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5 18:13:0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企业科技创新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

篇(1)

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除了准确把握行业动向、瞄准新兴科技领域之外,还应加强内部管理,确保最基本的资金安全运行,这其中就需要财务人员更新财务管理理念,为这类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内在支撑。

1.可以为这类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与人才支持

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健康发展,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准备好必要的资金与人才,这两种因素缺一不可,资金是日常运作的基础性因素,人才是最宝贵的智力资源,资金的凑集、管理与人才队伍的建设与激励,都需要加强财务管理来实现。财务工作人员可以运用熟练的专业知识,进行财务预测,为科技型项目的启动做好前期的资金规划;通过预算、监控与绩效评估,保证资金流的有效运作,确保资金安全;同时,财务人员还可以发挥出熟悉税务管理的专业优势,为科技项目的启动申请税务减免,争取税务优惠,从而降低这类项目的开发成本,节约创新成本。在人才管理领域,财务人员可以发挥出熟悉薪资管理的优势,为创新类人才制定出科学的薪资水平与激励政策,让这类人才的价值有所体现,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创新动力,为这类人才的日常工作创造出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

2.财务管理可以对科技创新项目进行绩效评估

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员工而言,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科技创新,寻找到一些创新性项目,或者是将一些创新型思维,转化为具体的创新项目,但是,每一个项目的启动到转化为最终的成果,大概需要多少资金,大概会产生多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发挥专业优势,对这些项目进行科学的绩效评估。财务人员的工作,就可以让科技创新型企业拥有大量的核心竞争力与无形资产,让员工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创意、创新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这些创新、创意项目所形成的无形资产,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也会发生增值、贬值、损耗行为,这也需要财务人员进行科学统计,确保无形资产的增值与保值。

3.财务管理可以对科技创新项目的市场开发进行优化组合

对科技创新型企业而言,这些项目必须最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才能在竞争中发展壮大,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些项目毕竟进入到市场,经过市场这个环境来成为现实的项目,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其中,这些项目中,如何实现市场开发的优化组合,就需要财务人员进行科学的管理与评估。财务人员发挥出专业优势,将这些项目进行一一分类,优先估计企业开发那些可以直接带来显示经济效益的项目;财务人员认为的那些投资期限较长、启动资金较高的项目,管理人员就可以把这些项目进行出租、出售、出借、出让使用权等,让企业获取间接的经济效益,降低投资成本;财务人员认为暂时不易开发的项目,就可以封存起来,申请专利,为以后的开发做好法律保护,这就可以实现所有项目的优化组合,保证有序运转。

二、科技创新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改进的环节

我国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管理制度肯定不同于一般企业,涉及到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人力资源与智力资源的管理,故此對财务管理的要求也特别严格,但目前的环境中,我国科技创新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环节。

1.财务管理的管理模式需要更新

财务管理模式,也就是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涉及到财务管理工作方式、财务管理组织机构构建、人员分工等有机内容。根据当前企业资产的配置方式和普遍的工作方式,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一般分为分权式、集权式与混合式等三种模式,但是这三种模式中,都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统一的高度集中化倾向,财务人员的工作自由权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利于财务人员在科技创新型企业内部发挥最佳的主观能动性。相对而言,分权式稍微灵活一些,但是这三种模式就需要更新,这种类型的企业在财务管理领域就可以以分权式管理模式为依托,开展财务管理探索,将法治观念、信息化管理、智力因素等元素加入到财务管理中,探索出发挥财务人员能动性的管理模式。

2.缺乏对无形资产管理进行有效管理的经验

资产是企业的核心要素,资产管理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资产是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生命线,但不同于其他企业的是,这种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除了要加强有形资产的管理之外,还应需要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实现无形资产的增值与保值。整体上看,我国会计学界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仍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也缺乏对无形资产管理进行有效管理的经验,无形资产的管理缺乏相应的指标体系与评价体系,如何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内审与控制,如何对无形资产的运行情况提供精确地财务信息数据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探索。

3.科技创新型企业内部高层次的会计从业人员数量不足

财务管理工作只能由财务人员来开展,科技创新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更新,归根结蒂是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提升、管理观念的提升等,从而使财务管理工作实现质的飞跃。相对而言,我国会计行业领域中,高层次的会计从业人员的供给量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跨国公司、知名企业、著名的央企国企、律师事务所基本上都垄断了高层次的会计人员,科技创新型企业在聘用这类财务人员方面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财务管理又是一个不断更新的学科,每年度都会出现新的会计条文、解释办法、实施细则等,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升,这本身就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岗位,科技创新型企业的会计人员更应关注财务管理领域的发展动向,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来满足工作需求。

三、科技创新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实施策略

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就应更新工作观念,实施柔性化、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策略,加强对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为这类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好基础性工作。

1.构造出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理念

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背景下,科技創新型企业的和谐财务管理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社会责任目标、经济责任目标及道德责任目标等,其中包含的经济责任目标将直接关系到企业所有经济效益。也就是说,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和谐财务管理主要存在意义就是为相关利益人员进行服务,而不再是以往单一的企业股东,这也就是儒学所谓的“中庸”之道。因此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研发创新需要通过大量的量化指标来对其实行管理。而对于社会责任目标和道德责任目标来说,则可以适当制定一些定性的财务管理措施,也可以开展定量形式的财务管理。

2.构建出和谐的财务管理文化

篇(2)

关键词:科技管理 现状与问题 改进措施

随着科技创新管理不断加强,在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创新机构建设、对外课题申报及管理、内部科技立项费用成果一体化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标准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如何做好科技创新管理,值得重新认识和思考。

1 2012年公司科技管理现状

1.1 规划制定:制定了“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对既有产品“绿色、智能、人文”的现有技术能力进行了分析,形成研发体系分析材料。

1.2 创新机构建设:组建了省级“轨道车辆绿色智能与安全河北省工程实验室”。完成了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绿色智能交通研究中心。策划了国家级高能效高速列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申报。

1.3 课题申报:新承担河北省科技课题1项,唐山市科技课题1项,铁道部科技课题1项,集体科技课题2项;年度共获得项目资金支持3839万元。

1.4 课题验收:承担的科研课题,完成了国家863课题“高速检测列车动车组技术”验收,完成了2项河北省重大项目验收,完成了3项铁道部课题验收,完成了4项唐山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3项专利课题验收。

1.5 成果申报:与铁三院联合申报的京津城际铁路工程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集体科技成果奖励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1.6 知识产权:申报专利126项,其中发明专利56项,实用新型57项,外观设计专利13项;申报软件著作权4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申请的“客车救援通道”专利获得美国专利授权。

1.7 标准制修订:制定铁路行业标准《铁道车辆水密性试验方法》。参与铁路行业标准制定52项。完成《铝合金自动弧焊焊接技术条件》等4项河北省地方标准制定。完成103项企业标准的制定与。

