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大全11篇

时间:2022-05-19 11:52:2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篇(1)

一说起上网,大概有许多人都知道这个名词,网络的出现是社会时代的进步,科技发展的标志。上网已成为一个21世纪流行趋势。在中国的13亿人里,网民就已经达到了1。1亿人。随着上网的人数与日俱增。中学生上网的也越来越多,上网的利与弊也渐渐成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中学生到底该不该上网呢?

就本人观点而言中学生应该上网,但应适可而止。说到上网,上网不仅可以聊天、交友、查资料、玩游戏……,还可以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可以开阔视野,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可以毫无顾忌地与网友聊天,倾吐心事,减轻课业负担,缓解压力;可以在各个BBS里张贴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见解,觉得很有成就感;还可以提高自己某项业余爱好的水平;现在自己动手做主页已成为时尚,把自己喜爱的图片资料传上去,开一个讨论区,发一些贴子,和大家交流,自己做版主的感觉真的很棒。

无论何事好处与坏处只有一线之隔,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上网亦是如此。跨越了“利”的界线便是“弊”。

当今许多家长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经常上网,1、是因为怕自己的孩子近视。2、怕自己的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3、怕上当受骗。的确,长时间的上网会引起视疲劳,而且,近视的度数还会逐渐增加;而玩网络游戏,轻的会导致近视,重的还会导致学业的荒废;而在网络世界里,可信度不是100%的,我们不能完全相信网络,在我们的身边,网络受骗的受害者也比比皆是。

虽然上网的坏处不少,但还是利大于弊,我们应该正确的对待上网,争取让它的弊端不在我们身边出现,让它成为我们学习、工作上获取更多有益信息的高科技工具。

篇(2)

一说起上网,大概有许多人都知道这个名词,网络的出现是社会时代的进步,科技发展的标志。上网已成为一个21世纪流行趋势。在中国的13亿人里,网民就已经达到了1。1亿人。随着上网的人数与日俱增。中学生上网的也越来越多,上网的利与弊也渐渐成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中学生到底该不该上网呢?

就本人观点而言中学生应该上网,但应适可而止。说到上网,上网不仅可以聊天、交友、查资料、玩游戏……,还可以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可以开阔视野,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可以毫无顾忌地与网友聊天,倾吐心事,减轻课业负担,缓解压力;可以在各个BBS里张贴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见解,觉得很有成就感;还可以提高自己某项业余爱好的水平;现在自己动手做主页已成为时尚,把自己喜爱的图片资料传上去,开一个讨论区,发一些贴子,和大家交流,自己做版主的感觉真的很棒。

无论何事好处与坏处只有一线之隔,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上网亦是如此。跨越了“利”的界线便是“弊”。

当今许多家长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经常上网,1、是因为怕自己的孩子近视。2、怕自己的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3、怕上当受骗。的确,长时间的上网会引起视疲劳,而且,近视的度数还会逐渐增加;而玩网络游戏,轻的会导致近视,重的还会导致学业的荒废;而在网络世界里,可信度不是100%的,我们不能完全相信网络,在我们的身边,网络受骗的受害者也比比皆是。

虽然上网的坏处不少,但还是利大于弊,我们应该正确的对待上网,争取让它的弊端不在我们身边出现,让它成为我们学习、工作上获取更多有益信息的高科技工具。

篇(3)

一、计算机对中学生的用途

计算机网络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视,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实际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上网总人数已超过2000万,其中学生上网人数日趋增加,占上网总人数的20%以上。经过我们的多次摸底调查,发现中学生的上网情况是:68%的人上网是为了玩游戏,39%的人上网欣赏文艺、体育,35%的人在找朋友聊天,26%的人上网发电子邮件,只有16%的人关心计算机软件,6%的人学习卫生知识及关注新闻。由此可见,大部分中学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搞娱乐和交朋友。网络对中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身心健康和价值观念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我们不仅要看到网络有利的一面,也应该特别关注不利的另一面。

二、中学生是否应该使用电脑

计算机对中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比比皆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摧残身体。如果长时间上网,对一个人眼睛的伤害非常严重。由于学生对游戏的痴迷,达到了可以不吃饭、不睡觉的疯狂地步。由于玩游戏时精力高度集中,伴随着血液加速、心跳加快,人的体力、精力消耗很大。再加上电游、网吧空气混浊,人口密度大,烟味、食物味、汗臭味,五味俱全,机器声、打闹声、脏话声,声声刺耳,卫生、环境条件极差,严重影响着身体健康。

2.心理受损。由于网迷对上网有着很强的心理依赖,轻者影响学习、身体,严重者致使心理变态、心态扭曲,许多未成年人一旦上网,便无法把握,将太多的时间精力花在网吧里,致使学业受影响,老师批评、家长生气,反而心理负担更重。

3.影响学业。学生一旦对网络痴迷,就是对人生追求的放弃,成绩直线下降。我们无法真正进入那些网迷们的内心世界去体味他们的感受,但可以想象到他们通红的眼睛、疲惫的心理到底有多少精力去学习。但中学生是否还应该使用计算机呢?

