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供电输电配电综述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3 17:21:1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供电输电配电综述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供电输电配电综述

篇(1)

0.概述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力行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配电线路在提供电力的过程中能够保证优质安全,才能确保供电的顺利进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能保证人们生产以及生活用电中所需电力得到满足。配电安全管理是以配电线路的运行管理为基础的,因此对于电网单位来说,其对配电线路的稳定运行要求更为严格,为此做好配电线路的维护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1.配电线路维护中的安全管理

1.1配电线路的概念

配电线路是指从降压变电站把电力送到配电变压器或将配电变压器的电力送到用电单位的线路。配电线路电压为3.6~40.5kV,称高压配电线路;配电电压不超过1kV、频率不超过1000Hz、直流不超过1500V,称低压配电线路。

1.2安全管理

1.2.1安全管理的概念。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安全为目的去进行有关安全工作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职能,合理有效地使用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为达到预定的安全防范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生产中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安全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为有效地将生产因素的状态控制好,实施安全管理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五种关系,坚持六项基本管理原则。

1.2.2安全管理的关系。

(1)安全与危险:在同一事物的运动中是相互对立、相互依赖而存在的。随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安全与危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进行着此消彼长的斗争。危险因素是客观地存在于事物运动之中的,是可知的,同时也是可控的。

(2)安全与质量:质量包含安全工作质量,而安全也包含着质量,交互作用,互为因果。安全第一是从保护生产因素的角度提出,质量第一则是从关心产品成果的角度而提出。安全为质量服务,质量要安全的保证。

(3)安全与效益:安全技术的实施能够改善劳动条件,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带来经济效益。在安全管理中,投入要适度、统筹安全。既要保证安全生产,又要经济合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安全与效应完全是一致的,安全促进了效益的增长。

2.配电线路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2.1温度气候的因素

当前我国的电力系统基本上是属于人口多、地域广的情况,因此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配电线路的覆盖面大,那么就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一些高寒、高海拔等地质情况或一些寒冷、冰雹等天气因素的地区,所以让配电线路的维护工作以及安全管理的工作进一步加大。一方面是人员参与管理维护的难度,另一方面是因为配电线路和各种配电设备因气候条件的影响,从而增加了故障率。

2.2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指人们有意或无意而造成的线路故障,而大量的外力破坏大部分是由于管理人员的大意疏忽或人们蓄意而引起的,例如野蛮施工、交通事故、放风筝等。由于输电线路长期都是处于野外的状态,而且范围广、线路长,还处于一些人口较为密集的地方,而这些因素都影响着配电线路维护的安全,还容易引发恶性重大事故。

2.3配电设备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的电网发展和城市的需求,电网的改造工作一直都在不断进行中,但实际上,改造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大一部分的配电线路仍然是使用着一些老旧的设备在运行工作,从而给配电网的稳定性带来了极大的隐患。而且这些老旧的设备在不断增加的用电需求量下,已经无法承载电量的需求,因此给配电线路维护的安全管理工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4管理制度

在配电线路维护过程中的管理需要的是一个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和一个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目前较多数的单位电网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机制和一些规章制度,但是在实际的执行中,却没有一个相对应的机制来保证其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再加之一些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同时又没有相关的管理经验,对于配电线路维护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也没有相对应的措施来解决。而这种情况就会影响到电网的正常运行和人们正常用电,同时也会给自身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和潜在的问题。

3.提高安全管理的措施

3.1规范巡视记录和内容

在配电线路的巡视工作中,巡视的记录工作能够为线路的检修提供参考,而巡视记录应当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来指导,从而可以有效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在配电线路的巡视过程中,记录的巡视内容不仅仅要有设备本身的缺陷,还要包括线路防护区内的一些变化情况。在巡视过程中,一旦发现危及线路安全运行的隐患,就应当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进而保障配电线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状态。

3.2增强管理力度

在进行配电线路的安全管理过程中,首先必须要保证管理部门能够按照规章制度去进行管理。对于在维护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要严厉打击,对于每条配电线路的安全管理都要责任到每一个人,每个管理负责人要增强每位员工的管理意识,而且要做好安全管理的宣传工作,从而防止管理人员因自身的疏忽大意而造成的问题。另外还应当加强配电线路的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培训,把配电线路的维护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位员工,才能够大大提高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3.3增强防护措施

(1)防雷措施:雷电对于配电线路的损害是十分严重的,因此对配电线路增强防雷措施是十分重要的,可以通过架设避雷针等方式去防止线路被雷击的几率。

(2)防风措施:强风对于配电线路的破环力一点都不亚于雷电,因此在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对于防风这一方面的措施也要十分注重。要保证配电线路所搭设的杆塔的完整性和坚固性,就要注意对转角塔的加固管理。

3.4合理地制定巡视频率

对于配电线路维护的安全管理中的故障问题,归根结底还是需要管理人员在巡视的过程中改造出来,然后再将故障数据、分析结果、现场情况、巡视重点向相关人员进行交代,做到每位管理人员心中有数,对于配电线路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还要求巡视管理人员不能因为其他外在因素而导致错过了任何一个细节。除此之外,在巡视的过程中除了要注意线路本身的一个情况外,还应当要注意线路周边环境的一个情况,例如树木、建筑物等,如果发现与故障有关的物件和物体时,应当收集起来,并做好相应情况的一个记录。

4.结语

随着配电线路的不断发展,科学合理地规划配电线路是保障供电顺利进行的一个前提,而配电线路作为电网的重要环节,由于地域广、距离长等因素,从而造成了其维护工作的困难。配电线路能够做到安全、可靠的运行,需要在维护过程中做好其管理措施。未来在我国配电线路的维护与管理过程中,还要做好未雨绸缪的工作,细化具体的过程,发展多元化的管理体系,积累经验并创新,进而提高电网的发展。

篇(2)

电气安装工程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与其他施工项目必然发生多方面的联系,尤其和土建施工关系最为密切,如:电源的进户,明暗管道的敷设,防雷和接地装置的安装,配电箱(屏、柜)的固定等,都要在土建施工中预埋构件和预留孔洞。随着现代化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结构、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施工中的协调配合就愈加显得重要和必要。建筑工程的结构有钢结构、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混凝土结构;还有承重墙结构、框架结构等形式,在土建施工阶段,针对建筑结构及施工方法的基本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充分做好电气安装的配合施工。下面仅以一般建筑工程中常见的结构形式谈谈土建施工各阶段的电气施工配合工作。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由电气设计人员对上建设计提出技术要求,例如开关柜的基础型钢预埋: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固定件预埋,这些要求应在土建结构施工图中得到反映。土建施工前,电气安装人员应会同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共同审核土建和电气施工图纸,以防遗漏和发生差错,电气工人应该学会看懂土建施工图纸,了解土建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法,尤其是梁、柱、地面、屋面的做法和相互间的连接方式,并仔细地校核自己准备采用的电气安装方法能否和这一项目的土建施工相适应。施工前,还必须加工制作和备齐土建施工阶段中的预埋件、预埋管道和零配件。

2基础阶段

2.1强、弱电进户及孔洞预留的配合

在基础工程施工时,应及时配合土建做好强、弱电专业的进产电缆穿墙管及止水挡板的预留预埋工作。这一方面要求电气专业应赶在土建做墙体防水处理之前完成,避免电气施工破坏防水层造成墙体今后渗漏;另外一方面要求格外注意预留的轴线,标高、位置、尺寸、数量、用材规格等方面是否符合图纸要求。进户电缆穿墙管的预留预埋是不允许返工修理的,返工后土建二次做防水处理很困难也不易保证质量,所以电气专业施工人员特别留意与土建的配合。按惯例尺寸大于300mm的孔洞一般在土建图纸上标明,由土建负责,这时电气工长应主动,与土建工长联系,并核对图纸,保证土建施工时不会遗漏。配合上建施工进度,及时做好尺寸小于300mm、土建施工图纸上未标明的预留孔洞及需在底板和基础垫层内暗配的管线的施工。对需要预埋的铁件、吊卡、木砖、吊杆基础螺栓及配电柜基础型钢等预埋件,电气施工人员应配合土建,提前做好准备,土建施工到位及时埋入,不得遗漏。对于要求专业自己施工的预留孔洞及预埋的铁件、吊卡吊杆,木砖、木箱盒等,电气施工人员应配合土建施工,提前做好准备,土建施工一到位就及时预埋到位。

2.2接地装置的配合

根据图纸要求,做好基础底板中的接地措施,如需利用基础主筋作接地装置时,要将选定的柱子内的主筋在基础根部散开与底板筋焊接,并做好红色标记,引上留出测接地电阻的干线及测试点,如还需人工接地极时,应在与防雷引下线相对应的室外埋深0.8m~lm处,由被利用作为引下线的钢筋上焊出一根φ16mm镀锌圆钢,此导体伸向室外,距外墙皮不宜小于1m。以便焊接人工接地体。接地装置在检查验收合格以后,通知土建工长进行回填土。回填土时在接地装置的周围不应有石块和建筑垃圾等,外取的土壤不得有较强的腐蚀性,并应分层夯实。条件许司?情况下,尽量利用土建开挖基础沟槽时,把接地极和接地干线做好。

