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规划的基本要求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6 15:39:0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规划的基本要求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规划的基本要求

篇(1)

从事舞蹈教学以来,笔者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舞蹈学生都不够重视舞蹈基本功的训练。不论是芭蕾基础训练还是古典舞基础训练,学生上课的状态并不是很投入,基本功训练的兴趣也不是很高,没有意识到基础功在舞蹈艺术中的重要性,而是很被动地当作是老师授予的技术,没有全身心的感受它。

舞蹈基础训练是对人的骨骼和肌肉的复杂结构去进行严格训练的开始,这些动作构成了整个身体处于无休止的多种变化形态之中。芭蕾训练主要训练腿部的肌肉能力,包括开度、柔软度、直立以及身体、头、手的配合和动作的协调性。通过练习可达到身体的直立感和稳定性,以及较准确地移动重心的能力。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主要目的是为了舞蹈的表现创造以物质为前提的身体条件,以培养技术技能为主要功能,强化身体韵律与动作技能的有机结合,创造具有高水平专业舞蹈艺术所需要的身体表现语言与手段。

一、基本功训练规范化的概念

舞蹈基本功训练的规范化是指舞蹈基本功训练中科学训练的标准。什么是规范?巴切认为“规范是正确性观念的社会现实”;以色列学者吉蒂昂・图瑞把“规范”的定义为 “社会里所共享的价值和观念,如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适当的,什么是不适当的。”规范应该是正确的,可传播的,或者说经得起考证的,并最终能得以实施的。舞蹈基本功训练,是指舞者在肢体训练时进行“开、绷、直”,“圆、曲、收”等一系列的基本形态的舞蹈基本功训练。它是学生在学习舞蹈基本功的过程中强化舞蹈气质与舞姿形成的首要关键,也是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基本、最可靠的途径。

基本功训练的规范化在我国艺术院校的舞蹈院系的教学中都可见一斑:如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等基本功的训练。如今在全国不同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中,都是延用材的;国外舞蹈教学模式,与我国的舞蹈教学基本上也是大同小异。全国范围内举办的历届桃李杯、荷花杯、全国舞蹈比赛、电视舞蹈大赛中,评委技术评判的标准,也是依据基本功训练的那些从上到下都已被认可的规范标准。

二、基本功训练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地方院校纷纷开办舞蹈专业,可是有些院校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也有许多教师并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培训,在舞蹈教学和训练中,只是根据自己对舞蹈的有限知识或者经验来施教,教材不规范,教学手段不规范。这样教学难免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和舞蹈事业的发展极其不利。要建立健全完整的、规范的舞蹈训练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学训练手段,规范化教学,规范化训练,不断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三、基本功训练规范化的要求

1. 教学条件的规范化

首先,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条件。在培养舞蹈专业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教师作为舞蹈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基本功训练的规范化意识的确立,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选用规范化的舞蹈教材来教学,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接受正规的舞蹈教育。教师在课堂里的示范首先要规范,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走样,要切实做到舞蹈动作规范化地传授。学生的学习条件是教学的主体部分。学生的学习条件,它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悟性、和对音乐节奏的感悟能力,以及身体的软度、力度、开度、弹跳条件等。学生动作的规范不规范,除学生自身的原因外,主要还体现在教师的教学之中,教师指导学生的动作一定要准确到位。

其次,是科学系统地规范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通行的规范化教材,遵循舞蹈基本功训练中的生理学原理,由浅入深,先易后难,从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训练负荷。根据舞蹈的运动规律以及教学的条件、学生的特点,科学系统地安排训练施教内容。

最后,在教材的选择、教学的时间、教学的设施、教学音乐的规范问题上也要统筹兼顾不失偏颇。把这几个方面糅合到位,就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2.教学过程的规范化

在舞蹈基本功教学过成程中,理论与实践联系得最紧密,教师通常采用“口传身授”的传统教学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符合舞蹈的教学基本规律,是舞蹈教学最基本的方法。口传,也就是口头传递的方式。无论是教新动作,还是复习老动作,教师一定要用准确、生动、精练的语言为学生进行讲解与辅导。比如动作的名称、要领、规格与标准,以及做这个动作时容易犯的毛病、怎样去克服、如何去纠正以及相关知识的传递等等。身授,即示范的方式。舞蹈教学中的示范,通常由教师亲自为学生塑造效仿的动态形象。示范动作必须生动、准确、规范,手、脚、身体的运动路线、位置以及面部的表情等等,一招一式都要体现出动作的规范化。

篇(2)

本系列教材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网站规划与开发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优化网站规划与开发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邀请行业、企业和院校专家合作研发,融入工程教育理念,将行业的真实项目、职业标准以及主流技术引入教学资源,打造以企业真实项目为导向的工程化系列教材及教学资源。

