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中学生课堂游戏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3 17:20:4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学生课堂游戏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学生课堂游戏

篇(1)

中职生处于青春期后期,大脑的发育程度已经接近成熟,因此,他们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已趋于成人水平,智力水平已接近成人高峰状态。但他们仍然是孩子,他们还是好玩好动,他们仍然拥有一颗童心。童心,小孩子的天真纯朴的心;像小孩子那样的天真纯朴的心。

游戏,广义地说就是玩。课堂游戏即把游戏的开展范围限定到了一个特别指定的时空。具体来说,课堂游戏是指教师将“游戏”运用到英语课的教学中,结合该课程特定的教学内容,遵循一定的原则,采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持续其学习兴趣,且适合中职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好玩游戏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课堂教学目的的一种方法。

课堂游戏教学在中小学各门课程的教学实践已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那么,最初以尊重童心,延长教学对象课堂注意力实践,保持学习兴趣而启用的课堂游戏教学模式,在中职英语课程中是否具有可行性及必要性呢?

从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分析:进入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英语好了不上中职校,上了中职校英语好不了。”这句民俗是对目前中职学校生源英语水平较为贴切的概括,我校学生也不例外。根据粗略的估计,我校在在校的生中70%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单词读、写困难;20%的学生基础可以,但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导致实际英语成绩差;10%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受整个英语学习环境的影响,英语读、写能力提高缓慢。实际上中职生的英语基础,比统计的情况更加严峻。目前,中职学生厌学已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对于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讲,厌学英语情绪愈加严重,我校学生的表现有以下这些方式:比如有的学生上课不专心,心不在焉,身在课堂心在外,对学习没有心思;有的上课讲话、玩手机,听MP3;有的趴在课桌上睡觉;有的作业不认真完成,相互抄袭,或根本不做,有的在作业本上乱写乱画,所写内容低级庸俗;有的学习消极应付,不求上进;我曾与多位学生闲谈,他们都有几乎相同的说法:“老师,我真的听不懂,但我确实控制不住自己,就想做其他的事,或者趴着睡觉,一趴就睡着了”;有的考试不及格,个别学生补考也不参加。学生的种种表现都表明,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相当低,一个英语老师站在讲台上,面对如此现状,根本没办法完成一节课45分钟的教学任务。同样有如此经历的我于是思考: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因此,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法--游戏教学无疑是绝对可行且很有必要的。

教与学双方都持有一颗童心为课堂游戏的顺利是以促进教学为根本出发点的,只有在设计以及实施游戏时遵循目的性、启发性、适度性、多样化以及评价的多元性和创新性,才能使“游戏”有效地促进教学。

目的性原则:课堂上的游戏过程是一个有序的控制过程,它带有极强的教学目的性,集游戏和语言学习为一体,以游戏的形式来学习语言知识,从而达到熟练地掌握语言规律,学会用语言进行交际目的。所以,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必须与教学密切相关。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其他教学要求。例如在职高第一册Unit 8中路标的英文表示时,可以叫几个同学做几个动作,让其他同学猜猜是什么路标并用语言表达出来。语言是比较抽象的,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可以将抽象的语言与现实比较相近的事物结合,加深记忆。

启发性原则:开展游戏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但也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给他们一个可以想象的空间,没有唯一答案的问题。例如,在旅游准备模拟时,让同学们准备好将带的东西:What will you take?学生将很多东西装入包内,如camera, medicine, umbrella, sunglasses, tent, travelling brochure等等。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自己所学过的词汇来表达。这样的游戏很受学生欢迎。游戏的启发性还体现在教师对游戏的难度把握上,特别是对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教师要在游戏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提示以鼓励他们能积极参与进来并且可能获胜,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积极性。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则要增大游戏的难度。

适度性原则:为中职生课程设计的游戏,必须充分考虑他们的身心特征,否则,即使再拥有童心的学生也可能认为游戏太幼稚而不屑于全心参与。因此,在设计游戏的难度要适中,太难会使多数学生做不来,导致失败,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太容易又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不同年级的学生应从实际出发,设计最适宜的游戏让学生参与。如“Guess Game”,中年级的学生“猜词”,高年级的学生就“猜词说句子”较为适合了。适度性原则第二个方面的意思是,开展课堂游戏不是摆花架子、耍花枪,其数量一定要根据教学需要而设定同时也要有学生的参与面。活动时要尽可能地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多创设体现合作的游戏,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合作精神。其三,游戏进行到预期的程度即止,课堂即要有活跃的气氛,也要把握好活动进行的时间和尺度,教师要对课堂有足够的驾驭能力。

