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安全生产档案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与公司安全生产有关的文件档案的管理。
三、职责
1、安保部负责制定本制度,并负责综合监督管理。
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文件档案的管理,并负责监督检查和考核;
3、各部门安全员负责本部门文件档案的收集、归档和保管,并适时将安全生产档案上报公司安全职能部门备案。
四、内容
1、文件资料的收集
安全生产文件档案内容如下:
(1)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它要求;
(2)上级主管部门安全生产文件、批复文、领导指示材料及会议资料等;
(3)公司安全生产文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会议记录材料、安全学习资料、住建指示材料等;
(4)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
(5)各种安全活动记录、安全管理台账、事故报告、安全通报等;
(6)供应商、承包商、施工单位相关材料等;
(7)安全设施检测、检验报告、记录等;
(8)食品安全、职业卫生评价报告等;
2、立卷归档
(1)、文件资料应根据其相互联系、保存价值分类立卷,保证的齐全、完整,能反映安全生产主要情况,以便保管和利用;
(2)、应根据文件资料的重要性,立案时间分永久、长期和短期三种,进行时间整理、分类归档;
(3)、安保部在每年1月份前对上年度的文件资料进行归档,统一保存;
(4)、各种文件资料按一定特征进行排列和系统化,应层次分明、编写页码、标定卷内文件资料目录;
(5)、不同价值、不同性质的文件资料应当区别管理,单独立卷;
3、档案保管
(1)、档案应入架、科学排列,避免暴露和捆扎堆放;
(2)、应采取防潮、防虫措施,防止档案损坏;
4、档案借阅
(1)、文件资料档案借阅,必须履行借阅手续,借阅档案要注意保护,不得丢失、损坏、涂改,要如期归还,到期不能归还者,要说明情况,并办理续借手续;
(2)、借阅的档案要注意保密,未经许可,不得随意公开、发表或转借他人;
(3)、归还档案时,由档案管理人员当面查点清楚,并在借阅登记本上注销;
5、档案销毁
对于过期并失去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经单位领导批准,可以定期销毁,必要时做好销毁记录;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按照“重心下移、机构加强、素质提高、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要求,健全体制机制,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工作措施,夯实保障基础,扎实推进以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基础管理落实年活动,有效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促进街道辖区内中小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工作目标。按照“一年抓强化、两年抓落实、三年抓提升”的要求,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企业安全保障水平,努力实现以下目标任务:
1、安全生产运行保持良好态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全面下降,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有效遏制较大事故,努力减少一般事故,其它相对控制指标保持在控制范围之内。
2、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配强专(兼)职人员,完善企业及车间、班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全面实施企业安全准入和安全资质淘汰机制,建立安全绩效工资制度。
3、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全面加强。强化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安全标准化、隐患排查治理、现场安全管理、员工安全素质等基础工作。
4、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建立完善安全投入、安全法制、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应急救援等五大体系,增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撑保障。
二、活动内容
(一)健全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1、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组织管理能力。切实抓好领导责任制、特别是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一岗双责制的落实;进一步健全部门责任制,完善部门行业安全监管措施,履行好审批、监管职能;明确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分工,逐级分解落实部门、车间、班组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责任与每位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完善奖惩措施,形成完备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2、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安全保障能力。结合各行业企业特点,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安全生产会议、安全检查、领导带班作业和“三下”(下基层、下矿井、下车间)、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生产奖惩、教育培训、安全投入及安全费用提取、应急救援、安全设施“三同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等12项安全管理基本制度;建立安全会议、安全投入、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检查、生产安全事故、安全工作考核与奖惩、安全防护用品、应急预案、重大危险源、安技装备、特殊工种人员、现场管理等12本安全管理基础台账。在完善安全管理机构的基础上,配齐配强安全管理人员。矿山、危化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都要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足额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安全技术中介机构、具有执业资格的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安全生产专家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二)强化安全管理措施,打牢安全生产基础
1、完善事故防范制度。按照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严格市场准入条件,淘汰落后及安全性能低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装备。认真执行《省工业生产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督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13号),严把技改和新建项目安全准入关。严格安全生产许可,凡是不符合法定安全生产条件的,一律不予落户。加大职业危害治理,改善生产作业环境和条件。进一步完善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预防机制,确保灾害信息和预防措施通过手机短信等方式第一时间传达到各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海上船舶“逢七不开”、矿山企业“逢大暴雨天气停产撤人”、“矿山调度室10项授权和3分钟通知到井下”的规定,严防事故灾难发生。
2、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企业安全设备更新改造力度,强化设备维护保养,淘汰危及安全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完善生产设备安全自动防控系统,提升设备安全性能。在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推广HAN阻隔防爆技术,建筑施工现场全面安装安全监控系统,非煤矿山实现机械化开采。利用先进安全技术改善特种设备、农业机械、冶金等行业(领域)的安全基础保障条件。
3、全面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健全企业安全标准化体系和工作考核激励机制。按照“管理台账化、装备现代化、指令书面化、操作程序化、行为规范化”的要求,全面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和“示范班组”等活动,制定标准,抓点带面,动态管理,跟踪问效。
4、深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企业主要负责人到每个员工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开展隐患拉网排查、挂牌整改、档案管理、追踪督办,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要建立重大安全隐患登记、整改销号和特别整改管理机制、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
5、强化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深入开展安全设施标准化、现场定置管理标准化、文明生产管理标准化、要害部位管理标准化、安全标志标准化、安全操作标准化等系列活动,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现场安全管理。严格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及时消除设备、操作、管理等各个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强特种设备规范管理,确保安全运行;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管理,维护从业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全面开展“零事故活动”,自主组织实施风险识别、安全检查、隐患整治、事故抢险工作,促进全体员工积极、主动、自主参与安全预知和预防行动。
6、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严格企业“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以及从业人员转岗、换岗和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各行业(领域)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90%以上。督促企业制定培训计划,完善企业员工特别是农民工安全技术培训机制,建立强制培训制度,严格执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规定,未经安全培训合格,一律不得上岗作业。建立高危行业企业员工安全信息卡,将安全培训、安全资质、安全绩效、违章情况等基本信息录入信息卡,公开“三违”信息,对严重“三违”人员实施终身淘汰。
(三)建立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提升基层基础保障水平
1、建立安全投入保障体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经济政策,加强企业安全费用提取、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财务管理。加大对安全生产的预防性投入,扩大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安保互动”防灾防损基金等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管理体系。
2、建立安全科技保障体系。充分利用市、区各级相关安全生产专家组、安全技术中介组织和有关安全生产协会学会的智力支持作用,为街道安全监管和企业安全生产的决策咨询、安全标准制订、安全评价评估、安全检测检验、安全检查、事故抢险、事故调查、项目审查、安全标准化建设、隐患治理、安全培训等提供技术支撑。
3、建立安全文化保障体系。按照“政府推动、部门负责、社会参与、企业落实”的要求,通过多种宣传形式,加强安全诚信、安全道德教育,开展安全文化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丰富“安康杯”、“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采取制作专题片、开辟安全专栏等形式,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工作成效,曝光安全事故、安全隐患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4、建立应急救援保障机制。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加强重点部位、重大活动等方面的应急预案编制和,搞好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在应急管理和处置的实践中不断完善预案。高危行业企业每年至少开展2次应急演练。进一步整合现有应急装备和队伍资源,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各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三、实施步骤
