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效农田建设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8 09:41:4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效农田建设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效农田建设

篇(1)

东港市地处辽东半岛东端,南临黄海,东依鸭绿江,隔江隔海与朝鲜半岛相望,土地总面积24.47万hm2,耕地9.07 万hm2。拥有水田总面积5.33万hm2。2008年粮食总产量47.37万t,是全国800个产粮大县之一。东港市作为国家和辽宁省重点产粮大县,粮食产量徘徊不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粮食成本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而粮食价格涨幅低于成本增幅,种粮比较效益长期偏低,影响未来粮食增产潜力发挥;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中低产田比重高,抗灾能力弱;粮食单产不稳定,年际间波动大;灌排设施老化失修、工程不配套,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项目区属老水田区,地方投资有限,与农业生产建设所需资金相比差距甚大,致使农田灌排能力较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因此,通过加大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粮食增产目标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1项目区实施内容

东港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从2008年开始实施,现已完成三期工程,主要针对中低产水田进行改造,采取渠道衬砌等节水措施,配套田间建筑物,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200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包括椅圈镇1个乡镇,涉及于家村、康家村等9个行政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 333.33 hm2,计划兴建田间配套桥、涵、闸等建筑物549座(其中分水斗门26座,渡槽2座,分水农门248座,路涵265座,渠涵8座),灌溉渠道衬砌80.865 km(其中支、斗渠现浇砼衬砌25.165 km,农渠预制砼U型槽衬砌55.7 km),疏浚渠沟65 km。通过综合改造后,达到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加强中低产田改造,集中力量打造高标准农田,真正做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示范效应[3-4]。

2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在项目区内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是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的物质基础,有利于解除制约该区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有利于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可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项目区土壤肥沃,水质清澈,水源充沛,宜发展水稻生产和蔬菜种植及水产养殖业,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订单农业、观光农业前景较好;发展绿色无公害水稻栽植,发展稻田养蟹、虾、鱼等,农民积极性普遍较高。因此,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发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导向性、示范性和带动性作用,可以取得“建一点、带一片、成一线、富一方”的效应,把项目区建设成为增加粮食产量的支柱、标准化生产的楷模、现代农业建设的亮点。

3项目区节水措施

项目区节水措施主要是对现有斗、农渠进行硬化防渗;在农渠进口增设分水斗农门,在斗渠分水口处设置量水设施。渠道衬砌方案的确定:项目区水稻生产供水损失较大的环节是输配水过程中的渗漏损失。渠道的渗漏损失是渠系水利用系数不高的决定性因素。为解决这一问题,拟采用衬砌防渗技术对渠道进行防渗处理。采用衬砌防渗技术,可以大大减少渠道渗漏损失,提高渠系水利用率。同时,还可提高渠道的抗冲能力;减小渠道糙率,增加流速,加大输水能力。初步选择2个方案,即浆砌石防渗方案和混凝土防渗方案,现将各方案优缺点比较如下。

3.1浆砌石防渗

结构形式:500 mm厚浆砌石护坡、护底。优点:抗冲流速较大,浆砌石抗冲流速可达3.0~6.0 m/s;抗冻和防冻害能力较强。由于浆砌石衬砌厚度大,大于冻深,采用浆砌石衬砌等于基础采取了部分置换,且加大了抗力,从而减轻了冻害;具有较强的稳定渠道作用,浆砌石属刚性材料,本身即具有固渠和稳定渠道的作用。缺点:不易采用机械化施工,需要劳动力较多,施工质量较难控制;厚度大,方量多,劳动强度大,造价比较高。工程造价约为86元/m2。

3.2混凝土防渗

结构形式:面层为80 mm厚混凝土,下设400 mm厚砂石垫层。优点:混凝土衬砌强度高,耐久性好;混凝土衬砌能防止动植物穿透或外力破坏,在正常情况下,混凝土衬砌渠道可运用50年以上;过流能力强,允许流速大,一般为3~5 m/s。便于管理,渠道采用混凝土衬砌后,除解决渠道坍塌、冲刷外,还可防止杂草生长,减少淤积,便于管理,节省管理费用。缺点:适应变形能力差,易发生冻胀破坏,结构复杂,造价最高。工程造价约为95元/m2。

(下转第247页)

(上接第245页)

