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小学青春期教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B-0040-02
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是一项紧迫的社会工程,当前以女生居多的中职卫校学生平均年龄 15-18 岁,正是处于青春期年龄段,是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的特殊阶段;是青春期生殖系统发育由不成熟逐渐趋于成熟,对异性产生好奇、好感的年龄段;是渴望与异往,少女怀春少男多情的阶段。这使得中职学生恋爱现象如同大学校园恋爱一样较为普遍,时有早恋、越轨现象发生。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专业知识与性教育巧妙结合,在课堂中适时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就能使学生既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够正确理解性知识,同时又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性道德观,提高中职医学生青春期自我保护意识。而在所有的专业课中,妇产科课程与性教育比较接近,因此,可以在该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性知识教育。
妇产科课程是学校在第三学期开设的专业课程之一,笔者在长期从事妇产科教学过程中也发现,这个课程有很多知识点与性有关,比如生殖系统解剖、生殖系统生理、妊娠生理和计划生育等内容,如果借助妇产科教学,在课堂中适时渗入适当的性教育,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性知识,树立健康的性心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通过课堂渗透的性教育途径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这是可推荐的教育方式。下面笔者将这种通过专业教学课堂渗入性教育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教师和家长要正视青春期性教育
(一)教师和家长要纠正偏见,破除旧观念,开展青春期性教育。许多教师和家长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认为青春期性教育是件难以启齿的事情,每当涉及“性”这个字眼,就会闪烁其词地避开。在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家长谈性色变,对性采取回避、躲闪的态度,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有关性的问题。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对性知识知道得越少越好,越安全。事实上,学生对教师和家长的这种闪烁其词,会加深其对性知识的渴望和好奇。如果旧观念不破除,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就不能开展,青春期教育就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在妇产科教学的过程中,在讲授教学大纲要求的专业内容的同时融入青春期的性教育,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接受,教师也能较好地把性知识与性道德传授给学生,同时也使学校在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上减少了很多困难。
(二)学校要重视青春期性教育,塑造学生健康人格。长期以来,性教育在校园仍然属于一个,直到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的今天这还依然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某地对中小学生的性健康教育调查显示,部分学生不知道性,部分是从同学、朋友、网络中了解,在自己遇到性问题时不知所措。这就足以说明当代中小学生性知识缺乏,普及性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学校设立的性教育课不能如同虚设,应该把它纳入义务教育的必修课之中。只有配以青春期性教育教材,让性教育光明正大地进入课堂,才能全力纠正家长、老师、社会的偏见,正视青春期性教育,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三)教育中职学生正确理解和性卫生知识。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和观念的改变,中职生对的态度从懵懂变为盲目开放,他们单纯地认为婚前是基于爱情或者是双方愿意就可以的事情,在很小年纪就出现一些不理智的,甚至出现意外怀孕。这种理解偏差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心理、生理健康成长,甚至影响以后的健康和生活。从生理来看,学生缺乏相关的性生理和性卫生知识,就不能养成良好的生理习惯,比如卫生习惯差,内裤不及时更换;个别学生为追求时尚常年穿紧身内裤,造成外阴长期受压,局部潮湿不透气、细菌大量繁殖而导致尿道炎、外阴湿疹、阴道炎或炎等疾病。
二、妇产科教学能为中职生学习性知识创新条件
妇产科W是医学必修主干课程之一,包括生理产科、病理产科、妇科疾病、计划生育等内容。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经历身体和心理的变化过程中,也由萌发逐渐过渡到成熟,这是一个关键时期。青少年对性产生好奇,与其让他们对性知识进行猜测、猎奇,从电视网络等渠道获取这方面片面的不系统的知识,不如让他们科学地了解性知识。课堂作为传授理论知识的主场,将课堂中与性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更容易接受。中职学校妇产科课程中与相关的知识点包括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殖系统生理、妊娠生理等;与有关的妇科疾病的内容包括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生殖系统肿瘤、性传播性疾病、月经失调,计划生育中的避孕方法、人流、引产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等相关知识,可见,中职妇产科课堂教学能为学生学习科学的性知识创造条件。
妇产科教学相比于其他科目的教学,在对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上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除了可充分利用生殖系统解剖、生理的相关知识点来引入性教育外,还可以利用妇产科的理论知识来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面对面地与学生交流,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内心世界,更好地将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科学化、系统化,正确地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理论基础中习得性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学会与人共处,学会自我约束,形成正确的性观念,使其能健康阳光、自信愉快地渡过朝气蓬勃又富有挑战的青春期。
三、在妇产科教学中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的方法
(一)制定教学目标。课前编写教案,确定课堂目标,明确本次课与性教育相关的知识点,将性教育知识渗入课堂授课内容中。如在讲解女性生殖系统生理这一章节里,向学生介绍由于促性腺激素的作用,第一性征进一步发育,如卵巢增大卵泡开始发育、成熟并排卵,卵巢能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第二性征明显,月经初潮是进入青春期的重要标志,丰满隆起,腋毛长出,音调高尖,骨盆横径发育大于前后径,胸、肩部皮下脂肪增多,皮肤细腻光滑,显现女性特有的体态。
此阶段的女生在这种性成熟的支持作用下开始具有了性意识的觉醒,对异性产生好奇好感,希望能吸引异性,渴望得到异性的关爱。通常会把@种异性的关爱当情来理解,然后幻想着与心目中的异性共同憧憬着未来,这正是所谓少女怀春。青春期的中职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弱、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做事欠思考不计后果,往往会因轻率的而造成终身的遗憾。在妇产科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如果把它搬到课堂上,那么学生会因羞涩和尴尬而难以挖掘学生的内心想法和心理动机。此时如果抓住“”这个性道德的重要问题,那么就可以在对“”这个词的含义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性道德,知道性道德的重要内容是自尊自爱和洁身自好,尤其对女性的行为规范而言,它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明白了性道德,才能处理好男女之间的交往问题,也才不会行为失范。对学生开展性健康和性道德教育,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妇产科教学课堂中渗入青春期性教育,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能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恋爱观和性道德观,让学生体会到健康的性观念对于塑造健康人格至关重要。
(二)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优势,开展性教育。教师在妇产科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优势的教学资源,为中职医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性知识创造条件。如在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一章的讲解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录像、各种挂图等,图文并茂地讲解,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女性生殖器官的解剖结构,并将之与男性的生殖系统解剖对比,由此扩展性知识点,延伸讲解男性遗精和女性月经形成的原因,科学认识与异性第二性征方面的差异,消除男女间的性神秘感。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讲解性传播性疾病中,通过播放大量图片、观看视频让学生认识性病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预防及其对社会和个人所造成的危害等。教师结合理论知识讲解,让学生明白性传播性疾病,比如淋病、梅毒、艾滋病、尖锐湿疣等,主要是通过不洁的、体液接触、静脉注射等途径传播,让学生了解许多与性有关的知识。
