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技术与创新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企业进行的技术创新,是指企业以需求为指导,以先进的技术为根本,以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运用最先进的技术在企业内部进行创新和研究,开发新技术,同时使企业的这种技术创新能够创造商业利润的整个过程。细化到某个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是企业对新技术、新管理的需要,这种优化企业技术、管理的需要促使企业不断针对市场需要进行开发,在一段时间的开发后,能够使企业希望达到的目标实现,创造出市场需要的产品,最终使消费者接受的一整个过程。
企业的技术产权是经过法律确认的企业所享有的技术成果,是企业对经过企业内部所有成员研究而形成的治理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技术产权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的,根据学者的研究,企业所享有的技术产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技术所有权、技术使用权、技术收益权和技术处置权。
二、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系统概况
(一)第一阶段:技术管理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系统设计的第一阶段是企业的技术管理,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企业看清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企业相比下的优势,同时了解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及最新技术发展的情况,综合上述情况后,企业可以有针对性地做出发展方向的最佳规划。简单来说,就是企业明白知晓自身的情况,了解市场需求以及技术革新的方向,然后做出有利于企业生存的技术规划,并按照这一规划完成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第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弄清楚企业要达到何种技术程度这一关键性问题,为了完成这一目标,企业必须重视对技术的新手能力以及开发技术所承担的风险和成本问题。我们为企业的技术管理设置了如下四个阶段:
1、企业对技术需求的确认。企业必须首先明白自己现阶段所拥有的技术以及今后要掌握的技术是什么。为了弄清这一问题,我们建议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利用“知识仓库”对企业现有的技术进行清点。“知识仓库”内包括了企业目前所使用的各种技术手段,尚未使用的或备用的各种技术方案,以及对市场上所运用的各种技术的分析说明等,然后通过人工智能等手段,使这些杂乱的信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组合,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帮助。
2、企业对市场竞争的判断。这一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对比企业正在运用的技术及市场上最先进的技术,明白自己的弱势在哪里,知晓自己在市场上的地位以及今后的发展潜力。这一阶段可以运用的方法包括: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以及产业生命周期分析法,五力分析法等等。
3、对技术方案的筛选。这一阶段完成的目标是对市场上出现的新技术予以关注,将新技术的发展与企业自身的情况结合起来,挑选出适合本企业所用的最佳技术方案。这一阶段可以运用的方法包括:技术侦察情报系统(Tvis)、SWOT分析法等等。技术侦察情报系统主要是用来监督竞争环境下的科学技术发展。借用营销学上的SWOT分析法,通过分析各种方案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来选择最佳的技术开发方案。
(二)第二阶段:技术创新的管理
技术创新的管理,是指在企业选定的技术创新目标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现有的技术状况,通过技术管理手段,完成企业预先设定的技术创新的目标,并且在此过程中选择一个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案。概括来说,这一阶段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对企业技术进行创新,开发出企业需要的最新技术,也就是“技术进步”的过程。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可选择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企业内部自行研发:包括企业内部自主创新以及全球性研发策略。方法是:利用企业自身现有的技术创新管理系统或者建立一个全球性的研发网络,再选择适当的研发中心,筛选最新的技术数据,整合全球性的研发团队等进行有效的内部技术创新工作。
2、从企业外部购买新技术:企业如果认为自己研发技术会消耗太多而不能负担,或者自行研发的周期过长,不利于企业发展,则可以从企业外部购买所需要的技术。这一方案最重要的是对拟购买技术的了解及引进后的运用状况。简单来说,企业首先需要明白自己需要的技术是什么,拟引进的技术的内容,引进后企业如何运用新技术。如果企业引进的技术在现阶段是可以满足生产需要的,而企业一直依赖外部的技术对引进的技术进行维护和再次更新,那么付出的费用和精力也是非常巨大的,这在长远看来对企业是无益的,这就需要企业在引进技术时考察各方面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3、与高校等科研单位进行合作:企业可以直接与科研单位进行合作,量身定制自己所需要的技术方案。这种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使企业可以有效利用高校等科研单位的技术力量,减少企业自行开发的成本,并且技术开发的质量也可以的到保证,后期的维护和更新也相对简单。对高校等科研单位来说,这种模式可以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在实践中做到技术的创新和开发,不仅可以节约研究成本,也可以锻炼队伍,一举数得。目前最通用的做法是,企业选择合作的科研机构后,科研机构成立专门的项目组,制定研究方案,由企业提供经费,开发出企业所需要的技术;或者,企业用合理的价格收购科研机构已经研发出来的技术,运用到生产中,实现该技术的社会价值。
(三)第三阶段:技术产权管理
技术产权管理,是指企业对技术进行创新后,对新技术的产权进行管理。具体表现为,对新技术在企业内部运用,创造新产品,投入市场,产生经济效益。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技术变经济效益”的问题。这一阶段的核心工作是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专利的申请等问题,具体的技术产权管理手段包括:
1、内部消化:内部消化是指企业自己利用新技术进行生产,实现新技术的经济价值。企业在拥有了一定数量的专利技术后,可以在企业内部专门设立一个部门,将新技术转移到这一部门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推广工作,企业对这一部门进行技术支持和经济支持,力争在市场上开创一番局面。
2、技术转让和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是指企业将开发研究出的创新技术有偿转让给他人,主要有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主要指己经申请但尚未授权的专利转让)、技术秘密转让等。
技术服务是指企业运用自己的创新技术为其他企业解决与新技术相关的问题,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经济利益。
简单地说,新技术不仅可以运用到企业自身的生产中,也可以将其运用到其他企业中,帮助其他企业解决相关的技术问题,或者研发企业直接将新技术转让而获得经济效益。
三、技术创新管理系统分析
创新技术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开发,并不能在市场上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还需要将新技术转化为产品推入市场,并根据消费者的反馈,对新技术不断加以完善,这才是技术创新的完整阶段。一个完整的技术创新系统是三个阶段的层层递进,循环不断的,笔者制作了一个图表,可以直观地显示出这一过程: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技术财产管理系统包含了清点、评估、监测等几项机制,并按照它们执行的先后次序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技术管理主要关注清点、评估、监测,创新管理关注技术财产的最优化和丰富化,技术产权管理关注产权的保护和经营。从而企业可以根据所处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机制来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2通信技术管理探究
通信技术领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其中管理层面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决定着整个通信技术领域的进步,因此对管理活动各创新是技术进步的必经之路。通信技术创新现阶段主要障碍集中表现在与相应的管理方式的不适应,企业内部人员对新型的通信技术以及科学的管理模式没有贯彻学习,甚至出现了抵触情绪,因此对通信技术的创新应首先从管理活动入手,树立宏观管理模式,将先进的管理技术理论纳入到企业的文化活动之中,以达到企业内部点对点的合作与高效运行。管理创新不能单独进行,要与科技创新并肩而行,以此更好地适应新经济形势下通信技术网络的自身发展需要,企业也要在创新过程中不断做出自己管理活动的调整。通信领域管理创新要求有一个标准化、一体性创新性队伍,如此更好地实现企业与科技的同时进步,一方面要加快引进创新性人才,确立相应的创新奖励机制,另一方面要对原有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整体企业的科技水准。通信技术创新与管理的创新实践不是闭门造车,更不是自我想象的结果,是结合全人类的聪明才智,在全球一体化经济模式下完成的一种创新模式。我国自主通信领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独有的自我体系,并且在某些单独领域甚至超过了国际现有水平,在这一突破性背景之下,我国的相关通信领域应该进一步发展相关的通信技术,引进国外先进的通信技术,尤其是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方式,吸纳各个国家的投资项目注入相关通信项目领域,这对我通信技术领域的革新是具有相当重要意义的。通信技术领域的创新不单单是单独创新,对于管理创新应该满足于市场的基本需求,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形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正在缩小,这正是我国通信技术领域创新的黄金时期,有效利用该时期段别国优秀的管理模式与经验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此外,在开展通信技术领域的创新时,要利用通信技术的本身优势,来促进管理创新,如此走向国际市场,与他国形成良性的合作效益。
