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工作任务管理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继续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各企业要把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要继续按照“三三制”的办法,确保100%的下岗职工按时足额领到基本生活费。各单位不得挪用或截流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违者要追究有关单位领导的责任。
二、加大力度做好下岗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尤其是再就业工作。确保今年全市下岗职工分流安置率达到50%以上。各级再就业服务机构,要履行职责,增强责任心,在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发放工作的同时,切实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再就业,或按规定分流到劳动力市场。
三、继续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2000〕9号文件关于“中心城市应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的要求,今年我市各区、县级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要实现100%社会化发放的目标。
一、 不安全行为概念
不安全行为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狭义上,不安全行为指导致不良后果的行为。从广义上,不安全行为泛指违背安全工作程序、违背安全工作惯例和原则、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不良后果的一切行为。广义上的不安全行为至少包含三类:三违。
二、不安全行为特性
1、行为方式多样性。
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体,有骨骼206块,骨骼之间由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相连,形成骨连接。骨连接分为活动骨连接、半活动骨连接和不活动骨连接。活动的骨连接成为关节。人体中关节有78处,这78处关节的任何一次活动,就是一次行为。例如,人手指的点、划、勾、指、抓、握等等就是指关节活动的结果。如果借助工具或装备,人所能实现的行为更多。
2、行为方式复杂性。
人的行为可能是本能反应,如非条件放射所产生的动作,也有应激反应,如在外界条件刺激下,人脑做出判断后,中枢神经系统指挥肢体所产生的应激。任何工作场所环境因素改变、设备和工具条件变化都可能导致人行为变化,产生复杂的动作。
3、行为原因不确定性。
不安全行为可能是由于人员主观上错误判断产生的冒险行为,也可能是客观上本能反应产生的行为,还可能是意识缺乏、知识不足所产生的不当应激行为。在执行一次任务的过程中,个体不同,所产生的不安全行为,其原因具有不确定性。
4、行为幅度难控制性。
由韧带和肌肉收缩带动关节转动,从而产生肢体动作,这个过程是非常短暂和连续的、动作需要借助爆发力和惯性完成,因此在动作过程中,对动作力度和幅度进行控制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很多动作需要反复联系才能具备控制的能力,这就是技能。
行为痕迹隐蔽性。行为完成的过程是短暂的,很多行为是无痕的,所以在行为执行的过程中,很多不安全行为难以被发现而错过。不是每个不安全行为都会导致不良后果,因此,很多没有导致不良后果的不安全行为被隐匿,并在长期的实践中被默许为安全行为。
5、行为特性非常复杂性。
涉及到心理学、生理学、行为学、人工程学等方面的内容,安全管理中,不安全行为管理非常困难。
三、不安全行为分类
四、行为管理的方法
对于生产人员而言,作业行为发生于任务中。因此,实施行为管理,要从任务管理入手。从工作认定中,把任务按照危险程度分为:高危任务和一般任务。
1、一般任务的管理方法:
接到任务进行分工―负责人技术交底―作业人员五步工作法检查―执行操作规程―负责人监督―结束。
2、高危任务管理方法:
高危泛指作业危险性高的任务。通常包括:
1)危险场所(位置)内的任务;
2)接触或者暴露于高温、高压、高电压、高转速、剧毒、放射性装置的任务;
3)含有一种或者多种特殊工种作业的任务;
4)异常或者紧急情况下执行的任务;
5)以前没有执行过的新任务;
6)很少执行的任务;
7)新人员独立执行的任务;
二〇〇三年十一月十八日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
一、总则第一条为落实《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和《北京皇城保护规划》(以下统称《保护规划》),保护古都风貌,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本市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迁入保护区人口数量控制、居民住房条件改善等相关工作,执行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的保护区是指市政府批准公布的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
本规定所称房屋包括不可移动文物、房屋、院落等地上物。
本规定所称保护区居民是指在保护区内有本市常住户口和正式住房,并且长期居住的居民。
第三条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体现历史风貌为宗旨,坚持科学规划,有效保护,有机更新,合理利用,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逐步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保护规划》要求,拆除违法建筑,降低人口密度,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对符合历史风貌的房屋进行保护和修缮,对不符合历史风貌的房屋按照与保护区历史风貌相协调的原则逐步进行改建。
第四条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的原则是:
(一)保护和恢复保护区的整体传统风貌,保护历史真实性,保存历史遗存和原貌。
(二)落实《保护规划》与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相结合,坚持统一规划、市政先行、有机更新、循序渐进。
(三)保护区保护与旧城外开发相结合,修缮保护与综合整治、加强城市管理相结合,降低人口密度。
(四)政府投入和房屋产权人或使用人合理负担相结合,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发挥市场作用,调动多方面积极性。
(五)由区政府结合各保护区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方式推进实施。
二、落实《保护规划》的重点和原则第五条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规划要遵循《保护规划》,其他规划如与《保护规划》存在矛盾的,以《保护规划》为准。
第六条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保持与保护区的空间格局、建筑体量、尺度、形式、色彩等传统特征相协调。
(二)保存胡同肌理、传统四合院的原有格局。
(三)保存不可移动文物和其他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及建筑构件等历史遗存。
第七条保护区的各类建筑应按照《保护规划》分类,采用不同方式进行保护和整治。
(一)文物类建筑应依据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和法规对其进行严格保护。
(二)保护类建筑只可按原有建筑格局和建筑形式进行修缮,不得拆除、改建和扩建。如确需对其内部进行现代化改造的,应保留原有格局和外貌。
旧城内被确定为保护院落的,按照保护类建筑进行管理。
(三)改善类建筑应以修缮为主。属国土房屋行政主管部门鉴定的危房,可按历史格局和外貌翻建。
(四)保留类建筑原则上应该保留,需要改建时应恢复传统建筑形式。
(五)更新类建筑应严格按重点保护区的空间格局、建筑体量、尺度、形式、色彩等传统特征拆除改建。
(六)整饰类建筑应按照保护区传统特征进行整饰或改建。
第八条保护区应保持原有的胡同格局,原则上不得对胡同进行拓宽,确需贯通或拓宽的,应按《保护规划》实施。
第九条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在《保护规划》确定保留的胡同内布置市政管线时,应保持该保护区的传统风貌,原则上不得改变原有胡同的尺度和走向。
(二)在原有胡同基础上布置市政管线时,原则上应按规范要求实施,胡同宽度不够、难以达到规范要求的,经技术规范制定或管理部门确认后,可以采用相关技术措施予以解决。
第十条保护区园林绿化的规划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须保护历史名园及其遗存。
(二)由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注册挂牌的古树名木和《保护规划》确定的“准保护类树木”,须按《保护规划》落实保护责任。
(三)应采取传统的绿化形式进行绿化。
第十一条在保护区内,不得擅自设置户外广告、牌匾标识、标语及宣传品,不得擅自架设各种管线。
三、组织实施第十二条区政府负责组织实施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主要职责是:制定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计划;依据《保护规划》编制保护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以下简称《规划方案》)和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组织拆除保护区内的违法建筑,积极争取和运用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专项资金,组织建设或筹集保护区定向安置用房,落实居民外迁等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第十三条保护区周边及区内主次干道、胡同等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保护规划》和保护区风貌保护要求一次完成,由市、区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其中,保护区外供水、排水、燃气、热力、供电、电信等管线,分别由各专业单位负责落实。保护区内供水、排水、燃气、热力、供电、电信等管线及非主次干道整修、绿化等附属工程建设费用及所涉及房屋的拆迁补偿费用(以下通称附属工程费),由区政府负责落实。区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实施方案》中参照以下原则和标准确定附属工程费的分担办法:
留住的产权人现住房面积部分,可减半分担附属工程费;在规划允许的前提下,留住的产权人修缮后增加的不超过10平方米的厨房和卫生间部分,减半分担附属工程费;除上述之外的其他住房面积,全额分担附属工程费。
第十四条各区政府组织编制的《规划方案》应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执行。
各区政府组织编制的《实施方案》应包括:房屋及人口现状,逐幢、院、片的规划设计及房屋保护和修缮措施,外迁人口数量及相应定向安置用房的位置和规模,留住和外迁政策等内容。在《实施方案》审定前,应邀请有关方面专家论证,并在一定范围内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居民代表意见。
《规划方案》和《实施方案》经批准和审定后,应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 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原则上应统一组织实施。在实施之前,应先进行非主次道路整修、市政基础设施和绿化等附属工程建设,为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创造条件。在组织实施时,可结合各保护区实际情况,以院落或者若干院落为单位进行,也可以采取土地置换或整合的方式。
第十六条加强保护区综合整治工作,拆除保护区内违法建筑,落实产权人的保护和修缮责任。由区政府根据保护区居民外迁情况、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实际需要,负责具体组织落实。
第十七条自本规定之日起,保护区应实行迁入人口数量控制性管理,由市公安局会同市有关部门另行制定具体办法。
自本规定之日起,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保护区房屋出租出售市场管理。对出租出售的房屋,应依法征缴相关税费。原土地属于划拨的,须按规定补交土地出让金。
第十八条市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区政府开展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结合各区的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计划,按年度向各专业单位下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保护区居民及其所在工作单位和房屋产权单位,要积极配合和支持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
保护区居民属于廉租住房对象的,可不参加摇号排队,给予优先配租。
四、降低保护区人口密度的措施第十九条建立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专项资金。在2008年前,根据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年度工作安排,市、区分别按年度安排相应资金,主要用于降低保护区人口密度。其中,市对区的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办法由市财政局另行制定。
第二十条保护区下列单位或住户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外迁:
(一)需要腾退后对社会开放的不可移动文物内的单位或住户。
(二)为引入市政基础设施或道路整修需要拆除房屋的单位或住户。
(三)恢复建筑物原用途需迁出的单位或住户。
(四)按照《保护规划》需要拆除、改建房屋的单位或住户。
第二十一条根据保护区外迁居民人数、家庭结构情况,各区可申请提供定向安置用房或专项建设用地,涉及有关税费缴纳和房屋销售管理等按照本市经济适用住房及其他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各区政府可以结合本区或者各保护区实际情况,根据以下规定确定每片保护区降低人口密度的具体政策:
(一)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在购买保护区四合院后,落实对所购四合院的保护和修缮责任。具体政策按照市国土房管局等部门制定的关于鼓励单位和个人购买历史文化保护区四合院若干规定执行。
鼓励公有住房的产权单位按照《保护规划》和经审定的《实施方案》有关规定,迁出现住居民,修缮后自用或出租出售。
(二)由区政府组织实施降低保护区人口密度,落实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异地外迁的居民可参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加快城市危旧房改造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京政办发〔2000〕19号)第八条规定购买安置住房。具体优惠办法由各区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在《实施方案》中明确。
保护区居民人均原住房建筑面积不足5平方米,并且在保护区外无正式住房的,外迁购买定向安置用房时可按照人均5平方米认定原住房面积。
外迁居民放弃购买定向安置用房的,区政府可参照《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市政府第87号令,以下简称87号令)规定给予货币补偿。
(三)在有利于保护文物,恢复和保持历史风貌,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和住房条件的前提下,各区政府要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可采取政府组织、由投资人参照87号令外迁保护区居民等方式。
区政府在审定各保护区《实施方案》时,不得重复使用优惠政策或扶持措施。
五、保护和修缮责任第二十三条保护区内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修缮,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进行管理。
第二十四条不属于不可移动文物的非住宅房屋,由产权人承担保护和修缮责任,承租人应积极配合和协助。
第二十五条不属于不可移动文物的住宅房屋,由产权人按下述规定承担保护和修缮责任,承租人应积极配合和协助。
(一)保护区的私有住房,由产权人按照《实施方案》承担并履行房屋保护和修缮责任。产权人可以出售其住房,出售时同院其他住户有优先购买权。购买房屋后居住或使用的居民和单位应按照规定对房屋进行保护和修缮。
(二)保护区的直管公有住房,可由留住的承租人按本市房改成本价及有关优惠政策购买后,作为产权人承担保护和修缮责任。产权单位可以收购承租人的公有住房使用权。经申请产权单位同意,承租人也可以出售公有住房使用权,出售时同院其他住户有优先购买权。
(三)属于单位自管公有住房的,可以参照直管公有住房有关规定处理,也可以由产权单位按照《保护规划》统一对房屋进行保护和修缮。
第二十六条保护区留住居民应当按照《规划方案》和《实施方案》对房屋进行保护和修缮。
第二十七条保护区留住居民按本规定购买住房涉及的有关税费,按照职工第一次购买公有住房的规定执行,颁发经济适用住房房屋所有权证。按规定缴纳土地出让金的,颁发商品房房屋所有权证。
第二十八条 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应做到改善生态环境,优化能源结构。保护区房屋修缮后,必须使用清洁能源。有关工程项目可享受本市改用清洁能源的优惠政策。
六、拆除房屋的处理第二十九条为落实《保护规划》需要拆除房屋的,被拆迁单位和居民应在规定期限内搬出。拆除住宅房屋内的居民可以按照本规定购买定向安置用房,或申请货币补偿。拆除非住宅房屋的,按照87号令规定给予适当补偿。
第三十条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中拆除交通、公交、绿化、供电、供水、排水、供气、供热、电信、邮政、环卫、消防等设施用房,以及当地房屋维修管理用房,应按照有关法规、规章及规划设计方案安排迁移、还建或者给予适当补偿。其中,拆除热源时,组织实施单位应按照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将热用户并网或新建其他热源。在还建的用房交付使用前,应先建临时用房,确保修缮、改建区毗邻单位和居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第三十一条在拆除保护区房屋时,经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认定为有价值的建筑构件,应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指定有关单位收存保护。
七、保障和监督第三十二条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支持区政府组织实施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
急诊科在临床中是重症患者最密集与病种最多的地方,也是抢救与任务管理最繁琐的一个科室。由于工作的环境、服务患者等方面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急诊护理的工作时间性强和随机性比较大。且护理质量要求高,技术熟练,要与各科室之间的协作性强等特点[1]。有效的研究适合急诊护理的框架结构与管理模式,是目前护理管理者的重要职责之一。授权在我国临床护理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授权主要是指对下属进行指派职权与责任,使其更好的完成各项护理操作。同时根据授权的原则,充分调动被管理者的创造性、积极性,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护士们积极性,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以及工作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急诊病区作为研究对象,急诊科护理人员30人,均为女性,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30±6.45)岁。学历:本科8人,大专18人,中专4人。职称:主管护师7人,护师5人,护士18人。
1.2方法
1.2.1决定授权的对象 主要根据科室护士身体、思想素质、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任务以及工作特点等,将护理人员分为病区质量控制的十个专项检查小组,十个专项检查小组主要是指基础护理管理、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消毒隔离质量管理、急救物品管理、护理文件质量管理、危重病护理管理、病房管理组、优质护理服务管理、实习带教管理、技术操作管理等,小组成员主要由1名主管护师或工作5年以上的护师和4名护士构成,并选取一名职称高,能力强,经验丰富,实际操作能力强以及思想觉悟高的人担任该组的组长,主要负责日常的检查工作及计划安排,而护士长则负责对每个小组的工作质量进行指导[2]。