经方案比较,并考虑项目自身特点、该地区实际情况、工程造价及东港地区混凝土防渗技术的成功经验,该次施工渠道防渗采用混凝土防渗方案。

4综合效益分析

4.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改善水田面积1 333.33 hm2,可增产3 t/hm2,每年可增产粮食2 000 t,水稻及副产品的现行价格按2.0元/kg计算,则年可新增产值400万元;项目竣工后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3提高到0.53,节水量为3 420 m3/hm2,全区共节水456万m3,可用于椅圈镇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项目竣工后,有利于形成稻养蟹、蟹助稻、稻增产、蟹丰收的稻蟹共生、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高效、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成蟹平均产量为300 kg/hm2,每年可产河蟹400 t,按12元/kg计,每年可新增产值480万元。项目区新增农产品生产能力2 400 t,农民收入总额增加,纯收入增加400万元,项目区人均增收256元。

4.2社会效益

项目区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改善了灌溉渠道的输水状况,提高了用水效率,做到了适时、适量的计划供水,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有利于当地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村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可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4.3生态效益

项目区开发后,营造防护林可增加林网覆盖率,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面积,减轻了水土流失对土地的破坏,既减轻了对沟壑的割切,又避免了土地的石化和砂化,明显减轻河道的洪水、泥沙危害,减轻了风蚀和风沙的危害。同时可使农田防护林网内的温度、湿度、风力等发生变化,减轻了霜、冻和干热风的危害,更加有利于农、林、牧副渔等各行业的健康发展。

5结语

东港市水稻主产区为老水田区,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经过改造后综合效益十分明显。但是因资金有限,有部分水利设施尚未配套,不能充分发挥效益。建议在今后农业综合开发中加大投入,并且可以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多家单位紧跟开发步伐治理一大片的局面,开发和其他部门相互配合、联合治理,以创造更好、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参考文献

[1] 刘晓春.东港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策略[J].新农业,2010(11):60.

篇(2)

一、目前灌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 社会 经济 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如某小型水库灌溉涵管漏水,在没有专家认证前,乡(镇)政府拿出资金进行维修,多年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漏水问题,致使枯水季节缺水灌溉,丰水期,水泛成害。

2、 工程重复建设多、烂尾工程多以及工程纠纷多,造成了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 科技含量低等问题 。这些工程存在很多工程隐患,如某乡(镇)田间灌溉渠道工程,属于农业开发项目,县(区)政府负责管理,但没有配备专职管理人员,造成工程完成60%~70%,停工一年多也无人过问,该渠道内80%沉积大量淤泥。

3、 管理粗放,建设标准低。前几年灌区部分地区由于资金短缺,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成后管理粗放,造成过早的失去其使用价值,同时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如县(区)部分农业开发项目,项目建成后,没有落实到部门单位管理,建成不到一年时间,引水渠道淤堵,泵站毁坏严重。

4、 工程建设缓慢,老工程年久失修。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过程建设中的纠纷问题,导致建设进度缓慢甚至长期拖延,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如某乡(镇)群众集资兴建的小型水渠,施工队伍不规范,监理制度不健全,施工前期存在着质量问题,致使建设进度缓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了解我们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将促使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如何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加强监管、健全体制去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的水利建设变成真正的阳光工程、便民工程。

二、全面加强对在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

1、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 科学 管理水平。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内容 广泛,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管理,使各地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往规范有序方面发展。

2、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使工程发挥更大效益的基础依据。为此,要求地方,如乡镇、村一级在拟建五万元以上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如打井、建坝、扬水、拦河、修渠、排水、微滴灌等,首先申报,对工程地点、规模、投工、投资计划等,由乡(镇)水管站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实施。

3、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依据审批工程的规模,建立健全资质认证制度,确保聘请具有一定设计资质的、从事相应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设计,严禁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取从事水利工程设计的权力,设计图纸必须加盖资质证章方能使用;所有审批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必须经行政主管部门招标办招标。招标办组织建设单位和有施工准入证的三家以上 企业 或单位,依据设计工程项目进行投标,落实工程招投标制度,引进竞争机制,规范施工管理,明确工程投资,遏制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腐败现象,签定公证合同方可进入施工程序。

4、建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实行严格奖惩制度。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要以竣工报告形式报请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同时施工单位也要报经甲乙双方共同签字盖章的施工保证资料和必备资料,汇总的真实完整资料一套备案。

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质,因而不能以偏盖全的按一个模式或经验进行水利建设和监督管理,而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地的地质、气候和人文环境,建立和健全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体制,为当地农业 发展 和农民日常生活服好务。

三、全面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1、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首要是加强《水法》的宣传,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 自然 灾害的侵袭的同时,也要防止少部分惟利是图的人为破坏;其次是工程建设工程没有主次,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特别是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一定要保证,如小型水库的泄洪口等。