1. 前言
企业的良好发展需要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创新的理念。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为了增强企业竞争力,所有的企业都在试图寻求适合自我发展的管理模式,在这里企业管理也渐渐的形成了一门学科。如何在企业管理上进行创新,也逐渐成为了经济学家争相研究的问题。
在我国亦是如此,可以说,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就是做好企业创新,而其中企业管理上的创新尤为重要。而作为企业管理创新上的重要表现就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这一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上的效率和企业的影响力。因此,也可以说信息技术顶用对于现代企业是必不可少的。
2. 企业管理中的创新小述
基于现代企业竞争对于各个企业压力日趋增加,使得企业管理上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因此,我们必须适应环境变化,紧抓发展机遇,认清并接受企业管理创新。
2.1 企业管理创新内涵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支撑下,进行企业管理的创新并不是简单的提出管理模式的新想法或者管理层的调动,而是包含了多个方面,不仅仅包括员工岗位调动和工作流程,还包含了决策人对于企业的经营观念和战略部署;组织结构和行为;管理规范和方法以及管理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调节和应用。因此,将企业管理创新的内涵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2.1.1 企业管理的理念创新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保守的管理必将以失败告终。所以,为了使企业随时都具有强烈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必然要不断的积极参与良性竞争。其中,企业的高层次竞争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最重要的是信誉,因此,企业的决策人必须树立从粗放型到精细化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抓住创新的核心点。
2.1.2 企业管理的战略创新
战略决策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管理上的战略部署,既要反对冒进,同时也要杜绝保守,并要在传统的战略模式中,寻求和发展新型的能够适应发展环境的战略决策。
2.1.3 企业管理的体制创新
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必须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这是一个灵活的体制,不仅仅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同时还要做到集权和分权相结合,最重要的是能够随着环境和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以确保能够更好的适应企业的发展。
2.1.4 企业管理的业务创新
无论对于企业的决策人,还是对于一般员工来说,业务创新至关重要。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对人才的充分利用和培养,已成为了增强企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主要途径。对此,对于人才方面的管理规范化和人才的业务培养专业化占据重要的位置。
2.1.5 企业管理的技术创新
除了人才之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直接推动着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和竞争力的增强。近年来,我国通过自主研发以及国外交流引进等多种渠道获得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对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这之中,以计算机为载体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很多企业甚至成为了主要的技术支撑。
2.2 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
面对着日趋显著的“全球化”、“一体化”、“信息化”等现象的出现,我国经济也进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之中。可以说,现在我国的企业之中,工业化、信息化齐头并进,复杂交替,面临的问题也是瞬息万变。对此,在众多的适应这种变化的企业之中,管理上的创新成为了重中之重。
因此,很多企业在管理上基本摆脱了消极的被管理式,转而代之的是自主管理和参与。许多企业在应对国际上强大的竞争时,在管理上做了大量的有效的工作,同时在人才培养上也有了长足的进展。可以说,我国的企业中,人才的综合素质不断的提高,技术手段也不断地升级,管理模式也不断的得到了创新。
然而相对于发达国家中一些500强知名企业,我们的企业管理模式还是相对粗糙。员工的综合素质也有待增强,同时,生产手段和技术也有待提高,总的来说,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上有很大的进步,但还是有很多提升的空间。
2.3 我国企业管理创新面临的挑战
我国企业的管理创新仍然有诸多的挑战,也就是说,仍有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只有在这些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后,才能充分的实现企业的管理创新。
2.3.1 认清企业管理创新对企业成长的作用
很多企业在企业管理的创新上投入并不多,原因在于企业的决策者并未清楚认识到企业管理创新对于企业的成长的作用。所以,首先必须认清管理创新的重要性。例如:技术创新提高了生产力;员工队伍创新能够提高业务效率等等。
2.3.2 认清并正视创新阶段的阻力
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必须要有观念支持,就是说,在进行企业管理的创新过程中,必须要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创新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会包含很多困难和阻力。对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失误,需要不断的面对挑战。
2.3.3 企业创新要从实际出发
企业创新要从实际出发,在结合了本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发展前景的基础上,同时还要认清外部的环境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综合一切的发展和创新信息,从而走循序渐进的创新路子。
2.3.4 积极引进有利于创新的科学技术
如今,科学技术已对很多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可以说,技术投入的作用完全超过了资本投入的作用。只有在控制和使用最先进的技术,才可能将企业带入一个正确和快速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会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3. 核心创新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运用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无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信息技术,可以说,在企业创新的整个过程中,是不可替代的核心技术。
3.1 信息技术对在企业理念创新的应用
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理念创新所起到的作用,无法估量。例如,“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得员工从“生产手段”过渡为“组织人”、“社会人”等,这要靠信息技术来进行宣传和总结;再比如,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鼓励创新,而创新的灵感和手段要靠信息技术来进行情报和消息搜集。
3.2 信息技在企业战略创新的应用
在知识成为如此宝贵的财富之后,企业就将知识和信息的分析看作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其中涉及到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汇总等都要靠信息技术来实现。让这些情报信息直接是决策者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并相应制定了合理的战略。
3.3 信息技术在企业其他方面的应用
除此之外,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组织结构改革、生产作业管理、企业营销管理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应用。而这些合理应用又直接推动着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
4. 结束语
企业管理创新是伴随着企业的产生、发展和扩大等一系列过程的,只要有企业,就必然会出现企业管理的创新。因为它并不是简单的改革或者变化,而是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并综合了一切外部联系所指定的计划。可以说,管理创新是企业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概念简析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是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主要负责:图纸和技术资料,机电技术的培训和考核、设备安全,设备验收、安装、使用以及维修方面的管理。如今煤炭行业间竞争激烈,而煤矿生产作业一直以来都属于高压高危行业。煤矿生产的首要任务是安全,因此在进行煤矿开采作业时,必须借助一系列的机电设备来保障生产安全及生产效率。煤矿管理者想要在众多竞争者中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要考虑对其相应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做出改善。煤矿管理者只有使用一套合理、规范的管理准则,用一种创新、大胆的视觉着眼未来,才能将其煤矿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提高,进而寻求到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生存模式[1]。
2煤矿企业机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具备煤矿机电设备技术专业知识的人才稀缺