 

嵌入式技术系列

本系列教材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嵌入式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优化嵌入式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邀请行业、企业和院校专家合作研发,融入工程教育理念,将行业的真实项目、职业标准以及主流技术引入教学资源,打造以企业真实项目为导向的工程化系列教材及教学资源。

 

计算机网络技术系列

本系列教材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邀请行业、企业和院校专家合作研发,融入工程教育理念,将行业的真实项目、职业标准以及主流技术引入教学资源,打造以企业真实项目为导向的工程化系列教材及教学资源。

 

物联网应用技术系列

本系列教材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优化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邀请行业、企业和院校专家合作研发,融入工程教育理念,将行业的真实项目、职业标准以及主流技术引入教学资源,打造以企业真实项目为导向的工程化系列教材及教学资源。

 

软件技术系列

本系列教材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优化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邀请行业、企业和院校专家合作研发,融入工程教育理念,将行业的真实项目、职业标准以及主流技术引入教学资源,打造以企业真实项目为导向的工程化系列教材及教学资源。

篇(3)

风景园林规划建设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但是规划设计不能局限在这一方面,还是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品味性。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如果仅仅为了满足群众的需要,忽视了风景园林的实用性,必然会影响到设计的效果及自然环境的融入。因此,在风景园林设计上,要将实用性与情调性结合起来,设计的作品必须满足风景园林内所有植物的生长及与周边生态环境的融入,使其能够成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设计景观,以及其它附属设施,并将美学等融入其中,实现设计的生活,这才是人性化设计的要求。

1.2坚持历史性与现代性的统一

不同的地区在历史发展当中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历史文化传统对于风景园林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极大影响了设计者与群众的审美观和需要。但是,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这就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具有现代文化特征。这就要求在风景园林设计当中,必须坚持历史性与现代性的统一。在设计的过程中融入本地区的文化特点,还要体现出文化的现代性,将新时期的文化发展融入其中,将历史与现代文化交融起来,这样才能让身处其中的人产生文化上和心灵上的共鸣,这也是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的一个基本要求。

2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2.1从细节上满足人的需要

从设计的角度来讲,细微之处决定了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同时深刻体现出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水平。这就要求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要从细节入手,从满足群众的基本需要入手,体现出人性化设计的要求。比如,在灯光设计上,能够让灯光覆盖到所有的路,灯光选择柔和的黄色光源,采用太阳能照明;在道路上,设计的道路能够让人以最短的距离达到每一个景点,同时要体现出曲径幽深之美,还要建设一些基本的建设设施,比如单杠、双杠、仰卧起坐器材等。这些设施能够让群众在享受自然之美的过程中,还能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再比如说在水池的设计上不能太深,水池周围必须有相应的防护措施,在人与水体的交界处,水深应该在20~30cm,周边延伸2~3m,避免游人在接触的时候出现意外事故等。可以说,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能考虑到人的需求,为人的需要着想,这样才能将人性化理念真正渗透到设计之中。

2.2从规划中满足人的多样性需求

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除了作为细节上的设计之外,也应该做好风景园林的模块规划,因为伴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人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单一功能的风景园林意境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根据风景园林规划建设的目的,对其应该具备的功能及其在园林中的布局情况进行设计,在此基础上将这些设计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实现。比如,将健身场所放在比较接近居民区的区域,避开人流比较多的地方;将儿童活动区域与一般的成人活动区域分开,并避免主要人行道及水体等危险区域等;将自然景观小品与传统的亭台楼阁等设计在一起,将园林展现在更高层次人的需求面前,让这些人能够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3在设计上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性化设计理念的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必须渗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这也是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体现。这就需要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从整个工程的整体角度来探讨其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将景观设计与建筑物设计协调起来。同时,园区内的各种配套设施之间也应该相互协调,准确给予风景园林建设项目一个定位。另一方面应该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分析各种生态节能技术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比如说建筑节能技术、太阳能技术、降耗技术、生态农业技术等,这些技术的运用能够最大程度减少风景园林设计及施工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保证风景园林设计和建成以后能够真正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篇(4)

一、**年专项治理(船厂治理)工作计划

(一)统一思想,落实任务(**年3月31日前)

通过传达学习全国、全省低质量船舶专项治理活动通知和国防科工委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加强船舶建造质量安全监管。各市、县(市、区)船舶行业主管部门在调查研究、摸底排查的基础上,按照国家与省的时间段要求,编制适合当地实际的船舶生产企业专项治理推进工作计划。结合船舶工业统计年报,进一步理清《船舶工业企业基本情况汇总表》(见附件一)。

(二)宣传贯彻,开展自查(4月1日—4月30日)