2、内业资料管理。关于工程管理的标准、规定、法律等资料必须齐全;设计图纸及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竣工验收报告等应立项建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 问题 及解决的结果以及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也应当妥善保存。

篇(3)

一、引言

所谓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指的就是那些为了灌溉农田以及提供农村人畜饮水等目的而建设的灌排工程、塘坝工程、水库水井以及泵站等水利工程。随着近年来我国各省市地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蓬勃发展,总的来说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一定的效果,然而,其中也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值得注意的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集社会公益、基础建设以及战略发展于一身,其不仅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前提,而且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无可取代的奠基条件,还是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这个重要体系中的主要部分之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当前以及可预见的未来,都将在抵抗自然灾害、发展农业生产以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地阐述了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并讨论了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中肯的建议。

二、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1、缺乏合理规划,盲目决策,随意拍板。

在当前某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当中,具有明显的盲目性、随意性的特征,由于缺乏科学的项目建设论证和项目建设方案,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当中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不能做好相互兼顾。如有的地区出现了小型水库灌溉涵管漏水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充分的专家论证,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修补方法,但是各地在这一方面普遍的并未经过专家论证,而只是拿出资金对破损的部位进行修补,这种缺乏科学性的修补实际上很难发挥作用,灌溉涵管漏水根本得不到彻底的解决。

2、缺乏有效监管,建设缓慢,维修缺失。

由于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监督和管理机制不健全,加上建设过程中的纠纷、资金等问题,现在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度非常缓慢,一项工程进行几年而没有完成的现象比较普遍,给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此外,一些已经建成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当中,年久失修的问题日益突出,有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已经失去了作用,但是很多地方在这一问题上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安排专项资金维修,导致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修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3、缺乏可靠机制,重复建设,资产流失。

由于地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领导岗位更换频繁,加上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上没有指定详细的发展规划,导致现在很多地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出现了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不仅如此,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责任主题上,由于职权不分、责任不明,主管单位不明确导致很多工程进行了一半不知道如何进行了,烂尾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层出不穷。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当中,虽然有着明确的主管单位,但是没有配备相应的专职管理人员,导致一些项目建设资金很难保证,加上粗放式管理模式的影响,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因破坏而流失的问题也日益严重。

三、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方向及几点建议

1、实现系统合理的规划

系统合理的规划,不仅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前提,而且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依据。有鉴于此,在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中,首先应当对工程的建设规模、建设地点以及投资计划等情况进行申报,并经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严格审批之后,才能投入施工建设,并经有关部门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

2、严格执行准入制度和招投标制度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建立一套健全有效的资质认证机制和制度,从而确保工程经由具备相关设计资质以及水利工程设计经验的设计院来进行设计,以此来杜绝那些无相关设计资质和设计经验的单位或个人从事工程设计的行为。此外,那些由政府投资兴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必须通过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正式招标,从而确保工程经由具备相关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来进行建设施工,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施工质量、施工安全和施工造价,杜绝工程建设中当中的偷工减料和腐败等问题。

3、重视工程资料的编制和管理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当中,应当逐步重视工程质量的编制和管理。诸如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规范标准和法律法规等资料应当整理齐全;施工图等设计文件、施工质量验收记录、施工原材料及试件检测记录、单位工程及竣工验收报告等资料均应按照有关规定归档妥善保存。一旦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之后,应当根据其等级进行相应的造册管理,并建立一套健全的管理目标责任制,明确各方权责,以此来确保工程设施投入生产之后的管理质量和安全。

4、积极推动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当中,还应当采用分层次组织培训教育等方式,来着力提高工程建设当中各单位一线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并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从而为工程建设的良性发展储备并提供高素质和高水平人才。此外,还须积极推广可操作性强的新技术和价廉物美的新设备,大力支持各项实用且效益好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引进及推广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因此,我们应当积极推动和发展这项事业,使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始终适应飞速发展的农业经济与农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并使之更好地发挥出各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要想着力加强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和效益,就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规范化和现代化,继续加强其综合管理水平,并使之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 杨晓冬. 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治理问题的探讨 [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05).

