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效学习方法和技巧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什么是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师生采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高的教学效率,以达到或超额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满足本人和社会对其教育价值的认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力提升。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必须有针对性地对数学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有明确的认识,同时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加以引导和沟通,从而提升初中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全面掌握,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如何全面掌握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我们重点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实施。
一、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理念的转变
在新课改背景下,随着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老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理念也发生了重大改变。首先老师要将正确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正确的方法,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面临以前未曾遇到的困难时,更多的是要勇于面对困难,冷静思考,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将难题攻克。好的学习方法对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俗话说“教得好不如学得好”,如果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精力主要集中到课堂上,相信会事半功倍。另外,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互动来激发大家的学习乐趣,锻炼自己的学习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让学生从学习中得到乐趣,从而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保障。高效课堂应该是生动的、有乐趣的、高互动的、高效率的。
二、创设符合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课堂情境
通常所说的课堂情境教学是没有固定套路的。对于当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来讲,如何搭建一个符合课堂实际要求的课堂情境尤为重要。老师首先要对所教学生的情况有个基本的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学习情况要有所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完成对课堂情境教学的创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下快乐学习,时刻保持较高思维活跃,最高效率地去吸收课堂知识。同样,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举出一些鲜明的例子,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文件,以形象生动的媒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了解掌握知识的愿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合理地运用互动功能。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将知识要点及重要的原理加入进去,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主地去理解,而不是以前的那种被动式的接受。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这一内容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问题:已知ABC,其中a=4,b=3,问c为多少?碰到这种问题,大部分学生可能会不假思索地说根据勾股定理c=5,这时老师说:“再想想,对不对?”一部分同学会发现原来题干没有指出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所以不能肯定c=5。这时候老师引导学生:“如果∠C为直角,那么c=5,如果∠B为直角,则应该为c多少?”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并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扩散,让他们在以后做题的过程中注意使用勾股定理的前提和其他注意事项。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还能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数学原理及概念,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三、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技巧
当前的很多初中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及学习状态不好并不是由于智力因素,而是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正确合理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技巧。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困扰着广大学生及家长,一旦处理不好,很可能对学习产生包袱,影响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对学习听之任之,从而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所以初中老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观察,帮助他们掌握适合他们自己的正确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了解掌握课堂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种过程包括课前预习、课堂上听讲、课下练习、作业等环节。很多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正是由于其中的几个环节做得不好,而导致自己的成绩不佳。比如,老师布置的课前预习的任务没有完成,上课期间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甚至不是自己独立完成等等。针对以上这些情况,必须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进行引导。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正确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只有将课前预习做好了,在课堂听讲才能更加高效。其次,对于那些不能自己独立完成课下作业的同学,让他们首先去多练习课本上的例题,然后慢慢地掌握数学解题思路和技巧;学完一节课后,不要只是单一地依靠老师来了解掌握知识,要经常对自己复习,对曾经学习过的知识巩固加深,可以自己给自己来留一些作业,然后将这些知识互相更换,已达到互相检测互相学习的目的。这种方式不但能够提升学生自学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给自己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更加系统地梳理自己的数学知识,更加熟练地掌握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最后,要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所学和实践产生联系,注重观察和掌握周边的事物,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鼓励大家多注意发现平时日常生活中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现象。例如,讲解黄金分割点0.618时,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生活中利用黄金分割的实际例子等。通过这些教学辅助工具的使用,让抽象的数学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数学课更具有魅力,让学生更好地联系实际来学习数学,使之更快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总而言之,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这个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我们不断地去总结、去思考,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我们,相信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预习是语文教学的第一个环节,预习活动中,学生可以解决一些基础性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对教材的熟悉程度。提高预习方法技巧性,对整个语文教学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在教学中重点向学生推荐一些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不仅强调预习习惯的培养,而且和学生共同探讨如何更加高效地开展预习。同时,在预习中要制定预习计划,对预习达到什么成效做到目标鲜明、心中有数。在预习活动实施环节,通过查阅工具书、上网浏览等形式了解教材背景,解决生字词以及对教材内容进行初步概括,还要对照课后思考题尝试自主分析理解,这样的预习方法既全面又突出重点,能达到解决基础性问题和提炼难点的目标。强化预习习惯和技巧的培养,能够实现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以及奠定学习基础的双重作用,有助于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将预习方法指导作为一个重要环节,与整体教学设计融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二、初中语文教学要强化记忆技巧指导