在总结第一阶段专项治理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在船舶生产企业专项治理工作中的牵头作用,会同当地船检、渔检等相关部门,利用新闻媒介,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宣传专项治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尤其是集中做好《基本要求》的宣贯工作,使每个造船厂(点)进一步理解《基本要求》的具体内容,主动配合治理工作,对照《基本要求》开展自查,并认真填写《船舶生产企业专项治理自查表》(见附件二)。

(三)集中治理,开展核查(5月1日—5月31日)

各市、县(市、区)船舶行业主管部门进一步梳理本地区治理范围内的造船厂(点),重新明确《专项治理船厂名录》(见附件三),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重点对《专项治理船厂名录》中的造船厂(点)逐一进行核查,对其它企业进行审查,对照《基本要求》的内容,提出存在的不符合要求项,同时要求企业立即进行相应的整改,并根据需要进行复查。

(四)组织验收,联合检查(6月1日—10月31日)

各市推进船厂治理工作组对已完成整改的造船厂组织验收。不符合要求的,要求企业继续整改,进行再验收,确保治理达到《基本要求》的规定,并及时上报检查验收结果。省经贸委在省低质量船舶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进行督查,并组织专家组对各地通过验收的船舶生产企业进行检查或抽查。

(五)通报公布,停止受检(11月1日—12月31日)

对达不到《基本要求》的造船厂(点),由省经贸委报请省低质量船舶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审查,核定确认后,通知船舶检查部门停止受理相关企业的船舶建造检验申请,同时督促市推进船厂治理工作组联合当地政府对相关船舶生产企业实施关、停、并、转。并上报国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通报。

二、主要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各有关市、县(市、区)要把专项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协调配合。成立由政府牵头的推进船厂治理工作组,加大推进力度,并负责后续不符合《基本要求》船舶生产企业的关、停、并、转工作。

篇(5)

1课程基本信息

单周6学时,双周4学时,16周,总计80学时,5学分。本课程主要以实际景观设计的各类别项目为导向,在实践过程中加以培训和引导,强调各种软件绘图的动手能力。从而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并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与学生的顶岗实习做前期准备。

2课改前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定位问题——过于强调知识的全面性与系统性而疏忽专业的创新应用。(2)课程内容问题——教学内容没有及时更新,未与目前最新实际项目接轨。(3)课程教法问题——师徒制虽提出由来已久,但由于缺少项目支撑,执行力度不够。课程效果问题——学生技能掌握不牢,知识也不够全面,甚至对自身专业岗位的参与度不高。

3课程改革思路

该课程对接的职业任务可以描述为“组织景观项目的设计工作,控制工期和景观实施效果”,需要在就业能力上培养学生具备设计、施工、管理等多重能力,因此,在进行教学计划的改革研究时,将熟悉设计成果的制作流程,并能利用做作业提交的时间节点合理安排作业进度,对后续实施效果做简单的预估作为能力考查的主要方面;将知识目标定位具备支撑园林设计岗位执行任务的技能与知识广度,了解当前园林设计的基本理念与方法;在素质培养上注重时间管理意识,善于支配利用好既定计划,并按步实施,有团队合作意识,善于沟通协调。因此,整体上是“以职业岗位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以项目团队为组织形式”为改革导向。本课程以园林设计师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来组织课程内容,即课程内容模块化。本课程由四个模块组成,具体安排如下:模块一园林要素及设计(10学时)、模块二园林规划布局分析(以东湖三角池公园为例)(10学时)、模块三别墅庭院园林规划设计实践(16学时)、模块四校园小游园景观设计(以校图书馆前中心绿地为例)(38学时)。

4全课实施过程——项目情境设计

本课程主要培养的是园林景观设计师,本学期具体学习需要完成的作业任务如下。任务一:小组完成一份公园规划设计的调研报告。①工作描述:对海口新建成的东湖三角池公园进行考察学习,分析公园的规划设计要素与空间布局特点,选取一处景观节点绘制分析图、总平面图、景观细部做法、手绘效果图等,以小组为单位做成PPT,并完成5min~10min的调研成果汇报。②基本要求:有认真进行调研并做记录,描述条理清晰,辅助配图表现精炼。任务二:小组完成别墅庭院设计方案。①工作描述: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别墅庭院的设计,查找案例资料,收集各式庭院设计风格的设计元素,完成草图方案的手绘,并上机用CAD描图,Photoshop渲出总平面。①基本要求:设计方案应满足地块功能要求,考虑问题较全面。任务三:小组完成校园景观改造某个节点的创意方案。①工作描述:调研分析以人工湖为核心的校园绿地的景观现状,手绘表达出地块形状,四周道路的走向、宽度、路名,相邻地块的建筑性质,地块内的园路走向、园林建筑及设施的布局、现状的植被群落等。以小组为单位选取地块内的一处场地做景观改造,列出改造的缘由及思路,绘出节点方案,写出设计说明。②基本要求:现状调研系列分析图及改造后的意向图及设计说明表达清晰。

