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D42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7(c)-0053-01
幼儿教师职业是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要面临和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而教育教学工作本身也是一种压力情境。因此,有许多教职员工在工作上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低效或无效,进而不再有探索的热情与活力,很少投入精力去提高教学质量,进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这就对如何做好幼儿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提高人们思想觉悟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要依据人的思想活动规律进行,而人的思想活动规律受制于心理活动规律,心理健康与否,关系到人们身心健康、家庭和睦幸福、单位和谐稳定。由此可见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100%女同志的托幼园所教职工队伍而言,当教职员工在工作学习压力过分沉重、恋爱婚姻受挫、人际关系不睦时,往往会产生烦躁、焦虑、悲伤等情绪,如果不及时疏导,轻则影响身心健康,重则产生心理障碍而影响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而各类心理问题的产生,不仅有内在的心理原因,也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运用心理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对问题员工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正确地面对和舒解压力,帮助员工克服片面、错误的认识,调整各种社会因素,解决实际困难,使部分心理问题得到缓和和解决。由此可见: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可以有效做好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为什么幼儿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工作要从心理健康教育相入手;(1)因为托幼园所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往往和工作对象比较熟悉,特别在幼儿园这个特定的环境中,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已经形成了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的优良传统;许多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熟悉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职工队伍的思想状况,而且本身就从事多年的幼儿教育工作,对于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与员工容易沟通交流。因此将掌握的许多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有助于弄清教职工真正的心理问题和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2)利用已建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网络,实施提前干预。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消除个体心理困惑,保持健康心态。工作中利用已建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个体心理变化,及时发现个别心理动荡不安或出现心理障碍、心理危机的人员,提前介入,因势利导、因人施教,用问题人员心理上容易接受、愿意接受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其稳定情绪,保持健康、平衡的心态。
二、如何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做好幼儿教师队伍政治思想工作;(1)通过心理卫生与保健知识的普及营造员工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以“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为理念,倡导员工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举办“阳光幼教、阳光心态”女性心理健康知识系列讲座,发放《影响你一生的心理健康全书》等心理健康知识等方面的书籍;通过博客、QQ群、网页等媒介设置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栏进行心理卫生与保健知识的普及教育,让广大教职工具备一些基本的心理卫生与保健知识,提高自身心理承受能力。(2)倡导以人为本,保持心与心的沟通。要做到始终把员工的冷暖放在第一位,把员工的情绪当作第一信号,坚持“情是人第一需要”的原则,做到尊重人、理解人、体谅人、帮助人。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变“说教”为“咨询”、“居高临下”为“平等”、“思想转变”为“内心沟通”,从科学的角度做人的工作。与职工保持心与心的沟通,倾听职工心声,及时了解职工心理动态,重视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遇到的种种实际困难和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体现了人性和人情,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3)丰富业余生活,做到防疏结合。通过为园所配备呼拉圈、羽毛球、象棋等活动用品,分赛区开展小型多样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扩大参与面,寓教于乐,寓乐于教,调节情绪,缓解工作及生活压力。创新开展生日祝福活动,营造亲情家园氛围,进一步融洽关系,促进和谐。(4)邀请专业人员进行心理咨询活动。心理咨询就是在心理方面给咨询者以帮助、教育和指导,它的主要任务是倾听和提供必要的信息帮助。在耐心倾听的基础上,咨询人员应当向咨询对象授予一些对付挫折的方法及改善人际关系的技巧,帮助咨询对象培养一些适合自己兴趣的娱乐活动等。对一些心理问题,咨询人员可以和咨询对象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应用专业知识,帮助咨询对象纠正认识上的偏差,教会他们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处理和看待这些问题。通过心理咨询活动,促进了人际沟通,解决了部分职工的特殊困扰,达到适应工作、生活及社会环境的目的。(5)教育引导和利益促导齐抓并举,在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同时,注意抓好教育引导和利益促导。一方面重视教育引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础地位,紧扣时代主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力。适时确定思想教育主题,增强教育针对性;开展爱岗敬业教育,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另一方面,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实施利益促导,积极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增强职工的归属感、认同感,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
自媒体是一种以新媒体为主要媒介的信息传播载体,其发展势头迅猛,并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目前的自媒体主要有微博、博客、人人网、微信等。自媒体的使用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一部分,自媒体的存在深刻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了解自媒体特点对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平民化与大众化。自媒体的使用者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就能通过简单的操作掌握其使用方法,这极大地吻合了大学生的低成本生活。其次,自主性与创造性。每个大学生都可将自己的观点、想法及感悟传递出去,并成为其抒发渴望自由、开拓视野的主要场所。再次,即时性与交互性。自媒体不受时空限制,大学生可随时随地感受信息传播的作用,并能及时关注或获得关注,能在某种程度上倾诉其内心世界。最后,多元化与多样化。自媒体平台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网络化平台,它包含了众多的信息与资源,能最大限度地与大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方式、心理状态契合起来,从而成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物。
二、自媒体时代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自媒体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机遇。一是自媒体在开拓学生失业、健全大学生心理机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媒体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便捷的资讯,使大学生的感官世界、内心世界更为丰富,在提升大学生思考的深度与广度,从而塑造坚毅、坚强的品质,顺利渡过青春期危机。二是自媒体平台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获得新的发展契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个别咨询与团体辅导进行,这种教育模式难以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且其心理诊断工作也相对困难。自媒体的出现与发展较好地解决了这种问题,并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无处不在。三是自媒体为大学生创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并普及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自媒体平台的交互性使众多资源能及时共享,大学生可避免直接面对心理咨询的尴尬,通过微博、微信、博客等形成心理咨询的合力。另外,自媒体也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是在自媒体影响下,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趋于复杂。一方面,大量的信息涌入大学生视野,大学生一时间难以对所有信息及资讯做出判断,以致于出现短时间的认知失衡现象。另一方面,现实中的面对面交流变得更加困难,在自媒体影响下,大学生的虚拟网络生活逐渐取代现实交际,以致于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上放纵自身情感,从而导致人际交往能力逐渐下降。同时,自媒体平台的不断丰富与多样也催生了网恋现象,大批大学生将情感体验寄托在网络平台上,以致于出现恋爱心理扭曲的现象。二是自媒体的问世与发展加大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难度。自媒体的开放性特点使大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并对课堂教学产生怀疑,传统教育的影响力正在削弱,新问题、新情况开始出现。