语文教学非常重视记忆这一技能方法,无论是课文的背诵还是相关知识点的掌握,都需要强化记忆。在技巧指导方面,笔者侧重于抓住以下几个要点。首先是重视提高学生记忆的形象程度,指导学生将枯燥的知识点与形象的事物联系起来,通过顺口溜等形式将一些文学常识、语法要点进行形象记忆。其次,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强化了记忆时间节点的指导,每一节课教学之后,何时开展第一轮复习,相隔多长时间进行回顾,这些时间间隔里面大有科学,蕴含了人脑记忆规律等诸多技巧。笔者结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帮助学生科学制定不同轮次复习的时间间隔,达到花最少时间取得最佳效果的目标。此外,帮助学生对语文知识点进行串联也是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语文知识实现前后联动,从一个知识点的记忆带出多个知识点的回顾,可以增强语文学习理解的效率和巩固程度。重视记忆技巧指导,能够降低语文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高效的学习活动中达到预期目标。
三、初中语文教学要强化探究路径指导
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与师生互动效果如何,对教学效率具有明显影响。笔者在教学中大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开动脑筋相互交流,自主寻找答案、尝试总结规律、提炼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主意识,提高学习活动的深刻程度,增强了学习效果。在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笔者强化了思维线索、思维角度的指导,以一组思考题引导学生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在思维方向上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画龙点睛式的点拨,让学生能够正确思考问题、深度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在语文课堂上,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即提高了探究学习能力,又养成了相互协作的良好习惯。
四、初中语文教学要强化迁移运用指导
语文学习是一个灵活机动的过程,也是记忆迁移再造的过程。在语文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要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笔者在阅读分析教学中,侧重于引导学生结合思考题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针对写作框架、运用手法、主题与思想等方面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自己尝试提炼总结文章哪些写作技巧值得借鉴,与作文写作结合起来,在课外开展仿写活动,这样的迁移能够保证学生获得的经验技巧方法得到有效运用。强化这一方面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在不同类型的知识点学习中提炼出通用的方法,让语文学习变得更加轻松高效。
【关键词】
小学;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现阶段,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教师更加关注的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真正关注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程度,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重点不仅在于学生,同时还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根本。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存在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不强,通常情况下主要是教师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学生则在下面安静地听讲,通过练习与课后作业来巩固所学习的语文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状态,无法自主、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严重影响到其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高效课堂也就无法构建。第二,存在问题的原因。首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都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曾经起到较好的作用,但是已经不适合现代教学的发展与需求;其次,小学生自身特点的影响。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小,自主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难以发挥自主学习意识,并且学习注意力不易集中,进而无法构建自主高效课堂。
二、构建小学语文自主高效课堂的有效技巧
(一)创设自主学习的轻松氛围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提倡素质教育,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素质教育中要求教学主体为学生,需要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从这一角度出发,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与教学环节都需要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角度来分析教材和钻研教材,从而设计出适合本节课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在训练中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尽量创设有效的自主学习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并且应该给予其充分表现自己才能与优势的机会,让所有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不断的自主学习来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习效率。
(二)传授给学生正确学习方法
在构建小学语文自主高效课堂过程中,教师需要传授给学生正确学习方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小学生就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有限,所使用的学习方法一般都由教师所传授,自己所感悟出来的较少,并且还具有强烈的独立性、好奇心与求知欲,如果教师完全放手,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那么就会感到很茫然,毫无目的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小学生总结和掌握学习方法,先教他们如何学习,然后再引导其对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并且用自己所总结的学习方法展开自主学习。长此以往,小学生就能够掌握自学方法,学习效率也能够得以明显提升。
(三)教师设计问题要精确有效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也十分关键,问题具有引导和探究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不仅精确还要有效,所探究的内容要有合作性、价值性与开放性。在构建自主高效课堂过程中,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需要以实现学习目标为目的,采用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需要注意的是,问题不能太琐碎、太多,要讲究精确性和有效性,重视质量而不是数量。教师需要紧抓核心问题,并且把问题的难点、疑点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在遇到困难时应该给予及时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学习难点与重点。另外,设计的问题需要有价值,值得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值得探讨交流;难度要适中,不能过于困难,也不能过于浅显,要尽量做到灵活多变。
(四)教师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
在小学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倾听学生发言,并且引导他们互相尊重。学会倾听他人发言,由于听与说是密切联系的,让教师认真倾听学生发言时,就是对学生的尊重,而对于学生来说是得到教师的重视与肯定,是对问题积极思考与探究的结果。在小学生发言时,教师尽量不要打断学生,不要插言,但是可以使用提示性用语或眼神来指导与鼓励。在学生发言完毕之后,再对其进行评价解读。虽然耗费的时间较多,却是实现学生自主有效学习的关键措施之一,自主学习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对语文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并且还能够培养其勤于思考、乐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进而增强其创新能力、探究能力与合作意识,可以有效推动构建小学语文自主高效课堂。
