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法务及合同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F7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01
一、企业合同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企业合同管理,是企业作为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对本企业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以及合同纠纷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调解、诉讼和监督检查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它贯穿于企业合同实现的全过程,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自身通过建立必要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对本企业订立、履行合同的活动进行必要的管理,使本单位的合同依法订立并依法履行,对于提高合同履约率,减少合同纠纷,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进而促进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合同管理的组织体系
建立健全企业合同管理组织体系,是加强和改善企业合同管理的组织保证。建立企业合同管理组织体系,应遵守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力求精干高效的原则和既合理分工又相互协作配合的原则。具体说来,企业合同管理的组织体系,包括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合同管理机构和企业各业务部门等。加强企业内部合同管理,需要在企业内部实行合理分权,建立一整套由法定代表人亲自主管、专职合同管理机构统管、各职能部门分管、具体承办人专管的,上下成线、纵横成网、相互协调配合的企业内部合同管理体系,使合同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落到实处。
三、企业合同管理制度
企业合同管理制度,是由企业制定用以调整企业内部在合同管理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它是保证企业合同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提高企业合同管理水平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
1.合同归口管理制度
合同归口管理制度,即对企业合同实行由企业合同管理机构全面、统一管理的制度,内容包括:确定合同管理机构及其职责;规定合同管理的原则和基本内容;规定合同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的程序和要求;规定合同管理人员和合同承办人员的岗位资格需求以及对合同管理人员和合同承办人员的考核和奖惩等。
2.合同管理人员资格制度
合同管理是一项法律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合同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合同法及相关法律知识。因此,为了保证企业合同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应该要求合同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资格,或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或通过企业法律顾问资格等。
3.合同授权委托制度
企业对外签订合同,应由其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授权的人进行。未经授权,其他人员不得以企业名义对外签订合同,法定代表人授权人签订合同,必须采取书面形式,由法定代表人签发授权委托书,规定明确的授权范围、限和有效期限。合同授权委托制度一般应明确规定企业法人委托人的条件、办理委托的程序、委托的原则范围,对授权委托书的管理等。
4.合同审查制度
合同的专业性、法律性很强,内容复杂,特别是一些重大合同,能否正确地签订履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关系极大。因此,合同必须经过审慎、严密的审查,才能正式签订。合同的审查制度就是规定企业各有关部门在合同审查中的职责、审查程序、审查内容、审查标准、审查时限,保证合同正确签订和履行的制度。
5.合同会签和审批制度
建立企业合同会签、审批制度,有利于企业签订的合同建立在牢固可靠的基础上,尽量防止合同纠纷的发生。会签与审批的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这实际上是企业签订合同过程中有权机构或负责人员的最后把关,因此是相当重要的。
6.合同专用章管理制度
合同专用章是企业签订合同时专门使用的印章。合同专用章使用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签订合同都必须使用合同专用章;合同专用章由专人使用、保管;合同专用章应由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编号、备案;合同专用章刻制的申请、审批手续;对滥用合同专用章或合同专用章管理不善的责任者的处理等。
7.合同监督检查制度
企业合同监督检查制度,是指企业合同主管机构及其管理人员,对合同的签订、履行及其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一种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和解决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保证企业按期履行合同。同时,通过对合同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还有利于促进企业各有关部门、业务人员及合同管理人员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建立企业合同监督检查制度,应明确企业合同监督检查的职能、机构专业人员、检查内容等。
8.合同台账及统计报表制度
建立合同管理台账及有关统计报表,对合同编号、合同名称、合同额等情况进行登记,以便随时掌握合同订立及履行情况。
9.合同归档制度
必须制定严格的归档制度,妥善保管合同。合同依法签订后,合同承办人员要将合同正本交本单位合同管理人员保管,合同副本留承办人员备用,必要时抄送、抄报有关部门;合同管理人员对已经生效的合同要编号登记,逐个建立档案,与合同有关的文书也要附在合同卷内归档;履行完毕的合同,按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保管。
档案馆通过向社会收集和挖掘馆藏中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源,并通过一系列服务形式进行开发利用工作。搞好综合档案馆要做到以下三个原则:一、针对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价值原则。综合档案馆特色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综合档案馆的特色档案要具有系统、完整性,各全宗、各门类之间要有科学合理的比例关系,因此,特色档案的收集要符合本地区的特殊需要,特色建设要符合档案馆及所在地区的社会发展实际。进行系统地选择、补充,组织与调整。
档案馆的建设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馆藏档案的地方特色,二是综合档案馆的馆藏特色,三是综合档案馆的工作特色。系统性是建设档案馆的基础,总而言之,系统性就是要求排除杂乱,
一、档案馆的建设要科学规划,投资到位,切实加强综合档案馆的使用
交通综合档案馆是2005年成立,2007年通过“五星级档案馆”评审。对驻交通大厦的市局机关、公路、航道、运管等单位的档案和全市交通重点工程档案实行集中统一保管,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机构。它更是面向社会,面向大众,为本系统广大群众服务的信息中心和文化阵地。 我市交通综合档案馆在全市交通系统中仅此一家,保存着机关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总馆藏量文件级103770卷(件、张、盒、袋),移交至市档案局后库存421卷,图片档案4500张,声像182盒,工程档案4036盒,科技档案1500多件,光盘367件,运管业务档案64770卷(袋)。
我局累计投入资金150余万元,购置档案保管必需设备。标准化档案橱柜399套,确保10年的档案存放量;投入几十万元资金。配置计算机5台、激光打印机5台、复印机1台、扫描仪1台、光盘刻录机1台、温湿度计3只、吸湿机5台、灭火器8只、摄像机1台、数码照像机1部、缝纫机1台、一体机1台等较为先进的档案管理办公设备。并根据档案馆藏规模要求,及时补充相关其他特殊设备。为方便声像档案收集、整理、专门购置录音笔、移动硬盘、专用防磁柜等。
为更好更直观的反映交通发展的成就和今后的发展蓝图,我局在交通大厦一楼辟出450平方的空间,设立了交通历史展览馆和规划展示厅。采用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手段,以“记述发展历程、记录发展成就、展示发展蓝图”为宗旨,全面展示建国以来盐城交通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展厅通过电脑可查阅到交通发展成果和发展规划的各种数据。展馆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140多批5000多人次,受到省交通厅历任老厅长和百余名离退休老同志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好评。
二、发挥优势,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加强横向联合,形成合力