(三)设计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正确认识性。准备并巧妙地运用妇产科的临床案例,如“未婚先孕、人流所付出的代价”,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在讨论相关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解释、引导,充分利用自身临床工作经验向学生讲述未婚同居、过早、人工流产、滥用避孕药物等所产生的后果。告诉学生一些不懂得性知识的人因为把人流当作意外怀孕的补救措施,所以在上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甚至对过于放纵。这不但与性道德要求相去甚远,而且对身体也造成极大的伤害,容易导致产生妇科疾病,如阴道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宫颈糜烂,甚至影响到以后的生育而痛悔终身。从这些案例当中让学生正确认识性,告诉学生,一个人不但要有科学的性知识,而且要有性道德,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生理、心理得到健康成长,也才能使生活更健康和快乐。要时刻从思想上提高警惕,以顺利度过青春期。
(四)结合临床见习,加强对中职医学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学校有较大的临床实践优势,有自己的附属医院。教学中,仅仅利用录像、幻灯、挂图等教学资源来开展性教育是不够的,学校要利用附属医院的优势,让学生走进医院进行临床见习,通过相关的病,例如不孕不育症、少女意外怀孕、性病、宫外孕等,让学生与患者进行交流,进一步了解草率的所带来的危害。见习妇科常见局部护理,如外阴擦洗、阴道灌洗、阴道及宫颈上药,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操作流程,而且经带教老师介绍还可以了解生理卫生知识,懂得如何保持外阴清洁干净,在经期如何注意卫生及其他事项。学校还可邀请医院的妇产科医生到校来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知识讲座,让学生对性教育不再感到羞涩和尴尬。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青春期性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坦然地接受它,同时培养洁身自爱、尊重女性、爱惜身体、珍爱生命的情操。
综上所述,教师在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授课范围的基础上,适时有效地在妇产科教学过程中渗入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性道德观,引导他们洁身自爱,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正确理解有关性问题等,让中职生快乐地度过青春期。
【参考文献】
[1]彭兴萍.大学生性教育的必要性和教育模式[J].中国现代医生,2008(19)
[2]王婷婷,李新生.如何针对高职生特点进行青春期教育[J],考试周刊,2008(17)
二、高中生性心理现状
调查显示,高中生中普遍存在对性的不正确认识,多数人认为谈性不好,对首次遗精感到害怕,认为遗精有害,不知道遗精、月经是正常现象等等。高中男生的发生率很高,而且大部分学生在后都存在愧疚心理,甚至感到有罪恶感。个别学生行为失控,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出现月经不稳定和痛经状况的女生多半与对性生理现象认识不正确产生的心理压力有关,而且这在高中女生中占很高的比例。高中生在对恋爱的认识上,认为各方面未成熟、不宜谈恋爱、早恋是糊涂错误行为的占大多数。学生们对早恋问题还是有一定正确认识的。
三、高中学校青春期性教育的重要性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的问题我们可以感受到进行高中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工作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性教育不仅是知识教育,而且是人格教育,性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传授给学生大量的性知识,而是要学生学会正确的性态度和正确的性行为。性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青少年只有很好地解决性的问题,才算获得了良好的人格。
四、高中学校青春期性教育的主要问题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学校青春期性教育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从无到有,从最初的遮遮掩掩、步履蹒跚发展到现在的逐渐普及,取得的成就值得称赞。但学校的青春期教育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和解决。学校对高中生的性教育依然是比较薄弱和滞后的,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依然严峻。
1.没有设置独立的青春期性教育课程。在我国,青春期性教育至今未被列入课程大纲,性教育在正规教育体制中形同虚设。学校大多采取学科渗透的方式开展青春期性教育, 一般是通过生物课、思想品德课、班会课等进行渗透, 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时数。这样的教学方式缺乏统一性和时序性,也不容易使学生对性形成正确的认识。加之任课教师对性问题可能存在的排斥心理,使有关性内容的教学被选择性忽略,造成了走过场的事实。
2.封建的性罪恶、性观念还未完全破除。由于封建意识的长期束缚,人们把性的问题看做禁区, 把性与下流等同起来。谈性色变、羞于谈性是中国老百姓的普遍感受。由于旧观念的束缚, 有些学校对性教育的知识轻描淡写, 对一些关键问题停留在“点到为止”的水平;有些教师就干脆避开课本中的性生理、性心理的知识而不讲。封建意识长期影响所造成的愚昧和偏见, 使我国的学校青春期性教育困难重重。
五、高中学校青春期性教育的方法
青春期性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这是最基本的方法,其优点是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较系统的性科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讲授。
2.读书指导。即在青春期教育中,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有关青春期性教育的课外读物。
六、结论
我国高中学校的青春期性教育还比较薄弱, 如何从国情出发,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做到针对性强、适时、适度、适当并卓有成效,仍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做好高中学校的青春期性教育工作需要我们的领导者和教育者齐心协力、共同努力,还要进行多方面的投入和取得相关人员的支持、配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青春期也叫“心理断奶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非常时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普遍存在生理性早熟,对于“性”这个知识处于好奇、渴望、但又似懂非懂的状态,传统的生物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对性的求知欲,正因如此,近年来青少年的性犯罪率逐渐上升。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借助生物这门学科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青春期中的各种性问题,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性知识、了解性知识,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进行有效的性教育,以此帮助他们度过这个“非常时期”。
一、青春期性教育的现状
1.学生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感到恐惧
目前我国的初中生普遍存在生理性早熟,据有关调查研究的数据显示,现在的女学生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为12~14岁;男学生首次出现遗精现象平均年龄约为12岁;还有个别学生出现现象。这些突如其来的身体和心理变化,使他们逐渐产生焦虑与恐惧心理。由于对这方面知识的甚少了解,许多学生开始患得患失,以为自己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认为月经、遗精、是自己不健康的表现,觉得自己变成了“怪人”,不敢正确面对,不敢告诉同伴、老师、家长,终日诚惶诚恐、少言寡语,最终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传统教育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初中生的生理器官也逐渐发育成熟,体内的激素不断增加,对异性、对性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性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避谈的内容:学校所开设的生理卫生课只是个形式,就连初中生物课程所含的与人的生殖、发育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师也只是“一笔带过”。学校采取这种“避而不谈”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需求。
3.教师对性教育缺乏正确引导
长期以来初中生的性教育一直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学校和教师都认为这是不用讲的内容,学生到了一定年龄就自然会懂。正是因为对学生性教育的不重视,有些初中生出现一些性方面的问题,不敢对教师说,只能自己上网查资料,自己去了解。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些不良的信息例如黄色网站、黄色图片、黄色电子书籍就会借此向学生传播不健康的性知识。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容易冲动,情绪和行为缺乏理智的判断,是非辨别能力差,容易受到外界不健康性知识的影响,所以经常会出现早恋、早孕的问题,甚至出现等犯罪事件,不利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青春期性教育的有效策略
1.重视性教育,转变教育观念――改变
当前一些生物教师尤其是在偏远落后农村地区任教的生物教师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当讲到人的生殖或与青春期发育相关的教学内容时,总是“一带而过”。这或多或少影响到初中生青春期的性教育。作为21世纪的生物教师应该遵循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以生为本,积极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到性教育对初中生的重要性,丰富自己的性教育知识,重视性教育。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坦诚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的、正确的性知识,减少学生对性知识的好奇心。同时,教师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性,树立健康的性观念,让学生学会如何明辨是非善恶,懂得洁身自爱。
2.利用生物课堂,学习有关性知识――解惑