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中学生是应该使用电脑而且还必须使用电脑,在这个时代,上网和操作电脑是现代人的基本技能之一,它是现代人获取知识和便利生活学习的必需途径。不懂电脑的人会被时代淘汰,电脑毕竟已成为现代人获取信息的来源之一,如能正确使用电脑,通过电脑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电脑是学生获取信息、作为学习资源和工具的不二之选,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知识,懂得利用计算机来发展自身,这都是十分必要的。

三、如何正确使用计算机

我们怎么才能平衡计算机的利与弊,怎样才能让中学生在必须使用计算机的前提下,正确使用计算机。电脑游戏是一个载体,有利也有弊,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合理使用电脑,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主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父母应多教育并引导孩子让其正确使用电脑,让孩子深刻意识到错误使用电脑的危害,严格控制孩子玩游戏、聊天等的时间,让孩子把时间充分利用到时间上来。

2.中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心理、生理时期,但这也正是塑造性格的时期,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把中学生培养成爱憎分明、有规划、有理想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计算机对于中学生来说,有利也有弊,但中学生使用计算机却是十分必要的,因而正确使用计算机就成了焦点,只有正确使用计算机,才能让计算机为中学生的成长增添色彩,让中学生健康成长。

篇(4)

例一:(2009年浙江湖州卷)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时下,在繁忙的都市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名称――慢活族。在教育部公布的新增171条词语中,“慢活族”一词解释为:“慢活族”是“慢并快乐”的一群人。这个名称缘自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慢》,由小说延伸出一种名叫“慢生活”的国际运动,并出现了“找回失去的时间”这样的组织,他们思考“生命的过程除了工作,还应该拥有什么”,呼吁品味缓慢的生活节奏,提倡慢工作、慢餐、慢运动,提倡“慢生活”观念,用适当的慢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的支点。

与“慢活族”的生活方式恰恰相反的是“快活族”。早上,他们在闹钟的“滴滴”声中匆忙起床,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赶到公车站,以最简短的时间解决“快餐式”的午饭,在繁忙而充实中度过8小时的工作时间,回到家或许还要在灯光下继续查阅文件或者起草策划书。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就是“快活族”的真实写照。

某班就上述材料中的两种生活方式展开辩论。甲方认为“慢活族”的生活方式好,乙方认为“快活族”的生活方式好。你支持哪一方?请说明理由。(不超过80字)

例二:(2009年江苏连云港卷)

最近,一款网络游戏编入了武汉小学教材《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走进了部分小学课堂。网络游戏该不该进教材,报刊和网络论坛上对此辩论十分激烈。假如你是反对者,请根据正方(教材编写者)提供的辩词信息,有针对性的写出你方的辩词。

正方:网络游戏可以进教材。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游戏进课堂是网络时代的教育进步;网络游戏是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寓学于乐,在老师引导下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上网习惯;网络游戏进课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论坛注册和交流方法,学会上网的基本方法。 反方:――――――――

典型解析

这是两道典型的辩论题,两道试题都先提供了文字材料,创设了辩论的具体情境。不同的是,第一题答题者可以任选正方或反方的观点进行辩论,第二题已出示正方的观点及辩词,要求考生写出反方的辩词。

解答例一要先仔细阅读材料内容,了解“慢活族”和“快活族”这两种生活理念的不同特点。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题时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围绕这一观点阐明具体的理由。示例:我支持甲方的观点,因为慢节奏的生活更符合人类的天性,它的实质就是宁静与浮躁的一种对抗,拥有简单而豁达的平常心,享受慢生活的悠闲与乐趣。我支持乙方的观点,他们讲究效率,在忙碌中享受“自我满足感”。在现在这样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中,“快活族”的高速度、高效率更适应社会的发展。

解答第二要先阅读情境材料及正方的观点,了解具体事件及正文观点,然后结合生活实际,针对正方提供的辩词信息,阐明自己的反对意见。示例:网络游戏不该进教材。社会虽已进入网络社会,但游戏进课堂与教育进步无必然联系;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容易沉溺于网络游戏,结果会与学习目的背道而驰;学习上网基本方法,掌握论坛注册和交流方法,都有许多更好的途径。

知识链接

辫论技巧

寻攻击点。在分析辩题时就要注意考虑对方可能的立论和比较薄弱的地方,一般选择两个地方比较合适。可以选择对方论点的缺陷、论据的缺陷、论证思路上的缺陷。

类比引申。注意从对方的立论或提供的前提中巧妙引申到一个截然相反的结果起到驳斥的作用。

以用矛盾。借用对方观点中的矛盾、对方队员之间的矛盾进行推理,驳斥对方观点。

诱敌深入。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出对方辩论中的矛盾,然后加以攻击。

答问结合。一般地,对于对方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后,也要向对方抛出一定的问题。回答问题时要简洁,重要的是进攻和阐明自己的观点。对于对方的问题,如果与辩题无关不必回答。

艺术表达。一般地,在提问、申诉观点、摆出论据时,语速可慢一点,关键字眼要一字一顿加以突出;反击时语速可快一点,以示锋芒。同时要注意用语的坚决、干脆、简洁、幽默,以此来感染在场观众及评委。处下风时要据理力争,占上风时也不要得理不让人,少用挑衅性的语言。

实践演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光明中学举行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自律(自我约束)”;反方的观点是“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他律(他人约束)”。辩论时,双方唇枪舌剑,反方突然这样发问:“孙悟空不就被套了个紧箍咒?可见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他律。”作为正方,你将怎样得体有力地回击反方?