三、总结
综上所述,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在构建自主高效课堂过程中,需要充分接受新课改的理念,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的推动下,构建高效课堂,从而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
作者:刘铎 单位:辽宁省阜新市蒙古族自治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化学学科有两大特点:(一)化学的形成和发展,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二)化学繁。这个繁实际上就反映了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分散,并且大量的知识需要识记的特点。根据化学科本身的特点和本人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总结出了观、动、记、思、练的五字学习法,供同学们参考。
高中化学那么,高一学生怎么才能学好化学呢?(一)观
观即观察。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在他的实验室的墙壁上写着六个发人深思的大字:观察、观察、观察!瓦特由于敏锐的观察看到水蒸气冲动壶盖而受到有益的启发后,发明了蒸汽机,这些都说明了观察的重要性。我们在化学实验中,培养自己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的观察方法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条件之一。
那么怎样去观察实验呢?首先应注意克服把观察停留在好奇好玩的兴趣中,要明确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在老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观察实验现象。观察一般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具体步骤是:
(1)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2)反应条件;
(3)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4)反应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最后对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概括,得出科学结论,形成准确的概念,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动
动即积极动手实验。这也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的、同学们必须形成的一种能力。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成倍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实验室制氨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动手实验比只凭看老师做和自己硬记要掌握得快且牢得多。因此,我们要在老师的安排下积极动手实验,努力达到各次实验的目的。
(三)记
记即记忆。与数学、物理相比较,记忆对化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好化学最基本的方法,离开了记忆谈其他就成为一句空话。我们很多同学在初中化学学得还算可以的情况下,是觉着没有花多少时间去记忆的。其实不然,化学学得好的同学主要是因为掌握了化学的记忆方法,高效而又轻松地记忆化学知识。这是由于:
(l)化学本身有着独特语言系统──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这些化学用语的熟练掌握是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而其中大多数必须记忆;
(2)一些物质的性质、制取、用途等也必须记忆才能掌握它们的规律。
怎样去记呢?(1)要因材施记,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找出不同的记忆方法。概念、定律、性质等要认真听老师讲,仔细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对课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结论和规律着重去看、去记忆元素符号、化合价和一些物质俗名及某些特性则要进行机械记忆(死记硬背);
(2)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记忆方式,这样才能花时少,效果好。
(四)思
思指勤于动脑,即多分析、思考。要善于从个别想到一般,从现象想到本质、从特殊想到规律,上课要动口、动手,主要是动脑,想为什么想怎么办?碰到疑难,不可知难而退,要深钻细研,直到豁然开朗;对似是而非的问题,不可朦胧而过,应深入思考,弄个水落石出。多想、深想、独立想,就是会想,只有会想,才能想会了。
(五)练
练即保证做一定的课内练习和课外练习题,它是应用所学知识的一种书面形式,只有通过应用才能更好地巩固知识、掌握知识,并能检验出自己学习中的某些不足,使自己取得更好成绩。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整理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基本理论归纳与学习方法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技巧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总结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与建议
最全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高中化学提分六大技巧5个高效学习方法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技巧分享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134
高中数学的学习不同于语文等一些人文学科的学习,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考都有很高的要求。毫无疑问,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们学好数学知识的关键影响因素,学生们只要领悟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可以实现知识的高效掌握,但是如果学生一直不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的话,就会在学习的道路上遇到很多的挫折和困境,逐渐增大学习的压力。因此,我们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们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们实现数学知识的高效学习、学得轻松并且快乐。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有很多,教师在实际的引导中关键是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和其他方面的不同做出准确地判断和选择,实践证明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方法都是比较行之有效的。
一、养成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关键
1.建立纠错本的习惯。
纠错是学生学好数学必须掌握的一个高效学习方法。具体的做法是学生把平时课上课下练习数学题目时,遇到的各种较为典型的出错题目都工整有序地整理记录到一个本子上,然后有规律地经常温习这个本子,就可以降低下次在同样题目上出错的概率了。教师尤其需要引导学生在考试之前将错题集认真地温习一遍,因为这是提升复习效率的一个好方法。这是一个对学生学好数学很重要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们准确找到自己数学学习的薄弱环节,及时弥补、提升效率。
2.做题中使用试错法。
选择题是高考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题型,也是比较容易拉开学生之间分数差距的题型。学生在做选择题的时候,除了使用平时的计算、带入等方法之外,也可以采取试错的解题方法。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先生曾经讲过:“发现并且剔除一种错误的可能,就是离真理更进一步。”也正是在这一方法的有效践行下,爱因斯坦成功提出了EPR佯谬学说,开创了量子力学研究的新领域。其实所谓试错法其实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排除法,学生通过排除错误答案的方法,可以较为迅速地锁定正确答案的范围,然后再结合其他的带入等做题方法,能够节省更多的时间,提升答题的效率。不仅是在考场上,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掌握试错的技巧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注意知识的迁移联系的学习方法
1.数学学科内的横向迁移。
在心理学理论中,迁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人们将以往的经验有机地结合并且指导当下的工作和生活中,就是迁移的成功运用。数学知识对学生的思维联系能力本身要求就很高,有经验的高中数学教师都很清楚学生们学会数学学科内部知识横向迁移的必要性。知识的横向迁移其实指的是学生以时间为线索,将过去学习的和现在正在学习的数学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找到更加普遍的学习规律。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但凡是熟练运用知识迁移学习法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仅能够举一反三、而且空间思维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我们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横向迁移的学习方法,无疑是保证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举措。
