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诗歌的文学常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校中文系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同时由于它与现实联系紧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有较大影响。笔者在从事现当代文学教学十多年的实践中,力求把教书育人的宗旨贯彻其中,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文素质,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搭建一个教学的平台。近几年来,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尤其在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教育创新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是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力求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质有所提高。以往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是一种典型的知识型教学,主要是从历时的角度梳理文学史的线索,在此基础上,评述重要作家作品、文学现象和文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应有的文学史知识。而作为文学史最基本的构成要素的作品,其美感特征和审美教育的功能,常常被一些纷繁的文学史知识和抽象的理论分析所遮蔽和掩盖,并没有充分发挥它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潜在功能。从教学实践看,许多同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的理解,过于依赖文学史教材中的学术定论,而忽略了个体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未能将自身的情感体验、生命意识融入对作品的审美体验,因而虽然获得了知识,但对自身的人格养成和素质培养并未产生太大的影响。加之课时的限制,如当代文学部分在我校是开设一个学期,每周3 个课时,却要讲授从1949年到1997年近50年的内容,更使得这种讲授浅尝辄止。为使这种知识型的教学模式向素质型的教学发生转变,笔者在教学改革中,对《当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做了较大调整,在宏观把握当代文学史发展脉络的前提下,把教学的重心倾斜到了作品方面。绪论部分对当代文学的概念、分期、发展概况、重要的文学史事件进行介绍,通过这部分内容,学生对50年的当代文学史就有了一个整体的轮廓和印象。正文部分精选能够覆盖当代文学三个发展阶段的十几部作品进行精讲,作品的选择原则是既要考虑审美性,又要兼顾文学史方面的代表性,同时在文体方面兼顾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多种体裁。
与所讲篇目有关的文学史知识会在篇目讲授时再次强化,以区别于一般的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这样在讲授过程中就能进一步把文学史教学具体深入到作品的阅读和解析中去,虽然讲授篇目不多,却能通过引导学生细致深入的阅读和体验作品的思想与艺术特质,把获取文学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人文素质结合起来,在学习本课程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艺术的感染和人文精神的浸润。内容表述方面也作了革新,一改传统表述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几个方面刻板的套式,代之以一些富有诗意或哲理的小标题,如“人———诗意的栖居”、“了悟死亡”、“活着,永远的追问”等,给学生以耳目一新之感,直观上也给予了学生美的感受。
为了弥补讲授篇目有限的不足,我在第一节课就拟定了一份本课程的必读书目,让学生课下阅读,并要求他们制作索引卡片,写出评论摘要和自己的阅读感悟,期末检查评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计入期末总成绩。每堂课后再为他们提供与本节课有关的阅读文献与参考资料,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科研资讯,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同时我还要要求他们充分利用教材。本课程所采用的教材是朱栋霖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该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被国内学术界公认为本专业和本课程的最好教材之一。教材着重从“文本”的角度出发,在编写方法上,注重宏观考察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在编写内容上,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做了深入的讲述和评析。配套作品选(四卷)更保证了学生的一定阅读量。与学界其他《现当代文学史》相比,它有着突出的优势,即所触及的内容相当扎实、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尤其注重史和作品相结合,力争多角度、多维度、多侧面地向读者展示现代文学史丰富的内蕴。教材编写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阅读、写作和批判、审美能力。正因为教材具有先进性,因此对教材的研读成为学生必做的功课。这样,课内与课外结合,点与面结合,经典性、人文性与审美性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多种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尝试。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整堂课基本是教师一个人的自我表演,这种教学方法有其优点,可以条理系统地传授知识,但缺点也很明显,即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十分被动,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无法发挥,因而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思想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启发性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突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为达到此目的,我根据课程内容特点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有的内容以老师主讲为主,但重视课堂上师生的交流,经常采用“提问式”教学法,提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每次上课开始,都将上次教学中的精华和难点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回顾,加深学生印象,促进学生有重点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有的内容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前几周就告诉学生要讨论的题目,让学生提前阅读作品,搜集材料,整理思路,写好发言提纲,然后课堂上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因为课前学生作了充分准备,所以学生参与积极、讨论热烈, 05级本科班的《黑骏马》讨论课,学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我再加以点拨引申,对学生不懂处详加阐述,将讨论导向了深入,教学效果相当出色。
