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康复护理方法特点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3 17:21:0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康复护理方法特点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康复护理方法特点

篇(1)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126-01

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护理学不断走向多元化、人性化。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成为疾病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骨折的病人病程较长、费用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显得更为重要。张云等[1]认为:其目的主要是维持关节的正常功能,减少并发症地发生。骨折后,如活动减少,渗出液和血液就会发生机化,骨、关节、韧带粘连而导致僵硬,因此要进行功能锻炼。要最大限度恢复肌肉力量及耐力,防止肌肉萎缩。防止骨质脱钙,预防骨质疏松。骨骼活动时,承受重量时新陈代谢,反之新陈代谢停止,骨的生成停止,而骨仍不断的破坏,钙的排泄率大于沉降率,钙会流失,使骨质脱钙。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条件,促进骨质痊愈。骨折的生长靠许多因素,其中局部血液循环是重要因素,功能锻炼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其主要原则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系统有效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是促进骨折病人早日康复的前提和保障。其方法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 功能锻炼

1.1 功能锻炼的具体要求 功能锻炼要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必须强调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功能锻炼的要求在于恢复、促进下肢的主要功能站立和行走。

1.2 分阶段训练

骨折后1至2周:此时骨折断端尚不稳定,伤残肢体血液循环差, 可能还有水肿。应把病人伤肢远端适当抬高, 在肢体远端做轻度按摩, 肌肉做轻度收缩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3]

骨折后3至4周:此时伤肢的疼痛基本消失。可以做更有力的肌肉收缩活动, 还可做伤肢未固定关节的自主活动。骨折固定去除之后:此时除了继续原来未曾固定部位的活动外, 重点要转移到曾被固定关节的锻炼。关节不能做主动活动时, 可由他人或伤者本人帮助进行被动活动。被动活动的动作要轻柔, 用力适当, 活动范围应逐步由小加大, 不能引起疼痛, 防止拉伤、扭伤。关节活动有改善时, 多做主动活动, 并逐步加大活动范围, 延长时间, 以不产生疲劳和疼痛为度。当关节活动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可增加抗阻运动, 肢体上加沙袋进行活动,提高肌力, 加大活动范围, 并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和复杂性, 如进行下肢负重行走、上下楼梯、跨越跑跳等训练, 直到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3]

1.3 功能锻炼的方法

1.3.1 主动锻炼是功能锻炼的主要方法,要依靠患者自身力量进行锻炼,对主动运动的患者多指导、多鼓励,指导患者进行有利于骨折愈合的运动,鼓励患者微小的进步。[1]

1.3.2 被动运动指完全靠自身以外的力量进行运动,被动运动的方法有按摩、理疗、推拿、针灸、借助器械和被动活动。被动活动力量要柔和,不要过累,防止损伤,以患者不痛或轻痛为度。[1]

1.4 功能锻炼的原则功能锻炼要遵循动静结合,主动、被动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1]

2 康复护理

2.1 转变护理模式要以病人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把人看做一个整体,了解病人的身心需要。把功能锻炼和健康宣教贯彻于病程始终。病人入院时就应向其讲解有关知识,让病人有初步的了解,如功能锻炼的目的、方法、重要性等。在未出现并发症之前,就学会基本的训练方法,掌握其要领,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士应正确指导病人,积极有效地进行宣教,不拘泥于单纯地执行医嘱,而是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康复训练中。护士应主动、耐心、细心地经常观察和分析,在适当时给予其鼓励,使病人坚持康复训练,与病人一起找出效果较好的方法,并运用于实际中。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护理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许多护理人员对专科知识了解不够,知识浅薄,主动学习意识差。要不断学习专科护理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并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如医学心理学、物理学等,有效地应用于康复护理中。不断丰富护理人员的内涵,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2.3 运用护理程序实施康复护理将护理程序贯穿于康复护理的整个过程中,更好地实施护理。

2.4 严格做好基础护理骨折病人由于卧床容易发生许多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褥疮、营养不良、便秘等。应该为病人提供舒适的病床单元,保持床铺整洁干燥、无渣屑,鼓励和协助病人勤翻身,按摩受压处,预防褥疮发生。饮食上应该提供营养丰富的易消化饮食,多食纤维素,预防便秘。

2.5 重视健康教育由于病人缺乏相关知识,或护理人员宣教指导不到位,造成病人认识不足,忽略了康复护理,造成很多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向其说明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如何做好功能锻炼,以及功能锻炼的原则和必要性。帮助病人早日康复,早日重返工作岗位。

3 心理康复护理

由于环境陌生、疾病影响,骨折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加之病程较长,康复程度的不同,病人心理压力也很大。但大多数病人的心理反应都随着病情的发展与转归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主要表现为: 惊恐状态、否定状态、抑郁状态、依赖状态、适应状态。[5]护士应该做好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1 护士应该主动热情服务,态度和蔼可亲,向病人介绍住院环境、有关规章制度、有关医护人员、尽快帮助病人熟悉住院环境,减轻焦虑。

3.2 向病人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介绍成功病例,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倾听病人的倾诉,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护士应适当的移情,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时刻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

3.4 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多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思想状况,感情状况,赢得病人的信任,适当的安慰和鼓励病人。

3.5 鼓励病人积极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根据病人伤残程度,分组进行康复活动。通过交流,使病人有了更加积极乐观的情绪,同时也为重返社会的角色适应奠定了基础。

3.6 告知病人康复护理要循序渐进,千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其因为过于急躁而丧失信心。

3.7 实施全程优质服务,做好心理护理,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使骨折病人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必须牢固树立功能锻炼、康复护理相结合的服务理念,有效地指导病人进行康复护理,最大限度地恢复伤残肢体的功能,减轻病人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康复护理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由传统的医学治疗向多元化综合治疗的护理方向转变,其主要目的是尽早使康复工作付之实施,以帮助患者恢复的最佳满意。骨科疾病有治疗时间长、护理难度大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给患者予以科学的康复护理指导,对促进其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6]

参考文献

[1] 张云,王青芳.骨科术后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旬刊),2007, 14(15).