3结构阶段

3.1导管敷设的配合

根据土建浇铸混凝土的进度要求及流水作业的顺序,逐层逐段地做好电管暗敷工作,这是整个电气安装工程的关键工序,做不好不仅影响土建施工进度与质量,而且也影响整个电气安装工程的后续工序的质量与进度,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现浇混凝土楼板内配管时,在底层钢筋绑扎完后,上层钢筋未绑扎前,按施工图纸的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经过综合考虑,确定盒(箱)的正确位置以及管路的敷设部位和走向,以及在不同方向进出盒(箱)的位置,注意不要踩坏钢筋。土建浇注混凝土时,电工应留人看守,以免振捣时损坏配管或使得灯头盒移位。遇有管路损坏时,应及时修复。

3.2防雷引下线的配合

利用建筑物砼中的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时,应配合土建施工按设计图纸要求找出各处主筋的两根钢筋,用油漆做好标记,保证每层钢筋上、下进行贯通性连接(焊接)。随着钢筋专业逐层串联焊接至顶层,再用中12镀锌圆钢与柱子主筋焊接引出女儿墙与屋面防雷网连接。

由于利用建筑物钢筋做引下线,是从上而下连接一体,因此不能设置断接卡子测试接地电阻值,需在柱内做为引下线的钢筋上,另焊一根镀锌扁钢(40×4)引至柱外侧的墙体上,在距室外地坪0.5m处设置接地电阻测试箱。

4装修阶段

4.1砌筑隔墙和抹灰时配合

在土建工程砌筑隔断墙之前应与土建工长和放线员将水平线及隔墙线核实一遍,因为它是电气人员按此线确定管路预埋的位置及确定各种灯具、开关插座的位置、标高。在土建抹灰之前,电气施工人员应按内墙上弹出的水平(50线)、墙面线(冲筋)将所有电气工程的预留孔洞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查对核实一遍,符合要求后将箱盒稳定好。将全部暗配管路也检查一遍,然后扫通管路,穿上带线,堵好管盒。抹灰时,配合土建做好配电箱的贴门脸及箱盒的收口,箱盒处抹灰收口应光滑平整,不允许留大敞口。做好防侧雷的均压线与金属门窗、玻璃幕墙铝框架的接地连接。配合土建安装轻质隔板与外墙保温板,在隔墙板与保温板内接管与稳盒时,应使用开口锯,尽量不开横向长距离槽口,而且应保证开槽尺寸准确合适。

4.2灯开关安装的配合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规定:开关边缘距门框边边缘的距离0.15~0.20m,开关距地面高度1.3m。所以开关安装应首先考虑与门同轴线的位置和门的开启方向一侧。在普通砖砌体墙上为了配合瓦工的砌筑,开关盒可以设在距门框边缘的0.18m处(普通砖的七分头),开关也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如为了考虑开关盒内立管躲开门上方预制过梁支座和门旁装修贴脸的宽度,开关边缘距门框边缘为0.24m是最好的尺寸。在建筑工程中由于建筑材料不同,门旁墙体、墙垛及柱的位置尺寸不一,开关盒的设置也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位置。

篇(3)

关键词:供电企业;配网;安全运行;存在问题

Abstract: this paper as China's power distribution grid layout mor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voltage stability, line loss dropped, made the obvious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power suppl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ut the safety oper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has also had many unsafe factors, natural disasters and the influence of destruction also nots allow to ignore, the article to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for analysis.

Keywords: power supply enterprise; Distribution network; Safety operation; problems

配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可靠性将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用户停电故障中的80%是由配电网故障引起的,因此,如何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近年来,随着10 kV电压等级的推广,配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由于配网的架构缺陷及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配网安全运行事故不断发生。如何利用有限的大修资金,实施反事故措施,降低配网的故障率,提高供电可靠性,是配网运行的工作重点。

1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

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原有的10 kV配电网已经不能满足供电可靠性的要求。首先,原有的10 kV配电网络以架空线为主,接线形式主要为单端电源供电的树枝状放射式,新建的工业开发区和商住小区则通常采用环网供电,电源有的是从就近的架空线上取得。其次,由于在规划网架未完善之前,部分用户急于用电,按规划实施一步到位投资难以落实,因此接线存在一定的临时性。另外,沿主要交通道路的架空线走廊附件,新建筑物施工工地多,直接威胁线路运行安全。总之,城区尤其是老城区的10 kV配电网络单薄,转供电能力差,地形复杂,接线较乱,事故率高,供电可靠性低。另外,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20世纪60、70年代建设的变电站10 kV设备、各路出线的容量及安全性能均已不适应用电负荷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明显的缺陷是:城区变电站大多数是该区域电网中的枢纽站,10 kV系统出线多,负荷大,运行年久,加之周围环境因素,造成设备污染严重,设备绝缘强度下降,引发事故的概率逐年增高。

10 kV配电网的闪路。在运行中,设备的绝缘长期承受工作电压,当绝缘件表面积污后,只要表面污物达到一定的含盐量,遇到潮湿的状况就容易引起闪络。另一方积污还使绝缘的冲击性能大幅度降低,在雷电冲击和内过电压的冲击下,很容易引起闪络。污闪有时发生在一相,也可能多相发生,还可能多处同时发生。当出现污闪后,容易引起单相接地,此时其余两相电压将升高,稳态时为相电压的3倍,暂态时情况下可达成2.5倍相电压。在正常情况下,非故障相电压幅值升高对绝缘并不造成威胁,若运行环境条件恶劣,绝缘件耐受电压下降,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非故障相电压副值升高允许运行的2 h内,有可能再出现闪络点。其次,由于污秽使绝缘的冲击特性下降低30%~40%的成本,使单相接地出现零序电压。若变电所内互感器特性较差,将激发铁磁谐振,过电压倍数比较高,还可能发生相绝缘闪络击穿,而触发两相接地短路。

10 kV配电网的过电压。电气设备在电网中运行必须承受工频电压、内部过电压及大气过电压的作用,特别是环境条件恶劣,早期建设的设施,先天不足,爬距不够,给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很大威胁。弧光接地过电压是一种幅值很高的过电压,当电网电容电流超过一定值时,若不采取措施,接地电弧难以熄灭,将激发起弧光接地过电压,其幅值高于4倍相电压,这势必对电网的安全运行构成很大威胁。在一些早期建设的10 kV配网中,绝缘靠一个针式瓷瓶,这是电网中绝缘等级较低的环节,它不能承受直击雷,感应过电压也会引起闪络。

2防范措施

2.1缩小配网的故障停电范围,提高配网的转供电能力

对单端电源供电的树枝状放射性接线,沿线挂接大量的分枝线和配电变压器,在长达几公里或十几公里的线路上任意一处发生故障,都会导致全线停电。使用联络开关不但可以大大缩小停电范围,同时也使安排停电范围大大缩小。对于联络开关的选择,当首推柱上式SF6开关。目前,柱上式SF6开关的品种主要有柱上断路器、自动重合闸、自动分断器、重合分断器几种,这些开关具有结构简单、性能优越、寿命长、检修周期长、安装简易、安装工程造价较低等优点。柱上式SF6断路器可以单独安装在支线或干线的中后段,具有自动开断故障电流的功能,能很好地与变电站出线开关配合,自动断开故障段。

自动重合器除了具有上述断路的功能外,还有多次重合的功能,它是一种具有控制和保护功能的智能化开关,另外还具有与自动分断器配合使用的功能。

2.2防雷击事故措施

(1)更换、安装支柱式绝缘子或瓷横担。

(2)安装氧化锌避雷器。宜在空旷的10 kV,及以上架空线路上,安装线路型氧化锌避雷器。新安装的配网设备如配变、柱上开关、电缆头等也必须安装氧化锌避雷器。

(3)选用安普线夹。在线路改造和检修中,要逐步淘汰并沟线夹作导线连接器,并严禁不用线夹而缠绕接线。

(4)检查、整改接地装置。定期检查测量线路上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合格的给予整改,保证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Ω。

新安装的10 kV线路,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也不宜大于10Ω,与1 kV以下设备共用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定期检测接地网,确保接地网的接地阻值合格。

2.3防大风事故措施

(1)对10 kV线路杆塔应定期进行检查,制定完善的检查制度,对不够牢固的杆塔及时加固基础或增加拉线。新立杆塔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

(2)适当提高最大设计风速,可按30 m/s最大风速设计。

2.4防社会因素造成的事故措施

(1)为杜绝或减少车辆碰撞杆塔事故,可以在交通道路边的杆塔上涂上醒目的反光漆,以引起车辆驾驶员的注意。建议采用醇酸反光漆,红白颜色相间,各2道,色带高度为20 cm即可。

(2)广泛宣传保护电力设施的重要性,诠释破坏电力设施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肇事者应承担的责任;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牌,增加开挖施工工地巡视的次数。

(3)加大导线与绿化树木的距离,有条件的采取电缆敷设;对种植场的绿化树木,规划线路走廊时,应尽量避开较高树型的植物带,导线可选用绝缘导线。

2.5防配网内在因素造成的事故措施

(1)对于重载配网馈线和公用台区,随时进行负荷监测。对最高负荷电流超过300 A的馈线采取预警制度;公用变压器最高负荷率超过85%的,亦采取预警制度转接负荷,必要时加装低压综合监测仪或多功能电子表进行负荷监测。避免接头、连接线夹等因过载发热烧毁。

