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心理健康专题研讨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我校(浙江省衢州二中)抓住时机,在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所培养的师资在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校已形成专、兼职心理辅导团队,并于2010年12月被评为“省一级心理辅导站”。
一、学校搭建平台,组建心理健康教研组
2007年1月,我校为了创建和谐的心理环境,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经校班子会议讨论决定,颁发学校2007年1号文件,再度高举“以心为本”的大旗,重新组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校长任中心主任,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之下设立心理健康教研组,朱久良老师任组长,成员从全校30多名志愿者中选拔产生。心理健康教研组具体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组织管理机构如下图示:
衢州二中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构
目前,心理健康教研组有12名成员,而且分工明确。其中,心理专职教师2人,市名师1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4人,省级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证A证3人,B证2人,C证2人。
心理健康教研组主要工作分为:一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二是师生聊坊的值班工作;三是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四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教研组工作学期有计划、总结,每月定期召开教研组的专题研讨会。
二、实践与研讨相结合,促进兼职教师成长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以兼职教师为主,这些教师半路出家,专业知识与辅导技巧较为缺乏,在接受学生咨询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杂症”无法解决。为此,学校心理健康教研组每月定期组织一次“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专题研讨,其目的是促进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加强学习,并在研讨交流中提升其专业理论水平和辅导技巧技能。如我校心理健康教研组专题研讨之“神经性厌食症”(校园新闻简讯):
美丽不等于幸福
在“神经性厌食症”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陌生词汇的时候,许多家长纷纷向我校心理老师打电话咨询,为什么我的孩子开始厌食了?近一段时期以来,因盲目减肥,过度节食而导致的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正逐渐增多。4月8日下午,我校心理健康教研组的老师们针对“神经性厌食症”这个专题展开研讨。毛建清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详实的研讨材料,让大家对“神经性厌食症”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他介绍了自己接待的几例患者的症状并分析其患病原因。陈燕君老师叙说了一高中女生因长期过度节食导致身体极度营养不良、心脏功能变差的案例。结合具体详实的案例,经过激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现如今厌食症患者的急剧增加,与当前社会对于“纤瘦”的过度追求是分不开的。作为心理健康老师,我们有必要提醒那些一味追求线条美而盲目减肥的学生,特别是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切不可盲目限制饮食,要端正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配合适当的体育锻炼。只有健康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三、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学校不定期外派老师培训、学习,2006年2~7月,我校即选派毛建清老师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师从刘翔平教授进修半年。2006年4月,学校选派翁胜华老师、朱久良老师参加中国心理学会举办的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除此之外,省、市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组织的各类培训、观摩会议,学校都分期分批选派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参加。2009年9月,学校领导亲自带领心理健康教研组的老师前往上虞市春晖中学参观、学习、交流。我校心理辅导教师在培训、学习中不断提升专业辅导技能。
学校每年举办一场级别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场报告会。近几年来,我校已延请北京师范大学著名心理学者、博导林崇德、郑日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导俞国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博导皮连生教授、浙江大学心理系曹立人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原心理系主任李伟健教授、浙江省心理特级教师钟志农、浙江省教科院周红五研究员、青年励志演讲家王国权先生、金华第二人民医院心理咨询专家张载福主任医师、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院副教授杨宏飞等心理学专家莅校讲学。其规格之高,在全国中小学界为数不多。全校教师从心理专家的讲座中获取了心理健康知识,增强了抗挫抗压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
四、引进心理学专职教师,打造专兼职师资团队
根据“省一级心理辅导站”的基本条件之一,“在校学生数超出2000人的学校必须配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一般由专职和兼职教师组成,因为心理专职教师有我们兼职教师无法替代的作用:心理专职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发展性、预防性团体辅导;可以为我们兼职教师提供专业上的引领;可以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定发展规划等。2010年3月,潘志强校长在学校编制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引进心理学专业教师,而且要求专业水平要高、能力要强。最后,在市教育局人事科的支持下,从众多应聘的心理学研究生中,选拔了浙江大学心理学研究生韩秀老师。从此,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就有了专、兼职教师组成的团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更加规范、有序。
五、给班主任发聘书,提出全员参与的设想
我校领导不仅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超前,而且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养。在《衢州二中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2013年前,班主任全部拥有省级C证;2020年,全体教师持C级上岗证比例达80%以上。学校领导还给每位班主任颁发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聘书,并提出全员参与的理念,从而使心理辅导工作的范围由专、兼职的心理指导教师扩展到全体班主任,以后逐步向普通教师发展。
聘 书
兹聘请×××老师担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
×××老师: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为社会所关注,因这关系到学生能否很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能否很好地接受现实、融入社会;能否很好地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否幸福地生活一辈子。作为教师,有责任去帮助、去引导学生解决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创建和谐的心理环境是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基础,更是班主任的义务和责任。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构建心理障碍的防火墙!
