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效课堂的策略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3 17:20:5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效课堂的策略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效课堂的策略

篇(1)

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有了高效的课堂,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高效的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大多数学生都有思考和表现自己的机会;要关心学生的情感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才是最高的。笔者在教学中对打造高效课堂有以下几方面的实践:

一、充分了解学生,因人施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数学教师在课前要充分了解学生个性,大多学生的个性是在学习中希望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教师要多表扬。要了解学生整体已有的知识基础,避免课堂上教与学脱节;要了解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并适当地引入课堂,穿教学的过程,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要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有针对性地进行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搞好提优补差工作,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亲和力,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让每一个学生都以良好的心态来学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数学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是学生喜欢数学课的根本。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赞扬,激发他们对数学课的喜爱,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三、良好的自学能力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坚强后盾

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比如,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预习时要设置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这样学生在预习时可以有的放矢,还可以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测评时让学生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通过例题使学生学会自学方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让学生明白“授人以渔”的道理。

四、注重课堂实践环节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知识只有经过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将所学的知识消化吸收、理解和牢固掌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实践中。例如,笔者在执教《圆的周长》一课时,让每个学生都各自做直径为3、4、5厘米的硬纸圆片,并指导学生用这些圆片在有刻度的厘米尺上滚动一周,记录下每个圆片滚动一周的长度,用得到的数据除以圆的直径,得到3个数据,比较这3个数据,探寻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通过计算,我们会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这3倍多一点的数据,就是圆周率,然后向学生演示推导圆的周长的公式。这样的动手实践活动,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五、合理利用学具、媒体资源,追求高效课堂

如果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只是一味地讲,会使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压抑学生的情绪和思维,教学效果会很不理想。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的需要,合理利用学具,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课改为主动地去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看、听、说等各种感官来参与教学活动,把抽象的“数”和具体的“形”链接起来。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加快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笔者在执教“射线和角的认识”时,借助课件动态演示直线、线段、射线的形成以及它们间的关系,较为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掌握三种线各自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在执教“圆的面积”时,利用课件模拟剪拼,把圆等分成8份、16份……化曲为直的问题在有限的时空内得到妥善解决,得到了圆面积公式。这样既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益。

六、形成良好的习惯,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审题,按时完成作业,认真书写,计算后认真检查,自己能做的事情不依赖家长等好习惯。好习惯一旦形成,将会伴学生健康成长,所以要致力培养。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反复,但我们要善于抓反复,反复抓。这些都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保障。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教育质量的提高才不会是一句空话,才会落到实处,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为学生今后成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沈成菊.《数学教学研究》2008年.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2)

现在的语文课堂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这种教学势必削弱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语文的魅力,导致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不强,同时人文的熏陶也大打折扣。为此,大家都在探索如何建立高效课堂。纵观各名校高效课堂的范式,笔者认为打造高效课堂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重视阶段教学

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思维的发展、情感的发展、人格的独立、精神世界的逐渐丰富,在一堂课的学习之后往往很难看到明显的变化,只有在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才会看到明显的变化。在语文教学中,高效是相对的、辩证的。要达到真正的高效教学,必须让学生充分经历每一个学习过程,除此别无他法。要达到真正的高效教学,有时要舍弃对一堂课表面效果的追求,从而腾出时间让学生经历一个又一个扎扎实实的语文学习过程。

二、高效源自生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学生的学情就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就是教学的落点。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尽量从学生的角度解读文本、确立目标、设计训练点,这样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必须以生为本,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重视细节教学

学习了一些高效课堂模式之后,一些教师开始效仿,并创立了本土化的“三段六环节”教学模式。但在同一模式下却有着截然不同效果的两节课。老师设计的诸多问题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我们应该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在教学别要注重细节教学。所谓教无定法,不要让模式束缚了课堂。

再如一些特级教师的课,不言高效,却处处体现着高效。他们特别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注重学法指导。例如吉春亚老师的《爬山虎的脚》一课,开头就告诉学生,叶圣陶老先生的写作秘诀是“观察,观察,再观察”。其中有这样一个细节:

师:用我们的手指当爬山虎的脚,一边读句子,一边做动作,表现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学生互动,老师巡视。

师:怎么是一脚一脚往上爬呀?我们仔细观察,请看课件(播放课件),这是“触”,这是“巴”、“拉”一把了,“贴”住墙了。这就是“一脚一脚”往上爬。

师: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在学生练习说话的时候,老师示范:“茎就长大了,在茎上长叶柄的反面伸出了六七根细丝。”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适时地做了引导,同学们更活跃,所表达的内容也更到位,更精彩了。灵活的教法,细节的指导,让学生发现学习之美,反思自己的学习特点,从中总结学习方法,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高效课堂离不开多读、多背、多写