1.2.2设立授权的岗位 对每个质量组的授权工作进行确定,并设立授权的岗位,并对基础护理管理、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消毒隔离质量管理、急救物品管理、护理文件质量管理、危重病护理管理、病房管理组、优质护理服务管理、实习带教管理、技术操作管理等进行检查。
1.2.3 明确授权内容 上级要使下级明确要完成的目标与任务,同时必要限制时间,每月按计划定时完成任务,合理使用资源,并且授权给下级,使其拥有自主执行和完成任务的自,明确授权任务和权力的方向,并承担相应的义务与责任。
1.2.4建立健全急诊科反馈系统 主要根据修订的计划,对所有检查项目的达标程度进行检查,并对所有项目检查结果进行及时反馈、整改、追溯,定时召开护理质量检查结果的分析讨论会,对各项检查的结果进行反馈、分析和汇总,从而提出更加有效的改进措施,纠正工作中的各项偏差[3]。
1.2.5评价授权效果 主要根据喀什制定的工作标准对定期检查项目进行质量评价。同时,检查人员完成任务之后,及时评价验收,将对该项目的评价和验收结果与奖、罚、提职、晋升以及扩大授权等进行挂钩,从而增加被授权人的成就感以及责任感。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患者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采用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通过护士长授权,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护士长工作压力,还能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临床护理的质量以及满意度。
3 讨论
护理管理主要是以提高护理质量、工作效率等为目的一种活动过程。在医院组织体系中,最基础的管理者是护士长,其行为、方式等对护理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授权主要是指对下属进行指派职权与责任,充分调动被管理者的创造性、积极性,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护士们积极性,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以及工作效率。
3.1实施授权管理,提高急诊护理管理的质量和工作效率。采取授权管理的方式,通过质控小组成员和护理组长负责护理的质量,由护士长进行监督检查,护理组长进行质量把关,对护理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做出应对方案,有效的提升了护理质量,同时采用授权管理方法,不仅可以提升护士长的工作效率,还能降低护士长应对琐事的时间,让管理变得更加系统有效,使护理质量不断的提升。
3.2满足护士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 护理人员职业发展规划是通过组织和护理人员共同建立的发展道路,护理人员可以以自身的工作经历、经验等与组织职业岗位需求寻求一致,利用协调合作达到组织和个人的各自目标。在临床护理人员的发展中,可以往专业与行政两个方面进行发展,而且在级别较高的时候,两个方面的人才可以通过培训等形式进行职位互换。利用授权管理,可以培养急诊护理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为普通护士建立了往护理专业人才或管理人员发展的阶梯,让护士有更多的发展选择,拓宽了护士个人发展的空间。
3.3激发各级护士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护理人员的潜力。根据石爱丽等文献研究显示[4],护理管理者给予下级很多的自,并鼓励护理人员参与组织管理和信任她们时,她们就会瞬间感到被重视,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她们工作的积极性。在授权管理模式下,护理管理组长在各级的管理中富有更多的自和责任,就会感到工作的价值感,从而激发自身的积极性。同时,在该模式中护理部、科主任、护士长等对其表现的满意度,会使得被授权管理者工作的被认同,就会有较高的成就感,从而使得护理人员发挥出最佳的潜力。事实证明,在授权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给予的护士的鼓励、引导、监督、管理等,可以使其更好的完成工作,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工作的自主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护士长授权,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护士长工作压力,还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临床护理的质量以及满意度。综上所述,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护士长授权,能够有效提升急诊科护理的质量,是一种较为行之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田梓蓉,李越,赵美燕,等.护理质量台账督导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02:251-253.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一、在装备试验领域开展项目管理培训的必要性
(一)装备试验特点
1 技术复杂、涉及面宽
装备试验对象和试验手段采用了大量的现代科技成果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科研比重大,技术含量高,涉及到尖端科学领域以及各有关工业系统的先进技术。装备试验不仅需要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而且更要对这些技术有全面了解的各级管理人员。
2 规模庞大,协同面广
装备试验所达到的地域、海域和空域非常宽广,参试的单位、人员和动用装备繁多,因此装备试验管理人员要有全局观念,在组织管理上必须高度集中统一、协调一致工作,即要有统一的时间、统一的程序、统一的口令和统一的行动。一切人员要一切行动听指挥,保证步调一致。
3 危险性高,风险性大
装备试验项目具有科学探索的性质,试验面临着技术风险、时间风险、费用风险、人力风险、管理风险、环境风险等诸多风险因素。在装备试验中必须做到组织严密、指挥准确、操作无误、万无一失。
4 程序严密,时限严格
装备试验是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的项目,对试验中每一过程、需完成的每一项任务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否则将无法使庞大的试验系统协调起来。这就要求各个分系统都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的动作。如果其中某个系统未能做到这一点,就可能影响整个试验的进程,甚至导致试验失败。
(二)装备试验项目管理特点
1 高度集中统一性
我国的装备试验大多由试验部队组织实施,因此具有军队作战指挥的特性——高度的集中统一性。同时,装备试验的技术复杂、规模庞大、时限强的特点也决定了装备试验必须实施高度集中的指挥,才能协调一致地行动。
2 组织结构复杂性
随着装备试验任务性质、规模的变化,参试单位不同,因而形成的指挥主体也要发生变化,一般以试验指挥部、试验领导小组的形式出现,其构成方式、人员性质、人数规模等都将随着任务的不同而有差别。指挥主体中不仅有军事指挥员,还有研制、使用等部门的领导和总工程师。不同的任务,试验指挥部的人数也不相同,从几人到十几人不等。对于大型试验任务,试验场区广阔、参试人员多,且成分复杂,按层级或工作性质不同可以划分为军官、士官、士兵和职工;也可以按照发射试验任务中的职能划分为指挥管理型、试验保障型、工程技术型和研究型人员;还可以按照专业性质划为政治工作保障、后勤工作保障、装备工作保障、勤务保障、通信保障等。为了保证各项试验任务的完成,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试验指挥方式。
3 管理手段的先进性
由装备试验的特点可知,试验产品技术先进,测试、测控设备精度高,试验本身对时间要求严格。没有先进的管理手段难以保证指挥信息畅通、及时准确,从而使产品、设备的先进性失去了意义。随着装备体系试验的开展,指挥要求更加迅速、准确,管理手段的先进性将更充分地体现出来。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不仅懂技术,更要懂管理。
4 指挥决策的技术民主性
现代条件下的作战指挥也需要科学指挥,但作战指挥的发展趋势表明,指挥更需要高超的指挥艺术。战场瞬息万变,它要求指挥员迅速、果断地定下决心,民主讨论的时间少,而装备试验中涉及专业极多,指挥员不可能面面精通。只有充分发扬技术民主,广泛听取各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才能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决策,减少失误,才能保证试验成功。然而,在重大问题上做不出结论时,也要求指挥员有胆有识,果断地定下决心。
(三)装备试验采用项目管理方式的必要性
1 装备试验环境变化的要求
目前,与装备试验相关的资源保障和协作单位已经在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作机制转变,试验不仅要追求成功率,而且要追求综合效益。因此,应积极采用现代项目管理模式,提高试验的效益。
2 装备试验密度增加的要求
随着我军装备建设的迅猛发展,装备试验任务越来越频繁,试验任务种类多样,试验任务已经进入高密度状态。高密度的试验任务对优化试验流程、缩短试验准备时间、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工作质量等试验任务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除需要不断发展新的试验技术外,也需要发展创新组织指挥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从组织、人员和方法等方面为未来装备试验的发展作准备。
3 装备试验项目特点的要求
装备试验是一种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其涉及面广、风险大、准备周期长、技术难度大、单位时间物耗大,是其他项目难以比拟的。特别是在多任务并行或交叉的情况下,需要强有力的统一管理和灵活的快速协调机制,需要新的管理技术和工具快速解决多任务带来的资源竞争,保证所有任务目标的实现。
4 装备试验协同一致的要求
参与装备试验项目的研究院所、工程研制单位都已经普遍采用了现代管理模式。在与参试单位的合作中,采用一致的术语才能达到快速地沟通和理解,与合作单位管理机制的接轨对我们实施项目管理模式提出了要求。
