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科研经费管理原则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6 15:38:4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科研经费管理原则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科研经费管理原则

篇(1)

(一)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规范

目前,国家在科研项目支出科目、预算定额等方面还没有制定出科学系统的预算定额标准,科研人员并非财务人员,预算观念淡薄,只把科研预算作为争取科研经费的环节之一,不进行足够的调研和科学的测算,编制出的经费预算不准确,预算内容不全面,凭以往的经验和估计填列出预算数据,缺乏前瞻性、合理性和规范性要求。

(二)缺乏全面准确的成本核算

高校的科研人员大多是教学、科研双肩挑,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有着密切联系,用于实验教学的材料经常被用于科研项目的实验,例如,教学用固定资产用于科研的使用费,从事科研使用的水电费等支出不计入科研成本,而是全部在教育事业费中列支;科研人员的超比例提取津贴、酬金;在报销费用时,发票中所列的明细项目与实际支出情况不符;在人工费的开支上,虚构人员或假借学生身份套取助研补贴,项目成本核算难以实事求是。高校科研项目的成本只是部分地从科研经费中得到补偿,科研成本严重的挤占、挪用了各大高校的教育事业经费。

(三)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完善

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科研经费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科研经费支出不合理。有的科研人员,为了逃避上缴管理费,将争取到的科研经费挂靠外单位,躲避学校对资金的监管;有的为了套出现金,用大量与实际不符的票据报销,如招待费、交通费等;许多项目结题不结账,在项目完成后相当长时间内一些项目负责人还继续使用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列支费用,疏于对结余资金的管理。

二、影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因素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想要有效管理科研经费,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

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工作,应由科研部门、财务部门、课题负责人三方共同协作编制更为科学合理。科研部门应该制定统一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可操作的预算程序,以及科研计划预算编制办法和说明,对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原则、编制要求、编制规程提出具体的要求,提高预算的可执行度。具体经费预算依据科研项目申报书中规定的研究任务进行。编制预算要对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所有费用,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进行预算,按照全额成本支出原则,并且将上报的经费预算在学校财务、科研管理部门备案。对财务部门及财会人员而言,应尽早介入科研项目,及时提供财会服务及进行财会监督,使科研人员及时获得财务信息的支持,编制更科学合理的预算。

(二)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

为了控制具体科研项目的支出金额,在使用科研经费的过程中,财务部门在建账时,应依据项目预算书中的各类明细支出项目增设相应的明细科目,设置每项明细科目的预算限额。在经费支出的的实际操作、核算过程中,严格执行预算限额制度,对符合规定的且在预算限额内的票据予以正常报销,超出预算限额的支出,就不予以报账。这样项目负责人就能在前期更加详细地对经费项目支出进行合理估计,有效地避免经费的预算内容与实际开支相脱离,增强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

篇(2)

关键词:科研经费;管理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高校科研与政府、企业的合作联系也逐渐紧密,所承担的科研项目越来越多,科研经费也随之大幅度的增长,近来,科研经费数量的多少已成为衡量高校实力的一个重要条件。然而,如何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是目前许多高校面临的严峻问题,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差普遍存在,从政府到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合理管理的制度,使科研经费既能合理的使用又能激发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一、目前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规范

目前,国家在科研项目支出科目、预算定额等方面还没有制定出科学系统的预算定额标准,科研人员并非财务人员,预算观念淡薄,只把科研预算作为争取科研经费的环节之一,前期可行性调查不到位,不进行足够的调研和科学的测算,编制出的经费预算不准确,预算内容不全面,凭以往的经验和估计填列出预算数据,缺乏前瞻性、合理性和规范性要求。

(二)缺乏全面准确的成本核算

教学资金与科研资金来源于不同的资金渠道,在使用时,要按规定计入各自的成本,但是在实际中,通常很难严格的将两者成本准确核算。高校的科研人员大多是教学、科研双肩挑,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有着密切联系,用于实验教学的材料经常被用于科研项目的实验,例如,教学用固定资产用于科研的使用费,从事科研使用的水电费等支出不计入科研成本,而是全部在教育事业费中列支;科研人员的超比例提取津贴、酬金;在报销费用时,发票中所列的明细项目与实际支出情况不符;在人工费的开支上,虚构人员或假借学生身份套取助研补贴,使项目成本核算难以实现实事求是的原则。高校科研项目的成本只是部分地从科研经费中得到补偿,科研成本严重的挤占、挪用了学校的教育事业经费。

(三)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完善。

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科研经费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科研经费的专项审计工作流于形式,支出不合理,甚至发生违规调账。有的科研人员,为了逃避上缴管理费,将争取到的横向科研经费挂靠外单位,躲避学校对资金的监管;有的为了套出现金,用大量与实际不符的票据报销,如招待费、交通费等;许多项目结题不结账,在项目完成后相当长时间内一些项目负责人还继续使用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列支费用,疏于对结余资金的管理。

因此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普遍存在有效性差的问题,探索科研经费管理的途径与办法已成为提高科研水平,保证科研成果质量的关键所在。只有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才能合理分配使用、充分发挥现有科研经费的效益。

二、影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因素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想要有效管理科研经费,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

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工作,应由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课题负责人三方共同协作编制更为科学合理。科研管理部门应该制定统一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可操作的预算程序,以及科研计划预算编制办法和说明,对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原则、编制要求、编制规程提出具体的要求,提高预算的可执行度。对科研人员来说,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经费预算依据科研项目申报书中规定的研究任务进行。编制预算要对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所有费用,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进行预算,按照全额成本支出原则,并且将上报的经费预算在学校财务、科研管理部门备案。对财务部门及财会人员而言,应尽早介入科研项目,及时提供财会服务及进行财会监督,使科研人员及时获得财务信息的支持,编制更科学合理的预算。

(二)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

根据教财[2005]11号文件指出的,“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是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组成部分,各高校应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确定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合理水平”。为了控制具体科研项目的支出金额,在使用科研经费的过程中,财务部门在建账时,应依据项目预算书中的各类明细支出项目增设相应的明细科目,设置每项明细科目的预算限额。在经费支出的的实际操作、核算过程中,严格执行预算限额制度,对符合规定的且在预算限额内的票据予以正常报销,超出预算限额的支出,就不予以报账。这样项目负责人就能在前期更加详细地对经费项目支出进行合理估计,有效地避免经费的预算内容与实际开支相脱离,增强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

在纵向课题经费开支上,科技部门、财务部门应严格规定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与开支标准,人员经费、管理费、协作研究费,对这三项经费预算比例不能随意调整;人员费不能用于人员奖励,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研究人员的工作量,在批复的预算内据实支出;项目管理费用应在项目管理人员费用和其他规定的行政管理支出;项目中使用学校的现有仪器设备和房屋的使用费或折旧费等,应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合理的分摊计入课题成本。

在横向课题经费开支上,应建立兼顾学校、院系和科研人员个人利益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财务部门要按科研收入的一定比例弥补科研活动中消耗的使用学校教学设备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仪器设备和房屋的使用费或折旧费等。并在项目结题后进行财务分析,使科研经费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建立、健全科研经费使用的内部审计制度

1.加强内控制度审计,促使科研经费依法管理。首先要做好科研经费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情况的审计,看是否包含针对当前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当中存在问题的相关解决原则和制度。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和完善本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使学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

2.做好科研经费使用合规性审计,规范经费使用行为。认真做好科研经费使用合规性审计,加大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约束力度,严格控制经费的开支范围与标准,有利于防止滥用科研经费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科研经费使用合规性审计重点有:学校财务部门是否统一管理科研经费,杜绝科研经费脱离学校监管形成经费使用体外循环等现象;经费报销是否符合规定,票据是否合法真实,签字是否齐全;各项支出是否严格按合同要求,专款专用;项目管理费、劳务费、人员经费开支是否超出规定比例开支;是否有结题不结账,结题后仍长期挂账报销科研经费等变相截留科研经费的违反财经纪律现象。通过一系列措施规范科研经费使用行为,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