专业性强的煤矿机电技术人员在煤矿企业中仍属稀缺,严重影响煤矿开采效率,进而影响整个开采进度,降低煤矿生产的经济效益。一方面,煤矿管理者忽视对具有专业技能的工人重视程度,待遇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导致矿区专业工人流动性大,煤矿开采工作呈现下滑趋势;另一方面,部分机电技术人员在工作中缺少热情、责任心。不仅如此,在矿区引进新设备新测量方法的情况下,对学习新技术和掌握新设备新知识上面,很多人缺乏积极性和滞后性并呈现文化水平不高的趋势,工人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2.2煤矿企业机电技术管理体系有待健全
煤矿企业机电技术管理体系的不健全,是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煤矿企业机电技术管理体系缺失的后果表现在:许多机电设备不能保证定期进行性能检测、测试,这直接表现在使用电压表、电流表、压力表等仪器是由于精确度不够而需要进行反复测量,直接降低生产效率;由于设备故障、自然灾害等原因引起的各种事故发生后由于没有一套明确的惩治措施而让企业陷入“工作开展难,员工难再凝聚”的“两难”境地;盲目循用低效的测量方法,守旧思想严重等。
2.3煤矿机电技术管理重点不突出
由于煤矿采矿关系到每一位矿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是一个及其复杂的工作,所以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应有所侧重点,否则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将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找不着方向。第一,设备安全是首要位置。只有一套安全的设备作为矿下工人的支撑,才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稳定地进行煤矿开采工作;第二,保持稳定输电。断电对矿下作业的危险性不言而喻,因此在进行煤矿开采中应时刻关注设备的通电情况;第三,关注员工身体情况。当今煤矿生产建设越来越强调“以人为本”的企业员工队伍建设核心。任何企业都由职位或大或小的员工组成,人在企业建设中的位置不可代替,而作为高危行业代表的煤矿企业必须时刻将员工身心健康情况考虑在企业建设中。用“人本位”的理念吸纳更多有识之士到企业队伍中去[3]。煤矿管理者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加强煤矿机电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实践的重要性。只有提高煤矿职工素质和安排更多专业技能培训、加强煤矿机电设备及其配件等基础设施的质量管理、认真将检修工作落到实处以期进一步改善设备性能进而延长其寿命等方面将更有利于完成煤矿企业节能增效的美好愿望。
3加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措施
当下进行煤矿队伍建设时越来越多人强调应将创新结合到实践中。所谓“实践出真知”,一套科学合理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方法不是一蹴而就,只有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方法才能够从根本上将煤炭生产的质量和煤炭生产的水平大幅度提升起来,才能够将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提升到一个新的起点,最终促进整个煤矿企业向着高效、长远的方向健康地发展下去。结合实际,加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3.1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人员应以身作则
面对当下煤矿工人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的现状,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人员应以身作则,在日常煤矿生产生活过程中应时刻保持虚心学习状态,特别是对煤矿员工开展技术培训工作时,应从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办法进行,最终提高员工的整体知识水平。对在开采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初次轻度违章行为进行教育后予以包容,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减轻员工由于失误产生的工作压力,进而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进而更好地将工作重心放在煤矿机电生产上。对员工进行必要的矿区生产安全培训应成为煤矿生产作业中的必修课,企业管理者应以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为己任,使每位员工具备必要的自保自救知识[4]。
3.2严格把握设备进入矿井的质检关
严格把握设备进入矿井的质检关包括制定设备保养、检查的相应管理责任制、和相应的奖惩制度。每一名检修工作人员都应以企业安全生产为己任,重视每一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树立企业设备财产保护意识,从源头上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以提高检修的质量。在检修时发现设备故障后清除,在仪器使用结束后应再次检查,确保隐患能及时解决,保证设备检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3.3增加资金的投入
加大资金投入除了能进一步建立出煤矿整体设备的数据库,以便及时掌握和查询相关设备技术状态和使用动态对改善煤矿生产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加速煤矿现代化建设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选择信誉口碑较好的企业,货比三家,从源头为企业降低购买成本也是质检工作人员为企业减少开支的有力措施。
4结语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创新和时间工作并非朝夕可完成,只有煤矿企业高度重视探索改进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模式的重要性,煤矿生产工作才能又好又快地进行下去。
作者:路鹏飞 单位: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曲煤矿
参考文献:
[1]彭军.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工程技术,2016(5):241.
0.引言
在煤矿的生产和运输等环节,机电技术管理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推动煤矿企业的发展,关于煤矿企业的煤炭生产和经济效益,机电技术管理的优劣将对其产生最直接的影响。煤炭行业相互之间的竞争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愈演愈烈,如果煤矿企业想要在更大的程度上获得更好的发展,那么它就必须针对机电技术管理作出相应的改善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将煤炭生产的质量和煤炭生产的水平提升起来,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提升到一个新的起点,最终促进整个煤矿企业向着高效、长远的方向,健康的发展下去。
1.机电技术管理
具体来说,机电技术管理的内容包括六点,分别是:①关于图纸和技术资料的管理;②关于设备安全和经济运行的管理;③关于设备验收、安装、使用和维修方面的管理;④关于机电配件的管理;⑤负责机电技术业务大会的召开,并负责组织机电技术交流;⑥负责机电技术的培训和考核[1]。
2.煤矿企业机电技术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2.1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的操作人员素质不达标
对于绝大多数煤矿企业来说,其相关的机电技术人员流失比较严重,所以,煤矿企业为了能够维持企业的正常发展,只能重新招聘工人。可由于矿井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导致煤矿企业招到的工人多半都是民工或是轮换工,这些人员不具备专业的技能或者专业的素质,有些能够上手的员工,其专业的技术和专业素质也比较差,在学习新技术和掌握新设备新知识上面,很多人都缺乏主观的热情和积极性[2]。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煤矿企业机电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不能达到应有的标准,呈现出一种集体下滑的状态,对机电设备的保养工作和维修工作不能有效地做到位,最终影响到了煤矿生产的效率。
2.2煤矿企业机电技术管理体系有待健全
国家的相关部门规定,煤矿企业需要为矿井设置十七种机电管理制度,可是在现实煤矿企业矿井生产中,很多企业都存在机电设备管理体系不健全的现象。举例来说,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机电管理体系,可是大多数做的都是表面工作,而并没有将其落实到现实的生产当中,这对于矿井管理来说,很容易造成混乱的现象。也存在机电技术管理的监督人员缺乏必要的责任心,工作态度不端正,对机电设备进行的检查不到位,仅仅是走马观花的大致过了一遍,没有从实质上深入到生产一线,也没有将其中的安全隐患和整改措施指出来。
2.3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缺乏必要的综合管理
在煤矿安全生产的过程中,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发挥着十分必要的作用,可实践当中,有很多的煤矿企业在机电设备综合管理的方面都没有做到位。例如,有些企业的基础管理起到的效果很差,存在机电设备的图牌板与帐卡物不齐全和机电设备的图纸资料与档案资料不齐全的现象。也有一些矿井的机电设备缺乏平衡的管理措施,相关的管理人员仅仅单纯的对设备的排水、通风和提升等进行关注,而对于采煤区设备管理的关注却很少重视。这样做会使采煤区机电设备的安全状态很差,为其埋下了众多的安全隐患,这就容易引发很多的事故,对于煤矿企业的健康发展不利。
3.煤矿企业机电技术管理的创新举措
3.1提升机电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素质
煤矿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将优秀的机电技术管理人员留住,或者挖掘到有责任心,学习能力强的员工。企业要把企业的发展和职工的根本利益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找到其中的平衡点。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寻找专业的机电技术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实行持证上岗的制度,对于无证人员拒绝其上岗,从而加强对其的培训,使其努力地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
3.2创新机电技术的安全管理模式
如果想要将创新机电技术安全管理实现出来,就需要在企业的内部将安全管理责任制度落实下来。对于各级领导实行包机和包片的责任制度,把责任落实到个人的身上[3]。还要建立起专业的,健全的检察机构,布置专业的人员对煤矿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维修等任务进行检查,寻找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潜在矛盾,防范于未然。
