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效农业技术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5 18:13:1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效农业技术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效农业技术

篇(1)

中图分类号 S1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269-02

1 农业模式的设计

循环农业模式的设计一定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调查了解清楚当地的相关的资源、农业废弃物种类及数量。为此设计了玉米种植 育肥猪养殖 蚯蚓养殖 林下鸡养殖 玉米种植循环农业模式。

2 农业循环量的计算

2.1 土猪饲养量

该模式是饲养育肥黑猪。从正规种猪繁殖场购进当地黑毛猪(俗称土猪)100头,平均双月断奶重约为15 kg,料肉比约为3.5∶1.0,出栏平均重约为100 kg,则需要消耗精饲料297.5 kg/头,100头共需消耗精饲料约29 750 kg。每头猪整个饲养期所排出的猪粪约为210 kg,100头共排出猪粪21 t。

2.2 林下鸡的饲养量

该模式是林下散养土鸡。从正规种鸡场购进茶花鸡3 000羽,雏鸡平均重约23 g,饲养120 d的料肉比为4.2∶1.0,出栏平均重约为1.2 kg,则需耗精饲料5.04 kg/羽,3 000羽共需消耗精饲料15 120 kg。每只鸡整个饲养期排出的鸡粪约为2.50 kg,3 000羽共排出鸡粪7 500 kg。

2.3 玉米的种植量

该模式实施无公害玉米种植技术,按当地平均产量8 250 kg/hm2干玉米粒和猪、鸡精饲料的需要量来计算,需种植玉米约4 hm2,可生产玉米粒约33 t,另外的精饲料原料如麦麸、豆粕、米糠等需从市场上购买,以满足猪和鸡的营养需要。种植玉米4.33 hm2可产生玉米秸秆约为117 t。

2.4 蚯蚓的养殖量

该模式饲养土鸡3 000羽,按每羽平均日投喂10 g计算,120 d则需1 200 g/羽,3 000羽则需蚯蚓3 600 kg。按每40 kg废弃物转化1 kg计算,100头的猪粪、3 000羽的鸡粪和4.3 hm2地的玉米秸秆可转化成鲜蚯蚓约3 600 kg,所以蚯蚓的养殖面积应不小于400 m2。

3 场地选择

实施循环农业的场地一定要远离居民区,离主要干道1 km以上,选择植被保护完好、空气清新、周围无工业污染、土壤肥沃、通水通电和交通便利的地方进行实施。

4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场地选好后,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方便生产管理和卫生防疫为标准。将场地分为生活区、种植区和养殖区3块,种植区应选土壤肥沃的地方,而养殖区应向阳背风、林下资源丰富的地方,种植区和养殖区的间隔距离不应太远,以减少生产成本;养殖区又分为育肥猪养殖区、蚯蚓养殖区和林下土鸡养殖区。

5 关键技术

5.1 玉米种植的关键技术

玉米采用无公害种植技术,选择优良杂交玉米品种,清明节前后塑料棚播种育秧,在3叶1心前移栽,移栽前先进行深耕整地,施足发酵好的鸡粪,移栽密度约为6万株/hm2,然后在苗期、穗期和粒期分别追1次复合肥,同时做好中耕除草、中耕培土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即可。

5.2 黑猪养殖的关键技术

采用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选择耐粗饲、抗病力强的当地黑毛猪,先后进行去势和驱虫等工作,同时做好猪瘟、口蹄疫、蓝耳病、仔猪副伤寒、猪丹毒、猪肺疫和伪狂犬病等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在饲料上,全程使用自配混合料,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精料以玉米为主,适当添加购买的麦麸、细糠和豆粕,小猪阶段混合饲料的粗蛋白≥18%,中猪阶段混合饲料的粗蛋白≥15%,大猪阶段混合饲料的粗蛋白≥13%。青饲料通过种植优质牧草菊苣来解决,日喂3餐,先精后青,自由采食,保持清洁饮水,注意圈舍卫生。

5.3 蚯蚓养殖的关键技术

采用高产养殖技术,选择繁殖力强的日本大平2号蚯蚓作为养殖对象,搭建简易棚进行饲养。先进行蚯蚓饲料的发酵,发酵前1 t粪用5 kg EM液对生水100 kg备用,按1层15 cm厚的猪粪,再撒1层10 cm厚的玉米秸秆粉,然后用备用的EM水洒湿,如此重复3~4层,最上面的一层是猪粪,堆积的高度在60 cm以上,最后用农膜密封的发酵方法,经过20 d左右的发酵即可待用。然后用发酵好的饲料做成宽约120 cm、高约40 cm长度不限的蚓床,按3万条/m2的密度投放种蚓。定期除去蚓粪和添加新鲜饵料或沼液,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冬季实施防寒保暖,以保证获得较高的产量[4-5]。

5.4 林下土鸡养殖的关键技术

采用无公害养殖技术,育雏期的前7 d温度一定要保证在35 ℃左右,以后每周逐渐降温,直至降到室外温度进行脱温,饲喂全价颗粒料,同时注意通风换气,搞好圈舍卫生。育雏期结束后慢慢过渡到放养期,林下放养场地用鸡网隔成6个区域,每个区域0.4 hm2,放养密度为750羽/hm2,即每个区域的饲养量为300羽,按强、弱、大、中、小进行分群放养,以保证鸡的整齐度。饲料也从全价颗粒料过渡到自配混合料,精料以玉米和蚯蚓为主,适当添加购买的麦麸和细糠,31~60日龄混合料的粗蛋白≥17%,61~90日龄混合料的粗蛋白≥15%,90~120日龄混合料的粗蛋白≥13%。整个饲养期做好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禽霍乱、法氏囊、鸡痘等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同时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控制重大疫病的发生,保证林下养鸡生产的顺利进行。

6 成效

6.1 黑毛土猪饲养效果

按照饲养量100头,出栏量100头,出栏率100%,总耗料35 000 kg,均耗料350 kg/头,饲料价格为3.00元/kg,饲料成本1 050元/头,每头猪猪苗费300元,防疫费10元,水电费5元,人工费120元,不计算基础设施投入。个体成本1 485元/头,产值为2 400元,产出投入比为1.62,个体利润为915元,总利润为91 500元,经济效益显著。

6.2 林下土鸡饲养效果

饲养量3 000羽,出栏量2 850头,出栏率95%,总耗料14 364 kg,均耗料5.04 kg/羽,饲料成本4.00元/kg,按照每只苗费5元,防疫费2元,水电费2元,人工费3元,不计算基础设施投入。个体成本32.16元,产值60.00元,产出投入比1.87,个体利润27.84元,总利润79 344元,经济效益显著。

7 结语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基础较为薄弱,单一的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低下。利用养殖蚯蚓把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减少了农业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更重要的是把种植业生产的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畜禽粪便变废为宝(动物蛋白质饲料),动物蛋白质作为畜禽的优质饲料,可以大大降低畜禽的养殖成本,缩短饲养周期,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同时获得健康安全优质的畜禽产品,以满足人们生活提高的需要。

8 参考文献

[1] 黄国勤.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农业的发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6):178-180.

[2] 王苏民,窦鸿身.中国湖泊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59-60.