首先,我市不同系统的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的构成状态,无论是数量上、质量上都存在很大差异, 加强综合档案馆的横向联合,形成规模效应,将丰富的档案信息,以整体优势向社会提供服务,将更显综合档案馆的实力。其次发挥各综合档案馆馆藏的综合优势和互补效应,打破区域界限,从更广阔的空间加强联系但各自又有自己的特点、各自的优势,如果加强横向联合,提供综合服务,联合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档案信息交流的最大流量和最佳服务。使档案的利用向广泛、纵深发展,那么,档案馆的社会功能也将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交通档案馆网或以档案信息服务群的形式,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协作,形成合力,为今后加入社会的信息网络打下基础。
三、主动出击提高馆藏档案质量、优化馆藏档案结构
目前,各级各类综合档案馆的档案,普遍存在着材料混杂、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档案馆功能的发挥。档案作为人类社会历史的真实记录,它应该包括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即包括一个城市历史发展的全貌,是国家和人民集体记忆的关键。因此,如果只偏重某一方面,而弱化其他方面,其结果必然造成这样的社会记录是一个不完整的记录。档案不仅要涉及政府的职责和保护公民的个人公益,而且更多的还应为他们提供根源感、身份感、地方感和集体记忆。这个重任应由地方综合档案馆来承担。为此,综合档案馆应增强优化馆藏档案种类、结构的意识,正确认识处理档案完整与精练的关系,拓宽收集面,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同时,从规章制度上减少重复文件进馆,切实加强档案的鉴定工作,以丰富优质的馆藏资源为社会为全交通系统
服务。
四、推进档案事业,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
社会在迅速的发展,科学技术在不断的进步,使档案工作的任务、工作环境、服务对象、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必须尽快地调整自己来适应这一系列的变化,勇于迎接挑战,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是迎接挑战的关键之一。各级档案馆的领导已经越来越意识到,人才素质和人才运用在工作中的重要性,而且也注意到了人才结构的合理性,纷纷计划招聘人才,引进高层次的人才。但还有一个必须面对必须重视的问题,那就是现有的档案人员如何时在面临着知识的老化、新技术知识较为贫乏的问题上做出进一步的努力。这使档案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节奏等等问题。为此,加强档案馆现有人才的继续教育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五、树立正确的档案工作效益观, 更好为经济建设服务
为了造福于人类,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创造某种基本的条件,综合档案馆作为科学文化事业机构,其在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是大有作为的,它的效益也应该是突出的。因为保存档案的目的不是为了谋求利益,获得利润,而是,决定了档案馆的工作效益最终大多表现为社会效益。
现今社会保存的科技档案、技术资料可直接参与经济建设,在新的经济形式下,档案工作配合国家的中心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为经济建设服务本身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包括很多方面。我们不能一提到为经济建设服务,就狭隘地与获得多少经济效益划等号。在利用中创造经济效益,这是我们要体现的。事实上,档案馆的工作更加贴近科学、文化、教育、历史研究等领域。我们不能因此而片面强调档案馆的各项服务工作都去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它的社会效益。
六、档案的发展就是社会的发展,档案馆社会功能充分发挥的重要条件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动力、条件和保证。档案事业的发展,综合档案馆功能的发挥也不例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身的完善还有一个过程。综合档案馆社会功能的发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国家经济发达程度、国家方针政策、社会对档案信息需求、档案馆自身的业务建设等诸多方面,单就某一方面工作的改进和完善是难以奏效的。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会促进社会对档案信息需求的增长,同时也会带动档案事业的向前发展。应该说社会信息需求和全民档案信息意识,是影响档案馆功能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档案事业的发展相对于经济的发展要滞后一段时间。为此,我们应该意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知识经济的即将到来,并不意味着国家在短期内会大幅度地增加对档案馆的投资。况且,因此,找准档案工作的定位,应该正确理解和认识档案工作效益滞后的特点,实事求是地评价档案馆工作。
在我国石油对外合作中,多与国际石油公司签订石油产品分成合同(下简称“石油合同”)来完成联合作业。通过签订石油合同,规定合作各方的权利、义务,规范石油合作勘探、开发、生产中的问题。在合作开发石油资源中,几个合作伙伴通过共同控制资产的方式拥有某一区块的权益,但在实际作业中,一般由一个参与方成为实际“作业者”,统一管理合营公司的日常事务及生产作业,而其他合同参与方通过联合管理委员会行使自己的权利。对应作业者的这一职能,在石油合同中就规定了“上级管理费”作为费用补偿机制。
石油合同中的上级管理费是指作业者的上级管理机构对石油作业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费用,包括经营、管理、会计、财务、公司内部审计、税务、法律事务、劳资关系、金融、经济资料收集以及关于采购、计划、设计、研究和业务活动等的一般性咨询的费用。在勘探、开发、生产的不同阶段按投资金额的比例计提。这在世界石油联合勘探、开发、生产中属于惯例。
另一方面,来我国从事合作开采石油资源的外国石油公司在境内多数没有总机构,其总机构职能是由母公司或母公司指派的某一关联公司代为行使的,并由代为行使总机构职能的公司向在华的外国石油公司分摊管理费,提供管理服务支持。
在老税法下,根据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有关条文的规定,国税发[1993]第69号文对石油公司计提的上级管理费规定为,“外国石油公司可以列支支付给总机构同本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合理的管理费。”并允许其“境外母公司对境内公司分摊管理费,但准予分摊的管理费数额不得超过石油合同所规定的数额。”
这一规定与原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精神相一致。原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总公司可以按规定向其全资子公司收取管理费,支付管理费的子公司可以将管理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同时,这一规定也考虑到外国石油公司机构设置及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支持了合作开采石油资源,有利于吸引外资。
二、新税法下的政策调整
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法取消了总公司向子公司收取管理费用并允许税前扣除的规定。同时,《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也被废除。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本文由收集整理不得扣除。《关于母子公司间提供服务支付费用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8]86号)也特别强调了这一点。这些相关政策的实施,给企业间税前列支管理费用画上了禁止符。另外,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第2号公告,2011年1月4日起《国家税务局关于外国石油公司境外母公司提取管理费有关税务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3]69号)全文失效废止。至此,对外合作开采石油资源的外国公司列支上级管理费及其母公司分摊的管理费在所得税前扣除已经没有法律依据。
尽管税收法规出现调整,但企业间的这类业务还是真实存在的。在石油合同中,作为作业者的一方,确实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确保合营公司的正常运转。而在2011年第2号公告出台后,企业计提的上级管理费不能在税前列支,需要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
三、内部服务协议的适用
结合母子公司间管理服务业务的界定及解决方案,并参考其他国家石油产品分成合同的实际操作方式,笔者建议在石油合同的基础上以签订服务协议的方式来解决其涉及的所得税问题。
管理费用不能税前扣除,但是按规定收取的服务费用可以扣除。虽然企业所得税法不允许总机构收取管理费用,但是对于承担一定服务职能的总机构来说,可以将管理费用转化为服务费用,签订服务合同,实行收费服务,服务协议是广泛适用的。对于一些没有服务性职能的总机构,也可以增加服务职能,提供服务项目,如财务审计、培训、管理咨询等,以收取服务费的名义取代管理费。企业可以税前列有服务协议的服务费用,如接受人事、安全、健康、环保、采购、存货、物业管理工作相关的服务或劳务费用,同时应留存有关合同、协议、发票、工作订单、写时记录等凭证资料,以及中介机构报告等。
通过这种形式,满足新税法的要求,支付管理费用的公司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该项费用,避免25%的税收负担。不过,收取服务费的一方需要按规定缴纳5%的营业税,同时要将服务合同报税务机关备案。
当然,在签订合同中,要同时注意《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企业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企业与其关联方共同开发、受让无形资产,或者共同提供、接受劳务发生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按照独立交易原则进行分摊。这就要求我们的内部签订合同时,要制定合理的费率水平,也可请中介机构出具鉴证报告,增强说服力。