2.很多同学认为当代社会只有数理化才重要,语文、历史等学科学不学无关紧要。针对这种情况,初三某班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赛,正方主辩以“有‘理’(数理化)走遍天下”为论点展开论述。

①假如你是反方主辩,你确立的观点应该是:

②请你围绕你的观点写出两条理由。

3.某班举行以“初中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的利与弊”为话题的辩论活动,下面是甲方同学的一段辩词:

初中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有弊无利。一方面,初中生能参与的社区公益活动无非是扫扫地、擦擦窗,做这样的小事,对初中生的成长意义不大。另一方面,学好文化知识是初中生的主要任务,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

如果你是乙方主辩,你将怎样针对对方的论点和论据进行反驳,表达你方的观点和理由?要求:先摆出你方观点,再进行反驳。

观点:――――――

反驳:――――――

4.某班举行以“上网利与弊”为话题的辩论活动,甲方同学的一段辩词是:“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一方面,网络缩小了世界,远在天涯海角的人也可以面对面地交流。另一方面,它还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足不出户就能知天下事。”

如果你是乙方主辩,你将怎样针对对方的论点和论据进行反驳,表达你方的观点和理由?

观点:――――――

篇(5)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许多人到一家大公司应聘,其中有个年轻人在过道上,随手将地上的一张废纸捡起来扔进了垃圾箱。这件事,恰巧被这次应聘的主考官看到了。应聘时,这个年轻人轻而易举被录用了,后来还成就了一番事业。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平时就要养成好的习惯,说不定哪一天你不经意的一个举动会让你一举成名。

任何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意识与性情。养成好习惯,就等于培养了一个人的意识与性情。

然而,一个人品行的好坏,与他的行为有直接的关系。

当一个人故意乱扔垃圾,故意损害公共设施的时候,你能说这个人品行端正吗?当一个人故意欺负小朋友,故意以强凌弱的时候,你能说这个人道德高尚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相反,当一个人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并把这种行为养成一种习惯时,则会被传颂赞扬,处处助人为乐的雷锋就是的明证。

一个善意的微笑是一朵花,一声热情的问候是一朵花,一句真诚的祝福是一朵花,一个善意的举动也是一朵花。让我们现在就付诸行动,为别人的快乐开一次花,因为唯有行动才能开出这些美丽的花朵。

一个好的行为,一个好的习惯,都会开出灿烂无比的人生之花!我们应该拥有好行为,养成好习惯,才能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学生,一个有修养的青少年。记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养成好习惯,培养好行为,我们就能干出大事业,闯出好未来。

中考作文题预测:未来的科技

未来的科技是什么样的呢?也许大家都很好奇。未来可能有像人一样的机器人?未来的汽车能在天上飞?电脑也会有思维会说话谈感情?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畅想未来的世界吧!

清晨,我正懒洋洋地睡在床上,蒙眬中听见一阵音乐把我给弄醒了:“小主人,起床的时间到了。”家用机器人正拿着我的衣服站在床头边。我漫不经心地说:“我昨天穿的衣服你给洗了吗?”“放心吧,小主人,早就洗好烘干叠好了。”机器人说,边说它还边帮我把衣服穿好。此时我的床慢慢地自动变成了迷你电汽车停到窗外,它悬在空中等候指令。就连洗漱也不用我自己动手,毛巾停在空中,牙刷也停在空中。我洗漱完了之后,机器人又拿了一个食谱给我,那是早餐食谱,我随意点了牛排、汉堡、鱼翅、龙虾,吃完了只要说一声好了,机器人就自动把餐桌收拾干净了。我说:“给我备一艘飞船,我马上要去一下月球。”“小主人,飞船已经在窗外。”,我进了飞船,按了一下月球标志,我说了一声:“开”,飞船就自动飞行了,仅用3分钟就到了月球。

又过了20年后,走进我的母校,发现学生的书桌上都没有课本,都是荧幕。原来老师只要在电脑里语音输入题目,就会显示在学生的荧幕里,一切都是全自动的,像我们这么多学生的学校,只要很少的几个老师就足够了,同学们个个学得都非常棒。

但是,这一切都只是我的畅想,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们人人努力,这一定会变成现实。

中考预测作文:上网的利与弊

网络如同一个浩荡宽广的海洋,在这个海洋里,有善有恶,关键的看你自己如何对待。下面请听我诉说网络对我自己的利与弊。

上网,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能力的大舞台。上网可以万事不出门,在家上网看新闻。上网看新闻,可以及时了解国家大事,了解国际形势,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上网浏览节目可以了解许多名人的业绩及其成功之路,受到激励,树立远大理想。上网还可以帮助我们学习,让我们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学习不会的英语音标、搜索资料来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掌握今天学习的内容。上网还可以购物,喜欢哪件买哪件,既不用出门又省钱,又方便,何乐而不为呢?