2.相关学科的纵向迁移。
学生除了要掌握知识横向迁移的学习方法之外,学会将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进行纵向迁移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的时候,常常会感受到这些学科之间的很多知识点都有一些密切联系的,甚至说是相通的知识内容。因此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物理能力和化学能力也不会太差。如果学生掌握了足够的知识纵向迁移能力的话,在学习这些科目的时候往往能够融会贯通,更加轻松和高效。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在课下和相关学科的教师进行互动沟通,同时在教学中就渗透学科之间知识迁移的技巧和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会主动纵向地迁移知识。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作为教育组织者的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环,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了教学高效性的尝试与实践,收到了可喜的效果。
1.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
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不需要面面俱到,而是需要有的放矢;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一节课的设计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他们的思想状态、情绪变动都是影响我们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高效的关键因素,要让学生处于一个最佳的学习状态,就要把他们置于一个愉快、积极的学习环境中。一般情况下,课堂上我先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进行思考,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全班共同思考,共同讨论,共同来解决问题;最后通过个人的体验与感悟,能对课文内容提出与众不同的、新颖的、科学的见解。我还注重了以下方面的细节:讲课时,尽可能地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最大程度地和每一个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他们每一个人对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为师生进一步接触创造有利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学生答题正确时,给以鼓励;出现错误时,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给予启发诱导,从而促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使他们获得成功。
3、指导学习方法
高效课堂需要科学的学法指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应该指导学生拥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统的教学重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讲授不易打动学生,导致教学的实效性差。由于经历、知识、生活范围上相近,学生更容易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讨论中接受教育。所以,应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而这些学习方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反思过去多年的教学,总以为把课文讲好,把作业改完,把成绩提高上去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随着中考越来越重视对课外阅读能力的考察,我们确实更注意了对学生做题技巧的指导,对应试作文技巧的训练,但却忽略了更根本的东西:如何学习才能收获更多。我想我们教给学生的首要方法应该是学会思考,让他们懂得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其次,我想应该是教给学生享受阅读。教科书中的课文只是一个个例文,就像一扇扇打开的小小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把学生引领到阅读的天空,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以至于不满足于这个小小的窗口,而去自己飞向蓝天,充分的享受阅读的魅力!
4、实行激励性的评价
巴班斯基在《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中指出:“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部分之一”。“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教养、教育和发展的目的,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活动方法。”很显然,只有达到“师生相互联系”的教学方法,才能称得上有效的教学方法。反思以往的教学,往往备课只重视教学内容的设计,而没有认真思考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因此,课堂教学经常出现教师讲而学生反应不积极的现象,师生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相互联系,使教学效率低下。巴班斯基的思想或许能给我们的教学方法的选取和运用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界定
最优化是指按照一定标准来寻求最好的方案,以达到最经济、最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获得最好的效果。巴班斯基给“最优化”下的定义是“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巴班斯基讲的“最优化”是“最好的”、“最有成效的学习方案”。他认为教学最优化就是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学习方案。所谓“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在巴班斯基认为,应该把教学看作一个系统,从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考察教学以达到最优化。这实际上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也是现代科学方法论的认识。
二、教学方法选取和运用的意义
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具有重大意义。当确定了教学目的,并有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后,就必须有富有成效的教学法。否则,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就要落空。由此可见,教学方法,就一定意义来说是关系着教学成败的重要问题。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妥善地选择教学方法。知识的明确性、具体性、根据性、有效性、可信性有赖于对教学方法的有效利用。
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生,对于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具有重要作用。教师的教法制约着学生的学法,同时对学生智力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教师的教学,经常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课上教师念笔记,学生必然要采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课上老师讲授,学生听受,不给学生以独立思考与独立活动的机会,学生就会缺乏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就很难培养出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才。
总之,采用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让教师高效率地教学,学生高效率地学习。用高效率教学来引导和支持学生的高效率学习,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三、教学方法选取和运用的路径
在巴班斯基看来,任何活动都具有组织、激励和检查三个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教学方法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组织学习认知活动的方法,二是激励学习认知活动的方法,三是检查学习认知活动效率的方法。组织学习认知活动的方法主要有口述法(讲述、讲演、谈话等)、直观法(演示仪器、指示图解等)、实践法(练习、实验、劳动活动等),也可分为问题探索法和复现法;激励学习认知活动的方法主要有认知性游戏法、讨论学习法、鼓励法、创造学习成功情境的方法、提出学习要求的方法等;检查学习认知活动效率的方法包括口头检查、书面检查、实验检查、个别检查、全班性检查等。由此可见,教学方法已经或多或少地自然渗透到日常教学中,而关键之处在于教学方法的使用效率和使用质量。正如作者所说,教师对方法多样性的认识越深刻,他所选择的各种方法的配合方案就越有实效。日常教学往往在教师通过尝试和错误的体验的前提下,通过直觉、联想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则成为了最大的牺牲品。
