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效执行力的重要性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4 16:06:1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效执行力的重要性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效执行力的重要性

篇(1)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B-

0045-02

中小学教育是教育强国的基础,也是人才培养的起点。学校要发展,执行力是关键。学校执行力就是将学校共同的愿景内化为每个教职员工的目标、外化为学校团队倾力而为全力干好本职工作的力度和效度,就是把规划战略一步步落实到位的能力,就是把计划变成现实操作的能力。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就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当前,中学的执行力有很大欠缺,其种种表现可从“高度”“力度”和“速度”三个方面予以概括。首先是高度问题,即在执行的过程中逐渐降低原定的标准,到了最后甚至完全走样了;其次是力度问题,通俗地说就是工作“虎头蛇尾”,执行的力度越来越小,甚至一些刚性的常规任务,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有名无实;再次是速度问题,即决策方案在执行过程中经常被人为地延误,决策者策划的方案常常得不到及时落实,教职员工在工作中敷衍塞责,缺乏紧迫感,严重影响了计划执行的进度。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学校执行力呢?笔者认为,应从文化、机制和人三个方面入手。

一、人――执行力提高的关键

在一个机构中,人是置于一定的组织机构里并发挥作用的,因此,我们说的人,实际上就是指组织中的因素,它是执行力提高的关键。

首先是校长。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领路人,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俗话说:“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校长要想把学校发展的宏伟蓝图付诸实践,就必须有强大的执行力,执行力已成为评价校长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要素。当前,有些校长把执行看做是下属的事情,作为一校之长,仅需要做全局性的决策和统筹工作、做战略方面的思考、形成学校发展的愿景并以此作为工作的目标激励自己的团队。在他们看来,团队的其他成员才是具体工作任务的执行者。而实际上并非如此,作为学校的首要负责人,校长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必须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只有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发现有利的机遇,带领自己的团队达成工作目标,逐步实现学校发展的愿景。因此,执行应该是校长及学校其他人员共同的工作内容。校长要提高自身的执行力,首先要做到四点:一是修炼内功,提升内力。即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及科学管理理论的学习,成为有修养、有头脑、法纪观念强的内行校长。二是领会上级精神,进行科学决策。要深刻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上级文件、要求、指示的精神,准确把握实质,使学校的规划、决策始终与上级政策保持一致,做到科学决策。三是增强党性,坚持有效执行。有效提升执行力,就要不断增强党性,保证党和上级组织的意图得到贯彻落实,使学校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做到上下齐心,号令统一。四要真抓实干,创新工作方式。校长要根据具体的校情(学校的内外部环境等),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把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做出成效,不搞形式主义和花架子。

其次是中层干部。在学校的组织结构中,教务处、总务处、政教处、科研处等属于执行机构,这些机构的带头人,构成学校的中级管理层。学校的中层干部是学校执行力的中坚力量,在落实学校发展规划、贯彻学校战略决策的过程中,他们是最重要的实践团队,是学校决策层联系具体的实施、操作层的桥梁。学校管理执行力的强与弱,与中层干部的工作开展情况有着莫大的关系。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认为,执行力就是任用会执行的人。因此,学校要精心配备中层干部,把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带动力强和执行力强的教师提拔到管理岗位上,并通过系统培训和过程指导,提升他们的执行力。首先要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在工作实践中,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往往存在认识上的差异,这就需要双方有效的沟通。当然,所谓的“沟通”应是双向的,校长要指导和点拨中层干部,帮助他们尽快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帮助他们不断增强执行过程中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要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双方的沟通更加畅通,提高执行效率。其次要加强中层干部的角色指导。学校的中层干部具有双重角色,对于学校的决策层而言,他们是执行者,对于实施、操作层而言,他们则是领导者。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中层干部都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尽量避免角色认知上的偏差。因此,学校领导要有意识地提高中层干部执行的领悟能力、计划能力、指挥能力、判断能力,快速提升他们的角色执行力;要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中层干部的指导,避其所短,用其所长,引导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最后要协调中层干部之间的关系。学校不同的中层机构具体执行的职能不同,但都是围绕学校的总体工作目标开展工作的。因此,要强化中层干部之间的协调,提高他们的团结协作意识,注意做好互相的补位和衔接,做到“分工不分家”,切实避免“内耗”“拆台”和“扯皮”等不良现象,以免影响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削弱整个团队的执行力。

篇(2)

我国的高职院校不断扩招,生源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导致辅导员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难度加大,逐渐出现了管理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加之学生人数较多,辅导员人数偏少,常常导致辅导员不能兼顾到学生各个方面的需求,因此需要实行辅导员与学生干部共同管理。在高职院校中辅导员与学生干部共同管理已经是大势所趋,实现共同管理对于学生与辅导员来说都为双方带来益处。

一、辅导员与学生干部共同管理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中学校的日常工作例如,通知、任务要靠辅导员下达,但由于时间、精力等多方面原因,辅导员既要授课又要管理学生事务因此导致一些工作不能全面深入地执行。所以,要依靠靠班长和各类学生干部的配合管理和执行。但同时,如今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性格都比较个性,自我管理能力也较差,学生干部往往又不一定能够有效的管理,这时就又需要辅导员的指导以及约束。

一个战斗力、凝聚力强的班级能为学生带来深刻的影响,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是辅导员与学生干部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中的带头人,对于整个班级的发展具有指向作用,辅导员应该让学生干部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与个人能力,增强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增强学生干部的责任心,从而提高学生干部的个人管理能力。学生干部与同学在日常生活中朝夕相处,对于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辅导员可以透过学生干部马上了解到。除此之外,辅导员也能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辅导员与学生共同管理的优化机制下,让班级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风气。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干部共同管理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大多数以班级为单位,民主选举出来的,如班长、纪律委员、团支书等管理着班级日常事务,而学生会则是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而工作的。因此,辅导员与班干部、学生会干事共同管理学生事务,双方相辅相成。

