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合同管理经验交流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建设工程项目因涉及内容较多,并且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其具有独特的特征。因而在制定合同时,除了常规性的条款之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特别条款、保险、税收、专利等项。故此,合同双方在签订时,首先要全面掌握相关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全方位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从而有效规避日后因合同内容不相符导致的相关纠纷。
1.2合同的有效性
合同有效性指的是合同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有效,超出规定期限,该合同将不再具备法律效益,也就是说不在法律的保护范围之内了。而根据建设公路工程的相关数据表明,公路工程建设周期较长,其中有招投标阶段、工程设计阶段、工程施工阶段等,这样导致合同的有效期最少要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1.3合同复杂多变
公路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工程合同变更频繁,在此是指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变更。因为工程前期的准备工作不完善以及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条件,造成工程设计与施工现场的实况不相符,导致工程合同的变更。此外,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随时会出现新的附加工程,致使合同不断的在进行更改。这就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切实做好施工现场的记录工作,作为索赔、变更或终止合同的依据。
2目前公路工程合同管理中的不足分析
2.1合同管理不规范,法律意识淡薄
随着公路交通事业的进步,我国加大了公路工程的投入力度,从而导致建设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随之出现了不科学合理的公路工程合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部分公路工程合同文本不规范,没有全面、细致、严谨的约束条款,条款过于笼统、含糊不清;二是合同主体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显失公平或签订“阴阳合同”等。
2.2不完善的合同管理体制
经济效益是工程建设的重点,因此不少工程重建设轻管理。在工程合同管理方面更是没有建立健全应有的管理体系,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合同管理程序较混乱,同时工程合同的签订也缺乏有效的监督。虽然有的公路工程建立了一些合同管理体制,但没有贯彻落实到具体环节,例如合同审查、合同监管等方面。虽然对于公路工程的合同管理体制,我国相关部门也在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但从目前来看成效不是很好。
2.3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公路工程合同管理的人员综合素质普遍偏低。主要表现在:第一,部分公路工程的合同管理人员虽然具备丰富的工程技术管理经验,但是在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方面相对缺乏;第二,有的公路工程建设企业虽然建立了专职的合同管理人员,但这些管理人员缺少必要的经济管理、专业技术以及法律知识的培训,在日常性事务工作处理中可以发挥作用,当解决深层次的合同矛盾以及纠纷时,就表现出能力不足。
3优化工程合同管理的建议
3.1规范合同管理
由于公路工程合同直接关系着工程建设单位的经济利益,所以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要规范工程合同的管理,同时增强全面的合同法律意识。第一,合同签订之前,要对合同所涉及到的各项条款逐一进行分析,同时仔细审查合同的合法性、严谨性,方便在产生纠纷时,使自身处于有利地位;第二,合同签订后,对其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在合同纠纷发生时,其是索赔、变更或终止合同的依据。同时监督合同的全面有效履行,减少不必要的合同纠纷。
3.2按管理程序严格履行关键环节的管理
首先,对公路工程合同的审查要坚持“两级三审”制度,即由企业主办部门和职能部门两级单位,先后按照专业技术、经济商务和法律法规进行专业审查;合同主办单位在本部门内部进行审查结束后,提交相关职能部门审查并报主要领导审批。其次,明确合同审查的重点内容:①应对合同主体资格的合法性、双方的资信情况、履行合同的能力进行详细的调查。②施工单位方面要做好资质审查工作,确保施工单位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③建设单位方面要审查好项目建设的合法性。④合同文本方面要重点审查其文本是否使用的是规范文本,合同条款是否合法、公平平等及全面,是否能准确表达双方的责权。第三,在合同签订之前,合同双方要遵循公平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根据我国现有法律的相关规定以及招投标文件对合同内容和条款进行实质性的沟通。承包方应根据发包方招标文件要求,对合同所涉及的条款逐条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相关建议并作出相应的承诺。合同双方对工程合同中全部条款协商一致后,签订正式合同文本。
3.3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
目前公路工程合同管理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够满足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公路工程管理部门应着重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合同管理人员。公路工程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合同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加大培训投资力度,为管理人员的培训做支撑,通过定期的培训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各种相关能力。另外,还可以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法律、道德和业务培训,积极组织开展学习《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相关专业知识,并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举办工程合同管理经验交流活动,从而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建筑行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大举进军国际建筑市场,参与国际工程项目的建设。国际工程项目由于受到所在国的社会政治环境、汇率波动、经济情况以及生产材料价格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海外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由于国际工程竞标日益激烈,低价中标已成为我境外施工企业不得不接受的事实,因此加强成本控制和实施有针对性的财务管理,以提高企业防控财务风险的能力,保障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际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及财务管理的特点
当前,境外施工企业加强国际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是科学细化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境外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对各工程项目实行合同管理、资金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加强项目成本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从而在国际建设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一)国际工程项目的成本特点
国际工程项目的成本指的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耗费的总和,其成本构成也包含国内项目中常见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 但因其有海外各种因素的差异,包含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国际工程项目的成本费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费用。国内设备费成本由设备原价和运杂费组成,而国外项目在设备成本中一般分为:设备采购费、备品备件费、国外运输特殊包装费用、商检费用、国外业主参加检测费用、国外业主参加工厂培训费用等。
2.建筑费用。国外项目的建筑类工程, 国内安排施工单位完成主体施工项目,其余大部分工程都由当地建筑工程公司施工负责承担,建筑成本不仅受当地建筑材料价格的影响,而且当地的建筑技术水平、人工薪酬、机械费用、气候环境条件、税收政策都会对建筑成本产生影响。
3.技术派遣和安装费用。国际工程项目的实施和管理需要大量的专业项目管理及工程技术人员,而一般大都由国内委派,其出国费用远远高于安装定额的人工工资和相应的管理费用。此外,工程安装用材一般都在国内采购,增加了安装材料的运输费用。对于特殊机械的使用,还需要考虑机械往返运输和此类设备进出海关的手续费、税金缴纳等情况。
4.其他费用。国际工程项目通常还包含总承包管理费,以及项目费、融资成本、汇率风险成本、海外运输成本及其他费用成本等。
(二)境外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国际工程项目因其所在国的经济制度、政策法规与国内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且项目的招投标及建设过程都要遵守国际惯例和条款,因此国际承包工程项目财务管理除了具有国内建筑项目财务管理的特点外,还具有以下几个特殊性:
1.项目金额大,融资渠道特殊。国际工程项目一般是比较大型的项目,项目所需资金也较大。受各国政策及文化所限,项目资金融资方式呈现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点,融资必须严格依照国际资金融通和国际结算方式条款与规则进行。
2.资金风险大。对大型海外工程项目来说,项目资金通常与东道国的宏观经济因素,如通货膨胀、法律法规、利率和货币汇率等的变化而关联。这些宏观层面的影响程度随着海外建设项目的增大而增加,加大了财务管理的隐性风险。
3.财务结算方式的复杂性。国内项目工程的资金结算方式主要是汇兑、汇票及支票等,而国际项目工程的资金结算则更加多样。国际项目工程的资金结算方式主要采用了信用证、保函以及国际汇款等多种手段,且程序更加繁杂。
4.财务人员素质要求高。国际工程的财务人员不但需要有经验,还要具备国际财务管理知识,懂得国际惯例与法则,熟悉项目所在国家的经济环境与政治环境,具有良好的与业主和当地人员沟通的能力。
二、国际工程项目中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人员综合能力不强、人才流失严重
国际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机构的从业人员综合能力还不够强,缺乏国际金融知识,对当地的经济政策不甚了解,整体素质有待加强。此外,企业付出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培养出一批经验能力达标、专业素质过硬的海外复合型人才,然而这些培养出的人才又由于企业用人机制及海外项目的艰苦性而不断流失。
(二)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筹集困难
尽管我国境外施工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我国对境外施工企业贷款的比重却比较小,加之我国现行严格的信贷政策,即使有好的工程项目,也因其项目周期长、资金量大而难以贷到款。
(三)成本控制制度不完善、成本管理水平低
目前国外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主要以各部门的自主管理为主,没有发挥制度的作用。成本控制仍以各项目不同年度纵向对比为主,未突出不同项目之间的横向对比,同时在成本控制中过于强调客观因素的影响,缺乏承包单位内部及行业间的经验交流与共享平台,致使海外工程项目承包单位的成本管理水平低。
三、加强国际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工作的建议
(一)严格控制开支、加强项目的资金集中管理
境外施工企业要想盈利,就需树立节约意识,严格控制开支,实行资金集中管理。首先,需要控制人力成本,做好规划,合理使用,加强当地劳动力与外派人员的劳资管理,避免法律纠纷;第二,缩减材料设备费用,严控采购材料的质量,对成本支出做好有效监管,防止在进料、购置设备的过程中,形成道德风险;第三,资金管理要实行集中管理,财务部门进行项目资金的筹集工作,严格做好项目中的现金流量的计划,保证工程的正常实施;第四,强化国际工程项目的预算管理,将海外人员的绩效管理与项目预算管理紧密结合,确保预算得到真正落实。
(二)加强成本控制管理、强化合同管理
在国际工程项目中建立有效的成本核算和控制体系,既降低成本,保障资金运行,也是实现财务有效管理的重要内容。首先在签订合同时,需充分了解合同货币汇率,并制定预期风险防范,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增强财务管理并合理分配成本,进而规避税额;其次对于合同中的技术部分,要把握技术条款,明确项目执行中承担的合同责任,确保成本控制的追溯性,有效控制风险。最后,财会人员要及时掌握硬通币与当地币的比价浮动规律,尽量在高价的情况下增加当地币储备,做好硬通币与当地币的配比,以降低汇率风险。
(三)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建立财务管理经验交流机制
境外施工企业要以国际工程项目对财务人才的需求为目标,多渠道、多形式做好复合型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工作,增强人才对企业价值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完善其文化层次、专业结构和实践经验,提高业务实践能力,以适应国际工程项目的发展要求。
为了让优秀的管理思维和经验能够应用和指导项目的具体实施,企业需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一方面项目内部应该建立起良好的部门间沟通机制,促进信息共享,让财务管理工作深入到项目的每一个环节,最大限度地满足财务管理对数据、信息的需求,以便提高财务整体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要建立项目部财务人员与办事处、公司总部财务人员及时、顺畅的沟通渠道,保证信息能够及时传递,既满足公司对项目总体情况的及时把握,也便于及时落实上级部门的各项政策及指导方针。
四、结束语
考虑到海外工程的特殊性,企业需切实把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核心管理、由上层领导进行统筹,建立一个由上而下的、全面的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体系,完善培养用人机制,推行人员属地化管理,加强成本控制和合同管理,完善技术及汇率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经验交流平台,以此提高国际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水平,继而为国际工程项目的业务拓展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刘方涛.国外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J].经营管理,2012.