关于教学方法的选取,作者指出生活要求教师能依据科学教学法的建议,先进经验材料,以及对本身工作的自我分析,有意识地选择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的前提,是要认识每种教学方法的性能和优点:
1.口述法:它的优点是在较短时间内传递信息,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缺点是片面使用该方法会有碍于掌握教材,防碍具有直观形象记忆和运动记忆、直观形象思维类型的学生掌握教材,较难促进学生技能技巧的发展。
2.直观法:它的优点是能提高教学效率,特别是提高接受信息明显表现出直观形象特点的那些人的学习效率,缺点是过分使用会阻碍学生抽象思维和想象,以及言语和连贯表达思想的能力的发展。
3.实践法:它的优点是培养劳动技能技巧,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缺点是不能完成全部教学任务,不能保证系统而深入地掌握理论知识,发展逻辑言语和抽象思维等。
4.复现法:它的优点是能保证学生迅速牢固地识记教材信息,形成技能和技巧,尤其是当教材内容偏向资料性和描述实践活动方法时特别有效,缺点是(1)不能促进学生独立探求知识;(2)费时;(3)不能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不能形成学生探索活动的技巧,不能顺利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4)过多使用会使掌握知识的过程形式化,甚至死背教材。
5.问题探索法:它的优点是能培养创造性的学习认知活动技巧,有助于理解地、独立地掌握知识,缺点是学习教材需用大量时间;在完成培养实际技能技巧的任务方面,效果不大;在掌握教材中完全新的编章时,效果很差;学习复杂专题时不宜使用。
日常教学中,上述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使用着,但却很少知道他们的性能和优点,尤其是不足的一面,我们多多少少会犯一些放大弱点的错误。
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说,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配合运用各种方法,才能为学生认知能力的顺利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在选择教学方法前,不仅要知道各种教学方法的作用,还要确定课的教学教育任务,具体分析教材内容,还要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上课的时间和背景等,从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一个良好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优化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认识、实践和研究将永无止境。
四、教学方法选取和运用的启示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方式、手段、程序等的总称,包括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始终坚持启发式的教学指导思想。新课程倡导的是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主动学习、创新性学习,同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变化,改变过去“满堂灌”、“注入式”、“填鸭式”教学,重视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与实践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每个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地、创造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去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切忌一堂课甚至一个阶段只采用一种方法,由于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各异,所以教学方法也不可能一样。同时,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也不是单一教学方法所能办到的。教师除了要选择运用教学方法外,还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并且,在教学中应多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争取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总结来说,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教师在达到教育教学最优化方面,选取和运用教学方法时一般遵循以下规律:
(一)以如下条件为基础,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1.认同感。一种教学方法能否被接受者认同,直接影响到其作用能否卓有成效地发挥出来。如果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既能使学生在理智方面认同,又能使其在情感方面认同,则说明这是一种优化的教学方法。否则,就难以保证教学方法的实效。认同感是衡量最优教学方法的首要条件。
2.参与度。主要指一种教学方法的使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参与程度及其积极性水平,以至师生关系是否融洽,能不能心领神会地默契配合与协作,能否达到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因为教学艺术的生发点便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与合作。所以,最优化教学方法应有较高的师生参与度,较好地体现出教学的民主性。
3.综合化。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必须是克服了每种类型方法的局限性,而在其功能、效果、手段等方面呈现出综合化特点的教学方法。因为它综合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长处,所以才能发挥出整体最优的功能。不过,综合化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集优化”;也不是优点的简单相加,而是经过优化组合的新的整体。
4.时效性。指最优化的教学方法既要能取得最佳效果,又要能达到最高效率,是高效果与高效率的统一。优质高效、省时低耗应当是现代教学方法追求的根本目标。那种效果虽好,但耗时太多;或效率虽高,但效果不佳的教学方法,不能算是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双效统一是衡量最优教学方法的又一尺度。
5.审美值。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应该符合美的规律和原则,能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从而使其本身也成为审美的对象。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即是艺术性的方法,使用最优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一种艺术性的劳动,审美也就成为其不可缺少的因素。具有审美价值的最优教学方法注意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二)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运用教学方法:
1.注重发展学生的智能。这无疑是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需要学生成长为具有高度科学精神的、智能型的,具有创造力的人。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两点是同样重要的,离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不可能实现教学目的;而离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也将无所适从。这方面最重要的是采用那些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更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从而达到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及能受到思维训练的教学方法。在这类方法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对学生进行激励、组织、点拨、引导,使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3.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一般地说,现在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研究还是很不够的。把学习方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的还是比较少的。当然,一般地说,学习方法是第一个层次的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等实际上都是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是一个正在探讨的课题。
4.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进行的主要是认识活动。不过在进行认识活动时,必然会有情感活动随之发生。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认识和情感是不可分割的,积极的情感对认识有推动作用,消极的情感则会阻抑认识活动的开展。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有益于把学生从“刻苦”学习中解放出来,使学生能愉快地、活泼地学习,这才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巴班斯基,吴文侃,译.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社,2001.155-168.
[2]白彦茹.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述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4(3):44.