[2] 庄文婷.陈鹏宇. 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J]. 科技视界.2012(14)

[3] 李建辉.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要点分析 [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03)

篇(4)

高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当注重创新机制,政策激励。要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技和人才需求出发,改革学校人事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考核制度。建立和完善农业推广教授岗位制度,引导和激励一批优秀教师深入基层参与新农村建设;建立以大学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与“三农”密切结合的长效机制,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深入农村“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新观念。

篇(5)

1.1设计方面 设计工作中存在偷工减料行为。设计工作沿着可研、招标设计、施工详图设计不断深入,不仅意味着结构图、工程量和工程费用计算的逐步细化和分解,还包括作为设计依据的基础资料必须逐步补充完善,设计方案的比较也需进一步深入论证。但实际情况是在水利工程设计中,设计单位在整个设计阶段中施工方案基本无比较,只要方案可行即可,技术经济观念不强。招标设计阶段的深度与可研阶段差不多,无设计优化。在进入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后,由于业主的强烈干预,设计单位才对设计方案进行较细致地比较,导致进入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后设计修改很多。

1.2施工方面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水利设施的寿命以及工程的效益。目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有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施工队伍的质量参差不齐、质量监督制度不完善、建设单位管理体系不健全、施工管理中的不正之风等问题,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1.3管理方面财力投入不足,导致管理经费不足,管理机构不健全,致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成后管理粗放,维护管理不足,出现了各种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由于资金短缺,虽然大力扶持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难有较多资金用于水利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工程无法按期启动,开工建设的也很难按计划竣工验收。项目建成后管理粗放,建成不到1年时间,引水渠道淤堵,泵站毁坏严重,过早地失去其使用价值,同时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2.对策

2.1实行工程勘察,设计招投标和设计监理制 通过招标投标,引进竞争机制,促使设计单位具有忧患意识,充分调动设计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设计单位提高设计质量。利用工程监理制度对设计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与监督,必然会促进设计单位提高其设计质量。实施设计监理制,对投资控制是非常有益的。为了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因素,使工程设计有条不紊进行,可对设计单位设置奖惩办法,辅助设计工作又快又好地完成。

篇(6)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了党和政府比较关注的一项问题。因此,民办公助搞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饮水安全建设已经成为了我们比较关注的一项话题,也成为了建设新型农村的重要措施之一。当前,农村的用水现象比较受人关注,蓄水池变成了碟子塘,无法储水,农村人们的生活虽然有所好转,但是饮水缺失仍是一大困难。在我所工作过的云南大理的某些山区,通过“人背马驮”到数公里以外取用箐水沟水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现场在我国很多地区是比较常见的,也是数见不鲜的。本文主要通过我对大理的某村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饮水安全建设的具体情况进行浅析。

一、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饮水安全建设过程

在大理某村饮水安全问题上,困难重重,人们不得不通过打井取水(表层水)。由于周边一些工厂排放大量的污水、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和化肥等,导致井水质量比较差,给人们的安全用水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有效地解决人们的生活用水难问题,村民在山脚下开挖了一个大水池,将泉水引到水池中,一时解决了村民们吃水用水的困难。该村由于经济条件状况不好,很多年轻的男女都外出打工,留下的几乎是老幼病残的人们,取水和用水十分困难。村里的人们想要真正的把水引到村子里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仅靠村民是无法实现的。针对这样的状况,当地党委和政府利用国债项目开启了所谓的“民办公助搞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饮水安全建设工程”,通过利用国债和向社会集资,开展了工程项目施工。在水利工程建设和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中,村民投工投劳积极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最终每家每户都安装上了自来水,饮水安全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为了更好的落实管理责任,确保工程的健康运行和受益全村,经过村民们全体通过,在该村实行个人承包管理制度,真正的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更新和自我维护工作。

二、民办公助搞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饮水安全建设的启示

随着我国税收制度的不断改革,我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困难,如何发动群众更好地建设农村公益事业,我村主要考虑到以下的几点:

(一)群众意愿和利益优先

老百姓的利益最应该优先的,只有有利于他们自身利益的,他们都会积极的参与和支持。在我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饮水安全建设过程中,既能解决村民们生活生产中的安全用水问题,也能少花钱、多获利,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了这项工程中。因此,对于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饮水安全建设要考虑到群众的整体利益,要真正的让农民感到实惠,达到经济价值的增长和精神上的满足。

(二)选好领头人

“民办公助”搞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饮水安全建设就要求村民们对于一部分资金要自己筹资,如果没有一个素质高,能力强的带头人,筹资的困难是非常大的。大理某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饮水安全建设就是有一支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和品德兼优的带头人,为村子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贡献,也为村子的发展尽职尽责,得到了全体村民的高度赞扬和敬重。因此,在农村小型树立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尊重群众的意愿办事,选用资质高、素质好、威望高的党员作为带头人,才能真正的引导群众参与到现代化建设中,才能摆脱农村的贫困状况。