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

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

篇(3)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科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知识与科技力量密集的高校已经成了科学研究的一条重要分支。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上升趋势,科研经费已成为学校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据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科研经费支出已占高校年支出总数的30%以上。因此,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不仅是科研工作的一个方面,更是高校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科研经费管理政策过于宽松

目前,大多数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实行较为宽松的管理政策,有的高校仅在科研经费到账时学校提取10%-15%的科研管理费,剩余经费教师怎么使用一概不管;有的高校为了调动教师科研的积极性,以各种名义少提或者不提管理费;还有的高校对科研经费不进行成本核算,从事科研项目所用的水电费、仪器设备使用费、实验用材料费、办公费、差旅费、科研人员经费等均不计入科研成本,而从教育事业费中列支,造成很多教师认为经费的使用权在于自己,可以随意支配。存在着出国访问、邀请专家补贴支出过多、图书设备购置用途不明等现象。甚至将日常财务管理中不能报销的费用也纳入经费列支,挤占挪用科研经费将科研经费转为私有财产,致使科研经费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二)科研经费形成的资产管理不严

科研经费在经费管理上一直是以课题组为基本核算单位。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属于课题组,科研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大多由课题组负责人保管使用,在科研人员工作调动和岗位调离时,有的没有办理严格的资产交接手续,物随人走;有的将固定资产化整为零,管理上也就没有事业经费资产那么严格,从而造成科研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下、资产严重流失等浪费现象。此外,高校对科研项目形成的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版权、软件等自创的无形资产尚未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科研管理部门只对部分专利进行记载,没有对全部的无形资产进行管理,学校没有将科研成果、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入账管理,其价值的确认没有规范处理,造成浪费和流失。

(三)科研经费预算不规范

预算不准确、不科学,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获得预期成果所需的成本是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预算存在的通病。由于各科研项目的不可预见性及复杂性,要编制准确、可行的项目预算,往往难度很大。项目负责人在编制预算时,主要凭经验估计,对项目的各项开支缺乏足够的科学论证。纳入项目预算的支出与项目实际执行过程中的支出往往不符,导致计划与保障、监督与控制严重脱节,失去了预算的严密性与严肃性。

(四)科研经费决算不及时或已结题不结账

一直以来,高校科研项目存在不及时决算或项目已结题不结账的现象。有的科研项目已结题,但财务账面上一直保留着余额没有结清,科研经费长期挂账,由课题组甚至课题负责人随意支取。使得学校无法及时完成项目经费决算。尽管教育部和科技主管部门为此曾专门下发文件,力图纠正,但收效甚微。对已完成的科研项目,在验收时往往只注重技术和成果的验收,却很少顾及经费使用的绩效考评。

二、积极引进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创新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

(一)引进现代企业预算管理办法,建立科学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科研经费预算的科学性程度如何,是影响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的前提性因素。一方面,加强科研经费的预算,应该在不同层次制定统一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对预算编制管理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建议,并制定可操作的预算程序及科研计划预算编制办法和说明。对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原则、编制要求、编制规程、预算的可执行度,以及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体系和约束机制等作出明确的规定。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应坚持与科研目标相关、遵纪守法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将科研项目的科学性、新颖性和创新性,与可行性、实用性和在有限条件下达成目标的可能性相结合。严格掌握科研资金的流向,规范使用,并确保科研经费专款专用。另一方面,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可以引进现代企业预算管理办法,即根据不同的预算项目,合理选择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概率预算等方法编制科研项目预算,积极开展与行业先进水平、国际先进水平的对接。规范制定成本费用开支标准,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和规模,加强成本水平的预算控制。高校应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确定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合理水平。提取的项目管理费必须纳入学校预算统筹使用。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用于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支出。

(二)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强化科研经费运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

高校应针对当前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适应不同性质研究工作要求的校内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在制度中明确规定科研经费的使用原则、使用范围、使用办法和审批手续等,让财务管理人员及科研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有章可循。一方面,高校应根据国家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相关财经法规,结合科研经费自身的特点,本着既灵活又规范的原则,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另一方面,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可以将课题组作为一个实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以引进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理念与方法,如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经营杠杆与固定杠杆的机制调节等。加强科研经费项目管理,防范财务风险,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以制度形式将资产保值增值能力、收益能力等指标为主的责任体系落实到课题主要负责人身上,确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责任体系。

(三)引进企业权责发生制,实行科研经费成本核算体系

建立科学的科研经费核算体系不仅有利于有关科研经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更有利于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监控。以财政拨款为主的高校,将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不需要进行相关成本核算。对科研项目而言,笔者认为,应引进企业的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成本核算。这就是:以科研项目作为核算对象,以项目研究周期为成本计算期,将科研项目研制过程中消耗的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坚持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划清费用的承担期限、费用界限、受益对象。将费用支出划分成三大类:人员支出、业务支出、固定资产购建和大修理支出,采用三级明细核算,特别是对成本费用中一些特殊问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解决办法。如人员工资(含科研人员工资、专门的科研管理人员的工资等)、资源使用费(含水电费、仪器设备使用费等)计入项目直接成本。这些费用较难准确计算,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项目经费比例计提以上费用,作为科研事业支出,报财务处冲减学校事业经费支出。增设应收合同款、合同预收款、应付账款、预提费用、应交税金等科目,全面反映收入、成本、费用及税金情况。确保科研项目成本核算的完整性、真实性,减轻学校事业经费的负担,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这对科研项目实行以项目为对象、全额预算、过程控制、成本核算的方式起到积极作用,改变以往仅仅是记账、算账、报账的状态。高校科研经费成本核算系统化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建立全成本计算系统,及时提供成本信息,进行成本的预测、分析与评价;

2.建立全成本预算系统,发挥成本的预算控制职能;

3.建立全成本管理评价系统,发挥绩效评价的促进功能;

4.建立各责任成本目标预警系统,充分发挥成本指标的预警功能。

总之,建立科学严谨的成本管理机制和成本考核体系,对强化科研经费成本管理理念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引进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规范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

相对于企业而言,高校的会计理念和核算方法更注重费用性支出,缺乏对资本性支出的足够重视。高校的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原值,不计提折旧,通过提取修购基金来保证学校固定资产的更新与维护。笔者建议,对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应引进企业的核算方法,增设“累计折旧”总账科目,按期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人为降低了取得相应收入的成本,虚增了盈余,不能真正体现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另外,把科研活动中购置固定资产的支出确认为资本性支出,这样才符合会计核算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保证科研经费核算的准确性。科研仪器设备购置应实行预算、申报、审批、购置、验收制度,并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当科研人员变动以及项目结题后,科研管理部门要及时进行资产清理,办理资产变更登记手续。高校还应加强对科研成果的管理和保护,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转化转让应由学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成果转化法》和《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执行。加强产学研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五)引进企业绩效考核办法,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也称成绩或成果测评。绩效考核是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目的,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承担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的各级管理人员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实绩和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科研经费的管理应引进企业绩效考核办法,逐步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考核制度,完善科研项目的绩效考评机制。根据科研经费管理活动的不同内容和方面,通过经费计划、经费供应、支出管理、经费结算、财经秩序和经费成果六项指标,对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考核和评价。同时将评价的结果作为今后申请科研项目经费的重要参考依据。

(六)加强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

针对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存在的结题不结账现象,高校应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校内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明确课题结账时间和结账经费的用途。科研项目结束或通过验收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已结课题的有关信息,财务部门配合项目负责人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及时办理科研课题结账手续。逾期不办理的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总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相比企业财务管理有着自身的特点。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积极引入先进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运用合作竞争的科学管理方法,在前期重视科研经费的论证决策;在过程中建立起系统、科学的财务监管模式;在后期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进行评价和考核,创建科研经费科学化管理的新模式已成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篇(4)

