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档案管理措施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6 15:38:4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档案管理措施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档案管理措施

篇(1)

关键词:

新形势;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措施;重要性

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物质水平在不断地提高。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越发的占据重要地位,在人们经历重大疾病或重大伤害时医疗保险是国家给予最及时的经济补助。在新形势下医疗保险档案是唯一记录我国参保人员的医疗参保的数据及其待遇。所以新形势下的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显得尤为的重要。

1.新形势下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看医治病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而医疗保险是国家给予人们就医的福利。那么医疗保险档案作为人们享有就医福利的依据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而只有完整的医疗保险档案才能保障参保人的合法权益,在治疗重大疾病时才能真正的享受国家给予的福利待遇。也就是说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跟我国人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特别是在新形势的环境中,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弄虚作假的情况日益增多,所以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越发的重要。医疗保险档案除了与人们的利益紧密联系以外,它还关系着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因为医疗保险档案所记录的数据能够充分地反映我国医疗保险事业当前发展的状况,并且也能及时的在实际的数据中指导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完整、全面、科学的医疗保险档案可以使得医疗保险的工作进行有效的开展,健全的医疗保险制度能够让人们对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更加的有信心。这有利于维护国家团结稳定,增加我国人们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1]。

2.新形势下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措施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的综合实力日益加强。而环境的污染,重大的疾病也随即层出不穷。所以医疗保险制度适应了社会的需要,就目前的医疗保险制度对人们的生活而言着实为人们带来了不可言喻的益处,这是国家实实在在的为人们解决生活中就医的大事。所以医疗保险制度非常的受到人们的推崇。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具体措施要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与当前人们的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当然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制度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是更加的有利于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

2.1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新形势下想要强化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首先需要提高的是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只有先从思想上强化管理才能从行动上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管理人员没有严格的管理意识的话,很容易在医疗保险档案工作中出现重大的失误。例如,弄丢参保人的医疗档案或者在档案记录时出现工作不仔细不认真导致参保人的医疗保险资料不清楚等等。所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针对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管理者的管理意识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对医疗档案管理的领导进行提高管理意识的灌输,其次是对直接参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者的管理意识的提高。领导的管理意识对于其他管理人员具有榜样作用,简接的影响到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而其他管理者的管理意识的提高则直接影响着医疗保险档案工作的成效。对于这两方面的管理意识的提高我们可以展开定期的档案工作的培训,或者设置合理的奖惩制度来激励管理者的管理意识[2]。

2.2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技术水平

就目前的医疗档案管理技术水平而言,大多数的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技术基本处于初级阶段。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保险团队已经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设备。然而由于技术人才的匮乏使得这些设备也基本处于无用状态,所以要想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我们必须要加强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或者引进高质量、高水平的技术型人才。并且让各个部门相互学习促进每个管理人员新型技术的加强。

2.3建立健全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规范相关工作

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有效进行的先决条件。建立健全医疗保险档案制度首先要建立一个科学制度的理念,其次要让制度更加的标准化、规范化,加强医疗保险档案库的设备引进,同时将各个工作环节的职责清析明了化,做到各司其职。并且要建立合理适当的监管机制,为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做好监管工作。最后还需要定时的对医疗保险档案进行查漏补缺,这能够让其管理制度更加的规范化。不定期的进行查漏补缺工作是为了避免工作上的失误,在新时期科技信息的发展的条件下很多的医疗保险档案需要从纸质档案到电子档案的转化。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档案资料的遗漏问题。我们进行排查的过程中能够把有效的对原始的档案进行保存或者补缺。

2.4加强医疗保险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科技在进步,信息时代已经席卷全球。那么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也不能避免走向信息化的管理。所以目前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首先想要实现信息化管理就必须要引进信息化技术设备,然后需要培养信息化技术人才,既能驾驭先进的技术又通晓医疗保险档案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需要特别培养的。然后就是加强技术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同时也需要加强医疗保险档案的保密工作[3]。

3.结语

综上所述,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在新的形势下需要新型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人才。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信息化管理是我国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健康发展的有效之路。为实现我国人人有病可治,有钱可医的的大好前景,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需要更多的得到关注和重视。

作者:郑琳 单位:安图县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局

参考文献:

篇(2)

随着《档案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的,我们把监督档案管理列为重要工作内容,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完善,逐步将其纳入制度化、规范化

、科学化、超标准化管理轨道,确保了质量监督站各项工作的顺利达标。我站监督档案的的整理工作经历了由过去的手工记录到现在的计算机录入的发展过程,为新疆水利水电建设、管理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领导重视、健全机构,档案管理水平稳步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管理是整个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利工程监督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监督业务资料的收集,强化对监督档案的管理,不仅能保证质量监督工作按照正常程序进行,使每一个监督环节都能有较全面、详细的记载,起到检查质监人员工作业绩、预控质量、防止事故发生的作用,而且通过检查监督档案内容是否齐全、用语是否准确等,还可全面了解质量监督人员抽查工程质量的频次,工作的广度、深度,尤其是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强制性标准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反馈,以便分析查找问题症结,为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提供监督依据。另外,监督档案的内容既能反映科室和质量监督人员在监督活动中产生文字记录、图片以及签字认可的过程,也能够客观地反映出监督工作的内容、方法、效果。因此,做好监督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监督资料是工作监督过程的真实记录,也是监督人员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为了适应质量监督事业发展的需要,确保档案管理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我站配备了档案管理人员,直接负责档案的管理工作。