而这种情况也适用于产品分成石油合同的各合作伙伴间,作业者向伙伴们提供服务,通过签订服务协议的方式,明确这些服务的收费标准,如小时工资及时间等,将笼统的按投资比例计提的管理费分割成实际提供具体服务内容的协议。具体可以划分为:
会计共享中心服务:完成合营公司的基础会计处理,集中统一提供会计记账、凭证保存、出具报表等服务。
财务管理集中服务:完成合营公司税务、预算、资金、经济评价等财务管理职能,集中统一处理合营公司纳税申报、项目预算、资金筹款支付、经济性测算等服务;
法律事务服务:完成合营公司法律事务集中处理,提供法律业务服务;
咨询服务:完成合营公司劳资关系、金融、设计、研究、健康、环保等活动的一般性咨询服务;
审计服务:完成合营公司审计及审计配合的工作。
建立这些成本中心后,除了考虑人员费率、工时及外部中介费率等因素,还应考虑提供服务的其他成本,如房屋租金、差旅费、通讯费等及相关营业税金,确定服务协议的价格,双方签订服务协议,就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税务成本。
四、通过服务协议进行税务筹划示例
a公司为我国的石油企业,通过国际招标,与b公司组成合营公司共同开发某一石油区块,b公司为作业者,b公司的母公司为位于英国的c公司。按石油合同的规定,b可以向合同参与方a按一定比例收取“上级管理费”共计100万元,作为提供服务的回报。同时,由于b公司在中国境内管理职能不完善,有一些业务需要总部c公司的支持,c公司分摊了管理费用给b公司共计80万元。
分析:
(1)不进行税务筹划:不签订服务协议。
随着计算机网络管理模式的不断发展,其被广泛运用到各高校管理的各方各面中。高校教务管理系统是整个校园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其中教务成绩管理系统是教务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而对于高校成绩管理过程中大量的数据和报表,传统的人工处理已经满足不了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等教育也对教务成绩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传统的管理模式,使用全新的技术及手段,也成为了目前高等教育教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1 高校通用学分制教务成绩管理系统的分析
根据各高校学分制管理系统的实际需求,此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功能:
1.1 录入功能
具有课程录入及班级录入两种录入方式,所以在设计数据库及模块功能的过程中,就要使基础数据具有一次输入,多次使用的功能,可以有效的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对于不同的操作人员要设计不同的口令,使数据具有安全性。
1.2 成绩统计
能够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快速的统计和分析,包括学生的成绩总分、总学分、必修学分、选课学分等等,并且能够根据统计结果自动生成重修学生名单及补考学生名单。
1.3 报表输出
可以根据要求自动生成学生的成绩表,包括不同学期及班级的必修表、学生某一学期的成绩表、班级的选课成绩表等等。由于不同学生所选的科目及数量都各不相同,所以使用报表会有一定难度,那么就可以通过EXCEL工作表来实现。
1.4 查询
可以查询学生的资料、成绩、学分、总成绩排名等等。
1.5 修改
能蚋谋溲生的休学、转院系、转专业、退学等资料。
2 高校通用学分制教务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
教务成绩管理系统是在选课及排课的基础上实现的,所以就要根据学生的选课和排课的记过,确定学习需要录入的一系列信息,登记学生需要缓考、补考的名单,通过系统录入数据并且查询成绩、统计及维护,还可以实现评定奖学金等功能。
对系统进行分析,存放成绩数据库除了学号、课程、成绩、学分、绩点及学期标示等字段以外,还要能够突出学生的上课班级、考试性质(缓考、正常考)、课程学习性质(必修、选修、重修)等。
3 高校通用学分制教务成绩管理系统中模块和功能
系统主要由系统管理、成绩输入、资料输入、报表输出、成绩统计和查询等模块组成,以下就简单描述这些模块的功能。
3.1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模块的功能主要是对不同层次的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并且对成绩管理系统进行了说明。
3.2 成绩输入
以班级为中心录入必修及选修课的成绩,以课程为中心录入任选课的成绩、补考成绩及重修成绩,并且还要录入重修及补考的次数。对于一些个别的课程,在学生成绩小鱼60分并且大于等于45分的时候,可以选择B类学分,当某同学的B学分超过学校的规定限度的时候,学生将选择不了此学分。
3.3 资料输入
资料输入是输入学生的情况及科目的情况。因为科目代码及学生的学号中包含学生的一系列信息,所以系统可以自动生成成绩表,其中包括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科目。当信息录入错误的时候,只有系统管理人员才能够通过此模块修改科目的资料及学生资料。当某学生要退学、转院系、转专业的时候,在将一些相关资料录入之后,系统会修改学生的情况并且自动修改其中的相关记录。在学生休学的时候,统计班级成绩的时候系统不会计算这名学生的成绩。
3.4 报表输出
报表输出是在学期结束之后自动生成学生成绩报告单,根据学生的平均成绩点及总分生成学生的必修及选修成绩表,还可根据班级生成学生的选课成绩表。
3.5 成绩统计
要想生成报表,就要在输入成绩然后经过统计进行,统计主要是通过系统运算自动生成学生的学分、绩点及学生总学分和平均学分;
3.6 查询
教务管理人员或者辅导员能够通过此模块对补考、重修的学生进行查询,学生也能够随时查询自己的成绩及学分。
4 高校通用学分制教务成绩管理系统的实践应用
成绩管理系统是教务管理系统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进行设计及开发,能够满足学校成绩管理需求。
(1)可以设置成绩管理参数,成绩能够根据参数设计进行数据统计和管理;
(2)教师及成绩管理人员能够登录系统进行成绩的录入,其中的各功能都能实现,并且还可以进行成绩修改;
(3)成绩统计及报表分析设计正确;
(4)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不同用户拥有不同的权限,保障了信息的安全性;
(5)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注册的身份查询自己的各科成绩及学分信息。
5 结束语
随着教育的理念创新和改革,高校也在不断的扩大规模。在此基础上可以创建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教务管理系统,与传统的管理理念相结合,使高校现代管理理念能够符合目前的社会需求。高校通用学分制教务成绩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节约了办公成本,使教务工作更加规范和有序。
参考文献
[1]张莉.基于学分制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2]丁超.高校综合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D].贵州大学,2008.
作者简介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5-0000-03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mote Forensic Business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Zhou Yuanyuan
(China Shipbuilding NDRI Engineering Co.,Ltd,Shanghai200263,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are discussed the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mote Forensic Business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referred to Forensic System).Paper begins by describing the application of forensic systems business background,and the forensic system structure are introduced,then paper Describes the system 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 from the Forensic services content.The plan further proposed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e entire system objectives and functional requirements,and the System describes in detail B/S mode,the system design,analysis and implementation,the last on the use of key technologies related presentations.
Keyword:B/S;;Remote collaboration;Workflow;Forensic;OA Manage
引言: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是集科学研究、司法鉴定、教育培训、技术指导等综合职能为一体的中央级公益性科学研究所。司法鉴定是研究所的主要工作,主要承担全国各地公、检、法、司等机关送检的重大、疑难、复杂、敏感、涉外案件的司法鉴定。同时也接受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委托,对交通事故、民事纠纷、仲裁等活动中所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技术检验和技术鉴定。
随着Internet/Intranet和Web技术的迅猛发展,用户对日常办公的信息化要求已不仅仅满足于浏览静态的网页内容,而更希望通过人机对话的动态交互方式获取所需信息;而动态交互网页信息技术和关系数据库技术的结合已是众望所归。司法鉴定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的B/S结构。它的特点是在用户可直接使用功能强大的浏览器软件作为界面进行系统访问操作,其优点在于软件开发效率高,节约资源。
一、系统结构
