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税务管理长效机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住宅小区(厂)区内 雨 污水 管道
一、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一)人、机、料、法、环准备
施工准备必定先要确定人、机、料、法、环,人员要确定并到位,所需使用的机械设备要到达现场,所使用的材料已经确定,并有部分已经到达现场满足开工使用需求,施工所采用的方法已报甲方及监理单位进行确定并同意按此方法进行施工,各个环节和相关的单位已经及时的进行沟通。
(二)图纸会审
施工图纸是民用建筑群(住宅小区)及厂区内雨、污水管道施工的主要依据,应保证图纸的正确性,坚持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图纸会审制度。具体结合图纸,掌握化粪池位置、各雨、污水管道出户位置、管线长度、管线走向、管材直径、井位数以及与工作面开挖有关的地形、地貌、地物等情况。便于了解工程的基本情况,同时依照图纸确定的桩号走向对水准测进行复测,以避免出错。
(三)管材的检验
室外雨、污水管道应采用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排水铸铁管或塑料管。其规格及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及设计要求。室外雨、污水管材中常出现一些普遍的问题是管材质量差、存在裂缝或局部混凝土酥松、抗压、抗渗能力差,容易被压或产生渗水,管径尺寸偏差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确保管材的质量,应采用一些具体的检查措施,比如首先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管材,并且检查管材的出厂合格证及送检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是否齐全;其次应重视管材的外观检查,管材不得有破损、脱皮、蜂窝、露骨、裂纹、沙眼等现象,外观检查不合格不能使用。
(四)测量放线
施工前严格按图纸进行放样,根据甲方提供的控制点及现场加密闭合的控制点用全站仪或经纬仪测定出管道中心线,直线段10m一点,曲线段5m一点,并测定出检查井的平面位置及原地面高程。开挖时根据图纸设计高程,计算出开挖深度,按规定坡度放坡,并用石灰撒出开挖坡顶上口两边的边线,开挖时,进行跟踪测量,沟底每隔5m测定出一个平面位置及垫层面高程控制桩(垫层面高程等于图纸设计管内底高程减去承插口管壁厚度),严格控制好沟槽底的平面位置及高程,垫层浇筑完毕及时在垫层面上用全站仪或经纬仪测出管道定中心的平面位置并弹出墨线及检查井的平面位置和大小。管道安装时进行跟踪检查测量,复测管内底高程是否与图纸对应,管道施工完毕,应进行竣工测量。各道工序的测量资料需认真做好记录,所有测量成果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复。施工测量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GB50268-2008、GB50242-2002)。
二、沟槽开挖、支护与管基施工
(一)沟槽开挖与支护
在确定开挖断面时,要考虑生产安全和工程质量,做到开槽断面合理,开槽断面由槽底宽、挖深、槽底、各层边坡坡度以及层间留台宽度等因素确定;开挖过程中应根据土壤类别及性质确定槽帮坡度,对于较深沟槽宜分层开挖,挖槽土方应合理安排堆放位置以防止塌方;雨季施工应在沟槽四周叠筑土埂,必要时在埂外开挖排水沟以防止雨水流槽内,必要时加设集水井用泵抽水来防止槽底泡水;在埋有高压线地区内开挖时要求挖掘机不能在其正上方开挖,必要时采用人工开挖;开挖过程中遇到地下管线和各种构筑物应尽量迁移。开挖过程中随时对槽底进行高程检验,采用机械开挖时在槽底高程以上20cm应改换人工进行清挖以防止超挖,若遇超挖应采用碎石回填到设计高程或填土夯实,并保证其密实度不低于天然地基密实度。
(二)管基施工
在沟槽内有积水和淤泥的情况下,应先将沟槽彻底清除干净,保证干槽施工,如果槽内有地下水应采取排水措施;同时严格控制管基的厚度和高程,各种排水井底及管底应按设计给定的标准图施工,各种排水井和化粪池均应用混凝土做底板(雨水井除外),厚度不小于100mm。管道垫层应按照设计宽度、厚度进行摊铺,铺设完成后尽快浇筑混凝土以免对垫层造成破坏,基础混凝土浇筑一般采用钢模板立模,并应复核槽底标高和模板顶弹线高程,以确保平基厚度及高程,并防止支杆的支撑点不直接支在松散土层,采取加垫板或桩木的措施以保证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浇筑后应先用插入式振动器振实后用平板振动器振平及抹平,一般第一次先将基础浇筑成水平状之后浇筑管座。施工中若遇到雨水或其它客水进入沟槽,应采取排水措施将其清除干净之后铺设砂垫层以保证沟槽施工防止带泥水浇筑平基混凝土。
三、管道安装
管道安装应正确计算管道铺设长度,施工前根据图纸和规范确定两检查井间管道铺设长度,管子伸进检查井长度及两管端头之间预留间距,在安装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长度,防止管头露出井壁过长或缩进井壁。同时,严格控制管道的直顺度和坡度。排水管一般采用自下游向上游安装,若管线质量较大应采用吊车吊装,吊车开行至沟缘2m处即应停止以避免沟壁坍塌,下管时应专人指挥,绑管子应找好重心,平吊轻放以免扰动基底管道相互碰撞,若施工现场狭窄不宜采用机械施工则应采用人工压绳下管,管路进入沟槽时应防止其与槽壁支撑及槽底或槽内管道碰撞,并应严格控制水平与方向。
管道安装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管道安装前必须垫稳,不能有倒坡现象,管道内不能存有泥土、砂浆等杂物,管道接口缝隙宽度应均匀。若需水泥砂浆抹带施工则应严格控制砂浆配合比,并保证砂浆搅拌均匀以确保其强度及和易性,抹带施工前应将管外壁凿毛并洗刷干净,之后根据管径进行抹带施工.,抹完后进行覆盖洒水养护以防止空鼓、开裂;对于直径不大于600mm的管路,在抹带施工的同时应配合用麻袋球等在管道内来回拖动以便将流入管路的砂浆托平,对于管径大于600mm的管路应勾抹内管缝。
四、检查并施工
施工中容易出现基础尺寸及高程偏差较大,井壁砌砖通缝、砂浆不密实、不饱满,抹灰面起鼓发裂等质量问题。因此应控制检查井基础的质量,不能带水浇筑垫层和基础,要保证基础的几何尺寸和高程符合设计要求,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砌砖。严格控制井墙的砌筑质量,井壁必须竖直,不得有通缝;灰浆要饱满,砌缝要平整,抹面要压光,不得有空鼓裂缝等现象;检查井水流槽高度应与主管内顶相平,下半部分是与主管半径相同的半圆弧,上半部分与两侧井墙平行,其宽度与主管管径相同,雨水流槽高度应与主管半径相平,流槽形状应为与主管半径相同的半圆弧;严格控制踏步井圈井盖的安装质量,铸铁踏步安装要牢固;污水井踏步要涂防锈漆;安装井圈要坐浆饱满,井盖和井圈要配套;在交通量大的道路上必须安装重型井盖。
五、闭水试验
在具体的闭水试验中,应做好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和具体的试验方案;试验前需将灌水的检查井内支管管口和试验段两端的管口,用专用管件或水泥砂浆砌砖堵死;如用水泥砂浆封堵,待养护3d-4d到达一定强度后才能闭水;闭水时,在上游井内灌水,当水头达到要求高度时,检查砖堵、管身、井身有无漏水,如有严重渗漏要进行封堵,待浸泡24h后,再观察渗水量,测定时间不应小于30min;同时应正确计算渗水量,在闭水试验中要真实记录各种数据,并根据数量正确计算渗水量。
六、管沟回填