篇(3)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达到教学任务的高效化、教学目标的层级化和教学效果的最佳化。

构建高效课堂要注重三个问题: 一是目标问题。这节课学生学什么?获得什么?获得多少?二是效率问题。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把握好一节课的课时分配的比重。三是方法问题。学生怎样获得?采取“先学后教”的方法让学生取得学习效果的最佳化。根据我校目前的做法和个人在工作中的实践,要想形成高效课堂的最佳效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大刀阔斧地探索创新。

一、构建人本至上、学生为主的新型课堂。所谓人本至上,就要把学生看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客体和主人;学生为主,就是要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人,摈弃“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做法,不能把学生当作老师课堂表演的“活道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习的内容设置疑点、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快乐自信的学习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过程中,老师必须做好学生“表演”前的三项“台前”准备:⑴浓缩教材、严格控制讲授时间。一节课最多讲授8—13分钟,精要地提出学习目标、画龙点睛地进行点拨、恰到好处地旁征博引,引导学生走出教材展开联想。⑵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科学地统筹时间。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得少于一节课的三分之一;学生合作探究、质疑释疑也不得少于一节课的三分之一;师生情感交流的时间约在8分钟左右。这种“时间三分法”并非机械地划分,只是一个导向性的课时分配策略。⑶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向。把课堂还给学生不等于让课堂成为学生放任自流的地方,而是要在老师科学地组织和严密的教学设计中,让学生有条不紊地按既定目标开展自主学习、获得新知。

二、采取学以载道、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方法。学以载道是指要让学生明白“书是靠自己读出来的,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读书道理。基于此,应着力引导学生首先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做到学中有底、心中有数。我们在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是这样起步的:一是培养学习习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断提高自学的能力。教师要设法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绝非自我放任,而是根据学习目标进行深层次地自我探究和发现,能够在教材的牵引下形成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创新的学习习惯。二是划分层级学习小组。根据学情把学生划分成几个学习层级小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有不同层次的探究,让学生从平面自主学习、单一合作研究的模式中逐步走向知识立体化的、难度高层化的知识探究,通过同伴互助达到学习知识的最高境界。三是把握自主学习时间强度。目前,许多农村初中的教师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普遍存在畏难情绪,主要原因是学生自学习惯差、学习素质偏低,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不够用,往往寄希望于课外。其实,自学能力是一个人在未来社会中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把握时间、运用时间、科学地支配时间的能力,学会做时间的主人。由此暂时落下的教学进度在“磨刀不误砍柴工”中也是值得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放开手脚、心无顾忌地把学习的内容教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让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万类霜天中竞自由”。

三、形成即教同学、当堂训练的课堂模式。即教同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放下架子、放低分贝、放平心境地和学生融合在课堂教学的氛围中,做好从婆婆妈妈哥姐的角色转变,自觉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人。所谓当堂训练,是指教师要把所有练习都放在课内完成,不得向课外延伸,这既是高效课堂的重点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举措。为了落实课堂教学目标,开展有效训练必须走好以下“四步棋”:⑴合理安排训练时间。教师应在统筹学情、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每节课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训练,使学生在训练中有所得益。⑵加强个性化辅助。在充分发挥学生同伴学习、共同训练的基础上,发挥优生所蕴藏的学习资源所长,帮助其他学生解决个性化的学习问题,促进整体提高、共同进步。⑶及时反馈练习环节。农村初中中大部分教师习于学生作业的课后批改,忽视了学生当堂训练的反馈环节,这是长期形成的一种错误的教学习惯。事实上,当堂练习反馈环节是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决不可小视。⑷减轻课余负担。高效课堂是对课堂教学的一场深刻革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把本属于课堂训练的内容变成了学生沉重的课外负担。解决这一问题的难点在于更新教育观念,明智的做法是让所有训练或者练习都在教师的眼皮下完成。不是靠延长课堂时间、增加学生课业负担、挤占其它学科学时来完成的。这种忽略当堂训练和淡视练习反馈的做法时至今日早该“寿终正寝”。

四、塑造彰显特色、突出个性的课堂特色。高效课堂也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与时俱进,要彰显课堂教学特色、突出其个性,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花气力、下功夫:㈠个性引导。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帮助解决学习困难、满足学生个性需求上。㈡方法指导。老师根据学生个性实际,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学生寻找到最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独特的学习方法。㈢情感疏导。在师生互动中,老师应对学生多一些个性化关怀;多一些个性化服务;多一些个性化情感投入,构建师生情感交流平台。㈣心理辅导。由于学生家庭背景各异、认知水平有别、学习心理参差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个性学习也是千差万别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的个性心理辅导,使他们逐渐走向成熟、走向成才、走向成功。