以北京地区广大中小学教师为主。欢迎其他地区关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家、学者和老师参加。单位和个人均可报名。
网上报名网址:心理健康网省略,进入首页后在左侧选择“‘健康杯’评选系统”。
二、时间安排
1.优秀论文提交时间:2009年9月10日至2009年11月10日。
2.优秀论文评选时间:2009年11月、12月。
3.研讨交流及颁奖活动:2010年1月(北京,时间地点待定)。
三、活动说明
1.本次论文征集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老师自愿参加。
2.主办方将选择工作认真、责任心强、有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专家、优秀教师组成论文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将严格把关,客观公正,确保获奖成果的质量。坚持三审制度,评审出一、二、三等奖优秀论文。
3.论文形式包括:经验总结、咨询辅导案例、活动设计、调查研究、教育教学感悟、理论研究等。
4.论文以作者原创为主,注重实践探索和理性思考,突出个人特点和区域特色,反映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特质和时代要求。抄袭文章不予参评。论文字数在4000字到5000字之间,内容简介100字左右,关键词3~4个。
5.请作者详细注明单位名称、通讯地址、姓名、职称、联系方式。
四、参评要求
1.论文征选形式。为保护环境,节约纸张,提高效率,此次论文征集活动采取网上提交方式进行。请进入心理健康网:省略,进入首页后在左侧点击“健康杯”评选系统,进行注册投稿。网上提交成功以后,会显示“您已成功投稿”。不要再寄文章的纸稿。
注册投稿步骤请见心理健康网“杂志快讯”和“健康杯”栏目的《“健康杯”活动网上投稿步骤》。
2.严禁抄袭别人的作品,严禁从网上下载文章进行投稿。
五、评选结果
1.获奖名单将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上公布。
2.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向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
3.主办方将另行组织专题研讨交流培训活动(通知另发),并向论文获奖者颁发证书。同时,对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课例和实践活动案例获奖者进行颁奖。
4.省略
投诉电邮:chen.rainbow.省略
以北京地区广大中小学教师为主。欢迎其他地区关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家、学者和老师参加。单位和个人均可报名。
网上报名网址:心理健康网省略,进入首页后在左侧选择“‘健康杯’评选系统”。
二、时间安排
1.优秀论文提交时间:2009年9月10日至2009年11月10日。
2.优秀论文评选时间:2009年11月、12月。
3.研讨交流及颁奖活动:2010年1月(北京,时间地点待定)。
三、活动说明
1.本次论文征集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老师自愿参加。
2.主办方将选择工作认真、责任心强、有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专家、优秀教师组成论文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将严格把关,客观公正,确保获奖成果的质量。坚持三审制度,评审出一、二、三等奖优秀论文。
3.论文形式包括:经验总结、咨询辅导案例、活动设计、调查研究、教育教学感悟、理论研究等。
4.论文以作者原创为主,注重实践探索和理性思考,突出个人特点和区域特色,反映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特质和时代要求。抄袭文章不予参评。论文字数在4000字到5000字之间,内容简介100字左右,关键词3~4个。
5.请作者详细注明单位名称、通讯地址、姓名、职称、联系方式。
四、参评要求
1.论文征选形式。为保护环境,节约纸张,提高效率,此次论文征集活动采取网上提交方式进行。请进入心理健康网:省略,进入首页后在左侧点击“健康杯”评选系统,进行注册投稿。网上提交成功以后,会显示“您已成功投稿”。不要再寄文章的纸稿。
注册投稿步骤请见心理健康网“杂志快讯”和“健康杯”栏目的《“健康杯”活动网上投稿步骤》。
2.严禁抄袭别人的作品,严禁从网上下载文章进行投稿。
五、评选结果
1.获奖名单将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上公布。
2.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向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
3.主办方将另行组织专题研讨交流培训活动(通知另发),并向论文获奖者颁发证书。同时,对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课例和实践活动案例获奖者进行颁奖。
4.省略
投诉电邮:chen.rainbow.省略
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选好人、用好人是关键。每学年开学前,学校领导总是反复斟酌,周密考虑,精心挑选安排班主任人选,我们在选派班主任这一重要问题上,遵循了以下的原则: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乐于奉献、勇于创新。
1.精心选拔教育教学经验足,能力、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这有利于班级、学校秩序的稳定,有利于良好班风、校风的建设。
2.适当安排一批年轻教师、新教师担任班主任。年轻教师是学校最具活力的群体,学校的发展将来要靠他们挑大梁。所以,学校重视年轻班主任的培训工作,通过交流、参观、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班主任的工作能力。
3.配备班主任时力求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相互促进,几年下来,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班主任队伍结构。
二、加强培训,提高班主任个人的工作能力。
我们注重班主任的理论学习,用教育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为班主任的实践创造条件,实现信息交流互鉴、理论资源共享、实践感悟互动,不断更新育人观念,提高理论水平。
1.加强师德教育。
师德教育的重点要求班主任牢记“学校教育无小事”,班主任的职责是要用一个纯洁的灵魂去改造另一个灵魂,所以,班主任时时处处都要作学生表率,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教育学生要讲究方式方法,讲究策略,特别切忌出现伤害学生的言行。
2.重视教育理论学习。