语文教育历来被认为是基础的基础,但对应人才培养的不同层次其功能也是多层次的。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作为基础课的语文课程是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其背景,以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基础,以社会的需要为其归宿的。因此,在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应有其独特的内容。笔者在多年的高职语文教学中,在教学内容和手段上作了些尝试,教学效果良好。
1.利用即兴发言,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高职语文的教学任务是:在初中语文教学基础上,通过听、说、读、写的强化练习,使学生获取大量的信息,能有效地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以提高他们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文学修养。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笔者认为应更强调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课内必须改变“一言堂”的局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我利用每次课的前15分钟用来做口语练习,每月的最后一节课的用来演讲或辩论。口语练习不规定话题,即兴发言。可以是对学校、社会新闻事件的评论,也可以是介绍一本书、一项活动等。演讲或辩论则在上一次课中由学生自主的确定话题。一般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身边的话题,如友谊与爱情、高职学院学生能力要求等。这些练习一来增加了学生锻炼普通话的机会,二来提高了他们快速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把平时的口语练习纳人期末考核体系中。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同学们胆子越来越大,由原来的被动听、不愿讲、不敢说变得思维活跃,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和实践训练。
2根据高职语文的特殊性,选择教学内容
高职语文是高职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基础,是他们现在学习、将来工作和科研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从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来看,高职语文应具有独特的功能,即具有很强的定向性和应用性。高职院校的学生被安排在高等学校录取的第五批,这些学生的基础较差,有的学生甚至连请假条、申请书等简单的应用文都写不好,更别说比较复杂的应用文的写作了。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作了些变通,应用文的比例占了近三分之一。高职语文教师在加强自身文学修养的同时,还要了解所教专业的特点,不断搜集此类专业的新知识、新信息,研究有关论文的写作,并用这些信息丰富语文教学。专业不同,侧重点也就不同,如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以市场调查报告、经济合同为重点,机电专业的学生以实验报告、科技报告为重点,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与其他地区和学校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一样,笔者学校学生在语文学习上也存在着水平参差不齐、对待语文学习热情不高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有些学生对语文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对语文内容有兴趣的时候就听,没有兴趣就不听,不像专业课那样努力;有些同学平时尚能配合老师进行语文学习,但是对于考试非常反感,认为考试不能真正反映学习水平。
2.语文教学的现状要求语文学习的评价模式应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相适应
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学生学习发展的实际需要,笔者学校选择使用的是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推荐的、更能促进学生个人发展的国家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与校本教材《口语交际与礼仪训练》并行使用。其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教研组也做了有意义的尝试。在教学内容上,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为目标,调整了课文阅读、口语交际、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课时比例,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语文课程的活动性和实用性更加凸显。
二、多元化评价模式的尝试与实施
新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模式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授课的价值感和自信心也得到了极大增强。然而,相对单一的教学评价模式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尝试多元化评价方法,既是语文创新教学的要求,也是语文创新活动的必然趋势。为适应这一要求和趋势,我们采用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真实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多主体、多维度的评价模式。
1.注重过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在教育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每一单元或每一课后,为判断学生在该单元/课中学到的技能和知识而做的评价。以一年级语文教学为例,在教学计划中将本教材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口语交际训练、实践活动训练、阅读能力训练。口语交际训练侧重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在平时的训练中,以口头点评为主,在口头点评中,侧重点评学生在演讲过程中的得与失。通过多次的口头语言训练,侧重点评学生的发展与变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看到自己一滴一点的变化,在每一次的进步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而对于学生所做的终结性评价实质上正是在多次形成性评价基础上水到渠成的结果。