二、突破语文学习畏难情绪的意义及路径
初中语文教学中,突破学习畏难情绪意义重大:一是有助于激发学习动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满激情、树立自信;二是有助于提振学习状态。消除学生畏难情绪,可以让他们轻装上阵,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快乐;三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消除畏难情绪能够让学生更加自信,对学习方式方法的研究也会更加深入,从而能够有效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破除学生畏难情绪,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教学中侧重于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认真分析研究,摸准问题根源所在一笔者每接手一个班级的语文教学之后,都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画像,对造成学生畏难情绪的各种因素进行摸排,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够提高教学工作的针对性。
二是开展疏导教育,鼓励树立学习信心。针对学生存在的学习畏难情绪,笔者侧重于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进行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真实的学习心态,针对他们的畏难心理进行鼓励疏导,从而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灌输激励教育,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都加以表扬,在语文教学中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从而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增强自信心,通过这两种路径逐步引导学生止确而对学习中的困难,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自信。
1997年美国的沃斯女士和新西兰的德莱顿先生合写了一本名为《学习的革命》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它改变了中国千万个家庭的教育观念;它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引领了第一次学习的革命;它告诉我们:学习是有方法的。这本书之所以能让众人产生共鸣,就是沃斯女士和德莱顿先生发现学习是有其自身规律可循的,遵循这个规律的学习就是高效的。
时隔14年后的今天,我们发现了人类思维与学习的规律,运用这些规律就能实现高效思维与高效学习。思维模式和学习规律的回归,必将推动全社会的进步。
思维与高效思维
我们从人类思维过程和思维模式入手,解读了什么是思维和高效思维。
例如,我们在看小说时,文字是逻辑思维关注的资料,大脑是左脑分管逻辑思维,右脑分管形象思维。也就说,我们看小说时左脑在看着文字,而右脑在看着文字所描绘的故事情景。一旦入神,我们身边发生的所有的事情似乎都与我们无关,因为我们完全进入到故事情景当中去了。这时,我们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想象力极其丰富、理解能力很强、记忆力很好。当我们合上书时,书中主人公所说的精彩话语和主要的故事情节,我们都能复述出来,此时我们的学习能力就是最强的。而其本质是什么?是左右脑同时运用,也就是左右脑均衡。
左右脑均衡就是人类在学习时的最高效的思维模式。在左右均衡的过程中,把事物或信息转换成存在于脑海中的影像,是大脑的思维习惯,这个习惯与左右脑均衡都是人类大脑自身的思维规律。
左右脑均衡理论的内容:
一个人的左右脑是否均衡,是检验他(她)是否达到最高学习效率的标准。左右脑越均衡,学习效率越高,反之,越低。
延伸意义:
1.人类学习时的思维模式只能有一种,无论学习任何知识,都只能在符合人类思维规律的前提下实现的。
2.高效的思维模式是高效学习的基础,也决定了它是学习时的必经之路。人类没有高效的思维模式,也不可能有创新思维,那就更没有了高效学习。
3.单纯开发左脑或右脑都是不科学的。
4.左右脑均衡的思维模式是任何年龄阶段的人应该具有的思维能力,具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就是最聪明的,无论学生还是成年人。
5.形成左右脑均衡的思维模式是实现创新思维的前提,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基石。
现实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由于学习资料的改变而被强行改变思维模式的经历。
我们一、二年级学习时,书中还有图,三年级时突然减少了很多,四年级几乎没有了,都变成了数字、文字、字母等三大类学习资料,这三类资料都是左脑关注的,都是逻辑思维的资料。大多数人都被迫使用左脑学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用逻辑思维学习的思维模式,直到成年阶段。只有少数人天生的转向左右脑均衡,而他们就是你们班里不怎么学习,但一考试就是考的很好的同学,成为班里的最聪明的学生,成人后成为工作中的佼佼者。当时我们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我们知道了,他们用两个脑袋在学习,而我们用一个脑袋在学习,差距太大了。
那么那些没有形成左右脑均衡使用的人能不能通过训练也能具有高效的思维能力呢?
答案是肯定的,能:
通过记忆的训练我们完全可以达到。
高效的思维模式的拥有,是第二次学习革命的前提。
学习与高效学习
人类思维有规律可循,人类的学习呢?学习方法有规律吗?
人类在学习的实践中,总结出许多有助于学习的方法,但是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习问题,人类的学习规律到底有没有,高效的学习的方法到哪里去找,这些问题一直困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到人类的学习过程中去找,看看在那些环节出现了问题,把问题找出来解决了,我们的学习就不会有问题了。
那么,学习过程是怎样的呢?
我们从思维模式作为切入点找到了学习过程。
即:学习过程=学+习+记+忆
解读:
学:就是输入的过程,它完全符合人类出生后的认知规律;
习:就是复习、练习的过程,它是记的前提;
记:就是把输入大脑中的知识,保存在脑海中的过程;
忆:就是把曾经保存在脑海中的知识,再提取出来的过程。就像银行中“存款”和“取款”。
那么,影响学习过程中四个环节的因素又是什么呢?
