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股票投资常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从基建投资角度上看,去年下半年地方政府支出开始发力,从历史时效性分析,6-9个月政府公共支出将显现在基建投资增速中,同时考虑到资金成本仍然较低,实体经济收益率逐渐提升,基建投资增速将在实体经济恢复中获得正反馈效应,今年基建投资增速将逐渐上行。从供给端上看,库存水平处于历史低位,利润好转预期引致工业企业补库行为,经济将进入一到两个季度主动补库阶段。从社会融资规模扩张幅度上看,这轮经济反弹的高度将弱于2012-年-2013年经济小周期高度,这也决定了上市公司盈利改善幅度弱于上轮周期内盈利恢复情况。
流动性是行情的最大驱动力
2010年,中国股票市场跌宕起伏,金融、地产、钢铁等权重板块持续低迷,上证指数从年初3277点到年末的2808点,沪指下跌14.31%,然而中小板、创业板等小市值股票表现活跃。在货币流动性趋紧的情况下,预计2011年上证指数的波动区间在2400点―3500点之间宽幅震荡。
一、股票价值的估值和分析方法
证券投资要将股票内在价值和成长价值分析相结合,投资者要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实现资产的收益最大化。
(一)股票内在价值分析
股票价格是对上市公司未来发展预期,市场价格围绕股票的内在价值波动。股票内在价值的计算方法:一种资产的内在价值为预期现金流的贴现值,对于股票来说,预期现金流是预期未来支付的股息。假定所有时期贴现率不变,
V=,NPV=VP=P
V表示为股票的期初内在价值;Dt为时期t末以现金形式表示的每股股息;k为现金流合适贴现率,是必要收益率。
NPV为净现值,V表示内在价值,P表示在t=0时成本。
若NPV>0,预期现金流现值之和大于预期成本,股票价值被低估,可以买进;NPV
(二)上市公司成长价值分析
在股票的价值分析中,现金分红是衡量公司价值的重要指标,只有良好的资金流动性和现金红利,投资人才会获得真正的利益。价值选股要从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进行分析,可以从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三个方面分析,重点分析上市公司行业前景、产品市场竞争力、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市盈率、每股净资产等方面。
二、中国股市的投资环境分析
股价的变化最根本因素是市场资金供求,其次是政策变化。下面从宏观经济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对股市投资环境做简要分析。
(一)宏观经济分析
1.货币政策转向,从适度宽松转变为稳健,货币供应量减少
从上表看出,央行货币政策紧缩,控制货币流动性以保持物价的稳定。2011年4月份CPI同比上涨5.3%,食品价格上涨11.5%,PPI同比上涨7.2%。截止2011年5月11日,本年度央行进行了两次加息,四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011年的宏观经济政策总体部署: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控制物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股市运行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是国内通货膨胀的发展,预计央行会进一步紧缩货币流动性。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对货币流动性的管理,这使大盘难以走出大的行情。
2.股票发行量供大于求,股价上行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2010年,531家公司在A股市场融资10275.2亿元。预计2011年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融资规模不断扩大。股票市场的供给主体是上市公司,证券市场的需求方是指各种投资者,包括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各类基金、证券保险公司、QFII等)。
货币政策趋紧情况下,新股IPO、股指期货、创业板、大宗商品期货交易都在和主板市场争夺资金。股票发行规模不断扩大,造成市场投资者的资金不足,投资者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购买规模不断扩大的股票。股票供大于求,造成股价下跌。
3.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持续,调控的力度将影响沪深两市相关板块发展
2010年4月国务院下发国十条,在7月2日,大盘达到了最低点2319.74点;2010年9月底出台新的房地产调控措施,市场解读“利空出尽”,股市随即选择了向上突破;2011年2月,政府调控重点是扩大“限购”城市范围,楼市炒作资金向股市回流,股价上涨。房地产和相关产业关系密切,地产、银行、钢铁、建材权重板块对大盘中长期走势产生决定性影响。2011年,要注意关注调控政策变化和各主要城市房价走势。
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和规模;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发展和振兴。
(二)外部环境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
1.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化
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美元持续贬值来刺激出口。资源、粮食、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全面上涨,中国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同时央行货币政策收紧,加息预期增加,使得国外热钱游资进入中国市场。
2.区域性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整体运行
利比亚等中东国家的内乱局面,日本国内爆发的大地震,朝鲜半岛可能引发的战争…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世界正在形成统一的整体,这些事件对沪深股市的影响也不容小视。
三、2011年股市投资者的投资策略选择
股指期货推出,证券市场实现了双向交易,单边做多不再是获利的唯一手段,做空依然可以获利,投资者获利方式逐渐多元。中国股市和政策密切相关,投资者要学会正确的投资理念,发掘新时期经济特点、政策方向。
(一)学会正确投资理念,准确把握投资时机
1.学会证券的理念投资,理性投资、稳健理财
炒股要克服人性两大弱点:贪婪和恐惧,只有善于学习才能制胜。盲目追高并非是明智之举,当天忽视价值规律盲目追高,次日庄家拉高抛盘,损失巨大;看股市,要看大盘读懂当前的市场走势,注重市场多空力量对比;把握基本面和宏观政策,股价沿趋势移动、历史会重演。
2.波段思维操作理念,关注量价变化
波浪理论是以周期为基础,上升阶段的8浪全过程。0~1为第一浪,1~2是第二浪,2~3是第三浪,3~4第四浪,4~5第五浪。第一三五浪是上升主浪。上升主浪紧跟着三波的调整浪。不论趋势规模如何,8浪的基本形态不会改变。
对于投资者来说,首先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处于上升还是调整阶段,根据K线结构、移动平均线等指标加以判断,进行波段思维操作,要注意量价周期性变化,把握“高抛低吸”的节奏。
3.买入和卖出时机选择
在股票实践中,技术性分析注重时空、量价变化,移动平均线和K线法是最为常用、有效的方法。MACD、均线指标出现买入或卖出指标,伴随成交量的放大或缩小,投资者要果断进行买卖操作。要和基本面紧密结合,设好止损点以防套牢。
(二)投资对象选择
2011年的股票市场将以震荡为主,要从“十二五”规划、战略新兴产业、扩内需保民生、区域规划等角度对各板块进行重点分析,要密关注宏观政策的调整。
1.“低估值”、业绩优的大盘蓝筹股和资产重组预期的股票
低估值、业绩优的大盘蓝筹股处于低估值阶段。蓝筹股公司稳定的盈利水平,为股价上涨提供支撑。钢铁板块受节能减排影响持续低迷,关注宝钢股份、包钢股份等高端钢铁制造企业;房地产板块、银行券商,处于历史低估值区域,可以逢低布局;煤炭有色关注重大宗商品价格变化。
重组预期股操作上切忌盲目追高,提防庄家拉高出货陷阱。在今年上半年,重组预期股受到市场追捧,济南钢铁、华阳科技、豫能控股等涨幅较大。
2.转方式,调结构,战略新兴产业具有中长期投资价值
新兴战略产业要从研发和产品生命周看公司的成长价值。研究与开发(R&D),公司的发展取决于公司产品的延伸和创新,对公司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新兴战略产业符合产业升级趋势,企业具有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公司的产品周期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成长期和成熟期公司的盈利水平是最高的,新型战略产业产品大多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投资价值较大。
3.扩内需、保民生,大消费板块成为新的投资亮点
2011年作为“十二五”期间产业转型第一年,要扩内需、保民生成为政府的施政理念,“以旧换新”政策和“家电下乡”政策继续,3600万套保障房政策的实施,大消费概念股因此具备了政策倾斜优势.预计白色家电业、商业零售、白酒会有稳定的业绩预期。
4.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区域性板块获得发展机会
在西部地区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农牧业、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区域发展在建设的进程中将不断涌现出阶段性投资机会,重点关注区域开发中受益板块表现。城投、发展、西部矿业、友好集团等个股会获得好的发展机遇。
四、结语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是“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从调结构,促转型中寻找股市的投资机会,成为投资者重要的课题。新格局的产生会在资本市场得到充分的体现,战略新兴产业会获得巨大发展,A股相关板块将会长期受益于政策的扶持。
2011年中国股票市场受资金面趋紧影响将以震荡行情为主,个股机会很多,板块轮动效应明显。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保持着平稳较快的发展,股市大幅度下跌的系统性风险很小。把握住国家政策的变化、市场热点的转换,相信投资者会有很好的收益。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6.