二、在装备试验领域人员特点分析
(一)技术成分较大
装备试验部队人员学历层次较高,平均学历层次高于全军平均水平,且大部分毕业于工程技术院校。装备试验管理工作需要复合型人才,要具有知识、技能和能力所组成的多序列、多要素和多层次的动态综合能力结构。但是,目前多数管理人员在调入机关前一直从事技术工作,知识结构单一。走上管理岗位的技术人员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都是优秀人才,走上管理工作岗位后,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又不能及时得到相应的知识补充,致使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工作任务繁重
我军大部分是全训部队。而装备试验部队则不同于其他部队,工作任务繁重。装备试验任务种类多、间隔时间短、多项目并行,这就造成了装备试验部队培训难集中,时间难保证,训练难组织,计划难落实。工学矛盾突出是制约培训工作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人员流动较快
装备试验部队人员任职时限较短,变动频繁。一大批高学历的专业技术干部进入了管理岗位,发挥了指技合一的重要作用。他们富有朝气,工作主动性、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部队性质决定了人员必须较快流动,尤其是装备试验部队大多驻地偏僻,远离城市,生活条件艰苦。因此,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选拔难,保留难,使培训需求持续不断。
(四)培训欲望强烈
装备试验人员对项目管理培训的欲望非常强烈。特别是装备试验管理人员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在装备试验过程中,经常要用到项目管理知识和技术,在组织指挥模式的构建、资源优化与调配、质量与风险的管理和试验流程优化等方面,急需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做支撑。
三、装备试验项目管理培训模式设计
(一)组训方式
1 项目管理专题培训
高密度装备试验任务对试验组织指挥模式、资源调配、风险管理、流程优化等试验任务管理问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适应高密度试验任务的需要,全面提高装备试验人员的项目管理能力,可结合高密度试验任务下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项目管理知识领域,设置装备试验组织指挥、装备试验资源管理、装备试验质量管理、装备试验风险管理、装备试验多项目管理等专题培训。
2 项目管理认证培训
在装备试验部队,有些精通项目管理的同志希望通过PMP认证考试获得项目管理职业资质来全面提升自身的价值,参加短期项目管理认证培训班是他们在繁忙工作之余的重要选择。举办项目管理认证培训班,按照PMP认证考试的要求,帮助学员系统地复习备考,达到考前冲刺提高的目的。
3 任职教育项目管理课程培训
由于项目管理是一种特别适用于责任重大、关系复杂、时间紧迫、资源有限、创新性的一次性任务的管理方法,完全适合于装备试验任务的管理。不论对装备试验部队决策层(领导)、管理层(中层管理干部)还是执行层(技术干部、士官),掌握一点项目管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是完全必要的。对于前来院校参加任职教育培训的装备试验人员,应在任职教育培养方案中设置项目管理课程,普及项目管理基本理念和技能。
4 开展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培训
(1)脱产培训
脱产培训采取院校集中授课,论文分散撰写的方式进行。每学期由院校统一安排课程,学员集中到院校进行面授,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的学分后,可回原单位在双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撰写,并统一到院校进行论文答辩。
(2)集中培训
当某一试验部队参训人数达到一定数额,形成培训规模可采取集中培训的模式。集中培训的时间在保证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根据装备试验任务的间隙时间灵活确定,培养院校采用送教上门的方式进行面授。学员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的学分后,在双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的时间可利用装备试验任务的间隙,在答辩人员相对集中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
(3)假日培训
利用假日进行课程培训,对于无法脱离工作岗位的人员来说,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授课地点可以在培养院校也可以在人员集中的部队进行。学员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的学分后,在双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的时间可利假日在答辩人员相对集中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
(4)课程培训
在装备试验任务间隙,采取单科独进的方式进行。学员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的学分后,在双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的时间可利用装备试验任务的间隙,在答辩人员相对集中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
(二)教学方式
1 理论课程以精讲为主
理论课程采取精讲的方式,一是在理论上提炼精华。针对学员实践经验丰富、理解能力强的特点,在理论教学方面主要讲授经过提炼的精华部分,以思路、计算、应用等方法为主,突出课程的系统性、针对性、启发性和操作性。二是在讲授中引入实例。把学员置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之中,使他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工作中的用处、表现,增进其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会恰当地掌握它所具有的特定含义和意义。三是在授课中穿插练习。将课堂练习穿插于授课之中,讲授过的一些方法,马上进行运用练习,可加深学员对理论的理解、对方法的运用,并可及时发现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课堂上。
2 典型案例贯穿于教学之中
我国应用项目管理比较早的行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聘请我国著名的大、中型项目总指挥前来讲学,介绍本项目的管理过程,传授如何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并加以改革和创新形成的项目管理的经验,特别是广泛推广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提高了效率、缩短了工期、保证了质量、降低了造价、节约了投资,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实例,会对大家学习和运用项目管理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1.财政投资评审的概念
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部门的固有职能,既是对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职能的继承,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职能的创新和发展。财政投资评审的主要内容是对财政性资金建设项目的程序性、制度性财务、工程造价评审,并对评审时效性、报告的质量控制等作出了具体要求。根据福建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福建省省级财政性资金建设项目概、预(结)、决算审核和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闽财建〔2002〕90号),财政性资金建设项目是指经政府职能部门批准立项,由各类财政性基本建设资金投资或部分投资的项目,包括:财政预算内用于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含中央补助地方的投资)、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专项基金安排投资、财政融资、预算外资金安排的建设投资和其他财政性建设资金投资的项目。纳入财政投资评审的省级财政性资金建设项目是指全额财政性资金安排的项目;拼盘项目中财政性资金在100万元(含)以上且占总投资20%以上的项目(不含以资本金方式注入的经营性项目)。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一般由是财政业务处室下达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任务,评审中心接收任务后,通过各种办法对评审任务进行有效分配,并对财政投资评审进行全过程监督,对评审后项目信息进行统计评价,从而规范财政投资评审程序,防止财政投资评审人员走过场、产生腐败的可能,提高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质量、效率,为部门预算改革服务。
2.财政投资在线评审管理系统的设计
2.1系统设计目标
财政投资在线评审管理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提高财政投资评审服务创新能力,方便财政投资评审的任务和评审项目信息的管理,优化或改造财政投资评审内部的工作流程,加强对财政投资评审的监督,提高财政投资评审整体工作效率。系统设计目标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结合工作实际,能够根据应用需求的变化修改及新增应用,最大可能地适应评审需求的变化,并充分考虑当前宣传工作、政务公开的需要,力求做到功能完善,科学实用。2)符合当代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具备开放性及可扩展性。硬件平台应采用标准网络接口,网络上运行通用标准协议,易于计算机之间的互联。应采用模块化、结构化设计,使系统的网络扩充性能增加。用户可方便地自定义应用表单、应用流程等,能对外提供开放式系统接口,具备良好的开放性;3)用户界面友好,符合习惯,便于操作。系统应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界面美观易懂,最大程度地满足评审人员个性化的要求,贴近用户的操作习惯,降低用户培训难度,具有完备的联机帮助,便于评审人员较快掌握。4)技术上实用、先进,系统安全性、可靠性高。系统开发在考虑实用性基础上,应尽量使用当前最先进的开发技术,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2系统设计原则