(三)以奖代补,上下联动

如果仅仅依靠该村村民和带头人的作用是不能完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饮水安全建设项目的,除了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国债的大力支持之外,该村还积极的向有关企业进行讲述了村里的发展状况,向他们筹集资金,取得了很好地效果。党和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给村民精神上给予了很大的动力,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工程的建设上来,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收到了社会上的大力好评和支持,很多企业家也回乡出钱来帮助我村兴建小型水利工程。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成功以后,政府出台了有关奖励和补助政策,村委会也要根据存在的发展状况给予适当的补助。对于村子进行自发水利工程建设时,村委会要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做好优质化服务和环境的建设。

(四)采取产权制度进行改革,以事养事

在村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饮水安全建设过程中,建设是基础性工作,管理才是最关键的。在工程建设完成和投入使用中,要通过公开的原则确定水价和承包管理人,这样就能为“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借鉴作用。在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以后,要明确工程建设的所有权问题,对经营权要放开,让群众得到最大的实惠。要大力的私企、国企和外资积极投入到小型水利设施建设中。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可以以多种形式对水利工程进行经营,进行综合性开发和建设。

三、民办公助搞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饮水安全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是要根据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和当地的地形状况,适当的提高补助的标准;二是要尽快的建立健全和完善小型水利工程后期的管理工作,要确保工程能够真正的发挥其效益和作用,改善我国当前农村生产生活中用水安全,改善农村的贫困状况;三是要完善财务的管理制度,在用水的费用上,有关收款工作人员要做好账目清晰、清楚,做好记录工作;三是突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考虑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把握建设的重点,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有效地监督机制,保证小型水利工程从计划、筹资、建设、完工和投入使用都能得到制度的保障;四是发动群众的积极性作用。俗话说只有关于自己利益的,我们都会积极的参与和支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饮水安全建设就是为了解决农村用水难问题,要让农民们认识做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水利工程建设和保护中来,为安全用水提供可靠地保障;五是加强后期的维护工作,做好后期维护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保障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能为农村发展带来长久的效益。

结语:

“民办公助”搞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饮水安全建设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需要和当前农村的发展的状况下进行的,也是为了解决农村用水问题,我们必须要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饮水安全建设中来,为我国安全用水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作出应有的贡献和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勇.正确引导规范管理促进农民用水户协会健康发展[J]中国水利,2006(15).

[2]水利部农水司,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农民用水户协会知识普及读物[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17).

[3]杨志刚,柳京华,姬燕茹.漯河市节水灌溉工程现状及发展思路[J].地下水,2010(5):59,115.

篇(7)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业也得到更好的发展,并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然而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紧缺的国家,农业发展的好坏对我国的影响是重大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以使我国农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做法

1、科学规划

科学规划是项目建设的基础, 规划设计标准的高低决定着项目建设水平的高低。一是科学设定项目区。 坚持在农田基本保护区选择项目区,依据土地资源潜力大, 有一定的生产基础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等条件,搞好项目区设定,以创现代农业粮食生产高效平台。 二是合理工程布局。 按照基本达到“土地平整条田化 、道路相通硬质化 、沟渠相连衬砌化、桥涵配套通达化,农田作业机械化、农田防护林网化,农业措施现代化”的建设内容,结合项目区地形地貌、水系、村庄等内外部条件,进行项目区灌排、交通、林网等工程的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工程的全覆盖作用。

2、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综合配套,是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基本做法。 丘陵山区以小流域为单元, 以水系建设为核心,以土方工程建设为先导,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民积极筹资投劳,推磨转圈,大搞土方建设,一年一小片,多年如一日,土方到边到位,旧貌变新颜,在提高农田建设标准的同时,又新增了耕地,增长率在2%左右。

3、连续投入

集中资金办大事,突出重点搞开发。坚持连续投入,不断扩大地域范围,实现集中连片治理,提高规模开发效益。连续安排土地治理项目,把一般项目与规模项目、产业化种植基地项目与土地治理项目、“三资” 项目与国开项目结合起来,围绕有机米、有机藕等重点产业,大力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4、整合资源

以农业开发项目区为平台, 整合相关涉农项目资金和“三资”项目,是建设高标准农田及高效农业园区的重要途径之一。 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跟进和统筹做好通达工程、碧水工程、科技工程、优质粮工程和财政小农水工程建设,把田容田貌、村容村貌的改造结合起来, 把生产设施与新农村生活设施建设结合起来,一并考虑、统筹安排,相互补充、科学管理、各计其功,整体推进项目区的现代农业建设。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1、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分散,存在着重复建设现象