篇(2)

中图分类号:DF4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181-01

引言:现阶段,为了促进我国农业领域发展,众多农作物种植人员都在自己承包的责任田内进行多种农作物的种植。复种指数得到了较大程度提升,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高产的典型代表,使得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较大进步,进一步改善了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降低了农村城市的贫富差距。对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分析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以往农业栽培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栽种技术过于落后

农业栽种技术过于落后是我国北方农业种植领域存在的重要问题,该问题也是限制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北方区域农业种植主要是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主,不仅种植的农业经济作物种类较多,而且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农业种植并没有呈现出集中化、规模化的特点。我国建筑行业与制造行业目前发展非常迅速,促使农村很多青年劳动力向城市区域转移,寻求更为良好的发展机会,在这种不良情况影响下,导致农村年轻劳动力数量较少,农村农业种植队伍呈现出老龄化的特点。这些农业种植人员文化素质不高,他们习惯于应用传统的农业栽种方式,不能及时吸收外界先进的栽种技术和高产栽种理念,对新型栽种技术应用也存在较为严重的排斥心理,从而导致农村栽种技术一直停滞不前。农作物栽种人员不能因地制宜的进行农作物的耕种,更多时候是根据农业市场经济变化选择种植物种。例如:今年大豆市场价格加高,很多农业种植人员就会在自身承包的责任田上更多的进行该物种播种,并没有考虑到土地土壤现状是否符合大豆物种的播种,从而导致农作物耕种产量较低,降低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二)农业耕种机械化程度较低

虽然我国为了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落实了很多扶持政策,其中包括大型农用机械购买补贴等等。这些政策落实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农民对农用机械购买承担的巨大压力,但是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我国农业耕种机械化程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虽然一些农业种植人员可以承担大型机械设备采购的资金压力,但是因为这些人员文化素质较差,只懂得农用机械设备的维修,对农用机械设备养护知识缺失严重。一旦农用机械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发生了故障问题,农业种植人员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从而降低了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对高校栽种技术应用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通过上文叙述可以了解到,我国农业栽培种还存在着很多不良问题,高产高效农业栽培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这些不良问题的影响,提升农业栽培工作效率,降低农业栽培工作人员承担的劳作压力,促进农业种植产量提升。

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介绍

水稻是我国东北区域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所以本文以该农作物物种为例,对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分析。

(一)科学整地

整地工作开展是非常重要的,这一工作成效与水稻产量提升有着非常紧密联系。水稻种植人员要打破传统栽培技术的限制,根据水稻种植区域实际情况科学的选择整地方式。整地过程中,栽培工作人员可以机械设备辅助整地工作开展。土地翻耕是整地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应用机械设备可以更为良好的控制土地翻耕深度,保证整地工作开展达到最优化。农业机械化建设进程中,政府部门需要发挥出重要作用,除了需要注重扶持政策落实,还需要注重相关机构建设,从而帮助农业栽培人员掌握农用机械应用、维修知识,为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二)合理选种

种子选择也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应用的关键环节。对于种子选择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这一环节中政府部门需要发挥出引导作用,帮助水稻栽培人员选择优质的水稻品种。五常是东北优质大米的重要产地,该区域大米产量、质量都非常出色,使得区域生产的大米市场供不应求,其收购价格也要比其它种类大米高出很多。政府部门为了避免农民选择劣质的米种,对区域水稻种植质量造成影响。要求农民可以从政府规定机构采购水稻种子,从根源上避免水稻种植人员应用劣质米种。

(三)改栽种密度为少本稀植

季晚稻养分发展期较长,高产种植重要走小群体壮个别、足穗年夜穗门路。稀植是掌握早栽后群体过年夜的主要配套办法。是以,单季晚稻高产种植一要改恰当密植为少本稀植。杂交水稻以单本移植为主,行株距由以往的7~8寸×4~5寸改成8寸×5~7寸;通例粳稻每丛本数由2~3本改成2本阁下,行株距由以往的7~8寸×4寸,改成7~8寸×5寸;二要下降基本群体,即淘汰终点苗数。

(四)施肥要领

一是重视增施无机肥。高产田请求每亩施无机肥至多10担以上,以改良地盘壤构造,稳固肥效,并对进步稻米品德非常有益。二是凭据目的产量、种类特征和泥土供肥才能肯定公道的用肥量。杂交水稻根系蓬勃,吸肥才能强,施肥量可比通例种类淘汰。亩产550千克以上产量目标施肥量通例粳稻每亩总氮肥折纯氮16~19kg,杂交稻13~18kg。三是肥料运筹淘汰基肥和分蘖肥的施用比例,进步穗粒肥的比例,有益于减缓群体生长速率,下降岑岭苗数,淘汰有效分蘖,进步成穗率。无机肥于翻耕前施入。

结语:对我国农业栽培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到,其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对我国农业经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高产高效农业栽培技术应用,可以弥补我国传统农业栽培种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我国农业栽种向集中化、规模化、品牌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226-1

随着玉树灾后重建工作的积极开展,让我们看到了玉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的新契机。虽然地震给玉树的农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是有关专家普遍认为,以玉树地区地理生态的优势,如水资源丰富、水质好、太阳辐射强、光能资源丰富、无污染等正是发展高效农业所具备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要想最大限度的提高农业整体生产力水平,就必须在充分结合当地农艺特点的基础上提高玉树的农机化水平。

1 认清农机与农艺之间的关系

1.1 农机和农艺的概念

农机是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各种机器的统称,包括动力机械和作业机械。其中,动力机械具体是指电动机、水轮机、拖拉机、内燃机、风力机、汽车和飞机等;作业机械是根据机械作用于不同的领域分为种植业机械、林业机械、畜牧业机械、渔业机械和农副产品加工机械。

农艺是农业生产中运用的原理和技术总称。主要涵盖大田作物的栽培、选种、育种、农田灌溉与排水、农田施肥、土壤管理、防治病虫害、农产品的初级加工等等。

1.2 农机与农艺的关系

从农业发展的整体上来讲,现代化的农机和科学的农艺技术都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发展高效农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农艺技术的不断更新,就必须要有与之配套的农机研制出来;而新型、高效的农机出现,又给农艺技术提出了不断完善、充实的新要求。所以要想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就要用辩证的角度进行归纳。农机在一定程度上要为农艺服务,农艺也要为农机的优势进行合理改革。比如,农机的选择要适应作物的品种特质;农机要根据耕作规律作业;农艺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可以弥补农机的单一性和固定性等。只有农机与农艺保持在相互适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关系上,才能真正促进高效农业的发展。

2 农机与农艺结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农机与农艺的研究与开发属于不同的部门,有着各自的立场,所以在结合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农机与农艺之间缺乏协调,两者在同时研发成功新技术向农民推广的过程中,往往各执其词,使农民搞不懂究竟该听谁的。(2)农机的研发和推广受到多方面的制约。我国各地区地质条件差异性大,想要开发和设计既能适应不同地区又要适用不同种植方式的农机很艰难。同时,由于技术和经费方面的不足,使得农机向农民推广的力度不够;(3)农民的认知水平低。农民由于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先进的、操作性强的农机认识不足,加上经济能力有限,宁愿选择传统的耕作习惯与方式。

3 做好农机与农艺相结合,促进玉树高效农业发展

3.1 做好农机与农艺的协调工作

农业主管部门应该根据当地的农业生产特点,组织和协调广大农机和农艺的技术科研人员,对农机与农业的结合方案进行经济技术的可行性分析,不盲目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和先进性,而要着眼于实际农业生产需要共同研发出适合玉树地区的农机和农艺技术。同时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的先进技术,要注意农机跟农艺人员要在新技术上相互沟通,致力于研究经济价位低、操作方便、适应性强和高效益的农机和农艺。农机的设计要尽量一机多用、机动性灵活、耐用性强来适应农业生产的多样性和多变性。

3.2 农机的推广要适应于农艺的推广

为促进玉树地区的农业增产增效,不可缺少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农艺是从作物内部挖掘潜在发展因素,农机是在作物外部实施某项技能来促进作物增产增效。在推广过程中,农业部门调拨充足的经费,加大力度宣传、推广到位,派技术人员到玉树各县进行试验示范工作,把农艺新成果和新农机结合起来进行推广。例如,在介绍带深施肥部件的精量播种机时,把农艺中的新增产技术结合起来进行推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推广效果。

3.3 完善适应农机作业的农艺技术体系

对玉树要进行实地考察,制定出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技术和机械化作业规范。例如,在水稻生产方面,要以育秧、插秧的农艺技术为重点,形成区域性育、插、收作业规范;在玉米生产方面,大力推行玉米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因地制宜确定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路线和适宜的农机。

3.4 提高农民对农机与农艺的认知水平

由于玉树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80%以上是文盲,沿用的是传统的耕作模式。所以农业主管部门要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重要工作,采用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讲座或是培训。根据玉树的基本情况,培训对象应分为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农民技术人员和普通农民三个层次,根据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采用分类指导、分层教学的培训方式进行培训。做到农艺培训和农机培训有机结合,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政府和农业部门对他们的关心,认识到农机和农艺的各种优势,对提高当地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民自身经济收益的积极作用。农业部门还可以聘请上级农业部门领导、高级农艺师和农机研发专家,深入到各县村屯进行讲座。例如,先从最基本的耕作习惯进行培训,让农民做到耕作土地要平整、格田成方、沟渠配套等等,这样有利于农艺技术的应用和农机的作业。

4 结论

总而言之,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要重点对玉树的农业给予大力支持,发挥好带动作用,做好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工作,促进灾后重建的玉树尽快恢复农业高效发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建设成为高效农业的重要内容,达到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明.姚俊林.浅谈农机与农艺相结合[J].现代农业科技,2009.(09).