五、搭建交流合作、相得益彰的课堂平台。从理论上讲,合作学习是指通过合作力量来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从形式上讲有个性合作、同坐合作、同学合作、课堂合作、小组合作和师生合作等,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通过合作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在课堂实践中可通过“小先生制”、“小组长制”、“小组学习制”、“作业互批制”等策略,发挥合作交流平台的巨大作用,使优生更优、差生跟优,改善后进生在学习上的生存环境。开展合作学习要处理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在自学、自钻、自研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二是个性学习与整合提高的关系,强化以个性学习促进整合提高,以整合提高推动个性学习。三是合作学习与合作反馈的关系,合作学习是过程,合作反馈是关键,合作效果是终结。无论从哪方面讲,合作学习一定要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发挥合作学习作用,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教学效果。

六、创造三维管理、突出目标的课堂效果。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常常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称之为课堂教学的三维元素。判断一节课的成败与否,简言之:①准确的知识传授。告诉学生学习的知识要点、易发谬误和相同、相近、相似、相悖节骨点。②科学的技能训练。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成能力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有声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无形的学习能力。③活跃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通过师生情感交流、课堂激励手段营造的,为学生制造出有话能说、有话敢说、有话敢大声说的气氛。④、高效的课堂效率。高效课堂的核心不是看学生学到了哪些?学习了哪些?而是看学生学会了哪些?形成了哪些和运用了哪些?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偏重课堂过程的结论,而要把重心放在让学生把知识变成智慧、在学习中形成能力上。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坚持民主和谐、讲求实效、育人第一、学有所得的原则,不搞任人唯亲、形式主义和师道尊严。

篇(4)

        1.充分的课前准备

        要打造高效课堂,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我们就要做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级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的规定。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三维目标的统一。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此外我们还必须明确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不在于面面俱到,我们要预设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外,然后重点加以突破。对于重点的突破,我们切不可以急于求成,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

        2.创设情境:

        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学生心中学习的激情就会被点燃,他们的思维就会非常的活跃,他们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进而将之转化成为一种个人的能力。那么,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而要切实的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其中创设最合适的学习情境,是最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我们要善于根据具体的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科教育方法,积极成为学生潜能的开发者。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由以往的“演讲者”向今日的“导演角色”过渡,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鼓励他们自主地探索知识,这远比我们讲十遍,二十遍的效果要好的多。所以我经常在课堂中创造丰富的课堂情境,广泛引进竞争机制。这一环节的设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课堂气氛也实现空前的高涨,真正实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科学的学法指导

        根据多年来我指导学生学习经验,我觉得学生数学知识的自学要经过下面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读阶段。教师具体地教导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把课本读通、读懂。阅读后能了解教材内容的概貌,理清教材内容的逻辑思路;能弄清教材每个术语、每个符号、每个公式、每句话的含义,理解例题解证的各个步骤或证明的各个环节。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会阅读,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习惯。第二阶段,引读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作用由讲转为引,着力于引导,不再是直接讲解和指导。教师引导主要是通过设置阅读思考题来进行的,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重点、关键地方多分析、多思考,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顺利通过难点。 

这一阶段的着眼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层次,自读阶段。这一阶段是“从扶到放”、“从教到学”的落脚点,学生可以基本上独立地进行阅读了。它的标志是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并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已经能够进行独立阅读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已经学会自己质疑问题,学会自己提问题。学生正是带着自己的问题进入课堂的深化教学。学生掌握了自学数学的方法,主要用来进行课前的预习,假期里的自主学习,以及在课堂上配合老师的教学。

        二、学生方面

        1. 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有效的预习可以使学生在听课时有的放矢,能抓住重点,从而达到攻克难点的目的。所以我们每天必须给学生安排具体的预习任务,并且预习的任务不要太难太多,越是具体,效果越好。这样,我们的教学进程便会流畅的多,轻松的多。

        2. 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每接一个新班级,我总是给学生提出这样的上课要求: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专心致志。一个好学生必须要抓住课堂,只有将知识理解于课内,才能灵活应用于课外。另外,对于知识的识记,主要也是放在课堂上,。不少同学,在课堂上只求一知半解、浅尝辄止,不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总喜欢把知识的识记放到课后,往往效果极差。一个连基本的知识都没掌握的学生更谈不上提高与拓展。让学生时刻记住:课堂永远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抓住了课堂,就等于成功了一大半。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要向课堂要效率。