开展“安全生产基础管理落实年”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安排部署阶段。各村居、各单位、各部门、各企业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提高对加强基础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把加强基础管理作为事关安全生产工作全局的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各自特点,制定开展基础管理落实年活动工作方案,指导活动深入开展。
(二)单位自查、深化管理阶段。各企业按照有关要求和本单位的实施方案,认真开展自查,重点查摆基础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整改到位。从抓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覆盖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体系,为企业安全生产奠定坚实基础。按照安全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对已修订完善的基础管理制度,逐项整理入档、编印成册,作为安全生产的行业指导用书,组织员工认真学习,规范员工安全生产行为,有效防范“三违”现象,促进本质安全。
四、工作要求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2-321-02
1引言
随着近年的电力产业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部分大型电力企业通过积极改进生产设施、管理手段,初步形成了大型现代化电力企业的规模与特性。例如,2008年的冰雪灾害直接对我国的电力系统发起挑战,促使我国电力系统务必在应对自然灾害等客观风险中采取直接有效的措施。2011年国家的有关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纲要中也明确了我国务必加强电网设施改造,促进电力生产的安全稳定等事项。由于电力在我国产业结构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与我国强调的产业结构升级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保证电力的持续稳定生产是一个重大的课题。然而,我国电力企业在生产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如何应对这些风险因素、实现电力生产的安全稳定,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2 电力生产中安全风险的管理内容
2.1有关风险管理的定义
通常意义上的风险,指的是损失的不确定性,与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损失量有关。在企业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意识已经逐步被重视,逐渐形成了较为统一的管理理念。有关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置等三个阶段。
2.2 风险管理的类别
风险管理的类别可细分为若干种,本文根据常见的三种类型将风险管理的类别主要划分为三类:(1)根据风险事故产生原因的不同,可分为火灾、意外事故、洪灾、技术、地震等风险管理;(2)根据风险发生之后所产生的损失内容,可划分为财产、人身、利润、责任等风险管理;(3)根据风险管理的主体不同,可以划分为企业、事业、个人等风险管理。
2.3 风险因素与安全事故的关系
由于风险是生产活动中的危险来源,风险发生的概率越高,同时损失量越大的风险往往暗示着危险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如果在风险应对中的措施采取得不足,往往直接导致各类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安全事故。电力生产中,由于电力系统体系庞大,各部分协调错综复杂,各措施手段形式各异,某一处的安全隐患都是未来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因此,在电力生产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应该将安全生产作为首要目标,通过风险响应措施,有效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3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3.1 设备质量存缺陷
智能电网的建设以及电力系统的维护过程中,需要依靠各种先进的设备及器具。例如,基层供电所在电网出现损毁时,供电线路检修部分需要通过各种设备对电力故障进行检查,尤其是对于高压电网,一旦检修设备质量不过关,将会直接对检修人员的生命造成危险。因此,采用安全可靠的检修设备以及各种登高器是维护电力安全的重要保证。同时,在设备管理中,应当建立起适当的设备管理制度,例如,设置合理的设备定期检修制度、设备报废制度、设备更新制度等等,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切实做好各种电力生产安全防护工作。
3.2作业过程存违章
所谓违章作业,就是指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规范的操作要求,常常以自身习以为常的行为习惯进行作业的行为。违章作业现象在电力系统管理中常有出现,包括违反劳动纪律、违规操作、违规指挥等等。例如,针对某些临时性工作,操作人员没有取得相应的证件;在某些需要停电作业的环境中,操作人员依靠自身经验,在没有断电、验电、挂地线的环境中进行直接操作;在某些特殊工作中,员工事前没有接受过相应的教育培训,甚至没有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等等。有事故显示,部分操作人员伤亡事故的产生是由于处理变压器二次刀闸过程中,忽略对变台断电、检验、挂电线等过程,因为造成了严重的安全事故。
3.3 职责权限不明确
所谓职责权限,指的是对管理内容结果所附有的相应责任和权利界限。在我国电力企业中,由于电力能源在我国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电力企业属于国企、央企性质。企业内部部门众多,易导致各个部分之间的交叉事项出现多头管理或者无人管理等现象。(1)通过对若干电力企业的内部规章和操作流程可知,部分分管安全生产的主要责任人往往参与事务性工作,而没有对本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环境进行实地调查研究。通过上述事例可以得出,由于企业内部管理职能权限不明确,导致部分管理区域存在盲区,若该区域发生在安全生产等核心位置,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由于缺少相应的应对措施和防护手段,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损失。(2)管理责任权限的模糊不清会产生管理上的漏洞,例如,在没有相应的责罚体制下,部分单位消极地应对上级的检查,对于通报内容一般语意含糊,没有将安全事故的根源和相应的整改措施提上议程,导致后续管理中依然存在安全隐患。
3.4 管理措施不到位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力系统的产业结构升级也广泛地采用了信息技术,例如,对于现阶段的职能电网中出现的某些安全故障,计算机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远程识别出故障产生的地点,方便了操作人员的监测过程,大大提成了工作效率。类似这样的生产事故时有发生,而对于该信息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等工作却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通过分析近几年的安全事故报告,大多数是在进行小型、零散作业时发生的。因此,在进行日常管理中,应该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对设备的检修、保管、实验、更新、报废等管理内容进行有效的汇总。
4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4.1 制定风险应急方案
正如前文所述,风险管理的内容复杂,管理的手段多样,有效的风险应急方案能够在电力生产事故发生时起到很好的控制。风险应急方案包括的内容应该融合所有影响电力安全的风险因素,在此背景下才能全面地、系统地对风险进行控制。在电力企业的风险预警中,通常采用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针对影响电力生产安全的各种因素,应合理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同时,在管理手段方面也应该继续完善,这样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风险因素。最后,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还应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风险应急方案中的具体内容与一线操作人员的理念相结合,两者进行积极沟通,广泛地吸取操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结合作业过程和作业现场管理等内容,使风险管理工作取得预期的效果。
4.2 强化设备质量管理
设备的安全性能是操作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减少一线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在强化设备质量管理内容方面:(1)制定并落实安全设备检修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具体内容包括对需要的材料,使用的安全设备,修试记录、验收记录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做到有据可查,责任落实到个人。(2)严格执行安全设备的报废制度。对于达到合理使用年限的、己损坏的、以及定期试用中检查不合格的所有安全设备应该强制报废,不能超期使用,同时也应当禁止以任何形式将己报废的安全生产设备转手使用。
4.3 明确主体权责范围
在组织进行经济活动中,参与主体主要包括管理者和操作人员,其中主体的权责界限应当明确,这样才能有利于风险管理中调动全员参与。在管理过程中,清晰有效的权责制度有利于管理者及时调动所有资源,对安全事故作出迅速的响应。通过明确各个主体的权限,能够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到个人,充分达成“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意识。电力安全生产不仅是企业的管理者的责任,更是所有参与者的责任,每一位员工都是现场的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不能将事故责任归咎于他人。例如,可以在每年年初制订完成安全生产目标的具体措施,将目标分解到班组和岗位,明确各个参与者的具体权利和责任,通过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将安全责任意识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针对安监部门的工作内容,一般负责分解安全生产目标和制订确保安全生产目标实现的具体措施。由于该工作内容需要大量结合各种的实际,因此建议由做的人和各专业人员负责制订具体措施,经专业部门主管领导审定,最后由制定的人去具体实施,如此才能达到安全生产制度的具体实施。
4.4 开展安全评估工作
开展安全评估工作可以体现安全生产管理能力与国际先进管理水平的接轨程度。以往的安全事故处理事件表明,现实的安全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在可预见的事故的处理上依然有待提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安全评估方法在现代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方法不仅融合了“安全第一、预防第一”的方针,而且能够全面、充分地推动安全管理方法所贯彻的整个过程。安全评估工作能够对所有干部和工人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安全思想教育,使全体从业人员进一步研究和了解工作安全程序、规则、以及相应的管理条例,从而提高所有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同时熟悉和掌握国家有关电力生产安全中的法律法规。最后,通过安全培训,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所有工作人员防范安全事故的能力。
5 结束语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在电力系统与人民的生产生活日益紧密的背景下,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电力生产系统中出现的风险因素,以及由风险因素诱发的各种系统性问题,针对不同的风险因素和现状中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措施意见,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电力企业在电力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水平,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着力提升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强化电力生产系统的风险抵抗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建立适当的规章制度,提升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落实相应的责任义务,努力提高电力企业有关电力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水平,切实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 黄扬杰.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电力安全技术,2009(2).