3.3对机电技术管理制度的完善
企业要根据相关的规定和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机电技术管理制度。对于质量不过关的设备要进行及时的维修或更换,加大力度对机电设备进行投资,对于机电系统和设备做到及时的更新换旧,特别是对于一些改装过的,或者是老化了的机电设备要坚持更换,争取在最大的程度上将机电设备的质量提升起来。
4.结语
在煤矿企业的煤炭生产过程当中,机电技术管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推动煤矿企业自身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可直到最近几年,煤矿企业机电技术管理工作方面依然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了矿井生产的安全与质量。所以,对煤矿企业机电技术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势在必行的,笔者认为,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将机电技术管理的观念更新到另一个全新的层面上。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对于机电技术管理制度要做到严格的落实,从而不断地提升煤矿企业机电技术管理的水平,使煤矿企业向着高效、长远的方向健康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0引言
煤矿企业的机械化水平,代表着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对企业的生产质量、效率及经济、社会效益起决定性作用。通过对煤矿机电技术的创新变革,可保证煤矿开采作业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为满足现代煤矿开采作业的多元化需求,需对复杂的机械设备展开有序管理,实现煤矿开采作业的智能自动化,降低开采人员的劳动强度,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1煤矿机电技术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1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机制不完善
煤矿企业在开采作业中,要做到严格遵循有关管理单位制定的规范标准,保证开采作业的规范性与安全性。但是,大多数煤矿企业开采作业时,对于规范标准的遵守过于表面化,没有将规范内容落实到实际开采流程中,导致煤矿开采作业形成过度混乱且繁杂的局面。加大了对机械设备的破损力度,难以达到节约成本支出的目的,给煤矿开采效率与开采质量的提高带来了不利影响。有些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善于寻找制度漏洞,在巡视检查矿井机械设备的过程中,经常会做出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的行为,导致机械设备的检查过于表面化。无法及时发现机械设备的故障内容,以致不能及时对其进行维护检修,从而降低了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阻碍了工期的正常进度,对煤矿开采产量与质量带来负面影响,导致煤矿价格体系出现升降风险[1]。
1.2煤矿机电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
有待提升现阶段,中国煤矿企业工作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缺乏学习新型知识理论的积极性。由于煤矿开采过程中所需的机械设备普遍处于较艰苦的环境,导致操作技术人员的流失量较大。一旦具备丰富煤矿机电技术操作理论与操作经验的工作人员离职,则会影响煤矿开采作业的正常运行。如果煤矿企业招聘新的操作技术人员,还需对这部分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技能培训活动,由于这部分工作人员缺乏丰富的操作经验,难以在短期内迅速提高操作技能,无法保证煤矿机械设备的定期维护与检修;无法满足现代煤矿的开采速率,降低了煤矿的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导致煤矿企业难以快速提升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3缺乏对机械设备的科学使用
目前,中国大多数煤矿企业使用的机械设备,基本上都处于使用期限的后期阶段,甚至超过了使用规定期限。通过长期调查发现,大多数煤矿企业在具体开采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循相关规范标准,没有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检修与更新,过于追求开产产量与经济利润的上升,导致机械设备长期处于超荷作业状态,限制了现代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4机械设备整体管理体系有待健全
在进行煤矿开采作业时,健全的煤矿机械设备管理体系是首要条件。一旦管理体系缺乏整体性,则会导致管理力度过于薄弱,在运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突发状况,制约了煤矿企业的正常开采进程,耗费了资金的成本支出。工作人员在开采作业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循实际规章流程,只是单一地对矿井内部的通风状况进行检查,忽视了定期检查煤矿机械设备的必要性。
2加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应用措施
2.1加大对煤矿机械设备质量的管理力度
2.1.1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制度
操作技术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遵循服务生产的相关原则,结合生产需求,针对煤矿机械设备制定完善的规划,为所有机械设备的正常运作提供保障,使其可保质保量的投入到开采作业中,最大程度提高煤矿机械设备的整体运作效率与运作质量。在开采前期,结合机械设备规划工程图纸,在设备正式使用前,需提前进行调试工作,保证设备的安全运作。在机械设备的运作过程中,要及时归纳总结设备的不同型号与规格、种类,保证机械设备管理的规范性与精准性[2]。
2.1.2制定完善的设备进出矿井制度
在采购机械设备与相关构件的过程中,要保证设备具备相应的产品质量合格证与生产合格证,参考其它煤矿企业对设备的使用评价,选择信誉良好的厂家,采购性价比较高的机械设备与构件。此外,煤矿企业还要制定完善的设备进出矿井制度,对所采购产品进行严格的控制检测,避免质量低劣的机械设备进入矿井内部。
2.1.3严格控制质量检测关口
煤矿企业需构建完善的设备检修体系与安全机制,提高所有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从而保证设备的检修效率与质量,实现机械设备的安全运作。在煤矿机电技术管理过程中,以安全管理与供电管理为重心,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对机械设备进行动态化管理。此外,技术操作人员要对调度绞车、供电设备、运输胶带、探放水设备等进行集中检查,严格遵循现代化工作流程,为煤矿开采作业的安全可靠性提供保障。
2.2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煤矿企业要想切实提升自身机电技术的管理能力,要遵循“以人文本”的管理原则,结合不同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为煤矿企业培养高复合型应用人才。
a)加强对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培训。煤矿企业在引入新型设备、技术的同时,需针对机电工作人员制定完善的培养规划,明确培养目标与进度,将高复合型应用人才安排到关键工作岗位中。对文化素养较高的工作人员进行集中或分散式的教育培训,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不断进行实践学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对机电人员、接线人员、操作人员等不同岗位进行现场实践培训。通过对培训制度、内容、手段等方面的探索研究,积极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学习,提高培训效率与培训质量,使工作人员在矿井安全事故中可做到处乱不惊,迅速排除设备隐患;
b)重视对高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企业管理者要加强对高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关注,提高薪资待遇。同时,要着重培养事业心较积极、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人员。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使工作人员之间可互相学习,自主学习先进的设备操作理论与技能。构建完善的奖惩体系,及时鼓励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工作人员长期的学习与实践,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从而培养成为高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现代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创新应用奠定基础。
2.3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
煤矿企业要加大对资金的投入,合理改善规划工作人员的学习、生活与工作环境,健全办公设施与学习设施,提供充足的书籍、电脑、书柜、打印机等资源,配备专业书籍与办公用具,并购进相应绘图软件,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与机电技术的现代化。同时,要构建成熟的工作网络机制。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健全煤矿机械设备的信息数据库,对设备的运行状态与技术状况进行及时监测。充分借助FoxPro的数据库优势,对大型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记录,作为理论依据,保证企业管理者决策的正确性。通过对机械设备定期的维修养护与更新,消除开采作业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时诊断并预测设备故障,为大型机械设备运作的安全可靠性提供强有力保障。
3结语
在现代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机电技术的科学管理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创新发展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丰富技术内容,节约开采成本的支出,提高现代煤矿企业的技术实力与经济效率,促进中国煤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祖广.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创新以及应用研究[J].硅谷,2013(12):133.