        3.课后巩固练习

        我经常这样告诫学生,课前预习好是前提,上课学好是根本,课后复习好是保障。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 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每次作业都要先复习然后再做题,要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每次作业。我们要告诉学生,人脑毕竟不是电脑,人的记忆力都有一个遗忘的过程,而且是先快后慢,减少遗忘的最好办法就是及时复习和过度学习。复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记忆性的复习;二是应用性的复习。第二种类型的复习是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要告诫学生万万不可眼高手低,应该从基础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搞好自己的学习。

        三 师生默契合作,共同打造“高效课堂”

篇(5)

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一种理想的追求,是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 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少的高效课堂里,课改研究和实践者在努力追求“思路学生想,问题学生提,规律学生找,结论学生讲”的“本真、自然、和谐”的课堂特色的同时,在课堂活动中也出现了学生纠缠于某个问题而不能自拔的现象;或者为了强化某个知识点,巩固薄弱点,课堂陷于争论、陶醉于变式等看似生态实为低效、耗时的教学活动中;或者学生展示讲评抓不住重点,对过程平铺直叙,讲完之后会的还是会,不会的还是不会,变成无效的劳动等等,严重制约了课堂容量. 对此,部分教师甚至对高效生态课堂失去信心,怀疑高效生态课堂的思维量和信息量能否两者兼得. 难道高效课堂就不讲课堂容量?难道高效课堂中的“课堂容量”就只能是学生的“思维容量”,而不讲“信息量”?怎样才能让高效生态课堂展示既精彩有序,求真务实,又能兼顾课堂容量,让课堂教学提速增效呢?有,这就是有效追问.

[?] 何为“追问”

1. “追问”的含义

南朝・陈・周弘正的《和庾肩吾入道馆》:“逆愁归旧里,追问斧柯年.”“追问”字典的解释是:追根究底地查问,多次提问甚至请教. “追问”就是展示学生基本回答了教师提问之后,也可以是基本上完成解题展示之后,也可以是在学生评讲完某个关键步骤之后,教师富于启发性、有针对性地“提问”. 笔者认为,在高效生态课堂中的“追问”就是对某一问题,教师为了强调某个关键点,让学生抓住重点,搞清楚问题的本质,或者是教师换位思考,虚心求教评讲展示的学生,于是在学生成功求解完成、评讲过程中、回答一个问题之后,不断地提问与请教,追根究底,穷追不舍,激活思维,引发思考的有效提问.

2. “追问”的目的

“追问”本身不是目的,只是引导学生更为深入理解需要强调的关键问题,并努力地想把问题彻底弄清楚、弄明白的手段之一. 学生对一种方法不可能一下就能真正地领悟,对一个问题的看法不能够一下子就全面认识,都是要经历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需要螺旋式地上升的,教师应现场编制问题,引发学生们的再思考,重新再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从而达到“由不理想到理想,由不到位到到位”的目的. 可见,“追问”可以指引学生走向正确的思维,压缩无效的思维空间,减少弯路,节省更多的课堂时间. 所以,“追问”是高效课堂中提高课堂容量的有力手段.

“追问”,更容易唤起师生情感交流、思维碰撞,教师也能第一时间了解学情并及时反馈,让学生感受到对话的平等,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探究的欲望,从一步步的成功中体会学习的快乐,使课堂教学针对性更强,教学活动更加精彩、高效,获得更高的教学效益. 可以说,“追问”是高效课堂中展示教师基本功和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的有力武器,是实现学生自主发展、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其学习过程转变,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的主要途径.

[?] 高效课堂应该怎样进行“追问”

1. 在出现科学性错误处“追问”,充分利用错误资源

下面是一道让学生纠结的题目:

案例 “x-a>0”是“x≥a”成立的________条件.

对充分条件的理解,大家往往都会从演义定义去理解,特别是对于“推出”、“p?q”的理解. 很多时候,学生遇到“推出”就会把它理解为同解不等式、解方程一样,即把条件理解为解不等式、解方程,把结论理解为它们的解.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部分学生认为“x-a>0”是“x≥a”成立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这个问题涉及“推出”的理解,实质上也就是对于“p?q”的含义的理解,直接讲解出力不讨好,越讲越拗口.

教师:本题大家为什么会认为是必要非充分条件?

学生:因为 “x-a>0”推不出“x≥a”.

教师:“推出”是什么意思?谁能解释“p?q”的含义?

学生:说不清.

教师:当我们遇到一个概念搞不懂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学生:问老师,问同学,查资料.