5实施过程与评价

(1)基础理论梳理——以具体项目为导向,将园林景观设计中最通俗易懂、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理论进行归纳整理,通过PPT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解,两周课时。(2)具体任务解读——将设计任务书分解成若干具体信息,例如总体指标以及风格要求、成果要求等。并选取自己做过的项目来做案例分析讲解。(3)实践模拟绘图——设计步骤讲解、角色模拟、传统设计表现与现主流绘图软件的结合。该阶段主要引导学生多动手,激发他们的创作。(4)阶段性汇报——将整个作业完成的阶段设置若干个时间节点,并设定每个阶段的考核重难点,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每个节点汇报小组进度与成果。

篇(6)

近年来,人口数量及人员流动性的增加,使公寓的利用率有所提高,成为现代人群居住的第一选择目标。为适应不断增加了人口数量,增加公寓建筑数量势在必行,而如何按照现行标准对公寓建筑进行设计,即成为当下公寓建造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需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开发出符合区域内居住用户居住要求标准的公寓建筑,进而促进公寓建筑规划设计面向人性化发展。

一、公寓建筑的基本概念

公寓的集中性强,由于其基本功能与使用环境的不同,公寓由分为多个种类,但即使分类较多,却仍无法离开公寓的基本构架。公寓最早在我国大型一线城市中广泛应用,主要构造以办公楼设计为主,而后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公寓不断向集约化发展,使其功能性与便捷性大大增强。公寓与普通住宅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公寓的房屋结构构造单一,但种类繁多,而普通方面则在基本功能设施方面相对分散与独立。公寓的建筑设计需要满足三项最基本的要求,以便于公寓的使用与管理。

(一)符合居民对空间功能的要求

空间功能要求即公寓格局的储备能力,一般情况下,公寓的空间范围较小,所以其空间功能也仅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无法向外进行进一步的延展。较小的空间范围虽然使公寓的实用性有所下降,但却并不对公寓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

(二)符合居民对建筑准则的要求

居民对建筑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建筑质量安全问题,公寓建筑的居民数量通常高于普通建筑,因而对于建筑质量要求也就格外严格,需要确保其在最大基础承压下,不会出现任何的质量安全问题。其次是隔音方面问题,公寓住宅人群种类复杂,作息时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公寓的主要用途即是休息,而隔音差的公寓设计往往导致不同人群在休息过程中受到不必要的影响,进而产生矛盾激化问题,使公寓设计失去了其基本的设计作用。最后公寓的使用便捷性问题,公寓设计需安全通道及光线采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符合公寓使用便捷性的基本标准,从而为居民的使用提供便利。

(三)符合物业管理模式的选择要求

公寓物业管理与普通物业管理差别较大,因此在公寓设计初期,需要充分的考量后期物业管理方面的问题,应将原有的多模块式管理集合成单模块式管理,使管理更方便,同时更有利于对公寓基础设施的维护。

二、公寓建筑的规划设计要点

公寓作为建筑综合体中一种特殊形式的存在,其功能体系纵横交错,在对其进行设计的时候,要遵循众多的原则,以确保公寓的每个功能都能整体的、有效的、合理的运营。

(一)整体性有机原则

整体性设计不容忽视,需要按照实际的公寓设计构造进行规划,公寓的基本特点具备集中化优势,使公寓的单元连接性增强,因而对整体性产生影响。单一的结构设计并不能有效的突出整体性,而应从每一个单元的设计入手,使其能够相互呼应,以此作为整体性设计的主要设计概念。

(二)动态性有机原则

为满足不同人群对住宅的要求,需要在设计阶段充分的考虑建筑 的动态性,进而为后期的建筑使用提供便利条件。动态性不仅在居住需求设计方面有所体现,在公寓的结构设计方面,也应加入动态性设计的基本元素,从而在保障建筑动态性的同时增加公寓建筑的灵活性。

(三)个性化原则

个性化原则主要是为体现公寓设计的人性化设计理念,使以人为本的设计概念能够更好的融入公寓设计中,个性化原则对物业管理者要求较高,需要在公寓设计前期,即考虑到居住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以便后期物业管理者在提供家居个性化服务时,能够符合居住用户的基本要求。

(四) 材料选用需遵循亲和力、家居性,舒适性和实用性的原则

实用性是公寓的核心设计目标,作为主要的居住区,公寓的材料选择不仅要达到温馨与具有亲和力的基本标准,同时也要做到绝对的舒适,使居住用户能够在公寓居住过程中得到较为良好的居住体验,继而推庸寓居住与使用向舒适性与实用性不断迈进。