(2)配网设备加大改造力度,对于柱上开关、跌落式熔断器、阀式避雷器、针式绝缘子、高损配变、高低压配电柜、配电柜可选用HXGN15型及以上SF6系列;低压开关柜可选用GGD2以上系列;并沟线夹等早期投运的残旧设备,应选用技术参数高的现行产品。根据运行经验,综合造价因素,柱上开关可选用零气压的VSP5型SF6负荷开关;跌落式熔断器可选用(H)RW11-12型;配变可选用低能耗的S11系列。

2.6采取综合措施,认真解决污闪问题

篇(4)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4-0087-04

1 引 言

电子商务的发展尤其是网络购物的爆发式增长,提高了对物流配送的需求,产生了诸多问题。第一,很多电商企业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状况,在不同地区分别建立自己的物流仓储设施。这样容易出现在顾客聚集的城市重复建设,在顾客分散的偏远地区物流仓储设施不足的现象[1];第二,电商企业为了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相继推出了“次日达”、“半日达”、“一日三送”及由消费者自行决定收货时间的“定时达”等服务,这会增加物流配送成本[2];第三,垂直型电商企业纷纷向网上综合购物中心转型,随着规模的扩大,订单数量大幅上升,对物流配送提出更高要求;第四,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最后1千米,出现大量重复投递现象,引起交通拥挤、环境噪声及车辆废气污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3]。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要求引入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型物流配送模式。因此,共同配送作为一种既有利于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又能够降低配送成本的物流配送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4]。

2 电子商务共同配送概述

2.1 共同配送的含义

共同配送(joint distribution)起源于日本,又称作协同配送(collaborative distribution)、联合运输(consolidated shipment)或者合并运输(merge-in-transit)。汤浅和夫[5]将共同配送定义为:共同配送即为了提高车辆车载利用率,将单个公司较少的配送量与其他一个或者多个公司集中起来,在单个公司配送合理化的基础上,联合其他公司达到联盟整体配送的进一步合理化。我国关于配送的国家标准(GB/T 18354—2006)中对共同配送的定义是:“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

共同配送的实质是企业之间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在互信互利的合作基础上,对不同商品进行优化组合后再进行配送,以此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配送成本,快速反馈信息,促进整个社会商品高效流通的配送,其核心思想是在资源共享的理念下,建立企业联盟[6]。何明珂[7]指出共同配送并不仅限于几个企业物流作业环节的联合,还包括物流资源、物流设施及设备、物流管理的共同化。

2.2 共同配送的特征

电子商务共同配送除了具有传统物流配送虚拟性、实时性、个性化、增值性的特征外,还具有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等基本特征[8]。

宾厚[9]指出物流配送信息化,主要表现为信息搜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物流配送自动化,指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物流配送网络化,指物流配送体系的通信网络化和组织网络化,以及所谓的企业内部网络化;物流配送智能化,指物流配送作业运用大量的运筹和决策方法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物流配送柔性化,指根据消费需求“多品种、多批次、短同期”等特点,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实现配送活动的柔性化。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电子商务共同配送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共同配送是在长期物流运作中形成的一种配送模式,宾厚等[10]将共同配送在日本的产生归纳为3点原因:①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导致多家配送企业并存,资源无法合理分配和利用。②提运货频率增高,引发了交通拥挤、环境噪声及车辆废气污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③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物流配送更加高效。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现状与当初的日本非常相似,于是,很多学者认为电子商务开展共同配送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杨建华等[11]对三种不同模式的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证明,共同配送与第三方物流在发展城市绿色物流配送方面,比企业自营物流配送具有更好的环境效益。

王孝坤等[12]指出面向社会效益的城市共同配送是研究为减轻货物运输对城市交通和环境的影响而推动的集约化货运组织方式。对于货物周转量和市内配送量日益增长的大城市而言,共同配送的推动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杨浩雄等[13]从安全库存和日常库存控制两个方面建立了虚拟共同配送系统的库存控制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当多个企业构建虚拟共同配送系统后,各企业均可降低安全库存和经济订货批量,同时不会增加各企业的库存成本。

李丁等[14]提出了在虚拟环境下3PL 企业实施共同配送的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研究,最后得出共同配送具有增加单车装载量,降低物流成本,实现运力资源有效利用的优点。

电子商务共同配送的社会经济效益主要包括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两个方面[15]。从社会角度,实现共同配送主要有以下好处:①减少社会车流总量,改善交通运输状况;②通过集中化处理,有效提高车辆的装载率、节省物流处理空间和人力资源,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③可整合制造业者、批发业者、农业生产者及一般零售业者,有效强化弱势生产供应者,健全商业渠道,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④整体规划建立物流专业园区,解决企业土地需求困境,提升商业物流环境,进而改善整体社会生活品质。从企业角度,实现共同配送主要有以下好处:①达到配送作业的经济规模,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②不需独立投资物流系统建设,可以节省企业的资源;③企业可以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促进业务的成长与扩散;④能够利用更大的销售网络,与同行业者共存共荣。

3.2 电子商务共同配送的运营模式研究

根据国内外的理论与实践,电子商务共同配送主要有横向共同配送、纵向共同配送、区域共同配送、末端共同配送四种运营模式,下面将对这四种运营模式进行分析。

3.2.1 横向共同配送

如图1所示[16],横向共同配送运营模式是指企业在开展共同配送前,就包装货运规格完全实现统一,然后建立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共同购买运载车辆,企业间的货物运输统一经由共同的配送中心来开展。

横向共同配送运营模式能够减少企业对物流固定资产的投资,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优势,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有利于实现专业化,配送水平也相对较高。但是,这种运营模式的最大缺陷是配送中心管理杂乱,企业间合作难度较大,容易出现“多头管理”等问题。另外,由于配送业务的共同化和配送信息的公开化,企业自身有关商品经营的机密容易泄露给其他企业[17]。

3.2.2 纵向共同配送

如图2所示[16],纵向共同配送运营模式是从供应链的角度考虑电商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之间开展的共同配送模式,核心是上下游企业间实力较强的一方拥有配送中心或配送网络,部分或全部完成与另一方企业之间的货物配送任务,是物流配送过程的集中化、共同化。

纵向共同配送运营模式能够有效缩短订货提前期,提高客户服务水平;货物是由供应商直接递送给客户,降低整个供应链库存水平及货物运输成本。但是,这种运营模式使企业丧失了因为保有安全库存而得到好处的机会,而且给供应商品牌的识别带来麻烦[18]。

3.2.3 区域共同配送

如图3所示[19],区域共同配送运营模式指由电商企业在互信互惠的基础上组建一个虚拟的物流联盟。在虚拟物流联盟的组织之下,由各电商企业共同组建区域共同配送中心,进行共同配送。

区域共同配送运营模式能够实现规模经济,降低物流配送成本;配送路径可以在配送网络上整体优化,进而提高了整体配送效率。但是,由于多个企业共同配送,商品种类、管理模式存在差异,共同配送必须实现标准化,不能满足每个电子商务企业的全部需求,势必降低物流配送服务水平[20]。另外,随着合作企业数量的增多,加大了信息管理及货物跟踪的难度[21]。

3.2.4 末端共同配送

如图4所示[22],末端共同配送运营模式指以社区或者学校一千米为半径,为同一区域的快递公司和电子商务企业设立共同配送中心,统一协调配送货物,降低物流成本[23]。

末端共同配送运营模式具备横向整合资源能力,减少了客户收货次数,提高了末端配送效率。但是,共同配送点属于独立企业,存在着“二重委托”问题,导致货到付款等商流物流相结合情况更加复杂,容易出现责权不清。而且,物流配送是电商企业与客户直接接触的唯一环节,采用末端共同配送不利于企业了解客户需求。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共同配送运营模式具有以下优劣势:①横向共同配送,能较好地解决信息化和专业化问题,降低物流配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但存在管理隐患,不利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和实施;②纵向共同配送虽然兼顾了管理隐患,但无法保证专业化要求,而且给供应商品牌的识别带来了麻烦;③区域共同配送比较合理地兼顾了管理主体及理念,在信息化、专业化方面做到了能集中力量运行,在物流设施的配套性和兼容性加分方面效果也更加明显,这非常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是,不利于电商企业提供差别化服务;④末端共同配送在整合资源、提高配送效率、解决交通问题上有很大优势,但存在着配送企业内部管理的风险与所有权转移的风险。

4 电子商务共同配送的信息平台研究

有效地利用信息和现有的资源履行客户订单,是电子商务共同配送成功的关键[24]。由于共同配送涉及多个企业,需要管理的货物可能达到几万甚至十几万种,要使共同配送能够高效运作,需要建设共同配送信息平台,实现对企业及货物的有效管理。

袁义等[25]指出共同配送信息平台的设计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持,通过对物流各个环节进行有限资源的最优配置并结合运输、交通、贸易等方法的理论与实务的实现,从而实现将消费者所需物品以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方式、最小的成本送到指定地点。该信息平台设计目的是将不同企业的货物整合到一起,统一进行配送,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配送成本。郑颖[26]指出电子商务环境下共同配送信息平台的建设原则为: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协调与市场化运作有效结合;兼顾兼容性与可扩展性;开放性与安全性。

宋心宇[27]指出共同配送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应能够监控货物购、运、调、存、管、加工和配送的全过程。系统功能模块包括:系统设置与系统维护模块、基本信息管理模块、仓储管理系统模块、配送加工系统模块、运输管理系统模块、数据报表中心模块、物流计费系统模块、成本核算系统模块、客户服务系统模块。宾厚[28]指出基于电子商务的中小物流企业共同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包括:商品进销功能、商品配送功能、商品流通加工功能、仓储保管功能、信息处理功能。

李为为等[29]设计提出了城市共同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系统采用B/S 的架构。许国兵[30]构建了面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共同配送信息平台系统,指出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柔性调度技术、虚拟库存管理技术、XML技术等。

信息管理是阻碍电子商务共同配送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对共同配送信息平台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5 结 论

共同配送是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发展的总体趋势,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目前,研究与实践比较成熟的运营模式主要有四种,即横向共同配送、纵向共同配送、区域共同配送、末端共同配送。每种运营模式各有其优劣势,电商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状况,选择适合的运营模式。电子商务共同配送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平台的建设,信息的传递与共享是共同配送成功的关键。电子商务共同配送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企业之间管理协调问题,成本分摊与利益分配问题,信息安全问题等,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孙开钊.“十二五”时期我国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业发展与展望[J].中国经贸导刊,2011(24):13-15.

