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6 15:38:4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

篇(1)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c)-0128-02

众所周知,髌骨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关节,它的位置在膝关节前端,与髌旁腱膜、骨四头肌肌腱组合而成人体的伸膝设备。髌骨对于人体的行走以及跳跃起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护膝关节[1]。实际上髌骨骨折在当今是一类非常普遍的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早已被人们所熟悉[2]。治疗髌骨骨折的内固定方法非常多,不过传统治疗髌骨骨折只是强调手术方法该怎样不断提升,并未关注临床护理,所以诸多髌骨骨折患者由于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以及骨四头肌挛缩使关节僵直,最终影响生活质量[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有64例,女性有36例,年龄14~68岁,平均为45岁。新鲜骨折患者有86例,陈旧骨折患者有14例。按症状来分,粉碎性骨折患者15例,横骨折患者85例。所有患者中骨折治疗愈合时间最长是56 d,最短是30 d,平均为36 d。

1.2 护理方式

1.2.1 普通护理

1.2.1.1 术后的护理 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必须以热情、可亲的态度安慰和鼓励患者接受术后护理[4]。告知患者手术非常顺利,术后

1.2.1.2 患肢的护理 当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不但要对患者实施一些常规护理与观察,同时还应该予以提升患肢,观察患肢活动度、痛触觉、伤口敷料及温度、远端血液循环状态,特别是对于一些石膏外固定患者,一定要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1.2.1.3 生活的护理 此护理不但针对髌骨骨折患者,对于很多病症的患者都适用。作为患者在手术后一定要加强营养,而髌骨骨折患者则要适度的补钙,多食用高蛋白以及多维生素类食物,提升患者的抵抗力[5]。多喝水,实施粗纤维饮食,以促进肠蠕动,最终使患者在术后的观察期内能够保持大小便畅通,以防止尿路感染和便秘[6]。作为患者,在骨折早期一定要自觉的卧床休息,这样能有效预防局部感染。同时,患者的肢体一定要有节奏性的锻炼与活动[7]。

1.2.1.4 术后肿痛的护理 有经验的医务人员都知道,髌骨骨折患者在实施手术后,一般均出现膝关节疼痛以及肿胀等现象,出现此类情况不但应该给予抬高患肢,同时作为医务人员必须明确患者的疼痛是出自于切口,还是敷料包扎得太紧而出现的疼痛;若因为敷料包扎得太紧而出现疼痛,那么患者一定要及时向相关医务人员报告。

1.2.2 术后的临床护理

1.2.2.1 早期锻炼 首先,手术结束后当天,医务人员应在4 h后给患者实施推挤按摩2~3次,该过程能有效地防止患者出现簇骨粘连现象,同时还能降低患者的疼痛度;其次,接受手术后的第1天,其簇骨推挤按摩可以由患者自己实施,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每2~3小时实施1次;另外,不但有实施簇骨按摩的被动锻炼,同时还要实施股四头肌的主动锻炼,该锻炼正常情况下每3小时进行1次,每次按摩时间控制在1~2 min;最后,手术结束后的第3天,医务人员可以将患者身上的负压引流管拔除,同时可开始实施有规律的功能锻炼。医务人员应告知患者两类方法可同时实施,一般情况下3~5次/d,每次按摩时间应>3 min,特殊情况除外[8]。若患者疼痛难忍,医务人员可在患者肌肉内注射一定的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或者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能有效地止住患者的疼痛。

1.2.2.2 负重锻炼 所谓的负重锻炼就是在肢体或者身体上施加一定压力或者重量,使患者能以最大限度或最快速度恢复肢体功能。该锻炼方法能有效促进患者骨折部位血液的循环以及骨力学性能的不断恢复,对于骨组织的重建非常有帮助。另外,功能锻炼还能使骨断后获得一定的生理应力,使骨折断裂处出现压电,该类电信号点效应对于骨头的重建有显著的作用[9]。

2 结果

随访100例髌骨骨折患者,随访时间是6个月~1年。

3 讨论

髌骨骨折本质上是关节内骨折,医务人员一般建议早期手术治疗能使患者的关节面区域平整,降低髌骨出现关节炎的概率[10]。膝关节供血较为丰富,其创伤和术后容易出现疼痛以及肿胀等现象,一些患者有石膏外固定,关节功能锻炼没有很好地按照医务人员的安排实施,容易出现关节僵硬等现象,所以,髌骨骨折手术后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术护理后,能有效消除患者肢体肿痛,早期指导患者股四头肌实施舒缩锻炼,能有效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循环,对于消退肿胀而言非常有利,同时还能有效防止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避免肌肉萎缩现象出现,膝关节屈伸功能也能有效得到锻炼,依据内固定的不同和有无外固定能够实施具体指导。

髌骨一旦出现骨折可能会引发一些不良后果,若可以成功得到治疗和科学护理,则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同时恢复患者髌骨的正常功能,但是不管治疗方法如何,其术后康复护理对患者的恢复非常有帮助。

本文从护理角度分析髌骨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过程并非特别复杂,但是最终护理效果非常好。髌骨骨折患者属于一般患病人群,所以治疗过程以及护理方法并不需要采取特殊手段,但是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尤其是护理的过程,对于患者的康复而言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陈珍红,王跃军.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9):22-23.

[2] 李金翠,张静,王恩华.大血管断裂吻合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12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476-3477.

[3] 丁素英.胫腓骨中下段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和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4):226-227.

[4] 林立国,王家辉,叶剑刚,等.中药熏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僵硬5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1):814.

[5] 邓志刚,方凯,王庚夫,等.改良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手术治疗髌骨骨折的改进[J].创伤外科杂志,2008,10(6):554.

[6] 刘宇林,曾参军,颜晓峰.不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比较[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3):861-862.

[7] 彭育志,林小容,黄玉良.Pyrford式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J].医药世界,2006,3(9):70-71.