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创优政治生态环境,坚持从政治高度、长远角度和事业维度深刻学习领会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开展主题教育的总体要求,围绕“四项措施”突出抓好区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主题教育,围绕“五个一”切实抓好基层党支部学习教育和检视整改,构建了理论学习长效机制,党性教育长效机制,担当激励长效机制,廉洁自律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提升责任落实传导力。贯彻落实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定期开展专题学习研讨,今年以来开展集中学习研讨12次,领导干部带头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基层党建联系点制度、定期讲党课制度等,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构建新纵合横通强党建机制体系。加强党支部建设,认真落实、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每月定期组织学习研讨,利用规范化党员活动室开展多种活动,丰富党员学习方式,提升党员政治素质。建设了标准化党员活动室,注重阵地建设,积极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参与市局“读书月”活动,今年开展了主题为“薪火相传青春领学”新时代青年读书学习活动,依托“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丰富文化活动载体,关心关爱党员干部,提升基层组织凝聚力。
(二)牢牢把握减税降费和组织收入两个中心,夯实主业根基。
不折不扣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全力做好税费优惠政策宣传辅导和落实工作,确保政策应知尽知,红利应享尽享,主动服务“六稳”“六保”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质保量完成组织税费收入目标,围绕全区重点经济领域改革任务目标,全心全力做好税收收入分析工作,落实税收分析制度,定期向区委区政府报送税收分析报告,争取工作理解和支持。利用增值税发票数据分析平台等,持续做好专题报告分析工作,为区领导决策提供税收数据支撑。
(三)纵深推进依法治税和廉洁从税两项建设,筑牢防控主线。
持续深化税收法治建设,着力夯实征管基础、规范风险管理。建立标准件行业动态管理机制,持续做好“以电控税”工作,重点筛选“有收入无电费”或“无收入有电费”的工业企业,逐户核实耗电实际情况,把“假工业”风险彻底“打死”,杜绝税收执法风险。加强增值税发票管理,加大作废发票、失控发票监控力度,从抵扣源头上防控增值税发票管理风险。开展“税务、企业双向监督、合力净化”税收环境座谈会16次,打造亲和清”新型税企关系和征纳关系,建设“税企廉洁共建”的防腐长效机制。结合“全息式”教育和日常税收工作实际,制定《青廉工程廉政警示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利用“智税”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矩阵群等网络教育平台,开展“青廉工程”网络直播教育18期。开辟网络教育新阵地,同时,面向全区纳税人发放廉洁自律情况网络调查表,各税务分局通过微信群、钉钉群和办公场所粘贴的方式进行宣传,共计收到有效问卷16176份。与全区4753户一般纳税人签订税企共建“廉”心书,切实强化广大纳税人、缴费人对税务干部廉洁从税的认同感,进一步提升纳税人满意度。
(四)扎实推进智慧税务和便民服务两个创新点,优化利民利税营商环境。
智慧办税优化升级。打造“1厅+4区”自助办税格局,配置28台自助设备、20台云桌面,实现主城区2公里办税无盲点的“智慧服务城”目标。抽调8名业务精英组成“智慧云自助办税厅”导税团队,为纳税人提供政策咨询和操作指引服务。全力配合市局“智税服务平台”预约办税功能测试及上线工作,并在全市第一个正式投入使用。为全区重点企业提供点对点精准服务,将全区3734户重点纳税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行业纳入重点纳税人清册,各分局明确专门税收服务联络员并定制生成“电子名片”,为纳税人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精准宣传咨询服务。对全区出口企业全面推行网上申报,利用“互联网+便捷退税”服务平台、单一窗口、邮箱等网络方式受理出口退税申报数据,将出口退税业务平均办理时间缩短至4个工作日以内。消除服务难点痛点。召开纳税人满意度调查问卷情况分析讲评会,聚焦问题根源,加快改进。对信用等级高的纳税人出台激励措施,扩大小规模纳税人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范围,大力推广发票邮寄服务。加强税收征管操作规范,明确股室分局业务流程职责及办结时限,解决“发票领用、注销清算”等难题。积极推行“非接触式”办税,大力推广线上社保费缴费渠道、多元化缴费方式,基本实现网络缴费全覆盖。
(五)紧紧围绕素质提升和人才培养两个关键点,凝聚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新活力。
持续创新开展“全员学习、岗位练兵、业务竞赛”活动,积极营造学业务、练技能、比能力,人人争做岗位能手的氛围,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理论素养、业务技能和服务效率,达到税费政策精通,征管流程熟知,纳税服务优质,税源管理精细,信息技术娴熟,征纳关系和谐,后勤保障有力的目标。制定系统详细的干部培养计划和激励措施,使税务干部业务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目前已开展培训20余期,重点对疫情期间个人所得税及年度汇算清缴、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增值税税收优惠等政策、征管政策及相关业务、信用管理、法律知识系列培训等内容进行了讲解,累计参加直播培训2000余人次,累计收集试题1100余道。加强培训效果督导反馈,利用省局网络教育平台和中国税务网络大学进行相关测试,并取得较好成绩。
一、互动机制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促进了征管质量的持续提升。征管质量的提升极大地促进了税收收入。2009年我局完成增值税61.2万元,整体收入及增值税单项收入均创新高。
(二)提高了日常工作质量和效率。“四位一体”互动机制通过联席会议对各部门的提报和反馈事项进行统一研究部署,实现了业务工作的统筹安排。通过“四位一体”工作,实现了业务衔接互动和信息资源共享,减少了大量的重复工作任务,各查各的税、各做各的表、重复检查等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各部门人员的工作负担进一步减轻,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改善了税收经济环境。通过查管互动、查评互动,进一步强化了行业税收监管,基本达到了同类型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税负公平,在化解基层一线税收管理人员的执法风险的同时,维护了地方经济发展秩序,促进了征纳关系和谐。
(四)提高了认识,加强了组织领导。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我局积极成立了由局长求军扎西挂帅的互动机制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通过广泛宣传培训,无论是领导还是一般干部,都进一步明确了互动机制的科学原理和认真贯彻落实互动机制的必要性、紧迫性,充分认识到加强税源管理的重要意义,做到了思想统