高标准农田建设包括农田建设的诸多方面,如田间道路、农田水利等等,近年来,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部门工作职责都提出要建设高标准农田,但是对高标准农田的理解各不相同,投资侧重点也不同。

2、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重表面轻地力

目前建设中的一些这些项目往往集中在重复建设沟、渠、涵、路等硬件基础硬件设施,以“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作为高标准农田的标准,而忽略了耕地土壤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甚至导致地力短时间内下降,影响粮食生产产量:一方面,为了使“田成方”,项目将一些边边角角的生地规划进来,同时,项目又需占用一些熟地建设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从而影响农田的整体地力;另一方面,为了使农田田面平整,应加铺生土平整田面之后再铺设一层熟土以保证耕地土壤质量。

3、高标准农田管理缺乏合理制度安排

近年来,各部门的农田基础建设项目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 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标准农田使用管理制度缺位。在投入上,很多项目没有配套的修护资金;在使用上,很多项目是发改委、财政等部门建设、农业部门使用,项目建设与使用脱节;在管理上,政府没有明确的责任部门。

4、高标准农田持续使用上缺乏一定的保护

近年来,高标准农田用地与建设规划用地、工业用地的矛盾呈上升趋势。由于基础条件比较好、建设成本低、示范效果好等因素,高标准农田一般建设在城镇周边。但是,在城镇化过程中,这些地方往往又是建设用地、工业用地首征之地。一旦农田被征用,前期建设项目也随之被毁。

四、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建议

1、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拥有充足的耕地资源,而高标准农田是耕地的精华部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总理指出:“保护耕地,就是保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耕地最要紧的是保护基本农田。”目前,不少地方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还比较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

2、建设高标准农田要树立“高”的理念,不可与中低产田改造的模式相等同。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中低产田改造工作的提升,中低产田改造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借鉴意义。但高标准农田建设不能与中低产田改造工作画等号,用中低产田改造的思路来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

3、因地制宜,科学开发

建设高标准农田,既要把耕地、道路、防护林、排灌渠道、机井、抽水站、输电线路等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全面规范,合理安排,以达到改善和提高农业条件,更大程度地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根本目的,又要注重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设施建设。

4、加大资金投入,集中资金保重点

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应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自身所具有的综合性、区域性和按照项目管理的优势,主动搭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整合平台,按照“规划先行,统筹安排,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和“资金渠道不变,统一规划,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思路,统筹相关涉农项目资金,加强部门和项目间的有机衔接,形成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巨大合力。

5、整合项目,综合资源

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复杂,任重道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以财政支农资金为引力,以县区为整合平台,以涉农项目为依托,坚持综合开发的原则,坚持规模建设的原则,坚持多元化投入的原则。

五、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几点思考

1、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系统工程

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田林网、土壤肥力等方方面面,涉及到农业、水利、财政、发改委等多个部门。无论是哪个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不断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用系统的观点来看高标准农田建设,系统目标就是提高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任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都应该服从服务于这个目标,因此,在建设的主体上,鉴于目前单个部门不具备完全实施高标准农田全部工作的职责,可以由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最切身相关的农业部门牵头、多部门协作,引导和聚合相关涉农资金,集中统筹使用,切实提高各项资金综合使用效益。

2、建设高标准农田需要一个可持续性机制

目前,高标准农田主要由政府部门投资建设,不仅由于没有明确的管理责任部门致使农田在后期使用中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益,而且由于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投入无法持续满足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需要。因此,必须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机制创新。目前,可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土地确权工作、土地流转工作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土地转出者和转入者之间利益分配机制,在保证较大土地面积和较长承包期限的基础上,鼓励种粮大户、合作社投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3、建设高标准农田要因地制宜,处理好与各方面的关系

篇(8)

东昌府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类型有机井工程、小型泵站、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渠道、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等。全区各乡镇办事处现共有灌溉机井14426眼,现除非宜井区外,机井总量已趋于饱和,但也存在着机井密度不均、分布不合理的问题。全区现有小型泵站(装机小于1000kW)95处,主要分布在各支渠及斗渠上。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4.405万亩。主要分布在张炉集、道口铺、堂邑、闫寺等乡镇办事处。

2 高效节水灌溉方面

为了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2011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大部署,提出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着力构筑现代水网,加快建设“旱能浇、涝能排”农田水利工程体系。2012年,山东省水利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农业厅、山东省国土资源厅联合行文,发出了《关于编制“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通知》。我区按照上级文件精神要求,编制了《聊城市东昌府区“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2.1 规划目标