多样化原则:俗话说:“好戏不可久玩”,再好玩的游戏,玩过几次也没有新鲜感了。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设计游戏,不断翻新游戏。学生有着无穷的好奇心,节节课会伸长脖子期待着老师的课堂游戏。例如:在教授方位名词in, on, near, under, behind等单词时, 巩固游戏, 我采用把一物品如橡皮放在一个盒子的不同位置, 学生仔细观察, 快速反应的形式,主要让学生说单词。又如在学习职业单词时,我事先准备画有简笔画的职业单词卡片,让全班按座位分成5个小组,游戏开始前全体向后转。我发给每组第一个同学写有一种职业的卡片,然后让学生只能通过动作表演来告诉后一位同学。依次传递,每组的最后一位同学到黑板前写下单词,又快又对的小组为胜。

评价的多元性和创新性:新课程标准提出建立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的评价,应具有多元性和创新性。这样才能真正收到英语教学游戏的功效,使评价有利于学生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在游戏活动结束时,教师要重视评价学生在游戏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过程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参与到游戏活动中的积极程度、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的体验与收获。另外,教师要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任务智慧和闪光点,都要及时表扬,这样能促使游戏活动向更高层面发展。

作为一个中职英语教师,面对如此的英语教学现状,你是否产生了职业倦怠?如果有,请你永远保持一颗善于发现生活真善美的童心,你用孩子般好奇的眼光去探索世界,就让我们从此刻开始,让童心回归,用童心去发掘我们所从事的专业中的亮点,带领学生体验游戏的神奇魔力,将学习当做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贺杰.英语课堂游戏教学初探[J].中国教育文摘,2006(12).

篇(2)

一堂课的前几分钟,学生还没有从课外游戏中转移到课堂教学上,这时如果直接地讲授新的知识,学生很难进入角色。所以在刚上课我会采用实际生活中问题来引入新课。例如:学习“图形的全等”,让学生找出自己身边的全等的图形。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在组织教学时,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欲望。

二、 重视学习目的教育,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

三、 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强化学习兴趣和信心

1. 热爱自己的学科,做到潜移默化,培养学习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热爱自己学科的老师,他的学生也充满着热爱知识、科学的感情。”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科,热情关心学生,才能产生吸引力,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努力学习,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2. 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

3. 正确评价学生。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

四、 在教学中“民主”、“宽容”,让学生感到轻松愉悦

教师上课自始至终要有饱满的热情,诚挚的爱心。某些学生再调皮、成绩再差,再让你有什么不愉快,也不要把这一情绪带到课堂上,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我们老师的眼神中受到关爱,使他们都感觉到“老师在期待我、信任我”,这样把一些表现不好的差生的情绪都调动起来,不愁上不好课。例如:在上《有理数的加减》这一课时,有个学生连基本的“-2+15”也不会算,我这时很耐心的问:“7-5”会做吗?他说:“会”,接下来我告诉他只要用交换律把“-2+15”变换成“15-2”就可以啦,这样他就会做了。正是我一直用耐心的语气他在整节课都很认真的听课,这一节课的知识点他掌握的很好。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手段对待学生,避免学生有畏惧、讨厌、紧张等情绪。

五、 开展适当竞赛,提高学习热情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中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解法多、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 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分男女同学比赛;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

六、 让学生主动走上讲台

篇(3)

一、体育课堂教学环境的特点

由于我国当前的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户外进行的,所以学生上课活动的空间相对来说比较大,这就使得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在体育课堂教学的时候有好几个班级同时在户外进行教学,如果有其中任意一个班级在上课过程中所发出来的嬉戏声音比较大的时候,那么别的班级的学生就不能够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指挥或者讲解一些关于体育方面的知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他班级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老师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由于体育课堂教学环境比较特殊,户外空间非常大,这就使得教师对于学生的控制比较困难,并且教师对学生所发出的命令容易被外界所干扰,学生在短时间内不能够接受教师所下达的指令,最终造成体育课堂教学不能够顺利进行。

二、提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化,新课程的不断改革,使得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也在迅速高涨,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学习的氛围和积极性也在不断地增强。可是,在目前中学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由于被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所影响,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都比较重视书面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出现不愿意学习的情况,这就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随着近年来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知识和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得到全方位发展。所谓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说的就是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不仅要让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和与一定的技能,还应当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多个方面,运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意识,从而满足新课程标准对于中学生学习的要求。然而,要想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所需要做到的就是利用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取一定的关于体育方面的知识,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让学生在情感上从对体育没有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上从不会到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获得了进步与发展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直接密切的关系。有效的课堂教学除了有利于促进学生当前的发展以外,还对于学生长远的发展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三、当前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课堂教学方法与初中学生的实际不符合

当前,许多初中体育老师一味求新求异,以便能够跟上时展的潮流,但是却忽视了对学生具体情况的了解。比如,很多的老师在教学中引入了多种教学手段,但是有很多的学生却很难适应这种教学手段的变换,以至于很多学生上体育课的时候常常走神,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厌学的情况,更不用说探讨体育问题了,这不仅达不到改革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2.体育课堂的教学形式单一