(1)对于辅导员来说共同管理带来的优点

首先,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都不能全面管理学生,辅导员也兼任着上课和学生事务管理等工作,很多辅导员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在班内重要信息或个别学生动向的汇报,只靠辅导员自己去发现,是很局限的。因此,让辅导员与学生干部共同管理,可以分担辅导员的工作。第二,辅导员不是长时间与学生相处,有些学生在学风作风上发生变化,辅导员不可能第一时间发现,所以,学生干部在日常生活中与同学相处就能较快地发现问题,并且马上向辅导员汇报情况,把不良的学风作风遏制在萌芽阶段,有利于学生日常的管理。第三,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班风学风尚未能提高,对于辅导员的工作落实得也不够到位,这时需要通过学生干部起上传下达的作用,更有利于辅导员开展教育工作。第四,通过选拔优秀的学生干部,为学生带头起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带动学生积极向上。

(2)对于学生干部来说共同管理带来的优点

对于学生来说,与辅导员共同管理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事务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干部的个人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综合素质都带来很大的益处。学生干部是由学生中投票产生的,其个人号召力与个人能力都得到班上其他同学的认同,这也说明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在辅导员下达任务时,学生干部要对辅导员下达的工作进行整合,再通知到班上的各位同学,这就要求学生干部个人的信息接收能力、个人表达能力要提高,通过日常工作的不断训练,学生的个人能力也有所提高。作为学生干部,如班长、团支书等班干需要时刻保持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与学习作风,这就要求学生干部要严格地要求自己,为同学们做好带头作用,久而久之,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共同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队伍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进而顺利提升学生的班风与学风,形成良好的学习分为,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提高。

三、辅导员与学生干部共同管理的措施

要做好辅导员与学生干部共同管理,关键是要实现高效的管理制度。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对话机制。例如,一部分对自身条件感到自卑的学生,班上的贫困生、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往往会羞于向辅导员或班主任提出帮助,但是却又十分需要人帮助时,学生干部起到了学生与辅导员相互沟通的纽带。学生干部通过与班上同学沟通,得到同学们提出的意见以及建议,及时反映给辅导员。通过与学生干部沟通,了解班级情况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指导。对于班上的学生出现的问题,也能第一时间进行整改,引导学生们顺利毕业,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同时,辅导员应该适当地为学生作指导工作,对于事物管理方面要适当给予指导与帮助,使学生感到辅导员是个亦师亦友的角色。

其次,发挥学生干部的核心作用。要实现辅导员与学生干部共同管理,必要条件是学生干部的选举有做到民主、科学,这样才能建设具有团结力和战斗力的学生干部组织,要让学生干部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才能让学生干部成为学习生活工作的中流砥柱。

更重要的是,辅导员与学生共同管理要做到以下环节。第一,要为班级制定发展方向。对于学生干部,要做到每周进行学生干部例会,在学生干部的工作方法上进行指导。第二、要协调好学生干部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干部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干部与任课老师的关系要进行协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建设优秀的班。第三、要时刻进行督促,这不仅要做到学生干部督促学生,还要学生干部之间的互相督促,互相促进,要及时发现班级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才能建设出良好的班风学风。

而单纯依靠学生管理也是不行的,有些学生干部不能做到十分的公正严明,会出现包庇同学的状况。例如,上课出勤率执行的问题上,有时班干部并不对此真实上报,这就需要辅导员偶尔自己抽查;学院活动的组织及宣传如果只靠班委去组织,可能学生的积极性就不够。

综上所述,实现辅导员管理与学生干部管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建设出具有良好班风学风的班级,让科任老师能顺利开展教学工作,为各位同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作者单位:河南化工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卫生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输送医疗卫生专业人才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在繁荣发展的背景下,一些经济问题比较突出,如收支形式复杂、工程建设管理混乱、软硬件采购中的腐败现象等等。只有构建会计经济管理、监督机制,才能保证学校的正常管理秩序,杜绝现象发生。

一、会计经济管理内涵

1、会计经济管理是对经济进行有序管理的管理体系。规则性、制度化是其基本特征。通过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的合作与配合,将会计经济管理活动渗透在卫生高职院校的事业建设中,这种系统科学的财务有机管理是以会计核算为中心的,以达到有效的经济管理为目的。

2、会计经济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特点,为卫生高职院校维护经济秩序的有效管理途径:(1)会计经济管理将卫生高职院校的所有经济活动采用经济管理的方法进行统一管理。这种统一将各个部门、环节、个人进行连接,相互之间发生依存和制约并存的关系。通过会计经济管理中的经营、部署、监督等机制,相互配合,也相互约束,信息共享。财务部门不再是独立的部门,而是作为所有经济环节中的管理和协调者,使财务管理部门成为了统一的整体,相互制约、影响,联系,强化了财务管理的稳定性[1]。(2)会计经济管理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活动,对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吸收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在科学的管理系统中对卫生高职院校的财务状况进行适时的调整和管理。会计经济管理对于市场经济中经济环境变化速度快、内容繁复多样的特点,是适应比较强的管理模式。

3、会计经济管理能够通过收集、整理、计量、记录、分析、计算、报告等方式,对财务主体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如实反应,给操作人员系统、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在卫生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面对复杂的经济活动,将真实的经济活动全面精确地反应给决策者,帮助决策管理层把握院校整体运营情况,根据数据信息资料,结合院校真实情况,进行科学的正确的决策,这种管理模式在经济信息复杂的市场经济活动中是难能可贵的。

二、会计经济管理的功能

1、会计经济管理的经营管理功能是对财务管理部门部门的延伸和拓展,是在传统的记账、保障基础上,立足财务会计工作,对财务工作的新领域进行的拓展,将财务会计的统计、记账等工作延伸为经营管理型的企业财务会计运行模式。