篇(6)

近年来,互联网走进校园,走进家庭,走进学生生活,并以其快捷的信息、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强烈的时代性,把广大中学生吸引到电脑前,吸引到纷繁芜杂的网络世界面前,对青年学生的交往手段、生活习惯乃至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重大影响,网络已成为广大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由于我校是全县唯一的一所一类初级中学,先进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得到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在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率先在多媒体教室、会议室里安装了电子白板和三个微机室,并在日常教学中开展应用。在网络时代,如何充分利用网络阵地,正确引导中学生文明上网,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利用好互联网的优势,培养网络时代“四有”新人,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的课题。我们学校的作法是:

一、举行辩论会,引导学生明辨是非

中学生都喜欢上网,宜疏不宜堵,而上网干什么,上网有什么利与弊,不少学生是糊涂的。为了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我们举办“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和“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的辩论会,通过激烈的辩论,让广大学生清楚地认识如何上网有利,如何上网则有弊,使学生真正懂得“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道理。

二、办好校园网,用正确的舆论、健康的文化占领网络空间

充分利用校园网资源和信息技术课时间,为学生成长服务,如开展网上团课、网上党课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结合;发动并组织学生建立新闻时事、校园生活、班级风采、文化艺术等为代表的特色网站,将网络文化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并通过开展网页设计大赛、网络知识竞赛、网上讲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在网上学习知识、锻炼技能,激发上进心和创造性。从而把学生从商业网吧吸引到学校的网络阵地上来。

三、利用校园公告牌(BBS)、QQ、E-mail等网络手段加强师生交流,指导学生健康上网

BBS是反映学生和思想动态的一个重要窗口,深受广大中学生的欢迎。老师充分利用这一窗口,及时了解学生所关心的对于国家、社会、学校乃至班级中一些热点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学生中许多突发事件的前兆。加强对网络运行环境的监控和管理,对BBS上的信息进行及时跟踪、分析综合、及时引导并施以针对性的教育。政工处、团委和思想政治教师及班主任充分利用QQ,E-mail等网络工具开放心理咨询信箱,进行网上思想交流与沟通。学生以真实姓名或匿名形式给老师发邮件,教师通过网络回答学生问题,突破了时空限制,延伸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而且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学生不必俯首帖耳,彼此能够平等交流、平等对话,既为学生解除了思想困惑,又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同时,通过老师课内外有目的、有计划指导,让学生明白: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是一个万花筒,有香花,也有毒草;有人间真情,也有世态炎凉;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关键是要学会用批判的眼光从中建构有用的信息,为己所用。

四、利用网络素材,充实德育内容

网络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来说,是取之不尽的信息资源。近几年来,我们从大量有关信息资源中精选出贴近时代的、有针对性的网络素材,丰富和充实思想政治课教育内容。如将“感动中国”杰出人物、“永远的丰碑”中革命先烈的事迹材料等下载制成优美的教育文本,实施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扩大了中学生视野,拓展了思想教育内容,又提高了德育课对中学生的吸引力,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利用网络资源还可以更多地渗透一些知识经济时代所需的道德素质,如诚信、敬业、自信、创新、团队协作、公平竞争等,让学生在生动的事实前把握时代脉搏,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逐步使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在解决“知与不知”的同时,解决“做与不做”的问题,提高当代中学生道德素养。

五、利用校园远程监控,引导良好学生行为发展

篇(7)

课堂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它解放了学生的思想,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构筑了一座由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因而,在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注重生成性教学,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课堂生成是动态的,具有随意性和不确定性,随机生成有时会使教师陷于尴尬和不知所措的境地。于是有教师在教学中就干脆对生成的问题视而不见,采取忽视回避的态度。容易造成学生思想意识混乱,价值观念错位,教学效益低下。如何更好地把握中学政治课堂的随机性生成教学,使教学得心应手,笔者通过所见所闻及以往自身的教学实践,产生了以下感悟。