[2] 王苏秋.农电安全管理探讨[J].电力安全技术,2010(7).
[3] 马开胜.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问题研究[J].科技与生活,2010(13).
[中图分类号] C931.9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639(2013)02-0036-05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对企业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是时代必然的要求。在国家档案局了《关于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之后,不少学者对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与信息技术的进步,国际生产网络逐渐形成,为了获得全面可持续竞争优势,跨国企业需要进行知识创新、机制创新,这对承载着大量信息资源的档案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但迄今为止,很少有学者结合全球生产网络这一背景,对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进行具体阐述。因此,本文根据全球生产网络的特点,剖析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对全球生产网络的重要性,并对如何构建全球生产网络条件下的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而为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概述及问题提出
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指在企业档案管理活动中,以给企业发展提供更便捷有效的服务为目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等技术,对企业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开发。它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形成的档案管理的一种新模式,可以及时、准确地为企业各部门提供有效的档案利用服务。自2000年邰晓彤、王玉霞在机电兵船档案发表的《浅谈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一文中,首次提出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这个话题后,企业档案信息化开始受到了广大学者及企业界人士的关注[1]。例如,唐超嫦、张曼琴等人基于企业经营行业的不同,对其进行了分析[2][3];宋奇芳、黄荣等人对企业如何实施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建议[4][5];金楠、徐茹民等人针对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6][7]。然而,纵观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关的文献,关于其在全球生产网络下如何实施的研究却比较匮乏。
全球生产网络是当今经济形态发展的产物,是指跨国企业将产品价值链分割为若干个独立的模块,把每个模块都置于全球范围内能够以最低成本完成生产的国家和地区,进而形成的多个国家参与产品价值链的不同阶段的国际分工体系。这种不断细化的分工体系也给企业档案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因此,在全球生产网络条件下,如何满足企业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需求,是当今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必要性
在全球生产网络中,信息的及时获取与传递是企业有序运行的保障。作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信息的载体,企业档案实现从实体管理向信息化管理的转变是推动全球生产网络运行的前提条件,其具体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加速信息流动,促进全球生产网络资源共享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对全球生产网络中各个研发、生产、销售机构的全球性分布特征,相关信息的及时获取是其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而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无法满足这一点,因此,对其进行信息化管理是时代必然的趋势。
其一,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扩大了信息的接收范围。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企业能够迅速地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网络成员中采集信息,突破了地理上的限制。
其二,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实现信息资源及时共享。实行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可以将捕捉于全球各地的信息及时地录入档案系统,供全球生产网络中有相关需求的成员共享。这种自动化、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方式为全球生产网络构建了一个资源快速共享的平台。
(二)促进企业档案管理规范性,降低管理成本
企业档案管理涉及企业日常的一系列活动,包括档案采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多个环节。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成员分布在不同地区,难免会受到当地社会制度、管理文化、语言文字等因素影响,导致企业总部与成员机构之间的档案管理产生差别[8]。这不仅增大了档案统一管理的难度,也限制了档案资源在全球生产网络各个机构间的共享,而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则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一方面,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电子技术的采用,设定录入、整理、查询等模块,形成一个规范统一的档案管理模式,可以自动对录入信息进行归类整理,提高了企业档案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程度,方便企业总部与各机构之间的统一管理。
另一方面,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而且利用档案的效率低下。而信息化的企业档案管理依托网络技术的进步,在企业总部形成档案数据库,网络成员通过权限验证便可自行登录系统查阅, 从而提升了企业档案利用率,也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三)实现档案管理转型,提供科学决策
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主要是关注企业发展历史,进行档案存储工作。而日新月异的市场动态以及全球生产网络特有的需求,都迫切需要档案管理进行转型,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2010年企业档案国际研讨会上,瑞士的罗氏集团、丹麦的马士基都提出了档案管理由面向过去,转为面向现在和未来的必要性[9]。而这种转型目标的成功实现,离不开对企业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
首先,通过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及时采集整个生产网络的动态信息,为企业总部迅速把握市场动态、进行战略规划提供了依据。
其次,实行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可以随时向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成员展示关乎企业文化的档案,有助于形成统一的企业价值观,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三、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应用
从上文分析中可见,实现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可以为全球生产网络带来更大的协调效应。本节根据全球生产网络的职能结构,提出了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应的功能模块图,并以用例图的形式构建了面向全球生产网络的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
(一)全球生产网络职能结构
全球生产网络是一种灵活的新型组织形式,在全球生产网络中,企业不再是简单的层级关系,而是表现为体系内部国际分工[10]。其职能结构的一般模式如下图:
图1 全球生产网络职能结构图
(注:图中P1,P2,Pi表示全球生产网络中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生产机构,D1,D2,Di,S1,S2……Si分别表示各地的研发和营销机构。)
(二)全球生产网络下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块
根据前面小节分析的全球生产网络对企业档案资源的需求,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包含以下功能模块,如下图。
图2 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功能模块图
1.档案录入
处于生产网络中的各个机构,需要及时地把信息录入档案系统。若信息以纸质形式出现时,可以通过电子扫描仪转成电子档案再导入系统,这将实现档案资料按统一的格式录入。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这个模块的设定中,应该遵循“唯一性”原则,即每份档案只能对应一个主题词。应该根据企业需要,按主题、部门等具体条目进行分类设定。如此一来,每份录入的档案信息都能准确地归类到所属的条目之下,方便之后的档案查阅。
2.档案更新
这一模块主要是面向企业档案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一方面,当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某些成员将新的档案信息录入系统之后,需要及时将其保存到数据库中,更新之前的数据库,从而能为网络中其他成员及时提供最新信息,为档案更新流动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若有些录入系统的档案信息出现错误或偏差,需要将其改正或删除。企业总部在对录入的档案信息进行审核之后,若发现有错误,需及时对信息进行改正,然后再反馈给全球成员。
3.档案查询
这一模块是档案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指对档案的有效利用。通过前面两个模块的设定,形成了档案信息数据库,当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成员需要相应的档案信息时,档案查询功能能够帮助他们及时获取所需的资料。在这一模块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设定档案查询的检索模式,例如分为高级查询和简单查询,从而更利于使用者快速查阅到所需档案;二,若有些档案涉及到机密,应该根据用户权限管理的设定,对不同级别的用户公开不同密级的档案资料。
4.系统管理与维护
这一模块是针对系统管理员而设定的,主要是档案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包括用户管理、系统设置以及安全维护三个方面。
首先,用户管理。用户管理主要涉及权限控制和身份验证。对访问权限进行控制,主要是对系统的用户及其权限进行管理。一般系统默认创建两个用户组,一个是管理员用户组,可以拥有系统的任何权限,对系统进行统筹协调。另一个用户组是公共用户组,可以使用系统提供给他们的相应功能。在权限控制设定中,还需要设定权限使用的有效期,从而达到自动管理用户的目的[11]。身份验证是指对用户权限的承认与允许。用户在进入档案管理系统之前,都需要进行身份验证,只有与系统中的身份数据相匹配时,才能进入档案系统,进行档案查询等活动。
其次,系统设置。在系统设置中,需要设定系统日志,通过日志管理,可以自动对访问过系统的所有用户的访问情况进行如实记录。同时,需要设定系统日志子系统,可以日志文件的保存时间视企业情况而定,一般不少于六个月[12]。
最后,安全维护。档案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全球生产网络的良好运行,但也带来了档案管理的安全问题。因为企业档案囊括了企业所有的信息,其中有些资料是企业的机密,如果管理不当,导致被他人窃取机密,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安全中心这个模块是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根据不同级别的用户,对一些机密档案进行密级划分。同时,在这个模块中,需要进行数据备份,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由一些意外突发事件引起的档案文件丢失问题。
5.档案分析
档案分析是针对企业总部而设定的模块,主要是为了发挥档案信息的“面向未来”的作用。在前文中也已经分析到,我们不应仅把企业档案看作是企业的历史,还应该充分发挥它的归纳预测功能。通过这一模块的设立,企业高层能够对档案资料进行统计汇总,并根据相应软件,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为企业当前乃至未来的活动提供参考。如此一来,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够有助于企业及时地把握市场形势。
(三)面向全球生产网络的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
前面小节已经对全球生产网络下的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所需的功能模块进行了具体介绍,为了更清楚地认识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作用,本节构建了一个面向全球生产网络的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如下图所示。
四、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前文中,我们分析了实行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对于全球生产网络的重要意义,并构建了一个面向全球生产网络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对当今一些企业档案管理的研究,笔者认为有效地应用全球生产网络下的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还需要解决以下一些问题。