司法鉴定系统是典型的B/S架构的系统,源于系统需要达到支持远程协同办公功能、高集成化业务流转功能和办公综合管理功能的要求。B/S架构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只要能上网,再根据系统管理员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使用了,系统的扩展非常容易。因此,将整个系统根据BS架构的实现规范,采用复合设计模式,按逻辑层次分为:业务提供层、业务逻辑层、系统提供层、数据访问层、数据服务提供层。在本系统中实施部署中,对应表现为客户端浏览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如图1所示。
图1
二、系统的设计
(一)设计思想
司法鉴定系统设计采用面向对象开发技术和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方式,依照B/S架构实现原理,采用混合设计模式,根据用户实际业务情况而设计开发的业务综合管理系统。系统通过+SQL SERVER环境,建立了一个可交互的、高效的Web应用系统;它不但可以进行复杂的数据库操作,而且生成的页面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允许用户方便地控制和管理数据。
司法鉴定系统为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实时高效的管理平台;为专业鉴定人员提供了一个远程业务工作平台,可以轻松的在网上实现案件的登记、受理、鉴定、复核、签发、结案、归档等操作;为社会用户(委托人或委托机构)提供一个便捷安全的网上交互平台,可以轻松的实现远程业务咨询、业务登记、业务反馈等。
(二)功能划分
司法鉴定系统按功能划分可以分为4个模块:对外服务模块、业务处理模块、远程协同办公模块和后台管理模块,如图2.1所示。
图2.1
(三)软件平台
司法鉴定系统采用如下软件平台:(1)服务器端操作系统:Windows 2003 Server;(2)WEB服务器:IIS 6.0;(3)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2000;(4)客户端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 6.0及以上;(5)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 2003;(6)开发工具: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3;(7)开发语言:C#(.net Frameworks 1.1)、DHTML、CSS、JS等。
司法鉴定系统按功能划分可以分为4个模块:对外服务模块、业务处理模块、远程协同办公模块和后台管理模块。(1)对外服务模块:主要提供信息、业务咨询和反馈投诉处理功能;(2)业务处理模块:主要提供司法鉴定业务的鉴定,复核,会签,结案等流程操作功能,同时通过工作流引擎技术,支持业务流程的可扩展;(3)远程协同办公模块:主要提供完整的远程协同办公的支持,能够实现多种远程协同办公的解决方案;(4)后台管理模块:主要提供栏目管理、用户权限、系统后台管理等功能。
三、系统的实现
(一)对外服务模块
对外服务功能是加强宣传、促进沟通的工具,为社会公众提供了知情便利,可提升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的社会形象,促进其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业务处理模块
司法鉴定业务管理是整个系统最主要的功能,是提高研究所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根据客户对于司法鉴定的业务流程要求,首先鉴定人接待委托人,听取对方介绍案情和鉴定要求,核查检材和鉴定资料,同时在系统上登记案件相关信息。案件登记完成后,可立即受理案件,也可根据情况延迟受理案件,或拒绝受理。业务科室接受处理案件后,由鉴定管理系统自动分配案号,案件受理接下来必须指派该案件的鉴定人,案件状态更新为已启动。案件启动到案件结束都要经过一定的鉴定流程,每个专业科室的鉴定流程都会有所不同,大致都会经过鉴定,复核,会签,结案等鉴定过程。
(三)远程协同办公模块
远程协同办公模块是以多方视频交流系统为核心,选用便携、可移动、易架设的设备,方便鉴定人员在各种办案现场直接与研究所总部沟通,实现远程协同、联合鉴定、多方会检等功能。提供给用户的是一个全面的、通用的多媒体通讯平台,通过对音视频硬件外设的适当选择和会议带宽等资源的合理满足,系统可以提供多种级别的视频会议解决方案,实现从桌面到会议室级的不同应用。
(四)后台管理模块
为了提高网站的管理和维护效率,适应研究所业务发展的需要,平台提供了系列功能,使研究所的系统管理人员能对网站进行有效管理,避免通过开发商经常性修改系统设置。
管理员用户分为系统管理员和栏目管理员两种。系统管理员可以进入用户管理栏目,在这里可以添加新的栏目管理员用户,并对该用户赋予栏目编辑权限。平台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化的信息界面。各部门管理员登录后,可进行相应的信息添加、编辑和删除操作。
权限管理模块将提供各类人员身份管理的功能,同时把身份与对应的权限进行绑定。系统提供了对所有参与用户权限管理的功能,管理员可根据需要,实时调整各类用户的操作范围和操作权限。
四、关键技术
涉及到的技术有:C#语言开发技术、.net Frameworks开发技术、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管理技术、IIS web server应用技术、工作流引擎实现技术、跨域单点登录实现技术、远程多向实时视频会议技术、安全文档共享管理技术、DHTML语言开发技术、CSS/JS动态页面开发技术等。
(一)基于
司法鉴定系统采用开发,用(C#)来开发web管理系统,可以跟随主流技术,有微软件的强大技术支持作后盾,在安全性,易维护性,灵活性方面都超越以前的开发语言,而且还会更进一步的加强。
是一种服务器端脚本技术,可以使(嵌入网页中的)脚本由Internet服务器执行。有众多优势,本系统使用主要看中以下几点:(1)易于部署:通过简单地将必要的文件复制到服务器上,应用程序即可以部署到该服务器上。不需要重新启动服务器,甚至在部署或替换运行的已编译代码时也不需要重新启动。(2)增强的性能:是运行在服务器上的已编译代码。与传统的Active Server Pages(ASP)不同,能利用早期绑定、实时(JIT)编译、本机和全新的缓存服务来提高性能。(3)扩展性和可用性:被设计成可扩展的、具有特别专有的功能来提高群集的、多处理器环境的性能。此外,Internet信息服务(IIS)和运行时密切监视和管理进程,以便在一个进程出现异常时,可在该位置创建新的进程使应用程序继续处理请求。(4)跟踪和调试:提供了跟踪服务,该服务可在应用程序级别和页面级别调试过程中启用。(5)与.NET Framework集成:因为是.NET Framework的一部分,整个平台的功能和灵活性对Web应用程序都是可用的。也可从Web上流畅地访问.NET类库以及消息和数据访问解决方案。是独立于语言之外的,所以开发人员能选择最适于应用程序的语言。
(二)引入工作流引擎
司法鉴定工作本身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法律性,对于每个司法鉴定的案件,都需要有严格的审批过程,达到业务到人、责任到人的要求。因此,司法鉴定系统要能支持业务流转的过程;同时,为了能及时适应社会的发展、业务的扩展和政策要求的变化,需要系统能够快速调整、配置和实施新的业务流转过程,即审批流程要能做到可配置、可扩展。鉴于以上业务应用背景,司法鉴定系统引入了工作流引擎。
所谓工作流引擎是指workflow作为应用系统的一部分,并为之提供对各应用系统有决定作用的根据角色、分工和条件的不同决定信息传递路由、内容等级等核心解决方案。在系统中集成工作流引擎,使其能够完成司法鉴定的流程设计、流程执行、流程和线程的调度,以及任务的分派与通知、审批操作的备忘和历史自动存档等工作,从而使系统实现有序的流程调度、无纸化办公,提供司法鉴定工作效率,保障司法鉴定业务过程的完整性、可靠性和法律效益。
(三)跨域单点登录技术的应用
在司法鉴定系统得到实施应用之前或之后,客户都或多或少已应用了一些以web站点或web应用程序为表现层的系统,这些web应用系统自身都应该有定制实现权限验证和权限验证系统,且用户入口都是独立的。在司法鉴定系统使用过程中,需要与其他已有的web应用系统进行交互操作或正在规划中的web应用系统进行安全绑定;因此,对于司法鉴定系统以及客户其他应用系统,单点登录环境可使得日常综合管理工作更加整体化、协同化,提高整体信息化运用水平和工作效率。在司法鉴定系统中通过 2.0提供的功能特性实现了跨域单点登录方案(Single Sign On,以下简称SSO)。该SSO的定义是在多个应用系统中,实现共享一个身份验证系统,用户只需要登录一次就可以访问所有相互信任的应用系统。
(四)安全的文档共享技术
在司法鉴定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材料文档,同时这些文档也会跟随司法鉴定业务流转。因此对于文档的编写和共享功能的实现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可在线编辑整理、可封装上传下载、可随业务应用流转、可跟踪操作、可保障文档内容的完整性。
基于上述应用要求,司法鉴定系统采用一套Word在线编辑组件,该组件除了提供日常的上传、下载、浏览等功能外,还提供在线编辑的服务:(1)对于文档的操作进行了完备的修改备案,即:对于每一份在线文档都会留有完整的历史痕迹,保障文档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提供文档操作的可追溯性;(2)保障文档修改编辑的唯一性,即:每份文档在同一时刻只能由一个用户进行修改编辑操作,以此达到文档内容的完整要求。
五、结束语
从目前的使用状况来看,整个系统已经完全融入了司法所的日常办公和管理中,成为所领导和员工们不可或缺的办公助手。大家已经习惯了每天到系统中查看通知公告、工作提醒,审批各种文件以及着手鉴定业务处理。
整个系统目前整体运行得比较稳定,使用也很顺畅。通过系统的应用可以帮助大家彻底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将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人员紧密的联系起来,实现了提升办公效率的初衷,所领导和员工们都比较认可目前系统实现的效果。为了让系统发挥更大的价值,我们也在准备扩大使用规模,并对特定功能进行进一步的定制开发,解决一些系统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并发量大的情况系统出现响应慢的情况。我们相信远程司法鉴定业务综合系统以后会应用的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求是科技信息管理系统开发[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2-79