由于受传统制度的影响,许多初中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体育方面的知识,很少与学生在体育课上进行课堂互动。即使有一些互动,互动形式也过于简单。初中体育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向学生传输体育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他们各种能力的培养,但是,在现阶段,许多初中体育教师在课堂上仅仅局限于体育教材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与学生进行情感以及思想方面的交流互动。例如,许多初中体育教师在课堂上都是给学生一味地布置活动任务,然后让学生自由活动,而不是鼓励学生之间交流和探讨。同时,教师也不参与到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交流与讨论过程中,而仅仅是对于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教师与学生更不会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

3.初中体育老师与学生之间交流问题缺乏深度

交流内容比较简单,缺乏深度是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尽管许多初中体育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课堂交流的重要性,并且在课堂上也积极地开展交流活动,但是,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却始终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在进行体育课堂交流互动的这一环节中,大部分教师起主导作用,而不是将学生作为交流互动的主角,这就使得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学生在交流互动时,他们的思维会紧紧跟随教师的思维,而没有自己的主见,这就导致他们对于体育方面的知识没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探索。

4.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把教师作为中心

在上课之前通过备课的内容与设计好教学情境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示范和讲解,然后让学生模仿具体的动作,教师在旁边对其指导。由于体育教学属于技巧性教学,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技巧练习比较注重,大多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分步骤把技巧教给学生之后,让学生自己模仿老师所做的每一个动作,就这样长时间地反复练习,使课堂变得非常枯燥乏味。以往传统教学没有给学生对体育问题进行思考的机会,导致学生不能够领会体育运动的真谛,在学习中存在茫然的感觉。

四、如何提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改变狭义的教育观念

随着新课改的出现,目前已经把让学生能够自己独立思考问题以及全面提高素质作为培养的一项重要目标,并且把这项目标列入了当前体育课堂标准当中。初中体育作为可以挖掘学生运动能力,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本能。它的特点在于灵活性和多样性,让学生可以改变以往的常规,不去依赖书面知识,有创造地对体育知识产生好奇心。但是,现在大多数人包括许多体育老师,一听到素质和探索以及创造这几个字就感觉非常的神秘,而且一致地认为这几个字与初中体育完全没有联系,所以,在教学中依然习惯用以前的教学方式,缺乏对学生质疑能力、探究能力有意识的培养及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体育教师不要过低地估计学生素质,一味地认为学生什么都不会,自然走入接受学习的老套。而是要相信学生,通过营造氛围、创设问题情景,给学生思考、自疑、探索、表达的机会。做到学生能学会的知识不讲解,学生能发现的问题不设问。这样才能够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初中体育教师要树立情境意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体育的兴趣与热情

当前社会,网络之风盛行,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他们都受网络的影响特别大,那么在这样的形势下,学生学习知识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多地被游戏时间所取代,那么如何才能扭转当前这个局面呢?兴趣是每个人参与学习最好的老师,不管是什么人,他们要想学习好一件事情就必须首先对所要做的事情产生一定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要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与体育能力得到发展与提高,首先要创设一个充满理解与宽容的心理环境。只有保障学生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才能使学生大胆地学习。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向权威的观点提出挑战。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免疫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批判精神。所以,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以及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中体育教师应该根据自己所教授的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年龄特征给他们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灵活地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从各种不同的方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体育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对体育充满兴趣,这样他们学习体育的效率就会更高。

3.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引入生活情境

引入生活情境,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突破点,从与初中学生相关的或者感兴趣的问题与案例出发,如果合理地把体育教学内容和初中学生非常熟悉的日常生活融合起来,从而把体育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当前,在初中体育的教学中,其实仍然存在体育内容与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段距离的问题。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以前那种按部就班的方式已经完全与实际教学的需要不符合。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入生活实际,合理应用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整合教学内容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体育教学当中,把初中学生比较熟悉的、贴近生活实际的体育问题合理地融入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这样才能让学生真实感受到体育的应用价值,从而能够激发初中学生对体育的

兴趣。

4.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制造悬念,更新观念

制造悬念、更新观念是指在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随着体育知识的不断更新,学生需要掌握的体育技能知识越来越多,对于我们的教师来说,要做到能适应新的教育环境,首先要做到的是更新以前老旧的观念,摆正教学中的位置。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为学生设立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对体育新知识的欲望,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5.教师要注重体育教学互动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要想有效地实现教学效果,就应当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由于体育学习需要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和谐、轻松地互动氛围,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在体育教学中注重互动性,不仅有利于体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而且还对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必须注重互动性的积极作用,把其放在教学理念的重要位置。利用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氛围,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提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当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尽量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教师只需要加以引导,积极地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从而激发他们对于体育的兴趣,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4)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083-01