2档案监督管理

2.1三原则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及《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我站结合本站工作,提出了“三原则”(即质量监督内容规范与监督行为规范化的一般性原则,监督机构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的原则,政府监督原则),把档案管理与质量监督工作紧紧融为一体,作为闭合管理的一部分来要求,档案管理与实际工作之间形成既有紧密联系又有相互监督的工作关系,从而使业务资料的检查实现了专业化、经常化、具体化,有效地堵塞了管理工作中的漏洞。为了确保监督档案的质量,促进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我站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项目管理特点,制定了质量监督机构质量监督档案管理要求、项目质量监督组负责整理归档的文件资料主要内容等,以此指导档案的各项管理工作,使档案管理制度化贯穿整个档案管理过程,包括质量监督项目组的建立、质量监督计划、资质及资格复查、质量体系检查、工程项目划分、质量监督检查、质量问题、施工质量评定、工程验收、质量监督报告等。工程验收与档案验收同步进行,除此之外,还应针对各阶段、各环节的档案整理工作对照制度检查执行、落实情况,对重点档案进行必要的核查,使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2.2质量监督档案

工程质量监督档案是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由于水利工程具有周期长、时间跨度大等特点,且其地质、水文等条件具有的不确定性,大量的工程建设信息随着水利工程的施工不断变化。因此,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的及时性、真实性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及时全面收集工程信息,需要严格执行相关程序及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在办理质量监督手续时,明确质量监督档案管理责任,将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管理纳入项目管理进度计划之中,将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的整理工作,包括资料的产生、建档、保存等要求写入工程质量监督计划中;二是在施工阶段对监督资料形成过程进行定期检查,按照施工进度对相应的施工数据、需要形成监督档案的技术资料及时进行专项检查,保障档案形成的及时性、合理性;三是在竣工及投入使用阶段,采取相应措施对工程档案进行核查,落实好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管理归纳工作,将资料按不同保存要求进行归类、整理,保障各类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由主管领导负责对监督人员所报的档案资料进行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进行汇总,作为监督人员年底评先评优的条件之一。这样将监督档案资料管理融入奖惩机制,将会引起质量监督人员的高度重视,明显提高质量监督档案资料的质量。

2.3档案管理范畴新内容

为了改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根据监督管理工作需要,我们将把有关责任单位报审的工程情况,各参建单位的资质及人员资格证件、合同文件等资料的审核工作纳入档案管理范畴,这些资料往往一个工程有几个标段,甚至十几个标段,资料繁多。为此,档案员的工作中增加了接收、初审、转发、退还建设、施工单位报送的建设工程资料,并办理有关登记签字手续;监督员自接到送审资料之日起3日内,必须将审核后的资料返还档案室,否则视为积压资料。这样档案工作将会有以下成效:一是提高办事效率,理顺工程报审资料的相互交接程序,避免因资料积压而影响办事时效;二是方便建设、施工单位,避免报送资料时因监督人员在进行外业工作而导致资料无人接收的现象发生;三是统一对报送资料进行初审,发现重要资料缺项及时一次性告知有关单位,同时为办事人员解答相关业务咨询,减少监督人员的工作量,优化质量监督服务;四是对质量监督档案的完整性、时效性、准确性起到了一定的控制和监督作用。

2.4网上办公自动化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办公自动化的要求,我站实现了在站局域网上的信息传输,编制水利工程的竣工工程档案目录和工程传递单,质量监督人员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传递,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减少了手工操作易出现的纰漏,从而保证了工作质量,同时也便于站领导和质量监督人员在计算机上随时查找有关资料,掌握质量监督动态。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筹备,以进一步推动档案管理向电子化管理方向发展。

2.5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

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不断提高档案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是每位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管理技能。档案管理部门应当针对不同的档案管理系统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应涵盖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操作技巧、档案管理系统的升级维护等相关知识,扩宽管理人员的知识面并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其技术能力。

篇(3)

    (一)艺术档案是文化艺术传承的重要载体。艺术档案是从事文化艺术活动的反映,它真实记录了文化艺术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是文化艺术智慧的结晶,凝集了许多艺术家的心血和时代艺术成就。所有文化艺术活动的成就都是通过文字、声像、实物、图表以及电子数据等多种形式保存下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艺术档案使文化艺术的生命得以延续。反之,如果没有艺术档案,文化艺术活动的历史就有可能被阻断。

    (二)艺术档案对传播群众文化艺术有着重要作用。群众文化艺术通过各种形式得以传播和流传的,文化艺术传播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文化艺术生命延续的长短。在各种文化传媒中,艺术档案以其原始性和真实性而最具有权威性和感染力。可以说,以艺术档案为媒介面的文化艺术,生命力相对旺盛。如极具影响的电影《梅兰芳》,其巨大影响就与艺术档案中关于京剧档案的传播有着密切联系。

    (三)艺术档案对发展艺术事业有重要作用。艺术档案是记录着大量丰富生动文化艺术活动信息的重要载体,它所储存的艺术资料是艺术的宝库。我们开展艺术活动可以从中去寻找材料,开拓思维,启发灵感,进行艺术再创新。艺术档案又是物态化的文化艺术活动历史,许多与文化艺术有关系的活动等,都必须依托艺术档案来佐证。尤其是申报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到艺术档案中寻找珍贵的文化艺术记忆,往往艺术档案中的一张照片、一份手稿、一份记录就是散落在历史尘埃的一颗颗珍珠,通过艺术档案就可以形成一串串闪闪发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链。