一、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的策略
1.1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现代企业注重利润及销售额的考核,忽略了对技术创新的考核,然而技术创新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原动力,应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考核指标的重要一项。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可以将销售额的一部分用到技术创新中,为技术创新和研发提供资金支持。现代企业内部的创新首先对产品和技术进行创新,不断改进产品的不足,提高产品的功能使产品的性能越来越强,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稳住市场地位。在保证好核心产品性能的同时,加强对核心产品其他功能的研究创新,提高产品的细分功能,既可以减少创新的成本还能为企业带来带来更多的收益。还要不断创新新的产品,不断满足客户需求,在市场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企业内部创新需要引进优秀的技术人才,为研究创新产品储备人才力量。此外定期给内部员工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能够发现产品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提出建设性意见,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带动员工积极创新。
1.2企业外部技术创新。(1)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现代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大学或者科研机构的优势,为企业创新带来资源支持,大学和科研机构中理论资料比较丰富同时又具备专业的科研人员和实验基地,这些都是非常有利的资源,企业可以利用好这一资源优势,加强与大学或科研机构的联系合作,企业可以与大学或科研机构共同设立研究课题、相互聘请专家或委托创新任务等方式进行技术的创新。此外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也为学生创建了实习的良好的环境,可以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优秀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现代企业还可以与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科技成果交流平台,将大学与科研机构的创新方案得以实现,不仅满足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也不断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2)加强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在传统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之间都是以打败竞争对手垄断市场为目的,这样非常不利于企业长期的发展,对企业的创新能力也是非常不利的,产品容易单一化,很难在市场中长期发展。现代企业之间良性竞争,都是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加强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利用资源的优势,既能提高双方企业的竞争实力还能避免资源的浪费。市场不断向前发展,对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产品只有不断提高性能才能满足客户需求,企业之间可以相互合作,共同研发、可以建立人才、信息交流平台,不断促进企业技术的创新。现代企业还可以将创新项目交予其他有实力的企业进行生产,充分发挥双方企业的资源优势,不断推动创新市场的共享。
二、现代企业技术管理探析
2.1重视技术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技术的创新研发无法准确预见成效,企业的管理者往往只是重视眼前的技术成果,对技术创新的长远发展缺乏有效管理,不利于技术的长远发展。因此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中要加强重视技术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现代企业首先要加强对技术的重视进而加强技术的管理。企业应该将技术管理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技术是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核心力量,同时加强对技术管理的重视,在资金上支持技术管理工作,成立专门的技术研发及管理团队,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不仅提高技术的创新更要加强技术的管理。在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技术的研究与创新。此外还应加强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管理能力,定期进行技术管理培训,对市场发展及技术发展方向要有一定的判断能力,这样他们可以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技术研发的方向,要能够紧跟时展,提高企业的发展优势。技术管理者本身要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具备领导团队的能力,合理科学的管理研发团队,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
2.2加强企业技术管理的针对性。企业管理者只有掌握一定的技术知识才能对技术的发展方向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才能制定出适合市场发展的正确的技术发展策略。因此只有加强企业技术管理的针对性,才能在企业发展中发挥出技术管理的优势。从企业内部环境来看需要明确技术管理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加强企业内部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的管理,及时了解市场发展,加强技术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推动力。从企业的外部环境来看,要能够正确判断技术的发展方向,加强技术管理的针对性。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企业需要及时调整技术管理的策略,结合自身的产品与市场环境,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技术管理方案,提高企业技术管理的针对性。
作者:韩彤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一、金龙机电技术创新模式
金龙机电从1998年开始成立技术中心,累计投入建设资金8000多万元,现已建设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微型电机研发中心,是国内最大的微特电机研发基地和国内最大的生产基地。公司自主研发的实心、扁平、空心杯、线性电机产品居国内领先,其中线性电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中心现有研发人员128人,占职工总数的19%,专业涵盖电子、机械自动化、电机、物理等专业。公司十分注重技术开发的投入,每年投入研发费用占上年度销售收入的3.5%以上,确保了研发的顺利进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2012年至2014年,共完成研发项目18项,实现科研成果转化18项,年平均6项。近三年来,承担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1项,地方重大科技专项2项,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项目2项,省级工业新产品8项,技术改造4项,三年来加大了节能降耗和以机器换人淘汰落后产能步伐,累计投资技改资金1.20亿元。研发项目采用IPMT集成组合管理模式和NPI新产品导入方式,成立项目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项目组采用KPI绩效考核,通过PLM信息化管理,控制所有项目进度,实行责权利捆绑。公司组织最具实力的科技专家参加了《便携式电子产品用振动电机通用规范》等国家标准的制订和审定工作。经过十多年的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公司已打破日本、韩国企业在超小型微特电机领域的技术壁垒,形成了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效益。截止目前,拥有有效专利103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81项,同时,公司经过多年的研发与生产,积累了大量超小型微特电机生产的技术诀窍,掌握了一整套与超小型微特电机相关的关键技术、工艺、设备、装配等方面的非专利技术。研究创新组织管理水平:公司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为保障项目研发的顺利进行,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制定了《研发项目立项管理制度》、《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奖励办法》、《研究开发费用投入核算制度》、《技术创新奖励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为实现企业跨越式可持续发展,自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成立以来,与上海增量电机研究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双方在产品开发、员工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成效显著。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引下,公司持续健康发展,转型升级步步为营,在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工作中,技术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产品技术创新、生产工艺创新、产品质量提升、设备技术改造等方面有效地保障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超小微特振动电机和电机组件的研究与开发,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及推广应用,技术质量攻关、自动化生产线及设备的研制,科研的中长期规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艺技术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管理、研发体系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科技信息收集和科学技术交流、对外对内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工作的运行和管理上初步形成了体系。在技术创新战略、科技发展规划、技术方向的确定,重大项目技术方案和技术路线的评审,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研究,标准化体系的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技术中心的建设和研发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已成为公司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