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逐步贯彻落实,我国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承担的科技项目不断增加,科研经费规模也迅速扩大。2000年,全国高校通过各种渠道共获得科技经费142.6亿元,到2012年则达到了1 030.2亿元,年均增长17.9%。伴随着高校科研经费的高速增长,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科研腐败案件时有发生,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成为社会和舆论关注的焦点。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使用效率是新形势下对高校提出的必然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财政部于2012年11月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教育部于2012年12月针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下发了“三个文件”①,提出明确要求:一是明确科研活动行为准则,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科研行为规范化;二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明确高校主体责任,加强和改进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三是强化科研经费使用监督,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科研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

上述文件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指明了方向,但如何将各项政策要求细化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仍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难点。本文主要从内部控制角度着眼,着重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内部控制来加强科研经费管理。

一、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基本要求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内部控制是基于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指引下,对高校科研活动这一业务领域所进行的全过程管理。是为实现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科研活动的经济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活动比较复杂,涉及科研、财务、资产等多个业务部门,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关键是要做好五个主要业务单元的控制活动,即科研经费预算业务控制、科研经费收支业务控制、政府采购业务控制、资产控制和科研合同控制。按照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实施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同样应遵循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建立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体系要逐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梳理科研活动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科研经费管理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建立健全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督促教职工认真执行。只有遵循科研活动规律和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才能达到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的目标:即合理保证科研经费收支合法合规,科研经费形成的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科研经费项目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科研活动中的经济舞弊和预防经济腐败,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和效果。

二、内部控制视角下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相应的管理部门、信息系统及规章制度等也相继产生和建立,但是从实际的管理效果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管控重点不明确、控制责任不明晰,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研经费管理重点缺乏系统性分析,科研经费管理比较被动

科研经费管理涉及多个业务部门和管理环节,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准确判断出容易发生的风险点即管控点至关重要,它是做好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的关键控制点缺乏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容易造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也不利于科研经费管理的风险防范。

(二)业务部门职责分工不够明确,造成管理断点,效率不高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业务部门职责分工明确,是提高控制效率的重要手段。目前很多高校都存在业务部门特别是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的现象,给管理工作增加难度。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都是科研经费管理的主要归口单位,在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管理中负有重要责任,直接影响着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职责分工不够明确,信息沟通不及时,信息不对称,从而造成管理断点、效率不高。比如:科研经费汇款至高校银行账户后,财务部门因无法第一时间获取科研部门掌握的相关合同信息,而不能及时确认收入;财务部门在办理科研合同预借发票后,因与科研部门传递相关财务票据信息不畅,而导致催缴应收款项力度和效果较差;财务部门对科研合同任务是否已经执行完毕等信息掌握不及时,而造成科研经费结题不结账的现象较为普遍等。

(三)科研经费管理各系统之间共享与兼容薄弱,造成信息孤岛,信息系统功能缺失

为了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和核算质量,很多高校都开发和使用了相关信息系统,比如科研项目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票据系统等,但由于这些系统大多是由不同部门或不同机构基于自身需求开发的,对系统间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方面的考虑往往不够全面,造成系统间数据不能全面关联和实时更新的困难,形成信息孤岛,带来了管理上的漏洞和重复工作。比如:有的高校在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中虽然针对每个课题所能购买的大额固定资产及大宗耗材进行了明细登记和管理,但是在课题实际购置中,资产管理系统对所购资产进行登记时,仅注重金额、型号等具体信息,而对其经费来源是否可以购置并不控制;同样财务系统在具体核算时,主要是控制设备费额度是否超出课题预算,而忽视了所购具体设备是否与课题相关,这样一来就容易造成课题经费使用不规范,给最后结题验收等工作带来了较大压力。

(四)科研经费核算环节中存在科研腐败的风险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导致高校科研经费核算环节风险聚集,滋生科研腐败。分析总结近年来社会媒体所公布的具体案例4基础上,列举出在实际核算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私设“小金库”;(2)报销假发票、订立假合同或以虚假经济业务套取资金;(3)预存会议费;(4)关联交易;(5)向配偶和亲属等与工作无关人员发放人员经费;(6)通过勤工俭学、咨询费、劳务费等方式虚报冒领人员经费;(7)以出差、会议等名义报销旅游费;(8)在经费中报销个人及家庭支出;(9)购买购物卡、消费卡等非科研支出;(10)通过购买试剂和材料、测试化验加工费等套取现金;(11)以差旅费名义大量借用现金而长期不还;(12)故意化整为零逃避学校采购审批程序和招投标管理以虚假经济业务套取资金。

三、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关键控制点分析

高校科研活动和经费管理过程中有着自己的发展规律和要求,梳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控制风险和责任部门是建立和完善相关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笔者按照《内部控制规范》的分类方法,从业务类别出发分析了科研经费管理活动中5项主要业务的关键控制点和需要控制的风险,找出目前科研经费管理中容易疏漏和发生舞弊及错账的薄弱环节,为将来部门之间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为进一步采取相应控制措施提供依据(见表1)。

四、内部控制视角下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建议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建设,需要处理好内部控制规范与现有各项财务规章制度的关系;处理好财务处和学校各部门的关系,使管理规则化、程序化和系统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建设,还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工具,实现网络化、信息化。结合前文分析,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设立健全岗位和部门责任制,对跨部门的业务明确分工、加强协作

根据前面表1梳理的科研经费关键控制点和控制风险,对应建立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进一步明确科研、财务、资产等部门相关职责和工作内容,特别是对部门之间信息传递环节涉及的工作内容要细化分工,比如科研拨款流程的分段式管理,从拨款制单到下达等环节都要设计清楚,建立分工明确的责任体系,避免漏球。

高校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科研管理任务重、科研经费规模大的学校,尝试在财务部门或科研部门内部设置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服务机构。科研经费管理服务机构负责协助、指导项目申请人合理编制经费预算,对已批复或签订合同(任务书)的项目提供从到款通知到具体项目经费分配、预算执行进度通报、经费使用建议、预算调整、决算编制、外部沟通协调等全过程服务,会同学校有关部门做好政策咨询、业务培训、科研合同管理、技术市场登记、税费减免等相关工作。

(二)加强信息系统建设,着重对部门之间系统的整合和共享

建立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系统。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系统是集科研项目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票据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为一体的闭合系统。学校要统筹规划,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完善系统功能,建立校内科研、财务等部门和院系、项目负责人共享的信息平台,实现科研项目从申报、评审、立项、执行到验收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与服务,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

(三)采取有力内控措施,严把科研经费核算关

篇(5)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以来,随着国家科技经费渠道和经费投入的大幅度增加,高校可申请的科技经费渠道和数量也越来越多。科研经费的增长,使高校科学研究工作有了长期稳定的财政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高校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并使得高校的科学研究工作由国家科学研究队伍中的方面军快速发展成为了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应用研究的重要方面军。而对于高校而言,一个科学、系统的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模式的建立是对于学校经济的良好运行和高校教育、科研事业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面临的问题

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工作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各个部门优化资源配置,其实质是通过一系列、全方位、多维度的绩效测评指标对科研经费使用效益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对科研经费收支情况的分析,掌握科研项目支出比例;通过财务状况的分析,有利于科学决策,统筹调度,合理运用资金;通过科研经费效益比较分析,科学评价科研经费产出效益(成果应用率、成本效益率、科研经费节约率、新增销售收入、利润、上交税金等指标是否符合经济效益原则),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提供依据。

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与国家对科研管理改革的客观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一)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信息不对称

高校科研活动的管理包括两方面: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及使用控制,并定期与财务部门的相关账务进行核对。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造成的结果是:不少高校的财务部门不了解项目资料与信息,无法积极主动配合科研部门跟踪、评价经费的使用情况,并进一步通过经费管理来控制项目进程,而科研管理部门也只重视争取项目或提取管理费;谈不上对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跟踪,从而导致科研经费的项目管理与会计核算各成一体,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相对脱节。而且目前的绩效评价工作尚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绩效评价结果对于项目执行的成效与相关责任的直接约束力欠缺,在财政支出管理和科研管理中应有的参考作用、导向作用和制约作用尚未得到充分体现,也影响了该项工作的权威性和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重核算而轻预算”的现象普遍存在