学校经常组织班主任深入学习国家的政策、法规,深刻领会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学习和吸收古今中外教育教学理论。近几年来,我校充分认识到班主任知识更新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增加班主任工作类报刊的订阅比重,鼓励班主任参加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并在时间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为班主任学习、交流提供更广阔平台。
3.开展德育工作专题研讨。
我们开设了班主任论坛,每月组织一次专题研讨,如《如何构建班级文化氛围》、《如何运用激励性的语言,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如何构建民主型班级管理》、《如何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等。专题研讨活动每月一次。确定主讲人员在班主任例会上进行交流。每学期举行一次德育工作研讨交流会。
4.定期举行观摩活动。
学校每学期举行两次班主任主题教育观摩活动,课型主要包括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等。主题观摩活动既丰富了学生学习生活,从道德、审美、情感、行为规范等方面教育了学生,同时也教育了班主任自己,锻炼了能力,提高了素质。
三、科学考核,强化班主任考核的公正性。
规范班主任工作,落实班主任工作职责,学校必须建立规章制度,并依照规章制度加强考核管理。我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职责条例》、《班级财产管理制度》、《班主任例会制度》、《班主任工作考核条例》等规章制度,把学校的办学思路,学校对班主任的责任要求等恰如其分地融入其中。这些规章制度是学校对班主任培养和检查班主任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管理考核的基本依据。
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分两块:一块是按月考核,对班主任班级常规管理的绩效由政教处每月检查考核。考核内容涉及班集体活动、学生个别思想工作、班风学风建设、学生行为规范、两操两课、环境卫生、爱护公物、公共场所纪律和秩序等,每月评出“先进班级体”、“月星级班级体”、“五星班级体”。通过考核管理,促使班主任强化岗位责任意识。另一块是按学期考核,是对班主任班级教学工作、常规管理、其他各方面的综合性评价。学年结束时,政教处把对班主任整个学期的考核结果进行累计,评出“十佳文明班级”和优秀班主任,并给予相应的物资奖励。
四、健全激励机制,促进班主任的健康成长。
2006年开始,西安小学启动了书香校园工程,不仅每年给教师推荐、购买相应的书籍,进行全校性的“同读一本书”活动,还针对所读的书目召开专题研讨会、读书交流会,并要求教师撰写相应的读书笔记。近年来,该校给全校每位教师购买的书籍有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和李镇西的《民主与教育》等,同时还分科目给教师配发学科专家的论著,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2012年3月,学校得知获得“全美最佳教师”称号的雷夫・埃斯奎斯在北京大学作报告这一消息时,就选派两位获省级师德先进的教师到会场进行实地学习;11月29-30日,在全校阅读报告会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雷夫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中每一位教师都结合雷夫的报告分条款进行了教育教学交流,特别针对“如何实施个性化教育”、“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个优秀教师最重要的品格”、“如何在繁忙的学习条件下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如何为孩子减负减压”、“你的教育信念是什么”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对提升教师的教育信念、教育境界、教育方法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同时,又组织开展了青年教师专题研讨交流活动。目前,该校已为全校每位教师配发雷夫专著《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深入探究成功教师的先进经验,后期还将在读书的基础上进行读书笔记的撰写和师德演讲活动。
同伴引领,随机培训
青年教师有热情,有上进心,但教育教学经验欠缺,尤其在和家长、学生、同事沟通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鉴于此,该校持续对5年以下教龄的教师进行“师徒结对子活动”,即在有经验的教师群体中选择“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教师作为师傅,根据所带年级和所带学科确定“一带一”、“一带二”、“一带三”等方式。要求随机和师傅一起进行教育教学交流,授新课前要交流,课堂教学完成后再交流,尤其是面对个别学生和班级的教育问题必须和师傅进行深入交流,取其精华,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在师傅的带领下,青年教师得到了迅速成长。在2011年,该校刚刚招聘了三位青年教师,他们均任教一年级,学校给这几位教师分配了一位本年级同学科在工作中“严谨、扎实,对学生有耐心、有爱心”的师傅,自从他们结成师徒以后,大家会经常听到这三位青年教师的语言中充满了对师傅的敬仰,有问题就会说:“我问一问师傅”,当然也经常能看到师傅带着这三位教师一起研究教育教学的身影,师傅成为他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长者和同伴。仅仅一年半的时间,这三位教师的工作作风、工作方式均有了师傅的痕迹,成为学校在师德、业务方面信誉度很高的青年教师,不仅孩子们喜欢他们,也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专家带领,专题培养
一、班主任素养专题学习
教师职业是一种劳心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第斯多惠所言:“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作为一名班主任,更要加强自身专业素质,注重身心健康,积极乐观生活。因此,区域的班主任素养专题学习,从理论素养提升开始。每年组织班主任集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名师专家的主场授课,辅以读书交流、才艺比拼、话题式头脑风暴、茶馆式讨论等多种形式的互动,让教师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理解和吸收德育理论知识。主动是最好的学习,理解是学习最好的品质。例如基于班主任专业能力,我们设计了《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教育转型与班主任专业素养》《班主任沟通技艺》《情绪调节,做宽容的班主任》《新时期,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等专题培训。以理论深度、实践广度、典型案例相结合的方式,为班主任开启德育智慧的大门。班主任通过学习、理解、应用、总结,把专业理论运用于德育实践,实现了智慧的生成,专业知识通过教育实践转化为专业能力。按德育理论理解专题、德育方法应用专题、德育艺术与技巧专题、教育心理学专题,为班主任专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