一、深入研究把握教材,提高课堂驾驭能力,是成功实施生成性教学的前提

不久前,我听了一堂八年级的思想品德课《三思而后行》。上课教师引用教材上的一则案例:哈佛图书馆失火后,一位哈佛学子偷书后良心不安又把书还给了学校。请同学们发表意见该如何处理这种行为,有回答对学生的偷书行为进行批评的,也有回答表扬学生还书行为的。后来老师把当年哈佛校长的处理办法缓缓道出来,校长先是表扬这位学生的诚实和勇敢,然后又因学生的偷书行为将他开除学校!听到这样的结果,有学生已经发出“哇”的声音,好像在说已经还书了还要被开除啊。有位胆大的学生说了句: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不还呢!这句话引起了周围同学的笑声。但上课老师未做任何点评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当时我听到这里就感到比较遗憾,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谆谆告诫教师:“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学好,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上课的这位教师在面对学生上课过程的质疑置之不理,我认为根源在于对教材的把握不够深入,对学生的心理活动把握不准。如何“三思而后行”这一知识点上接第三单元的行为与后果,下连第四单元的追求公平。假如教师能深刻把握教材的话,完全可以就学生质疑的这个“点”为依托展开讨论。假如偷书的学生不还书会怎样?假如校长对该同学不处分又会怎样?甚至讨论的内容可以拓展到社会现实,假如我们每个人都不遵守交通规则会怎样?这样的探究与合作其问题指向都与行为和后果的关系相关联,与是否尊重公平相关联。有了这样前后融会贯通的讨论交流,同学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提升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会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那样的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的感觉。所以深入把握教材,深刻研究知识的内涵,广泛拓展知识的外延,使前后知识相互交融,才能对教学过程中随机出现的不可预料的生成提高驾驭能力,使课堂教学得心应手。

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促成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是成功实施生成性教学的关键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脑袋、双手、嘴巴、眼睛、时间和空间。他曾经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发挥出来。”而这六大解放中其核心就是解放学生的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创造能力。可见,思考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无视生成,回避生成,实际上就是无视思考,回避思考。教学过程表面上有条不紊地进行,但实质是教师以自己的主观设计替代了学生的灵动的思考,这样的教学只求教学的“量”而不求教学的“质”,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八年级下册《面对诱惑学会说“不”》中有一个关于中学生上网的话题,要让学生明确上网的利与弊。在授课前,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丰富了教材内容。在某班先上课时,我向同学们详细分析了上网的利弊,并告知学生应该怎样正确上网。课后我反思这节课,教学内容是全部完成了,可是教学现场气氛沉闷,精心预设的教学对学生的内心毫无触动,我意识到是我的安排挤占了学生思考的空间。下一节课在别的班级上课时我改变了教学思路,把发言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来谈上网的利与弊,并对中学生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开了一场小型辩论会,同学们唇枪舌剑,各抒己见。最后就如何正确上网大家达成一致共识。知识的掌握和情感的升华就在学生的积极思考中实现了,教学效果很好。所以教师在实施教学时,一定要把思考的空间交给学生,通过思考实现生成性教学的有效性。

三、提升教学素养,丰富教学经验,是成功实施生成性教学的保证

日常教学中,尽管教师会对课堂进行精心预设,但学生是生命体,他们在生生、师生、生本的对话与交流中,其生命的灵性不断闪现,难免会出现始料未及的意外,教师对学生意料之外的回答是含糊应对还是巧妙利用,这跟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关。

我在网上观摩了全国优质课教学实录。其中有一堂《与父母平等沟通交流 有话好好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背景是妈妈偷看自己的日记,请你与妈妈沟通交流。当学生讲话的语气不由自主流露出责备的苗头时,上课老师的一句“宝贝,你是在责问我吗?”使学生马上意识到不能这样和父母说话。当学生的口吻显得太过严肃时,老师幽默地说:“我觉得你像妈妈,我像孩子。”这让学生不好意思地认识到应该用商量的语气和妈妈交流。当有学生对自己的妈妈说:“停止唠叨吧,否则母女情谊就没有了!”上课老师轻轻的一句:“孩子,你是在威胁妈妈啊。想一想,妈妈为什么要唠叨呢?”让学生为妈妈对自己深深的爱而自己却不能理解感到羞愧难当。最后老师对学生的一句告诫: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你站在我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这使全体同学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面对学生回答的偏差,授课老师不是放任自流袖手旁观,而是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巧妙引导学生,让学生展开充分的对话和沟通,因势利导加强情感教育,推进课堂教学生成,使课堂充满灵动、智慧和活力。

因此,我们既要看到预设的重要性――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也要看到生成的重要性――生成是预设的超越和发展。没有预设的教学是盲目的,没有生成的教学不够精彩,让我们为打造精彩有效的课堂教学而努力吧!让生命因灵动而精彩!

参考文献

[1]单晓红.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特点分析.