2.注重综合评价,将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学生学习效果都是由教师做出评价,考查的也仅是知识技能水平,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发展个体,还需有情感、态度、自我反省能力、自我观察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学生在成绩上失去了话语权,也失去了自我发展的机会。运用综合评价,将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的效果,在评价自我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扬长避短,促进个人进步。
以二年级语文教学为例,在教学计划中,将学期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口语交际训练、阅读能力训练和写作能力训练。其中写作能力训练是学期重点教学内容,在写作训练过程中,采用了说—写—评的写作过程。“说”即是说一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说自己和题目相关的生活经历,说和题目相关的社会话题;“写”即是习作过程;在评的过程中采用了自评、他人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评价他人作品时,要求写出评语,列出优缺点,并给出相应的分数,阅读他人作品后再阅读自己的作品,列出优缺点,推荐优秀作品并说一说理由。在口语测试中,采用学生评委和教师共同打分的方式评判成绩。多主体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且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培养了学生客观评价他人和自己的态度。
3.注重个体化发展,真实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
真实性评价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重视学生的自我发展、社会性发展和创造性发展。发展性评价,主要是基于发展者自身现实状态与过去情况进行比较,强调被评价者对评价者所做评价的认可,注重过程。事实上,语文在学生的情感态度、自我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有天然优势。以一年级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为例,“本教室垃圾状况调查”“撰写创业计划书”是语文实践活动的两个主题。在两次语文实践活动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分工合作。在活动评价中,采用“组员互相评价—班级各组进行评比—推荐最佳活动组”的模式,客观又真实地展现每个同学在活动中的表现。最后将两次实践活动联系起来,每个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虽然学生分工不同,贡献不同,但是每一个同学都能够对自己所在小组做出客观评价;在自我评价时,能够从知识机能、情感态度、自我发展和成长等多方面进行自我评价,这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发展大有裨益。
三、多元化评价模式对教学的促进
1.能形成完整的语文创新教学的操作系统
在多元化评价模式的探索过程中,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习效果评价的内涵和意义,在实践上形成了完整的语文创新教学的操作系统。在此展示其中一例(见右表)。
2.能帮助学生重塑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信心
不同于普通中学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可以使在普通教育中遭遇挫折的学生重塑信心,以崭新的面貌和姿态投入新的学习生活,有利于学生重塑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信心。
3.能激励老师投入教学工作
一、考试的改革
考试形式的设置是非常关键的,考试题型的设置、分数的分配在教学中起着导向作用,引导着教学的方向,决定着教学的轻重环节。现在我国的英语考试大都设置60%到75%的四选一的考试题型,听、说、写的题量不足,各种技能相互交叉使用,相互渗透思维的题没有,阅读题量太大,发挥题少,分数设置也不尽合理,给学生思维和发挥的时间太少,尤其四选项的题型在英语学习中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因为四选项在试题中大致上相似或接近,考生在区别正误的选项后选出一个最佳答案,有时在四选项中甚至两个选项可能都能用,只不过是由于思维和理解的不同而决定选择某一选项。这种考试题型可能被认为:能够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毕业后适应工作的能力,这种考试形式也减轻了教师批卷的沉重负担。但从实际效果看,并不理想。因为学生在学习英语反复训练,实践这种题型时,总是交替地接受着正确语言信息和错误语言信息,记忆着正确语言表达的同时也同样记忆着错误的语言的使用情况,所以通过长期的正误辨别,区分学习训练,最终影响了学生正确语感的培养和语言的确切表达及语言使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由于题型设置的不尽合理,教师必须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来应付各种题型的考试,以致制约了教师对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也导致了学生高分低能,时间运用能力不高,交际能力不强的现象出现。全国四、六级英语统考统一时间、统一题型、统一批卷的形式也不尽科学,它遏制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
二、教材的改革
教材的编写形式和内容直接关系到英语教育和学习的成败,决定着教学模式,教学法的实施和研究、学习、训练方式的采用,各种学习和使用技能、能力的培养等等。因此教材内容的选择、编写形式、编写质量的高低是至关重要的。综观我国当前公共英语所使用的几套教材,近几年虽有些修改,但改动不大,相反,教材的册数越来越多,习题量越来越大,注释越来越少,生词量过大,常用词、重复词汇太少,课外读物、阅读欣赏、扩充知识面的材料少,听说材料不足,教材的编写给教师安排课堂活动的机动时间有限,教材的导向偏于考试的东西太多,能力培养与提高的理论点拨太少,过重于强调阅读,而轻于听、说、写使用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对语言熟练程度的掌握等。尤其是在教材编写中要特别注意体现公共英语的特点,因为学习公共英语的学生,他们的主要学习目标还是业务知识,英语只不过是一门工具,不宜占用他们过多的时间,要求相比英语专业有所不同,公共英语的教学任务应当侧重能力的培养,语言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良好的语感,扎实的自学功底和较高的自学能力。同时提供一些阅读欣赏,风土人情等东西方差别比较大的、趣味性较浓的篇子,让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和对西方国家的了解,教材种类不宜太多,像英语专业的学生一样分得过细。
三、教学法的改革
每个学生由于先天气质与成长环境、个人经历的不同,形成了与别人相异的性情、爱好和审美趣味,因此必须让学生实现阅读对象的自由选择。也正因为能够由着他本人的喜好选择阅读文本,所以更能激发其浓厚的阅读兴趣和充沛的阅读激情。学生能够高高兴兴地选择自己喜好的文本,能够自发自觉地潜心阅读,应该是语文教学成功的标志之一。对于这个环节的工作,我通常这样操作:
1.提供书目,让学生自由选择。根据任教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会列出一些文化类期刊和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供学生自由选择,使学生能够将时文与经典结合起来进行阅读。