[2] 李剑媛,张福祯.骨科患者的功能锻炼[J].中华护理杂志,2002,(2).

[3 ]高春东. 骨折康复锻炼的三个阶段[J].现代养生,2001(5).

篇(2)

【摘 要】中医博大精深,中药出神入化,是国之瑰宝,佑我华夏,拯黎民于水火,解生命于倒悬;中药及中医手法能疏通人体的经络除却淤阻,使人体气血通畅;能调和阴阳使人体损害的机体向正常功能状态转化。因此,中医对康复护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加强作用。本文将从从中医角度对老年人的康复护理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 中医; 康复; 辩证; 护理

1 老年康复护理的意义所在

康复护理可解除患者的病苦、疑虑,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使老年患者的情绪得以调节,陶冶其情操,淬炼其意志。康复护理工作可为患者创造优美、静谧的颐养环境以及洁净、温馨的护理空间。文化、体育等娱乐活动,锻炼身体,颐养精神。

通过中医中药、以及改善膳食营养、等人性化康复手段使老人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状态,减少患者因疾病或者残疾所造成的心身痛苦,对生命的后阶段提供科学化、人性化、系统化的护理和人文关怀。提升康复护理效果,进一步提升老人的生活品质、生命质量。

2 中医对老年人的康复护理优势所在

2.1 中医治未病的康复护理理念

中医康复护理;是指用中医的理论与方法以及中医治疗康复的各种手段,改善老人患者的生理功能障碍,提高老人患者的生活品质、生活质量,促其早日回归家庭尽享天伦之乐、人伦之乐。

祖国医学讲究“治未病”的康复预防理论,提倡“未病先防”与“已病防变”。

在对老年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实行“未病先防”即防止可能出现的疾病或者生理功能障碍的出现,又实行“已病防变”,对已患有的疾病做出相应的治疗,防止疾病的继续发展。通过中医的康复诊断、与康复护理治疗,严防老年患者病残向更严重阶段发展。

2.2 中医提倡的“杂合以治”康复治疗护理原则

“杂合以治”其实就是综合治疗原则。就是根据病情随机应变,不同的病证,采用不同的综合治疗的原则。倡导标本兼治、动静结合、医疗和自疗并举治疗法则。祖国医学创造性提出了许多康复疗法。更是强调护理调养。提倡“瘥后调摄,防其复发”譬如:肢体功能恢复训练、气功疗法、自然疗养、物理、情志、娱乐康复疗法及传统的针灸、按摩、饮食、药物等方法康复护理。特别,是中医传统手法针灸、按摩可以通经活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2.3 中医整体康复护理原则

整体观念,是祖国医学理论强调“天人合一”,把人体和自然、五脏和六腑等看作一个整体去对待。强调“天人相应”即天人整体观。认为:“天”即自然,天、地、人本源一气。上古医书《黄帝内经》上说: “本气,位也。位天者,天文也;位地者,地理也;通于人气之变化者,人事也。”大概意思是,天、地、人三者是气,处在不同领域的表现,是能够认识和把握的。人与自然休戚相关皆是一气的不同表现形式。五脏" 生命器官" 之间相互平衡、协调以保证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五脏健全才能抵抗疾病抗击外界“六”的侵蚀。中医强调整体康复和辩证康复相结合。因疾病或事故导致的身体功能障碍大多是局部性的障碍。但,中医康复疗法把部分功能障碍从整体考量,用全面康复措施来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康复护理则采用顺其自然、循序渐进的方法。

3 中医康复护理的辨证法。

中医康复护理通常因人而异、因证而异。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每个人体是一个整体,康复治疗要辨证论治,因人而异,不同人、体质不同患病表现出的特点、症状、体征也不相同。康复护理时可依据患者气血阴阳的综合调治护理。如老人往往气血不足,元气衰退,五脏亏损,阴阳皆虚,抗病力弱自身调节适应外界环境能力都差,易患病。老人病证应以预防为主,对其康复护理时,应养生、调摄,固本为要,以防为主。病好后,当调养身心为主,促使其脏腑功能快速恢复。对慢性疑难病证的康复护理因病机复杂,身心具损,正气不足,迁延良久,仅靠药物治疗,难于奏效。可通过康复护理调节人体正气,提高人体防卫能力修复病理性损伤,起到康复的效果

4 康复护理的方式

4.1 康复护理中的饮食调护

脾胃乃后天之本,能生化人体的气血津液,老年患者脾胃虚,水谷之精微难于化生为气血。导致心失所养,脑部供血不足严重时,会导致脑卒中病情发生。对这种患病的老人康护理。可依据患者老人的不同的证候,给予不同的食疗护理。在脑卒中患病的恢复期,在饮食上,可安排补益气血、颐养肝肾的食物。中医康复护理的饮食调护,不但可以补益身心,还可以帮助缩短康复护理的疗程。

4.2 康复护理中的情志护理

情志护理在康复治疗神残的疾病作用突出。特别在对老人的康复护理时态度要诚恳,护理技术要熟练,与患者建立友好关系,消弭患者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始终让患者保持有乐观、积极向上的良好情绪,促进疾病的康复。

4.3 中医康复护理择时而行

中医康复护理强调择时而行。就是依据四时变化,因时调护。依季节、气候特点不同,确定治疗、用药方案,护理时,要因时制宜的制定康复护理方案。如中医采取的扶正法,一般对各种虚证。