二、德育专题研讨与观摩
定期开展班主任工作研讨会,每期一个主题,研讨的规模和形势多样化。围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2012年,我们开展了“我心目中理想教师形象”的大讨论,2013年,围绕“幸福德育”开展了如何建设富有特色的“幸福班级”专题研讨。通过沙龙、辩论、微讲坛等形式,促进了班主任落实幸福德育指导意见的思考,通过研讨,具有民主意义的“幸福班级”评价指标和评价表产生了。感悟教育的智慧,成为班主任们一个特有的好习惯。在研讨“如何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话题时,很多班主任争先发言,来自于教育中的师生故事,家校共建的故事,喜悦的,失落的,都给班主任们带来了深深的思考。这种交流,基于德育,基于实践,基于经历,为了成长,为了教育之爱。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对于班主任的专业成长而言,道理亦是如此。为了更好的激发班主任的积极性,我们还开展了全区“研讨话题大征集”活动,而征集到的这些话题,又带给我们无限的思考,生长出德育专业发展的新路径。
除了展示交流,我们也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为班主任拓展学习的途径,组织班主任外出观摩,参加了“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有效德育与班会课观摩研修班”,“影响中国班主任的力量――全国中小学班主任与学生核心素养建构高峰论坛”活动,“良好习惯与健全人格教育”专场观摩活动。每年组织不同层次的团队,去观摩德育的新主张、新做法,新模式,开拓德育视野,提升班主任专业品质。
三、开展德育课题研究
德育科研,就是以科研的思维来研究德育工作中的问题,寻求问题解决之道。区域层面积极开展德育课题的研究活动,在组织每一期科研课题申报立项评审活动时,都会考虑到一定数量的德育课题。而区域的德育工作也以课题研究来进行引领。近5年立项的省级课题中,德育课题占29.4%。其中《创建幸福班级,提升学生校园幸福感行动研究》作为区域共研的德育项目,是幸福德育落到实处的推动之举。《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小学生习性教育研究》《生态德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的研究》《生态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校本特色课程建设研究》等作为学校德育的引领课题,班主任积极参与,把课题研究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做到了“自主融合”的德育课题行动研究方式。在课程的研究过程建设和发展学校德育方面,教育特色也日渐彰显,德育科研不但助力班主任队伍的发展,为学校的德育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四、德育课程开发与实施
坪山新区在创建幸福德育的过程中,以“真善美”为德育核心素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为目标,以尊重人性、发展个性、完美人性为目的,引领学校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成为了学校德育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为了帮助学校科学优质地进行课程开发,开展了区域课程建设的专题讲座,指导学校和教师进行课程建设。如今,在我区已产生了较有影响的德育课程,如坪山高级中学的《学会学习教育课程》《生命教育课程》,实验学校的《童蒙养正 少年养志》,坪山中学的《心灵故事》《家校之桥》,光祖中学的《家国之光》校史教育课程,汤坑小学的《微笑教育》,中山小学的《习性教育》,碧岭小学的《生动教育》《永恒的感恩》等,其中37%的课程获得了“坪山新区课程类优秀科研成果奖”。
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极大地丰富了家庭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无论是在对课程的理解能力还是课程实施能力上,都有了飞跃式的提升。同时,在课程开发中,团队的合作能力、教育资源的挖掘与整合能力以及教育的传承与创新意识都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五、活动展示促进专业发展
德育队伍建设要为班主任提供实践、展示的空间,对班主任群体而言,提供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如以区域为组织单位开展的班队课赛课,班主任德育活动组织与策划能力也是专业素养的重要方面。每一次活动的展示,都相当于一次考试和评价,平日里做教育的有心人,才有底气和力量把爱的方式展示给同伴,才有活动的精彩与人分享。如“魅力班会”活动展示,班主任对主题班会的作用、组织、评价,素材的获得,文化价值的体现,展示的水平等方面都会得到一次系统的锻炼和提升。类似的展示活动每学期都有,或以区域层面组织,或以学校为单位进行。
对于学校而言,提供区域德育展示的机会,让班主任在展示活动中学会交流、分享、展示,让更多的同伴获得启迪,让每一次活动教育意义不断增长。2012年,深圳市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基层创新工作现场交流会在我区召开,坪山中学分会场以德育特色建设与特色活动为主题,进行了现场展示。情深意切的德育模范事迹报告会,丰富多彩的校本德育活动以及优质的德育课程,让与会者沉浸在创新德育的春风中,而在现场展示的背后,是班主任一个个爱与责任的付出与收获,是学校德育的融融春风。
六、系列比赛活动促进反思提升
每年,我区都有固定的德育专题比赛项目,通过相关的比赛活动,促进班主任沿着学习、积累、实践、反思、提升的成长路径,不断发展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成长的意识。如每年春季学期的班主任能力大赛、教育案例的评审,每年秋季学期的“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说课比赛、德育论文评审。每年开展的全区卓越班主任评选活动,极大地提升了班主任的积极性,想发展、能发展、会发展,是班主任能力提升的轨迹。
近几年,面对物欲横流、浮躁骄奢的世俗,教师职业倦怠显持续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困扰教育发展的一个难题。“我以为,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引领并帮助更多的青年教师热爱并享受教育,是一个优秀教师的真正价值;用自己手中的火把点亮更多的希望,让更多的一线教师能够快速地实现专业成长,让更多的人来将教育的火炬幸福地传递,就是一个优秀教师的首要担当。” 基于此,2009年10月,我把自己在学校的封闭型、半行政化的班主任名师工作室,面向全市中小学教师开放,成立了“心语沙龙”。成立之初,仅仅有12个人,成员完全自发、自愿地参与,很快,山东、辽宁等地的名班主任刘霄、于青、张芳等纷纷加入,团队成员活跃在“教育在线论坛”“K12教育论坛”“班主任之友论坛”等教育网站,开设专帖,展示成长、记录历程。“心语沙龙”这个草根团队开始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为满足更多青年教师渴望加入的请求,2011年4月团队进一步扩编,更名为“‘心语’全国(民间)班主任成长研究会”(简称“心语”),开始制定明确的目标和章程,设计科学的方案和行动,开展系统的管理和引领,团队文化也日益丰实。