由于财政投资评审是系统、复杂的业务,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型开发方法,也就是按"调研--设计--编制--联调--保运(--再调研…)--整合"的顺序进行,合理划分应用功能模块,按照难易顺序,逐步提高原型投入试运行,并尽量提高项目组织标准化管理能力,从而提高系统开发效率,缩短开发时间,促进对协作平台开发的科学性、实用性,提高应用设计对需求的满意度。同时,财政投资在线评审管理系统设计应该是采用一个技术先进、成熟可靠、可管可用、性能优秀、灵活扩展、标准开放的网络协作平台,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还必须遵循以下设计原则:1)严格的质量控制。采用大型应用软件开发的质量控制体系,从管理方法到具体实施都应遵循质量第一的思想。2)标准的、开放的系统设计思想。为系统的升级扩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接口。3)系统内高度统一性。统一内部信息编码和信息交换标准,保证数据的高度一致性和规范性。
2.3系统流程设计
财政投资在线评审管理系统一般应包括五大功能模块,分别为工程预结算(财务)软件转换系统、事务安排催办系统、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综合查询系统、中心宣传公布网站。首先,领导通过事务安排催办系统安排评审任务和日常催办;其次,财务评审人员通过基建财务软件转换系统评审上传到数据库,工程造价评审人员通过预算软件转换系统进行评审上传到数据库,管理人员通过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对评审项目进行管理;最后,内部用户通过综合查询系统进行查询分析,而外部用户通过中心网站对已评审项目进行查询。具体系统操作流程如下图1所示:
2.4系统运行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249-01
一、机关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当前政府机关信息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信息化建设在提高整体办公效率和工作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第一,尚缺乏整体的、长期的设计规划,主要表现在顶层架构的缺乏,使信息化网络缺乏统筹考虑,以至于信息化建设标准化程度不高,缺乏交互性,难以实现多重信息的无缝对接;软件开发利用的相对滞后,很多单位重硬件。轻软件,使配备好的昂贵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难以发挥其真正的效能,导致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系统维护环节薄弱,许多网站的信息是过时的,难以对工作提高发挥促进作用。第二、保密意识不强,对安全保密重视不够。许多的政府机关应用系统甚至处于完全不设防的状态,对机关信息安全留下重大隐患。
二、机关信息化建设具体策略
(一)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机关工作网络化、数字化的基础,它主要包括硬件设备、传输介质、操作系统、网络安全等部分,基础设施的建设思路既要从整个平台的稳定性、安全性、操作性、扩展性进行考虑,也要从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硬件设备选择。信息化的硬件设备除联网端机外,主要路由器、交换机和服务器组成,而三者的性能对整个信息化平台的质量至关重要。
要选择能提供充分的接入端口,具有快速网络处理能力的路由器,同时要考虑路由器的升级与扩展能力,保证紧跟先进技术。通常情况下,性能优越,扩展性强的路由器价格较昂贵。应根据选用网络的传输介质、服务器和终端的数据、不同节点需要传输的速度选择适宜的交换机。为保证网络核心的稳定和关键业务的可靠运行,交换机可采用分布式双主控、冗余电源等关键部件技术,同时,高速的网络和对将来技术的支持也是选择交换机所要考虑的因素。
2.传输介质的选择。现在一般采用双绞线和FDDI(光纤技术)作为传输媒介。为了保证数据可靠,一般不屏蔽,通常来说双绞线的长度在100米以内,速度能够达到100mb/s;如果用光纤技术,可以支持无限带宽,速度最快可达到200gb/s。双绞线经济实惠,光纤速度较快,应根据需求选择。
3.操作系统的选择。选择操作系统要看它的性能和容错性。具体包括是否支持国际通用的网络数据库、多种网络协议、现有的用户系统,多媒体环境,是否能提供良好的交互界面,是否能与其它网络操作系统有安全、良好的接口,是否有较好的管理工具等等。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需要交互的两个平台间的交互能力。
(二)机关信息化平台建设
机关信息化平台建设应按照“严格规划、把握核心、协同管理”的原则,构建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全系统资源的互换或共享。
平台中,机关内部的各部门将通过以太网互联,通过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将全部的资源进行共享。此外,还可利用此系统,将信息通过对外服务器对外公布,通过VPN通道,为上、下级单位提供信息传递的接口,并通过设置权限、加密信息等方法进行安全可靠的管理。
(三)信息化建设中应注意的事项
1.信息化建设中应严格遵守行业规范。当需要与其它系统进行交换时,为使系统更具开放性与兼容性,以Web-Service作为系统接口,以XML作为数据交换的统一格式。采用模块化设计,频繁出现的要提出来,作为公用模块,供其它程序调用。
2.权限管理要统一,全部模块的权限控制都应该由同一个模块管理。这样既可以有统一的管理入口,方便管理,当用户需整合新老系统时,可便利地采用该权限认证机制。
3.设计简单便捷的界面。可采用模板技术,根据喜好选择界面。
三、信息化管理的模块设计
信息化管理模块设计应以“简单实用”为原则,在具体功能模块的分类与组织上应遵循机关单位的工作实际和员工的使用习惯,一些看似强大,实则使用率极少或操作复杂的功能应当剔除。信息化管理可包含如下基本的模块:
(一)“信息沟通”功能模块
高效便捷的信息沟通是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可包括即时消息、留言信息、人员去向信息、传阅信息等多个方面。即时消息用于与在线人员进行临时、非正式的信息传递交流,类似于MSN或ICQ的在线聊天功能,可使收到消息的人员得到即时的提醒,并可快速得到反馈信息。留言信息可用于非正式的信息传递:可与离线人员进行临时交流。人员去向功能可使在人员外出时用此模块提示人员的去向及联系方式,以确保能很快建立新的信息通路,高效传递工作信息。传阅信息当于系统中的内部邮箱,不仅可传阅相关的信息内容,还可看到接受传阅人员的反馈信息。
(二)“公文收发”功能模块
正式公文的流转也完全可以在信息化平台中实现,这是实现无纸化办公的一项重要举措。其中可包括发文管理和收文管理等环节。
发文管理用于发文的流转,起草者只需填写相应的发文要求并以Word或Excel格式草拟文件上传即可,系统会自动根据文件格式对其进行编排,审批人在流转中可对其进行修改,同时发文者可对流程的每一环节进行监控,一旦文件没有被及时处理,系统就会及时进行提醒。收文管理用于收文的流转,同样也拥有发文管理的功能。
(三)“日程进度”功能模块
信息化平台可作为个人工作进程安排的一个人性化的记事簿。其中可以包括个人日程、单项工作进程、工作任务管理等多个子功能,具体功能的开发还要紧密结合单位自身的管理实际,以高效安排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四、结语
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机关单位现代化工作手段提供了丰富的硬件支撑,但同时,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管理的问题,实现数据库互联,实现“物质化办公”,需要我们具有清晰的管理思路,科学的管理方法,需要从顶层架构上下功夫。信息化建设必将带来办公的革命,政府机关信息化的推进必将提高政府的现代化水平以及行政效能。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我国很多流程工业领域的很多企业单位也根据其业务结构特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流程工业领域的相关企业单位开始从纯生产型企业单位逐渐向生产经营型企业单位转变。特别是近些年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企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效率,减少了新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周期,因此产品的设计、生产直到投入市场的时间周期成为了各个生产单位和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在流程工业领域的企业单位构建自动化综合管理体系,对于流程工业领域的企业单位提高竞争力是十分重要的。
1 流程工业的特点以及管理方面的需求
流程工业对于自动化综合管理的需求和应用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具有一定的基础自动化水平;
1.2 生产方式具有连续性的特点;
1.3 参数复杂以及测量结果滞后的特点;
1.4 优化手段、设备管理、生产环境、目标的需求;
1.5 提高工程设计效率的需求;
1.6 优化供需链需求。
2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架构设计方案
根据流程工业领域相关企业单位的生产特点,本文采用三层架构模式,两套平台系统的结构体系以及高效集成的工作方式完成企业单位进行综合自动化体系的构建。
2.1 三层架构模式。
2.1.1 ERP 层:主要功能是为 REP 平台实现相关应用以及构建数据信息管理平台的基本构架,根据ERP 管理的基本管理方式和理念、基本管理应用实现方法、具体功能以及相关技术应用,是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的基本条件。以企业单位的财务项目的指控和管理为管理重点、实现一体化生产经营综合管理平台;