对邪实为主的疾病,可采取祛邪法。

因此,因时、因地制宜,依据患病老人年龄、性别、体质及发病季节、所在环境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5 结语

康复护理目的是治疗疾病、恢复人体失去的生理功能。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人体疾病绝大部分可用生物医学模使患者躯体得以康复。而中医针灸、拔罐、刮痧、按摩等可扶正祛邪、平衡阴阳。使人体阴平阳秘、邪不可干。在康复护理中有中医的介入,维护了老年患者的人性尊严,是人性化康复护理的体现。

参考文献

篇(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病症,多发于中老年人群[1,2]。而且该病具有预后难度大的特点,如果远期疗效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就会出现病情反复发作,甚至加重的情况。因此如何保证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才是临床治疗与护理的关键[3,4]。在此前提下,不断有学者提出新的诊疗观点与护理对策,其中康复护理则具有较高的实用效果。在本组探究中,特选取我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以对照护理的形式,对康复护理的应用进行分析,现就探究资料,做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慢阻肺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COPD临床诊断标准,同时排除具有以下特征的患者:①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②生活无法自理;③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④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且在患者入院后,我院统一对其进行临床宣教,使其知悉本次探究的目的与使用的方法,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组以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5例,男性34例,女性21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55.4±4.3)岁,病程8~19年,平均病程(11.2±1.5)年,观察组患者55例,男性33例,女性22例,年龄49~71岁,平均年龄(56.1±4.6)岁,病程8~20年,平均病程(11.7±1.1)年,比较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并无明显差异,更适合探究。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即在进行积极对症治疗的同时,做好患者日常护理工作。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康复护理,①进行康复宣教,告知患者康复护理的重要意义,以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②进行康复训练,分为呼吸训练和体能训练,其中呼吸训练以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为主,腹式呼吸强调对胸腔的训练,而缩唇呼吸则旨在指引患者掌握呼吸节奏,其中腹式呼吸训练20min/次,而缩唇呼吸3min/次,均为3次/d,而体能训练建议采取太极拳和简单的有氧运动,30min/次,1次/d,③可以选择性的进行中医推拿护理,对肺腧穴进行点按。

1.2.2观察评价方法采取对照护理后,首先统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其次以SF-36生活质量评分表对患者进行评价,并参照护理前的评分结果进行护理工作有效性的分析,最后将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取SPSS17.9统计学软件,组间进行t检验,P

2结果

两组慢阻肺患者均顺利完成对照护理探究。统计其护理满意度发现,观察组患者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3.6%。而对其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发现实施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评分结果都明显改善,而观察组护理后的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因而已然成为危及公众健康安全的高发疾病之一。对此,单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固然重要,但也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来保证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因此本组探究通过对照护理的形式,对康复护理进行了对照评析,发现其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分析如下。

绝大多数患者对康复护理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就此,在开展康复护理前,护理人员主要通过康复宣教的方法,来提高患者对康复护理的认知度,以保证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而在康复护理实施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均能有效配合,积极完成护理任务,进而使得康复护理的疗效得到稳步提升。就探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占优,且患者均能遵医嘱在出院后自行进行康复训练,更加保证了其预后质量。

4结论

康复护理在提高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素芳.社区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2):3368-3370.

篇(4)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科性学科, 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WHO列为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并列的四大医学体系之一[1]。康复护理学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护理对象主要是残疾者、老年人、老年病和慢性病患者。康复护理的目的是使残疾者的残存程度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重建心身平衡,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2]。作为现代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应该学习和掌握康复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及技能,以便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识别、了解和解决患者功能维护与促进的问题,在各自领域开展康复护理的研究与探索,进一步丰富康复护理的理论与实践。

        康复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尝试应用了参与式教学法,旨在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实际操作的技能。现具体介绍如下:

        1参与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新式教学方法,它在观念、方法、模式等方面不同于传统式教学, 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已逐步应用于多领域、多学科的教学。

        参与式教学的特点: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互尊互动,共同设计课题。该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3]。

        参与式教学的方法多样化(小讲座、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灵活多变、集思广义、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通过运用“参与式方法”使每个学生能够在紧张活泼、忙碌有序的氛围中获得亲身的体验和感受, 并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 在合作交流中生成自己的新经验[4]。从而真正领略到培训的要义, 在行为上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将新的理念和做法渗透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鉴于参与式教学的特点、优点、效果,应该更快更好地运用推广、改进、丰富、提高,使这一新式教学方法更加完善,对改进康复护理学的教学质量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康复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参与式方法”教学过程

        2.2.1分组:教师可根据班级情况进行分组。我们有意识根据性别、民族进行搭配,每个学习小组10人, 这样可以保证小组讨论效果,保证学习顺利进行。

        2.2.2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是参与式教学的主体部分,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某些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与教师互动学习,互动研究,共同提高。教学设计要明确课时分配、课程内容以及每个章节内容的参与式过程和方法。在活动中,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使用各种参与式教学方法。

        首先,使学生明确康复护理学课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例如用“头脑风暴”法,使学生了解康复、康复医学、康复护理学的概念、区别和联系等。

        其次,整个教学中穿插各种“小组活动”的方式,即围绕一个需小组成员互相协作才能完成的任务, 或是需要讨论才能形成正确、全面认识的话题展开。一般先由教师创设情境、引入话题、布置任务, 然后进行小组活动。

如教学设计“做一天残疾人”活动,由各小组扮演不同类型残疾人,上课之前完成一天的残疾人角色扮演,深入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并考虑我们和社会能为残疾人做什么?创建无障碍服务设施的必要性?如何从自身做起,改进残疾人的生存环境?各小组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写出小组讨论意见,最后推选1名成员在课堂进行汇报,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使学生们充分思考,积极讨论,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这次小组活动,学生们感到相互间协调、配合的重要性,凝聚力有所增强,有的小组甚至深入到临床康复科,更加深刻的理解康复的意义和重要性,对课程产生较强的兴趣。通过辩论和演讲,可以丰富学习内容,使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考虑和观察问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康复护理学课程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5)