1.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中心工作之一,是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取得最大经济收益的关键。为了保障履行合同的权力、责任、义务,规范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控制施工成本,必须发现下面的问题并做好必要措施。
2.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法律意识淡薄,合同签订不规范
建设工程耗资巨大、涉及面广、个性差异大和履约时间长。因此,客观上要求合同条款细致严密,尽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在实际工作中,甲、乙双方由于缺乏施工合同管理的经验,订立的合同约束条款不全、内容不明、职责不清等现象经常发生。
2.2 忽视合同的严肃性,违背等价有偿的原则
自觉执行合同条款,全面履行合同义务,是合同当事人一切行为的最高准则。签订合同的甲、乙双方,经济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没有主从关系。在实际工作中,承发包双方忽视合同的严肃陛,违背合同的等价有偿原则,以各自的经济利益为中心,随意违背合同条款。甲、乙双方的这些违约行为,最终导致工程经济纠纷的发生
2.3 缺乏健全的合同管理机构
一些建设项目不重视合同管理体系的建设。合同归口管理、分级管理和授权管理机制不健全,谁都可以签合同,合同管理程序不明确,或有制度不执行,该履行的手续不履行,缺少必要的审查和评估步骤。缺乏对合同管理的有效监督和控制。
2.4 合同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建设合同涉及内容多,专业面广,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很多建设项目管理机构中,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合同,或合同管理人员缺少培训,将合同管理简单地视为一种事务陛工作。甚至有的领导直接敲定由一般办公人员办理合同。一旦发生合同纠纷,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援。
3.加强合同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3.1 增强法制观念.维护合同的法律效力
在建筑市场日益规范的今天,《合同法》已经实施,各级政府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抓住时机,积极组织宣传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增强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通过组织培训管理人员,以开展先进工作经验交流活动来提高合同管理人员掌握政策和业务水平,从正反两方而进行宣传教育,使工程承发包双方认识到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约束双方的法律性文件,双方必须认真订立和严格履行。
3.2合同管理与招标和工程造价管理应紧密结合
合同管理、招标和工程造价管理是建筑市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之间的相互协调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在招投标中。承发包双方承诺的内容为合同的签订提供了条件,合同管理是招投标管理的延伸件,为招投标的结果有效实施提供保证。工程造价管理贯穿于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之中,因此应建立三者有机结合的管理机制,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3 .3利用现代化手段建立合同管理系统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建筑市场的发育,工程项目的规模日益庞大,合同条款日趋复杂,合同文件的组成内容也越来越多,因此迫切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建立合同管理系统。如合同档案库、合同分析系统等。
4.加强对分包合同管理
4 .1坚持程序管理,择优选择分包单位
根据拟分包的工程项目,以《分包商评价报告》的形式,收集整理分包单位的有关资料。其步骤如下:① 工程部、物资部、计财部等分工负责对各分包单位做深入细致地调查:② 对各分包单位的技术力量、机械设备、资金保障、安全质量、履约信誉等方面进行评价:③ 对该评价合格的分包单位建立《合格分包商名册》并报总工程师审核和项目经理批准:④ 将分包商的业绩及证明其质量保证能力和施工能力的有关资料建档保管:⑤ 在《合格分包商名册》中择优选择分包单位。
4.2 统一组织谈判及合同签订
通常由项目部领导组织工程部、物资部、计财部等有关人员,与分包商就合同价格、安全保证、质量保证、工期保证等合同条款进行谈判。计财部门记录谈判结果,协办部门会签;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签署意见,最后形成并签订正式分包合同。
4.3 合同内容和形式的规范标准化
合同制定的好坏,对工程进度和质量,特别是对工程成本有很大的影响。项目部采用统一一制定的标准,以分包合同加补充条款的方式保证合同的质量,使分包合同做到内容全面、条款明晰,并要求业主与分包商共同承担义务和风险。在实际操作中,只对那些有特殊要求的和有针对性的内容附加补充条款,明确地划分工程范围,精确地说明工作内容,避免含糊不清,留下活口,给分包商的索赔制造机会,造成成本增加。
5.加强合同综合管理,实现成本控制
5.1加强组织管理,健全合同管理机构
合同签订以后,只是理论上控制了工程成本,然而为了把支出控制在合同金额以内,还要特意在计财部门设置一位既熟悉合同条款又熟悉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还具有实践经验的预算人员,作为合同成本的专职管理人员,对合同进行归档管理,并负责处理执行合同过程中因有关政策法规和计价依据的变化。同时负责对于合同的履行实施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合同履行过程中违反合同条款的行为,避免由于履行不佳造成成本增加。
5.2 实行全员管理.严格过程控制
项目管理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全员、全过程的系统性管理。施工、技术、质量、成本、安全等在合同中融为一体。合同的管理和执行,依赖于全体职工,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有义务随时监督合同的履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因此,合同签订以后要组织部门认真学习,研究合同,深入理解合同文件的精神。
6.做好工程造价合同索赔管理
(一)对于一个施工企业来讲,工程索赔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当前的建材市场,竞争激烈,承包商不断的压低报价以期中标,但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各风险的存在,使得施工企业往往面临每工程亏损的局面,若企业掌握先进的索赔管理手段,那么不仅能够扭转企业亏损的局势,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的合同管理水平,另外,工程索赔工作的实施,还有利于工程施工过程存在风险的转移,当工程面临风险损失时,通过索赔,可将风险损失转移给业主单位或适合承担该风险的第三方。工程索赔是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正当、合法的营利行为,索赔管理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了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及合同管理水平的外在表现,是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根本保证。
(二)在进行工程索赔工作时,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如下:
(1)严格以合同作为依据
必须将招标文件及双方合同作为根本的依据,按其规定的有关条例起草索赔意向书,索赔意向书必须包含索赔事件的起因、时间、场所等内容,因此在意向书中应将索赔项目及缘由写明,并应附有计算损失的详细资料及证明。
(2)按时递交索赔意向书
索赔意向书在提出之后,应及时提交给监理工程师,并由监理工程师及主管监理签字确认,再经现场负责人及各级监理现场核实确定。
(3)及时收集索赔资料
一、启动学习提高环节的开展及成效:
针对此次“项目管理提升”活动,柬埔寨贡布港项目经理部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该小组专门负责对“项目管理提升”活动工作进行组织、领导和检查指导。按活动计划在5月31日前,项目部在每周二、四、六组织召开项目管理活动经验交流会,让所有员工都参与到本次活动上来,通过交流学习,让全体员工从思想上、行动上保持统一的认识。
通过对“项目管理提升”活动目标、活动内容的学习和管理经验的交流,项目部深刻的认识到本次活动的重要性、科学性和指导性,在项目施工期间,项目部应该及时健全项目的管理制度,以成文的规章制度来规范日常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促使各项工作能够按期、按时、高效、统一的完成,为项目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奠定基础。
活动至5 月底,项目部已完成对前期各项管理办法及制度的更新、补充及修订的各项工作。针对柬埔寨贡布港项目,成立了适应本工程管理的项目管理机构,项目部领导班子明确了各自的分工,各职能管理部门对前期制定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质量管理办法、技术管理办法、安全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办法等,按本次活动要求进行评审、修改、补充,并严格执行,切实做到有章可循,形成用制度管人、靠制度办事的良好工作机制。
通过各部门组织员工对管理办法的学习,使得各个岗位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二、自我诊断找准问题环节:
对项目部制定的各项管理办法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领导小组经常检查指导,逐项落实整改,本项目具体难点及整改情况如下:
1、项目经营和合同履约:
项目部要求提高项目合同管理、结算管理和索赔管理水平,增强合同风险意识,及时办理工程款进度结算、认真做好工程变更的取证、索赔和结算工作;对已干未结项目逐项进行全面清理,认真分析原因,安排专人负责;应收款防欠、清欠和催收工作,做好应收款和债权的源头控制,分季度制定可执行、可操作的清收清欠计划。
2、工程分包管理:项目部要求对照检查和发现本单位分包管理的薄弱环节,重点是对签约分包商入库率、分包指导价编制、市场竞争方式选择分包商、重视农民工工资发放和分包合同履约管理、分包过程控制和评价考核、工程款的结算和支付。
管理现状:项目部严格按业主给定的分包单价进行分包,分包商选用时优先考虑使用集团公司分包商库里面的队伍。项目部制定了分包队对农民工工资发放管理和监督的管理办法,要求每月按期发放,并全程跟踪落实,对工资单进行留底备案,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结算手续和付款程序。
三、加强组织领导,夯实管理提升活动基础:
根据海外分公司下发的《“项目管理提升”活动工作方案》,成立了以项目部领导班子为组长,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执行小组下设了管理提升办公室,全员参与,贯彻落实活动目标和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紧紧围绕“项目管理提升”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活动目标,结合经营部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部门各项管理制度及办法,全面建立健全、补充完善了部门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并严格执行,切实做到有章可循,形成用制度管人、靠制度办事的良好工作机制。全面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落实职责、分清责任,进一步明确了工作分别由谁做、怎么做以及如何做好的标准,使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努力实现“规章制度标准化,业务流程科学化,管理服务精细化”,提高项目部管理水平。推动项目部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健全管理制度
自活动开展以来,项目部全体人员严格坚持“以合同条件为基础、以施工组织优化为重点、以实现合同良好履约和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的原则,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总体生产经营目标、施工组织方案、提高整体项目管控水平,为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
在降低经营风险方面:一是提高项目合同管理、结算管理和索赔管理水平,增强合同风险意识,及时办理工程款进度结算、认真做好工程变更的取证、索赔和结算工作。二是对正在施工的工程项目,加强工程量统计工作,安排专人负责,防止对上工程量漏报、对下超结的现象,有效降低经营管理风险。
在提高责任意识方面:一方面检查和发现项目部在分包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对新引进的分包队伍,严格审查施工资质,以保证进场后能够按项目部施工进度要求完成所承担的施工任务,有效降低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
在提高降本增效能力方面:一是根据项目施工现状,提前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严格落实项目成本分析,对亏损项目认真分析,查找亏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降本增效能力和盈利水平。二是制定合理的目标成本计划,控制成本。三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四是建立经营成果与员工收入挂钩,切实增强职工的成本意识。
五、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学习培训,在注重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和培养学习典型上下功夫,在部门内部积极向各科室员工宣传“管理提升活动”的相应内容及要求,让全体员工从思想上、行动上保持统一的认识。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from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of the importance and existing problem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technical management; measure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应用相应的管理职能与科学方法,促进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的实施与开展,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技术政策、法律、法规和设计要求,科学合理地组织各项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作,建立规范、系统的技术管理秩序,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符合国家及地方规定的技术规范和规程的相应要求,达到优质高效地完成整个工程项目施工任务的目的。
二、项目管理中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1、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是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按照合同约定的工期、质量等要求将工程项目交付业主使用。在实施过程当中,项目部必须通过对内部生产要素和外部要素的综合管理来确保目标的实现。这些要素的综合管理包括项目资金管理、项目合同管理、项目技术管理、项目信息管理、项目人力管理,项目材料管理等。所有的管理成效都通过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结果即工程项目管理目标来体现。
2、项目技术管理贯穿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后阶段)。从内容来看,技术管理内容与项目其他方面管理内容相互衔接、相辅相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顺利实施而服务,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3、项目技术管理是从技术保证角度实现对工期、成本的有效控制:从前期施工准备阶段的原始资料调查分析、编制合理可行施工组织设计、全面的图纸会审等环节 ,到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编制及实施合理的施工方案、为减少返工和返修损失对施工过程及过程产品进行动态控制、提出合理的工程变更、进行“四新”项目应用等环节,都是以降低成本、加快进度为中心来进行技术组织管理。没有技术依托的施工组织过程不可想象。特别在施工条件困难、环境差、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工期紧的工程施工中,所选择的施工技术方案是否经过经济技术分析 、是否进行优化等对其施工进度、工程成本控制更是起关键作用。良好的技术管理能促进项 目管理目标的实现,低劣的技术管理将使整个项 目管理混乱,严重时引起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失控,最后导致工期、经济方面的损失。因此,必须将项目技术管理与项目管理中的资金管理、合同管理等其他方面同等重视起来,相互配合协 调 ,才可能实现优化的项目管理过程。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关系到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要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抓“管理”这个关键 。而技术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技术管理,才能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才能使施工技术不断进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技术管理 ,可以逐步改变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面貌,改变施工企业的形象,提高竞争能力。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对技术管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 。
三、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技术管理存在明显不足。
1、未能认真执行施工技术方案、安全技术方案,导致相关部位工程质量下降或留下安全隐患。
2工程技术资料、项目内部技术管理资料不按规定进行记录、收集和整理,导致工程技术资料不能与工程实体进度同步甚至存在严重错误,影响了工程项目的验收工作和工程进度。
3、项目内部技术管理资料的缺乏、错漏给以后项目技术管理经验的总结提高带来困难,也难以给项目其他方面的管理传递正确有效的信息。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对项目技术管理重视不够,没有建立或落实项目技术质量管理制度,项目技术管理人员的权力过低。应当在公司一级的管理制度中明确对项目技术管理的要求、各技术管理岗位人员的职责和权利,从程序上明确项目技术管理人员在项目管理中的地位,提高他们的权威。
(二)没有建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和培训机制,项目技术管理人员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准较低,不能有效地进行技术管理。
当前由于企业新开工项目迅速增加,不断增多的新成立的建筑公司需要引进有经验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并且其他相关行业、发展吸收了不少施工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等,导致项目技术管理人员的缺乏和部分 在岗的技术管理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有些技术管理人员同时兼任了几个项目的技术管理职位。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施工企业通过加强对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加企业的人才资源。
(三)项目施工技术管理未能从实践经验上进行总结和交流,企业项目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提升不明显,不能满足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发展。
许多企业和项目部不重视竣工后阶段的项目技术管理工作,技术管理总结程序没有得到实施。工程项目施工完毕后,项目部所获得的成功 管理经验或教训没有通过相应的程序保存下来,重要的技术经济数据、技术管理资料和提出的建议没有系统地进行存档和整理。总之,对项目的技术管理给予必要的重视才能使其发挥出良好的管理效用,使技术管理为项目施工过程提供技术、质量方面的保证。项目技术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项目部内部的努力,也需要公司层面管理机构的有力支持。 .
四、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一)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的制度建设
1、建立立体式施工技术管理责任制,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注重技术水平的提升
2、建立和健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规范,以法治企强化落实。
建立和健全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技术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权、职、责。组织全体员工,特别是技术干部学习现行规范。尤其是对施工及验收规范 的学习,明确施工中各个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
3、建立经验交流和人才培养机制。
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从而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 ,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通过技术管理,探索、研究与推广新技术的应用。
4、建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的预防机制。
建立项目技术管理的防范和预防机制,防止建筑工程施工事故的发生。
(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技术管理措施.