    加强艺术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艺术档案管理工作是文化艺术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记录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历史、保存艺术成品、造福后世的重要手段。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我们要充分认识艺术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实现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一)加强艺术档案管理是文化艺术传承的重要环节。艺术档案是文化艺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艺术档案管理是进行文化艺术传承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和具体手段,建立艺术档案,管理好珍贵的艺术档案,是文化系统艺术业务和档案业务的新发展,也是文化系统业务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拥有全面、完整的艺术档案,才能充分发挥艺术档案对文化艺术研究、文化艺术教学、文化艺术交流的积极作用。

    (二)加强艺术档案管理是文化艺术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条件。艺术档案管理最终目的就是为文化艺术创新服务,文化艺术事业创新发展要有其精彩的内容做支撑,文化艺术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文化艺术生产,只有拥有适应市场、顺应时代、与时俱进的艺术作品,我们的艺术团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形成自己的个性、品牌和形象。艺术创作、艺术生产的生命在于艺术作品的推陈出新、发扬光大,而丰富完整的艺术档案和及时有序的艺术档案管理就能让艺术档案发挥超出其形成单位及其专业内涵的重大作用,为文化艺术教学、文化艺术交流、文化艺术活动、文化艺术传承和文化艺术创新服务,从而发展和繁荣文化艺术事业。

    (三)加强艺术档案管理是保护文化艺术产品、发挥艺术档案最大作用的客观要求。当前,艺术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甚至危及文化艺术产品的保护,影响了艺术档案的使用价值和保存价值。如有的文化艺术单位的领导同志和档案管理人员对文化档案的重视程度不高,艺术档案收集和归档一定程度上处于放任自流状态,造成一些艺术档案散落在创作者或演出者手中,未能及时完整地归档到档案管理部门;有的单位保管条件较差,艺术档案难以长期保存,造成文化艺术作品、创作设计图稿遗失或受潮、起皱、甚至霉变,破坏了作品本身的完整性,以致部分艺术档案无法利用;有的艺术档案建立得不完整、不系统,有遗漏、缺失现象,有的单位却把所有文件材料都装入艺术档案,有的没有明确归档范围、保存期限、归档时间和收集文化艺术材料的方法、步骤,致使艺术档案不规范。这些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对艺术档案的保护、收信和管理。

    加强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加强艺术档案管理工作,首要的是提高文化艺术管理部门对艺术档案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把档案管理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资金资源投入,强化工作力量,解决有人办事、有钱办事问题。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不断提高艺术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一)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艺术档案的管理,必须建立和完善艺术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对艺术档案的收集、归档、移交保管、借阅、利用作出明确规定。档案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档案法》《着作权法》等相关法规,防止艺术档案分散流失,杜绝归为己有。要将艺术档案工作纳入文化艺术单位工作计划,并把其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还要给提供档案者出具收藏证书和补偿一定的制作成本费用,通过不定期举办优秀艺术档案展览等,提高文化艺术工作者上交档案的积极性,建立健全保存、上交艺术档案资料的激励机制。

    (二)明确归档范围。艺术档案材料的归档范围应当包括:文学创作,艺术表演,美术、摄影,社会文化,艺术研究,艺术教育,文化交流以及个人艺术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艺术材料(如文字、声像、照片、实物等载体形式)。另外,业务人员在职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艺术材料,也属归档范围。而那些为艺术创作、研究、教学和文化艺术活动参考而收集的图书、报刊、音像带、照片、剧本和有关文章材料等,均作为资料保存,不应归档。在文化艺术活动中形成的属国家所有的各种载体的艺术材料和实物,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

篇(4)

2信息化环境下档案管理对我校档案工作的影响

2.1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较率和服务质量

牡丹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档案部门工作人员以往主要职能是目录打字和档案保管,从初期的档案信息收集、整理、编目、立卷、归档、保管和帮助服务对象查阅,均靠人力完成,工作量大,耗时长,过程中潜在安全隐患大。运用信息化档案管理后,档案工作人员首先收集档案信息,然后利用电子设备通过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建立电子档案,对其进行整编、归档、验收、整理、入库到档案信息的、查询、借阅、销毁等处理流程,档案系统全过程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大大地提升了在岗工作人员的工作较率和工作状态,提高服务质量。

2.2转化旧有的档案管理模式

旧有的档案信息主要载体是纸张。信息化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依托电子设备和媒介为载体,将初始档案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二进制代码的形式进行呈现。由此,档案信息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发生了改变。新式信息化档案管理中信息数据只需录入一次,就可使用档案管理系统中的各功能模块,实现档案管理内部的信息数据各项运用。档案管理部门从以往对档案信息重保管、利用的管理模式向重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化。

2.3改变旧有的档案管理方式

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先从成本的目录编号中找出所需的档案信息,在根据编号到档案信息存放处查找相应档案信息,办理查询、借阅等相关手续,利用面窄、单一。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实施,拓宽了信息的利用方式,丰富了信息的传递多样性。我们首先建立长效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结合院校本身的实际情况,利用电子设备从电子档案的收集到最终的销毁等处理流程进行改革。按照其处理流程,设计档案信息化系统软件功能模块。其流程中完善、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相关制度应是第一优先完成事情,使今后档案从业人员有规可束,有章可行。为师生有效、合理、安全地使用各种学校电子档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3优化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应对措施