一、脉冲响应和两者因果关系分析法
分析经济变量的间的关系可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来检验,通过验证方法来预测行情的发展,对比过去行情走势来分析未来走势。若A价格是引起B价格的变化原因,那么A价格的变化应当在B价格的变化之前,且A价格能够帮助B价格进行下一步行情分析判断。在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市场行情中可根据经济上产生的变量所存在的关系进行判断,通过对脉冲响应的函数关系来分析随着各个变量的变化基金了解走势变化,在随着模型中一个内生变量冲击给其他行情内在变量带来的关系影响,通过此方式来分析基金行情内在因素并与股票市场波动对比。
二、研究中指标的选取
上证指数综合收益率反应了组合市场中的收益率,这其中主要原因是A股市场很大体现了我国市场效益的相关性,在上证指数中是国内较为认可的权威性指标,他的大盘走势与我国内大部分板块相结合,上证指数涵盖了基金指数和债券指数等一系列的指数。因此,我将选取2008年1月6日至2012年3月6日的上证指数作为综合指数来代表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行情中的走势状况,分别记作为SCI与SFI,样本中的容量为1019。
三、实证分析
(一)协整中的检验
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基金指数和综合指数的数据整理后得出,其中两个序列发生一定的下跌趋势,整个趋势在下降中表现的不明显,因此文章根据数据的检验来选择趋势项中的漂移变化,选择漂移项放入差分序列当中。如表1检验出平衡性的结果,可见单位根均存在于SFI和SCI序列当中,唯有在差分序列中比较平稳,序列整体并非很平稳。所以,SFIt和SCIt为时间序列1阶,记作为I(1)。
[ 变量\& ADF值\& 1%临界值\& 是否平稳\& SCI\& -3.925239\& -3.967088\& 否\& ΔSCI\& -31.89509\& -3.436561\& 是\& SFI\& -2.432016\& -3.967088\& 否\& ΔSFI \& -31.11435\& -3.436561\& 是\&]
表1 平稳性的检验结果
对SFI和SCI序列进行了协整,并进行了单位根上的检验对回归中残差部分进行检测,依照残差序列中是否存在着单位根上的关系,判断SFI和SCI之间是否存在的关系。模型回归为 SCIt= βSFIt+ μt,在对残差部分检验使用的是自回归模型为Δμt=ωμt - 1+ εt。得出的结果模型为SCIt= 0.692409SFIt+ μt,参数的t值为232.6444。进行平稳性残差部分检验结果显示,ADF检验结果为-5.657504,低于1%中的显著性水平(-3.435574),序列残差平稳。因此,个人认为SFI与SCI关系上存在长期的性质。
(二)检验脉冲和因果
结合以上检验结果,文章中用到了Eviews软件系统SFI和SCI做了格兰杰检验其中的因果关系。显示出水平条件在0.05下方,上证指数未波及到基金指数所以算来的假设撤销,原假设不被撤销。意味基金与股票市场只存在单向关系,因此判定为股票市场行情的走势能够影响到基金行情中的走势,股市影响到基金指数的变化。为此,文章将进一步的验证SFI和SCI在脉冲响应中的关系。两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
从图中信息可以了解到,在一个正冲击给到了本期的上证基金指数之后,上证指数显示零,随后行情中的作用力才慢慢的上升,最大值在第2期中达到,这就表明基金并未受到上证指数的影响,若存在上证指数的影响,那么基金指数较小的影响到上证指数,与现实情况相符合。因此在脉冲响应中可以检验出与格兰杰中的因果检验结果相一致,即是基金影响股票较小,股票影响基金较大。
四、结束语
文章在探讨证券投资基金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上,采用了格兰杰的因果关系与脉冲响应来检验2008年1月6日至2012年3月6日证券基金与股票的市场行情走势,最终得出我国股市与基金市场行情之间存在着同跌同涨的关联性,证券投资基金对股票市场影响较小。
2.股票买入与卖出的核算。由于股票买卖品种、数量和批次迅速增加,只用“短期投资”科目核算二级市场购买股票的成本,显然是不够的。为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在二级市场上买卖股票的情况,笔者认为,应设置“实存股票”(或“库存股票”)科目,核算二级市场购入股票的入库成本;设置“股票投资收入”科目,核算出售股票所获得的收入。“实存股票”属于资产类科目,“股票投资收入”属损益类科目。其账务处理如下:
买入股票时,根据证券经营机构的成交过户交割凭条(交割单),借记“实存股票——xx股票”科目(买价加各项附加费用)贷记“保证金存款”科目;卖出股票时,同样根据证券机构的成交过户交割凭条,借记“保证金存款”科目,贷记“股票投资收入”科目(卖价减各项附加费用)。
3.已售股票成本结转的核算。在出售股票后,除核算股票投资收人外,同时还应计算并结转已售股票的成本。由于购买股票的批次不同,价格有高有低,投资单位所持有的同一种股票的成本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反映已售某种股票的投资成本,应设置“股票投资成本”科目,该科目类似于企业销售产品后,结转其生产成本时所使用的“产品销售成本”科目广股票投资成本。展成本费用类科目,计算并结转已售股票成本时,借记“股票投资成本”科目,贷记“实存股票——xx股票“科目专期末结转股票投资收益时,借记“股票投资收益”科目,贷记“股票投资成本”科目。
已售股票成孝的计算,可借鉴企业存货的流动计价方法,比如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或平均法等确定已售股票的堂付市大。
4.股票投资收益的核算。二级市场股票投资,从股票持有时间以及投资目的上看,应属短期投资。投资单位在每一会计期末都应该核算股票投资的当期投资收益。
1.股权过度集中于国家股,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对公司的评价目标多元化且存在内部矛盾。
在中国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占有绝对控股地位(拥有50%以上股权)的占63%,其中89%是国有股东。同时,75%的上市公司存在法人股股东,持股比例最高为39.1%,最低为2.1%,平均为19.8%。在国家股主导的股权结构中,国家股权的代表是政府,其目标是多元化的,既有经济目标,又有政治和社会发展目标。这种多元化的评价目标必然影响对公司的管理和控制,如有的地方政府或政府部门行政指派董事长或总经理、对经理人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行政性地控制公司对资本的管理和流动等,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公司对经营利润目标的追求。
2.股东大会质量不高,部分股东大会流于形式,股东大会尚未成为上市公司最高权力机关。
中国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是采用内部控制模式,股东大会是现代企业制度运作中的最高决策机构。所有者在股东大会上维护自己的权益,决策者、管理者在股东大会上呈现自己的能力和业绩,接受投资者的检验和考核。然而,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质量却不能令人满意,主要问题在以下几方面:
(1)股东大会的职权难以落实。《公司法》规定股东大会有11项职权,董事会有10项职权,分工十分清楚。然而现实中许多重要事项,如公司资产重组,以公司的资产作抵押、为他人提供担保,公司大额资产的出售、赠与、或捐助,本应由股东大会行使职权,却常常由董事会甚至由董事长来行使职权。有的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向下授权过大、过多,实际上剥夺了中小股东的决策参与权。
(2)股东的提案权常常受到限制。《公司法》没有规定股东的提案权,《上市公司章程指引》规定持有5%以上股权的股东有提案权。按规定,依法提出的提案应列入股东大会议程,但实际上却无法顺利实行。如果提案与董事会意图有抵触,董事会常以需书面审查为由进行阻挠、拖延。没有列入股东大会议程的提案,根据《章程指引》第60条、61条、54条的规定,提出提案的股东可请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但实际操作却由于股东十分分散而很难进行。
(3)股东的表决权尚不规范。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举手表决方式代替投票方式、关联交易关联方不回避和大量使用通迅表决。因而,中小股东多在二级市场上用脚投票。
(4)股东大会对经营班子隐藏实际经营财务状况和资金使用状况等信息披露不充分没有实际约束力。
3.董事会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董事的责权受到淡化。
有的上市公司董事会在开会之前,先征求大股东、地方政府的意见,按他们的意见来通过决策项目;有的上市公司董事会形同虚设,决策程序缺乏独立性;.董事提名受地方政府支配,经常用于安排分流的机关干部;与国外相比,我国上市公司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配股项目、资产重组和出售等方面的关联交易很多。这些都致使中国《刑法》、《公司法》和《证券法》已明确规定了董事的权利、义务和相应的民事、刑事责任没在上市公司乃至整个社会深入人心,因而董事的权责意识相当淡薄。
4.监事会的功能弱化,缺乏权威。
由于监事的素质偏低,部分监事因缺乏法律、财务等专业知识无法行使职权;监事会的工作条件缺乏;监事难以开展监督工作,对监督重点事项无法依照《公司法》、《章程指引》等有关法规及时行使职权;有的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经理班子对监事提出的意见;不是回避就是拖延,监事依法要求聘请中介机构进行监督审计往往难以实施。因此上市公司监事会的权威和功能不是被忽略就是被弱化。
5.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状况相当普遍。
中国上市公司中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比例高达60%以上,甚至有的上市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和总经理都由一人担任。这样的上市公司的决策风险控制令人担忧。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公司法》没有明确规定董事长不得兼任总经理;二是相当多的上市公司是从“厂长(经理)负责制”的国有企业转制而来,历史造就了总经理由董事长兼任的模式。
二、传统观念误区的束缚1.误区之一:资本短缺引发的资金饥饿症。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预算内投资所形成的有限的资本扶持,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拨改贷”、“投改贷”政策的实施,国家预算内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1981年的28.1%下降到1996年的2.7%,国有企业利息负担进一步加剧,使国有企业资本金短缺这一先天不足进一步酿成重症。对于其它所有制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而言,虽然能把握市场动向灵活经营,然而,由于国家预算内投资、国内贷款、利用外资向国有经济的大幅倾斜,只能在自筹投资和其它投资两方面从国有经济所留的缝隙中取得较小份额资金作为资本。再加上产品结构失调造成的滞销、盲目扩张造成的经营管理混乱以及企业间三角债的长期困扰,企业陷于“高负债—低效益—再提高负债”的恶性循环中。
在国有银行商业化的大背景和商业银行对信用不佳负债过高企业普遍惜贷的大环境下,长期受短缺经济影响而习惯于利用资金投入维持外延式扩张的企业开始尝到预算约束的强制力,但是,“圈资金、上项目”的惯性思维并没有在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得到根本扭转。而此时,中国股票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使得上市公司不仅拥有发行新股的初次融资能力,而且拥有配股的后续融资能力,并且对于融入的资金还免去了还本付息的义务。从对财政和银行的依赖中走出来的企业,一旦马上进入股票市场,便只将筹集资金视为己任。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包装经营业绩、夸大项目赢利能力、吹嘘企业成长性、忽视经营和市场风险成为了企业获取上市公司资格的重要手段。
在这种资金饥饿症的困扰下,信息传递的阻隔和不对称就有了产生和发展的土壤和氛围。
2.误区之二:片面追求资产和规模膨胀以期待政府无穷无尽的支持。
从过去的国有企业到现在的上市公司,都在不断为争取财政拨款、银行贷款、新股发行、配股到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部门“跑项目”,其目的就是为了引入资金,追求资产和规模的外延膨胀;或者通过企业购并、资产重组的方法,以尽可能低的投资来最大限度地增加资产数量,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资产的所谓“低成本扩张”。
而实际上,企业对所拿到的项目,仅仅看到可行性报告上描绘的商业价值和经营前景,而忽略了技术力量薄弱、经营管理不适应、营销网络不健全、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替代而带来的市场和经营风险;对所进行的“低成本扩张”,仅仅看到在资产交易环节中付出的直接代价,而忽略了对购并和重组的目标企业所必须进行的技术开发、项目投资、设备更新、经营管理、产品调整、市场开拓、人员培训及处理各种复杂事务方面所付出的代价。无论企业是否对此有所意识或是否具备膨胀能力,都会不顾一切、一窝蜂地将“蛋糕做大”和铸造中国企业界的“航空母舰”,其最为本质和内在的动机又何在呢?