我国对科研计划实行课题负责制管理,即以课题组为基本活动单位进行课题组织、管理和研究活动的一种科研管理制度,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的立项、组织、经费管理、结题、科技成果转化等全过程。然而由于高校的科研人员对专业性较强的财务预算意识和认识不足,对预算科目内容不清晰,预算的编制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完全随意进行经费预测划分,造成课题经费在使用过程中预算与实际存在一定的偏差,预算执行缺乏严肃性。并且在科研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其他费用,科研项目承担者也没有将这部分经费预算到科研经费之中,且有的项目承担者在实施科研项目研究工作时,有的将教学经费混作研究经费,有的不同科研项目资金交叉使用,致使科研收入与支出无法匹配,给成本核算带来困难。这样就会使得科研课题成本,无法得到真实反映,进而导致预算失真,给科研项目的进度、管理和监督带来困难。

(三)科研活动自身特点造成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的复杂性

科研活动具有前瞻性、探索性、风险性和不可预见性,使科研部门或财务部门对其制定准确的经费绩效评价体系难度较大。一方面,高新技术对社会、经济、环境将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也具有某种不可预测性和隐蔽性;另一方面,只有具有法律、科技、财政、管理等方面知识和经验的复合型人员才可能对科学研究的特征、内容、项目有较清楚的认识,从而恰当地对科学研究究竟应在什么范围内进行、科研经费预算应在什么范围内支出、如何规范各科目的比例等做出评价。然而目前科研管理队伍中缺乏这样的人才。

二、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第一,科学性。科学性原则要求各项指标的设计不重复、不遗漏,指标之间既具有独立性,又互为补充,能基本反映财务核算和绩效评价的主要特点,从政策导向的意义上抓住评价的中心,保证评价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第二,系统性。系统性原则要求将每个科研项目活动作为一个系统的过程,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从科研经费的预算、科研经费的使用、科研经费的财务分析等一系列全过程来分析科研经费的绩效,并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作为考核评价科研经费绩效的基本方法。在设计科研经费评价指标体系时,既要重视经济指标,也要重视科技含量指标,既要考虑绝对指标,也要考虑相对指标,既要采用定量指标,也要采用定性指标。

第三,可比性。可比性原则要求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应具备可比性和适用性。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要对高校经费管理的绩效进行核算和评估,而这种评估只有通过高校之间类似科研项目的比较、科研项目预算与决算指标之间相互比较,才能更充分的体现出来。

第四,实用性。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的实用性,包括以下含义:要考虑评价研究的目的和需要;有关数据易于获得,以便为考评工作的可操作性创造条件;应给定性指标制定评分细则,使专家易于理解、判断和打分;考评指标应具有中长期的适用性,利于在同一指标体系下不断总结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工作。

三、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方法

财务绩效评价方法是指在分析工作中用来测算数据、权衡效益、揭示差异、查明原因和明确责任的具体方法。

第一,比较法,又称对比分析法,它是将有关可比的数据进行对比,测算出相互间的差异,并找出原因的一种方法。是财务分析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分析方法。

第二,图解法,能直观地反映现象发展趋势及规律。

第三,比率分析法,它是将可比的项目加以对比,求出比率,进行分析,借以说明项目与项目之间关系的方法。

第四,趋势分析法,指在同类指标在不同时期的比较,用于说明现象在时间上发展变化的方法。适于动态分析法,通过分析可以了解事物变化趋势及其规律,为决策和预测未来提供比较有价值的资料。

四、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对科研经费进行评价应该考虑到科研经费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设计科研经费评价指标。

(一)定性分析指标的设计

设计科研经费绩效评估定性指标,要根据承担科研项目研究的不同领域和理论、应用、推广等不同的类别,设置相应的指标。一般来讲,在评估时很难用数字来计算和表达的指标应当设置为定性分析指标。定性指标设计情况如下:

科研项目意义:表示科研项目研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影响大小;总体影响:表示科研项目研究在国际和国内所达到的水平高低程度;创新性:表示科研项目研究对本学科或学科某一领域的创新突破程度;复杂性与难度:表示科研项目研究本身的难易程度;对学科贡献:表示科研项目研究对本学科的未来贡献;推广应用情况及前景:表示科研项目成果推广的广度和深度及应用前景;社会效益:表示成果应用对社会所作贡献的大小程度。

对定性指标的评估,要考虑科研项目成果是否被采纳应用。根据科研项目研究的不同类别作为权数,确定适应的评分办法,尽量使定性指标定量化。

(二)定量分析指标的设计

某科研经费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根据科研活动的特点,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估的定量指标可设置如下:

1、科研项目完成率:主要反映高校科研项目按期完成情况。完成率高说明科研单位科研经费使用效率高,反之则低。

计算公式:科研项目完成率=按期科研项目完成数/到期应完成科研项目总数×100%

2、有效资金率:反映科研单位特定期间内科研经费耗费与成果积累的关系,说明资金的有效使用程度和科研项目的按期完成情况及成功率。

计算公式:有效资金率=成果累计总费用/科研经费支出数×100%

科研经费支出数是指在特定期间内为完成科研活动而消耗经费的总金额,具体包括仪器设备费(购置费、试制费及其他费用)、相关业务费(材料费、燃料及动力费、测试及化验费、会议差旅费、专家咨询费等)、承办学术会议费(印刷费、会议资料费、住宿费、专家讲座酬金等)、研发的劳务费(研究生的助研津贴、临时工工资等)、课题管理费、科研协作费等。它是反映科研经费支出的水平与规模。特定期间是指科研单位的科研项目从科研计划、经费投入、科研项目研究和成果应用推广的周期。具体年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定。

3、经费支出结构占比率:反映科研经费支出结构情况的指标。通过对构成科研经费支出总额的各科目占总支出的比重分析,反映科研经费支出是否合理,根据分析结果,把握科研经费运用的动向。

计算公式:经费支出结构占比率=科研经费支出总额的各科目/科研经费支出数×100%

4、科研经费结余率:反映高校特定期间科研经费使用的节约程度的指标。

计算公式:科研经费结余率=(1-科研经费支出总额/科研经费总投入)×100%

科研经费总投入是指特定期间内科研经费投入总额,它是反映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筹集投入的规模。

5、成果应用率:反映高校在特定时期内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程度的比率,也是科技成果商品化的比率。

计算公式:成果应用率=成果推广个数/科研成果总数×100%

科研成果包括发表的科研论文、出版的学术专著及授权的专利等等。科研成果推广是指将研发成功的成果应用于军工、民用等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中。

6、人均效益:反映科研单位一定时期人均的效益水平。

计算公式:人均效益=成果总效益/科研单位总人数×100%

7、科研效益:它是成果总效益与相应的成本费用之差,反映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取得的纯效益。

计算公式:科研效益=成果总效益-成果总成本

成果总效益是指科研单位通过科研合作、技术转让、推广应用、咨询服务等所取得的收入。科研效益也包括科研项目经费的节约数。其中科研经费资金节约数=上年科研经费结余+本年科研经费收入-本年科研经费支出-科研经费的其他应收款余额。

8、科研成果得奖率:反映科研成果得奖的比率。

计算公式:科研成果得奖率=获奖成果数/科研总成果数×100%

此外,科研仪器设备购置数和利用率、科研活动所消耗学校公用的水、电、气、网络资源等间接成本的比例分摊等问题需要在评估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一些评估指标,进行考核分析。

参考文献:

1、张艳,崔贞云.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守夜人作用[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篇(6)

二、规范医院科研经费财务核算和管理的建议

篇(7)

一、前言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科研领域的日益重视。新产品、新项目的开发已至关重要,是企事业单位生存的关键。医疗卫生行业也在不断的进步,医院要发展、要上等级、要吸引病人、争取好的效益,为了让这些方面跟上社会的大环境,势必要求医院把医生的技术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服务态度第二。医生的技术水平的提高,相对应的也是学术水平的提高,每个医院都会筹资一定比例的科研经费,用于科研项目的研究。

