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秋翻整地
封冻前要将有深翻,深松基础的伏秋翻地块及时耕耢,耙碎土块,耙透耕层无暗坷垃,地表平整,达到待播状态,豆茬地块要在全方位超深松基础上,先破垅,后耙耢,耙地深度分布8-10cm,为小麦长势整齐一致创造良好的耕层环境。
2种子处理
应用种衣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量的1 %~1.5 %,防病防虫,增加微量元素;防治黑穗病用40 %拌种双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2 %或50 %多菌灵拌种闷种,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3 %,闷种20~24 h。
3播种技术
3.1播期,3月25日至4月5日前播完。
3.2密度与播量,公顷播量300 kg,公顷保苗650万株,推广交叉播种。
3.3播种镇压连续作业,播种深度一致,复土严密,播深 3~5 cm。
4田间管理
4.1压青苗
小麦3叶期压青苗,根据土壤墒情和苗情用镇压器镇压1~2次。采用顺垄压法,禁止高速作业。
4.2化学除草
防除阔叶杂草可在3叶期每公顷用72 %2,4-D丁酯乳油900 mL,或用75 %巨星干悬浮剂每公顷 10.05 g~19.5 g,选晴天、无风、无露水时均匀喷施二防除单子叶杂草野燕麦、稗草可用6.9 %骠马浓乳剂每公顷 750 mL,或10 %骠吟乳油每公顷525 mL,或65 %野燕枯每公顷1.5 kg,兑水喷施。
4.3施足底肥
若冬前作准备,每亩施有机肥2000 kg、磷铵15 kg、尿素15 kg,均匀撒到地里,立即进行耕翻,做到“胎里富”,耕深达到20~25 cm。冬前未做准备,每亩施标准氮肥30~50 kg(因地力不同适当增减)、标准磷肥 30~50 kg,钾肥及微肥适量。
4.4早管理
春小麦3叶期胚乳养分用尽,又值穗分化和分蘖期,需要大量的养分。春季雨水少,麦苗覆盖不了地面,地面大,跑墒快。因此,春小麦管理要早追肥、早灌水,促进早分蘖。二叶一心灌头水,地力差的结合浇水追施碳铵 35~40 kg,或尿素15 kg,地力好的施肥推迟到起身拔节期。原则上头水后二水要紧跟,间隔10~15 d。二水后,三水要缓,一般在第二节间定型、无效分蘖死亡后再灌三水。
5.1小麦蚜虫
用生物农药集琦虫螨克,由于该药液喷洒后迅速渗入植物薄壁组织内长时间保留,而植物表面该药液残留量极少,因此对天敌伤害很小;又由于虫螨克不具抗微生物活性,因此对有益微生物十分安全。使用方法是用1.8 %集琦虫螨克乳油3000倍液,每隔5~7d喷1次,用药2次,防治效果在95 %以上。
5.2小麦腥、散黑穗病
在小麦腥黑穗病为主的地区,用种子重量0.3 %的50 %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在小麦腥黑穗病和散黑穗病混发区,用种子量0.2 %的粉锈宁拌种。
5.3小麦赤霉病
在小麦齐穗至开花初期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公顷用量1.5 kg,兑水450 kg喷雾防治。
5.4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在高密度、湿度大的情况下易发生。防治方法一是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灌水,减轻病害发生。二是药剂防治,可用23 %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或用50 %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也可用 40 %福美砷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5.5小麦二代黏虫
一是应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减少成虫量,减轻为害。二是用糖醋诱蛾器诱杀成虫,配比为白酒1份、水2份、糖3份、醋4份,混合后再加90 %晶体敌百虫液l份。拌匀后放在诱蛾器的器皿内,每10~15亩放 1个,白天盖上盖,傍晚打开,第2天清晨将死蛾取出,减轻二代黏虫的发生。三是田间采卵,在成虫产卵盛期到田间采摘带卵块的植物叶和叶尖,带到田外烧毁,每隔2~3d采摘1次,连续2~3次。四是化学药剂防治,用90 %晶体敌百虫、80 %敌百虫速溶粉75~100 g,加少量热水溶化,均匀地与20 kg细砂土混拌制成毒土扬撤;或用2 %~5 %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5-0038-02
当小麦生长到中后期时,就会受到多种病虫害所影响,进而使小麦产量和品质都大大降低。通常情况下,农户会应用打药的方式对此种情况进行控制,可是大多数农户都没有科学的进行大药,从浪费掉大量的财力以及人力与物力,同时防治效果也不是很好。这就需要小麦种植户掌握病虫害的实际发生情况和相应的防治技术,进而使防治效果达到最佳。
1 主要病害的化学防治
1.1 小麦全蚀病的防治
1.1.1病害症状
小麦全蚀病这种病属于非常典型的一种根病,主要侵染小麦的茎基部第一节、第二节与麦根。一旦小麦染病就会出现苗期病株下部叶会变黄、植株特别矮小,地中茎与种子根会变黑,最为严重的时候整株麦苗都会枯死,或出现秕粒、穗不实、白穗等现象。而进入拔节时期的冬小麦病苗分蘖非常少且返青迟缓,病根部会大面积变黑、叶鞘内侧与茎基部会出现一些黑色菌丝[1]。这时将麦苗,应用清水将麦根冲洗干净,会发现麦苗地下茎以及种子根呈现黑褐色。
1.1.2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方法
每公顷应用13.6%的唏唑醇26到38克溶液,然后兑32到47千克的清水,使之变成唏唑醇溶液进行喷雾防治。
1.2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
1.2.1病害症状
小麦赤霉病从幼苗期一直到抽穗期都有可能会发生,致使穗腐、茎腐以及苗枯等现象出现,其中穗腐这种症状发生的最为严重和普遍。穗腐经常会在小麦开花阶段或开花后期发生,当病变刚刚出现时,会发现小穗颖片上有水浸形状的病斑,之后会慢慢扩大到整个小穗,最后发病小穗就会枯黄。而当田间气候比较潮湿的时候,病部就会出现粉红色的霉层,到了后期会有大量的黑色小颗粒,也就是子囊壳出现在穗部[2]。
1.2.2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方法
每公顷地可以选择75%的甲基托布津42到53克,或25.6%的多菌灵155到210克,兑34到48千克的清水,在小麦生长到齐穗期进行喷洒,通常每隔6到8天喷施一次,一共喷施3到4次即可。
1.3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
1.3.1病害症状
条锈病会小麦叶片造成危害,当病情严重的时候还会对小麦穗部、茎秆、叶稍等造成危害。一旦发病夏孢子堆会以虚线状排列,由于孢子堆非常小并成椭圆形状,所以在孢子堆破碎之后就会散发出大量的粉末状孢子。一般叶锈会危害小麦叶片,很少危害小麦茎秆与叶鞘,夏孢子堆散生在叶片之上,大小不等,呈橘红色,夏孢子通常不会穿透叶片,且叶片背部的孢子堆也没有正面的多[3]。而秆锈会对穗部以及叶鞘与茎秆造成危害,夏孢子堆呈深褐色无规则排列,能够穿透叶片,会侵染叶片正面和反面,并且叶背面会出现较大的孢子堆。
1.3.2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法
当田间有0.6%到1.2%的叶片患病时,就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防治,通常情况下,每公顷田地可以应用16.5%的粉锈宁85到105克,或13.6%的禾果利32到38克,兑34到46千克清水进行喷施,一周喷施一次,连续喷施3到5次。
1.4 小麦红蜘蛛的防治
1.4.1危害症状
小麦红蜘蛛会在春季和秋季对麦苗进行破害,一般幼虫以及成虫会附在叶面上靠吸食汁液生活,这时被破害的麦叶上就会出现大量的黄白色斑点,进而使小麦植株不能健康成长,如果得不到有效防止,就会导致小麦干枯死掉。
1.4.2小麦红蜘蛛的防治方法
如果平均每个病斑出有200多头幼虫,且上部叶片近25%的面积都是白色的病斑,这时就应该应用药剂进行综合防治,通常选用齐螨素和虫螨克等阿维菌类农药,或将52%的马拉磷酸稀释成2150倍的溶液进行喷雾防治,还可以把23.5%的哒螨灵稀释成1100到1300倍的溶液进行喷雾防治。
1.5 小麦吸浆虫的防治
1.5.1危害病状
小麦吸浆虫通常在小麦灌浆时期发生,幼虫会在籽粒内部靠吸食小麦浆液生活,致使小麦出现空壳与秕粒的情况。
1.5.2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方法