[8] 万兴达,邓吉长,刘小菊,等.五种内固定方式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17(14):522-523.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择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接收的将被行以髋部手术的病患共30例,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即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对参照组行以常规护理,共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在50至75岁,平均年龄是65.2±9.4岁。观察组行以强化护理干预,共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是49至75岁,平均年龄是64.6±9.3岁。两种病患在性别、年龄、手术种类、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合并的相关内科病症、疾病严重程度、麻醉方式等方面无显著的差异性(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故而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参照组

对参照组行以常规性护理,以骨科手术之后的一般性护理为标准,进行相关护理。

1.2.2实验组

在参照组的基础之上,行以强化护理干预。具体即为:强化相关的宣传与教育。首先,在手术前,要分析与评估也许会造成病患形成深静脉血栓的潜在因素,并要和病患进行良好交流,做好相关的科普教育,主要是指:使病患了解形成深静脉血栓的缘由、可能造成的危害、如何预防等,要加深病患对深静脉血栓的了解,以便于病患在手术后可以更好地配合护理,并且强化自主护理。

围术期对静脉的护理,要求在手术的操作过程里需极其认真严谨,在临近静脉的时候要尤其注意。在手术过程里,要将病患的患肢抬高20°至30°,这样可令静脉回流保持畅通,尽可能不在下肢的静脉穿刺,避免于同一处静脉进行反复的穿刺,应选取静脉套管针输液[2]。静脉穿刺输液要使其通道保持畅通,输液量充足,防止血液发生浓缩。

当病患在手术后,其麻醉效果全无之后的第一天,便可以对其行以常规功能的康复训练。注意将病患的患肢抬高20°至25°,以免压到患肢,再行以牵引固定于患肢之后,指导病患做相应运动,即为踝关节处的背屈、内翻、跖屈、外翻等动作,并教导病患做定时的抬臀运动,做好肱四头肌等方面的长收缩运动以及髋关节训练。此外,还要敦促病患多做有效的咳嗽练习以及多做深呼吸训练。以上所有的动作都是以30次为一组,每天训练三次,手术三天后便可以做早期的下床练习。

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对于病患在饮食等方面的指导也是相当重要的,即为:针对病患的身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科学饮食食谱,应选用纤维素高、脂肪低、维生素高的膳食,叮嘱病患多饮水,禁忌辛辣以及胆固醇高的食物与饮品。还要使病患所处的环境是舒适并安静的,室温要控制并保持在25摄氏度上下。

对于药品的应用,在手术后,应该严格遵照医生的嘱咐,应用抗凝药品,例如阿司匹林、低分子的肝素钙以及尿激酶等等[3]。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病患双侧下肢的皮肤温度以及颜色状态等等,便于对病患下肢的静脉循环状态进行了解与判断。此外,护理人员对于病患心理层面的指导与护理也是非常关键与重要的,具体即为:护理人员应该和病患多多进行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病患的心理需求与心理状况,同时还要加强与病患亲属的沟通与交流,以便共同做好对于病患在思想层面的工作,进而可有效加强病患对于手术后护理与治疗的顺从性。

1.3评价指标

对于参照组与观察组的全部病患,都应用来自美国的Hopecity的医学科研中心研发制定的关于外科手术以及生活质量的评价表格来进行评估、打分。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及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病患于术后其深静脉血栓形成状况的比较

对于参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病患在手术后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状况的相较结果可详见表1,通过其显示的结果可知,参照组病患在深静脉血栓,下部肢体的疼痛以及肿胀方面的发生率要明显地高于观察组,且P小于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即为使用强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明显比使用常规性护理的参照组效果要好。

表1 两组病患手术后其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疼痛和肺栓塞发生状况比较

2.2两组病患于术后其生活质量情况的评分比较

对于参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病患在手术后的生活质量相比较,其相较结果可详见表2,通过其显示的结果可知,参照组病患的生活质量水平低于观察组病患,且P

表2 两组病患手术后其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疼痛和肺栓塞发生状况比较

3 讨论

患者血液的血流滞缓、高凝状态以及静脉瓣的损伤等等是形成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因素,而在髋部手术的过程往往会会对病患的深静脉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髋部的骨折常常发生于老年人身上。老年病患自身血管存在退行性变化,并且往往伴随着老年人常见的内科病症,例如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等等易致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这些情况会令老年病患在手术后更易形成深静脉血栓[4]。事实证明,深静脉血栓会使病患的生活质量水平大大降低,病情严重者将危及生命。故而应积极做好对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治疗。笔者通过分析与研究了解到,观察组病患在手术后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状况和生活质量水平要明显好于参照组。

4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被行以髋部手术的病患来说,应用护理干预,也就是通过手术前的悉心评估、相应的静脉护理、功能性恢复训练、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强化干预护理,能够极大地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且有助于病患手术后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可于临床中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广红玲.护理干预对髋部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08-110.

篇(3)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4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70-02

住院患者以骨折病多见,骨折患者术前创伤疼痛明显,术后进行功能康复锻炼,摆放时多数患者亦诉疼痛。疼痛是骨科常见的病理生理状态,不但可以引起患者体内激素水平波动,患者心理状态也会收到明显影响,且骨折患者康复锻炼和摆放时,镇痛护理不佳时常让患者难以接受,影响骨折痊愈时间[1]。故如何降低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康复时间是骨折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我院通过对58例骨折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比较支持性心理干预护理和常规护理的效果差异,取得一定进展,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自2013年3月――2013年5月间我院收治骨折患者58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4例,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35.6岁。本组患者入院时距受伤时间不等,30min-5h,平均时间为2h。所以患者均经病史、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骨折,并行手术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9例,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4.2岁。对照组患者29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23-48岁,平均年龄36.4岁。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以及骨折部位,手术方式等方面差异不显著,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支持性心理干预护理 两组患者分别给予不同护理方案,其中对照组29例骨折患者给予常规镇痛护理,即术前不给与镇痛药物,仅手术后行镇痛泵止痛治疗,于术后48H内拔除。实验组29例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支持性心理干预,包括为患者建立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心理疏导,避免引起疼痛加重的因素,以及个体化止痛药物治疗等。

1.3 疗效评价 实验组患者给予支持性心理干预管理,而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疼痛评估采用疼痛量表结合患者主观描述,分10个等级。并发症包括患肢肿胀,深静脉血栓,呼吸道感染,肌肉失用性萎缩等,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Excel建立数据库,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 ±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应用秩和检验,P

2 结 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疼痛差异 分别于手术后12h和48h时对两组患者行疼痛程度评估,得分统计结果见表1。

结果统计显示,实验组58例患者手术后12h以及24h疼痛感评分差异显著,统计学处理结果P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 实验组患者并发局部组织肿胀者9例,深静脉血栓者1例,呼吸道感染者3例,未见肌肉失用萎缩病例,对照组29例患者中并发局部组织感染者15例,呼吸道感染者6例,深静脉血栓4例,肌肉失用性萎缩者2例。实验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

3 讨 论

骨折患者术前疼痛感明显,甚至引起疼痛性休克,手术后需摆放合适,进行功能恢复性锻炼时亦可能引起患者疼痛。疼痛能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波及患者心理情绪,且不利于康复和功能锻炼[2]。故如何降低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疼痛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我院通过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和支持性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效果差异,结果显示支持性心理干预护理能降低患者疼痛感,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支持性心理干预护理的具体要点如下:

3.1 为患者建立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 骨折患者多由突发事件急性起病,患者短期内即需要住院治疗,心理难免波动。故保持病房内清洁卫生,整洁有序,为患者创造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是维持患者心理稳定的重要措施。

3.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应以亲切的口吻和关怀的语气与患者交流沟通,不但能分散其对疼痛的注意力,还能取得患者的信任,有助于培养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3 心理安抚 骨折患者多起于急性时间,患者短期内急需要住院治疗,且由于社会和经济原因,多数患者难免产生心理波动,影响治疗进展。护理人员应以关切的语气和关怀的口吻与其交谈,打消其心理疑虑,告知其基本病情,教育其通过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是能够痊愈的,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4 避免加重疼痛的因素 骨折患者早期创伤可引起剧烈疼痛,术后摆放、康复锻炼的时候,亦有主诉疼痛的病例。护理人员应注意避免加重疼痛的危险因素,协助摆放时动作轻柔,同时避免不合理的操作,如包扎过紧,操作次数过多等。

3.5 止痛药物的应用 止痛药物也是骨折患者止痛的重要部分,但选择止痛药物以及制定合适的剂量时应根据患者疼痛评分和自身状况个体化制定。如疼痛评分4-7分患者适宜采用曲马多镇痛,而评分7-10分者常给予杜冷丁静脉注射。在使用止痛药物的同时,兼顾非药物止痛方法的运用。

篇(4)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下肢骨折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从而造成静脉内出现阻塞性血凝块[1],对于严重的DVT患者可继发为肺动脉栓 塞,从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因此应得到临床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为积极探索有效的下肢骨折手术后DVT的预防对策,本文将进一步做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骨科2012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52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标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6例。观察组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龄(54.6±2.3)岁。骨折部位:胫腓骨骨折14例,股骨干骨折8例,髌骨骨折4例。对照组男14例,女12例,平均年龄(55.4±2.7)岁。骨折部位:胫腓骨骨折15例,股骨干骨折7例,髌骨骨折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骨科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如下护理干预。

1.2.1术前健康教育 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危险因素、危害及预防治疗方法,增强患者对术后深静脉血栓的认识,提高防护意识,尽量消除高危因素。

1.2.2术前功能锻炼 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功能锻炼对于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性,指导患者练习术中的配合、术后肢体运动的方法,指导患者家属帮助患者进行被动肌肉按摩和关节运动,以增加血流速度,促进静脉回流。

1.2.3术后病情观察 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严密观察肢体感觉、运动、颜色、肿胀、静脉充盈、指端血运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如肢体肿胀、皮肤发紧及活动受限则提示可能发生深静脉血栓[2],此时应提高警惕,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深静脉血栓主要分为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和髂股静脉血栓形成[3],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范围较小,往往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当血栓延伸到髂股静脉时,局部可产生持续性疼痛,患肢肿胀超过健侧3cm以上,浅静脉出现曲张,同时还应密切观察患者患肢的颜色、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术后若患肢出现疼痛、肿胀、潮红或发绀应警惕包扎过紧或血栓形成的可能。

1.2.4饮食干预 指导患者术后多饮水,饮食应以低脂、低盐、高蛋白、高纤维为主,尽量减低血液粘滞度,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畅,以免因便秘造成腹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回流[4]。

1.2.5功能锻炼 术后指导患者在床上做主动及被动运动,如踝关节的屈伸、股四头肌的收缩运动等,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5]。护理人员应亲自指导患者如何完成动作,详细讲解动作要领、幅度、力度,必要时可进行示范,让患者正确掌握,正确锻炼,以达到预期目的。

1.2.6输液护理 患者术后输液应尽量选择上肢浅静脉穿刺,尽量避免下肢静脉操作,且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同一穿刺部位持续输液时间应少于48h。在患者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的巡视,输液不畅时应避免挤压,以免加重血管内膜损伤,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

1.2.7用药护理 多数患者术后需要应用抗凝药物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在用药前应了解药物的特性、药理机制、作用、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等,用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血尿、牙眼出血等[6]。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必要时采用留置针,减少对血管的损伤。

1.2.8生活护理 嘱患者避免过度屈髋、用过紧的腰带、穿紧身衣物而影响静脉回流,并做好患肢保暖,防止冷刺激引起静脉痉挛。要求患者出院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嘱患者戒烟,防止烟草中的尼古丁刺激血管,引发痉挛。合理调整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同时嘱患者保持心情的愉悦,以促进术后的恢复。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8%,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0.8%,且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均可见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的因素主要为:血流速度缓慢、静脉管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需长时间卧床,加之骨折手术后限制活动,使下肢静脉血液流速降低,可导致静脉血管壁受损[7],部分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肺疾病或长期吸烟,且与围术期上述高危因素相叠加,因此术后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8],严重影响到了患者术后的恢复,若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可导致患者下肢功能丧失,甚至继发肺栓塞,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注意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先兆,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护理人员还要做好患者的术前宣教工作,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术后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和用药护理工作,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以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宋金兰.实用骨科护理及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66-572.

[2]黄海艳,方玉琼.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4(2):146-148.

[3]Turpie AG, Bauer KA,Eriksson BI,et a1.Fondaparinux VS enoxaparin for the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major orthopedic surgery:ameta-analysisof 4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tudies[J]. Arch lntem Med,2006,16(2):1833-1840.

[4]魏桂菊,曾妙弟,魏秋玲,等.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6):976-977.

[5]罗艳艳.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4,35(7):1544-1545.

篇(5)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1-0108-02

骨折术后疼痛失眠症成为骨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术后4~6 h后术中麻醉镇痛作用消失,又因伤口血液循环不畅以及炎性反应等,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疼痛症状,常常导致患者因术后疼痛而失眠,严重干扰患者正常睡眠质量,非常不利于术后患者伤口的良好康复,甚至影响骨折患者手术效果[1-2]。因此,骨折术后及时进行疼痛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失眠症状,对于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重要影响[3]。本文笔者对其所在医院138例骨折术后疼痛失眠症患者进行专业性、针对性干预护理,取得显著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的138例骨折术后疼痛失眠患者均选自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患者,其中男103例,女35例;年龄12~80岁,平均(43.5±2.6)岁;其中股骨干骨折38例,上肢骨折11例,胫腓骨骨折49例,踝关节骨折伴脱位28例,手外伤7例,髌骨骨折5例。138例患者骨折术后24 h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眠症,接受临床专业干预护理。

1.2 疼痛观察

首先,护理人员对骨折术后患者的疼痛部位进行认真观察,如切口处疼痛、切口周围疼痛、切口远端疼痛、局部淤血胀痛或刺痛等,对这些部位疼痛护理人员要详细掌握,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做好患者疼痛程度评估,0~10共十个等级,0为无痛,10为最痛。