一、认识到位,工作主动性大大增强。
(五)抓制度,建立了长效机制。我局积极建立和完善各项互动协作制度,制定《某县国税局税收“分析、评估、稽查、管理”互动机制实施办法》。为保证互动机制落到实处,使之成为长效机制,我局在工作中注重责任到人,严格责任追究。
(六)抓分析,有效指导工作。税收分析是税源管理的“眼睛”。为有效指导开展各项工作,我们紧紧抓住税收分析这一重要环节,认真查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一是通过互动机制健全税收分析体系,完善共享数据制度。二是采取计统部门与综合管理科共同分析等方式,实现各部门之间优势互补。
(七)抓核查,确保工作实效。为让互动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核查中,积极获取工商、地税等部门的数据,为纳税评估提供了准确的基础数据资料。实施纳税评估,遵循资料收集、案头评估、约谈举证、实地查验、评估处理的基本程序,坚持案头评估与实地查验相结合,对发现的问题认真查找原因。
(八)抓讲评,注重狠抓落实。为了将互动工作引向深入,我局对建立、运行互动机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时进行总结,
二、存在的问题:
2、完善审计方式方法
1、积极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根据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该局制定实施了《税收管理员管理实施办法》、《税收管理员操作手册》和《税收管理员绩效评价办法》,界定了每个岗位工作项目、程序、标准,明晰了岗位之间的衔接,从体制上较好地解决了“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积极开展税源控管“讲评”活动。坚持每季度组织3次税源控管讲评会议,每次视情况抽取一个或几个行业,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税收管理员进行讲评。通过讲评,反映控管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指出监控的重点、方法和下一步工作要求。促进了税收管理员对所管行业信息的最大限度了解和掌握,同时相互交流了经验,提高了税源控管技能。
2、建立“三级评估分析”管理机制。该局根据税收管理员业务水平和税收征管实际,实施了监控管理岗初审初评、分局联席评析、县局重点评估的“三级评估分析”工作机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__年以来共开展评估602户次,增加税收收入694万元。同时,积极探索建立行业税收管理的长效机制。按照“分析一个行业、整治一个行业、管好一个行业”的思路,加强了对薄弱行业的管理,先后制定了砖瓦窑业、加油站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管理办法,为建立行业税收管理的长效机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__年,全县55个窑厂共入库税款228万元,同比增收184万元。
3、大力开展税负调查分析工作。该局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加强税负率监控入手,通过加强对税负率低的企业的监控分析,准确把握税收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高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确保提高全县企业的整体税负水平。今年年初,县局又成立了专门的税负分析小组,抽调县局相关业务科室、稽查局和基层分局的业务骨干共16人组成四个工作组。全局紧紧围绕税负率分析监控工作,积极运用“源头控制法”、“过程控制法”、“库存控制法”、“结算控制法”和30余个预警控制指标及控制值指标计算分析模板,加强对增值税税源的调查分析。
4、积极实施预约定耗管理办法。针对当前生产加工企业日管中的薄弱环节,制定了《定陶县国税局生产加工企业预约定耗管理办法》,要求税收管理员深入企业进行各项定耗指标的采集和测算,逐户落实“预约定耗”指标,准确掌握企业基本情况,确定企业主要产品定耗指标。20__年,全局共排查纳税人691户,有问题的383户,查补入库税款1002万元。今年以来共实施评估236户,发现疑点纳税人165户,查补税款180余万元。
5、创新管理思路,开发设计了实用型的工具软件。一是开发应用“一般纳税人申报数据指标分析系统”,可以方便高效地发现一般纳税人申报数据存在的疑点,并针对具体指标差异指明了评估或检查的方向及重点,在日常监控管理及宏观税负分析工作中发挥了较好作用。二是依托普通发票比对监管系统,进一步强化普通发票的管理。各分局负责采集全县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发票联信息录入系统,办税服务厅录入纳税人存根联信息,然后进行比对。经过近几年的采集、比对、处罚,全县没出现大头小尾等情况。20__年以来共录入存根联2236份,发票联704份,比对不符4份,比对不符份数大大减少。由于“普通发票比对监管系统”对净化普通发票领购、使用、索取环境、提高普通发票的监控水平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推进作用。三是研制开发了“企业所得税减免税和税前扣除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信息采集、信息控制、信息查询、数据比对、信息提示、数据补录、数据统计等功能,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为各级税务管理机关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避免企业申报数据不准确和因政策不熟悉导致审批质量不高的问题,可以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该系统20__年已在全省国税系统使用。
6、切实加强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该局建立了数据分析讲评制度,抽调相关业务科室人员成立了数据分析小组,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分析会、一次讲评会,重点对宏观数据进行了分析,定期下发《数据分析报告》。各业务科室根据《数据分析报告》,对其中的分析项目进行了“再分析”,重点查找存在的问题,并以《纳税评估任务通知书》的形式下发到各税务分局,落实到具体的纳税人,较好地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依托作用。
7、实行绩效跟踪,深化效能监察。县局制定了《砖瓦窑厂绩效跟踪管理办法》、《税负分析效能监察实施办法》、《个体业户绩效跟踪管理办法》、《稽查案件绩效跟踪管理办法》等。办法中明确了工作的指导思想、监察的对象及内容、组织领导及实施、考核办法、监察告诫、责任追究等事项。初步形成了绩效跟踪执法监察制度体系,构筑和完善了效能监察新体系,保证了监察工作的有效开展,规范了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通过实施绩效跟踪,进一步拓宽了监察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效能监察体系,有效规范了绩效跟踪监察制度,丰富了效能监察内容,对提高国税人员政治素质、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廉政意识,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廉政与勤政的关系。20__年,县局采取不同方式、从不同侧面实施绩效跟踪监察考核,其中对砖瓦窑厂专项绩效跟踪监察150余户次,考核扣分90分,对3名直接责任人实施了责任追究。