2.1.2生产任务执行管理层:主要是负责对一体式综合管理平台的相关应用进行控制,应用现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实现实时数据和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包括网络通信应用管理、系统关系数据库数据检测功能以及系统关系数据库主要应用管理,并且对这些主要功能应用进行有效的集成,构架一体化综合数据管理平台的功能应用以及信息集成框架,建立数据信息管理和纠错功能应用、企业单位物料控制和平衡管理、企业能量平衡管理、优化企业单位工作计划任务、工作任务调度体系管理、工作任务仿真模拟、产品质量跟踪检测、实时信息数据管理等多个应用模块。并且为 ERP 层提供可靠、真实并具有唯一性企业生产经营和成本数据支持;
2.1.3.过程管理控制层:该层主要是基于 DCS(分布式控制系统)技术而建立的系统平台,该平台集成了很通用性、实用性、扩展性较强的软件,并且结合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实现了平台实时数据库基本应用和管理、实时数据处理等功能,集成了自动化罐区管理功能,过程优化功能、班级或生产组成本控制管理功能等,为实现有效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体系打下基础。
2.2 两套平台系统。
根据流程工业领域的相关企业单位的业务特点,本文采用两套平台系统解决相关企业的庞大数据信息处理需求。在数据管理层中,本文采用的实时数据库是我国浙江中控公司开发的。
2.2.1实时数据库(ESP-iSYS)。实时数据库系统(ESP-iSYS)是构建协同式自动化综合管理体系的基础。ESP-iSYS 实时数据库系统可以实现高效的实时数据采集功能、数据信息存储功能以及 Web 方式数据信息浏览功能和实时数据信息检测功能,并且保证数据的统一性、真实性以及完整性。并且支持多种结构的数据交互功能,包括 API 接口、OPC 接口、DDE 接口、ODBC 接口以及 OLEDB 接口等,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扩展性。ESP-iSYSS 实时数据库系统集成了COM/DCOM 技术与应用、系统信息检测与容错、任务管理控制与调度、高效数据压缩功能、位号映射控制与管理等先进数据信息管理技术。
2.2.2综合集成软件平台(ESP-PlantJet)。
ESP-PlantJet 是浙江中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针对流程工业企业研制开发的综合集成软件平台,系统结构采用分层、分布式的组件结构设计,能支持大用户量及计算量应用。整个系统自下而上可划分为工厂数据模型、支撑环境、业务处理和人机接口等四个层次。ESP-PlantJet 系统采用 B/S 结构来实施,并辅之以工作站上的常用工具软件,这样,就更能充分地利用己有的信息,从而为解决方案带来了附加价值。
2.3 高效集成。
本文综合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的高效集成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实时数据库与下层 DCS 之间的高效集成:ESP-iSYS 可以通过 DDE、OPC及自定义的接口与 DCS、PLC、FCS 等开放式控制系统或者智能仪表连接,并进行数据采集和管理。ESP-iSYS 支持包括横河、ABB、Fisher Rosemount、Foxboro、Honeywell、浙大中控、西门子、OMRON 等几乎所有的主流型 DCS、PLC 和 FCS 等。
2.3.2全系列的先进控制软件:以 APC-Adcon 为代表的先进控制软件,涉及到多变量预测控制、预测函数控制、软测量、模型辨识、物料平衡、数据校正等等方面,这些软件既能够很方便与ESP-iSYS 进行集成应用,也能够根据客户和现场的情况单独使用。
2.3.3 ESP-iSYS 与 ESP-PlantJet 之间的高效连接:由于这两个平台均是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系统,充分发挥了平台的高效联结机制,保证两个平台之间能够正确、及时地进行数据的双向传输。
3 结束语
我国流程工业领域的企业,例如石油领域企业、化工领域企业或冶金领域企业等,所采用的传统管理方法为利用计算机(包括数据信息收集、设定值数据管理和控制)、电气化管理控制、各种仪表管理控制(主要包括各种温度控制仪表、压力控制仪表、液位控制仪表等相关仪表或 DCS 控制),并根据工作特点进行划分,不同的专业、工种管理和发展相对独立。虽然目前流程工业领域的企业在管理方面做出了调整,但是在大多数企业中,机电仪还是做为一个部门进行管理和发展,但是机电仪部门是由多种专业领域组成的,所以在管理时,还是需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因此,可以在机电仪部门中进行实施综合管理,建立一体化的机、电、仪综合业务管理,通常还被叫做电仪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电仪一体化管理体系,是实现流程工业领域企业单位自动化综合管理体系的基础。
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工业自动化的发展经验进行总结和论述,主要分析了工业自动化技术在流程工业中的综合应用和发展。本文从流程工业中相关企业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入手,分析了流程工业的相关企业对于自动化技术的需求,设计了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并对目前综合工业自动化技术在流程工业领域的应用经验进行总结,希望对流程工业相关企业的综合自动化应用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项目管理是指运用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各类策略手段,将重点工作作为项目实施,设定好目标来分解任务,将工作责任落实到实处,限定完成时限,全程控制各项重点任务和工作目标的完成。项目管理的特点是具有明确的管理范围、典型的任务管理、合理的工作结构分解、准确的成本预算、细致的时间控制和科学合理的资源管理。
二、教师团队培养和管理中的误区
(一)教师团队的单一化
大部分学校中教师团队的学历背景比较单一,教师个人的技能水平和专业水平和各有不同,使教师成员之间没有互补性,无法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管理效果,各科的教师资源也得不到合理的配置,使教师在教育专业水准上不能掌握最精华、最前沿的东西,从而影响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二)学校领导忽视教师培养和管理中的个体需要
从管理学角度来说,管理对象包括了组织中的人、物、财和相关信息等资源,而这些资源中只有人是复杂多变并且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在教师的教学管理中,教师个体具有不同的复杂性。每个教师都会有不同的需要,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想法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在教学中完成工作任务。每个教师都是具有独立的性格差异和人格特征,同样的教学任务不同的教师会采取不同的完成方式。而一些学校对教师的培养和管理中却对教师个体的差异性没有应有的重视,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比较刻板,缺乏人性化、科学化,不能从复杂性来研究教师培养和管理的正确合理方式,影响了教师团队的有效发挥
(三)对教师培养和教学管理的认识简单化
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发展会经历各个阶段,并不是短期可以达到成效的。在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影响到教师团队的建设和发展,而有些学校领导对于教师培养和管理的发展认识过于简单,没有把握好团队建设应经历的形成阶段、制定规范阶段、运行阶段和休整阶段,只是简单的下任务定目标,希望很快得到教学成果,而忽视了在教师的培养和管理中会出现不同的需求,没有提供相关的科学的指导,很容易使教师团队的发展走入误区。
三、项目管理对教师培养和教学管理的作用
(一)项目管理可以促进教师团队的多元化
从管理学层面上讲,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任务为主要依据来组织的,学校可以将教学的管理活动以任务的形式来设计为项目,例如以活动内容不同分为教师科研项目、教学模式创新项目,或是根据任务的特点、重要程度来分为不同级别的项目。这些经过仔细划分的项目对于教师的素质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师团队由于学科背景单一,是很难有效地完成这些活动项目。经过项目管理的划分和要求,共同的任务目标会吸引到各个学科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学科背景来组成教师团队,每个人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得到充分发挥,互相之间也形成互补性和异质性,有效地解决了教师团队单一化的问题,并且聚集了任务项目所需要的人才,使教师资源优化组合、合理配置。
(二)项目管理有利于教师合理需求的沟通
在项目管理中包括了组织沟通和人际沟通。组织沟通是指组织之间传递信息,是比较正式的沟通形式。人际沟通是个人与个人的信息传递,大部分都是非正式的形式。项目中的管理活动大多也是以人际沟通来进行。一个项目要保证科学有效的组织、协调、智慧和控制,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沟通,这样才能够对于人际关系和组织发展具有良性的促进作用。团队的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建立完善沟通渠道。首先领导要运用合理的激励措施,灌输团结合作的团队理念,将沟通障碍清除,并且鼓励团队的成员之间互相表达,感受到彼此的尊重和肯定。其次,要营造公平公正的团队氛围,使每个成员都确定自己的才能和天赋,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有点,在公平的氛围内工作,一起探索解决教学管理中的各项问题。第三要开发各种沟通渠道,打破时间和地域的界限。善于应用高科技的手段来加强互相的交流,使教师的培养和管理更加顺畅。通过这些有效的沟通和了解,可以让教师的培养和管理更具有效果,每个教师的建议和想法得到理解和满足,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活力,保证工作目标的完成。
(三)项目管理对教师培养和教学管理提出有效评价
