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合同智能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5-0099-01
我国正致力于节能减排战略的实施,智能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作为新一代能源的发展方向必将取得飞速发展。分布式能源依赖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采用智能监控,实现无人值守,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为核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节能、环保理念为基础,加强对智能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利用,建设绿色能源,缓解能源危机,改善生态环境。
一、分布式能源的种类和特点
分布式能源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将部分污染分散化、资源化,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在管理方面,应用了现代化的智能操控技术,实现现场智能操控和无人值守的管理模式,提供设计、安装、运行、维修一体化保障。分布式能源能够带动多系统优化,其实现过程依靠电力技术、热力技术、制冷技术以及蓄冷技术的统一,最终实现多系统能源容错,使各个系统的冗余都控制在最低,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分布式能源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据预测,在今后的20年内,在新增发电容量中,分布式能源将占有20%的发展潜力。分布式能源可以直接向用户供电,同时又可以与配电网络并网运行,其应用具有极强的灵活性。以下简单介绍几种主要的分布式能源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1)内燃发电机组:内燃机发电组具有价格低廉、启停灵活、易控制的特点,其应用比较广泛,通常用来当做应急所用的备用电源,使用燃料为天然气、柴油、汽油等。但是内燃发电机组的缺点是需要大量的运行维护费用,而且会产生一定的噪声污染和废气污染。
(2)微型涡轮发电机组:顾名思义,微型涡轮发电机组是以微型涡轮发动机为动力,主要应用于工业和建筑中的热电联产,其安装费用抵,但需要较高的维护费用,排放量适中,会产生高频噪声。
(3)风力发电机:作为发展最为迅速的分布式能源系统,风力发电机已经成为绿色能源的主力,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实现了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但是其初期建设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而且风能不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风力发电的发展。由风力发电机结构的限制,通常产生的电流较低,在为用户供电时需要经过高压逆变器对电流进行转换。
(4)太阳能光伏电池阵列发电系统:太阳能是典型的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光伏电池能够将太阳能光子转换成电能。太阳能光伏电池阵列发电系统不会产生空气污染,而且不消耗燃料,节能环保,但是造价较高,受天气限制,阴雨天和夜间不能发电,而且需要储能装置的配合。
二、分布式能源智能管理系统
1、技术路线
(1)依靠物联网技术实现更深层次的感知
对能源自身准确的感知是实现能源智能管理的基础,通过物联网技术来实现对建设能源的实时监测,包括用能端能耗需求监测、功能端供应能力监测以及能源传输的具体过程,从而对能源数据产生准确的认知,掌握各个阶段不同终端设备和生产工序的能源消耗情况,这些能耗数值有助于认知能源需求,同时为能源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2)结合用能侧能耗管理实现节能的经济性分析
利用对能源数据的认知,来对单个能源个体的能耗数据进行分类和统计,从而对其进行用能管理。在实时监测能耗数据过程中,匹配不同的能源政策,来合理调整用电方式和用电习惯,最大限度实现能源使用的经济性。
(3)利用供能侧与需求侧的动态响应来实现供能侧最经济化运营
能源需求方监测到用能情况、供应商情况和价格等,动态提供需求量。作为能源供应端能够依照需求量来适当调整生产供应,以免造成过多的浪费,进而实现能源供求平衡。
(4)利用能源管网优化调度技术实现节能优化
以系统能量需求和管网系统所配泵机器运转特性为研究对象,确定出最佳的动力匹配模式,实现转速的自动匹配和调节。分析和研究用户能量消耗和各管网节点间能量差异,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管网热耗散的自动检测方式,配置管网异常预警技术和装置。
(5)能源管理各个环节的优化协同
以动态需求为基础,根据不同主体间的能源供应数量、价格、趋势等情况,对能源的需求和供应实施动态控制,从而实现二者间的优化和匹配,不同的用能主体间能够互供互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用。
2、智能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1)采集层
采集层主要包括供能侧能源设备、能源网管的数据信息和需求侧的消耗数据信息。采集层中建设有种分项计量装置,可以计量各个分项的能源消耗情况以及各种不同分类。而且计量装置能够实现数据的远传,数据采集器与计量装置连接后,通过通讯协议进行数据输出。数据采集器可通过能源消耗来进行信息采集、处理和储存,同时与数据中心交换数据。
(2)传输层
在传输层内,以多种通讯方式和能源网关为媒介,智能网络传输系统对能源数据进行安全传输。
(3)数据层
数据层储存的数据有:能源管网和区域建筑等资源数据、监测数据等,还包括需求侧能源消耗数据和报警数据,这些区域能源数据的存储能够满足TB数量级的数据存储和处理。
(4)业务层
作为整个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业务层承担着供能侧、需求侧能源集中展示、管理和控制的重要责任。业务层集成了多个系统来实现对能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第一,数据整合系统,由于整个能源管理系统涉及的数据较多,而且同种信息可能通过不同的数据格式来表现,因此对复杂数据的处理前,需要对其进行整合,使其成为可用的数据组织形式。此外,数据来源具有极大的差异,在系统结构、访问方式、数据格式等方面不能实现统一,所以要求数据整合能够支持多种传输协议。第二,能源监控系统。能源监控系统集中展示了园区能源态势,通过能源监控系统掌握能源管网的运行状态,并且以多种形式提供了能源的统计和分析。第三,能源管理系统。能源管理平台可能会发生管网故障、设备故障以及突发事故等,能源管理系统具备强大的故障预警机制,能够对故障进行预测和分析,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对故障进行有效的处置。此外,业务层还包括能源分析系统、管网优化节能控制系统、能源决策控制系统和碳交易系统。
(5)表现层
表现层通过多个视图来展现供能侧设备的实时运行状态,同时还能提供设备的故障情况信息、运行参数、报警信息等,而且具备数据分析功能,将分析结果以图形化报表形式表现出来。
经过实际应用分析,智能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在沈阳机车车辆有限责任公司新工厂中得到了应用,完成了水电、气流量等计量数据完整、准确、可靠采集,但是由于工程涉及面宽,跨越多个学科,系统正常运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很多.所以应当对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进行深入细致和系统的培训,同时要提供给业主完整的技术文档和操作手册,才能更好地实现智能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的应用。
三、结束语
在全球能源危机的大环境中,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分布式能源已经成为近年和未来的发展重点,因此要加强分布式能源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同时更好地实现分布式能源的管理和监控,不断探索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分布式能源发展的突破。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与客户签订各种经济合同,不断行使合同权利与履行合同义务,进而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这是企业运行的主线。对经济合同,应建立良好的财务监管控制规范,不但对企业财务部门准确核算经济业务、出具真实准确的财务报表具有重要意义,更是财务管理实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具体实现财务对经济事项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因此,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寻求各种渠道,主动参与经济合同的管理,维护财务在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知情权,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目前在企业管理实务中,许多企业财务部门对经济合同的签定、执行与结算过程监管缺失,财务人员在事后被动地接受业务部门传来的结算单据,依据自己对结算单据的理解进行核算,甚至没有真实经济合同的备案资料,这种经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不准确、不及时,导致财务人员对经济业务性质不了解、对经济合同的执行情况不掌握,使财务数据失真,财务核算严重滞后,使出具的财务报表与真实的经济业务脱节。这样的财务数据既不能给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有用的决策支持,也不能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投资信息,这是对现行新会计准则的严重背离,也是企业财务工作者的失职。
要改变这种现状,既需要财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努力改变财务工作环境,更取决于企业管理者改变经营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到财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经济运作流程的关键环节设置财务控制,决策过程中应更多地进行财务数据的分析。在企业管理中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要实现的一个目标,就是在财务领域实现国际趋同。实现新准则,首先需要改变的是财务人员与企业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的作用的认识,否则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只能照猫画虎。财政部于2007年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这份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版“COSO(内部控制框架)与《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合体”的内控规范,在具体准则中对合同控制规范作了较全面的阐述。
笔者认为,财务部门如何在企业经济合同的管理过程中发挥其监管的职能作用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财务对经济合同管理过程中的环节控制
(一)经济合同的签定
