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家校沟通的价值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5 18:13:0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家校沟通的价值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家校沟通的价值

篇(1)

小龄患者由于对诊断流程的不熟悉以及对药物、静脉注射的恐惧感,在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抵触情绪,这类型情绪会影响到其配合性,从而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出现较严重哭闹、挣扎情况,不仅不利于诊断准确性,还可能在注射过程中出现医疗事故[1]。肢体语言沟通是近年来护理操作中的一项新兴模式,由于患儿年龄尚小,单纯语言沟通可能效果并不佳,因此肢体语言便成为了沟通的重要手段。本院基于这一背景,采用对比方式研究了肢体语言沟通对患儿依从性提升的作用,现做出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择88例患儿,均为我院在2013年4月-2014年4月这一年时间内收治。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4人。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25例;年龄在2-8岁之间,平均年龄4.6±2.1岁。观察中男性17例,女性27例;年龄在2-8岁之间,平均年龄4.3±2.3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肢体语言沟通,具体操作如下:

1.2.1抚摸

抚摸主要在于患儿的头部以及肩膀部位,在患儿出现情绪不稳定时,护理人员可轻轻抚摸患儿头部。对其产生安抚感;在患儿完成一项诊断项目或是注射之后,可轻拍其肩部以示鼓励,肩部抚摸对于男性患儿而言效果更佳。

1.2.2加油手势

加油手势可表现为握拳曲臂、手臂整体向下顿动作,这类型动作是对患儿的鼓励,可用于注射完成之后或是服药之前,减轻患儿对药物以及注射的恐惧感。同时也可向患儿比划胜利手势[2],这类型手势更能够获得患儿的反应,拉近与患儿之间的距离。

1.2.3表情

护理人员应对患儿保持微笑并加强与患儿言语上的交流,通过微笑减轻其对自己的抵触感与距离感,同时使用关爱的眼神给予患儿鼓励,切不可由于患儿哭闹或是挣扎就冷眼相待。同时可抓住患儿双手,一方面减轻其挣扎程度,另一方面也是一种鼓励与安慰。

1.3依从性程度判断标准

本次研究将患儿依从性作为护理效果的对比因素,将依从性分为4个程度,即完全依从、部分依从、部分抵触以及完全抵触,各程度判断标准如下:

完全依从――患儿对诊断治疗没有表现出恐惧或是抵触情绪,能够配合临床医师操作,未出现哭闹状态。部分依从――患儿能够全程配合医师诊断治疗,但部分项目上存在轻微抵触,但不会对诊断治疗流程产生影响。部分抵触――患儿在接受诊断治疗过程中对于部分项目出现抵触感,不愿配合的程度影响到项目的顺利进行,表现为逃避状态,情绪略微不稳定。完全抵触――患儿由于恐惧或是不愿配合出现哭闹甚至用挣扎来抵触治疗,不愿配合,对诊断治疗产生较大影响[3]。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统计两组患儿在对护理依从性方面的差异性,本次研究将依从性划分为四种程度,即完全依从、部分依从、部分抵触以及完全抵触。按照实际情况将患儿分类,了解肢体语言沟通对患儿依从性的影响,具体对比情况如下表:

表一:依从性对比表

组别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部分抵触 完全抵触

对照组(n=44) 12 14 15 3

观察组(n=44) 21 19 4 0

根据上表不难发现,在有效的肢体语言沟通下,观察组患儿更多处于完全已从以及部分依从两种程度,仅有4例处于部分抵触状态,未出现完全抵触患儿,说明肢体语言沟通能够拉近患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减轻患儿对临床治疗的抵触情绪。相对而言,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儿在依从性方面对比明显(p<0.05),部分抵触与完全抵触的人数达到了18人,对临床治疗产生一定不良影响。

3 讨论

肢体语言相对于单纯言语而言更适合使用在小龄患者身上,由于儿童天性好动,且对医院存在恐惧感,因此护理操作相对难度较大,其重点应放在帮助患儿配合诊断治疗方面,降低其烦躁或是恐惧情绪程度是护理的关键[4]。

本次研究结果证明,在经过肢体语言沟通之后,患儿对治疗的恐惧感能够有效减轻,从而更加配合临床医师的检查与治疗。本次研究中,采用抚摸头部等动作能够对患儿到安慰、安抚的作用;加油手势等能够对患儿产生鼓励,让其不再惧怕治疗,抵触情绪自然能够有效降低。同时,护理人员面部表情也会影响到患儿就诊时的情绪,尤其是微笑方面,若护理人员保持微笑并使用柔和的语言与患儿沟通,相对于严肃的语言以及面部表情而言更能够让患儿卸下心防,乖乖接受诊断与治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肢体语言沟通干预护理的观察组更多患儿不再存在抵触治疗情绪,对诊断治疗的依从性较高,仅有4例存在部分抵触情况,证明了这类护理干预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采用对比方式证明了肢体语言沟通在小龄患儿护理中的重要性,能够帮助消除护理人员与患儿之间的隔阂,拉近两者距离,同时有效提升患儿对诊断治疗的依从性,让患儿保持最佳状态。因此肢体语言沟通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邓慧芳. 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 当代医学,2014,06:130-131.

篇(2)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9-047-01

1、概述

员工出勤情况是油田对员工进行考核的重要指标。油田各单位通过不同的方式和考勤机制对员工的出勤情况进行监督、统计。近期油田对劳动纪律管理的逐步加强,各单位均通过不同手段对员工进行考核。我校也积极推出了相关的考核政策,购买了考勤机,通过考勤机实现对员工的出勤进行监督,但是考勤机是单独的一套系统不能实现信息共享,管理人员无法远程查阅员工出勤情况,基于这点,在利用已经建立的校园网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增加考勤模块,实现与考勤机连接,共享员工出勤情况,考勤管理系统一般拥有输入模块、维护模块、输出模块、统计模块。本文根据系统构成给出了考勤系统的基础架构,阐述了数据导入及数据处理算法对整个流程进行描述。

2、考勤系统基础架构

考勤系统采用B/S三层体系结构,利用了浏览器技术,结合多种Script语言和ActiveX技术进行开发,而且可以配合学校内已经建立的校园网及配套的校园信息化管理软件使用,只需要在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增加模块接口即可。

考勤系统的基本架构就是数据的采集、处理过程。通过将考勤机上的考勤数据录入到数据表中,然后通过信息系统提取数据表中的数据,显示到网页中。其中数据的获取是系统的基础,数据的获取来源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从考勤机上获取数据,经过处理由接口程序导入至系统中。这是整个系统的最原始、核心的数据。

(2)由手工录入的考勤数据。

(3)通过在系统中直接设置的节假日情况,以及登陆的员工请假或出差等一系列考勤异常情况

通过以上三种数据来源将数据输入到数据库中,在系统中设计相应的匹配程序,该程序以这些数据为基础,通过匹配酸法最后得出结果,通过报表或屏幕进行展现。匹配处理也就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模块,承担对所有输入的数据进行计算、判断。

3、考勘数据输入过程

考勤系统接口程序就是将在考勤机上采集到的员工刷卡数据导入系统中。在导入数据之前,应该先确认在刷卡机上应该保留的有效信息,规定其刷卡的数据格式。在实施接口程序前对每个班次订立最早时间和最晚时间,对上传的数据进行判断处理。先根据格式计算出员工的编号,刷卡时间,卡的有效编号,再依次对时间进行判断,如遇假期则根据排班情况确定加班时间。

4、考勤数据处理流程

数据处理部分是整个程序的核心部分。主要由一个匹配算法来实现数据的判断处理。

匹配流程如下:

(1)确定一时间轴,起点和终点分别定位员工某一班次的起始可刷卡时间和最后可刷卡时间。

(2)获取系统中各部分的数据,并且确认各个时间的起始和终止的时间点。然后将其插入时间轴内。

(3)获取时间轴上最邻近的2个时间点作为一时间段。

(4)用刚才取出的最临近时间段分别与步骤(2)中的各时间进行交集比较,当两者存在交集时就给这个时间段标记“.”。

(5)在系统中通过标记来定义各种考勤异常情况,也可以自行定义其他状况。

(6)将步骤(4)中的各段标记情况与步骤(5)中进行比较,如无相同则说明该员工的考勤无异常,有相同则表示异常。

(7)如步骤(6)中显示结构为异常则先判断员工在当天班次可刷卡范围内有2条刷卡记录,如无则旷工;有2条刷卡记录的话继续判断最早刷卡时间是否在规定时间之前,如不是则判定为迟到并且计算时间差;继续判断最晚刷卡时间是否在规定时间只够,如不是则判定为早退并计算时间差。如显示结果为加班,则计算作为加班时间。

(8)将最终员工每天的考勤结果保存至一张匹配结果表中,便于校园管理信息系统提取数据。

5、结束语

本文描述了基于校园网管理系统的考勤模块的开发过程,阐述了整个模块的设计基本准则,这也是整个系统的基础,以及如何通过借口程序将从考勤机上采取的数据到如至系统中。在考勤异常情况判断时使用算法对不同来源的考勤数据进行处理,同时也保持系统的自由度。通过实验证明系统可基本满足大部分考勤情况。

参考文献:

篇(3)

基金项目:湖北省职教研究中心研究项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及评价体系研究”(G2012A014)和湖北省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高职衔接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研究”(2013423)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教学质量校企共同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收录日期:2014年7月24日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完善合作育人机制,我校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与方法,并于2012年开始试点教学质量校企共同评价工作。两年来,通过与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建立了教学质量共同评价组织机构,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共同评价,进一步完善了我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了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明显提高。

一、校企共同评价机构的建立

学校充分认识到社会评价在教学质量评价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推行校企共同评价工作,组建了“政行企校”专家共同参与的学校教学质量校企共同评价委员会,学校共同评价委员会由校领导,行业企业专家,政府主管部门领导、教务处、质量管理处、校企合作处、招生与就业处负责人共18人组成;并在评价委员会的指导下,成立了由教学学院领导、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群共同评价小组14个。评价机构成立以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效果等影响教学质量的对象或环节进行共同评价,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二、校企共同评价体系建设

(一)校企合作制度建设。为了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学校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能力,实现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相互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学校出台了《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理事会章程》,组建了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理事会,并建立了14个专业群校企合作理事会。

为了深化政行企校的合作,组织和推进教学质量校企共同评价工作,学校出台了《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重要教学文件共同论证》、《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校企共同评价办法》、《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制度》、《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双负责人管理办法》、《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双方人才互聘及考核办法》、《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院产学合作工作管理办法》、《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订单培养及员工培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为人才共育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建设

1、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各专业根据麦可思公司《社会需求和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的调研成果,深入开展专业剖析;带着问题和不足,开展专业社会调研,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规划专业发展思路;各教学学院以专业或专业群为单位,邀请专业群校企合作理事会成员、楚天技能名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论证,全校53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2、论证课程标准。以国家骨干校建设专业为示范引领,率先启动了专业课程标准的建设和论证工作。通过邀请校内外专家召开专题论证会,对专业课程标准进行论证和修订。目前已完成课程标准论证的专业有会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园林技术、畜牧兽医、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专业。

3、建立职业技能评价标准。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确定学生职业技能评价标准,建立各专业的技能测试题库,在学生毕业前开展专业技能测试,评价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度和熟练程度。学校每年开展一次毕业生专业核心技能测试工作。

(三)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建设。推行由教务处检查员、质量管理处督导员、教学学院(部)教学视导员(兼职督导员)、教学学院(部)教务员、学生信息员、企业人员构建的“六员联动”教学质量多元监控机制,对日常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不断完善督导周考核、视导月报、教学信息月反馈制度,加强对重点问题、重点个体的跟踪督导和督查整改,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校企共同评价的实践

(一)共建教学条件

1、校企联办专业学院,实现人才共育。依托建立的学校理事会和专业群校企合作理事会,改革学校的办学体制,在专业层面开办山河鲁班学院、黄冈东风汽车服务学院、法雅园林学院、神丹牧业学院、恒信会计学院、欧宝学院、国际软件学院等7个专业性学院,进一步完善“政行企校”四方在学校、专业群、专业三个层面合作办学育人的“三层合作、四方共建、互利多赢”的办学体制机制。通过理事会的组织和协调,引导“政行企校”各方在专业、课程、实习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实习、就业,技术研发、员工培训等方面发挥作用,形成了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7个专业性学院根据专业特点,由校企双方共同出资建设实践条件,共同打造师资队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深入开展订单教育,共同监控人才培养质量,探索了各具特色的双主体合作育人模式,创新了合作运行机制,真正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表1)

2、实施双带头人制,共建师资队伍。为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学校通过设立专业双负责人制度,首批引进28位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能手、能工巧匠担任“校外专业带头人”,组建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同时,常年聘请26位湖北省“楚天技能名师”在校任教。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安排专任教师与其结对,组团队,引导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提升。

专业教师积极利用暑期下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保证实践效果,各单位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对下企业锻炼教师进行全程指导。仅2013年学校就投入55.2万元支持208名教师参加了108个暑期企业锻炼项目,在职教师全年累计完成挂职锻炼时间8,291天,社会兼职10,261天。

3、完善实践条件建设,共建、共管、共享。学校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理念,坚持与企业共建、共管、共享。一是采取多种模式与企业共建基地。有的由学校提供场所,将企业的生产设备、技术、人员等资源引入学校共建实训基地;有的在企业建设教室和学生宿舍等教学和生活设施,完善教学条件,将企业的生产场地变为学生的实习实践场地;有的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出资,建设融生产、教学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生产实体。二是坚持共同管理实践基地。每个基地都成立了由校企人员共同组成的管理机构,校内基地由学校指派负责人,校外基地由企业指派责任人,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开展示范性基地评比活动。三是坚持基地资源共享,产学研并重。每个基地重视发挥其教学、生产和职业技能鉴定功能,条件成熟的基地校企还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活动。通过共建、共管、共享和产学研并重,提高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二)共管教学过程。学校组织开发了教学质量网络互动交流平台,及时收集实习单位领导、兼职教师、专业群理事会专家等社会人士对学校教学工作,特别是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意见;实时反馈行业企业专家、专业负责人、学生教学信息员、学生家长对学校教学工作建议。两年来,该平台共收集各类教学质量反馈和评价信息4万余条。收集的信息由质量管理处定期分析和通报,并督促教学单位整改,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三)共培学生实践技能

1、校企合作培养实践技能。学校聘请了一大批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担任“校外专业带头人”、楚天技能名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积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搬到生产、工作现场,实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联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各专业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积极引入企业参与学生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竞赛中由企业专家出题目,现场验收竞技成果,现场点评学生职业能力,在学生中形成了“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勤练职业技能的良好学习风气,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2、校企共同指导学生生产实训。实习前,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实习方案,选定实习企业方指导教师;实习中,校内指导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的职业技能,强化职业道德,做好后勤保障和服务工作。企业指导教师悉心指导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巩固专业知识,磨炼意志品质,锻炼操作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实习结束前,企业方指导教师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鉴定和评价。通过实习,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了升华。

(四)共评教师职业能力。一是聘请企业专家联合开展近三年来新进、新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测试活动,2012年学校测评新进教师56人次,2013年学校测评新进教师43人次;二是开展首批教师“三证联认”、“六个一达标”工作。“三证联认”是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合格证、专业实践能力合格证、企业工作经历合格证三证联合认证;“六个一达标”是指每位教师要密切联系一个企业、结交一个兼职教师朋友、深入一个专业建设、开发一门专业课程、每年做好一项研究、建好一个个人网站。各教学单位积极聘请相关行业企业专家担任评委,开展教师的“三证联认”、“六个一达标”评定活动,2012年331名教师完成了“三证联认”,273名教师完成了“六个一达标”的认定工作;三是教师教学能力社会评价工作,是通过教学质量网络互动交流平台来进行的。两年来,共有250余名行业企业专家、楚天技能名师、兼职教师对我校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教学建议。