2、借助财务会计中的会计信息,将卫生高职院校的各项经济活动纳入到财务会计的监督功能中,对相应的经济目标,坚持既定原则,进行有效干预。包括监督卫生高职院校的经济活动是否服从法律法规的制约,监督会计制度是否与相应的会计主体的需求紧密联系;监督卫生高职院校的基础事项能否得到认真的整顿等,体现会计经济管理的功能,提高院校的经济效益。

三、会计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1、会计经济管理可以提升卫生高职院校的经济效益。通过对经济活动的核算,反应了经济活动的现状、决策的准确性和活动中各项环节的运行情况。会计经济管理的基础性事项的整顿,与院校的经营管理紧密相连。可以说,没有会计经济管理的帮助,院校就无法提高经济效益。

2、卫生高职院校的财务制度和财务规划需要会计经济管理进行监督,监督工作并非是最终目的。通过监督,可以发现经营管理中的不足或者是缺陷,然后借助会计经济管理的功能,进行一系列综合性指标的贯彻实施。例如,通过对成本的核算可以看到学校经营活动中损耗、支出等情况,通过对利润的指标核算可以看到学校经营中流动资金、物资储备情况,通过财务的定期检查,可以将成本、市场、库存、流通等各个环节加以资源的合理配置,体现出院校管理的科学有效性,提高院校的管理效率。

3、通过会计经济管理,可以将院校经营管理中失误发生的概率降低到最小。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要从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生产经营型管理模式转变,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对于卫生高职院校,不仅要保证改革创新的成功,还要保证人才输送的职责不受影响,因此,决策管理层的任务非常重大,必须要对决策进行非常有效的预测,并对决策的实施有较大比重的把握,才能保证院校的长期发展不出大的问题。这就需要利用会计经济管理接触范围大、信息灵敏,能够将经济活动全貌如实准确的反应的优势,将工作实践中的数据信息,生成记录,统计资料,然后进行统一的高效的分析,对院校的经济环境、经济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进行科学的评估[2]。

4、卫生高职院校同其他高职院校的资金是相同的,已经告别了过去单一的资金来源的模式。除了国家政策扶持,还有来自自主招生的资金以及与社会合作办学的资金。随着经营模式开发和经济实力的增加,经济案件也随之增加,管理人员在经济活动中容易发生问题。会计经济管理的监督机制正是应对这一现象的良策。一方面,通过对院校财务部门的约束,减少经济漏洞的存在,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会计管理,将学校的收支情况加以透明化,对院校的管理层进行有效的约束和监督,从管理上降低的发生。

5、会计经济管理制约的是高职院校的管理者的行为。但是最终要达到科学、高效、有序的运营模式,还要靠人的力量。提高管理者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是关键。会计经济管理制度要求管理人员和负责人必须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工作能力、道德观念,在校园纯净的环境中做到为人师表,保持高尚的思想和行为准则,从整体上提高卫生高职院校的声誉。结语在长期的发展和努力下,卫生高职院校要发展壮大,必须要借助会计经济管理模式,在招生育人、校园建设、教学教育创新改革等各个方面不断进步。这是高职院校完善管理监督机制、做好经营发展工作的必由之路。

作者:殷佳雪 徐飞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篇(4)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59-0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原本在计划经济时代向各单位分配、派遣高校毕业生的局面已经很难适应企业自身的发展了,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教育体制改革工作,尤其是针对高校教育进行了全面的改革。针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分配制度”、“大锅饭制度”这些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等等采取了不同形式的改变,那么新产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高校体质改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一、打破常规,引进人才和先进技术

在计划经济体质下,无论是高校教师还是学校行政人员以及后勤管理人员,完全要符合国家的配给制度,无论是你有多么高的学问,还是在某一项学科研究上在海内外有一定的权威性,只要是你不符合学校的分配制度等计划经济下特有的特殊制度,你就只能“论资排辈”的往后站。但是通过次教育体制改革之后就完全不一样了,全新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被引进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来。这样既鼓励了一线任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又压缩了臃肿的行政以及后勤办公机构,使学校有更多的精力来投入到一线教学中来。

以西南某高校为例,在教育体制改革之前,全校有学生35000余人,在册教职工1170人,按照正常比例来讲这个是符合师生资源配比的,但是在一线任教的老师纷纷向学校建议增加教师资源,以便更合理的安排学生上课。通过认真的分析我们发现,原来在册的1170名教职工中,附带在三产行业中的占到了420人,也就是说有将近一半的在册教职工没有任职在教学一线,而是从事着与一线教学工作联系并不大的其他工作。但是由于体质问题的存在,导致学校并不能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来引进教师资源,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通过高校体质改革之后,该学校一次性精简后勤及三产工作人员330余人,同时又精简和压缩了相关的行政科室8个,一下子就把臃肿的办公环境做了全新的改进。随后又通过媒体面向全国招聘了具有一定水平的高校教师280余人,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校的正常教学资源配置,也为学校节省了一大笔的办公经费开支。另外,通过这些新招聘的高校教师,又相继与国内外30多个大型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签订了700余项科研成功研究课题小组,其中达到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标准的就有9项,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完善制度,规范教职工的工作秩序

长期以来,在高校中存在着“严进宽出”的现象存在。这一现象不仅仅是提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也存在于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很多学生在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之后迈入了大学校门之后就放松了对自身学习的要求,学生逃课现象简直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甚至有的学生还为此编了顺口溜“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公共课集体逃,专业课专门逃”。这种现象是原来依附于应试教育下的一种畸形学习心态。而教师也因为高校自身体质的不完善对自身的工作产生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出现。参与学校自身的研究课题的人少了,参与教学课件改进的人少了,参与专业学术研究的人少了,几乎形成了一种“学生糊弄老师,老师应付学生”的局面存在。