学:注意力是否集中,影响输入效果;
习:想象力是否丰富,影响复习的效果;
记:理解能力强不强,影响记的效果;
忆:在记忆的时候,是否放在一条明确的线索上,直接影响回忆的效果。
因此,我们得到这样的等式:
学+习+记+忆=注意力+想象力+理解能力+记忆力
而注意力、想象力、理解能力和记忆力,恰恰是人类在学习时的最基本的能力,把它们加在一起,就有了另外的名字——学习能力。
即:注意力+想象力+理解能力+记忆力=学习能力
结论:学习能力决定学习成绩或学习效率。
什么时候学习能力最强?看小说,此时正是左右脑均衡的时候。
结论:左右脑是否均衡决定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的强弱。
我们再从学习过程来看:
学习过程=学习+记忆=左脑+右脑
人类的学习模式应该是:
学习方法+记忆方法
=消化理解的方法+记忆方法
=高效的消化理解+高效记忆
=左脑+右脑
解读:
人类学习的模式就是:在消化理解的基础上,把该记住的记住。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记忆的过程就是形成左右脑的过程,也就是看小说时把文字转换影像的过程,是把逻辑思维同时转换为形象思维的过程。记忆的本质就是形成左右脑均衡的同时,掌握一定的记忆技巧。
学习的过程恰恰是直接运用左右脑的过程。如果让左脑和右脑都达到最好,就可以实现高效学习。我们从图书馆的结构中得到启示,人类大脑的左脑结构就和图书馆一样,是一个网状的逻辑关系结构。右脑是一个广义的影像。
左右脑均衡就是把整体的广义的影像镶嵌到网状的逻辑关系结构中去,实现了左右脑均衡。
如果找到实现左脑、右脑结构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就能实现左脑、右脑的高效学习。
七年的研究,我们找到了实现左脑的网状结构和右脑的广义影像的途径和方法。实现了高效的消化理解。
高效学习的实质就是:高效的消化理解+高效的记忆技巧。
解读:
随着英语全球化趋势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学习英语的队伍当中,其中包括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学习者和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把英语作为外来语)的英语学习者。中国人作为EFL的英语学习者,把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免会遇到各种障碍;原因是汉语和英语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语系。简单来说,汉语使用的是汉字,也就是一系列符号文字来表达意思;而英语使用的是字母,即通过语音来表达意思。换句话来说,中国的汉字是基于文字的形象来传达意义,而不是像英语那样通过字母拼写成的单词传辞达意。从一系列相关学者的研究中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英语的阅读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习者听力水平的影响,也就是学习者对英语语音的分辨理解程度的影响;相对而言,汉语的阅读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汉语写作水平的高低(Tan,Spinks,Eden,Perfetti & Siok,2005)。
因此,当中国学生初学英语的时候,会感到迷茫,不知如何入手,因为长期以来他们的思维方式都是建立在学习汉语的基础之上的,一开始学习英语这种完全不同的由字母构成的语言体系,无论是大脑思维还是认知方面都是不太适应的。
举个例子来说明汉语和英语的本质不同:当看到某个英语单词的时候,学过发音规则和音标的人可以马上读出这个英语单词,但是可能不知道单词的意思;反之,当看到某个汉字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个汉字的形象,而不是它的读音,学习者在读不出字音的情况下也可能猜出汉字的意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意会而不能言传”。
二、第二语言学习方法的基础理论
学习方法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尤其重要,它们能够帮助学习者有效地学习,还能够帮助学习者获得并存储他们希望从学习过程中得到的信息。Hsiao和Oxford(2002)曾在他们的研究中指出:学习方法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必备工具,为他们有效地、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学习铺平了道路。掌握学习方法同时还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使他们的自律性和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Hsiao和Oxford(2002)对台湾一所大学的534名在校本科生进行了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学习一门外语并不等同于使用这门外语。这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需要教师分清学习外语和使用外语的侧重点,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以使得学习和使用外语两个过程同时进行。第二,需要意识到语言学习的环境,环境的变化通常会引起学习方法的改变。第三,学习方法的具体性和一般性是相对的,对学习方法的具体性和一般性要有明确认识,学习方法的使用越具体越好。第四,创立以任务为基础的学习方法(task-based strategy)。也就是说不应该把学习方法看成是单纯的语言学习技巧,而应把学习方法与具体的学习任务相结合,即把学习方法应用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后,Hsiao和Oxford(2002)建议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通过教授学习方法来加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自学能力,研究找出适合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方法,把这些方法融入到第二语言教学的过程当中,以帮助第二语言学习者更高效地学习外语。
三、ESL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及影响因素
如上文所提到的,环境不同学习方法也需要相应的改变。在美国社会主流文化之外的英语学习者具有不同的语言学习特点。由于这些学习者的母语并非英语,所以生活在美国这个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他们不得不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以适应这个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Reid(1987)在他的研究中指出:ESL学习者倾向于使用动态学习法(kinesthetic learning strategy)和触摸式学习法(tactile learning strategy),多数被调查者表示不倾向于使用分组学习法(group learning strategy)。调查显示: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更倾向于可视性学习法(visual learning strategy)和触摸式学习法(tactile learning strategy)。在接受调查研究的六个专业的学生中,除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之外,其它五个专业的被调查者都表示最倾向于动态学习法而最反对使用分组学习法。从年龄方面来看,被调查者年龄越大,越倾向于使用可视性(visual learning)、听力(auditory learning)、动态(kinesthetic learning)及触摸式学习法(tactile learning strategy)。从在美国生活和学习英语的时间长短来看,在美国生活时间越长,越倾向于听力学习法。从母语的背景来看,母语为阿拉伯语和中文的学习者都对可视性学习法(visual learning strategy)有很强的倾向性。母语为中文的学习者甚至选择了听力学习法(auditory learning strategy)作为最喜爱的学习方法。