三、自媒体时代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创新的主要策略
(一)搭建线上线下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自媒体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完美融合是现阶段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只有坚持科学教育理念,结合内容与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媒体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引导大学生克服自身困难,发展自我。所以,高校要积极利用自媒体技术,在微博、微信、人人网上以班级、学院为单位搭建平台。一方面,大学生可通过浏览主页了解集体活动,并在规定平台上与其他各成员进行交流、互动,从而构建相对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同伴关系,消除可能出现的矛盾。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自媒体平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引导大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培育其主人翁精神与意识。
(二)建立健全相对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围绕学工室、心理咨询室、班级三个方面,构建相对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首先,学工室积极设计与管理校级或院级心理健康教育网页,并将其植入各自媒体平台中,从而起到推广与宣传的作用。其次,心理咨询室以校园BBS论坛、人人网为主要场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预防,并对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最后,学生辅导员要积极开设个人微博、邮箱,参与对本班、本年级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让班级心理委员与各学生加入到心理健康教育QQ群、微信群,从而形成相对封闭而又不失开放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高职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
相较于一般本科院校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极其复杂,不仅仅有通过全国高考的高中毕业生,也有中专、职高、技校毕业过来的学生,由于成长环境与教育背景的差异,高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
(一)对大学生活的适应障碍
就目前来说,高职院校学生的主力军都是“90”后,大多是独身子女,在生活上对父母有着较强的依赖心理,独立生活能力不强。在进入大学生活后,面对环境的变化很多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来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其次,大学教学和学习方法的转变,许多的学习都要学生在课余时间来完成,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自由时间”,常常不知该如何支配。同时,高职新生适应大学生活需要一个过程,如果不能很好适应,势必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再次,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生活之前缺少缺乏集体生活的经验,不知道如何与寝室同学相处,加上对水土、气候、语言等环境的不适应,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烦躁、痛苦、紧张不安等焦虑情绪。
(二)学习目标的茫然
相比于高中阶段,大学学习的目标非常模糊,对于该怎么学习,实现怎样的学习目标,为什么学习……等茫然在很多高职新生身上表现得淋漓精致,部分新生表现出困惑、不知所措,缺乏对大学阶段学习的规划,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失去了前进的动力,造成精神颓废。
(三)人际交往的困惑
大多数高职新生在入学前,都是家中“宝贝”,学习和生活环境非常优越,他们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在与人交往方面缺乏有效的技巧。在进入大学后,学生来自于五湖四海,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尽相同,面对陌生的人群很容易产生社交恐惧心理,一旦发生矛盾,又不懂得如何沟通和交流,容易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了冷漠、孤僻、自我封闭等现象。
(四)就业压力导致自我定位模糊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上个世纪有着“天之骄子”之称的大学生开始慢慢大众化,这对高职学生的冲击更大。近日有媒体调查得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2013年成为了史上“最难就业年”,这让刚刚步入大学的同学也感觉到局势的严峻,同时加上对自己的发展定位不明确,现实与理想之间巨大的差距、未来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容易左右他们的情绪,成为高职新生产生心理疾病的重要诱因。
二、改善高职新生心理问题的教育策略
(一)加强新生入校后适应性教育
高职新生入学后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情况,容易进一步产生适应,因此,强化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引导对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如在入学一个月后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筛选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新生进行咨询访问,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实际心理情况来对症下药,对普查出的确实存在有适应的新生,可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进行跟踪了解,联合辅导员多途径加强与新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一旦发现情绪变化,及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注重新学期开学的疏导教育
通常来说,新学期伊始是青少年心理的高危期,在结束了漫长的假期步入学校,普遍会出现难以适应正常学习生活、情绪焦虑等心理问题,为了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和人身安全,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监测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新生入学后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同时利用起家庭与学校互动的平台,通过双方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变化,通过家庭来与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沟通,来帮助学生平稳度过开学适应期。同时,相关部门应联合开展一系列的文体活动,帮助新生调整心态,尽快融入到大学的校园生活状态。
(三)构建立体式心理健康辅导体系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力量来源于心理健康教育部门,主要的工作就是为需要进行心理辅导和咨询的同学提供相关的服务,但是要在全院广泛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单靠心理健康教育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我们理应构建以心理健康辅导为中心、院系、班级及宿舍为辅的立体式心理健康辅导体系,同时积极融入信息技术,开通心理中心网站,通过邮件、QQ、留言等方式,针对性地为新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
(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和谐校园
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良好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对帮助新生身心健康发展大有裨益,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新生缓解在学习、生活上的压力,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去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宽容、友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大力宣传“正能量”的风气在学院盛行,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提供广大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舞台,帮助其个性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其次,要大力探索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除去在新生课程上安排的身心健康课程外,还应该定期的召开心理主题班会,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邀请专家学者、社会名人举办心理专题讲座。同时,对于与身心健康有关的学生组织或社团,要充分赋予他们自,努力在内部开展自我教育,帮助新生得到锻炼。在开展相关的活动当中,要大力倡导主旋律,努力营造和谐的氛围,帮助新生找回自我,增强自信,以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概率。
结束语
总之,加强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正确把握好高职新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才能够找到科学有效帮助高职新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这对稳步推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帮助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爱素、潘毅、汪涛、杨晓珍.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4).