篇(4)

中图分类号 F3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283-02

Study on Technology of Agriculture Resources Efficient Utilization in Shanxi Province

YAN Xuan-mei 1 ZHANG Xiao-ling 2 LEI Jin-xia 1

(1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conomics,SAAS,Taiyuan Shanxi 030006; 2 Shanxi Academy of Forestry Science)

Abstract Agriculture resources utilization way decides the metho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o some extent.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heat,water and soil,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ilemma futur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agriculture resources utilization,furthermore it build a technology system of agriculture resources efficient utilization which taking efficient farming,reduction and resource technology as the core.It established technology pattern of agriculture resources efficient utilization in local condition to achieve efficiency.

Key words agriculture resources;efficient utilization;dilemma;technology;Shanxi Province

1 山西省农业资源基础特征

1.1 气候资源

山西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介于4~14 ℃之间,呈由北向南升高,由盆地向高山降低的分布趋势。年日照时数在2 200~3 000 h之间,作物生长期间(日温≥0 ℃)的光合有效辐射为1 840~2 200 MJ/m2・年;作物活跃生长期(日温≥10 ℃)的光合有效辐射为1 300~l 800 MJ/m2・年。全省各地太阳年总辐射量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最高地区年辐射总量达605.1 kJ/cm2。

1.2 土地资源

山西地貌复杂,土地类型多样。2012年全省耕地面积为405.094万hm2,人均占有耕地0.11 hm2,其中坡度在15°以上的坡耕地占耕地面积的17.6%,宜开耕的荒地很少,耕地后备资源缺乏。全省耕地资源分布不均衡,南部人均耕地较少,而北部朔州市、大同市、忻州市人均耕地较多。

1.3 水资源

据《山西省统计年鉴2013》,2011年山西省水资源总量只有124.34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76.65亿m3,地下水资源量94.95亿m3。全省地区水资源总量分布不均,水资源总量最多的地区是运城市,最少的地区是朔州市;人均水资源最多的地区是晋城市,为600.74 m3,最少的地区是太原市,为130.33 m3。

1.4 农业废弃物资源

农业废弃物资源具有显著的资源化特征和污染物特征。据调查,2012年山西省农作物秸秆生产量达1 680.89万t。全省畜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达到19.30万、0.93万t,占全国畜禽养殖业排放总量的1.68%、1.43%,环境保护部和农业部印发的《全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将山西省确定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

2 山西省农业资源利用的多维困境分析

2.1 光能利用率较低,种植结构单一

据资料分析,光能利用率的理论值为5%~6%,我国北方高产区的光能利用率已达2.5%。山西省与全国各地太阳辐射总量相比,仅次于青海、自治区、宁夏、甘肃、新疆,属我国光能资源高值区范围。但种植结构单一,耕作制度简单,设施栽培较少,光能利用率较低。仅以种植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来论,山西省南部作物光能利用率为1.07%,北部光能利用率为0.31%~0.43%,光能利用提升的潜力巨大(图1)。

2.2 耕地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承载量加重

从图2可知,1980―2012年山西省耕地面积整体呈锐减趋势,而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致使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越来越少,耕地承载量不断加重。全省人均占有耕地由1980年的0.16 hm2减少到2012年的0.11 hm2,而1 hm2耕地承载人口由6人增加到9人(山西统计年鉴1980―2013)。北部朔州市、大同市、忻州市人均占有耕地较多,但质量差,耕地生产能力低,粮食单产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0%;东西部干旱、侵蚀严重,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60%左右。

2.3 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山西省水资源总量不足,是我国水资源最为贫乏的省份之一。全省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346.03 m3,低于国际500 m3的缺水标准(图3);1979―2012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基本呈平缓下降趋势。区域工农业用水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据计算,山西省农业灌溉水利用率目前仅为45%左右,按正常要求75%计,约浪费水量30%。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

2.4 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

山西省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利用率总体不超过50%,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全省农作物秸秆中,作为生活能源利用的有684.81万t,作为生产用能的有111.98万t,二者占秸秆资源总量的47.4%。畜禽粪便利用率低,畜禽粪便的无序排放以及畜禽饲料添加剂中的抗生素、激素、铜、铁、铬等物质长期过量累积,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全省畜禽养殖污染约占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的50%以上[1-2]。

3 山西省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3.1 高效种养技术

3.1.1 立体种植技术。山西省地处暖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性气候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热同步,有效积温与无霜期对大多数作物相对有余,发展立体种植可充分利用光、热、水、肥、气等自然资源。全省适宜推广以粮食作物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瓜菜、牧草、绿肥、果树、中药材等作物之间的间作套种为主的立体高效种植技术,重点发展以麦为主的棉、油、菜、瓜、豆、薯等复合群体组合,以玉米为主的麦、菜、豆、薯、食用菌等间套组合。如:春小麦复播大白菜、萝卜等;玉米套马铃薯、甜瓜、红芸豆,水果玉米回茬秋菜、玉米间作南瓜;西瓜套甘蓝,核桃套谷子、大豆等;果园套种麦、药、豆、薯、花生、瓜、绿肥、牧草等。

3.1.2 立体种养技术。山西省平川、丘陵、山地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19.7%、40.3%、40%,根据不同地域特征,发展农牧结合的生态农业,形成林、果、草、粮、畜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循环利用的多元结构。立体种养重点推广“畜禽养殖+农产品种植”“林草+生态养殖”“农作物+水产养殖”等生态农业技术。如山西阳城一带发展桑叶养蚕和桑园养鸡循环立体养殖项目,形成“桑―蚕―鸡”循环立体养殖生态农业;山西左权麻田镇西安村在莲菜地中养殖鸭、鱼类,形成菜―鸭―鱼农基鱼塘生态模式等[3-4]。

3.1.3 庭院立体种养技术。庭院立体种养是以农户庭院为基础单元,实施立体种养。山西农户庭院面积较大,适宜发展农村庭院立体农业,重点发展以蔬菜、果树、食用菌、养殖为主的庭院立体种养农业。随着农家乐、观光农业的发展,种、养、加立体配置与休闲观光相结合,形成“庭院休闲观光+庭院立体种养”模式,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型产业。

3.2 减量化技术

3.2.1 节水技术。山西省主要采用以下旱作节水技术:以基本农田建设为主的旱作农田土壤水库建设技术,以秸秆、地膜覆盖为重点的覆盖保墒培肥技术,以机械化旱作和保护性耕作为主的耕作保墒技术,以集雨补灌为重点的高效种植技术,以平衡施肥和抗旱保水剂应用为主的化学调控节水技术,以抗旱品种繁育推广为重点的生物节水技术,以农田整治、输水节水和田间节水为重点的节水灌溉技术。

3.2.2 节农资技术。通过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和其他农用生产资料或者用新型生产资料、技术来代替常规生产资料和技术,以减少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使用数量和次数,达到提高利用率,减少排放的目的。如测土配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测土配方技术重点搞好氮、磷、钾肥的合理匹配,防止盲目增加化肥投入量,提高有限肥料的利用率等。

3.3 资源化技术

3.3.1 畜禽粪便利用技术。一是畜禽粪便能源化技术。山西重点发展“畜禽养殖-沼气-绿色果菜”的能源生态工程,典型技术模式有:“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五个一”工程能源生态模式、“五配套”能源生态模式。二是畜禽粪便肥料化技术。畜禽粪便肥料化技术分为堆肥化技术和复合肥技术,使用最多的是堆肥法。山西受水热条件的限制,不适宜沤肥还田,用畜禽粪便制成有机肥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三是畜禽粪便饲料化技术。山西畜禽粪便饲料化技术主要运用于鸡粪和猪粪的加工。鸡粪经干燥后可适量代替部分精饲料饲喂畜禽。猪粪使用氧化池处理,混合液喂猪,解决粪污环境问题,提高畜禽粪便作为肥料的利用率,增加养殖业收入。