除了从内心上正确认识性教育的重要性以外,生物教师应该抓住课堂教学的有利契机,为学生揭开性的神秘,解答有关性的疑惑。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人的生殖、发育”讲述的就是关于人的生殖与发育的相关内容,笔者在这一单元教学时并没有像传统教师一般遮遮掩掩,如在上“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这一节时笔者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身的生殖系统,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挂图、课件等辅助工具直观地展示男女的生殖系统,使学生一目了然。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命的诞生过程,笔者利用网络资源制作了一个动画视频,把受精卵的形成过程、胎儿如何成长发育的过程逐一呈现给学生看。课堂上学生的气氛活跃,没有一个学生感到羞涩,相反很多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当笔者问起:“学了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感受?”有的学生说:“终于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了!”有的学生说:“原来生命是如此的神奇,感谢爸爸妈妈给予了我生命!”又如,在上“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这一节内容时,笔者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先自己收集资料进行课前预习,上课时笔者提问学生:“相信大家都预习过了,也查找了相关资料,你们知道为什么女同学会有月经吗?男同学为什么会出现遗精吗?”学生们讨论激烈,也很快找到了答案。通过这种坦诚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正确、科学地认识性知识、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减少对性知识的好奇心,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的疑惑,使学生不再对自己生理期产生的变化而感到恐惧,所收到的效果要比教师“避而不谈”要好得多。
使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搞好计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把计生工作摆上教育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以确保全区教育系统计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的文件精神,更好地落实各学校校长亲自抓、重点抓的要求和计划生育的工作职责,把计划生育工作与评先评职、晋升职务、入党入团等挂起钩来,实行一票否决。同时进一步强化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单位包干”的计生管理体制和工作措施,把制度建设和制度落实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在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要求学校健全有利于计生工作开展的有关配套制度和台帐,使制度更趋完善,并狠抓落实,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G80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3)01-0087-04
坐位体前屈是测量人体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主要反映其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1]。长期以来,坐位体前屈都被作为衡量大中小学学生柔韧素质的重要指标,2007年开始在我国实施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及欧美国家的体质健康测试[2]也普遍用其评价学生的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肌肉和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以及运动时关节活动的范围和幅度[3]。柔韧素质关系到肌肉的力量与速度、动作的协调与舒展,对于提高竞技成绩[4]、减少运动伤害[5]、增强身体灵活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小学柔韧素质的研究多集中在绝对值的纵向比较[6-8]、训练方法[9]以及测量方法[10]等方面,但关于中小学柔韧素质的年龄特征研究较少[11]。本研究通过6~18岁男女学生坐位体前屈均值的比较研究,分析随年龄增长学生柔韧素质的发展规律,为中小学生发展柔韧素质提供理论支持。
2.5 乡村女生柔韧素质的年龄特征
6~12岁区间,乡村女生坐位体前屈的均值随岁数的增加,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图3),到12岁时达到整个年龄段的最低值,期间在7~8岁、9~11岁两个岁数段均有一个小幅升高;从12~16岁,均值开始回升,到16岁达到整个年龄段的最高值;从16岁开始,出现一段下降,到17岁时止降,随后开始回升,但17岁时的均值也高于6岁水平(表3)。
2.6 女生总体柔韧素质的年龄特征
综合城乡女生的坐位体前屈均值来看,在6~11岁区间,随年龄的增加女坐位体前屈均值缓慢地下降(图2),到11岁时降到整个年龄段的最低值,但该值与6岁相比差异并不显著(表3);11岁后开始快速升高,到15岁时升到整个年龄段的最高值,该值显著高于6岁水平;15~17岁时又出现一个小幅回落,到17岁时降到14.3 cm,略高于6岁水平;17岁过后又再次升高,到18岁时达到整个年龄段的次高峰值。
3 讨论
3.1 6~18岁年龄段男女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柔韧素质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本研究表明,在16~18岁年龄段,男女学生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随年龄增长虽有波折,但总体呈现提高的态势,男生在18岁、女生在15岁(乡村女生在16岁)时达到最大值,第二个峰值男生在15岁、女生在18岁,且均比6岁水平有提高,这与前人的结果有显著的不同[12];也与有人[13]认为年龄越小柔韧素质越好,一般在13岁前柔韧性最好,13岁后开始下降的结果不同。笔者认为,应将柔韧与柔软进行区别。青春期前的学龄儿童骨骼钙、磷等无机物含量少,而有机物和水分的含量较高,因而其骨骼的弹性大,比较柔软[14];而柔韧性水平则取决于关节、肌肉和韧带的综合发展水平。
3.2 6~18岁年龄段男女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柔韧素质出现“双降双升”现象。从本研究结果看,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在6~18岁区间,坐位体前屈的值均呈现“双降双升”现象。第一次“降升”发生在6~15岁,即男生在6~10岁、女生在6~11岁呈现第一次下降,并分别在10、11岁降到整个年龄段的最低值,之后开始回升,到15岁时达到一个高位,形成了区间的第一个“V”型;第二次“降升”发生在15~18岁,即15岁过后,男女生柔韧素质开始第二次下降,到16岁(男生)、17岁(女生)时降到一个低位(但该值仍高于6岁水平),之后又开始回升,形成区间的第二个“V”型。柔韧素质“双降”的特点是,第一次下降幅度大,持续的时间长;第二次下降幅度小,时间短;男生“双降”现象明显,女生的“双降”趋势比较柔缓;男生“双降”的两次低点均比女生提前一年(这与男生进入青春期的时间比女生晚一年相一致)。宋启灿等[11]综合转肩、体前曲、纵叉、横叉等指标衡量少儿的柔韧素质,发现了少儿发育过程中柔韧素质的两次下降与提高的过程;文国瑜[9]也曾指出,10岁以后儿童的柔韧性有所下降,但青春发育期又会有所提高,发育成熟后又逐渐下降,均与本研究的结果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3.3 6~18岁年龄段男女生柔韧素质的“双降双升”现象是少年儿童整体身体素质发展的反映。柔韧素质的第一次下降基本发生在6岁~青春期开始前的时期(本研究另外两组检测数据即男生初次遗精、女生月经初潮的检测结果表明,女生从11岁陆续出现月经初潮,到15岁全部出现;男生从12岁陆续出现初次遗精,到15岁全部出现),此时期在幼儿发育的基础上,新陈代谢旺盛,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体格发育平稳,如身高、体重等平缓增长;骨骼弹性大,硬度小;肌肉发育不完全,肌纤维呈纵向生长,显得细长、柔软,含有较多的水分,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较少[14-15]。即总体上该时期幼儿的骨骼发育较快,而肌肉、神经系统发育相对滞后,使得关节的灵活性、韧带与肌肉的延展性反而略有下降(女生)或显著下降(男生),所以造成此阶段学生的柔韧素质随年龄的增长不升反降。另有研究表明,男性尿17-酮类固醇的含量在6~8岁有一个下降的过程[16],是否说明柔韧素质的改变也与人体性激素的生成规律有关。
6~18岁年龄段男女生柔韧素质的第一次大提升在陆续进入青春期开始到全面进入青春期时,并在15岁时出现第一次高峰。学生在进入青春期后,在体内激素的作用下,身体增长全面进入人生的第二个发育高峰期。如骨增量在12~14.5岁生长最快[17];身高的发育高峰82%的男生出现在12~14岁、90%的女生出现在9~13岁,而体重的发育高峰90%的男生出现在10~16岁、90%的女生出现在11~15岁[18]。说明身体整体的快速发育与柔韧素质的发育相一致。
至于6~18岁年龄段男女生柔韧素质的第二次降、升(15~18岁)原因尚不清楚,是否与机体发育无关,而与刚进入高中学习出现由不适应到逐渐适应的外界条件影响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24.
[2]杨贵仁.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6:96-97.
[3]王瑞元.生理学[M]. 北京市: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36-337.
[4]李晓鸿.柔韧素质在竞技运动中的作用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0(7):152.
[5]许汝霞.浅谈人体柔韧素质[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2(2):83-84.
[6]雷少华,张亚平,郭卫,等.甘肃省天水市城乡中小学学生四项素质比较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5):108-110.
[7]张亚杰,姚蕾,冯全,等.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学生体质状况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2):62-64.
[8]刘晓军,张一民.1985-2000年陕西省小学生体质状况动态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7):913-915.
[9]文国瑜.中小学体育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柔韧素质[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6(3):67-68.
[10]徐玉明,张国海.柔韧性测量方法及其预测属性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4):484-485.
[11]宋启灿,董平.儿童、少年柔韧素质发展规律初探[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6(1):78-80.
[12]王晨杰,金辉,邢连军.健身与健康[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9:28.
[13]刘传进.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3-24.
[14]阮芳赋.小学生科学性教育[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3:54.