一、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分析
“日前,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生命时报社主办的‘2011中国企业员工健康行’活动,该活动从5月6日启动,历时136天,由来自营养、心脑血管、心理和急救等领域的百余名专家,走进北京、武汉、上海等30座城市的50家全国500强企业,面向企业员工开展了健康知识讲座以及健康调研活动,在这次调查中发现,企业员工身为家庭和社会的双重支柱,压力使其身心受到很大的影响。身体方面,员工最大的困扰来自‘疲劳’和‘失眠’。心理方面,78.9%的员工有过‘烦躁’情绪,59.4%的人感受过‘焦虑’,38.6%的人觉得‘抑郁’”,这些反应出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价值观念日益趋向多元化,这些社会发展的变化,使得员工工作、学习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导致员工的压力增大,各种心理问题也大幅度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引起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因素
1、外部大环境。金融危机后企业面临的挑战,部分员工对市场竞争感到畏惧和害怕,从而影响工作状态和情绪。如今全球化经济背景下,企业面临着的市场竞争压力,要想立足,就必须面对行业竞争,这一竞争压力当然会转嫁到企业员工心理上,员工表现出对企业发展自信心不足。在其他很多发达资本国家,市场转型花费了300多年的时间,而我们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的这仅仅三十几年的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大的变化,人们的心理不适是可想而知的。
2、内部小环境。随着大环境变化,企业重组改制是大势所趋,部分员工因为改制认识模糊不清,出现失落感和忧虑感。企业整体改制,员工从“国家的主人”变成企业的雇员,工龄没有了,待遇没有了,心理失落感油然而生。企业中部分管理制度改革如企业薪酬制度,上岗制度等,按岗定薪,竞争上岗这些给企业员工的利益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这样的反应在国有企业的老员工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是家庭的顶梁柱,肩上的担子很重,心理的压力就会导致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迅速降低。
(二)个人因素
员工的一些个人问题,如恋爱、婚姻家庭、子女教育、个人心理及生理问题。虽然是员工的个人问题,却是影响员工心理健康的和情绪的重要因素。诸如员工因为身体原因,在工作中可能就会相应出现违章、违纪,我们不能发现其真实原因,不能及时了解情况时,仅仅就是直接这种行为进行追责,员工就会因为被领导批评而产生情绪低落,倘若该员工本身是性格内向型,他也不予沟通,就容易性格更加孤僻,如不及时调整,则容易酿成大祸。
(三)其他因素
如员工与他人人际关系因素、员工工作安全因素、员工工作突发问题影响因素等。员工因为某种冲突和矛盾造成紧张关系,会产生心理问题和压力。员工因工作环境是否安全矛盾心理影响工作精力,员工因各类社会问题,临时突发各种问题也容易导致精力分散。特别是工业企业的一线员工,担心出现事故影响企业形象,这种紧张的情绪往往更加容易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这种心理很大程度地影响工作精力和注意力。这种情况会让员工紧张情绪产生,还有员工因为某种原因,与服务对象、同事、领导发生了矛盾和冲突,造成某种紧张的关系,这也会产生心理问题和压力,导致工作受到影响。
二、员工心理健康教育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必要性
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促进员工的心理健康、实现员工的心理和谐成为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向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搞好企业经营活动的有力保证。在以往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在教育内容上注重政治化,把思想政治工作当成对员工进行教育的一种政治手段,在教育的方法上,主要采用宣传和“填鸭式”灌输手段对员工进行说教,在一定时期内的确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面对社会各方面的改革的展开,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方面的激烈竞争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思想压力和心理压力,这些新问题的出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改变以往旧的方式方法,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朝着加强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去转型,这样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需要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信息量大量增加,原有的价值观念被不良信息迅速渗透侵蚀,思想政治工作注重的就是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很难适应新形势,现代社会员工面临利益问题时,更加容易趋利避害,及时对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变得尤为重要,可以使员工的道德观念从扭曲的边缘和功利化的趋势上回转。再者,伴随着企业改革发展,由于制度上漏洞和实际操作中的不公平做法,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存在收入不公的现象,人们产生极大的不公平感,甚至是愤怒。如果对企业中这些“相对弱势群体”关注不够,各种心理不良心理情绪不能得到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时,势必会影响企业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引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工作的触角伸向被教育者的心灵,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积极化解他们内心的心理困惑,同时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像最近几年时有发生的上访事件,诸如“企业、事业单位干部退休待遇不公平”事件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提出新的要求。
三、员工心理健康教育改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思想观念
员工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范畴。在日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科学合理的安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对员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或者咨询,对重点员工进行重要援助,及时主动的给心理困惑的员工以必要帮助,建立员工心理帮助计划。
(二)转变工作方式
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氛围,密切联系员工,虚心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为员工解决实际问题,分析员工的心理需求,与员工产生共鸣,达到工作的目的。传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以座谈、会议、报告等形式,先进这种“大而统”空洞式的经常被排斥,大多数员工渴望理解与被尊重。
(三)引导正确宣泄
合理宣泄可以帮助员工改变郁闷心态,减轻心理压力,形成健康心态。引导员工把受挫原因,痛苦等通过倾诉表达,或者企业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开通交流平台,让员工能有处探讨和交流,帮助员工解疑,这样的互动能让员工与企业领导者之间沟通增加。
(四)普及心理知识