力争到2020年,全区建成有灌溉设施、有水源依托的农田101.6万亩。全区耕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比例力争达到100%。

2.2 规划总体思路

规划的总体思路为“三化”“六统一”。(“三化”是指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六统一”是指: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水源配置、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稽察验收、统一管理体制、统一调度运行。)即将全区全部耕地合理划分为自流灌区和提水灌区两种不同类型灌区,分别进行灌区规划设计。自流灌区通过对干、支、斗、农四级渠道实施衬砌,将水源送到田间地头,实施灌溉;提水灌区,对1m3以上的输水渠道实施衬砌,田间灌溉工程采用引黄灌区末端泵站提水固定管道输水模式实施灌溉。通过对现有灌区的提升改造,使灌区覆盖的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规划目标,实现耕地灌区化。

2.3 主要建设内容

东昌府区“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1年-2020年发展泵站提水管道灌溉面积79.36万亩,建设提水泵站401座,总装机容量18045kW,铺设管道5975.46km;新打配套机井4830眼,修复配套机井10722眼;衬砌渠道115条,衬砌长度493.8km;自流灌区设计灌溉面积9.9万亩;建设喷灌面积2.2万亩,微灌面积1.15万亩;治理斗沟910公里,治理农沟2564公里,配套建筑物14325座。扩建塘坝443座;硬化道路429.29公里、素土道路240.69公里;2011-2013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

2.4 项目投资

东昌府区“旱能浇、老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总投资为260420.43万元。

2.5 实施措施

篇(9)

二是结合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优先支持高效特色种植基地。围绕花生、大豆、马铃薯等特色产业优势区规划,今年重点支持建设前郭县5.5万亩花生、洮南市5.6158万亩花生、敦化13万亩大豆特色产业基地。

三是结合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优先支持龙头企业基地建设。今年重点支持白城市燕麦产业园、九台鲜食玉米和粮改饲基地、洮南红干椒基地建设,利用龙头企业资金和规模优势,提高建设标准和建设规模。

篇(10)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122

所谓的农用地分等指的就是在对农田进行利用耕作的时候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农田进行一系列的划分,目的就是能够在相关的农业工作中实现按照不同的地基地质来进行不同的耕作工作。我国的农用地分等的举措在提供相关的土地使用的信息同时,还可以做到对我国土地的相关质量、可利用程度以及所能达到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合理以及准确的判别。

1 关于我国农用地分等

1.1 具体应用

为保证19.73万hm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指标的落实,宁夏编制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依托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建设14万hm2,依托“十二五”生态移民土地整治项目建设0.67万hm2,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在黄河和清水河流域新建5.07万hm2,并编制了2012―2015年分年度《宁夏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年度方案》。工程涉及5个地级市18个县(市、区)和6个国有农场,其中2012―2013年度共实施11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建成1.33万hm2高标准基本农田。

1.2 具体实施过程

宁夏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坚持节约土地、合理使用的原则,通过采取适当的水利措施、农业措施、田间道路建设措施和林业措施,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要求,提高农田基础设施配套程度,推行节水灌溉和其他节本增效技术,解除制约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合理布设农田防护林网,增强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稳步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达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总目标。按照一定的方法先对宁夏地区的相关土地质量进行测量,然后根据测量的结果再对土地进行三六九等的划分之后就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简单地说,就是根据土地的不同特性在进行农作物的种植的时候选取不同的品种,以此来达到农作物高产高质量的目的。

2 应用成效

2.1 耕地质量建设成效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建设完成后,通过土地平整、水利设施配套、盐碱地治理等措施,粮食产量所有提高,项目区内的耕地质量均有所提升,但耕地质量提升程度并不显著。耕地质量提升程度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耕地表层的耕作土壤有一定程度的扰动,耕作层土壤养分、生产能力仍需2~3a的恢复,所以目前耕地质量提升程度并不高。

2.2 社会效益

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吸收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当地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通过土地整理,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保证了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通过水利工程建设,提高了渠系质量,有效地防止了渠水渗漏,改善了农田排灌条件,改良土壤,减轻土壤盐渍化;通过农田防护林工程,增强了项目区耕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了耕地的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同时,耕地的集中连片和机械化率的提高,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减少农作物生产成本及损失。