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 1月三年时间共收入骨折病人793例。其中股骨颈骨折200例,肋骨骨折162例,上肢骨折170例,下肢骨折174例,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87例。病人因车祸占住院人数的70%,年龄以中老年人偏多,住院时间平均23天。针对骨折病人,我科的康复护理主要采取如下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把患者的功能预后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作为重要的指标,取得了病人的满意和信任,收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1 更新观念

实施康复护理的前提是转化观念,这不仅要求护理人员要及时更新观念,从单纯的治疗护理延伸到预防、康复和保健综合型的护理,同时护理人员也要强化患者和家属的康复、护理意识,使其认识到康复护理是一项经济的康复途径,以此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的参与积极性。与此同时,要求全面提高康复护理人员的素质。新时期下,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德才兼备的康复专业人才,并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核心。所以,护理人员不仅要接受系统、完善的理论基础教育,还应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包括康复医学知识和边缘学科的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了解国内外康复医学的新进展、提高护理科研水平,并定期选派护理业务骨干到国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参观培训,以此提高自身的康复护理水平。

2 心理护理

对病人加强有关康复知识的教育和宣传,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并能够科学的评估自己伤残程度,使事故造成的心理障碍逐步减轻或消除,打消患者顾虑,增加康复信心,帮助患者及早树立实事求是的生活目标。及时肯定病人在功能锻炼中每一细微的进步成绩,使病人对护理工作表示信任,为以后的协助锻炼打下基础。

3 做好患者家属的指导

大多数骨科患者生活自理存在障碍,心理负担较重,在此情况下,家属的陪伴与支持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在做病人心理护理工作的同时,也要重视对病人家属的心理指导,鼓励家属对患者多加关心、体贴照顾,满足患者需要,并向其介绍同类病人的康复经验。在对病人实施康复训练的过程当中,家属可以起到积极参与、协助、督促的作用,尽力使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当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4 知识宣教

通过对在职护理人员康复护理知识的培训,使其尽快掌握相关的康复护理技术和医学基本知识,便于护理人员尽快开展康复护理工作。与此同时,也可以利用黑板报、墙报、科普读物等宣传资料向社会宣传康复护理学、康复医学的工作规律、技术、特点和方法,让人们认识到康复这一科别,并明白其实用性和必要性,将康复护理、康复医学推广到人们之间。

5 规范操作标准

规范操作标准主要是指规范护理内容与行为。对各项康复护理技术操作标准进行统一规范,建立健全完善的康复护理评定系统,对各种辅助器具的使用方法要熟练掌握,并重视心理护理,加强健康宣教。对康复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加强教育,鼓励其努力学习康复护理新技术,并建立严格规范的康复护理方案,保证每一项康复护理技术都要有相关医学依据做论证,每一种功能障碍均有一套完善的康复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在康复护理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地总结护理经验,制定出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各项康复护理常规。

6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全身和局部的功能锻炼。全身的功能锻炼,可以增加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增进食欲。伤肢适时、正确的功能锻炼,可以减轻肢体肿胀,促进骨折愈后,预防肢体废用性萎缩,尽快恢复肢体功能。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量身定制为病人制订个案的功能锻炼,每天有专职的康复护理护士为病人进行康复护理。骨折初期由护理小组按个案护理训练内容循序渐进进行功能训练,与病人交谈,将健康教育内容向病人、病人家属介绍。骨折中期护理小组让病人家属参与其中,手把手教病人家属,利用前期的健康教育知识,进行实践。骨折后期宜强调肢体功能锻炼,期间家属或病人唱主角护士在一旁指导进行康复护理,随着训练的加强和病人体质的恢复,使病人获得感情上的满足并培养其生活自理的成就感。

7 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一个全面的骨科护理人员,不但要求仪表端庄、服务亲切;还要具备丰富的骨科护理知识理论、人文知识、科学情商,这样才能顺利赢得病人的信任,真正达到护理人性化服务并彻底摆脱片面的追求服务好、态度好的旧观念,如:在截肢病人做手术前准备的时侯,护理人员除了做一些常规的术前准备和健康指导外,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如患者担心术后身体结构的改变会给生活带来不便的时候,护理人员应及时讲解截肢的必要性及如何做好术后安全防护;对疼痛的病人,要对其认真分析讲解引起其疼痛的具体原因,使病人能够正确认识疼痛、提高痛阈,使患者认识到护理人员是自己的科学指导者,使其再次加深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程度,这样只有展开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才能使患者满意度逐渐提高,并使其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发展。

篇(6)

【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742-02

近年来,对医学教学模式的研究成为医学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医学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中介和桥梁,对其做进一步的探讨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而且有益于促进教师反思性地成长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状况。教学模式实质上是一种教学结构,必须蕴含特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要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要能提供可参考的有一定操作性的教学活动结构或程序,具有与之相配套的基本教学方法。康复护理学是一门新兴的护理学科,康复护理是以提高人的整体功能及生活质量为目标,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整体护理的推广和发展,康复护理教学也成为整个护理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康复护理学教学体系正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现成的模式,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设计和建设。

1 康复护理学教学的现状

1.1 康复护理教学的师资状况

康复护理教学的师资队伍基本都是由来自康复各个科室的康复医师组建而成的。对康复护理的教学有一个重新认识学习的过程。如何组建康复护理教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如何将康复医学与临床护理有机的融合,如何将康复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护理临床,是康复护理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2 康复护理教学的课程内容

目前,《康复护理学》统编教材,其内容无论在康复护理理论方面还是在康复护理技术方面都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康复护理教学的需要,康复护理教学内容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康复医学教学内容的束缚。