根据省市主管部门的要求,我校在2006年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的岗位,主抓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和培训工作,主要作用是通过组织开展心育培训和心育教研来提高我县专兼职心育教师的育人水平,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几年来,在心育研培结合上,进行了一番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我县心育教师队伍现状及开课情况
我县有中小学教师5000多人,1289个教学班,然而,专职心育教师只有3人,少的可怜,根本适应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根据省市要求,没有专职教师,要配备兼职教师。为此,我县建立了由班主任、校医组成的240人的兼职教师队伍,来承担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3名专职教师,有2名是本科教育心理专业毕业的,1名是学俄语后改心育的,其他兼职教师都没有系统学过教育心理学或心理学,专职教师只分布在两所高中,小学、初中的心育全靠兼职教师。高中有专职教师,开课只限于高一年级,每周一节课。初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纳入课时计划,只是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一些活动,如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随意性强,满足不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二、积极开展培训,加强队伍建设
鉴于上述状况,我们积极开展培训工作,来提高专兼职心育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注重探索了以下四个培训渠道:
1、指导校本培训。
为了给专兼职心育教师提供学习素材,我们征订了由黑龙江省教育学院编写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本》一书,供基层学校校本培训之用。同时我们还深入基层学校对《读本》的使用及重点、难点进行指导。指导部分学校编写出《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训教材》,并在会议上展示,供同类学校学习、借鉴。
2、组织县级培训。
“十一五”末到“十二五”初,我们举办了三期专兼职心育教师培训班,对243名专兼职教师进行培训。由我们心育教研员和骨干专兼职心育教师作专题讲座,培训的内容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保健、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对策等。在培训中,我们还采取了主讲者和学员互动的方式,研究探讨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以期达到培训的最佳效果。通过培训使专兼职心育教师掌握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奠定基础。
3、参加市级培训。
从2008年12月至2011年11月,我县共组织1211名班主任参加了齐齐哈尔市教研院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一次是面对面培训,三次是网络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教师职业道德与心理素养、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对策、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保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等。我县的专兼职心育教师都参加了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负责组织、指导、布置作业,以此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通过培训提高了专兼职心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
4、推荐省级培训。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综合教育研培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研室定期举办骨干专兼职心育教师培训班,我县推荐24名骨干专兼职心育教师参加了3次省级培训。这些骨干得到了省一级专家的培训,他们受益匪浅,回来以后还要承担二级培训的任务。他们在我县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教研活动发挥着带头作用,有力地推动我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搭建教研平台,交流心育经验
1、发挥专职教师的示范作用,开展心育观摩活动。
龙江一中、龙江二中是高中,配备了3名专职心育教师,他们参考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和其它资料编写出教案,每周在高一年级上一节心育课,课型有三类:心育知识课、心育活动课、心育辅导课。龙江二中丁艳春老师的心理辅导课在“龙江县‘十一五’中小学德育心育总结表彰会议上观摩,受到与会人员的好评。”龙江一中朱静、周思聪两位老师的心理活动课接受省级检查,受到省教育学院领导的赞扬。3名专职心育教师均在省市“龙心杯”心理健康教育课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2、开展主题班队会竞赛,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主题教育。
我县已经开展六届中小学“育人杯”主题班队会竞赛,每次竞赛都有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兼职心育教师中的班主任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从容面对挫折》、《走出心理阴影》等主题班会教育效果很理想,教育学生如何从心理上战胜挫折、如何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等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结束后对优胜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并在县教育信息网上简训,提出活动的优点、不足及建议,为今后开展此项活动提供方向。
3、搭建技能展示平台,调动兼职教师积极性。
由于没有固定的教材,没有固定的课时,我县的兼职心育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是专题讲座和主题班队会,素材自己找。为了发挥兼职心育教师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我们开展了兼职心育教师专业技能展示活动,形式是通过一个或几个心育案例进行演讲,全县有34人参加了展示,达到了很好的交流效果。展示结束后心育教研员进行总结,在内容设计、表达形式和演讲技巧上进行指导。我县推荐参加上级比赛的选手,有5人分别获省市级特等奖,受到上级的好评。
4、举办心育论坛,提升教师心育水平。
为了提升专兼职心育教师的育人水平,我们举办了“心育论坛”,组织、策划论坛的主题、形式和内容。龙江一中、实验小学各出一个代表队在全县会议上展示,每个代表队由6人组成,一个主持人和五个成员,五个成员各以一个心育专题进行演讲或叙事,或者是根据一个大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分五部分进行演讲或叙事。演讲结合案例、运用课件,有理有据、有声有色,深深打动在场观众。龙江一中的心育论坛还在省心育课题结题会议上展示,受到省领导的好评。
一、中职学生在心态上存在的问题
1.厌学情绪重
每个班级总有几个厌学情绪比较严重的学生。他们不仅自己不学习,还带头违反课堂纪律,甚至顶撞老师,常常搞得班级“鸡犬不宁”。这些孩子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他们的背后往往会有一个“问题家庭”:或是父母忙于生意,无暇管教孩子,或是家长性格暴躁,动辄打骂孩子。
2.缺乏自信心
中职学生大多是中考中的失败者,他们的普遍特点是文化素质低,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在个性或人格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在面对课业学习时往往表现出心理恐慌。而且由于中职学生普遍处于青春期,心理处于比较敏感脆弱的关键时期,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又很难恰当地做出应急处理,导致其挫败感增强,自信心必然会下降。缺乏自信心已经成为桎梏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3.心理压力大
就业压力、学业压力、家庭压力已经成为中职学生心理上的三座大山。快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面对重重挑战,中职学生就必须在技能水平和个人能力上下足工夫,才能在求职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过大的心理压力是不利于学生发挥自身潜能的。