首先,在幼虫期进行防治。每公顷可以使用255毫升53%的辛硫磷乳油,或3.5到4.2千克2.5%的甲基异柳磷粉,或115毫升的敌敌畏,兑3千克清水配制成母液,然后同26到32千克的细沙均匀的搅拌到一起,洒在地表之上,这样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消毒效果[4]。
其次,在成虫期进行防治。可以使用42%的乐果乳油或52%的辛硫磷乳油,兑水稀释成溶液进行喷施,同时还需要注意的就是一定不能应用那些毒性非常高的农药进行防治。
1.6 对小麦蚜虫进行防治
1.6.1危害病状
当小麦生长到拔节和抽穗以后,蚜虫就会集中在小麦的穗部以及叶部和茎不靠吸取汁液生存,病部会表现出浅黄色,如果未能得到合理治疗,整片叶子都会变黄或枯萎。当蚜虫危害小麦穗部时,小麦的籽粒就会干瘪、灌浆不也会重组,千粒重量也会下降等现象。除此之外,蚜虫还会传播大量的植物病毒,其中传播黄矮病最严重,并且危害性也非常大,所以一定要对其进行有效防治,进而提升小麦长势和质量
1.6.2小麦蚜虫的防治方法
当每公顷地有500多只蚜虫时,就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通常每公顷田地可以把51.8%的抗蚜威兑水稀释成4250倍的溶液进行喷洒;或应用23到34毫升12%的氯氰菊酯乳油,兑45到53千克的清水进行喷施;还可以应用11到13克12%的吡虫啉,兑32到49千克的清水进行喷雾防治。
结语
综上所述,小麦生长到中后期,经常会受到红蜘蛛、吸浆虫、蚜虫、条锈病、赤霉病、全蚀病的侵害,一旦染病不但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还会影响农户的经济收入。所以,我们在进行小麦生产过程中应用应用上述方法对这些病虫害进行积极防治,进而在提升小麦品质与产量的基础上,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赵晓峰,汤小民.立克秀6%FS与高巧60%FS对小麦病虫害防治及增产效果研究[J].河南农业,2013(16):51,54.
中图分类号S435.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119-01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生物灾害发生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常年发生的农作物病虫鼠草害达1 700多种,其中可造成严重损失的有100多种,有53种属于最具危害性的有害生物,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小麦属于第二大粮食作物,生长周期长,病虫害种类多,发生频繁,对小麦生产影响很大。现介绍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以供小麦种植者参考。
1小麦锈病
1.1发生特点
小麦锈病分为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3种,其主要症状为“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小麦返青后,有2个多月的时间环境比较适合锈病的发生发展,早春条锈病侵染小麦后要经过单片病叶、发病中心和全田普遍发病3个阶段或发病中心和普遍发病2个阶段,然后扩展流行。
1.2防治对策
小麦锈病的防治要采取积极消灭早期菌源,推迟锈病流行期;对早期出现的发病中心要及早施药控制,集中进行杀灭,切实控制其蔓延。在大田内病叶率达0.5%~1.0%时立即进行全田普治。
1.2.1农业防治。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磷肥,合理施用氮肥,适时浇水等农业措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锈病的发生。
1.2.2药剂防治。一是药剂拌种。用禾果利、粉锈宁、立克秀均匀拌种,拌完的种子当日播完,而且要注意严格掌握用药量,避免发生药害;二是大田喷药。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450~525 g/hm2、25%丙环唑乳油(科惠)120~135 g/hm2、20%粉锈宁乳油675~900 mL/hm2,或三唑酮、烯唑醇类农药进行喷雾防治,其防治效果可达95%左右,而且能使千粒重提高10%左右[1-2]。
2小麦纹枯病
2.1发生特点
小麦纹枯病是小麦常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小麦产量的提高,其发生呈逐渐加重的趋势。该病主要发生在小麦叶鞘和茎秆上,拔节后进入发病盛期。发病初期在近地表的叶鞘上产生周围褐色、中央淡褐色至灰白色的梭形病斑,后逐渐扩大,并由叶鞘发展到茎秆上,且颜色变深,重病株茎基1~2节间变黑甚至腐烂,常早期死亡或导致后期小麦倒伏。小麦生长中后期,叶鞘上的病斑常形成云纹状的花纹[3]。
2.2防治对策
小麦纹枯病的防治要抓住返青至拔节期病株率达15%的防治关键期,特别需要注意3月底前的防治。
2.2.1农业防治。早春要及时中耕,促使麦苗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2.2药剂防治。一是药剂拌种。用立克秀、纹霉清按要求用量拌种,以免影响种子发芽;二是大田喷药。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480~960 g/hm2、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450 g/hm2、40%多菌灵胶悬剂750~1 500 g/hm2等对水750 kg/hm2在小麦分蘖末期进行喷雾。为确保防治效果,用水量要足,使植株中下部分充分着药。
3小麦腥黑穗病与麦散黑穗病
3.1发生特点
散黑穗病仅破坏穗部各器官的正常发育,而对麦株其他部位的生长发育影响不甚明显,小麦腥黑穗病株一般较健株稍矮,分蘖较多,区别这2种病害的关键是病穗能否散出黑粉和是否有腥味,能自然散出黑粉和没有腥味的是散黑穗病,不能散出黑粉和具有腥味的是腥黑穗病。
小麦腥黑穗病也属系统侵染型的病害,即苗期侵染、后期呈现,1年只侵染1次,没有再侵染。种子带菌是导致小麦腥黑穗病扩散蔓延的主要途径。
3.2防治对策
小麦腥黑穗病是重要的检疫对象,其防治除搞好种子处理、土壤处理、种植抗病良种外,还要加强植物检疫。
4小麦叶枯病
4.1发生特点
小麦叶枯病是近几年河南省明显加重的病害之一,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该病主要发生于叶片及叶鞘,在叶片上,最初出现卵圆形或梭形淡绿色病斑,以后逐渐扩展并互相连接成规则形淡褐色斑块,天气干燥时呈灰黄色。发病的顺序是先下部叶片,后上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条件适宜时发展很快。4—5月小麦孕穗至灌浆期多雨潮湿及变化无常的气候条件下发病重。
4.2防治对策
一是种植抗病品种;二是注意栽培管理;三是药剂拌种;四是田间施药。在发病初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喷施药剂,无论使用哪种药剂,均以在发病初期均匀叶面喷施为宜。药剂拌种和田间施药同小麦条锈病。
(下转第123页)
(上接第119页)
5小麦赤霉病
5.1发生特点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如果在小麦扬花期遇到潮湿降雨天气则会造成病害的流行。
5.2防治对策
一是选用抗耐病品种;二是进行种子处理;三是进行田间施药。在小麦扬花株率达10%以上,且温湿度条件有利于赤霉病发生时即可进行第1次施药,药剂可选用80%多菌灵超微粉750 g/hm2、40%多菌灵胶悬剂2 250 mL/hm2、80%多菌灵超微粉450 g/hm2+15%粉锈宁750 g/hm2,感病品种或适宜发病年份1周后补喷1次,注意喷药时重点对准小麦穗部进行均匀喷雾,对水量不少于600 kg/hm2,若遇喷药后下雨,则需雨后补喷[4-6]。
6麦蚜
6.1发生特点
麦蚜又称腻虫,小麦不同生育期其危害特点有所不同,苗期多集中在麦叶背面、叶鞘及心叶处危害,拔节抽穗后,则多集中在茎叶及穗部进行危害。植株受害部位呈现浅黄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发黄,甚至整株枯死,且其所排出的蜜露严重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6.2防治对策
用10%吡虫啉1 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2 000倍液或菊酯类农药对水于百株虫量超过500头时喷雾。穗期可用粉锈宁90 g/hm2+抗蚜威90 g/hm2+灭幼脲30 g/hm2混用,可兼治小麦锈病及白粉病和黏虫等,防效可达85%~90%以上。
7参考文献
[1] 韦伟,许业全,孙善教.无为县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2):140,142.