二、目前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岗责不清晰,征管体系不成熟。一是部分科室、岗位职责不明确、业务衔接不规范。如各县区的税源管理科职责不统一,基层税收管理员具体应采集哪些指标?评估工作应由哪个科室负责?二是现行单项管理办法太多,不利于基层税务人员消化落实,疲于应付,缺乏主动性和管理的针对性,削弱了对纳税人的重点监控能力。三是税收监控存在着“盲区”。采取集中征收方式后,基层税收管理员大部分时间在单位集中办公,减少了深入生产经营一线调查实际情况的时间,致使一些漏征漏管户不能有效地纳入税收监控,降低了征管质量。四是稽查部门未能充分发挥其“内促征管”的职能。稽查信息反馈不及时、或者反馈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
2、现行税收政策某些方面不完善,从而造成管理上的漏洞。事实上通过加强
管理堵塞政策漏洞是无法实现的。如现行的农产品加工、废旧物资等行业的税收管理问题,企业骗关造成的骗税问题等。近年来,在国家加快外贸出口政策的引导下,企业自主经营权进一步放开,出口退税的环境相对宽松,在外经贸迅猛发展的同时,骗取国家出口退税的违法案件也呈上升趋势,不仅严重干扰了外贸出口的正常秩序,还加大了税务人员的执业风险。3、基层税务机关负担较重。一是基层工作量大,工作量不均,高素质人才少。二是务“虚”内容太多,事务繁琐,不能集中精力抓税收管理。三是调查核实任务多。有一些是办法中硬性规定的责任,增加了一线人员的操作难度和执业风险。如防止企业骗关而采取的核实货物销售、进项税真实性核实等。
4、税务人员素质不适应当前税收征管工作的需要。一是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有的人学历层次与业务能力不相称。二是人员老化严重,“进口”渠道不畅,每年进人指标太少。三是业务培训针对性差,缺乏系统性。
5、大部分企业税收法制观念淡薄。如造假账、“两套账”现象普遍存在;偷税、骗税现象比较严重;会计主管部门监督不力,企业会计基础薄弱、会计人员素质低等。
三、几点建议
1、尽快完善岗责体系。
应理顺机关各业务科室和基层分局岗位人员的职责,避免由于职责重叠、业务交叉造成的征管质量及效率低下等问题。起码全省应统一标准。建议上级对现有的各类管理办法进行合并、简化,提高可操作性,要适合现有基层人员素质的现状,便于基层人员操作。
2、尽快完善现行的税收政策。
一是农产品收购方面的税收政策亟待解决。二是废旧物资现行政策也不符合实际。目前执行的总局“国税发[20__]43号”文件规定,将废旧物资企业纳入一般纳税人管理,开具增值税发票替代“废旧物资销售发票”进行抵扣税款,这已经没有多大实际意义,使纳税人又多了一个虚开增值税发票的“罪名”,同时也给我们基层税务人员增加了执业风险。
3、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1、积极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根据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该局制定实施了《税收管理员管理实施办法》、《税收管理员操作手册》和《税收管理员绩效评价办法》,界定了每个岗位工作项目、程序、标准,明晰了岗位之间的衔接,从体制上较好地解决了“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积极开展税源控管“讲评”活动。坚持每季度组织3次税源控管讲评会议,每次视情况抽取一个或几个行业,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税收管理员进行讲评。通过讲评,反映控管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指出监控的重点、方法和下一步工作要求。促进了税收管理员对所管行业信息的最大限度了解和掌握,同时相互交流了经验,提高了税源控管技能。
2、建立“三级评估分析”管理机制。该局根据税收管理员业务水平和税收征管实际,实施了监控管理岗初审初评、分局联席评析、县局重点评估的“三级评估分析”工作机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年以来共开展评估602户次,增加税收收入694万元。同时,积极探索建立行业税收管理的长效机制。按照“分析一个行业、整治一个行业、管好一个行业”的思路,加强了对薄弱行业的管理,先后制定了砖瓦窑业、加油站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管理办法,为建立行业税收管理的长效机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年,全县55个窑厂共入库税款228万元,同比增收184万元。
3、大力开展税负调查分析工作。该局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加强税负率监控入手,通过加强对税负率低的企业的监控分析,准确把握税收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高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确保提高全县企业的整体税负水平。今年年初,县局又成立了专门的税负分析小组,抽调县局相关业务科室、稽查局和基层分局的业务骨干共16人组成四个工作组。全局紧紧围绕税负率分析监控工作,积极运用“源头控制法”、“过程控制法”、“库存控制法”、“结算控制法”和30余个预警控制指标及控制值指标计算分析模板,加强对增值税税源的调查分析。
4、积极实施预约定耗管理办法。针对当前生产加工企业日管中的薄弱环节,制定了《*县国税局生产加工企业预约定耗管理办法》,要求税收管理员深入企业进行各项定耗指标的采集和测算,逐户落实“预约定耗”指标,准确掌握企业基本情况,确定企业主要产品定耗指标。*年,全局共排查纳税人691户,有问题的383户,查补入库税款1002万元。今年以来共实施评估236户,发现疑点纳税人165户,查补税款180余万元。
5、创新管理思路,开发设计了实用型的工具软件。一是开发应用“一般纳税人申报数据指标分析系统”,可以方便高效地发现一般纳税人申报数据存在的疑点,并针对具体指标差异指明了评估或检查的方向及重点,在日常监控管理及宏观税负分析工作中发挥了较好作用。二是依托普通发票比对监管系统,进一步强化普通发票的管理。各分局负责采集全县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发票联信息录入系统,办税服务厅录入纳税人存根联信息,然后进行比对。经过近几年的采集、比对、处罚,全县没出现大头小尾等情况。*年以来共录入存根联2236份,发票联704份,比对不符4份,比对不符份数大大减少。由于“普通发票比对监管系统”对净化普通发票领购、使用、索取环境、提高普通发票的监控水平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推进作用。三是研制开发了“企业所得税减免税和税前扣除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信息采集、信息控制、信息查询、数据比对、信息提示、数据补录、数据统计等功能,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为各级税务管理机关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避免企业申报数据不准确和因政策不熟悉导致审批质量不高的问题,可以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该系统*年已在全省国税系统使用。