1.8 项目管理:制定了2012年科技研究开发计划,年度内计划完成结题评审31项,实际完成25项,项目节点计划兑现率81%。

2 当前科技创新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

2.1 科技规划刚起步,引导作用不强。公司在2012年“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提出:要进入绿色智能交通技术研发领域;快速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赶超国内主要竞争对手技术体系水平;完善和提升设计、仿真、试验手段,企业的研发平台等。虽然制定了科技发展规划,提出了目标,但没有系统的市场需求收集和分析,也没有清晰的执行路线图,在规划落实过程中并没有刚性的引导作用,开发过程中需求和规格不断变化,没有有效地进行控制。

2.2 技术品牌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不突出。公司提出了新产品开发要满足高品质、可持续、智能化、定制化的技术发展方向。但尚未做到针对不同系列的产品进行亮点、优势技术的自顶向下的策划,没有系统集成公司力量去突破,造成产品没有特色和品牌,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核心竞争力。

2.3 外部技术资源利用不足,缺乏高端引领。公司已经成为国家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检测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机构。但我们的合作更多的还停留在解决具体产品技术服务的层面上,缺乏前瞻技术的合作开发,与高端机构与人才的合作不够深入,借助高端机构与人才的品牌、人脉、技术进行公司发展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2.4 先进的研发理念落实不到位,系统协同作用未能发挥。目前,我们的研发初步具有明显的项目管理特征及满足客户的需要,而实现公司绿色智能人文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战略目标需要先进的研发支撑。虽然我们也引入了先进的IPD研发理念,但是我们的研发管理模式并没有发生真正的改变,传统的部门墙意识严重的阻碍了新产品研发的一体化进程,导致公司产品研发的质量和效率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

2.5 科技成果策划不够系统,核心知识产权匮乏。公司在标准、专利、论文、成果方面与以往相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成果数量、成果质量方面,虽然员工申报专利和标准的积极性很高,但在标准制定和专利申请方面缺乏顶层策划,导致支撑产品创新的关键核心技术成果非常缺乏、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

3 创新方法及措施

3.1 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求,做好科技战略规划。科技战略规划要结合公司战略规划综合考虑市场和核心技术以及平台和人员能力提升以及资源配置策略,如何为公司高层提供相应的决策支持是科技创新管理要认真思考和必须要下力量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管理工作。

要充分利用公司的科技信息人员和外部资源,有针对性的做好科技信息的分类整理和分析,认真研究产品和技术的发展趋势,为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研究提供方向和指南。要加强立项前期的可行性分析,在立项阶段由立项负责人组织团队做好科技项目的市场分析、技术分析、经济分析、风险分析等,策划项目的优势技术和亮点,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根据当前铁路的发展形势变化、市场变化以及公司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及时修订公司的科技发展规划,完成产品研发路线图的制定,始终保持产品研发方向的市场符合与满足性。

3.2 打造产品品牌,形成唐车特点的产品。针对高速动车组产品要深入开展智能化、人性化和可靠性技术研究,并在降低成本方面下大力气,使我们的产品在先进性和人性化方面更胜一筹;针对城市轨道车辆产品,要在节能减排、减振降噪、符合城市人文景观方面加大研究力度,使产品具有节能、环保、经济等特点。以提升对市场需求快速响应能力和产品竞争力为目标,坚持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和信息化原则,突出自主性、成熟性、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持续推进产品平台建设,形成唐车特点的产品系列。

3.3 新业务与前瞻技术方面进行高端合作。目前公司在轨道交通一体化解决方案业务方面才刚刚起步,在开展一体化建设业务方面还缺乏技术和经验,因此需要紧密围绕企业战略转型的重大需求,搭建我国首个基于“政、产、学、研、用、金、介”要素集合的创新型技术平台,联合一批世界顶级产业资源和技术资源,形成紧密型合作关系,

组成国内领先的产业技术联盟。在前瞻技术研究方面坚

持以我为主,外部资源为我所用的合作模式,进行高端合作。

3.4 有效的整合资源,做好协同研发工作。首先,要推行一体化项目研发。需进一步理顺产品研发、产品技术研究、科技管理、制造技术、市场、质量、采购、售后等部门在科技创新体系的职能,为后续的产品研发提供充分和必要的信息;在项目研发策划、概念设计、方案设计直到项目结题验收的各阶段,要推行一体化的研发模式,各部门及时为项目提供必要的资源,实现各部门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高效协同。第二,要明确项目的目标,推行项目计划、费用、质量的一体化管理。在新产品立项前,就要组织策划确定项目的范围、进度、成本,要明确项目的特点、能够形成哪些核心技术、核心知识产权、产生哪些标准等等。项目立项后,要及时移交给项目经理,明确项目经理相应的权利和责任,要求项目经理对项目执行的全过程和最终成果负责。第三,要加强与外部的协同,充分利用好合作方的资源。为确保供应商的研发进度和质量能满足企业的研发需求,要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确保实现利益的共享,为加强对合作的科研院所的管控要将公司的工程研发与高校的优势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与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实现更加顺畅的沟通。

3.5 要强化员工培训,提升员工能力素质。为了保证按照科学的流程进行产品研发,必须下大力气对员工进行流程方面的培训,提高研发人员的职业化水平,减少“幼稚病”的发生。要培养一批能够组织制定项目方案、编制项目预算的主管工程师队伍,针对队伍年轻化的特点,要做好年轻人的车辆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提高其相关知识和软件使用方面的能力。要着力培养RAMS/LCC等新技术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培养能够开展标准策划的技术标准人才,开展专利策划的专利技术人才等,不断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3.6 要做好科技人员的考核,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目前的拔尖专家管理办法在专利、论文和标准制定已经发挥了作用,需要加强科技人员的导向和考核,引导技术人员将经验积累下来,实现隐形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组织化,逐步完善知识体系;对专家型人才,重点项目技术方案的策划与评审、高水平的专利策划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企业标准的评审等等,充分发挥评审把关作用;对年轻人员要重点解决现场技术问题、关键技术难题,更加重视对工作完成情况的评价,要将公司的设计、工艺、质量等各方面的基础技术工作做好做实。

4 结束语

面向公司的发展与未来,我们将凝心聚力,以更加有为的姿态投入到公司创新发展的征程中,进一步做好技术管理工作,发挥技术创新的引导作用,为公司的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梁转琴.文化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内动力[J].价值工程,2012(30).

[2]刘晓英.基于人力资本视角下的区域创新能力研究[J].价值工程,2011(07).