(五)共评学生职业技能

1、“三通一专”技能测试效果好。为了解学生专业技能掌握情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技能和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组织企业专家和骨干都师一起开展了“三通一专”能力测评工作,对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和专业核心技能进行测评,并把测评结果作为对各学院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借助第三方的考试系统来实施考核,应用文写作能力和专业核心技能则每年度由学校组织一次集中抽考,由聘请的行业企业专家出题和评定测试结果,整个过程实行教考分离、教评分离的方法进行。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价,对我校的学生能力、专业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了客观的评估。(表2)

2、学生参加校内外竞赛捷报频传。2012年我校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团体一等奖1项,参加校内外各项竞赛获奖2,435人次;2013年我校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团体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参加校内外各项竞赛获奖1,367人次,特别是学生参加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7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团队总分在全省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一。

(六)共评就业质量。近三年来,学校评价委员会委托麦可思公司对我校每一届的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并了相应的《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经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调研,我校2012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为2,853元,与全国骨干校2012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2,811元基本持平;2012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9%,比本校2011届(64%)高5个百分点,比全国骨干校2012届(63%)高6个百分点;2012届毕业生工作与职业吻合度为43%,与本校2011届(43%)持平,比全国骨干校2012届(41%)高2个百分点;2012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率为3.1%,比全国骨干校同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率高10%;2012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为90%,比本校2011届(88%)高2个百分点,与全国骨干校2012届(90%)持平;2012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教学、学生工作和生活服务的满意度评价分别为87%、80%、85%。

通过麦可思公司的调研报告,学校清醒地认识到了人才培养过程的优势和不足。并积极组织各专业开展剖析工作,从职业定位、教育过程、学生就业创业质量、专业及学校声誉影响、专业的优势和特色等方面入手总结成绩与不足,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应对策略和整改办法。通过科学分析和评价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篇(4)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4-0078-1.5

十九世纪末至今,国际上经历了五次并购浪潮。随着科技进步,竞争加剧,并购成为经济领域中最活跃的活动之一。

所谓并购,是指公司的兼并和收购,在本质上都是公司所有权和产权的有偿转让;在经营理念上都是通过外部扩张型战略谋求自身的发展;其目的都是加强公司竞争力,扩充经济实力,形成经济规模,实现资产一体化和经营一体化。

并购按照产业组织特征和行业特点,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横向并购是指处于相同市场层次上的公司并购,既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产和销售相同或相似产品公司之间的并购行为。横向并购的协同效应主要来源于经济规模,降低成本或来源于市场势力的增大,边际利润和销售量的增加。比如,美洲银行和太平洋证劵的并购,联想并购IBM。

纵向并购是指发生在同一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之间的并购,即生产经营同一产品相继的不同生产阶段,在工艺上具有投入产出关系的公司之间的并购行为。纵向并购的协同效应主要来源于对生产链更完整的控制。供应商在专业化和供应方面的效率会提高。

混合并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没有直接投入产出关系公司之间的并购行为,是跨行业,跨部门之间的并购。这样的两家公司并购后是各取所需,扬长避短,双方获利。

寻求资本增值,增加公司价值是并购行为的基本动因。而并购协同效应则是引起价值增值的主要源泉。横向,纵向,混合并购都能实现协同效应。例如,A公司擅长营销但是不擅长科研开发,B公司则正好相反,如果A并购了B公司,那么通过两者的优势互补将产生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指并购后企业的价值超过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单独经营时的价值之和的那部分。经常被表述为“1+1>2”。

协同效应被用于并购研究的主要原因是:并购目的是创造总价值,而协同效应是创造价值的主要源泉,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实证研究表明,协同效应价值在并购双方间的分配是很复杂的。判断并购是否可行,至少满足两个条件,即并购后的公司的价值要大于并购前双方独立经营的价值之和,即协同效应大于零;协同效应必须大于并购方支付的溢价。衡量并购绩效的重要方法是协同效应。协同效应主要表现在收入,成本,税赋,财务和经营效应等方面。

收入协同效应。主要来自:通过并购可以重新整合并购双方的战略资源和能力,发挥经济资源的使用价值,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垄断。创造新的收入增长点,从而获得因竞争减少,价格上升引起的收入增加。积极的方面主要表现为,因为经济实力的增加,可以获得之前并购双方都无法获得的客户,技术的互补可以研发出新的产品,资源互补和产品捆绑销售还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在联想并购IBM案例中,根据收购协议,联想将拥有THINK(全球知名的台式机和笔记本品牌)品牌和五年内使用IBM品牌的权利,新联想借此迅速形成在全球认知的品牌形象,从而获得更多元化的客户基础和庞大的分销网络。联想收购了包括IBM的有关PC业务的研发体系,对于提高联想的研发能力,获取PC特别是笔记本方面核心技术有着巨大的作用。

消极的方面主要表现为,并购整合初级阶段比较混乱,会给竞争对手制造反击的有利时机。管理和形象都比较弱得一方会拖垮另一方,技术冲突和人员流失可能会引起竞争力下降和客户损失。另外,如果并购旨在竞争而无益社会的时候,可能会受到反垄断法的阻止。

成本协同效应。主要表现在,充分利用规模效应,增加产量,降低单位成本和费用,降低运输费用和仓储费用;通过有效规划整合市场销售网络,合理布局售后服务网点,科学设计广告策划,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节约营销费用;通过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加快技术商品化进程,节约科研开发支出。积极的方面还表现为,双方价值链的重合部分可以形成资源共享,从而节约成本,集中采购可以更觉有竞价能力,偿债能力的增加也可以使公司降低融资成本。在联想并购IBM案例中,新联想通过规模效应和高效运作,在采购和营销成本优化,以及中长期的新市场开拓以及产品,生产制造优化和供应链整合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

另外,消极的一面,生产成本很难因为并购而提高。如激励机制出现问题会导致产品合格率的下降,员工离职或辞退的成本,以及招募新员工和培训的成本,重新设计流程,留着人才的潜在成本都会增加。还有就是,为了共享销售资源而重新培训销售人员,以及额外支出的广告费用,用来告知客户现有的新的产品和服务等。

税赋协同效应。主要表现在,利用税法中的税收递延条款合理避税,获得减交或免交所得税的益处。如果并购一方享有税收优惠政策,并购后另外一方也能从中获利。当目标公司的股东不是将其公司的股票直接转换为并购公司的股票,而是先购买并购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债券,然后再转换为并购公司的普通股股票,对于并购公司而言,由于可转换债券的利息是税前支出的,所以在转换为普通股之前可以少交公司所得税。这种利用支付工具合理避税也可以给并购公司创造价值。

消极因素有,如果并购一定程度上造成垄断,容易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甚至遭受强制性措施。

财务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是指并购给企业带来的好处。表现在,当并购一方产品生命周期处于成熟期,拥有充足的现金流量,大量优质资产没有被充分利用,而并购另一方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成长发展期,急需大量的资金来抓住较多的投资机会,并购的财务互补和协同效应,使得双方充分利用现有的财务资源,避免了浪费,节约融资成本。公司并购会导致规模扩大,实力增强,知名度提高,从而增强了抗风险能力,提高了信用度和融资水平。例如,非上市公司并购了上市公司,这种“借壳上市”可以迅速取得上市资格,提高公司知名度,节约上市费用。另外,并购的预期效应还可以带来股价上升。当并购以换股方式进行,由于并购方企业的规模往往较大,并购后它的市盈率往往被当做并购企业的市盈率,从而使企业股价上升。