经济合同的签定过程,应建立授权与审批制度。业务部门与客户签定各项合同必须经公司授权、同时经相应层级审批。未经授权及未经审批,无权签定合同。
企业应确定不相容岗位的分工。不相容岗位包括:一是合同的谈判与审批;二是合同的审批与执行。合同审批过程应有财务部门的参与,财务部门关注的重点事项包括:
1.标的是否符合企业经批准的经营范围,符合企业的经济利益。
2.双方企业是否具有履行经济合同的能力,如企业资信的可靠性,筹集充裕资金的能力,取得的担保是否切实、可靠等。
3.所涉财务数据是否严密准确,包括数量、价款、金额等标示准确;计算方式正确;财务等有关附件齐备;符合企业价格政策、采购政策等有关规定。
4.是否符合相关财税法律法规的规定,如资金来源合法;资金使用合法;结算方式合法等。
经审核同意签定的合同,应当由合同管理部门进行编号并加盖单位印章或合同专用章。印章管理部门不得对未经审批的合同用印。
(二)已签定合同的备案
合同签定后,承办部门应当及时将合同副本送合同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备案。发生变更或达成解除协议的,应重新审批并及时报合同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备案。合同正本由承办部门负责履行、保管,合同履行完毕应按有关要求及时归档。
(三)合同的履行
财务部门对送存备案的经济合同应严密关注其实际履行情况,针对不同合同建立不同的收益成本核算体系,制定有效的费用管理控制办法。按不同项目建立明细分类账,做到核算清晰、准确。
财会部门根据合同条款审核执行结算业务。凡未按合同条款履约的,或验收未通过的业务,财会部门有权拒绝付款。
在会计期末应根据合同的不同性质、区分是否履行完毕的合同及时确认收入,同时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及配比制原则归集费用,结转成本。
(四)建立合同管理及保密制度
送存备案的经济合同,作为重要的财务档案应指定专人保管,同时提高财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水平,严禁以任何形式泄露合同在订立和履行过程中涉及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
二、对经济合同的监管必须与企业其他管理体系相结合
对经济合同的管理不是一个简单独立事项,同时必须有其他相关内部管理政策的支持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企业管理本身就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工程,单纯强调某一方面往往使管理失衡,进而影响全盘。在讨论财务对经济合同的管理过程中,如果合同签定部门、执行部门、合同审批人员,对合同的管理控制没有调整到位,那么财务的监管就如同空中楼阁,失去了管理的基础和存在的理由。
三、企业财务部门对销售合同的监管
下面以企业签定的销售合同为例探讨财务及其它部门如何共同履行其对合同的监管职能。
要实现财务对销售合同的监管职能,首先企业应制定销售定价政策,建立售价控制制度。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应收账款管理体制,制定客户信用管理政策。
(一)制定销售定价政策,加强对产品价格的控制
企业应以产品成本核算为基础,根据市场需求与竞争情况,结合企业产品营销策略等因素制定销售定价政策,包括产品价目表(应包括浮动范围、执行期间等信息),折扣政策、收款政策等。销售定价政策作为企业核心决策方案应经企业高层审批,经审批确定的政策文件送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备案,企业应依据市场变化定期对现行定价进行评估、修正与重新审批,价格政策一经确定后就要求业务部门严格执行。
(二)建立客户信用管理政策
对于任何存在赊销的企业来说,客户信用评估和授信既是信用管理工作的开始,也是信用管理者运用专业能力最多、投入精力最大的工作,是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企业应定期组织(或至少每年)相关部门对客户资信情况进行评估,就不同的客户明确信用额度、回款期限、折扣标准、失信情况应采取的应对措施等做出规范。评估过程应有财务部门的参与。对评估确定的赊销客户的名称、批准赊销额度等信息应送业务部门及财务备案。
与客户签定赊销合同时,赊销额度应控制在批准的额度范围内。
(三)对签定销售合同的授权与审批
销售合同应区分现金销售合同与赊销合同,执行不同的授权审批程序。签定不同金额的销售合同须由公司不同级别的经授权人员谈判确认,并经公司不同级别的领导审批。
对现销合同财务部门需要审核的重点事项包括合同标的是否符合本企业经济利益,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合同定价是否符合本企业价格政策等,不需要对客户信用情况进行评估。合同执行过程中应坚持款到发货。
对赊销客户及赊销订单,财务部门除审核现销合同需审核的项目外,还需依据已备案的客户信用评估资料及连续的应收账款管理情况确定赊销额度是否合理,对不符合公司赊销信用条件的客户,不得签定赊销合同。赊销合同应明确注明收款方式、收款期限及未能按期收到货款的违约责任。货物发出后及时记录应收账款。
(四)已签定销售合同的备案
已签定的销售合同副本送合同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备案。合同正本由业务部门保管并具体执行,合同执行完毕应通知合同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并及时归档。
(五)应收账款的管理
赊销行为发生后,业务部门应按赊销合同收款期限及时向客户催收货款,催收记录(包括往来函电)要妥善保存。财务部门对逾期应收款项及时向业务部门进行通报。
对于可能成为坏账的应收账款,应当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对确定发生的各项坏账,应当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并在履行审批程序后做出会计处理。已核销的坏账应当进行备查登记,做到账销案存。已核销的坏账又收回时应当及时入账,防止形成账外款。
(六)销售发货及开具销售发票
销售部门应当按照经批准的销售合同向库房下达销售发货单,通知库房发货,同时编制发票通知单连同出库单一同送达财务部门,销售发货单及发票通知单上应注明合同编号,财会部门在开具销售发票前对客户收款情况、信用情况及实际出库记录进行审查无误后,向客户开具销售发票。
四、结论
目前,在国内的很多企业管理实务中,财务部门的合同监管作用受到多方面的抑制和约束。财务核算水平较低、财务管理缺失,严重制约着企业规范化管理。应以提高企业中经济合同的财务监管职能作为一个切入点,完善与其关联的其他配套管理体系,以提升整个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进而保证财务部门出具真实准确的财务报告,使经营者与投资者对财务报告数据的有用性有所期待,得以满足。
【参考文献】
[1] 陶志明.合同管理在会计事前监督中的运用[J].财会通讯・理财,2008.6.
[2] 刘慧.如何使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J].今日科苑,2008.14.
[3] 石兆梅.对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7.12(下).
关键词:
事前监督;合同管理;财务监管
随着产业经济格局的转换、买方市场的形成和新科技革命能量的蓄积,国有企业生存环境、产业延伸与升级以及管理理念的改变,经济增长规模与经济发展质量都将拓宽企业财务管理的深度与广度,而这一切又必定影响并改变着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会计事前监督的具体内容与表现特征,使财务监督的内容、方法、手段等发生根本的变化。
一、经济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国有企业在产业化转型阶段面临的信息复杂多变,生产经营活动合同几乎涵盖了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企业为经营发展的需要与客户签订合同,形成要约关系并行使合同权利与履行合同义务。在新兴经济业务决策阶段如果发生误判,将会给国家和企业造成无法预计的损失和影响。企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股东权益的保障程度都与具体合同的约定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合同在法律层面所具有的约定性和强制性使其在经济业务中具有规范作用。一个通盘综合考虑的合同应同时具有保障权益和规避风险的作用,需要在合同决策阶段对该合同涉及经济业务进程中所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全面完整的分析和预测,并在合同中形成明确的约定,进而能够有效规避可预计风险的发生。即使之后的经济活动发生了纠纷,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也可以有效保障企业的权益,使问题能够在合同自身的框架内得到解决,降低合同纠纷和法律诉讼的可能性。
二、合同管理中会计事前监督的意义
财务会计部门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部门,负有对内对外两种责任。对外报告企业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为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了解企业运营状况进行投资决策支持;对内向管理层提供优化资金管理方式、有效规避经营风险、保证资产效率的规范化体系和制度。经济合同在决策分析阶段所具有的监管性质与财务监管中会计事前监督有密切的相关性,给会计人员进行会计事前监督提出了新的要求。若在经济业务决策阶段财务监管及时介入,利用并发挥会计人员的专业优势,则能够有效地规避经营和财务纠纷的发生,这就是经济合同管理会计事前监督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体现。会计事前监督可以充分利用财务人员在合同签订决策阶段的独立性和掌握本单位经济情况的专业性,在合同签订中有效保证合同内容的公平。因此,会计事前监督介入经济合同管理发挥财务监管职能,可以对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并以合同监管为手段,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具有前瞻性的事前监督和管理。
三、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
目前,一些企业财务部门对重要经济合同从决策、评估和签定全流程存在监管失位。合同决策签订阶段企业一般只会由企业的高层、合同主管部门、法律顾问和纪检监察的相关负责人员参与,财务部门即使参与也是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参与而不是监督活动,没有明确财务监管在该阶段应负的责任,虽然可以发现一些风险和问题,但随意性较为明显。而真正开始纳入财务监管体系和流程已是合同签订事后,此时,财务人员被动地接受由业务部门转来的合同文本和结算单据。这种经济信息的不对称使财务人员对企业经济业务的掌握不全面,进而导致财务数据失真,出具的财务报表与企业真实的经济理念和业务脱节。这样的财务信息既不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也与现行新会计准则要求相背离。要改变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财务人员需要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运用水平,努力完善财务监管体系。更取决于企业管理者能否站在现代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角度,充分认识到财务监管的意义和价值,在企业经济活动的关键过程和环节设置财务监督,关键决策过程应更多地从财务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和判断。
四、合同管理中会计事前监督的方法和环节
(一)合同决策阶段