笔者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多年,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要做好本职工作,除了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讲究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对学习都抱有成功的期望。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深入,英语显得越来越重要,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学好英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使学生的期望都得以实现。由于学生的情况及其特点不同(如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智力因素),导致了他们在学习成绩上的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照顾到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听懂、学会;另一方面还要照顾到优生和学困生。让学困生“有饭吃”、有信心;让优生“能吃饱”、有收获。在课堂提问时,可让优生回答较难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并且还要及时给予他们表扬,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初一学生对英语怀着一种好奇心,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地学习英语。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好奇心就会逐渐地减弱,英语的神秘感也会随之消失。这时,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如,教师可采用做游戏、猜谜语、说笑话、讲故事和组织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到了初二、初三后,由于学习难度加大,学生的成绩难免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这时,需要教师多关心学生,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有的学生虽然经过努力学习,但英语成绩还是常常不尽如人意,他们会认为自己升学无望,或者认为自己不是学英语的料,而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这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升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未来社会的需求。同时,教师还应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纠正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帮助他们逐步提高英语的成绩。这样会使他们恢复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还应对他们提出近期和远期的学习目标。教师要督促他们分步骤、按计划地完成这些目标。当目标没有完成时,教师还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

2 多使用赞赏语言

表扬会使学生产生兴奋、激动的情绪,从而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随时随地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经常使用“Very good”,“Never mind”,“Trust yourself”等评语,让每一位学生都觉得教师在关注他,会因为他的进步而高兴。教师的鼓励和期盼可使学生保持愉快、兴奋的心情,积极地应对学习中的困难。

3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学生的好胜心都非常强,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的做法是,无论是单词、句型的记忆,还是单元测试和听、说、读、写训练,都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在一个学期的期中或期末时进行分组量化考核,用A,B,C三级评分的方法进行“守红旗”比赛,调动学习积极性。

4 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搞好教学的先决条件。教师要教好学生,首先就应注意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良好的教师形象的形成依赖于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高度的责任感、敏捷的应变能力和熟练的教学艺术。教师只有在教学活动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才能深深地吸引学生,使他们对教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教师要求学生做好的,自己首先应身体力行地做好表率,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他们。如教师在要求学生认真听课时,自己首先应该认真地对待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带动下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5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

篇(5)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增强学生练习的有效性,一直是我探寻的一个问题。信息技术课堂上,一方面知识点有时呈现连续性,有时呈现零散性,另一方面学生有自主性、灵活性,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练习的有效性呢?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效学习、有效练习的基础,没有兴趣这个基础,提高学生练习有效性就无从谈起。教师要想发挥主导作用,增强学生练习有效性,就必须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现在的学生所感兴趣的是一些流行元素,与计算机有关的兴趣,如游戏、QQ、电影等。对于信息技术教材中的知识,学生是“抵触”的,不愿接受的,又不得不去接受。他们去接受,是外因作用的结果,这个外因主要有教师、家长、学校与社会要求他们必须通过考核;他们不愿接受,是内因作用的结果,主要因为中学生在外因作用下表现出一定的逆反心理。如何使学生主动学,让学生不再抵触,一直是我探索的一个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练习的有效性。

一、设置恰当的任务,提高学生练习的有效性

无论是单元练习,还是课堂练习,练是以“任务”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所以,任务的设置,在课堂有效练习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精良的任务具有良好的效果,容易达到课堂最初的教学目标;粗糙的任务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的表现往往是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久而久之,学生会感觉信息技术课“烦”,与最初的神秘、有趣感形成鲜明的对比,失落感就慢慢滋生。

设置任务时,任务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任务并不是静止和孤立的,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年龄、兴趣、认知能力等特点。“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任务的难度设计为梯度等级,教师、学生都有选择的余地,教学活动呈现多样化的特点。通过尝试发现,有趣的任务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往往效果显著。

二、利用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提高学生练习的有效性

人们在交往和信息传递中,应用两种语言,一种是口头语言,即我们所说的话语;另一种就是体态语言。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教师要善于适时发现和表扬学生的优点,如有些学生富有创意,有些学生动手能力强,有些小组协调能力好,等等。

1.善于使用口头语言

口头语言要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也要注意幽默性,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师的权威性。要清晰准确,通俗易懂,因为教师所要表达的内容是通过语言传送给学生的,学生理解了老师的语言,才能理解任务并有效地完成任务。要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活泼、简洁练达,讲究一个“趣”字。要使学生觉得练习“有趣”,关键在于教师布置任务时设疑激趣,扣人心弦,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强化练习动机,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而应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其优势兴奋中心能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增强教学效果。要使自己的语言热情诚恳,富于激励性,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富于鼓励性。老师一句鼓励性的语言,可能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融入言语中去,使“情寓于中,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据说鲁迅讲课,言辞并不抑扬顿挫,也不悦耳动听,但他的声音里充满感情的魅力,让每个听课的学生都觉得意味深长,觉得有股信念的力量渗入自己的心里。此外,还要注意语言的启发性。思维的规律告诉我们,思维的启动往往以惊奇和疑问开始。