[2]Marco 2.0 Website Programming:Problem-Design-Solution.2006,P103-178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C-
0154-02
一、“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教学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三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下列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一)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二)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三)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按照以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在我国境内进行工程项目建设,无论是施工任务的发包还是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材料、设备及服务的采购,基本都需要通过“招标”这种采购方式来确定合适的承包人。因此,工程招标投标知识与合同管理知识,是工程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专业核心知识。
在建筑类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开设“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目的就是给学生传授进入建筑市场就业需要掌握的技能知识,即工程招标投标知识与合同管理知识,培养学生参与或组织工程招标投标的工作能力,以及根据合同内容进行有效的合同管理的能力。
二、“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着较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其一,主观认识上,对课程的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课程具有很强应用性的特点。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不到位,缺乏对课程实践教学的总体设计,缺乏对与课程有关的设计性、综合性实践环节的重视和指导。其二,组织管理上,学校配套政策措施不到位。由于实践教学工作量计算不尽合理,影响了教师针对课程的不同理论内容开展对应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实践教学的效果难以评价、对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不充分等,都影响了“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综合教学效果。其三,实践环节上,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性不强,部分授课教师指导课程实训任务的开展内容过于简单。现在开展“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学校不多,已开展该课程实践教学的学校采用的模式太单一,只是简单地模拟某个项目进行投标、召开开标会、进行合同的谈判、草签合同等,并不能涵盖整个课程所涉及的所有内容。另外,学生也普遍觉得实训内容太过简单,不能激发参与的兴趣,教学效果大受影响。其四,教学方法上,未能有效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设计工程招投标模拟系统等。
由于存在上述种种问题,传统“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所培养的学生很少具备招投标和合同管理的能力。因此,要提高学生在建筑行业的就业竞争水平,就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转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强调学生的工作态度培养,培养学生“不解释问题,只解决问题”的健康思维方式,以及“把不喜欢的分内事情做好,积极为领导分忧”的工作意识。
三、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改革专家戴士弘教授提出,课程教学设计的目标必须突出能力培养,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三个基本原则;职业课程的教学必须以能力为本位(大学是以知识为本位),突出能力目标。因此每一次课、每一门课的教学目标都必须有能力目标。本文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按岗位能力设置课程体系,以工程招投标工作流程为项目主线,以招投标任务为载体,设计招投标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内容。
(一)教学情景一:对建筑市场的认识
本教学情景的教学设计,需要学生完成以下任务:学习掌握建设工程招投标程序。通过本教学情景的教学,学生能具备辨析某项目建设程序的合法性的能力;辨析某项目招投标程序的合法性的能力。同时,学生能认识建筑市场的有形化,了解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基本功能,体验工程发包与承包以招投标的方式在交易中心完成的过程,掌握交易过程中对主体资格的要求。
(二)教学情景二:建设工程施工招标准备
本教学情景的教学设计,需要学生完成以下任务:正确组建招标机构和落实招标条件;正确选择招标方式及划分标段;根据实例模拟申请招标;根据实例说出招标文件的组成,模拟编制招标文件;根据实例模拟编制标底。通过模拟完成以上实训任务,学生能具备完成施工招标准备阶段的各项工作的能力,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掌握施工招标机构的主要职责与构成、招标形式及日程安排、招标申请的程序、招标文件的构成及编制方法等知识。
(三)教学情景三:建设工程施工招标实施
本教学情景的教学设计,需要学生完成以下任务:根据实例说出招标公告的组成,模拟编制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书;根据实例说出资格预审文件的组成,模拟编制投标人资格预审;模拟发售招标文件;模拟组织现场踏勘与招标答疑会。通过模拟完成以上实训任务,学生能具备完成建设工程施工招标实施阶段各项工作的能力,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掌握招标公告、投标邀请书的组成内容;掌握投标人资格预审的作用、程序及资格预审文件的编制;了解发售招标文件过程;了解现场踏勘与招标答疑会的工作流程,招标答疑的编制等知识。
(四)教学情景四:建设工程施工投标
本教学情景的教学设计,需要学生完成以下任务:投标报价的策略与技巧应用;根据实例模拟进行现场踏勘及复核工程量;根据实例模拟编制建设工程施工投标文件。通过模拟完成以上实训任务,学生能具备完成建设工程施工投标各项工作的能力,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掌握建设工程施工投标决策的步骤及相关工作内容;了解现场踏勘的工作方法与工作内容和核实工程量的工作意义、工作方法与工作内容;掌握投标文件的编制要求与内容、编制步骤及注意事项等知识。
(五)教学情景五:定标签约
本教学情景的教学设计,需要学生完成以下任务:根据实例模拟进行接受投标人递送标书;根据实例模拟进行建设工程开标;根据实例模拟进行建设工程评标;根据实例模拟进行建设工程定标签约。通过模拟完成以上实训任务,学生能具备完成定标签约阶段各项工作的能力,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掌握接受投标人递送标书的流程及记录;熟悉开标会议程序、无效投标文件的界定和投标保证金的规定;熟悉评标的原则及相关法律规定,初步评审、详细评审的工作内容要求;建设工程定标的含义、期限、原则与方式;熟悉合同商务谈判与履行的基本概念、评标资料整理与归档等知识。
(六)教学情景六: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工作
本教学情景的教学设计,需要学生完成以下任务:拟定某工程施工合同的主要条款;编制索赔报告。通过模拟完成以上实训任务,学生能具备完成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各项工作的能力,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掌握工程施工合同的主要条款、索赔报告的内容组成等知识。
四、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设计注意事项
“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应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以任务为驱动,设计单项技能训练,先训练学生的单项技能,再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实现教、学、做合一的工学结合模式。
其次,引入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案例教学、现场演示教学,教师辅以讲解、示范。
再次,以真实工程为背景模拟工程招投标各环节,让学生参与实际案例的全过程模拟招投标,全部工作交给学生,由他们自行组织整个模拟过程,老师讲解、评价、考核,注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得到锻炼。
最后,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确保教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五、结语
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开展模拟各项与招标及投标有关的工作,可以使学生系统地练习建筑市场开拓、招标、施工单位的投标策略、投标,以及模拟开标过程、评标、合同谈判、合同签订等一系列过程,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基本技能的水平,同时使学生树立职业人意识和正确的工作态度,从而可以很好地实现职业教育的目的。因此,应继续探索并完善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程教学设计,使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琳琳,张原,王幼松.《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建筑经济,2010(7)