3.3.2 农林枝条秸秆再利用技术。一是农林枝条秸秆肥料化技术。山西水肥条件差,应重点推广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小麦秸秆覆盖可采取休闲麦田旋耕覆盖、休闲麦田粉碎覆盖、人工播种旋耕覆盖、旋耕播种机旋耕复播覆盖、播种搂播种旋耕复播覆盖和复播田硬茬播种粉碎覆盖等模式;玉米秸秆覆盖可采取半耕整杆半覆盖、全耕整杆半覆盖、免耕整杆半覆盖、秸秆地膜二元单覆盖、秸秆地膜二元双覆盖等模式,秸秆翻压还田可因地制宜地采取整杆翻压、秸杆粉碎翻压等模式。二是农林枝条秸秆饲料化技术。枝条秸秆饲料化技术主要有: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和复合处理法。枝条秸秆通过粉碎、压块、膨化等处理的物理法和通过氨化、酸化、氧化剂等处理的化学法,大大改善了秸秆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酶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是秸秆饲料化利用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三是农林枝条秸秆能源化、原料化技术。山西省重点发展以小麦秸秆、棉花杆等农作物秸秆和果树枝条、固体废弃物为原料,代替木柴、液化气的“秸秆煤炭”加工技术,以解决做饭、取暖、洗澡等生活用能的问题。同时发展秸秆深加工技术,使其进一步转化为建材、人造丝、糠醛、木糖醇和生物油等,提高农林枝条秸秆的附加值。

4 参考文献

[1] 李彦,贾曦,孙明,等.我国农业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32):10455-10456.

篇(5)

二、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

(一)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现状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仍然表现出良好态势,我国农业在未来10-15年之内都将保持长期稳定成长,农业行业“抗周期性”强、投资风险小,而且具有很大的劳动力成本优势[13]。早在1999年我国政府就明确指出要培育适合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本市场,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同时,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税收、贷款、土地使用费、土地租赁费及其他费用方面给予外资各种优惠条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公司逐渐发展并积累经验,这使风险投资进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有了良好基础。截至2011年底,我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累计投资项目数9978项,较2010年增加1285项,增长14.8%。其中,投资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数5940项,占比59.5%。我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累计投资金额2036.6亿元,较2010年增长36.6%。其中,投资高新技术企业金额1038.6亿元,占比51.0%①。可见,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强度不断加大。2006年5月,国际知名的红杉资本首度进军农业领域,向福建利农集团投资500万美元。随后,风险投资进军农业领域并不断深入。据统计,自2006年至2011年上半年,我国农业领域已经披露的投资案例累积达到114起,其中披露了金额的104起涉及投资金额17.6亿美元②。2006年之后,我国风险投资领域已扩展至农机生产与销售,环保农药,花卉、林业、有机农产品种植,农、牧、渔产品深加工等其他更广泛的领域。风险投资的投资方向集中于农业产品改良、农副产品深度加工、规模化养殖、农产品及农需品连锁经营、循环经济型农庄等。2011年我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投资行业(按项目数统计)前五大行业依次为新能源与环保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制造业、其他行业、其他制造业,合计占比59.9%。我国创业风险投资业的投资行业集中度略有下调,行业领域不断细分,投资重点仍以制造业为主体,主要聚焦于高新技术产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依然是行业热点,但相对比重略有下降。与其他行业风险投资相比(见表2),农业风险投资项目数仍然相对较少,所占比例也表现出较大的变动。农业风险投资项目所占比重从2004年的3.8%下降到2007年的1.2%,随后上升到2011年的5.85%。农业风险投资相对较少,主要根源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资金供给主体缺位,成为制约农业科技开发和转化的关键因素之一。(二)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1.政府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支持力度不足。Pereira研究发现,美国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了挤入效应,其中政府投资用于工业设备和运输设备时对私人投资的挤入效应尤其明显。刘忠敏等人的研究也表明,无论是从长期还是短期看我国政府投资都“挤入”了私人投资。可见,政府在吸引和刺激私人投资参与农业科技活动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目前,我国政府对农业科研的投资非常少,农业科研经费占国家科研经费的比例较低,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政府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支持不足,对私人风险资本介入的带动作用较小。此外,我国政府没有提供有效的制度吸引民间资金参与,退出机制不完善,限制了风险资本的流动性,造成风险投资资金供给不足。2.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直接影响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项目。张雨认为,受高新技术成果本身的复杂性、开发推广转化能力的局限性、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存在技术风险、转化风险、配套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多种风险,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此外,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也不健全。据统计,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包括公开上市(IPO)、出售、清算等。其中,IPO由于具有较高收益而成为风险投资的最佳退出方式。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主要服务于国有大中型企业,难以顾及中小及民营企业,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很难满足公开上市的种种条件。缺乏良好的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风险投资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3.农业企业制度及运行机制无法满足风险投资的要求。现代企业制度强调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因而企业需要建立良好的经营制度、分配制度、风险规避机制等。风险投资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要求非常高,发达国家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水平非常高,但我国农业整体的产业化还不够发达,且企业规模较小,没有具备完整的产业链,从种植到加工,再到渠道和品牌,无法实现对产品的完全控制,以保证产品安全。我国农业企业制度尚未完善,运行机制也不够健全,加上风险投资的特殊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高素质的既熟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又熟悉农村金融的复合型农业风险投资管理人才非常缺乏,远未能达到风险投资的要求。4.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相对较慢。2007年,我国对农林水事务的财政支出占国家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6.84%,2011年这一比例达到9.08%①。然而,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相对缓慢,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仍然较低,每年评出的省部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30%-40%,获奖农业科技成果的平均转化率为53.5%,真正形成规模的不到20%。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科技经费投入不足。目前,我国农业科研经费主要是靠政府财政拨款,农业科研经费增长的速度赶不上农业经济增长速度。由此反观,以科技进步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有利于风险投资进入农业领域。