二、我国医院科研经费的现状

科研经费按医院的等级筹资渠道分为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县级。同时也有本院自筹的经费、也有一些药商的赞助。从全国的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仅为20%,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专利技术的交易率也只有5%,运行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特别是国家拨付的科研经费,只是看到发表的几篇论文,至于科研成果转化根本不在考虑之列。眼下不管是教育业,还是医疗行业,也是如此现状。很多医院对科研经费长期缺乏监管,产生了混乱的局面,让有些人钻空子、也有些领导的一些不合理和超范围的支出都在科研经费中列支,甚至有些医院的科研项目进度末到一半,经费已用的差不多,科研项目就只能不了了知,随便应付一下交差,反正是国家的钱,最终致使舞弊违法行为的产生,给医院和国家带来一定的损失。

所以说为了合理、有效的使用好这些经费,使它效益最大化,对科研经费的监管致关重要。现在的医院财务制度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末作明确规定,形成了各家医院对科研经费的使用不规范,核算方法和口径也不同。

三、加强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策略

笔者认为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应遵循政策性原则、计划性原则、节约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此本人有如下思考:

1、建立医院科研项目预算表

对各科室和课题组上报的的科研项目要求上报人先做一个预算,经主管科研的科室负责人、财务科负责人、分管领导审核后,报院长审批,医院才可把此列入医院本年度的科研范围。(同时严禁一个科研结题,又申报其他课题)。本人设计了一个预算表如下:

XX医院科研项目预算表

2、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

预算经过调整确定后,科研经费到位,日常事宜的监管要到位,主要分两个层次,第一主要是非人员成本,第二是人员成本(在科研项目结题时,才可领取)。

(1)科研项目新增的固定资产要按医院财务规定办理出入库手续,按以后是否还有使用价值等情况分全额和部分列入科研成本,即使用医院的固定资产要提取相应比例的折旧列入科研成本。新增的固定资产要由财务科、主管科室、分管领导审核,单位负责人审批。

(2)水、电、药品、卫生材料、消耗材料、调研费、资料费、协作费、鉴定费、差旅费、招待费等费用在符合医院财务制度的同时列入科研成本。严格按其预算进行,对以上的各项费用要经过严格的审核,由财务科、主管科室、分管领导审核,单位负责人审批。

(3)有条件的医院可应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科研经费的管理,自主开发院内网络系统,在财务科、主管科室、分管领导、单位负责人、课题组五方对科研经费的信息进行共享,监督其是否严格按其预算范围进行开支。没有条件的单位,可再设计一张卡片,一式三份,分别由科题组、财务科、主管科室保管,进行一一登记,三张卡片应保持金额相符。卡片格式如下:

(4)还应提取一定的管理费用,按科研项目的时间长短来定,能促使科研人员提早完成课题。

(5)列支以上费用后,有结余的科研项目方可支取人员补贴,但也只能领取结余的一定比例,剩余比例的发放看其科研项目是否应用于临床,并且其应用于临床的效果,由医院专家组评定后,视效果进行发放。

(6)对有成果推广的课题项目,以及获得国家级和地市级的科研奖励,课题组可提取奖励金额的一定比例,剩余比例作为医院的科研发展基金。

(7)财务科应对科研经费单独建帐,专款专用,科研经费大项目下分设明细课题名称,不同的课题分开核算,一目了然。

四、结语

主管科室应对各个科研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并进行评估,如需要调整期初预算,要经过主管科室、财务科、分管领导审核,单位负责人审批。才可调整预算,所有项目到期均应结题,并如实提交科研项报告,如其课题因无期徒刑特殊情况延迟二年以上的,医院要收回该课题的所有费用,从科研人员的工资中扣回。与企业等单位共同开发的科研项目,金额较大的,结题时要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以便使医院及时纠正不合规之处,杜绝浪费、舞弊等行为。提高经费管理水平,提高经费的使用质量。

参考文献:

[1]吴丹.浅议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代经济(下半月),2009;6

[2]沙莉莉,吴超,王健.加强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之浅见.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4:20

篇(8)

2.项目预算编制不科学,存在忽视预算管理的现象。由于高校在项目立项申请时直接由项目负责人编制预算,而科研部门则比较重视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规模,忽略对科研经费预算的管理。导致项目预算不能全面地真实地反映课题经费的成本支出,造成课题经费在使用过程中超预算范围和预算标准,难以按照批准的经费预算核定的用途、范围和开支标准使用项目经费。

3.部分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认识不足,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尚不完善,执行有待加强。目前,高校都根据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了本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科研经费账户开立、科研经费使用及审批权限、科研经费结余处理等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部分高校科研管理体制不完善,特别是在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审核、执行监督等方面,容易造成项目预算编制不明晰,经费预算审核缺乏基础,审核工作难以执行,项目预算执行和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另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大量存在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不一致的现象,部分项目内部控制制度并未完全执行,导致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低下。

4.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如,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经费支出不及时、部分经费开支原始凭证及相关资料不完整、反映的支出事项与项目任务关系不清晰等现象。财务部门在科研经费报销时,往往比较侧重于报销手续是否完备、原始票据是否真实合法,导致很大一部分科研经费被用于支出管理费、招待费、人员经费等,真正用于科研项目的经费很少。

二、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良好的运行机制是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高校应对照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部委的经费管理办法,对学校现有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中与相关部门的经费管理办法不符事项进行修订,建立一套既符合国家规定,又能结合实际情况,合法合规、可操作性强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2.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健全预算管理制度。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是项目围绕预算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的内部管理活动,具体包括预算管理的指导思想、预算的编制、调整、执行、分析与评价。高校应制定预算编制、审核执行、预算调整和监督管理办法,对预算编制原则和内容进行规范和统一,明确预算的审核、监督部门的管理职能和预算调整审批程序,加强经费预算管理。确保科研经费收支和结构的平衡,保证预算的严肃性。

3.强化各部门对科研项目的全程管理。高校应按照科研经费管理一系列文件的要求,明确各相关部门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的工作职责,全过程参与项目申报经费预算、中期经费支出检查、结题经费决算审核等工作,与项目负责人进行意见交换并形成书面检查记录。此外,对项目验收、结题之后的财务报销、档案移交等进行后期跟踪检查。

篇(9)

在我国,高校的科研经费一般分为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两大类。纵向科研经费是指高校承担国家、省、市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科研任务而得到各级财政部门拨付的科研经费、基金类课题经费以及学校预算安排的科研专项经费、科研配套等;横向科研经费是指学校接受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或个人委托承担科研任务而取得的科研经费。要管好用好科研经费,完善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使国拨纵向科研经费使用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1.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1.1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统一、规范的科研管理制度,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相脱节。大多数高校的科研处负责项目申报、立项、结题验收、成果鉴定等科研管理工作,关注的是项目的级别和到账经费的多少;科研经费一般归口到校财务处管理,财务处本身业务量大,根本没有精力收集、整理具体科研项目的信息,加之观念上存在一些误区,认为科研经费只是一种代管经费,只进行简单收支核算,不参与科研前期、中期、后期的管理工作,财务部门与科研部门容易造成脱节;项目负责人则认为实行课题负责制,科研经费是自己争取来的,上缴完学校管理费后自己理所当然地可以支配余额,任意划拨科研经费,不按项目预算范围与内容使用经费,出现经费使用不当和超支等现象。学校管理制度的不配套、不完善使得科研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1.2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

目前高校财务是根据教育事业费的会计制度来审核科研经费,并按教育事业费的核算模式进行简单的收支核算,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科研经费的特性,也无法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与使用进行监管。科研管理部门对经费到位后的使用主张宽松,不加制约,不能为财务部门提供完整的科研项目信息;财务部门缺乏与科研部门以及项目负责人沟通的平台和信息共享,在不熟悉科研项目的运作过程的情况下监管科研经费的的使用;项目负责人对项目预算的法律意识淡薄。不按预算开支,不合理开支时有发生。