教师:对,但最应该做的方法你没有说,应该请教教材,教材是最好的老师,是最权威的.

学生:(学生才想起来查教材)若p为真,则q为真,记为“p?q”,这就是“推出”的最初意思.

教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得更通俗易懂吗?

学生:若满足条件p,则也满足q.

教师:你能用“推出”的本意来解析题目的意思吗?

学生:如果x∈(a,+∞),那么x∈[a,+∞),所以是充分条件;但是当x=a时,a?(a,+∞),即x≥a不成立,所以是不必要条件.

追问,作为一种提问技巧,在数学课堂上经常为教师所运用,最常见的是在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时进行的穷追不舍的提问,“穷追”为的是让学生自我认识错误的根源,学到析错的方法,可以说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充分地利用好,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在表述没有条理处“追问”,让表达简单明了

高效课堂中不少问题需要学生思考,学生展示评讲,但经常遇到学生自己也没有真正地弄懂,一知半解的情况;或者自己懂了,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回答正确却不充分. 这时需要教师巧妙地追问,比如教师可以问:“这个问题你为什么这样想?”“你是看到哪些条件才这么想的?”“这些步骤是要说明什么的?”“你用了什么方法或者数学思想呀?”等等,言简意赅,简单明了.“追问”,很好地调控了课堂教学的节奏,增大了课堂容量.

3. 在分析总结深度不够处“追问”,让问题研究得到延伸和拓展

“追问”,一般是在前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是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某一问题,在一问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使得重要的问题、关键的步骤得到深入理解和探究. 比如前面的片段一遇到的问题本来算是中等难度,学生本来是能够做出来的,而且方法很多. 但是因为课堂时间和黑板板面有限,不可能把这些方法一一展现出来,但是由于一类题目以不同的角色背景出现,其表述的严密性要求有所不同,比如这里作为填空题求字母的值,利用了等差数列为一次函数的性质,不必证明这一性质就可以直接使用,所以过程显得很简洁,但是改为解答题,尤其是证明题,则不能回避这个问题,而且是必不可少的. 在学生给出第一种解法之后,发现了这个不足,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学生深层次地思考,包括多种方法的探究引申,也包括对问题表述的完善. 学生的自觉体验和主动思考难免有肤浅疏漏和考虑不周的地方,这就需要教师的控制和引导,而“追问”正是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

篇(6)

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存在很多弊端,枯燥的课堂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导致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低下,这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无疑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很大障碍。在课堂中教师要尽力做到让每一节课都能够发挥它最大的效益,让学生能够从有限的时间内收获足够的语文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建立起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一、严谨的课堂设计

要想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创设高效课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所要进行的准备工作应非常充分,课堂上进行步骤设计要十分严谨,只有课堂设计得严谨才能够保证课堂进度的稳步推进。所谓课堂设计,包括必要的课堂进行的步骤,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必要的课堂评价,这些都是课堂设计中必不可少的步骤,教师只有在课前将每个步骤需要进行的问题及时间拿捏好,才能够保证课堂的完整性。但是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不仅要严谨把握好课堂教学步骤,而且要充分将小学语文的学科性及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融入课堂设计中。就语文的学科特点而言,小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语文的,因为难度不高且贴近生活,且小学生从小接触古诗词及语文知识,所以对于语文他们并不陌生。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涉及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教学,这样能够使教师的教学设计更加完善,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灵活的教学方法

灵活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考验教师对于课堂的把握能力,即营造课堂氛围、改变教学方式的能力。首先在营造课堂氛围方面,小学语文中学科的自由性就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将教材中贴近生活的内容与教材本身相结合,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更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教师营造出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全身心融入课堂学习当中,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提出的课堂问题上,这样一来,就为高效课堂的建立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学环境。

如今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没办法适应新型课堂教学,教师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如今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被许多教师认可,小组之间互帮互助的学习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通过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及相互帮助,就能够使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因为小学生的自由能力不是很强,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先就即将要教的语文知识进行引导,然后交给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直至得出结果,这种必要的自由式的交流对于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十分有帮助,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很大帮助。所以,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构建一个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三、丰富的教学情感

丰富的情感色彩是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所具有的最基本的性格特征,所以当他们向教师传递出自己的情感时,他们同样希望教师能够以饱满的情感回应自己,这种具有情感色彩的课堂交流,对于构建高效课堂十分有利。对于小学语文而言,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包含许多自己的主观感情,他们没有办法像高年级学生一样更加客观地看待语言文字。例如在进行《我的梦想》一节的口语交际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表达自己内心对于梦想的描绘,这时候学生的答案很有可能天马行空,因为小学生的想象力本来就超出教师的预期,他们只会凭借自己的主观情感进行判断,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与鼓励,这时教师的感同身受是对学生最大的肯定。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投入相当的教学情感,与学生进行同步学习,如果教师的情感足够投入,那么学生一定会被感染,有情感融入的课堂教学更能称为一堂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四、有效的课堂反思