项目管理中的评估是对整个项目的进度、效果、目标的全面评价,通过项目管理评估的工作来进行监控,对于项目过程中的关键点合理控制,评估项目的资源使用情况、项目进展情况、人员的工作情况以及最终的项目结果,当情况出现偏差的时候进行及时的反馈,对原管理计划做出修改和完善,保证项目的完成效果。教师的培养和教学管理应用项目管理时,要合理运用评估系统,将定性考核和量化考核有效结合,使教学管理的项目化管理和教师的评价挂钩,一定程度上量化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多角度、多渠道的方式公平公正地反映出教师在项目中的贡献和提高,评判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个人素质。项目管理的评价系统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可以有效的解决对于教师团队和个体的评价。对于教师在培养和管理中的评价,要避免教学工作的个人主义倾向,教师不能够为了追求自我而不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同时也要避免压抑教师的个性能力,阻碍教师的潜能发展。每个教师都有独立的人格和特点,对于个体的评价可以促进教师更好地展现自我、认识自我、提高自我,有效发挥自己的优势去处理本职工作,从而提高整个教师团队的能力。(四)项目管理指导教师培养和教学管理的过程项目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完整性的管理活动,一般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确立任务阶段、计划阶段、过程实施阶段、完成阶段和维护阶段。管理者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中都要采取相符合的策略来适应项目的发展。运用项目管理的阶段理论来进行教师的培养和管理,也必须在各个阶段中采用相应的管理指导措施。
四、项目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和组织能力管理
每个项目的组织实施者是项目管理中的领导者,他的责任心、管理能力决定了项目的实施效果。没有良好的责任感,即使运用再好的管理方法也难以取得成效,而管理能力的高低也同样决定了项目完成的效果。在教师的培养和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集中措施来提高教师的责任性和管理能力。首先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来学管理的内容,教学团队可以对教师的准备工作进行随机抽查。其次将教师的教学评价汇总,通过督导评教、学生评教来分析教学项目的具体情况,对于表现不好的项目负责老师进行指导。另外还可对教学科研管理的人员进行责任划分,将考核量化,并且根据完成情况来与晋升考核挂钩。
(二)建立激励机制
在教师的培养和管理项目成立的时候,应该对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例如在青年教师的培养项目中,可以开展授课比赛、实验技能等方面的评比,对于表现突出者进行奖励和表扬。教师对于教学课程的管理项目中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奖励,例如采取学习小组打分制度,或是开展学习评比活动,使学生在竞争中体会学些的乐趣。
五、结语
加强教师的培养和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团队的教学能力,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合理利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推动教学管理的发展,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N929.5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项目管理,就是项目的管理者(项目经理和项目组织),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的方法体系,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R·J·格雷厄姆认为,项目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调集到一起的资源组合,它与常规任务之间关键的区别是,项目通常只做一次;项目是一项独特的工作努力,即按某种规范及应用标准导入或生产某种新产品或某项新服务。
2. 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2.1 移动通信工程项目概述
移动通信工程项目就是由一个临时性的组织,在一定的时间和费用预算内,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组织,在指定的区域内,建设一个达到规定质量标准的移动通信网络。
移动通信工程项目一般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一是具有特定的起点和终点。移动通信工程通常是国家计划、地区发展规划或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错过了投资时机或完成时限,不仅会影响到上一级战略的落实,还会影响到投资的效益,有时会影响网络的服务质量,甚至会对网络的安全构成威胁。二是详细具体明确的目标。项目要建成何种规模,可能是一次性规模,或分数期限的总规模、各期的规模。交换网络的结构、信令网、同步网、无线信号覆盖,总体达到什么水平,满足什么样的网络技术体制,服务质量等级(GOS)……都应该明确而详细。三是通常由若干个子项目构成,这些子项目还可能包含若干有逻辑顺序关系的工作单元,这样,子项目、工作单元等子系统,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共同构成完整的项目系统。四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项目的建设往往要跨越若干个企业和部门的界限,这就要求既要协调好项目管理组织和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又要协调好项目管理组织与企业外部相关部门间的关系,以最大限度地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协作。因此,对移动通信工程项目进行项目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应用项目管理的主要目的
在公司工程建设活动中引入项目管理体系和工具,就是把项目管理的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项目中,以达到项目管理者的需要和期望。项目管理应用于公司工程建设中的几个主要目的:
(1) 在公司范围内,使各级项目管理人员加强项目管理意识,统一对现代项目管理知识范围和工作方法的认识。
(2) 为公司构建科学项目管理体系提供框架支持,在公司项目管理业务开展过程中,使各专业类型的项目管理业务流程、项目建设业务流程、项目管理规章制度标准化、规范化,建立标准、规范的知识模板库。
(3) 在项目规划期间,能根据项目管理知识模板,简便地制定项目工作分解计划,进度网络计划,资源使用计划、成本预算计划、工程质量计划等,科学合理地制定项目建设基准。
(4) 在项目执行及监控期间,规划、评估、优化、规范和固化业务流程,利用信息系统来规范地执行各类业务流程,监管控制项目的投资进度、实施进度、工程质量和应对各种风险。
2.3 当前移动通信工程项目面临的挑战
目前,移动工程项目主要分为无线、传输、交换、基建、新技术专业及综合等六大类,由于项目的专业化程度高,在多年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实践活动中,项目实施过程渐渐趋于程序化,公司工程部门已积累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程管理方法,包括针对各类项目的WBS 分解模板、实施计划模板、进度计划模板、工程规章制度、工程操作流程、工程信息分析等,在公司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随着管理的精细化要求,越来越需要一套科学、完善并且具有较高实用性的工程项目管理支撑体系和管理工具来应对出现的各种挑战:一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新技术、新业务的引入,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呈现出周期短、时效性强的特点,与相对传统的电信业务在其建设项目在一次性建设完成后以“扩容”为主(主要强调工程质量)相比,对工程项目管理的标准化、灵活性、有效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公司工程建设任务的难度一年比一年加大,工程中心为了更好地完成各项扩容工程任务,需要充分发挥各分公司的积极性,调动相关的各种资源。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加强工程管理部门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力度,确保建设的质量,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能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纠正和解决,必须在已有的各种管理细则基础上,制定出一套较完善的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系和项目管理工具,使之能指导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客观地记录和评估项目建设质量和项目管理水平。
3. 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实施
为了增强公司在国内外的竞争实力,公司应当全面推行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在美国项目管理委员会(PMI)指导原则的基础上(按PMI 的理论体系,项目管理的内容分为9个知识领域: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和综合管理,这些知识领域支撑项目建设的5 大管理过程组:启动、规划、执行、监控、收尾,和44 个管理子过程),融合世界著名公司几十年项目管理经验,结合公司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笔者提出了公司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整体构架。整体框架如图1 所示。该框架将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划分为立项、计划、实施、评估、推广、维护6 个阶段,又细分为策划立项、招标选型、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等15 个流程。每个流程都应制定标准的、规范的流程图,并划分各项目角色的分工。同时,每个流程涉及到的管理和技术文档都制定规范的文档模板。各级管理人员在一个共同的协同管理平台上井然有序地处理项目管理的各项业务,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将会得到有效控制,项目管理人员也可以从纷繁复杂的项目信息中解脱出来,同时,公司管理决策层通过该系统也可以动态掌握公司各类项目的进度状况、资金状况、完工状况、质量状况、投资效益等项目综合信息。