三、发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

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比较快速,其风险投资也越来越受青睐。目前,发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如何?本文就此进一步探讨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以便为我国未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发展提供借鉴。(一)美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美国是风险投资的发源地,1946年在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成立的美国研究发展公司(AR&D),标志着现代意义上专业化与制度化风险投资的开始,是风险投资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世纪90年代之后,美国的风险投资发展快速,得益于信息产业、生物工程、医疗保健等行业蓬勃发展以及相关的政策制度扶持。在生物技术风险投资方面,2011年风险投资公司向美国446家生物技术公司总共投资了47.3亿美元,同比增长22%,创下自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也拥有非常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其生产的主要农产品占世界总产量的1/5。美国有一套协调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广体制,从而使现代农业科学得到广泛而又大规模的推广应用。美国建立了高新技术推广运用激励机制,其农业发展资金来源也多样化,包括政府和私人两大投资主体。其中,私人投资包括企业和风险投资。目前,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已经成为美国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的重要途径,美国有4000多家风险投资公司每年为1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美国每个农业比重大的州都有许多专业风险投资公司,每年为农业企业提供风险投资支持,资金总额达上亿美元。(二)加拿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众所周知,加拿大生物技术具有极强的竞争力,而农业生物技术成为仅次于医疗保健领域的第二大生物技术领域,集中了加拿大22%的生物技术公司,5%的生物技术科研经费,17%的生物技术从业人员。1952年,加拿大成立了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加拿大查特商斯有限公司。20世纪80年代之后,加拿大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兴起,带动了风险投资业的迅速发展。加拿大实施了产业研究支持计划(IRAP),引导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2004年,加拿大拨款2.5亿加元建立种子基金和运作风险投资,资助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学技术、环境技术等优先领域技术的早期开发和商业化,并对私人投资产生示范效应。2011年,加拿大的风险投资总额为15亿加元(约合15亿美元),加拿大风险投资机构共投资了444家企业。在投资的行业分布方面,2011年加拿大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和其他生命科学领域的风险投资为3.43亿加元,占23%;可再生能源等清洁技术领域的风险投资额为2.45亿加元,占16%②。总之,加拿大非常注重生物技术的发展,并大力引入风险投资,在推动生物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发展。(三)欧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早在1997年,欧洲投资银行和欧洲投资基金两大金融机构就合作建立了“欧洲技术便捷启动基金”(ETF),该基金将25%的股本引入风险资本基金,支持风险资本基金投资于有新研发成果的研究中心和科学园区的中小企业。随后,欧盟各成员国纷纷建立了各种风险投资基金。欧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为德国。长期以来,德国生物技术在欧盟中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其生物育种水平雄踞欧盟各国之首。德国将生物技术分为白、红、绿三种,其中绿表示生物农业(包括育种)。2012年5月,德国联邦教研部了《德国生物技术行业报告2012》,指出2011年德国专门从事生物技术业务的公司年总产值达到26.2亿欧元,该类公司的数量达到552家。此外,德国还有126家非专门从事生物技术业务的公司,聘用员工总数达1.7万人。风险投资是德国生物技术行业的主要融资方式。2011年,私营部门在德国生物技术产业领域的投资为1.42亿欧元,政府公共研发经费投入依然保持在4500万欧元水平,为广大中小型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活动提供重要动力。(四)亚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在亚洲,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发展比较迅速。日本风险投资的发展主要经历如下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1973年的初步发展阶段,1974年至1982年的调整消化阶段以及1983年至今的全面发展阶段。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日本生物技术风险企业数为334家。日本政府为了促进基因制药的研究及生物技术风险企业的培育,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政策。生物技术在韩国占据重要地位,韩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发酵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发酵工业是韩国生物技术产业中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领域,仅氨基酸产品就占全球市场的20%。此外,韩国在体细胞克隆牛、艾滋DNA疫苗开发、抗除草剂作物等领域达到世界水平。长期以来,印度一直把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锁定在信息、生物和材料三个领域。其中,生物技术受到更多的重视。早在1983年,印度就制订了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长期计划,确定了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国家发展目标,提出了生物技术的产业化问题。2003年,印度的风险投资位居亚洲第二,风险投资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产业和生物技术产业,一些风险投资商建立了生物技术孵化基金,风险投资者主要以私营中小企业为主。总之,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亚洲一些国家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本上以农业生物技术为主,风险投资发展迅速,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篇(6)

2农业高职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作用及发挥形式

2.1农业高职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作用

农业高职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作用主要是: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和林木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教育培训与技术服务,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教育培训与技术服务,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教育培训与技术服务,水资源管理和防汛抗旱技术服务,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先进传播手段,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提高推广效率。

2.2农业高职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作用发挥形式

2.2.1教育培训除了农业高职院校本身的全日制人才培养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方式方法之外,按照职业院校“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思路和战略,农业高职院校一般都成立了专门的继续教育培训学院(中心),定期、不定期地开展专题培训。这种培训能够更好地根据农民的需要和时间安排,充分利用农业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实训基地等资源开展培训,培训的形式也可多种多样,在培训过程中可以选择报告会、讲座、论坛、经验交流、现场示范、知识竞赛等多种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效地开展培训工作。这种培训通常会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目前,各省农业厅、扶贫办、发改委甚至妇联等都负责了大量的为“三农”事业发展培训人才的任务,而这些培训项目的实施,最佳地点就是当地有条件的农业高职院校。

2.2.2定向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要求,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岗位设置应当以专业技术岗位为主。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岗位应当全部为专业技术岗位,县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岗位不得低于机构岗位总量的80%,其他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岗位不得低于机构岗位总量的70%。而事实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尤其是县、乡等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人才远远达不到要求,少数“科班”毕业生,普遍存在缺少继续教育培训的现象。从完善农业技术人员技术职务评聘制度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的要求出发,农业高职院校在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领域任重道远、大有可为。基层农技人才队伍结构性短缺矛盾,非农专业人员配置比例过大,在岗人员学历层次偏低、年龄老化,高素质人才招不进、留不住的问题严重,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将制约我国现代农业的稳步发展。为切实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乡镇基层农技人才队伍素质和服务能力,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2.2.3技术服务组成专家团队,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开展咨询服务,也是农业高职院校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形式。还可以通过建立网站、开通交流论坛或QQ群,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针对性的农业技术推广咨询服务。有的培训班学员结业后,专家教授继续通过网络平台为学员开展一对一跟踪咨询服务,建立长效机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实现了学员解困、专家教授增长实际经验的“双赢”。

篇(7)

充分发挥农业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作用,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加大对农业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进行宣传。各高校图书馆应该在校刊、校电视台及图书馆网站上,定期对馆藏资源进行宣传。目前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已经在本馆网页上开辟专栏,对新到的期刊、新书进行宣传报道,尤其加大了对外文期刊的报道。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的难点和重点之一就是读者对外文期刊的利用,无论是学生读者、科研工作者还是教师读者,对外文期刊的利用都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也是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改革,由信息部专职外刊编译人员对新到的外文刊进行报道,有选择地将期刊中重要的学术内容进行翻译,定期在图书馆网站上公开最新消息。如选择近期外刊《农业研究》、《欧洲植物病理学杂志》、《欧洲食品研究与技术》、《兽医研究通讯》、《世界微生物学与生物技术杂志》等核心外刊,对它们的部分文摘作了编译报道,定期刊出。通过浏览该编译报道,读者能在短时间内了解当前国外相关研究领域的科技发展信息,这对学科的研究进展有着促进作用。

1.2调动馆员积极性,充分发挥图书馆人才队伍作用

图书馆集中了各类人才,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和专业技术结构较为合理的专业队伍。这种自身的优势,能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奠定了基础。图书馆是个科研单位,他们除了主动提供科技信息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让图书馆员多参与本校重点学科的课题研究,通过参加课题研究,能够加强对该学科知识的认识,了解该课题需求的信息,对开展文献信息的相关研究也有着更好的促进作用。如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馆员,不但自己申请本学科课题项目,还积极参加农业学科的课题研究,针对课题研究的内容,配合学科专家,深入了解服务的学科及该课题需要的各种信息,这对课题研究的进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农业高校图书馆更应该注重引进一些具有农科专业背景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具有该校重点学科专业背景的人才,应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留住人才。这些人不仅专业知识好,外语水平也很高,充分发挥这些人才的专业知识和外语翻译能力,能快速了解国外农业科技研究进展,将这些信息尽快反馈给学科专家,及时应用到课题研究和生产实践中。

1.3加强人才培养,向农业基层单位输送高素质人才

农业大学与农业基层关系密切,是专门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农业高校毕业的学生大部分是要充实到农业基层单位去,他们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在培养学生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图书馆可以利用自己的信息资源优势、人才资源优势及设备资源优势,对学生读者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情报意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便于他们走入社会后能更好地服务农业经济建设。

1.4联合相关单位,加强与其他农业信息部门的合作

农业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农业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大部分是学生、教师和科研人员。为了扩大服务范围,高校图书馆应该联合相关信息部门,如农业信息研究所、农科院情报室等单位。这些信息单位与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不同,他们往往是生产经营的企业家、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为了更好地服务这些人员,首先要知道这些用户的需求,不同地域、不同层次农业用户的信息需求有其不同的特点,农业高校图书馆只有保持与这些情报单位的密切关系,加强与他们的合作,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对这些人员提供对口信息,更好地发挥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农业经济的作用。

篇(8)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档案局 276826)

无公害蔬菜文件材料的收集与整理

战 恺 谢晨光 王 悦

一、无公害蔬菜文件材料收集范围

1、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主要应有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过程中形成的申请、检验报告、现状评价报告、示意图、说明、认定证书等;申请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报告、申请表,无公害蔬菜生产计划、产品检验报告、营业执照、注册商标、购销合同、有关事项许可证等基地管理中形成的各类文件材料;无公害蔬菜栽培、灌溉、种子处理、育苗方式、施肥、追肥、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检测、蔬菜采收等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文件、图表、声像等各种形式的文件材料;无公害蔬菜产品包装、储存、销售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