篇(3)

(一)科技创新对企业财会管理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企业的财会管理模式发生变革,信息技术在财会管理中的应用,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压力,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为财会管理工作提供巨大便利[1]。科学技术在企业财会管理中的应用,实现了自动化与智能化办公,管理层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与员工进行交流,方便对人员的管理。科学技术,帮助企业实现资源共享,对新的财会管理方面的信息,能够及时的进行获取。科技创新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较大影响,其改变企业的财会管理模式,运用高科技进行财会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财会管理效率。

(二)科技创新给企业财会管理带来的挑战

科技创新在给企业财会管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其带来挑战。科技创新给财会管理带来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挑战。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平台与交易方进行合作,双方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询价、谈判、交易、付款等。企业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商品展示,或材料进行询价、选择、订购等。一系列电子平台的交易,需要财会管理部门对支付体系进行更新,建立更完整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网络交易的安全。财会管理人员,需要足够了解电子商务,并且懂得网络交易知识,才能做好企业财会管理工作。2、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制度的完善,企业财会制度也需要进行完善,从而去跟随时代的脚步,满足市场的需求。财会制度的完善,需要财会管理人员,针对时代的特点,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去构建适合的财会管理制度。

二、科技创新视角下企业财会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财会管理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财会管理体系不完整的现象。企业的财会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够全面,管理方式单一,导致财会管理水平较低。不完善的财会管理制度,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无法适应高科技技术的应用,不利于企业的未来发展。企业普遍将经济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对于财会管理相对疏松,使得财会管理容易出现漏洞,部门间协调性较差,容易诱发重大问题。企业的财会管理体系不完整,使得财会管理无法发挥效用,影响企业对成本的控制,增加未来决策的风险性。

(二)企业财会管理模式、观念落后

我国的企业财会管理模式落后,较多企业仍然采取?魍车牟苹峁芾砟J剑?使得科学技术无法在企业中充分发挥作用。社会的发展,市场机制的变化,导致企业发展多元化,财会管理部门的工作也变得复杂,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工作的需求,反而会产生不利影响。传统的管理模式,使得企业无法适应信息化管理,无法解决财会工作中的难题。企业财会管理人员的观念落后,未树立先进的财会管理理念,导致财会管理工作与时代脱轨,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科技创新视角下企业财会管理创新对策

(一)创新财会管理方法

科技创新视角下,提高企业的财会管理水平,需要创新管理方法。根据市场行情与国家政策,依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财会管理方法,创新财会管理理念,从而去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创新财会管理方法,将科学技术与管理制度相结合,建立适用于科学技术办公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建立管理核心价值体系,利用电子设备进行财会工作,充分利用电子设备解决财会工作中的重大难题。不仅能够提高工作质量,还能帮助工作人员减轻负担。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市场分析与财会运算的精准度。创新管理方法,构建符合科学技术应用的财会管理制度,能够帮助企业提高财会管理工作的质量,确保财会数据的准确性。

(二)创新财会管理网络化与信息化

篇(4)

电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能源,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保障之一。电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的更加广泛,所以电力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对于电力生产的管理是保障人们生活的途径之一,同样也是维护电力企业生存发展的举措。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需要,需要电力公司加紧科技创新,以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大局的稳定,同时促进电力公司的发展。

1 电力企业的现状

随着电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人民、政府以及国家愈发认识到电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为了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响应国家的号召,近年来,电力企业不断加大对电力企业科技创新项目的投入,通过对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的设计、对过程进行管控和疏导,来推动电力企业在技术领域取得一定的进展,通过技术革新来解决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实际问题。

现阶段,我国政府鼓励电力企业进行创新,尤其是在科学领域的创新。通过一定的市场调查,宏观调控,注重对电力企业的利益引导,通过建立相关的鼓励机制来构建科技人才队伍,积极展示科研成果以及进行表彰活动,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科技人员的最大价值,从人才角度解决科技创新的问题。

电力企业的科技创新着眼于为了促进社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技术效益。虽然在社会大环境下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呈蓬勃发展之势,但依旧存在许多问题[1]。

社会的发展,对于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企业进行调整,进行科技创新。但是一些电力企业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科技创新的认识还不够彻底,对于企业而言,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需求,科技兴企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宗旨。所以电力企业在进行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优先发展技术,通过技术革新根据市场的变化趋势结合自身发展状况来制定相关的发展方针,来指导企业自身的发展。

2 电力企业的科技创新与管理方向

在认识了科技兴企的重要性后,要根据社会现实制定相应的企业发展规划。首先要重视科研队伍的作用,重视对科研人才的培养,提高对创新型人才的认知,以应对电力公司体制改革将会出现的问题[2]。电力公司应认识到技术及创新型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所以应该培养出一批符合电力行业特点的有系统的创新型人才,从企业的核心能力出发,让创新型人才成为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创新素质的能够地理自主地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科研的人才,从根本上解决技术上的问题。

之外,要把科研成果及时转化到电力企业的生产中去,避免工作成果转化落后导致工作进程严重落后。实现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相配合的和谐场面,要把科研成果的转化要符合市场的需求,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要保证企业产品是先进技术的集成,要认识到市场是业主也就是人民的需求,是专业技术的体现,是市场的需求。

还要制定科学、客观的企业规划,全面客观的对外界环境,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合理、客观的分析与评价,找到自身的不足与差距,清楚明白地反思自己,从而确定自己发展的目标,找准方向确定要开展的工作[3]。规划工作时,要认清企业的现状,要从覆盖全企业的技术领域出发,敢于暴露缺点,发现缺点,才能改正不足,在方向上明确科学发展的目标,确定要开展的工作。要牢记住,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生产是紧密结合的,电力企业的科技创新是为了电力企业的发展,反之电力企业的发展依托与科技的创新,所以决不能脱离电力企业的自身发展需要去单独搞科技创新。明确科技创新与生产的关系,认识到科技创新与生产应该是来源于生产发生转变到成为服务生产到最终的引领生产。

科技创新的首要目的在于保证生产,也要解决生产过程中要面临的技术问题。所以,科技创新要满足生产的需要,但是不能满足于这种现状,而是应该在满足生产的需求之后,仍要加以创新,要保证创新的成果要超越生产的需求,要有更多的额外价值,加强企业系统内部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积极力量。

3 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市场结构的变化,电力企业也面临着组织结构的变革、管理模式的变革,也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科技管理工作的新课题。时代的发展,使企业在发展前景上提出了一定的发展景愿,迫切地需要提升企业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但是迫切的需要仍面临挑战,科技创新并没有全面的推广实施,科技力量仍然薄弱,并不能满足于发展需要。

企业的管理模式有待优化,创新资源也有待整合,创新型服务水平也有待提升,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依旧存在。

篇(5)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入实施,要求企业必须更加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努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这就需要企业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工商管理工作,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从企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普遍都具有一定的意识,特别是一些大中型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然有很多企业没有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没有通过卓有成效的工商管理推进企业科技创新,要求广大企业既要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在科技创新中的推进作用,也要不断强化工商管理改革,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1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