1.3 康复护理的教学方法

到目前为止,康复护理的教学仍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形式多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此种方式

主要的弊端是单纯强调传授具体知识,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康复护理的教学中得以普遍应用,但在教学方法上对学生思维、分析、创新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没有更大的突破。

2 康复护理教学模式探讨

2.1 建立、完善康复护理教师队伍

应该按照美国康复护理学会定出的康复护师资格标准培养和选拔康复护师,充实康复护理教师队伍。我们可以从毕业生中选拔优秀的护师进行2―3年康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之能满足和适应康复护理教学的需要。建立康复护理自己的教师队伍,彻底改变康复护理教学由康复医师承担的现状。

2.2 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康复护理的特色

康复护理是护理人员和其他康复专业人员通力合作,从护理角度帮助伤病残者, 使他们在肉体、精神、情绪、社会和就业方面的能力,复原到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以便他们在生活中尽可能地独立,从被动地接受他人护理,转变为自我护理的动态过程。它与康复医学以及其他临床护理在工作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上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应从康复整体护理、康复护理评定、康复护理技术、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和康复护理管理等方面组织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要充分体现康复护理的特色。其中,康复护理的基本技术(与转移、关节挛缩及其预防和处理、压疮预防和处理和日常生活活动的独立及其护理)和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的过程在教学中应该占重要地位。康复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技能性很强的学科,在康复护理学的教学上,除了要让学生充分掌握有关理论原则外,更重要的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康复护理过程中的康复护理评定是贯穿整个学科的基础与核心。不仅如此,康复护理评定中的一些基本技能,如ROM 的测定、肌力测定、步态分析等肢体功能的评定在骨科、神经科也运用广泛。因此搞好康复护理学的教学工作,不仅是本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康复的要求。康复护士应能通过功能评定和功能预后的预测, 了解残疾者在某阶段的最佳健康状况,制订出切合实际的康复护理目标,并使残疾者亦充分了解此目标,共同为达到此目标而努力。

2.3 课程设置及学时的安排

康复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和临床各科都有很大的联系,涉及的面很广。鉴于康复护理学的广泛性、多科性特点,康复护理学的课程可适当安排在临床护理课的较后期进行。此时学生已接受了较多的各科临床医学及护理知识,这样对学习和掌握康复护理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学时的安排上,康复护理学的教学总时数一般多为30余学时,课程安排太紧,有些内容只能压缩或删除,影响了整个内容的连贯性,也对教学效果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同时,也与康复护理在整个护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不相符。根据现行的实施情况来看,以6O学时左右较为适宜。其中,康复护理概论(4学时)、康复护理评定(16学时)、康复护理技术(10学时)、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10学时),除了课堂理论教学外,可适当增加实习或见习课(2O学时),两者的比例可为2:1。这样可使教学安排更为科学、合理,也便于学生学习、掌握这门知识。

2.4 建立现代教育观念,改良现有的康复护理教学方法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迅速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知识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应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软件”建设,是教育科学化、现代化的关键,也是培养跨世纪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保证。现代教育观念的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和广阔。它包括:全面的质量观;科学的人才观;教育创新观;现代教育价值观;现代学生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与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运用密切相关。国外医学教育重视强调:综合性(基础与临床的综合)、实践性(重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主动性(在启发式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注重基本素质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所以在康复护理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以采用课堂教学与导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导学是教师指导、引导学生学习。导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终身学习的需要,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能直观生动展示变化,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建立开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认知工具(如:参考书、期刊杂志、网络课堂)。充分利用校园网采用E-mail、BBS或QQ群等进行问题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综合性、实践性、主动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华夏出版社.第1版[M].北京.1990

篇(7)

随着内镜学、影像学及生理学的发展及知识更新,胆囊结石的外科治疗手段有了新的选择,传统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逐渐被选择性胆囊切除或保胆取石所取代。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保胆取石手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手术安全性高、同时还能保留胆囊的生理功能等优点,而手术的护理配合上需要使用两种腔镜,加大了护理的难度。我院护理团队通过临床护理实践,探索出针对保胆取石手术的围手术期临床康复护理路径,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3年1-12月实施临床康复护理路径后的50例拟行保胆取石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1~68岁,平均(48.7±23.5)岁,体重43~87kg,平均(63.8±17.4)kg;选取2012年1-12月实施临床康复护理路径前的同病种病例50例作为对照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19~71岁,平均(53.61±21.4)岁,体重41~89kg,平均(65.2±18.7)kg。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胆囊结石,彩超证实胆囊壁无水肿、无胆总管扩张,具备保胆取石术指征,患者本身有微创治疗意愿。排除厚壁胆囊及胆总管扩张患者。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康复护理路径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其内容参照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设计而成,护理内容包括手术前1d行护理评估、手术当日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的相关护理和手术后1d的护理随访工作。临床康复护理路径表主要内容,见表1。

观察指标:对两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其中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分为优、良、一般、差4个等级,患者满意度调查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P

结果

观察组手术总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4.653,P=0.000;t=-6.659,P=0.000);观察组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Z=-3.129,P=0.002;Z=-3.525,P=0.000)。见表2~4。

讨论

篇(8)

多篇文献报道了髋关节置换手术成功的经验,并对术后护理进行了总结,由于康复护理的内容没有被重视,由此会影响手术的整体效果。而我科设立了由专业康复医生及康复护士组成的康复小组,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方案,使髋关节置换后达到满意的康复效果。现对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的481例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与效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实行481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男性142例,女性239例,平均年龄66岁,小于60岁82例,60~79岁340例,80岁以上56例,90岁以上3例。术前天数3d,术后天数7.5d。出院后1w、1个月、3个月随访康复效果。