所有这些,其最终目的都是谋求获取无穷无尽的政府支持。在经济转轨时期,非国有企业确实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国有企业由于主客观因素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困境,一旦将国有企业与社会制度、国家主权与安全相联系,搞活、重整、扶持国有企业便成了各级政府的重要政治任务,停息挂帐、股票发行额度分配、债券发行审批、组建企业集团、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抓大放小、债转股等等,无一不是向大中型国有企业倾斜。在这种示范效应下,片面追求资产和规模的膨胀便不难理解。
然而,在市场经济及其原则逐步确立,政府职能逐步改变,政企进一步分开的大趋势下,政府的支持绝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可耗竭的资源,因此,以谋求政府支持为目的而不面向严格预算约束的资产膨胀将使企业无法在市场的汹涌波涛中立于最后成功之地,而它给市场带来的另一负面影响便是信息的不对称甚至是非公平关联交易和弄虚作假造成的信息扭曲。
3.误区之三:借助多元化经营以规避市场风险。
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初期,个人投资者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因缺乏信息优势以及专业优势,个人投资者的盲目跟风、追涨杀跌行为加剧了证券市场的波动。因此,为了较好的稳定证券市场,有效的防止证券市场的异常波动,近些年来,我国有关当局一直不遗余力的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的力量。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初提出了“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战略构想,有力地促进了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发展。国务院于2004年2月1日了作为证券市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合规资金入市、继续发展机构投资者,支持保险资金以多种方式直接投资证券市场,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基金、企业补助养老基金等投入证券市场的比例。要培养一批诚信、守法、专业的机构投资者,使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为主的机构投资者成为证券市场的主导力量 。2004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正式实施,这堪称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国内机构投资者的不断壮大使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结构得到了有效地改善,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机构投资者及其行为特征
机构投资者是相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的,证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是指投资于证券市场的机构或者法人。 机构投资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机构投资者包括政府、企业和金融中介机构。狭义的机构投资者主要是指专门投资于证券市场的投资中介,即运用自有资金或通过各种金融工具筹集资金进行投资管理的金融机构。既包括共同基金、投资银行和私募基金等投资中介机构,又包括社会保障基金、保险基金等契约性储蓄机构,还包括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这些机构通过出售各种形式的金融资产来筹集社会资金,用于投资活动,并将所获得的大部分收益分配给出资人。
机构投资者实际上是向小投资者提供一种风险共担的投资方式,即一种风险和收益的搭配比直接持有证券方式更好的投资工具。在资产方面,它通过多样化的投资国内外一系列证券获得溢价。机构投资者注重流动性,他们偏好在市场规模大、流动性佳的资本市场投资,对标准的商品化投资工具进行交易,这样可以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地根据不断得到的新信息随时对投资品种进行调整。机构投资者的基本行为特征决定了它们对资本市场的影响,通过考察不同机构投资者之间的特征差异,能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分析与理解其对资本市场作用及影响。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机构投资者的规模优势和专业化优势
机构投资者拥有资金优势、信息优势以及人才优势,具有专业化的理财能力,在面对风险时,相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机构投资者能够通过投资组合最大限度的消除非系统性风险,同时使得系统性风险平均化。
(二) 投资组合化
证券市场是一个风险较高的市场,机构投资者入市资金越多,承受的风险就越大。科学的投资组合可以降低风险、提高收益。在投资活动中,风险和收益总是并存的,因此,“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机构投资者可以凭借其集中的巨额资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科学的投资组合,分散投资多种证券,实现资产组合多样化。通过多样化的投资组合,一方面借助于资金庞大和投资者众多的优势使每个投资者面临的投资风险变小;另一方面,利用不同投资对象之间收益率变化的相关性,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
(三)收益偏好
机构投资者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其受托人身份,机构投资者对委托人的资金负有勤勉义务和注意义务。从经济学上说,机构投资者是众多委托人的投资中介,必须满足资金受益人对投资的收益性要求。伴随着金融中介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这使得机构投资者获取收益的压力增大,因此,机构投资者对获取投资收益有着极强的内在偏好。
(四)交易的特殊性
机构投资股东入市交易的股份数量通常很大,而且往往是一篮子股票的买卖,因此,必须对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指令做出特殊安排。机构投资者股东不同于一般散户的特殊交易需求有:第一,大宗交易,即要求执行某一股票的大数量交易的指令;第二,程序交易,即要求大量的不同股票的交易在尽可能接近的时间内执行的指令。
(五)安全性和流动性偏好
大多数机构投资者的资金都是非自有资金,而是募集的或是从银行贷入的资金,所以很多机构投资者都面临着资金流动性方面的压力。因此,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与流动,机构投资者普遍倾向于购买流通性较好的大盘股,以防止投资于流通性不好的股票导致的资金链断裂。
(六)委托性
委托关系往往会产生信息不对称,而这又会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人往往会通过一些不正当的关联交易,做出不利于委托人的事情来,进而使得委托人的利益受损。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例,基金投资者拥有基金资产的最终所有权,基金管理人拥有实际经营管理权,这就会造成基金资产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不匹配:基金管理人拥有对基金财产的剩余控制权,但不享有基金剩余收入的索取权;基金投资者承担基金运作中的所有风险和收益,享有剩余索取权,但不具有对基金的控制权。
二、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对证券市场价格波动的作用分析
(一) 波动稳定说
一些学者从优化投资者结构出发,倡导理性投资角度分析机构对于证券市场的稳定性。他们认为,机构投资者作为受托机构,国家为了保证投资人的利益,会对机构投资者制定比较严格的法律法规,包括信息披露、监督管理、投资运行等各个方面。因此,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优化投资结构,有助于促进证券市场的规范、稳健、高效的运作。
(二)波动加剧说
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基金的投资行为不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羊群效应的存在,会增大证券市场的波动水平。他们认为,基金市场上存在着人问题。基金经理的业绩排名决定了他们的从业机会,为了避免成为业内最差者而被淘汰,他们宁可模仿最优的投资组合,也不肯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独立投资。如果产生羊群效应,由于各类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品种具有同质性,这样就会出现某些投资品种的供不应求,证券市场则会出现非理性波动。
(三)波动无关说
在EMH的分析框架下,各种投资者所获得的信息是对称的,机构投资者不可能因为其规模原因获得信息优势,因此也不能获得超额利润,所以机构投资者的大宗交易不会影响到证券市场的波动。
三. 中国机构投资者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证券投资基金运作不规范
数据wind显示,2009年上半年基金公司盈利排名中位居前列的仍是大成、富国等老基金公司,其中上半年净利润在1亿元以上的有6家,其中超过2亿元的有大成和广发两家。盈利低于1000万的有3家,亏损的基金公司有3家,亏损额均在3000万以下。但是亏损的基金公司中有2家是已经开办多年的老基金公司。同时,我国基金管理公司对证券市场的稳定性作用也不明显,甚至常常受到大盘走势的影响。
(二)证券公司业务范围狭窄,收入结构失衡。
就近几年的收入构成来看,我国证券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于证券发行与承销、经纪等传统业务,其收入占总收入近90%。而美国等发达国家除了传统的经纪、自营和资产管理业务外,其他与证券相关的业务也得到大力发展。除此之外,中国证券公司赖以生存的四大主营业务与市场的活跃程度高度相关,当市场剧烈波动时,由于缺乏避险工具,而成本结构又十分刚性,收入呈高度不稳定状态,丧失了长期稳定的利润支撑点。
(三) 社保基金、保险基金以及QFII规模较小,机构投资者结构不合理。
社保基金、保险基金以及QFII规模较小,机构投资者结构不合理。从前文可以看出,社保基金、保险基金以及QFII资产规模小,我国机构投资者在结构上存在着严重的失衡,证券市场上仅有证券投资基金在发展。
四. 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多元化的机构投资者,完善我国机构投资者结构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机构投资者队伍不断壮大,对改变居民理财观念、丰富理财手段、以及引导长期资金入市,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推动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我国机构投资者还存在着产品结构不完善、组织结构单一,以及部分机构经理理念不成熟、盲目跟风、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
因此,我国应在提高机构投资者规模的同时,大力倡导完善投资者结构,鼓励社保基金、保险基金以及QFII等进入资本市场,提高这类投资者参加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二)提高产品创新,优化产品结构
我国的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产品过于单一,缺乏适合大型资金投资的优质蓝筹股、固定收益类产品以及风险管理的金融衍生产品,这就导致机构投资者持有股票基本相同,投资风格也出现雷同现象。为此,我国相关机构应当鼓励加快产品结构调整。
(三)完善一些机构投资者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
机构投资者之所以会出现羊群行为,主要是因为机构投资者作为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忽视了委托人的利益。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例,基金管理人作为人,更看重的是基金规模的增加,从而能够获得更多的管理费用;而基金投资者作为委托人,更加关心的是基金利润的上升。因此,为了更好的解决委托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必须加强证券投资机构内部监控。