三、基础设施的完善与设计

(一)户型对基础设施完善的影响

相对于小户型而言,由于空间较小不需要设计步入式更衣间及储物间,而相对大型的户型,则应将以上的基础设施考虑在内,以便与其后期的使用。

(二)卫生间的设计标准

卫生间的设计要充分的体现现代化标准,并将时尚感融入其中,同时应增加卫生间湿度调节器设计,从而提高卫生间的使用舒适度。

(三)中央空调系统设计

中央空调设计不应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应将智能化调节设备进行分化设置,使每一户设立均有独立的空调调节系统,从而使其符合人性化设计标准。

(四)厨房及电器设备摆放

厨房的电器设备摆放需要与预期的厨房设计方案相同,一方面要体现出厨房设备摆放的使用便捷性,另一方面要确保厨房电器设备使用的安全性。

四、实例分析

(一)道路系统及停车规划

道路系统规划总体上采用两长边消防道路体系,以适应小区内的布局和运输要求。道路宽度4.0~5.0米,车行主入口结合小区机动车入口设置,满足高层消防要求。地下停车库的出口设置于小区入口附近,具有明确的导向性,能够降低小区内的车流量,尽最大的可能进行人车分流减少道路的负荷,以及增加内部的私密性。

(二)公寓绿化规划设计

小区绿化景观以城市绿化空间为核心横向布置,依托生态环境、景观道路为骨架,形成自然对称状的休闲围合空间,人工绿化环境与生态绿化自然过渡,形成统一的生态绿化基调,塑造丰富多彩的景观体系。因为我们用地面积的局限,在建筑A区的三层设置局部的架空空间,形成的空中花园能够将绿化引入到建筑的内部,景观和建筑紧密结合起来,达到辩证统一的关系。

五、结语

篇(7)

一是专业理念的高位引领。《专业标准》提出了“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等五个基本理念,明确了校长的道德使命、办学宗旨、角色定位以及专业发展的实践导向和持续提升要求。“以德为先”是校长的道德使命,也是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育人为本”是校长的办学宗旨,也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引领发展”是校长的角色定位,也是推动学校和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能力为重”是校长专业发展的实践导向,也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基本要求。“终身学习”是对校长持续提升专业素养的要求,也是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迫切要求。

二是对校长的六项专业职责的系统建构。《专业标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等校长的六项专业职责,体现了倡导“教育家办学”的要求。其中,“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体现了校长对学校的价值领导,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也为学校特色发展留下了空间,是校长专业职责的灵魂;“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体现了校长对学校的教学领导,这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体现了校长对学校的组织领导,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管理保障。校长的六项专业职责细化为60条专业要求。每项专业职责有10条专业要求,由专业理解与认识(3条)、专业知识与方法(3条)和专业能力与行为(4条)等三个方面组成,具有比较强的指导性和规范性。

篇(8)

1水资源开发保护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关系

其内涵的实质是: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科学地节约、高效开发利用各种资源,积极保护和改善生态及社会环境,提高人类对生存和发展客观情况的认识;限制人类自身不顾后果的各种有损全社会长远利益的行为,协调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的相互变化关系。这些正是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本要求。

甘肃河西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总量为12.787亿m3,只占全省河西水资源总量77.55亿m3的16.49%,是我省极度缺水地区,而且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与人口和经济的分布极不匹配。因此甘肃河西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水,成败在水。

水资源状况是河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和重要条件,是可持续发展首先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水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利用、有效保护是实施河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必须确立的一项基本国策。

2水资源保护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

2.1把水资源开发和保护作为社会经济的战略重点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统筹规划、科学合理,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的开发及保护问题。

2.2建立节水性社会全面节流,以供定需,建立节水型社会是河西水资源近期应急对策和长期需求控制战略的基本要求,必须实行全民节水、全面节水、长期节水,逐步建立起节水型的工农业生产体系和节水型社会。

2.2.1农业节水。一是要实施以建设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旱作农业为目标的农业用水战略。二是紧紧围绕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发展节水高效的特色农业。

2.2.2工业节水。要制定各行业的节水规划,利用水标准定额实行计划用水,不断降低耗水量和排水量,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要调整工业产业及产品结构,限制和压缩高耗水、低效益、重污染的产业,产品规模,积极发展高效益、低耗水、无污染或者轻污染的新型工业。

2.2.3可持续发展量水而行。经济的发展从大的方面讲,无非就是通过农业、工业的发展,求得经济的增长。而发展农业、工业离不开水,为此,河西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切不可抛开水资源承载能力而盲目求发展。