准确的任务布置,幽默的语言烘托,语调的把握,关心的话语往往能够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反之,则不利于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2.善于使用体态语言

教师通过自己的表情、姿势、行为或举止向学生提供信息或发出指令,有助于吸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注意,加深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比其他的直观教学手段更方便、更形象、更具魅力,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教学内容学生不可能完全都懂,那么教师可以借助体态语言加以解释,增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因此体态语言尤为重要。除了有声语言外,体态语言也有沟通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思想感情的作用。

恰当的手势、夸张的表情往往能抓住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心,有利于师生感情的培养,有利于课堂练习有效性的提高。

三、营造课堂练习氛围,提高学生练习的有效性

篇(6)

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有利于获得感性知识,丰富其思维表象,从而有利于学生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促进其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在多边活动中,教师应创设引导发现活动的情景,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再发展的过程。而这过程突出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如何得出结论,突出思维习惯的训练和培养,突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而不仅仅在知识结论上。同时,如果在求变中学习,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转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去操作,去探究知识,教师应把40分钟交给学生,让学生做主角。教师做好引导,同时使学生在愉快的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自学的方法,发展智能。因此,我结合新课标及学校专题的要求,大胆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

教学环节: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实践创新评价体检

师生互动:出示目标教师点拨独立思考自我体现

从这个模式可以看到,是从情境的创设、目标出示引导出自主学习为起点,评价体验的自我成功体现为终点的一个教学模式。可见,这个教学模式,无论从教学环节看,还是从师生互动看,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都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全过程,避免了教师繁琐的分析,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中。

二、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使知识更牢固

合作学习是主体性课堂中的一项重要策略。目前,我们按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把“合作的观念引进了课堂”。在教学中增加了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把集体教学、分小组教学、个别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懂得如何在群体中分工合作,参与学习或活动,并在融洽、协作的关系中感受到自我评价,取得较好的效果。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的组织形式,而且是一种现代教育教学的思想。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通过情感交流、人际交往的互动过程,通过合作使学生的认知发展、学习情感和同伴关系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信任的人际关系,从而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要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学习中,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就要合理、科学地分配各学习小组的人数和人员,充分发挥学生的帮扶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如:我们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每组6人,每组都有操作能力强、思维能力好的优等生,也有语言表达能力差、其他方面能力也不强的学生。这样的分组使学生在学习交流中得到互补,让学生在共同合作的学习中得到各种素质和能力的发展,从而也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轻松,毫无拘束感。

三、以情促学,使师生多边互动

师生多边的互动是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教学过程中,师生是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中相互交流信息,激感,探讨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充分调动下,发挥好主观能动性,大胆质疑,勇于解疑。

篇(7)

在教学中,预设的“问题情境”要能使学生产生迫切解决问题的心理;教师提出问题的方式,要有趣,要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提出问题的内容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把学生引入到有关情境中,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本学期,在高考复习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时,编写的导学案里有这样一道例题:若α为第一象限角,则-α,α2是第几象限角?题目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很快就解答出来了.紧跟后面设计了这样的一道练习题:设sinθ=35,cosθ=-45,则2θ是第几象限角?大多数学生是运用上述例题的方法,很快求出答案,但是多半是错误的答案.为什么会得出错误的答案呢?错在哪里?如何正确解这个题?问题一提出来,学生跃跃欲试,讨论热烈,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延拓创新,创设情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校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切身感受数学的奥妙,并不断发现新问题,从而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当然,这需要老师上课前的精心策划和课堂上的适时点拨.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从各方面,特别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方面去挖掘一些与数学有联系的问题,创设情境,深化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复习等比数列的定义、判定这节内容时,导学案设计的例题是:已知数列{an}满足a1=12,a2=32,an+an+1=2an+2,n∈N*

令bn=an+1-an,证明bn是等比数列,并求bn.此题已接近高考难度,但经过学生分组讨论,完全可以解答出来.课堂上,与预设的一样,学生经过本组的共同努力,很快解答出来.在几个学生的互相补充下,解题关键也一一总结出来了.一般到此,就该学生练习了.而我突然提出一个问题:运用定义证明数列为等比数列,要用到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an+an+1=2an+2,n∈N*请同学们观察,这个递推公式反映的是数列{an}本身的什么与什么的关系?学生很快回答,是数列{an}的项与项的关系.我进一步提出:若给出的递推公式不是数列的项与项的关系时,一般该怎么办?在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而且已有非常强烈的想检验自己能力的冲动下,再练习如下题目: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

sn,且sn=n-5an-85,n∈N*.证明{an-1}是等比数列.

sn且sn=n-5an-85,n∈N*.证明{an-1}是等比数列.