(一)创新培训手段,完善档案管理员工知识结构
如今,企业对档案资源信息化管理的认识逐步提高,逐渐增加了对企业档案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然而,企业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在于人才,面向全球生产网络的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业务操作能力,还需要拥有对档案信息的分析和开发利用能力。传统的档案管理人员由于知识结构老化等原因,不能较好地胜任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目前为止,既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又熟悉全球生产网络管理的档案管理人员还比较缺乏。因此,在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上,企业应改变传统单一的业务知识培训模式,以培养员工的信息分析利用能力、计算机软硬件开发能力、网络环境下系统运行维护能力为目标,探索综合性的培训机制,完善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同时, 还可以通过建立一套激励机制, 如支持档案管理创新的奖励机制或用人机制,来激发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以及创造性。
(二)健全管理制度,提高档案资料安全系数
实行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有效地促进了档案资料在全球生产网络中作用的发挥,然而,这同时也引发了档案管理的安全问题。若档案管理系统受到不法分子的攻击,导致部分关乎企业机密的档案信息泄露,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近年来,企业员工流失率比较高,跳槽现象非常频繁,这也带来了企业商业机密的泄露问题。因此,一方面,亟需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现代档案管理体系,健全新形式下的档案管理制度,推动档案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另一方面,企业应该从内部管理入手,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培训,采取一切可利用的手段来防止档案资料的泄露。
五、结束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实行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积极意义,并探讨了一个面向全球生产网络的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通过分析可以看到,在全球生产网络中,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有助于企业总部对整条价值链的控制,发挥档案资料的动态预测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信息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及时传递,形成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全面实行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问题,如何结合具体实践,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效用最大化,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邰晓彤,王玉霞.浅谈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J].机电兵船档案,2000(2):p35~36.
[2]唐超嫦.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浅析[J].建材与装饰,2009(10):p33.
[3]张曼琴.档案信息化标准研究综述[J].办公自动化,2011(16):p27~28.
[4]宋奇芳.浅谈企业档案的信息化管理[J].企业管理,2010(18):p169.
[5]黄荣.浅谈企业档案的信息化管理[J].南方论刊,2012(8):p84~86.
[6]金楠.浅析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9): p199 ~200.
[7]徐茹民.建筑施工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城建档案,2012(12): p36~38.
[8]韩晶.试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 2005(5):p86~88.
[9]王岚.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档案管理新理念[J].机电兵船档案,2011(1):p6~8.
1.矿山企业紧守安全生产红线的重要性
1.1保证职工生命安全的需要
矿山一旦出现安全生产事故,尤其是井下作业,一旦发生塌方、瓦斯爆炸等事故,轻则导致员工受伤,重则出现群体死亡,重视矿山安全生产才能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人民是社会主义的主人,保证劳动者的生命安全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并且人是推动生产力的重要要素,保证职工的生命安全方能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2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
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的最终目标,确保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减少安全事故,可以最大程度降低矿山企业损失,保证矿山企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谋求矿山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
1.3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矿山企业在日常生产中应注重安全生产,尽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矿山安全生产事故,一旦造成人员伤亡,会给受害者的家属带来巨大痛苦,可能导致家属因赔偿问题不断的,甚至可能引发聚众滋事等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破坏社会和谐稳定。
2.矿山企业紧守安全生产红线面临的困难
2.1矿山企业、员工缺乏安全生产意识
查找每次矿难事故发生的原因,除了极少数的事故是因人们无法预料的自然灾害,绝大多数的事故都是人们对安全生产缺乏足够的重视造成的。如2013年2月28日河北省冀中能源集团张家口矿业集团公司艾家沟煤矿发生的火灾事故,发生该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安全意识淡薄,不落实安全管理规定。河北省冀中能源集团明文要求全部被整合或技改矿井在3月31日前除通风、排水外,一律停止其他作业,但该矿未经批准,擅自组织人员下井进行维修作业,引发火灾。许多矿山企业,尤其是私营矿山企业,盲目追求经济利益,不重视安全生产。2011年11月10日云南师宗县私庄煤矿发生井下瓦斯和煤炭突出事故造成21人死亡,另有22人失踪,就是因为早在2010年10月被叫停采的私营煤矿利令智昏非法开采。矿山企业员工缺乏安全生产意识也是造成矿难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矿山企业员工知识文化水平较低,往往对安全问题无知、敷衍、逞强,无法掌握安全生产的操作办法,导致众多矿难事故的发生。
2.2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不到位
安全管理制度是矿山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的基础保障,应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但是在现有的很多矿山企业中,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只是敷衍了事,象征性的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致使安全管理工作虚有其表,埋下安全隐患。2013年3月29日吉林省通八宝煤矿瓦斯突发事故,共造成35人死亡,16人受伤,11人失踪,在这种情况下,矿山企业人不加强管理,反而于2013年4月1日擅自违规派人员到八宝煤矿井下再次处理火区,造成八宝煤矿井下再次发生瓦斯爆炸的悲剧。现有的监管体系中,经常容易出现监督管理混乱,职责不清的现象。监管体系不够健全,监管主体推卸责任,监管力度不够,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这些都严重降低安全监管的作用。2013年4月20日和龙市庆兴煤矿发生的瓦斯爆炸事故,当地政府对该煤矿停产整顿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停产整顿、检查验收不认真,从而酿成这起重大责任事故。
2.3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设备陈旧落后
许多矿山企业因为市场不景气,经济效益不好,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改进设备,设备超期超负荷运行,并且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许多矿山企业已进入深部探矿作业,开采难度加大,最终导致矿山开采的安全设备落后,安全设施不到位,缺乏足够的安全保护措施,给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3.矿山企业紧守安全生产红线的措施
3.1加强安全生产意识的宣传培训
频发的惨痛的矿难事故教训,告诫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多措并举,严防死守,让矿山企业紧守安全生产的红线,确保矿难事故少发生,甚至不发生。其中矿山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是确保安全生产、保证员工生命安全的重要途径,必须始终注重员工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注重突出宣传教育的计划性、针对性、层次性,系统推进,齐抓共管,为矿山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矿山企业应该注重安全生产的宣传,创新宣传方式,普及安全生产的法律知识及科学理念,安全生产的基本常识,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意识氛围,让安全生产意识入脑入心。安全生产的宣传不仅是矿山企业努力,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共同参与和有效监督,为安全生产营造更加有利的社会舆论氛围。矿山企业应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从事矿山生产工作的人员多为农村人口,只是文化水平较低,决定了他们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而煤矿的生产工作又具有很多的安全隐患。实践证明,员工具备安全生产的相关意识和知识,无论是避免矿难发生,还是矿难一旦发生的逃生方面表现都很好地保护自己。所以必须加强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让他们熟练地掌握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只有在从业人员的内心深处拉起安全生产的红线,才能够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减少矿难事故的发生。
3.2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如果政府各部门、矿山企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可以很大程度降低矿难事故发生率,甚至完全可以避免矿难事故的发生。为此,政府部门、矿山企业应该从如下几点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一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法律具有强制性的特点,能约束规范人们的行为,让人们明白哪些可以做,哪些必须禁止,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是进行科学管理,保障安全生产监管的基础性工作。我国针对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问题已颁布《安全生产法》,但这还远远不够,面对新形势新问题,要加快新法规和现有法规的解释性条文的起草工作,制定一系列禁止性规范和限制性规范,明确相关责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二要明确各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政府部门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是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举措,要厘清监督管理职责,让各部门各司其职,减少各部门监督管理的交叉重叠和相互推诿扯皮。三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检查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这是矿山企业搞好安全管理的组织保障。健全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实现安全管理制度化;构建完善的安全信息网络,实现安全管理信息的无死角、全覆盖;推广应用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和安全系统工程等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提高安全管理科学性;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安全管理运行机制,实现企业管理人员、员工安全安全管理的自我约束力等。
3.3改进矿山企业生产管理设备