[2]解本政.工程造价专业招投标模拟实验室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1(5)
[3]沈央珍.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学生活动模块[J].中国职业技术教
尖锐湿疣(CA)是由人状瘤病毒(HPV)6、11、16、18型为主感染引起的,好发于外阴、大小、阴道、尿道口、宫颈、周围皮肤黏膜湿润区的菜花状赘生物,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患有此病的女性在妊娠后,由于其体内激素的变化和局部细胞免疫能力的下降[1],病灶会迅速生长。一般情况下,临床上多采用外用三氯醋酸、CO2激光和冷冻等疗法来去除肉眼可见的疣体,但是,妊娠使得该病的治疗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处于妊娠期的该病患者,其复发率会较非妊娠期女性明显增高。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是近年来成功用于治疗CA的一种新方法。该疗法可以清除隐匿性的病灶,具有安全性高、复发率低的特点。现就临床护理该病的体会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筛选病例 妇幼保健门诊在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共收治该病患者30例,均为初发病的孕妇,她们的平均年龄为27.43±4.90岁(20至38岁),孕周为6~28周,病程为1周至3月。根据卫生部防疫司2000年的出台的诊断标准筛选病例,其中,有婚外性行为,配偶有此病感染史或其他间接感染史的患者,其典型症状为皮肤上有粉红色或灰白色、质软的赘生物,外形呈丘疹状、状、鸡冠状或菜花状,可有白带增多的现象。将5%醋酸液涂在病损处,1~3分钟后患处皮肤会变白。该现象排除患者在治疗前曾使用免疫调节药物,且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系统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以及皮肤光过敏、卟啉症或已知对卟啉过敏者等病症。
1.2 药液配制 可外用盐酸氨酮戊酸散118mg/支(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使用前,加入注射用水溶解,配制成浓度为20%的溶液。每次治疗时,药液需新鲜配制,保存时间不可超过4个小时。
1.3 处理方法 筛选的病例在经过常规消毒后,用1%利多卡因局麻下二氧化碳激光烧灼清除所有可见疣体,再将配制的20%盐酸氨酮戊酸溶液滴于棉球并覆盖于疣体表面。敷药后,患处应避免强光直射。敷药于患处3个小时后,可用氦氖激光照射,输出波长为632.8nm,激光能量为100-150J/cm2。必要时可采用多光斑分次照射,光斑直径为2cm,两次治疗间隔时间为7~lO天,共治疗3次。治疗结束后每2周随访1次,持续3个月或至妊娠结束,无复发病例嘱随诊。有复发病例,复发后随时给予激光治疗,直至妊娠结束。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患者绝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自卑和抑郁[2]心理,担心将疾病传染给家人及腹中的胎儿,担忧妊娠的安全性,治疗的有效性等。 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特点,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和体贴患者,对患者进行卫生宣教,让她们了解病因、传播途径和对胎儿可能造成的影响及预防方法,从而消除患者的顾虑。同时,应针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家属给患者创造一个轻松积极的治疗环境。可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激光及光动力治疗的特点及优点,可能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等,避免患者因对治疗方法的不了解而产生精神紧张及焦虑心理。只有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思想顾虑,他们才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也才能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2.2 治疗期间的护理 治疗室内需采取必要的避光措施,患者在外敷光敏剂时即予以避光,敷药部位需用黑布遮盖,嘱患者尽量避免走动,避免将敷药处暴露于日光下。
2.3 尖锐湿疣是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故治疗中的护理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用氦氖激光进行照射治疗时,医护人员和患者需分别配带相应的防护眼镜,以预防电光性眼炎。治疗中要耐心仔细地观察患者的感受,向患者说明照射部位会有轻微的灼热感和刺痛感,使患者能较快适应并配合治疗。照射时,不可移动患者的,加强巡视,检查照射部位,防止光斑移动影响疗效。如患者疼痛感较强,可适当延长照射距离。
2.4治疗后的护理 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穿柔软、舒适的棉质内裤,个别患者的病损部位会出现局部轻度糜烂的现象,可适量外搽红霉素,并保持病灶的清洁干燥,同时,治疗期间应禁止性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忌辛辣刺激的饮食,保持良好的情绪。此外,治疗后,患处可能会出现轻度水肿的现象,如水肿明显,可适当使用生理盐水冷敷,一天两次,每次20分钟,水肿可自行消退。最后,应告知患者治疗结束后需定期随诊。
3 疗效判定
经过3次激光联合PDT治疗后,有23例患者的病情完全缓解(皮损消退,恢复正常黏膜),治愈率达76.67%,有7例患者复发(治疗结束后至随访6个月内或妊娠终止时原皮损处义出现新发CA皮损),复发率为23.33%。后采用单纯激光治疗或期待疗法,待妊娠终止后采用综合治疗。本组所有患者经治疗后无严重不良反应,无过敏反应及并发症。
4 讨论
尖锐湿疣的发病率较高,位于性病发病率的第二位。目前,临床上对于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法主推联合治疗法,但该病的复发率仍然较高,合并妊娠者的复发率更高,给病患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和困扰。应用激光联合PDT治疗尖锐湿疣的原理如下:ALA是体内血红素合成过程的前体物,在细胞内可转化为光敏性的原卟啉IX(PplX)。生长速度快的细胞选择性吸收外源性ALA,而使PpIx在细胞内积聚较高的浓度,经光动力的光源照射后,迅速激发光动力反应,在靶组织中产生大量的单态氧,同时释放出荧光,单态氧的细胞毒性作用将导致靶组织细胞坏死或凋亡,或影响细胞功能,使病变组织脱落,恢复正常的形态和功能。由此可见,该疗法是一种安全、痛苦小、毒副作用少而轻,病人容易接受的疗法,具有无耐药性、可重复使用,有助于清除隐性病灶等优点,可用于不适合使用其他常规疗法的病人 [3]。又因为ALA是体内血红素合成过程的前体物,故孕妇也可安全地使用该疗法进行治疗。该疗法的缺点是不适合疣体较大的患者。因此,应先联合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和光动力进行治疗,弄清楚较大的疣体,在增加光动力治疗适应症的同时,也加强了疗效,降低了复发率,有助于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此外,护理人员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宣教让患者了解了激光及光动力治疗机制和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及治疗优势,把医疗与护理紧密结合在一起,消除了患者的顾虑,树立她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使其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一)合同管理往往仅限于合同审查,缺乏全过程管理。合同审查只是合同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虽然在实际工作中占据着合同管理工作的大部分时间,但合同管理并不等于合同审查。但在大部分国企里合同管理往往只局限于合同审查,缺乏对合同的全过程管理。如,对所签订合同涉及到的标的金额是否在企业的综合计划内,缺乏有效地事前管控;对已签订合同的履行情况,缺乏有效地事后监控。在国企中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先签后干的合同,对于此类合同,合同审查就形同虚设,无法起到合同审查的事前监督作用;无法有效地防控其存在的法律风险;无法使企业的经营行为纳入到有效的风险管体系中来,加大了企业的法律风险系数。合同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风险不仅存在于书面的合同中,也存在于和合同之外,如合同相对方履约能力的降低、合同履行过程中主体和内容的变更及合同欺诈行为都会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法律风险。
(二)对合同管理缺乏深刻认识,部门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合理当前,国有企业还不能从战略的高度分析和认识合同管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缺乏对合同管理职能的重视,没有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机构,甚至有些国企对于有关合同管理工作往往会放到企业中的综合办公室或企管计划部中由一个人来负责;没有建立严格的合同管理制度和规范工作程序;没有认识到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国企的法务部门在合同管理工作中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其主要表现有:首先,无法介入日常业务和管理活动,找不到从“救火”到预防的有效途径;其次,在合同审查中提出的问题和审查的周期往往被业务部门视为迅速完成业务的绊脚石;最后,内部法务工作的深层次价值受到质疑,法务部门不断地被事务化、被动化。由于对合同管理部门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不合理,合同管理最终就仅仅成为了合同审查,被动地成为流于形式审查。