2.图书馆开设借书课。在图书馆上语文课,任务是借自己心仪的书籍,并交由老师查阅。
3.书店开设买书课。语文课变成逛书店。我想,逛书店也算是一种特别的语文活动吧。任务是买自己想读的图书,并交由老师查阅。
4.每月必须买两本自己喜爱的书:一本文集,一本文化类杂志。
5.学会收藏自己喜爱的书。
二、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
接受美学理论的创始人姚斯认为:“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个读者均提供同样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它有赖于读者的主体性参与。这是作品与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学生的阅读和成年人的艺术欣赏在心理机制上是一样的,起码在本质上如此。对同一个文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同一个人不同时候有不同的解读,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了。但在过去或当前一些教师的课堂上,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一言堂”或者说唯一解读的现象,这往往抑制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再创造思维。因此,我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往往是学生谈文论道在前,教师讲授在后,并强调老师的观点和学生的解读是平等的,老师的意见并不一定比学生高明,若觉得无法接受可保留独立见解。有时,学生有精彩论断,我会把它板书供大家做笔记。对某些明显带有不确定性的文本,脆不做结论,只罗列学生的种种见解,供大家争议。我还举行一些当红青春作家的作品价值辩论会,如对韩寒的作品,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其内容真实深刻,语言老练辛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过于油滑尖刻,不够庄重典雅。学生若是觉得在阅读中能够张扬自己的个性,自由言说个人体悟,他会觉得自己的阅读人格受到尊重,自然会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保持阅读热情。
三、引导批注阅读
阅读作为一种个人化的活动,它不要求集体协作,最好的效果往往是在个人独处的空间里达成的。所以新《课标》里有关语文学习的三个主导精神(自主、合作、探究),我更强调自主与探究,而合作――从语文的自身特色出发,我认为它是处于次等的地位。因此,我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务必将个人体悟写出来,一定要进行勾划评注质疑。正所谓不动笔墨不看书,勾划批注一定要成为读书恒定不变的习惯。恒久如此,一定会有助于深入文本,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我还把学生的批注作了如下分类,让他们明确有所感即可旁批勾划记录:
1.批注欣赏,即对文章激赏类的感受。
2.批注联想,即从文本或其中片段想到了现实或其他文本的内容。
3.批注质疑,即不明和费解之处。
4.批注异议,即不同于文本的观点和对其遣词造句等形式方面的意见。
为了形成这种习惯,我经常发一些阅读材料给学生,要他们勾划批注,并当作作业检查,有时还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上教材里的讲读课文时,我也给学生相当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勾划批注,重视他们的初始阅读感受,并进行交流和展示。可以说,勾划批注质疑是达成学生阅读体悟和阅读再创造的最好方式。
四、提供自由平等的交流平台
大凡主体在深入阅读客体后,总有一种交流的强烈欲望,总想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发现向别人诉说,期望别人的分享与认同。若有独到的发现,则更是希望得到的机会。我觉得,保护这种诉说个人体悟的欲望,提供学生交流的机会,是实现个性化阅读,提高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因此,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也在讲读课上设计阅读交流的环节:
1.口头交流
(1)小组交流。我的讲读课的基本结构是:
自读(勾划批注)交流(诉说体悟)质疑(学生提问)精讲(拈精摘要)积累(背诵片段)。其中第二环节就是小组内交流,交流对课文的初步体会。
(2)师生交流。教师从切近学生的程度把自己近期的阅读情况和学生交流。
(3)读书汇报会。可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我在工作中确定每月一次。每个学习小组推荐一位代表介绍自己近期的阅读体会,推荐美文佳作。
(4)精彩片断朗诵比赛。要求学生在阅读积累过程中,找出一个自认为文质兼美的片段背诵,然后进行朗诵技巧练习,再在教师组织的比赛活动中朗诵。为了营造气氛,还可以进行评奖活动。
2.书面交流
(1)优秀读书笔记评展。将优秀笔记展览,供其他同学翻阅,了解别人的阅读兴趣和积累方法。
(2)剪贴册评展。将学生用于积累素材的剪贴册展览,让全体学生评评谁的剪贴册内容最丰富。
五、阅读方式的自主选择
有些教师喜欢介绍某种自以为很好的阅读方法,规定阅读顺序与步骤,并要求全体学生接受。但我觉得每个人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个体,有属于他个人的独特的做事和看事的方式。比如本人的阅读习惯是先看完正文再看前言后记,觉得这样也挺好的。因此,阅读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而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阅读。
有的人喜欢先浏览后细读,有些人喜欢一开始就慢慢咀嚼,还有些人先看内容提要和各章目录再看正文,更有些人要先看介绍或鉴赏文字再读原作。我觉得皆无不可,你爱怎么读就怎么读,你觉得怎么舒服有趣就怎么读。因此,我会举行一些阅读方法和积累方式的交流会,让学生明白可按自己的阅读习惯去读,按自己的阅读步骤去读,当然也可借鉴别人的方式方法。
我特别向学生推荐的是林语堂、蒙田和培根谈论读书方法与体会的文章。
六、设计个性化阅读的课型
在学生的学习生涯里,课外阅读应占阅读总量的绝大多数,但我觉得,必须设立专门的阅读课,同时必须对阅读课进行刻意的设计。
我经常采用的阅读课型是自主阅读和交流环节交叉,阅读和积累并行。通常是阅读二十分种,交流五分钟左右――指的是小组交流或个人与全班的交流。小组交流往往是指四人小组之间进行阅读心得与阅读信息的交流,组员之间谈论自己正在阅读的文本与及收获。
个人与全班同学交流的方式有如下几个步骤:1.请一部分同学在黑板写上自己近来正在阅读的书籍名称或篇目。2.请各位同学介绍书籍或文章的内容。3.谈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思想情感或语言艺术方面皆可。
同时阅读和积累必须并行,将自己对文本的欣赏之处摘抄下来,每位同学要准备一个或数个阅读积累本。积累内容的各不相同,也是交流的内容之一。学生的积累本也是我的常规作业,每两天交一次,成为语文学习最重要的作业之一。
七、每学期确定读书周
根据我在本校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通常把开学第一周和期中某周定为读书周,再根据学校的工作状况另外安排两到三周。
读书周完全不讲课,也没有繁琐作业,每天的语文课都让学生荡舟书海,自由自在,自然自我。唯一的作业是交积累本,每天积累一面精彩文段。当然也可设计一些活动加以调节,或交流,或到阅览室看书,或到图书馆借书,或逛书店买书。将每学期第一周固定为阅读周是对学生进入阅读状态的最好热身,期中的一周则是对学生的再一次强化。总之,我觉得,只有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持续强化,才能较好地培养起对阅读的习惯和兴趣;只有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自由自在的乐趣,才能形成个性化阅读的良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710