(四)建立机构投资者自己的风险评估机制
证券市场风云多变,尤其是我国的证券市场,由于来自政府政策的不连续性、不稳定性,市场还处于低效率水平上,系统风险相对国外证券市场较大。但是,在我国,大部分机构投资者很少有建立较为权威的风险评估机制。操盘手和决策手分工不明确,有时候处于一线的操盘室就能做出重大决策,直接决定机构投资者的命运。因此,必须建立独立的风险评估机制。
(五)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外部监管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依然存在法律不健全、市场监管不力等问题。机构投资者在利益的驱动下,如果没有完善的外部监管机制,便很难发挥稳定证券市场的作用,有时甚至会成为造成市场不稳定性的始作俑者。这是因为,机构投资者拥有较大的资金规模,若其有很强的投机性,便会造成市场上的巨幅波动。
因此,监管当局应当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外部监管。应当强化信息披露制度等外部治理机制。中国证监会应经常性地对机构投资者的规范化投资运作进行检查,制定更为严格、对时效性要求更高的信息披露制度。应通过证券交易市场监控系统对机构投资者账户情况和异常交易活动进行严格的跟踪,增加信息披露的渠道和频率、以及机构投资者持有头寸的透明度。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以规范机构运作,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在经济结构转型中,消费将受益于经济增长所引发的消费升级和收入分配格局改善所引发的消费扩展。扩大消费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市场流通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发展新兴消费业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倡导节约低碳消费等,都会为上市企业提供发展机会。战略新兴产业会受益于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既包括在传统制造业中要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更包含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会得到优先发展与支持。在这些领域也让许多企业大有可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还会重点支持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以及海洋经济的发展。水电、核电、智能电网、高速铁路、三网融合、物联网、软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将会成为积极财政政策扶持的领域。还要注意的是服务业,积极的财政政策会推动服务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比重的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会从调整税费和土地、水、电等要素价格方面,为服务业的发展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生产业、生活业会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区域振兴同样受到积极财政政策的支持。在许多领域,都会看到巨大的区域发展机会。这种机会是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在财政政策支持下改变这种不平衡所引起的。区域振兴集聚效应会拉动许多行业区域需求的高速增长,凸显区域市场投资价值。各行业分类及其走向分析(1)家电行业—TCL集团:家电行业2011年一季度保持增长.受"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惠民"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影响,我国家电行业内销量增长迅速;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回暖,2011年一季度家电行业出口复苏强劲. 内销量的快速增长,出口的不断回暖是家电板块一季度受基金青睐的主要原因。(2)民航机场—南方航空:我们认为在前期航 空股的上涨主要是由于近期人民币升值加速以及高铁降速带来的估值修复,我们也指出航空可能存在一定交易性机会. 但由于通胀和谨慎仍在持续,我们预计短期内航线增速仍将较为缓慢,运力控制虽然使得淡季不淡,但我们认为如果需求仍然疲软,旺季的运力控制效果可能会降低,从而降低旺季的景气程度,而且国际航线的景气可能仍会延续之前下滑的态势.因此,专家建议: 从航空供需改善的大周期角度去做航空股投资, 在目前需求增速不振的情况下,行业的供需关系可能会出现逐步逆转, 尽管短期可能存在交易性机会,但从中期的角度我们对航空股仍持相对谨慎的态度,我们仍建议持续关注行业需求同比增速的环比变化。
证券投资基金介于股票和储蓄之间,没有股票的风险那么大,又比储蓄的利率高,因此成为证券市场投资品种中最为投资者青睐的一种理财方式。
一、证券投资基金对股票市场稳定的正面效应
投资基金可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者对于资金的理财需求,采用集合投资的方式,将社会中的闲散资金利用起来,增加了市场上的资金供给,扩大了市场规模和容量,一般来说,市场容量越大,市场越趋于稳定,因为我国的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市场容量大的情况下,个人投资者的决策产生的后果对于整个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证券投资基金的出现,改善了现有的投资者结构,使得广大的散户们拥有了理性的投资理念,形成了团体性的投资文化,这大大有利于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投资基金在实际中,更多的是衡量上市公司的发展潜力,非常关注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问题,同时考虑了上市公司的成长,国民经济的发展乃至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等因素,投资者往往中长期持有,等到合适的时机抛售,来取得利润。由于投资基金引自国外,在我的经验还远远不足,因此会和国际接轨,不断学习外国先进的投资理念,这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稳定证券市场。
二、证券投资基金对股票市场稳定的负面效应
虽说证券投资基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避免不了还存在一些负面的影响:机构投资者会形成羊群效应。机构投资者投资基金时对于投资对象的分析、对比、选择等存在很大程度上的相似,会同时买入或者卖出同一证券,这对市场的影响的非常明显的,市场价格在羊群效应的作用下,会非正常地过度上升或者过度下降,许多证券投资基金采用的投资方式为:买入前期价格上涨的证券,卖出前期价格下跌的证券,这样做很有可能造成价格距离基本面越来越远,最终使证券市场出现动荡,同时,基金经理作出的不正确的决策在更大范围内被模仿,不正确信息的传播可能影响到整个市场。投资过程容易出现短视行为,基金经理一般来说会认为自己面临较大的压力,如果一支股票没有很好的盈利空间,他们可能会放弃这只股票,转向其他潜力大的股票上,比较典型的做法是“趋势追踪”或者“正反馈交易”。证券投资基金以投资增值为目的,这就决定了基金追求高收益的内在动力,这不免会成为一些机构操纵利润、追逐高利的驱动,这时候,基金不但不会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还可能会成为市场大幅度动荡的罪魁祸首。
三、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尚未发挥稳定市场功能的原因探析
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主要以散户为主,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理念的不成熟,投资基金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我国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我国人口基数大,个体投资者是主要组成部分,市场的环境也比较混乱,这些都可能阻碍着先进投资理念的形成,社会上盲目跟风的现象十分严重,每个人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所以会在投资中频繁产生“羊群效应”。我国证券市场自身发展的不完善性,监管制度的不健全。我国基金的发展没有足够的经验,没有建立健全的基金组织制度,这为不法分子利用法律的漏洞牟取暴利提供了可乘之机。即使是基金经理,也无法构造有效地投资组合,而证券投资基金要想获得利益,只能采取一些短线操作的方法,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另外,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尚存在多种缺陷,加上上市公司本身经营地不太好,证券投资基金融资渠道受限,也是使得证券市场不稳定的因素。
四、提高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稳定的对策
加强对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的监管力度,使得投资过程法律化,我国的证券市场,明显存在“平时放松,事发严打”的特点,这使得上市公司存在侥幸心理,存在利用不正当的手段来主球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而投资者是最大的受害人。因此,要强调利用去行政化并且细化的工作方法来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面临大量的上市公司时,也有能力做到最大化的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加快证券市场发展,加快各项立法工作和制度建设,基金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法律的规范化,若没有,必然会遇到很多阻碍,因此要继续完善《投资基金法》、《证券法》、《投资顾问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制定有效政策。改善上市公司质量,提升证券市场整体投资价值,上市公司要想让投资者购买基金,那么对服务的改善势在必行,要保证信息平等地传递,自由地流转,这样既能够有助于快速建立股票市场的信誉,还能够一定程度上保证投资者的利益,对于不能按时披露信息的上司公司,监管机构要对其进行处罚,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证券投资基金除了要做到以上建议,还应该宣传科学合理的投资理念,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可以开展对于投资者的培训课程,一来能够对本公司形成一定宣传,二来增加了投资者对自身的信任程度,这对公司的发展的非常有利的。
参考文献:
[1]刘月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对股市影响研究[J].统计研究,2011
Abstract: speculation and the swelling stock bubbles is one of the hot and tough problem in China stock market. In this thesis, we study the problem from the angle of completion of shareholders’ voting rights, and prove that the reason of disequilibrium in Chinese stock market is that the incompletion of the shareholders’ voting rights. The research of this thesis indicates that to debase the speculation and the swelling stock bubbles of Chinese stock market, the fundamentally measure is to complete the shareholders’ voting rights.