随着信息化档案管理在高校办学中使用率的逐渐上升,这种形式下相应的也对档案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的发挥信息化档案管理作用,如何应对使用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时的突发问题等,都是我们今后要面临的挑战。

3.1加强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修养,拓宽档案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

学院档案工作者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要素。信息时代的档案工作者必须时刻以党和国家行业的方针政策为准则,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素养,传承前辈的无私奉献思想和精神,开拓创新。在做好日常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要紧跟科技时代的发展脚步,加强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对信息的敏感度,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学院要定期组织档案工作人员参加进修,提供相应学习机会。

3.2加强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提升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信息化环境下的档案管理为我院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相对而来的网络化信息安全问题也显露出来。学院档案部门必须牢固树立档案信息安全意识,加强对档案工作中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安全防范。学院档案部门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岗位责任制和安全管理措施来加强管理。加强档案工作者对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的培训,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应对工作中出现的意外事件,维护系统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篇(5)

二、做好计划生育医疗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不断更新观念,树立正确认识

对于计划生育医疗档案管理服务人员来说,应当了解和掌握必须的档案专业知识,了解计划生育医疗档案管理服务工作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计划生育医疗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更新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做好计生医疗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主动为计生工作提供更多准确全面的支持材料,为计生服务站的健康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为单位创造越来越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出档案管理工作在计划生育医疗、办公室工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规范约束机制,完善工作制度

计生医疗档案的收集、建档、管理工作比较复杂,因此必须要有一套健全的管理机制,确保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规范性。应做好《档案法》、《保密法》以及《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相关法规的宣传工作,树立依法治档意识;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要坚持统一要求、统一标准,计生医疗文书的行文规范,档案收集归档准确齐全;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人员在归档过程中必须要仔细审查校对,根据相关标准对归档的材料文件逐一检查,遇到不合格的必须重新整理入档,确保计生医疗档案质量。

(三)坚持科学管理,积极改革创新

计划生育医疗档案管理工作方法的改革创新是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内容。对于计划生育医疗档案的管理服务工作来说,必须要争取尽快实现科技化、现代化、信息化,尽快摆脱手工操作效率低、速度慢的现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借助于信息技术、影像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现代化工作方式来提升计划生育医疗档案管理工作的技术水平,让档案管理方式从“旧”转“新”;另外,现代科学的档案管理手段也需要相关档案服务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业务功底,能够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从而为我国的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四)提升人员素质,强化安全管理

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指的是思想素质、业务能力以及职业道德水平等。对于计生医疗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来说,应当做到严格自律,可以准确的认识自身的职责与权力。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当树立依法治档的思想认识,避免出现个别抽档、改档的问题,保证计划生育医疗档案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安全性,根据档案管理制度中所要求的内容做好收集归档工作,明确档案查阅权限,做好相关记录和保密工作;此外还应当做好档案库的防火、防盗、防潮等工作。

篇(6)

献血者记录分为书面记录和电子记录。书面记录包括献血登记表、献血者健康状况征询表、献血者检查表、采血过程记录等。电子记录是指录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献血者信息,主要包括上述部分或全部书面记录;献血者既往献血记录包括献血时间、献血条形码等,通过至少50年不重复的献血条形码区分每次献血记录,通过唯一的证件号码关联同一献血者的所有献血记录。

2 血站业务档案形成与发展

2.1 无偿献血者档案。无偿献血者的档案主要是指献血者的个人资料,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证件类别号码、联系地址、联系方式、职业、文化程度、上次献血时间、知情同意签名等。按照《血站管理办法》和《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献血者献血前要知情同意并填写健康状况征询表和献血登记表。其中包括献血者健康情况检查、采血信息、血液检测数据、血源信息,等等。例如,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规定献血者必须做到下列体格检查:

(1)核对年龄:适合的献血者年龄是18周岁至55周岁;

(2)体重:男性不低于50千克;女性不低于45千克;

(3)血压:收缩压12至18.7千帕(90mmHg~140mmHg),舒张压8至12千帕(60mmHg~90mmHg),脉压差大于4千帕(30mmHg);

(4)脉搏:每分钟60次~100次,高耐力运动员每分钟50次~100次;

(5)体温正常;

(6)发育正常;

(7)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面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8)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

(9)四肢无严重的残疾、关节无红肿及功能障碍;

(10)胸部、心肺正常;

(11)腹部正常、无肿块、无压痛,肝脾不肿大。

因此,要获得全面准确的献血记录,就必须要求献血者真实准确完整地填写个人资料。专业医师及技术人员在体检、采血、检测时要完整准确地填写各项记录,确保准确地录入每一条信息。

2.2 血液检验的原始档案。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检测报告有着严格的管理要求,必须具备真实性、完整性、可追溯性和安全保密性。因为它既是受血者使用相关血液产品的主要安全依据,又是献血者符合献血健康标准的指征。尤其重要的是,一旦出现输血相关的法律纠纷,它将成为举证采供血机构安全责任的重要证据之一。因此在搜集血液原始档案中,完整的检验档案应包括:检验文本报告单(纸质文本及电子文本)和检验标本留样。包括所有法定检验项目的汇总检验报告单(即最终结论)初检、复检报告单、单项复检报告单等。各项检验项目的质控记录,证实每批次检验的有效性。所以在整理归档血液检测原始记录中,必须建立完整的检验报告和实据档案的保存机制。这既是对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安全负责,更是为解决输血纠纷,确定医疗事故责任提供法律依据,是法律公正的重要依据。