1.前言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企业生产管理及档案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生产管理就是把企业产品质量抓好,把现场环境卫生搞好就行了。至于档案工作更是可有可无,认为档案管理员只是一个企业资料仓库的保管员,档案管理工作也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不能给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只要“守好摊”,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外调、查档就行了。然而,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管理和档案管理的管理质量上不去,直接导致不少珍贵档案资料缺失,生产过程中积累的技术经验无法留存,企业成本增加,负担加重,整个企业管理也呈现出一片混乱,令企业高层领导大伤脑筋。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的进步,企业生产管理日益标准化的需要,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也变得越来越迫切。科学认识档案管理与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的本质内涵,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能否全面推行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科学、规范化地实行企业档案管理至关重要。
2.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与企业档案管理的内涵
2.1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
标准化体系规定了质量方针、目标、职责和程序,并通过建立相关体系进行过程管理、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目前,IS09000标准已经被100多个国家转化成本国标准。1996年ISO又制定了IS014000环境质量体系标准,它是企业自愿采用、自我约束性的标准。
标准化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过去非制度化、非程序化和非标准化成为我国企业传统生产管理模式的特征之一。它反映在管理业务、管理方法、生产操作、生产过程、报表文件、数据资料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在生产现场:生产无序,管理混乱,“跑、冒、滴、漏”以及“脏、乱、差”等现象比比皆是。随着国际标准化体系管理逐步融入全球领域,这种落后的生产管理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要。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是科学管理的基础,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要求的是科学化的管理。在管理工作中,要完全按照各种规章制度、作业标准、条例等执行,一切都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按制度办事,按作业标准操作,按程序管理。打破传统落后的生产管理模式,低耗、优质、高效地进行生产一直是企业管理者追求的最高目标。
2.2企业档案管理
企业档案是指企业在各项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全部档案的总和(包括计划统计、经营销售、物资供应、财务管理、劳动工资、安全卫生和党、政、工、团工作等各方面的资料)。
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表示,一个没有档案的企业就像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度,没有历史的国度迟早会消亡。没有档案的企业如何积累自己企业的历史、完善和总结企业的成功经验,一定是个难题。大量事实证明,档案在企业管理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准确地反映了企业的成长历程;能防患企业商业秘密外泄;是决策制订的参谋和帮手;是企业文化的活标本;是企业对外宣传的资料库;是员工成长的珍贵史料;是有力的法律武器。
3.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与企业档案管理之间的关系
规范化的档案管理是实行企业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的基础,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是企业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前提条件。企业的日常生产管理体系越标准、越规范,它形成的各项记录资料就越真实有效;而它作为企业档案内容的信息来源也就更完善更有说明力,档案管理工作做起来也更科学更合理。反之,档案管理工作又是企业实行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的重要保证;档案资料作为企业各项活动的历史积累和真实记忆,科学、合理、规范的档案管理能快速、准确、及时地为企业的日常生产管理提供有力的凭据和参考价值,必要时还能起到指导作用。
因此,规范化的企业档案管理与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离开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档案管理,企业的标准化生产管理就无据可依,无凭可证。而离开了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所谓的规范化档案管理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4.标准化生产管理及规范化档案管理的初步实践
4.1生产记录表格的规范
针对企业当前生产管理现场各类记录表格杂乱无章的现象,笔者因持有标准化体系内审员资格证书且具有多年内审及基层技术管理经验,有幸被领导委以重任――在一个月内将各个部门正在使用的所有表格收集起来并加以整合优化。在此工作过程中,笔者发现本公司虽然也推行标准化质量、环境体系,但是却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导致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同是一份“异常处理单”,三个部门就使用了三个不同版本的表格,更有甚者,同一部门使用的“xx生产统计表”现用的表格和以前的居然也不相同。为了将所有表格达到格式统一,笔者严格参照标准化体系程序文件及作业文件的具体要求,在与各个部门负责人协商、取得一致的基础上,以方便于生产管理为原则,对内容与生产脱节、多余的表格加以删除,对内容表述不详的表格加以完善,并将其按标准要求一一编号,并尽量做到一表多用,以减少版面印刷费且方便管理,仅直接使用于生产管理的表格就整合了52份。公司上下通过使用标准化格式的表格后,生产管理现场已然规范了许多。当然,生产管理的标准化不仅是记录表格的规范,还包括产品生产、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检验、质量监督等全过程制定并严格贯彻一系列相关标准,才能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可见,全面推行规范的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刻不容缓。
4.2“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三高档案室的建立
笔者所在的企业为一家新能源公司,因历史遗留问题,加之领导层更换交迭,企业至2011年11月前都没有建立档案库,许多珍贵的资料等到需要查找借鉴的时候才发现已无踪影(譬如大型设备出了故障,连一本说明书及操作手册都找寻不着,令维修人员无从下手,只得请厂家派技术人员前来维修),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浪费;整个公司办公区随处可见有用或无用的文件资料……以总公司为首的高层领导痛心之余,决定以本公司为“档案管理”的新试点成立档案室,而且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起了约52平方米的档案密集柜库房及24平方米左右的档案管理办公室,同时还配置了专用电脑、打印/复印一体机、扫描仪、碎纸机等一系列档案管理的专用设备。软件方面:对档案室提出了“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的三高标准,并要求所有部门对档案管理人员给予工作上的全力支持与配合。笔者因为有着丰富的档案管理经验而“临危受命”,在查阅了大量相关技术资料的前提下,又走访了某“人才市场档案馆”,学习其先进的档案管理经验,随后编写出了适合本单位的《档案管理标准》、《档案室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建设性档案管理文件及《档案移交接收清册》《档案查(借)阅审批表》等日常管理文件。仅至2011年底,便已成功接收科技档案共计506册;文书档案共计1969册;销售档案共计573份;财务档案共计249册;人事档案共计1437份;行政档案共计426册。且档案室自2012年四月初正式实行“档案借阅”制度以来,已先后为工程、研发、财务、人资、生产等提供了上百人次的档案借阅工作,对各类生产管理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资源。本企业档案室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就充分发挥出了其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由此看来,企业档案作为继承、保护与开发事业,对企业科技的发展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是企业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5.全面推行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笔者从事了多年的基层技术管理工作,对制造型企业的生产流程、国际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规范、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了然于心。并深切感受到企业要发展、要壮大,除了要有过硬的技术攻坚力量、雄厚的经济实力外,实行规范、标准化体系的企业管理是企业取得成功的法宝,而生产管理和档案管理既是企业管理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又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石。因此,全面推行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刻不容缓。要想最终达成这一目标,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公司高层领导者应本着高度重视企业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和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工作为立场,在取得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赋予标准化管理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行使职能的充分权力,并制定相关激励机制,把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和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放在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上来,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便形成一股后进之力,推动标准化生产管理和规范化档案管理的进程。
(2)企业标准化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它既是长期工作,也是日常工作。因此,领导者应更新观念,将标准化体系执行人员从兼职的状态中脱离出来,以便加大对全员标准化体系知识的培训宣传力度,使全体员工切实理解企业推进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的方向和决心。同时,企业标准化体系执行人员要将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的概念具体化、书面化、格式化,让每个员工触手可及、触目可望,并对企业标准体系的实施进行认真的策划,对实施的结果进行检验、分析和改进,通过评审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企业标准化体系的持续改进,真正做到生产现场的标准化管理。
(3)企业的档案资料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档案管理又是企业整体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注重抓好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更新观念,力求创新,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魄力。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各主管部门应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理的检查指导,以此带动整个企业对档案工作的认识,真正把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档案管理人员自身要坚持与时俱进,除认真按国家《档案法》及已制订的有关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程序化操作外,还必须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和计算机信息技术,适时实现计算机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将档案管理融采集、处理、存储和传播为一体,促进公司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以便提高档案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全面、高效、优质的服务。
(4)管理层适时监督、各部门负责人积极配合,做好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及规范化企业档案管理的反馈工作。标准化体系执行小组及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将日常生产管理的反馈信息进行处理,以便不断加以修正。
结束语
只有我们全民动员,切实将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和科学、规范化的档案管理落到实处,才能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我们的企业也才会经久不衰,百年传承。
参考文献
[1]陈国华,杨勇.关于我国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更新的研究[J].企业活力,2006,(03).