其次,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情绪变化及疼痛规律。如患者出现的面部痛苦状、情绪烦躁不安、不断改变等,这些不良情绪会加重疼痛;同时,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疼痛规律。大多数患者入夜后,因灯光、噪音、恐惧心理等干扰,导致疼痛加剧,不能按时入睡[4]。部分患者会因疼痛的加重、持续性而不断改变,造成术后切口牵扯而剧烈疼痛,会因不断剧痛而痛醒,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因此,对骨折术后患者的疼痛表情及疼痛规律密切观察,有利于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

1.3 护理方法

1.3.1 病房环境护理 为了保障骨折术后患者有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护理人员要对病房内卫生、空气温湿度进行严格监测,保持病室内整洁、清新、温暖、安静,并且对出入病房人员要严格管理,禁止大声喧哗,脚步要轻,尤其是夜间护理时,坚持做到四轻原则,避免电话频繁,对自来水管及电铃发出的噪声要进行严格管理使用,避免突发噪声引发患者惊恐不安,不利于休养[5]。同时,护理人员及时做好宣教工作,告知患者家属探视时间不要过长和太晚。对于有吸烟饮酒习惯的患者要禁止,明确告知吸烟酗酒不利于骨折愈合及切口恢复,甚至会加重疼痛,严重影响术后休养。

1.3.2 骨折术后心理护理 骨折手术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准备宣教,客观、细致的告知骨折患者术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切口疼痛或残端痛、行动不便等,使患者术前有充分心理准备,这样有利于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及不良焦虑情绪。骨折手术结束后,随着手术麻醉镇痛药效渐渐消退,手术切口及周围开始出现疼痛,常常会引起患者痛苦而焦虑,心理压力增大,非常不利于术后休养。因此,护理人员术后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告知术后疼痛属于正常现象,随着伤口的愈合,疼痛会很快好转,不必过于担心[6]。同时,要耐心与患者聊聊天,多加安慰,不断分散患者的精神注意力,从而缓解术后患者的疼痛。如果术后患者疼痛以忍受,心理护理效果不佳时,可根据个体情况给予止痛药进行干预疼痛,如安慰剂、止痛药。对于剧烈疼痛不能入睡,护理人员要及时向医生报告,遵医嘱可以给患者使用强痛定、安定类药物、杜冷丁等进行止痛。但是,不宜使用止痛药的患者,护理人员要禁止给予止痛药,告知患者止痛药的成瘾性和不良副作用,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疼痛的意志和决心,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临床护理,争取早日康复。

1.3.3 术后营养护理 骨折患者术前需禁食,且手术后切口疼痛会导致食欲不振,这样常常会导致患者机体营养不良,身体出现虚弱状况,对术后切口的愈合非常不利。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并根据患者不同的饮食习惯制定个体化饮食计划,每天配给瘦肉、鱼、新鲜水果蔬菜等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确保患者机体营养供应。另外,给予患者提供热牛奶于睡前30 min内饮下,可助于患者睡眠。

1.3.4 康复训练和指导 每天指导骨折术后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叹气、打呵欠等放松练习,有利于机体充分放松,减少精神过度紧张[7]。同时,指导家属采用正规、专业手法适时进行局部按摩,可以促进切口附近肌肉、循经络的放松锻炼,有利于减轻疼痛,促进患者睡眠。切忌患者术后活动量不宜过大或者姿势不对,以免牵动伤口破裂而增加疼痛。耐心叮嘱患者睡前30 min~1 h,不宜思考问题或看书,看过于紧张的电视,避免服用如咖啡、浓茶等兴奋饮料,不吸烟,应作适当的体力活动(如散步,做体操等)适当放松,避免紧张的脑力活动。也可以吃一些食物来预防失眠,如:牛奶,水果(苹果,香蕉,梨等)小米粥,酸枣仁粥,莲子粉粥等。白天一定不要睡觉,把睡眠留在晚上睡。白天加强锻炼,不断增强免疫力,促进术后良好康复。

1.3.5 中医止痛护理 对于术后疼痛较剧烈的患者,根据个体情况建议采用中医针炙止痛、穴位用药止痛,失眠患者可按压相关耳穴,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2 结果

本研究中的138例骨折术后疼痛患者经过上述系列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了骨折的愈合和肢体功能的恢复,取得显著护理效果。其中有70例患者第一天主动入睡,失眠症状恢复正常;36例疼痛失眠状况明显改善,第二晚主动入睡;其余32患者失眠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经药物止痛后陆续恢复正常睡眠。

3 讨论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是临床上常见创伤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伤口剧痛,局部肿胀、淤血,伤后出现运动障碍等症状[8]。骨折后最好的手术治疗时机取决于多种因素,根据个体情况可分为急症手术、限期手术和择期手术。骨折手术后,常常会因麻醉镇痛药效消失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骨折导致局部血液循环较差,重新建立才能使骨痂快速形成,早期均有疼痛。白天疼痛相对较轻,特别是晚上迷走神经兴奋,夜间疼痛感觉比白天更敏感而加剧,因而极易导致患者难以入睡,严重影响其睡眠质量。有的患者会因持续疼痛而不断变换,很容易引发伤口磕碰而加剧疼痛,出现失眠症状,非常不利于术后伤口的愈合和机体功能恢复[9]。如何改善骨折患者术后的疼痛,提高其睡眠质量,给临床护理工作提出挑战,直接影响患者手术的成功康复。因此,骨折术后有效的护理干预疼痛,对患者的术后良好休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骨折术后疼痛失眠的护理,如果护理干预措施得当,就能够快速改善疼痛症状,为患者术后机体的迅速康复提供保证。临床上,骨折术后患者大多数在48 h内出现疼痛而失眠,使患者得到充足的休息,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归转[10]。本研究中,对笔者所在医院138例骨折术后因疼痛引起失眠的患者给予高质量、针对性护理,取得显著护理效果,使患者疼痛得以迅速纠正,提高了睡眠质量。研究中,观察到早期实施护理干预更有利于术后疼痛的改善,患者失眠症状恢复快速,更有利于促进患者机体康复。通过对患者病房的严格护理管理,大大减少噪声干扰,为患者提供温暖、整洁、安静的休养环境[11]。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措施,非常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术后疼痛,促进睡眠质量的提高;通过科学、个性化术后饮食营养计划制定,保证了患者术后机体的营养支持,促进伤口愈合;另外,术后适时的康复训练和指导,为患者术后良好休养提供有利帮助[12]。中医特色护理,为骨折术后疼痛剧烈患者提供更多改善机会,助于缓解疼痛,对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功不可没。

总之,对于骨折术后疼痛性失眠进行整体、优质、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快捷改善疼痛,促进患者主动入睡,有效促进骨折术后患者的切口康复,具有广泛临床实践意义,值得研究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洪琳.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583.