2.3 血站的其他业务档案。随着无偿献血事业不断深入发展,和社会法制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国家对采供血机构的管理越来越规范。《血站质量管理规范》明确规定,血站应建立实施记录管理程序和档案管理程序,记录并保存采供血过程中产生的结果和数据,使其具有可追溯性,以保证质量体系运行并满足特定的质量标准。由此可见,血站的业务档案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管理好业务档案并充分应用档案,为进一步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提高血液质量开展科学研究,处理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和法律诉讼的举证要求,血站的业务档案必将成为分辨涉及采供血各方面责任事故的重要依据。

3 血站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档案意识不强,利用率低,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不够。公众对档案的利用效益知之甚少,认识不到血站业务档案在血站管理中的重要性,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不足。

3.2 档案机制不健全,管理范围不明确。我们安阳市中心血站档案室隶属中心血站信息科管理,设一个综合档案室。管理六大类档案,分为:

(1)文书档案;

(2)会计档案;

(3)业务档案;

(4)设备档案;

(5)科技档案;

(6)音像图片档案。

到目前为止各级血站在管理档案时,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各级血站根据自己的理解实践进行管理,只重视管理,档案利用不足。

3.3 档案专业人员队伍薄弱。表现为档案专业出身的人员少,学历低。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影响档案的管理水平,这些情况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档案事业的发展,缺乏创新和活力,档案利用不足。

4 血站的业务档案的改进及管理措施

4.1 按照献血者记录立卷归档的要求。献血者记录作为血液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须严格按照要求对献血记录进行立卷归档。

一是应建立献血记录管理程序和档案管理程序,由经过质量管理和档案管理培训合格的人员负责立卷归档工作。

二是应设立专门的质量记录档案,档案应符合国家关于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

三是献血记录要完整,应包括献血者筛选和血液采集的全过程,并保证其可追溯性。对记录进行分类管理,建立检索系统。

四是献血记录应安全保管和保存,防止篡改、丢失、老化、损坏、非授权人员接触、非法复制等,原始记录应至少保存十年。

五是电子记录应严格授权,控制不同用户对献血记录的查询、录入、更改等权限,建立登录操作日志。电子记录应定期备份,永久保存。

六是应建立和实施严格的保密制度,防止未经授权人员接触和对外泄露。

4.2 领导重视及献血记录的运用。领导重视,制定有关业务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对各科室的档案管理人员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档案管理水平,具体明确归档范围和要求,保证原始记录的完整性。献血记录不仅是为献血者选择和血液采集的客观记录,而且对屏蔽高危,招募低危献血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是招募低危固定的献血者。

二是招募特定人群的献血者。

三是对不合格献血者的屏蔽。

四是对检测样本的核查。

五是对招募效果的评价。

六是其他用途:如免费用血,司法诉讼,献血者追踪,献血计划制订,卫生统计,等等。

4.3 我站业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我站实行了档案原始记录与电子档案双套机制模式,确保了血站业务档案的质量。

一是采供血机构业务工作流程长,原始记录量大,种类繁多,实行原始记录与电子档案双套机制管理,提高了我站的业务档案管理水平。

篇(7)

引言

电子档案是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由计算机系统处理和存储的机读材料和其他载体形式的记录,电子档案的形成、存储和管理与传统的纸质档案所用技术方法不同,档案工作者必须要对此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做好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

一、电子档案的优越性

1.1直接减轻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时效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当下,现代网络系统不但为归档提供了快捷的管理手段,而且提供了信息利用的快速途径,免除了立卷归档、检索查找的困难,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归档质量和检索速度,而且将文书档案管理人员从手工直接建档的枯燥乏味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微机处理后,就可把按“卷”立卷归档,改为按“件”整理归档。由于实现随机管档,就可将过去的集中立卷,改为平时随时整理立卷。这样,集中的工作量,就变为分散的工作量,提高了立卷管理水平,从而达到档案管理工作及时归档的目的,便于检索利用。

1.2微机管理有利于遗漏文件的补漏增缺传统的文书立卷方法遇到文件收集不齐或漏交归档时,补漏增缺,就得拆卷重做。改为微机网络管理,文档用微机按“件”整理归档。可随时补漏增缺,使文档不形成存积,这时,只需按一下键盘,修改一下档案目录就万事大吉了。微机管理省时省力,可以给工作人员以充分的时间去提高业务水平。

1.3微机管理更有利于文档的保密过去查阅档案时是整卷提供利用。利用者只是利用卷中的一份文件,却能够看到整卷档案内容。这是不符合文档管理的保密要求的。微机管理将其改为单份文件提供利用,利用者就无法接触其他无关的文件,从而达到了文件保密的要求。

1.4微机管理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而要提供可利用的档案,就必须有高质量高水平的文档卷宗。但是传统的文书立卷工作是人为的纸张立卷,立卷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操作,其对立卷标准掌握的尺度很难做到完全统一,这必然影响到案卷质量水准,从而给今后的利用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同时,归档工作还占用了档案人员的绝大部分时间,致使档案管理人员的编研工作几乎处于空白的境地,这又制约了管理人员的水平提高。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的档案利用,也是被动式的。文书档案管理进行微机管理,档案人员就可以从繁琐的整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可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档案编研和二次信息开发利用上来,从而提高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利用的效率,使文书档案的管理、在提供利用服务时,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时效价值。