(三)合同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监控国企中对于合同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在合同管理过程中还没有充分利用好信息网络资源,相互协调、配合机制也不完善,对于合同履行中的进度控制、问题解决等都产生了不利影响。由于日常合同管理工作缺乏信息化手段的有力支撑,已严重制约合同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其主要表现为:1、由于每年签署的合同类型多、数量大,对合同签订、审核和履行情况进行跟踪控制的难度较大;2、由于合同管理缺乏信息化手段的有利支撑,对合同相关的统计分析效率低下,无法对各类合同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难以提前采取应对措施,防范法律风险的发生。
二、完善国企合同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加强合同的全过程管理目前国内大部分国企对合同管理采取的是专业管理模式,即根据企业内部职能的分工,由不同部门各自负责合同的不同内容。在这种管理模式中,合同由企业的不同部门,如采购合同由采购部门负责,销售合同由销售部门负责,即使有法务部门,也没有参与合同管理的全过程,只是在合同文本的制定中提供一些法律意见,在纠纷解决中提供一些法律支持。全过程、综合管理虽然是合同管理模式发展的大趋势。作为国有企业要在各自现有合同管理模式下,使合同管理逐步向合同审查前、审查后延伸,加强合同的全过程管理。定期对合同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合同管理部门要结合国有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不断完善合同的全过程管理,要把合同管理与企业的综合计划、绩效考核、各部门间职责协调结合起来,才能使合同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比如,在合同审批单上注明此项合同是否在企业本年的综合计划内,所涉及到的合同标的金额是否超过综合计划内规定的金额,这样不仅做到对合同管理做到了向前延伸,还方便了以后有关合同审计的相关工作。同时涉及到不同部门需要会签的合同一定要有各部门主管领导在会签单上的签字,其不仅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相关职责的衔接和配合,也为日后更好地履行合同提供了保障。合同管理部门要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和手段使合同管理工作向前、后延伸,更好地做到事前预防,事后监管,让合同管理工作贯穿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真正地起到保教护航的作用。
2、相同类型合同无统一的审核标准,因此导致合同正式审核节点出现退回情形。
二、外部问题
(一)流程问题
1、合同前置流程责任划分不明,是否要走签报,走何种流程无明确,致使业务部门提起合同前都要请法务确认;
2、有些项目在初期业务就要求法务介入,时间成本较高,法务精力有限;
3、各部门在合同预审及正式审核中职责分工不清晰,致使法务承担与合同有关的全部审核工作,其中包括应标材料审核、核实采购结果、核实签报等,进而影响合同审核效率。
(二)合同文本问题
1、合同文本授权条款目前未根据不同业务场景做出明确分级;
2、合同模板(特别是收入类合同模板)跨部门共享范围未明确;
3、合同模板制定及优化缺少与业务部门衔接的反馈机制。
研究《合同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落地的配套措施,采取有效的宣导措施,确保制度切实执行。
合同管理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持续跟踪解决,并根据公司发展新情况提出相匹配系统需求。
研究合同发起部门、采购部门、财务部门和法务部门在合同审核中的职责边界。
研究制定公司投标文件模版。
对现有公司合同模版优化更新,并根据业务发展拟定新类型的合同模版。
研究如何借助外部力量补充现有人力不足。
一、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管理对象
(一)合同签订前的法律风险
企业合同签订之前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三类。第一,主动权丧失。即合同内容的制定完全交由对方负责。对方在设计合同条款时,必然会从自身利益出发,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行合同的制定。企业丧失起草合同的权利,无法对自身利益起到保护作用。第二,恶意竞争风险。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某些企业为成功获取合作机会,不惜以窃取合作方信息为手段,公平竞争无法实现。第三,信用审核不足。企业在签订合同之前,对合作方的合同执行能力、信誉程度等未做足够的了解,或受到恶意蒙蔽,在签订合同后,因对方无法充分执行合同条款导致法律纠纷,损害企业经济利益。例如,合作方完全没有能力执行合同,合同被迫终止失去原本的法律效力,导致企业合作项目无法继续进行。
(二)合同签订中的法律风险
合同签订中的法律风险主要来自于合同内容方面,例如,合同条款设置不合理、具体名词存在争议、合同内容不完善等。合同条款对合作双方的权力和义务作出明确的规定,一般来讲,一份合规、合理的合同应包含明确的主体、具体价格、支付方式、品质标准、履行方式、时间限制、违约惩罚等项目,若某一项内容存在不完整性,当执行过程中涉及到相关事宜时,就会导致合同纠纷的发生。合作双方为维护自身利益各持己见,给法务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除内容外,合同形式也涉及到较高的法律风险,一份形式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例如,企业未经招标就直接与合作方签订的合同,由于不符合我国招标法及市场经济管理办法,合同无效。
(三)合同履行中的法律风险
履行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为合作方合同履行能力下降。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市场环境使企业合同管理重要程度逐渐提升,同时也给各个企业的发展带来诸多影响因素,当合同方因经济能力、生产能力下降导致其无法依照合同条款要求完成约定时,会给另一方造成法律风险。如,合作方在融资过程中,因银行限制条件提升而无法正常贷款,导致生产经营活动因缺乏足够的资金中断,造成另一方的经济损失。另外一项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为合同变更风险。在履行过程中,合同主体变更导致原本责任和义务的转移,产生新的合作关系。但企业可能并不了解新合作方的合同履行能力信息,导致潜在风险的发生。在大型合作项目中,因合同条款多、执行期限长,不可避免会因实际情况变动带来合同变更需求,产生新的法律风险。
(四)纠纷处理中的法律风险
在确实产生合同纠纷后,企业因上诉时间延误或上诉方式不佳带来法律风险。例如,在诉讼过程中,因害怕打官司给企业带来过高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而出现拖延现象;再比如企业法务人员能力不足、未邀请专业律师、自动放弃申辩权等不当的诉讼行为。企业权益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未得到有效的利用,导致上诉失败,因合同纠纷导致的损失无法得到相应的补偿。
二、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防范策略
(一)完善企业合同管理机制
1.设立内部法务部门
法律风险防范作为企业合同管理过程的工作重点,在组建合同管理组织时,可考虑设立企业内部法务部门,聘请专业的法律从业人员,专门负责法务事宜。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对法务工作的需求有限,考虑到人力资源配置经济性,可选择与法律咨询单位合作的方式,聘请专门的法律顾问,对企业合同进行法律风险把关。对法律顾问的工作状况进行监督,合同中很多潜在的法律风险是普通管理者无法发现的,要求法律顾问对合同中各类名词、内容、形式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发现异议及时与企业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以便在第一时间消除法律风险。从合同订立前的准备阶段开始,要求法务人员或法律顾问全程跟踪,从第三角度出发,对合同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挖掘和监控。决策前,充分考虑法务人员给出的意见,并将法律风险纳入到合同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当中。在筛选合同管理人员时,应优先聘用那些既具备专业合同管理能力,又掌握一定法律知识的综合型人才,确保在合同管理过程中,能够对一些法律风险加以防范。
2.打造适当合同范本
企业合同形式、内容由企业属性决定,有关企业主营业务的合同涉及到更大的经济效益,如购销合同、资产转移合同等,作为合同管理的重点。其他合同,如房屋租赁,作为辅助类,要与主营业务合同相配合。依照企业实际需求,并参考国内外同行业合同设置经验,打造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合同范本,能够借助统一化、标准化的手段,确保合同的形式、结构、内容的合理性,能够提前避免一些法律风险的出现。范本中还应融入企业对过去合同管理工作的总结,尤其是以往产生纠纷,涉及到企业利益损失的内容点,加以改进和避免。
(二)执行主体信用调查制度
合同签订之前,对合同主体进行信用调查能够对合作方的执行能力、资金状况、信用水平等做全面的了解,结合合同内容客观评定其能够履行合同的程度,以免在后期执行过程中出现法律纠纷。企业可建立主体信用调查制度,广泛收集合作方资料,结合信息技术,打造主体信用数据库,促使该项合同管理法律风险方案策略能够长期、顺利执行。信用调点关注以下三项内容:第一,调查主体经济执行能力,包括对方注册资本、实际资本、公积金状况及其他形式资本持有情况。了解其生产厂房、设备、人员、技术、原材料等物资的保有量,评价对方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实力,以此来断定其是否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执行合同要求。第二,调查主体信用情况。信用情况可从主体经营发展历史中观测,了解其是否在以往经营过程中出现违约行为以及其他合作方给出的评价。最后,打造合作方管理信息化平台。将合作方及目标合作方信息录入到平台当中,广泛收集其相关资料,结合资料将合作方划分等级。例如,筛选以往合作过且合同执行情况良好的合作方作为优先合作对象,并将那些频繁出现违约行为、合同履行能力不足的客户列为避免合作对象。合作主体信用调查工作的开展可选用直接了解、将合作信息交由第三方部门调查或分析对方年检资料、纳税资料及审计资料的方式进行。