2、无公害蔬菜生产种植户:主要应有无公害蔬菜栽培、灌溉、种子处理、育苗方式、施肥、追肥、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检测、蔬菜采收等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文件、图表、声像等各种形式的文件材料;《无公害蔬菜档案管理手册》等蔬菜管理部门统一要求建立或填写的各种图表及其他文件材料;无公害蔬菜产品销售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

3、无公害蔬菜批发市场:主要应有对无公害蔬菜的检验、市场调查、包装、交易等批发过程中产生的记录、登记、统计、协议等各种文件材料。

4、无公害蔬菜配送单位:主要应有无公害蔬菜配送单位认定批准过程中形成的报告、图表、简介、法人营业执照,配送蔬菜的无公害证明、产地、配送供货单位登记统计等文件材料。

5、无公害蔬菜销售单位:主要应有无公害蔬菜超市销售申请书、产品购销合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证书、商标、供货单位登记等各种文件材料。

6、其他材料: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种植户、批发市场、配送单位、销售单位形成的其他文件材料。

二、无公害蔬菜文件材料的整理与保管

无公害蔬菜档案的整理,一般也包括分类、装订、确立保管期限、排列、编整理件号和档号、编目、装盒、上架排列等。这里主要应注意分类。无公害蔬菜文件材料一般分为两大类,即综合管理类和业务类。综合管理类,主要是综合性的文书材料,如上级来文,无公害蔬菜规划、计划、总结,章程、制度、实施方案,棚体建设、改造,协会章程等。业务类主要有标准化生产基地的认证材料、无公害蔬菜绿色档案管理手册、温湿度记录、商标注册、用药情况、施肥情况、施水情况、日常技术管理、生产情况、环境质量检测情况等。如果文件材料多,可以到品种,如西红柿、黄瓜、茄子、土豆等;如果某一品种种类很多,也可到种类,如鲍鱼菇、金针菇、大球盖菇等。

保管。依据便于利用的原则,档案整理后一般由建档单位保管。因地制宜,不过分强调保管条件,特别是一些专业生产农户,只要具备基本的档案橱具即可。在纸质档案保管的同时,提倡、引导无公害蔬菜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借用“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网站”、“金农信息网”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信息交流,使其在无公害蔬菜的种植、生产、监测、销售等环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济南市档案局 25001)

建立“为三农服务档案馆”为农民提供政策、技术服务

王希凯

2004年中央1号文件下发后,河北迁安市档案局组织人员及时深入到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征集中央、省、市、县服务三农、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关资料257份,并装订成卷。同时,还收集各种农业科技资料5000多张,各种技术书籍5000多册,为农民提供各种政策、技术服务。一位来自北部山区大崔庄镇石梯子沟村的正在查资料的农民高兴地告诉笔者:“我正找一些有关荒山承包方面的资料,以前查找这方面的资料要跑好几个部门,这回可方便多了。”2004年4月,迁安市建立了全省第一家专为农民服务的“为三农服务档案馆”。同时为了让“为三农服务档案馆”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他们还把“三农服务档案”目录和各相关资料复印1000余份发放到全市19个乡镇和300多个重点村,并利用集日、节假日开展“三农服务档案”下乡活动和进村入户活动,直接把“三农”信息资料送到农民手中,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档案局 064400)

怎样在设备更新换代后保护电子档案信息

杨骊

由于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电子文件在保管条件上必须不断地通过设备的更新换代来适应新技术,才能达到经常保存和使用文件的目的。目前,可采取以下措施,保护电子档案信息:

1. 再生性技术保护。指将技术过时的电子文件适时地转移到纸或缩微胶片上,不再使用电子计算机软硬件进行读取。这种方法为长期保存信息提供方便,并避免技术过时带来的读取困难。但它使一些如声音、超文本、多媒体等信息无法转移,也使电子档案失去了原貌和电子格式的传递、使用的灵活性。

2. 建立电子计算机技术档案馆。收集过时的电子计算机软硬件,用以读取那些过时技术记录在载体上的信息内容。这种方法要广泛收集、保管过时技术的全套软硬件,还必须保证有人能操作这些过时的技术,同时由于设备老化对其维护费用昂贵,不适合机关档案室。

3. 仿真软件。制造一种运行过时硬件及其软件的软件。在这个软件中通过对某一硬件与软件的模仿,使得原来的软硬件在形式上仍然可用。这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问题,如兼容性不可靠,仿真器的耐用性及维护问题需解决等。

4. 拷贝和迁移。拷贝是在原来的技术环境下定时重写信息数据,防止由于记录载体理化性能变化而引起信息丢失。将数字信息从一种技术环境转换到另一种技术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上的复制称为迁移。迁移要求计算机既可读出旧格式,也可将它写在新格式上。迁移到不同操作系统时,还应注意优先维护信息内容与使用功能。

(作者单位:航天时代电子公司771所档案信息中心 710054)

高校文书档案工作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杨润珍 周继明

一、尽快研制出一种适合高校的档案管理软件

目前市场上档案管理软件多之又多,但却没有一种特别适合高校。高校有其特殊性,它的档案的分类方法和其他领域档案的分类方法不同。现在市场上的几种文书档案管理软件都是针对机关档案室和各类综合档案馆而研制的,没有一种较好的专门针对高校的档案管理软件。因此研制此类软件是当务之急。有了合适的软件,档案整理工作就会轻松简便许多,档案人员才能真正解放。档案的利用检索也会简便许多,利用软件的模糊检索功能,可以很轻松快捷地找到所需的所有文件,而且也不容易出现手工查找一组文件时出现的“漏检”情况。

篇(9)

新疆地区节水的关键主要是农业方面,促进其节水技术的大力发展就能够促进新疆地区农业的可持续进步与发展。如今,社会经济进步神速发展迅猛,然而,水资源依然十分稀缺,必须选择高效的灌溉技术来促进农业节水,这是我国的农业发展趋势所决定的,因此,必须做好新疆地区的农业节水灌溉工作,使新疆的农业能够保持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1 重要性

在新疆地区,无论是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还是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农业的节水建设工作都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它能够促进农业的生产力发展,对新疆地区的农业进行节水建设工作融合了比较先进的现代化科学技术以及具有先进性的一些科技配套设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疆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和用水方式的转变,使该地区农业的发展得到最大限度的促进;它可以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新疆地区的农业进行节水建设工作可以促进新疆地区农业水利进程的现代化,新疆一些地区结合节水技术所进行的膜下滴灌使其建立起了节约型的种植模式,使得资源短缺的危机以及市场竞争的束缚得以解除,优化了相关的生产要素,使农业的生产潜力和自然资源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例如,可以结合灌溉系统的先进性,将人工作业转变成机械化作业,最终促进农业灌溉的效率与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

2 新疆地区农业的节水灌溉现状

在灌溉建设这方面,农业节水属于其重要的核心内容,新疆地区大小河流与河川径流的总量为平原区提供了地下水开采量的应用基础。从灌区建设的角度出发,全疆农业灌溉的总面积增长了将近6.5倍,排水渠和水闸等各种配套渠系的建筑物也有所增加,使渠系的利用系数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在对水资源进行利用的这方面,对新疆地区的农业实施节水灌溉可以促进其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这也是促进社会尽发展的有效战略措施。现如今,农业的需水量、工业建设的需水量、自然环境和人居的需水量等都加剧了自然生态环境总水量的短缺,然而,农业的节水建设工作促进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以及生态水的保护。在农作物和果作物等种类的普及性这方面,目前新疆地区的农作物已经越来越丰富,主要有葡萄、棉花、果树、番茄、辣椒、土豆、甜菜和玉米等,它们都是具有特色的经济作物,近年来,许多地区也已经开始了玉米和小麦等作物的滴灌试验,并且对其进行了规模化的规划和管理,适应农作物种类灌溉的滴灌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扩大;在一些果树的发展地区,实施高效性的农业节水滴灌技术,不仅使果品的产量与质量得到了很好的保障,还收到了比较显著的节水效果。