二、电子档案的整理、开发和利用

2.1电子档案的整理。在电子文件转化为电子档案后,由于计算机可以按需求随时将电子档案的单份文件从任何角度进行分类、组合,可以任意组成各种案卷。因此,“案卷”这一基本单位将从电子档案的整理工作中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文件”这个基本保管单位。电子档案整理的主要任务也从对案卷的整理而转为对光盘磁介质的整理;即对接收来的脱机保存的光盘数据进行编目、排架,或者是定期将电子文件保存系统中的电子档案制作光盘备份,同时对光盘进行编目、排架等。

2.2电子档案的开发利用管理。电子档案的独特性决定了电子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比传统档案更加快捷、方便,更具实用性。一是开发平台的选择。系统的目标是将各档案管理单位的数据通过网络连为一体,便于共享数据资源,因此应选用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开发平台,同时在档案管理单位所在地建立数据库,本地数据直接上机存取,既节约了经费,又方便了各单位互访数据。二是硬件要求。各档案单位的计算机在处理大量各类档案信息的同时,又要互相进行数据通信,所以硬件必须具备相应的需求条件。三是数据库模式设计。数据库的模式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设计的目标既要满足当前的应用需要,又要满足可预见未来的应用需要,既具有良好性能,又易于修改和扩充。四是应用程序设计。设计数据输入、查询、事务处理、报表处理等应用程序。五是数据的备份及故障恢复。档案数据是珍贵的数据资源,为避免出现系统对数据资源的破坏,应用系统必须能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以便于数据信息被破坏后的恢复。六是数据库的安全性保护。电子档案利用必须在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的前提下进行。所谓安全性保护就是防止非法使用数据库。在一个系统中,安全性保护非常重要,并不是所有用户都可以使用档案数据库。这就需要对用户使用数据库提供鉴别方法,即使用权鉴别,也要由计算机确认合法性。例如:设置口令等,对存取控制权的鉴别,档案本身的保密程度不同,开放程序也不同,应对获准使用系统的人员及其访问数据库的范围加以限制,对不同的人员予以不同使用权限。档案管理者可根据电子档案内容的密级程度,确定提供利用载体的方法,使用者按照使用权限使用载体拷贝,由计算机确认是否合法,并按期回收,同时通过网络传输电子档案,互联网的开通方便了档案部门之间信息的相互交流,同一份材料可以同时为多人利用,也可以直接到档案单位电脑上查询权限范围内提供的相关内容。电子档案的开发利用应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采集、综合统计的功能对整个过程进行分析、统计、找出规律,探求新的方式与途径,加强计算机软硬平台建设,满足用户需求,最大限度开发利用电子档案,与此同时,还要注意确保档案资源安全利用。

三、规范电子档案管理的几项措施

3.1加强电子档案归档制度建设各档案管理单位应根据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规范电子文件形成、积累过程的管理以及归档责任、检查鉴定等一系列工作环节,做到有章可循。制定电子档案制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注意划清归档过程中各级各类人员的责任;归档时机应适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归档电子文件的责任签署应明确;注意电子文件的动态管理问题。

3.2从电子文件的源头抓电子档案的质量为进一步加强电子信息的管理,对电子信息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和工程图纸等文件集中制作。为档案部门增配必要的设备,建立一系列服务手段是加强这一工作的必备条件。

3.2.1档案室设立图纸与文件集中处理系统,对审查完毕的电子文件进行统一收集,按要求形成纸质文件。

3.2.2设置专门场地对纸质文件进行集中审鉴,以保证纸质文件与相应电子信息的一致性。

3.2.3电子信息由档案部门集中积累,并在项目阶段结束时,在项目组的配合下统一按“电子档案管理办法”集中整理归档。

3.2.4为便于操作和管理,建议进一步规范电子文件形成所使用的软件平台,因工作需要必须使用特殊软件的,有关人员应按“电子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将软件一并归档。

3.3要严把电子信息归档关,做好电子信息动态管理一是在电子信息归档时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对电子信息进行检查、鉴定、验收,除有关归档责任签署之外,还必须发挥电子档案专家咨询组的作用,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二是做好电子档案管理中的电子信息管理,使归档的电子信息跟踪科研生产变化,也即做好电子档案的更改补充工作,实行动态管理。不能将电子档案管理停留在管好几张光盘的初级阶段。:

四、结语

电子档案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现代档案管理工作中不可回避的。因此,还要不断研究电子档案管理和利用中存在的管理和技术上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以实现安全、高效的管理和利用电子档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唐雪妍.《浅谈电子档案的管理》[J].兰台世界.2006(15).

篇(8)

二、学校电子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措施

(一)建立电子文件网络归档专用系统

建立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电子文件归档专用系统,将所有上网与未上网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通过专用系统传递给学校综合档案馆(室)。学校档案馆(室)要承担业务指导与监督职能,选择具有通用性文本、图像与视频电子文件格式,实行统一管理。通过上述措施,确保学校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与安全性。

(二)加强电子档案载体的保管

学校必须将科室移交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档案进行脱机保存,脱机保存的载体要按照优先顺序依次排列为只读光盘、一次写光盘、磁带、可擦写光盘、硬磁盘等。不允许使用软磁盘、优盘等移动存储设备作为学校电子档案长期保存的载体。