[2]陈楚如,陈伟真,吴金凤.观察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3):71-72.

[3]卫建平.骨科患者术后镇痛的护理[J].实用骨科杂志,2001,4(2):159-160.

[4]博爱凤,黄日妹.护理干预减轻手外科病人术后疼痛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2,17(8):603-604.

[5]沈曲,李峥,Gwen S,等.手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197-202.

[6]傅爱风,黄日妹.护理干预减轻病人术后疼痛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2,17(8):603.

[7]李金霞.妇产科病人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32.

[8]孙桂琴.骨科病人术后失眠的护理[J].河南中医,2003,23(9):86-87.

[9]高敏英,吴胜其.癌症病人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调查与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2,17(7):590-592.

[9]张宏,朱光君.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6):409-410.

[10]周雪琼,林丽芬,陈伟珊.刨伤骨科患者疼痫的护理对策[J].河北医学,2007,13(11):1363-1364.

篇(6)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40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37-02

四肢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创伤,其中大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由于在手术后都会伴随不同程度的疼痛,因此患者容易表现出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患者术后康复的有效性,不利于患肢的功能恢复。如何对手术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干预,减轻疼痛对患者机体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为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以往临床上多使用单纯药物镇痛,其效果并不理想,我院创伤骨科在对2012年5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130例四肢骨折患者中的65名患者,使用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缓解疼痛的效果,而且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肯定,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我院创伤骨科2012年5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13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2例,女性58例,年龄15-76岁。所有患者入院后都进行了手术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65例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 6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使用方法 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医护人员还对患者制定了疼痛护理干预方案:了解患者骨折病型及预后信息;教会患者主诉疼痛部位及评分方法;维护良好的病房环境;疼痛知识宣教,强化疼痛的控制技巧;有效心理护理;鼓励早期主动功能锻炼;改善患者的消极情绪;合理的药物镇痛及使用方法。

具体的干预方案如下:①首先对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出全方面的熟悉,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出适合患者的干预方案。②与观察组的所有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用心去关爱他们,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关系,更好的配合手术。对患者要做好手术后的健康教育指导。耐心的解答患者的疑问,让患者对手术后产生的一些疼痛有正确的了解。以便消除恐惧感和一些不必要的焦虑。如成功病例、宣教手册等。③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尊重患者的各种需求,并尽量满足。为患者建立多种社会支持系统,共同鼓励患者。④指导患者在手术后保持舒适。卧床时平卧或卧健侧,患肢用松软的支垫抬高,高于心脏水平,利于静脉回流,并保持功能位;有效的固定制动也是缓解疼痛的有效措施。⑤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例如病房的空气、温度、光线、设施等问题。也可以做一些事情去分散患者的注意力。⑥让患者及早进行主动、适当的功能锻炼,如活动足趾/指指各关节、伸拳、抓握,逐渐增加活动次数和运动部位。在必要的时候合理的采用药物去镇痛,药物的选择要根据0-10数字评分量表,当显示≥6时,使用镇痛药物。

122 对照组的使用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治疗,在必要的时候也合理的采用药物镇痛,药物的选择要根据0-10数字评分量表,当显示≥6时,使用镇痛药物。

13 疼痛评估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对2组患者的夜间疼痛程度进行评定,标尺两端有0-10的数字,数字越大,表示疼痛越厉害。0表示无痛,1-3表示轻度疼痛,疼痛较轻可以忍受,睡眠不受干扰可以不用药;4-7表示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影响患者休息,需用止痛药物;8-10表示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严重受干扰,不用药不能缓解疼痛。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P

2 结 果

在疼痛程度上,对照组无痛和轻度疼痛的总有效率为742%;观察组无痛和轻度疼痛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疼痛是骨科手术患者最显著的问题,也是患者最常见和最难忍受的症状,而无痛或减少疼痛是所有患者的心理需求。术后的疼痛会影响患者的心率、血压,影响患者的康复,另外术后产生的疼痛还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会使患者对后期治疗产生焦虑和恐惧感,所以有效的控制术后疼痛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有着很大的作用。

另外,骨折后除及时进行有效制动、手术治疗外,良好的康复护理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术后护理关系着手术的治疗效果。所以在对患者术后的护理过程中我们要从多方面进行干预护理,例如住院全程的疼痛知识教育,从心理上给予情感支持,稳定患者的情绪,倾听患者的需求,多与患者进行贴心的交流,给予患者精神安慰。还可以对患者采用分散注意力法来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等等。在对患者使用药物镇痛时,要注意预防性用药,且注意控制剂量大小,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用药前了解患者疼痛原因,针对性的用药,从而保证良好的镇痛效果。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夜间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镇痛药物的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四肢骨折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镇痛药的使用,提升了患者满意度、舒适度。

参考文献

[1] 李艳君四肢骨折患者术后临床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21)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0例脊柱骨折患者,男27例,女43例。50岁以下12例,50岁以上48例,60岁以上10例。颈椎3例,下胸椎28例,腰椎35例,骶椎3例。

1.2 治疗 先挽救生命,后处理骨折。对稳定性骨折,脊髓无损伤或无受压者,采用卧床休息,持续牵引,指导病人进行腰背肌锻炼;对不稳定性骨折及脱位严重,伴脊髓受压及损伤者,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术。

2 护理方法

2.1 急救搬运 脊柱骨折伴有休克的病人不宜立即搬动,应就地抢救,待休克纠正后再搬动。搬运工具最好选用硬板担架或木板。搬动中必须保持脊柱伸直位。先将病人两上肢贴于躯干两侧,两下肢伸直并拢,担架放病人一侧,三人一齐平托病人至担架,或沿纵轴方向使病人躯干及四肢成一整体滚动,把病人移至担架。禁止一人背送或一人抬头、一人抬足的方法,这样可导致躯干扭曲,加重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的程度。对疑有颈椎损伤的病人,搬运时需有一人固定头部,沿纵轴向上略加牵引,使头、颈随躯干一起缓慢搬动。移至木板上后,头部应用沙袋或衣物加以固定。切记勿扭曲或旋转病人的头颈,以免加重神经损伤引起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2.2 体温异常的护理 颈脊髓损伤时,体温调节中枢丧失正常的调节能力,病人常产生高热(达40℃以上)或低温(35℃以下)。应加强护理。高热①动态观察体温的变化;②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浴、冰袋、冰帽、冰生理盐水灌肠;③必要时遵医嘱药物降温,如应用安乃近等;④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定时开窗通风,在夏季应使用降温设备;⑤加强口腔护理(每日2~3次):饮食前后漱口;⑥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⑦保证能量的摄入,鼓励多吃水果、多饮水,每日至少摄入液体2000ml,保持大便通畅;⑧注意病人心理变化,及时疏导,使之保持心情愉快,处于接受治疗护理的最佳状态。低温:注意保暖,适当调高室温,必要时采用物理升温,但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等设施时,应严格控制温度,以防烫伤。