[2]周志成.电子商务物流回顾与展望[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9):58-61+8.

[3]Punakivi M,Yrjola H,Holmstrom J.Solving the last mile issue:reception box or delivery box[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2001,31(6):427-427.

[4]Karkkainen M,Ala-Risku T,Holmstrom,J.Increasing customer value and decreasing distribution costs with merge-in-transi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2003,33(1):132-148.

[5]汤浅和夫.物流管理入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6:59-71.

[6]胡从旭.浅析共同配送[J].交通企业管理,2010(9):50-51.

[7]何明珂.现代物流与配送中心:推动流通创新的趋势[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52.

[8]刘文芳.电子商务物流中的联盟配送研究[J].中国商贸,2011(20):111,112,119.

[9]宾厚.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物流企业共同配送模式探讨[J].商业时代,2008(9):95-96.

[10]宾厚,袁义.共同配送——中小物流企业发展新趋势[J].包装工程,2007(10):129-131.

[11]杨建华,郭继东,马书刚.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估[J].城市问题,2012(12):37-41.

[12]王孝坤,杨飞,杨东援.面向社会效益的城市共同配送研究进展[J].物流技术,2007(3):1-4.

[13]杨浩雄,何明珂.虚拟共同配送系统库存控制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3-48.

[14]李丁,黄远新,田红英,等.虚拟环境下3PL企业实施协同配送的仿真研究[J].物流技术,2009(7):117-120.

[15]陈然兰,洪杰,孙彦飞.共同配送模式研究综述[J].消费导刊,2009(9):108,110.

[16]周仕仁.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0(11):56-58.

[17]刘小东,尚鸿雁,许志强,等.基于共同集配模式下的广西对东盟物流应用研究[J].物流技术,2012(13):35,38,102.

[18]Oleary D E.Reengineering assembly,warehouse and billing processes,for electronic commerce using “merge-in-transit”[J].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2000,1(4),379-387.

[19]付强.B2C电子商务企业区域共同配送系统的构建[J].今日科苑,2010(4):251.

[20]王乐鹏,刘轩,张世翔.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研究[J].商业经济,2012,No.40517:44-46.

[21]Ala-Risku T,Karkkainen M,Holmstrom J.Evaluating the applicability of merge-in-transi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2003,14(2):67-82.

[22]刘涛.快递最后百米问题探究[C]//2012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2012:53-56.

[23]第七章 “十二五”期间电子商务物流发展预测[J].物流技术与应用(货运车辆),2012(3):36-38.

[24]Lee Hau L,Whang Seungjin.Winning the last mile of E-commerce[J].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Summer 2001,42(4):54-62.

[25]袁义,宾厚.基于电子商务的中小物流企业共同配送信息平台构建框架及策略[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12):53-54.

[26]郑颖.电子商务环境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思考[J].中国商贸,2012(8):138-139.

[27]宋心字.共同配送中心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功能规划及关键技术研究[J].系统工程,2004,增刊:25-27.

篇(5)

中图分类号:TM75 文献标识码:A

变电所是将电能进行转换、变换电压并实行重新分配的环节,是供配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本次设计是针对某化工厂车间变电所及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其中主要对全厂的实际负荷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对供电方案进行了确定。同时着重对变电所内电气设备进行选择,对车间配电线路进行了安全载流量的选择计算和校验,特别对电力设备的继电保护方面进行计算和整定。

1 化工厂车间负荷的分析与计算

负荷计算是根据已知的工厂用电设备的安装容量确定、预期不变的最大假想负荷,这也是工厂电力系统供电线路导线的截面积、变压器容量、开关电器和互感器等额定参数确定的主要依据。确定负荷的计算方法,主要有需要系数法、二项式法,需要系数法是普遍采用的计算负荷的基本方法,二项式法应用局限很大,但确定设备台数教少而容量差别悬殊的分支干线的计算负荷时,比较的合理,而且方便。在化工厂车间设计中,由于化工厂车间设备台数较多、设备容量都相差不大,一次一般采用需要系数法,计算分析内容包括负荷的分析和总负荷的计算两项内容。

2 变电所变压器和主结线方案的选择

对于变电所变压器的选择,应该根据该工厂的负荷性质和生产过程工作实际需要,以及电源供电实际确定。在本文中变电所的主变压器采用如下方案:

采用10kV系统单电源向本工厂供电方式。装设两台主变压器: 型式也采用S11,每台主变压器容量按式SN·T=500kVA>SJS/2选择,由于本工厂负荷性质一部分为一级负荷,一部分为二级负荷。考虑本工厂一级负荷问题,可以采用备用发电机备自投方式来满足负荷需要。因此备用发电机容量按式SN·T=1000kVA>SJS选择,因此选主变压器为S11-500/10节能型配电变压器两台,主变压器的联结组别均采用Δyn0。

3 变电所一次设备的选择校验

(1)变压器绕组的连接方式。电力系统采用的绕组连接方式只有星形三角形,高、中、低三侧绕组如何组合要根据具体工程来确定。我国110kV及以上电压,变压器绕组都采用星形连接,35kV亦采用星形连接,其中性点多通过消弧线圈接地,35kV以下电压,变压器绕组都采用三角形连接。

(2)冷却方式的选择。主变压器一般采用的冷却方式有自然风冷却,强迫油循环风冷却,强迫油循环水冷却。本次设计选择的是小容量变压器,故采用自然风冷却。

(3)调压方式的选择。变压器的电压调整是用分接开关切换变压器的分接头,从而改变变压器变比来实现的。切换方式有两种:无激励调压,调整范围通常在±5%以内;另一种是有载调压,调整范围可达30%。化工厂车间变电所对主变压器的调压范围要求不大,一般在5%以内,而且不要向系统传输功率,只要求变压器使副边电压保持一定范围即可,因此采用无载调压便可解决,因此选用无载调压变压器。故本次设计选用主变的调压方式为无载调压。

(4)设备的校验。设备的校验主要是对高压设备侧一次设备、低压设备侧一次设备按照技术参数进行选择校验,确保设备的可靠性。

(5)高低压母线的选择。10kV进线采用LGJ—35钢芯铝绞线架设,母线桥选择软母线连接,考虑小动物在设备接线端子之间发生短路影响,型号为JKLYJ—10kV—35绝缘导线; 380V母线选LMY-4(80×6.3)即相母线尺寸为80mm×6.3mm。

4 变电所进出线的选择

(1)10kV电缆的选择。由主变压器10kV侧进线采用电缆方式连接,型号采用YJV22—3×35mm2。敷设方式为电缆沟敷设。由于该电缆长度小于20m,因此不考虑经济电流密度问题,但需要对所选的电缆进行短路电流热效应计算进行校验。

(2)380V低压出线的选择。380V低压出线主要是通过对于配电室至主变低压侧的一段引入电缆的选择校验之后,对馈电给制冷车间的线路、馈电给供气、供水站的线路、馈电给锅炉车间的线路、馈电给供气站、污水处理车间的线路、馈电给松香树脂车间的线路、馈电给聚合车间的线路、馈电给松香车间的线路、馈电给松油醇车间的线路、馈电给机修车间的线路以及馈电给厂区照明的等全面的配电线路进行选择。

5 变电所二次回路方案的选择与继电保护的整定

(1)高压断路器的操动机构与信号回路方案。断路器采用手力操动机构,由于操作显示机构简单,在化工厂配电设计中所选用的真空断路器具有机械分、合闸指示及储能指示。

(2)主变压器的继电保护装置。对于装设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由于本设计所选用的真空断路器本体具有三段式保护功能,即短路速断保护+过流延时保护+通电瞬间防涌闭锁功能,且各相关参数可供调整。因此只需要进行计算出过电流保护动作的整定值,对于满足选择性要求按时间元件进行整定即可。对于电流速断保护的装设,主要是包括速断电流的整定、电流速断保护灵敏系数的检验以及动作时间的整定等计算分析内容。

(3)线路开关的继电保护装置整定。对于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装设,本设计10kV侧馈线选用真空断路器开关控制。短路速断保护为主保护,过电流保护为后备保护方式。对于速断保护的装设,装设速断保护主要是确定速断电流的整定,同时明确保护范围的检验,并确定动作时间的整定。