二、技术创新及技术创新管理策略探讨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产业结构大调整的发展机遇面前,在解决企业自身发展制约因素的同时,不断树立创新意识,通过调整和优化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创新,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产品技术含量以及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参与国际合作,攻克技术瓶颈,研发前沿先进技术、应用先进创新理念,从而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1.金龙机电技术创新策略。(1)整合企业技术力量。以企业技术中心为平台,优化配置企业现有技术力量,充分调动、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组成若干项目组,有针对性地开展关键性技术难题的攻关,直接为产品创新、工艺创新、过程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和管理创新、市场营销创新和服务创新提供技术支持,以确保在产品的结构优化设计、滑动摩擦副材料的选择应用、工作表面处理技术和机理等方面处于国内的领先地位。(2)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把技术中心做为产学研一体化的主要载体,在风险共担、成果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下,积极与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建立稳定的战略联盟,采用“院所研究,厂内配合或参与”的方式,联合研究开发纳米MoS2、关节轴承承载时的动态应力分布数学模型、离子注入、机械工程等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并在此基础上,研发高新技术产品,通过快速成果转化使之尽快产业化,直接进入新领域的制高点以获得新领域中的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3)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筹备组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开展新材料及电磁结构、摩擦磨损机理、优化、化学处理、机械工程等方面的研究,为企业整体战略目标服务,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4)加快微特电机研究院和实验室建设步伐。夯实研发与试验手段,进行高端智能手机用振动电机试验机的自主研制,开展电机轴承摩擦磨损的机理研究;在模拟实际工况条件下,探索载荷、滑动速度、摩擦副表面质量及条件与轴承的摩擦系数、温升、可靠性、磨损及使用寿命的关系。(5)以信息化带动技术创新。建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提高企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制造。(6)按照国家电子基础材料和关键元器件“十二五”规划和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按照片式化、微型化、高频化、集成化、绿色化、高端化的发展方向,以市场为导向,重点研究线性反馈电机、实心振动电机、对焦马达等技术以及产业化拓展;巩固空心杯和扁平电机的研发成果,完善工艺技术,实现核心技术模块化管理。2.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创新战略。在“十二五”期间,为了更好地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工作,金龙机电制定了“十二五”期间的创新战略规划:(1)技术创新总体思路和目标。以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技术为主要方向,从产品开发技术、产品延伸技术和产品制造技术三方面入手,通过整合企业技术力量、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加快实验室和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步伐和以信息化带动技术创新四大策略,不断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工作效能为目标推动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研发管理体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建设成为国内便携式电子产品用微特振动电机领域的领军企业,依托品牌优势和产业化经营优势,推行产品对象多元化发展战略,实现产、供、销、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推行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2)技术创新主攻方向。以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技术及其关键要素。一方面,不断丰富和发展现有的支撑产品核心优势的振动电机多样性生产与开发技术,应用高新技术或先进适用技术,争取在最短时间内(2~3年)使这一核心技术达到并保持在全球范围内领先水平。另一方面,在这一核心技术丰富和延伸过程中,在相关的新材料技术、表面处理技术、精密制造技术、设计优化技术及其他方面的先进技术中的一方面或几方面结合形成有发展潜力的新的优势技术,成为金龙机电第二个核心技术。(3)技术创新及转型升级战略内容。微特振动电机领域。在保持其技术含量高、质量好、结构优化、品种齐全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现有产品的智能制造与新品开发技术,同时吸收机械工程、固体材料、摩擦学、表面工程和边界等先进适用和高科技的科研成果,以及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试验(CAT)和虚拟现实制造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展产品的研发工作,使振动电机产品保持高档化、电磁结构更科学合理、质量更优,使核心技术保持国内的领先水平并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延伸技术方面。在丰富和延伸企业核心技术的过程中,发展相关的新材料(电磁材料的应用、表面处理技术、纳米MoS2合成等)技术,使其形成有发展潜力的新的优势技术。制造技术方面。通过技术改造,提高制造水平,形成规模化生产,保持企业在工艺装备上处于国内的领先优势;同时大力开展新模具制造加工的热加工工艺、车磨工艺、装配工艺的研究。工艺创新重点:通过工艺改进实现节能降耗、低碳生产;通过工艺研究和改进,提升产品品质,确保提升产能。设备创新及淘汰落后产能:“十二五”期间,加快机器换人步伐,积极开展生产线机联网和智能制造的研究,研发出国内行业领先的自动化设备,基本实现智能制造,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淘汰落后的产能。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知识产权体系建设,保护科技创新成果。为提升公司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公司高效、稳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结合公司具体实际,公司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编制的《知识产权管理手册》,已于2013年9月1日起生效实施。公司全体员工严格遵守“尊重知识、科学管理、持续创新、促进转化”的知识产权方针,并以此为己任,在自己的工作中获取、运用、监控、保护知识产权,确保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员工培训:建立健全符合公司需要的培训管理自主运行系统,包括自主策划、研发的培训信息化管理平台;与公司岗位任职要求相匹配的培训课程体系;有效保障并激励培训工作推进的制度与政策;与公司实际相结合的培训调研与评估分析技术。在此基础上,促进公司“通过吸收、创新知识,具有不断开发、适应与变革能力”的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作者:金绍平
营林是林业的基础,林业生产必须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营林上不去,山上增资源就是一句空话,必然制约山下增效益。近年来随着国家“天保工程”的有力推进,造林更新已成为维持林业简单再生产的主要条件,提高造林质量,实现优质、高产、高效是林业扩大再生产的客观要求。
一、营林技术中管理创新的影响和创新意义
(1)营林工作的管理创新是实现林业行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林业单位要想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生产目标,就需要转变经营管理模式,由传统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高耗型向节约型转变,从而保证林业行业发展的稳定可持续,这些工作的成功完成和目标的最终实现都需要林业主管部门深化管理体制,建立起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促进营林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2)管理创新有助于林业行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前提,管理创新又为技术创新提供了保证,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有一个好的资金政策环境,完善的产权制度有利于促进营林工作的进步和发展,所以要做好营林工作的管理创新,有条件的要建立起现代企业的管理体系,职责明确,任务分配合理,从而可以加大对于技术创新的资金政策支持力度,实现技术的成功创新,因此营林技术中的管理工作的创新工作势在必行,必须作为营林工作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来认真完成。
(3)管理创新有助于推动企业获得预期的林业生产目标,实现林业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的有效统一,推动企业管理文化的人性化发展,有利于林业企业树立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取得经营管理的巨大成功,推动企业其他部门工作的进步。
二、营林技术中的管理体制的创新
营林技术中管理技术是影响营林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林业单位要切实做好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发展,强化营林的管理职能,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传统的营林管理工作采取营林科到林业站多方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下管理的程序复杂,职能不明确,权力分配复杂,营林管理效率低,无法真正的做好营林技术的的管理工作,因此要大胆的进行技术管理的创新工作,建立管理权限集中、职责明确的林业公司,对营林技术工作进行统一的管理,并严格规范有关管理人员的自身工作行为,健全营林计、财、物相独立的营林技术的管理体系,实现营林技术管理工作的成功创新与实践,体制问题往往会影响到其他领域的发展,因此需要有关林业主管单位能够及时的对自身管理体制进行大胆的有效的创新,摒弃不适应营林管理甚至阻碍营林工作的内容,真正的促使自身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这些都有赖于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发展,所以营林技术中的管理工作创新影响很大。