篇(8)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因此其心理发展不是很成熟,判断能力和认知水平也比较低,而在网络环境下,上网已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在给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冲击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 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一)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正面影响。

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网络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提高,由于网络是一个虚拟环境,因此其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有利于学生在网络中任意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且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因此,网络对中学生思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第二,网络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中学生来说,其生理和心理都不是很成熟,思想和想法在现实生活条件中容易受到波动,据了解,大多数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都不能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观点表达出来,而网络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如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信息交流平台,包括论坛、QQ、博客等,学生可以在交流信息平台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当遇到生活、学习上的问题时,可以发表在论坛和博客上,而论坛、博客中的好友可以向发表者提出意见和观点。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还让学生受到启发,树立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负面影响。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若不合理利用网络,则容易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尤其对于中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培养。由于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因此人们都是利用不真实姓名和身份进行网络交流的,这就导致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容易丧失诚信品质,大多数中学生因此学会了撒谎,因此,网络阻碍了中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并且网络交友是一种人机交往形式,不仅容易让学生产生人际障碍,还会妨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另外,当前大量和网站兴起,而中学生正处于性萌动时期,控制和约束能力不强,因此,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再有大量网络暴力游戏容易使中学生产生暴力心理倾向,大多数中学生认为任何事物都可以利用暴力解决,导致近几年网吧斗殴、青少年犯罪活动时常发生。

二、在网络环境下,促使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带来的教学对策

针对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强网络环境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注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 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对于中学生来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学校应注重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通过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班会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注重人际交往和情绪控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网络知识,让学生深刻体会网络的利与弊,树立健康的网络心理,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注重中学生网络行为的引导。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规范中学生的网络行为,不仅要加强技能学习,还应加强素质教育,如要求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安装防毒软件,这样可以阻止学生访问网上泛滥的垃圾信息,并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让学生养成自觉自律的品质,使学生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中成长。

(三) 建立心理辅导室,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当前,大多数中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而心理辅导室可以给予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在心理辅导室,学生可以尽情畅谈自己的想法,当学生在生活、学习上遇到问题时,如人际交往等,心理咨询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采用心理治疗方法有针对性地辅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消除学生不良心理,从而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高中学生适应网络发展的能力。

为了防范中学生网络成瘾,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学生落入网络陷阱,还可以让学生对网络有正确的认识,因此,在中学教学中,学校应加大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力度,如网页设计大赛等,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适应网络发展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网络校园文化活动,如创办网上电子读物,为学生创建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在网络环境下,学校应充分认识到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利与弊,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注重中学生心理辅导,规范中学生的网络行为,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作为通讯工具手机的普及,手机已逐渐成为中学生的新宠。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方便,快捷的通信工具,走进了千家万户,在街上可以看到人手一机的情景。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初中生,高中生。现在学校内使用手机的情况有愈演愈烈之势。要想管理好学生带手机的问题,我们应该了解使用手机的利与弊,家校合力管理方能奏效。

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也进入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校园,在每个班级中,拥有手机的学生,不在少数,据某中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8%的学生每天带手机上学,有73%的学生拥有手机,手机生产商把中学生视为他们将来庞大的销售市场,中学生使用手机更应该值得关注。

那么,中学生用手机一般都做什么?调查统计:与家联系占38.55%,发短信占52.17,玩游戏19.13,上网8.99,闲聊44.1%。从这些数据可以看,手机的使用一方面给学生与家、老师、同学的联系提供了方便,但手机短信、玩游戏和闲聊等给学生带来的危害却是巨大的,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从使用手机的现状来看,我们总结出中学生使用手机有利的方面:

(1)与以前同学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与现在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

(2)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3)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使用。

(4)通话记录功能,手机不像家里的电话一样不在家的时候别人打电话来不知道,在手机里是有记录的。方便查阅。

(5)手机的本身小巧玲珑,占很小的面积可以随身携带。

(6)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

(7)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等。

(8)现在的手机都有很强的上网功能,随时查阅学习资料。

中学生手机三大用途:收发短信,玩游戏、上网。有超过70%的中学生已经不把手机当成与人通讯的工具,而是一台与电脑一样,能收发短信,上QQ、玩微信,能玩游戏,能上网,还可以听歌,收发图片的“迷你”小电脑,跟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比较,手机的好处当然很多。

同样,我们总结学生使用手机有弊的方面:

(1)分散注意力,学业成绩下降。调查发现,配有手机的学生,大多数有上课玩手机的习惯。课间就那么几分钟也要玩玩手机,对手机十分牵挂与着迷。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很难集中精力听讲、学习。

(2)破坏校纪,影响教与学。使用手机会妨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学生用手机躲在被窝里收发短信、看小说、玩游戏,不仅影响自己休息,还干扰他人休息,严重影响第二天学习效率。课上手机响起来,更会扰乱教学秩序,影响听课效率,蔑视教师劳动。上课时有的同学手机未关机,突然来电话,影响全体同学听课,会给整个教室带来不愉快的情绪。不仅老师反感,其他同学也极其反感。

(3)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考试作弊,败坏考风学风。用手机舞弊是公开的秘密了,而且一条信息可以发给好几个同学,作弊的范围很广。在学业成绩检测时,有的学生通过手机舞弊,弄虚作假,欺骗家长,欺骗老师,自欺欺人,严重危害教学秩序,败坏考风学风,以致不思进取,不专心学习,成绩下降,升学无望。