[15]李清亚,王晓慧.小学生健康方案[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社会环境,迫在眉梢
199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自我形象的确立、健康人格的养成、身心正常发育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都与青春期性教育密切相关。青春期性教育对青少年儿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家庭观、社会观等有深远影响。
近年相对认知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都趋于弱势的小学生成为社会事件、校园事件的目标群体。据全国妇联统计:1997年下半年全国各地投诉个案135件,2000年上升到3081件。2009年仅媒体公开报道就有175人。事后调查其归因多为家长对孩子性教育意识淡薄,对性教育的内容模糊甚至空白,孩子没有建立自我保护意识,不清楚遇到此类危险时自我保护的方法。
2.教育环境,资源紧缺
教育部1999年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2002年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关于青春期教育的内容甚少, 2012年修订后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仅限于小学高年级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以及中段的异往和建立异性同伴关系。我国尚未制定有关性教育指导纲要,针对小学生青春期教育的教材和书籍资源相对不足、有限。
相对大中专,教育机制对小学生的青春期教育课程重视不够,设置缺乏稳定性。教师多兼任,一般由班主任在学生生活中遇事提及。另外调查显示:受传统观念影响,青春期教育课程中9.6%的教师能全部讲解此内容,36.3%有选择地讲解,其余 54.1%的教师则会一带而过或干脆不讲[1]。教师缺乏相关内容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的培训学习,而这恰恰是教育实施中的重要环节。培养具备相应的医学、生理学、心理学等知识的师资队伍势在必行。
3.重塑观念 修复漏洞
性教育领域中我国普遍存在着(重女轻男)的倾向。家庭、学校和社会往往更加关注对女孩的性教育,而过于忽视男孩的性教育,对男孩的约束和道德责任感教育意识薄弱。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男性更易引起性冲动,和女性相比对网络及信息的吸入量和需求量更广、更多。全球青少年青春期年龄较上世纪普遍有所提前。全国妇联研究所1995年和1999年两项青春期教育需求评估调查显示,随着青春期普遍提前,青少年“非常希望了解生理发育知识”的占被调查总数的69.9%[2]。因此现阶段我国青春期教育着力点和方向标应向小学生偏移。青少年青春期知识迫切的需求与正规渠道获得伶仃的性知识形成反差和矛盾。加上社会媒体信息渠道的多样性、广泛性,网络漏洞和监管的不完善性,这对控制力和辨别力不强的青少年来说是巨大的危险和诱惑。畸形的渠道获得不良的性知识是导致青少年性方面产生不良的理念与行为的重要原因。
4.家庭教育 流于疏忽
我国近些年开始重视家庭教育。但做到规模和普及任道重远。尤其是性教育方面,首先因为传统思想影响下的家长没有接受过科学、系统、正规的性教育培训和学习,对性教育存在错误认知,认为此类知识无需教育,随年龄增长自然知道。还有些家长认为过早性教育会导致儿童青少年早熟。另外一部分家长认为不告知性知识是纯洁的保险箱[3]。在不知如何教,怎么教的情况下,采取回避态度。家长在性教育方面的空缺,自然把责任推给学校。在上述背景下,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在没有得到充分自我认知的情况下,在激素水平作用下对自我出现的正常生理心理反应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和疑惑感,这种性知识的正常需求和被压抑产生了一组矛盾。无形中将获得性知识的来源推向旁门左道。
二、相关概念
“青春期”是指由童年期逐渐向青年期过渡时期。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青春期的年龄界定为10-19岁。是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从不成熟发展到成熟的重要阶段,对毕生发展有重要意义和价值。近年来青春期年龄界限有2-3年的提前。
“性教育”是一种性知识、性心理、性道德和性法制的教育[3]。其中包括生活教育、卫生教育、道德教育、责任教育和人格教育,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大量研究表明,性教育与青少年的社会化、健康人格的形成、身心的发展以及今后恋爱、择偶和婚姻家庭中的亲密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密切相关。由此可见,性教育更应该是生命的教育,“终生”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也可以聘请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4]。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以品德教育为主,对人类的发展影响意义重大。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及现状
1.国外研究综述
瑞典是全球第一个引领青春期性教育的国家,由政府支持系统化展开,教育部将其列为必修课,教育范围包括幼儿到准父母。有效的减少了青少年性病、性犯罪等不良事件的发生。20世纪60年代美国提出“性解放、性自由”对美国青少年产生了错误导向,导致少女怀孕逐年增加,性病、艾滋病骤然剧增,给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和惨重代价。随后美英澳等国的“同伴教育(Peer Education)”以及联合国爱滋病规划署倡导的“ABC性教育活动”(A 代表避免婚前,B 代表对配偶或一个保持忠贞、不搞性乱,C 代表正确使用安全套)为代表的成功模式已被国际上普遍采用为青春期性教育的方法[5]。许多发达国家逐步意识到性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随之也先后开始探索研究实施青春期性教育。
2.国内研究历史与现状
2.1起源甚早,历史搁浅
公元前500年孔子的《诗经》中提及有关性道德的教学内容,是我国最早有关性教育的记录。公元79年,班固编辑《白虎通德论》, 提出学习技艺外,学生应接受性教育,是中国最早的学校性教育。北宋后至封建社会,性教育被禁锢了很长时期,乃至我国性教育的发展受到阻断。
2.2不断发展,逐步深入
解放前周建人、鲁迅、张竞生等人曾倡导解放人性,普及教育,尤其是性教育。1963年总理对《生理卫生》教材做出批示, “一定要把性卫生知识交给男女青少年,让他们能有科学的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健康,促进正常发育”。1986年姚佩宽[6]等人出版了第一部青春期性教育的教学参考书《青春期教育》。国家教委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于1988 年颁布了《关于在中学开展和加强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的通知》。1991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初中全面开展青春期教育。此后,一系列的探索研究与实践活动相继开展,有关青春期性教育的教本、科普读物、咨询手册,为青少年提供知识、信息与咨询服务的网站等呈现出多渠道发展的良好态势。将青春期性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健康讲座、心理辅导等各种途径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变化,消除困惑。
2.3认识现状,与时俱进
(1)社会环境中害事件的不断出现郑重提醒我们对家长与孩子开展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的青春期教育的迫切性。(2)随着青春期的提前,小学开展青春期教育契机更好。6-12岁之间,即是弱势群体,最需要保护的时期,他们的性好奇和性探究不带有任何满足性生理需要的目的,他们把性当作知识来学习,就象他们认识汽车、植物一样。(3)由于观念的尚未转变,现代青春期教育多以中学、大学为重点,疏忽了小学教育。小学生现有的青春期教育教材凤毛菱角,也大多是蜻蜓点水、星星点点。内容上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4)传统观念下,社会、家庭、学校等大小环境更注重对女童的青春期教育,而忽视男童的教育。这与人体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及社会现象有冲突。应更重视男童的道德教育与高尚的情操教育。(5)教育对象在力度和范围上应该由原来的以学生为对象向家长、教师为对象倾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我国性教育学家阮芳赋教授所说:“就像普通教育有德、智、体、美几个方面一样,性教育也可以分为德、智、体、美几个方面。”
2.4未来展望、发展方向
根据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倾向生命教育(尊重生命、珍惜生命)、道德教育(尤其注重男童的道德教育)、尊重人性和认知情绪等方面。教学内容要做到知识清晰、程度适度、有趣游戏、联系大自然生物变化和活动为主。家庭教育也要一起学习参与其中,以理论为基础,生活实例为导向,讲座与研讨、亲子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培养家长学会科学的、系统的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方法,因材施教,尤其加强男童的道德教育。此外对青春期教育的教师进行培训,采用标准化学习,间接的提高了教师性教育的专业能力也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顾美皎.妇女保健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年.