1.该阶段会计事前监督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合同标的是否符合企业经批准的经营范围,符合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双方企业是否具有履行经济合同的能力;如果是销售、担保、融资需重点关注对方企业资信的可靠性和第三方出具的信用评级,筹集充裕资金的能力,取得的担保是否切实、可靠以及过去往来账款的兑付状况;金额较大、周期较长的复杂合同,在决策阶段需要进行对方财务信息的识别。
2.合同是否符合企业定价和采购政策的规定,所涉及数量、价款、金额和计算方式等财务数据的准确性,资金来源、资金使用和结算方式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财税法律法规的规定。
3.涉及参股、投融资和担保的经济合同,在充分考虑资金时间成本的基础上,应当就合同资金的筹措和使用提前进行规划和部署,统筹考虑企业当期成本、费用、收入和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必要时针对单项合同应有详细的资金筹措或使用报告,并经管理层批准。
4.对合同中规定的产品保修中可能形成的预计负债是否充分估算,合同约定验收条款导致的与所有权相关的权利和义务、风险和报酬的转嫁对财务确认收入的影响是否通盘考虑并测算。
(二)合同签订阶段
1.根据合同要求,需要开具的票据是否符合税务部门的规定并提前做好纳税筹划,销售合同涉及增值税票是否有进项进行抵扣,采购合同票据涉及的物品名称是否符合总承包合同的要求。
2.合同中规定的折扣、佣金、返利条件是否符合国家法律、企业价格政策以及经销商协议,合同中规定的安装费用、运输费用、培训费用、保险费用、维修费用、培训费用、赔偿费用、合同违约金、保证金、定金条款等是否已做出了明确约定并符合企业利益。
3.合同设置的收/付款方式、金额和节点是否符合企业利益。
4.企业的经济合同应作为重要的财务档案专人管理并纳入监管体系,严禁以任何形式泄露合同在决策和订立过程中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
(三)合同履行阶段
1.在经济合同履行阶段应密切关注其实际履行情况,针对不同类型合同建立不同的收益成本核算体系,制定有效的费用管理控制办法;针对金额较大、周期较长的合同,在合同履行阶段,财务部门应该配合法律机构对合同方的信用情况和财务信息进行有效跟踪识别和动态监控。
2.根据合同条款审核执行结算业务,凡未按合同条款履约、发票开具严重超期、信用状况或对方财务信息发生较大变化的,财务部门应及时向业务部门和管理层预警并提出相应的方案或补救措施。
3.在会计期末应根据经济合同的不同类型,及时按履行情况确认收入,同时,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及配比制原则来进行费用的归集和成本的结转。
五、会计事前监督与其它企业管理制度的关系
对于采用现代化方式管理的企业来说,经济合同的会计事前监督应纳入整体财务监管体系中。若脱离系统管理的理念,单纯强调会计监管往往会造成管理失衡,影响企业全面的经济发展。只有各制度的相互衔接和补充进行完善的系统管理,才能实现为企业经济合同决策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合理有效规避风险,综合提高企业合同管理水平。
六、结语
在讨论对企业经济合同的财务监管过程中,财务部门既不能流于形式订立简单、抽象、可操作性不强的制度;也不能一味的从财务角度强调资金安全性和成本而夸大经营风险。这就要求监管从业人员在具备丰富的财务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和企业管理背景。在监管过程中充分利用专业的知识和财务资源,帮助企业识别、规避和控制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风险。并站在企业发展的高度综合权衡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为管理层提供全面系统的财务分析。
作者:蒙海莹 胡君燕 单位:昆明船舶设备研究试验中心
参考文献:
摘要: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电力营销发展规划,大同供电公司加快营销现代化和计量科学化建设,积极推广应用智能电网技术,大力实施电能量采集和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由人工抄表到远程自动化抄表方式的转变,通过现代化技术将管理和服务落实到用电客户,基于现有的管理平台和技术条件,实现营销管理的数字化、精细化。对于提升公司电力营销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 数据采集;主站建设;终端安装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6-0082-03
作者简介:冯立伟(1982-),男,山西天镇人,毕业于武汉大学,电气工程硕士,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0 引言
以电能量采集与负荷管理系统现有平台为核心,以电能量采集与负荷管理系统现有通道为依托,以电能量采集与负荷管理系统现有功能为基础,直接采集专变客户、公变等电能量远方采集数据,延续和拓展负荷管理系统对专变客户的各项管理功能,拓展对配电公用变台考核表计运行状态监测,拓展对低压客户用电状态监测等,实现客户用电与服务全过程自动化有序、闭环管理。
1 电能量采集和负荷管理系统概述
1.1 基本思路
电能量采集与负荷管理系统是采集客户端实时用电信息的基础平台,它属于一种综合性的实时信息采集与分析处理系统,包括现代数字通信技术、电力营销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电力负荷控制技术、用电异常智能判断告警技术、电能计量技术等,其主要通讯载体是移动通信网络,辅助通讯载体是230MHz无线、公用电话网、光纤网,它通过利用多种通讯方式实现系统主站和现场终端之间的数据通讯,具有多种功能,比如数据采集、电能质量检测、远程抄表、线损分析、用电异常信息报警、无功电压管理等。
1.2 功能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能为实现的营销管理的业务功能提供充分的信息保障,这就需要其对业务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同时还需要设计完善的系统功能,要求该系统不仅可以提供及时、完整、准确度高的基础数据,还应具备以下功能:
①自动抄表:具有远程自动抄表功能,所有关于电费计费出账相关的数据都能够从中获取,特别是对于阶梯电价来说,意义更加重大;
②预购电控制:当电量到达一定程度时,用户可收到预购电信息提示,同时还可以快捷查询剩余电量,实现预购电有效控制;
③预购电管理和电费回收:系统可有效实现良好的预购电管理和电费回收,因为该系统具备用户负荷控制基础功能;
④客户增值服务:用户获取信息服务的渠道增加了,比如终端信息提示、网上、短信平台等,更加地便民利民;
⑤用电检查和计量管理:可对电能表实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可及时发现并能够提供相关数据依据,有利于电能表的控制管理;
⑥有序用电控制:参考相关规范标准,有序控制电力用户的用户负荷;
⑦用电信息综合分析:系统可自动收集电力用户的各项信息,有利于电力企业和电力用户之间的关系增进,他同时也为电力企业销售市场分析提供了数据依据;
⑧配变运行管理:系统可自动采集配变相关的信息,比如负载率、电压、功率等,有利于配变运行管理和电能质量统计工作;
⑨线损管理:系统可实现对所有的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采集,做到对整个配电线路电能信息了如指掌,如此一来,电力企业可以从全局角度出发对整个电路实施管理,更有利于线损管理;
⑩数据开放服务:对于电力企业来说,用户的实时用电信息是非常宝贵的资源,而电力用户用户信息采集系统帮助其更方便的获取了该项信息,不仅如此,该系统还具有数据开放服务功能,即可以将收集到的实时用电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1.3 指标体系
1.3.1 系统响应速度
①重要状态信息及总加功率和电能量,即主站巡检终端重要信息时间应小于十五分钟;
②遥控命令下达至终端响应的时间,即系统控制操作响应时间应小于等于五秒;
③主站发送召测命令到主站显示数据的时间,即常规数据召测和设置响应时间应小于十五秒;
④主站发送召测命令到主站显示数据的时间,即历史数据召测响应时间应小于三十秒;
⑤在三十分钟内完成系统对客户的侧事件;
⑥模糊查询响应时间小于十五秒;
⑦常规数据查询响应时间应小于十秒;
⑧90%界面切换响应时间应小于等于三秒,除此之外的小于等于五秒;
⑨在线热备用双机自动切换及功能恢复的时间应小于三十秒;
⑩可在五秒内实现前置主备通道自动切换;
?輥?輯?訛数据在计算机远程网络中的传输不应超过五秒。
1.3.2 系统可靠性指标
①遥控正确率不小于99.99%;
②主站年可用率不小于99.5%;
1)MTBF(主站各类设备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应不小于3×104h小时;
2)系统故障应在两小时内恢复正常;
3)因为偶发性故障导致的自动热启动的平均次数应小于1次/3600小时。
1.3.3 系统数据采集成功率
系统数据采集成功率分一次采集成功率和周期采集成功率,采用分级方式,见表1。
2 电能量采集和负荷管理系统主站建设方案
电能量采集系统主站采用三统一原则(统一平台、统一功能、统一规约)、三级管理(省、市、县)、系统数据地区集中管理的模式。系统主站作为一个规范的管理平台,兼容了多个厂家终端和多种通信方式,可有效实现电能量采集和负荷管理系统统一规范管理。
2.1 电能量采集与负荷管理系统物理结构图
电能量采集与负荷管理系统物理结构图如图1所示。
2.2 系统网络结构图
系统网络结构图如图2所示。
2.3 主站硬件设备配置
主站系统网络物理结构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数据服务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接口服务器、前置服务器、工作站以及相关的网络设备。利用各类通信信道,主站系统网络不仅可自动采集、存储和处理各类电能信息,还具有很多硬件设备功能。
主要硬件设备功能:数据库服务器:负责系统数据的存储;(容量估算:每个终端每天数据量按30K计算,每个终端一年数据量为109M,1万终端3年的数据量为(30K*365*1万*3年=328.5G)
Web服务器:提供Web服务。
应用服务器:负责后台的数据计算和处理、为客户端应用功能提供服务。
接口服务器:负责与其它系统的接口,与一级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前置服务器集群:负责完成系统的采集、控制、通讯工作,由多台服务器共同组成。
3 电能量采集终端安装
3.1 定义
电能量采集和负荷管理终端是集配变检测、控制、脉冲采集、切窃电报警、远方抄表、远方通信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智能仪器,广泛用于城乡变电站、用户专用变、公用配变的运行监控与管理,是电力企业监控用户用电情况、提高需求侧管理水平的高性能执行单元。
3.2 安装方式
现针对电力大客户计量点地理位置分散、终端采用成熟的GPRS或CDMA网络实现与主站数据通讯,根据安装现场环境复杂的特点,电能量采集和负荷管理终端主要采用以下安装方式:计量表箱内、配电室计量柜内、箱变计量柜内。
3.3 终端安装工作流程
终端安装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4 分析总结建设情况
经过近几年对智能电网新技术——电能量采集和负荷管理系统建设工程的大力实施推广,公司完成了所有50千伏安及以上用户的电能量采集工作,终端上线率和抄表成功率稳定在99.45%以上,系统建设各项指标位居省公司前列。系统的建设投运成功实现了对客户用电情况、计量装置管理、电能质量等一系列信息的实时采集,有效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推动了营销计量、抄表、收费模式标准化建设和公司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未来电力企业应用系统的趋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电力行业.DL/T698,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S].
[2]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220V~750kV电能计量装置分册.