团队秉承信心、合作、服务、行动、读书、超越六个核心理念,明确了“把工作的话语权还给老师,把研究的实践权还给老师,把问题的研讨权还给老师,把成长的自还给老师”的“四还”角色定位,成立了“考核指导组、活动规划组、问题研讨组、视频讲座组、精华整理组、心语月刊组、身心保健组、心语茶馆组、读书写作组和宣传推介组”十大实施推广机构,设计了全新的年度活动总动员:
开创大型民间讲坛——“老班的幸福”专题视频讲座;
推出教师年度读书篇目,组织每月“齐读共谈一本书”活动;
针对教育热点、焦点问题,组织每周QQ群,“专题研讨”活动;
积极推动师生共写;
帮助青年教师规划职业生涯,打造个人特色;
配合媒体,组织话题征文,引领主流教育思维发展;
创办电子刊物《心语月刊》;
开展“行走改变人生”活动,利用假期自愿自费参加公益培训;
每年举行一至两次“面对面对话交流暨年度心语论坛”;
推动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书籍,聘请心理专家讲座指导。
……
心语逐渐形成班主任工作研究、职业教育研究、家庭教育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四个分支,把教师、家长、编辑、专家、学生等教育要素组织成了和谐而充满激情的教育研究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并逐渐开发出一些有效的教育学习课程资源。心语,逐渐成为青年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心灵家园,很多人自主地走近心语,亲近心语,加入心语,开始了一线教师自主的造梦工程。
助跑心语,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多元平台
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起源于内心灵魂的深度觉醒。一个专业的教育团队,必然少不了在教育的天空下进行仰望,在仰望中成长,在仰望中走远。为了给一线教师打造出一个成长的平台,让大家能够更专业更快速地成长,心语逐渐完善各个板块的活动。2010年,团队共举办了“老班的幸福”专题视频讲座30讲,“个人读书交流”活动15讲,“齐读共谈一本书”活动8讲,教育问题“专题研讨”活动26次。温馨的对话,专业的视角,精彩的活动,开放的思维,使数百优秀教师找到了自己的心灵家园,使众多一线班主任焕发了工作热情。
甘肃兰州市永登县新教师赵振强有这样的体会:“能在这个群里认识这么多的优秀老师,我真的很开心,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遇到问题时有焦急心情,心语群老师都给我耐心细致地回答,给我指明方向和道路。我真心感谢心语能给我一个学习、提升的机会。”
团队千方百计为大家搭建和提供展示舞台,让老师们去尝试去锻炼去体验去提升。2010年5月30日,我接受北师大继续教育学院的邀请,率团队精英曹建英等老师到石家庄开展“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方法创新与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这是一个民间团队的多位一线教师首次以“专家”身份在全国班主任面前传经送宝、精彩亮相。
指导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性较强,且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与国外相比较短,特别是在个别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危机预防等多方面工作需要专家的研究和引领,单靠教育行政部门推动,其科学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许多省市和地区创造性地统合行政和学术两股力量,建立了教育行政主管和专家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如广东省成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全省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依托华南师范大学,设立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具体工作。上海市教委依托专业培训机构对学校心理咨询培训师进行职业化培训,依托上海市人事局下设的职业能力考试院,开展学校心理咨询专业技术水平认证,依托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课的评选,并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实现科学高效管理。实践证明,教育行政主管和专家业务指导(主办)相结合的工作推进机制适合中国国情,效果是好的,值得广泛推广。
二、建立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
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专题教育
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开展系统的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途径,与其他途径相比,体现出更加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系统性,更为有效和直接。因此,应在进一步实践探索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不同年龄分层递进、相互衔接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教育内容体系和课程教材标准。目前此项工作各地已有一定探索,但还未形成公认的成熟经验,应作为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加以推进。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和预防性的心理教育,包括专题讲座、校园心理剧、游戏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心理拓展训练等多种形式。这些内容可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安排课时,同时注意到心理健康专题教育应以活动为主,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