图1 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整体构架
某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组织策划过程如图2 所示(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图2 某工程项目组织策划过程
全面推广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必将会有力推进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同时,笔者还结合公司的个性化需要,提出进行功能规划设想。包括项目前期管理、项目实施管理、项目结项管理、项目归档管理、项目知识沉淀管理等,涉及内容有立项管理、预算管理、任务管理(工作流管理)、物资管理、进度质量管理、变更管理、资金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在通信工程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在项目计划、流程配置、流程监控、基站建设等方面将发挥很好的作用。在项目计划管理中,在项目任务书下达后进入项目计划阶段,可以根据项目的专业类型套用相应标准WBS 模板,生成项目工作范围分解,并按照具体项目特点修正WBS 结构,以此为依据,建立进度网络计划、资源计划,建立指导和控制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基准计划。在基站建设中,可以对整个基站建设过程以业务流程进行驱动,在流程运转过程中,专门进行分配工作任务、待办事宜,关联相关合同信息管理、支付管理、配套设备清单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项目信息,根据完成基站的数量,批次完成概预算设计、设计会审、验收、结算等,将会大大提高通信工程的管理效率和效益。
4. 结束语
在移动通信工程项目中引入项目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是市场高度竞争的发展需要,也是精细化管理的现实需要。在国际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能源日趋紧张的国际、国内经济背景下,通过引入项目管理的体系、方法已成移动通信工程项目建设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一、越南项目跨文化管理的难点
人们总是根据文化模式来确定自己的行为准则,并组织自己的处事原则。人们的文化模式包括所思所想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慢慢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正因为这些文化模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我们很容易想当然的以为他人的所思所想与自己是一致的。人们容易形成一致的目标,但对于如何达成这个目标或者说对于目标的内涵,人们就可能有不同的见解。因此,冲突和误会看上去总是那么的不可避免。从以上的阐述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由于人们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而新的环境中,存在着不同的文化模式,这些冲突和误会自然的在这种新环境中产生,而这也正是跨国公司跨文化管理中的难点所在。 一般来讲,来自西方国家的人们更倾向于独立行事,以个人意志优先,而来自亚洲国家的人们更倾向于家庭优先,集体行动。比如:一个越南工人因为要处理一些家庭事务而不得不暂时离开工作岗位,并向其主管申请休假,而这个主管(如果来自不同文化模式的国家)可能会认为这个工人对待工作的态度不够认真努力,而只考虑一些家庭琐事。于是,这个主管拒绝了这个工人的申请,并希望工人认真考虑如何平衡家庭及工作的关系。而最后,这个工人很可能选择处理家庭事务而不是违和主管的工作要求,因为这符合越南人的文化模式:作为大家庭的一员,家庭遇到麻烦,处理家庭事务是第一要务。最终,由于文化模式的差异,在这个范例中,项目管理遇到了最大挑战: 这个工人可能由于不佳表现被辞退,或则,这个工人由于无法获得请假批准,会对这个企业产生抵触情绪,认为管理人员不够体谅,缺少关怀,进而导致工作低效、抵触管理。
上海电气于2005年获得了越南广宁一期的发电厂总承包项目,在长期的项目管理实践中,公司意识到在中方员工与越南员工,中方工程师与越方客户间存在着巨大的语言和文化隔阂,而这种隔阂给公司的项目管理工作及售后服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集体主义的特点及优势
(Triandis, 2001) 指出,集体主义根植于人类文明的起源,早在几千年前,集体主义就已广泛存在于不同的社会组织结构中。因此,它既是人类社会中最根基的基础元素也是固有存在。同时,所有的人类社会都包含个人主义及集体主义的二象性特征(否则整个社会将不稳定)。但是,在偏重集体主义的社会,诸如越南、韩国等亚洲国家,“集体”作为一个单位,有着远重于个体的意义。在这些社会中,“集体”被赋予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会给予每个个体成员“关怀”。同时,作为集体的一员,每个个体成员也被要求具有“奉献精神”。
相对于偏重个人主义的社会,人们在偏重集体主义的社会中与“集体”联系的更加紧密,并能获得相应的帮助。受益于“集体”的关怀,人们通常更加“愉悦”,不易感到孤独,这通常被认为可以减缓心里疾病及消极行为的发生。很多人都感到,在一个更加注重社会和谐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而以上所指也正是集体主义的优越性所在。
除了上述对于个人而言的事例外,集体主义同样使“集体”受益。其一的原因是集体主义蕴含了“牺牲”精神。韩国人在面对1997年金融危机时,自愿捐献外币以及金银首饰以帮助国家度过难关。这因为,韩国民众经历了贫瘠的时代,这个“集体”-国家曾带领他们走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并带给了他们繁荣和富裕,因此他们心存感激。他们的自愿捐献的“牺牲”精神,完全出自于爱国主义-这其实是一种高级的集体主义精神。进一步来说,集体主义同样鼓励责任共担。在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韩国政府通过电视、广播组织了若干次的宣传活动,鼓励民众分担社会责任,优先采购韩国国产商品,以帮助韩国企业渡过经济危机的难关。
三、对于集体主义实践的一些认识
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种类的集体主义,它们的关注点及侧重点各有不同,如:家庭集体主义,工作集体主义,部落集体主义等。而就越南社会与中国社会而言,虽然它们均属于集体主义范畴,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更加接近于工作集体主义,这点与韩国类似,而越南社会则更加接近于家庭集体主义。基于上述理论,我们发现,这些选择在越南工作,远离家乡的中国工程师,他们既希望能够挣更多的钱,带给家庭更好的生活来履行家庭责任。同时,又由于选择实现更高的职业目标,而远离家人无法履行家庭责任。这种矛盾及选择恰恰反映出中国工程师的“工作集体主义”倾向。深入讨论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发现,中国海外工程师的高离职率,部分归结于项目管理工作未能满足工程师“工作集体主义”的诉求。另外,由于中国社会与越南社会都具有亚洲国家的集体主义特征,甚至文化背景也很接近(儒家文化)。所以,在工作交流中,人们很容易理所应当的认为,”我们”的文化模式是一致的。但是,实际情况是,在人们的工作交流中,忽略了一些细微的差别,如:中国员工更加倾向“工作集体主义”,而越南员工更加倾向于“家庭集体主义”。最终的后果是,冲突及误解不可避免。
四、集体主义在跨文化管理中的应用
为了打破跨文化管理的藩篱,上海电气在项目管理中,首先认识到多元文化的特性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设计并组织员工接受跨文化融合的教育课程。
现代日本令人震惊的经济发展速度,部分得益于其成功的由家庭集体主义转变为工作集体主义。基于此种观点,项目管理的着眼点可以放在对越南员工家庭集体主义的理解与包容上,同时引导其向工作集体主义的有机转变。对于上海电气跨文化管理的建议,首先,公司应与员工确立一个共同的发展目标,通过这个目标可以将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与公司的战略发展相联系起来。通过这种联结,在可以预见到的未来,这种发展既可以满足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需要,也可以满足家庭需要。其次,为了完成这个愿景目标,公司也应着眼于集体主义精神的塑造上,它的内涵既包括“牺牲”也包括“责任”。具体来说公司作为“集体”不仅支付酬劳,同时提供“关怀”与“帮助”,而每个员工都是集体的一员。再次,虽然按照 (Heywood 2000)的说法, 集体主义也有其负面作用,如可能会消灭掉个体的独特性而发展出一种社会共同特性,诸如民族主义情绪等。但集体主义所鼓励与强调的“平等”,并不意味着个性的消磨,其反而意味着机会均等、自由均等,进而促进和解放个体技能与天赋的发展。具体来说,如下的事例可以解释如何运用集体主义确立共同的愿景目标,并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来帮助上海电气完成跨文化管理的目标: 首先,要启发员工明晰相较于个人主义而言的“公平”与相较于集体主义而言“平等”的不同内涵。我们假定:有一个工作组需要完成一个工作任务,任务完成后,各自员工的贡献比例为20%; R, 30%; C, 15%; and D, 35%, “公平”指每个人的报酬水平完全按照各自的贡献比例确定;而“平等”指每个人报酬水平按照集体的整体收益水平并结合个人的贡献考核确定;诚然,:“公平”的分配方式在单纯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简单流水线作业或者是单任务管理中是科学的、高效的。而在跨文化项目管理中,单纯的追求所谓的“公平”,我们便会发生偏薄,无法实现“平等”。个体作为集体的一员,单纯追逐报酬最大化,嫉妒、猜疑,导致集体效率的下降,集体利益的损失,进而导致集体的失效。其次,应确立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的一致,项目管理应启发员工以实现集体效益最大化为导向,即当个人的努力使集体总效益大于原定的100%时,每个个体的“平等”报酬、集体效益均可以超过单纯追求“公平”时个人与集体的效益。最后,为了达成上述目标,上海电气应建立考核办法,员工在各个项目工作组中的贡献值,以及各自工作组在项目中的表现均应作为参考因素;与考核办法挂钩,奖金、期权、职业发展可作为激励机制中的物质奖励。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