4.自我意识不完善
中职学生大多十六七岁,心理趋于成熟,自我意识发展较快,能够认识到自我的社会定位与自我价值,期待早日独立。但他们的自我意识并不完善,对于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还不能完全理解,也就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有的学生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诲深感厌倦,在与同学交往中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导致同学关系不融洽;还有的学生希望与异性之间建立友谊,但不懂得如何沟通和交流等。这些问题都与学生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有密切的关系。
二、转变学生心态的措施
1.拒绝“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即便是双胞胎,在性格以及为人处世上也会有惊人的差别。一个人的性格形成跟他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及社会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就对班主任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班主任要深入到学生内部了解学生背后的生活现状。
2.落实班级干部责任制,重塑责任心
学生原本无“好”“坏”之分,“坏”学生调皮捣蛋的背后其实是缺失关爱。如果让他们换个角色,化身成正义的“英雄”时,一股无形的潜在的正义感便会油然而生,仿佛脱胎换骨一般,从“坏”学生的队伍中解脱出来,变得自信、阳光、充满正能量!他们会用感恩的心维护好班集体,也会对班级凝聚力的养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3.营造健康学习氛围,保持积极向上心态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作铺垫,所以班级健康氛围的营造同等重要。通过定期召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可以让大家深刻剖析自己的陋习,从内心深处找到弊端,从而删除心理污点。还可以依托板报传播正能量,讨论当下社会热点,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完善班级文化建设。
4.组织多彩文娱活动,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玩”是人的天性,在人类的成长过程中,很多技能都是通过“玩”掌握和创造出来的。所以要充分调动人的天性,就要到活动当中去。比如,利用大课间组织学生到操场拔河,注重劳逸结合的同时还能培养团队协作意识。课余时间可以带领大家做一些拓展运动,培养大家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为赢的理念。鼓励大家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文娱活动,展现真自我,提升自信心。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是了不起的,因为我们正以孜孜不倦的爱心关注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都说中职班主任工作是块硬骨头,要躲、要闪、要避让,但我坚信只要找到啃骨头的方法和技巧,就会突破困难,并从中收获快乐和幸福。
作者:果鑫磊 单位: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
1.认真贯彻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实际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去。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商讨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每学年初制定计划,学年末对相关工作进行总结。
2.教师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要认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建设好校园环境建议,使学生有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
3.班主任工作要扎实,成为学生发展健康心理的启迪者和榜样,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在指导班队工作时,要发展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培养自主能力,自我教育能力。
4.建立心理健康辅导站,热情接待学生和家长来访。心理辅导教师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后才可上岗。本着为学生的健康发展的宗旨,科学地给学生以教育、指导和心理支持。定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验。定期举行心理辅导教师工作会,组织培训,交流工作经验和遇到的问题。为保证档案资料的保密性,除心理教师,其他人不得单独呆在咨询室。做好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对咨询纪录、咨询信件、心理测验数据、工作文件、参考材料等定期存档。
5.做好平时宣传教育工作,做到:专栏固定,信息畅通,辅导及时。通过宣传专栏、红领巾广播等阵地,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特点、心理需求,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提高认识,全面促进心理素质。心理教育、辅导的内容、方式要符合文化传统、国情、地方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内容要适时、适量、适度。
6.将心理素质教育纳入学校工作日程之中,融进日常教育教学中。鼓励老师开展心理教育研究,确保每年有一定数量的科研论文。
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职责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是开展这项教育工作的骨干队伍。
(一)基本责任
1.协助学校校长、学校管理工作者和学校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积极从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提出各项建议、意见和评价,发挥心理指导与顾问的作用。
2.帮助学校全体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得到良好发展,帮助学生预防和克服智力、情感、意志和个性发展中的偏差,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各种冲突、人际交往中的问题以及升学就业上的困惑,发挥心理辅导与助人自助的作用。
3.协助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开展家长学校工作,积极做好家庭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家长、教师、学生之间发展良好的交往关系,发挥心理指导和协调的作用。
4.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调研和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在学生面临各种心理危机时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干预,完成上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布置的专项任务,发挥心理研究和促进的作用。
(二)基本任务
1.承担和开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能了解学生的兴趣、学习水平、爱好、能力以及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设计各种形式的适合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活动训练,促进学生心理能力和心理水平的健康发展。
2
.指导和协助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师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力和心理辅导能力。