(三)合理转移合同法律风险
1.合同担保
合同担保制度的引入可有效确保企业各项交易活动的执行安全,签订及履行合同的过程中,结合自身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签订合同担保协议。协议中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通过合同担保合理转移法律风险。该方式的应用需要对对方提供担保物的市场价值做出准确的评估,并严格审查担保人是否具备相应的担保资格和实力,将相关信息明确到合同当中。若合同无法顺利履行,企业可依照担保协议中的规定,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受损失程度。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也可能位于担保人的位置,此时更要求慎重设置担保协议中的各项条款,酌情向被担保人提出反担保要求,分散企业法律风险。
2.合同保险
随着市场经济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和我国保险体系的完善,已有专门针对企业合同的保险产品,当企业因合同管理面临法律风险及损失时,由保险方出面,按照事先设定好的保险条款予以企业补偿。将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以免企业经营管理遭受重创。当前合同保险还处于发展初期,相关的理论依据不甚完善,但合同保险不失为提升企业合同管理安全性、合理降低法律风险的有效途径,值得深入挖掘和发展。
(四)积极开展员工法律培训
管理人员是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源,任何合同管理措施、风险防范策略都要依靠人员来实行,因此努力提升企业合同管理团队的工作能力,加强对相关员工的专业培训及风险防范意识培养非常有必要。在专业能力方面,企业应定期组织合同管理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传授先进的合同管理工作方式,提升人员综合工作能力,促使合同管理质量的提升。例如,对合同管理人员执行考核化管理,定期对其法律法规掌握情况、运用能力、合同管理能力进行考核,配合奖惩措施将考核结果与个人利益相挂钩,进而鼓励合同管理人员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在风险防范意识上,企业可通过专业讲座、新媒体宣传等渠道,让员工了解合同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明确一旦出现法律风险,企业将面临多大的损失和影响。进而提高员工对合同法律风险管理的认识程度,逐渐培养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开展风险识别技能培训,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实践演练等手段,向员工传递风险辨别方法。积累更多法律风险识别经验,提升其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对法律风险的敏感程度。
三、结论
本文对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类型及风险防范策略进行了总结。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合同管理工作将面临更高的需求和更大的挑战。结合企业合同管理经验并适当参考其他企业的优秀经验,制定科学的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确保企业合同管理顺利、高效进行,降低法律风险发生概率,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企业的经济往来,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的。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和合同及合同管理有密切关系。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
二、合同管理的误区
案例一重视合同签订环节,轻视合同履行环节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企业对合同的签订环节很看重,建立了合同审批办法和流程,但是往往轻视合同在履行(包括合同的变更、转让和解除等)环节的法律风险控制。其实合同签订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合同价值,但是合同签订不等于经济行为已经实现,合同的全面履行才是关键所在。现在不少企业没有建立合同履行法律风险控制机制,也没有必要的证据意识,导致对方违约时不知道即将面临的法律风险,更不知道应如何妥善应对。
A企业质量索赔案,因B企业交付的货物有质量问题,A企业业务人员曾用电话方式告知B企业,后来又采取传真方式通知对方,但是未取得对方有书面回复。结果在法庭上B企业声称没收到质量异议通知。由于双方的合同约定:“如有质量异议,须在收到货物后15天内提出,否则视为验收合格。”结果A企业没有证据证明曾提出了质量异议,结果直接导致案件败诉。其实我们只要建立相对完善的合同履行环节的风险防范体系,即能有效化解法律风险。以质量索赔为例,我们必须建立完善的索赔流程,及时保全相关证据,才能有效地向违约方索赔损失。
案例二合同管理等同于“合同书”的管理
合同管理应是企业各部门共同参与,而非仅仅是法律部门的工作。
但还是有不少企业误认为合同管理就是对合同(即合同书)的管理。“具体工作是按公司内部签约授权等级对商谈中的合同进行审查、会签和盖章,然后对已签合同进行备份、分类归档和保管。”这种合同管理模式将合同管理的本质视为合同订立过程的流程管理,不能真正有效防范企业的法律风险和实现企业合同管理的目标,属于计划经济下的传统思路。
从静态管理的角度,这种合同行政管理模式是将合同管理理解成单纯的合同文件管理,动态过程则表现为业务部门拟定合同样稿,法律部门对合同的法律问题进行把关审核,最后由企业领导签字后交办公室盖章。这一管理模式忽略了合同交办审核的细节,包括当事人背景资料、前期谈判的焦点、合同履行的技术细节等问题。
事实上企业的法律风险存在于经营交易的全过程之中,包括从合同商谈,客户是否已在“库内”,(在库外的客户还须对其进行考察)、签订合同与履行合同必须设定相关风险条款(包括交付期、货物验收、退货条款与认定、货款支付条件)等各阶段都要规避相应的法律风险。目前中国企业面临最大的合同法律风险是:能否按时保质保量交付标的物,能否及时回笼应收账款。
因此,企业要从“合同文书管理”的误区中走出来,取而代之的是“合同的全过程管理”。
案例三重视事后诉讼补救,忽视诉讼前的预防。
不少企业往往把关注点放在完善法律纠纷的诉讼解决机制上,并不关注事前的预防即法律风险识别和评估,认为合同管理只是为了便于解决纠纷的制度设计,以至于身处纠纷缠绕时才发现自己已深陷法律风险之中,有的即使案件胜诉了却发现被告无偿债能力。经案例分析统计,其实预防诉讼所花费的成本远远低于案件的诉讼费用,且效果明显。
根据以往案例分析告诉我们,建立完善的法律风险预警机制可以从四个方面做起,即:证据预警、质量预警、时效预警和偿债预警。
证据预警是指避免因证据缺失导致证据链条断开,造成无法充分举证或举证不能的情形出现而采取的措施。
质量预警是指在合同约定或法定检验期间内,或在质量保证期间内,对货物质量进行及时的检验,如发生质量问题应及时通知对方,并保留相关书面证据的措施。
时效预警主要是指距最后一次付款接近两年、此后无书面催收记录也未达成书面还款协议时,法律部门应通过书面催收等手段中止或弥补时效的措施。
偿债预警是指负债方逾期偿还货款,或遇负债方有改制、合并、分立、破产、隐匿财产等情形,可能影响到货款正常清偿时,法律部门应及时向企业相关部门汇报情况,及时采取法律措施以保障企业债权的安全性。
企业应建立全过程的合同管理监督机制,对将来可能产生于诉讼不利的法律风险及时采取预警措施,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经营损失。
案例四误将合同管理视为专属公司法务部门的工作
不少企业认为合同管理是专属于公司法务部门的事,其他部门只是配合法务部门的工作,甚至不少中小企业根本就没有法务部门,也没有专人负责合同管理的专职人员。笔者认为合同管理是专属公司法务部门的事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因为法务部门只是参与合同管理的一个职能部门,公司的很多部门皆与合同管理密切相关。
以合同审查环节为例,现行的合同审查机制基本上是业务部门将合同文本交法律部门进行形式审查,由于法律部门不了解合同背景资料,无法掌握合同缔约过程的细节,无法对合同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有效的审核,进而无法对潜在的法律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为保证合同目的的顺利实现,合同审查应当不仅仅就拟定的纸上条文进行风险审查,更需要对合同的整个商谈、磋商过程有所了解,追溯合同反映出的每个问题的渊源,并了解交易背景和自己一方的立场及所关注的主要内容,并会同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对合同的效益性进行会审。而在合同履行阶段,传统模式是法律部门是不主动参与的,而事实上企业各管理部门是需要分工合作的,法律部门则应成为合同履行的协调者和监督者。
例如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开票、对账、结账和财务数据分析等;业务部门(包括采购和销售)的主要职责是进行客户开发、资信调查、合同商谈和签订合同,联系品保(包括采购和生产部门)部门安排生产,联系仓储部门交货,协助财务进行货款回收等;品保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打样,安排生产进度,监督产品品质,参与产品安装、调试和技术培训等;物流部门(包括报关、仓储和运输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安排发货(包括退换货),核对交接货清单,办理物流保险等。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通过与其他各部门进行定期会商、不定期的走访交流、合同月报制度和重点领域采取的专项风险防范机制,企业法务部门可以掌控合同履行过程的动态情形,并对可能引发重大法律风险的环节和项目进行重点监控,可以有效控制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三、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