6、切实加强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该局建立了数据分析讲评制度,抽调相关业务科室人员成立了数据分析小组,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分析会、一次讲评会,重点对宏观数据进行了分析,定期下发《数据分析报告》。各业务科室根据《数据分析报告》,对其中的分析项目进行了“再分析”,重点查找存在的问题,并以《纳税评估任务通知书》的形式下发到各税务分局,落实到具体的纳税人,较好地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依托作用。
7、实行绩效跟踪,深化效能监察。县局制定了《砖瓦窑厂绩效跟踪管理办法》、《税负分析效能监察实施办法》、《个体业户绩效跟踪管理办法》、《稽查案件绩效跟踪管理办法》等。办法中明确了工作的指导思想、监察的对象及内容、组织领导及实施、考核办法、监察告诫、责任追究等事项。初步形成了绩效跟踪执法监察制度体系,构筑和完善了效能监察新体系,保证了监察工作的有效开展,规范了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通过实施绩效跟踪,进一步拓宽了监察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效能监察体系,有效规范了绩效跟踪监察制度,丰富了效能监察内容,对提高国税人员政治素质、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廉政意识,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廉政与勤政的关系。*年,县局采取不同方式、从不同侧面实施绩效跟踪监察考核,其中对砖瓦窑厂专项绩效跟踪监察150余户次,考核扣分90分,对3名直接责任人实施了责任追究。
二、目前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岗责不清晰,征管体系不成熟。一是部分科室、岗位职责不明确、业务衔接不规范。如各县区的税源管理科职责不统一,基层税收管理员具体应采集哪些指标?评估工作应由哪个科室负责?二是现行单项管理办法太多,不利于基层税务人员消化落实,疲于应付,缺乏主动性和管理的针对性,削弱了对纳税人的重点监控能力。三是税收监控存在着“盲区”。采取集中征收方式后,基层税收管理员大部分时间在单位集中办公,减少了深入生产经营一线调查实际情况的时间,致使一些漏征漏管户不能有效地纳入税收监控,降低了征管质量。四是稽查部门未能充分发挥其“内促征管”的职能。稽查信息反馈不及时、或者反馈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
2、现行税收政策某些方面不完善,从而造成管理上的漏洞。事实上通过加强管理堵塞政策漏洞是无法实现的。如现行的农产品加工、废旧物资等行业的税收管理问题,企业骗关造成的骗税问题等。近年来,在国家加快外贸出口政策的引导下,企业自主经营权进一步放开,出口退税的环境相对宽松,在外经贸迅猛发展的同时,骗取国家出口退税的违法案件也呈上升趋势,不仅严重干扰了外贸出口的正常秩序,还加大了税务人员的执业风险。
3、基层税务机关负担较重。一是基层工作量大,工作量不均,高素质人才少。二是务“虚”内容太多,事务繁琐,不能集中精力抓税收管理。三是调查核实任务多。有一些是办法中硬性规定的责任,增加了一线人员的操作难度和执业风险。如防止企业骗关而采取的核实货物销售、进项税真实性核实等。
4、税务人员素质不适应当前税收征管工作的需要。一是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有的人学历层次与业务能力不相称。二是人员老化严重,“进口”渠道不畅,每年进人指标太少。三是业务培训针对性差,缺乏系统性。
5、大部分企业税收法制观念淡薄。如造假账、“两套账”现象普遍存在;偷税、骗税现象比较严重;会计主管部门监督不力,企业会计基础薄弱、会计人员素质低等。
三、几点建议
1、尽快完善岗责体系。
应理顺机关各业务科室和基层分局岗位人员的职责,避免由于职责重叠、业务交叉造成的征管质量及效率低下等问题。起码全省应统一标准。建议上级对现有的各类管理办法进行合并、简化,提高可操作性,要适合现有基层人员素质的现状,便于基层人员操作。
2、尽快完善现行的税收政策。
一是农产品收购方面的税收政策亟待解决。二是废旧物资现行政策也不符合实际。目前执行的总局“国税发[2007]43号”文件规定,将废旧物资企业纳入一般纳税人管理,开具增值税发票替代“废旧物资销售发票”进行抵扣税款,这已经没有多大实际意义,使纳税人又多了一个虚开增值税发票的“罪名”,同时也给我们基层税务人员增加了执业风险。
3、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全镇辖区范围内所有煤炭经销企业。
二、工作目标
(一)取缔非法经营行为。对辖区内的煤炭经销企业、摊点进行全面清理,凡未取得《煤炭经营资格证》的煤炭经销企业、摊点一律关停;对国道、省道公路两侧500米及可视范围内有碍观瞻的煤场、民爆公司炸药库周围590米以内的煤场进行取缔。
(二)严格行业准入。我镇要加强煤炭准入管理。新建和改、扩建煤炭经营企业必须符合县煤炭产业发展规划,必须取得工信部门批准的设计文件,并严格按照经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建设。没有取得经营许可和设计文件没有得到批准的,一律不得生产。今后,我镇不再新批年经销量低于10万吨标准煤的煤炭经营企业、摊点。
(三)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1、严格年检制度。我镇的煤炭经销企业年检,必须以税务部门提供的纳税证明为依据,对年经销量达不到5万吨的批发类企业,且实际纳税额在50万元以下的企业,不予通过年检,取消其经营资格,坚决杜绝“一证多跨”行为,否则将依法限期取缔。
2、加强异地办证企业管理。异地办证企业煤场注册地在我镇辖区内的,要服从东回舍镇等部门监管,实行属地管理,到税务部门办理纳税登记手续;注册地不在我镇辖区内的要到相关部门完善相关手续,方可正常经营,否则将依法限期取缔。3、规范煤炭园区无证企业管理。我镇辖区内有煤场无证企业,符合煤炭园区规划的,完善土地、环评、计量化验设备相关手续后,可以向县工信局申请与有证企业实行整合,上报批准后纳入有证企业范围进行正常管理,方可在我镇辖区内经营,否则将依法限期取缔。
强化内控机制建设,是指内控实施部门在长期内控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被共同认可、遵循,带有价值取向、道德作风、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及其具体化的物质实体等因素的总和。良好的内控机制是政府部门内控机制持续有效运行的前提,是化解内部人员执法风险、道德风险的重要保障。通过构建内控环境文化、组织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营造出“内控先行、防范风险”的地税廉洁高效体系。
内控机制建设,应充分吸收现代控制论和管理学的先进理念,并紧密结合地税部门的业务特点,以人为本,以和谐发展为目的,实现地税事业前进、部门管理规范、个人全面发展的共赢。
二、税收风险隐患的现状及表现形式
通过不断努力,地税部门内控机制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逐步构建起了权责明晰的惩防体系,但由于种种原因,仍然存在诸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干部的执法水平有所削弱
近年来,虽然各级税务机关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了税法宣传力度,纳税人纳税意识有所增强,但总的来看,纳税人对税法的遵从度还不高,部分纳税人千方百计偷逃税款的行为时有发生,他们有的通过拉关系,走后门,拉拢腐蚀税务干部来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致使干部执法风险加大。