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电力设备和相关产品的生产开发日新月异,在这种形势下确保工矿企业供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不仅有利于推动企业的生产发展与经济效益提高,对于实现生产自动化和工业现代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对不同省份的隧道管理部门的随机调查中我们发现,隧道供配电及照明系统所花费的电费已经是公路隧道建设运营管理中最主要的开支。隧道的照明安全是不能忽视的,但是如何在保证隧道供配电及照明系统正常、安全运行的情况下减少电费的花费、降低隧道管理部门的成本投入,同时降低我国的电能消耗,已经成为各个省市隧道管理部门共同面临的难题,也是迫不及待要解决的问题。纵观我国目前的隧道供配电及照明系统技术,多数采用的是高功率因数的供配电和照明工具、合理安排配电房的位置、缩短供电电缆的长度、在隧道的两侧铺设反射率较高的装修材料等等。从这些所有使用的方法来看,虽然有些方法能起到较好的节能效果,但是从整体来看,仍然存在较高的电能浪费的情况。

目前国内隧道供配电及照明技术的发展

我国隧道照明节能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控制方式智能化水平低,未从不同的工况考虑不同的照明方案;

2、未考虑隧道照明显色性与照度、亮度之间的关系 及光源的等效亮度、中间视觉、司辰视觉等新兴视觉理论应用于照明参数的研究;

3、未考虑照明系统的分期实施;

4、规范存在一定缺陷.现行规范忽略了对中、短隧道照明的论述;

5、随着新型照明技术的迅速发展, 有必要研究其在隧道内的应用性,如LED灯、电磁感应灯;

6、未系统性地考虑照明节能

三.我国隧道供配电及照明系统中节能技术的应用现状

1、隧道供电针对长大隧道供配电技术的专项研究较少,比如公路隧道供配电节能与管线优化配置、中压供电技术在长大和连续公路隧道中的应用、通风与照明供配电综合布线系统、连续隧道变电站的合理布局、适应交通量增长的供配电系统分步实施方法、节能型供电线缆和设备对比。

2、变压器大马拉小车现象突出,大多数投入运营的隧道变压器负载率都在10%—30%左右,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也造成隧道运营期间费用偏高。

3、低压配电电缆初期投资和运营费用高

隧道内低压配电电缆为长距离供电,设计者一般都按电压降进行电缆截面的选择,由此确定的电缆截面远远超过按经济电流选择的电缆截面。目前,供配电设计人员受隧道内环境污染严重思想的影响, 通常将隧道变电所设置在隧道洞口外,因此造成隧道内低压配电电缆更加长距离供电。随着电缆主要源材料钢材价格不断上涨,电缆价格高居不下,没有从设计上考虑低压电缆工程造价 同时,设计者往往忽略了长距离供电的低压配电电缆有功和无功损耗都是比较大的,造成长期运营的浪费。

4、系统方案差异大

由于设计者对隧道用电负荷的重要程度理解不同, 国内没有相关设计手册, 因此不同设计者的隧道供电系统方案差异很大,不便于隧道运营管理和维护。

四.我国隧道供配电及照明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1、现有隧道照明控制营运中节能与安全的矛盾突出

一些地方的营运者为了节省隧道供配电及照明系统所产生的电费,往往在设计的时候都主动的避免采用自动控制,而是较多的采用手动控制的方式进行工作,制定了专门的开关隧道灯的时间,再由人工在规定的时间里进行控制。但是

由于隧道一天里弄内外的亮度变化很大,人工根本无法进行精确的掌控。司机也

很有可能在规定熄灯的时间里通过隧道,所以很有可能造成事故。有过隧道驾驶经验的人都知道,在车子通过隧道的全程中,由于洞内洞外亮度的不一致,在刚进入隧道和要出隧道口的时候,人的视觉会出现短暂的“黑洞效应”,短时间内无法看清楚前方的路况,这时候如果前后方有车辆或者驾驶不当的时候,就非常可能出现事故。这对隧道的照明就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但是如何在提供较好的照明前提下又适当的节省电能,这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尖锐的矛盾。

2、现有隧道照明控制模式设计,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很大的电能浪费

目前,隧道照明设计者依据规范通常把隧道分为入口段、过渡段、中间段和出口段等四个段来设计照明,其中过渡段有两个,分别设计在中间段前后。各段的长度和照度是从全年行车安全要求出发,对洞内最大照度的设计是以全年洞外最大亮度和最高行车时速来确定隧道内各段的灯具功率和灯具分布密度。能够实现照明自动控制的非常有限,通常因线路布线回路的限制,只能做到2、3级人工或自动控制,对于如天气、车速、车流量等参数只是在设计阶段给予以最大值考虑,最终各段照明的长度和照度也始终是处于最大值状态。对于天气、车速、车流量等时变参数无法从宏观上对整个隧道的照明进行自适应方式调制。因此,目前这种传统设计与使用的隧道照明系统存在着大量电能浪费问题。

3、隧道供配电系统设计中存在着诸多不合理因素

目前国内隧道普遍采用的供电系统模式为:在隧道洞口设置10/0.4KV变电所,采用0.4KV低压线路向隧道内的用电设施供电。采用这种方式供电的隧道,供电距离有时会达到1000米甚至更远。设计中变压器容量的选择一般参考的是隧道内和隧道洞口所有负荷的容量总和,并考虑一定的预留。隧道尤其是长隧道中具有相当数量的射流风机,但大多数时间这些大功率设备未处于运转状态,隧道的照明灯具出于节电考虑在实际运营中也通常没有全部打开,隧道的用电负荷还包括洞口消防水池的水泵等不常使用的大功率设备。上述变压器的选型原则和实际运营情况的矛盾就造成变压器长期处于低负荷的不经济运行状态之下,造成了大量的变压器铁磁损耗。更有甚者在个别项目中由于变压器容量选取的过大,其损耗的百分比已经接近实际用电的负荷。

4、大量高能耗灯具的使用

目前,我国国内的隧道供配电及照明系统中主要以高压钠灯作为光源,它的特点是配置了电感型镇流器,它对电压的要求比较高,使用寿命短,功耗高,并且色性较差,灯具本身无法对光强进行控制。所以,为了保证隧道的照明,一般要配置多条照明回路,导致了电缆数量的增加,提高了故障率,增加了施工过程的难度和施工时间。

解决高能耗问题的几种方法

1、优化变压器的配置方案。

变压器运行损耗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容量及同样负荷容量下变压器个数的选择。在供配电的设计中应当将各种负荷按照其运行的时间规律来进行分类,并为不同的负荷单独配备压器

2、采用新型的节能型灯具。

研发能替代高压钠灯的绿色节能型灯具是目前隧道节能的一个突破口。

电磁感应灯:

白光LED灯:L印光源具有节约能源、污染少、光指向性好、寿命长(约为8万小时)、低电压、反应快的特点,在隧道诱导系统方面的应用有很大研讨空间。

电磁感应灯:它是一种全新的照明光源,具有高光效、高显色、环保、长寿命、节能、安全、性能稳定的特点和优势,一般用在景观照明灯、室内照明,尤其当被照物有较高的显色要求时,能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同时,它的光不刺眼、无污染、无眩光,这对隧道供配电及照明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3、优化灯具布设的设计

在隧道供配电及照明系统的设计中,我们一般设计的时候,会在隧道的两头安装较多的灯具,中间段的灯具安装的较为少一些,但是由于不同隧道的长度和情况对照明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就不能片面的按照我们的常规设计来,要具体的情况具体对待,充分考虑到车速、车流量、隧道长度、隧道亮度、洞外亮度等情况,优化灯具布设的设计。

4、改进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更合理的进行设备选型。

中压供电模式在长隧道和隧道群中应用的推广。改变以往在长隧道两端洞口设置10/0.4KV变电所的设计模式,而采用10KV中压进洞的供电方式。中压供电是国外已广泛应用于道路机场、隧道等长距离照明供电的一项技术成熟、设备先进、系统配套的专用型供电设施。

结束语

对于隧道运营节能, 国内业界还任重而道远,无论是相关政府机构、高速公路建设业主、管理部门,还是相关科研设计从业结构与从业人员,都需要从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加大投入,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高远望 隧道供配电及照明系统中节能技术综合应用的探索 [会议论文]2006 - 第八届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及技术研讨会

篇(7)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4-0081-01

近些年,电力事业在我国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仍然难以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很多地方都存在用电紧张的问题,而且这一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电能供应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供需矛盾。所以,在短期内无法实现电能资源供应跳跃式增长的条件下,节约用电、节约能源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可以对节电干式变压器合理的进行使用,达到降低供配电系统中的配电损失及线路损失,将无功功率最大限度的降低,将电能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的提高,通过配合多种节电技术,实现供配电系统的经济运行。

一、节电干式变压器的选择及合理使用

由于干式变压器具有高效节电、安全可靠等许多优点,因此在电力系统节能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SG(B)11-R系列新型卷铁芯干式配电变压器,更高程度地具有安全省电、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等优点,在我国工业与民用用电领域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回顾我国供电与用电发展历史,由上世纪50年代SJ1型配电变压器平均kVA空载损耗超过5.0W,负载损耗超过18W的技术水平发展到90年代末期S9型配电变压器平均每kVA空载损耗不足2.0W,负载损耗接近10.0W的水平,而现在使用的卷铁芯变压器平均每kVA空载损耗仅仅为1.08W,其负载损耗也下降至低于10.0W的水平。如果我国全部使用新型开发的SG(B)1l-R系列新型卷铁芯干式配电变压器,相对目前我国发电装机容量水平来说,每年将节约空载损耗至少40.0亿KW,干式配电变压器占全部配电变压器总数的15%。如果全部配电变压器均使用SG(B)11-R系列,我国每年将至少节约6.0亿KWh的电量,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减少线路损耗