联想在收购IBM后,在整个财务安排上,当时自有资金只有4亿美元,在与IBM签订了一份有效期长达五年的策略性融资的协议,而后在IBM财务顾问的协助下,从巴黎银行,荷兰银行,渣打银行和工商银行获得了6亿美金国际银团贷款。随后,联想还获得了全球三大私人股权投资公司的青睐,以私募的方式发行股份,获得总计3.5亿美元的战略资金。

经营协同效应。主要表现为规模经济效益的取得,并使资本加速集中,有利于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通过并购,许多中高层的管理费用可以在更多的产品中分摊开来,这样可以减少了单位产品的管理费用,节约成本。并购以后的多种产品可以通过同一销售渠道进行推销,利用同样的技术来生产,节约了营销费用。企业规模扩大,财务能力加强,从而更能适应环境和宏观经济的变化。

总之,并购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给企业带来价值的增值,也会为企业带来风险。既是“铺满玫瑰的温床”,也是“布满荆棘的道路”。因此,如何实现协同效应是企业在并购中最需要考量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企业要借鉴理论的指导,运用行之有效的识别和评价方法,分析协同效应产生的条件,有效实现协同效应,为企业创造价值。

篇(5)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5-0139-02

随着社会信息多元化深入发展,大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但他们的自我意识强,希望就业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自己。可一旦步入社会,又出现不适应,具体表现为眼高手低、敏感、承受力差,甚至出现焦躁、自闭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对大学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面对多元化的教育对象,仅靠学校或者家庭单方面的教育远远不够。因为如果学校家庭教育不能协调统一,就会造成大学生行为准则的不统一,学校家庭相互指责、推卸责任,会出现很多社会问题,因此学校家庭教育共同体的建立成为必然趋势。

一、 大学专业指导下的学校家庭教育共同体

共同体是人们在共同条件下结成的具有共同利益的集合体。大学专业指导下的学校家庭教育共同体就是在大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学校与学生家庭协调统一共同承担起培养学生的责任,在这样的共同体下,学校与学生家庭分工明确,实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心理动态,共同参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完成大学专业培养目标。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在该共同体下,学生、家庭、学校会实现三赢。对于学生来说,其个人素养得到提升;对于家庭来说,学生是家庭的未来,更是希望;对于学校来说,形成由优秀学生个体组成的集合体。

二、 高职高专教育特点

高职高专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属于高等职业教育。它与普通高等教育,即本科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在于学术性、专业性和基础性三个核心。而高等职业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应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因此应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学校家庭教育共同体。高职高专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属于高等教育

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范畴。但它与同层次的普通高等教育有明显的区别。普通高等教育是以学科为本位,目标是培养学术型或工程型的人才。普通高等教育注重学科理念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学科知识的深度。而高职教育是以技能为本位,目标是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更注重职业技能的广度和熟练度。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掌握的职业技能包括:(1)岗位操作技能;(2)职业道德;(3)理论知识;(4)继续学习能力。

2.高职高专教育体现了地方性和行业性

由于普通高等学院毕业生多为学术型或工程型的人才,因此就业的地域范围更广。而高职教育体现了较强的地方性和行业性,因此,学生毕业后,多数会选择在本地就业。因此,高职高专在专业设置时,一般会结合地方产业结构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基于这样的特点,高职高专院校多与地方企业开展联合办学,不仅联合招生,还在专业设置、专业课程设置及开发、课程教材、课程培养目标、技能培养目标等多个方面进行合作。

3.教育对象范围更广泛

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对象一般为普通高中毕业生,而高职高专院校作为服务于地方经济的院校,教育对象范围更广,不仅包括普通高中毕业生,还包括中职毕业生、企业员工以及想要接受技能培养的其他人员。

三、高职高专学生及其家庭教育特点

一般进入大学的学生年龄在18~22周岁之间,已经是成年人。因此,学校、家庭对其的管束会比大学之前要相对放松。而作为成年人,大学生有自己的思想、选择,法律及道德也要求学校和家庭尊重其选择权。因此,对于大学生的教育,学校、家庭的作用似乎比较模糊。而当学生进入社会之后,才发现自己根本无法适应社会,因而许多人选择逃避现实,如不工作、频繁跳槽,甚至有些学生为了逃避就业,选择留级继续就读。

高职高专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在心理能力及各方面的水平与普通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家庭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程度。因此,了解高职高专学生家庭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帮助学校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调研结果显示,高职、高专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1.亲密度低, 独立性差, 成功率低, 所掌握知识较少, 组织性不强, 控制水平低, 而矛盾性则较一般人强。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学生群体在现有家庭环境下形成的以上特征都不是很理想。因此,高职教育要从实际情况入手,了解学生性格形成的原因,从外部入手,帮助学生弥补性格上的缺陷。

2.来自城镇的高职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矛盾性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高职学生。来自城镇的学生比农村学生在与人交往上更为自信,但生活在城镇的学生自我中心的意识较强,因此容易与家人发生冲突和矛盾。因此,在构建学校家庭教育共同体时,要考虑到不同类型的家庭特征,构建不同模式的共同体。

高职学生性格稳定性不强,家庭教育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因此学校应通过渐进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认知等能力。

四、 教育共同体的构建

1.建立“服务”的教育理念

高职教育是一种服务,帮助学生顺利走上社会、培养学生建立终生学习的学习理念。学校与家庭在教育的天平上存在着不平等。通常学校都是高高在上的,而家庭则属于从属的关系,因此,在构建学校家庭教育共同体时,要让家庭参与其中,摆正两者的关系,学校应解放思想,建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2.改革传统的考核模式,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目前小学、中学教育都是应试教育,学生进入大学后,仍然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思维。虽然高职学生很反感考试,但是一旦没有考试,他们反而更不知道如何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评价基本上只来自于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在学生中产生不公平的负面情绪。而许多学生家长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好的评价,使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易形成不良风气。

因此,学校家庭教育共同体要构建一种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这种评价机制要引入家庭、学校、社会、学生四方的评价内容,可以将这种机制做成软件,根据输入的评价内容,最终由电脑综合评分。这样可以有效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3.搭建学校、家庭教育沟通平台

进入大学之后,家长认为,学生在学校应归学校管理;而学校又认为,学生已成年,应自我管理。这样就容易造成教育的空档,学生发生问题之后,学校、家庭互相推诿,甚至学校、家庭将问题同时推到学生的身上。这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极其不利。

现代社会,网络十分发达,可以利用网站、微信、手机短信等手段搭建学校、家庭教育沟通平台,与家长实现实时互动,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召开学校家庭视频会议,将学校的政策和社会信息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

4.保障教育共同体的有效运行

建设教育共同体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家长与学校共同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负责,让学生更好地就业。因此,教育共同体不是一种摆设,也不是招生的噱头,而是一种责任。社会应当对教育共同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在建设教育共同体时,政府与媒体要给予大力支持,对于家长参与教育共同体要做正面和积极的宣传,比如给予学校通过电视、广播、宣传页等宣传的免费或优惠政策。学校也要积极保障教育共同体的有效运行,对教师、学生、家长等进行多方动员,让教师、学生、家长认识到教育共同体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谭新昊,刘珊.高职生家庭环境的影响因素探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1).

[2]朱孔香,吕锋,钟士庆,李萍,陈明慧,文庆松.大学生家庭环境测查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2(4).

[3]刘芳.大学生家庭环境特征探析[J].中州大学学报, 2007(3).