[2]潘绥铭.中国性现状【M】.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年,Pl~2
[3]彭晓辉主编.性科学概论【M】.科学出版社,2002年.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有许多研究和调查表明,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甚至令人担忧。一些调查和统计的数据可能不够准确和客观,但已经让我们认识到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存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将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起到预防作用,同时帮助一些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认识自己,完善自我,化解心理障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推进需要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学校都配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我国的一些发达城市和地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有了明确的要求,我省的一些经济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几个城市也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明确的要求,省教育厅有关文件中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是我省中小学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的客观需要下,开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满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成为当务之急。根据我省中小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人员编写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即《成长与心理》,并经安徽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开明出版社出版,从2009年开始,安徽省中小学都能使用这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属于中考或高考直接要考的课程,但现在已有相当多的学校配备了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肯定地预测,将有越来越多的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主要是学生发展与成长的需要,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下简称《纲要》)明确:“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并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小学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
《纲要》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的主题选择
《纲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纲要》对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作了明确的要求。如初中阶段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从《纲要》中阐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看,初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自我、学习、情绪、青春期、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方面。初中《成长与心理》各册主题结构如下:
初一上册:
自我:第五讲,做自己的国王;第二讲,做时间的主人。
学习:第三讲,规划学习;第六讲,学习的动力。
人际交往:第四讲,学会幽默;第八讲,赞美的话儿这么说。
社会适应:第一讲,感受初中。
其他:第七讲,诚信人生更精彩。
初一下册:
自我:第二讲,借双慧眼看自己;第五讲,成人,我们这样诠释。
学习:第七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绪:第六讲情绪世界。
青春期:第一讲,少男少女初长成。
人际交往:第三讲,同学交往的桥梁;第四讲,老师,我想对您说。
社会适应:第八讲,带着梦想成长。
初二上册:
自我:第八讲,自胜者强。
学习:第一讲,观察力:开启智慧的窗户;第五讲,记忆解码。
情绪:第三讲,给心情放假。
人际交往:第四讲,相逢是首歌;第七讲,与父母面对面。
社会适应:第二讲,抵制不良诱惑;第六讲,生活中的我。
初二下册:
自我:第二讲,唤醒心中的巨人;第五讲,偶像与追星。
学习:第一讲,站远点,打量学习成败;第七讲,漫话考试。
青春期:第三讲,青春心事。
人际交往:第四讲,坦然面对你我他。
社会适应:第六讲,社会是本书。
其他:第八讲,职业世界。
我们在尊重和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特点的基础上,关注社会发展热点,在选择主题时尽量做到:
1.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选择学生最关心的话题作为各讲的主题。如初一上册的“学会幽默”、初一下册的“同学交往的桥梁”、初二上册的“与父母面对面”、初二下册的“偶像与追星”等。
2.注意层次性,根据学生的年龄及不同时期的身心特点,选择主题。如情绪方面,初一下册的“情绪世界”是认识情绪,初二上册的“给心情放假”就是控制和调节情绪。青春期方面,初一下册的“少男少女初长成”是对生长发育及心理变化的认识,初二下册的“青春心事”就是对进入青春期后的情感变化的认识。
3.具有针对性,选择当前学生最突出的心理问题,如“学习的动力”、“抵制不良诱惑”、“漫话考试”、“偶像与追星”等,都是以与同学关系、与父母关系、适应社会、必须面对的学习问题、成长和发展的目标等为内容,这些都是初中生成长过程中不可回避,又容易出问题的方面。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主题结构或设计思路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过程中,为了使编写思路更加明确,方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到了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中主题内部结构相对统一,初中阶段每个主题的内部结构包括心理点击、心理博士、自我报告、心海导航、成长感悟、心灵自助等模块,下面从功能设计和教学思路等方面对各模块作一些介绍。
1.心理点击。从一些调查结果、生活事件等入手,引出主题,并对主题心理现象作简要阐释。教学时可通过教材上提供的调查结果、生活事件,也可以准备类似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感性的认识,使学生由此进入主题。
2.心理博士。对本讲主题涉及的主要心理现象和事件用心理学原理进行科学的解说,突出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在教学时,要考虑到初中生的知识背景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要立足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不要求学生去记去背这些心理学原理,而是引导学生认识了解这些心理学知识和原理,并与本主题前后的案例、活动等结合起来。
通知指出,2008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包括西部边远地区骨干教师培训专项计划、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计划、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计划、中小学班主任专项培训计划和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计划。
据悉,教育部将采取专项支持和“对口支援”相结合的方式,委托上海等东部省市和陕西师范大学等高师院校分别对云南等西部省区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采取网络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对今年新进入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5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近10万名高中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今年教育部将在全国范围内遴选100个项目县,对1万名中小学班主任进行专题培训。还将委托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对西部地区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和中小学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进行专项培训。
有关负责人表示,各地要“按照农村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的要求,落实教师培训经费。在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过程中,不得向教师个人收费。
(摘自2008年4月15日新华网)
乌鲁木齐将开设
小学青春期教育课
经过近两年的试用,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于一体的地方课程《健康》现已全部修编完毕,将于今年秋季开学时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小学校全面推广使用。
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体艺卫教研室教研员崔君说,修编后的《健康》从小学二年级的“我是从哪里来的”、四年级的“我是男孩我是女孩”开始性别教育,到五年级则正式开始青春期教育。
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医院专家认为,现在未成年人的青春发育期提前到了9岁至11岁,在内分泌调节下,身心发生着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表现出焦虑和烦恼,让青少年早一点接受青春期教育对他们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崔君说,现在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广,获得的信息内容不仅庞杂而且片面,如果学校不开展青春期教育,那种片面的信息就会对没有判断力的学生产生误导作用,因此开展青春期教育需要科学规范的引导和教育。
(摘自2008年4月10日新华网)
江西实施农村师范
定向生培养计划
为了保证农村中小学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今年江西省将正式实施农村师范定向生的招生政策,并扩大招生计划数。