1、缩短导线长度

在输电线路的设计与施工中,配电箱与低压箱的各路出现尽可能的走直线,配变电所应该设置在尽可能靠近用电负荷的中心位置。通常,低压线路供电范围的半径应该控制在200米范围以内,在负荷相对比较密集的地区,供电范围的半径控制在100米以内,中等负荷区域供电范围的半径控制在150米以内,而对于负荷较低的地区,供电范围的半径控制在250米以内,针对不同的供电区域负荷密度的不同,合理设置不同的供电半径,降低输电线路的长度,从而实现输电距离的最短化。

2、增加导线截面积

对于一些输电距离比较长的输电线路来说,在确保电压稳定的要求及满足负载流量热稳定的基础上,进行电网设计时,应该相应的增加导线的有效截面积。增加输电线路导线的截面积,在短期看来,是增加了电网线路的成本与费用,但是输电线路导线截面积的增加,能够有效的节约电能,供电区域内年运行费用能够有效的降低,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方式是科学的,也是经济的。从相关的统计来看,区域内增加导线截面积产生的成本费用,通常三至五年时间内即可收回成本。

3、缩短引出主干线长度

在城市高层建筑中,在靠近电气竖井的位置设置变配电室,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缩短主干线的长度。对于一些高层建筑来说,其单层的建筑面积比较大,通常电气竖井都设置在楼面的两端或者是中间,主要是目的是为了缩短水平电缆敷设的总长度,长度的减少能够有效的降低线路损耗,实现节能节电的目的。

4、将用电负荷进行有效归类

除对有计费有要求的用电负荷及消防用电负荷进行归类外,还可将普通负荷如空调机、风机盘管、冰箱、电热水器、照明、新风机等不同季节使用的家庭用电设备改由一条主干电线进行供电,既有便于有消防需求时迅速切除非消防电源,还可在不同的季节均能实现相对截面积较大的干线截面传输较小的电流,可有效减少线路损耗,达到节能省电的目标。

三、提高功率因数

提高供配电系统网络的功率因数,实行输电网络系统的无功补偿,是电气节能领域中又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且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无功功率过大既会显著影响供配电系统的电压质量,也会使得变配电系统的供电容量受到限制,同时也会增加电网中的线损,对供配电网络系统进行适当的无功功率补偿,能有效改善系统的电压质量,也能一定程度地节能省电。在供配电系统中的许多用电设备都为电感性负荷,用电过程中会产生滞后的无功电流,它会从电网系统中经过高低压线路传输到用电设备末端,间接增加了输电线路的功率损耗。因此,应在供配电电网系统中安装相应的电容器柜或电容器箱,通过静电容器产生的超前无功电流抵消用电设备产生的滞后无功电流进行相应的无功补偿,从而达到减少系统整体的无功电流,同时提高供电功率因数的目的。电网中无功功率补偿通常采用的方法有集中补偿和就地补偿两种,在具体设计、安装时可采用高低柜进行集中补偿或采用就地补偿等两种方式,可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采用何种补偿方式较为合理。

四、平衡三相负荷

在供配电系统的低压线路中,由于存在单相以及高次谐波的影响,使电网中长期存在三相负荷不平衡的现象,对供配电网络系统造成一系列危害,主要体现在:(1)影响电网系统中变压器、电机的运行安全;(2)增加供配电网络系统中相线及零线的电能损耗;(3)影响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导致照明灯寿命缩短(电压过高引起)或照度偏低(电压过低)以及计算机、电视机等设备运行不稳定等;(4)对于通信系统,会增大高次谐波的干扰,影响其正常的通信质量。为有效降低电网系统中三相负荷不平衡导致的用电能耗,应及时调整相应的三相负荷,使其不平衡度能符合下述相关的规程和规定:“要求配电变压器出口处的电流不平衡度控制在10%范围内,干线及支线首端的不平衡度控制在20%范围内,中性线的电流强度不宜超过额定电流强度的1/4”,“三相配电干线的各项负荷宜分配平衡,最大相负荷不宜超过三相负荷平均值的115% ,最小相负荷不宜小于三相负荷平均值的85%”等,使供配电系统中的三相电压或三相电流能达到基本平衡状态,大幅减少输电线路上的电能损耗。

结束语

由于节电技术不到位,造成大量的电能损失是非常可惜的。由于中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对电能的需求将会越来越高,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开发供配电经济运行节电技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电力事业而言,尽管发展的速度也非常快,但是与当前国民经济的发展仍不适应,用电紧张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且在很多地区呈现去加剧的态势,本文主要基于我国当前用电供需之间存在的矛盾作为出发点,对节约用电的重要意义进行论述,并提出了合理采用节电干式变压器,减少线路损耗、提高功率因数及平衡三相负荷等节能节电技术,为了我国电力节能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促进我国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经济运行。

参考文献

[1] 朱定兰,李新.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及电力经济调度综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0).

[2] 沈永跃,张宝军,张冠中.建筑电气节能应用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1(1).

篇(8)

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与电力行业的发展,智能配电网代表着现代电网的一种发展形式,一种优质化电网的建设理念,是人们对未来电网的理想化模式。智能配电网的技术支持系统不是单一的一种具体技术支持,集中了计算机、信号传输、IP通信、电力电子、自动控制和超导材料等各个领域的新兴技术在输电配电系统中的整体应用。下文就智能配电网的含义、运行现状、研究重点及技术应用等方面对智能配电网进行系统研究。

一、智能配电网的概念简析

智能配电网,就是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使能源和资源开发、转换(发电)、配电、输电、供电、用电及售电的配电网系统的各个重要环节,进行智能技术的支持和安排,实现精确无误的供电、自愈并快捷的互补供电、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安全有效的供电,并同时实现节省用户的用电成本的目的。这样实用的电力技术网络,我们称为智能配电网。智能配电网络,通过分布式的广泛应用的智能化设备,通过的电网的自动化控制和实时监测,收集、整理并分析这些数据,在供电管理人员间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共同保障整个电网的优化运行情况。智能化的配电网络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对电网信息的获取能力,实现便捷、精准、绩效的电网管理和运行,提高能源的实用价值。智能的配电网具有自身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在遇到问题时及时自愈,对电网的运行状况了解细致,对电力的分配合理,还可以及时地预知故障的发生,保证整个智能配电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智能配电网能够提高电网信息的分析获取能力,优化系统的资源配置,对管理人员的要求很高,并且能够满足各个用户的个性化的供电需求。智能配电网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可以根据各个能源不同的性质良好地接入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等,以最佳的电能质量和最安全的供电系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更有利于社会积极的发展需求。

二、智能配电网的运行现状

配电系统是处于整个电力系统的最末端,是保障用户用电稳定安全的重要屏障,配电网的最主要部分就是供电可靠性的表现,也是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的评价指标。研究表明,现阶段配电网的建设明显落后于各地方的经济发展和输电设备的建设,这就严重制约了配电的效率和供电的安全稳定性。那么,目前用户大部分的停电都是由于配电系统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电量有很大一部分都消耗在输电网中,在输电中流失是一种最大的损失。提高配电网的自动化程度,配电网的分布式连接情况是主要的研究问题,那么开展智能配电网的技术支持系统的应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智能配电网能够提高系统管理的资源配置,对用户的各种要求都能够得到满足,有较好的兼容性和融合性,同时使电力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大环境相结合。

三、智能配电网的研究重点

智能配电网建设配电电源、电网、用户一条龙服务,那么,智能配电网的研究重点则是完成电子流、业务流的电力系统的全融合。开展智能配电网应用研究,就必须优化配电网的各个环节,对配电网的维修运行,对资产设备、配电网器材的严格检查,技术先进、经济环保、可靠安全通畅的现代化的智能配电网。建设智能配电网,积极推进配电设备的建设,在对智能配电系统的研究时,需要深入地研究一下配电网的智能化的内涵和核心技术。

四、智能配电网技术支持系统的应用研究

1.自动化配电系统的建设

自动化的配电技术是配电网系统的重要骨干部分。建设并改善自动化的配电技术系统,不仅可以对配电网络进行及时的监控,也可以对其运行的情况进行掌握和及时分析,对提高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及用户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配电设备形式的多样化,自动化的技术在配电网系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配电设备的定期检测,并能够提高用户用电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对原有配电设备的改造是一项重大的工程,结构的调整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情,配电系统的运行和定期维护是智能配电网技术应用中的一点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对技术的要求极高,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是增大了的,在建设智能配电网时,应该考虑周全、综合分析利弊、充分关注其运行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对实施成本进行准确的评估和计算,达到精益求精的经济效果。自动化的智能配电网系统的建立需要多种专业技术的支持,其覆盖的领域广泛,系统也需要接入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测控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讯技术等技术设备。在设置自动化智能配电网,必须要保证技术的先进性、安全性及使用性,做到系统高质量的改造。

2.智能配电网的调度技术

智能化的电网系统的调度技术是通过对全网配电系统的一体化调配,优化调度的技术,建立技术支持系统,智能化的调度技术的建立,是在一体化的技术支持之下。在线的检测以及及时地管理和维护使智能配电系统更好的运行,那么想要扩展智能电网系统,就是要提高智能配电网的调度技术。