[2] 刘海霞,朱丽君.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1(6):180,182.
[3] 王霞,梁小平,李碧霞.“十一五”期间宁夏小麦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浅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3):89-91.
中图分类号:S895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植保工作者针对小麦生产中各类病虫草害进行了生物学分类,研究了它们的生活史、传播途径侵染方式、生理小种的消长变化、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对化学药剂的抗耐性和小麦感病的原因发病后生理代谢活动、内部组织结构以及外部形态所变化,以及与小麦有关害虫与益虫的特征特性发生发展规律、寄生的被害状、麦田主要草害分布与消长规律等。同时还研究了环境因素对病虫草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和利用益菌、益虫防治病虫草害的策略及措施等。
麦田常发生病害有:纹枯病、锈病、白粉病、赤霉病、根腐病;虫害有:地下虫(蛴螬、蝼蛄、金针虫)麦蚜、麦蜘蛛、吸浆虫;草害主要有:野燕麦等。一般为春季及中后期发生较重。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管理原则。
2 常见病害防治
2.1 纹枯病
①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发生严重田避免连作;②药剂防治:指标是病株率达20%时必须抓紧防治。有两个防治适期,第一次在返青至起身期喷药,第二次,在抽穗前后喷药,667m2每次用粉锈宁75g或禾果利20g,兑水50kg喷雾。用井岗霉素在小麦返青后喷药,隔10-14天喷第二次,50%井岗霉素667 m2每次100-150g兑水60-70kg。
2.2 锈病
小麦锈病俗称“黄疽”,是真菌引起的病害,包括条锈、叶锈和秆锈三种,其中以条锈危害最重,叶锈次之。锈病是流行性强、发生广、损失重的病害。小麦发生锈病时,在叶或秆上产生许多黄色或褐色的粉泡状物,即夏孢子堆。在每个孢子堆内含有上千夏孢子,它们随风传播,落在不抗病的小麦叶上或秆上,在温度、湿度合适的情况下,孢子萌发,侵入小麦体内危害小麦,使小麦粒重显著下降。①农业防治法:选用抗病品种;调节播期,适期晚播;发生病害后增加灌水次数。②药剂防治;每地块内5点取样,当病叶率达1-2%时,即开始防治。用20%粉锈宁乳剂,667 m2用药40-50g兑水60kg,叶面喷雾,间隔7天再喷一次。
2.3 白粉病
此病在20℃左右条件下发生最快,凡生长衰弱的麦田,抗病力弱,发病严重。发病后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能在叶鞘、茎秆、穗颈上发生。一般叶片正面多,背面少;下部叶片多,上部少。发病初期在叶面上产生灰白色丝状小霉点,逐渐扩大,成近似圆形灰白色粉状霉斑。以后霉斑变成灰褐色,叶片枯黄,最后枯死。①选用抗病良种;落粒自生麦苗是白粉病菌越夏寄主,麦收后,及时中耕除去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合理施肥,灌水,精耕细作,可增强小麦抗病性;②病叶率达20%左右即可喷药防治。可选用药品种有:50%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20%粉锈宁乳剂1000倍液。
2.4 赤霉病
①选用抗病品种;精选无病种子,适期早播增施磷、钾肥,增加植株抵抗力;清除初期侵染源,播种过程要精耕细作,深埋玉米、高梁、棉花等前茬作物残体,消除病源寄主。②药剂防治:在齐穗至始花期是防治适期,可用50%多菌灵胶悬剂667 m2100ml,1000倍液喷洒一次,3-5天后再喷一次。③在小麦齐穗至始花期是小麦多种病虫害的多发期,可根据田间各种病、虫情况合理选择药剂,配合叶面喷肥,补充尿素、磷酸二氢钾等,搞好一喷三防。
2.5 根腐病
根腐病在我市麦田呈逐年蔓延扩大趋势,发病田减产严重,其主要防治方法为农业防治。①轮作倒茬,实行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二年,特别是豆科作物轮作效果好。②选用抗病、耐病品种,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抗病品种。③种子处理、土壤处理:用禾果利按种子重量的万分之四拌种,同时667 m2用50%的福美双2-3kg拌细干土10kg撒垡头,混耙入土可减轻发病率。④深翻土地,减少田间病残体带菌量;精耕细作,土壤通气性好,使一播全苗,苗壮可增强抗病力。
3 小麦常见虫害防治
3.1 地下虫,主要是蛴螬、金针虫、蝼蛄。
①农业防治:播前深翻细耙,不施用未腐熟厩肥,防止招引多种地下虫危害。②生物防治,利用白僵菌、绿僵菌、乳状菌等防治。③利用灯光诱杀,在成虫发生期可利用黑光灯或其它灯光在田间、地头、虫口密度大多挂灯,虫口密度小少挂灯。一般3hm2左右一盏。④药剂防治:防治指标,出苗后及早春田间调查,按5点或10点取样,每点查1m2,统计样点内的受害苗数和健壮苗数,求出受害率。平均每平方米有虫1.5头以上,应进行药剂防治。药剂土壤处理,对于地下虫重发生田,即每平方米有虫5头以上,应结合土壤处理杀灭幼虫,可667m2用3%地害清2-3kg均匀撒于垡头耙平,或翻地前撒入;药剂诱杀成虫,对于蛴螬类可于七月份成虫出土盛期用40%氧化乐果1份兑水1份稀释后涂在田边树干上;药液灌根,在玉米、大豆田苗期或小麦田分蘖前,返青后,如发现大量为害状,可用50%辛硫磷乳剂0.5kg兑水250kg,喷雾器取喷头,顺垄灌根;药剂拌种,选用包衣剂种子,可减轻危害。
3.2 麦蚜
①充分利用天敌,发挥自然控制作用,注意施药方式和时期,避免杀死天敌。蚜虫天敌种类繁多,如:瓢虫、食蚜蝇、蚜茧蜂、草蛉、小花蝽、横纹蓟马、大眼长蝽、姬猎蝽等,这些天敌又是苗期棉蚜、棉红蜘蛛的天敌。同时注意浇好封冻水、返青水、拔节水,减少越冬虫基数;清除田边杂草和自生麦,消灭虫源。②药剂防治:防治指标为:苗期百株蚜量10头,小麦生长中后期有蚜株率15%,百株蚜达500头,即可用药,使用克蚜螟、百蚜净或大灭灵均可,也可结合一喷三防综合防治。
3.3 麦蜘蛛
①农业防治:麦收后浅耕灭茬,消灭根茬上的越夏卵;清除田边杂草,减少麦田虫源;浇水结合拉绳扫动麦株能淹死栖息在土表和落叶上的害虫。②药剂防治:早春百茎有虫200头以上应药剂防治,药物可用10%吡虫磷1500倍液喷雾。
3.4 草害的防治
①以中耕除草及麦田中后期人工拔除为主,以化学除草为辅。②对于野燕麦发生严重的地块可用燕麦畏进行土壤处理,于播前地整好后667m2用40%野麦畏乳油150-200ml加水30-40kg,均匀喷洒于地表,并随即用耙混土,深度为8-10cm,以防挥发。其它杂草结合返青期的化学除草管理办法。
4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4.1 播种至冬前期
选育、推广抗病耐病品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施足有机底肥,增施磷、钾肥。用小麦拌种剂拌种,进行种子消毒,同时防治蛴螬、小麦吸浆虫等害虫。
4.2 返青至孕穗期
当纹枯病病株率达15%,麦蜘蛛虫量单行米达300头时,用粉锈宁、克蚜威、虫螨克等喷施茎基部,防治白粉病、锈病和麦蚜。
4.3 抽穗至灌浆期
在4月中旬和5月下旬,当一代、二代瓢虫进入幼虫和卵盛期时,麦田浇水,保护天敌。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3.037
小麦属于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据农业部和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看,2016年,我国有24186.5千公顷小麦播种面积,共计收获12885万吨小麦。但是,我国小麦的病虫害种类多,已经严重影响到小麦生产。本文就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合理防治进行分析。
1小麦锈病
1.1发生特点
小麦锈病又称“麦疸”、“黄疸”,小麦锈病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秆锈病、叶锈病和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种植过程中危害程度最重以及发生面积最广的一类病害。