我是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而立之年,正值上有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孩子缠人的阶段,但是为了响应学校的号召,为了更好的体验学生实习期间的生活和工作的情况,在学校的安排下,我和09微机、电子专业的毕业生一起,告别亲爱的家人,年幼的孩子,前往“苏州三洋能源”(电池制造集团)一个陌生但充满生机的地方。在这里,我和同学们工作生活在一起,实习的时间是三个月。为了使学生能更加稳定的工作,生活上我不搞特殊化,依然和同学生们一起进工厂,与他们做着同样的工作。虽然是短暂的三个月,但我收获颇多,感触颇深。现在我对学生们进厂后的表现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对策。
一、进厂一个星期就不愿意工作了
由于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家长对待孩子是倍加宠爱,甚至是溺爱。如:有的孩子在家从不劳动,过着那种饭来张口衣来张手的生活,有时还对家长大声的呵斥,而家长也任由子女张狂,不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他们总是认为不让孩子吃一点苦和受一点罪就是对孩子的疼爱。所以这些学生来到学校后往往独断专行、我行我素,他感觉不到不劳动和对父母大声的呵斥是一种可耻的行为,他不知道他今天吃得好、穿的好,宽裕的零花钱是他父母艰辛劳动的汗水和日常生活的节俭换来的,反而感觉自己很了不起。于是,来到学校缺乏进取心和学习的热情,不懂得如何去尊重他人,上课时不注意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经常旷课、打架,经常与老师顶嘴,不听老师的教悔。像这样的学生进到工厂一个星期左右就不愿意工作了。因此,他们把家庭、学校、社会进行对比,在心里就接受不了。因为平时一贯的自由、散漫、任性,突然要受到约束,甚至还有人对他大声的呵斥或是辱骂,他在心里接受不了,自然选择逃避,最多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就开始找各种理由要求回家,不愿意工作了。
对于这种学生,首先我是以朋友的态度和他交流,天天和他交心,使他对我没有介意,把自己当做真正的朋友,毫无保留的敞开心扉,把他心里真正所想毫无保留地告诉我,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引导,让他认清自己现在的身份和所要承担的责任,时时提醒他父母对他的希望,让他明白从他离开学校的那一刻开始,对待父母就不应该是索取而应该是回报了,同时也对他及时给予热情地鼓励和表扬。由于我是和他们一样做相同的工作,所以我用实际行动教育着他们,每天做早班车进工厂,从不迟到、旷工,从不违反厂规,只要是加班我从不请假,无论刮风下雨我每天都是那么坚持着。有的学生看到老师这种表现,也在默默的改变着自己,使自己的言行与行动像正常化靠近,开始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去做了。但仍有个别学生无论你怎样去行动和劝说,他仍然像逃兵一样,还是逃走了,逃到爸妈为他建造的的温室里去了。
二、一个月以后领到工资就不愿意工作了
这种学生在学校时基本上能服从学校管理,只是经常同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学生在一起,想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却又担心对不起家人,总在对与错之间徘徊。他们能分是非,但又不愿意做一个完全遵规守纪的学生。这种学生在工作后,为了证明自己,为了父母,还是会坚持下来,但是不能持之以恒,在领到工资后就不愿意工作了。我想其中的原因有他自己亲身体会到挣钱的不易,现在他认为自己已经挣到钱了,亦能证明自己不是一个无用之人,对父母有所交代了,于是思想开始动摇,想尽办法找各种理由要求回家。
对于这种学生,我是不失时机地对他进行提醒、开导,针对他们对人生目标还不明确,思想处于左右摇摆的状态,我推心置腹地指出其优点,让他自己明白自己的不足,为他指明方向,使他明白自己的人生目标,现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激励他要做一个有责任的人,教育他在做任何决定之前要先把父母想一下,自己做出的每一个决定能否让父母安心、放心,否则赶快打消这种念头,重新调整自己的方向,不要做令父母不放心和令父母伤心的事情。我又进一步以自己的情况与之交流,让他们和我进行对比,从而明白老师是一个有工资的人,自己是一个无产者,自己十七八岁,老师将近四十,自己是中专生文凭,老师是本科文凭,自己一直在上学没吃过苦,老师也一直在上学、上班也没吃过苦,那么老师都能坚持你们为什么要当逃兵呢?你们不是有很多人都有远大抱负,想以后自己要创业的吗?这点小苦你们都不能吃,还谈什么创业?老师首先就不肯定你。所以为了报答父母,为了你的将来更美好,我相信我们大家都会坚持的对吗?同学们,加油!无论如何都有老师与你们同甘苦共患难,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一定要坚持,顺利完成你的任务,开创你们的未来。你们已经成年了,该是回报和感恩父母的时候了,等你们拿到工资给你的父母买点礼物,哪怕是几元钱也是用你自己的汗水挣来的,去感恩一下你的父母,那时你的父母会多么高兴呀!他们会因你而骄傲的,同学们,加油!我说完以后有的学生不说话,有的学生攥起拳头说:加油!我告诉同学们:“当你想家的时候,就来找老师聊聊天,老师会像你的父母一样爱你们;当你累了的时候来找老师,老师这里有你永远依靠的肩膀”。这种学生就需要你对他进行时刻的提醒和教育引导,只要能坚持一个半月以上,他的不稳定情绪就会打消,在此之后基本就会稳定下来安心的工作了。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12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化学实验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初步学会认识自然界的科学方法,化学实验不仅是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极为重要的内容和手段,而且对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多年的教学实验中,笔者认为在实验教学中必须正视和处理好以下四个问题:
一、内容选择
目前初中化学教材版本很多,实验内容丰富多彩,为学生开展实验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师要学会选择。以鲁教版教材为例,涉及到的实验有:分组实验32个、演示实验29个、课外实验1个。这就要求教师在每学期开学之初和实验员一道对本学期将要开展的实验内容进行选择列表,写好计划,有步骤地去实施。在课堂之外,可适时提出让学生做一些“绿色化学”实验、“微型”实验、家庭小实验、趣味小实验,让化学实验绿色化、经济化、趣味化。
二、人员组织
演示实验大多由教师完成。那些以学生操作为主的科学探究实验,大多以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进行。按照实验内容的不同,可以2人或4人为一小组,任命好小组长,负责小组的管理、实验报告的填写和收发。在实验前的准备阶段,教师首先要向学生强调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律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有组织、有纪律的良好实验习惯。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要克服畏惧心理,还要让学生预习实验内容,让每个学生阅读了解每个实验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每个实验的全过程。
三、安全问题
1. 仪器和药品的本身安全