(二)受利益驱使存在违法乱纪行为
有些地方不顾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有的甚至出于政绩和利益考虑,过高地下达税收计划,过分强调组织收入,对税务机关提出不适当的要求,致使税务机关和干部容易发生拉税引税等问题,从而带来执法风险。
(三)自由裁量权滥用时有发生
尽管各级税务机关对税收执法自由裁量权作了一些规范,但在征、管、查等权力节点上还没有作出模式化的规定,给赋有税收执法权的干部留下了空间,也易造成执法不公形成风险。
(四)干部业务能力不够强防范风险意识薄弱
随着征管信息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税收政策法规的不断更新,部分干部不注重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的提高,对税收会计知识、税收政策法规学习掌握不够,对企业情况不甚了解,业务能力不强,有可能导致税收执法风险,有的同志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不同程度地存在索、拿、卡、要的现象,依法行政、依率计征、依法办事的原则性没有更好的落实,有的存在收取“人情税”、有法不依的现象。
(五)监控机构单一化,还尚未形成全方位、全角度的监督控制机制
内控制度还不健全、不完整,尤其是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空白,使得内控机制未能覆盖到地税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对地税部门近几年开展的纳税评估工作,仍未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定机制;一些制度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过于原则宽泛,解决实际问题的适用性不强,这反映引起制度的制定先期没有很好的做基层调研,只是凭想当然,缺乏群众基础,导致失去了存在的空间。一些制度缺乏系统性和配套性,不能形成一个既互相补充又相互制约的整体,体现在制度的制定都是各自为政,没有做好协调沟通,如有些地方,征管部门、税政部门、稽查部门都是关起门来制定自己的一套方案,缺乏必要的沟通,导致具体制度在实行时互相冲突、重复,甚至抵制。
三、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构筑防范税收风险体系的建议
加强地税系统内控机制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构建责任明晰、分权制衡、流程制约、风险管理、信息化运行的权力制约机制,确保权力规范、透明、高效运行,从而有效保护干部。笔者就加强和推进地税部门内控机制建设谈几点认识。
(一)创新监控理念,突破部门利益局限
内控机制建设必须以理念创新为先导,在内控机制建设之初,有的地税干部也存在着一些理解和认识上的偏颇,片面认为加强监控是对地税干部的成见和不信任,甚至有抵触情绪。因此就要引导广大地税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权力监控意识,支持和参与内控机制建设。在制度设计上要破除部门利益至上、与民争利的做法,充分尊重和相信纳税人,最大限度地方便纳税人。内控机制建设涉及政府部门的职能定位和权力调整,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把理念创新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勇于突破部门利益,勇于突破传统,打破常规,勇于创新思路,大胆变革。
(二)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推动机关职能转变
从当前机关部门情况看,内控机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进一步削减乃至取消行政审批权力,规范那些必须保留的行政审批管理权,特别是各种自由裁量权。要按照“弱化事前审批、强化事后监督”的原则,依托信息技术,全面推行机控运作流程,逐步取消行政审批权,以减少权力寻租的源头。
(三)突出权力制衡,推动权力公开规范运行
建立有效防范权力滥用的制衡机制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最有效措施。领导班子要敢于向一线岗位放权,税务部门要力求向纳税人放权,在此基础上,实现决策权、执法权和监督权的分离。特别是对税收征管、选人用人、项目决策、大宗物品采购、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对资金调拨、财产处置、福利分配等方面,要充分体现科学分权、公开运行的要求,从而形成权力制衡内控机制,改变“花钱一支笔”、“用人一句话”、“决策一手拍”现象,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
(四)坚持制度创新,构建内控机制建设的长效机制
内控机制建立过程中,要注重长效机制建设,在彻底破除传统习惯和做法的同时,坚持“务实、管用”的要求,在提高制度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上下功夫,做到“以制度管干部,靠机制促落实,用制度来把关”,将工作重心放在对税收权力运作全过程、全方位监控管理上,将监督直接切入到在每个环节、每个岗位的税务干部上,健全和完善征收管理、人事管理、行政管理、纳税服务、学习培训等制度,使每个工作环节都有章可循,真正建立具有“预警”和“免疫”功能的税收监控管理体系,确保广大税务干部始终处在监督制约中,以有效预防腐败现象的滋生。
(五)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强化科学监控
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构建上下互动、专业分工明晰的税收遵从风险管理体系,防微杜渐,使税收执法风险意识警钟长鸣。明晰各级税务机关风险管理职责,健全风险管理组织协调机制。整合各级征管资源,明确各级风险管理职能,确立省市局在风险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在各部门之间,以风险管理联席会议为载体,整合征管、计统、税政、稽查等各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能,在风险管理的主要环节上形成统一口径、分类牵头、有序整合、协同部署的横向协调机制。各级税务机关应对各类风险群体和风险程度进行集中分析,对跨部门和跨税种的风险管理进行统一安排,如将所得税汇算清缴审核、行业评估、专项检查等纳入风险管理总体规划,整合各部门的管理要求,明确分阶段风险管理工作重点。在科学设计风险目标规划的基础上,以风险识别排序和应对处理为重点,以减负增效为原则,创新税源税基管理方式方法,建立风险监控管理机制。
(六)以多方会诊为核心,增强风险管理推动力
一、财经专业实训实践制度研究现状及必然性
从国外来看,德国、英国、美国几个国家的职业教育都走在了前列,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通过综合各国职业教育的优点可以发现,这些职业院校都是把学生的实训实践工作摆在了首要地位,并已经形成制度条文,从而保障学生教学做一体化的良性循环,促进现代学徒制良好运行,增强学校和企业“合作教学”效率效果。