2.3术前准备 行颈椎前路手术者,术前需指导协助病人行气管推移训练,以适应术中牵拉气管、食管操作。方法:用2~4指在颈部外插入拟做切开一侧的内脏鞘与血管神经鞘间隙,处,持续地向非手术侧推移。开始每天3次,每次10~20min,每次间隔2~3h;以后逐渐增至每天4次,每次30~60min,气管推过中线。颈后路手术者,应俯卧位练习,以适应术中,开始每次30~40min,逐渐增加至3~4h。

2.4 术后护理

2.4.1 颈椎手术后的病人搬动时,应保护颈部,防止旋转及屈伸,减少搬动对内固定的影响;翻身时要保持头颅、躯干在同一平面上,如要侧卧位,一般侧卧30°~40°即可。腰椎术后的病人翻身时,应保持肩、髋在同一平面上。

2.4.2 颈椎手术后,颈部保持中立位,平卧2h以压迫止血。腰椎术后的病人,需平卧8h以压迫止血。对伤口引流管要注意观察引流量与引流液颜色,并保持引流管通畅,以防积血压迫脊髓。及时观察有无脑脊液漏。

2.4.3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警惕窒息。出现声音嘶哑,呼吸表浅,提示有喉头水肿的可能,易并发窒息,需严密观察并妥善处理。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及鼻翼扇动,伴颈部肿胀,提示血肿压迫气管,应立即配合医师剪开缝线,清除积血。不伴颈部肿胀的呼吸困难,多系喉头水肿所致,应准备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4.4 手术后可出现血肿压迫或水肿反应而至肢体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障碍,要密切观察。当出现瘫痪平面上升、肢体麻木、肌力减退或不能活动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2.5 预防压疮 截瘫病人因长期卧床、截瘫平面以下的皮肤感觉丧失,容易发生压疮,尤以骨突处为甚。间歇性解除压迫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护理:每2~3小时翻身一次,有条件时可使用特制的翻身床、小垫床、电脑分区域充气床垫、波纹气垫等,以减轻局部压迫。保持床单位清洁、整齐、无折叠;保持皮肤干燥并定期按摩;定期翻身,用气圈或棉垫使骨突处悬空,并于翻身时按摩骨突部位。对已经形成的压疮且面积较大、组织坏死较深时,应按外科原则处理创面。

2.6 心理护理

病人受伤截瘫后,生活自理能力丧失,长年卧床,行动不便,终日需被动生活料理。故其心理矛盾突出、情绪波动,表现为焦虑、紧张、烦躁、百般挑剔、不愿正视现实,甚至有轻生之念。护理需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支持,主动关心病人,满足其生活需求,帮助其明确如何对待脊髓功能损伤,掌握正确的应对和自我护理方法。向病人和家属做好有关治疗、护理和康复的健康宣教;鼓励家属协助病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照顾能力,维护自尊,提高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篇(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也逐渐提升,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显著。在骨科围手术的护理工作中,多数患者会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担心骨科手术的效果以及预后,因此,注重人文精神,将人文关怀理念落实到骨科围手术的整个过程,显得尤为重要。我院骨科科室实施人文关怀护理一年多以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0年3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22例骨科手术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在28岁至73岁之间。其中,股骨颈骨折患者有7例、肱骨干骨折患者有4例、胫排骨骨折患者有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有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有2例。医护人员对本组22例患者进行了人文关怀式的护理服务。

2 结果

本组22例骨科手术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没有出现伤口感染以及伤口愈合不良,有1例肱骨骨折患者由于骨质疏松严重,在骨科手术后的二个月内固定松动,入院进行再次内固定。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3 讨论

3.1人文关怀的内涵:人文关怀的核心理念就是:尊重、关心、理解以及信任。人文关怀在骨科围手术中的应用体现的是“以人为本”,只有为患者提供尊重人格、关爱生命的护理服务,才能够让患者真切地体会到人文关怀,感受到骨科医护人员的诚意及对生命善意的抚慰。

3.2人文关怀护理的应用

(1)人文关怀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骨科手术不仅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的创伤,也会给患者带来心理方面的应激,因此患者在骨科围手术的过程中多少会表现出焦虑等心理反应。患者焦虑、烦躁、紧张等情绪主要是源于多方面的,比如:对骨科手术的了解程度、医护人员的态度、骨科疾病带来的痛苦、家属的关心程度等等。而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就是能够重视患者的认知、行为、心理以及环境等众多因素,真正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患者的自控能力,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首先,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的有效交流,及时发现患者的情绪变化,针对患者的异常情绪反应,做好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善于从患者的眼神以及表情中读懂他们的心理变化,及时为患者解答疑惑,让患者尽可能地以平静的心态面对骨科手术。其次,可以细心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骨科手术的注意事项以及药物作用,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采用真诚、热心的言行,让患者及家属感觉到温暖,这些都是增强对治疗依从性的举措。

(2)人文关怀可以提高骨科手术的成功机率

首先,医护人员在骨科手术前应该做好术前指导,指导患者如何进行有效的深呼吸、如何正确咳嗽及咳痰等,甚至可以邀请一些骨科手术成功的患者来病房给患者讲述体会与经验,让患者增强信心,尽可能克服骨科手术前的恐惧感,尤其明确告诉患者术前禁食的重要性。

其次,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术后的功能锻炼,比如:教会患者咳嗽咯痰的方法,劝导患者戒烟;帮助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对于精神紧张且入睡困难的患者,可以适量给予镇静态催眠药物。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患者术后为了减少大小便的次数而控制饮食,这是不正确的。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说明足够的营养是康复的条件,患者应该多喝水,这样才能有利于体内废物的排泄,并减少泌尿系统的并发症。同时,多吃一些蔬菜、水果,保证大便的通畅。

(3)人文关怀可以提供优质便民服务:医护人员应该尽可能地将方便留给患者,将各种服务带到患者身边。比如:可以开通绿色通道,对于车祸等造成严重骨伤的患者,可以先收治再进行入院手续的办理;患者行为不便时,可以尽量将检查、理疗以及手术事宜较为集中地进行处理,医护人员可以完成骨科手术前的一些科室联系工作,确定了再将患者进行护送;为患者提供一些轮椅及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