1.3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使用中存在问题

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广、项目类别及名称繁多,经费分类划分困难,有时同一项目从不同渠道均获得资助经费,而经费使用情况要分来源渠道上报,给科研课题的财务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及会计软件功能的局限性,项目的分层次管理和分级上报也很困难;科研经费的负责人多数对财务知识不是很清楚,往往不能按财务制度的要求报账,使财务人员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既要考虑实际情况,又不能违反财务制度,从而给财务核算工作增加了难度。

1.4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预算存在问题

科研立项阶段的经费预算存在的问题:一是编制“弹性预算”。弹性预算是一种有意夸大科研经费预算金额的行为。项目负责人上报的预算金额不是项目所需要的真实成本,而是在真实成本的基础上预留一定的空间和余地。二是编制“粗放预算"。大多数项目负责人都不是财务人员,缺乏科学的预算知识,加之有些项目负责人认为经费预算没有必要细化,编制项目预算时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表现出项目预算编制的随意性。三是编制“虚假预算”。虚假预算即虚报开支,将一些与课题研究无关的费用计算在内,以套取科研经费。

1.5 高校科研全成本核算难以实施

高校科研项目的成本费用主要由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协作研究费用构成。其中直接费用指课题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可以直接计入课题成本的费用,包括人工费、设备费、差旅费等;间接费用指难以直接计入课题成本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水、电、暖费等;协作研究费指由外单位承担部分协作及加工的费用等。全成本核算应将科研项目消耗的所有资源成本纳入项目的成本核算中。但实际上科研用的房费、水费、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管理费、科研人员的工资、奖金等都不计入科研成本,而是从教育事业经费中支出;按规定科研收入计提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管理费的一部分是用于支付学校垫付的水电、折旧等费用的,但所提的管理费却成了科研管理部门的日常开支;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交叉进行,不能明确划分其用途,往往是用教学材料来作科研项目的实验,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课题费混用,造成科研项目的成本难以准确计量。

1.6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失控。在高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模式下,存在着科研管理部门、二级院系、资产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等多头管理现象,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处于多头管理又都不管的状态;财务账只反映科研资产的金额,设备处只负责购置科研设备的数量、品名、规格;科研设备的利用率财务处不清楚,不知道科研设备的购置、利用是否合理,从而造成科研设备重复购置和利用率低下的浪费现象;科研资产验收入库的手续也不完备,购置后的科研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大都由课题组保管使用,在科研人员工作调动和岗位调动时,由于没办理资产交接手续,可以随意带走;还有的科研人员为了逃避国有资产的监管,将购置的国有资产设备拆分成材料、消耗品等开具发票,造成学校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1.7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监督中存在问题

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缺少必要的审计监督。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较多,现行高校《会计制度》规定课题经费要纳入学校统一核算,但由于这部分经费牵涉到学校及某些个人利益,管理的阻力很大,更谈不上监督;政府审计部门也很少对其进行专项审计,学校内部监督制度也不健全,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很少过问经费使用情况及效益,使经费管理缺乏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

1.8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中结余资金问题

科研项目完成后,课题结题不结算。多数高校科研项目在通过验收、完成结题后,未将剩余经费在财务部门进行结算而继续用于其他支出。结余经费不结算,使财务部门无法对项目研发过程中发生的经费进行成本归集、分析与效益评价,表现在每年的财务报表中已通过验收的项目仍然有余额,不能客观反映学校目前实际的科研情况。多数高校科研经费实行指标卡管理,个别单位经费卡管理不严,结余经费数额不清,有的项目负责人手中持有好几个经费卡,时常有经费使用中互相串用的现象。

2.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2.1 高校中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过于宽松

科研经费报销中出现违纪违规的现象,既有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许多学校在科研管理体制上的问题。在课题制下,科研经费到款后学校除扣去管理费,剩下的经费全由课题组自行支配,缺乏对科研过程尤其是经费使用的监督与管理。许多高校为了鼓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争取多报项目、多争取项目,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都比较宽松。如为了充分调动从事科研工作的教职工的积极性,许多院校在科研经费到款后学校只提取少量科研管理费,而没有对科研工作进行细致的成本核算,对于学校通过科研工作取得了多少经济效益并不关心。一些高校认为科研经费为预算外经费,无需从严管理,而只要课题经费能进学校就行,至于学校通过科研工作取得多少经济效益不够关心。不少高校科研所用的水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管理费、科研人员的工资、奖金等都从教育事业费中列支。

2.2 支出预算与经费开支不一致

国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中对支出预算的要求是本着量入为出、实事求是的原则编制预算表,并规定了预算表中应包含成本收入和支出项目,但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中仍存在经费开支与支出预算不符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国家财经制度方面,由于制度对科研经费的人工费、资产购置费、通讯费等范围存在限制,无法据实列支,导致申报时的支出预算无法准确制定;此外,高校的科研项目多为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具有不确定性,加之物价上涨、工资上调等原因,易发生价差,导致经费支出增加。国家或项目归口单位专项审计不及时,学校审计部门日常监督也不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对科研经费的监督本应是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然而,科技部门“重立项,轻跟踪",财务部门“重决算,轻预算",审计部门人员编制不足等问题,造成项目经费使用缺乏全程的跟踪监督。

2.3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般情况下,高校对科研经费购入的固定资产都能纳入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但对固定资产购入后的使用和项目结题后的资产移交、清理,高校却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的规定:“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均属于学校的国有资产,必须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即科研项目在结题后,应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并办理移交手续将固定资产移交给学校。但因为缺乏相关的固定资产使用和移交制度,很多固定资产滞留在科研人员手中,致使国有资产流失。而固定资产无法统一调配使用,则难以避免重复购买和建设,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

2.4 高校普遍上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大多数高校很少进行成本核算,高校更多的是注重科研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和社会效应。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学校的成本意识淡薄造成的。由于高校是事业性质的单位,很少进行经营活动,所以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对科研人员在学校从事科研活动所产生的费用,如房费、水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电话费等小额费用,并未进行认真的考虑,往往均在事业经费列支,而这些费用汇总后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挤占了学校正常的公用经费,也无法反映科研经费支出的真实情况,使科研经费的成本核算不准确。

2.5 制度不全、责权不明形成资金结余

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不健全,责权不明确。科研项目经费的委托方认为科研经费的管理权随着经费的转移由委托方转移到受托方,而受托方则认为对课题经费缺少自,认为经费是课题负责人中请到的,使用权在他们自己,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从管理者到课题负责人都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使得一些制度和规定执行不力。高校没有真正实施有效的管理,尤其是结余经费的管理在一些高校成了真空地带,变成了课题组的自有资金,经费使用随意性很大。形成结余经费原因主要是:职能部门在结题结算过程中缺乏对项目合同的协调监督、课题组在项目完成后极少主动申请结算。形成结余经费的具体原因:预算结余。立项时的预算往往不能全面反映执行过程中的全部费用。 (2)核算结余。高校科研经费核算制度不完善、不规范,没有进行成本核算,结构不合理。 (3)政策性结余。绝大部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宽松,对高校固定资产、仪器设备的使用等只是提取管理费,用教育经费购置科研设备,使得本应购置科研设备的经费部分结余下来。(4)非正常结余。由于科研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课题负责人在使用经费过程中,人为减少项目成本,挤占、挪用教学经费、尤其是实验材料,造成不正常的结余。(5)重复结余。目前国家科技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研究人员可以从不同的来源渠道获取重复资助,从而造成科研经费结余。

3. 高校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

高校要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学校科研、财务等部门、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学校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经费管理的有关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审查项目决算,监督、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立项书或合同约定及有关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项目负责人负责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决算,并按规定使用经费。项目负责人应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结账手续,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科研部门、财务等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实行“三位一体、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3.2 完善校内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各高校要针对当前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完善校内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应针对当前纵向、横向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立和完善校内纵向、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在制度中应明确规定科研经费的使用原则、使用范围、使用办法和审批手续等,对科研项目经费中的人员费、评审费、管理费等也要做出相应的规定,使财务管理人员及科研人员做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自觉遵守有关的财经规章制度;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也有利于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的沟通和理解,减少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在报账过程中的矛盾。