(三)对电子档案进行“加密”处理

学校电子档案要采取有效措施,分级管理进行“加密”处理。在储存电子文件的载体上应当注明档案内容的检索标识。通过采取技术处理,将已归档的电子文件改为只读性文件,即只能读不能写的不可更改的文件,从而识别和保护电子文件原始结构,保证电子文件的可靠性。对于长久保存的电子文件,需要定期进行复制,以防止信息损失,使之与纸质文件一样发挥长期保管和利用的价值。

(四)对电子档案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学校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要求档案管理贯穿到文件产生、运转、处理、归档的整个过程中。通过网络平台实施的归档,每一个操作环节都要体现档案管理的具体要求,需要进行规范的管理。学校电子档案管理要明确归档流程和归档环节,统一标准。对各科室的归档职责、工作内容和管理权限进行明确的划定,而这些细节都必须在系统设计时就充分给以考虑,并能在具体操作中体现出来。完善学校电子文件归档制度。电子文件收集归档,必须靠制度约束,使制度变成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觉行动。要将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纳入本单位的立卷归档制度,并列入信息管理工作程序,在布置、检查、总结、考核信息管理工作的同时,布置、检查、总结、考核电子文件归档工作。

(五)实行“双轨制”管理模式

目前,学校的档案管理基本是实行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共存的“双轨制”管理模式。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在管理上有共性,也有差异性。有共性是因为电子档案也是档案,具有档案的一般特征和性能;有差异性是因为电子档案毕竟不是纸质档案,它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使整个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有不同之处。学校的档案载体要实行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双轨运行,电子档案的比例也将逐步加大。纸质档案的载体较为稳定安全,而电子文件的载体稳定性差,易损坏,因此归档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简便而安全的方式是采用网络移交归档,并利用光盘存贮。由于印章和签署是文件生效的主要标志,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对一些具有凭证作用和法律效力的文件必须以纸介质形式保存。因此,学校电子文件、纸质文件转化为档案一般采取“双轨制”,归档内容形成“两套制”,即纸介质与磁、光介质两种文件一起归档,形成内容相同的两套档案。

篇(9)

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安全问题,因此对于医院电子档案的管理,首先要对信息安全性进行把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防范。首先,医院内部档案存储的保密工作要做到位,医院内部的档案管理系统应该有完善的防御措施,能够很有效的抵抗外来病毒等的侵害。其次,医院要做好内部网络维护工作,应当成立专门的网络维护部门,或者聘请相应的专业人士定期对医院内部的网络信息安全进行检查,一方面是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维护,另一方面,一旦发现问题或异常可以及时采取相关的防御措施,将外来侵害的危险系数降到最低。此外,对于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应当进一步提升,他们是信息安排的第一道把关,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对于提升整个档案管理的安全系数有重要作用。

(二)制定科学、合理、严密的电子档

案工作标准和规范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都和不规范的工作标准和操作流程有关,因此,切实制定一套科学、合理、严密的电子档案工作标准和规范是提升电子档案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医院应当针对需要管理的电子档案类型及档案的特点,制定一套完备的电子档案管理的工作标准,并且监督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流程来操作,这一方面能够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另一方面也能着实提升电子档案的管理效率。对于工作标准的执行一定要落实到位,可以另外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对于标准的操作以及高效的工作表现要给与肯定与奖赏,对于不合规与不符合标准的操作过程要给与相应惩罚并且引以为戒,这样,才能让标准更深入的落实到每一个档案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中,从而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

(三)提高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

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档案管理的效率有着密切关系,档案管理中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管理人员工作中的疏漏造成的,而这些疏漏又是因为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不够,因此,切实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很有必要的。医院内部可以定期组织针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课程,这可以帮助他们巩固专业技能,也能端正他们的工作态度,培训过程中管理人员还可以就工作中实际碰到的问题及存在的障碍展开研讨,大家的智慧往往能够更好的让问题得以解决。此外,对于档案管理人员可以提供更合理的晋升通道,这对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是一种很好的激励,能够促进他们更尽心尽责的为企业服务,给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提升。

篇(10)

中图分类号:S851.33文献标识码:A

建立动物防疫档案管理是加强动物防疫管理的一项措施,对动物防疫、畜牧生产决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动物防疫档案管理,便于农村畜牧站防疫员能够及时准确掌握动物和家畜家禽的防疫情况,针对病情进行相关的卫生防疫,确保疫情不传播和扩散,同时也能够明确家畜家禽下次免疫的时间;能够有助于相关部门对家畜家禽疫情进行及时检查、及时核实,及时发现问题,这样一来就能够为预防家畜家禽疫情提供参考;能够查清动物疫病根源,为家畜家禽等动物疫病传播防控提供相关依据;能够使畜牧防疫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家畜家禽养殖情况,为今后进一步在贫困地区发展家畜家禽生产提供参考依据;能够进一步核定家畜家禽防疫数量和质量,这对于在一线的广大农村防疫员工作敬业情况也能进行及时了解和考核。

建立健全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档案是促进农村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为此农村动物防疫员就要按照上级指示精神把动物防疫工作抓紧抓好,及时报告动物疫情,做好认真的如实记录。对于动物疫情的记录不但要包括养殖企业(场、户)的基本情况,还要有家畜家禽的种类,家畜家禽的存栏数,家畜家禽的疫苗种类以及免疫时间等详细且准确的基本情况。