这种情况的存在其弊端就不一一列举了,只要是有些常识的人都清楚长此下去之后的后果将是什么。但是通过高校体质改革之后对此类混乱的制度有了一个颠覆性的改进。首先是各高校都引进了全新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条件的学校还自行开发和研究了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软件。结合当下企业管理中最为时兴的OA办公系统和学校教学系统,逐步的探索出一条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人力资源办公模式。

例如,在人力资源办公软件中明确的划分出一线教职工的科研教学模块,让行政管理人员很清晰明白的能一下就看到这个教师目前在单独或者与他人共同研究什么学术课题,以及研究的进展度是如何的。经费使用情况、社会调研情况、数据统计情况等等也一目了然的在系统中独立的呈现出来,对于课题中存在的实验数据以及这些数据的真实度,通过简单的排序就可以清楚的比对出来。而对于学生而言,诸多教学科目的学习情况结合学生日常的学习情况就有了一个较为准确、客观的体现。

在华东某高校里,办公自动化软件与教学相结合的作用被充分的发挥出来。学校组织专人成立了课题小组,专门研究这套软件的开发工作。其内容上到老师到学校的签到,下到学校相关行政性办公文件的下发;大到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进度,小到学生食堂主副食的标价……全部清晰明确的在这套体系中有一个明确的显示,这不仅仅是满足了教职工的日常工作需要,更大程度上是为全新的高校体质改革,尤其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的前提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基础。对进一步的加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改进提供了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

三、校企分离,保障一线教学资源合理分配

说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有一个内容是回避不了的,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中较为重点的一个内容,那就是高校后勤及三产人员的管理工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因为所有的资源都是国家以供给制的形式发放到学校的,而且在“干部配给制”的左右下,有的学生因为也是干部身份,所以享受了一般教职工几乎同等的待遇,从而就导致了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在那个特定的时期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配给制”已经逐步的走出了历史的舞台,庞大而且臃肿的高校后勤管理机构已经成为了高校体制改革,特别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彰显出来。豪不夸张的说,如果解决好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问题,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重点以及核心问题就等于说解决了一大半。在解决这一重点问题之前,是必须要搞好情况调查的。

比如说,前几年的高校扩招工作直接影响了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情况一度出现混乱的局面,原有的学生宿舍已经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正常住宿需求,通过几年来不断的新增学生宿舍的基础建设工作,学生宿舍到底有了多少?后备床位到底还闲置多少?最少需要多少人来进行管理?这些看似比较繁琐的问题其实可以用一个方式来进行解决,那就是整体外包。完全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重新整合以前的后勤管理人员,组建全新的物业公司等,把学生宿舍这一块的工作完全外包给物业公司来管理,这样既能对学生宿舍采取专业的管理,又能让学校把原本庞大的后勤管理人员在学校行政编制中剥离出去,进而简化了学校针对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中行政指令的管理,更符合市场化的运作法则来促进和规范学生宿舍的管理工作。

例如说,学校的学生食堂管理工作一直是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几乎是所有的高校都曾经遇到过比较棘手的情况出现,有的学校也曾经尝试过采取食堂外包或者是整体出租形式来对食堂工作进行整改,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收效并不是很大。与此同时,对于这种盲目的食堂外包,学生也是意见颇多。如何让食堂管理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妥善的解决,不产生“鸡肋”问题的存在呢?其实,在延续食堂外包的情况下,建议可以采取“三方共管”的形式来进行。以往的食堂外包,大多数都是采取的“一言堂”形式,也就是说学校与某个人或者公司进行接洽,由其自身或者组织他人把学校食堂整体承包下来。这种组合看起来是完美的,因为校方和企业以及个人都是得利的,但是这其中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环节问题就是食堂的顾客能否接收这种模式的存在?无论是饭菜质量还是菜品花色等等,高校食堂的最主要的消费群体依旧还是学生,如果供需双方不能达成一个合理的供销模式的话,那么这样的组合最终还是将面临失败。前述中所说的“三方共管”说的就是在学校食堂管理工作中能听取和掌握学生的情况,更好的为学生服务,那么这样下来的话就可以打到一种比较和谐的局面了。可以由学校牵头,食堂外包工作人员配合,并且邀请学校学生会的同学共同组建一个监督管理机构,对食堂的日常精英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如果有条件的情况下食堂外包单位还可以适当的为学校贫困学生提供一些勤工俭学的辅工作岗位。如此下来的话,食堂的日常工作既有学生参与其中,又有学生进行监督,既杜绝了食堂在原材料选购上的偷工减料情况出现,又听取了学生对于食堂工作的建议和要求,极大程度上缓和了供需直接的矛盾,而作为学校,仅仅是派出了一个常驻的监督管理人员(或者是机构)就解决了复杂的局面,可谓是一举多得的。

综上所述,对于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采取的“一刀切”的精简,也不仅仅是采取的“一窝蜂”的增加,而是要依据实际情况的不同,从实际需要出发,适当的对一些岗位个人员进行灵活机动的调整。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必须要进行全新的改革的时候,能适当的增加一些高科技的产品或者是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的,就必须要给予重点投入,在无关紧要的岗位或者是区域,必须要进行“手术刀”式的精简的时候,坚决不能考虑短时期内存在的一些矛盾或者是纠纷,必须要站在长远的角度去考虑事情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充分的研究其存在的价值。

高校,作为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优质人才的摇篮,其核心价值体现在教书育人上,这就需要我们这些从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行政人员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所做的所有的工作都必须围绕着这一核心工作来开展,所有的工作都必须要依托这一事实基础来拓展。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我们也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早日完成高校体质改革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篇(5)

关键词: 档案管理;素质提高;策略;重要性

Key words: file management;quality improvement;strategy;importance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6-0132-02

0 引言

目前为适应发展工作中的新形式和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提高其工作人员的素质,在建筑方面则着重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文化水平。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服务效能极为重要,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则体现在工作人员的文化和技术的专业程度的提高上。现行的档案管理工作上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是其重要内容,也是发展档案管理事业的重要内容。