2 术前康复护理

包括全身和各肢体功能的评估,制定康复护理计划。术前康复护理主要是评估患者全身肌力、步态、患髋的活动范围及患髋有无疼痛,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及对康复的认知度的评估,并对患者进行适应性的康复训练,讲解手术相关的康复知识及训练方法,预防并发症的活动指导,通过系统的术前准备使手术后康复训练顺利进行。

3 术后康复护理

术后护理除了常规护理外,康复护理成为手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因为术后的康复护理直接影响患者预期达到的康复目标。

3.1做好心理护理,克服心理障碍 术后患者因切口疼痛、心理恐惧等多方面因素,不能配合进行主动活动,使康复锻炼不能尽早有效进行。康复护士应做好心理护理,加强沟通,耐心介绍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对达到手术理想目标的重要性,有伤口疼痛时功能锻炼在给予镇痛药物后进行,让患者能积极有效进行功能锻炼。

3.2术后早期的康复护理

3.2.1患肢正确姿势保持及肌力恢复锻炼 术后术肢保持中立外展位,穿"丁"字鞋并外展15°~30°,防止术肢内收、外旋,足尖保持向上达到中立位,膝下垫软枕以利于术肢处于放松状态。翻身时双腿间夹软枕,由护士协助,一手托患者臀部,一手托膝,将患者与身体同时转为侧卧,禁止内收内旋[1],避免向患侧翻身。术后第1d指导患者行患肢肌肉的静力收缩运动和远端关节活动。如踝关节的主动背伸、跖屈运动及股四头肌、N绳肌训练,同时患肢穿弹力袜,给予足底静脉泵2/d,45min/次,以防止术肢肿胀及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2.2根据对患者的术前和术后评估结果和手术方式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在术后尽早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卧位时的髋关节活动,以恢复肌肉力量,逐渐增加髋关节活动度为目的。①术肢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术肢伸直同时收缩肌四头肌,保持5~10s;术肢直腿抬高训练:要求患肢伸直抬高离床面20cm保持5~10s再放下,每组20次,3~4组/d。②在无痛情况下加强术侧髋关节周围肌群力量练习,做抗阻股内侧和股外展力的等长肌力训练:即在股内侧和外侧给予阻力,让患者主动内收和外展术肢每次5s,放松5s,尽量完成5~10次/h。练习时避免术肢超过人体中线[2]。③仰卧位屈髋屈膝运动:屈曲膝关节使足跟滑向臀部,然后伸直,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屈髋

3.3手术1w后的康复护理 何时下地练习行走受假体类型、手术切口方式和患者体力恢复情况而定。并严格执行医嘱,但必须在康复护士指导下扶助行器行走。术后6d~3个月在锻炼髋关节活动度和加强股四头肌力量训练的同时做好下床和步态的训练。下床前先将床头摇高45°~60°,从卧位到坐位,使患者有一个适应过程,以减少起床后头晕、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先协助患者床边站立练习,2次/d,等适应后再练习行走。下床时患者先移至健侧床边,健侧下肢先离床并使足部着地,患肢外展,屈髋

3.4出院的康复护理指导 在患者出院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指导,出院后继续康复训练,至少坚持6个月,直到髋关节的功能恢复稳定。应遵循患肢不负重的双拐行走患肢部分负重的单拐行走弃拐行走的原则,不宜参加剧烈活动,要防止人工关节脱臼及保护人工关节。不过早弃拐行走,不弯腰拾物,不坐矮凳和过低的坐便器,不盘腿和翘二郎腿,不提拉重物,借助穿袜器穿袜,或采用以下姿势穿袜,术后3w可坐在椅子上,伸直健侧下肢,屈膝、屈髋,将术肢小腿置于正常膝下方,一手握住患肢足底,一手放于患膝内侧,轻轻向下,并逐渐屈曲正常健肢膝关节,这个动作同时含患髋关节的屈曲,内收和外展,使患者能够自如的穿鞋袜。保持居家活动区域内宽敞,利于行走,穿防滑的鞋子。

4 术后康复护理的特点

康复功能锻炼的内容多,且需长时间锻炼,锻炼过程中或锻炼后可能会引起疼痛,部分患者出院在家因没有康复人员在旁指导,产生怠慢心理或锻炼不到位,导致康复锻炼不能有效进行。康复护士进行锻炼时应循序渐进,予疼痛评估并及时处理疼痛。针对每个患者的特点,建立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出院后指导家属督促功能锻炼,护士做好定期电话回访予以指导。481例患者经过住院时的康复护理及出院后的康复指导,3月后随访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5 体会

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患肢肌肉和关节功能早日恢复,对于维持关节稳定性、恢复髋关节功能、减轻关节负载起着很大的作用,成功的护理,需要患者本人、医务人员、家属的多方配合完成。

参考文献:

[1]林慧玲,林锦芬,潘耘,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得护理[J].广西医学.2012.34(9):1245-1246.