3.3 强化纵向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

科研项目立项的关键是合理编制项目预算,实事求是地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核算课题本,这是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基础。从国际上在科研项目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来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有效手段就是经费预算管理。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主要由项目组成员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对资源进行合理的计划及编制,结合经费估算和预算的方法技术制定合理的项目预算,是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体系的基础;项目确定不等于确定经费,我国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模式的一项重大改革就是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管理,借鉴国外经验,实行根据项目计划任务编制项目全额预算,经过评估和审核后确定经费。因此,科学编制预算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构建科研经费管理体系的基础

3.4 建立健全全面成本核算制度,

高校应加强对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管理。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是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组成部分,各高校应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全面成本核算制度,来确定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合理水平。其中,项目管理费可根据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规定的比例由学校安排使用;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没有明确规定的,由学校制定管理办法予以规范,但目前项目管理费提取比例最高不得超过项目经费总额的10%。提取的项目管理费必须纳入学校预算统筹使用。人员经费、业务费等其他各项支出,各高校应根据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的要求据实列支,不得预提。

3.5加强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题不结账。各高校应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校内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明确课题结账时间和结余经费的用途。科研项目结束或通过验收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已结题课题的有关信息。原则上,项目负责人应在六个月内根据学校制定的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办理结账手续。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结账手续的科研项目,学校有权按照校内管理办法予以结账。

3.6 规范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学校使用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都属于国有资产,应纳入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资产的处置和使用(包括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应按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办理相关手续,不得以任何方式隐匿、私自转让、非法占有或谋取私利。各高校要加强对科研成果的管理和保护,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转化转让应由学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成果转化法》和《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执行。

3.7 高校应建立具有统一控制力的监管体系。科研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特别在宏观层面上,应强化其适应性与回应性管理体系,通过法律规范逐步完善,做到有法可依。首先,在科技管理部门内部,按照现代管理体制设置,遵循权力制衡原则,决策、执行与监督部门相互独立,并在其内部形成闭环控制系统。在这种个过程中,注重审计的重要作用,从合规性传统审计向合理性绩效审计转变,实行定期审计与随时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其次,是科研承担人所在单位的监管,这是科技经费监管的基础。加大财务监管力度,将课题经费作为校内部门经费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审计、专项检查、绩效考评等手段及时了解课题经费使用情况;对各部门、单位的课题经费管理加强指导,加大财务、审计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1]金云美,《高校课题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事业财会 2005(6)P57-58

[2]陈维忠,《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商业经济2005(3)P66.67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M],教财〔2005〕

[4]陈少杏,《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科技信息 2007(24)P176-177

篇(10)

随着我国对科学研究经费投入的大幅上升, 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大幅增长趋势, 如此庞大的科研经费, 如何保证合理合规使用,充分发挥其效益, 已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目前,教育部和财政部陆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财)[2007]1号),以及《关于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经费使用和加强监管的通知》(国家发财字[2005]462号)等相关文件,对科研经费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实际上,少数高校和科研人员在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上还是存在问题,本文通过查找科研活动管理中突出的问题,给出意见及建议。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主要问题

1、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各异,制度设计与实际情况相脱节。

目前科研经费来源主要为两类: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纵向经费大多是从政府多个部门财政直接拨付资助,从项目类别而言更加多种多样,国家有“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际合作研究经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骨干教师计划、留学回国启动基金等;各省市的自然科学基金、社会发展攻关计划、工业攻关计划等。由于各归口管理部门不同,针对不同的科研项目出台了不同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如《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几十项经费管理办法,客观上造成财务科目多、账目多、经费流通量大,往来支付频繁,给科研财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特别对承担多个不同类型的科研人员来讲,预算编制与执行较为麻烦。

而且科研管理制度与现实情况相脱节,没有结合现实情况及时修订。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人员经费支出对象不合理。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中,劳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由于老师都必须承担一定量的教学任务,科学研究大多占用休息时间,对于他们付出却得不到任何劳务报酬,这既不合情理,也无法激发老师的积极性。第二,人员经费支出比例过低。有关文件规定劳务费的支出总额不能超过资助金额的10%,然而科学研究门类众多,有些科研成果主要是依托科研人员的脑力劳动,这样的制度明显不符合科研活动的实际状况,执行起来自然有虚假行为出现,增加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与监督部门工作难度。

2、学校各部门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缺乏沟通协调和联动机制

现行科研经费管理是依照职能划分,属于传统管理的模式。主要架构是:财务处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原则,对每项科研经费实行项目管理;科技处依据各级相关的制度和规范要求上报申报、立项、结题、经费使用审签等工作进行管理;项目主持人(项目课题组)对科研项目甄选、设计、研发、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项目完成的效果、效率等工作负责;审计处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但在实际运行中, 科技处对经费的前期分配、耗材、使用以及项目进度有把握, 而在使用中财务部门审核时, 却没法根据项目进度了解经费使用的详细情况, 有时候财务履行的仅仅是大出纳的功能,由此造成了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的人为割裂, 存在“ 管项目的不管经费” 、“ 管经费的不管项目” 、“管审计的既不管预算也不管项目”的现象。科研项目的预算信息、进展信息和财务开支信息在校内各部门之间未能做到及时、全面共享,这就给项目管理留下真空, 容易造成经费使用和管理的混乱。

3、科研项目重项目申请,轻跟踪管理

科研课题立项数量及经费额度已成为各高校科研能力排名的重要指标之一, 教师职称晋升也将此作为一项重要考核依据, 因此, 各高校及相应科研职能部门对每年争取到多少科研课题,及其级别是有无突破,经费到位多少、增幅相当重视,不跟踪评价经费的使用情况,导致出现课题立项后,不重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经费下拨进时,很多项目负责人认为: 钱是自己的,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经费使用随意、违规的情况发生也就在所难免。有时课题预期成果根本达不到,验收时, 由于缺乏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评价体系,对于不能按时按质结题的项目, 国家目前也没有出台相应的制度对其进行惩治, 导致课题约束力不够, 尤其是一些横向课题, 本身科研价值体现不够高, 加之企业以利益为导向, 最后很多科研项目结题时不了了之。

4、科研资产重复购置,难共享。

高校利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都应列为国家财产,必须纳入高校固定资产统一管理。但客观上存在科研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私有化”的问题,目前许多高校建设了一大批条件成熟的研究平台,集合高尖的科研设备,科研项目组成员视为已有,不愿意共享或提供服务,刺激了设备重复购置,造成了国有资产的使用率低。

二、意见及建议

(一)学校层面

1、完善科研业务管理制度

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以制度和预算为主要手段,通过规范和约束高校科研经费运行,维护资产的安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科研事业发展目标的实现。高校根据文件内容,结合制度设计的原则要求:(1)全面性原则 制度应贯穿全过程,从课题的立项时预算编制,到结题后的资产管理、项目的绩效评价,涉及的对象包括人、财、物等方面。(2)制衡性原则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不是简单依靠某个部门来实现,在对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应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3)适应性原则 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适合自身需要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并不断进行修正、补充,保证制度的不断完善与有效。(4)成本效益原则 权衡实施成本,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2、营造良好的管理理念

有好的制度还应树立规范和适度的科研经费管理指导思想。科学研究是对科学的探索,其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成功与失败在所难免,学校一方面要用制度保证科研经费合理、有效的使用,另一方面对科学研究应有宽容的心态,寻找制度规范化与学术自由度之间的平衡点,促进高校科研事业积极向上发展。

3、完善信息系统建设,防范管理工作漏洞

科研管理工作信息是非常大,以广东省属高校为例,其信息系统不仅涉及科学技术部国家科技项目申报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系统、广东省科技厅科技业务统合管理系统、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系统和广州市科技计划管理系统等19个系统,此外还涉及到学校委托科技公司研发的科研管理系统。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使其功能布局涵盖业务管理、科研门户、评估决策、科研统计和保障平台,其中业务管理包括科研办公、科研队伍、科研平台、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知识产权、获奖成果和学术活动等核心内容。用以组织、调控不同层面的科研管理工作,提高科研管理上的效率,优化科研管理上的运作流程。