关键词: 合同能源管理(EPC);风险回避;风险防范;风险分配;风险转移
Key words: Contract Energy Management (EPC);risk aversion;risk prevention;risk allocation; risk transfer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0234-03
0引言
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控制可以分为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回避、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防范、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分散、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转移等四个子系统。其基本逻辑是在进行风险评估之后,首先是对根本性的风险予以回避,放弃或拒绝该项目;其次对无法回避的风险采取可行而有效的手段予以防范,降低该风险的发生概率;再次对无法回避而且降低程度有限的风险进行分散,即在节能服务公司(EMCo)与客户以及相关合同当事人之间进行风险承担与损失的分配;最后对于自留风险以及公共风险进行风险转移,将此种风险转移到其他进行风险管理的社会组织。
1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回避
合同能源管理(EPC)的风险回避是指EMCo经过对所识别出来的EPC风险进行评估之后,考虑到风险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风险损失的程度,主动放弃或拒绝实施可能导致风险损失的方案,或者对原来的项目方案进行修改调整以避开风险源。风险回避具有简单易行,全面彻底的优点,能将风险的概率降低到零,使回避风险的同时也放弃了获得收益的机会。
风险回避是风险评估之后的决策结果,如果一个具体的EPC整个系统有巨大风险或者某个子系统或某个风险发生的几率很大且损失也可能很大,那么就必须进行风险回避。根据EPC在我国的实施情况,我们认为风险回避一般来自于客户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技术风险、融资风险、设备与原材料采购风险、施工风险、节能量风险、市场风险以及违约救济的环境风险(行政救济风险与司法救济风险)等,当任何一种风险或某几种风险的组合发生的几率很高、可能引起的损失很大,致使原来预期的收益目标产生负向偏离的时候,就必须要立即放弃或拒绝该项节能项目;如果进行适当的修正可以的话,则也可以进行修正后再行启动。
2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防范
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防范是指对于无法回避的风险我们应该寻找现实可行的方法与途径与以防止和降低,若在采用了防止与减少这类风险的方法之后,该项目的风险仍不可接受,EMCo就应该放弃该项目,转而寻求其它风险低、回报高的项目。值得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风险都可以防范,合同能源管理的主要风险中不可抗力的非人为风险就是不可防范的。有关风险防范的具体方法有:
2.1 EMCo内部风险的防范。内部风险的防范不仅是对EPC所有风险的应对,更是对可行性研究风险的相应防范。
2.1.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里有两种含义:一是按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二是按照管理学的要求,制定和规范各种管理制度,使之达到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和谐统一。制度的低成本供给、制度结构的协调、制度的静态稳定与动态调整相统一,保证EMCo在EPC的整个过程的风险调控能力。
2.1.2 规范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EPC中有三个层次:员工层次、人力资源层次、人力资本层次,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达到我们所谓的第三层次。特别要注意人力资本的产权界限模糊性所带来的风险,人力资本的流动性风险以及人力资本价值不确定性风险。
2.1.3 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构建科学的管理组织,优化管理流程,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使组织资源可以得到充分使用,系统内外的各个运作过程节点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EPC的整个成本可以降到最低,并且可以减少风险源的存在,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能够进行很好的控制。
2.2 客户风险的防范。客户风险的防范旨在选择合适的客户。确定适当的客户是风险防范的重要措施,EMCo必须确保所选择的客户业务状况良好,财务制度健全,会按项目的节能量支付给EMCo应分享的比例。因此,EMCo从一开始就应通过多种渠道对客户进行全面了解,通过银行、其它客户、客户上级主管部门、客户的客户等去了解客户的各方面情况,并与客户单位的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保持联络,随时获得他们对项目的反馈意见,以便改进工作;同时避免因客户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变动带来的风险。选择客户从对客户评价开始,以了解与评价客户的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
2.2.1 客户基本情况的了解和评价。①客户公司成立时间、注册资本额、资本到位情况、股东名称及实力等。一般来说,若公司成立时间太短,在与其合作时应予以充分关注;公司注册资本较大时,说明其实力较强;如果客户的股东是很有实力的大公司,那么客户的风险就会小一些。②客户经济形式。客户属于国营、民营、三资还是私人企业,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往往预示着不同的风险程度。但一般因地区而异,因社会发展阶段而异。③客户与政府关系类别。有些企业与政府关系深厚,这些企业往往在经营上无太大风险,但可能会存在一些信用风险。④企业组织结构。包括:全资子公司有多少,控股公司有多少,参股公司多少,各自的状况如何。了解这些以便全面了解客户的整体经营情况和实力。⑤企业的综合素质。如领导素质、社会评价、厂区面貌、员工精神面貌等。了解这些以便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2.2.2 客户财务情况的了解和分析评价。①了解客户的主营业务和兼营业务。了解EMCo要投资的项目是与主营业务有关,还是与兼营业务有关。一般来说,企业较重视其主营业务,投资于此风险会小一些。②了解经营情况。包括了解:生产能力、销售收入、利润总额、总资产、净资产等数据。同时,还要了解客户产品的市场状况、市场竞争情况和市场前景等。一般来说,规模较大,生产经营持续增长、市场前景良好的客户是优质客户。③关注财务报表的审计情况。看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是否经过审计,审计报告结论是什么,有无保留意见,存在哪些需要说明或调整的事项。④财务状况分析。包括资产变动的来源分析、利润增减额变动分析、利润构成变动分析、资产负债结构分析、获利能力分析、财务比率分析等。⑤银行负债及偿债能力分析。一方面要分析客户的银行负债情况,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客户的或有负债分析。⑥应收账款与其它应收款分析。⑦现金流分析。除了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等分析外,还应分析:a.利润质量;b.未来状况。以便全面了解客户的过去和将来的财务状况,充分评估可能的风险。
2.2.3 重大事项的了解。EMCo还应该关注客户可能会出现的重大事项,因为重大事项对投资项目的影响往往是巨大的。对重大事项的分析主要包括:①分析客户近期可能进行的重大建设项目或重大投资项目;②对客户可能会出现的重大体制改革,包括资本结构变化、高层人员变动等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③了解客户当前有无面临重大法律诉讼问题;④了解客户近三年是否出现较大的经营或投资失误,如果有,原因是什么;⑤客户是否参与了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的交易。在资金使用方面是否存在违规违纪行为。如果有,客户则会面临很大的法律风险,可能导致EMCo的投资项目失败。⑥其它重要项目情况的了解和分析,主要针对客户存在异常情况的资产、负债项目。
2.2.4 科学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可借用银行的信用评估系统,剔除信用不良的客户。示范EMCo之一的辽宁EMCo就非常成功地与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利用他们的客户信誉评估系统对自己的目标客户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估。同时对客户群进行正确评价和细分。他们根据评估结果,结合本公司的技术特点和全省的行业特点,将客户分为三类:黄金客户、机会客户和高风险客户,并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从而将客户信誉风险降到最低。在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时,EMCo内部负责相关项目的人员应回避,因为他们的评估意见可能不够客观。向与客户有业务往来的其它单位核实客户的信用情况。如向客户的原设备供应商、合作单位等核实。在对客户进行详细的评价基础上,尽可能地选择优良的客户。这类客户应是真正有节能潜力,而且真诚地愿意与EMCo合作,而不是由于急需使用资金或出于其它目的。
2.3 节点风险的防范
2.3.1 合同风险的防范。合同风险是合同的不完全性所导致的,合同风险的防范重在签订一份尽可能完善的合同。目前来看,这方面的风险还是比较高的。要力争将风险控制在合同上,通过合同的约束来保障项目的正常执行,以及EMCo正常地收回应得的收益。
2.3.2 融资与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够不投资而更新设备、节约能源使EPC的重要优势,如果融资出现风险,则该节能项目将面临失败。融资风险的防范有两个方面:一是EMCo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二是选择好的项目或者是选择资信良好的客户,这是保障项目的未来稳定收益的关键,也是融资途径顺畅的关键。关于财务风险,特别强调EMCo应成为项目成本分析的专家,这是取得项目利润的重要前提。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有:不要忽视项目中发生的各种杂费,它们累计起来很可观。例如,更换荧光灯镇流器时,要用的导线和连接件,这些材料的成本虽然低,也应计入项目的成本内;应将“间接”成本如交通费用、清理现场垃圾费用等都计入项目成本内;明确可能的“附加”成本,应让客户清楚地理解这些都是项目的额外成本。例如,要更换泵或风机上的电机时,应将滑轮、密封件、皮带等的费用包括进去。如果门窗玻璃或百叶窗损坏了,EMCo更换时就有额外费用发生。
2.3.3 施工风险的防范。EMCo必须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完成项目,以使客户按时向其付款。如果建设期比计划期延长了许多,EMCo的贷款利息就会增加,其它费用也可能会增加。降低这种风险的方法有:在制定施工进度表之前确定各有关设备的交付日期;仔细地计划施工步骤,让客户方面相关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介入这一过程,以便他们能指出潜在的施工问题;让EMCo的项目经理对项目施工全面负责;在施工进度表中留有一定的时间余量,以防可能发生的工期延迟。
2.3.4 设备和技术风险的防范。尽管设备制造商对设备的性能和质量有担保,如果所安装的设备运行情况不佳,EMCo仍然会为解决有关问题而承担额外费用。减少这种风险的方法有:只使用经过考验的技术,EMCo不应在其业务中进行新技术的应用试验;采用有可靠性记录的设备,例如,很多电子镇流器都具有极好的性能,但在实际项目中,应选用有良好运行记录的镇流器;选择愿为其设备提供担保的、优秀的设备供应商,所提供的担保应包括承担更换设备的人工费用。这里要注意,尽量避免接受那些财务状况不太好的设备供应商的设备,尽管他们也提供了优厚的担保。因为,一旦设备出现问题,而该设备制造商却停业了,无力履行其担保责任,这时EMCo就会遭受损失。
2.3.5 节能量风险的防范。这是EMCo容易犯大错误的地方,降低这种风险的方法有:对项目的目前状况进行实测,而不能靠假定。例如,对调速传动设备更新改造前,必须确定泵的负荷分布,以精确计算节能量。为节能量的计算误差留出余地,确定合理的误差幅度。例如,按计算节能量的80%来确定实际的节能量。对项目的节能量进行连续地监测,密切注视项目实施后未达到预期节能量的早期迹象,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3.6 投资回报风险的防范。这是EPC业务的独特风险,需要EMCo关注和研究。在项目开始前,EMCo应结合客户的具体状况制定详尽可行的风险管理方案,确保按计划收回项目投资和应分享的效益。根据国内示范EMCo的经验和教训,回避此类风险的方法有:知己知彼,主动安全。只有全面了解客户的情况,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并在出现风险时有相应的对策来化解。必须在合同谈判时就与客户将效益分享及期限谈清楚,并向客户解释清楚“为什么”和“怎么做”。如辽宁EMCo采用资金封闭运行机制,就较好地保证了EMCo的投资回报,同时也使客户容易接受。制定合理的分享年限,并留有一定的应变余量,以保证在客户方面出现任何不利变化时,EMCo仍然能收回全部投资。选择权威的能源审计部门监测项目节能量,以保证能公平合理地进行项目的能耗评估和节能效益分析。该审计部门最好是国家有关部门、当地或该行业影响力较大的机构。
2.3.7 证据风险的防范。在违约与救济阶段,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是EPC的外部环境,或者说是外生变量,在风险防范时我们一般不予考虑,但证据风险我们可以有效防范,措施是分工清晰,责任明确,记录准、及时、完整。特别是对于影响履约的因素与结果的记录与签字,对于合同履行变更与解除的缘由与情形要记录与按规定签字盖章。还要注意发挥法律专业人士的指导作用。
2.3.8 风险的防范。在争议解决时,其EMCo代表人无论是属于公司内部员工还是公司聘请的外部律师或其他专业人员,都存在风险问题。对于风险的防范除了选择人之外,主要是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把所的事项与其付出的努力相联系,尽力达到中的信息对称性,消除信息的不对等、不充分、不真实、不完整,解决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3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分配