[2]张忠福.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关系和素质教育[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02).
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不变的主题。安全生产关系到一个企业长期健康、稳步、持续的发展。因此在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安全生产对于企业显得十分重要。随着社会和企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安全问题也日益被重视。一个企业为了实现好的经济效益主要途径是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改善企业生产条件,积极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也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一、我国当前工业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工业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每年工业企业安全事故上万起,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频发的安全事故产生了及其严重的后果,而且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落后的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管理责任制不到位和员工安全意识淡薄等都是造成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因此,我国工业企业安全管理能力亟待提高。
二、当前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
安全始终是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当前工业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企业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企业安全管理忽视风险评价和控制、企业员工素质不高、安全生产管理意识不强和企业安全文化管理滞后。
(一)企业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中,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屡见不鲜。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致使企业在生产中存在较多问题或隐患。企业生产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没有很好的协同合作,仍然存在一些时候把生产放在前,忽导致一些被常提起的安全问题,被企业忙碌的生产所掩盖。
(二)企业忽视风险评价
现阶段,很多企业在没有合理的安全认证和安全评估后,就擅自进行生产。在安全生产项目审批滞后的情况,依然我行我素。一些企业还没有真正重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忽略了对员工安全健康和对设备安全的关注,对危险危害因素认识的深度不够,并且对运用于自动化生产的设备的安全运行缺少足够的关注,恰恰是这些忽视的问题,会给企业的生产和经济效益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企业员工素质不高
工业企业有时会雇佣大量的农民工、施工项目改造相关人员或派遣工。由于他们在企业工作很短的时间,所以一些工业企业在开始进入作业前没有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而且他们自身也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技术和文化素质较低的情况下,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冒险蛮干、违章作业的现象,部分企业还让临时工不经培训直接投入危险作业和复杂操作的作业,在缺乏足够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很可能因此而搭上自己宝贵的生命。
(四)安全生产管理意识不强
在生产过程中,安全意识薄弱,思想认识不到位,这也是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工人在生产过程中自我保护意识差,或者是经常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单纯凭借工作经验,一意孤行,总是存在侥幸心理,另一方面工人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熟视无睹,制度意识淡薄,被动应付安全生产工作,甚至可能在开展安全会议时,没有针对性,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不能很好运用到实际的生产管理之中,有些安全规章制度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落到实处。并且有些地方政府的监管力度不足,对企业安全生产不够重视,导致当地工业企业普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五)工业企业安全文化管理滞后
部分工业企业只管生产过程中的利益,既没有定期开展安全知识培训也没有建立合理的安全规范制度。企业安全管理文化十分落后,没有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因此工人很难养成自我保护意识,很难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来实施。
三、工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改进措施
安全生产始终贯穿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为了很好贯彻工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需要从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重视工业企业风险评价、提高工业企业员工素质水平、加强工业企业安全管理意识、营造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文化等方面改进。
(一)落实工业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尽快完善监管体系,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度、安全考核制度、安全管理监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建立专门的安全监管部门,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每个岗位职工,各职能部门和各级领导。在安全责任制度的规则上认真分析和把握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对安全生产活动的监督,明确安全生产环节中的奖罚制度。
(二)重视工业企业风险评价
工业企业应该重视风险评价,不断完善危险源的界面范围。此外,要加大对安全保障设施的投入,配备必要的安全保障设施,充分识别生产作业场所危险危害因素,并加强风险控制措施策划和实施。强化安全基础设施投放保障,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要求,完善各类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定期对安全基础设施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安全保障设施齐全、正常有效。同时确保给在企业工作的每一位员购买工伤意外保险,确保企业员工能够得到足够的安全生产保障措施。
(三)提高工业企业员工素质水平
为了加强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必须加强对员工岗位操作安全知识和技能开展教育培训,同时还要加强对相关方工作人员和外来临时务工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尤其是对那些危险作业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专门的培训,熟悉操作流程,了解生产过程中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预防为主,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还应使他们了解安全生产的意义和任务,如何判断危险以及如何预防,熟悉各个岗位的职能,严格按照安全生产制度、规范进行操作。
(四)加强工业企业安全管理意识
加强企业安全管理意识,真正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一是对企业负责人和项目经理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教育,定期培训,并严格考核,让他们具备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管理能力。二是认真落实好对工业企业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三是提高领导与员工对安全工作的认知度和生命价值的认识,使他们意识到安全事故的重要性。让其从被动安全保护变为主动的自我安全保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坚决杜绝不安全的行为,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五)营造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文化氛围
工业企业要一手抓经济效益,又要一手抓企业文化。企业定期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和安全知识竞答等,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积极营造企业安全生产文化氛围,致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意识,以安全操作为荣。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企业安全稳定发展,企业才能做强、做大。
四、总结
企业进行合理和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才能实现员工的安全生产。工业企业管理人员应有强烈的安全管理意识和严谨的安全管理态度,并且学会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不断改善生产作业环境、消除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才能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企业稳步发展,进而创造更多的财富,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徐超.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2(13)