Key words: stock market; shareholders’ voting rights; incompletion; disequilibrium.
提要:投机气氛浓烈及其所导致的泡沫膨胀是股票市场存在的焦点之一,也正是由于这一问题的存在,使中国股票市场处于了非均衡状态。本文在推导出股票市场均衡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对股东投票权完备性与投资者行为选择关系的,揭示了中国股票投资者投票权的非完备性及其所导致的投资者投机一致性行为选择。本文的研究最终证明,中国股市非均衡状态的根本原因之一即在于投资者投票权的非完备性。这一研究表明,治理并降低我国股票市场的投机气氛浓烈、并最终使股市运行趋于均衡,根本性的措施是完善股东投票权。
关键词:股票市场 股东投票权 非完备性 非均衡
一、引言
投资者行为是股票市场均衡状态的直接因素,而股票市场的均衡与否,则是股票市场的风险分散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能否充分发挥的前提性条件。正因此,对投资者行为及股票市场的均衡状态的研究,一直是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至今为止,有关此问题的研究大致可归纳为三类。一是金融的有关研究,二是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此外,国内也有学者运用上述理论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均衡状态与投资者行为进行了相关的实证检验。
现代金融理论的核心是资本市场有效性假说(EMH)、资产组合理论,以及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EMH(Fama,1970)在假设投资者是理性无偏的基础上,从信息角度研究了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问题,并隐含地认为在一个强有效的市场中,股票市场将达到均衡。
资产组合理论(Markowitz,1952)具体给出了理性投资者的行为特征①,并在此基础上最终导出了投资者最佳投资组合的确定。其引申的含义是:当市场上所有的投资者都达到最优组合时,股票市场即达到均衡。
在Markowitz所定义的理性投资者的基础上,Sharpe (1964) 和Lintner(1965)等人将EMH和投资组合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了一个以一般均衡框架中的理性预期为基础的投资者行为模型——CAPM。CAPM中的投资者有着同质的收益率预期,以相同的方式解读信息,在此假定下,CAPM得出了投资者的最优投资决策应沿资本市场线进行的结论。而这里的资本市场线则规定了股票市场的均衡路径。
在运用上述理论对股票市场进行的大量实证检验工作中,发现了很多现代金融理论无法给出圆满解释的“异象(anomalies)”①,由此导致了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的产生。行为金融学认为②,金融投资过程首先是一个心理过程,如认知和情绪等;这些心理过程决定了投资者的行为选择,如过度自信、损失厌恶,及羊群效应等;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则导致了投资决策的制定;而由心理和行为所导致的投资决策偏差进一步引致了资产定价偏差。由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推论出:由于投资者行为(心理)所导致的资产定价偏差的存在,现实中的股票市场是不存在均衡状态的③。
国内学者的有关研究,一般是以现代金融理论或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成果和研究,结合中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和数据进行实证性研究。在运用现代金融理论的研究中,一般是以EMH方法检验中国股市的有效性,并证明了中国股市的弱有效或渐进有效(如吴世农,1996;张兵和李晓明,2003);或者以CAPM为基础观察中国股市投资者的行为选择,证明了中国股市中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存在(如宋军和吴冲锋,2001;孙培源和施东晖,2002的有关研究)。而以行为金融学为指导对中国股市问题的研究,较有代表性的文献是张兵(2002)和何基报(2003)做出的。特别是何基报在行为金融理论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模型对中国股市投资者行为给以了实证检验,印证了行为金融理论的许多观点和推测,并揭示了不同市场因素对投资者行为选择的不同影响。
由上述文献回顾可见,就现代金融理论的研究来看,其所体现出的共同特点是:在对投资者行为的研究中继承了新古典的理论传统,即假设投资者是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风险规避的“典型”投资者。也就是说,其对投资者行为的研究并未给出更进一步的理论阐释。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则是第一次将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作为了关键变量给以了深入研究,也正因此使行为金融学对大量的市场“异象”给出了较为令人信服的解释。然而,一方面行为金融学本身还存在不成熟和有待完善的情况①,另一方面,行为金融学的有关研究也并未直接和明确地揭示投资者行为选择对股票市场均衡状态的影响。特别是,国内外的有关行为金融学文献中并未将中国股票市场的特有因素纳入到影响投资者行为的函数之中。上述不足无疑降低了以行为金融学(以及现代金融理论)解释中国股市投资者行为的准确程度。本文即试图从股票市场均衡的条件出发,一方面揭示投资者行为选择对股市均衡状态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将中国股市的特殊性之一——投资者投票权的非完备性——纳入研究视野,通过研究投票权非完备条件下的投资者行为选择,从理论上揭示中国股票市场非均衡状态的深层原因。
二、股票市场的均衡条件与投资者行为选择
这里我们首先对股票市场的均衡条件给出理论推导,以在此基础上揭示投资者行为选择对股票市场均衡的影响。这部分的研究一则从理论上论证了投资者行为选择对股市均衡的影响,二则为下文推导和论证中国股市的非均衡及其产生的原因提供理论基础。
(一)股票市场的均衡条件
假设有一个代表性的投资者,他所追求的目标是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的资本增值,其目标函数为:
(maxVt+i) =Et[ ]
(1)
该最优化方程中,Vt为t时期资本增值,Et为期望值,ρt为折现率,U()为效用函数,t为基期,i=1,2,…表示以后各期。该方程满足:
Vt+I=Pt+IKt+I-Pt+I-1Kt+I-1+dt+IKt+I-1
(2)
方程(2)中Pt为t时期的股票价格,Kt为t时期的股票持有量,d为分红所得。如果在第t+i期代表性投资者所持有的股票数量与前期相同,即:Kt+i=Kt+i-1,则t+i期的资本增值为:
Vt+i=(Pt+i-Pt+i-1)Kt+i-1+dt+iKt+i-1
(3)
即代表性投资者的资本增值(或者说效用最大化)取决于股票价格的变化和分红所得。而投资者的分红所得取决于上市公司的利润及其分红政策,即:
dt+iKt+i-1=atЛ(QtPt,, LtWt, Itrt)
(4)
式中at为公司的分红政策,即分红部分占公司净利润的比例;Л为公司利润,它取决于公司的产量Qt及其价格Pt,,投入的劳动量Lt及其工资Wt,投入的资金量It及其平均利率rt。
由方程(4)可见,在公司分红政策at既定时,投资者分红所得直接与上市公司利润相关;当公司利润上升从而使得股票分红所得超过社会平均利率,即:
dt+i≥rt+i
(5)
此时,会吸引代表性投资者增持股票,即:Kt+i>Kt+i-1;在股票供给不变时,投资者的增持行为必将导致股票价格的上升,即:Pt+i> Pt+i-1,由此得到代表性投资者的资产增值方程:
Vt+i=(Pt+i-Pt+i-1)(Kt+i-1+ΔKt+i)+dt+iKt+i-1
=ΔPt+iKt+i-1+ΔPt+iΔKt+i+dt+iKt+i-1
(6)
在方程(5)的前提下所导致的方程(6)的结果,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加入股市或增持股票 ,其直接结果是,代表性投资者的股票持有量和股市价格都处于循环上升的状态,股票市场没有达到均衡状态。
方程(6)右边的第一项和第二项分别为股票价格变化所带来的资产增值变化及股票持有量变化所带来的资产价值变化,这两项之和即所谓资本利得。方程(6)右边的第三项为股票分红所带来的资产价值变化。
为了求解均衡位置,我们以MRt表示每单位股票在t期的边际收益,根据方程(6),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资本利得的边际收益MVt,即t期股票价格和股票持有量变化所带来的资产增值变化,即:
MVy=u,(Vt) PtKt
(7)
另一部分为红利边际收益Mdt,即t期分红所得变化所带来的资产增值变化,则:
Mdt=u,(Vt) dt
(8)
结合(7)(8)两式,以欧拉方程(Euler Equation)表述目标函数的求解结果:
Et(MRt+i)=ρiEi(MVt+i+1+Mdt+i+1)
(9)
方程(9)的解可表达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一定条件下的稳定解St,另一部分为随机项Wt,即:
MRt=St+Wt
(10)
式(10)右边的第一项St代表与市场因素有关的资产价格,它取决于对分红预期的折现值,即:
St=
(11)
第二部分Wt是欧拉方程解的同质部分(Homogenous Part),它具有如下形态:
Et(Wt+1)=ρ-iWt
(12)
式中,Wt,Wt+i……即为股票的泡沫要素,表示为{WT}。
假设我们观察t和t+n两个时期,n期边际收益的欧拉方程可以记为:
MRt=ρnEt(MVt+n)+