1.1具有支撑作用。科技创新尽管属于企业管理的一个方面,但由于科技创新涉及方方面面,因而需要各个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企业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工作,可以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人才等方方面面的保障,进而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一些企业为了能够使科技创新工作得到加强,进一步改革和创新了工商管理工作,特别是进一步强化工商管理工作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力度,构建了相对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科技创新的深入开展,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1.2具有协调作用。对于企业科技创新来说,是一个长期的、漫长的、持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也需要对企业进行有效的资源融合,进而为科技创新创造条件。企业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工作,可以发挥工商管理的协调作用,使各个方面的智慧、力量凝聚到科技创新中来,比如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企业可以通过创新人力资源招聘工作,特别是通过“互联网+人才”的模式,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使各方面人才能够汇聚到企业科技创新中来。工商管理的协调作用还体现在企业可以协调各个部门共同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努力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1.3具有引导作用。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更具有竞争力,同时也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这就需要发挥工商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比如通过改革和创新营销管理工作,加强对市场的调查和分析,针对市场需求对企业科技创新提出一定的意见和建议,进而能够引导企业科技创新与市场机制对接;再比如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还可以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特别是由于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财务部门可以合理安排科技创新资金,而且也可以向各级政府争取科技创新扶持资金等。

2科技创新视域下企业工商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观念比较落后。对于开展工商管理工作来说,要想更好地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创新工商管理观念,更加重视为科技创新提供服务。但从当前一些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为企业科技创新服务观念比较落后的问题,特别是很多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没有深刻认识到服务于企业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要性,还没有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这已经成为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还有一些企业尽管也强化工商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并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有效的管理,导致企业科技创新环境不优,特别是相关保障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必须会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规范化、持续化以及有效化。2.2管理体系相对陈旧。由于我国企业早期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不足,而且在科技创新方面也没有引起重视,这也直接导致很多企业工商管理体系还在紧紧围绕企业科技创新来展开,工商管理体系陈旧的问题相对比较突出。比如一些企业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协调机制,特别是在引导和服务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导致很多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制约。还有一些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的过程中,尽管也认识到应当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和保障,但在落实方面仍然比较落后,比如各个部门还没有对科技创新给予高度重视,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等。2.3管理方法缺乏创新。要想使工商管理工作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服务,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创新工商管理方法,但目前很多企业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工商管理缺乏创新的问题十分突出。比如一些企业不重视工商管理的系统性,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协调,因而也不可能为科技创新创造有利条件;再比如还有一些企业不重视电子商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在开展营销管理的过程中,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相对比较落后,缺乏对市场、客户、顾客需求情况的调查和分析,这也直接导致企业科技创新不符合市场需求,甚至一些企业研发的新产品还没有上市就已经成为落后产品,这主要是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对技术创新的有效管理和服务。

3科技创新视域下企业工商管理的优化对策

3.1创新工商管理观念。科技创新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举措,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战略发展能力。这就需要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工商管理模式。这就需要企业将工商管理工作与科技创新进行有效的融合,特别是要强化工商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协调作用和引导作用,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要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大力推动工商管理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着眼于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障,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工商管理机制,努力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创新工商管理理念,还要切实发挥好工商管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组织和协调功能,特别是要发挥好助手作用,比如企业应当制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对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科技创新进行系统安排和设计,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的持续性和战略性,同时还要制定更具有针对性、效能性和系统性的科技创新保障措施,进而能够使科技创新工作持续开展,并且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科技创新成果。3.2创新工商管理体系。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把健全和完善工商管理体系上升到战略层面,纳入企业战略发展体系当中,不做创新工商管理体系,进而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强大的保障。由于企业科技创新涉及面广,而且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并且需要方方面面的广泛参与,同时还要对企业的各类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因而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管理工作,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使企业科技创新能够拥有良好的基础。比如在引导和服务企业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各部门协调机制,将科技创新纳入各个部门的工作体系当中,共同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工作合力。创新工商管理体系,还要更加高度重视内部体系和外部体系的有机结合,除了要对内部各类科技创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之外,还要更加重视对外部资源的有效利用,比如企业可以加强与其他企业的战略合作,共同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再比如还可以依托行业协会和行业商会构建科技创新平台等,使科技创新能够得到更多的外部支持,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3.3创新工商管理方法。创新是进步的灵魂。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想使工商管理工作能够更具有推进作用,至关重要的就是创新工商管理方法。要将“系统理论”应用于工商管理工作当中,强化工商管理工作对科技创新的多元化支撑,比如在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人力、物力、财务保障的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相关方面的系统化应用;要进一步强化工商管理模式创新,特别是要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狠下工夫,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服务,比如为了能够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针对性,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市场需求信息、企业产品信息以及相关意见建议等进行收集和分析,为企业更好地开展科技创新提供决策辅助;再比如在开展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强化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角度为企业产品创新提出意见和建议。创新工商管理方法,还要更加高度重视企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团队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高绩效科技创新团队,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效率。

综上所述,在我国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新时代,企业必须将科技创新上升到更高层面,特别是着眼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强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促进企业改革创新发展,积极探索更加有利于企业科技创新的工商管理新路径。尽管很多企业都十分重视科技创新,而且与过去相比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很多企业还没有将工商管理与科技创新进行深度融合,导致科技创新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深入、高效开展。这就需要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从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新进步的战略高度,着眼于解决企业工商管理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重点要在创新工商管理观念、创新工商管理体系、创新工商管理方法“三个创新”方面取得突破,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创造良好条件、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篇(6)

一、引言

对于供电企业来讲,科技创新是必然之举,也是在整个电力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的有效措施。工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科技创新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二、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

(一)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形成科技创新是技术创新以及科研活动的统称,具体指的是借助新型的管理模式以及生产工艺,对新的产品进行研发,为客户提供更高水平以及更高质量的服务。所以,科技创新又被分为技术、知识、管理创新等不同的板块,涵盖着资金、知识、制度等多个不同的要素,是创新元素以及创新的个体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复杂体系。在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的支持,营造出科技创新的氛围、提供出科技创新的路径,才能从根本上推进科技创新的步伐。所以,作为现代化的企业,需要不断调整工伤管理的模式,以此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对企业制度体系进行优化,从而有效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形成。

(二)工商管理体系支持科技创新因为科技创新所设计的领域以及主体较为广泛,因此政府在对组织作用进行发挥的基础上,需要积极倡导企业对自身进行科技创新的职责进行明确,准确掌握市场的动向,为科研人员提供明确的研究方向以及流程,科学地支配科研资金,做好科技成果的测评工作。与现代经济市场结合起来,站在内部以及外部体系中对科研成果进行评判。而在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工商管理为其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是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指路明灯。