电力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发电的高效率和持续性供给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发电企业的档案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的改革开放开始变化的,在发电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都记录在企业档案管理部门所管理的各类档案资料中,这对于发电企业的历史面貌和经济效益有着独一无二的凭证作用,在发电企业的经营管理、安全生产文化建设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包括了丰富的知识信息和科学资源,从本质上反射出企业发展的真实历程,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档案管理中所富含大量信息价值的重要性越发明显,决定了发电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最紧要的任务就是如何提高档案管理的时效性,利用这丰富的资源更加准确、及时地服务于发电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以及研究。
2发电企业档案的主要内容
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电企业安全工作的规章制度
发电企业安全工作的规章制度,包含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以及领导名单和职能分工,兼职及专职安全管理员的岗位责任,企业主要领导与上级领导机关签订的安全责任状,企业与下属单位签订的安全责任书;企业总体安全管理制度;针对特殊工种制定的操作规程和经营管理办法,针对电力生产流程存在的危险有害源等所采取的职业病防范措施。
(二)安全生产工作记录
安全生产工作记录包括参加电力安全监管会议的文字记录,以及企业内部召开的各种会议、研讨会所作的安全工作方面的研究、讨论和决定的记录。企业劳保用品的供应单位、供货时间以及发放计划,企业财产、人员、设备以及运输工具的保险记录;防汛、消防等重要器材的重置、更新数量和时间记录;事故发生后的调查处理结果、报告及定期上交的事故报表;上级单位下达的对发电企业的各项考核标准和检查要求中对安全生产所做的记录,出现重大事故隐患后给责任单位人所下限期整改通知书的存根,以及对整改结果进行跟踪检查的记录;发生事故后所作的调查报告和处理结果以及定期上报的事故报表。
(三)有关设施和设备安全状况的资料
包括电力生产中经营的危险商品和使用高危物品的说明书,发电设备安装和发电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原始文件和图纸的复印件,建筑单位和设备生产商的生产许可证、技术说明书以及产品合格证。以及设备、设施还有交通工具等的损坏和历次维修记录,电气设施、防盗网等的改造和安装更新记录;对高压、高温、以及电器等重要设备的定期检测和检验的记录。
(四)经营合同档案
发电企业的合同档案部分是由文书档案发展演变而来,为了易于管理和利用而设置了单独的一个档案进行管理。与其他企业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文件组成了这个档案,是记载和反映发电企业法律维权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凭证。
(六)有关安全教育和岗位培训的资料
进一步提高和加强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的安全意识,要将安全生产档案建档业务列入安全生产的必修类容。如说每个员工必须参加新员工进厂时的安全教育,不能出现缺人、缺课时的现象;要定期进行小规模的班组安全教育,要让所有员工尽可能及时的掌握所有的安全操作规程新技术,最大程度上减少由于员工因为忽视安全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尽可能保护员工的生命和企业的财产安全。
3档案管理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3.1能够有效地解决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档案不健全问题
目前,许多电力企业仍存在诸多漏洞和薄弱环节,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安全生产档案的不健全。安全生产档案的安全性具有促使企业管理层将安全生产列入日常议程,增强企业全体员工的“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在生产中时刻牢记安全的重要性,并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安全管理人的检查。同时安全生产档案还有助于全体员工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的提升,为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有张有序地开展创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因此,应当重视并强化安全生产档案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
3.2能够确保发电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
随着电力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发电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趋于激烈。而发电企业档案包含着涉及范围广、门类众多的海量信息资源,记录了企业在发展与改革过程中所有有价值的图片、数据以及文字等材料,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的发展历程。有效地管理档案资源,能够为发电企业在发展和市场竞争中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使发电企业能够更加高效地解决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如果企业在档案管理环节发生严重的疏漏,导致一些重要的科研信息和信息资源有所缺失,更不幸的是这些资料信息如果被竞争对手掌握,将严重地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挫伤企业的发展能力。
3.3能够提高企业档案利用效率
在现如今的发电企业里面,各级管理人员逐渐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明白了只有坚持不懈地综合利用各种合理的措施才够够完善企业的档案管理制度、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道理,使档案的时效性得以明显地体现出来,降低档案资料使用过程中的误差,同时提高发电企业各类档案资料的统计精准度。
3.4能够给与并满足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安全是什么?安全是清晨那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我们和谐的生活。安全是什么?安全是我们心里最美丽的愿望,最平凡的寄托,也是最美好的期盼。“安全”是永恒的话题。它带给了企业发展的美好前景,同时又凝聚了太多人的牵挂和责任。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安全是生产的前提,安全是效益的保障,安全是生命的基石,安全是欢乐的阶梯。
都说“安全生产、人人有责。”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它是多少先辈们用血的教训换来的经验总结。安全生产容不得我们在执行过程中有半点疏忽。所谓安全无小事,哪怕是我们在不经意间的一次习惯性违章或者是仅存的一次侥幸心理,都有可能酿成终身遗憾,让原本幸福和睦的家庭失去笑声和欢乐,让原本充满生机的家庭顿感悲惨和凄凉。
我是安监队伍的一名新兵,从事办公室的档案管理工作已有六年的经历。在日常的安全生产事故的档案处理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的事故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有某种潜在的规律可循的,经过细致的观察跟认真的整理,我了解到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经过、原因及应当吸取的经验教训等内容,结合我的档案管理工作,谈谈如何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加强安全生产事故档案的处理,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从而更好的为安全生产做贡献。
一、以安全事故为中心汇成安全事故档案资源
事故档案管理资源就是围绕日常发生的以安全生产事故玩为中心的档案材料,如何做好这项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对已经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档案,以时间为横向线索排上顺序,然后按照事故发生的原因作为纵向线索形成各种专题目录。首先,对已形成的事故档案进行细致归纳,按照事故发生时间进行时间上的排序,然后根据各个事故的发生原因及特殊性进行归纳,形成纵向目录,形成几个重要、常规性的专题目录,如顶班事故、触电事故、高空坠落事故、瓦斯事故、机电事故等,形成经纬结合的效果,面对已发生的事故档案形成特有的专题目录索引,从而提高搜索事故的速度,加强档案管理做好前期准备。
二是对正在形成及将要形成的安全生产事故档案,要根据发生的时间及事故的原因及特性纳入制作的专题目录索引当中,重点在于整个事故的发展全过程,搜集事故从发生到结束的全过程的一切相关资料。认真做好记录及归纳,保证材料的真实性,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整理归纳,将安全生产档案的收集工作纳入安全监管工作系统过程之中。
二、以安全事故档案为中心建立成专题档案集
按照制成的安全生产事故档案为中心,形成以经纬事故目录为索引的各个专题集合,形成各类专题事故集。这项工作是以各类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档案为基础,结合数字化办公,将所有的归档安全生产事故全部调出,按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编号,然后扫描、复印、打印输入电脑,在电脑中形成虚拟的档案库,能有效的保持档案的完整性跟真实性。
三、以形成的专题档案集总结研究成果
一是通过纸质档案跟虚拟档案的结合研究,统计出相关的规律跟信息,按照档案集的内容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相关专题事故出现的规律,那些事故原因具有相同性,那些事故伤亡的人员具有规律性,那些月份容易发生事故,此外,通过对安全生产事故细致的纵向联系跟分析,推理出安全生产事故容易发生在那些人群中,那些日常工作习惯跟工种容易发生事故。
二是通过对专题档案集查询的规律及潜在因素的分析,能有效的分析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几种常见因素,包括日常监管、工作环境、人员素质、思想意识等。针对人员的思想波动、意识行为、工作压力等外在可避免的因素,要加强引导跟教育,从而能自觉遵守工作纪律,提高工作人员素质,身体、心理健康的条件下愉快的工作,不仅能有效的提高产品的质量,而且能有效的从根本上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四、利用专题档案集形成典型的事故案例
在知识经济时代,各类信息多元化,档案管理工作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煤炭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面对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新要求、新变化,这对看似清闲工作的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能够把档案工作做好?能否让档案管理工作在推动煤炭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1 搞好档案工作首先是单位必须重视
任何单位的任何一项工作只有单位重视了、领导重视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以做好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取得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煤炭企业往往会忽视档案工作。对档案工作人员来说,他们应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去争取领导的重视,以优质的服务吸引干部职工的注意,来提高本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