合同能源管理(EPC)的风险分配,是指对于无法回避而且预防无力的风险,通过合同约定的方式,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在EMCo与客户以及其他合同当事人甚至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分配,达到风险分散的目的。通常情况下,EMCo会将一些损失频率高而损失程度轻微的风险自己保留下来,而把自己不能很好管理的风险分配出去或转移出去。EPC风险分散是站在法律角度予以阐述的,这里有三个基本假设:①EMCo与客户能够清楚地约定这些风险管理条款;②些约定条款能够被全面适当执行;③当一方没有全面适当执行时,另一方可以无成本地申请强制执行。很明显,救济风险不能以此来分散。下面我们对EPC的风险分散措施予以阐述。
3.1 客户信息的合同化。通常情况下,EMCo要确保与之签订合同的客户具有相应的资格与履约能力以及基本的信用,如果出现客户的信用风险或者经营风险,那么EMCo要承担其不利的后果。但是如果EMCo要把客户的基本或者关键信息作为合同的一部分订立在合同之内,性质就发生变化了,客户必须保证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否则客户就应当承担 “欺诈”EMCo的法律责任,这样就把本应由EMCo承担的风险分配给了客户。
3.2 不可抗力的约定。对于EPC中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政策法规风险、行政与司法救济风险等非人为风险可以采取不可抗力的条款约定的方法进行风险分散。由于这些风险是人力事前不可预见、发生时不可控制、发生后不可克服的事件,故从责任上区分,双方都没有过错责任。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不可抗力的涵义、不可抗力的范围、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的处理以及双方损失的承担,十分必要。这有利于包括EMCo在内的所有合同当事人预期行为后果,对于风险进行适当管理。
3.3 情势变更的约定。对于双方节能服务合同中不可抗力没有涵盖的情况,如果发生了异常变化则应约定情势变更条款。特别对于节能量风险、节能价格风险、设备与原材料采购风险等适用较多。当价格或节能量在一定范围内浮动应属商业风险,EMCo应该自我承担,但如发生大的变动,致使合同履行严重显失公平,属于无法预见的不正常的商业风险,应允许当事人以情势变更原则主张变更或解除合同。但如果迟延履行,在此期间发生的异常变化则不能适用情势变更。情势变更必须是对一方当事人显失公平,或是履行合同已没有意义,或对一方造成重大损害。
3.4 违约责任的约定。违约责任的约定是对履约阶段中的风险分配。一般情况下,融资、技术与设备和原材料、施工的风险由EMCo承担的居多,对于EMCo的约束也多,但是这些环节仍然需要客户的密切配合,有时这些配合至关重要,如此在合同中明确客户的违约责任就可以把部分风险分配给客户。而设备监测与维护、节能量的核算以及投资回报风险更与客户息息相关,这就需要约定客户如违约应该承担的风险与损失。
3.5 免除责任的约定。对于不可抗力和情势变更,EMCo可以依照合同和法律免除责任,将风险转移至客户或共同承担。但在EMCo与设备供应商、原材料供应商、技术供应商、资金提供者、施工者等按照合同行事时仍然会受到不可抗力的困扰致使相关的节能服务合同的履行遭受障碍,此时双方协商在节能服务合同中也可以约定EMCo的免责或部分免责。
3.6 履约担保的约定。由于EPC的节能模式,EMCo承担了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有时会使项目本身遭受不合理的阻碍。为使项目运行顺畅和公平合理起见,也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履约担保。这既可以在节能服务合同中约定,也可以在牵连合同(技术服务合同、设备与原材料供应合同、施工合同、融资或融资租赁合同)中约定。担保主要来自于EMCo之外的其他合同方,如可以要求客户提供第三方担保或者资产抵押等有效担保方式。
3.7 牵连合同的约定。把由EMCo承担的部分风险通过与其他第三方订立合同的形式分配出去,这主要体现在牵连合同中。为了实施一项EPC节能项目,EMCo必须把自己不具备能力的业务承包出去,与相关方订立节能服务合同的牵连合同,如技术服务合同、设备与原材料供应合同、施工合同、融资或融资租赁合同等。这时EMCo就有机会把有关风险――融资风险、技术风险、设备与原材料采购风险、施工风险等合理地分配给合同方。如邀请设备制造商共同参与实施节能项目,用节能效益分期偿还设备费用等方式。
3.8 合同主体的多元化。按照风险分散的基本原理,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选择风险特征不同的主体进行组合,是不同的风险之间相互抵消,最终形成无风险或风险低的组合。这表现为合同主体的多元化。EMCo可以通过储备各种供应商和分别与之订立合同的方式分散风险。“不要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合同主体的多样化使EMCo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但并非是越多越好,供应商过多将会带来过高的成本,从而出现新的成本风险。
4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转移
对于无法分散或无法回避的风险,EMCo可以将该风险转移到合同当事人之外,通常情况下是风险管理的专业组织。本报告认为风险转移有三种方式:保险转移、合同债权转移、期货转移。
4.1 保险转移。EMCo可以根据自身对风险的管理能力和风险损失承担能力,将那些认为不能进行有效管理或者管理成本很高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并交纳一定的保费,在保险事故发生后,EMCo可以获得了向保险公司索赔的权利,此时衡量的是保险费用与得到赔偿之间的差距。但是现在保险公司承保的险种有限,需要EMCo进行通盘考虑。
4.2 合同债权转移。合同债权转移是EMCo将EPC模式下的全部或部分节能利润的收益权转让给银行或其他组织或个人,银行或其他组织或个人将折算后节能收益一次性支付给EMCo,由银行或其他组织或个人取代EMCo的合同主体地位,收取将来的节能利润,实际上是将由节能服务合同产生的债权转让出去,这既是一种融资方式也是一种风险转移方式,EMCo在转让自己的债权的同时也把自己的风险转移出去了。
4.3 期货转移。期货转移主要是针对EPC模式中所需要的大宗期货商品所具有的风险,如设备原材料采购风险、融资租赁风险等。期货是指买卖双方墙顶协议,确定在未来的某一时间,以规定的价格交割一定数量的某一品种、规格的商品。期货交易的产生,为现货市场提供了一个回避价格风险的场所和手段,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期现货两个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避免商品价格的千变万化导致成本上升或利润下降,可利用期货交易进行套期保值,即在期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与现货市场上数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使期现货市场交易的损益相互抵补。锁定企业的生产成本或商品销售价格,保住既定利润,回避价格风险。
上述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控制模式之间既有逻辑关联,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EMCo在进行风险管理时要系统考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每一个节能项目的情况(客户情况、节能设备改造、资金与财务等等)进行组合式风险控制或单独式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田基赞,李鸣,关瑞.“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与节能降耗对策.经济视角,2007,(11):70-71.
1.引言
DSM项目尤其是EPC项目与市场联系十分紧密,在项目规划、决策、实施和评估等各个阶段都伴随着风险。特别在工程类项目过程中,具有投资额较大、周期较长、涉及方较多等特点,因此对风险的管控显得格外重要。此外,风险管理贯穿于项目的整个过程,较其他要素管理有管理持续时间长、涉及要素多等特点。为确保实现DSM项目的预定目标,满足合同要求,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进行风险管理,其主要目的是识别与项目有关的风险,评价和管理改善项目的执行效果,从而使潜在机会或回报最大化、使潜在风险最小化。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 , EPC)项目是我国DSM管理大力推广的以节能服务公司(ESCO)为主体的能效项目的融资和实施方式。相对于一般DSM项目,EPC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其风险也远大于一般DSM项目。对此,有必要对EPC项目中ESCO所采用的风险管理策略进行研究,以求在实施过程中尽可能的规避所面临的风险。本文主要研究EPC项目过程风险控制,给出控制策略。
2.EPC风险管理内容
EPC项目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对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排查,将风险管控工作纳入EPC的全过程,实现对项目风险的全方位防范和动态化监控,这对保障EPC项目顺利健康进行具有重大的意义。根据风险的隐蔽性强、破坏性大等特点,项目风险管理的核心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风险识别;2)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筛选与诊断(风险评估);3)制定出相关的控制措施对风险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风险监控)。
EPC项目常见的风险分类有以下四种:1)按照项目风险的表现形式可分为政治风险、信用风险、金融风险、完工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和环境保护风险;2)按照项目风险的可控制性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3)按照项目的运行阶段可分为项目规划决策阶段风险、项目启动实施阶段风险和审计验收阶段风险;4)按照项目的投入要素可分为人员要素风险、时间要素风险、资金要素风险、技术要素风险和其他要素风险。
节能服务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有:1)业主提供的现场数据不准确带来的风险;2)物价波动形成的“经济风险”;3)不可预见和不可抗力风险;4)投标报价风险;5)项目分包商的管理风险;6)项目设计与材料采购风险;7)合同责任不清的风险等。
3.EPC项目过程风险控制策略
3.1 项目准备阶段
本阶段的风险一般为客户信用风险,本阶段的风险管理,首先由财务人员和项目经理组成企业资信评估小组,根据对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分析,进行企业资信评估,并形成分析报告。评估内容包括:企业规模、偿债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其次,项目经理对企业的总体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并形成调查报告。调查内容包括:企业总体情况、产品、原料、生产、销售等方面。再次,项目经理在技术专家的指导下,对项目拟采用的技术进行技术风险评估。项目评估小组根据以上分析,做出项目可行性结论。拟实施项目必须得到分管经理和总经理的签字批准后,才能签订正式合同。签署相关的能源管理合同,非文本合同必须经过公司法律顾问的审查。
3.2 项目实施阶段
本阶段风险主要是技术或设备风险以及施工风险。本阶段的风险管理由项目经理、财务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组成项目过程控制小组,及时了解和发现风险,使风险始终处在控制之中。这一阶段的风险主要是技术或设备风险以及施工风险。ESCO可采用风险转移的方法,将风险通过合同或协议合理地转移给设备供应商和安装商。由于EPC项目是在旧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生产、建设交叉严重,项目建设难度很大。把住项目技术关、施工质量关是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有力保证。为确保项目技术的合理性,在开工前组织进行设计交底;在施工过程中当现场情况与设计发生冲突时,由施工单位、使用单位、设计单位同时对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及时进行设计变更,使项目趋于完善;在施工过程中,建立现场办公会、项目监理、设计变更传送等制度;坚持每天开现场会汇总施工情况,准备第二天的工作。监理工程师严把质量关,每一道工序经过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以严格控制过程质量,保证整体较高的工程质量。在施工收尾时,由使用单位及厂内各部门参加,对整个项目进行全面验收,对发现的问题分头落实处理,再进行试运行。
3.3 项目效益分享阶段
这是EPC业务的独特风险,需要ESCO关注和研究。根据国内示范ESCO的经验和教训,只有全面了解客户的情况,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并在出现风险时有相应的对策来化解。必须在合同谈判时就与客户将效益分享比例及分享期限加以明确,并向客户解释清楚分配的原则和方法依据。制定合理的分享年限,并留有一定的应变余量,以保证在客户方面出现任何不利变化时,ESCO仍然能收回全部投资。选择权威的能源审计部门监测项目节能量,以保证能公平合理地进行项目的能耗评估和节能效益分析。审计部门最好是国家有关部门、当地或该行业影响力较大的机构。
ESCO在评估项目效益时,应注意回避与客户的不同意见,以避免可能导致的效益分享风险。EPC项目带给客户的效益不仅是通过节能方式,还有可能是通过降低设备维护费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产量、质量,降低原材料消耗、降低环境成本等多种渠道来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应密切关注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管理层变动情况和项目运作状况,定期回访客户,催收节能效益。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077-01电费开支通常为企业的第三或第四项最大的成本。企业合理用电、节约用电、确保供、用电系统安全运行已不单是社会责任,更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对多数企业而言,电费又是未被企业控制的最后一项成本,这是因为传统的观念认为电费开支是难以控制的,认为用电设施、设备消耗多少电,是由其机电特性所决定的,主观的控制无能为力。事实上,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企业最终可减少20%以上的电费开支。