学生和教师一样,同样都需要进行课堂反思,学生进行课堂反思,能够使学生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教师进行课堂反思能够不断加深教师的教学功底,使教师能够以更专业的姿态投入到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对于古诗词的学习也占了不小的比重,其中不少古诗是学生早就背诵过的,这就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变得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在课堂反思过程中仍然不可少,教师在进行课堂反思的过程中穿插一些课外知识,例如作者是如何通过诗句传递情感的?同学们觉得诗句中的哪句话或者哪个字用得最好?通过这种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面的思考,这种相对比较陌生和有新意的问题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反思过程中。教师的反思过程需要教师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及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考察,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语文课堂。由此可见,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有效的反思,这种课堂反思对于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催化剂。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展开课堂教学。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难集中,这就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的学习效率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所以如何建立起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对于教师而言是一场需要长时间坚持和探索的战争。高效课堂对于学生而言十分有帮助,不仅能够节省学生课下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在课上就能够掌握应该掌握的内容,而且能提高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能力,由此可见,高效课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行,势在必行。

篇(7)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保证语文课堂高效的前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在的学生认知水平已经很高,某些老师不知道的知识学生知道。很多应该放在课上解决的问题学生通过预习就能解决。如每篇课文的生字生词及生字词解释,每篇课文的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读完本篇课文的第一感觉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适当的预习任务,上课花少量的时间进行考查,这样就会节省很多时间进行下一环节的学习,从而为实现课堂的高效奠定基础。

为保证预习的有效性,首先给学生明确的预习任务,还要有必要的考查措施,而且必须严查,否则久而久之,部分比较懒惰的学生会不好好预习,高效课堂预习环节就会失效。严查可放在课前两到三分钟内进行,可采取同桌互查,或四人小组循环考查,大大增强考查的全体性和全面性。为杜绝学生在互查过程中的应付行为,教师可有目的地进行三四人的抽查。

2.课堂组织的有效性

课堂组织的有效性,要做到目标引领,先学后教,把时间留给学生。课堂的高效不应是教师讲了多少,而是以学生学了多少为标准。把时间留给学生,不是对学生放手不管,教师要在课上先出示目标或出示问题,让学生在目标的引领下一步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关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情况,明白哪些问题学生能自己解决,哪些问题需要以小组互助的方式解决,若是普遍存在问题,教师才需要讲解。目标引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灵魂。

目标引领,先学后教,给了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和思考时间。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阅读,在阅读中体验文章语句的优美,体验文章的结构,感受文章中作者的情怀,从而和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情操。

3.如何保证高效课堂的高效

3.1杜绝假学

在讨论或交流学习中,某些成员不能积极参与,某些组长组织不力,使得讨论和交流走了过场。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善于观察课堂,组织好课堂,还要探索出一套可行的评价方式和激励奖罚措施保证合作的有效性。首先,必须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使小组长明确自己的职责,使其小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其次,注重对组员的激励,实行捆绑式评价,培养每位组员为自己组争光的意识。在组织讨论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把看到的情况反馈到组内个别组员身上,让他们真正参与讨论交流。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更是教师观察、倾听、及时反馈的过程,这样才能使讨论交流学习不流于形式。

3.2时间和度的把握

对此,大多数教师都有困惑。目标导学的各个目标应有时间保证,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刚进入讨论状态时就被终止,但如果任学生一直讨论,那么其他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凡是需要讨论学习的就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一般情况下,一节课选择一到两个问题实施讨论学习就可以,因为不是所有的学习任务都要通过讨论学习完成。

篇(8)

我们的教学策略:将知识融入情景,情景隐含问题,通过有效的设疑与追问,展开求知的生动过程,将“情景串”变成“问题串”,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向,用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用问题帮助学生领悟知识的真谛,用问题对教与学进行及时诊断与反馈,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再将“问题串”变成“知识串”,达到建构知识,渗透方法,形成能力的教学目的。为此要做到:

一、精心备课促进学生生成认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同时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教师只有熟读教材,深思教材,吃透教材,关注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关注学生的知识体系,营造情境,把要传授的知识融入学习情境,预设成问题串,并且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课堂才能出高效。要明确每节物理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要形成一个个有层次的知识问题串,通过问题的解决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合理地安排学生的讲与练,让更多的学生能主动进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展示学习过程,展示学生思维过程,畅叙自己的见解,使每节课都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以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二、引导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厚,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越高。因此,高效物理课堂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能动性,为此要做到:一是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趣,鼓励学生尝试成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方法要经常变化,刻意求新,让学生时常有一种新鲜感;引导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发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等等。二是精心准备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也是激起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亲自参与实验。三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之一。它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从而引发学生兴趣,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变抽象为形象的目的。

三、形式多元激活课堂灵气

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和内容应富于变化,比如:分析、合作、讨论、交流、展示、运用课件、图片、巩固练习等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当教师在讲到关键性问题时,通过一定方式引起全班同学的注意,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主要问题;预设到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时,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知识。只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物理课堂,才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老师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思考的情境,多留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实践的余地,多一些展示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总之,不同的内容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一堂课也可以多种教学方法并用,这样才能使课堂变得具有实效性。学法指导要科学,要鼓励学生走上讲台,敢于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积极的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给学生展示的平台,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提出疑问,或由教师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激情、带着悬念”走向课外。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诚心和爱心善待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并给予恰当引导和灵活点拨,对学生的分析解答,教师要给与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爱意和期盼,吸取智慧和力量,从而在师生间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和谐互动关系。

四、及时反馈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4-0184-01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开拓思维、培养素质的主阵地,是提高学生求职就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一大前提下,中职语文教师应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和领悟,强化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一个情趣充盈、活泼生动、风采奕奕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此构建中职语文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共鸣,推动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

一 以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魏书生说过:教师教学的关键是设法营造学生喜欢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生受年龄心理特点的限制,意志调节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外界主、客观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兴趣和注意力。鉴于此,要构建中职语文高效课堂,我们必须紧密结合社会对中职生的语文素质要求和学生心理需要,积极变革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适时创设一个与学生心理特点和课时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新颖而生动的教学情境,通过情境带来的新、奇、趣展示语文知识的动感和灵性,触动学生的兴奋点,激活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心理情绪,促使学生对语文的认知逐步由好奇升华为兴趣,引导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中欣然掌握语文知识。在教学戴望舒的《雨巷》时,针对学生对课文的描述缺乏感性认识、理解想象起来较困难、导致学习状态被动的客观现实,我们从网络上下载相关的视频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诗篇所描绘的动人情境,领略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撼,为之所感,情绪高涨,自然而然地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 以课文内容的精彩演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告诉我们,知识对流和情感对流是教学活动中的两条并行主线,情感对流是知识对流的前提和催化剂。在信息化时代,中职生通过各种媒介接触到越来越多的事物,在扩展知识面的同时,活跃着学生的思想,让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求新、求异、求变的意识和欲望。

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心理需求、感性取向和接受能力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遵循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的原则,指导学生以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方式演绎,变讲读课文为学生自己的课文实践。让学生欣然进入课文情境,在领会课文的情感、态度及价值取向的过程中,进一步体味课文语言的魅力和思想情感。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充盈着情致和韵味,打动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促进了师生的情感共鸣。对于一些名著片段的选读,我们就组织学生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的想象尽情发挥,合作改编课文为小剧目,通过分角色表演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等方式展示课文内容,发展故事情节,表达内心情感,这种对课文自由而精彩的演绎平添了语文学习的新意和趣味,给学生一种轻松、畅快的心理感受,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沉闷,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

三 以对教学问题的合作探究促进学生思维活动

以对教学问题的合作探究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为现代教育理念所推崇。中职语文教师要把“改变学习方式,提高思维能力”作为构建高效课堂的切入点,弘扬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通过问题的发现和驱动,潜心引导学生开展教学问题的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不同观点的交锋。在热烈而有序的合作探究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学会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习语文,用自己的思维分析和感知语文,以快乐的学习心态,在能动的参与和探究中提高语文综合素质。如教学吴冠中的《画里阴晴》时,我在引导学生自读后,设置了以下的探究问题:(1)你能从课文中了解到作者吴冠中的哪些情况?请找出具体语句说明?(2)同样的阴雨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呢?(3)作者是如何在画作中体现它的创新思想的?(4)“画家们投靠阳光……一味分析色彩与阳光的物理关系”一句中,“投靠”一词原意是什么?这里意思是什么?”(5)根据作者在文中的景物描写,你能否试试画一幅“江南微雨图”?并组织学生对这些教学问题展开合作探究。有问题作导向,学生学有目标、议有方向,思维条理清晰,思维活动自然更加活跃,学习也由被动转为主动,因而高效课堂的构建水到渠成。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目标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就显得尤为紧迫。我们应以弘扬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用鲜活、精彩和灵动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情感投入,引导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经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师生共同构建中职语文高效课堂,有力地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素质的稳步提升。