医护人员在骨科围手术护理中应该做到“六个一”,也就是:“一张笑脸、一份信任、一份耐心、一片爱心、一页明账、一个目标”。总之,我院骨科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理念以来,骨科护理服务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通过一系列贴近式的零距离接触患者, 能够真正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我院将继续推行人文关怀护理服务,全面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促进融洽医患关系的形成,形成具有特色的服务品牌。

参考文献

篇(9)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故手术治疗越来越普遍[1]。股骨颈骨折其致残率高,以往大多用各种牵引或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因此出现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的问题[2,3]。我科自开始采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情况,患者卧床时间明显减短,而且关节功能回复优于牵引或内固定的方法。特别是在手术后,给予患者及时的康复指导,并通过精心的护理,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2013年12月,我科采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93例,其中左侧45例,右侧48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51例,年龄65~83岁,平均年龄72.5岁。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身体状况评估 术前进行常规检查血、尿、便、心电图、X线。为了做好患者术后生活能力的评估和应对手术期间出现各种并非性疾病的处理,术前要对身体重要脏器进行功能性检查。例如血糖血压控制、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控制等。 

2.1.2心理护理 患者骨折发生后伤口的巨痛以及活动受到限制,会产生"成为家人累赘"的心理压力,和对手术的恐惧、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进而可能导致睡眠紊乱,严重时直接影响术后的恢复。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细心的照料、及时的支持、心理安慰以及正确的心理疏导,缓解和解除其不良情绪对手术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2.1.3术前训练指导 术前的肢体训练是为了增强患者本身机体新陈代谢能力,帮助改善和提高其心肺功能,提高手术耐受性,预防术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为了预防肺部感染及并发症,入院后即指导患者做扩胸运动,深呼吸及有效咳嗽4次/d,每次每个动作10遍。为了预防术后肌肉萎缩,确保肌张力足够,降低发生髋关节脱位的概率,指导患者双手拉床上吊环作抬臀运动,屈伸踝关节运动,提髌运动,收缩股四头肌等4次/d,每次每个动作20遍。 

2.2术后护理 

2.2.1观察病情 由于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均超过传统手术[4],手术应激容易引发各类并发症。因此,术后必须给予患者48h心电监护,而且在此期间持续低流供氧。护士应提高警惕加强巡视,严密观察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指导患者、家属发现异常立刻报告、联系护士或医生,以便及时处理。 

2.2.2护理 术后避免患肢因过度运动而导致的人工关节脱位,在搬运、翻身等过程中要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个别患者为为促进患肢脉回流,在做牵引的同时也要将其抬高。 

2.2.3疼痛护理 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为患者止痛,护士会指导患者和家属如何正确使用镇痛泵。如果镇痛泵起不到效果时,为了防止高龄患者因剧烈疼痛而引起心律异常、血压不稳定等并非症的发生,护士或医生会及时请麻醉师进行处理。 

2.2.4伤口护理 手术切口内结扎血管容易破裂,术后护士要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渗血及周围肿胀等情况,发现渗湿时要立即报告医生并更换敷料,保持干燥,预防感染。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保持引流管通畅,术后24h内的引流一般量为150~300ml,细心观察、准确记录颜色和流量,如发生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2.5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术后为了预防压疮的发生,要按时帮助患者变换。叮嘱患者主动咳嗽排痰,多做深呼吸运动增加肺活量,确保呼吸道的通畅,特别是对待高龄患者,为了预防其肺部感染的发生,护士要给患者拍背,帮助排痰,并且及时给予雾化吸入,这样也可防止有心脏病的患者发生心衰。术后尿管常规留置3d,期间为预防患者尿路感染,应鼓励其大量饮水,保持尿道口清洁,并且用0.125%碘伏消毒2次/d。为防止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护士应在早期就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踝关节屈伸等锻炼,促进患肢血液循环。 

2.2.6饮食护理 骨折术后的饮食因人而异尤为重要,因为合理膳食不仅对康复很重要,而且可很好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一般患者指导进食能量高、纤维素含量高、蛋白丰富和多种维生素的食物;糖尿病患者应给予糖尿病配餐,为了利于保护肾脏,还可食用营养价值高、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如奶、蛋、水产等;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饮食应注意低盐低油脂。 

2.2.7功能锻炼 手术7d后按情况可以指导患者进行CPM机锻炼、床上坐起、在有保护的情况下扶助行器进行站立、行走锻炼,避免摔倒,根据患者体质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护士应对不能配合活动的患者给予被动锻炼。 

3 结果 

42例患者均成功通过手术,手术时间(52.3±17.4)min,术后下床时间(8.5±3.1)d,术后并发症4例,其中肺部感染3例,尿路感染1例。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8w后患者均能不需扶拐行走,生活可以自理,没有障碍,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患髋无痛,髋关节Harris评分(92±5.3)分。 

4 讨论 

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病死率较高,大约10%~20%的患者在骨折后1年内死亡[5],其中主要原因为之一就是长期卧床所导致原有的内科疾病加重,并且伴有发生并发症。因此,此类骨折治疗的重点是使患者的负重功能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尽早可以下地活动,防止因长期卧床而引起并发症的发生。牵引以及钉板系统内固定等传统的治疗方法,在内固定后、骨折愈合前,患者不能负重活动,需卧床6~12w,期间发压疮、尿路感染、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大大增加,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和生命。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可使患者术后1~2w便可下地负重,缩短了住院时间,患髋关节功能得到良好恢复,避免了传统疗法引起的骨折延缓愈合、不愈合、内固定物松脱断裂、髋内翻畸形等和其他因久卧引起的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上要做好各种有针对性的工作,其中包括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期的心理辅导和护理、手术后的病情观察,特别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等,是保证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而至恢复健康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英娟, 杨春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5). 