(13)
当n趋于无穷大时,有:
MRt=limn∞[ρnEt(MVt+n)+ ]
(14)
方程(14)右边的第一项表示未来出售股票所得资本利得的预期边际收益的折现值;第二项表示如果持有股票,把红利累加到资产上而得到的预期增值。因此根据CAPM模型,此时MRt也就是其他代表性投资者未来t期购买股票的边际成本MCt。
由方程(14)可见,只有当方程右边第一项为0,也即方程(10)的随机项(泡沫因素)不存在,或者说目标函数的解来自于欧拉方程的稳定解,即:
MCt=limn∞[ ]
(15)
此时,代表性投资者购买股票的边际成本(即其持有股票的边际收益)与预期的边际收益(边际红利)相等,代表性投资者达到最优购买。也就是说,保证股票市场实现均衡的充要条件是资本利得的边际收益MVt=0,即代表性投资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增减股票持有量,且(从而)股票价格保持不变。换言之,当所有投资者都遵从“购买-持有”策略时,股票市场即达到均衡。
(二)投资者行为选择对股市均衡的影响
上文我们从理论上推导出了股票市场的均衡条件,这一条件对现实而言是较为严格的,至少股市中任何时候都有投资者在“买入-卖出”,而非“买入-持有”。这也就是说,现实中使投资者达到方程(15)的均衡购买的充要条件——资本利得的MVt=0并不存在。
然而从上述股市均衡条件的推导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一个重要结论是:股票市场的均衡与否取决于投资者的行为选择。这是因为,方程(15)表述的均衡条件,实际上即是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而得到的,而在这一求解过程中,能够使股票市场达到均衡的只是方程(10)右侧的第一项因素St——即对分红预期的折现。这说明,只有当投资者的行为基于分红(预期)因素时,即方程(10)所示的股票泡沫因素{WT}不存在时,从而资本利得的边际收益MVt=0,股票市场才能达到均衡。反过来说,如果投资者的行为选择主要基于资本利得(预期)因素时,股票市场的运行将处于累积性非均衡状态①。也就是说,股票市场的均衡与否是由投资者的行为选择所决定的。
由以上可见,投资者的行为选择是影响股票市场均衡与否的根本因素。而我们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决定投资者行为选择的因素又是什么呢?也就是说,从理论上看,决定股票市场均衡状态的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影响和决定投资者行为选择的因素。这一因素,即是下文的研究所揭示的股东投票权的完备与否。
三、股东投票权完备性与投资者行为选择
股票市场均衡与否直接导源于投资者的行为选择,而据我们的研究(李学峰,2003a),影响和决定中国股市投资者行为选择的根本因素之一是股东投票权的完备与否。
(一)股东投票权完备性的标准与中国股市投资者投票权的非完备性
根据已有的研究(张军,1991),我们(李学峰, 2003)明确给出了股东投票权完备的充要条件:
1,对资源的各种权利的决定必须由一个团体(Group)表决做出(即用手投票);
2,对团体表决通过的决定不同意或不满意时,团体中的成员可采取“用脚投票(Voting With Feet)”的方式,转让其权利,退出该团体。
我们将上述投票权完备性的充要条件概括为股东投票权完备的“两权具备”。进一步说,这里的两权具备,是指两权的同时具备,即股东团体本身要同时具备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的权利与机制;并且股东团体中的每个成员也都同时具备用手投票与用脚投票的权利。这即是衡量股东投票权完备与否的标准。
根据上述投票权完备性的标准,我们来考察中国股市投资者的投票权安排。首先,已有的研究(Fama,1998;Hart,1998)已经从理论上证实,由于风险分散对(用手)投票权的替代①和投票权效应的外部性及其所导致的“搭便车”②现象,投资者的最优选择是放弃用手投票权。从中国上市公司的现实看,投资者放弃用手投票权往往也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现实中,由大股东所控制的董事会、股东大会等集体决策的组织机构,往往对投资者(用手)投票权的行使规定许多歧视性限制(如所持股票必须达到一定比例,比如5%),或对由中小投资者所提出的提议不予表决、拖延不办等。这也就使得广大投资者不仅是理论上“不愿行使”(用手)投票权,而且也是现实中“不能行使”投票权。因此我们说,现实中投资者的投票权是非完备的——没有完备的用手投票的权利。
其次,在中国股票市场上,投资者所拥有的用脚投票的权利也是不完备的。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看,用脚投票都不仅仅是一种权利,而更是一种机制。这主要是源于用脚投票会对公司本身会产生三种影响:一是投资者不满意时,抛出股票会使公司价值下降,并影响公司(及其管理层)的市场形象与声誉,即用脚投票权具有信号传递功能;二是会使公司失去进一步融资的能力;三是投资者的用脚投票,会启动资本市场的接管机制,使公司处于有可能被潜在收购者购并的境地。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直接威胁到公司管理层或原有大股东的地位。然而,在中国资本市场上,一则据有关研究(李学峰,李向前,2001),由于大股东的绝对控股(占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60%强)地位及其这一地位的不可替代——大股东股权的非流通性①,使得真正意义上的接管机制并不存在,从而使现任管理层或大股东无须担忧地位或利益的丧失;二则由于市场的投机一致性(下文将给以证明),因此股价下跌对公司的价值、声誉等的影响根本不起衡量作用,即信号传递功能失效,并因此导致对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也不会产生影响。
总之,对中国的股票投资者而言,一方面他无用手投票的权利(或行使权利的激励);另一方面,其拥有的用脚投票权利本身也是不成熟的。因此我们说中国股票市场中的投资者投票权是非完备的。
(二)投票权非完备条件下中国股市投资者的行为选择
就股市投资者的投资目的或方式来看,无外乎三种类型:一是进行长期投资,以期通过参与公司治理、维护自身权益,达到分享公司业绩的增长带来的分红的增加(及资产增值);二是进行战略投资,以期通过股权收购达到逐步控制上市公司的目的;三是进行短期投资,以求得差价收益。我们可以将前两种投资目的下的投资行为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投资,而将第三种投资行为称为投机。
然而,根据上文的研究,一方面中国股市中投资者的用手投票权是不完备的,从而使其空有股东身份而无股东权力。这种情况下,再加上现实中大股东对投资者权益的侵害,也就使得长期投资行为并非投资者的最优选择;另一方面投资者的用脚投票权也是不完备的(如接管机制的空缺),这也就使得通过战略性投资达到接管上市公司的目的只是理论上的推论而毫无现实可行性②。这两方面情况下,我们可以假设真正的投资收益是趋于零的,或者说,投资者唯一可行的投资目的即是博取差价收益——投机。在这一条件下我们来考察投资者的行为选择。为了理论分析的便利,我们再做出进一步的假设:投机股票的总收益为10①,投机成本为1;股票二级市场存在机构和个人两类投资者;在两类投资者共同投机的情况下,机构所得大于个人所得,比如机构得收益6(净收益为6-1=5),个人得收益4(净收益为4-1=3)。
在以上分析和假设条件下,我们可构造出中国股票市场中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博弈的支付矩阵如下:
机构
投机
投资
3,5 9,-1
-1,9 -1,-1
个 投机
人 投资
在上述博弈过程中,无论个人投资者选择何种战略,机构投资者的占优战略(Dominant strategy)是“投机”,比如,个人选择“投机”,机构若选择“投资”得净收益-1(投资收益0减去投资成本1,下同),而选择“投机”则可得净收益为5;如果个人选择“投资”,机构选择“投机”得净收益9,而选择“投资”则收益为-1。因此“投机”是机构投资者的最优选则②。同理,无论机构投资者选择何种战略,个人投资者的占优战略也是“投机”。因此,该博弈模型中“投机,投机”为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个人与机构双方各得净收益为3和5。
上述博弈结果是在投资者放弃长期投资和战略投资的情况下达到的,而投资者放弃该两项投资目的(或方式)的原因,则在于中国股市投资者投票权的非完备性。也就是说,投票权的非完备性导致了股市投资者的最优行为选择即是投机一致性。
四、投资者投机一致性行为与中国股票市场的非均衡
上文的研究证明,在投票权非完备的条件下,中国股市投资者表现出了投机一致性的行为选择。而当股票市场中所有参与者都以投机作为其最优选择时,股市的非均衡也就成为了必然的结果。
一方面,前文在推导股票市场的均衡条件时我们已经证明,只有当方程(14)右边第一项为0,也即方程(10)的泡沫因素不存在时,股票市场才能趋于均衡。而根据Christian Gilles和Stephen F.Leroy(1992)的定义,所谓股市泡沫,即是股票价值中不基于未来红利预期的部分。据此,我们将方程(6)和方程(9)结合到一起,导出如下方程:
Pt=( )Et(dt+i+Pt+i)
(16)
方程(16)即是股票价格的随机差分方程。其中Pt是t期的股票价格,( )代表预期收益率的贴现而产生的资本利得,dt+1是下一期的红利,Et ()是基于t期所得到的信息(包括预期红利和预期股票价格)的条件期望值。该方程实际上即是资产定价理论的核心:股票价格由资本利得和分红两部分决定。为突出主题并为了求证的方便,我们假设ρ为常数(这并不影响分析结果),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方程(16)进行n次迭代,得到:
Pt= ( )iEt(dt+i)+( )nEt(Pt+n)
(17)
差分方程(17)的一般解为:
Pt= ( )iEt(dt+i)+Wt
(18)