1、施工图纸会审管理
理解整个项目设计意图和关键部位的细部构造是施工图纸会审的关键。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招标完成后,要及时做好施工准备,尤其是组织委托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三方进行相应的施工图纸会审,整体把握设计单位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意图,对施工单位的技术要求,施工单位也应及时提出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需要修改、补充的具体要求,通过各方协商,在满足建筑工程项目产品使用功能要求和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和补充。
在施工图纸会审阶段,务必要通过熟悉设计图纸,查明工程项目建设场地的地质勘查资料、设计图纸说明等是否完整;查明建筑平面设计与结构施工图在几何尺寸、平面布置、标高位置等是否一致;审查建筑结构与其他各专业图纸是否有矛盾;工艺管道、电气管道线、预埋件预留设计是否合理等。
2、落实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责任制。
明确责任作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负责人,应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和安全负有全面责任,其主要职责是能够对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在充分理解业主单位要求及项目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把设计图纸反映的内容准确、完整地转化为现场实体建筑;同时欢迎负责测量和计算数据的复核,参与各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参与材料进场检验、半成品拌制施工的质量控制等。总之,凡是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问题和建筑成品的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都属于项目施工技术负责人应该参与、解决、控制和管理的范畴。
3、项目施工阶段技术管理技术交底管理。
项目施工技术交底对保证项目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各分部分项工程均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技术交底。部分隐蔽工程和特殊工序,更应加强技术交底管理工作,突出易发生质量事故的施工部位及其质量保障措施,以及对建筑材料、半成品性能指标规定,建筑基础施工技术要求;采用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等所提出的新要求等。施工单位相关技术负责人应及时向下级通过层层技术交底,使整个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施工工人对工程项目的设计意图、施工要点和难点、质量控制要求等在施工过程中都做到心中有数,确保建筑工程项目按合同要求和工期要求竣工并交付使用。
4、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主要表现在建筑成品的材质、施工工艺及其维护保养要求等方面。在对重要分部工程,或采用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进行设计的分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成立相关的科研攻关小组,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施工过程中若因技术管理原因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不论其问题严重与否,都应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谨慎处理并总结原因。
5、工程进度管理与成本控制。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应按照预定的进度目标,全过程执行施工进度计划。针对某些分部分项工程的实际进度,应及时调整好后续工程的进度和计划安排;应全过程掌握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实际施工进度及其施工技术水平、机械设备状态、材料供应情况等。对设有分包施工的建筑工程项目,应充分协调好各层有工序衔接关系的施工工作面的施工配合,确保整体工期目标的实现。
在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和安全符合规范和合同文件要求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项目工期,降低投资成本。
6、项目竣工阶段技术管理合理检验与评定。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① 度量,即借助于取样试验、基础荷载试验等手段进行测量与测试;
② 比较,即把建筑结构与国家规范及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进行对比分析;
③ 判断,即根据对比分析结果,判定建筑是否满足相应的质量标准;
④ 处理,即对被检查的建筑是否可以通过竣工验收进行评定。
健全评比制度。评比制度要做到全面有效,不流于形式,要坚持扬优抑劣,赏罚分明,以达到不断提高施工质量的效果。对于包含有众多分部、分项工程的复杂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完成后还应组织相应的施工总结会议,分析、讨论、总结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推,解决方案和取得的效果,并做出相应的技术评价,为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7、工程质量控制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从设计到施工、竣工的整个周期较长,为确保整个工程项目各工序依测顷利进行,必须对每一道施工工序都实施实时跟踪检查,落实具体的施工技术措施,以确保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建筑工程的质量保证措施主要有: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必须把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放在工程管理的首要位置,坚决不允许为了赶工程进度或为了降低投资成本,违规操作甚至偷工减料;从工程项目进场施工到竣工验收的整个过程,都应安排相应的现场专职人员负责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做到有始有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应提前做好应急预案,确保能及时找到具体可行的技术措施。
一、加强股份合作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是集体资产监管的重要抓手。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对发展集体经济、助力产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此外,股份合作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股民的切身利益,影响社区的稳定和谐,备受社会关注。因此,加强财务管理对规范股份合作公司运作和监督、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越来越重要,对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股份合作公司财务管理上现存的问题
1.在建工程长期挂账不办理工程结算。部分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投资的工程项目,项目完工不结算、不结转固定资产,也未经过审计。
2.违规发放各种补助。从实务来看,各街道办对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工资和福利没有统一标准,存在以交通费、通讯费和节日补助等名义发放各种补助。
3.餐费、车辆费用控制执行难。从实务来看,公司以误餐形式报销和车辆费用报销增多,造成集体资金损失浪费。
4.已经发现的问题一直未整改。虽然机构一般都会及时发现股份合作公司存在的财务问题,并迅速反馈给相关部门,但这些问题却年复一年未得到有效的整改。
5.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公司对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未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未执行每年全面资产清查。
6.合同管理缺乏监督。存在长期租赁"明租实卖"的行为、租金的减免事项以及合同管理、备案脱节。
7.债权债务长期挂账未清理。
8.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员工身兼多职,岗位不相分离,相互牵制监督形同虚设。
9.财务公开流于形式,透明度不高。财务公开内容过于笼统,项目未细化、具体,透明度不高,股民难以看懂财务数据,信息公开流于形式。
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记账存在缺陷,不适应公司经营管理需要。为规范社区财务管理行为,防范集体资产流失,街道办事处对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实行统一记账。实行记账推动了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财务核算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促进了社区集体经济发展。但是,随着股份合作公司产业转型,现有的事后记账,缺乏对事前、事中管理,无法对业务事项性质、费用支付等进行实时监控。另外,由于记账的时效性不强,公司资金在使用的合法性和效率得不到监督和保证,也加剧了社区集体资产流失。
2014年政企、社企分开以后,股份合作公司逐步回归经济组织的职能定位,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作为自主经营的现代化企业,对财务管理的职能已不再停留会计核算、监督、提供信息等,而是全面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向经营管理层提供决策信息,实现经营目标。
2.财务内控制度不健全。在股份合作公司内部,不管是掌握决策权的管理层还是普通的股民,都没能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大作用,缺乏战略上的意识。股份合作公司执行街道办相关制度,大部分未建立符合自身情况的财务内控制度。一是股份合作公司董事会、监事会、集委会成员没有意愿建立健全财务制度限制自身权利;二是财务人员来自本社区村民,未经严格培训,无专业能力完成制度建设;三是集体资产管理部门未要求股份合作公司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3.内部管理不规范。股份合作公司自董事会、监事会、集委会成员,到普通员工几乎全部来自本村村民,相互之间都是裙带关系,既是公司员工又是公司股东,所有权与经营权模糊。以血缘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往往让公司很多内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即使建立了健全的财务制度也难以严格执行。
4.外部监督不到位。一是记账单位监督乏力。记账单位将记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反馈到集体资产管理部门,但是问题仍得不到重视、整改。有些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甚至认为记账机构无权指导监督其财务工作,经常拖延交账,不配合工作。另外,记账单位的会计人员专业技能有限,无法发现、识别或意识到风险。
二是集体资产管理部门业务水平不强。街道办集体资产办负责社区股份合作公司业务管理、制度建设、财务管理、业绩考核等管理职能。作为监管部门,却没有懂业务或业务能力强的人员配备,又如何指导、管理、监督。
三是股民监督意识不强。股民只关注于公司分红,对公司财务问题不愿管、不想管或不知如何管,只要不涉及土地、财务重大问题,股民对参与公司事务不积极。因而,股份合作公司的运作管理往往集中为某部分人的内部管理,一些隐蔽的财务问题,就更难以发现。
四、强化财务管理的建议
1.加强业务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管理职能。(1)委派财务管理人才,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由街道办集体资产办面向社会聘用具有企业财务管理经验的财务专业技术人员,统一进行委派、监督,参与股份合作公司经营管理、推进制度建设及财务监督。受委派的财务人员直接对委派部门负责、报告,由其考核、发放薪酬。委派制不仅能解决记账事后管理、信息滞后导致信息不对称等弊端,既能保证财务服务与监督职能的统一,又能实现核算、经营决策主体不变,提高财务管理水平。(2)记账纳入职能管理,双重监督。集体资产办将会计核算中心记账职能纳入职能管理,全面了解公司财务行为,有效配合公司经营绩效考核,规范公司行为;有效监督、考核评价委派财务人员行为,促使其尽职尽责履职。(3)优化绩效考核指标,引导股份合作公司规范管理。集体资产办统计分析股份合作公司历年存在的问题,分类汇总,将一些问题纳入股份合作公司经营管理层绩效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指标,比如交账及时率、问题整改率等,促使公司经营管理层自觉、主动达标,实现良性发展。(4)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建立信息反馈机制。集体资产办牵头建立多部门参与的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管理机制,定期反馈信息情况,及时发现纠正各种违规行为。司法所重点对股份合作公司合同管理、重大事项协议、法律审核等进行审查;城建办、项目办、旧改办等重点对工程项目建设、旧城改造等关键环节的审批;纪工委、督查室对在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进行督查督办。