3 新疆地区农业的节水灌溉发展

3.1 膜下滴灌技术

在节水灌溉的模式里,在棉花的生产过程中,膜下滴灌技术不仅能够实现较好的节水效果与增产效果,还可以有效缓解投入资金短缺以及劳动力不足等情况。它主要是覆膜种植技术和传统滴灌技术、高密栽培农艺技术与水肥耦合农艺技术等的结合,用较新的方式对传统的地膜栽培技术进行细化与延伸,是一种新的节水形式,提高了棉花的单产产量。

3.2 自压喷灌技术

自压喷灌技术在新疆的大部分地区都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例如昌吉州的木垒、哈密的巴里坤、吉木萨尔县和伊吾县等地区。与常规的灌溉相比,自压喷灌技术得益于新疆地区地形优势与天气条件的影响,其运行的成本比较低廉,其节约用水量能够达到30%左右,大约可以节约50~60 元/667m2。

3.3 地表水加压、地下水与地表水混合加压的滴灌模式

篇(10)

中图分类号 S27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1-0226-02

通过发展节水灌溉,在满足灌溉需要的前提下减少灌溉用水量,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高效节水喷灌技术的应用

1.1 苍山农场节水喷灌的实施时期

苍山农场自国家级小麦良种基地建成后,全年种植模式基本上是小麦—大豆轮作。为了解决大豆连作带来的根腐病造成的危害,从2009年秋季开始在部分地块改种夏玉米,由于夏秋季自然降雨基本能满足夏作物的生长需要,喷灌的实施一般是在小麦生产过程中的秋、冬、春3个季节和夏季大豆、玉米播种后遇旱不能出苗时。一般规律是小麦播种后浇出苗水,越冬前浇越冬水,春节后浇返青水,拔节前视降雨情况酌情浇起身水、拔节水。

1.2 苍山农场节水喷灌的具体操作

节水喷灌的田间操作一般由各分场进行具体实施。半固定式喷灌,在管网首部修建加压泵站,主管采用Φ200 PVC硬塑管,主管垂直等高线布置,设置若干泵站系统,每个系统布设有1组固定支管,埋置在冻土层以下,长度1 000~2 000 m,在支管位置留有快速接头,共设置32个接头。每个系统装置16条移动支管,支管间距23 m,支管长度80~120 m。每个系统分设2个轮灌组,控制8条支管,48个喷头。每个轮灌组灌溉面积2.00~2.67 hm2,每移动1次为1个作业区。在作业区喷灌时严格控制作业方向和顺序,从作业区的一端开始,先左后右,依次向另一端进行,以后各次喷灌仍按顺序喷洒,不得随意变更[1-2]。在所覆盖的地块上,喷水量为7.5 mm/h,若要喷洒相当于30 mm的降雨量,一次移动需连续喷灌4 h。田间操作可全天候24 h连续作业,每组设备每班需劳动力5~10人。

1.3 节水效果

喷灌采用管道输水,输水损失很小,目前的喷灌工程多用硬质PVC管材作为地埋管,用薄壁铝合金管材作为地面移动管,输水效率可达0.95~0.98[3]。管理良好的土渠的渠系水利用率在井灌条件下可以达到0.6。若考虑渠系渗漏的补给水量,土渠输水的水资源损耗率估算值为0.28左右,而喷灌仅为0.02~0.05。

喷灌虽存在飘移蒸发损失,在极端情况下这部分损失可占喷洒水量的7%~28%,大多数情况下在10%~20%[4]。另外,喷灌时一个作业点的喷洒时间长达4~5 h。因此,在比较典型的条件下,喷灌的水资源损耗率比传统地面灌溉低15%~20%。

田间灌水均匀度高,喷灌比地面灌溉可省水30%~50%。苍山农场的农田地块由于长期机械作业造成的凹凸不平和砂礓渗水,节约水量应该在理论节水上限以上[5]。

1.4 增产效果

一般认为喷灌比传统地面灌增产10%~20%。喷灌可以有效减轻干热风对小麦生长的危害,可以有效利用化肥,有较高的灌溉保证率,可以在冬小麦返青时保持较高的地温及保持土壤团粒结构等。有研究资料表明,农田水分的生产效率与单产水平呈正相关[6]。例如冬小麦产量为3 000 kg/hm2时,农田水分生产效率仅为0.737 kg/m3,而产量为7 500 kg/hm2时,农田水分生产效率达到1.420 kg/m3。

2 节水喷灌的适应性分析

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不同的节水灌溉方式和不同的种植结构有着不同的适应范围。

2.1 喷灌适宜性

我国目前采用较多的主要有喷灌和微灌、低压管道灌溉、节水型地面灌溉3种节水型灌水方法。喷灌适宜于各种作物,可用于地形复杂、土壤透水性大等进行地面灌溉有困难的地方。喷灌投资弹性大,要求有一定的机械设备和动力,技术也较复杂[7]。

2.2 种植结构适宜性

农业节水灌溉工程与种植结构适宜性分析。为了降低种植业的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必须进行充分论证。喷灌工程应选择在经济条件较好、劳力资源紧张、已具有多年种植优质高效旱作物经验基础的地方发展。同时,每个喷灌系统的控制面积应适中,一般以6.67~8.00 hm2为宜[8]。

2.3 苍山农场生产条件适应性

苍山农场原有耕地666.67 hm2,现有400 hm2以上,生产管理模式以全场统一布局、统一管理、统一种植、统一灌排、统一产品经营为主。全场分为3个分场,1个科研试验中心。逾400 hm2土地按区域分布划分为近12个耕作区(条田),逾50个地块,每个地块逾6.67 hm2,可独立形成二级耕作、排灌区,也可以根据田间路网形成一级耕作区。

全场从事大田生产的人员不足70人,人均耕作粮田面积6.67 hm2,劳动力相对不足;各类科技人才40名以上,技术力量相对较强;经过近几年的财产积累固定资产已达2 000万元以上,经济实力较强。依照“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目标,以产业经营为手段”的原则,大力发展良种产业,相继被确定为“山东省农科院良种繁育基地”、“山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良种试验示范基地”、“山东农业大学试验示范基地”、“临沂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部、财政部农业科技跨越项目优质小麦示范基地”。自基地确立10余年来,苍山农场的种植结构以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的良种繁育为主,经济效益与单一的粮食生产相比效益高,收益好,工人们的种粮积极性越来越高。科技投入及基础建设投入的群众认可度较高。这些都是实行全场节水喷灌的良好基础。

3 参考文献

[1] 祁春吉.隆化县喷灌技术应用探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3):53.

[2] 王爱丽,钱万元,李丽敏.浅析喷灌技术及其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161.

[3] 董美芳.浅析喷灌技术应用的优点[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4(5):89-90.

[4] 苑文杰.浅谈农田喷灌技术的应用[J].山西科技,2011(4):141-142.

[5] 王凤民,张丽媛.微喷灌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J].地下水,2009, 31(6):115-116.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069-03

电子显微镜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它是一种研究物体超微结构精密分析仪器,主要用于研究样品的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特征的变化,在动物、植物、生物、医药、物理、化工材料等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2]。近年来,随着电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其他技术学科的紧密结合,在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农学、园林、食品与药品、草业、水利、机械交通等农学门类自然学科专业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因此,在农业高等院校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开设《电子显微镜技术》课程,可以为各专业学科的教学提供技术支持。新疆农业大学将《电子显微镜工作原理与应用》课程设定为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公共选修课,有效地提升了各学科整体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

一、《电子显微镜工作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1.《电子显微镜工作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电子显微镜工作原理与应用》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包括:电子显微镜的概述、组织超微形态结构和功能、透射电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透射电镜的操作和使用、透射电镜的样品制备、扫描电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扫描电镜的操作和使用、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技术、电镜样品制备实例,共九个部分。本科生理论课教学10学时,研究生理论课教学20学时。

《电子显微镜工作原理与应用》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包括:电子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操作、生物样品透射电镜制备方法、材料样品透射电镜制备方法、生物样品扫描电镜制备方法、材料样品透射电镜制备方法,共五个部分。本科生实验教学20学时,研究生理论课教学30学时。

