨论案例等方式,完成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
二、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当前我校中职学生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生源竟争太过激励,为了生存,我校在招生时往往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量”,而非“质”。无论学生成绩好坏,素质高低,品行端正与否,是应届生还是历届生,先招进来再说。这从根本上增加了学校各方面工作的难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和艰巨。部分中职生的状况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没有信心,自卑感强; 2.文化基础差,不爱学习;3.追求物质享受、缺乏吃苦创业精神;4.行为规范和自律能力差,法制观念淡薄。
(二)我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针对我校学生的现状,我校对法律基础知识等文化课的教学提出了“适度、够用”的教学原则。该原则就是要求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学大纲的目标面面俱到,只需挑选出对学生适用的内容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就行。
针对上述情况,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案例教学法正好满足这一教学改革的要求。
三、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一)筛选教学内容
认真贯彻学校提出的“适度、够用”的教学原则,教师务必根据教学目的,结合学生需要,进行重点教学。对教学内容要敢于取舍,善于取舍。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多,课时有限,不能面面俱到。本书共有六章,每章都有所取舍。如《宪法》部分突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民法》部分突出民事权利、民事责任,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经济法》围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展开,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好法律储备;《刑法》以预防犯罪为重点;诉讼法则重点让学生了解诉讼的程序等。有的方矢的重点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
(二)精选案例
采取案例教学法,应该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能说明问题的案例。因为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不仅要引发学生听课的兴趣,更要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律的一般原理原则,提高学生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选编案例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针对性。根据不同专业,有针对性的选择与专业相关的案例教学。进入中职学校,基本上专业选择已经确定,他们所选择的专业基本上决定了今后的工作方向。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特点,尽管所学的法律基础知识课的教材是一样的,但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具体法律问题的需求却不一样。上课时案例选择尽量适合学生专业需求,让教学更生动,学生更易接受,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服务。
第二,目的性。每一次的案例教学过程都必须明确向学生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要进一步了解的知识点,即案例教学的目的性要明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分析案例,特别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不必给学生过多的提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适时、适当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深入的思考。使每次课都有所收获。
第三,典型性。即紧密围绕所要传授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理论选编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以达到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加深理解法律基本理论之目的。结合学生比较关注的,影响比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问题开展讨论教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第四,实用性。结合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法律法规进行教学。主要有《民法通则》、《产品质量法》、《合同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等。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现象,如购买到伪劣产品,这时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这就涉及诉讼途径、时效等问题。通过如此学习,学生能够活学活用,亲身感受到学法的直接好处,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五,多样性。既选择正面守法的范例,也选择违法犯罪悔恨终身的典型;既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微小案例,也选择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大案要案。
(三)增加教学环节中学生讨论的时间
由于法律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一门课程,因而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讨论案例。
(四)重视案例教学总结
老师在每次的案例教学结束后,要进行点评、系统总结、消化提升。精彩的总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首先是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充分肯定其优点,也要指出不足之处,有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其次总结案例的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的逻辑联系;再次,要求写出心得,以此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书面表达能力。
中职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向就是就业,是建设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加强他们的法制教育的确非常重要。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感受、理解法律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因此,我认为案例教学法是中职学校法律知识课程教学中相对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强化“三会”质量,把好安全管理关
一是切实提高“三会”质量。机电科严格“三会”召开的时间、人员、地点等要点,坚持科主管副科长定期主持各队群众安全会,以《366起安全生产事故案例集》、《126起机电运输事故案例集》等作为安全教育主要内容,确保覆盖率达到100%,形成从上到下抓安全、懂安全、会安全的机电科安全生产氛围。
二是在机电科各个重点地区和要害部位悬挂张贴提炼出的安全格言警句和操作标准,作到安全警句处处有、操作规范时时看,营造良好的安全作业环境。
三是积极组织员工学习“双汇编”,发放“双汇编”学习卡,并要求所有员工会背。
强化现场安全教育,确保重点工程安全
在“十一”集中检修前,为确保工程期间员工思想上重视,把住安全关,机电科提前发动做好节前安全思想教育工作。一是在员工中开展以“防麻痹、防骄满、防厌战、防松劲”为内容的“四防”安全教育,增强广大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绷紧安全弦。二是在“三会”中增加节期检修工作的安全内容,重点剖析身边的事故案例,加深印象,使之更好的吸取教训。三是加强对参加检修工程人员的重点宣贯,尤其是对各队刚参加工作的青年员工,详细讲解工程注意事项,积极引导年轻员工工作积极性,营造班组安全氛围。
强化青工安全教育,做好安全理念塑造
1.认识并会辨认锐角、直角、钝角,掌握利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去判断一个角的方法。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并学会辨认锐角、直角、钝角。
教学具准备:
生:纸片、活动角、三角尺、水笔、
师:课件、三角尺、圆片(角先贴在黑板上,用黑卡纸遮住。)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小朋友,前几天我们认识了一个图形朋友,瞧,它是谁呀?