3河西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开发、保护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河西干旱半干旱区可持续发展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通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去完成。为此,河西水利必须从全局的、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真研究该地区大开发中的水利问题,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保证水利服务于大开发的大局,又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并与之协调发展。

3.1处理好水利建设与河西大开发的关系

河西水利建设要把水资源合理开发、科学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应做好规划、建设,以满足该地区大开发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对水利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要从该地区水资源条件的实际出发,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角度,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为此该地区大开发中的宏观经济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也必须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条件。

3.2处理好生产用水与生态用水的关系

要把生态保护和建设作为该地区水利规划与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认识到水对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加大治河减沙、退耕还林、植树种草等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力度、防止开发建设过程中造成新的水生态、水环境破坏和污染。在水资源配置中要把生态用水作为重点优先考虑。

3.3正确处理好水资源开发配置与高效利用、有效保护的关系

篇(9)

一、提高思想认识,完成编制工作

各区县(自治县)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的通知》(〔2009〕47号)精神以及国家和*市有关法规和政策,按照《*市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编写提纲的要求,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粮食资源情况、利用现状,以及加工业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认真做好本地(公司)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专题规划和单项规划,要求做到进度快、质量高、效果好。

二、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为切实加强全市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我委成立了由委领导任组长、相关处室为成员的规划编制组。各区县(自治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在规划编制组的组织协调下,把规划编制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三、正确把握方向,提出基本要求

编制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把握发展内涵,始终把“一保一建三打造”贯彻在规划中;要突出针对性、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要本着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深入调查研究,集思广益,提高规划质量。

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分正文和说明两个部分。正文包括粮油加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布局、行业准入、重点项目投资分析、政策措施等。规划说明要重点阐述粮油加工业与相关领域的关系、粮油加工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面临的形势、发展趋势、目标指标预测分析以及有需要说明的问题、履行的有关程序等。基本要求是:

(一)做好与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的衔接,并加以细化和落实,使粮食加工业发展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宏观调控有效结合起来。

(二)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编写工作,充分吸纳促进玉米、大豆加工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成果,并借鉴国外粮食加工业健康发展的经验。

(三)加强粮油加工业发展重要问题的软科学研究。注重从宏观、系统的角度,研究粮食加工业的发展。立足近期,要突出操作性;着眼长远,要具有前瞻性。要认真总结近年来粮油加工业发展基本特点、主要经验,针对粮食加工业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建议,为规划编写提供理论支撑,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写工作。

(四)鉴于粮食加工业市场化程度高,规划实施的主体是企业。各区县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多与粮食加工企业沟通,可组织有影响力、有特点的粮食加工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团子公司、产业园区)、放心粮油企业编制本地区、本单位的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

(五)加强与有关部门间的协调沟通和衔接。各区县和有关单位规划编制组要加强与市商委粮油管理处的联系配合,保持规划的一致性。要主动听取当地发展改革、财政、农业、统计、经信等部门关于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密切配合,多协商、多沟通,建立高效、良好的部门协作机制。广泛听取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专家的意见,确保规划质量。

(六)加强重大项目研究。“思路决定规划,规划决定项目,项目决定投资”,准确把握中央和我市粮食加工业发展方向与投资建设重点,结合当地实际,研究提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要求的粮食加工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健康全谷物食品工业化和现代化示范、食品装备自主化、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与节能减排等重点项目。强化项目意识,精心策划一批高质量的重大粮食加工业闪光点项目,特别是2009年和2010年需要办的具体项目,建立市级“十二五”项目储备库。

(七)《规划》中的目标设为2012年、2015年、2020年,同时“十二五”期间规划内容应更具体。规划编制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目标指标须有定量预测分析及说明。规划中所涉及的数据要采用国家统计局数据,迄始年份统一使用2008年数据。

(八)鉴于《规划》的编制工作时间紧,工作量大,粮食加工业涉及面宽,各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加强协调沟通和组织保障,抽调业务骨干参加。严格按《规划》提纲编写,突出重点,确保按时完成规划专题报告起草工作。市商委将在市粮油质检站、市粮油行业协会、粮食集团、红蜻蜓油脂有限责任公司、重点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全国放心粮油企业、中国名牌企业等单位抽调有关专家和业务骨干进行规划的集中修改。适时请有关单位给予支持。

篇(10)

建设节能型企业是符合社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在能源资源紧张的背景下,更需要降低电力行业的能耗,转变生产发展模式,在各个环节贯彻落实节能的要求,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并且将重点放在电网规划上,强化电网节能,不断改善电网结构,调整电网内部配置与布局,推进电网运行的节能。供电企业在落实节能政策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并且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技术,在管理方面能够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可以有效利用资源,相关的经济技术指标和管理在待业内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供电企业。