1.2防治对策
“推迟锈病流行期、消灭早期菌源”是小麦锈病的主要防治措施,一旦发现小麦锈病的迹象,就要尽早进行施药控制,并且对小麦锈病的蔓延予以有效控制。全田普治的时机选择在大田内病叶率达0.5%~1.0%时。
1.2.1农业防治 一是合理密植,适时播种;二是适时浇水;三是增施氮肥、磷肥、有机肥等。
1.2.2药剂防治 一是药剂拌种。在小麦种子内均匀加入立克秀、粉锈宁、禾果利等药剂,并且及时拌种,务必要当时播种完毕。已经拌完的小麦种子当日播完,切记要对用药量进行合理控制;二是大田喷药。喷晒的药剂既可为烯唑醇+三唑酮,也可榉坌饽乳油+丙环唑乳油+禾果利可湿性粉剂,通过大量的生产实践来看,其防治效果可高达95%。
2小麦纹枯病
2.1发生特点
小麦纹枯病是我国小麦种植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尤其是最近几年的发生几率日益增加。小麦纹枯病主要出现在小麦的茎秆与叶鞘等部位。在小麦纹枯病的发病初期,会有大量的菱形病斑(灰白色、中央淡褐色、褐色等),最早出现在叶鞘,而后发展到茎秆,若不及时进行处理,较易导致出现后期小麦倒伏的情况。
2.2防治对策
返青至拔节期病株率达15%,是小麦纹枯病的重点防治时期,务必要注意在3月底前进行防治。
2.2.1农业防治 为了让植株的抗病能力得以提高,并且促进麦苗实现健壮生长,务必在早春时节及时中耕。
2.2.2药剂防治 一是药剂拌种,在小麦种子内均匀加入纹霉清、立克秀等药剂,以此防止对种子发芽造成影响;二是大田喷药。喷洒的药剂既可为多菌灵胶悬剂+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也可为禾果利可湿性粉剂,喷药时间选择在小麦分蘖末期。值得注意的是,务必要施加足够的水分,以让植株的中下部充分着药。
3小麦腥黑穗病与小麦散黑穗病
3.1发生特点
小麦散黑穗病不会影响麦株其他部位的生长发育,只会对穗部的正常发育造成损坏。与健株相比,小麦腥黑穗病株的分蘖较多、个头稍矮。小麦腥黑穗每年会浸染1次,主要出现在苗期,属于一种典型的系统浸染型病害。小麦腥黑穗病与小麦散黑穗病的主要辨识标志为:小麦腥黑穗病有腥味,但不会出现黑粉;小麦散黑穗病没有腥味,但会散发出黑粉。
3.2防治对策
一是加强小麦植株的检疫力度;二是种植抗病良种;三是做好土壤处理、种子处理。
4小麦叶枯病
4.1发生特点
小麦叶枯病大多出现在小麦植株的叶鞘与叶片位置。刚出现小麦叶枯病时,会有菱梭形淡绿色病斑或卵圆形淡绿色病斑出现在叶片位置,而后再逐步形成淡褐色斑块(有规则形),待逐步干燥之后就会呈现出灰黄色。小麦叶枯病的发病高峰期往往是在变化较大的气候条件及多雨潮湿天气等。
4.2防治对策
一是加大田间施药力度;二是选择抗病性较好的小麦品种;三是药剂拌种,在小麦种子内均匀加入立克秀、粉锈宁、禾果利等药剂,并且及时拌种,务必要当时播种完毕,已经拌完的小麦种子当日播完。值得注意的是,要对用药量进行合理控制;四是加大栽培管理力度。无论选用什么类型的药剂,都要在发病初期均匀喷施叶面为宜。
5麦蚜
5.1发生特点
麦蚜又被称为“腻虫”,麦蚜往往在小麦的不同生育期会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为害。在苗期阶段,麦蚜多为害心叶、叶鞘、麦叶背面等处;在拔节抽穗后,麦蚜多为害穗部、茎叶等处。无论是为害何处,植株受害部位都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斑点(浅黄色),甚至还有可能会枯死,并且所排出的蜜露会对小麦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产生严重的影响。
5.2防治对策
大田喷药。用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浓度为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浓度为50%)、吡虫啉(1000倍液、浓度为10%)、菊酯类农药进行喷雾。穗期可混用“灭幼脲+抗蚜威+粉锈”,与此同时,还可对黏虫、白粉病、小麦锈病等进行治疗,防效可达85%~90%。
参考文献
小麦3叶后(苗期)是防治麦田杂草的最佳时期,小麦返青期是补充防治时期。其中小麦苗期施药效果最佳,此时杂草已基本出土,杂草组织幼嫩、抗药性弱,气温较高(日平均温度在10℃以上),药剂能充分发挥药效;麦苗覆盖度小,喷洒的药液与杂草接触面大,有利于杂草吸收更多的药剂,是化学除草的有利时机,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且对后茬作物影响小。
麦田化学除草要根据作物及杂草的生育期,兼顾前后茬作物,科学选用对口、有效的除草剂品种。对以猪殃殃、泽漆、繁缕等较难防除的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每亩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使它隆)每亩50~60毫升,或72%2,4~D丁酯乳油亩用50毫升,5.8%麦喜悬浮剂每亩10毫升。对以野燕麦、看麦娘、早熟禾、黑麦草为主的麦田,应用3%世玛30~50毫升/亩或6.9%唑禾灵(骠马)50~60毫升/亩,或20%溴苯腈100~150毫升等药剂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择机进行防除。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合发生的可用以上药剂混合使用。以麦蒿、荠菜为主要杂草的麦田,施用苯磺隆除草剂为主。75%苯磺隆每亩1~1.5克或10%苯磺隆每亩用10~15克或施用40%快灭灵,每亩30~40克,击倒速度较快。
但化学除草技术性很强,因此在防治时要特别注意:一是严格掌握用药量、施药时期和用水量,确保喷雾均匀周到。二是小麦拔节后(进入生殖生长期)后对药剂十分敏感,绝对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以防药害。三是极端天气,气温过高或寒潮来临时,一般不要用药;大风天气不能施药,以免药液漂移,对邻近敏感作物产生药害。四是尽量使用手动喷雾器及扇形雾喷头施药,以保证防效。
二、春季病虫统一防治技术
返青拔节期是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根病和丛矮病、黄矮病等病毒病的又一次侵染扩展高峰,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和草害的危害盛期,是小麦综合防治的第二个关键环节。小麦纹枯病在我市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易造成穗粒数减少、籽粒灌浆不足和千粒重降低,损失一般10%左右,严重者达30~40%。小麦纹枯病防治的关键技术是一拌一喷,即播种期药剂拌种和返青期喷药。在防治中,存在着轻视返青期的喷雾防治,防治时间偏晚的现象。防治适期要掌握在拔节期纹枯病纵向侵染时喷药,当平均病株率达10~15%时开始防治。每亩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30克,或40%多菌灵胶悬剂75~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兑水50公斤喷雾。小麦根腐病要用立克秀、烯唑醇、粉锈宁、敌力脱等杀菌剂防治小麦根腐病。防治麦蜘蛛可用O,9%的虫螨克3000倍液喷雾防治。
在防治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混合施药达到多种病虫一次防治。
三、穗期一次施药兼治多种病虫技术
穗期是小麦最终形成产量的时期,也是麦蚜、一代粘虫、灰飞虱、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赤霉病和颖枯病多种病虫及干热风集中危害盛期。穗期降雨多,特别是花期,赤霉病和颖枯病易于发生,引起小麦减产和穗腐。吸浆虫密度大时,可食空全部麦粒,造成绝产。一代粘虫密度大时,可食光小麦叶片,造成严重减产。灰飞虱一般对小麦产量影响不大,但是会给下茬玉米造成严重的影响。穗期是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最后的一环,也是最关键的一环。