(4)影响校园治安,配带手机,学生安全无保障。一些学生在回家路上玩手机,不注意路上的行人和车辆,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在路上玩手机,还给一些不法分子造成了可趁之机,学生往往被骗、被打、被抢。寄宿生的手机放在寝室内,稍不注意,就可能被他人拿走。个别学生还利用手机纠集同学和社会闲散人员打架,严重违法违纪。手机是贵重物品,若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会发生偷盗现象。

(5)手机对人有辐射,频繁用机,损害身心健康。许多广告只说手机有多少多少先进功能,却从未提对人体伤害。手机是通过无线电波实现其功能的。手机传送的电波辐射,或多或少地要被人体吸收。科学实验表明,频繁而长时间地使用手机,对人体健康带来一定危害。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丧失、睡眠紊乱、心理烦躁、头痛等。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身体机能还不健全,手机辐射危害身体发育,造成理解力、反应力、记忆力明显下降,免疫功能失调。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如果因为手机而对身体伤害,岂不追悔莫及。

(6)亲情疏远,教育虚无飘渺。家长由于工作繁忙,依靠手机对学生进行遥控管理,这样势必减少对学生面对面的教育机会,减少家长与老师直接的交流与沟通。家庭教育由实变虚,由直接变间接,由亲近变疏远。家庭教育的缺位,会给学生成长造成诸多不良影响。

(7)朋友,情感纠纷不断。学生之间有事无事打手机,相隔一步之遥也打手机,同学之间的猜疑,与异性同学交往,很多都是因手机而起。手机已成为中学男女生交往过密的帮凶,加速了中学生社会化。有些学生甚至与社会闲杂人员有联系,校外朋友一声呼唤,便谎称有病请假。这些都给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带来很大麻烦和障碍。短信、QQ、微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多数家长反映,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的内容少,用于同学之间联系或发短信的多。

(8)不良信息,玷污心灵。黄色泛滥,不利成人成才。手机上网、QQ聊天、网络游戏、不良短信,以及黄赌毒严重毒害青少年。尤其是黄色信息、黄色网站等对涉世不深的学生具有非常大的诱惑力,严重危害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个别学生就是受不健康内容的影响,注意力不集中,成绩直线下降,有的甚至违纪违法,最后走上犯罪道路。据了解,兰州市一所中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5%以上是不健康信息。

(9)炫耀攀比,助长享乐思想。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机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因为手机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异,学生会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学生既矛盾又痛苦,认为社会很不公平,容易产生怨恨和报复心理,轻则厌学违纪,重则违法犯罪。

(10)手机消费,额外增加父母负担。有些同学玩手机到了疯狂的地步,打电话、发短信那是家常便饭。有的学生手机费用极其高昂,少的百元,多的达数百元。中学生使用手机是一种新的消费,也是一种不健康的消费,大大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不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培养。

用手机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最重要的是我们怎么来使用手机,在哪些地方,在哪些时候使用。我们也坚决反对同学上课用手机发短消息、上QQ或微信、考试进行作弊等不良的行为。同时,我们也肯定手机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捷和方便。作为中学生,更应该培养自己的自觉性。对手机的使用,做到自我约束。只要我们合理地使用手机,它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另类的帮助,一定会成为我们中学生良好的生活伴侣。

篇(10)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让学生认清自我,知道自身有哪些优点,又存在哪些缺点或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那么怎样让学生认清自我,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七年级上册《认识自我》这课里介绍的认识自我的方法自我评价,设计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让学生对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要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认识一个人光靠自我评价是不够的。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要让学生全面地认识自我,还必须结合教材中“认识自我”的另一种方法即他人评价法。在采用这种评价方法时,老师必须做好一定规范,绝对不允许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出现人身攻击的现象,但又要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总之,要让学生明白这么做最终目的是让每个人都能正确认识自我,为日后改掉不良行为习惯、完善自我、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做准备。

二、联系学生实际,开展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我们知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由于中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容易上网成瘾,沉迷网络。针对学生的这一不良行为,我结合八年级上册《一念之差———拒绝网络的不良诱惑》这一章节的内容来引导教育学生绿色上网。首先,让学生上网搜索因沉迷网络而荒废学业,上网交友不慎而上当受骗,长时间上网而导致猝死等事例,然后在全班交流共享。当他们看到这些案例时,很多人或是沉默或是惊讶。自从学习该课的内容并开展了这样的活动后,班上沉迷网络,逃课上网吧的现象逐渐减少了。早恋的现象在当前的学生当中也不少。如何引导异性学生正常交往,针对这一问题,我没有一味地去强调早恋如何可怕和不好,学生不能早恋等道理,因为这只能适得其反,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我结合教材八年级上册《男生女生》这一课在班上进行了一次辩论赛。全班分成正反两方,每方派出四位辩手就早恋的利与弊展开辩论。正反两方的所有同学利用一周的时间为本方搜集资料,最后辩论的结论显而易见,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活动学生的参与度高、感触深、效果好。

三、课内外结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篇(11)