对比来看,我国目前财经专业高职教育实训实践工作固然成效显著,呈现一派欣欣向荣之势,但在制度化建设上还存在欠缺。虽然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其中指出应引导社会各界投身教育事业,共建现在教育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加大学徒制建设等。用以加强高职学生的实训实践工作,促进高职教育良好发展。但是显而易见,我们在学生实习中常常还是缺少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可以依照性的法律制度支持,常常要凭借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或是企业管理层的觉悟意识等,所以对高职财经专业实训实习工作加大制度化建设势在必行。
二、财经专业实训实践制度化推进的探索
德国为推进其“双元制[1]”教育模式中曾先后颁布了《联邦劳动促进法》、《职业教育改革法》等。正是有了法律制度的保障,德国的职业教育才走在了世界前列,各国争相前往调研学习,用心借鉴推广。因此,在我国广大高职教师和学者一直在呼吁倡导对我国职业教育立法,目的在于推动职业教育实训实习,希望能够收到好的效率效果,并希望通过立法来保障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的合法权益。
(一)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制度,促进各企业履行“促就业”的社会责任
制度必须由上而下力抓方得实施,作为高职院校的主管部门,应当率先垂范,统领全局。制度的制定要适合当前经济发展,符合高职院校发展状况,通过相应制度条文的保障,力促学生实训实习工作的展开。对于财经专业而言,除教育主管部门,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也应该针对各自行业领域的管辖,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一同推动解决财经类学生的实训实习工作。这是因为财经专业的毕业生将来会进入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或者被这些部门所统领管理,因此让学生有个良好的实训实践环境,长远看能推动工作、提高效率。
(二)各企业单位积极主动形成制度,内部建立良好学徒制机制
当前,对于信息化时代里的现在化企业,一方面提倡企业创新发展谋取合法利益,另一方面还要鼓励立足长远,负担起其应有的社会责任。因此主管部门应要求企业在内部建立完善“现代学徒制度”,接收并安排好学生实习,并将这种制度与企业考评和奖惩机制相挂钩。从而促使企业能更加积极主动的接受安排学生实习。对财经专业而言,要把与财经类专业匹配的企业、事务所、财务公司、银行等都动员起来,学校院系与这些单位公司建立良好的联系机制,发挥企业单位主管能动性,从而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实习通道。
(三)学校内部建立责任奖惩机制,保障校内实训实践效果
学校是学生培养教育的主根据地,在实训实践这一块上自然丝毫不能懈怠。对于专业内的实训实习工作,应做到制度明确,做到课时有保证,实训质量有保障。而实训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实训内容和指导教师所决定的,所以要细化到各专业各教研室,列明每学期实习内容的制度要求,实习教师指导任务。有了这些制度的存在,还要加大抽查检查力度,结合奖惩机制办法,实训效果。一些学校还通过在校引入公司,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为学生创造实习平台,建立了校内企业的学生实习基地。那么对于这些学校实习基地,就要求详细制定实习内容,合理用工时间,以及学生相应实习经费补贴制度等,保障实训实习良好有序推进运行。
三、坚持长效机制,以制度化保障实训实践
要想保障高职院校财经专业学生实训实习工制度的长期有效,就要坚持该制度推行的长效机制,那么又要如何来完成制度的长效机制呢?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都是要靠人来完成,因此要实现这一长效机制,就要在各方主体的制度维护、业绩考核和奖惩体制上做文章。
一、互动机制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促进了征管质量的持续提升。征管质量的提升极大地促进了税收收入。2009年我局完成增值税61.2万元,整体收入及增值税单项收入均创新高。
(二)提高了日常工作质量和效率。“四位一体”互动机制通过联席会议对各部门的提报和反馈事项进行统一研究部署,实现了业务工作的统筹安排。通过“四位一体”工作,实现了业务衔接互动和信息资源共享,减少了大量的重复工作任务,各查各的税、各做各的表、重复检查等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各部门人员的工作负担进一步减轻,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改善了税收经济环境。通过查管互动、查评互动,进一步强化了行业税收监管,基本达到了同类型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税负公平,在化解基层一线税收管理人员的执法风险的同时,维护了地方经济发展秩序,促进了征纳关系和谐。
(四)提高了认识,加强了组织领导。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我局积极成立了由局长求军扎西挂帅的互动机制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通过广泛宣传培训,无论是领导还是一般干部,都进一步明确了互动机制的科学原理和认真贯彻落实互动机制的必要性、紧迫性,充分认识到加强税源管理的重要意义,做到了思想统一、认识到位,工作主动性大大增强。
(五)抓制度,建立了长效机制。我局积极建立和完善各项互动协作制度,制定《某县国税局税收“分析、评估、稽查、管理”互动机制实施办法》。为保证互动机制落到实处,使之成为长效机制,我局在工作中注重责任到人,严格责任追究。
(六)抓分析,有效指导工作。税收分析是税源管理的“眼睛”。为有效指导开展各项工作,我们紧紧抓住税收分析这一重要环节,认真查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一是通过互动机制健全税收分析体系,完善共享数据制度。二是采取计统部门与综合管理科共同分析等方式,实现各部门之间优势互补。
(七)抓核查,确保工作实效。为让互动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核查中,积极获取工商、地税等部门的数据,为纳税评估提供了准确的基础数据资料。实施纳税评估,遵循资料收集、案头评估、约谈举证、实地查验、评估处理的基本程序,坚持案头评估与实地查验相结合,对发现的问题认真查找原因。
(八)抓讲评,注重狠抓落实。为了将互动工作引向深入,我局对建立、运行互动机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时进行总结,
二、存在的问题:
(一)协调和统一有欠缺。一方面四位一体互动机制需要与税源管理最紧密的工商、银行、统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对经济的分析就离不开这些部门经济数据的统计资料,由于这些信息不能共享,且部分信息统计时限及口径存在不一致,使税收分析部分指标失真。另一方面目前四位一体互动机制的实施只是初步实现了各部门的"职责"划分,只关注四位一体互动机制下"我该干什么",没有形成"其他部门需要什么"的理念。
(二)信息技术运用有待增强。一是综合征管软件系统内的数据需要提炼、加工后,才能被税收分析所使用,数据分析监控报告滞后,使分析工作受到很大限制。二是纳税评估没分析系统运用力度不够,人机结合没有实现,大量评估数据人工计算费时耗力。