老师要求四个组分别派一个代表上台展示,另外四个组的学生负责点评.学生此时情绪高涨,他们始终在愉快、兴奋的过程中自主地思考、揣摩,收获学习的果实,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开放题材,联系实际,拓宽自主学习的世界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着数学的思想,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把数学概念具体化、生活化,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例如:用“一张纸对折20次能否比珠穆朗玛峰高”引入对数的概念,利用“三人排成一排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引入排列的概念等.,

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开放题会给课堂带来生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上直线与抛物线的关系时,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已知直线y=2x+m与抛物线y=x2相交于A、B两点, ,求直线AB的方程.

篇(8)

目前,在初三阶段,复习课占了大量课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许多数学教师认为复习课难上,既不像新授课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有成就感。但长期以来,对初中复习课教学改革的关注和研究较少,对一线教师而言,怎样在复习课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很少。因此,如何上好复习课,是教师应重点关注并着力探索的课题。

一、当前初中数学复习课的现状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了很大转变。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由于复习课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学生对所复习的内容都接触过,比较熟悉,加之考试等方面的需要,教师在处理上往往会使复习课的形式过于单一,导致复习的效果不够理想。在数学复习课的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套用新授课、练习课的经验与模式来组织复习课的教学。当前在数学复习课中,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

1.“课前预设”的淡化

“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是复习课的最终目的。可许多教师认为复习课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因此在备课时,并没有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学生的潜在状态及发展可能等方面进行“预设”,影响了教师在课堂动态的有效调控,对一些可以预设的问题设计或答题困惑缺乏必要的应变条件,削弱了教学的实效性和生成性。

2.“课堂生成”的阻滞

许多教师在上复习课时往往一人在唱“独角戏”,把自己的臆断和想法强加于学生,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活力,教师讲的很辛苦,学生听得也很累。这种不注重学生“课堂生成”的复习课平淡无奇,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课堂效果”的弱化

有些教师在上复习课时,不能灵活机动地根据学生课上的实际情况来处理课堂,怕复习不完而一味地“照本宣科”。有些教师按部就班地对试卷或作业予以更正,对学生闪现的生成知识或问题采取避重就轻的方法,导致复习课的僵化和无趣。

二、数学复习课与有效生成的科学解读

1.正确认识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功能

(1)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复习课要设计知识综合应用练习,促使学生调动各方面的知识与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要特别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整理能力,促进知识结构系统化。复习课应根据复习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薄弱环节,引导学生梳理、分类、整合已学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使学生对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新的认识,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目的。

(3)要体现“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基本理念,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要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组织不同层次的练习,提出不同层次的发展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2.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因此要重视预设。当然,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课堂教学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教学中,如果完全按照“预设”进行,结果将无视或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因此而机械和呆板;但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即时的“生成”,也会因缺乏有效的控制和引导,出现“放而失度”的现象。所以,课堂教学实际上总是在努力追寻着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

3.有效进行问题的科学预设

(1)问题预设要有层次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差距明显,因此设计的习题一定要有层次性,即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将问题深化,揭示出解题规律,避免“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发生。所以应多设计递进式习题,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问题对知识的覆盖要全面。要突出重点,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数学方法的探究过程。问题与知识的对应关系要明显,要有利于明确联系方向,有利于引导学生联想。对一个问题不能就题论题,而应进行适当的引申和变化,逐步延续伸展,在培养学生思维变通性的同时,让学生思维变得更为深刻、流畅。

教育家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是相辅相成的。数学教学需要预设,而精心的预设又必须通过课堂的生成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必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整,追求动态生长,从而让数学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焕发生命活力。

三、数学复习课“有效生成”策略的建构与实践

篇(9)

让课堂学习拥有好的学习习惯,入学初期的学习方式的启蒙训练是孩子拥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奠基石。在开学伊始,我们老师所要做的不是给孩子上新课,而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训练。一年级的老师在第一周里主要对孩子学习训练一些约定,这些约定有:课前准备的约定、课堂约定、课后约定。这些约定主要包含上课文具书本的摆放位置、问候、发言、倾听、表扬等,训练方式应该是融入游戏、儿歌等孩子喜欢的方式,如创编《约定歌》:快乐课堂你我他,神奇小手会说话。学习用品课前备,回答问题举右手。手心向前听明白,手心向后没听懂。回答正确打个钩,回答错误画个叉。课堂学习有约定,轻松学习向前跨。一年级学习方式不要仅局限于班级,也可以在全年级统一行动,由一位老师发号施令,年级规定的时间内统一完成一个约定。