传统的智能配电网系统,没有完备的消息来源,不能够及时地发现电路故障,在处理故障时也是存在一定难度。智能配电网的技术系统使配电系统的自愈性得到提高,其自身良好的修复性,能够从最大程度上整治电路故障,提高供电配电的安全性和电能的质量。但是智能配电网的调度对实施监控、测控的设备要求很高,自动化的配电系统建设是最终目标,确保配电系统的高质量。要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遥感技术,遥感测控的完善化发展,设备的操控性的提高都是调度技术在智能配电网中的体现。

结语

综上,主要分析了智能配电网的运行现状及技术应用。智能配电网在我国电网改造中担负着重要角色,其大大提高了电力能源的利用率、节约能源、使用清洁能源、保护环境、并提高了能源供应的安全性指标。同时,也必将带动我国的电力产业的发展壮大。而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配电系统的自动化技术和智能配电网的调度技术将是智能配电网技术支持系统的主要技术手段。智能配电网是在建设智能电网的重要部分,输电和配电系统的同时完善和发展才能达到智能电网的高效率高质量的运转和使用。智能配电网是一个集成了传统与新兴技术的核心力量,将前沿的技术进行融合后的,一种安全可靠的对用户配电的智能自动化系统。

参考文献:

篇(9)

一、当前配电自动化系统中故障区段定位的主要模式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故障区段定位是核心内容。其主要作用是:当线路发生故障时,在最短时间内自动判断并切除故障所在的区段,恢复对非故障区段的供电,从而尽量减少故障影响的停电范围和停电时间。选择科学合理的故障区段定位模式,大大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性能价格比及对供电可靠性的改善程度。当前的配电自动化故障区段定位手段主要是有信道模式、无信道模式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混合模式三种。

(一)有信道的故障区段定位模式

有信道的故障区段定位模式是指在故障发生后,依靠各分段开关处具有通信功能的柱上开关控制器FTU(Feeder Terminal Unit,馈线终端单元)之间或FTU同配电主/子站之间通过通信设备交换故障信息,判断故障区段位置。这种模式包括基于主/子站监控的集中(远方)判断方式和基于馈线差动保护原理的分散(就地)判断模式。基于主/子站的集中判断方式是以配电自动化监控主站/子站为核心,依靠通信实现整个监控区域内的数据采集与控制。基于馈线差动保护原理的分散判断方式是当故障发生时,各保护开关上的FTU利用高速通信网络同相邻开关上的FTU交换是否过流的信息,从而实现故障的自动判断与隔离。

(二)无信道的故障区段定位模式

无信道的故障区段定位模式是通过线路始端的重合器同线路上的分段开关的配合,就地自主完成故障定位和隔离功能,它包括重合器同过流脉冲计数型分段开关配合、重合器同电压时间型分段开关配合以及重合器间配合等实现方式。重合器同过流脉冲计数型分段开关配合的方式:过流脉冲计数型分段器不能开断短路电流,但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记忆重合器备开断故障电流动作次数。重合器同电压时间型分段开关配合的方式:故障时线路出口处的重合器跳闸,随后沿线分段器因失压分闸,经延时后重合器第一次重合,沿线分段器依次顺序自动加压合闸,当合闸到故障点所在区段时,引起重合器和分段器第二轮跳闸,并将与故障区段相连的分段器闭锁在分闸位置,再经延时后重合器及其余分段器第二次重合就可以恢复健全区段供电的目的。重合器配合的方式:重合器方式延续了配电网电流保护的原理,自线路末端至线路始端逐级增加启动电流和延时的整定值,实现逐级保护的功能。

(三)有信道集中控制与无信道就地控制相结合的混合模式

有信道集中控制与无信道就地控制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是结合前面两种模式的特点,对于以环网为主的城市配电网,当系统通信正常时,以集中判断方式为主,当通信异常时,可以在配电终端就地控制;对于农电县级配电网,一次网络既有环网供电,更多的是辐射型供电方式,因此放射形网络的故障定位选用无信道的就地判断方式,环路网络采用集中判断方式。

二、目前配电自动化中故障区段定位手段的特征比较

基于有信道故障区段定位模式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由于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正常情况下可以实时监控馈线运行情况,实现遥信、遥测、遥控功能及平衡负荷;故障情况下可以综合全局信息,快速完成故障的志别、隔离、负荷转移和网络重构,避免了出线开关多次重合对系统的影响,适用于配电网络结构复杂、负荷密集地区的配电管理系统。但它的缺点是故障的判断和隔离完全依赖通信手段,对通信速率和可靠性要求高,需投入资金较多;通信设备或主站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故障紧急处理的全面瘫痪。

无信道的故障区段定位模式将故障处理下放到设备层自动完成,根本上消除了通信设备可靠性环节对定位功能的影响,具有原理简单,功能独立,封装性好的特点,并且投资比有信道的方式少。重合器同分段开关配合方式的缺陷在于判断故障所需的重合闸次数较多,故障产生的位置距离电源越远,重合闸次数和故障判断时间很长,难以达到馈线保护功能对故障处理快速性的要求;重合器配合的方式通过各开关动作参数整定配合判断并切除故障,无需出线重合器的多次重合闸,但由于配电网存在线路短,故障电流差别不大的特点,容易引起故障时的越级跳闸;并且越靠近出线侧的重合器故障后延时分闸时间很长,不符合故障处理快速性的要求。

有信道和无信道混合模式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可以根据地区配电网的时间情况进行有效组合;但它的缺点是存在着控制实现困难、结构复杂的问题,并且不经济。配电自动化系统中,无信道的故障区段定位模式由于减少了通信环节,在故障处理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方面都要优于有信道的模式;但故障区段定位过程需要多次投切开关的缺点限制了它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的能力。

三、基于暂态保护的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方法研究进展

目前配电自动化系统所采用的故障区段定位方法延续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电流保护的核心理念,其构成原理建立在检测故障前后工频或接近工频的稳态电压、电流、功率方向、阻抗等电气量的基础上,此领域的研究工作也是围绕着如何提高这种原理的性能展开的。实际上,由于输电线路具有分布参数的特性,当电网发生短路故障时,线路在故障的初始时刻一般都伴随着大量的暂态信号,故障后的初始电弧以及在电弧最终熄灭前的反复短暂熄灭和重燃会在线路上产生较宽频带的高频暂态信号;行波由色散产生的频率较集中的高频信号发生偏移和频率分散,会产生频带较宽的高频信号。这些在故障过程中产生的暂态高频电流电压信号含有比工频信号更丰富的故障信息,如故障发生的时刻、地点、方向、类型、程度等。但由于故障暂态信号具有频带宽,信号幅度较工频微弱,且持续时间短的特点,受信号提取和分析手段的限制,在传统的保护方法里被当做高频噪声滤除掉。但是,随着信号提取及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暂态保护原理的故障处理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孙德胜,郭志忠,王刚军.配电自动化系统综述[J].继电器,1999,27(3).

[2] 陈勇,海涛,叶正明.构筑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三种基本模式[J].电网技术,2002,26(2).

[3] 林功平.配电网馈线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技术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25(4).

[4] 孙福杰,王刚军,李江林.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故障处理模式的比较及优化[J].继电器,2001,29(8).

[5] 吴敏,朱锡贵,徐为纲.无信道馈线故障处理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25(6).

[6] 陈勇,海涛.电压型馈线自动化系统[J].电网技术,2000,23(7).

[7] 焦邵华,焦燕莉,程利军.馈线自动化的最优控制模式[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26(21).

篇(10)

对现代电工技术而言,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项新技术,是在功率半导体器件、计算机技术、电路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等支撑下形成的一个技术平台,充分体现出电子技术与电力的充分融合,它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1电力系统中电力电子技术的特点及应用重要性

1.1电力电子技术的现代化特点

如今,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它使电力电子技术不断取得突变,逐渐拥有一系列现代化特点:一是全控化,它由普通的半控型晶闸管逐渐发展成为各种各样的自关断器件,这是电力电子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自关断电力电子器件全控化的实现大大简化了电路,传统复杂的换相电路被取代。二是集成化,它的分立方式与一般电力电子器件完全不同,任何全控型器件都由多个单元器件并联而成,并在一个基片上集成。三是高频化,它指的是由于电力电子器件实现了集成化,所以其工作速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四是高效率化,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包括变换技术与器件,即电力电子器件不断减少导通压降,损耗得到降低;变换技术能加快器件开关的上升与下降过程,所以开关损耗也得到降低;器件运行状态合理,运行效率有所提高,且软开关技术在变换器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运行效率。

1.2电力系统中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的重要性

在继承传统技术优势的基础上,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做出了一系列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改变、调整,促使整个电力系统中电力电子技术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一是优化使用电能,即电力电子技术不仅能保证电力系统运行正常,还能合理利用、配置电能及其他系统资源,促进电能实现10%~40%的优化,将其应用于电力系统是值得重视的。二是基于改造传统的产业而进一步推动机电产业实现一体化发展,即随着不断研发新型产业、发展高端科学技术,更多产业需在投入使用之前全面实施电力电子技术的处理、加工,以确保电力系统稳定安全运行。三是为发展变频化、高频化提供方向,即为使机电设备、仪器等能在缩小体积的基础上调整并提高其响应电力系统的速度,就需突破传统工频运作模式的限制,分析、研究电力系统的变频化技术、高频化技术,以支撑电力系统运行。四是电力电子技术正在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它需要在信息、功率和谐发展的环节坚持促进电力电子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的一体化进程,以推动整个电力系统尽早实现二次改革。