2.加强股份合作公司三会成员及财务人员的培训。首先,定期安排股份合作公司经营管理层参加企业经营管理培训,定期或不定期采取政策法规培训、经验交流会、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增强业务能力和法律意识,打造一支业务素质强、政治素养好、责任意识强的管理队伍;其次,组织股份合作公司会计人员学习专业知识、技术技能,交流工作经验,增强业务能力和法律意识。
3.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发挥委派股份合作公司的财务人员尽快了解熟悉企业情况及经营管理方式,依据区、街道办相关规定,指导股份合作公司建立健全符合股份合作公司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活动程序。如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公司公章管理制度等。
4.切实加强对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财务的监督。一方面建立完善对社区股份合作公司企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接受股东的监督,保证股东及集体利益不受侵害。另一方面建立完善财务审计监督制度,区、街道两级集体资产管理部门要采取强有力措施,组织好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财务的审计监督工作。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al estate and construction industry, developers and owners on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is not just simply stay to meet acceptable quality standards, more and more customers demand for quality engineering, the requirement was gradually enhanced, which requires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capture the market, the bigger and stronge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must create more high quality and fine works,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some good experiences and practices achieved by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excellence activities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project quality, excellence, pre-control,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如何在残酷的环境中生存,以质量求生存早已不是口头禅,
目前业主尤其是住宅工程的住户特别关注工程的质量,不少房地产商在楼盘的前期市场策划中,将建筑质量列为楼盘的热卖点。可见建筑质量的好坏将成为竞争的主流,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改变游戏规则,杜绝不正当竞争,抓好工程质量,多创优质工程才能更好的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赢得自己的品牌和良好的信誉。下面就工程质量管理中对创优工程如何管理谈几点体会:
一、认真遴选创优工程,确保目标实现
创优工程(栋号)的选择和确定对创优目标能否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科学的选择创优工程(栋号),是落实创优质工程的基础。要选择工期合理科学,造价合理预算充足,工程技术含量高,业主开明有创优意愿的工程作为创优质工程(栋号)。
在施工中如何确定合理的分包形式、选择合格的分包商,对工程的顺利进行也是至关重要一环。当前施工企业承揽工程越来越困难,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很多工程都是通过竞争、压价才承揽到的。而我们承揽施工任务的目的在于满足业主要求的基础上创造经济效益,同时获得社会效益,必须选择最适合的项目承包管理模式,尽量减少总包合同风险,将总包合同风险合理地转嫁给分包才可以为企业获得利益。
二、强化职能部门管理作用
1、加强公司职能部门管理和服务
质量管理部门对新开工的项目特别是创优项目,在开工伊始就应将项目工程质量管理纳入有序状态,质量管理部门应对项目进行交底和培训,如质量计划、创优计划的编制,优质工程检点,创优实施要点等。认真编制质量检验计划,明确分部、分项工程每道工序质量检验的工具、检测手段和标准。针对工程质量控制的难点和重点,制定工程创优控制措施、创优控制计划,并在施工中严格执行。
2、加强对工程的现场检查、调研和创优工程预检
质量管理部门应每月组织一次工程质量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工程实体质量、资料管理、分包队伍素质情况等。在检查后都要进行总体讲评,了解项目自身不足,以便及时整改。另外,检查时也可以将公司及上级部门文件做面对面的传达,使各类信息能有效及时传达。
质量管理部门应经常到现场进行协助和指导,可根据需要及时派人至该项目蹲点协助项目进行质量管理工作,并做全面质量诊断,帮助项目查清问题。以便更能够直接有效地促进项目提高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能力,解决质量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也使质量管理部门能够深入第一线,全面深入了解项目施工管理现状和各方面需求,从而不断调整对项目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使服务和控制内容更具针对性。
质量管理部门应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创优工程预检。在优质工程检查之前,如:天津市“结构海河杯”检查、市优质工程、 国家优质工程检查之前质量部门可根据创优检查的要求和程序对项目进行预检查。
3、组织内外部工程质量管理交流活动
适时组织公司项目内部观摩学习,包含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创优等。优质工程检查时,组织其他项目到场参观,以便使创优项目更直接地了解评优检查的程序和重点,同时学习别的项目的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对照别人找出自己的差距。组织外部创优项目观摩。搜集整理每个创优工程的相关资料,及时将好的范本或存在的问题传递到其他创优项目,使资料编写与管理少走弯路。组织召开创优经验交流研讨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经验交流会。
4、收集、汇总资料并及时形成项目施工的指导性文件
在施工质量管理方面,公司质量管理部门应及时总结各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经验,对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编制公司工程质量内控标准,编制质量计划、创优计划范本;针对公司各个项目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编制质量通病控制措施;根据优质工程检查常出现的问题,编制优质工程检查问题集;编制创优要点,编制创优施工规范集等。及时为项目创优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
三、做好目标策划与管理
1、目标确定
目标管理是整个创优活动的开始,根据工程总体质量目标、工期目标、业主的要求和安全文明施工目标,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确定工程的各阶段目标,还要将质量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分部、分项工程。围绕目标配备相应的资源,一方面要充分考虑目标实现的难易程度,也要考虑投标竞争的需要、工程造价和社会影响。目标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目标的确定要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目标一旦确定,就要强调严肃性,对业主、对社会的承诺,要不折不扣地兑现。
2、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
组建项目经理部时,对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设置要科学合理,职责分明。人员选配上要由有创优经验、组织能力强、有责任感、技术过硬的管理人员组成能打硬仗的项目管理班子。项目应建立完善的质量岗位责任制,在项目开工之初或阶段工程开始时,制定项目质量岗位责任制度,明确领导班子成员的责任,确定每个部门的职责,最后落实到项目每个管理人员,并签订相应的质量岗位责任状,与个人收入挂钩,形成一个由项目经理为主责任人、项目总工和现场经理领导监控、各职能部门执行监督、分包队伍严格实施的网络化的项目组织体系。
3、建立项目质量管理程序
建筑企业应建立一套规范的项目质量管理程序,从工程的开工、施工过程质量管理、工程竣工验收、用户回访与维修、工程创优应有一套统一、完整系统的实施程序。
4、工程质量计划、项目创优计划,质量检验计划等的编制
项目质量计划和项目创优计划编制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质量方针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自始至终得以认真贯彻执行,并通过严谨的技术管理与质量保证措施最终确保项目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一般情况下,质量计划应在项目经理部完成质量策划、确定资源配置和明确部门岗位管理职责后即可着手编制并尽快编制完毕,以便尽早贯彻执行
质量检验计划的编制要明确了分部、分项工程每道工序质量检验的工具、检测手段和标准。针对工程质量控制的难点和重点,制定工程创优控制措施、创优控制计划,并在施工中严格执行。
四、工程质量预控管理
1、加强培训工作的管理
1.1进行质量意识的教育
增强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是创精品工程的首要措施。工程开工前针对工程特点,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将本项目的包括公司质量方针、项目质量目标、项目创优计划、项目质量计划、技术法规、规程、工艺、工法和质量验评标准等进行公示和宣讲。通过教育提高各类管理人员与分包单位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人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并贯穿到实际工作中去,以确保项目创优计划的顺利实现。项目各级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教育;参与施工的各分包方各级管理人员由项目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进行教育;
1.2加强对分包的培训
分包是直接的操作者,只有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实力提高了,工程质量才能达到既定的目标,因此要着重对分包队伍进行技术培训和质量教育,帮助分包提高管理水平。项目对分包班组长及主要施工人员,按不同专业进行技术、工艺、质量综合培训,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分包队伍不允许进场施工。项目要责成分包建立责任制,并将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贯彻落实到各自施工质量管理中,并督促其对各项工作落实。
2、加强材料供应商的选择和物资的进场管理
2.1材料供应商的选择
结构施工阶段模板加工与制作、商品混凝土供应商的确定、钢筋原材及加工成品采用,装修阶段、机电安装阶段材料和设备供应商等均要采用全方位、多角度的选择方式,以产品质量优良、材料价格合理、施工成品质量优良为材料选型、定位的标准。同时要建立合格材料分供方的档案库,并对其进行考核评价,从中定出信誉最好的材料分供方。材料、半成品及成品进场要按规范、图纸和施工要求严格检验,不合格的立即退货。
2.2材料采购与进场管理
首先做好材料选样报批工作,对于选定的材料要及时对材料样板进行封存。根据材料样板、选定的材料厂商,进行材料定货。材料定货计划要根据施工图纸要求及现场实际尺寸进行编制。材料进场严格执行检验制度,对照材料计划检查材料的规格、名称、型号、数量,看是否有产品合格证、材料检测报告,把好材料质量关。对于特殊及贵重材料要项目经理、主管,责任工程师与现场材料员共同验收。材料进场后,对材料的堆放要按照材料性能、厂家要求进行。对于易受潮变形、变质的材料要上盖下垫,防止材料受潮变形。对易燃.易爆材料要单独存放。对材料堆放地点要有预见性,尽量减少材料的搬运工作。材料在搬运过程中要注意,对于易碎、易损的材料要特别提出,必要时对工人做书面的搬运指导书。材料使用完毕要及时清理、回收,不得浪费材料。材料人员应做好材料收发存台账,及时收集材料的材质证明及产品合格证。
3、加强对图纸、规范的学习
严格按规范施工的工程才是精品工程,项目应定期组织技术人员、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以及分包的主要有关人员进行图纸和规范的学习,做到熟悉图纸和规范要求,严格按图纸和规范施工。同时也给图纸多把一道关.在学习过程中对图纸存在的问题及时找出,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业主和设计院。
4、加强合同的预控作用
合同管理贯穿工程施工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合同是约束自己也是保护自己必不可少的手段。我们要特别注重分包的选择,比较各分包方价格、工期、质量目标,细化合同的内容.将对分包的质量要求写入合同中,合同内容要力求全面严谨,责权明确,不留漏洞。
五、 加强施工过程质量的监控
1、对分包的管理
分包管理必须以合同为依据,各种管理制度为附件。因此在与分包合同谈判时,需从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物质、文明施工等方面最大限度地要求分包,条款必须清楚,内容详尽、周全,把风险尽量转嫁给分包,为项目生产活动做好基础和铺垫工作。