(三)工商管理文化氛围促进科技创新对于现代化的企业来讲,工商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质量直接影响着科技创新水平,尤其是在文化氛围层次上,企业有必要营造出尊重知识、人才以及科技创新的企业文化,从而有效带动企业人员进行科技创新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需要逐渐构建起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体系,促使科研人员的创新激情能够被充分激发出来,站在企业内部体系构建的角度上,将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与自身综合水平的提升挂钩。这样不仅有助于相关工作人员素养水平的提升,也能够完善科技创新的流程,为企业实现创新发展注入不竭动力。除此之外,以科技创新构建起的企业文化体系将创新的元素充分融入科研活动中,提升了科技创新的连续性,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也能够助力企业更好地应对更加复杂的市场挑战。

三、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

(一)强化科研队伍创新意识在供电企业内部,对工商管理体系的研究与探索工作与科技人才息息相关,因此科技创新体系与工商管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随着供电企业工商管理理念的深入贯彻落实,企业逐渐关注高端科研人才的引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对人才招聘的渠道进行有效优化,为企业招聘更多高科技技术性人才;其次,对目前在岗的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将其打造成一支创新能力强的科研队伍。而这些高水平人才在对工商管理内容进行解读的过程中也能够促使工商管理体系内容以及模式的改革。

(二)用科技创新带动工商管理体系创新供电企业之所以能够实现平稳运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转。随着科技创新机制的出现,科技促进生产的理念得以实践,也是对科技管理体系进行创新的尝试,这主要表现在管理思维拓展、科研项目成果展示等方面。随着科技创新带动工商管理创新工作的深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无形之中得到了提升,核心技术得到了升级,是企业实现长足发展的推动力。

四、结语

作为现代化的企业需要不断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同时做出一定的调整,在创新以及思考中实现前进。供电企业需要正视工商管理体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利用工商管理的内容带动科技创新,并且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在工商管理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促使两者成为互相促进的个体,为企业实现长足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篇(7)

青海是除以外全国最大的藏族聚居区,藏区总面积69.6万平方公里,占青海全省总面积的96.6%;人口181.85万,占青海全省总人口的32.8%。青海藏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但是,青海藏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落后又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青海藏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特点

科技创新意识缺乏。青海藏区中小企业起步较晚,许多中小企业是由传统的民族手工业发展而来,属于传统型中小企业,所处行业及生产产品对技术需求不是很大,科技创新压力较小,缺乏科技创新意识。据调查:已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企业其科技创新动力主要是由于市场需求和竞争压力。

在对有助于企业创新成功的因素调查中,“厂级领导的作用”在重要性排序中排在第二,说明厂级领导的作用是决定企业创新成功与否的关键。青海藏区中小企业管理者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惧怕科技创新风险,害怕失败,求稳怕乱,图个安稳日子;部分中小企业小富即安,不谋做大做强,不注重创新,科技创新的主动性较差。

科技创新水平不均衡。青海藏区中小企业分布在青海省6个藏族自治州。由于各州自然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生产总值最高的海西州为273.11亿元,占全省的28.4%,最低的玉树州只有12.66亿元,占全省的1.3%,相差20余倍;人均GDP最高的海西州为62583元,与最低果洛州7391元相差8倍有余。同时地理位置、交通运输等条件不同,使得青海藏区中小企业发展速度及规模也不相同,科技创新水平差异较大。

科技创新模式多样化。科技创新模式是指创新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所采用的相对稳定的一般创新行为倾向和样式。根据科技创新方法分为自主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模式和合作创新模式①。中小企业应根据企业性质及企业所处的发展时期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模式,降低风险,获取收益。据调查:青海藏区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模式选择中52.80%的企业选择了自主创新,29.85%的企业选择模仿创新,17.35%的企业选择了合作创新。

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困难较大。青海省目前共有研究与开发机构49个,其中有40个集中在西宁市及海东地区,青海藏区只有9个(其中海北州2个,黄南州2个,海南州1个,果洛州1个,海西州3个),占22.5%②。青海省仅有的8所普通高等学校均在省府西宁市。这对地处偏远的藏区中小企业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产学研合作的困难程度。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青海藏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够完善。据对青海藏区中小企业2006~2008年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采取的措施调查:38.7%的企业只是进行了企业技术秘密内部保护;只有13.7%的企业申请了专利,31.8%的企业注册了商标。由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强,创新企业的一些科技创新成果不能得到很好保护,被别的企业或个人“搭便车”,挫伤其创新积极性,影响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

青海藏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风险类型

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但科技创新受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风险较大。科技创新风险是指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科技创新项目的难度与复杂性以及创新者自身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而导致的科技创新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及其后果③。理论上讲,科技创新是具有创造性的过程,整个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都有风险存在。

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主要是指由于技术方面的因素及其变化的不确定性而导致创新失败的可能性。青海藏区经济发展滞后,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技术力量弱等特点,使得技术风险在所难免。一方面由于技术基础薄弱,技术积累不足,缺乏相应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能够达到预期的创新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对引进技术的有用性和先进性不能正确评价,无法产生预期收益;对引进技术不能消化、吸收及进一步创新、开发,导致低水平重复引进④。同时,由于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相应的科技创新成果保护措施,致使科技创新成果以公开或隐蔽的方式流向企业外部。所有这些都可能引起技术风险。

人力资源风险。青海藏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落后,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而当地国民素质较低,因此青海藏区中小企业职工素质普遍较低,尤其是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更为缺乏。据调查:青海藏区中小企业中本科以上学历的职工只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8.20%;企业科研人员只占到总人数的7.46%,科研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只占科研人员的47.70%,甚至有许多企业就没有专门的科研人员。科技创新活动离不开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缺乏势必给科技创新带来不确定性,并可能成为风险。

资金风险。青海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对中小企业科技资金的投入力度不大,青海藏区科技资金投入更是严重不足。青海藏区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由2007年的0.39%(最高海南州0.50%,最低黄南州0.22%)增加到2008年的0.44%(最高果洛州0.74%,最低黄南州0.18%),但远低于青海省的1.09%。总体来说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总额少、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低,且不稳定。由于财政科技投入严重不足,青海藏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资金主要以自筹和银行贷款为主。由于中小企业自有资金规模小,通过银行贷款融资又比较困难,因此青海藏区中小企业资金缺乏,很难保证科技创新的资金需求,影响科技创新活动的正常进行,形成风险。

市场风险。市场是企业科技创新的起点和终点。企业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从而可以选择适合市场需要的科技创新项目,通过加强管理,取得创新成果,最终满足市场需求,获取科技创新收益。但由于青海藏区中小企业地处偏僻,非常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使得企业很难及时、准确地收集到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变化,科技创新盲目性较大;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市场信息,创新成果也很难推向市场获取收益,风险较大。