三、营林技术的投资管理创新
任何项目的建设都需要有充裕的资金做为发展的物质基础,营林工作同样如此,需要建立起合理的资金分配体系,尤其是在营林技术的资金投入方面,要做好管理创新工作,使得每一笔投资能够被有效的利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构建优化合理的营林投资管理结构,从而能够有效推动营林技术中的管理创新工作,对投入的资金实现科学化、创新化管理。明确育林费与育林基金的使用投资方向,在统一造林技术和投资标准的基础之上,对营林资金进行统一的投入、统一回收、确保营林资金使用的正确有效,逐步提高营林技术中的资金管理工作效率及水平,增强营林的投资效益。
四、建立营林技术的电子管理系统
森林资源的管理工作涵盖范围广,管理任务量大,有些区域甚至是无人区,日常的维护管理工作难度大,难以及时的发现营林工作的有关问题,很难有效的排解相关险情,保护好森林资源,并且受到自然地理因素和气候因素的影响,一些区域无法得到有效的管理,往往容易引发森林安全事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和生态损失,严重的可能危及到区域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对营林技术中的管理工作可以进行大胆的创新,引进先进的电子监控设备,在所监管的森林区域和营林技术的重点区域设置监控设备,对有关管理对象实行实时全天候的监控,提高管理的灵活性,通过电子监控探头对营林工作进行管理是在信息化条件下营林技术中的管理工作的一次创新,可以有效的的提高管理资源的使用效率,避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浪费,增强管理工作的灵活性有效性。
五、建立起森林资源的档案管理模式
要想做好营林工作管理工作创新就要不断寻求科学有效的方式途径,森林资源的档案体制就是在此背景下的一次营林管理模式的创新,森林资源的档案化管理对于做好营林的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影响深远。森林资源的档案化管理可以很好的显示某一时期林业资源的变化,以及森林资源的开发使用模方式,是科学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模式,通过这种管理模式的创新,有关林业的主管单位可以实时的掌握森林资源的消长等动态变化信息,预测所属森林资源的发展趋势和其林业价值的评估。所以通过建立森林资源的档案信息,可以有效的为营林技术中的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决策数据,进而能够制定可行性和科学性高的营林规划。有关森林档案的编制人员应该树立正确务实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管理原则,综合运用计算机等数字技术,收集有关档案信息,提高档案资料的准确程度,进而有效的推动相关管理工作的发展,很好的对营林工作进行管理和控制,最终建立起完善的营林管理体系,实现营林技术中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六、结语
树立“质量就是财富”的营林生产观念,将营林生产纳入建设和谐社会的规划中,遵循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一林区建设主题,全面提高营林生产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提高林区生产力,改善林区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4-0195-02
0 引言
现场管理作为一个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已经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和地位,现场说白了就是一个脸面的问题,它是一个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集中体现,现场有生产、生活、管理和服务后勤现场之分,其中设备、设施构成的生产现场占据了冶金企业的一大部分,目前开展的6s现场管理可以有效地改善现场环境、提升现场管理的水平,6s管理的持续开展能使现场基础管理工作更扎实、更好的提升工作效率,进而提升企业形象,增强职工责任意识,促进企业良性发展,这一点从莱钢集团银山型钢有限公司型钢炼铁厂开展现场管理工作一年多来的成绩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在众多的参观活动中受到了来自各个阶层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已经成为山钢企业现场管理的标杆,做为省冶金行业现场管理的一面旗帜我们将迈步走的更远,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改进、去提升,把我们工作、生活的现场打造的更亮丽、更舒适。
1 依靠创新、改造、降低粉尘污染
粉尘治理是当前该厂现场管理的一个重点,一次料场、混合料场、原煤场是产生粉尘的重要场所,皮带上料运输过程也有着严重的粉尘污染,即对职工身心健康带来危害,同时也污染了身边的环境,在这样一个脏、乱、差的环境中工作的人绝对不会拥有良好的心情,相反的会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如心情烦躁、牢骚满腹、工作效率下降、安全系数降低等,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又怎会有一个好的发展结果呢?而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依靠创新和改造,依靠灵动的思想去解决那些影响和阻碍发展的因素。
对于料场的粉尘究竟怎样去治理呢?其实我们分析一下它产生粉尘的原因就不难去解决,大家都知道料场里高高的料堆在风媒的作用下肯定会四处肆虐,而如果把料场建的比较低,使料堆的顶部处于地面以下,就可以大大降低粉尘污染,实现的办法很简单,深挖内建,把料堆的高度尽量的降低,一个个独立的坑窖储料既能有效地解决粉尘、又能避免了物料的交叉混放,受卸料的高度降低了,有关设备的消耗也会大大的降低,而且在视觉效果上也会改变人们对于传统料场的看法。
皮带上料产生粉尘最大的部位就是机头、机尾,当物料由上一皮带机头落到下方皮带机尾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粉尘,主要是由于一定落差带来的巨大冲击,目前下料口多采用锤形设计,虽然在落料点增加了挡料皮,但毕竟作用有限,而箱式漏斗的应用却可以有效地改善现场环境,同时也能减少漏料的发生,物料先顺着机头下料槽落入箱体内,得到有效的缓冲后再慢慢落入皮带,像这种设备上的改造还有很多方式,只要弄清楚了粉尘产生的原因,就可以针对问题改造设备,以达到有效的化解问题的目的。雾化装置的应用也是目前解决粉尘污染的有效手段,在粉尘产生部位安装雾化设施,粉尘上升的过程中遇到细细的水雾会包裹在细小水滴的并随之下落,粉尘的危害就这样被化解。究竟使用什么方式还要看现场对物料的要求,如果物料水分不能太高,最好的办法还是采用箱式漏斗或密封等设备附体方式,而如果对物料水分要求不是太高的话,采用雾化不外乎是一种很简洁的方式,雾化原理其实很简单,但是应用起来的方式千变万化。
2 优化操作、减少烟尘排放
烟尘排放主要发生在高炉生产上,其次喷煤系统有时也会产生烟尘的异常排放。高炉出铁过程,如果铁口操作不当、流铁沟、渣沟盖板密封不严的话都会产生烟尘,炉内操作、调剂不合理的时候出铁过程也会带来烟尘,除尘器运行不良导致吸尘效果差的时候更会产生烟尘;喷煤制粉系统布袋箱体内布袋有损坏、净气室盖板密封不严等情况下也会导致高温煤粉从风机烟囱内排出。这样的异常情况处理主要是加强操作和检查,铁口炮泥质量、开口操作等的优化、改善可以有效地解决烟尘排放、改善现场环境;除尘器的运行维护、阀门开口的最佳角度都能使除尘风量有一个最好的发挥。
3 加强管理、杜绝二次扬尘
二次扬尘的产生主要发生在除尘卸灰、汽车倒运料过程。卸灰时粉尘由灰仓经螺旋输灰机落入汽车料斗内,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增加了加湿,但由于落差低、落点开阔,加湿很难保证不会产生二次扬尘,往往我们会看到,当除尘卸灰的时候四尘只是大小的问题,完全不产生是不可能的,这个大小就与加湿操作有着很大的关系,加湿轻了扬尘就大,加湿重了就会产生泥巴状物料,运输过程中容易对路面造成污染,所以加湿操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扬尘的大小,当操作人员没有很高的责任感和娴熟的操作技巧的时候,就需要通过管理强化责任意识、通过培训提高操作技能,所以说有的时候管理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助推剂。
4 小改小革提升设备6s管理品质
治理设备的跑、冒、滴、漏也是现场管理的一个核心部分,生产现场由大量的设备、设施组成,设备、设施的干净、整洁程度决定了现场的品质和生产的效率。一台台沾满油污、粉尘的设备会降低人们对现场的认可度,带来的是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当人们满意度降低的时候,工作的效率也会大大的降低,而且这样的设备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不安全的因素还未知道,后面将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和损失更是未知,所以我们要想解开这些未知因素和未知后果,就要把它们都暴漏出来,设备的6s管理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小改小革的应用就是必要的工具。
对于设备最常见的污染就是渗油,也是目前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国产减速机没有不渗油的。笔者很不赞同这句话,为什么国外生产的就能做到密封良好、不渗油,而国产的在目前情况下确实如是说,这些还是说明了我们的技术不过硬、产品品质不够好,那么为什么人家的设备发生渗漏的几率这样低呢?是人家的产品质量比我们的好,还是人家的技术可靠、过硬呢?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让世界瞩目,既然我们在各方面都不比人家落后,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目前的状况呢?这才是我们应该去想、去改变的问题,管理上的、技术上的、态度上的、操作上的,等等因素都可能有,而最终改变这种现状还是要依靠技术、依靠创新、依靠改造去实现。
5 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