(三)联动机制的各个环节仍需完善。一是税收分析还停留在对税务部门内部现有数据的分析上,很少渗透到纳税人财务状况、经营管理状况的分析,对数据说明什么问题,则很少有深层次的分析和建议。且大多是事后分析,缺少事中及事前分析。二是纳税评估工作方法单一,缺乏广度及深度。评估人员业务素质不过硬和部分评估人员责任意识淡薄,造成评估对象的局限性和评估税种的单一性。三是税务稽查联动执行乏力。从现实的互动机制运行情况看,纳税评估显然成为了核心,相对于税务稽查几乎游离于机制之外。多数的评估案件在评估环节中就已化解,实际工作中为税务稽查提供的案源寥寥无几。四是税源监控不到位。一是处在管理一线的税收管理员更应首先发现纳税人纳税异常现象,而实际是分析环节、评估环节、数据监控环节发现了问题,然后才督促税收管理员去调查核实和整改。二是税收管理员的业务素质不过硬,综合能力不强,造成税源管理的质量不高。
(四)缺少激励考核机制。一是税源管理本身没有较完善的考核办法,量化的考核标准较少。主要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主观对比判断,无法准确衡量税源管理工作的优劣,致使税源管理工作奖罚依据不明,影响了以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的办法促进税源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二是四位一体互动机制的运行缺少激励考核办法。
三、建议及对策:
四位一体互动机制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各部门、各环节的方方面面,目前应注重税收分析、税源管理、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各环节的成果转化与应用,将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凝聚和释放出来,发挥部门优势和整体效能,切实提高执法质量和管理水平。
(一)强化协调配合,保障互动工作顺畅运转。联动机制关键在"动",特色在"联",各部门之间只有真正"动"起来,才能形成整体合力。应针对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互动机制的相关制度,确保各部门的工作成果可以被其他部门共享和应用。
(二)建立联动信息平台、确保信息共享。一是重点强化税收分析、预警监控、查询分析、数据、报表处理等功能,增加联动综合管理功能,为各部门提供数据处理应用、数据提交整合的支撑点。二是加强四位一体互动信息平台建设,通过信息平台开展任务、结果反馈、提交管理建议、工作督查、情况通报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扩大信息量,逐步将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税款申报和入库情况、发票使用情况等纳入税收分析数据的范畴,并尽可能全面地覆盖行业经济信息。
一、税务稽查的性质决定两者可以兼而有之
税务稽查的性质从总体上说,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虽然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违法行为经常发生,但构成犯罪的却很少,这种矛盾与对抗性矛盾有本质区别。税收执法从总体上说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这就决定了对税务稽查可以实现和谐稽查,即多用民主的方法,教育的方法,经济的手段来解决存在的问题,而不必采用冲突的手段来予以解决。
二、税务稽查主体的双重性决定两者密不可分
国家税务总局是国务院直属机构,肩负着政府对税收工作的管理和监督职能,代表着政府对企业生产经营行政管理权力,也担负与权力相适应的责任,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涉及各个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民众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各行各业的参与,从这个角度看,作为对税收工作管理的执法主体,应是和谐的倡导者,倡导行政相对人参与到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列中来。税务部门是整个社会的一分子,自身要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努力,建设一个管理民主、廉洁高效、具有和谐文化的机关。税务行政执法主体身份的双重性,决定着严格的税收执法与和谐的税务稽查密不可分。
三、严格的税收执法是和谐税务稽查的保障
严格的税收执法是和谐的生产经营秩序的保证,和谐的生产经营环境反过来促进严格的税收执法。没有严格的执法,势必造成生产经营秩序的混乱,那就无和谐可言。法律、法规形同虚设,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我行我素的不良秩序是对“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和谐社会”的亵渎,是最大的不和谐。所以必须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建立法制的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彼此冲突。
四、和谐税务稽查是严格税收执法的目标
和谐是相对性的,是相对于不和谐的,我们严格执法,按法律办事,最终的目的都是调整某种或某方面的社会关系。我们税务部门调整的是社会分配关系,我们把这种关系调整好了,那么和谐的成份就多一点,也就相对和谐了,反之,不依法调整、理顺好这各种关系,那么不和谐的因素就会多起来。所以必须通过严格的税收执法,创造和谐的环境,包括执法环境,我们才能够做到和谐稽查,也才能达到执法的最终目的——社会和谐与安定。
五、和谐的税务稽查可以在严格执法前后充当重要角色
我们讲和谐的税务稽查就是讲执法者与执法对象的和谐,执法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和谐,执法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和谐等等,和谐渗透到执法的方方面面,所以和谐更重要体现在严格执法的前前后后。
(一)摆正位置,与执法对象和谐
从大的方面讲,税务工作者是人民的公务员,人民的公仆。具体到执法者的工资、办案经费都是财政供给的,财政是包括我们执法对象在内的广大纳税人缴的税款。因此,我们要为纳税人服务,为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运行环境服务,更要为公正公平的治税环境服务。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你和执法对象人格是平等的,不能持法扬威,更不能盛气凌人,要做到为人谦和,友善,只有“敬人一尺”,才得人“回己一丈”。
(二)用好权力,与行政相对人权利和谐
税收执法权是法律赋予的,神圣不可侵犯;公众的权利也是法律赋予的,同样神圣不可侵犯。不能一味地强调公权力而忽略纳税人的权利,在执法过程中,时时考虑相对人的权利,而且要告之其享有的权利,并引导其行使权利。如行政相对人不服行政处罚时,依法享有提起行政诉讼或行政复议的权利,这些权利执法者都要清楚明白的告诉相对人,而不要因为怕给自己带来麻烦而隐瞒,甚而对欲或复议的相对人进行恐吓或报复性执法。
(三)执法合法合理,与客观情况相和谐
执法者切不可认为自己的执法行为只要合法,不会受到诉讼追究就万事大吉了,从50%到五倍的罚款任我做出,他人无权干涉,那种观念是大错而特错,自由裁量权不是凭你主观意识作出,此案罚50%,彼案罚五倍,要根据案件的客观情况而定。不同的相对人同样案情的案件处理结果要相当,不能厚此薄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