青海藏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风险防范对策

技术风险的防范对策。培育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技术积累;在科技创新项目的引进上尽量选择与企业自身能力相匹配的项目;同时回避风险较高的科技创新项目。加强产学研合作,主动寻求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由它们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解决企业技术难题,降低企业创新风险;同时积极与其他企业合作,联合攻关,减少研发风险。实施科技创新多元化策略,选择合适的科技创新项目进行组合,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建立相应的科技创新风险预警系统,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频率;同时建立“科技创新风险基金”,增强风险承受能力,减少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程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通过申请专利权、注册商标权及技术保密等措施切实保护企业科技创新成果。

人力资源风险的防范对策。积极加强人才引进,通过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招聘高校毕业生及各种高素质的人才到企业工作。注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素质;同时加强“科研团队”的组建和培养。改革用人机制,“不为所有,但为所用”,引进“候鸟型”高素质科技人才;同时,聘请本地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到企业做顾问或者咨询人员。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留住人才。

资金风险的防范对策。积极争取政府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和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确定适合自身状况的融资途径,寻求和利用外部资金。转移科技创新项目的投资风险,如向保险公司投保或吸收风险投资。

市场风险的防范对策。加强市场调查,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及时掌握市场信息,通过了解、分析,发现市场的现实和潜在需求,抓住市场机遇,使科技创新活动“有的放矢”。加强与同行的技术协作,与用户建立密切联系,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加强市场营销,组建“营销团队”,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注重营销沟通,使科技创新成果能快速推向市场并迅速转化为企业利益。(作者为青海大学财经学院副教授;本文系青海省社科规划项目《青海藏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09008)

注释

①林迎星:《自主创新与区域建设》,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第279页。

篇(8)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入实施,要求企业必须更加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努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这就需要企业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工商管理工作,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从企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普遍都具有一定的意识,特别是一些大中型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然有很多企业没有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没有通过卓有成效的工商管理推进企业科技创新,要求广大企业既要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在科技创新中的推进作用,也要不断强化工商管理改革,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1.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

1.1 具有支撑作用

科技创新尽管属于企业管理的一个方面,但由于科技创新涉及方方面面,因而需要各个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企业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工作,可以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人才等方方面面的保障,进而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一些企业为了能够使科技创新工作得到加强,进一步改革和创新了工商管理工作,特别是进一步强化工商管理工作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力度,构建了相对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科技创新的深入开展,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1.2 具有协调作用

对于企业科技创新来说,是一个长期的、漫长的、持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也需要对企业进行有效的资源融合,进而为科技创新创造条件。企业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工作,可以发挥工商管理的协调作用,使各个方面的智慧、力量凝聚到科技创新中来,比如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企业可以通过创新人力资源招聘工作,特别是通过“互联网+人才”的模式,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使各方面人才能够汇聚到企业科技创新中来。工商管理的协调作用还体现在企业可以协调各个部门共同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努力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1.3 具有引导作用

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更具有竞争力,同时也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这就需要发挥工商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比如通过改革和创新营销管理工作,加强对市场的调查和分析,针对市场需求对企业科技创新提出一定的意见和建议,进而能够引导企业科技创新与市场机制对接;再比如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还可以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特别是由于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财务部门可以合理安排科技创新资金,而且也可以向各级政府争取科技创新扶持资金等。

2.科技创新视域下企业工商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观念比较落后

对于开展工商管理工作来说,要想更好地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创新工商管理观念,更加重视为科技创新提供服务。但从当前一些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为企业科技创新服务观念比较落后的问题,特别是很多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没有深刻认识到服务于企业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要性,还没有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这已经成为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还有一些企业尽管也强化工商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并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有效的管理,导致企业科技创新环境不优,特别是相关保障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必须会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规范化、持续化以及有效化。

2.2 管理体系相对陈旧

由于我国企业早期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不足,而且在科技创新方面也没有引起重视,这也直接导致很多企业工商管理体系还在紧紧围绕企业科技创新来展开,工商管理体系陈旧的问题相对比较突出。比如一些企业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协调机制,特别是在引导和服务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导致很多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制约。还有一些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的过程中,尽管也认识到应当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和保障,但在落实方面仍然比较落后,比如各个部门还没有对科技创新给予高度重视,在 行业协会和行业商会构建科技创新平台等,使科技创新能够得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等。

2.3 管理方法缺乏创新

要想使工商管理工作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服务,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创新工商管理方法,但目前很多企业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工商管理缺乏创新的问题十分突出。比如一些企业不重视工商管理的系统性,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协调,因而也不可能为科技创新创造有利条件;再比如还有一些企业不重视电子商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在开展营销管理的过程中,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相对比较落后,缺乏对市场、客户、顾客需求情况的调查和分析,这也直接导致企业科技创新不符合市场需求,甚至一些企业研发的新产品还没有上市就已经成为落后产品,这主要是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对技术创新的有效管理和服务。

3.科技创新视域下企业工商管理的优化对策

3.1 创新工商管理观念

科技创新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举措,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战略发展能力。这就需要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工商管理模式。这就需要企业将工商管理工作与科技创新进行有效的融合,特别是要强化工商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协调作用和引导作用,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要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大力推动工商管理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着眼于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障,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工商管理机制,努力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创新工商管理理念,还要切实发挥好工商管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组织和协调功能,特别是要发挥好助手作用,比如企业应当制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对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科技创新进行系统安排和设计,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的持续性和战略性,同时还要制定更具有针对性、效能性和系统性的科技创新保障措施,进而能够使科技创新工作持续开展,并且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科技创新成果。

3.2 创新工商管理体系

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把健全和完善工商管理体系上升到战略层面,纳入企业战略发展体系当中,不做创新工商管理体系,进而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强大的保障。由于企业科技创新涉及面广,而且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并且需要方方面面的广泛参与,同时还要对企业的各类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因而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管理工作,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使企业科技创新能够拥有良好的基础。比如在引导和服务企业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各部门协调机制,将科技创新纳入各个部门的工作体系当中,共同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工作合力。创新工商管理体系,还要更加高度重视内部体系和外部体系的有机结合,除了要对内部各类科技创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之外,还要更加重视对外部资源的有效利用,比如企业可以加强与其他企业的战略合作,共同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再比如还可以依托到更多的外部支持,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

3.3 创新工商管理方法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想使工商管理工作能够更具有推进作用,至关重要的就是创新工商管理方法。要将“系统理论”应用于工商管理工作当中,强化工商管理工作对科技创新的多元化支撑,比如在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人力、物力、财务保障的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相关方面的系统化应用;要进一步强化工商管理模式创新,特别是要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狠下工夫,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服务,比如为了能够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针对性,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市场需求信息、企业产品信息以及相关意见建议等进行收集和分析,为企业更好地开展科技创新提供决策辅助;再比如在开展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强化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角度为企业产品创新提出意见和建议。创新工商管理方法,还要更加高度重视企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团队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高绩效科技创新团队,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效率。