在各种化学实验中,使用最多的就是玻璃仪器。玻璃仪器的优点很多,如耐酸碱腐蚀、容易加工、价廉物美,但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容易破碎,它经不得骤然的冷或热,经不得碰撞和摔打。例如,“h”型电解水器操作很容易损坏,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由于重心较高操作时容易歪倒;学生在连接拨插玻璃仪器时用力的不当会导致仪器的破损和身体上的外伤等。
化学药品的存放时间较长,可能会变质失效,影响使用和使用的效果,大多数药品有毒,不能品尝或接触皮肤、衣物,对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也要有所认识、有所防范,实验结束后的废液废渣要妥善处理,防止毒性污染。实验结束后养成清点仪器和药品的习惯,防止个别学生带出。
2. 操作规范的安全
伽利略说过:“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倡导科学探究,在大力开展科学探究的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愿望得到空前的满足,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又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验、家庭实验。以上的这些活动中,如果实验操作规范缺乏,很容易造成仪器损坏、药品中毒、失火爆炸、废物污染等问题。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搞探究,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完成实验;另一方面,又要对学生的实验进行监督,特别是安全方面,不能有一丝的马虎。“安全系于责任、责任重于泰山。”“责任多一分,隐患少十分。”建立健全各种安全制度很有必要,学生实验设计要经得起老师的安全论证,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监督和指导,杜绝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3. 实验室设施的安全
仪器药品保管室、实验室门窗坚固,要有防盗、防撬、报警等功能,药品的入库、消耗、报废做到帐册清楚,水路、电路能正常安全使用,通风设施完善、消防器材不过期使用,各种安全管理制度上墙、张贴有序。剧毒物品接受公安部门监督。
四、测评问题
一、个性化阅读要以文本为基础
阅读教学如果脱离了文本,就谈不上阅读了。阅读的本质就是读者走进文本与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并感受文本的真正内涵,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换言之,就是读者要把握文本的意义,把握作者的思想,并通过阅读理解,使作者的思想在读者头脑中得以复现或重建,进而替作者说话,替文本中的人物说话,替文本中的事物说话。要让学生走进文本,并真切地感受到文本的内涵,教师就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叶圣陶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的思路,文章的脉络,都宜求之于本文,不宜舍本文而他求”。个性化阅读要求反复地“走进文本、走出文本”, 阅读教学必须尊重文本,学生的感悟体验只有根植于文本才能超越文本,作出个性化的解读。教师应注意把握好文章的本质内容,不能让文本游离于一种表面化的形式,要正确而充分地挖掘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使语文教学更扎实、更深刻。
个性化阅读要强调个性,但共性的理解也绝对不能丢弃。读者只有尊重文本,尊重作者,才能真正做到“我心知他心”,进而真正理解文本。
二、个性化阅读要以个性朗读为主
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无疑是他们理解文本和表现内心感受的最好方式。学生摇头晃脑地读,抑扬顿挫地读,咬文嚼字地读,甚至是边表演边夸张地读,都会展示他们对文本的个性体验。这样的个性化阅读,学生不但能读出个性,还可深刻感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奥妙。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对文本的理解展现出来。
每个学生都是个性鲜明的个体,他们的理解能力、朗读水平、感悟能力、感悟角度等也各不相同,当然朗读也千变万化,我们老师心中当然也有自己的所谓标准,在对待学生各不相同的朗读时,千万不能强硬地把学生一下就带到你所认为的“标准”上来。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化朗读,就是要耐心地听取他们各不相同的朗读,由学生评议,让他们在宽松、自然、和谐的氛围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畅所欲言,淋漓尽致。
三、个性化阅读多元化的探究
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王蒙为一家报纸的《读书》副刊题词:“读书是训练,也是一种发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确,由于知识经验、个性气质不同,学生的认知、体验、感悟也不可能完全一致。教师要善于尊重处于读者地位的学生,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不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宣布判定课文的“确切“意思。学生阅读,教师应鼓励他们不盲从权威,不迷信书本,大胆探索,善于发现,勇于开拓,这是培养个性化阅读,开发潜能的重要一环。要使他们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老师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要树立敢于“班门弄斧”、“标新立异”的思想。
1.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阅读材料
德国美学家姚斯认为:文学作品本身没有生命,是读者的阅读赋予了作品无穷的意义。而阅读的角度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意蕴也不同。因此,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有创意地去阅读。如《黄河的主人》的语句教学:“一、二、三、四……啊,一共七个人!”小小的皮筏子上共站上了七个人,作者此时会涌起哪些感想,教者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学生或重读、或轻读、或快速、或缓慢,且都言之有理。教师对不同意见的学生给予特别表扬。这对张扬个性、发展求异思维是大有益处。如有一位教师教学周瑜黄盖火烧赤壁的精彩片断“火光照得满天通红,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岸。哭声喊声混成一片,曹操的人马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朗读时,先播放课件,问学生有什么感受?你觉得这一段该怎么读?为什么?同学们大多谈了曹军伤亡惨重,士兵们很可怜,应该悲伤、沉重地读,而且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低沉、伤心、入情入境。这时老师没有满足于此,因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怎样解放孩子,让“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呢”?没有多样化的启迪就不可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于是这位教师又以“刚才我们从曹军的角度带着的悲伤的情感来品读。有没有人从别的角度体会出不同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灵感,使他们情动而辞发,有的说应该读高兴、自豪点,因为东吴的周瑜赢了;有的说应该读出恨、可悲,因为那些士兵的家属在盼着他们回家团圆。这样的朗读教学,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让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又使朗读训练得到充分落实,从而把语言文字学得更扎实,有效。