篇(10)

高效课堂,是当前新课改后对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提高课堂效率,减少学生在学校的必要学习时间,能够让学生减少课下压力。教师应注意加强课堂上效率的提高,构建高效课堂。高中化学课涉及到比初中化学更为深入的知识,相对来说,学生在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复杂的化学知识和公式又比较枯燥,因此,教师更需要寻求合适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把握住课堂学习时间,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更多知识。本文就此来探讨怎样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

一、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要求

高中化学是一门涉及到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的技能性课程,因此有其一定的特殊性,想要真正让高中化学课堂变成高效课堂,有这样两点必要的要求:

1. 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高效课堂并不单纯是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更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用最佳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很多时候,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比较吃力,是由于教师总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单纯希望学生仔细听、认真学,但是学生的课堂精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需要教师来维护和开发,因而,教师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讲课方式,采用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课堂效率的提升。

2. 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当前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下,要求学校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高中化学课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上化学课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科目,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最根本还是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重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以及学习兴趣,从学生本身和班级整体出发来调整教学模式,打造因材施教的高效课堂。

1. 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课堂。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应发挥循循善诱的引导性作用,而不是仅仅靠灌输知识来讲课。处于十六七岁的高中生虽然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做到将学习放到生活的第一位。很多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感觉比较吃力,逐渐开始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尤其是像化学这种课程,学困生较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想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构建高效课堂。[1]

2. 结合多种新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构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传统说教很难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力。当前电脑、智能手机等在年轻一代中的广泛应用已经让学生沉醉于信息时代所带来的先进成果,此时单纯靠没收学生手机来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当前,有很多教学模式值得教师参考。如启发式教学模式就是将课堂教学变成教师和学生一起动脑学习的思考课,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让学生的精力集中到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上来,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当然,单纯的一种课堂模式想全面提高课堂效率也很难,教师还可以多多引入实验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得出实验结论,这样学生的印象可以更深刻。再者,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应该是学生最为喜欢的一种方式,毕竟图文并茂以及视频的加入可以让学生摆脱教师的单一说教行为,尤其在这个读图时代,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

3. 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身份观”,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一般来说,教师的身份通常让学生有一种疏远感,这就是为什么相较年龄比较大的老师来说,学生更喜欢年轻教师,因为年轻教师有活力,与学生的共同语言也较多,易于沟通和交流。教师应该摆脱传统的“夫子身份”,多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与学生交朋友,拉近距离,这样在教学中,学生因为教师的亲和力,也会对教师所教的课程更能接受。

4. 重视学生学习成果的考察。

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不是单纯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究竟学到了多少内容。对于高中化学来说,对学生的考察首先就应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理论知识的考察,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察。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察时,教师应注意不能够单纯以成绩来判定一个学生,还要结合其平常的课堂表现来评定。再者,教师应多关心学生的学习过程,平常多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式,再结合考察的结果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改进建议。应注意,考察的目的不是评定学生的能力,而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和学校共同推进的。教师必须从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出发,借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水平,最终才能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11)

尽管越来越多的师生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但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还是难以完全融入课堂,缺乏必要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这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

由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积极采取多种手段,以切实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最终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积极更新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为了有效构建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还应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课堂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重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索新知识,切实将课堂还给学生,彻底摒弃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无疑,这样的教学理念更加符合现代课堂的需要,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务必以新课改为指导,积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有效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这已是大家公认的事实。由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构建高效课堂,就得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因为只有教师在学生面前具备一定的威信,学生才能“信其道”。其次,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一个整天打击学生、挖苦学生的教师,学生必定对其厌恶有加,敢怒不敢言,从而厌恶他所授的信息技术课。而一个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并给予积极鼓励的教师,必定深受学生爱戴,使学生乐于随之学习知识。再次,教师应充分掌握师生间的分寸。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并不意味着纵容学生,而应适度,也就是说,和谐师生关系建立在有所原则的基础上。

三、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以信息素养培养为核心的课程,而信息素养的培养需建立在知识构建的基础上。传统教学以灌输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建,而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则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积极探究中构建信息基础知识。为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通过情境创设来导入新课,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任务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形

成师生互动,带领学生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在质疑中学习,在探究中构建知识。

总之,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务必立足于教学及学生实际,根据教学内容,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从而促进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最终在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向文国.采取多种手段,打造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