方程(18)中,bt=Et(bt+i)/ (1+ρ),它是该股票投资收益率ρ的充要条件。(18)式右边第一项为股票的基础收益(即资本利得与分红收益),第二项Wt即是方程(10)表明的股市泡沫。(18)式这一对(16)式的求解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股市泡沫在任何股票市场中都是一种常态存在。但问题是,当某一股票市场中所有投资者都以投机为目的,而不再考虑分红收益之时①,我们即可假设(18)式中的Et(dt+i)=0,从而得到:
Pt= Wt
(19)
由公式(19)可见,当一个股票市场中投机盛行、或者是投资者都以追求资本利得(投机)为其最优选择之时,股市泡沫即成为一种累积性的常态存在,从而股票市场的均衡条件也就无法得到满足。
另一方面,正如方程(15)的均衡条件所显示的,当所有投资者都遵从“购买-持有”策略时,股票市场即达到均衡。虽然这一条件对现实而言是较为严格的,但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一个重要推论是:股票市场的换手率越低,即投资者对股票的持有期越长,亦即投资者越是趋近于“买入-持有”策略,则股市将越趋于均衡。然而,在上文所证明的投资者投机一致性的行为选择下,其必然的结果即是股市换手率的不断上升(见表1)。
表(1)给出了我国股票市场的换手率。从世界其它股票市场(包括新兴市场)的情况看,其换手率相当低,且比较稳定,甚至表现出换手率下降的特征,比如1992年至1996年间,美国纽约股市的换手率在50%——60%之间,东京股市在20%——30%之间,韩国、伦敦、中国香港地区、泰国和新加坡股市则呈稳定下降的趋势。而由表(1)的数据可见,我国沪深股市的换手率远高于其他股票市场,且起伏很大。除我国股市1995年换手率(为243%)高于同年的深圳股市外,我国深沪两大股市换手率可谓雄踞世界股市之首。正如方程(15)所暗示的,过高的换手率即表明了我国股票市场非均衡的现实,而其根源则在于投票权非完备条件下投资者行为选择中的投机一致性。
表1 我国股市换手率
(%)
年份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上海 341 787 396 591 425 297 399 499 244 197 ——
深圳 213 472 180 902 489 284 412 436 287 280 244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期货市场统计年鉴1999年》;《上海证券交易所2002市场资料》;《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统计年鉴2003》。
五、小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政策建议与启示:
1,本文的研究证明,我国股市的非均衡运行(以及股票市场中存在的投机气氛浓烈等热点和难点问题),其根本原因即在于本文所揭示的投票权的非完备性;而且,重要的是,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各类投资者在其投票权不完备条件下的理性选择所致。这也就提示我们,治理中国股市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当然需要从监管手段、政策等方面进行规制,但更为重要的,则是应从投资者投票权完备性的角度出发进行根本性治理,如尽快实行累积投票权、表决权信托等制度;以及使我国的股票市场具有完善的接管机制。这样,才能通过博弈规则的改变,而改变各方参与人的行为选择。
2,本文的研究从理论上证明了影响股市均衡状态的根本性因素是投资者的行为选择,而(特别是在中国)影响投资者行为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则在于其投票权的完备与否。从资本市场较发达的国家看,其投资者投票权基本上是完备的(尽管也存在着Hart等人的研究所揭示的投资者对用手投票权的主动放弃),因此投票权完备性问题对投资者行为选择的影响程度较低。而在中国,正是由于投资者投票权的非完备性,导致了投资者的投机一致性行为选择。这一研究启示我们,尽管行为金融学所揭示的各种“异象”及其背后的投资者行为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但正是由于中国股市的特殊性,也就需要我们从更为“中国化”的因素和角度入手,研究决定中国股市投资者行为选择的特有因素及其对股票市场运行的影响。:
何基报,2003:《什么着投资者的交易》,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所研究报告。
李学峰,2003:《上市公司股东投票权非完备性与股东行为选择》[J],《证券市场导报》第3期。
李学峰,2004:《大股东投票权非完备性及其对中小股东的侵害》,《南开研究》第4期。
宋军,吴冲锋,2001:《基于分散度的市场羊群行为研究》,《经济研究》第11期。
孙培源,施东晖,2002:《基于CAPM的股市羊群行为研究》,《经济研究》第2期。
徐滇庆,于宗先,王金利,2000:《泡沫经济与金融危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张兵,2002:《行为金融及在中国股市的》,《经济管理》第22期。
张兵,李晓明, 2003:《中国股票市场的渐进有效性研究》,《经济研究》第1期。
张军,1991:《产权经济学》,上海三联出版社。
克里斯蒂吉勒斯,斯蒂芬F勒鲁瓦,2000:《资产价格泡沫》[M],载于彼得纽曼等,《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经济出版社。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Portfolio Theory Form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Based On The Efficient Critical Line By The MM And SIM Models
Cao Jian Mei
Abstract:According to Markowitz’s portfolio theory,we analysis the optimal portfolioes of ten stocks in chinese stock market ,withshort sales allowed or not ,byMarkowitz’s and the single-index models.
Key Words:the Markowitz’s modelthe single index modelthe efficient critical linethe blume function
根据Markowitz现资组合理论的基本思想,作为理性的投资者, 其目标是: 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下, 使其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最大; 或者在一定的收益水平下, 尽可能分散化风险, 使风险最小。换句话说, 理性的股票投资者, 应在其最优投资组合集内即有效边界线上, 根据目标风险或收益水平选择最优组合, 方可实现投资者价值最大化。由此可见, 对最优投资组合及其有效边界线的认识和是股票投资决策有效的必要前提。
一、 模型介绍
(一)MM模型
(三)β系数及Blume方程实证检验的理论.
Blume应用相关分析研究β值的稳定性。具体方法为:
(1)将样本期划分为前期、后期,分别估计两个期间不同股票的β值,得到两组β值。
(2)计算这两组β值的相关系数,按照股票名一一对应。
(3)最后,根据相关系数的大小判断样本β值的稳定性。
二、数据处理
本文从Wind咨讯选用了深圳A股中,科键,汇源,双星,石油济柴,索芙特,盐田港,徐工科技,云白药,中集,万科等十支股票,这十支股票来自不同的行业,之间的相关性低,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而能代表整个大盘的个股。时间从98年1月9日到02年12月27日,每支股票的周收益率为 ,其中外收盘价 采用前复权,消除了股利对价格的影响,得到的周收益率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市场指数采用深成A指,无风险利率 取0.0484% 。
三、实证分析
(一)马科维兹投资组合的有效边界(MM)
通过Excel求得十支股票在MM模型下的最优投资组合,及对应的期望收益和标准差并绘图,得到有效边界线如图1所示:
横轴:标准差;纵轴:期望收益(以下各图同)在马科维兹框架下,收益率是由其所承担的风险决定的,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在市场机制完善时,允许卖空的有效投资组合可以更有效地回避风险;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风险较低时,有无卖空限制对收益率影响的区别并不明显。当风险较高时,可以卖空时选择的最优投资组合获得的收益率大大高于不可以卖空时最优投资组合得到的收益率。
(二)单因素模型的有效边界(SIM)
通过Excel求得十支股票在SIM模型下最优投资比例及相应的期望收益和标准差,并绘图得到有效边界线如图2所示:
分析: SIM模型下得到与MM模型下一样的结论,可卖空时的有效边界线往往优于不可卖空时的有效边界线。在市场机制完善时可卖空的有效投资组合可以更有效地回避风险;这是因为在不可卖空时,对投资的权重有限制,必须为非负。
(三)MM模型和SIM模型的有效边界线
(四)beta(β)系数及Blume方程实证检验
本文将样本期划分为1998年―2000(上半年),及2000(下半年)―2002年两期:
由于样本选取的是五年期十支股票,样本容量及样本空间都没有达到足够的大,得到的四个方程与Blume的方程不十分接近。但它们基本支持了Blume有关β有回归趋势的观点,即前期β大于1时,后期β有减小并向1移动的趋势;前期β小于1时,后期β有增大并向1移动的趋势。另一方面,本文的实证检验也支持Blume关于 β具有回归特性的观点。对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有以下几方面的指导意义:
1.投资者可以清晰地认清大市走向,利用回归方程,选择买进、卖出的最佳时机。
2.β值 是划分股票类型的依据,根据它可以把股票的收益与风险直观具体的表达出来.