以前,《市场营销学》课程考核,一般情况下是由任课教师出卷,闭卷考核,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僵化的考试形式也束缚了学生思维和创新空间。新的课程考核体系应注重考核学生对于市场营销技能的掌握程度。成绩构成是期末考试成绩加上平时作业成绩,平时作业也就是每个章节后面提出的问题,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的计算方式,给定学生成绩。因为考试成绩跟保研、就业、评优有着极大关联,导致大多数学生只看重考试成绩,不关心是否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
2.考试内容片面,偏离素质教育的要求。
考试内容往往局限于教材,集中在理论知识,而实践实习方面流于形式。这情情形,诱发了学生考前找老师划定好考试范围和考试重点等不良现象,或是学生通过各种关系从往届学生那里找来以前的试卷,学生只要提前死记硬背,就可以应付过关。
二、探索考试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师要树立教学改革观念,实施素质教育。课程考试方式如果单纯用闭卷考试来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就会导致学生看重书本知识的机械记忆,轻视对知识的理解、综合运用和深层次的分析,学生掌握的也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积累或教师在课堂上所讲内容的简单复述,学生的实力在考试中难以发挥,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以前的一次性闭卷考试已经远远不适于目前课程考试的需要。
1.改革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由原来单纯的、一次性期末闭卷考试,改为在期末以开卷形式的市场营销案例分析的考核方式,考核重点在于考核学生运用市场营销理论解决营销情境中的实际营销问题,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为题的综合能力。开卷考试,学生可以翻书,查阅资料,但不可以互相讨论,解决了学生死记硬背的问题。
2.考试内容,成绩评定。
命题时侧重试题对学生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活跃思路、拓宽知识,充分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考试这个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探求知识的智育过程,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考试成绩构成为期末的市场营销大案例分析,占总成绩的70%,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30%,其中平时作业主要由两次大作业成绩和考勤成绩组成。两次大作业为:做一次市场调查并写出市场调查报告;做一个关于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英文资料的幻灯片。
(一)各大高校侧重于理论研究,缺乏实践教学的研究。由于理论的研究不能填充实践教学的空白,并且少部分的学校即使对实践教学有研究也是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比如浙江某大学为适应国家的改革体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提出改革,经实践教学作为理论研究穿插在课程之中,虽然注意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没有根本的解决问题,学生很难从课本上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社会实践的岗位上去,还是理论和实际脱节了。
(二)高校教育面临社会的极大考验。目前的高校的高等教育不再是精英式的教育,而是随着国家每年的扩招已经过度到了大众教育的阶段,那就意味着高校承担的任务将更加艰巨,现在高校承载着的是大多数学生在走向社会前的过度教育,因此,更多的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应该及时转变观念,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办学思路,转变重学术、轻职业的传统思想,加强实践教学,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培养多种类、多层次的实用性人才。
二、高校市场营销船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现状
据社会企业的不完全统计,大多数的企业对本企业的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的能力表示不是很满意,尤其应用在实践上,大多数的学生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基础上,实践的经验太缺乏了,因此目前市场营销高能力人员还是紧缺的,因此可以说明在学校期间大多数的学生得不到充分的实践锻炼。所以,我们在研究中找到问题的关键,并加大力度实施改革策略。
(一)实践教学考核偏重于理论。不少高校对于实践教学的方法是采用搬进书本,在课堂上实现实践理论的传授,而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考核方式又大多停留在纸卷上,评估的标准也是考试试卷的分数高低。很显然,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高低是不能有答题的对错来评判的,这样也很难引起学生对市场营销专业实践的重视,然而市场营销最应该重视的就是实践导致学生对它的认识停留在纸上,离自己是那样遥远。
(二)学校对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度不高。有的学校领导认为,对于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固然好,但是由校外企业老师负责即可,甚至有的觉得实现起来较为麻烦还浪费经费,倒不如让学生在课堂上实习是一样的,因此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忽略了。这样的做法导致学生对这方面的学习机会不珍惜、不重视,原定的教学计划没有实现自然就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缺乏。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但是老师本身的实践的能力就缺乏,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也是很致命的,一般老师从事教育工作很少有在企业或其他单位工作的经历,市场营销的实践能力不足,教师有丰富的书本知识,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这已经成为制约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三、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一)注重实践教学方法并探索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很多种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到公司去实习、做市场调研,这些都可以通过毕业论文的形式体现出来,但是必须严格把关,每位学生的实践内容和成果。如图所示,可以开展这样的学分制安排来制约学生实践的能力培养。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知识摄取量的增加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校的长期发展。只有一线教师授课能力提升,学校才会在市场竞争中有更具强悍的核心竞争力。