篇(9)

术前完善检查,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后,即与家属谈话,签署治疗同意书,行ADIM(阿霉素、达卡巴嗪、异环磷酰胺、美司钠)方案化疗2周期后,对照组行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3例、异体骨植骨术15例,干预组行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4例、异体骨植骨术14例。术后行继续化疗4~6周期,方案同术前。

2.护理

2.1常规康复护理

根据患者心理状态、化疗及手术不同时期给予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化疗护理、术前术后护理、肢体功能锻炼。

1)心理护理:恶性骨肿瘤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病程长,预后差,60%~70%的患者都会对自己所患肿瘤的性质有一定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需要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特点,进行心理疏导,稳定患者情绪,创造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争取家属、亲友、同事的配合,消除患者的顾虑,增强患者的求生欲望和对治疗的信心。

2)化疗护理:评估了解患者的情况,合理选择化疗通路,全面进行化疗知识宣教,观察化疗副反应并积极进行预防和处理,帮助患者顺利完成化疗。明确患者肝肾功能及骨髓造血功能,观察患者有无潜在感染病灶和淋巴结、肝脾肿大等,以作为确定能否化疗及其观察化疗反应的依据

3)术前康复护理:提前戒烟戒酒,行深呼吸及咳嗽训练,教会患者床上使用便器;指导患者患肢活动,防止病理性骨折的发生;协助完善术前检查及完成各项术前准备。

4)术后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肢体血液循环及感觉运动功能、引流液的情况等;保持伤口敷料整洁干燥,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保证患者的营养与水分的摄入;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5)术后康复锻炼:根据患者病变部位,指导患肢功能锻炼方法。手术后1~5天:被动活动,每2小时按摩10分钟,协助关节屈伸活动;主动训练,足的背伸和跖屈,每隔1小时10下,每个动作持续10秒;该阶段锻炼的主要目的是牵拉挛缩组织,避免粘连,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栓塞。手术后5~14天:可在保护下进行抱大腿上提屈膝活动、侧身患肢在上做无重力屈伸膝关节动作、仰卧于床边患肢小腿悬于床沿下、健侧足与小腿压于患侧足上做向下悠压动作、上楼梯以及双拐下地行走等主动活动,该阶段锻炼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关节功能,加强肌肉力量。手术后15天~2月:逐渐负重行走,可进行无辅助平路练习行走、上下楼梯练习等功能锻炼;拆线后进行用力推拿按摩瘢痕部位,使瘢痕软化。该阶段锻炼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加强肌肉力量,增加患者平衡能力,逐渐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6)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进行出院指导,包括继续功能锻炼的方法、定期复查及门诊随访、按时返院继续化疗等。

2.2全程康复护理干预组在给予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整个住院过程中,实施全程康复护理干预。

1)术前康复护理注重前瞻和取得患者配合:自患者入院起,即充分告知术后康复锻炼的目的和意义,根据患者病变部位,指导并教会患者术后不同时期功能锻炼方法。责任护士每日2次检查患者掌握情况,对没有完全掌握者继续进行指导直至病员完全掌握,并督促病员练习。

2)术后康复护理注重早期、个体化、实效:将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时间前移,自患者术后全麻清醒或持续硬膜外麻醉肢体感觉、运动功能恢复,即进行肢体被动活动、足的背伸和跖屈以及踝关节旋转活动,以尽早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牵拉挛缩组织避免粘连。与主管医生讨论,了解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特殊要求,必要时调整康复锻炼计划。责任护士每日上午、下午、术前3次督促指导病员进行康复锻炼,术后疼痛者给予充分镇痛,保证病员按要求完成锻炼。

3)出院后的延续康复护理:病区成立延续康复小组,小组成员为三级医师和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的专业护士。通过电话或QQ每周一次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康复锻炼进展、进行肢体功能评估,并根据患者情况指导继续康复锻炼。

3.评估工具

本研究结合下肢恶性骨肿瘤手术病员的实际康复需求,采用2.0版本Oswestry腰背、下肢功能障碍评分问卷调查表的部分项目评定患者下肢功能,能客观的反映病员术前术后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生活状况。

4.统计方法

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Sig<0.01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肢体功能(采用2.0版本Oswestry腰背、下肢功能障碍评分问卷调查部分项目评定,分值越高表明肢体功能越差)在腿痛程度、个人生活料理情况、行走状况、坐立状况、站立状况、睡眠状况六个项目评估总分相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术后1周、2周、1月总体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肢体功能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1月相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篇(10)

    中风作为人类健康的第二大杀手,其主要特征是起病急骤,神经功能出现局灶性缺损,同时其具有很高的患病率、发病率以及致残率[1]。大多数中风患者所留有的后遗症的程度是不同的,在早期即对其进行康复护理,有利于残疾程度的降低。文章通过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77例中风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康复护理的77例中风偏瘫患者,该7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其中男45例,女32例,年龄28~83岁。该77例患者中有57例患者是由于脑血栓引起的,20例患者由于脑出血引起。同时,该77例患者中有50例患者上肢肌力<3级,27例患者上肢肌力>3级;51例患者下肢肌力<3级,26例患者下肢肌力>3级;患者均没有出现意识障碍,住院时间18~62 d,平均35 d。

1.2  方法:对该77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实施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技术,并评定患者肢体功能。为了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评定,我们采用了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法,特别是针对初期评定时,我们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记录表格,并根据表格拟定康复护理目标及计划。

2 结果

    文章通过对77例中风导致偏瘫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并在其出院前按照ADL评定方法,Barythe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分级法进行检查。有45例患者评分在60分以上,30例患者评分在40分~60分,2例患者在40分以下。

3 护理体会

3.1  评价患者功能:对入院后的中风患者要先观察,并与其本人及家属交谈,对其意识状态、认识能力、言语、吞咽状态、偏瘫程度、肌力大小、病程长短、大小便控制能力进行检查并详细记录,同时制定早期康复护理目标及计划。

3.2  加强生活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当对生活起居方面给予指导,并为其制定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同时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①预防发生坠积性肺炎,将患者口鼻及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清除;②预防发生口腔及眼部炎性反应,做好患者口腔护理,使用无菌盐水纱布敷盖眼睛;③预防发生压疮及尿路感染,对患者皮肤要加强护理,定时翻身,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必要时使用气圈。同时要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平整、舒适。对尿失禁者要保持会的清洁干燥。