1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重要性

随着建筑企业不断的发展,从事此领域的工作人员技术专业和文化水平有了新的标准,在档案管理上也有了新的启发。各部门对档案工作也越来越重视,正在逐步的扩大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队伍,在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上现状上,工程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运用需要适应我国发展的新形式,以陈旧的档案管理知识只能制约时代的发展,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要求。由此不断的进行文化素质培养,提高工作人员在领域上的专业程度就变得极为的重要。同时,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相关工作人员就需全面的认识自身工作中的不足,并为此学习新的文化知识,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以提高自身的档案管理工作素质。新的方法在运用上想要得到良好的效果,离不开管理工作者自身主动的去更新已有的知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和单位领导都需要加强档案意识,并了解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与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是息息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在新时代的发展下也有了新的要求,为满足这一要求则需解决其技术工作和设备落后这一问题,并建立稳定的、专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团队,以提高现有的档案管理水平。

2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提高的有效策略

2.1 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提高,档案工作人员需继续进行终身文化教育,以更新现有的文化知识、扩大现有的知识面以及专业技术的创新。掌握专业知识,不仅在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档案工作人员需掌握的重要专业技能。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提高需需因人而异,相关教育培训机构则要根据档案工作人员实际所缺乏的专业知识,进行补充和教育,做到具有实效性。提高专业知识不仅需要单位领导的重视,也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有所认识,做到自觉的、主动的去提高业务技能,也才能符合企业在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要求。提高专业知识也需根据所学知识去实践,再根据实践不断的累积工作经验去加强专业技能、去改进陈旧的科学观念。

2.2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意识 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职业意识,档案工作人员需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有着全面认识和充满职业热情。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其工作内容也是繁杂而辛苦,档案管理工作所涉及到的面也很广,这就要求档案工作人员需要有足够的事业热情和强烈的事业心。只有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热爱自身的事业,忠于自身的事业并愿意为事业奉献,才能做到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上的重要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为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提供着重要的服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档案的管理上就需做到严谨和细心,在收集档案、整理档案以及档案的保管上都需要做到精益求精,以保证为社会所提供的档案是准确无误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档案的管理上还需要做到实事求是,收录虚假信息、篡改真实信息以及销毁档案信息都可能在档案管理工作造成巨大的损失,在需要查找使用档案时也会出现难度。所以档案管理人员的个人职业素养、职业热情都需要不断的培养和提高,只有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意识,在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上才能做到有效化。

2.3 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专业团队的建立,档案管理工作具有持续性强的特点,档案管理的基础业务是枯燥的,档案管理工作的许多工作内容也都是单调的。比如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这些都需要管理工作人员有足够的工作经验和长时间的进行教育。只有不断的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扩充相关工作人员的知识面并加强专业技能,才能得到在档案管理工作上的人才。在进行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教育上,以培养出专业人才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骨干,培养复合人才作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目前,在社会新形式的发展下,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适应不了新的社会环境,在为社会发展提供档案的服务工作上也就做不到可利用性。此时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团队建立也就尤为重要起来,为达到这一目的,档案部门就需要定期的对档案工作人员进行科学化、现代化的教育,为档案管理工作者自身所缺乏专业知识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并为此建立培训机构。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团队建立还需在培训教育上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去实践并根据实践不断的累积自身的工作经验,再用累积到的专业经验去解决在档案管理工作上所遇到的问题,做到学有所用。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团队建立关系着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关系着在档案管理工作上使用方法的完善。

2.4 加强创新意识培养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优秀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现代的社会发展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上有接轨,我国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在适应发展的新形式上就对档案管理人员有所要求,包括在业务能力上有所创新。档案收集的信息化管理是目前的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档案信息的有效化控制在需要建立档案电子化,由此可见培养出新型网络型的人才是极为重要的,有着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团队则具备与时俱进的特点。培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不仅可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在档案资源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工作中需做到的有效化、合理化的利用,也取得了显著效果。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不仅体现在思维习惯上的改变做到真抓实干,在更新已有知识上的畏难情绪的克服上也有所体现,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做到与时俱进,在工作中开拓创新。

2.5 提高法律意识 档案管理人员法律意识的巩固,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需严格按照《档案法》规定,只有这样才能称为有章可依。也只有在其相关规定下去实施管理工作才能称为有法可依。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学习的内容之一便是《档案法》,并按照相关规定贯彻执行。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具备依法管理档案资源、依法适用档案资源的深刻意识,才能使其遵循法制的轨道。档案需要维持其完整和安全性,要杜绝和防止发生违法乱纪的可能。由此可见增强档案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档案管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在进行改革,为了满足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是迫不及待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与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息息相关,也关系着档案工作在社会新时期的繁荣发展,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实践中应不断的积累经验,在工作中总结出有效措施和方法,做到规范化,并能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只有做到不畏惧艰苦,不断的进取和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工作,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也才能为发展档案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雪飞,王文峰.浅谈如何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J].黑龙江史志,2010(7):50-51.

[2]王玫,郁影.如何提高现代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J].兰台世界,2011(30):44-45.