1.角的各部分名称:
看:这是一个角。这是角的?这两条是?
结:对!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2.角的大小:
变大:下面请小朋友牢牢地盯住这个角,注意啊,它要变了。这个角变(大)了,又变(大)了。
结:对,两边张得开,这个角就(
)
变小:再看?(手势)——
结:对,两边合得拢,这个角就(
)
小结:是呀,(镇定)角的大小跟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角的世界。
二、教学新授
(一)在比较中,初步认识直角。
1.找1号三角板中的最大角。
示:看!老师带来了—三角板,上面有几个角?
你来指一指。
(对)
那这三个角中,哪个角最大?——你来指、你来、你来
情况1:哟~意见不统一,怎么办?咱们得来比一比。
情况2:你们同意吗?你们说大它就最大啦,我们还得来比一比。
怎么比?(行,也行)
老师来出个主意。瞧,我带来一个蓝色的角。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和它一样大。找找看,是哪一个?
比一比,(顶点重合,一边重合,看另一边,也重合。)嗯,
它们一样大。
我把它搬下来,和另外两个角比一比,谁来?
鼓励:蓝角最大!也就是说这个三角板中,哪个角最大,比画一下。
画:老师把这个最大角画下来,是这个样子。
(三角板移到下面)
2.找2号三角板中的最大角。
示:老师这还有一块三角板,上面也有3个角。哪个角最大?
鼓励:
你们都同意?那我也把它画下来。(三角板移到下面)
3.求同命名:
(1)
比大小:那这两个角,哪个大呢?完全重合了,说明这两个角是?
(2)
小朋友伸出手跟老师比划一下。
命名:象这样两条边张开得那么大的角有个专门的名称,叫——?
画直角符号:我们画上这样的符号来表示直角,这是直角符号。这个符号和直角的两条边正好组成一个小正方形。(手指比划小正方形)
。伸出小手一起来画画直角符号:横平竖直。
4.变式:
过渡:刚才我们在三角板上找直角。知道这个角是(直角)。
转动:老师转动这块三角板,你还能很快找出这个直角吗?(
藏在讲台下面)开始转了,准备:直角在哪里?请生指一指。
学生比画:直角在哪里,伸出你的小手比画一下。(四次)
再转,直角在哪里?……
电脑演示说明:刚才我们转动了三角板的位置,找到了这四个角。不管三角板怎么转动,位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们始终是三角板上原来的这个直角,所以它们都是直角。
5.找学生的三角板上的直角:
(1)生独立找:老师的三角板上有直角,你们的三角板上有直角吗?找一找,指一指,用手捏住直角举起来。同桌相互检查是不是直角。
(2)我的三角板这么大,你们的三角板那么小。那我的直角和你们的比?