3.协助校长开展提高学校全体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工作,帮助教师解决自身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提高教师的心理调节能力,以保证全体学生能在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学校心理环境中健康成长。
4.指导和帮助学校各年级开展家长学校的工作,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学习辅导、升学就业、家庭心理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服务。
5.测量和诊断学生在智力、个性和情感方面的发展状态以及产生偏差的原因,能从心理和教育的角度制定干预、矫治以及预防的措施。在学校统一安排下,为学生建立相关的心理健康档案。
6.主持和开展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各项心理服务工作,能为学生在学习能力、人际交往、情绪调控、个性发展、青春期性健康等方面提供各种有效的自我发展方法与策略,为学生心理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三)基本职业道德准则
1.努力掌握坚实精深的专业科学知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自己的专业上应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既要对心理学、心理健康学、心理咨询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基本内容和原则、基本技术和方法十分熟悉、运用自如,又要能通过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准确地、全面地、深入地了解全体学生和来访学生,能科学准确地判断和鉴别学生的心理问题,熟练选择运用各种心理辅导技术为学生提供可靠的心理服务。能事实求是地对待自己的心理知识和心理辅导能力,对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学生个案,应当及时转介到有关专业人士或专业部门,不能延误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2.坚持发扬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工作中应坚持发扬谦虚、谨慎、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应始终以事实求是、老老实实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学生心理辅导过程中所讲的每一句话、所答应的每一件事都必须认真兑现,尽力做到,要让学生始终得到充分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要努力使自己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有利于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有利于及时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焦虑,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
3.始终保持热情友善的交往态度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应始终保持热情友善的交往态度,应始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爱,努力通过自身的热情友善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防卫;努力通过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帮助学生敞开心扉、主动地与自己交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里得到温暖、关注和帮助。
4.严格遵守为来访学生保密的心理辅导原则
几年前报纸报导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年级一名学生,因忍受不了学习成绩、名次和家长的压力,用榔头打死了母亲;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桥头镇中学两名中学生,因勒索钱财将一同学乱刀砍死;云南大学的马嘉爵事件和发生在四川成都四川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伤人事件以及2005年中日青少年友好联合夏令营之行,中国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素质很不理想,引起了社会有识之士的深深忧虑。这些材料,确实触目惊心,引起了我的深思。特别是作为政治教师和班主任的我们尤其需要深思!
事实证明,不仅要给青少年一个健康的体魄,还需要赋予他们健康的心理。社会、家庭、学校都必须伸出双手,共同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做出应有的努力。在学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除了专门开设健康课外,我认为在各科教学中,老师的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而政治课又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因为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地解决。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收到心理辅导的实效。
下面,谈谈我在政治课教学工作中具体是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煤矿职工学校教育对象素质与心理上的差异
煤矿职工教育的对象是比较复杂的,原因是煤矿职工来源广泛。它包括了:退伍军人、技校生、大学生、有的地方还使用了一些农民工、轮旷工。这些员工的特点有:1.他们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如果把这些人员放到一起培训,效果非常差。原因是:有些人接受能力强,有些人接受能力差。比如:大学生接受新知识比较快而农民工或轮旷工接受新知识比较慢,甚至有些煤矿企业还有一些不识字的职工。2.对煤矿上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不相同。比如:退伍军人和农民工岗位适应能力就比大学生和技校生要差的多。原因是:大学生和技校生学过煤矿专业知识,退伍军人和农民工没有学习过专业知识。3.心里素质不相同。退伍军人和农民工心里素质要好于大学生和技校生。原因是:大学生和技校生社会阅历少,接受失败与挫折相对退伍军人和农民工没有那么多。总之,不管是那种层次的煤矿职工,在心里健康方面都会出现心里健康问题。因此,心里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二)煤矿职工学校教育内容及课程发展
煤矿职业教育涵盖了:煤矿职业卫生教育、煤矿各种规程和法律教育、煤矿生产技术教育等。职业教育的对象:企业新工人、转岗工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监管人员、特殊作业人员、从事井下现场施工接触粉尘、有害气体及与危害人体健康的场所的工作人员等。
煤矿职业教育相比一般职业教育责任要重大的多。原因是大多数煤矿职工在地下几百米深的矿井中工作,那里环境恶略、劳动强度大,身体素质差的职工就会发生一些安全事故。另外,由于所处的工作环境以及所从事的生产作业活动具有很强的特殊性,面临着比其他阶层大得多的生存和生活压力,容易产生挫折感,形成压抑、烦闷、消极厌世的心理。为此,我个人认为煤矿职工教育内容应该涵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是促进安全生产的需要,也是以人为本的时展的需要。
二、煤矿企业职工学校未来发展
(一) 煤矿职工学校教育的作用
煤炭系统职业教育是为了加强煤矿工人技术素质,也是时代需要。我国自从加入WTO之后,经济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技术人才。在此形势下,针对我国煤炭高速发展急需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同时我国各类煤炭院校培养严重不足以及煤矿技术人才严重流失,造成煤矿企业里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通风、安全等方面的人才十分缺乏。煤炭系统职业教育学校加强了对煤矿技术工人的培养。