从管理层面看,最大的节电潜力和最大的供、用电系统安全运行保障应来自加强管理。通过加强管理,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可及时发现设施、设备的安全隐患。
建设楼宇智能用电综合管理系统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在提高企业运行、管理效率的同时,找到生产工艺能源消耗最佳工艺数据,为企业提供一个成熟的、有效的、使用方便的楼宇节能管理信息系统整体管控解决方案;建立一套先进的、可靠的、安全的楼宇节能管理信息系统 运行、操作和管理平台。
1 楼宇智能用电综合管理系统介绍
楼宇智能电能管理是对智能楼宇的照明、动力、通风、空调、电梯、安防等系统进行协调监控及管理,综合使用智能测量、楼宇配电自动化和分布式能源监控等技术,对用户供能系统、用能设备、楼宇分布式能源、储能设备等进行监控、分析、控制及评估,以用户能源管理为核心,实现合理充分的使用清洁能源,提高用户的能源使用效率。
楼宇智能用电综合管理系统把分散的能源信息(信息孤岛),利用各种能源计量设备(水、汽、风、电、煤、油、液位等计量设备)、无线网络技术、有线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工业控制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实现能源信息的统一的汇总、计算、分析,科学得出的节能操作指导报告;科学的挖掘出节能潜力;客观的得出班组和部门的节能绩效考核报告;科学的提供领导决策依据等等。楼宇智能用电综合管理系统根据分析节能成果的数据,实现主观和客观控制的节能,最终帮助企业实现能源管理、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智能测量是对楼宇的用能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为其它系统提供基础的信息支撑。楼宇配电自动化系统完成楼宇配电系统的智能开关设备、公共用电设施监测控制、故障自动检测与故障隔离、电能质量控制等,实现楼宇低压回路多电源供电,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停电响应的及时性,满足高质量的用电需求。
2 楼宇智能用电综合管理系统的优点
对比原有的手工管理方式,楼宇智能用电综合管理系统在以下几个方面将具备优势。
(1)实时的用能监控:透过客户端软件提供的楼宇配电系统单线图,可以轻松地查询各台变压器、各个设备的详细情况。通过单线图线路颜色的区分可以得出设备的停止启用状态,通过线路上箭头的流向及闪烁速度的快慢可以了解到电流的大小以及方向。直接双击设备可以得到实时的设备的用电情况,便于管理者直观而轻松的了解当前的用电状况。通过配电系统单线图的看到电能的输入、传输、消耗的全过程,管理者可以安全、高效的管理好楼宇配电网及运行。
(2)直观的历史用能分析:系统平台可以完成各种电参量的数据统计功能(可选择按日、月或年进行统计分析)。可生成历史用能报表,方便用户查询比较。
(3)可对潜在的事故进行预报警和记录,同时可动态实现各种实时电量参数的越限越位报警措施,便于及时应对各种可能的事故和隐患的出现。减少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费用,通过对各种电力参数的历史记录,可随时掌握各个时间段的负载特性及负荷变化情况,为系统内优化能耗分配等提供强有力的数据依据。
(4)快速、准确掌握楼宇供配电系统的运行情况、门禁信号、远程录波(异常录波、电能质量录波、波形召测)、电能质量,如谐波的分析、电压电流的不平衡度、电压波动与闪变、供电可靠性、断流断压起止时间及持续时间等,管理软件除具备一般的数据查询记录外,还提供大量的统计分析工具,帮助企业实现可靠性统计、电能质量合格率统计、各类越限报警、故障追溯、偷盗预警等。
3 楼宇智能用电综合管理系统的结构
智能楼宇电能管理系统由电信息采集单元、网络、监控服务器及Web服务器等主要部分构成。系统采用三层结构,具有丰富的实时数据采集、定时召测电信息采集单元数据功能和分析统计及报警功能。
智能楼宇电能管理系统设计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系统自上而下共分三层:监控管理层、通信层、现场设备层。
在系统的分层结构中,监控管理层通过Web访问用电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各个电信息采集单元的数据查询和统计功能,并可为用户输出各种类型的报表。
通信层将完成现场设备层和监控管理层之间的网络连接,实现设备层和监控管理层之间通讯数据的上行和下达。同时数据采集服务器本身具备实时数据采集功能,采集数据通过公网上传至数据服务器,实现各种数据处理。
现场设备层是指分布于高低压配电柜中的各类信息采集终端等设备。低压配电综合智能管理系统的现场设备层是整个系统的硬件支撑平台,是整个系统的数据源,设计清晰合理的现场设备层是低压配电综合智能管理系统实现的基础。各装置、仪表和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各自完成测量、监测、通讯等功能。
4 结语
楼宇智能用电综合管理系统的应用,正是用电管理者能用来全面、实时、连续、准确地掌握企业供、用电信息及对信息自动进行分析统计的强有力的智能化工具,该系统的应用将在节电、降低用电费用和确保供、用电系统、设备安全运行和用电管理和节电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1.1 电力企业传统的抄核收模式已经不堪用电市场的巨大压力
电力企业传统的抄核收模式是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服务社会民生,为我国早期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前,随着社会发展,用电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客户多,业务多,需求多,变动快,分布广,金额大等等特点,而这种人工手动抄表、核算、收费的模式以及与此相应的电力企业管理模式、业务模式,以大量的人工参与操作为主,整体信息化程度不高,加上业务环节众多、标准不一,导致电费抄核收工作耗时、费力,差错频繁,效率低下。这显然已经不堪应付,更不用说开展更多的业务、进行更好的服务以及维护了。同时传统的抄核收体系缺乏科学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不能对抄核收各环节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监测,难以提前发现风险隐患并及时处理。同时,这种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业务需求,造成电力营销人力资源、客户服务资源大量浪费,无法有效地建立“客户导向型”的高效灵活服务机制。
于是,整个企业的营运效率和水平低下,更不用说是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水平、改进管理方式了。长此以往,必然为用电市场病垢乃至淘汰。
1.2 智能化技术进步为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等的的快速发展,手持式抄表机、智能电表、Rs485通信技术、低压载波通信技术、GPRS远程集中智能抄表系统以及3g4g及时通信技术的成熟应用,催生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统产生。
2 按部就班实施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统
2.1 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统概述
依据系统论的管理理论指导,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实施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统。
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统,可以分为用电信息采集子系统、数据分析统计子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三部分。用电信息子系统是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统的基础,将客户抄表、电费计算、电费复核、电费发行等传统业务环节通过自动调度任务、队列控制、流程自动传递、作业全过程监控等各项功能有机结合,实现抄表、核算过程的智能化处理,可极大地提高营销业务处理效率。数据分析子系统,接受采集的数据,也可以连接电力企业原有的用电数据以及客户资料,建立自己的数据库,使用灵活的功能模块,实现多样化的分析统计功能,还可以以多种定制化的方式输出。业务管理子系统是以企业管理的层面,建立各个管理需求模块,各层各级管理者一目了然,权责分明,上通下达,灵活处理。
2.2 优先加快实施用电信息采集子系统建设
首先要加快专变终端和智能表加装步伐。是推进抄核收业务的前提。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分步有序地组织终端和智能电表的加装,实现客户的用电信息实时采集,同时扩大集中远程抄表实施范围,对采集系统覆盖地区的客户全部取消人工抄表模式,实现集中、自动、远程抄表,不断提高自动抄表应用比例,提升用电信息采集成功率。这是用电信息采集子系统的基础,由此改变旧有的分散、人工现场抄表模式,实现“全采集、全覆盖、全费控”的现代化抄核模式。
电力企业各个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分工协作,提高用电信息子系统的采集效果,至关重要。
2.3 输入原始数据或者对接原始数据库到数据分析统计子系统,建立综合各种数据库或者对接处理机制
以用电信息采集子系统成功稳定运行为基础,就可以逐步建立数据分析子系统。如果电力企业原始没有使用其他各种管理系统,那么只需要输入原来的用电客户信息等到数据分析子系统中。如果曾经使用过其他管理系统,那么数据分析子系统可以接管其原来的数据库,以后输入数据就可以直接输入到数据分析子系统中,而原来使用的管理系统的管理功能,数据分析子系统也可以通过增加智能化管理模块予以实现。如果还想使用原来的管理系统,那么数据分析子系统也可以只对接其数据库。由此,原来的各种业务、各种管理流程,可以全部被接管而不会错乱,而原来没有实现的业务或者管理流程,智能系统可以实现。一般包括以前人工操作的制订抄表计划、抄表数据准备、抄表数据上传、电费计算等工作,转交智能系统在后台自动处理,系统根据设定相应的复核规则,对用户自动进行判断,达到在线监控、自动发行的目的,实现营销业务管理系统抄表智能化,减少人工抄表差错等。
2.4 应用业务管理子系统,加强全过程管理
在用电信息采集子系统和数据分析子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就可以实施业务管理子系统了。业务管理子系统可以整合原有的各种业务和管理需求,优化配置公司各种资源,分步骤、量化、直观的实施各个管理功能。一般将核算异常派工和稽核工单流转等业务内容由传统的人工事件监管改为全流程过程管控,由过去的点控制改为面控制,实现了事件处理的全过程监管、集中监控和实时监控,增强了业务工作的管控能力;将传统抄核收流程中的事后人工核对档案错误改为提前自动对档案的正确性进行分析,利用智能化抄核收体系对客户档案的正确性进行校验,确保了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实现海量客户数据分析,实现客户评估分级管理,为防范呆坏账以及对口营销提供有效的支持等等。
3 实施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统效果分析
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创新技术手段、完善管理机制、全面优化业务流程,彻底变革了传统的人工电费抄核收管理模式,有力促进了电力抄核收业务的现代化建设,是深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采集、全覆盖、全费控”的重要成果。
通过优化流程,提高了电费抄核收工作效率;;通过推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深化应用,提升了智能化系统的实用化水平;通过智能化抄核收,减少了人工作业带来的不规范现象,降低了客户投诉率。自动化抄核收创新了集约、专业、实时、智能、高效的抄核管理模式,使得电力抄核收业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优质服务能力显著加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增强。
3.1 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统提高了抄核收工作效率
自动化抄核收管理模式改变了过去采取人工抄录或抄表机上下装等手工输入模式,实现了抄核收的智能化运行,通过专业化运行维护实现了用电采集信息的挖掘分析和专业系统的业务融合,实现了抄表管理和核算管理的一体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了电费抄核收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差错,提升了工作效率,优化了电费抄核收人力资源配置。
3.2 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统实行闭环管理,降低了业务异常差错发生率
业务开展过程中,通过全面管控,提前预警,提升了抄核收工作管控能力。通过档案校验异常、业务异常、自动化运行异常等业务模块,在智能化管理系统中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缺陷处理,对毎一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督促落实。通过复核异常、异常信息确认、异常分类、异常派工、异常处理等管理环节,实现业务复核异常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有效降低了异常差错的体外循环和不规范行为。
3.3 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常态化,增强了营销业务管控能力
通过对抄表时限预警、核算时限预警、智能审核监测、智能复核监测等各业务环节的全面预警与监测常态化,确保了抄核收业务的规范处理和准确及时;各个业务环节和运行指标全部在监控中心的数据平台上实时显示,系统自动提示异常信息,做到业务处理过程的实时跟踪监管。
参考文献:
[1]申梅花.低压电力用户远程集中抄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湖南大学,2007年.