防治小麦条锈病,要选用抗病品种和药剂防治相结合,做到发现一点,保护一片,点片防治与普治相结合,群防群治与统防统治相结合等多项措施综合运用。大田喷药要对早期出现的发病中心集中进行围歼防治,切实控制其蔓延。大田病叶率达O.5~1%时,立即进行普治,可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35克/亩,25%丙环唑乳油(科惠)8~9克/亩或20%粉锈宁乳油45~60毫升/亩,并及时查漏补喷。
小麦赤霉病防治的关键是抓好抽穗扬花期的喷药预防。一是要掌握好防治适期,于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喷第一次药,感病品种或适宜发病年份一周后再喷施一次;二是选用优质防治药剂,每亩用80%多菌灵超微粉50克,或40%多菌灵胶悬剂150毫升兑水40公斤,或选用使百功喷雾;三是掌握好用药方法,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
防治穗蚜可用50%辟蚜雾每亩8~10克或10%吡虫啉药剂10~15克喷雾防治兼治灰飞虱;防治白粉病可用20%粉锈宁乳油每亩50~75毫升喷雾防治;防治叶枯病和颖枯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75~100克喷雾防治。如兼治一代棉铃虫可亩加入200~250毫升Bt乳剂或50克Bt可湿性粉剂。专业化统一防治根据病虫情况,科学选择农药品种,合理混用,如遇干热风,还可加入叶面微肥同时喷雾。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149-02
春小麦为大通县的主要粮食作物,2012年播种面积达12 133.3 hm2,占全县总播种面积的26.6%,但病虫害的发生危害也随之日益严重,成为制约该县春小麦高产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笔者在探索研究中总结出春小麦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以供春小麦种植户参考。
1 麦茎蜂
1.1 危害特点
在大通县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小麦的根茬内结茧越冬,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出土,成虫于小麦拔节后期至孕穗前期在穗下节近节间处产卵。幼虫孵出后,先向下爬至节间处取食幼嫩组织,随虫期增长向上危害,咬穿节间,直吃到穗颈部,老熟时抵达根部,在麦茎与地面接触处,将麦茎内壁组织咬成断茎环。老熟幼虫在地下茎节中越冬,受害小麦造成白穗、倒伏[1-2]。
1.2 防治措施
1.2.1 农业防治。与油菜、豆、薯等作物轮作。秋收时低割麦茬或进行秋深翻,可消灭越冬老熟幼虫和越冬场所。
1.2.2 喷施化学药剂。主要针对麦茎蜂成虫进行喷药防治。第1次喷药应在成虫羽化始盛期(每百单网成虫密度达4~5头以上)进行,严重田块最少应防治2次,间隔时间7 d。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00 mL/hm2,或11%蚜粉克星乳油750 mL/hm2,或50%氰戊·三唑酮乳油750 mL/hm2,或25%敌杀死乳油300 mL/hm2,或48%乐斯本乳油300 mL/hm2对水300 kg/hm2进行统防统治,上述药剂任选1种,交替使用。
2 麦蚜
2.1 危害特点
麦蚜以卵在禾本科杂草上越冬。春暖后,越冬卵孵化成母蚜,孤雌生殖,产生无翅型或有翅型母蚜,先在杂草上危害。麦类作物拔节前后,迁入麦田危害。长管蚜喜光照,多在植株上部特别是穗部危害;二叉蚜则多在植株下部或叶背面危害。蚜虫群集穗部和叶片上,吸食麦株养分,受害部位出现褪绿小斑,严重时扩大为褪绿条斑,可引起叶片变黄早枯。蚜虫排泄蜜露,招致腐生菌滋生,影响小麦正常生长,降低产量,影响品质[3-4]。
2.2 防治措施
2.2.1 农业防治。与油菜、豆、薯等作物轮作。清除田间残株、枯叶及杂草、以消灭越冬虫卵。
2.2.2 化学防治。从小麦孕穗期起在麦田检查,当有蚜株率达15%~20%,或每株平均有蚜虫5头以上时,即应进行防治。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00 mL/hm2,或11%蚜粉克星乳油750 mL/hm2,或50%氰戊·三唑酮乳油750 mL/hm2,或25%敌杀死乳油300 mL/hm2,或48%乐斯本乳油300 mL/hm2对水300 kg/hm2,或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喷雾进行统防统治,上述药剂任选1种,交替使用。
3 麦穗夜蛾
3.1 危害特点
在大通县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田间、地埂的土表下,特别是芨芨草墩下越冬。越冬幼虫于4月底至5月中旬做薄茧化蛹,成虫于6—7月发生,吸食小麦、油菜、马莲等花朵上的蜜露。卵多产于小麦的第一小穗颖内侧,一般块产。初孵化幼虫先取食穗部的花器和子房,一般1~2头,最多可达9头,聚居于一粒麦种危害食尽后再转移危害。2~3龄幼虫全在籽粒内取食潜伏,4龄后幼虫将小麦旗叶用丝连成卷筒,白天转移潜伏其中,日落后爬出卷叶,在麦穗上危害,每头幼虫一昼夜可食1~2粒麦粒。在幼虫危害处的地面上可见到状如二铵颗粒的虫粪。小麦收获后,幼虫仍可在麦捆中取食或随麦捆转移到场上继续危害。
3.2 防治措施
3.2.1 农业防治。与油菜、豆、薯等作物轮作。清除田间残株、枯叶及杂草,以消灭越冬虫源。
3.2.2 喷施化学药剂。在幼虫4龄前喷雾防治,幼虫4龄后应在黄昏时分喷雾,重点喷防小麦叶背面防治。可用50%氰戊·三唑酮乳油600 mL/hm2,或11%蚜粉克星乳油750 mL/hm2,或2.5%敌杀死乳油300 mL/hm2,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00 mL/hm2对水喷雾。
4 小麦条锈病
4.1 危害特点
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小麦叶片上,其次是叶鞘、茎秆、穗部,严重时在颖壳上也有发生。发病初期在病部出现褪绿斑点,以后形成鲜黄色的粉疮及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长椭圆形,与叶脉平行排列成条状,象缝纫机轧过的针脚一样,呈虚线状,后期表皮破裂,出现鲜黄色的粉末,即夏孢子[5]。到小麦生长后期,病部产生黑色的冬孢子堆。
4.2 防治措施
4.2.1 农业防治。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如青春38号、通麦1号、通麦2号等。二是增施磷钾肥,搞好氮磷合理搭配,增强小麦抗病能力,速效氮肥施用不宜多。三是秋季深翻土地。秋天深翻20 cm左右,消灭越冬幼虫,降低虫口基数。
4.2.2 药剂防治。当全田叶发病普遍率达1%~2%时(发病初期)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可用11%蚜粉克星乳油750 mL/hm2,或25%百里通可湿性粉剂300 g/hm2,或50%氰戊·三唑酮乳油750 mL/hm2,或50%粉唑醇可湿性粉剂150 g/hm2对水300 kg/hm2喷雾。以上药剂应交替喷雾,7~10 d后再喷1次,连喷2~3次。
5 小麦白秆病
5.1 危害特点
小麦被侵染后大多在拔节期或孕穗期开始出现症状。病斑首先出现在下部叶鞘和叶上,其次由茎秆而上至穗部。茎上条斑一般从第3、4节间起和穗颈节间向上下延伸,然后至穗轴及麦粒。同一植株的所有分蘖往往都表现症状。叶部受害后,在基部小叶片上病症不显,但在2、3叶时,病症显著。先在叶鞘再到叶片呈条状,条斑多从叶基沿叶脉平行向叶尖延伸。条斑初期水渍状绿色,稍后边缘呈黄褐色至紫褐色,中心为干草黄色。一般宽3~4 mm,有时稍宽些,每叶有条斑1~4个,一般2~3个。最后几个条斑愈合成更宽的条带,从而使叶片干枯。茎秆发病后,严重的多从茎基第3、4节和穗颈节间发生2~3条宽2~4 mm、长达50~60 cm的长条斑,罹病轻的条斑也长达18 cm。这是小麦白秆病极突出而又极明显的症状。叶鞘包被的茎秆部的条斑呈灰色或灰白色,穗颈节上的条斑可延伸至穗轴,但穗轴的节和多数茎秆的节不表现症状。茎上条斑中心出现宽2~4 mm干草黄色,边缘为深褐色至紫褐色的细线所限。几个条斑愈合则呈曲型的白秆症状。穗部发病轻时尚显绿色,但多受茎秆罹病严重的影响而使小穗和芒早期变成干黄,以致种子发育停止而成皱缩瘪粒。罹病重者穗花而不实,呈灰褐色,早期干枯,芒变弯曲,后期穗似成熟但直立田间而不下垂[6]。
5.2 防治措施