一、电网节能技术概述

1.电网规划

电网节能的实现首先要重视电网规划的内容,电网规划可以将电力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平衡不同的电压等级,并且通过负荷的预测,在区域内进行合理的电网分布设计。合理的电网规划要实现配电设备以及负荷用量的相互协调,这就要求了在电网规划技术上,提高预测的能力,无论是长期的负荷预测,还是短期的电力运行统计,要最大程度降低误差,提高准确性,这样才能提高电网的有效利用率,借助电力设备,为社会与城市的发展提供便捷的能源供给,促进电力行业的飞跃性发展。

电网规划中,要首先安排电压结构,并且将电压配置调整到最优的状态,在各个等级的分布中,将用户电压层的损耗降到最低,这样也能平衡不同的电压层次的负荷预测准确度,并且合理配置电网的分布。从目前的电力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电网分布要以电压等级分配为基础,重点针对区域的用户的用电情况,在供电容量以及供电安排上实现优化配置,最大程度避免过度消耗和电力能源的浪费,这样也防止了过高的电容量承载过低的电压,提高了供给的效率。

2.电网运行

在电网的运行中,最主要的是电网的负荷管理问题。要实现电网的节能,首先要根据电网的基础配置来确定容量,并且根据年度情况进行运行的设计规划安排,这样才能保证电网的高效率运行。在技术的革新方面,也要通过技术的有效应用,在不同环节中,提高预测的精准程度,这样确保负荷在不同阶段,都能满足电网运行的基本要求,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电力供应的节能,发展集约型的生产模式。

在电网运行的时间安排方面,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较高层次的电网对于下级电网的供电,要满足安全性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实现经济运行的核心目标,在模式的规划设计方面统筹考虑,顾全大局,着力改进电网中存在高能耗低效率的部分。其次,较高层次的电网对于下级电网,要保证常态下的负荷转移的损耗最小化,负荷在进行其他回路过程中产生的电力也比价稳定,不会出现极端的超负荷情况。再次,在运行的时间安排方面,要确保运行网络的设计能够最大程度提高经济效益,将传输能耗降到最低,符合节能的基本要求,同时通过技术测算,在不影响电力稳定供应的前提下,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最后,要定期进行电网的运行检查,重点对于运行方式的负荷配置进行检验,及时制定无功的补偿措施。

二、节约型供电企业的电网节能技术探讨

1.主变压器节能

节约型供电企业的电网节能技术探讨中,首先要讨论主变压器的节能,提出35KV的变压器容量为20MVA,从现在的电力发展水平来看,可以降到10-13KW,采用这个标准,可以将其他的电力变压器逐渐更换,将损耗较高的电压器换成损耗较低的设备,这样最大程度提高变压器的工作效率,实现节能的目的。

2.配电变压器的节能

投入使用的配电变压器也要注重节能效益,最优选择为S11,SHB11系列的圈铁芯节能变压器,并且与非晶合金节能变压器相配合,提高配电变压器的工作效率,降低能耗。总而言之,要以过去的S9系列为基础,将叠片式的铁芯进行升级改造,提高配电变压器的节能功能。供电企业中比较老旧的配电变压器要进行维修或者更新,淘汰一些高能耗低效能的配电变压器。S11系列的优势在于,铁损电量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再降低15%。

3.电能表节能

在供电企业进行电网节能的过程中,电能表节能是重要的构成部分。在固定区域内,对于用户使用的电能表,要进行整体的电能表更换工作。由于电能表本身具有一定的损耗,而且耗费的电量比较高,电磁电能表的启动需要较大的电流,这时非常容易导致电量的超负荷,因此供电企业可以推行电子电能表。如果将数百万个电磁电能表全部更换,那么每年节约的电能约为800万千瓦时。

4.降低配电网的线损

在电网分布中,通常情况下,比较低的低压网络,损耗电量的比例往往最高,因此供电企业要重点关注低压电网,采取技术手段降低损耗。降低将该比例降的技术途径是对配电变压器扩大分布面积,降低损耗的重点在于减少低压线路供电半径与供电负荷量,这样控制低压线路的长度,提高中高压电网的分布面积,有利于从根本上降低配电网的线损率。

结束语

致力于建设节约型的生产企业,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与经济意义,对于企业而言,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可以提升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适应未来的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对于电网的科学规划,实现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社会而言,构建节约型企业可以降低成本,减少能耗,提高社会的环境效益,鼓励企业的技术革新,从宏观角度提高社会整体的生产效率,促进企业为社会提供高效稳定的电力资源。供电企业向节约型发展,符合当下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将生产模式由粗放式转为集约式,提高社会电力供给的稳定性,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万善良,王继平,高娟.节约型供电企业电网节能技术研究与对策[J].上海电力,2012,01(10).