篇(6)

1.加强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落实上级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

辽宁省教育厅提出2013年在全省高校开展管理年活动,并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高校管理年活动的通知》,要求省属各高校要以开展管理年活动为契机,全面梳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着重规范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健全党政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等问题,大力提升学校管理效能,全力推动我省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同时要求,各高校要围绕本单位的实际,解决了2至3个突出问题。这些具体细致的规定,充分说明了辽宁省教育厅对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视。为确保此项活动的有序衔接,上下“一盘棋”,学校把加强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作为落实上级精神的一个重要抓手来实施。

2.加强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高校发展的现实要求

从学校内部来看,一方面,随着学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教职工人数、在校生人数、学校资产、教育教学资源等,增量都很大。如何提高资源、资产的利用效率,如何提高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效率,都需要认真思考。另一方面,从校长信箱和群众来访反映的情况来分析,学校管理工作中还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比如,职责不清,管理不力的问题;履行职能较差,管理低效的问题;有章不依、无规可循,管理无序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同志管理理念还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离依法管理、规范管理、高效管理的要求还有差距。我们加强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就是要着力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加强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治理对策

按照作风年实施方案,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加强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活动从2012年3月21日动员大会起至今年3月结束,形成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有力推动了各阶段活动的扎实开展,保证了活动效果和活动质量。

1.党委重视,领导有力

为了加强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党委成立了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制订了活动实施方案,先后召开了活动动员大会和中期推进大会。党委常委会5次专题听取并研究作风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注重发挥组织、协调、指导和督查作用,定期召开例会,组织四个检查组先后六次进行检查和考核,及时发现和解决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活动的力度始终保持不减,活动的环节始终紧密相扣。全校共有36个单位召开了各种形式会议传达学校动员大会、中期推进大会精神和党委实施方案,有46个单位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制订了活动实施方案,扎实推进了各阶段活动的深入有效开展。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为把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开展到位、宣传到位、落实到位,学校和各单位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校报、网络等新闻媒体,通过悬挂活动标语、开辟学习专栏、制作活动展版、增设活动网页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报道工作,多角度广泛宣传活动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及措施要求,及时宣传报道活动动态,全面、直观地反映干部作风建设活动的进展情况,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和监督作用,为了把干部作风建设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3.形式多样,特色鲜明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各单位和部门能够按照作风年实施方案的要求,组织开展了动员部署、理论学习、思想解放大讨论、调查研究、查摆问题、落实整改等规定动作,做到了科级以上干部人人参与学习和讨论,人人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处级干部多数参与调研活动,认真查找问题,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各单位和部门还积极谋划组织了富有特色、形式多样的活动形式,如组织干部深入企业、高校调研考察,举办多种形式的干部理论学习交流会和专题报告会等,切实增强了活动效果。

4.把握重点和关键,明确任务

篇(7)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是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称为“八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

一、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社会用人的现实要求

近年来,职业教育迅猛发展,职业教育目标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旨在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好书本上的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好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根据美国“全国大学与雇主协会”的调查,美国雇主们最为重视的技能和个人品质按顺序排列如下:1、沟通能力2、积极主动性3、团队合作精神4、领导能力5、学习成绩6、人际交往能力7、适应能力8、专业技术9、诚实正直10、工作道德11、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明显,美国雇主最为重视的技能品质与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的八职业核心能力基本一致。由此可见,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极其重要的。

在职业人才进入职场的头几个月或半年,是用人单位考察录用者实际工作能力和人品的重要时段,是入职的关键期。有些应届毕业生不能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有的还被用人单位在此间辞退。不少毕业生核心能力弱,价值观错位,职业起步就遭受失败。它从反面印证出:职业发展,价值观是动力,是根本,职业核心能力是基本依托;职业的核心能力和价值观在工作场所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

可见,职业核心能力是比学历文凭、资格证书更为重要的东西,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社会用人的现实要求。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提升职业院校大学生就业率的要求

由于高校扩招,大学生毕业人数由1977年恢复高考时的近50万人,急剧上升到500多万人,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涌向人才市场,再加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大城市谋职,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下岗再就业三峰叠加,所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来严峻。2003年,“北大才子卖猪肉”的现象曾引发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思考与讨论。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何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成为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指标。

许多企业和公司对人才要求标准较高,不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具有吃苦耐劳和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合作能力。而高职学生对企业的期望值又过高,对企业环境、薪资要求等往往不满意,导致了参加工作后不适应企业环境而频繁跳槽的现象。所以,在当前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职学生更应该摆正心态,认识到自己与其他本专科院校学生相比之下的不足,发挥自己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的优势,从基层岗位干起,重视自身技能的锻炼与提高。2006年12月13日、14日,深圳市举行2007年大学毕业生招聘会,企业提供1.4万个招聘岗位,又是6万大学生前来应聘。在当天的《深圳特区报》上,发表了记者采访招聘方的文章:《应聘成功的关键是综合素质》。可以看出,在现代职场,就业竞争,最主要的、最终的竞争是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主体的综合素质的竞争。

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普通院校,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都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率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在学生毕业之前,通过多种渠道、建立有效机制来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职业教育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为用人单位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职业人。但为了尽快实现这一培养目标,职业教育出现了急功近利的现象,许多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只重视学生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忽视了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敬业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综合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这样显然不能为社会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因此,高职教育更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职业人。现在的用人单位几乎都非常重视新招聘人员的综合素质。因为大学生从校园到职场,必然经历一个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过程,只有具备较高的职业核心能力的人,才能更快的调整自我,发展自我,适应新环境,在新的职场就业环境中更好的与人合作交流,学会处理问题,圆满完成这一转换过程,并进而在职场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职业核心能力较强的人,比起那些高分低能的人更受用人单位欢迎。

三、结束语

职业核心能力的发展既是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又是学生获得终生幸福的源泉。职业院校只有高瞻远瞩,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顺应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切实加强高职高专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敬业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保障学生在用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只要职业院校与时俱进,以创新求实的科学态度积极实践探索,就能开发和培养好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庆梅.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探析与提升策略[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3(02).

[2]高丽英,窦新顺.高职院校女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11).