目前,江西省农村教师存在问题突出:数量不足,素质偏低,年龄老化,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学科结构不合理,英语、信息技术和音体美等学科教师缺乏。
对此,江西省政府于2007年试行了农村师范定向生培养计划,分为高中毕业三年制和初中毕业五年制两类。其中,填报高中毕业三年制志愿可以是跨地区的生源,填报初中毕业五年制志愿的考生必须是需求县(区)的生源。
为确保定向生毕业后顺利就业,需求县(区)教育局、培养院校与正式录取的学生必须签订《农村中小学教师定向培养协议书》,确保定向生毕业后到指定学校任教并落实编制和工资待遇。协议书明确了定向生的权利和义务: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任教时间不少于5年。毕业后不履行合同到指定学校任教,即自动放弃分配资格,不得向组织提出其他分配要求,同时须向需求教育局交纳违约金2000元,向培养学校交纳定向培养费3000元。
(摘自2008年4月16日《中国青年报》)
烟台一高级职业学校为
特困生设“一元窗口”
近日,记者从烟台市牟平区高级职业学校了解到,该学校为了帮助特困学生解决生活困难,从本学期初起,设立了“一元窗口”,受到了多方称赞。
在这所学校的学生食堂里,有一个窗口名为“一元窗口”,在这里一些特困学生可以用专门制作的饭卡花一元钱,买到其他同学在别的窗口花2.5元到3.5元才能买到的饭。该校2008级特困生王英同学说,学校为我们想得很周到,在这儿买饭既能吃饱,每个月还能省下100多元钱,给家里又省下一笔开销。
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2008年入校的新生中有不少学生家庭条件非常艰苦,甚至交不起学费、生活费,而且近来物价上涨的压力明显,一些特困学生只好节省伙食费,所以学校决定,在食堂里特意为特困生开设“一元窗口”,希望通过此举,让他们花一元钱就能同其他同学一样吃饱吃好,不要因为吃不饱而影响学习。
(摘自2008年4月16日《齐鲁晚报》)
江苏试点五年制
高职“专转本”
为打通高职和普通高校的升学通道,江苏省教育厅日前全面启动五年一贯制高职“专转本”试点工作,符合条件的高职五年级在籍学生,经所在学校推荐均可参加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
江苏省教育厅日前下发《关于做好2008年五年一贯制高职“专转本”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称,“专转本”学生统一转入本科三年级学习,除国家和省有明确规定的,享受与转入学校本科生同等待遇,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可授予相应的学士学位。“专转本”学生毕业时,按国家有关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政策执行。
《通知》要求,五年一贯制高职“专转本”选拔工作在推荐学校学生报名和推荐的基础上,先进行专业技能考试,再进行综合考试(面试),最后择优录取。录取工作由接收院校负责,在学校招生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按专业技能考试总分的50%、综合考试(面试)总分50%,累计总分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拟录取考生名单报省教育厅审核。视录取情况可适当进行同专业学校间调剂。
(摘自2008年4月9日新华网)
浙江取消
“省级优秀学生”高考加分
4月9日,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政策确定。为畅通社会和考生对招生考试工作的监督渠道,浙江省将采取有效措施,推进高考“阳光工程”制度化。
据悉,浙江今年起取消“省级优秀学生”加分政策,省教育厅不再评选“省级优秀学生”。对政策加分考生,今年首次实行考生所在地和省考试院两级公示和省级主管部门会审制度。保送生、艺术特长生等特殊类招生均集中公示,今年实行先公示后办理录取手续。
同时,强化阳光招生的秩序管理,杜绝乱收费和违规录取、严打非法中介诈骗活动。任何高校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取与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严禁弄虚作假及违规录取考生,未经教育部批准和统一公布的招生计划和专业一律不能招生,防范和打击非法中介,维护高考良好的秩序。
有关负责人强调,各高校在招生宣传中要加强自律和监管,坚持实事求是,不夸大其词,不闪烁其词,不含糊其辞,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实实在在的优质服务。
(摘自2008年4月10日《现代金报》)
甘肃今年将招聘
2000名农村特岗教师
今年甘肃省将公开招聘2000名以应届本科生为主的特岗教师,到该省“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
据介绍,甘肃省从2006年起开始实施“特岗计划”,“特岗计划”不仅给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岗位,而且较大程度上提高了甘肃农村地区教师素质,缓解了甘肃长期存在的农村高学历教师缺少的压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去年全省招聘1300多名特岗教师到农村任教,今年“特岗计划”实施范围将扩大至全省42个国扶县和省扶县(其中包括两个移民基地),计划招收农村特岗教师2000名左右,特岗教师实行公开招聘,聘期3年,合同管理。
据悉,“特岗计划”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以中央财政为主,特设岗位教师除享受教育部、财政部等相关部门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外,当城镇、农村学校教师岗位空缺需补充人员时,特岗教师将被优先聘用,同时,符合相应条件要求的特岗教师,可按规定推荐免试攻读教育硕士。
(摘自2008年4月2日中国新闻网)
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启动
2008年3月26日,由世界著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和中国泰康人寿共同发起设立的第一个面向全球华裔中学生的数学奖项――丘成桐中学数学奖,正式在北京启动。首届年度大奖将于今年10月在北京揭晓。
据介绍,“丘成桐中学数学奖”竞赛的组织与选拔模式借鉴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美国“西屋奖”,注重创新与实践,鼓励团队精神。该奖项分五大赛区(东部赛区、西南赛区、北部赛区、台湾赛区、海外赛区),每年举行一次,每次奖励约10个中学生参赛团队。参赛团队由1至3位队员和一位指导老师组成,自主选择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领域的研究题目及资料,以团队协作的形式,完成研究计划,经指导老师或所在中学推荐,向评奖委员会递交专题研究报告。经过初审筛选、复审推荐、终审确认和最后的封闭式答辩后,决出优胜者。优胜者将获得丰厚的奖金。为引导学生尊敬老师,鼓励和认可老师与学校在数学教育方面的贡献,相应奖金的30%用于颁发给获奖学生的指导老师。
丘成桐中学数学奖评审委员会由丘成桐教授亲自担任主席,成员多为哈佛大学、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国际一流学府的教授。
(摘自2008年4月2日《中国教师报》)
中国拟推出学生汉字书写
等级标准
学生提笔忘字、书写潦草的情况日趋严重。国家语委近日透露,将推出针对大中小学的学生汉字书写等级标准,规范汉字书写。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说,随着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用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汉字书写仍应作为人们学习、工作的基本技能。我国正在制定中小学生汉字书写等级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认会写,还要写得规范和美观。
据介绍,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语言课程标准已对汉字书写提出要求,但没有具体的考核评价指标。一些地方的中小学已探索开展相关工作的试点,取得良好成效,受到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广泛欢迎。
“我们不指望所有人成为书法家,但汉字书写等级标准的推广将使青少年具备基本技能,同时传承中华传统书法艺术。”王登峰说,“汉字书写等级标准将对各年级达到什么水平都提出原则性要求。”
1 欧美国家
1.1 瑞 典
瑞典是世界上最早开设性教育课程的国家之一。从1942年开始对7岁以上的少年儿童进行性教育,教师采用启发式、参与式和游戏式的教学方法,在小学传授妊娠与生育知识。1957年,瑞典国家教委制订了性教育指导要领;1966年,瑞典又尝试通过电视实施性教育,打破了家长难以启齿谈“性”的局面;1970年,性教育范围扩大到瑞典所有学校[1]。1975年之前,他们偏重于生理教育,此后逐步增加了性道德、性评价等教育内容。瑞典的性教育有五个突出特点:一是非常实用;二是从幼儿期就开始;三是性科学教育一步到位,详尽、细致,不兜圈子;四是覆盖面广,不仅在学校已有完整的性教育课程体系,而且性教育已深入社区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五是建立广泛的国际合作[2]。瑞典的性教育很有成效,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瑞典的少女妊娠和人流数明显少于其他西方国家,性病和性犯罪比例也在不断下降。
1.2 美 国
美国的青春期性教育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于“性自由”、“性解放”运动使青少年对性产生了误解,导致少女怀孕逐年增加。为了减少私生子不良和性病的蔓延,培养青少年正确看待异性和与异性建立高尚关系的态度和能力,美国性信息与性教育委员会提出“安全”综合性教育的目标。强调个人的权利,在学校中开设青春期性教育课程,教育学生采用“安全”方式,从而更加有利于性的健康和个人生活的幸福。20世纪80年代末掀起性教育的,提出制订宣传“婚前性节制”的基本大纲,并配合推广预防艾滋病大纲,主张“我拒绝这样做”。20世纪90年代,强调长久地对青少年进行性道德教育。
1.3 英 国
英国由国家资助与管理的所有中、小学主要根据“国家必修科学课程”的具体规定来进行性教育。国家必修科学课程按不同年龄层划分为四大阶段。第一阶段,学生的年龄为5~7岁,主要是初步了解人体外部各器官的名称,知道人类可以孕育下一代,并会区分他们相互间身体上的异同等。第二阶段为8~10岁,主要掌握人类生命周期的各个主要阶段,包括生殖、生长发育等。第三阶段是11~13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应懂得青春期所带来的各种生理和心理变化情况,以及什么叫月经和受精等。第四阶段为14~16岁,这时的学生们开始了解荷尔蒙对人体的作用,医学上使用荷尔蒙来控制与提高生育力的情况以及男女性别的决定因素等复杂问题。除了这些必修内容外,各中学还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年龄、特点与需求,适当增加有针对性的内容,如性健康、人与人的关系、情感释放、肢体语言等。按教育部的规定,学校在开设以上内容的课程时,必须制定详细的政策与实施细则,供学生家长及监督部门检查。
1.4 芬 兰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芬兰全社会的“性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政府教育部门、学校、老师、家长们越来越认识到对青少年进行正面性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加强性道德教育,一方面从性保健出发进行性知识教育。性教育大大方方地走进了中小学课堂,各种各样的性教育出版物图文并茂,连娃娃都有性教育小儿书。30多年过去了,芬兰的性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芬兰被世界人口与发展会议树为典范。