心理辅导室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场所和重要阵地,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主导途径,它既要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又要对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及时识别和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例如,天津、成都等多地就已经出台了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和使用管理规范,许多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和心理活动室等比较完整、功能健全的学校心理辅导室,下一步工作应进一步对心理辅导室工作标准等加以规范。
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培训、
教研制度
按照《纲要》要求,各地各校要逐步配齐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教师配比,可参照福建省的要求,每年学校按照1:1000师生比配备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制订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价标准,落实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工作。如广东省自2008年开始将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纳入职称评审范围并设定专门资格条件,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和个别辅导的专门人员,应切实通过有计划的轮训,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学校校长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推动者,校长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健康开展,应切实在校长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
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生活中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交往最多的教师,他们通过日常学习生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切实在班主任培训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培训内容。
其他科任教师通过各门学科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在学科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内容。
广东省、天津市等通过培养督导型的专业心理教师(A级)、骨干型的专兼职心理教师(B级)和以班主任为主要对象的普及型的兼职心理辅导员(C级),整体加强了心理教师队伍建设。福建省实施了“十、百、千、万”心理健康教师师资培训工程,即培养10名上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和学科培训带头人;100名以上既能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又能承担科研工作的研究型教师;1000名以上优秀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10000名以上的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兼职教师,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
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建立心理健康教研制度势在必行。如天津市河西区将全区中小学按地域划分为10个学片,确定10所示范校为学片中心校。学片中心校设定专人,负责定期召集学片内其他学校的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就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就各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组织观摩交流,做到教研活动常规化,教研内容专题化,教研形式多样化。同时,要求各校打破校际界限,将本校的心理健康、设备、设施、自己聘请的专家报告等资源,定期向学片内其他学校的师生和家长开放,解决了一些学校硬件资源不足的问题。可见,各地各级教研机构应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
四、建立科研引领机制和专项督导检查
制度,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强的工作,其科学健康发展离不开教育科研的有力支撑。心理健康教育规划的制定、教材的编写、教师的培训、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典型经验的示范总结与督导等多方面,都需要专业科研人员的大力支持。
广东、福建、成都等省市成立了以高校和研究机构人员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参与当地心理健康教育规划的制定,编写相关教材,开展教师培训;上海市教委委托专业协会开展示范校评选;多地依托专业科研机构,围绕心理健康教育重大问题开展教育实验,引领发展方向。《纲要》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指导,增加经费投入,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积极组织相关课题申报和优秀成果评选。
教育督导部门应定期对地方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确保此项工作的健康发展。目前,许多省市和地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估检查多由教育行政部门自身实施,根据《纲要》的要求,今后此项工作的督导应由专门督导机构负责实施,专门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专项督导,以确保督导不走过程,切实发挥督导、检查、评价和促进工作的目的。
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
家庭、社会教育全过程