[3]张涛.高职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构建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5).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1培养高等院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高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是指高校管理者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与各种素养的综合,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政治素养、道德素养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和高等院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高低紧密相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数量不断上升,高等院校管理日趋复杂,管理手段逐渐多元化,这对高等院校管理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高等院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2高等院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高等院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是由高等院校管理工作的性质、目的、内容和对象等决定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治素质。政治素质在高校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中占据主要地位,高等院校管理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它要求高等院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即高等院校管理人员应遵纪守法,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其次,业务素质。高等院校管理工作错综复杂,对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如果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达标,显然是不能胜任管理工作的。第三,能力素质。高等院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对管理人员要求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能力素质,在高等院校管理工作中,免不了与各个部门打交道,为了更好地完成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必须协调能力要强。另一方面,管理人员也要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能够从容应对不同内容的管理工作。此外,管理人员还应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满足管理工作需要。

3当前高等院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3.1部分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不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当前,在高等院校管理人员中,部分人员认为自己的经济收入、物质条件、社会地位等与一些行业存在较大差距,心理落差较大,产生了一些消极思想,如对工作缺乏热情、责任感不强等,这对高等院校管理水平十分不利。

3.2部分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下

由于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等院校数量快速增长,造成高等院校专业管理人员数量不足,许多不具备管理能力的人员混入其中。在高校管理人员中,许多管理人员都是“半路出家”,缺乏专业的管理理论知识与管理能力,业务素质低下。高等院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下造成高等院校管理工作无序、混乱,严重影响了高等院校的发展。

3.3管理人员缺乏创新意识

目前高等院校正在迅速发展,对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等院校管理人员中,部分管理人员创新意识不强,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在管理工作上缺乏主动性,思想懈怠,也不能及时更新管理方法,这导致高等院校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管理混乱。

4培养高等院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具体对策

当前,我国高校管理人员数量庞大,其中不少管理人员素质都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等院校管理工作的发展,极大制约着高等院校的发展。因此,加强高等院校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做起。

4.1提高思想认识

随着高等院校的发展,高等院校管理工作日趋复杂,管理难度与日剧增,因此,高等院校管理人员应进一步提高对管理工作的重视。思想模糊,必然会导致管理工作盲目、随意、失控。只有从思想上充分重视管理工作,才能对自己严格要求,切实做好管理工作。

4.2强化管理意识

在高等院校中,管理者是中坚力量,特别是层次较高的管理者,他们对高等院校的管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强化管理者的管理意识。首先,要明确各项管理制度,严抓管理,细化健全各项管理方案;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执行能力;第三,要明确职责,强化责任,加紧落实,督促管理者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4.3加强教育培训

高等院校管理者的理论水平对高等院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管理者的理论水平,对于提升高校管理水平非常重要。首先,立足实际,进行针对性培训。不同管理者的管理工作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育培训方面,必须以管理者的具体工作内容为根据,进行针对性培训。其次,要加大信息技术培训力度,以适应新时期高校管理工作的需要。第三,应加强德治教育,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管理人员应具备默默奉献的敬业精神,全身心地投入管理工作。

5结语

在新形势下,推动高等院校发展必须不断提升高等院校管理水平。高等院校管理人员是高等院校的直接管理者,加强高等院校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只有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强化管理意识,加强教育培训,积极探索和创新,才能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推动高校发展。

篇(9)

引言

当前,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学管理工作日渐的复杂、繁琐,实验教学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当前时期,对实验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予以充分认识,不断学习,积极参加相关培训活动,以将自身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从而适应现代高校的发展要求。

1 当前时期下,高校实验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1应具备实验教学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

当前,高校实验教学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今后的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具有的意义。高校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场所,所以,应对各专业与学科建设的内涵予以高度重视,朝着先进的技术领域范围进一步的扩展,同时,深入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涵盖实验课程体系)。只有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与时俱进,所制定的培养目标才会得以实现,才能够提高人才专业水平。所以,要求实验教学管理者,要对相应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加以全面了解和掌握,这是能力和素质的基础。其中,能力主要是在相应的知识基础上不断的磨练而逐渐生成的,素质则是将所掌握的知识、技术以一种内化的方式而产生较为稳定的品质。人的素质是在丰富的阅历与广博的知识基础上而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实验教学管理者唯有知识与技能水平高,才能够不断的创新改革教学知识。

1.2加强组织管理能力

高校实验室对于相关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是学生理论结合实践、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操作技能与实践能力提高的核心地方。实验教学工作具体涵盖了实验教育者队伍建设、指导教育者专业水平的进一步增强、设备完善、更新、维修、对有关科研工程的研究等等,其属于一项巨大的系统性工程,所以,非常有必要将实验教学管理人员的组织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实现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1.3树立良好的服务育人意识

高校实验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充分了解理论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其实践操作技能。所以,要求实验教学管理人员应树立良好的服务育人意识,采用先进合理的管理方法,并主动热情的服务,培养学生们高尚品德、健全人格的形成。比如,向学生讲解实验室的相关规章制度、操作注意事项,这样,学生们就会时刻保持良好的实验秩序以及对公共财产的保护。另外,为了将学生的试验兴趣进一步激发,应安排组织一部分学生建立兴趣小组和管理员共同参与到实验室的维护维修工作,从而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动手能力以及进一步扩大专业知识面。

1.4树立善于思考不断学习的理念

实验室工作技术性强,知识更新速度快,不断涌现新的技术、方法、标准以及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应有较高的工作责任心和紧迫感,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且加强知识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扩大自身知识面,实现一专多能目的,以与现代管理需求相适应,为师生良好的服务。不断学习、认真思考、创新,将学习当作工作中的一种乐趣或者人生追求。只要勤奋学习和认真思考,那么,就达到了岗位职能提出的要求,就能够与知识更新速度相一致,做好自己份内工作,在面对新情况时就会及时的想出新思路,面对新困难时才会临危不乱的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2加强实验教学管理人员水平的途径

2.1结合专业跟班听课

实验课属于理论课程的一部分,是在理论课程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将实验课和理论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才会有所提高。实验教学管理人员每个学期应跟班听课,对于自身理论水平的提高十分有利;全面掌握与了解教学主要目的,积极的配合教育者实验内容的安排,有目的性的对学生进行实验指导,以确保实验教学顺利的开展。所以实际中,实验教学管理人员必须结合自身承担的实践教学目标和自身情况,跟班听课,不断增强自身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保证各类实验课正常有序的开展。