小麦白秆病属于种子带菌造成的病害,因此其主要防治方法是播前进行药剂拌种。可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20%三唑酮乳油按种子量的0.3%拌种。
6 参考文献
[1] 王霞,梁小平,李碧霞.“十一五”期间宁夏小麦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浅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3):89-91.
[2] 韦伟,许业全,孙善教.无为县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2):140,142.
[3] 吴燕,杨荣明,朱先敏,等.近年来江苏省小麦病虫害发生新特点及其治理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0(4):119-121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09.044
随着近年来小麦种植面积和种植品种的增加,小麦的高产和高质量成为农民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然而小麦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如何做好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1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
1.1时间误区
时间误区主要是农民没有准确把握小麦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间。由于农民对病虫害的认识度不高,导致小麦已经严重受到病虫害侵害时才发现,这样就错过了防治的最佳时期,防治的效果自然不理想。比如小麦纹枯病显现比较晚,一般在3月份应该开始防治,而许多农民在4月才发现问题,这时防治不仅要花费较多的成本,而且防治的效果也不理想。有的农民对病虫害的防治提前,比如小麦蚜虫,只要它的益害比例是在1∶150就不用进行处理。而农民却见到虫害就杀死,结果虽然害虫杀死了,但是也对小麦及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1.2药剂误区
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随着气温等其他外界条件变化会导致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不同的病虫害是需要不同的药剂来处理。但是绝大多数农民对病虫害的认识不到位,只是简单地喷洒农药和施肥,并不能彻底消灭病虫害,反而延误了病虫害治理的最佳时期。
1.3灌水误区
绝大多数农民在病虫害的防治时都存在用水量少的问题。而在实际病虫害的防治中是要根据病虫害的数量、田地的干湿程度和田地的面积来确定用水量。水量过多会对小麦的生长造成危害,水量过少会减弱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2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2.1播种期
小麦播种期对于小麦的生长过程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因此在播种过程中一定要提前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播种前要先将田地精细耕好,并清理田地里的杂草,尽可能减少细菌基数,可每亩施用30公斤辛硫磷颗粒拌土并洒入田中,这样可对地下病虫害起到防治作用。要对小麦的种子进行拌药处理,可以使甲基柳磷乳油和水按照1∶800 的比例与种子进行拌种,此方法能起到很好的防治病虫害的效果。
2.2返青拔节期
在小麦返青拔节生长时期比较容易发生的是枯萎病、吸浆虫、红蜘蛛等,这些病虫害对小麦的为害比较严重,如果不能及时防治,将会对小麦的生长及产量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对这些病虫害的防治一定要把握好最佳时机,可将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使用进行喷洒。要把握好小麦返青拔节期的小麦幼苗生长情况,将甲基异流磷乳油或辛硫磷乳油按照适合的比例对水,均匀地喷洒在麦田中,同时利用浅锄对田地进行翻土处理,以达到防治害虫的作用。
2.3抽穗期
小麦抽穗期是小麦生长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决定着小麦的最终产量和质量,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小麦病虫害高发的一个时期。为害比较严重的有白粉病、叶锈病、赤霉病、小麦蚜虫以及叶枯病等。在抽穗期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最佳防治技术就是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调整小麦的整个生长环境,进行综合防治。首先可以选择使用20%菊马乳油 80毫升对水35~50公斤,在每天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4点后进行均匀喷洒。其次在选用抗病品种的同时可在发病初期使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70 克对水30公斤进行每周1次,连续2~3周均匀喷洒。在使用药物之后,病虫为害基本都会集中在小麦的顶部,因此还要对小麦的顶部进行喷雾处理,如果遇到阴雨天还要做好药物的补喷工作。
2.4灌浆期
灌浆期是小麦颗粒成熟和饱满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比较常见的是白粉病和小麦锈病。此时期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是选择使用25%的快杀乳油每亩使用38亳升对水30公斤进行田间喷雾。如果这个时期出现黑胚病,则可以使用12.5%的禾果利可湿性粉剂每亩使用752克对水30公斤进行田间喷雾防治。
3结语
对于小麦病虫害的防治问题,多数农民不能把握最佳时期,还增加了成本投入。农民要多学习先进的防控技术,熟悉小麦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时对小麦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做好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对于小麦的高产稳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提高农民的收入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小麦生长的各个过程都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以保证小麦高产稳产。
中图分类号:S5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56
1 小麦各个生长阶段种植管理要点介绍
1.1 播种技术
精细化的种植与管理不仅能够将小麦的抗病性与抗倒伏性能提高,还能促进小麦再熟,结出更大麦穗,将肥料的利用率提高。与此同时,因为播种数量较少,使小麦种植的成本大大节约了。小麦精细少量播种先要具备肥沃的土壤以及平坦的地势,山东位于华北平原,地势平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非常适合小麦的生长与成熟,并且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达1.2%~1.6%以上,其中,氮、磷元素含量较高。在小麦播种时需要先对土地进行平整,确保田地能够规整,土壤更加细碎;精少量播种小麦种子时,能保证穗大、饱满、颗粒多,与当地的自然条件与环境非常适应。此外,在播种的同时,还要保证积温,对积温进行有效控制,能够使小麦达到初次分蘖高峰,使播种数量大大减少,数量能够控制在5.8~9kg左右[1]。
1.2 生长期田间管理