2电力系统中电力电子技术的具体应用

2.1应用于发电系统

在电力系统的发电系统中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多种设备能改善运行特性,包括发电机组等,主要有大型发电机静止励磁控制、发电厂风机水泵变频调速、风力或水力发电机变速恒频励磁、太阳能发电控制系统等。具体而言,在发电环节应用电力电子技术主要是通过发电机组的变频调速、励磁控制来体现。对各大型电厂的发电机组来说,静止励磁系统的应用是最广泛、最普遍的,而大力发展电力电子技术使其将励磁机环节取代,促使静止励磁系统真正实现低成本、高性能的运作以及简化的控制构造。同时,电子技术对励磁机环节的取代使得静止励磁能有效地、迅速地对自身进行调节,以促进整个电力系统大大提高运作效率。

2.2应用于输电系统

电力电子技术在输电系统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即出现第一项晶闸管换流器的阶段就标志着电力电子技术在直流输电中的应用,使电力系统具备稳定性良好、输电容量大、控制调节便捷等优势,这是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的一大亮点,为进一步建设电网提供条件。二是柔流输电技术的应用,即该项电力电子技术能对交流输电的阻抗、电压进行快速调节,为控制交流输电的功率提供保障,使电力系统控制的稳定性得到有效的改善。同时,柔流输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它操作方便、价格低廉,其设备较其他设备而言不仅使用方便且便宜实惠,是大多数电力企业都会选择的电力电子设备。三是静止无功补偿器(SVC)的应用,它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电力系统的输电线路补偿、负荷补偿。对大功率输电系统来说,应用静止无功补偿器能有效控制电压,同时提高电力系统的阻尼与稳定性。在设计静止无功补偿器时并没有包括旋转部件的内容,不会使用容量大的电容器,所需无功功率的获得主要是通过电感器来实现,通过迅速调控电抗器来实现将无功功率的发出平滑转变成吸收的目的。

2.3应用于配电系统

在配电系统中,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主要是指用户电力技术的应用,目的在于提高供电质量、增强供电可靠性。当下,配电系统的任务在于保证正常供电,使正常供电的连续性不受到妨碍,同时想方设法提高电能质量。如今,用户电力技术依旧是控制电能质量的最新电力电子技术,不仅能满足电压、频率、谐波以及不对称度等要求,还能对各种瞬态的干扰、波动等进行有效的抑制。用户电力技术的功能、结构等类似于柔流输电技术,将它应用于配电系统是未来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的重点研究领域。随着电子设备价格不断下降,未来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使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也获得良好基础。

3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力电子技术成为发展多项高新技术的基础,它将朝着促进经济发展、减少电磁干扰等方向继续改进和优化,在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为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而这也是电力电子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程鹏飞.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探析[J].科学之友,2013(04):158+160.

篇(11)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电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能源,电能质量也随之被人们熟知,但各类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使谐波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可以对电力系统、供配电系统造成一系列安全隐患,它的非线性、随机性、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可形成不可预知的潜在威胁。因此,加强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设计是供配电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

一、供配电系统简介

现在发电厂发电机的出口电压为10kV,低压发电机出口电压为0.38/0.22kV。发电厂发出的电除8%自己消耗外,其余向外输送。10kV直接供给发电厂附近的用户,远距离的用户就要经过升压后再向外输送。输送的距离与电压等级的关系成正比,输送距离越远需要的电压等级越高。110kV及以下为配电线路,以上为输电线路。发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与输电线路等与调度管理相结合称为电力系统。供配电系统由变压器、开关设备与输电线路组成。由于电能的生产、输送和使用本身所固有的特点,以及连接成电力系统后出现的新问题,决定了电力系统的运行与其它工业生产过程相比具有许多显著不同的特点。例如电能生产和使用同时完成,正常输电过程和故障过程都非常迅速,具有较强的地区性特点,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关系密切。

二、供配电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

供配电系统作为建筑物重要的能源供应和分配系统,其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建立一个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维护管理方便且低能耗的电气系统;系统供电能力要满足运营最高峰时段的使用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建筑及生命安全保护和重要用电设备设置合理的应急电源系统。

(一)供电电源设计的原则

供配电系统设计应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统筹兼顾,合理确定设计方案;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做到远近期结合,在满足近期使用要求的同时,兼顾未来发展的需要。各种产业园区、居民区非常多,没有一个全面的规划,往往造成资金浪费、能耗增加等不合理现象。

(二)负荷等级

根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中规定,电力负荷应根据供电可靠性的需求及中断供电在对人身安全、经济损失上所造成的影响程度,分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及三级负荷。

(三)配电线路的节能设计

配电线路的节能设计,按经济电流选择导线、电缆的界面至关重要。在线缆经济寿命期内的总费用最少,即除投资和经济寿命期内线路损耗费用之和最少,简称按经济电流选择。所选择的使用截面所对应的工作电流成为经济电流。通常按载流量选择线芯截面时,只计算初始投资。按经济电流选择时,除计算初始投资外,还要考虑经济学高期内导体损耗费用,两者之和应最小。一般当线芯截面增大(减少)时,线损减少(增大),但初投资增大(减少)。在某一截面区域间内,两者之和(总量用TOC)最少,即为经济截面。IEC287-3-2/1995即“电力电缆的线芯截面最优比”标准介绍的方法适用于中、低电缆线路。如果能全面推行按经济电流选择电线、电缆截面的方法,将减少35%~42%的线损耗,经济意义十分重大。设计时,通常去查设计手册中预先编制的计算表格,较为便捷。一般情况下,温升选择的截面与按经济电流工额得到导体截面,两者取较大者,用于室外工程。

三、供配电系统节能的有效措施

(一)电机节能

电机机组的转速和机器用电的能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风机和泵之类的设施极为显著。一般来说,在工作生产中只能用阀门的开度来控制流量,从而就会有大量的电能损失,如果不通过阀门来控制,只能通过电机调速来进行工作,这样一来,当工作中要求的流量减少的时候,电动机的转数也就会降低,最终能量的损耗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降低。

(二)变频节能

变频节能的方法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软启动,第二种是合理利用冗余,具体来说如下。1.软启动:所有的器械设备在起初启动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能源损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通过变频器来进行调度,改变频率,从而对启动时的电流进行一定程度的约束,最后使得机器的启动电流小于电动机的额定电流。2.合理利用冗余:变频器在调速的时候,可以把节约的电能进行小面积的转换,使电动机的输出轴功率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当风机水泵类负荷属于平方转矩负荷时,即转矩M与转速N的平方成正比,其电动机轴上的输出功率与转速的三次方也成正比。所以,当电动机转速下降时,电动机的功率损耗就会大幅度下降,其所耗电量也就大为减少。

(三)照明系统的节能

众周所知,在企业中用电量最大的地方就是照明系统,照明系统的用电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用电,所以我们要做好照明节能的工作。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在节能的同时也要保证工厂的照明质量,满足工厂工人的工作照明需要,在此基础上来减少电能的损耗,合理地使用电力资源。最近几年来,由于白炽灯的发光率比较低,大部分已经被新光源替代了,在生产的过程中,一般工厂的路灯照明设备使用高压钠灯,办公场所使用节能灯,这样的配合能够有效地降低能源的损耗,从而达到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的要求和标准。

(四)选用高效节能电光源及其照明电器附件

照明光源宜采用三基色细管径直管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光源点距地面高度在4m及以下时宜选用细管径荧光灯;高度较高的厂房(6m以上)可采用金属卤化物灯,无显色要求的可用高压钠灯。在泵房及计量间照明中,应优先选用高强度气体放电灯或节能荧光灯。高压钠灯比高压汞灯节电60%,比白炽灯节电80%。值班室、加药间等房间应选用节能灯(三基色紧凑型荧光灯、细管径三基色日光灯),可节电25%。低损耗、性能优的光源电子附件包括:电子整流器、电子变压器、电子触发器等。荧光灯采用的电子镇流器可使照明系统的光效提高15%,节电率通常在20%以上,每只电子镇流器的功耗只有2.5W,功率因数可达0.9以上,同时线路的损耗也会相应地减少,并且具有启动速度快、无噪音、无频闪的优点。

(五)加强变电器的合理选择

供配电系统中,变压器的作用主要为升降电压、匹配阻抗、安全隔离等,在配电设计时,若只根据生产工艺所用的用电设备具体符合情况来确定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缺乏长远考虑,将使得变压器实际生产产量低于设计产量,长期运行后,变压器工作效率将大大降低,从而增加能耗。因此,要根据企业长期发展需要选择合理的变压器,并对符合大小、生产用电特点、设备投资、变压器运行经济性及设备对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的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最大限度减少变压器运行费用。

结束语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能源资源损耗量不断增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发展,节能减排已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全新课题,尤其是对耗能量较大的企业来说,节能优化设计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建材企业耗电量大,供配电系统运行中的能耗较大,若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对节能降耗的重视,将难以在现代经济市场中立足。因而要强化认识,供配电系统须从节能优化设计方面综合考虑,以最小的电能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