篇(6)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数字化校园是高职院校未来发展趋势。但数字化校园在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高职院校并没有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规划,应用范围不广,并且系统内部各个软件都相对比较独立,没有实现资源的共享,这就影响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也导致管理存在许多问题。针对于此,我们必须要在当前现有的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构件一个健全而又系统的应用系统架构,从而实现自动化管理。

1 数字化校园的总体架构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之前,我们应该明确其建设的总体目标。假设一个学生在选择某选修或者必修课程时,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登录自己的个性化网页,此时学生可以在页面上看到以下内容:(1)了解该门课程的授课教师、课程安排及教学计划;(2)了解图书馆中关于该门课程的其他参考文献,并且可以通过链接进入对其中内容进行深入了解;(3)了解该门课程的学分以及自己已完成的学分;(4)要求学习该门课程应该缴纳的费用,并可以通过链接直接进行付费以及确认。

学生在登录网站之后,通过对某一个应用系统进行操作,那么隐性地也会对其他三个应用系统进行操作,此时系统会将相关信息直接反馈在用户的页面上,向用户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要想建设这样一个应用系统,那么我们必须要将学校的相关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化处理,也就是说,要求高职院校在实际工作中对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建立一个系统的信息标准和信息平台,此时我们也就需要将各个信息系统全部集成化处理,从而为人们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图1为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架构。

图1 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架构

由图1可知,应用系统与操作系统纯属于两个系统,在建立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J2EE规范进行建设。在建设统一身份认证与授权平台的过程中,应用系统必须要具备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等各种安全性内容,

2 技术路线选型

对当前我国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要想建设数字化校园,实现自动化管理,我们面临两条技术路线,一是走企业应用集成方案(EAI)的道路,而是走Web服务的道路。其中EAI方案也就是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建立一个相对较为标准的校园应用底层架构,然后将IT技术应用在其中,这样也就能够更快地部署技术,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从技术的角度来讲,为了将各个不同的应用系统进行合并并协调运作,通过EAI解决方案可以将各种不同的集成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校园信息系统的集成化。而Web服务也就是技术人员将URI识别技术应用在其中,通过XML接口对网络的访问而获得相应的信息。

我们将这两种技术路线的特点及应用范围进行比较,结果发现,EAI解决方案属于一种紧耦合集成模式,一般在一些性能要求高的应用系统中相对比较适用;而Web服务属于一种松耦合集成模式,如果技术人员需要经常对应用系统进行改动,灵活性较大,那么我们可以应用这一技术进行开发与应用。目前,我们在EAI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应用了Web服务技术,通过该项技术在应用系统中的应用,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有效地提高了其性能,使其具有灵活性大的特点。

由上述我们知道,如果我们仅凭借一种技术或者一个生产厂商的产品始终不能够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这就需要我们以技术标准化为基础,将EAI解决方案以及Web服务两种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其中EAI解决方案主要面向数据层、应用层、服务层等多方面层次的集成化,而服务层则需要采用Web服务及其相关技术标准来实现。通过这一方式也就能够使高职院校在应用系统的平台上编写任何语言的信息,并且能够对某些信息进行一定的变更,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3 实现手段

3.1 应用系统的逻辑结构。从上述可知,我们在建立校园应用系统架构的过程中,可以在J2EE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应用Web服务技术,这样也就可以有效的提高整个应用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可操作性,也方便了相关管理人员对应用系统的管理。在设计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架构的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了统一数据出口及入口的基本原则,通过一站式服务的实现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并且能够对整个应用系统进行内部整合。

对应用系统架构进行分析,按照其逻辑顺序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多个层次,其中主要包括:(1)用户表现层采用MVC(模块-示图-控制)构架结构设计,它是由Weblogic或WebSphere等主流应用服务器所支持的JavaServlet,JSP和JavaBean去实现的。(2)应用层采用EJB(Enterprise JavaBean)去执行业务规则和形成业务对象。由于应用程序集中放置在这一层上,由所有用户共享,使得系统的维护和更新变得简单。当业务逻辑发生变化时,只需更新服务器上相应的应用组件,之后所有的用户就可以使用新的业务处理逻辑,避免了用户端应用程序版本控制和更新的困难。而且这些组件可以镜像到多台机器上同时运行,从而分担多用户的负载。(3)数据访问层使用JDBC的应用层可以访问多种数据资源而不会影响业务本身的逻辑。应用程序组件可以共享与数据库的连接,数据库服务器不再是为每个活动的用户保持一个连接,从而降低了数据库服务器的负担,提高了性能。(4)数据库层可以分为三类:信息数据库,业务管理综合数据库以及决策支持使用的数据仓库。这些数据库将存贮所有业务信息和管理信息以及一些系统应用参数。

3.2 统一认证和授权系统的具体实现。从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架构图中可以看出,要想加快建设数字化校园,就需要我们在应用系统中实现统一身份认证与授权,可以保证用户在访问过程中的安全性。而这一操作过程相对较为复杂,不仅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跨平台的设计,还需要将安全服务机制全面考虑在其中,使整个应用系统具有加密/解密、数字签名/验证、密钥管理等多种功能。

4 结束语

现阶段,高职院校需要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走向自动化、网络化的道路,这就需要我们将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在其中,加快建设数字化校园。而在建设数字化校园之前,将各个不同的应用系统集成是首要条件,必须要由技术人员对应用系统进行全面考虑,从而保证应用系统的可操作性与可扩展性。

参考文献:

[1]孟欣.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3).

篇(7)

历史学科是高中阶段一门必修课程,而课堂又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因此,历史课堂教学有效与否对于整个历史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具有直接的影响。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要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教与学相互统一。也就是说,在课堂上,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要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通过及时的交流与沟通来共同向教学目标迈进。那么,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进行沟通呢?其实,提问就是课堂上师生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桥梁”,提问的质量就关系到师生之间沟通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历史课堂上进行提问一定要注意讲求技巧性,从而保证历史课堂在有效的提问下实现师生之间积极的互动与交流,更好地实现历史教学目标。

一、注意提问的目的性

历史课堂教学仅有短短的45分钟时间,在这段短暂的时间里,每一分钟都异常宝贵,而提问的时间也显得弥足珍贵。可以说,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个提问都要问得有价值,这样才不会浪费宝贵的时间。那么怎样才能够保证提问有价值呢?那就要注意提问的目的性。教师在设计问题之前要明确提问的目的,明确该问题是用来启发学生思考、诊断学生学习状况、深化理解新学知识、复习巩固已有知识的。这样,在明确了提问的目的以后,再进行相关问题的具体设计,才能够保证每一个问题都能问到点子上,问得有价值。

二、注意问题表述的准确性

在提问的过程中,提问质量的高低首先就取决于教师对于问题的表述。有些教师在表述问题的时候往往叙述冗长、语言表达不规范,在时间和空间概念上模糊不清,从而使得学生的思路出现混乱,严重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因此,要想达到理想的提问效果,首先,教师所提的问题就要科学准确,语言表达要简洁、清晰,这样才能够保证提问的效果。例如:“《》签订以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为什么大大加深了?”这个问题由于涵盖的范围比较大,显得比较笼统,学生在听到问题以后往往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在回答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偏差。如果教师把这个问题换一种更加具体的表述方式,如:“与之前的很多不平等条约相比,在《》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以及内河新航线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重要的变化?在《》中,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会产生什么直接的影响?反映了什么问题?这样,通过这种清晰的具体化的提问方式,学生的思路也会变得更加清晰,从而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紧紧围绕着问题的核心来进行。

三、注意问题的新颖性

兴趣是学生从事思考和探究活动的根本动力,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当问题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时候,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从而有效实现提问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问题的新颖性。例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这样老生常谈的问题很难引起学生回答的兴趣,反而会造成学生的反感。但是,如果同样的问题教师能够换一种方式进行表述,如:“在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先出现的国家是意大利,但是为什么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却发生在英国而不是意大利呢?”就这样,换一个角度,换一种表述方式,就会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从而有效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思考和探究中来。

四、注意问题表述形式的多样性

绝大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都是用语言加以表述的。然而,如果在提问的过程中,单一地采用语言表述,难免会令提问方式显得过于单一呆板,并且很多时候,一些问题用语言很难表述得清楚。因此,除了语言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的表述方式,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呈现几段材料,或者展示一些图片、视频,让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观察图片、视频,然后在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础上自己发现问题,这样的提问方式往往会让学生的思路变得更加开阔,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五、注意问题的层次性