综上所述,在我国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 0 25”战略的新时代,企业必须将科技创新上升到更高层面,特别是着眼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强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促进企业改革创新发展,积极探索更加有利于企业科技创新的工商管理新路径。尽管很多企业都十分重视科技创新,而且与过去相比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很多企业还没有将工商管理与科技创新进行深度融合,导致科技创新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深入、高效开展。这就需要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从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新进步的战略高度,着眼于解决企业工商管理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重点要在创新工商管理观念、创新工商管理体系、创新工商管理方法“三个创新”方面取得突破,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创造良好条件、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篇(9)

1.烟草企业条块分割,工商分离,机构庞杂,产学研脱节,不利于产、学、研的结合。

2.烟草企业成果转化“瓶颈”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比例较低,应用范围较窄,使得一些很好的科技成果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烟草商业企业专利技术和高新技术少在整个烟草商业企业中,科技创新主要集中于管理模式、规范、管理系统等软科学、标准化和信息技术开发应用层面。

4.体制机制不完善。不同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各不相同,不少烟草企业的工作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大或者不够科学,更多倾向于褒奖成功,缺乏谅解创新过程中失败的举措。

5.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内,员工特别是科研人员文化程度、岗位技能、科研能力等等参差不齐,创新的意识有高有低,科技队伍总体呈现总量偏少、高层次人才少等现象,缺乏科技创新领军人物,整体科研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且科研水平有待提高。

6.由于地市级烟草商业系统的经营管理范围包括烟草专卖行政管理,卷烟物流、营销等生产经营活动及专卖局与烟草公司双重性质的内部管理等,造成了其科技创新工作也涉及到卷烟营销、专卖管理、烟草物流、内部基础管理等多个不同的技术领域。其直接结果是科技创新目工作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二、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信息化管理现状

通过对全国烟草行业省市级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特别是陕西省烟草公司及所属地市级烟草公司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现状及效果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对烟草商业企业创新管理现状大体可以归纳如下:

1.科技创新工作基础管理水平不一,缺乏统一管理规范和标准。由于缺乏规范统一的烟草企业科技项目管理规范和管理标准,使得全省各地市科技基础管理工作水平不一。

2.缺乏“一站式填报”的科技管理平台,各地市级科技管理部门在组织项目申报、检查、验收等环节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纠正文书格式,指导信息填写,不能将时间和精力集中于项目管理等关键环节。

3.各地市科技成果和项目研究报告等电子档案不共享,容易发生项目重复申报现象,造成了公司内部资源浪费,影响了科技成果资源的推广应用,各地市科研人员也难于继承前期科研成果,致使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受到影响。

4.科技项目管理平台的缺失,使得科研项目管理各个环节中的信息不能被关键决策者和专家学者提前介入并及时知晓,项目研究深度有待加强。

5.科技创新人才管理中,缺乏全省统一的人才库,不利于科技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如果这种管理模式一直改变不了,将会在某种程度上对陕西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带来限制。

三、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信息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2015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落实和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扶持等普惠性政策,鼓励企业增加创新投入。支持企业更多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科研平台建设,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在这种形势要求下,烟草商业企业必须加快科技创新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步伐,以便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在新常态下深化烟草商业企业改革发展中的作用。要实现此目的,烟草商业企业科技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快速,让使用者快速的并且低成本的反复使用基础资源,实现立项申报快速,成果推广便捷共享学习等。

2.成本,极大的缩减成本,将非经常性开支转化成为经营开支。这从表面上降低了成本线,因为使用者并不需要为一次性或者是非经常计算任务而购买整个基础设备。

3.方便,可以让使用者通过浏览器来访问系统,而与他们的位置或使用的设备无关。基础设备是非现场的并且通过Internet访问,使用者可以从任何一个位置访问。

4.可靠性,通过冗余站点的使用来提高可靠性,这使得科技项目管理系统适合业务的连续性和灾难性恢复;规模可变,根据需要动态的缩放资源供应,让用户不必考虑系统的最大负荷。

篇(10)

前言:基于企业科技创新理论相关成果,在充分分析我国电力设计企业科技创新现状的基础上,对影响科技创新能力的内外因素进行分析,结合电力设计企业实践,侧重探讨了提升电力设计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与管理机制优化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本文研究电力设计企业在当前环境下的科技创新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1 输变电设计企业的科技创新现状

输变电设计企业主要开展电源项目和各类电网工程的勘测设计业务,企业优势有:具有一支学历高、专业知识精、综合素质好的人才队伍;具有良好的信誉和稳定的客户群体;行业进入壁垒大,企业技术优势得天独厚等。劣势有:生产能力相对过剩;重生产轻市场的状况尚未根本改观;勘测设计产品单一,企业经营风险教大;缺乏综合性高端人才等。

近年来,各设计企业从战略高度认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把科技工作摆在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突出位置,加强科技研发平台及科研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企业技术中心,形成管理、研发、应用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实现内外部资源有机结合;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得到不断完善,科技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科技研发能力不断增强。

虽然科技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也应看到,各设计企业科技水平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一是在高端业务领域与中电工程所属企业存在差距,缺少核心技术和竞争力强的专有技术;二是科技创新平台等级低,涉及战略性、前沿性与关键性的高端课题少;三是缺少高层次人才,尤其缺乏专家型、大师级的复合型领军人才;四是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科技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五是科技成果份量不重,获得的科技奖项级别不高。此外,知识产权分散,集中度不够,在业务中起关键作用的专利和专利群很少。

2 制约输变电设计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内外因素

制约输变电设计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国家或地方对勘测设计咨询企业的鼓励政策力度不够;市场结构的不平衡不利于企业实施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亟待提高等。内部因素主要有:科技创新在企业经营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科技创新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企业引进技术消化再创新能力较弱;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相对匮乏;技术转移和推广应用力度不够等。企业创新成果应用中缺少适用性、应用率、经济性、应用效果等指标,创新效益的评估机制不健全。这些都是企业在创新管理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科技创新能力由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决策与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能力、产品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六方面构成。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是企业利用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采取一定的管理手段,以激发组织创新潜力、改善组织创新绩效、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它是一种涉及企业创新要素、过程和管理的综合能力,具有系统性、动态性、累积性、多样性等特点。

结合电力设计企业发展现状,在充分结合诸多研究基础上,考虑到定性和定量、微观和宏观等各方面因素,将电力设计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解为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42个三级指标,同时采用半定量的矩阵分析法,初步分析了电力设计行业的创新能力强弱程度,