小麦的生长过程中,田间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过程,遵循孕穗增粒和返青拨节的原则,还要在冬季来临前促生长,入冬以后要将增蘖育苗的数量增加,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入冬前需巩固分蘖。同时,配合拔节,施肥重促等,这样才能确保小麦更加健康的生长,抽穗成熟期间能够防止造成早衰情况。要调节好土壤水分状态以及营养供给,为小麦进行光合作用提供良好的条件,能够起到增产作用。小麦叶施肥问题也是重点,做好麦叶养护确保其始终保持生长活力。此外,在孕穗期间,在喷洒碳酸二氢钾溶液时可分2次进行,浓度控制在0.2%,促进有机物的合成,防范早衰与青杆。
2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探析
2.1 病虫害防治原则
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上需结合生物防治与农业防治的结合,此外,随着人们绿色无公害认知的强化,小麦、蔬菜等化学农药残留备受人们关注,需减少化学农药的喷洒,防止出现农药残留对人体与环境造成危害,确保小麦成为绿色无公害、质量有保障的粮食作物。
2.2 农业防治技术
小麦病虫害防治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内容。适合在夏季使用防治技术,配合做好田间管理,定期除草,将上一季度麦苗铲除,到了秋季需要播种时,就可以采取人工方法将田间、沟边的小麦全部清除,防治病虫害源的传播。能够使小麦白粉病与锈病祛除,为小麦更加健康的生长创造条件。此外,要想在恰当的时候播种,就要避开旱季播种,这是病虫害的高发期,具体来说应该避开九月中旬,这样能够使小麦患纹枯病以及锈病的几率大大降低[2]。
2.3 物理法防治病虫害
在应用物理病虫害防治技术过程中,需配合使用人工锄草与划锄相结合的方法,这样能够将田间杂草清除,还能帮助土壤内部空气更加自然流通,保墒增温,这也是小麦种植用户经常采取的措施。针对田间的杂草,每年会以2~4m的速度生长到麦田中,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清除杂草将阻碍小麦正常生长,将使小麦单产量降低。
2.4 生物工程防治技术的应用
生物工程药剂防治方法的优势是能更加高效的灭杀病虫,此过程不会产生抗药性,因为生物药剂中的活性成分存在于天然生态系统中,这样将不会出现交叉性抗药性。此外,可以使用昆虫技术与农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病虫害进行防治,主要方法就是利用昆虫性激素药剂阻止昆虫正常,防止繁殖出过多的虫卵。这种方法也不会产生抗药性,并且无公害、无残留,是生物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也是果蔬种植病虫害防治的一种手段。化学防治则是针对锈病、纹枯病以及白粉病提出的一种防治方法,每566m2田间使用40g、20%浓度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将其兑水稀释以后均匀喷洒到田间[3]。
3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小麦种植管理要点以及病虫害防治方法进行了分析,可见,要想将小麦质量与单产提高就要采取科学、合理手段管理与防治病虫害,实践证明,充分发挥综合性病虫害防治方法配合田间管理能减少病害,更好的促进小麦生长。
参考文献
1 小麦播种期的病虫害防治
小麦播种过程中,对于小麦的生长和发育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将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做到位。在播种过程中应该重点防治好纹枯病和地下害虫的威胁。因此,在播种之前一定要做好精细整地工作,每亩使用三十公斤的辛硫磷颗粒拌土播撒在田间,对于地下害虫的防治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还要对小麦种子进行拌种处理,是。在防治黑穗病闭合纹枯病过程中,可以在拌种时添加15%的三唑酮,每公斤使用0.5g,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对于防治金针虫这样的地下害虫可以使甲基柳磷乳油和水按照1:800的比例与种子进行拌种,将种子堆放在一起两个小时之后,进行播种能够起到不错的防治效果。
2 小麦返青期的病虫害防治
小麦返青期是关系到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个时期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十分的重要。在小麦返青期应该做好小麦是种纹枯病和吸浆虫并等病害的防治特别是最近几年,纹枯病的发生对小麦产生的危害有加大的趋势,成为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小麦返青期要着重注意对这些病虫害的防治。防治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时间,如果错过了最佳的防治时间,其防治的效果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对纹枯病和吸浆虫的防治采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使用的原则进行喷雾,能够科学的对纹枯病和害虫进行防治。在防治过程中可以使用5%的井冈霉素,每亩施工225ml兑水三十公斤进行田间喷雾,喷雾应该对准小麦的基部,每隔一周使用一次,连续使用2~3次,这样对繁殖纹枯病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而如果防治吸浆虫,可以选择使用是40% 的氧化果乐每亩使用60ml,兑水三十公斤进行田间喷雾,喷雾过程中应该对准小麦的基部进行喷雾,这样能够起到不错的防治效果。
3 孕穗和抽穗期病虫害防治
小麦孕穗期和抽穗期是小麦生长和发育的关键的时期,同时也是决定了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小麦病虫害是一个高发时期,存在很多不同程度的病虫害。其中危害比较严重的有白粉病、叶锈病、赤霉病、小麦蚜虫以及叶枯病等几种病虫害的危害。在这些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小麦蚜虫的防治,如果防治不及时,将会对小麦产生严重的威胁,导致影响的面积将会持续扩大,对小麦的产量造成严重的威胁。在小麦这个时期,最好的防治技术就是使用杀虫和杀菌类的药物,调整小麦生长环境,进行综合防治。
首先,对于小麦蚜虫的防治,在小麦有蚜虫植株的数量超过了15~20%之后或者平均是每株小麦上有10头左右的害虫之后,可以选选择使用20%菊马乳油80毫升、20%百蚜净60毫升、40%保得丰80毫升、25%金迪乐60毫升、2%蚜必杀80毫升、5%力克50毫升、3%劈蚜60毫升、上述农药品种任选一种,兑水35~50千克(2~3桶水),于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4点以后均匀喷雾;其次,对于小麦白粉病的防治在选择使用抗病品种和做好农业防治的基础上,还应该做好孕穗期和抽穗期的药物防治,发病的初期可以选择使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0克或20%三唑酮乳油60毫升,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每隔一周使用一次,连续使用2~3次,对于防治白粉病有着较好的防治效果;再次,对于叶锈病的防治,在选择使用抗病品种和做好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在发病的初期可以选择使用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进行防治,同时这种药物还可以兼治条锈病、秆锈病和白粉病,隔10天使用1次,连续使用2~3次;第四,对于赤霉病的防治关键时期在小麦的盛花期,在这个时期可以选择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0%多菌灵盐酸盐(防霉宝)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5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0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一周防治一次,连续使用2~3次;最后,在进行田间管理过程中做好小麦防倒伏坏和徒长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药物使用过程中,病虫害基本都会集中在小麦的是头部,基部几乎不存在病虫害,因此,在进行田间喷雾过程中应该对准小麦的头部进行喷雾,而如果遇到连续阴雨天气还应该做药物的喷洒工作。