在分包管理上很关键的问题是把分包管理融入到总包管理中去,接受总包的组织和协调。在各分项工程施工前组织有分包技术人员参加的方案讨论,全面听取其合理意见和建议。在工程施工阶段可通过各种施工表格,责令分包定期按时填写上报,由总包审定。要求分包执行总包下达的各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整改通知、指令或指导书等。同时要注意多与分包主要管理人员沟通,了解他们的一些想法。对分包工作中一些好的做法、建议应给予表扬和支持,对分包出现的质量问题,不论大小一定不能放过,分析原因提出批评甚至罚款。
2、认真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构建创精品工程的技术基础
开工前,根据工程特点,制定需要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清单,明确时间和责任人。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在定稿前都要召开专题讨论会,充分参考有关部门及分包的意见。每个方案的实施都要通过方案提出讨论、编制、审核、修改、定稿、交底、实施几个步骤进行。方案一旦确定就不得随意更改,并组织项目有关人员及分包负责人进行方案书面交底。
3、制定完善的计划体系
完善的计划体系是掌握施工管理主动权、控制生产各方面的依据。它涉及面十分广泛,不仅指施工生产进度计划,而且还包括材料设备、劳动力供应计划及因现场条件制约的材料设备进场堆放计划,还涵盖各分包交叉作业的协调计划,以及现场文明施工等,循,减少管理的随意性。为了实现对业主工期目标承诺,项目经理部要制定工程总进度计划,计划管理以施工总控制计划为指导纲领,月施工进度计划为阶段控制目标,将计划管理的控制单元划分为日计划,保证日计划就保证了周计划和月计划,从而确保施工进度计划目标的实现。为保证工程总控计划的完成,可在项目实行生产例会制度。考核当日计划的完成情况,总结当日工程质量、文明施工、安全生产,下达第二天的工作计划,协调人、机、料的投入和使用,落实责任,确保日计划的实施
4、建立健全过程控制的有效管理制度
项目经理部要建立质量例会制度、质量会诊制度、每月质量讲评制度 项目经理部可每周召开生产例会,项目经理要把质量讲评放在例会的重要议事议程上,除布置生产任务外,还要对上周工地质量动态作一全面的总结,指出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措施要切合实际,要具有可操作性,并要形成会议纪要,以便在召开下周例会时,逐项检查执行情况。每月底由项目质量负责人组织分承包方行政及技术负责人对在施工程进行实体质量检查。每月检查后以《月度质量管理情况简报》的形式发至项目经理部有关领导,各部门和各分承包方。简报中对质量好的承包方要予以表扬,需整改的部位应明确限期整改日期,并在下次质量例会逐项检查是否彻底整改。项目经理部还要及时建立样板制度、三检制及检查验收制度、挂牌制度、质量问题追溯制度、奖惩制度等一系列必要的管理制度以便对施工过程的工程质量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天津市建设工程创优指南》天津市建筑业协会2010
《建筑施工手册》(缩印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马虎臣主 编著 《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铁路项目二次经营概念、性质、目的、原则
1.1概念二次经营是针对一次经营提出的,一次经营就是我们项目投标工作,一次经营和二次经营的界限就在于合同的签订。二次经营概念:相对于项目招投标,二次经营是指从进场到清算结束的全过程合同造价管理活动,即变更索赔。1.2性质二次经营性质: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对施工合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合同清单的动态管理。1.3目的二次经营目的:全面增加施工项目总收入。1.4原则二次经营原则:依法合规,效益优先,注重实效。
2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基础管理缺失1)变更索赔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单位没把变更索赔工作纳入常态业务工作,尤其是主要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甚至个别单位领导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概念,导致变更索赔资源配置方面缺失严重,工作随机应付,各项目部长期处于各自为战,自由发挥,乱中取胜,更多的时候是乱中败北的状态。2)变更索赔基础工作欠缺,签证资料不完备,严重影响变更索赔工作进展。个别项目甚至连基本的统计资料都没有,向公司上报有关数据存在不真实、不全面的情况。3)变更索赔思路不对,方法不科学,特别是“二次经营”与“一次经营”严重脱节,导致“二次经营”收效甚微。2.2造价人才匮乏业务队伍建设进步与隐忧同在,表现如下:1)专业造价人才极度匮乏。近几年,在生产经营规模持续扩张的形势下,各单位关注更多的是工程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而工程造价人员不足的问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导致目前各单位、各级造价专业人员严重短缺,甚至新开工项目竟连一个合格造价专业人员都找不到的地步。2)造价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堪忧。有相当一部分造价人员没有养成精研工程定额的习惯,对定额细节似懂非懂,不会通过娴熟运用定额来科学、周密地筹划变更索赔。3)业务队伍建设方面的不足,对“二次经营”的顺利开展构成了根本上的制约。2.3合同管理薄弱因初步设计文件深度不够,施工图设计严重滞后等原因,造成许多铁路项目设计变更频繁,合同清单变化巨大,给项目的收入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个别下属单位对铁路设计变更缺乏认识、重视不足,且工作人员业务不熟、流动频繁,使项目合理的收入不能如愿实现。2.4成本管理粗放因征迁困难、标准变化、供图滞后、工期调整、资金短缺、费用不足、物价上涨、通胀加剧等客观原因使项目成本面临巨大的压力。个别下属单位管理粗放、工序混乱、浪费严重,使本来紧张的成本更趋紧张。
3铁路工程二次经营策略和方法
风控体系是由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经营和法务部门、单船项目经理、集团主管部门四方面的责任主体所组成的、相互分工、协同配合、制约监督的体系。
1.企业法定代表人是第一责任人,承担企业风险防控责任体系建设的领导责任,对本企业风险防控工作负总责,及时指导完善风险防控工作制度,调整、充实风险防控力量,借助“四位一体”风险防控小组,落实本企业的风险防控工作。
2.企业经营、法务部门分管领导及部门人员是直接责任人。分管领导担负“承上启下、主动落实”的工作责任,要“抓早、抓实、抓主动、抓具体”。经营、法务部门在经营接单过程中从源头防范风险:在项目建造过程中要配合项目经理处理好与船东之间的各项事务,并将发现的风险点及时记录,汇报分管领导及企业法定代表人。
3.单船项目负责人是“前沿阵地”的第一责任人,在生产部门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通过生产、经营、技术、物资、质检等部门单船项目负责人的分工与协作,共同承担项目建造过程中的风险防控工作的具体责任。
4.集团公司法务、船贸、企管部门是督查责任人,督促检查各权属企业风险防范工作的落实情况,帮助指导和提供风险应对意见,必要时协调联系专家“会诊”处理权属企业的疑难问题,组织经验交流,同时试行风险防控考核结果与企业高管薪酬挂钩制度。
(二)各环节全程控制机制
风控体系基于集团公司各权属企业的经营业务特点,将生产、经营各环节紧紧相扣,解决当期问题,力争实现针对生产经营风险的事中过程控制。同时,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旨在形成法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一个全面、规范、动态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将法律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延伸到经营管理由始至终的各个环节,将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的职责落实到集团公司及权属企业的各部门、各岗位,形成法律风险管理的合力,最终形成法律风险管理的有效防控机制。
(三)设定风险等级,强化实时预警
集团公司每个季度组织召开一次手持订单履约风险分析会,必要时邀请律师参加。各个船企介绍履约情况、履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采取的解决办法,由律师进行风险诊断并提出风险防控建议,对于律师提示的重大风险及其防控建议,集团公司将下发书面通知,要求权属船企落实。集团公司每季度对各船企出现各级风险的订单进行统计,并发出预警通知(突发风险适时通知),提醒各船企关注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
(四)法务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集团公司出台了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覆盖合同管理、案件管理、外聘律师管理、法律咨询管理、法律事务备案与审核管理、法律培训与教育管理、法务工作监督与奖惩管理、重要决策法律审核、规章制度法律审核等13个方面的法律事务工作规章和制度,形成了集团系统法律事务管理制度体系。
二、马尾造船风控体系建设情况
在集团公司指导下,所属单位马尾造船通过细化责任、分解责任、明确分工,分别针对船舶建造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进行记录、梳理、协调,最终实现建造风险的整体可控。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
马尾造船成立了“四位一体”风控体系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挂帅,由经营、技术、物资、生产和质量等分管领导,以及各项目经理和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风控小组,从组织管理上明确、细化了责任体系。
(二)法务与经营合署办公
建立了法务与经营合署办公体系,即负责经营法务审核的一名人员在经营管理部门办公,在原法务纵向梯队建设的同时,拓展法务与各部门的横向联系。法务与经营合署办公的模式,一方面有利于风险控制信息沟通的顺畅,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向集团公司及时寻求帮助。
(三)夯实基础制度
按照集团公司部署,马尾造船推行了风险防控月例会、现场工作记录、月度建造报告、单船建造总结报告等制度。同时,针对造船进度等问题,对原报告制度做了细化、改进,主要是:各部门每月填写《造船合同月度履行情况表》、《生产问题月报表》、持续更新《手持订单履约情况汇总表》、每月上报《手持订单履约风险分析报告》。
(四)借助信息化手段建设履约风险预警体系
2013年,福船集团结合“精细管理年”活动,借鉴台塑管理经验,开展精细化风险防控工作,在风险防控预警体系建设中逐步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表单化、表单信息化。
马尾造船结合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和风险防控机制创新工作的要求,引进了售后服务管理软件,为保修项目的接收、内部协商处理、设备问题的处理跟踪和汇总、成本汇总和分析、索赔和反馈提供了一个高效、稳定的处理和交流平台,提高了售后服务的管理效率;同时,在OA系统上开发了《造船合同月度履行情况表》的信息化表单流程,将风险防控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个部门,进一步固化职责,提高效率。
三、马尾造船风控体系运行情况
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造船市场持续低迷,船东违约的现象严重,船企面临的风险日益加大。马尾造船利用风控体系的不断成功实践,规避了数起船舶建造风险,2010-2012年共化解风险项目合同金额达10亿元,未发生被诉案件,实现造船合同履约风险总体可控的既定目标,企业管理水平和风险应对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实际运行情况是:
(一)履约情况表单化、履约风险报告化
1.合同生效后,由经营部的单船项目经理于每月下旬发起表单流程,由设计、物资、财务、生产、质检等部门的单船项目经理(或相关负责人),填写本月该造船合同项下相关工作的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需要协调的事项等,各部门填报完毕由经营部送呈“四位一体”风险防控领导小组及下设的办公室各相关成员阅示,并在月度履约风险分析会上对存在的问题及需要协调的事项进行协商解决。若有重大生产问题,则提交领导班子办公会议研究讨论,制定措施,下达执行。
2.经营部经理根据所有手持订单的《造船合同月度履行情况表》所收集到的信息,填写《手持订单履约情况汇总表》,根据延期天数占弃船期总天数的比例设定五个风险等级,对出现五级、四级、三级、二级及一级风险的订单分别以蓝色、绿色、黄色、橙色和红色予以标识。并及时上报集团公司。
3.由经营部经理负责、法务人员协助撰写《手持订单履约风险分析报告》,针对手持订单履约过程中出现的设计、采购、融资、生产、船东付款及现场配合等方面的问题。综合考虑市场、船东资信等情况,分析可能对造船合同的履行造成的风险及拟采取的措施等,并及时上报集团公司。
(二)具体案例——集装箱船新规范风险应对
IMO组织要求2012年7月1日以后交付的船舶必须满足PSPC(涂层性能新标准)。此标准的实施不仅涉及到涂料和涂层本身,更涉及到造船硬件设施、造船模式和造船工艺流程、涂料及涂装工艺、实验测试设备、涂料和涂层检验及认可、验证及检查机构、检查人员资质及其认可机构等诸方面。
作者简介:郝伟(1968-),女,陕西西安人,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系,副教授。(甘肃 兰州 73007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184-02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然而,目前的工程管理教育与工程实际、社会需求存在脱节,工程教育的培养层次、结构体系和人才类型与企业需求不适应,工程教育培养的学生素质不全面。许多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对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体系不清晰,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岗位知识及专业化与职业化要求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实验室建设滞后等诸多问题。