3.建立健全具有企业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

完善创新管理组织机构。强化技术委员会的领导职能和战略职能、适时建立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等,强化科技创新的专职管理。建立技术中心以后,目前常规的科技项目管理、专利申报、科技报奖等均可纳入其中,企业科技创新战略可以落实到具体的专职部门负责实施,将项目管理模式引入科技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成效。

实施创新课题项目化管理。科技创新工作包括从立项、计划、审批、执行、控制、检查、验收、考核等流程,同样涉及到目标、质量、进度、成本、风险及合同管理等内容,因此,可将项目管理模式真正融入科技项目管理中,把项目决策权和人、财、物权委派首席专家(项目负责人)管理,将科技创新项目和工程项目置于同等重要地位,有利于组织技术人员协同攻关、提高创新效率。

完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投入机制上,应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的经费投入,增加专职研发人员数量及相应的技术培训投入。运行机制上,要把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人员投入、培训经费和创新成效等作为评价主要内容,系统设计评价程序和方法,科学衡量企业的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使创新指标成为企业内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应用和市场开发一体化策略的内涵是:整合企业内外资源,优化创新要素,加强技术开发力度,全面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工程设计水平。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应用和市场开发一体化策略可采取研发团队和设计团队相互重叠的人力资源,同步开展相关技术攻关和工程设计,保证了科技创新与设计业务的相互衔接,促进实用化成果有较高的转化率和应用水平。

在管理体制优化方面,应考虑输变电设计企业个体各自状况,在整个行业内所处位置和不同发展阶段,考虑战略实施的要求,对各电力设计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进行优化。

4 采取合作开发与自主研发并举的科技创新模式

输变电设计企业应抛弃固有的封闭模式和僵化习惯,采取合作开发与自主研发并重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建立虚拟化和实体化相结合的创新团队,实现“资本、知本、智本”的良性循环。

充分发挥产学研协同机制提升创新能力。通过产学研机制的纽带可以为企业培养大批人才,为创新型领衔人才的成长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促进企业人才科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科研机构的研发人员,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熟悉企业的创新需求、生产运作和盈利模式,有助于研发机构更好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发挥企业主体地位,真正形成和掌握核心技术。输变电设计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目的,归根到底是通过科技创新形成的核心技术获取竞争优势。因此,无论采取合作创新为主还是自主创新为主,都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在目标定位、课题选择、项目策划、技术方案、试验研究、成果编制、评审鉴定、技术推广等创新环节中牢牢掌握主动权和自,确保创新成果的新型实用。

5 加速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的专业领军人才

实施科技创新策略时,输变电设计企业应加速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的专业领衔人才,构筑人才高地。

积极引进高端人才。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对企业至关重要,一个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不仅可以显著提升组织技术水平,还直接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对提升企业地位立竿见影。各电力设计企业应根据发展战略优化人力资源,积极吸引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稳固构筑人才高地,形成人才竞争优势。

采取有效激励机制,健全人才培训体系。企业应形成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培训体系。

6打造一体化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从信息化应用基础来说,某输变电设计企业已经建立起以科研项目为核心的科研工作管理信息系统,构筑了稳固的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并搭建一个统一集成的信息化综合系统,基本实现了科技项目的一体化管理。

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上线,使得科技管理由纸质文本管理转化为电子文档管理,所有科技项目的信息均能在数据库中检索并生成电子表单。职能管理部门和项目承担部门、人员的沟通更为有效,准确性更强,过程控制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随着科技管理系统中的信息的动态更新,即可实现科技项目从立项-计划-策划-实施-招投标-合同-付款-评审-验收-归档的全过程管理,使各级管理者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最准的信息。

结语

总之,工程的参与者必须要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扎实工作、认真研究、勇于探索,加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从而实现输变电工程创优目标,同时保证整个电力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篇(11)

2、创新

科技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创新。失去了创新性的科技就是“伪科技”,就是古董。人类历史上多少伟大的发明、创造,在今天看来都再通常不过、已经不再具有科技的意义。科技需要在动态中保持创新活力。企业科技管理要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的位置。通过企业科技管理要让企业科技具有先进性、让整个企业具有创新能力,从而突破传统束缚、打破现状的局限。企业在具有稳定利润的前提下,为了保持现有的利润,经常会遵从保守的原则,让企业的各种要素遵从现有的发展惯性。比如,一些垄断性的、传统型的企业集团经常会这样做。虽然美国可口可乐的配方至今没有人知晓,但是从企业诞生至今一百多年来配方始终没变。可口可乐公司算是一个独特的例子。一般情况下,企业保持技术惯性时间一久,自身的发展就会出现瓶颈。企业科技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不断打造本企业的创新性。在具体实施上,突出表现为“针对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技术开展重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主要的项目有:技术改造、技术引进、设备更新、新产品设计,试制新产品等。这些是贯彻科技创新的途径,也是科技创新的表现。

3、效益

从政府的角度来开,公益是科技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但对企业来说,效益才是科技管理的最高目标。在企业科技管理中,要按照企业经营规律和科学技术工作自身规律,充分、合理地利用企业科技力量和资源,让科技实力迅速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实现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国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取得的效益越来越明显。在2011年度颁发的北京科技奖中企业占七成,创造的经济效益明显。例如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获得2011年北京科技奖的“面向无线城市信息应用的融合业务平台”项目取得直接经济效益22.4亿元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依靠资源消耗型的增张已经行不通,依靠科技进步将是企业取得自身发展和良好效益的根本途径。

4、安全

科技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但科技上的失误也是最容易导致生产事故的。特别是在从事尖端科技的企业,企业科技管理必须要到位,确保企业不因技术问题出现重大的安全生产事故。2011年的日本核泄漏事故虽然有天灾的成分在里面,但电力公司在核电站上的技术设计与管理方面也是有诸多不足的。比如,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发生的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就是核电站抗震能力不足和设备老化所致。②重大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人为因素作祟,不重视技术管理,如果能从技术上采取有力措施,好多重大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企业要依靠科技管理手段,制订和执行技术标准、建立科学的工作程序、健全技术操作规程、做好产品质量的监督检验,防范重大事故的发生,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5、人本

科技的进步、企业的发展,人是根本。企业的科技进步需要科技人员的努力,企业的科技管理需要懂得现代企业运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双料管理人员。从根本上说,企业的发展最终是为社会造福,为企业所有员工谋取实际的利益。因而,企业的科技管理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要管理好科技,也要以宏观、全面的视角管理好人,“知识经济时代员工的管理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3]。知识员工与普通员工的管理有很大的差别,这种管理应该是服务和引导为主要的手段,让科技的创造者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来自企业的温暖,感受到自身在企业里的重要性。知识员工的劳动难以形成流水线,要让知识员工发挥出创造性,推动企业的科技进步,就应该给他们更大的自主性。当个人得到个性满足和发展的时候,也正是企业收获最大的时候,企业的科技水平必然也会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