3. β值为投资组合决策的实施提供了前提条件,投资者可以通过β值选择不同的股票进行组合投资.
从以上实证分析中可以得出投资组合理论在我国股市基本成立,但是由于所选取的数据时间较短,再加上我国股市成立时间短,大多数投资者属于散户投资者,他们的投资策略并不象大多数机构投资者按照投资组合理论进行投资,他们大多数的投资策略是追涨追跌策略,即所谓的“羊群效应”。另一方面,股票市场的体制还不完善,上市公司也正处于刚刚发展阶段。同时,违规操作、操纵股市以及上市公司虚假报表现象大量存在, 所以现实中我国股市并不是完美地与投资组合理论相吻合,但不能否定MM模型及SIM模型在投资决策及解释股票收益率差异方面是很有用的工具,我们仍可以用它们来度量投资组合的表现。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F640 [文献标识码] A
Influence Research of Investor Sentiment on the Stock Market in the Short Term
CANG Yuquan, YIN Xudong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listed companies release information in the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investors review these information and formulate investment strategies. The majority of investors now are irrational, lack of real information channel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investment theory, and susceptible to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nd produce "sheep-flock effect". The study analyzes the comments of Eastmoney Guba by means of Chinese text analysis technology, the construction of investor sentiment index, and the influence of investor sentiment on the stock market in the short term.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investor sentiment really affects stock returns. This conclusion can help investors to effectively use the Internet information and formulate investment decisions.
Key words: text analysis, investor sentiment, stock returns, influence research
引言
“羊群效应”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非理,在一个投资群体中,单个投资者总是参照相似投资者进行操作,在他人买进时买进,在他人卖出时卖出。我国的股票市场仅仅发展了二十余年,还处在新兴市场阶段,信息的披露制度不完全,市场投资环境、股票交易制度、股票市场监管存在缺陷,市场呈现非有效性。在社会化媒体中的关于股票的信息鱼龙混杂,真实的信息广泛传播,虚假的信息传播的更快,范围更广,这些信息相互影响,极容易形成“羊群效应”,因此确定网络舆情对股票收益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本文试图通过中文文本分析技术,分析网络舆情与股票市场的关系,具有如下作用:一是有利于提高市场的有效性,验证不同性质的网络舆情对股票收益的影响,对股票市场的变化具有解释和预测作用;二是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决策依据,互联网成信息传播的高速通道,同时加快了谣言的传播速度,考虑网络舆情对股价造成的影响有利于投资者辨别有效信息,对市场形成有效判断,做出有效的投资决策。
本文结构如下:第二部分是文献回顾;第三部分是理论分析;第四部分是模型选择、指标设计和数据选择;第五部分实证分析结果;第六部分是文章结论。
一、文献回顾
根据有效市场假说,市场中的理性投资者将会对该市场中的每一条信息进行充分评估,不仅历史数据和当前基本面数据不会影响股价,那些突发的虚假信息也不会对股价造成冲击。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股市是弱有效市场或是半强有效市场,网络舆情将会对股票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基于网络舆情的股票市场研究主要以互联网社交平台上与股票市场相关的信息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二者的相互作用,并进一步分析网上的股票相关信息对股票市场的预测能力和解释能力。Wysocki(1998)以3000多支股票为样本,对946000条股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股评数量对次日的股票交易量和异常收益率的变化有一定的解释和预测作用。Vivek Sehgal、Charles Song(2007)验证了网络情绪和股票价值具有相关性,表明股市近期价格波动和网民的情绪密切相关。Johan(2011)对美国大型社交网站Twitter进行数据挖掘,用格兰杰检验发现公众的情绪状态的日变化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收盘值的每天的变化显著相关。Sabherwal等(2011)采用WallStreetPit-Thelion网络聊天室中每日讨论前十的10只热门股,该网络聊天室设计奖惩制度赋予发帖者不同的信誉等级,尽可能减少交易噪声。他们发现发帖量不能预测股市交易量、收益率或是波动性,但是股票收益率是可预测的,投资者情绪与同期收益正相关,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的投资者情绪与收益负相关,引起后期股票收益的急剧下降,可能是由于市场的修正作用。此外他们还发现:行情看涨指数的绝对值与同期波动性和随后一期、两期的波动性负相关,说明投资者的情绪越极端,股票波动率越小;行情看涨指数的绝对值越大(投资者情绪越极端),小单交易就越多。李玉梅等(2011)对通讯行业的上市公司的截面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线股票评论的数量和投资者的情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个股的异常收益率,股评的数量对股票异常收益率,涨跌额和交易量变化有一定的影响。段江娇等(2014)根据帖子内容中的词汇与词库中各个档次的关键词进行匹配,计算各个档次关键词出现的次数,取次数最多的档次作为帖子的情绪。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检验了投资者情绪指数、分析师推荐指数和上证指数收益率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分析师推荐指数的上涨会导致股指收益率短期上涨,投资者情绪指数的上涨会导致股指收益率的下降。
从表4中可以看出当在舆情事件发生后,股票成交量变动不能用投资者情绪指数来解释,正可能是由于现在中国的股票市场悲观情绪弥漫,但市场的下跌空间也有限,多数投资者选择了持股不动操作策略。对于事件发生后的平均收益率的3因素回归模型发现,股票换手率的变动能够显著影响该支股票的收益率,这与早期的研究结论一致。在考虑到投资者情绪指数的4因素回归模型中,情绪指数在95%置信区间上显著,说明投资者情绪在短期的确会影响到股票市场的收益,这间接表明中国股市存在大量的非理性投资者,他们的非理性情绪将会对股票市场带来显著影响。同时上市公司的规模指标和有效评论数量的系数在三个模型中均不显著,这说明在短期,对股票市场影响较大的是投资者情绪。
五、研究结论
本文以东方财富网股吧为样本,采用中文文本情感分析技术从中抽取出大多数投资者对股票市场未来走势的涨跌情绪倾向,计算投资者情绪指数,使用该指数研究股票收益和成交量的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舆情事件爆发的当天市场投资者关注度最高,在事件爆发后3-4天投资者对于该支股票的关注度降到低点,随后新的舆情事件又会吸引投资者的眼球;情绪指数与股票的收益存在正相关关系。投资者情绪指数表现乐观(悲观)时,股票收益会在短期内出现上涨(下跌);投资者情绪指数无法解释股票成交量在短期的变动,原因可能是当下市场悲观情绪蔓延,除非出现重大利好或是利空消息,投资者最佳的投资策略是选择持有手中的股票不做任何交易。
投资者情绪指数可以成为预测短期收益的有效指标,网上蕴含着大量类似于投资者情绪指数的信息,合理运用这些信息能辅助投资者进行有效的投资决策。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在股票市场的影响能力日益增加,本研究的实证结论对帮助投资者正确、有效地理解和使用互联网并辅助投资决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并且可以帮助投资者提高投资决策能力。如何更好、更及时地挖掘互联网有效信息,分析网络信息与股票市场的深层次关系是今后研究的重要内容。
[参 考 文 献]
[1]Fama and mon Risk Factors in Returns on Stocks and Bond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Vol.53,1993
[2]Wysocki P D. Cheap Talk on the Web: the Determinants of Postings on Stock Message Boards[J]. Working Paper, Univercity of Michigan. 1998
[3]Mikkelson and Partch,W.Mikkelson,M.Partch.Stock price effects and costs of secondary distribution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4 (1985),P165-194
[4]Lakonishok,J.,ShleiferA.,and Vishny R. .The Impact of Trading on Stock Pric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Vol.32,1992,P23-44
[5]李晓明,朱家稷,闫宏飞.互联网上主题信息的一种收集与处理模型及其应用[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3(12)
[8]赵静梅,何欣,吴风云.中国股市谣言研究:传谣、辟谣及其对股价的冲击[J].管理世界,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