4 小麦灌浆期的病虫害防治
小麦灌浆期是小麦颗粒成熟和饱满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病虫害危害也是十分严重的,这个时期比较常见的病害有白粉病、小麦锈病是。这是时期病虫害的防治可以选择使用25%的快杀乳油每亩使用38ml兑水三十公斤工进行田间喷雾。此外,在小麦灌浆期还应该做好黑胚病的防治。在小麦灌浆期,黑胚病也是严重影响到小麦产量的一个主要疾病,对于黑胚病的防治首先应该选择抗病的小麦品种,然后应该在小麦的扬花期积极的进行预防,可以使用12.5%的禾果利可湿性粉剂每亩使用752g兑水30公斤进行田间喷雾防治。同时还可以选择使用多菌灵乳油或者三唑酮进行是防治同样能够起到不错的防治效果。
结语
做好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于实现小麦高产稳产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小麦种植过程中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麦产量达到预期的标准。
参考文献
[1]刘建杰.浅谈高油大豆生产中常发生的主要病虫害[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06)
小麦是我省生产中主要粮经作物,常年种植面积8000万亩左右,小麦生产中农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多,流行快,受害面广,损失大。为了有效控制我省农作物生物灾害,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结合我省小麦病虫发生特点,镇农技推广站的全体工作人员分片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讲解小麦主要粮经济作物田间管理及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效果明显。
1.优质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1.1苗期管理
小麦在苗期的管理需要保证全苗、匀苗,最好使其尽早扎根、分蘖,努力在入冬前让幼苗达到壮苗标准。
1.1.1冬前管理
小麦在冬前需浇好冬水,这样将对小麦安全越冬提供保障,而且在立春后能够较好的保持墒情。小麦的头水需要在其3叶1心时进行,而在此阶段最好不要施冬肥。
1.1.2育苗管理
(1)旺苗管理。引起旺苗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播种时间不当、雨水偏多再加之施肥不当等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麦苗长势过旺。对于旺苗需要采取镇压、深耕、喷洒植物生长抑制剂等方法来抑制其生长进度,尽量压制分蘖发生,进而实现控旺转壮。
(2)弱苗管理。由于土壤肥力不均或者是墒情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一般会出现幼苗长势较弱现象,因而需要对其及时进行浇水追肥,同时对土壤进行耕松,这样可有效促进弱苗根系以及分蘖的生长。
(3)壮苗管理。对于底肥比较足、播种时间适宜、墒情较好的壮苗,对其一般不需要再次施肥,只需要适当的松土保墒即可。
1.2中期管理
小麦的中期,其主是小麦生长过程中最为旺盛的一个时期。而该时期的管理主要是要做好追肥、灌溉以及防除杂草的工作,以此来有效提高小麦的光合利用率及分蘖成穗率,进而培育出壮秆的大穗。
1.2.1春季追肥
在小麦的生长期一般需要追加3次的速效氮肥,而追加速效氮肥的量需依据播前施底肥情况而定,一般为667m2需追加16~24kg尿素,注意需分次追加。一般第一次追加时需与浇头水同时进行,667m2需追加12~14kg尿素为宜,通过此次追肥可有效促进幼苗早发[1]。
1.2.2适时灌溉
一般小麦的灌溉在其生长期一共需5次,头水最好是在幼苗3叶1心时进行。而该阶段的需注意拔节期的浇水,同时还可进行及时的松土,这样可有效实现保墒、通风,以此来提高地温,促进大蘖生长,强化麦苗的碳代谢水平。
1.3后期管理
小麦田间的后期管理主要集中在子粒形成阶段。此阶段小麦在抽穗后其叶、茎、根的生长已停止,而进入小麦的开花、受精结实、子粒灌浆、养分运输以及产量形成期,这个阶段将最终决定小麦的产量与质量[2]。
在小麦进入开花期后,尤其是在灌浆后期,若土壤中的含量过高,其必将会降低小麦的质量,因而在小麦进入开花期后,需有效控制土壤中的水份含量不宜过高,一般是在浇过开花水后就不用在进行浇灌。
1.4化学除草
对于小麦在生长期的除草需准确选择适当的除草剂。例如:若田间的杂草比较多时,可选择氟乐灵联合丁草胺进行除草;防除单子叶禾本科类的杂草,我们一般选用拉索、异丙隆等;若田间的杂草是以阔叶杂草为主,一般是选用阔草清、它隆等;若田间的杂草主要是以阔叶与单子叶混合为主,则可选用麦草星、异绿隆等除草药剂。
2.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2.1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措施
在小麦的播种期,其病虫害的防治整个将影响其整个生长发育的防治效果,该阶段若能够有效实施病虫害防治工作,那必将有效降低小麦的整个生长期的病虫害基数。播种期最主要的病虫害有以下几种。
白粉病、纹枯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是采使用200g的15.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来与100kg麦种进行拌种;蛴螬的防治措施:需采取50%辛硫磷乳油:水:种子以1∶80:(600~1200)的比例进行均匀混合,该防治方法还可兼治金针虫和蝼蛄病;吸浆虫的防治措施:一般是使用3.0%辛硫磷颗粒剂或者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混合380kg煤渣或40kg/hm2拌砂,在翻地时将其均匀的撒与土壤中即可;金针虫的防治措施:需要使用40.0%甲基异柳磷乳油:水:麦种以1∶70∶(900~1100)的比例进行均匀混合,然后在堆闷3h即可进行播种[3]。
2.2中后期病虫害防治
在小麦的生长中后期,一般病虫害集中为穗蚜、赤霉病及白粉病。其防治措施:穗蚜,可使用200~350g/hm2的45.0%蚜虱净对800kg/hm2的水进行均匀喷洒于小麦的穗部;赤霉病,一般是采取800g/hm2的35.0%纹霉净可湿性粉剂或者是1600g/hm2的85.0%多菌灵对约750kg/hm2的水进行均匀喷雾;白粉病,防治该病一般可采取500g/hm2的30.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对约700kg/hm2的水进行均匀喷雾。
3.结语
总之,加强冬小麦越冬期田间管理,重点落实好各项抗旱防冻保苗措施,加强重大病虫害监测预报,确保小麦安全越冬,为明年夏粮丰收奠定基础。优质小麦品质优,种植效益较好,很受群众欢迎,广大群众有强烈的种植愿望。小麦是我国主要农作物,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小麦的质量和产量。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草害的发生面积逐年增加,同时病虫草害的种类也不断发生变化。致使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难度不断增加。本文主要介绍了优质小麦在不同时期的田间管理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期能够为广大种植户提供一定的参考。 [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