1制订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探索建立县级动物防疫档案管理制度,我们针对我县动物防疫部门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大量地征集县、乡、村各级动物防疫管理人员意见和建议之后,组织专家进行调研评估,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出了切实可行的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实施方案。在县畜牧管理局的统一领导下,我们要求下边各畜牧站对本辖区内的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情况建立专门的防疫管理档案,并把这项工作作为年底防疫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层层落实,层层负责。

2落实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专项经费

对于县级防疫部门来说,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管理的项目较多,所涉及到的防疫内容也相对繁杂,这就需要动物防疫员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必备的相关动物防疫知识。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档案的建立,从通榆县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还是由村级卫生疫员具体实施,因此要做好这项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工作,就必须落实他们的劳动时间,落实给家畜家禽等动物进行免疫注射的具体时间和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建立完整的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管理档案。同时应把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经费列入地方财政年终统一预算来进行管理,县畜牧防疫部门每年也要安排一定的预算资金用于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经费开支,必要时可以向上争取项目经费。如果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经费能够纳入县级财政支付,那么基层防疫人员的劳动报酬问题就会得到相应解决,这就能充分调动村级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把防疫工作干好。

3村级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员的聘用

村级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员的主要任务就是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养殖畜牧业的现状,做好本辖区内的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工作,因此,要求村级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同时还要进一步地理解和掌握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相关知识、免疫程序、法律法规,能按按照规定认真开展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工作。以保证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工作能够及时正常开展以及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档案制度的顺利实施,对此,可以考虑以原有的村级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员为主要对象,按本村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员必须具备的条件进行严格的考核,3年或5年对于重要岗位要重新进行聘用,同时解聘那些与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员工作要求不适应的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员,必要时可以考虑面全向社会直接招聘有意从事农村畜牧防疫事业,而且年轻有一定专业知识或相关专长的乡土人才加入村级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员队伍,以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转。

4对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员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

为了统一农村防疫员的思想,明确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具体要求,使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方案能够顺利地实施,就必须对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相关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为此,县畜牧管理部门应当定期举办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相关人员及乡镇站负责人参加的培训班。同时还要举办全县村级动物防疫员参加的培训班,要求参加人员达到90%以上。就动物免疫程序及如何建立动物免疫档案等一系列问题做为培训的主要内容。通过培训使相关人员掌握免疫程序,不断建立和完整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档案,以便于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方便。

5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督促检查指导工作

建立县级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档案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于村级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员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只有通过不断地加强督促检查,对于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逐步完善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档案,把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工作正常开展下去,为当地农民发展畜牧业提供优质服务。

实践证明,在县级动物卫生防疫部门,如果平时能够有效地对动物防疫情况进行档案管理,在重大突发动物疫情时能够提供第一手材料,帮助分析疫情,从而能够有效地采取措施,控制或者减少动物疫情的发生与漫延,推进动物防疫与家畜家禽等防疫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11)

(一)制定针对性的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措施

随着公路建设飞速发展.在公路设计、组织施工等方面涉及到大量原有基础性资料,为此,在工程立项时档案专业人员同步介入,对重要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使工程可靠性研究报告、立项审批、招投标、合同协议等文件得以妥善保存。在开工阶段各项目工程指挥要对施工管理单位的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统一安排,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在交工验收时规定档案资料不齐全的施工、监理单位不得交工,工程款不予结算。该方法能有效地解决档案管理在的收集环节中出现的极其混乱不堪的局面。同时对现有的公路建设方面的档案重新进行了整理,并将目录录入电脑,方便了工程技术人员调阅,对于旧桥、涵洞的技术档案进行了单独立档以备维修加固时查阅,在公路养护、路政管理工作中有效地促进了工程进度和质量,充分发挥了档案信息资料的作用,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维修技术,根据道路交通管理的实际出发,需要维护管理部门制定公路养护办案。例如,根据维护,修理和维护公路工程制定公路大修档案管理办法,项目文件的管理措施和维护记录管理措施。良好的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对特殊项目和大修工程组织施工方,应该是有效监督维修工程图纸和检查相关的纠正措施。通过发表有关证明文件对相关档案管理部门的数据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直至验收合格与否。另外,为了确保文件和道路维修所需的准确性、完整性,维护工作的同时,建立维修技术档案编制工作并由总工程师负责实施,档案编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公路养护管理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组卷,归档和编目工作,并且可以按期划归入档。

(二)加强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的业务是需要业务观念要强,相关工作人员做好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的收集和管理。随着公路养护技术档案材料来源广泛,涉及维护计划,生产,技术,安全和财务等方面的工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的收集和整理的难度。因此,公路养护的每一个环节当中档案管理人员都要收集的大量文件以及材料,档案信息,保证质量的同时,提高实际信息的反应速度,合理划分各种公路养护技术档案信息的。它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不能忽视的公路建设、维护文件的每一个环节和数据收集和归档工作,但也需要管理人员具备分析和识别文件保存价值的能力。

(三)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措施

随着公路事业的不断发展,现代管理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工程项目工作中,因此,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应顺应时展趋势,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措施,应以现代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一套系统的、健全的、统一管理制度。促进公路档案管理水平在路面养护、路政管理工作中顺利开展。具体可以通过建立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档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如数字摄像仪,扫描仪和计算机,对公路建设和维护过程中的文件、数据、信息系统的存储,整理,编目和检索。通过对公路养护的技术文件中存储的数据,对实现动态监控管理的道路,公路的运行状态和维护工作进行科学的预测,从而节省时间,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道路维修成本。通过有效的连接记录管理和计算机网络的办公自动化,实现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公路养护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