2.2培养一批水平高的实验教学管理队伍

实验室是否具有较高水平,除了要看其拥有多少先进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的优越性之外,还要看其是否有一支专业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综合素质高的实验教学管理队伍。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以及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对实验教学管理人员素质提高造成制约的关键因素就是重视使用,忽视培养。所以,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其专业水平已经成为了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事项。

2.3加强业务培训

当前,高校实验教学管理人员应积极的参与和自己业务相关的短期培训班,致力于专项知识与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可以在学校内部和外部进行非学历专业的学习,选择和自己职业相关的专业进行系统性的学习;还可以外出参加相关培训、进修、参观等,以将自己水平全面提高,提升实验教学效率,深入实验教学改革,加快实验室建设。

3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实验教学管理人员应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全面认识实验室工作的重要性,要有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良好敬业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做好管理与维护工作,推动实验教学事业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篇(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医疗服务中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级医院的护理人员,除了要具有护理专业的水平与技术外,语言与仪表也越来越受到患者及家属的重视。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曾指出:“医务工作者有两件东西能治病,就是药物和语言。”从现实当中我们更可以看出医护人员的语言会对病人的精神状况、心理状态等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1.护士的语言是一种道德美的体现

在对患者护理期间,护士的语言是可以影响到患者的心灵和行为的,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语言,护士的语言包含着道德上对他们所从事职业的更高要求和职业的一种规范。如果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谈时语言冷谈、生硬、不亲合,就不能给病人以希望,造成患者精神上的痛苦,使其从心理上就不愿与疾病做斗争,甚至有可能使疾病快速恶化,起不到医治的效果。因此,护理专业人员应用温和体贴的语言和友善的态度,对患者进行安慰,鼓励其与疾病做斗争,增加患者的信心,为患者做好服务,多理解他们,做一个有爱心和善解人意的护士。

2.护士的语言要有艺术性与技巧性

语言的艺术是伟大的,它可以给病人带来信任与希望,但同时如果运用不好,也会给患者带来痛苦或绝望。“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这个道理。亲切的语言对患者是一种无形安慰,和蔼的态度可使患者更加放松自然,能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一种信任感,更有利于治疗。在实际工作中,护士与病人进行交流,根据病患情况,交谈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护士应掌握与患者交谈的方式方法,善于与各种病人与各年龄段病人交谈,巧妙应用语言艺术与技巧与患者沟通。比如在与老年患者进行交谈时要用尊称,不能随意打断年长患者的谈话;对听力减退的病人说话声音要稍大一点;急性痛苦患者在做治疗和护理时,语言一定要简单扼要,重点突出,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所需的各项护理资料,以便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二、仪表在护理工作及就业中的重要性

大学生在求职与择业的过程中,着装与仪表是体现现代职业特色的一个方面。仪表与着装得体,对择业与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得体的着装、端庄的仪表是一个人审美观念的体现,是他们的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反映。招聘人员同求职的大学生第一次见面时,求职者个人的着装、仪表、风度与气质等都会给对方留下最初的印象。第一印象的好坏也会影响到求职者是否会被最终录用。

1.护士仪表端庄大方,行为举止得体

护士应本着为病患着想的心理,使自己的行为举止得体,给病人一种美的享受,并尽量让患者心情舒畅,使患者更好更快地康复。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是否端庄,行为是否得体,努力做到慈而不严,语言诚挚而不失分寸,神态严格而不失温和,以文静大方的形象出现在患者面前。

篇(11)

随着时代的迅速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将人权教育理念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已成为新形势下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任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融入人权教育理念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提升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到推进人权教育的重要性,并找出科学、合理的实施策略和路径,使人权教育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融入人权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尊重和保护人权并充分尊重人权已成为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只要公民都能够明确自身的权利,形成良好的权利保障意识,尊重他人享有的基本权利,主动履行自己的义务,就能更好的推进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由此可见,将人权教育理念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使其在正确的意识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权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主体作用,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对思想品德发展的需要,将教育活动与学生的思想行为密切结合起来,重视学生的个人价值,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促进他们自身修养的形成,并在积极面对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达到最佳效果。

二、推进高校人权教育的策略

1.以思想为指导

人权教育理念中,是重要的指导思想,因此,必须坚持以为指导,推进高校人权教育,使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能够明确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尊重人权,保障人权,并正确认识到我国具体国情和所处优势,为我国的人权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2.改革人权教育方法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形势,这也决定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推进人权教育的时候应对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教育内容等对教育方法进行创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断得以提高。首先,在教育中,必须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育,更注重教育的互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其他同学共同讨论,共同分析和研究,并共同解决问题,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和谐、互动的交流机制,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其次,要注重教育的感染性,通过将人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的一些活动结合起来的方式,将教育过程情感化和情景化,使学生主动实现学习目的,最终使学生无形中形成一种良好品德和修养。再次,在推进人权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以情动人,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朋友关系,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主动性得到激发,智慧得到启迪,最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创新人权教育手段

高校教育具有开放性的功能,因此,在对人权教育理念和体系进行完善的时候,要使人权教育面向社会、服务社会,使高校人权教育效果在与社会的交流和沟通中得到有效验证。比如,将学生的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中去,与社会各类人权机构合作,让学生利用假期到社会人权机构实践,使他们在实践中接受教育,丰富思想,磨砺品质,了解国情,最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拓展人权教育领域

目前,人权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教育领域过窄,教育内容单调,所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力量也就会显得比较薄弱。大学生在知识、情感、意识和行为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水准,单调的教育内容不能满足他们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将人权教育理念、实践、法律密切结合起来,有机将这些内容进行整合,使人权教育涉及人权理论、人权法律、人权实践和人权比较等领域。

三、结语

总之,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融入人权教育理念,推进人权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制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还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符合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时展的需求,因此,要找出科学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推进人权教育的实施策略和路径,使人权教育理念的价值在高校教育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