4、规范项目资产管理

国家在有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都有明确规定:科研经费购置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其使用权和经营权归项目承担单位,必须纳入单位的固定资产账户统一核算与管理。因此,除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中另有规定除外,凡是运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与单位用其他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一样均属于国有资产。项目负责人必须配合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做好资产的保管、维修、报废、报损、清查等工作,特别是在项目结题后,应及时做好资产清理、移交、保管人员变更等手续。同时针对利用高校科研经费按课题拨款、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的现状,可实行现有仪器设备有偿使用的办法,发挥本单位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做好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的宣传培训工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转化与转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成果转化法》和《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执行。

(二)业务层面

从科研活动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结题三个阶段几个关键控制点切入,分析提出建议。

1、项目立项--项目预算编制与合同签订

建立完善预算编制的组织管理体制。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单位内部各相关部门间应积极参与,科学计算成本。2013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新增了关于“成本费用管理”章节,指出“费用是指高等学校为完成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而发生的当期资产耗费和损失,高等学校应当在支出管理基础上,将效益与成本会计年度相关的支出计入费用,将效益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会计年度相关的支出,以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返销等形式分期计入费用。高等学校应当加强成本核算,按照相关核算对象和核算方法,对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和计算。根据实际需要,逐步细化成本核算”,这项制度为科研经费成本核算提供了依据,主要是在间接成本方面,高校可将项目的大小、经费多少、研究队伍规模、研究时间长短、占用资源多少等制定相应的权数,依此计算项目间接成本,做到程序规范、方法科学、项目细化、数据准确。在科研项目合同签订过程中,应当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合同审核,重点关注合同的主体、内容和形式是否合法,对方当事人是否具有履约能力,合同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条款是否明确等,对影响重大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文本,应当认真分析研究,慎重对待,必要时,应对合同条款作出修改。

2、项目实施--项目执行与调整

项目执行当中,组织各项科研活动,项目管理工作机构应当加强与项目负责人的沟通,运用财务信息和其他相关资料了解项目执行进度、执行差异及对预算目标的影响,采用恰当方式及时反馈,促进科研项目预算目标的实现。预算应当保持稳定,不得随意调整,由于科研环境、国家政策或不可抗力等客观因素,导致预算执行发生重大差异,确需调预算的,应当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

3、项目结题--验收与评估

科研项目在结题时留下结余资金是高校科研项目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原因有多种,如科研经费拨款不及时、预算编制不精准等,相关文件都规定,项目通过验收后,各课题承担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及时办理财务结账手续,课题经费如有结余,应当及时全额上缴财政。但实际上是,科学研究是探索未知,不断发现、不断探索的过程,有自身规律,而科研经费是靠老师申报争取来的,每年收入很不稳定,为了有稳定的、连续的科研经费作支撑,为了后续科研出现结题不结账情况普遍存在。学校应寻求政策支撑,结余经费的分配兼顾国家、学校、个人三者的利益,合理确定分配比例,统筹安排,使之为今后科研工作服务,也以解决结题不结账情况。

科研项目的评估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预算执行率、经费支出管理、项目成果转化为主的定量分析指标,配以资产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和科学价值、对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国际影响等定性指标辅助,对科研项目进行综合绩效评价。

总之,建立适应科学研究发展规律、相对灵活的管理制度,完善科研项目信息管理平台,以预算管理为核心,强化科研项目过程管理,促进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篇(11)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呈现出大幅增长趋势,科研经费多少已成为高职院校综合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但现在有些高职院校重成果,轻管理,致使高职院校在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方面出现一些问题:

一、科研人员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认识不足

科研人员多数认为科研经费属于项目个人所有,资金的使用直接由项目人自由控制,报账的手续就比较宽松,只要票据合法均能报销,学校不需过问或过多干涉,负责人愿意怎么用就怎么用。因此,科研经费管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然而科研项目不得将这些经费理解为个人所得,因为这些经费是必须纳入学校财务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核算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科研经费专款专用。

二、预算成本编制随意性大,执行有较大偏差

科研项目经费主要由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人员来编制,没有科研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共同参与,导致有些项目经费编制的不准确、不全面,常常造成没有预算、而在实际过程中必须开支的费用无法列支,造成了与预算不符的情况发生。在项目立项合同中,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与比例等都有约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超越合同约定范围的情况很多。而财务人员只知道项目经费总额,不了解具体科研经费预算情况,导致财务管理与项目管理脱节。

三、使用效益不高,科研资源共享性差

一方面,开支审批由课题组长负责,课题组自行计划开支,一些高职院校用科研项目购置的固定资产未能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一般是课题组组织保管和使用,课题结束后固定资产也末上交学校管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科研活动实行专项经费管理,各个课题内容不同,当然图书、设备资源购置也不相同,也有课题内容相近的,常常重复购置设备,由于分属不同课题、不同的部门,学校难以做到固定资产合理配置、资源共享性很差。

四、科研管理制度不完善,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长期挂账报销费用

高职院校的科研经费是由科研处和财务处共同管理的,经费的使用必须经过科研处审核签字,财务处报销,程序看起来比较规范,但实际上只是一种形式。财务人员的复核只能从财务技术角度进行,无法按科研工作实际需要复核,管理形同虚设。部分课题不及时结题或者在结题后不及时办理财务结算,这在横向课题上表现尤为突出,有些课题负责人为给个人牟取私利,在课题结题后,通常不及时结算,并且将剩余经费长期挂账,报销与本科研课题无关的支出,造成科研资金浪费。

五、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经费的监督机制不完善

对科研经费这种特殊的专项资金,财务处难以对本校每年申报的科研项目的信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难以对科研课题经费支出的情况、结题成果推广运用的效益进行分析。更谈不上参与科研前期、中期、后期的管理工作。

高职院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加大财经法规宣传,提高科研人员财务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财务处和科研处密切配合,积极主动地向科研人员加大力度宣传《会计法》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等财经法规,帮助科研人员在思想上对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

二、合理编制预算科研经费,提高资金的有效使用效率

高职院校科研项目取得的经费,不论这些经费来自何处都应该记做学校科研经费,同时通过各种形式(邀请财务专家讲座等)的培训,让科研人员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了解课题经费的开支范围,把握支出科目的内涵,提高对科研经费执行重要性和严肃性的认识,坚持预算执行“三性”原则,即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只有提高了科研人员的预算执行认识,才能进一步规范科研经费的开支,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益。

三、加强对高职院校科研经费当中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

加强对高职院校科研经费购置的科研设备等固定资产的管理,降低不合理科研经费的使用,尽量避免设备重复购置或者设备闲置,简化完善固定资产报增手续,防止漏报、瞒报科研固定资产。一个科研项目当中的科研人员发生变动或者科研项目已经结题时,学校财务部门应及时对科研项目进行资产清理,按照管理办法办理资产变更等相关手续,形成项目与项目之间通用仪器设备的互通有无,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设备资源的共享,还能增进个科研项目小组之间的协作能力,促进学校科研整体实力向前发展。

四、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检查工作,防范财务风险

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在于保障科研经费出效率、出成果。高职院校要针对当前学校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根据上级有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学校应设立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科技部门一起将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监督工作落到实处,每年至少有一次审计,使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的经费审批、报销等相关手续更加合法化、完整化,使科研项目的账目核算变得更加准确,当发现违规现象时应及时指出,并加以纠正。用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

五、建立有效的网络信息平台

利用校园公共网络平台,使用会计电算化等手段进行科研项目资金的预算管理和使用分析,推广使用校园内部网络查询系统,将科研经费财务信息实时传递给科研人员及学校审计部门,实现科研经费管理由事后控制转化为事前、事中控制,使科研人员、财务部门、审计部门三方都能及时掌握经费使用情况,便于科研经费的合理安排,有效使用及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