2.3 经济效益

通过2012―2013年度宁夏11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共增加了238.39hm2的农田灌溉面积,改良盐碱地8980.79hm2,栽种各种树木501961万株,项目区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通畅、渠配套、旱能灌、涝能排”的格局;原有土地生产能力大幅提高,项目区粮食单产平均增加1000kg/667m2,为实现宁夏粮食“十二连增”和现代化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项目区农民因粮食、蔬菜和经济作物增收及参与工程建设人均年纯收入增加近千元。

2.4 生态效益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把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建设及农田防护林网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改变灌溉方式、渠道砌护、沟道清淤等水利措施,避免因大水漫灌造成的土壤板结和水土流失,减少渗漏损失,节约了水资源;农业用地结构的合理搭配,渠、沟、路、林统一配套规划和合理布局绿化,提高了项目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提高了项目区内耕地的保水、保湿、保肥、防风防沙、防治土壤盐渍化、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一定程度的改善了项目区小气候,起到了防旱固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改善了项目区内的生态景观。

篇(11)

高产农田建设和低丘岗地改造是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有效切入点。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抢抓历史机遇,切实做好高产农田建设和低丘岗地改造工作,促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明确目标,抓住重点

(一)总体目标

从**年起5年内,平均每年建设高产农田20万亩,投资3亿元;平均每年改造低丘岗地10万亩,投资2亿元。到2013年,建设高产农田100万亩、改造低丘岗地50万亩,总投入25亿元。通过努力,逐步建成一批水利基础设施配套、机械化程度高、生态环境优良、生产效益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要求的高产农田,建成一批优质高效的综合农业、林业板块基地。

(二)主要内容

实施土地平整工程,规整田块,方便机械化耕作,为发展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服务;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田间道路建设,提升道路通达度和建设标准,区域道路相通成网,有效地解决农产品运输和农民出行的问题;改造低丘岗地,宜林则林,宜园则园,宜耕则耕,促进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生态环境美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归并整治零散村庄,对村庄废弃地和腾退宅基地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复垦还田,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统筹规划,科学设计

各地要依据《**省高产农田**建设规划》,尽快编制我市高产农田建设规划。市国土资源部门要在**年3月底前完成全市高产农田建设规划纲要,各县(市、区)要以全市高产农田建设规划纲要为指导,在**年12月底前完成本地区高产农田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在编制高产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和进行项目规划设计时,要坚持务实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要按流域和水系科学布局,将水源、渠系、水利工程、农田结合在一起充分考虑区域内农业用水的供需平衡;要将土地平整与提高地力结合起来,搞好耕作层剥离回填与测土配方,提高耕地质量;要把田间路、生产路与“村村通”工程结合起来,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农业机械下田难等问题;要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骨干渠道建设、大中型泵站改造、水库整险加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旱涝保收;要把零散村庄整治与改水、改厕、改栏、建沼气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结合起来,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要把高产农田建设与订单农业、特色农业结合起来,为农业产业化服务。

各地要以国土资源部门为主,组织其它相关部门及乡(镇、办事处)对辖区内低丘岗地资源进行调查摸底,以乡(镇、办事处)为单位开展普查,查清低丘岗地资源的区位、面积、权属、自然条件、利用现状、适宜用途及改造的主要障碍因素等情况,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相关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因地制宜编制县(市、区)低丘岗地改造规划。低丘岗地改造规划以县(市、区)为单位,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市人民政府审查批准,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具体编制工作由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承担。规划要征求发展改革、林业、财政、农业、水利、环保等部门的意见。

四、整合资源,集中投入

形成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保障高产农田建设和低丘岗地改造的持续开展是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一项长期任务。各级政府要为国土资源部门创造条件,预算安排必需的前期工作经费,积极支持申报项目,争取上级投入。同时要鼓励水利、农业、交通、林业、广电、文化、体育、卫生等部门积极向上争取相关项目资金。各部门项目资金按照其用途集中投入项目区用于相关内容建设,按照“渠道不变,管理不乱,各投其资,各计其功”的办法,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高产农田和改造低丘岗地。

五、严格制度,强化管理

要切实加强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项目建设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的法人制、公告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等五项制度,严格执行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和竣工验收办法的规定,彻底改变“重项目申报、轻实施管理”的倾向;全面开展检查验收,对弄虚作假或不按进度和质量要求施工、违规违纪使用资金的项目要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包括停止项目施工、追回项目资金、限制以后项目申报等;对管理不力的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

要搞好工程的后期管护。工程完工后,各地必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动群众采取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管好用好工程设施,落实管护主体、管护人、管护方式、管护措施和管护经费,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高产农田建设和低丘岗地改造工程的最大效益和长远效益。

六、加强领导,落实保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