地位来自作为。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首先要爱岗敬业,为领导、各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准确、真实、可靠的信息,为领导的决策,工程技术人员的科技攻关提供方便。档案工作人员自己怀着满腔热情的去工作,忠于职守,在领导和同事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部门的地位也会逐渐提升。另一方面,档案工作人员要积极做好宣传,使领导及干部职工增强档案意识。要经常向领导汇报档案工作情况,多谈一些档案工作对单位长远发展的影响,诱导和启发领导重视档案工作。
2 努力进行工作创新,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档案工作人员既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又要有扎实的档案管理理论知识、煤矿安全生产的专业知识等,尤其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先进管理方法管理煤炭企业的各类档案,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因此,作为煤炭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在学好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认真学习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做好煤炭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
第二条 安保档案是指将企业安全保卫、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用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载体,进行收集、归纳和存放保管,即将安保工作台帐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内容包括:依据国家安全保卫、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结合企业特点制订的安全保卫、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安防和消防设施状况、安全检查、培训教育、发破案、事故调查和处理、经警和枪支管理等。
第三条建立健全市、县(市、区)局以及支局(班组)三级安保台帐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并作为工作考核内容之一。市、县(市、区)局安全主管部门以及支局(班组)应明确管理人员(台帐档案管理责任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安全保卫台帐、档案资料的收集、登记、整理,规范管理台帐资料档案。
第四条安保档案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在省局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指导下,市局监督保障部负责对全市××企业安保档案实施监督考评管理。
第六条市、县(市、区)局安全管理部门应依据有关规定将安保台帐资料档案管理工作纳入评选安全保卫、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或个人的条件之一。
第七条安保台帐资料档案归档的范围:
一、市、县(市、区)局和市局直属单位范围:
(一)安全管理机构,包括:机构设置;安全责任人、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含注册安全主任)名册。
(二)安全责任制,包括: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和各岗位的安全职责;领导履行安全职责考评的情况;上级单位与本单位签订的安全责任书;本单位与所管辖的二级单位签订的安全责任书。
(三)各级领导对安全保卫、安全生产工作的批示、讲话的文书或声像。
(四)安全保卫、安全生产的管理规章制度;枪支、设备等安全操作规程。
(五)日常工作台帐记录,包括:工作计划和总结;消防设施(设备)、经警、枪支、金库、仓储等安全检查;安全教育、隐患整改、事故调查和处理等记录。
(六)安全教育,包括:安全教育的年度计划;参加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培训、知识竞赛活动记录;安全责任人、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安全培训、持证记录;职工安全教育记录;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记录等。
(七)工程建设项目中安防设施审查(验收),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等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三同时”报建与审批资料,各种证照领取资料。
(八)安全检查记录,包括:历次(本单位和上级单位)安全检查记录;重点部位、专项安全检查记录。
(九)事故隐患整改,包括:事故隐患登记;应急防范措施;整改要求、计划措施;整改结果等记录。
(十)事故调查和处理,包括:事故上报、登记记录,事故调查报告、处理结案材料和防范措施等。
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整改的记录必须有被检查(隐患整改)单位负责人和检查(负责隐患整改)人员签名。
(十一)发破案记录,包括:发案报告、破案经过、处理结果等。
各单位可根据上述范围结合本单位管理权属范围进行安保档案材料收集归档。
二、支局(班组)范围:
(一)安全管理机构,包括:上级安全机构设置文件和本支局安全工作分工;安全责任人、兼职安全员(副支局长担任,无设副支局长的由支局长负责)及支局人员分工名册。
(二)安全责任制,包括:上级下发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和各岗位的安全职责文件和本单位负责人、各岗位职工安全工作职责;上级对本单位履行安全职责考评的情况;上级单位与本单位签订的安全责任书;本单位与岗位职工签订的安全责任书。
(三)各级领导对安全保卫、安全生产工作的批示、讲话的文件材料;上级下发的安全工作总结、工作要点;本单位工作计划和总结;
(四)安全保卫、安全生产的管理规章制度、检查规范;各种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上级制订以及本单位结合实际制订的遇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的救援预案和防范措施,包括如:遇盗抢、诈骗、火灾、洪涝、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办法。
(五)日常工作记录台帐,包括:有关消防设施(设备)、电源线路及电器、物品堆放、门(锁)重点部位等上级安全检查隐患及整改(必须有被检查单位检查人员签名)、本支局(班组)每日班前班后自查整改隐患等记录;网点(金库)出入登记簿、值守登记簿;防入侵报警设(撤)防登记簿(卡)等。
(六)安全教育台帐,包括:上级下发的教育的年度计划和本单位年度安全教育学习安排表;参加上级组织的安全培训、知识竞赛活动记录;本单位组织进行的职工安全教育学习记录簿;案例通报等有关学习资料。
(七)案件、事故及事故隐患自查情况上报登记记录,案件、事故(隐患)报告材料(上报后自留一份存档)。
第八条 安保档案工作实行“同步”管理,即:下达任务与提出安全工作要求的文书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同步;检查工作与检查记录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同步;鉴定、验收安防设施与鉴定、验收建设工程文件材料的立卷和归档同步;发案(事故)情况、调查处理、结案和归档同步。
第九条安保台帐档案资料的归档应在以下时间内完成:
(一)文书和声像档案由经办部门或者经办人员在每一项工作任务完成后移交档案管理人员归档;
(二)工程建设项目中安防设施档案,在工程任务下达后安全主管部门督促承建单位在工程验收后两个月内,复印一分交安全部门归档,周期过长的可以按形成阶段分期归档;
(三)重要的安全工作会议、专业性技术会议和学术会议的文件材料,在会议结束后一个月内整理、立卷,并移交档案管理人员归档。
(四)带有密级的安全管理文件材料,应由经办人随时形成随时归档。
(五)破案和事故处理后即将材料整理归档,随后将对责任人的处理结果也一并归档。
第十条收集安保档案材料时,应保证安保档案材料的完整。整理材料时,应遵循档案材料的形成规律,保持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便于保管和使用。
第十一条安保档案材料整理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内容和载体分别进行立卷。对未完成的档案材料,整理时应单独存放,等完成后组卷归档。
第十二条对录音带、录像带、照片、唱片、光盘等非纸质载体的安保档案材料进行归档时,应将每一单项(盒或盘)作为一个保管单位,单独编排档号,并采取按年度结合内容的方法分类整理和编号。其中与文字材料有直接联系的应编写互见号或互见卡。
第十三条反映和记录本单位在安全管理或活动中并对以后有重要参考借鉴作用的安保档案材料,应永久保存。在本单位组织或参与的重大的安全活动中形成的,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档案材料,应长期保存。
第十四条 在职务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必须定期移交档案管理人员集中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者拒绝归档。
第十五条因机构调整安全部门变动时,应当妥善保管安保档案,整理登记后向接收部门移交,不得散失。
档案管理人员调动时,属于归档范围的文件材料必须全部上交,并办理移交手续,不得擅自带走或毁弃。
第十六条 安全部门保存的档案主要供本单位使用。外单位的工作人员查阅档案时,需说明使用其目的和使用范围,并经安全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查阅。
第十七条借用安保档案者应负责所借档案的安全和保密,不得擅自转借,不得折叠、剪贴或抽取、拆散档案,严禁在安保档案上勾画、涂抹、填注、加字、改字或以其他方式损害档案的原有状态。
第十八条重要和密级的安保档案,需要向外单位或个人交换、复制时,须报请单位主管领导批准。
第十九条 安保档案的保存价值应定期进行鉴定。对保管期限的变动、密级调整和需要销毁的档案,必须经安全部门负责人批准。
第二十条 安保档案的销毁由档案管理人员执行,并经安全部门负责人批准。销毁档案时,由档案管理人员和安全部门指派人员监督销毁并在销毁清册上签字。
档案销毁后及时调整档案柜架,并在目录及检索工具中做出相应的注明。
库存档案未经鉴定并履行批准手续的,严禁销毁。
第二十一条 凡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应给予奖励。
(一)安保档案的收集、整理或者开发利用方面做出成绩的;
(二)对安保档案的保护和现代化管理做出成绩的;
(三)执行国家档案法律、法规和企业档案管理制度表现突出的。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单位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可以根据档案的价值和数量,按有关规定责令赔偿。
(一)损毁、丢失或擅自销毁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安保档案;
(二) 将职务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的文件、资料据为己有或者拒绝向档案管理人员移交的;
(三)擅自提供、抄录或者公布有密级档案的;
(四)涂改、伪造档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