中图分类号:F4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6-0-01
随着我国城市的现代化发展逐步完善,城市照明建设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路灯以及人力管控照明系统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不仅会造成能源浪费,而且难以满足城市夜景美化与科学控制,因此,对城市路灯节能改造与应用数字化智能管理系统显得迫在眉睫。
一、城市路灯节能改造
1.节能改造方法
(1)严格按照照明标准设计。城市道路照明系统在进行节能改造设计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照明标准,在确保路灯照明标准符合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尽量遵从节能原则,对不同道路的路灯照明等级进行划分,让光能的利用实现最合理化[1]。在进行城市路灯节能改造时,必须制定多种执行方案,然后结合不同因素对所有方案进行综合考量,在保证道路照明标准不降低的基础上,选择电能低消耗、照明高亮度的最佳方案,进一步确保城市路灯照明系统趋向节能、经济。
(2) 路灯开关时间的合理化。为了实现降低电耗、节约能源的目的,城市路灯照明系统的开关时间要进一步合理化。在进行城市道路照明系统的设计之前,应该对城市不同道路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针对不同的特点去设定开关时间的不同。同时,道路中的人行道与机动车道的路灯开关时间应区分开来,因为通常城市的后半夜,人流与车流都相对较少,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基础上,路灯设计时应适当降低照明亮度,一般做法就是在后半夜将机动车道的照明灯关闭一半。这样一来,照明亮度的降低,有效地节约了用电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路灯的节能。此外,在使用了功率转换型镇流器之后,后半夜车流较少时路灯灯泡的用电功率会自动降低,也是一种有效节能的方法。
2.节能改造前景――节能灯泡
在过去设计的城市道路照明系统当中,基本上都存在用电量巨大的现象,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上升,仅仅由路灯照明一项带来的电费支出就已成为当地政府的重担。路灯照明需要用电,而电是由煤炭电厂燃烧发出而成,浪费电能实际上也等同于向大气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投入使用节能灯泡则会大大降低用电量,自然也就减少了对资源的消耗,缓解了环境污染。同时,节能灯泡的使用寿命会比传统灯泡要长,从而降低了更换的频率,维护成本也随之降低。
节能灯泡目前主要有两种:紧凑型荧光灯和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灯,@两种节能灯泡各有优缺点,但都能够提高用电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并且光照强度、照明效果都有了更好的提升,使得行人行车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此外,节能灯泡的体积也比传统灯泡要小,使得路灯在造型方面有了更多发挥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城市照明路灯的美观性。
二、城市照明数字化智能管理系统
1.数字化智能管理系统的功能
目前城市照明数字化智能管理系统所具备的功能有如下几点:①系统中装有中央监控装置,该装置可对整个系统进行统一管理控制,根据效果需要对所有照明设备进行调节,效率高且效果好。②系统中设置有自动与手动的切换开关,方便灯组开关的手动操作与自动操作。③系统中具有应急灯组管控设备,即便出现供电故障,也可立即启动应急处理。④系统可对灯具启动时间、使用记录、使用寿命等数据进行记录。⑤系统具有自我保护机制,且可以具有场景预设、定时调节、亮度调节、软启动关断等功能。⑥系统设有其他系统连接端口,方便综合管理平台进行管理。除了这些智能化控制之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智能管理系统的功能将逐步完善且强大。
2.数字化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前景
(1)照明时间与照明亮度的精准控制。一般情况下,城市照明系统中的设备按照功能分类可分为道路照明设备与景观照明设备,其中景观照明设备会根据景观所在的环境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预设管理,而道路照明设备的管理相对会更加复杂,下面笔者主要针对道路照明进行详细地阐述与分析。所谓道路照明,主要目的就是要保障行人与行车的交通安全,尤其是要控制好夜晚与恶劣天气发生时的照明时间与亮度。倘若照明时间不够或者亮度不足,都很有可能造成交通事故,特别是路况复杂以及事故多发路段。城市中心路段以及人流量大的路段,倘若照明设备时间开启过晚或者关闭过早,不但会带来交通安全隐患,还有可能带来治安问题。但是出于节能考虑,路灯开灯时间过早或者关闭过晚会造成一定的能源浪费。因此,照明管理工作人员与城市照明数字化智能管理系统研发人员应通力合作,对城市高低峰期的人流与车流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在人流车流相对较少的时间段,采用降低照明度或者启动半夜灯等方式去节约能源 。此外,数字化智能管理系统还提供感光链接,可以通过对光线强度、角度的感应,去实现对路灯的开关控制,提高道路照明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道路照明与景观照明的精准管理。数字化智能管理系统可充分感知城市道路中的车流信息,从而实现对灯光的精准控制,在确保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关闭无效照明,达到节能的目的。与道路照明不同的是,景观照明注重的是对环境的美化效果,为了及时确保景观与照明系统中间的协调性,可应用LED照明给人们带来更好的视觉享受。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现如今的城市照明需求来看,并时间越久、亮度越高就是最佳的照明方案,在进行城市照明系统的规划设计当中,一定要考虑到节能减排的问题,选择节能型灯泡进行路灯的节能改造。此外,随着城市照明数字化智能管理系统的逐渐成熟,其发展前景不可估量,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照明效果,还充分体现了节能减排的理念,并且在物联网的基础上,将整个城市覆盖在现代化的通信设备与通信网络当中,向感知型现代化城市迈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鲍蕾(1977-),男,湖北浠水人,广州市锦亮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6―0031―04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动车辆越来越多,停车的需求也大幅增加,随之而来对停车场设备和停车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人工管理办法的停车场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管理工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车辆通行率和安全性差,统计车辆的出人数据困难:车主无法了解车位的相关信息,浪费时间寻找空车位,造成停车时间长等问题:最主要的弊端是容易造成财务上的漏洞和现金流失。
智能化停车场管理系统是车辆收费及设备自动化管理的统称,该系统将机械、电子计算机和自控设备以及智能非接触式IC卡技术结合起来,通过电脑管理来实现车辆出入管理、自动存储数据等功能,并可实现脱机运行,在计算机出故障的情况下,仍可保障车辆的正常出入,是现代化车辆管理的理想设施。
一、系统功能的说明
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的设计必须遵从先进性、安全性、整体性、实用性、可扩展性以及规范性的设计要求。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引入,其业务管理流程如下图所示:
平时,人口设备工作在等待状态,出卡机LED显示器显示公司标志,交替显示年、月、日、时、分,语音系统不工作。
当临时客户车辆进入人口出卡机前,机上多媒体系统自动启动,显示器显示“请按键取卡”的提示语,出卡按钮闪烁。同时,语音系统启动工作,发出“请按键取卡”的语音提示,语音量的大小可根据现场环境进行调节。当卡被取出,入场车辆彩色车牌图像自动保存,相关信息存入数据库,闸门机自动升起门臂,显示器显示“请慢速驶入”的提示语,语音系统发出“请慢速驶入”的语音提示,允许车辆驶入停车场。
对于月租车辆进入人口出卡机前,机上多媒体系统自动启动,显示器显示“请在面板前刷卡”的提示语,语音系统发出“请在面板前刷卡”的语音提示。司机持月卡在感应面板前刷卡,控制电脑自动读出数据,保存车辆彩色车牌图像,系统根据数据库设置,进行数据识别,若有效,人口闸门机会自动升起,显示器显示“请慢速驶入”的提示语,语音系统发出“请慢速驶入”的语音提示,允许车辆驶入停车场。若无效,管理电脑报警,管理员进行处理。
当车辆驶过人口闸门机后,闸门机门臂后的复位感应器指令闸门机门臂自动降下。当停车场满位,机上多媒体系统自动启动,显示器显示“满位”的提示语,语音系统发出“停车场满位,请车辆退出”的语音提示。当出卡机缺卡时,显示器交替显示“出卡机缺卡”的提示语,语音系统发出“出卡机缺卡,请车辆退出”的语音提示。同时通过数据线将此信息传送到收费亭及中央管理处,提示管理员加卡。车位满不影响月保车辆操作。
当车辆离开时,出口处的管理与入口处管理大致相同,区别主要集中在自动化计费管理上。
临时客户将卡交给出口收费亭内收费员。收费员将卡在读卡器前一晃。收费电脑自动调出车辆入场彩色车牌图像和数据,系统根据数据库设置,进行数据自动识别,自动计算停车费用。同时,该次应收费用自动显示在大型LED顾客显示屏上,智能语音报价器则用声音提示顾客支付的费用。收款员参照屏幕图像无误,收费确认完毕,收费电脑发送命令,闸门机自动升起门臂,允许车辆驶出停车场,收费信息及出口图像自动存入电脑。
羊城通收费操作与现金收费操作基本相同。计费完毕后,若司机提供羊城通卡扣值,收费员只需将羊城通储值放在羊城通扣值机上,用鼠标点动“羊城通缴费”键即可完成,闸门机自动升起门臂,羊城通扣费信息及出口图像自动存入电脑。若羊城通余额不足。则自动转为现金收费。每天结算完毕,通过电话线将羊城通交易数据上传到羊城通数据结算中心,以备下一步的银行交割,
月租车辆到达出口读卡机前,乘客持月卡在感应面板前刷卡,控制电脑自动调出车辆彩色车牌图像和数据,系统根据数据库设置。进行数据自动识别,若有效,闸门机会自动升起门臂,允许车辆驶出停车场,通行信息及出口图像自动存入电脑。若无效,收费电脑报警,收费员进行处理。
若有必要,系统可以预设另一种操作方式,使管理员可以先进行图像对比,然后才放行车辆,若有误,则不放行。当车辆驶离闸门机后,车辆检测器指令闸门机自动降下门臂。
二、系统平台的实现
按照上述系统设计框架和业务流程,系统主要组件如下图所示:
(一)硬件系统平台
系统在工程部署过程中,主要涉及自动闸门机、出卡机、读卡机、车辆检测器和电子显示屏等。
自动闸门机采用G89系列自动闸门机,闸臂升降时间1.8-6秒之间(根据臂长而定),其具有一体化机电减速机构。自动检测通行的车辆,配有防砸车检测,马达固态控制,采用嵌入式控制组件,微处理器自动控制器。
读卡机是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独立式设备,对于拥有感应卡的司机或车主在进入停车场时。只需要在读卡器前晃动,读卡器就能读出卡中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在无外界干扰的理想环境下,感应距离为5-12厘米,采用射频读卡机最远可达12米。