那你们的直角也一样大吗?同桌拿起直角比一比。比的结果是:(一样大)
只要是直角,两条边张开得都是那么大,看来直角是一样大的。
6.找生活中的直角。
我们的三角板上有直角,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有直角?请小朋友拿好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找一找。
小结:
看来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上都有直角,下课以后继续找。
(小手放好,坐神气)
7.创造直角。
过渡:刚才会找直角了,下面我们来做直角:
可以用小棒做一个
,也可以用圆纸片折出一个。
做完以后,一定要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验证。
展示:小棒:是直角吗?验证,果然是直角。
纸片:你折的直角在哪里?验证。
圆纸片的折法:他是怎么折出来的呢?先对折,再对折。
(二)在变化中,深化认识直角。
1.找直角。
过渡:我们动手做了直角,现在对直角更有感觉了吧。下面就来考考你们的眼力(出字):
(1)
第一关:难度系数一颗星。
2水平:是直角吗?比直角(小了)现在呢?现在呢?…
鼓励:眼力很不错。
(2)第二关:加大难度:二颗星。怕不怕?
3非水平:过渡:是直角吗?比直角(小了)
停,我听到了不同的答案。像这样不确定的时候,该怎么办?现在呢?
我们就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是直角吗?现在呢?
鼓励:小朋友的眼力真是呱呱叫。
(3)第三关,难度系数三颗星。
要求:这次更难了。这个角会不停地变,当变成直角时,你得马上喊停。
难吧?有信心吗?那你可得看仔细,想清楚了!
鼓励:难度很大,也就差一丁点,很了不起。
再给你们一次机会?好好把握!
表扬:太了不起了,响起掌声夸夸自己。
三、借助直角认识锐角、钝角。
1.找直角
(1)老师这里有很多角,它们都是直角吗?
(2)电脑示8个角:3锐、2直、3钝。上提分离直角和其他角。
(3)剩下的都不是直角,有些比直角(
),有些比直角(
),你能将这些角分分类吗?
(提示排列:把比直角小的放上面)
他分的对不对?
2.命名。
(1)命名: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都有统一的名字,叫锐角,跟我读:锐角。像这样比直角大的角,叫?
重复一下:比~叫
小朋友为什么这样的角叫锐角?(动作)对呀,尖尖的,很尖锐。
为什么这样的角叫钝角?
老师准备了两把菜刀,从侧面看这两把菜刀是一样的。如果把它们转过来,
我们就能看到它们的刀口。瞧:这个刀口怎么样?
很锋利,很尖,这就叫锐角。
另一把呢?看来锐角、钝角这两个名字很有道理。
“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叫(钝角)”
3.系统化:
神奇的活动角又来了,
这是直角,(连续变小)——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都叫(
)
又回到直角,(连续变大)——像这样比直角大的角都叫(
)
四、巩固练习,清晰认知。
1.辨一辩:
过渡:我们已经认识了三种角,你们分得清吗?
结:这个角,用眼睛看不准,我们要用三角板来比一比再确定。而有的角,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就不用比。
2.选择填空:
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的角,请你辨一辨,选一选。
(1)生独立填。
(2)汇报交流(先处理直角):问题出在4号上,4号到底是不是呢,光凭眼睛看不准,要用三角板比一比。2号是不是?(像这样横平竖直的角肯定是直角)几号是直角、几号是锐角、钝角。
3.变出锐角和钝角。
(1)过渡:我们已经分清锐角和钝角了。
我们用小棒来做一个锐角,(举起),钝角,举起。
那用纸片你还会做锐角,钝角吗?
纸片:只要往里折一点,就是锐角。只要往外拉一点,就是锐角。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直角、锐角、钝角)
这样的角叫直角,
什么锐角,什么是钝角呢?
六、综合练习。
找图形中的角。
1.这是一个正方形,它有几个角?
是什么角?
(验证)(用大三角板)
确实有四个直角。
变:
睁大眼睛看一看,现在还是4个直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