篇(1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形成的血栓脱落后可导致重要脏器栓塞,影响术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近年来随着关节置换等逐年升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导致的死亡率有所上升,为降低死亡率,除围手术期做好相应的治疗外,护理的有效干预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对骨科术后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7月~2011年9月15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76例:年龄41~82岁,平均57.94岁;手术时间38~146 min,平均60.6 min;关节置换术32例,脊柱手术21例,创伤骨折23例。观察组76例:年龄40~83岁,平均58.04岁;手术时间36~145 min,平均60.8 min;关节置换术33例,脊柱手术20例,创伤骨折2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常规,术中补充血容量、维持好呼吸、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变化,及时更正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的平衡;术后予以常规护理,指导家属如何护理宣教有关术后血栓的预防情况等护理。要求患者禁止吸烟,多饮水,饮食尽可能是富含粗纤维食物以促进肠蠕动,降低腹压。

    观察组予以以下护理措施:①加强观察,及时解决。对患者出现下肢肿胀,肤温异常,浅静脉充盈程度加重的患者要及时告知医师,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若确认的话则予以绝对卧床休息,抗凝药物对症支持,溶栓等治疗;②早期活动。一般术后开始的是采用被动的功能锻炼,尽可能的锻炼促使红细胞的聚集功能破坏,降低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活动的一般以被动活动为主,主动活动为次,由于解剖的差异,左侧髋静脉受到腹主动脉分叉和左侧髂动脉及腹股沟韧带的压迫。所以护理中尤其要加强对左侧的被动活动。而活动时嘱下肢抬高6°左右,活动双下肢包括运动膝关节和踝关节,1周后进行主动环转运动。这些活动均在患者可耐受的范围内进行,尽可能让患者早期下地行走;③下肢穿弹力袜。一般弹力绷带的捆扎范围从足背至大腿根部。这可有效的防止静脉的回流,防止末端腓肠静脉血栓形成;④用抗凝药物。遵医嘱从术后24 h后开始运用低分子肝素40 mg,1次/d皮下注射。连续用1周。虽然这可能增加出血的可能性,所以,在临床上需要定期监测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情况;⑤使用足底静脉泵加速血液的循环。

1.3  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术后10 d内下肢肿胀、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且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结果护理后从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例数分别进行比较,分析两者的术后发生率,对照组的总发生率为19.7%,观察组的总发生率为7.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护理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例)

组别

例数

下肢肿胀及疼痛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总发生率(%)

观察组

76

5

1

7.9

对照组

76

9

5

1

19.7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产科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轻者形成下肢血栓,重者导致心、脑、肺等重要脏器的栓塞,容易并发死亡[1]。但是,目前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和治疗尤为困难。目前的观点认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液的高凝状态、静脉壁的损伤、血液回流减慢的综合结果。所以,针对形成的机制予以加强观察,防止出现后难以挽回,穿弹丝袜,降低血流的速度,使用抗凝药物加上早期活动,促进血液的循环等预防性护理,就可大大降低DVT的形成[2]。

    另外,下肢的关节置换手术,老年人,既往有血栓形成史的患者以及长期的卧床休息等均是DVT的高危因素,所以,在临床的护理过程中,需要对DVT的高危因素进行密切的观察,尽可能的采取各种方法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总之,本研究认为重视对骨科手术后进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工作,术前做好相关的基础护理。术后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积极进行前瞻性的干预措施,早期进行床上活动锻炼,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行走,有效指导患者应对血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有积极作用。

篇(11)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2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84-02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胸腰椎损伤,属于不稳定型骨折常常需手术治疗,随着目前生物力学、影像医学和医师手术操作技术的提高,以及手术器械的改进,采用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已经是常用方法。并且取得了可喜的进步[1]。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及预后,我们对5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取精心细致的护理,现总结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我医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间采取手术方法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58例的病例资料为分析总结对象,其中男性38例,女性20例,年龄19-64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31例;摔伤21例;其他6例。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认真观察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配合主治医师完成各项术前检查,例如术野备皮、备血,在术前晚肥皂水清洁灌肠,于术晨给患者留置导尿,交待患者术前禁食12小时,禁饮6小时,术前30分钟用术前药。入手术室前更衣。由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的风险性较大,所以患者对手术的担心较多,表现为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我们护理人员首先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多沟通多开导,让患者有温暖的感觉。其次要动员患者的家属给予患者以支持、关心、帮助,我们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本手术的目的、方式以及如何配合等,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且积极配合本次手术。

1.2.2 术后护理 患者手术完毕回病房给予去枕平卧位、硬板、薄软垫床2小时,以压迫伤口减少术后出血[2]。吸氧、持续心电监护,每15-30分钟测量BP、P、R一次,生命体征平稳后每1小时一次。2小时后定时为患者翻身,给患者翻身时要保持患者脊柱生理轴线固定,以免操作不当引起脊髓损伤、植骨移位等加重患者病情。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并保持通畅,及时清理引流器内的液体,并且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如引流量1天超过400毫升或引流液性质疑有脑脊液外漏等情况,必须通知大夫及时给予处理。注意体温变化,患者术后2-3天体温在27.5-38.5℃之间,一般是术后正常吸收热所致,无需给予处理,嘱患者适当多饮水促进毒素的排出即可。注意患者意识、神态、面色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病情问题及时处理。患者术后禁食6小时,24小时后可进食少量面汤,待排肠气后可进食面条、米汤等,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宜食用香蕉、菠菜等高膳食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每餐进食不可过饱,避免进食酸辣及刺激性食品。

1.2.3 疼痛的观察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在受伤后深受疼痛的折磨,又需要手术治疗,由于手术本身创伤性较大,因此术后疼痛的观察不容忽视,我们给予胸腰椎爆裂性骨折58例患者应用自控镇痛技术,有效的镇疼减轻了患者痛苦。自控镇痛是一种新型的镇痛方法,目前被广泛用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后患者,它具有安全性好、进入体内药量少、疗效好等多种的特点,患者能主动控制术后的镇痛,故本组58例患者无诉切口疼痛的。但是虽然使用镇痛泵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但是必须要密切观察患者对麻醉剂的反应,预防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等情况,因为患者呕吐时增加腹压易导致伤口出血和疼痛。在患者麻醉没有清醒前,患者头应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误入气管造成堵塞窒息,如果有恶心、呕吐等情况可遵医嘱给予药物甲氧氯普胺10毫克肌肉注射。

1.2.4 功能锻炼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术后只有坚持合理的、科学的功能锻炼才能达到顺利康复的目的。为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应在术后第二天指导并协助患者开始做股四头肌收缩运动锻炼和下肢各关节的伸屈功能锻炼,对患者瘫痪肢体每天做关节的被动活动及肌肉按摩,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失去功能。术后第七天开始进行腰背肌的锻炼,依据情况循序渐进练习,患者通过功能锻炼可使腰背肌发达有力,腰背肌有力能增强脊柱的稳定性。14天后可扶患者在床上坐起活动,术后30天后在腰围保护下下床活动。

2 结 果

通过给予胸腰椎爆裂性骨折58例患者以及时有效的护理,结果全部顺利康复出院,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和家属对治疗和护理效果均满意。

3 小 结

对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目前大多数学者均主张施行早期手术治疗[3]。我们通过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围手术期患者58例实施精心有效的护理,成功地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身体机能的尽早恢复,效果较为满意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