1.5 俄罗斯
国家家庭教育科学研究所认为对未成年人进行性教育至少要从7岁开始。在这一阶段,应教育孩子们初步了解男、女的概念,掌握人体外部各器官的名称,了解相互之间的外观区别。到12~17岁,除了让孩子们了解到人生命周期的主要阶段、懂得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外,并侧重培养他们进行日常体育锻炼。这样一来可以抑制性冲动,二来可以提高身体素质,为日后的性生活奠定基础。此外,在这一时期还培养学生们发展创造能力,尽量减少他们性幻想的时间;开设专门讲座传授如何避免非正常怀孕和预防性病的有关知识。
1.6 欧洲其他国家
法国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懂得男女两性的差别、人的发育和成熟以及妊娠分娩等生理科学知识,而且还要他们知道生命的可贵和男女友爱的重要性。对荷兰的小朋友而言,学习性知识就和其他学科一样,没有什么特别。儿童从6岁进小学开始就接受性教育。他们甚至会在餐桌上和父母讨论这方面的话题。然而,荷兰性开放并非像外界担心的那样造成青少年性泛滥,相反,荷兰拥有欧洲国家最低的青少年怀孕比率。比利时政府决定从2004年1月起,各中小学校将性知识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使之逐步成为必修课。政府为此专门增加预算25万欧元。
2 亚洲各国及地区
2.1 日 本
把性作为人格的基本部分。日本性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叫“纯洁教育”,强调对青少年授以正确的性知识,使其保持身心纯洁,到结婚为止是处女;第二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日本受到西方“性自由”浪潮的冲击,从而开始了以传授性科学知识为主的阶段;第三阶段是70年代以后,日本进入“性指导”阶段,不仅让学生懂得性科学知识,还要懂得友爱的重要和生命的可贵。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在性教育别强调性约束、性道德,认为性教育首先是性的文明教育、伦理教育和道德教育,要尊重人的精神,反对恃强凌弱,讲究男女平等,而性的卫生教育是第二位的。他们制定的性教育目标为:把性作为人格的基本部分给以综合看待,树立男女平等的正确异性观,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形成高尚的人格。日本中小学的性教育在确定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时,注重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及其特征[3]。
2.2 韩 国
韩国从2001年起,在小学、初中、高中实行每年10课时以上的义务“性教育”制。在初中阶段讲解避孕的目的、避孕的种类、流产等知识。对高中生则进行详细的关于避孕种类和原理、避孕方法、错误的避孕知识、避孕失败的原因等问题的教育。
2.3 香港地区
性教育始于70年代,该地区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青少年中性观念日渐开放。政府教育署积极开展学校、家庭的性教育。教育署赞成的是“隐蔽式”或“综合式”的性教育,即不以性教育为独立科目,不单独设立课程,而是将性的有关知识分布到有关学科之内,由各科教师指导。他们在实施性教育过程中,除了提供性生理知识外,价值观念的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课,最终目标是协助学生对性建立开明而负责任的态度,使其懂得自主及理智地处理性问题,了解对人对己的责任和对他人的尊重,进而认识个人的价值。中学性教育的目标是:(1)使学生了解人类生长过程的知识;(2)帮助学生建立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观念,使他们认识个人行为对他人可能造成的影响;(3)协助学生认识恋爱婚姻,为人父母及家庭生活所负担的责任及重要性;(4)教授学生有关两性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词汇,以便使他们能与家长、辅导员及其他成年人坦诚沟通思想。
2.4 新加坡
在学校专门开辟了性教育课,教导学生们如何对待异性朋友、对待感情、对待早恋等,高度重视他们的青春期心理问题,并为孩子创造一些同异性接触的机会,教育他们理智地对待和异性的交往,不去跨越友谊的界线。同时新加坡政府对社会上一些不良的影视出版物、电脑黄毒等大力抵制,严厉打击各种诱使少女犯罪的不法分子。
3 我国性健康教育发展进程
3.1 倡导阶段(1949年10月~1977年)
这一时期提倡进行性教育。总理在1963年对北京市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讲话中,提到要破除性的神秘感,对学生进行性知识教育。1963年在全国卫生科技规划会议期间,他指示要适时地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性卫生知识教育。1976年,在病危期间,再次强调要把青少年性卫生教育搞好。但在实践中阻力很大,性教育仍是这一时期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
3.2 兴趣阶段(1978~1984年8月)
这一时期对性的旧观念开始破除,逐渐打开性教育。国外性教育信息逐渐传入,中国开始有较多性教育和性学书籍出版,报刊上亦有相关文章发表,从性医学、性社会学、性教育学等不同角度阐述了青春期性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北京、上海等地少数学校的教师根据本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自编教材进行性教育尝试,取得了成效,积累了经验。
3.3发展阶段(1984~1987年)
这一时期,开始了有组织、有计划的性教育试验。对青春期性教育的时间、内容、途径、方法和原则进行了试点。在此期间,北京、上海等地召开了青春期教育的研讨会,对青春期教育的地位、作用、目的、任务,以及课程设置和师资培训等进行了探讨。
3.4推广阶段(1987年起至今)
这一时期,国家教委已把青春期教育正式列入学校的教育计划。1988年6月国家教委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召开现场会,提出了具体实施的步骤与方案。1987年起“青春期教育研究”课题被列为教育科研的国家教委级重点研究项目。1987年7月、1990年10月和1992年8月召开了3次全国青春期教育理论和实践研讨会,为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青春期教育的理论体系奠定科学基础。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5-0005-03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育还有许多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这在青少年性教育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至今,我国还没有形成中小学性教育的课程设置,实施中小学性教育只能隐含在相关学科知识中进行。而性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极其重要,它是培养学生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健全和谐人格的一个重要前提。
一、热点新闻助推社会公众关注青少年性教育
国家一直非常重视青少年性教育问题,并在中学生物课中设有专章讲授相关知识。网络化、信息化、全球化的21世纪,不断冲击着我国传统的性教育理念,一些学校针对现有的性教育落后的现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然而,学校的性教育课设置却显得力不从心,行进维艰。2011年夏秋之交,北京、上海的小学超前性教育读本引发社会热议,莫衷一是;学校的性教育课设置经历了从“谈性色变”到“欲语还休”的过程,让整个社会颇为尴尬,很伤脑筋。2013年5月8日海南万宁发生的“小学校长带女生开房”事件,其中6名被害人都是未满14周岁的六年级学生,此后互联网、新闻媒体又相继公开报道了多起涉嫌猥亵或案件。一时间,性教育问题再起波澜,社会各界热切希望中小学开设性知识和性安全教育课程,弥补教育面临的“真空”,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和防范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
二、当前青少年性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家庭没有肩负起青少年性教育的重担
人类早期,儿童性教育大多是由家长实施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50~70年代时,西方文化已经形成自己完整的人类性认知体系,将性作为一种自然的生理和心理现象,认为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最珍贵的礼物,并逐步在中小学开设性教育课程。例如,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将“纯洁教育”改为“性教育”。我国是一个性文化相对保守的国家,甚至对生育这件非常普通的事情应进行的教育都成为一件极其为难的事情。在家庭教育中,青少年性教育一直遵从自古流传下来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存在着一味回避和封闭信息的态度,造成长期的蒙昧状态。青少年性教育萌芽发展缓慢,对“性”讳莫如深,一旦孩子自然流露对性的好奇时,家长只能消极缄默,或尴尬搪塞。与子女沟通和谐的家长,一般都会在孩子四年级左右的时候被追问到相关的性知识,但是如何教育,却要么束手无策,要么莫衷一是。不过不少家长都认为学校在这个阶段应该向孩子讲授性教育知识。而那些与子女交流困难的家长,因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发育状态,一发现孩子对性好奇,就会禁止、呵斥甚至是打骂,以致反而激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二)素质教育理念有待进一步落实
目前,许多学校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对中小学教育的管理并没有摒弃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理念,这严重阻碍了中小学性教育课程的发展。就本质上看,中小学性教育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保护自己、珍爱生命的素质教育。如果青春期性知识教育不纳入考试的范围,就等于放任自流,甚至名存实亡。据调查,非考课程的老师讲课缺乏激情,学生听课没有兴趣,应付差事,草草收场,效果极不理想。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应仔细研究、认真对待,从转变性教育的方式、方法入手,并与法律教育、道德教育等结合起来,塑造自心健康、人格完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少年。
从师资队伍来看,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各级各类学校数目可知,全国中、小学学校共有320533所。如果一所学校至少需要2名性教育教师,全国至少需要64万名性教育专业教师。如此庞大的师资缺口在短时间内是难以补足的,因而,任用非专业教师在所难免。非专业教师任教需要专业培训,使他们能胜任教学工作。这些培训既是知识传授,以增强其对性知识和犯防范意识的理解认识,又要帮助教师清除封建意识,加深对性教育意义的认识,而后者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三)法律在保障青少年性教育上比较滞后