(二)加强校内实训建设对实践教学予以足够重视。市场营销专业与国际贸易等专业都属于金融范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科一组织学生与其他系一齐组成模拟的团队进行企业模拟实践,校内实训基地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环境,利用基地的现有设备、产品,结合教学任务进行综合技能训练。
每一次考试改卷,老师们对文言文知识的得分率都会感慨万分。看似不难的题目,怎么学生就是难以提高得分。错漏百出,甚至一题都不做,空白一片,令人惊讶,更是难以相信。这不得不让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教学过程。
一、现阶段教师讲授文言文和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许多教师难题,大多数学生痛苦。在中考的重压下,语文教师极力奉行“字字落实,句句串讲”的箴言,不得已把课文支解为一个个与考点相应的知识点,印象中,老师们讲授文言文的方法多是逐字逐句地从头到尾串讲,遇到自己认为的重点或者是教参上说明的重难点,更是不厌其烦,举一反三地讲 , 学生不懂的地方讲;学生已懂的知识照样讲。但是,好心不一定有好报。你所讲授的内容,学生往往不能照单全收。教师的苦口婆心、长期包办,使学生懒得动脑,各种能力逐步缺失。有些新潮一点的,变串讲为诵读,以读代讲,一诵到底,朗诵能力是得到了提高,但文本的知识的积淀和理解却弱化了。有些用小品或课本剧来代替讲练,表面热闹,知识的落实和理解却欠缺。
从学生层面看,文言文毕竟是古代的语言,和白话文的相去甚远,也使得它难免令人感觉晦涩难懂、枯燥无味。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又不广泛,因此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学文言文无用,反正考试不会再写文言文,知道一点词句就可以了,故而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文言文的学习。如此态度,成绩怎能好起来呢?即使学生聚精会神的听,一丝不苟地做笔记,但在教条式的拆解和技术性的操练中,学生在麻木地听讲训练中也会日渐丧失学习文言文的最后一点兴趣。
二、进行文言文教学模式新尝试的必要性
这种现状,令我思索文言文教学怎样才科学呢?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怎样才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于是我开始探索文言文教学的新路子,决定走出“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一讲到底”的授课旧模式。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扮演引导者、服务者的角色,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成为快乐的学习者。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且教学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当中进行。
因此,古诗文的学习,不能一成不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一种基于合作互动的学习,自然成为语文教学设计的一条思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三、新课改下文言文教学模式新尝试“八”个一的具体运用
(一)讲一个故事
故事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它包括丰富的知、情、意,敏锐深邃的言语感受力、洞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力等。它能充分表现一个人的多种能力,也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世界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我借鉴故事的这种特性,运用到教学中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使多数学生愿意开口。
讲故事是在学生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四人小组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边梳理文意,边共同商议故事的内容。这故事可在文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或删减,使学生不被个别字或句束缚,为敢说开路。说前准备要注意方法:可以是教师以相关和类似的故事引入。如:在讲《东阳马生序》时,教师先从《王冕读书》的勤奋刻苦的事迹引入;也可给出故事的关键地方或线索,提示学生。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渔人进出桃花源:发现桃源——进入桃源——拜访桃源——再次寻找桃源的线索,使学生的思维条理化。另外,为了能准确把握故事的主旨,还应注意联系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社会背景。在学生说的过程当中,也许他们讲的故事与文章所说的内容有一定的差距,甚至理解是错误的,但学生这种兴趣,应以鼓励为主。别的小组的同学有不同的意见,也可以补充。若全班都没有发现错误,教师可以更正或在后面的环节里补充。
有了思想的火花碰撞,学生上课的兴趣更浓。学生在编故事的过程,动口动手动脑,无意中就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意识地锻炼了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且为课堂的活跃和稳定起到了帮助作用。
(二)积一点文言知识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后,要学生深入学习,掌握一些文言知识。在最初学习的时候,教师引导同学学习文言知识的方法:注意实词、虚词的用法、古今词义的差异、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内容。让学生心中有数,从中摸索出规律。
第二阶段,在讲授新课时,教师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讲授过的方法,布置小组成员每人一段或二段,先独立思考完成应积累的文言知识的归纳,然后小组内的成员相互对照纠正。全班交流时采取竞赛的方式,让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展示小组的成果。说得不够或不完整的,其它小组补充。
开始学生会找得较少,错漏也会较多。但我不急于批评,而是肯定他们的成果,并进行表扬,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这样,学生积累文言知识的能力得到培养,也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竞争、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加强,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赏一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