人的认知活动都是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规律进行的。在课堂提问中,如果教师能够注意问题的层次性,从简单的问题入手进行逐级深入的分析,与人的认知规律相契合,这样,就会大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到“两极格局”的相关问题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由浅入深的问题设计带领学生逐渐深入地了解本部分的知识,如:什么是“冷战”?“冷战”政策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美国要在战后推行“冷战”政策?“冷战”政策的具体内容有哪些?“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之间有什么相互关系?其政策的实质是什么?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针对美国的“冷战”政策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冷战”对二战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哪些影响?以上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围绕着二战后两极格局所提出的,并且问题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来表述的。这种层次性的提问,一方面可以照顾到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另一方面,又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地逐渐深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的主要途径,是连接教与学的重要纽带。可以说,提问的质量直接决定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质量,决定教与学是否能够连接成统一体,能否有效契合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提问环节的设计,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发展需求设计出有效的问题,让提问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之下实现课堂教学活动的目标,实现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5.014

0 引 言

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学生提供贴心的生活服务是学校服务学生的重要内容,如何做到快速、高效、便捷服务学生生活,一直以来也是高校管理的一个课题。目前高校在服务学生生活方面普遍采用是校园一卡通,这一做法较之以往人工处理有了非常大改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移动微支付是一种借助移动通信兴起的面向小面额交易的新型支付方式,将移动微支付应用在校园,建立校园手机钱包系统,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生活服务,必将对校园学生生活管理起到变革性的推动,本文就种校园新型支付方式进行探讨。

1 移动微支付和手机钱包的研究现状

移动微支付是指通过移动通信方式进行小额交易的资金支付方式,这种支付机制有着特殊的系统要求,在满足一定安全性的前提下,要求有尽量少的信息传输,较低的管理和存储需求,即速度和效率要求比较高。手机钱包业务是指中国移动开发的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小额电子钱包业务。用户办理该业务后,即可利用手机在中国移动合作的商户进行POS机刷卡消费。手机钱包实际上就是一种移动微支付的具体方案。

2011年,我国电子商务和移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全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了7800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了66%,手机淘宝全年交易额预计将超过100亿元,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了移动领域对交易支付方式的开发。在2011年9月金融展上,拉卡拉、快钱、掌中付等纷纷亮相,其中掌中付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支付解决方案获得优秀解决方案奖。

目前也开展了多个SIMpass试点应用,包括中国移动集团、湖南移动、厦门移动、苏州移动、广东移动、大连移动以及泰国移动TrueGroup等。 2012年2月26日起,合肥市民可以办理并使用手机钱包进行公交乘坐、水电缴费等小额支付。

2 现行学校支付方式存在的不足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的信息数字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管理信息系统(MIS)取代了原有的人工数据管理,1999年Philips Mifare卡的出现开启了校园卡信息管理新纪元,郑州新开普、北京迪科推出基于MI的食堂收费系统,并成功的将其推向校园。随着信息系统的发展,校园卡已经将校园的各种小额收费进行了整合,形成了现在高校普遍采用的校园一卡通。

校园一卡通满足了学生在校园小额支付的要求,方便了学生校园生活,但是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法实现身份认证功能。校园一卡通是通过学生的学号或身份证号码统一在学校办理,持卡人原则上是本人,在现行的校园一卡通中没有身份认证功能,不能确保是本人使用或持有。

(2)无法实时充值。校园一卡通的充值是由充值窗口在固定的时间人工完成,工作量大,学生较多的窗口需要排很长的时间才能解决,给学生使用带来非常大的不便,学生在固定的时间没有充值,校园一卡通就无法使用。

(3)功能单一,与互联网和下一代网络的互联具有局限性。在目前高校中,校园一卡通是校园管理的一个独立系统,只限于校园小额收费,这与校园的较多的实际使用系统不能兼容,比如校园考勤系统、证件系统等。各高校处于安全考虑,校园一卡通没有连接互联网络,考虑到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在未来的时间里,校园一卡通将很难适应高校管理信息化需要。

(4)安全性能差,存在较多安全隐患。现行校园一卡通的安全系数完全取决于持有人对的保管,要做到人卡不离,使用过程中没有任何门禁系统,完全是一种“以卡代币”的形式。

(5)容易遗失和损坏,不容易及时挂失和补办。学生对IC卡保管不方便,容易遗失或者忘记携带,学生遗失卡后,必须要在固定的时间到固定的地点去人工挂失,不能及时的挂失和补办,由于没有身份认真,拾到卡的人反而无所顾忌的在没有挂失之前进行消费,容易给持卡人带来损失。

(6)管理不方便,占用了较多的行政资源。各高校均设立了专门的部分来管理校园卡,不仅是信息系统的软硬件维护,更多的要人工进行开卡、挂失和储值。管理非常不便,也增加了学校的办学成本,浪费了较多的行政资源。

这些问题主要是由IC卡本身的缺陷决定的,在过去的一些研究中,推行过校园支付和银行卡相捆绑,解决了实时充值的问题,卸下了一些管理的包袱,但是带来了诸如统一用卡和资金结算等新问题,根本上没有解决校园一卡通存在的问题。将校园一卡通与手机支付相结合,建立基于手机钱包的校园支付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3 校园手机钱包支付系统架构设计

基于手机钱包的校园支付系统采用三层结构,分别为应用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每层目前均有成熟的技术。

数据链路层主要是通过硬件的支撑对支付系统学生数据、支付数据进行采集、修改和删除,对支付人的身份和权限进行统一论证,可以采用RFID(射频识别)、AFIC(指纹自动识别)等技术,目前和手机集成的RFID技术主要是NFC(近距离通信)、SIMpass(双界面SIM卡)和RF-SIM(可实现中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手机智能卡)技术。

网络层是通过现行的各种网络服务达到数据传输和系统扩展的作用,使支付系统可以和移动通信、学籍管理、财务管理、教学考务管理等各种校园应用系统相互联系,达到学生数据最大共享,学校和家长可以对学生信息进行实时监控,优化校园管理。目前主要的网络通信为互联网和通信网,为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要考虑到有三网融合、物联网等下一代网络的连接。

应用层是建立在校园支付系统的任何应用开发,有较强的可扩展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开发应用软件,以期实现数据管理、支付管理、身份识别、考务系统。尤其是将智能移动的软件开发(如android开发等)纳入到信息应用系统中,可以实现学校、家长、学生三方互动平台等非支付系统的开发和研究,达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4 结语

基于手机钱包的校园支付系统是适应网络发展的需要进行的校园支付平台探索。随着手机钱包在长沙、合肥等地的实施,技术越来越成熟。基于手机钱包的校园支付系统的建设必须是移动通信企业和学校共同来完成,学校可以采取校园支付和管理系统打包交由移动通信企业来完成建设的模式,为学校更加节约行政资源,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这一市场也是较大的,但是现在的移动通信企业没有进行深入的应用性研究,笔者希望抛砖引玉,能推动这一市场的研究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舒. 对我国手机钱包支付方式发展的思考. 中华会计学习,2011,(09).

[2] 马佩勋,唐铁斌. 基于移动微支付的手机钱包校园一卡通的研究与应用.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09).

[3] 艾芮荟. 关于解决手机钱包资金账户安全问题的思考.科技信息,2011,(09).

[4] 中国移动携手浦发银行上沙首发手机钱包联名卡.中国信息化,2011,(21).