3.3  饮食护理:给予患者充足的营养,使其机体的抵抗力得到提高。对于有吞咽困难的患者,插胃管给予鼻饲的时间应当在其发病后的72 h后。

3.4  心理护理:在患者康复中,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中风患者从正常人变成残疾人是发生在一个极短时间里的,其不能自理生活,不能从事任何活动,遭受了巨大的心理打击及创伤,由此感觉恐惧、悲观、失望、紧张等,尤其是失语患者,其感受更为突出。护士在对其进行护理时要有针对性的按照患者的病理心理特点,多接触、多询问、多关心鼓励患者,在照顾其生活时要耐心细致,同时要做好基础护理。在取得患者信任和合作后,要树立患者积极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他们在进行治疗和康复护理的时候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

3.5  护理:良肢位是早期康复护理的关键,主要是为了防止或对抗出现痉挛姿势,使肩关节得到保护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的。护士应当从患者入院即将自然改为康复卧位,为患肢康复奠定基础。时刻保持肩关节的外展外旋,前肩伸直外旋,髋关节内收内旋及手指伸开的抗痉挛康复姿势有利于使患肢的恢复。应将瘫痪肢体的手指关节伸展,同时为防止足下垂,踝关节应当稍背曲,在下肢外侧部放置沙袋或其他支撑物,有利于防止下肢外旋。患者每种卧位尽量不要超过1 h,这对于瘫痪肢体的血液循环及康复进展都是非常有利的[2-3]。

3.6  训练患者自我护理:患者康复情况良好,应当逐步将患者的训练过度到自理方面,护理人员在对其进行指导时,要确保其安全,始终守在其身旁,并适当的给予协助及鼓励。当患者肌力恢复到一定程度时,要在日常生活中将ADL训练贯穿进去,如洗脸、刷牙、进食、脱衣等训练。

    总之,通过对中风偏瘫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及训练,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机体内部的潜能,同时对脑神经功能的重组再现都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从根本上对偏瘫肢体功能进行改善,使患肢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有利于各种并发症的减少。在进行康复护理训练中,不仅可以使医护患关系更加融洽,同时也可以促进患者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从而及早重返社会和家庭。

4 参考文献

篇(11)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nursing and routin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unction improvement for patients with stroke and daily living ability.Methods 119 patients with stroke were divided into routine nursing group(control group)and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experimenta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nursing,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 addition to the above also accept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nursing,After comparing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treatment,one month and three months on the lower limb function and ADL score.Result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P

Key words:Stroke;Rehabilitation nursing;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脑卒中又称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组急性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以起病急骤,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特征。脑卒中患者可出现运动、感觉、言语、认知、颅神经功能方面的障碍[1],脑卒中具有发病率、致残率高的特点,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脑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2]。康复护理是在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围绕全面康复的目标,护理人员密切配合医生及其他康复专业人员,综合运用护理理论技术,帮助康复对象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的专业护理[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119例脑卒中住院患者,其中男70例,女49例,年龄44~76岁,平均(63.2±0.8)岁,其中51例行手术治疗,全部患者经CT或MRI检查,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4],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康复护理组(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组(实验组),两组分别为60例和5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变性质、程度、肌力、是否手术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和基础康复护理,包括药物、心理护理、功能训练、中低频脉冲电治疗、康复教育及合理饮食及休息护理指导,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指导患儿服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中药及针灸、穴位注射、中药外敷、熏蒸、按摩推拿治疗。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一般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开始[5]。

1.3评定 两组患者全部在康复治疗护理前和治疗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进行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用Fugl-Meyer评价法评价;日常生活的能力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比较统计两组患者功能障碍的程度[6]。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全部数据用(x±s)表示,数据资料用F检验和t检验,组间对比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康复护理治疗前后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

2.2两组患者康复护理治疗前后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见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P

2.3两组患者康复护理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见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

3讨论

医学研究发现,脑卒中的主要危害是因为脑出血后形成血肿,出现"占位效应",压迫周围脑组织,使脑组织缺血、水肿、坏死,导致神经损伤,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7]。脑卒中患者经过合理的治疗和康复护理,其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都具有一定的重组和代偿能力。这是患者机体功能能够恢复的理论基础,也是康复护理学应用的基础理论之一。脑卒中后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及时的康复训练能加速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的重组或代偿,脑卒中后患者肢体恢复[3]。脑卒中在中医领域属"中风"范畴,中风发病与痰、瘀、虚、风、火等因素有关,气虚血瘀是本病的关键,因此治疗上以补气活血为治则[8]。根据中西医的理论,结合西药改善脑缺血,中药减少"占位效应",改善大脑微循环,减轻继发性脑组织损伤,促使脑神经功能恢复[9]。脑卒中患者在运动疗法、局部的感知觉刺激、作业疗法、认知及言语训练、吞咽功能障碍、心理治疗等现代康复治疗的同时,早期介入中医的针灸、推拿按摩、穴位注射、熏蒸等治疗[10],能更加强调整体观念及辩证施治,有利于中西医互补,结合创新,进一步提高脑卒中的临床疗效[11]。同时,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详细介绍疾病功能康复的重要性,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功能训练的方法、注意事项,常见原因的处理方法,注意患者心理康复,减少患者的孤独感。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Fugl-Meyer评分及ADL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均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在第1个月及第3个月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及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因此认为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更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能够为患者各种功能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康复治疗时间,加快患者康复的进程,同时有效降低神经功能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自理程度。早期介入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同时减轻家庭及社会经济和精神负担,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方善.628例急诊昏迷患者的病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5):2336-2337.

[2]吴兆苏,姚崇华,赵冬.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3):236-239.

[3]薛梅,冯娟.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8):132-133.

[4]中华神经内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6):379-380.

[5]卢秀红.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3,16(10):153-155.

[6]白晶.神经内科护理中关于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8(10):239-240.

[7]王晓兰.脑卒中的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0,1(7):64-66.

[8]赵杰,张东生.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塞225例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4:2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