四、中国EFL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及影响因素
作为亚洲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有着数量庞大的英语学习者。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方法、技巧及影响因素对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效果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Gob和Foong(1997)对中国大陆一所本科院校的175名在校本科生,同时也是EFL学习者进行了研究,目的旨在调查EFL学习者的学习技巧使用频率,以及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和性别对学习技巧的使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了使实验严谨,研究者首先对175名被调查者进行了英语水平测试,之后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得到被调查者的学习技巧使用种类及相关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是被调查者最常用的学习方法,而记忆法(memory strategies)是被研究者使用频率最低的方法;英语水平相对较高的学习者更注重于使用学习技巧;女性学习者相对于男性学习者而言更善于使用各种学习技巧,而且女性学习者在学习受到挫折的情况下能更快地调整情绪加以应对。
虽然以上调查结果显示记忆法的使用频率最低,但是另有调查显示:记忆法(memory strategies)在某些情况下也是成功的学习方法之一,这取决于学习者如何使用这一方法。Gan(2004)等在对中国EFL学习者的研究中发现:一些不成功的学习者学习词汇的方法只是限于死记硬背(rote learning),他们似乎陷入了“死记硬背―快速遗忘―心理受挫”这一恶性循环;然而,成功的学习者除了使用记忆法记住单词,还辅以练习对单词进行巩固。多数成功的学习者还表示他们经常练习阅读以加强对单词的记忆,熟悉它们的应用。以上研究表明:在词汇学习方面,成功的EFL学习者与不成功的EFL学习者的区别在于他们在对单词的记忆和巩固方面技巧的使用。
EFL学习者学习技巧的使用除了受到他们自身英语水平和性别的影响之外,一些研究表明:学习方法的使用还受到个人认知因素(internal cognition)、情感因素(emotion)、外界刺激(external incentives)和社会文化环境(sociocultural context)等因素的影响。
五、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在学习或者曾经学习过英语。不论是到美国、英国等英语语言国家留学的ESL学习者,还是在中国的教育机构接受英语语言学习和训练的EFL学习者,如果想要使自己的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效,都必须找到并发掘适合自己的语言学习方法;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研究适合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英语教学工作中将会大大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Gan,Z.,Humphreys,G.& Hamp-Lyons,L.Understanding successful and unsuccessful EFL student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04,(88):229-244.
[2]Gob,C.C. & Foong,K.P.Chinese ESL students’ learning strategies:A look at frequency,proficiency,and gender.Hong Kong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97,(2):39-53.
英语课不仅是知识课,而且是技能课,学习英语,一靠大量输入,二靠勤于实践,三靠学用结合。定期举办英语学法讲座,讲授不同的方法,如:记忆单词的方法,运用语法的方法,学习课文的方法,提高听力的技巧,阅读技巧,听课技巧,记笔记技巧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尽快掌握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培养起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二、课前预习,确保高效
新课程英语教学认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激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通过对文本知识的预习能够产生一定的疑惑,进而思考,以解疑惑,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具体要求是:熟记单词,朗读、背诵对话、课文,发现问题,找出重点,准备操练等,以确保上课后尽快进行新教学内容的操练,实践与表演,达到当堂读熟、背熟,当堂掌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听读结合,培养语感
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听对话、课文录音。在听录音的基础上模仿,读熟,并进一步达到背诵,做到发音正确,语调规范,声情并茂,进入角色。长期坚持,养成习惯,这样不但能定型音调,提高听力,锻炼口语,积累词句,加强记忆,熟练技能,而且为课堂上的综合实践,培养语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可以组织课外英语兴趣小组,参加校外“外语角”活动,鼓励学生课下尽可能用英语或英汉混合对话交流,坚持经常组织学生表演对话、课本剧及演唱英语歌曲,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四、英语授课,创造氛围
课堂上教师坚持用通俗易懂的英语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并辅以手势、动作、表情,帮助学生理解。同时鼓励学生模仿教师,大胆使用英语相互交流,提问、回答,扮演不同角色。使学生在课堂上完全沉浸在英语语境之中,促进语感的形成,并学会用英语来进行思维。为确保课堂教学高效,便于学生高效实践,也可采用“模拟现场”形式,走出教室进行实地情景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集中识词,分散巩固
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困难来自词汇,经过长期研究与实践,学习英语词汇较好的方法是:采用集中识记生词,分散巩固掌握,反复循环。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发现并掌握英语词汇的规律性,有了规律,就有助于发挥大脑的认知能力,避免机械记忆的过量使用。同时,要求学生勤查字典,全面了解词义、用法、搭配等,达到滚雪球似地扩大词汇量。
六、课外阅读,拓展训练
根据语言习得理论,通过听与读两个渠道向学生大量输入可理解的语言材料,如《新概念》、《英语听力入门》、《英语阅读文选》、简易中外名著、中英文对照读物等,以供学生课外或节假日选读,及系统听力训练相互补充、有机结合、综合运用,使课内外相结合,频繁地刺激大脑中的语言潜能,为创造性地输出,即说、写提供条件。有了大量、有效的英语输入,有了足够的听、读实践经历,学生就能获得听力与阅读能力,这就为说与写打好了基础。
七、因材施教,学用结合
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课上采取复式教学。具体做法是:把班上的学生按照水平分成快、中、慢三级进行同堂或分课复式教学;对不同的教学组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让学生“能飞则飞”,“能跑则跑”,不强求一致,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做到“退一步,进二步”即有计划地补习以往未学习好的内容,打好基础,争取更快地进步,赶上其它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