(二)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是煤矿职工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煤炭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内容有:1.煤炭职业教育实行由行业和企业共同或单独举办的办学体制。提倡多种形式联合办学;2.根据煤炭职业学校的布局、结构、规模、条件、效益等情况,以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为出发点,积极稳妥地对部分部属学校进行撤并调整,有计划、分步骤地直接交给有关省局或矿务局管理;3.为了充分发挥煤矿教育资源的综合效益,促进企业内各类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各煤炭企业要实行企业教育综合改革;4.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三、煤矿职工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概念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宣言中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因此,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健康的心理.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二) 心理健康的标准
可以归纳出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①对现实的有效知觉;②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③自我调控能力;④与人建立密切关系的能力;⑤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⑥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三)煤矿职工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煤矿职工易产生的心理健康疾病有很多,比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焦虑症
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态。焦虑症的表现是:紧张不安,忧心忡忡,集中注意力困难,极端敏感,对轻微刺激作过度反应,难以做决定。煤矿职工患焦虑症的原因有:①经济压力影响;②工作上为升迁的持久的、过度的压力;③父母和妻子对自己过高的期望;④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⑤事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⑥对身体的轻微不适过分关注,在发生挫折与失败时过分自责等。
例如一:某矿掘进队职工黄某,因为儿子开始迷恋网络而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几经教育而更加逆反,作为父亲的他上班再也安不下心来。结果在工作面推车的过程中,因其精力不集中,把车撞倒前面推车工腿上,造成腿部骨折。
例如二:某煤矿绞车司机张某,在提升操作时,因情绪不佳,对信号判断不清而错误操作,致使同事被跑车撞伤。后据了解,出事前的几天,张某与家人发生了纠纷。也许就是因为家庭纠纷而产生的焦虑与烦躁心理,才酿成如此事故。
2.抑郁症
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其表现:一是情绪消极、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二是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三是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以上表现存在于煤矿职工中,抑郁症是由心理原因造成的。
案例一:张某因在某矿采煤队工作,在找对象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挫折,最终没能找到对象。所以工作上情绪消极,下班后经常酗酒,并常与领导、同事产生矛盾。最后,患上严重胃病导致不能正常工作,使自己的生活陷入困境。
案例二:某矿职工刘某,因与妻子经常吵架,夫妻关系不和谐。工作中体力上的超支、家庭中精神上的折磨,导致该职工一时想不开在井下上吊自杀。
四、如何解决煤矿职工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我们要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对那些患有心理疾病的职工给以感情支持和鼓励;以坚定而温和的态度激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积极行动起来,从生活中体验到成功与人际交往的乐趣,改变已习惯的自贬性的思维方式和不适当的成败归因模式,引导他们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发展对自己、对未来的更为积极的看法。对员工进行心理知识方面的专题讲座,还可以利用局域网、广播、电视橱窗、黑板报等宣传工具,针对职工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职工从多角度、多渠道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鼓励职工遇到心理问题时积极寻求帮助,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另外,加强心理健康方面的投入:建立心理咨询研究中心;要注意解决好员工各种福利和保险,解决员工在为企业做贡献和退休后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在中国,某些地方的煤炭企业已经开始对职工进行了心里健康教育的辅导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提高教师地位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关心教师身心健康。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也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要……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我国约有1 700百万专任教师,加上教辅、管理、后勤人员将远远超过两千万,但相关研究发现教职工中处于亚健康状态、前临床状态和疾病状态者比例过高。相关研究还表明,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工作、生活压力大;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了解不够。例如,有研究表明超过三分之一的教师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不够,他们或因工作忙碌不能坚持锻炼身体,或因为各种原因不锻炼。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则是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普遍缺乏专人管理,教职工人群中的锻炼氛围不够浓厚。相关研究同时发现,教职工中体育参与人群的健康状况明显好于非参与人群。关于教职工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的研究表明,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对教职工体育的重视程度不一,北京、浙江等省市和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非常重视教职工体育,并组织开展了很多参与面广、持续性强的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但大部分省市和学校对教职工体育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和指导。
笔者以“教工体育”和“教职工体育”为关键词在百度和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发现教职工体育多是由学校工会负责,仅有部分省市的钟声体育运动协会是负责组织开展教职工体育的专门机构。然而在以“钟声体育运动协会”和“钟声体协”作为关键词在百度上进行搜索时却既没有发现钟声体育运动协会的官方网站,也没有找到相关的组织机构、联系方式等信息,这表明我国教职工体育管理方面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的问题。此外,虽然我国学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很多学者也就学校教职工的健康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单方面地停留在身体健康问题或心理健康问题上,国家也没有制定相关的关于学校教职工健康状况的条例法规。
二、加强教职工体育组织与管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根据体育社会学和体育运动心理学相关研究成果,推动全体教职工参与体育锻炼具有以下重大现实意义.