[2]江丽华.浅谈节约型供电企业的电网节能技术[J].科技资讯,2011,12(03).

[3]何秀月.供电企业电网节能指标的研讨[J].科技资讯,2013.07(11).

[4]杨启林,吴廷.进节能减排环境下的供电公司发展策略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07(01).

篇(11)

一、总体思路

围绕“十一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完成270亿元、力争320亿元的目标任务要求,通过落实责任、强化宣传、严格考核等措施,动员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后备项目的谋划、包装等前期工作,力争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精心谋划出100个以上带动作用强、技术含量高、投入产出好的重大项目,并形成投资项目库,为投资持续稳定增长和重点项目建设奠定坚实的项目基础。

二、工作内容、目标任务分解及基本要求

(一)工作内容

各镇乡、街道和县级各部门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发挥自身优势,统筹规划,积极谋划、筛选、包装重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项目,包括交通、能源、水利、城建、社会事业、生态环保、循环经济、现代服务、特色制造(含技术改造)、高新技术、特色农业等项目,提出每一个项目的建设内容、估算总投资、拟建地址、背景、预期效益、前期条件等设想(详见附件一)。同时将本区域范围、本行业系统内在“十一五”期间拟建项目,按要求进行分类梳理,汇编进入本级项目库。

(二)任务指标

各镇乡、街道和县级各部门谋划项目的目标任务分解实行分类要求、分类管理(详见附件二)。各镇乡、街道和县级部门中的经贸局、交通局、电力局、水利局、农办、国土局、建设局、文广新局、教育局、卫生局、工业园区等部门必须建立本级区域或行业系统项目库,县级其他部门必须将项目上报县前期办,统一进入县级项目库。

(三)基本要求

1、谋划项目基本要求:

(1)所谋项目应符合“统筹协调、基础为先;统盘规划、城乡一体;多元投资、尽力而为”的原则。

(2)谋划项目应符合“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事关区域经济发展后劲的重大产业项目、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民生项目”的要求。

(3)谋划项目必须是新项目(已列入“十一五”规划的项目、“十一五”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计划等已提出的项目除外),且应符合基本建设项目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总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标准,服务业等其他产业化、市场化项目应体现投入产出高的要求。

2、项目库建设基本要求:

(1)进库项目要求:凡属政府投资项目(包括使用集体资金的项目),不论大小均要编入各级项目库;市场化项目计划总投资原则上要求达到1000万元以上。项目如属捆绑性质,必须在项目名称后分列出各子项目名称,并对应细化子项目内容。

(2)库型分类要求:县乡两级项目库均分设前期(详见附件三)、实施(详见附件四)两类,各类项目库均按农水、交通、能源、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工业、商贸服务业和其他等8个行业细化;有建库任务的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对应前述8个行业分别建立前期和实施两类项目库。

四、工作步骤

(一)谋划项目和进库项目梳理阶段(7月下旬至8月中旬)

各镇乡、街道和县级各部门按照谋划项目及项目库建设基本要求挖掘谋划本地、本部门的项目,并认真填写《县谋划项目建议表》,同时梳理本地、本部门在“十一五”期间拟实施或拟开展前期的各类项目信息。同时在全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寓外人士、企业主等各层面召开座谈会,广泛开展项目“金点子”征选活动。

(二)谋划项目上报、汇总阶段(8月上旬至8月中旬)

各镇乡、街道和县级各部门将所谋划的项目上报至县前期办(设在县发改局,联系人:陈卫星,联系电话7021405),县前期办对上报项目进行汇总,在广泛征求领导、专家等的意见基础上,建立全县新谋划重大项目基本信息表。

(三)镇乡、部门建库上报阶段(8月中旬-8月下旬)

各镇乡、街道和相关部门按工作要求,将梳理出的各类项目信息,汇编录入本级项目库,并于8月下旬上报至县前期办,县前期办在梳理汇总的基础上建立全县重大项目储备库。

五、考核奖励

考核:项目谋划和项目库建设依据《县重点项目推进工作考核办法》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按比例折算计入各镇乡、街道和县级部门的综合考核。

奖励:所谋划项目符合要求,且被纳入县级项目库的,按1000元/个给予奖励;被列入省重点项目,争取到土地指标的,给予5000元/个奖励。社会各界人士、广大群众及寓外人士谋划的项目依照上述标准给予奖励。奖励经费在县重大项目前期专项经费中列支。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项目谋划和项目库建设工作由县重点建设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并负责协调考核奖励工作。县前期办负责项目谋划和项目库建设实施工作。各镇乡、街道和县级各部门要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要组织有创意、懂项目、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的干部负责这项工作,并想方设法为工作开展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