车辆检测系统由一组环绕线圈和数字车辆检测器组成,可与闸门机或出卡机配合使用,线圈埋于道路上,当路面有车辆经过。线圈产生感应信号,经过车辆检测器处理后将信号发给出卡机或闸门机,数字车辆检测器采用多重过滤自动纠错,不会漂移,无须经常调“零”。
电子显示牌采用LED点阵显示,安装在入口出卡机上,通过中文或数字显示信息及日历时间,清晰直观。
(二)软件系统平台
系统的软件平台主要包括计费系统、视像对比系统和中心管理控制台3个部分。
收费系统控制出口闸门机开启,是收费员进行收费操作及车牌比照的机器,是车辆离开车场前的控制终端。对临时计时客户车辆可以不同的收费费率和支付方式进行自动计费、显示及人工收费:自动数字语音报价,报出礼貌提示语:提供实时人出口图像信息、车辆通行图像信息,供操作人员查看;多通道控制技术,可实时控制双入口通道设备;费用显示器和电脑实时通讯,让用户和收银员同时看见费用情况:票据打印机在收银确认后即时打印所有收费信息,包括进出场情况、进出场时间、交易时间、停留时间、停
留费用、付款找零情况、收银员名单等;费用计算:支持自动识别计费或优惠授权计费或电脑筛选计费的操作模式:提供各种收费费率及收费权限;提供车辆通行记录、收款员收费记录。查看在库车辆情况;实时车位计数显示。实时设备状态监控。系统具有实时双通道录像。录像时间可达7天以上。录像可以使用WINDOWS播放器进行回放。
视像对比车库管理系统是一个以图象界面管理为核心,INTERBASE作为数据库平台的综合性管理软件。图形化界面,操作简单,可以实现对整个车库的出入、计费、保安等方面的综合管理。采用标准WIN-DOWS应用程序界面,真正的32位代码内核,运行高效。数据库均提供标准的ODBC接口。方便与任何大楼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通讯。网络化的影像对比车库管理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可以根据客户要求,提供多进多出的影像对比解决方案:图片大小只有10K,图像压缩技术的采用使普通40G容量的硬盘,即可保存多达400万张图片,满足超长时期运行的要求。
中心管理控制台采用WinPlus系统,该系统是专门针对中国地区楼宇、小区进出自动管理的实际应用情况而设计的,主要运行在中文WIN2000以上的操作平台,全中文界面,信息实时回输。展开式项目栏,高效、智能化的设计使操作变得更加便捷,通过以太网络系统连接各收费站子系统,组成一个高效而强大的网络管理系统。系统采用强大的中央处理机以及容量巨大的信息储存器。要求1024×768显示界面,ODBC开放型InterBase数据库,安装容易,适用性强。通过开放协议,用户通过TCP/IP接口协议来获得详尽的数据库资料。为了适应大型生活楼宇、小区自动管理的需要,系统被设计成多分区管理模式。实时监控及显示每个分区的所有通道的人员及车辆通行情况,实时监控各分系统设备的工作状态。用户通过监控窗可以即时了解到每个人员、车牌、通行位置、通行状态等信息。智能卡管理方面:以组的形式分配,统一管理,单独编辑,减小了繁琐的重复工作。并提高工作效率,备有按日期和储值的管理方式供用户选择,用户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灵活选择管理方式。通过验卡器组的设置,用户还可以灵活指定人员及车辆按不同位置、不同流向通行,为管理者提供最大方便。
系统设有先进的密码管理手段,完善的登录制度;智能卡管理功能强大,可管理多达十万张卡;报表分项合理,内容详尽,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选项,如日期、卡号、车牌号码、人名等,操作记录报表记录任何人员的每一项操作,以备管理者核查。
三、结论
由于集成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以及IC卡技术,该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停车场的智能化管理。目前,该系统在广州市多家地下停车场管理系统的应用表明,本文所介绍的羊城通智能化管理系统具有安全、可靠、先进、快捷、方便、实用等特点,广受用户好评。本系统采用的核心技术可以推广应用于小区门禁、内消费、考勤、巡更等系统中,从而提高其智能化管理程度。
参考文献:
欧盟委员会近年来积极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市场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刺激措施,这些措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国际层面上,欧盟引入了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限制成员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促进了合同能源管理市场的发展;第二,在欧盟内部层面上,成员国政府制定了法律和政策,对已形成的电力、燃油等能源市场秩序进行改造重建,为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发展拓展了市场渠道。
欧盟在京都议定书中承诺在1990年的排放基准上,从2008年到2012年减少8%温室气体排放量。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使得欧盟各成员国积极采取措施减少能源消费从而达到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在欧盟的发展。另外一方面,欧盟实行了电力、燃油等能源市场进行自由化改革,使得能源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加剧,如何降低能源消费价格成为能源供应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节能服务公司进行合同能源管理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能源损耗,成为各能源供应商青睐的解决方案。
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发展水平、市场结构各不相同,各国间的合同能源管理市场也有较大差别。在欧盟内部,有的成员国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已经相当成熟,法律政策也相当完善;有的成员国的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各项制度还有缺陷。欧洲各国能源服务产业的发展存在一定差异,大概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高度发达的国家,如德国,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第二个层次是中等发达的国家,如法国,瑞士,意大利,捷克;第三层次是发展欠缺的国家,即其余的欧洲国家。[1]
一、德国
自20世纪90年代初节能服务产业在德国出现以后,合同能源管理产业在德国不断发展,目前德国已经成为欧洲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最为完善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节能服务市场。
德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一直致力于建立高度市场化的节能市场,并不断开发清洁能源,注重保护环境。德国已经在节能服务领域形成完善的法制体系,并且设立了专门的政府机构负责节能市场的监督管理。为了规范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德国出台了大量的合同能源管理执行标准和合同范本,对合同能源管理的采购设备、节能改造设计等环节予以规制。同时,德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刺激节能服务市场的发展,对节能市场的相关性企业减免税收,对采用节能服务的公司给予财政补贴,极大的促进了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在德国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1995年德国在柏林设立节能伙伴机制(Energy Savings Partnership,简称ESP)。节能伙伴机制要求政府等公共部门必须加入到节能市场之中,对公共建筑和设施进行能源管理外包。之后又在在节能伙伴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节能伙伴附加计划(Energy Savings Partnership Plus),附加计划使得节能伙伴机制不仅局限于公共领域,而是推广到更多的相关领域,例如医院、写字楼、私人住所等。
在节能服务公司发展方面,除了私营的节能服务公司外,德国还有所谓的“交互模式”(Interacting Model),即公共机构内部节能服务部门(Public Internal Performance Commitments,PICO)。该部门承担公共机构内部节能服务职能,相当于节能服务公司,自行组织实施节能措施,并自行融资。这种机制在基金多来源于市政基金,缺少节能承诺和约束,但是,有助于开展大量的节能活动。[2]
二、奥地利
尽管在欧洲众多国家中,奥地利的节能服务产业发展较晚,但是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奥地利的合同能源管理产业发展很快,目前已经跻身欧洲合同能源管理产业的领导者行列。奥地利的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开始于1998年,到目前为止,奥地利已经有几十家节能服务公司,其中五家主要的节能服务公司占整个合同能源管理市场份额的70%以上,合同能源市场投资潜力大约在5亿欧元。
奥地利的合同能源管理市场主要模式是节能效益分享型模式,并且主要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是由公共部门参与的项目,例如对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项目等。从1997年到2005年,奥地利有超过1000个公共建筑进行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仅在2004~2005年度,就节能改造大约800个公共建筑。奥地利公共部门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不仅数量较多,而且质量较高,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一般持续的时间也在10年左右,可以保证20%左右的节能效益。对于私有部门,目前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发展缓慢,但是最近几年,奥地利政府对于私有部门的节能市场发展也越来越重视。
在奥地利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视。首先,政府在整个社会中率先参与到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来,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其次,在政策制定上,政府规定对于节能效益较好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可以享受补贴、税收优惠、贴息贷款等诸多政策优惠。此外,为了保证项目的质量和节能效果,奥地利的一些地区对于公共建筑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具体环节也有所规范,要求必须进行严格的能源审计,同时规范能源审计的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