2.《电子显微镜工作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要求。(1)《电子显微镜工作原理与应用》课程本科生教学要求。本科生教学中主要要求学生了解电子显微镜的结构和操作原理,动植物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功能和细胞表面形貌特征,理化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形貌特点,常规生物样品和理化材料的制备技术方法。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仪器的操作方法、生物样品的制备过程,掌握常规生物样品和理化材料的制备技术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电子显微镜技术在动植物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和理化材料研究中的应用。(2)《电子显微镜工作原理与应用》课程研究生教学要求。研究生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电子显微镜的结构和操作原理,动植物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功能和细胞表面形貌特征,理化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形貌特点,常规生物样品和理化材料的制备技术方法,而且还要求学生掌握电子显微镜的细胞化学定位技术、扫描电镜临界点干燥技术等特殊检测技术。

在实验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如超薄切片技术、半薄切片技术、负染技术、细胞化学定位技术、扫描电镜临界点干燥技术、离子溅射技术、细胞冰冻蚀刻技术等样品制备方法,使学生能够学会运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动植物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二、电子显微镜技术在农学门类高等院校教学中的应用

1.电子显微镜技术在农学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生物膜、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微体、中心体、细胞骨架和细胞质内含物(如糖原、脂类、蛋白质),以及核膜、染色质、核仁的超微结构形态,通过对超微结构的学习和了解植物的生理代谢过程、病理变化机制,以及在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3,4]。为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病学、植物生物学等学科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植物超微形态学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手段。

2.电子显微镜技术在动物医学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在动物微生物学教学中,因病原微生物粒径微小,光学显微镜难以识别其特有结构,而通过TEM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细菌的特殊结构,如菌体鞭毛、菌毛、芽孢、荚膜等结构;病毒的囊膜、衣壳;霉病菌菌丝和孢子形态。通过电子显微镜的学习可以有助于学生对病原学的识别与理解,电子显微镜是病原学教学的有效工具[5]。

在动物病理学教学中,动物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会导致细胞发生形态和功能上的改变,通过TME可以观察到病变区细胞的细胞器的损伤,对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和致病机理和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例如,在肾活检、肿瘤诊治中电镜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电镜技术与免疫学技术相结合产生了免疫电镜技术,在超微结构和分子水平上研究各组织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它可以对细胞表面及细胞内部的抗原进行定位,可以了解抗体合成过程中免疫球蛋白的分布情况、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结构细节以及免疫损伤引起细胞的病理变化[6]。

3.电子显微镜技术在动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动物科学教学主要针对动物营养与饲养、饲料资源开发、饲料配方与饲料工艺设计,以及饲料与饲养企业管理等学科的研究,旨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动物副食品饮食的需求。在动物科学的教学中将学习各种动物的养殖(包括养牛、养羊、养鹅、观赏动物饲养等),动物营养、遗传、繁殖、兽医学、牧草学、生态学、农业机械、农区规划、肉制品加工学等。在学习动物营养、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可以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动物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来探讨和研究动物生长发育的特点,因此电子显微镜技术是动物科学教学和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例如:应用扫描电镜检测鹿类毛的微观形态结构时可以明显观察到鹿毛的鳞片形态在科间、属间和种间存在的差异,同种不同个体毛的鳞片形态有差异,同一个体同一根毛样的不同部位也有差异[7]。

4.电子显微镜技术在食品与药品学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食品与药品学专业是以生命科学、食品科学和药品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药品的安全与健康的关系,食品营养与安全保障、药品的安全与人类健康,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的管理和控制,保证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卫生质量,促进人体的健康。例如:荔枝的果实在采收后3~4天即开始变褐、变质、霉烂极不耐贮,通过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果皮结构,果皮的鲜红色是栅状组织细胞含大量花色甙所致,此花色甙流失,果皮即呈褐色。荔枝的外果皮仅有一层细胞外壁薄,角质层也薄,防止水分散失的能力差,果内的水分可部分地通过角质层散失到果外[8]。再如,运用扫描电镜对多种常见可食用淀粉颗粒的超微形貌进行观察,将考察的所有种类淀粉颗粒分为:块茎形、棒形、球形、扁平形、复粒结构、棱角圆滑和棱角尖锐多面体形及肾形等类别,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淀粉颗粒超微形貌特征上加强国内淀粉产品的质量监管提供可靠参考[9]。

5.电子显微镜技术在园林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林学与园艺学专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掌握果树、蔬菜、花卉及观赏树木的栽培与繁育技术。园艺学科属于应用基础和应用型研究学科,是以农业生物学为主要理论基础,研究园艺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的一门学科,也是研究园艺作物起源与分类、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及采后处理、贮藏加工等应用技术与原理的综合性学科。例如,观察五倍子乙醇提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在电镜下菌细胞形态超微结构的变化时,采用新的中药抑菌实验方法对五倍子乙醇提取物进行表皮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测定,用电镜观察用药后细菌细胞的形态改变。在电镜下观察经五倍子处理的表皮葡萄球菌细胞的超微结构,扫描电镜显示菌细胞形态大小不等,排列不整齐,大多数菌细胞的细胞壁破裂。在透射电镜下,菌细胞细胞壁结构、层次不请,胞浆膜层次不分明,细胞质内含物大多消失,细胞浆内包含体和染色体模糊不清[10]。再如,用扫描电镜对黑龙江产十种不同科属、不同生境的蕨类植物的孢子囊和叶表皮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蕨类植物的孢子囊和叶表皮在扫描电镜下,显示出更为丰富的形态特征,并表现出细致而稳定的异同点,可作为蕨类系统分类的现代手段,能更好地应用于疑难科属的分类研究[11]。

6.电子显微镜技术在农业工程学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工程学是研究自然科学应用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方式、方法的一门学科,同时也研究工程进行的一般规律,并进行改良研究。在农学专业中工程学专业主要包括水利科学专业、机械与交通专业、化学专业等学科。在工程学专业中建筑材料的质量与性质,对于工程建设至关重要。例如:对纳米材料特性的研究一般与粒径的大小分布及形状等微观结构有着重要的关系,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可以在极高的放大倍数下直接观察纳米颗粒的形貌和结构,特别是测量纳米颗粒的大小,既直观又非常方便,所以电子显微分析是研究纳米材料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其中透射电镜则是最常用的检测设备之一。透射电镜是基于传统电子束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它分辨率高、放大倍数高,分辨本领已达到了0.1~012nm,所得到的纳米图像直观清晰,可以揭示物质内部的微细结构,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与生命科学领域,是研究纳米材料的常用重要分析仪器之一[12]。

三、展望

在农业技术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对农业人才专业素质的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使学生能够更扎实地掌握其专业基础知识和科学研究能力,在未来的农业科学的研究中,对样本显微和超微结构的研究也就越发深入,因而电子显微镜技术在农学专业的应用也越加广泛。因此,将电子显微镜技术应用于农业高等院校的科研和教学,使学生对动植物以及材料科学超微结构的认识有更加清晰地了解,为农业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也可以为农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汪克建,孙善全.提高研究生电镜实验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12(3):296-298.

[2]陶忠芬,江海东.浅谈电镜技术实验教学的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5(18):338.

[3]项晓人,袁莉民,杭向前.透射电镜超微低倍观察植物材料的制样方法[J].江苏农学院学报,1993,14(2):79-80.

[4]吴立新,陈方玉.现代扫描电镜的发展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J].武钢技术,2005,6(43):36-40.

[5]汤雪明,戴书文.生物样品的环境扫描电镜观察[J].电子显微镜学报,2001,3(20):217-223.

[6]李连宏,孙雷,唐建武.电镜在病理诊断与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1998,4(20):8-10.

[7]孙中武,高海钰,毕冰.鹿类动物毛的扫描电镜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2003,4(31):29-32.

[8]潘洵操,谢宝贵.荔枝果皮的扫描电镜观察[J].园艺学报,1996,3(23):227-230.

[9]王绍清,王琳琳,范文浩.扫描电镜法分析常见可食用淀粉颗粒的超微形貌[J].食品科学,2011,(32):74-79.

[10]李仲兴,王秀华,时东彦.五倍子提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及其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0(11):867-869.

[11]邢怡,党安志,刘保东.黑龙江产十种蕨类植物孢子囊和叶表皮的扫描电镜观察[J].植物研究,2004,4(24):413-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