家庭和社会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力量,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重要支持性途径,要求学校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上海市教委通过广泛开展“温馨教室”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集体建设之中。“温馨教室”建设包括班级人际环境、课堂教学环境、自身心理环境和教室物质环境四个方面。在人际环境建设方面,强调平等、公正、真诚、互助,力求达到“沟通协调讲诚信,人际交往见真情”。在课堂教学环境建设方面,强调“勤勉、笃学、活跃、宽松”,力求达到“教风学风要严谨,求索创新入佳境”。在自身心理环境创设方面,强调“自信、自尊、平和、达观”,力求达到“自我意识能稳定,顺境逆境好心境”。在教室物质环境创设方面,强调“安全、舒心、美观、宜人”,力求达到“硬件设计讲人性,环境布置显温馨”。
1.强化班主任工作的规范管理;有针对性地做好班主任培训工作,加强对青年班主任的指导和培养,认真组织好班主任基本功竞赛,积极组织参加班主任成长节等活动。
2.加强德育科研,探索科学高效的学校德育管理方式。以案例分析为重点,开展德育专题研讨会—“至善”大讲堂,在交流中提升思想,分享经验。思考并着手编辑德育校本教材。
3. 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
为营造“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良好育人氛围,开创适应新形势的德育工作模式,我们将全面试行“学生成长导师制”。 学生成长导师制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学生成长的诸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将改变以往任课老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形成学校真正意义上的“全员育人”局面,并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校安排导师将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在导师和学生间实行双向选择。导师依据“平等对话,沟通交流,以情动情,以身促行,以导促学,塑造人格”的育人原则,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教师管理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4.强化年级组在德育管理和育人中的核心作用,发挥优秀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认真探索年级、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机制,推进管理自治,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初步形成自主德育特色。
二、抓好常规德育工作
1.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管理。创新方法,做好班级一日常规(出勤、大课间、仪表着装、课堂纪律、眼保操、教室包干区卫生、排队、用餐、住校生跑步、晚自习、校园秩序等)检查评比工作,及时通报检查结果,大力表扬表现突出的班级。进一步健全值勤制度,加强值勤要求和评比力度,提高值勤质量。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
2.开展各种形式专题教育活动。继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禁毒教育、防艾教育、廉洁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安全教育等。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深入挖掘节日文化,进行针对性教育。
以校园网站、橱窗专栏、班级黑板报等作为宣传阵地,激发学生向上向善,提升学生人文修养,树立正气。
认真组织大课间,开展学生艺术节等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专兼职老师要做好心理健康咨询、指导工作,要定期开展团体辅导,提高学生意志力和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全体教师要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矫治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进一步加强对后进生、特困生的预控、帮教和关心。
4.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全方位全时段落实安全责任制,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举行消防知识、急救知识讲座,举行逃生演练,增强学生的自救能力。
丰富的教学实践是课题研究的活力之源。为真正凸显“以实为本,以效为重”的教研宗旨,实现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学生成长需要的有效对接,我们将具体的教学实践作为课题实施的突破口和主阵地,力图以实实在在的问题为抓手,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对课题研究内容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分析。首先,我们开展了“课题研究走进学生”活动,采取群体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内容涵盖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青春期心理等多方面,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以自由、放松的心态全面释放内心困惑,原汁原味地获取学生普遍存在的个性和共性问题。其次,对学生问卷反映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提取有价值的共性问题,分类建立问题资料库。通过分析提炼,我们将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定位在三个方面: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以及青春期心理问题,从而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具体的内容与方向。
二、做细规划,强化研讨机制
1.规划引领,有序推进
问题一经确立,实践是关键。为避免课题研究的随意性、盲目性,消除“有行动无研究”或“粗线条”的功利思想,我们以课题研究阶段规划表的方式,细化研究目标,反馈研究信息,规范研究过程,引导研究行为。规划表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学期课题研究规划表,二是月度规划表。其主要内容包括本次研究的问题、产生的背景、实施方案、研究方式、预计目标、研究的实际效果等。规划表有梯次地实现了研究内容及目标的具体化、责任化,保证了课题研究的扎实稳妥推进。
2.研讨深化,集思广益