篇(9)

【中图分类号】D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6-0021-02

就中国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文化涵义而言,所谓“孝”,就是指敬老爱老、惜老养老、事亲以善行;所谓“家国同构”,就是指家庭、家族、宗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着相当的共同性与共通性。纵观五千年来中国社会发展史与政治发展史,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孝”文化与“家国同构”政治模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而相辅相成的。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表述,家国同构政治模式是以孝文化作为伦理基础与道德保障的。

一 孝是家国同构政治模式的伦理基础

从目前可见的相关文献及论说中可以看到,古人对孝的诸多繁琐而细微的定义中有不少都明确表达出了孝与政治的接近。例如,孟子就曾经这样说过:“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离娄下》)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孟子对“不孝”的定义与理解是从家族伦理生活的角度出发的,而阐明“不孝”恰恰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表明什么是“孝”,亦即是说,对这些行为予以反证,就是“孝”。以上只不过是“孝”的部分内容。接着我们再来看《孟子》中关于“孝”的另外的阐述:从社会政治生活的角度来看,“居位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不勇,非孝也”,这里就鲜明地体现出了“孝”在家庭伦理道德约束之外,还包含着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强制规定性,这点从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孝经》中也可以得到明证。《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云:“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汉代以后的官吏的选拔,通常都有“孝廉”一科,也就是孝行端正者可以直接由朝廷获官受职。作为中国职官制度的独有特色,它鲜明地突出了“孝”在社会国家政治伦理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相对于孝来说,忠的观念则产生得较晚一些。中国古代文化所谓的“忠”主要是包括了忠于君主、忠于国家、忠于朋友、忠于承诺、忠于道德等方面的内涵。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在诸子百家的重视和研究之下,尤其是在儒家的极力倡导的推行之下,“忠”和“孝”的含义已经基本上在文化上形成了孝亲、忠君的共识,并且发展成为两个在中国古代政治中极为重要的伦理观念。例如,“先王之道,忠臣孝子之极”(《荀子?礼论》)。又如,“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韩非子?忠孝》)。从这些言论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孝”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家庭道德与家族伦理,而是已经与政治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孝道”之所以能突破中国文化中家庭、宗族的血缘范畴,成为更为广阔的社会政治生活领域中的一个占据极大分量的组成部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母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可见,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水之滨,莫非王臣”的“家天下”的政治理念与思维模式出发,家与国之间是互通的,二者并没有十分严格的分野。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家”即是“小国”,“国”即是“大家”,这就使二者在治理原则上具有了“通约性”,我们常听到的所谓“家之长子,国之重臣”就是在表达这个理念。这种思维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为人们奉行孝道,按照由己推人、由家及国的路径,在理论与实践上泛化孝行原则奠定了相当坚实的客观基础。因此,这一制度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对中国政治社会和文化氛围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一直到取得胜利,封建皇权统治被之前,它都保持着一种相对的稳定。之所以在中国政治社会会有这种现象出现,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其中的牢固的家庭伦理道德思想所造成的。从现代政治哲学的角度分析,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政治本体论的意义,孝文化因而也自然而然地成为渗透于家庭、宗族、社会和国家关系之全过程的内在精神,从而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演进的社会发展产生着全方位的不可忽视的影响。

篇(10)

员工绩效管理系统是由考评主体、考评对象、考评指标、考评方法、考评流程与考评结果等要素按照职能横向分工与目标纵向分解的方式所组成的具有战略导向、过程监测、问题诊断、进度控制、人员激励等功能的有机整体。按照绩效管理的流程,可以把绩效管理系统大致划分为三个子系统,即绩效指标体系、考评运作体系和结果运用体系。

一、绩效管理的指标体系

主要思路是:根据单位战略目标和年度重点工作的要求,设计单位层面的关键绩效指标(KeyPerformanceIndex,KPI),然后运用各种方法技术将单位KPI分解到部门、班组以及岗位,形成岗位层面的KPI;根据工作说明书内容设计岗位职责指标(PositionResponsibilityIndex,PRI);根据岗位胜任特征模型设计各类岗位的岗位胜任特征指标(PositionCompetencyIndex,PCI);根据岗位的工作性质,设计各类人员的工作态度指标(WorkingAttitudeIndex,WAI);根据单位例外(异常)管理的需要设计否决指标(No-NoIndex,NNI),形成完整的绩效指标体系。

(一)关键绩效指标(KPI)

关键绩效指标来源于整体战略规划目标或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可以设置为对宏观战略目标决策进行层层分解而产生的战术目标。员工关键绩效指标的分解可以从层级和时间两个维度进行。在层级维度上,各部门根据单位年度战略性工作计划确定部门的重点工作任务,从而确定部门KPI,这样通过“单位——部门——科组——岗位”的层层分解、互为支持的方法,最终确定员工个人的关键绩效指标,并用定量或定性的指标值确定下来。在时间维度上,按照考评周期的不同,把年度指标分解为季度指标以作为季度考评的对象和依据,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进一步分解到月份的层次,对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追踪。

(二)岗位职责指标(PRI)

岗位职责指标(PRI)是和岗位职责相联系的考评目标,是根据岗位工作说明书中的岗位职责、岗位权限、工作内容、工作要求等提炼而成的指标。岗位职责指标所对应的大多是基础工作和日常事务,如果这些指标与关键绩效指标有相同或重叠的内容,则应将之划入关键绩效指标。岗位工作说明书是通过工作岗位调查与分析而获得的有关部门及其岗位的相关信息,如各类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因此,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必须以岗位工作说明书为基础和前提。

(三)岗位胜任特征指标(PCI)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麦克利兰博士将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资格条件和行为特征称为胜任特征。我国学者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肖鸣政教授认为,胜任特征是指组织人员具有的、与一定职位的良好绩效存在显著关联,可以有效观察、测评和改善的知识、技能、动机、品质、价值观等行为特征。因此,岗位胜任特征指标是指员工所具有的胜任岗位工作、创造优异绩效的能力素质指标,是针对员工成功完成本岗位工作任务所应当具备的或者达到的核心能力素质要求而设定的考评指标。岗位胜任特征指标一般是通过建立胜任特征模型来获得。构建胜任特征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区分出优秀员工与一般员工在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个性、动机、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通过收集、分析、整合这些差异数据,构建某一岗位的胜任特征模型。

(四)工作态度指标(WAI)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的评价与行为倾向,是工作能力向工作业绩转换的中介。一般说来,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对员工在工作中的知觉、判断、学习、忍耐力等都能发挥积极的影响,能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所以,有必要对员工的工作态度进行考评,设立工作态度指标。态度考评的重点可以分为积极性、工作热忱、责任感、纪律性四个项目进行,由于这些因素较为抽象,因此通常采用主观性评价来考评。

(五)否定指标(NNI)

否定指标是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而设置的例外管理指标,这些指标的特点在于这种指标所对应的工作做好,并不一定会在提升业绩方面有着较大的正面影响;但如果没有做好,将对单位带来直接且严重的后果。比如说安全问题,虽然不是单位的战略目标,但却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将会给员工带来人身安全、单位财产和外部形象带来严重影响。又比如廉政问题、违规经营问题等等,这类指标所对应的工作是绝对不能出现异常情况的,否则,单位对其业绩的考评可以一票否决的。

二、绩效管理的考评运作体系

绩效考评运作体系的设计有三个关键环节,即考评组织的建立、考评方式与方法的设计、绩效反馈与改进体系设计。

(一)考评组织的建立

1.绩效管理委员会和日常管理办公室。考核委员会(绩效管理委员会)一般由领导班子成员和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财务部门以及核心业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考核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领导和推动绩效管理工作;研究绩效管理重大政策和事项,设计方案和实施控制;临机处理涉及绩效管理但现行政策未作规定的重大事项。

委员会可下设绩效日常管理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部门。日常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的绩效管理工作,比如收集各层级指标数据,组织开展并监督年度考核工作,核算指标考核分数等。

2.考评的组织实施和相关主体。首先,横向分工。绩效管理可以依据单位领导分管业务情况分为几个模块,每个模块按照组织机构自然分级,各自纵向实施逐级管理,执行委员会领导下的分管牵头部门考评;其次,纵向分工。根据组织层级,可以按照上级考评的方式将考评主体分为三个层级:即分管领导、部门主要负责人、员工。每一级的上级领导为绩效管理负责人和考评者,其中单位领导参与设定其分管业务模块的KPI指标体系,负责审批所分管部门的KPI、PRI体系,考评所分管部门负责人的业绩。部门负责人参与制定部门KPI、PRI体系,负责审批所分管岗位的KPI、PRI体系,负责考评所分管岗位的业绩。普通员工参与本岗位绩效指标的制定,负责所在岗位所有绩效指标的完成,认真配合所有与己相关的绩效考评工作。同时,绩效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单位的NNI指标,并直接对所有部门和人员的NNI指标进行否决考评。