二、让各种约定成为师生课堂教学的默契点

1.神奇小手会说话

举起左手,右手放平表示自己的意思,或要求发言回答问题;一手食指放在嘴上,另一手示意,要求别人讲话控制音量;左手指顶右掌心表示暂停;右手掌心朝前表示明白,朝后表示不明白;右手手指成v型表示正确,两手相交x型表示错误;竖大拇指或节奏鼓掌表示赞许;OK手势表示准备就绪。

2.课堂约定口令齐

整齐有趣的口令可以让学生约定的训练,更让一年级的孩子乐于参与。老师说:小眼睛。学生回应:看老师。老师说:请像我这样做。学生回应:我就像你这样做。不同学科口令不一致,语文让学生安静的口令可以是古诗,老师说:床前明月光。学生回应:疑是地上霜。数学安静的口令可以是数字,老师说:12334。学生回应:56778。英语安静的口令是,老师说:one,two,three。学生回应:ABC。为了让孩子不厌烦,约定口令用了一段时间后可更换。

3.良好习惯人人夸

学习方式训练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会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为了让这些好习惯保持,也为了学习方式能在教学中贯穿始终,有必要建立评价机制。评价机制应该是从个人到班级再到年级和学校。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评价机制:个人良好的学习方式可评星级,五星为满级。五星学生可推荐到年级评定年级之星,年级之星进入校级之星评选。

三、学习约定让合作学习更有成效

孟照彬教授提出:“没有学习方式的变革,就没有教学方式的变革。”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教育学习方式的灵魂。它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充分利用教室与人力资源,在互相关注、互相关照、互相倾听、有亲和力的氛围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强化学习约定,合作学习会更有效。

1.约定让每个成员各司其职

每个小组的组建,需要考虑每个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因素。不同的学科和学习内容,应根据其特点和需要进行人员组合。分组时组内一位或几位成员,组间一组或几组人员要担任一种指定的角色,如管理员、记录员、检查员等。组内各成员根据分工情况有对应的约定,如:管理员是对学习全面管理,检查员是负责卫生,记录员是统计分数并定时公布分数,声控员在交流讨论时控制各成员音量。当然,角色的组合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要采取轮换制,实现角色互换,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生生互动的效应。对于表现优秀的小组,应该与评价机制挂钩,奖惩分明。

2.约定让倾听成为一种美德

倾听是一种宽容,一种尊重。课堂中,我们让发言人面向多数,倾听者用最舒服的姿势面对发言人。老师可时不时用:“你听懂了什么?”“他在说什么?”来检测学生的倾听情况。对于没有参与到学习中,独自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的学生,教师要特别关注这样的“边缘学生”,要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来提醒他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活动上来,这样长期强化训练,学生会逐步养成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而且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对学习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篇(10)

经常性的课堂教学,也在经常性的思考着。我们的学生学会学习了吗?如果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连最起码的学习都学不会,那课堂教学也就显得不是那样的有意义了。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当下,笔者以自身课堂教学进行思考和实践,感到物理课堂教学的学生有效学习需要从这样的三个方面去着手。

一、让学生在学习中操作

学生学习物理,就是要能够去认识相关事物的现象已经物质变化的规律。学生通过学习建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的理念。平时的物理教学,我们都应当有这样的感觉,初中学生并非都相当喜爱学习物理的,真正钟情于物理的学生,全班可以说是寥寥无几的。为什么学生对物理就持有这样的态度?其原因大都是物理比较枯燥,相关物理的知识也显得比较抽象,再之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还不完全谙熟物理的作用。平时的教学,我们大都授之以鱼,那样显得比较简便易行。一堂课解决一两个物理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是那样的声嘶力竭,学生则是那样的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是有效的,真正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当让学生多进行操作性的实践。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学生躬行的物理学习,学生所获取的就丰富和真实,学生对自己经过实践操作的获取也充满着乐趣。应当说物理课程之能够让学生进行操作的内容比较丰富,对学生的操作我们不能吝啬。学生可进行操作的实践其时空也比较广泛,有的就可以是教学的课堂,有的则完全可以是学生的家庭,有的还完全可以是学生所能涉猎的比较广阔的自然界。学生的操作实践,其实践内容的组织与处理应力求系统化,必须切合学生的整体水平,必须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动手,都动得起手来。我们也应当看到的现实是,学生之间动手操作的实践也是存有差异的,这就比较有意义地告诉我们:学生所操作实践的内容还应当具有一定的有梯度,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适度。如教学《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通过观察性的实验,就比较理想地发现声音现象,能简单地描述所观察到发声体的共同特性,学生还通过声传播的实验探究,比较理想地提高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习到实验探究的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二、让学生在操作中思维