实施定期研讨制度是打造科研团队的有效途径。为切实提高课题研究的深度和效率,我们采取教研沙龙的形式,组织课题组教师定时、定点、定内容进行专题研讨,彼此交流,分享亮点,探讨疑惑,集思广益,共同商讨解决的措施。研讨主抓四点:一是开展“自主体验式”班级管理模式研讨,尝试将班级的管理权还给学生;二是开展了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示范课研讨,寻求学习动机不足、学习能力疲软等问题的破解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三是开展“和谐师生关系”主题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探讨改善师生关系的对策,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交往;四是关注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异常表现,如逆反、早恋及自杀等现象,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讨,引领学生走出青春误区,创设阳光青春。
三、寻良策对症下药,奏响快乐成长曲
教学实践是检验研究成果的试金石。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按照边实践边研究的思路,对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原因剖析和对策探索,收到了积极的成效。
1.三项策略破解学生学习问题
学习问题是中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其主要类型有理解记忆失调型和学习策略失调型两种,产生的原因有来自心理方面的原因,如学习动机不强烈、学习行为习惯不良等,也有外部原因,如教师个别指导不到位,家长关心爱护不够等。对此,我们尝试了三项教育策略:一是及时指出不足,肯定进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弥补知识漏洞;二是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训练;三是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创设成功情境,让学生体验成功喜悦,使教学要求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
2.三条对策破解学生人际关系问题
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突出表现在与教师、同学以及与父母的关系问题。这三者的关系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抗、消极,其根源往往在于因缺乏沟通、理解以及尊重而对学生造成了心理创伤,或是由于教师的权威、家长的不良行为等使学生产生压抑,而使关系趋于紧张。为此,我们采取的对策是:一是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二是开展沟通技巧训练,如语言表达、沟通方式,化解矛盾的技巧等,改变不良的个性品质和交往方式、增强个体的人际吸引力;三是开展敏感性训练、角色扮演等小组团体辅导。
3.三大举措融释学生青春期问题
异往障碍、交往失当、青春期发育焦虑等是青春期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作为教师和家长要及时了解青少年生理上的疲倦、乏力、功能失调情况,多加关心、引导和宽容,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必要的异往,保持健康心理,享受青春快乐。在此,我们一是开展“认识青春”主题系列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化解忧虑和迷茫。二是开展“靓丽青春”自主体验活动,让学生在群体活动中学会交往,排解疑惑。三是为学生建立青春期“悄悄话”档案,注重个性差异,实施“点对点”式的个别辅导。
从专业发展阶段看,教龄在6~10年的教师都是有经验的教师或骨干教师,需要解决的是发展型问题,需实现优化教育教学水平,使教育“精致化”而不是满足于程式化的套路,与同事精诚合作,与家长密切配合,形成家园合力等专业发展目标。这一阶段往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原期和瓶颈期,也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高发期。
教师会因为对可能遇到的挑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清楚,没有做好合理的心理预期而失去信心和动力。在此时,教师如能明确发展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接受职业高原期的客观存在,做好应对问题的心理准备,将有助于保持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幼儿园可以通过请有经验的教师分享经验,引导教师阅读教育家的传记、调整自身专业发展规划、参与研修培训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此外,这一阶段的教师往往面临职称晋升、工作与个人家庭生活事务的平衡等多方面的挑战,教师本人应建立适当的成就动机,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
对教师的发展需求给予支持
在培训内容选择上,宜选择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儿童学习与发展知识、家园合作等方面的内容,因为这类内容与此阶段教师的发展目标需求相匹配,同时要考虑培训方式的针对性。据调查,骨干教师最喜欢的培训方式依次是观摩优质课(79.60%)、案例讨论与分析(66.40%)、现场研修(63.70%)、师带徒(43.40%),参与式培训、专题研讨和讲座、外出观摩所占比例均在30%及以下。然而不少新教师却将外出观摩视为最愿意选择的培训方式,专家型教师则倾向于参加专题研讨。
可见,不同的教师偏好的培训方式有所不同。这意味着管理层要根据教师的特点来选择与其需求相匹配的方式,尤其要注重采用真实情境下的案例研修、教研活动等培训方式,积极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而对于参与式培训、专题讲座研修、外出观摩及惯常使用的教学评比竞赛等方式,要注重其实际效果的优化,避免表演性和形式化。
以权力分享促进发展活力
适度赋权意味着管理层要在教师的合理需要层面与教师分享权力,以便让教师能利用个人的知识、能力和动机,采取行动。
笔者在调研访谈中发现,教师主要关注教育自、专业发展权、知情权和决策参与权等。
如果没有教育自,教师很难根据本班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同样,没有专业发展自,教师只能按照园所的安排来发展。因此,园所在打造自己的风格、设计教师梯队的时候,也要给教师必要的专业自主发展权。而在管理工作中保障教师的知情权和决策参与权,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也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这是撬动教师发展活力的重要杠杆。
丰富外部支持助力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支持包括情绪性支持、尊重性支持、信息性支持、陪伴性支持、物质性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