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应对工程实践提出的挑战,工程管理教育需要从系统性和学科体系出发组织专业教学,并通过实践教育环节验证和巩固学到的理论与知识,解决理论知识与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因此,研究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既是工程管理专业理论教学的延伸,也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对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兰州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是甘肃省特色专业,学校按照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通过卓越工程师计划,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等基本建设,以增强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能力。同时提出了三级教育模式,促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全面、勤奋踏实、勇于创新”的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逐渐形成了金字塔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一、夯实基础强化技能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遵循“重基础、宽口径、强主干”和“重创新、高素质、强技能”的教育思想,结合铁路特色的办学特点和优势,通过“教”与“学”的改革与创新,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充分调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1.以精品课程提高学习兴趣
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规范》的指导下,兰州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结合铁路特色的办学特点,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科研工作,依托“工程经济学”、“土力学”、“土木工程材料”等精品课程体系,引入实际案例教学手段,通过典型生动的工程案例与精品课程教材的结合,将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具体化、生动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专业知识。
2.四大平台促进学科融合
工程管理交叉学科的特点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单一的学科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建筑领域对工程管理学生的要求。为了与市场对接,满足“知识全面”的培养目标,兰州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提出“四个平台”(技术、管理、经济、法律)的技术型培养体系。
(1)技术类课程: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测量、结构设计原理、建筑工程概预算、交通工程概预算、土木工程施工。
(2)管理类课程:管理运筹学、管理学原理、工程项目管理。
(3)经济类课程:工程经济学、工程财务管理、会计学原理。
(4)法律类课程:工程合同法律制度、建设法规。
通过这四个平台的建设,使得技术型培养体系逐渐得到完善和扩展,同时促进多学科多专业的经验交流和相互促进,拓宽学生的学习知识面,提高学生对专业前景的认知度。
3.以课程设计强化技能
项目管理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本质。作为管理类人才,除了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应该具备制定项目计划、组织项目实施、控制项目成本与防范风险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为此,在制定课程体系平台的同时提出了基础教学与课程设计同步强化的教学手段,将贴近实际的工程案例与课程设计相结合,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练习。通过“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交通工程结构课程设计”等专业课程的实战训练使学生在巩固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又锻炼了其分析决策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风险应变能力。在多次项目训练中,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强化,同时对工程项目的性质和特点有了深刻的理解,项目管理能力逐渐形成。
4.多种考查形式检验学习成果
传统的学习效果检验往往以期末考试为主,但这一考查形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工程管理专业提出弱化集中考试、强化多种手段的考查形式。配合案例分析、论文写作、课题大作业、团队讨论等多种手段,通过团队合作、分工负责等形式发挥个人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将枯燥的考试变得生动具体,学生学习的热情得到很大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决策能力逐渐形成。这一创新在“工程识图”、“工程财务管理”、“交通工程概预算”等课程中得到实验和推广。考查形式的改变不仅强化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而且使得学习氛围得到明显改善,“教”与“学”变得轻松和谐。
二、基于问题学习模式的模拟演练
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性的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以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更大程度地发挥了他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1.问题构建方案
问题是PBL 的起点和焦点,是影响PBL 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问题构建方案如表1所示。利用已有实验设备,合理且贴近实际的问题创建与选择,既能够与培养目标中基础扎实和勇于创新的要求环环相扣,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踏实认真地完成实训任务。
表1 问题构建方案表
问题情境 案例资源 解决途径 目标要求 参与实施课程
什么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项目管理施工组织案例 项目管理沙盘实验 熟悉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及风险防范机制,强化合同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
项目变更及风险防范案例 斯维尔项目管理软件 土木工程施工
怎样做好工程项目概预算 工程预算案例 广联达算量软件 掌握编制工程预算及投标书的方法 建筑工程概预算
纵横预算软件 设备安装工程概预算
交通工程概预算
案例资源是影响PBL 效果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深入探讨问题的各个方面,充足的案例资源能够为问题解决提供有力支撑,避免学生陷入无思路、无头绪的困境之中。
2.PBL演练组织实施
结合项目施工分工协作的特点,在实验前将学生按照自愿组合的形式分组,并选择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模拟施工企业某项目部,每一小组由3~5名学生组成,分别担任施工管理过程中的主要人员,每组选一个组长起协调作用。
在完成团队组建后发放实际工程图纸,图纸一般为框架结构的图书馆、幼儿园、餐厅等施工设计图。团队在接到图纸后开始读图并明确每个人的任务,利用实际工程案例获取相关知识,并讨论如何利用所获得的知识促进问题的解决,同时制定工程实施方案,并由教师组成的团队模拟建设主管部门进行审批。
按照团队制定的工程方案,小组成员利用实验设备进行模拟操作。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小组发现还需要研究另外一些新的专业知识,小组成员就需要反复循环地查找资源并讨论问题解答,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如果遇到施工风险因素或工程变更就必须对实施方案进行调整并不断改进。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工程项目施工的精彩与艰辛,体验承担责任的乐趣与烦恼,进而体悟工程项目施工的关键。
实验结束后,学生还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思维技能。
3.绩效评价检验能力
绩效评价是对实践操作能力检验的必要手段。在小组提交结果后,利用工程对量软件和评分软件等工具对演练结果进行分析评分及成果展示,针对同学们的提问进行相互答辩,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横向对比,直观展现成果的优势与不足,最终结合实际评出优胜团队。
三、校企合作促进市场对接
为了改善大学生在校实习机会少的困境,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深化校企合作机制,积极创建教学实习基地,先后成立了一批校内、外实习基地,满足了学生测量实习、认识实习及施工生产实习的需要。学校设有下属的勘察设计院、建筑安装公司、工程咨询公司等单位,为师生的实践提供了便利,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实习环境,以确保实习效果。
1.小学期专项训练
为了增加大学生实习时间,保证实习效果,在第四学期末实行小学期专项实习计划,学生在没有课业压力的情况下深入工地和实习基地展开土木工程测量实习与认识实习等专项训练,在实践中磨练意志,熟悉建筑工程施工流程和管理方式。学生在实习中通过与工程管理人员的交流,既丰富了实践经验又明确了职业发展方向,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际工程的对比强化知识结构,为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2.以竞赛促进技能提高
利用广联达算量大赛、工程测量大赛、工程管理专业知识竞赛和沙盘交流会等多种形式促进与其他院校的学习交流。学生通过竞赛发现自己的优势及不足,取长补短,通过交流相互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最终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重在实践”的实践教学目标。
3.生产实习与职前磨练相结合
在完成了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训练后,为了使毕业生能够提前进入岗位角色,掌握工程管理的业务流程,工程管理专业提出了生产实习与职前磨练相结合的方式,在第八学期进行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圆满衔接的培养模式。前4周为生产实习,毕业生提前进入已签订的就业单位实习并且接受岗前培训,在这种模式下毕业生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工作,深入钻研专业技术,努力学习工程管理经验;后13周为毕业设计,通过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完成毕业设计的实战演练,使毕业生在实践中提前适应工作环境,融入企业文化。同时,这一措施也受到众多用人单位的好评。
4.效果反馈
近年来,兰州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喜人,就业率均在 97%以上。用人单位对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评价是“用得上,靠得住,留得下”。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各铁路局、中交集团、中建公司、中铁公司等单位的管理者、业务骨干和技术负责人。通过效果反馈来看,以目标为导向的金字塔式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结语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有助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从而培养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管理人才,以适应社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不断需求。然而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如对实践能力多样化培养模式的探索,包括不同工程阶段管理实践能力培养、不同参与方工程管理实践能力培养、不同领域管理实践能力培养、不同工程类型管理实践能力培养等等。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工程管理专业[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鲍学英,王恩茂,黄山.兰州交通大学工程管理省级特色专业建设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4):49-53.