从相关意义上说,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学生显得就是那样的其乐无穷。但在操作中获取知识,还算不上就是比较完美的有效学习。从相关教育教学的实践看,物理课堂教学还不仅仅就是让学生去操作,更为主要的当让学生能够通过操作去进行思维。学生操作实践的思维,可以是操作过程中的思维,也可以是操作结束后的思维。操作过程中的思维往往多是思考操作的行为和行为导致物质所发生的变化,多是学生边操作边进行的思维。操作结束后的思维多是产生结果后的思维,这样的思维一般都是一种享受性的思维,当然也有反思性的思维。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维,必须能够进行比较科学的思维。作为教师必须多做学生思维的点拨和引领工作。因为学生在操作中的思维比较容易进入思维的误区,也比较容易遇到思维的不顺。如果教师能够在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做好点化的工作,那一个个学生将会是那样的豁然开朗。如学生的操作实践,就必须充分突出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科学方法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就是一些实验方案,我们也应当逐步甚至就是完全将权利和权力交付于学生,这样学生则往往会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上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实验设计的能力,形成自主研究学生实验设计的方法。如果学生在操作的思维中,教师再比较及时发现和利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问题点”并能利用鼓励、表扬、启发、追问等方式,那课堂教学的影响力则会更为有效地增强。如教学《光的反射》让学生解决并联在电源上的红、绿两盏电灯,它们两端的电压都是220V,电阻分别为1210、484。求通过各灯的电流之问题时,学生就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然后得出这样的结论:I、U、R必须对应同一段电路,电路中有两个电阻时,要给“同一段电路”的I、U、R加上“同一脚标”。

三、让学生在思维中创新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党的十提出全面创新全民创造的口号适应时展的需求,利于伟大中国梦的实现。作为学校肩负着为伟大中国梦实现培养人才的崇高职责,有必要去激活学生的创新,去激发学生的创造。学生学习物理的创新创造,需要学生能够在思维中创新。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创新,其关键当让学生去掌握一定的思维方式,以比较理想的思维方式促进自身学习物理的思维创新。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创新思维存有两大问题,一是学生没有创新思维的欲望,不乐于思维的创新;二是有学生想去创新思维,但往往摸不到创新思维的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物理形成学生思维的创新,首先必须激发兴趣,其次再去做些比较实实在在的引导性工作。如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从当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商品生产不断繁荣的新时代的事实进行创新思维的激发。对于学生思维的创新,我们可以从相关的思维中活动中,渗透一些创新思维的方式,如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就是从某一思考对象出发,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从一点联想到多点,在对比联想、接近联想和相似联想的广阔领域分别涉猎,如教学《声音的特性》就让学生去进行探究性的思维活动,以小组去调查质量测量的精确度,学生在整个调查的过程中能够比较理想地进行思维,通过思维去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写出比较理想的探究过程报告,也发现着一定的新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篇(11)

1、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注重开放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体系。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

现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虽然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但这种统一的实质应是交往,是知识、信息的交流。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基础教育改革要求课堂教学不再是封闭的系统,不能拘泥于预先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我们周围的生物世界、探索生命的奥秘……这一切的一切不能仅仅是教师的解说,可以这样说,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每一节课堂教学都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只有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开放性的学习才能真正使我们发展性的了解生物世界的所有科学。

2、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素质教育已经在社会中形成了潮流,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而实施的新课程标准也已隆重出台。教师以往的教学经验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必然要进行角色的转换,切实地更新教学的理念方法,自觉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学相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物学奥秘包罗万象,新教材安排了形式各异、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应注重分层次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积极创造和谐的育人氛围,使每名学生都树立信心,扬起理想的风帆。热爱大自然、关注生物、维护生态平衡等等,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完全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培养。新教材每章节前的情境解说图片,以及每节“课外阅读”,反映现代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生物学联系生产实际应用,均能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促进了学生作为普通公民公民应具备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形成。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论题。素质教育是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方式,重视学生学业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品质、性情、个人条件、应变能力和个人价值等方面的全面教育。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中学生物教育改革的目标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能力。

第二,应广泛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科学是一门与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科学,生物教师在课堂上绝不能照本宣科,而应广泛地联系实际,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必能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关注食品安全”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将自己平时吃的零食(带包装)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对这些零食进行分析研究,学生们经过认真地观察和思考后将自己的发现在班上进行交流,然后我再让学生谈谈在生活中如何注意食品安全,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一节课下来,学生人人感到收获不少。我在每节课上几乎对每个知识点,都尽量做到联系实际,如学习细菌的知识,就联系食品保鲜技术;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就联系农作物的增产技术;学习植物的生殖,就让学生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学习青春期发育的知识,就为学生具体讲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学习人的呼吸系统,就联系吸烟的危害、煤气中毒的急救等;学习人体的血液循环,就联系各种心血管疾病、义务献血等……事实说明,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联系实际,就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手与脑都“活”起来,也让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