(二)考评方式与方法设计

1.KPI与PRI考评——上级考评。KPI指标可以直接由上级制定,PRI指标的制定则可以考虑自下而上的方式,即由下级提出考评指标以及考评标准,报上级审批。在考评时,上级考评者根据KPI与PRI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评打分。

2.PCI和WAI考评——民主测评。由于员工的知识能力、努力程度等特质都是在达成绩效结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而和员工有业务相关的个人能够直接感受到这些特质的作用,因此,PCI和WAI指标适用于民主测评,即由员工上级和员工同级以及下级对其进行考评。

3.NNI考评——绩效管理委员会直接考评。NNI是在正常考评组织之外,由绩效管理委员会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NNI异常数据,直接对员工的NNI指标进行否决考评。

(三)绩效反馈与改进体系设计

从绩效管理的全过程来看,绩效考评结果反馈既是绩效管理的重要收尾环节,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转换阶段。其作用是通过绩效面谈实现上级主管和下属之间对于工作情况的沟通和确认,找出工作中的优势及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与员工共同确定下期绩效目标。因此,绩效考评结果出来后,必须要求管理人员与员工进行一次甚至多次面谈,以达到反馈与沟通的目的。

三、绩效管理的结果运用体系

绩效考核结果可以作为员工培训、人动、薪酬变动的依据。

(一)为员工培训提供依据

绩效考评的结果反映了员工现有水平以及与标准水平的差距,为员工培训提供依据,可以运用于对员工培训需求的分析和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员工培训的需求分析就是针对每个员工所完成工作任务的结果确定对培训的具体需求,用公式可表达为:个人培训需求=工作绩效目标值-员工实际工作绩效的考评值。绩效结果运用于培训效果评估是,根据前后两期的绩效考评结果的比较,来衡量针对工作绩效差距所进行的培训的效果。

(二)为人员配置提供依据

人员配置的目的就是要达到人岗匹配,即员工的个人特点适用于岗位的客观要求。绩效考评技术就是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工作过程及工作成果进行考察。通过绩效管理活动,可以掌握员工各种相关的工作信息,如劳动态度、岗位适合度、工作成就、知识技能的运用程度等。绩效结果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员工对岗位的胜任程度,不胜任则需要进行人员调整,甚至辞退。若工作表现出色则应该考虑晋升。

(三)为薪酬调整提供依据

绩效考评结果为薪酬调整提供依据主要体现在薪酬额度的确定和员工岗位薪级工资的变动两个方面。一方面,绩效考评结果可用于薪酬额度的确定。为了将考评周期内的单位整体绩效与员工个人绩效相结合,首先要在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绩效考核总体得分的基础上确定单位总体的薪酬额度,再根据上级单位各业务部门对应下级单位的部门考核结果确定部门的薪酬总额;另一方面,绩效考评结果也可以用于员工岗位薪级工资的调整。比如,员工年度考核等次被确定为优秀的,下一年度基础绩效工资可在原基础上高定一个档次,考核等次为基本称职的工作表现较差的员工,岗位基础绩效工资可下调一个档次。

四、小结

一套行之有效的员工绩效管理系统有利于激励和引导员工积极工作,也有利于员工改进不足,提高工作能力,促进员工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只有结合实际情况,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出发,通过构建绩效指标体系、考评运作体系和结果运用体系这三个子系统,才能建立与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员工绩效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安鸿章,时勘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2.苏忠伟.浅谈构建卫生事业单位职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J].中国卫生资源,2008(5).

3.田大洲 等.物流企业绩效管理系统建立与推行[J].商场现代化,2009(10).

4.周瑜杰,曾霁.基于胜任特征理论的绩效改善[J].管理观察,2010(8).

篇(11)

一、语言障碍

语言上的障碍使得庞太太和她的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几乎是不可能的。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生长于美国的华裔后代,因此是几乎不会说中文的:“自打我去了学校,我的中文便自动停止增长了。在跟妈妈交流时我是一个语言矮子。当我说中文时,最多像一个早熟的五岁孩子的水平”(Louie 2008) 。当他想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没有办法用流利的中文与母亲交流。而主人公的母亲虽然在美国生活了四十年,但是却没有学会英语。从庞太太与他人的对话中就可以看出她对于语言适应的拒绝和排斥:她坚持用广东话跟别人聊天,也不学英语,作为儿子,阿威没法用中文成功地说出自己心声。比如,他试图告诉母亲一些时事新闻,所以就想给母亲读报纸,但遗憾的是只能将报纸的标题字对字的翻译,“我”知道自己想说什么,而且“我”有好多话想说,但只能将自己想说的话字对字地翻译,然后将这些词语生硬地连接起来,最后无法说出什么名堂来。母子二人没有想过主动学习对方的语言,因此语言障碍是造成母子双方消极沟通的主要原因。

二、文化价值观的冲突

母子之间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也是造成双方消极沟通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庞太太固守传统的思想和生活习惯,她不能适应在美国的生活。另一方面,她的两个儿子生于美国、长在美国,相对于庞太太而言他们对于美国社会更熟悉,深受美国文化影响的他们已经融入了美国的年轻一代,并且活跃于社会生活中。生活于这个社会中,他们当然是希望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在主流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比如,阿威就很关心时事,还喜欢读报纸,很有公民意识。看到母亲在看无聊的摔跤节目时,阿威的弟弟比利在送来咖啡和点心的同时借机关掉了电视,因为他认为这是低俗的电视节目。这些细节表明,母子双方有着不同的审美概念、审美情趣和需求,生长于美国的华裔后代已经适应了所处社会的环境,也接受了西方的文化价值观。

三、婚恋观的冲突

不同的婚恋观也是导致母子双方不能积极地进行沟通的另一个因素。阿威虽然有一个女友,但是他对母亲说自己将不会结婚,这使得母亲非常生气的同时也无法理解。更让庞太太生气的是她的小儿子比利,他根本就没有女友(因为比利是同性恋),当母亲提出让比利去香港找一个媳妇的要求时,比利直接拒绝了她,说自己要跟猫结婚,其实这是他在清楚地表示自己不会和女往。当然,母亲是很气愤的:“讲这种混账话,那是一种什么生活,整天抱一只猫?她会给你生仔?”(Louie 2008)老太太的愿望很简单,她就是想找一个中国的儿媳妇,希望后代能孝亲敬祖,传承传统文化。双方都不饿能够接受彼此的婚恋观,当然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

四、曼迪的交流之道

与之相比,阿威的前女友曼迪对于庞太太的观念是包容、接纳的。尽管曼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说着纯正的英语,但她也努力学习中文以便跟庞太太沟通,而且也学着用广东话跟老太太聊天,如果口头上无法表达的,她还用笔写下自己想说的话,跨越语言障碍让两人得以愉快交谈。在文化观方面,曼迪也在试着了解中国文化、体验中国文化。每逢节假日,她都会跟庞太太一起做中国的食品和点心,陪伴着老太太一起庆祝节日,当然这些对于庞太太来说就是心灵上的慰藉,她也特别喜欢曼迪。曼迪在语言、习俗上对庞太太的尊重让双方都能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达到有效的沟通,从而促进了两人的友好关系。

五、结论

从作者对庞太太和两个儿子日常生活的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双方的交流在很多方面都是消极、被动的,这种消极的沟通方式源自于语言障碍和截然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不管是母亲还是儿子都没有在语言学习、接纳他人的观点等方面做出努力,而是一味地责怪和抱怨,当然就阻碍了母子双方的情感交流。在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下,只有努力适应语言障碍、用包容的心态来接纳彼此的价值观才能让双方达到有效沟通的同时,促进彼此的情感关系,从而更好地适应异质文化冲突背景下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