[3]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
19(1):89-94.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5-1022-0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科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渗透到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当然,在许多企业也不例外,计算机也成为了进行社会人才培养与培训的重要手段。因此,对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与维护是极为重要的环节,科学的机房管理有利于企业培训与人才培养的顺利开展。对此,笔者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充分认识计算机机房管理与维护的重要性,总结分析当前机房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加强、完善机房管理与维护的有效措施。
1计算机机房管理与维护的重要性
计算机机房管理与维护,主要是指通过对机房软硬件的维护、病毒防护、网络安全、使用安排等方面进行管理,综合提高计算机机房的利用率,从而为计算机的正常使用提供保证。[1]对企业教育培训中心而言,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机房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管理工作与机房的安全管理和环境卫生等管理工作。做好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加强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与维护是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随着计算机的深入推广,利用计算机进行企业培训是必然的。然而,要提高计算机培训效率,就要加强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与维护工作,这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对我们教育培训中心而言,计算机机房是进行企业培训的主要场所,也是进行企业培训的重要工具。计算机机房,主要服务于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培训工作,如OA系统、ERP系统、MES系统,以及一些办公必备的应用软件等。通过培训与学习,切实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为各个系统的顺利上线做出贡献。
2计算机机房管理与维护中存在实际问题
目前,我们已不断地加强对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培训中心的计算机机房配置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为企业培训与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计算机应用的需求不断增长,计算机出现故障的机率也相应的增加。当前的计算机机房管理与维护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善。
首先,缺乏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计算机机房管理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即管理人员要么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与技能,要么缺乏计算机的维护技能,两者不能同时兼顾。当计算机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地发现新问题,导致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维修。因此,专业人员的匮乏导致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与维护无法满足使用的需要。
其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一方面,计算机机房的使用人员相对较多。而使用人员在上机过程中增删系统软件、浏览病毒网站、更改桌面设置或随意扔杂物,或随意拔插键盘、鼠标硬件设置等,都是极为普遍的现象。[2]而这些行为则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对计算机系统与环境的损害。而相关制度的缺乏则会造成这些破坏行为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另一方面,机房管理人员在管理与维护过程中也往往因缺乏制度的约束而出现许多不规范的现象,导致计算机机房不能够正常地运转。制度的不完善使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与维护缺乏有力的保障。
此外,不同培训任务对软件和网络环境的要求不同。不同的培训内容对计算机安装的软件有不同的需求,软件安装版本的不统一则可能会消耗比较大的工作量。如在进行合同管理系统培训时,要求安装IE8.0版本。上教学管理系统时要求用IE6.0版本。进行OA、ERP等培训时必须用企业局域网环境,进行各类技术竞赛和考试时又需要是独立教室局域网。这样就给计算机的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
再次,是病毒防护的不足,网络安全性低。计算机机房的使用主体主要是企业培训人员,而这些受训人员有可能通过U盘与MP3等移动设备来拷贝系统软件,并使计算机感染上病毒。除此之外,计算机还有可能通过网络而感染上木马病毒。病毒防护力度的不足与计算机网络安全性差,都可能导致计算机系统出现瘫痪现象,造成通信故障,阻碍了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与使用。
3如何切实加强计算机管理与维护
由此可见,计算机机房的实际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着计算机机房的使用效率的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 下几个方面加强对计算机机房的建设、管理与维护:
1)加强管理与维护人员的培养与制度建设。一方面,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且繁杂的工作,其管理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因此,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与维护人员既要具有较强管理经验与管理技能,还要具备专业的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知识与技术。[3]一方面,培训中心要以一定的优惠政策,吸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现有管理与维护人员的培训,或加强与其它同行的经验交流,促使管理与维护人员提高其管理技能与维护技能。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是计算机机房管理与维护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培训中心要建设和完善各项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促进管理与维护工作的规范化,从而提高管理与维护工作的有效性。而计算机机房的管理制度,不仅应当包括对管理与维护人员的规章制度,如机房人员值班制度、管理责任制、用电安全管理制度与设备安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等,还应当包括对用户上机的规章制度,如用户上机注意事项等。
2)加强机房环境的维护。首先是电气环境的维护,即是防静电、防电磁干扰等。静电、电磁干扰都有可能对机房设备造成损害。因此通过铺设抗静电地板、做防静电墙壁、净化电源等措施减少机房内的静电,以保证机房设备的正常运行。其次,要做好防尘、防火工作。网络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运行可能会使灰尘覆盖在电子元件上,造成设备的异常。因此,要定期检查机房密封性,做好预先防尘工作。而防火也是计算机机房管理中重要的工作内容。而温湿度也是影响交换机、服务器等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通过安装精密空调加以控制,或安装温控开头来进行调节。
3)加强系统维护。加强系统的维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加强对硬件与软件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如建立计算机维修记录,对计算机故障的时间、故障类型、故障机器、维修过程与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并进行统计与分析,以为日后的维修工作提供借鉴。通过硬件代替与硬件检测卡可以确定硬件故障并加以排除。在安装多媒体软件后,要对软件的规划与安装调试,并向培训者发放软件安装须知,让培训者能够根据软件与资源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利用。
其次,是利用硬盘保护卡以保护系统。硬盘保护卡,又称硬盘还原卡、硬盘防护卡,是用于计算机操作系统保护的一种PCI扩展卡。在每一次开机时,硬盘保护卡可以让硬盘的系统分区恢复到之前保护的内容状态。通过安装硬盘保护卡,可以保护计算机的系统不遭受计算机病毒或黑客的入侵、攻击,并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地恢复计算机系统。如今的硬盘还原卡即插即用,有多种还原方式与数据保护方式,可以灵活方便地进行机房的系统维护。值得提出的是,硬盘保护卡可以把系统分成四至五个区,并在每个区内安装不同的系统软件,以配置不同的网络环境,满足企业对不同培训内容的需求,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多个系统软件的安装压力。
再次,要加强软件的备份。如诺顿公司出品的GHOST软件,则可以帮助对系统进行备份并快速地恢复系统。首先,通过运行GHOST,然后选择PARTITION中的至映像菜单,再选择源盘、选择备份的目标盘,输入路径和映像文件名。其次,选择压缩方式,即可完成备份。再有,还可以通过“系统文件检查器”检查和恢复系统,以解决由于系统文件丢失而引起的系统运行不正常的故障。
此外,通过注册表修复系统。注册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数据库,它直接控制着系统的启动与硬件驱动程序与其它应用程序的运行。[4]因此,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导入备份好的注册表文件,灵活地修改、运用注册表,可以修复和维护系统。
4)要加强病毒防护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网络病毒是威胁计算机机房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病毒防护成为机房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当前,计算机病毒泛滥,防不胜防。一旦病毒入侵机房的计算机网络,则有可能造成系统的瘫痪,严重影响培训工作的开展。应当坚持防、控并重的原则,开展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如在因特网接口处安装防病毒防火墙,可以把病毒隔离在局域网之外。其次,要安装杀毒软件,建立病毒控制系统。安装杀毒软件,并定时对病毒库进行更新与升级,及时地进行监控与杀毒。系统补丁的修复也是极为重要的。此外,还要安装、使用网络还原卡对计算机的硬盘进行保护,并在每一次重新启动时格式化计算机用户分区,可以简单地对病毒的复制与传播进行控制。最后,对邮件服务器进行监控,防止病毒通过邮件进行传播,去掉主机中不必要的共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病毒的防控。通过做好防范、控制工作,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4结束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与维护内容比较多、涉及面广、技术难度系数高,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实践证明,通过管理人员的培养、管理制度的建设、设备维护、病毒防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加强建设与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管理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并切实提高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从而保证计算机机房的稳定运行,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计算机机房的使用效率,为企业培训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卢思安,李秀梓.高校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与维护[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