1.有助于大幅度提高教育工作者中体育人口的比例,使其树立科学健身理念,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增进身心健康,具备旺盛的体力,从而能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例如,在美国达拉斯独立学区开展过一个为期10周的关注教职工体育锻炼的健康促进计划。结果表明,惯于久坐的人开始了有规律的运动。对于学区来说,这个计划的有利之处还包括旷工率的减少,进行体育锻炼的教职工比没有进行锻炼的教职工旷课时间平均少1.25天,这就为地区花在代课教师上的开销节省了149 578美元。
2.教职工体育活动的生活化、社会化有助于为干群之间、师生之间的正式和非正式沟通提供更多机会,有利于通过增进他们的互动和相互了解,加深其友谊,和谐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增强教职工的团队凝聚力,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3.发展教职工体育还能有力地促进阳光体育运动和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开展。一是教育工作者广泛参与体育活动,有助于使其充分体验到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支持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二是有助于使其提高自身运动技能,体验运动乐趣,进而更支持甚至可以指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和业余体育训练。例如,程红兵在澳大利亚访学期间发现其学校是全员体育,周三下午,全校教师除校长外都要参加体育指导,或带运动队,或当裁判,人人有事做,无一例外。这个时间到学校去看,所有的师生都是满头大汗的样子。三是教师参与体育运动,有助于提高其体育人文素养,使其掌握更多的运动科学知识,进而丰富其德育手段和学科教学素材。
4.学校拥有专业体育人才和齐全的硬件,教职工拥有的体育资源可谓得天独厚,体育理应成为教职工的一种生活方式。如果各级各类学校能够切实加强教职工体育的组织与管理,使绝大多数教职工都能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教育系统不但能为其他行业做出表率,还有望充分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其他行业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1.加强人员配备。综上所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成立负责组织开展教职工体育活动的组织机构,其中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要有专职负责教职工体育的人员,地市级教育局和教育厅应有固定的负责教职工体育的人员和机构,积极筹划多种形式的培训、体育健身、体育竞赛等活动,不断丰富教职工业余体育活动,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职工的实际需求。
2.完善政策和制度保障。加快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督促各级各类学校的工会和体育部(系、学院)加强教职工体育工作,让体育成为教职工的生活方式;把教职工的体育参与态度和参与学生体育活动及指导的情况作为师德评价、绩效评估或评优奖励的重要指标。
3.加强调研与经验总结,科学引导。教育、体育科研部门要积极开展相关调研和国际比较,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并组织教育系统的群体干部到广东省、清华大学等全民健身工作开展较好的地区或单位考察学习,提高教职工体育活动组织的针对性和适宜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064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正常生活、学习、交往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新世纪所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如何帮助并使大学生摆脱心灵上的束缚与困扰,走上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方向,促使他们全面健康发展,辅导员在其中的地位与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辅导员处于学生工作的第一战线,不但负有教育、管理、服务、指导、中介等众多职能,是与学生接触最多、最直接、最全面、最深入的,对学生影响最直接,最深刻的,也是学校校园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日常心理教育做具体分析:
1 开展日常的谈心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大学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朝气的地方,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地方,在这里如何调整自身的优势,发挥自身的特长,确立自身的目标与方向,都是大学生所必须面对的。有些人只看见别人的长处而忽略了自身的优势,从而使自己陷入了自卑的泥潭,如果这种思想得不到及时疏导,就会由心理问题加深为心理疾病。
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思想教育过程中,开展深入而又细致的谈心问题,建立心理学生档案制度,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工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量,从而查找出有症状的学生进行重新评估,并采用另外一种量表进行测量,如果还是有问题,那就要加强关注,对其进行重点的引导,关键时刻有选择地向分管学生工作的院方或校方领导汇报,必要时告知家长,让其带回治疗直至康复后再返校。
2 开展心理问题筛查工作,建立心理学生档案
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筛查工作?最好是在新生入学时入手,针对学生的空虚与孤寂的特点,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生入学手册》、《大学生安全手册》、《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健康教育》等书籍给予学生适度加以讲解,并适时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特质加以考核与量化,掌握学生的第一手个人资料,为提升大学生的适应能力与调适过度打下基础。具体有以下几个措施:
2.1 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
通过课堂系统地介绍大学生时代具有的特质与心理发展过程,让大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所处的阶段,找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与对策,特别是大学生热衷关心的话题,如大学生恋爱与性的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专业技能问题、继续深造问题、就业问题等。及时给学生做一个正面的引导,不要羞于面对,而要大方地提出,让学生有个正确的认识与防御。
2.2 举办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讲座、影片观摩活动
首先针对我院整体女生占大多数这一现象,每学期我院都会举办一次大型的关于女生的活动――女生节。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不经意地穿插一些隐性测试的调查问卷,之后可以对比量表筛查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而又针对性的采取个人面对面的交流,解决学生的障碍。其次是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如《活着》、《早熟》、《美丽人生》、《当幸福来敲门》等,然后让学生写下观后感,找出典型的文章加以解读,加深学生的印象。
2.3 要充分应用转介的功能
也就是说,遇到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力所不及的问题时,不要推辞也不要不懂装懂,要把学生转交到学校专门的心理咨询老师处,让专业的心理老师给予指导与解决,不要半途而废。
2.4 在每年的5月25日举行大型的“我爱我”日活动
其活动的主题是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互助问题,口号为“我爱我――走出心灵的孤岛”。以此来营造一种关注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的氛围。借以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心灵的理念,为学生搭建起锻炼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平台。
3 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干预防范措施
任何人的成长轨迹不可能是一帆风顺,或多或少地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与困难,如果在适当的时间没有找到解决问题途径,这时就会陷入困惑、苦恼、沮丧的痛苦之中,直至问题解决这种心态才会退去。大学生更不例外,他们正处于情绪极不稳定与成熟时期,所遇到的困难与挫折也又少,易于偏激与暴躁,遇事易采取极端的解决方式,成立心理危机干预措施,不是为了简单地在危险出现时才加以制止,更重要的是在危险中寻找机遇,怎样化险为机,从这里来说,危机是个人成长中的转折点,关键是看转折后的结果对个人成长是起到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
4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阴影,不但是我们高校每一位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更是关系到学生本人今后的人生道路,我们应该加强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机制的干预与防范措施,更要发展与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机构,配备专业人员预警机制,使大学生在高校能得到及时、正确、健康的指引与帮助,为他们今后走上社会奠定下良好的心理素养与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坚持教育、预防、治疗、发展四结合,为彻底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下坚定的基础而做出我们的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