有些技术和设备在生产之初确实带来了可观的效益,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那些曾经为生产带来过效益和纪录的设备和技术却最终可能成为制约生产的因素,进而由这种不利因素演变到对环境的危害。传统的除尘卸灰由灰仓经过放灰阀,下落的过程中被加湿,再由螺旋输灰机传送到汽车运走,期间过程中会产生危害环境、环保的二次扬尘,罐装车的应用宣告了中间环节某些设备的淘汰,既降低了工序流程,又做到了污染的最小化,这就是新技术、新设备的优势竞争力。设备6s开展的好坏、涉及的范围、渗透的力度都会在现场管理的过程中彰显出来,当相关工作开展顺利的时候,现场的设备必处在一个良好的运行中,由此而构成的环境也必然令人愉悦,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围绕设备的改造必不可少、围绕生产的参数优化更是缺之不得,时刻掌握最前沿的技术必会给我们带来一次次的技术改造、设备创新。6s工作的开展与安全、效率、质量和成本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做为一个企业发展的前景、发展的实力、发展的动力,无一不以现场管理的发展为基础, “科学经济冶炼、和谐持续发展”的愿景如何去实现?还是要从基础工作抓起,现场管理做为基础中的基础,就像是高层建筑的地基,它的稳固程度决定了建筑的挺拔和英姿。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在国家产业政策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动态调整,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的加强,置身于外、躲避竞争的企业是难以获得长久的发展。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这明显是一个有关博弈的问题――参与竞争的结果可能是获得更好的生存状态或者被市场直接淘汰,躲避竞争的结果可能是获得基本的生存状态或者“主动”退出市场。对煤炭企业而言,来自行业内部和行业外部的竞争要素越来越多,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应该注重对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借鉴和吸收,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体制和方法,在创新的视角下完成向现代企业的转变。因此,在现代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范畴内,通过既定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是其追求的重要目标,而为了实现生产运营效率的极大提升,除了通过先进机械、设备的参与外,还需要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集中的应用于煤炭企业的生产。本文针对煤炭企业的生产特点,对其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互动机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希望借此为我国煤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煤炭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对于还处于经济危机的边沿、未能完全“脱险”的企业组织而言,只有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活动,才能获得新的突破,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1创新与煤炭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联
1.1创新活动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
对煤矿企业而言,如果要实现科技兴煤,走全方位多层次发展的路径,就一定实时以运用新技术于新工艺,提升机械化程度等为内容的经济技术手段,通过改变企业形象,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使得众多生产要素均处于相互联系与相互协作当中,互相可以获得系统的放大作用[1]。
1.2创新活动有利于构建积极的文化氛围
企业通过经济技术创新等活动,不但要在资本营运、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有重大突破,而且要让员工不断增强竞争优势,通过建立具有煤炭行业特性的企业文化,让员工在具体活动中主动注入市场经济所提倡的改革创新观念、积极进取意识、质量观念,形成务实创新的企业文化,大力推进企业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本质转变,增强煤矿企业的技术水准与装备水准,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与行为规范,进而始终确保企业具备旺盛的活力。
1.3创新是煤炭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势所趋 通过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有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与转变观念,发挥企业员工的主力军功能。煤炭企业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充分发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根据煤矿企业改革发展的难度与突出经济建设目标这一重点,从市场出发,逐步转变观念,大胆改革与革新,重点开展技术创新,增强管理、丰富品种、重视质量、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力完全发挥出来,才能确保煤矿现代企业制度的设立与各项任务目标的完成[2]。
2技术创新对煤炭企业的管理活动意义重大
从整个历史进程来看,任何时代均是一次科技革命的产物,任何科技革命均是一个时代的序幕,这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演进和发展的必然规律。从我们煤炭企业发展进程来看,从最初手工采煤,到半机械化采煤,到机械化采煤,这些都极大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可以这样说产生了质的巨大飞跃,然而我国煤矿企业的科技水平与组织管理水平均和先进国家或者企业依然有很大差距,该种不足正好同时也为激发我们煤炭企业的创新潜力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来说,自然资料的巨大优势已经不能作为企业经济增长的重点,已经不能作为企业在市场上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我们还得靠技术上的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基础人才与智力的优势。这正如,煤炭企业将来不能仅仅依靠单一产品,因为这是不合理甚至是非常危险的,企业必须在煤炭主业与非煤产业上均衡发展[3]。因此,伴随该种转变,企业的服务客体与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一定会增进企业在更广泛的进行技术创新,随着服务客体的扩大,业务范围的壮大,将会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出更多的新的对手,而技术创新就是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的法宝,这是领先竞争对手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的必胜武器。其次,该种产品结构的变化与调整议定会增强煤炭企业生产趋于综合化。那种“全民唯煤”的局面一定会被打破,取而代之的将是一种崭新的组合模式,不同产业之间不但有联系,而且保持互相独立;不但有区别,而且相互联系。除此之外,该种转变必将促使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乃至管理人员素质得到综合发展与提升。所以,技术创新对于煤炭企业的影响是非常深远。
3管理创新对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与促进
改革是为了解放与发展生产力,改革的成功要反映在市场竞争上,这就必然要求企业具备更强的技术创新能力,然而企业创新只有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二者相结合,才能在根本上起到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管理也是生产力。因此,管理与科技之间就是一种互相推动的关系。科技创新对管理创新有巨大推动作用,反过来,管理创新又能够为科技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企业管理理论与思想的不断发展,也恰好证实了这一点。从泰罗科学管理制、福特生产方式到系统工程管理,均是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组织管理当中的一些实践管理模式,同样地企业管理理论从经验主义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现代管理也给企业科技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从长期发展来看,世界很多国家的也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当然,这对于煤炭企业来说也同样重要,其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也极其重要[4]。就目前而讲,煤炭企业改革的重点是建立与时俱进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能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这是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进行有机结合的主要方式。它的关键在于企业法人制度与公司治理结构为重要内容的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了前提与基础。煤炭企业从资本收益最大化与风险最小化的层面来讲,努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佳化,最终形成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强大力量。目前的公司治理结构,致使煤炭企业内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以及执行机构相互影响,相互制衡,确立了先进的领导体制及科学的决策程序,与此同时,企业也就相应建立了技术创新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以及执行机制,这些还为技术创新投入进一步扩大提供了体制保证,能够改变国有企业仅仅能依赖财政注入资本的体制的现状。通过这样就可以使得煤炭企业有机会进入资本市场,使其筹资方式更加广泛 [5]。当前,大部分煤炭企业将技术创新体系与机制的建设作为主要内容。
4结束语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我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一些企业在竞争中不断退缩,一些企业在危急中不断成长。而我国煤炭企业正朝着大型化与集团化方向迈进。而我国煤炭企业的煤炭产量超过了全球煤炭总量的五分之一。为处理煤炭产业集中度低、管理分割、整体竞争能力较弱的现状,在我国国家政策中提出大力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决策推动下,目前,各个煤炭集团公司正在加快扩张重组,有的几乎完成了跨省区的联合重组。在重组后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其经济规模超常规发展,然而它的管理模式及管理理念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模式,这就会无形中给这些企业加大了危险性与风险成都,大多数企业在运营中均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伴随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加入WTO,我国的煤炭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以往的煤炭企业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激烈的竞争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因此,必然要进行改革优化。而对煤炭企业高层管理者来讲,这是一个复杂地系统综合工程。本文着重对煤炭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互动机制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希望这些结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实践。
参考文献:
[1] 刘人达. 浅谈煤炭企业管理体制与经济技术创新[J]. 山西科技,2011(1):38-39.
[2] 张有喜. 浅谈国有煤炭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互动发展[J]. 山西煤炭,200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