法律的发展对青少年性教育事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一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等行为。”该条文中明确规定了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要对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进行教育,其中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等教育都包含有与青少年相关年龄段的性知识。第十九条规定:“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进行青春期教育是1992年提出,经2006年和2012年两次修改后一直沿用的提法,其实质与核心就是性教育,这是中国人谈“性”色变的心理在法律文本措辞上的真实体现,法律也无奈地选择了等待。
(四)媒体低俗“黄毒”监控难度大
在社会转型期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部分人因一味追求物质财富,而忽略了道德、法律的规范和制约,甚至在利益趋使下,肆意通过网络媒体、小杂志等传播低俗文化,误导青春萌动、涉世未深的中小学学生,使他们沉迷在网络“黄毒”、游戏暴力等虚幻情节之中。而这些“黄毒”监控难度大,是一项长期的艰巨工作,稍有松懈就会“死灰复燃”。因此,为了子孙健康成长,保障中小学性教育事业的发展,一刻也不能放松对网络媒体、小杂志的监控力度。
三、推进我国中小学生性教育发展的前景
我国青少年性教育需要从传统的家庭性教育向学校和社会性教育发展,并形成以学校为主的三者结合教育模式,树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性道德、性伦理和性文明修养,虽然我们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众多困难,但前进步伐不可阻挡。
(一)预防未成年人犯的法律建设工作已经启动
目前,对侵犯未成年人性犯罪惩治力度还不够严厉,以及社会上的封建残余思想和歧视女性等性观念的影响,对未成年人这一弱势群体缺少强有力的保护,以致对未成年人的犯事件频频发生。前文提到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九条规定一直沿用的提法是“青春期教育”,这虽然和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但是当社会中越来越多的成年人把犯罪的黑手伸向青少年时,我们不应该思考怎样加强对青少年的保护?2013年7月最高法表态赞成废除宿罪就是一个可喜的开始:2014年1月四川邛崃两男子宿13岁,检方认为“明知不满14岁仍发生性关系符合罪犯罪构成”。这成为全国首例宿被诉罪的案例。这充分证明了法律只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才会使自古以来一直存在的对未成年人进行的犯犯罪得到法律的应有惩罚,同时,也预示着青少年性知识和性安全教育已不必再遮遮掩掩,破除神秘、普及法律赋予的权利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中小学性教育课程设置条件基本具备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0年的《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将性教育的全部主题归纳为六个关键概念――关系;价值观、态度和技能;文化、社会和人权;人体发育;;性和生殖健康。这必将有利于我国进一步确立中小学性教育的课程价值和地位,学校的性教育也必将从单纯的知识教育转向法律解读、心理健康辅导等全面的素质教育。社会各界也为中小学性教育课程设置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例如各省编写了以性教育及其相关知识为内容的地方必修教材,社会各界知名学者编撰了许多有关中小学性教育的书籍。这些都说明,期盼已久的中小学性教育课程已经初露端倪。
(三)各地中小学性教育课程试点班形成规模
中小学性教育课程的设置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地根据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文化建设的发展状况,开设了相关的课程试点班,并且已经初现成效。以四川省为例,成立了以成都工业学院为重点研究基地的四川省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和省性教育协会,以周边高校作科研支撑,附近中小学为课程试点,大规模、全过程地开展性教育研究,已经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它必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性教育实践与研究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北京前卫性教育教材.家长签署同意书方能授课[EB/OL].新华网()2011-8-22.
[2]王丽莉,徐 韵.中西方儿童性教育比较[J].山东教育,2007,(36).
[3]毛海波.国外性教育发展状况及其对我国性教育的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3).
[4]中小学性教育队伍仍是支杂牌军[N].中国青年报,2013-6-25,第3版.
[5]余雅风.通过立法保障青少年性教育的实施[J].中国教师,2011.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95-01
根据2001年教育部21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第14条内容:要规范义务教育学制。“十五”期间,国家将整体设置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九年一贯制。成都高新区也结合区情开设多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对学生人格养成有积极意义。下面,将结合滨河学校的具体例子分析。
滨河学校的学生年龄跨度很大,根据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瓦龙对儿童不同年龄层次的划分,滨河学校的学生涵盖了儿童发展的客观性时期(5,6岁—11,12岁)和青少年时期(13,14岁后)。这两个时期是儿童形成完善人格,形成独立思想,也是对客观世界从感性到理性的重要时期。
已经有很多成功的例子证明了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在教学上较之单纯的小学或初中是有优势的。但在德育教育上,因为学生的年龄跨度较大,很多学校在德育管理上存在难度,为了方便管理,仍然是分为小学部和初中部在分开管理。但这种管理人为的给学生划分了阶段,其实并没有发挥出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德育教育上的巨大优势。
根据《甘肃教育》2009年第13期《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中的劣势探析》的分析[1]:由于九年一贯制学校大多由原中小学合并而成。一贯制后,原中小学老师变成了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老师,原中小学领导变成了九年一贯制学校的领导。虽然各人的“外在角色”一下子转换了,但是各人的“心理角色”转换却并不那么容易。加上九年一贯制学校的领导大都是从原中、小学的领导选拔,因而大家对“九年一贯制”办学体制下的教师管理缺乏必要的经验储备。原先小学的领导对中学教学不了解,对“中学老师”不熟悉;原先中学的领导则对小学教学不了解,对“小学老师”也不熟悉。这些素质的缺陷,很容易导致管理者在教师管理中缺乏必要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所以,要发挥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就要做到几下几点:
1全局的管理观念
不能单纯的把以前在小学或初中的管理经验生搬硬套。在开展德育活动时,也要全盘的考量,要让所有学生都能从参与的大型集体活动中有所收获。例如,每学期的开学典礼,是仪式教育的很好的实现手段。但要让一年级新入学的小朋友和九年级马上就要面临中考的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进来,不在典礼的过程中明显感到和好像和自己没有关系,就需要我们在内容上找到一个共同点。本学期滨河学校开学典礼的主题就是:好习惯伴我成长。习惯是伴随一个人成长的重要话题,对新入学的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开始适应学校生活,是他们的重要任务,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取得好的成绩也需要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好习惯的形成也是对人终生受益的。所以,这个主题就对1-9年级的所有学生都有所帮助。为了让各阶段的学生们能更好的领悟到习惯对人的重要性,德育处分别安排了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代表和一个九年级毕业班的学生代表根据自己的学生现状发言,在学生们中间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2分段管理,整合德育内容
2.1全局的观念不意味着一刀切的评价标准。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强调“一贯制”的同时,也必须承认不同年级段之间的差异。六七岁的儿童不同于十五六岁的少年,教育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对老师的要求有着诸多不同。因此,九年一贯制学校中的教师管理应在强调共性的同时,兼顾其个性。要做到这一点,“分段管理”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分段的形式可以各不相同,如:三、三、三制,即一至三年级为一段,四至六年级为一段,七至九年级为一段;也可以五、四制,六、三制、二、三、四制等。这种分段管理的好处是很多的。比如,在评价标准上就可以分段评价。我校的文明礼仪班集体在评选时,就是按照一二年级,三四五六年级,七八年九级分别评选的方式进行。
2.2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的德育内容也不尽相同。比如在滨河学校开展的青春期教育中,在五六年级中开展的是了解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为进入青春期做好准备、能够欣然接受女孩儿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等内容。在七八年级中就更是把青春期教育和性健康教育结合起来,除了要了解在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我们还专门给这个学段女生专门开展了一次《长大未成人》的关于未成年少女自我保护的课程。
3大循环的班级管理模式
缩小到一个班级的管理,九年一贯制学校也可以有独特的优势。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灵魂人物。在学科教学上因为存在小学和初中的差异,所以一般是到了7年级就会换一个初中的学科教师来担任班主任。九年一贯制学校也可以采取大循环的管理方式,不一定到了7年级就要换老师换班主任,适合的老师完全可以继续教下去。这种大循环可以让班主任在长期的管理中持续自己的教育理念,实现比较长远的教育目标。在滨河学校的班级管理模式中,就有部分班级是这种大循环模式。目前的九年级三班的岳老师就是从6年级开始管理这个班级,一直到九年级毕业。因为与学生接触的时间长,了解学生的性格和发展过程,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优越性在高年级就非常的明显。当然,这种大循环管理模式对教师自身的学科教学水平要求较高。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