0、 引言

职校生与中学生相比,独立性更强,对家庭的依赖更小,加上手机价格的下降,所以手机在职校生的普及率非常高。通过我所带过的班级调查估算得知,90%以上的学生持有手机,且手机的用途在学生当中也越来越呈现出时代潮流的气息。从利用手机发短信、打电话,渐渐发展成手机挂QQ、听音乐、玩游戏;利用手机上网参加各式各样的媒体发帖、投票活动;利用手机作为考试作弊工具更有越演越烈之势。如何对待和引导职教生对手机的使用问题,已是我们班主任的一个重要的日常管理工作。

1 、手机带来的便利

手机可以加强信息交流,可以及时与家长和老师以及同学沟通;手机可以利用上网查阅资料,帮助学习;拍照功能可以随时拍下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当然学习之余还可以玩智力游戏,开发智力、调节大脑等。

2、 手机带来的弊端

手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合理的使用手机,产生了手机使用的弊端。

首先,手机费用增加家庭经济负担。职校生每月话费大部分在 20—50元,少数甚至达上百元,可见同学们的消费也是较高的。另外由于手机更新换代快,职校生虚荣心强,攀比心理下追求更新款、功能更强大的手机,会给家长带来更重的负担。

其次,危害学生身心健康。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而频繁玩手机游戏也有可能使孩子耳聋,达到85分贝就有可能损害听力,有学生在宿舍熄灯后长时间玩手机而不睡觉,对身体及学习成绩带来坏的影响。

再次,影响校园治安。手机聊天,容易让职校生过早的与校外不良人员接触,例如,有些同学会利用手机去作为谈恋爱的“良好工具”,手机便成了早恋的帮凶,方便“增进感情”。上体育课或参加活动时带在身上不方便,不带又容易丢失,住校生的手机在宿舍里也经常出现失窃。一些学生在放学的路上边走路边发短信,丝毫不注意身边的车辆行人,这种情况也容易引发安全问题。这些都给学校管理造成不小的问题,手机成为学校安全的隐患。

最后,影响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手机可能成为考试作弊工具,不少学生在考试期间,通过手机传送答案、相关信息,让监考者防不胜防,看似方便,实质上助长了学生的投机作弊心理。此外,学生打手机说谎也是司空见惯的事.特别是部分厌学的学生,明明在网吧玩游戏,他却谎称在学校复习功课.有的学生还以短信方式捉弄老师同学等。

因此,我们必须要正视其弊端并且想办法去解决它。

3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对策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杜绝学生使用手机是行不通的,我们只有在允许职教生使用手机的基础上,实行一些有效对策。

(1)利用班会召开主题辩论《学生在学校能不能用手机》,提高学生对正确使用手机的认识。学生在辩论赛准备过程中表现出了超乎现象的积极和踊跃,双方学生都精心做了准备,都为了辩倒对方而找材料、搜证据。在辩论过程中,同学们唇枪舌剑,辩论异常精彩和激烈。辩论的结果双方旗鼓相当,谁也说服不了对方,但双方还是达成了共识:使用手机必须要把握一个度。此外,学生们也一致认为,短信是他们最喜爱的一个重要功能,通过辩论比赛,同学们都表示他们一定会避免弊端,尽量发挥手机增进亲情交流、便于交流和相互联系的优势。

(2)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正人先己”,教育要先从教师做起,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例如,在上课期间教师不开手机或不带手机进教室,不轻信虚假短信,不发内容不健康的短信等。同时给班级里的学生定规矩:上课期间,不管老师还是学生,一旦谁的手机在发出声音的话,老师将手机交给班委、学生将手机将给老师,由对方保管一周作为惩罚。

(3)学校制订相应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为“校园手机族”戴上“金箍咒”。例如禁止在上课期间或图书馆使用手机,一经发现进行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要采取一些处罚措施,对用手机作弊的行为要严厉制止等。2009年以来我校也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和地点作了明确规定。在我所带的班还写进班级公约并纳入学生的德育考核。

(4)应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注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使学生思想上真正实现转变,把全部精力用在学习上。作为学校可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生佩带手机的危害,使学生从自身提高认识,从根本上解决同题。

(5)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师生共同收集和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手机的性能和对人体的危害,教学生尽量让手机远离腰,腹部,不要将手机挂在腰上或放在衣服口袋里。雷雨天尽量不使用。外出时可以把手机放在书包里,这样离身体较远。使用耳机来接听手机也减少手机辐射的影响。至于手机引起的犯罪问题,要教学生别给陌生人回信,不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不轻信虚假短信,不发内容不健康的短信等。

(6)多与家长沟通。对家长而言,首先,家长要充分认识学生佩带手机的危害,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其次,家长们在为孩子买手机和付话费的同时,要多关心关心孩子们究竟用手机在做什么。必要时调取其通话记录,及时发现问题,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等。

4、 结语

总之, 在当前环境下,要处理好职校生使用手机的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几个方面共同努力,正确引导。处理好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立足实际,大胆施为,探索独具特色的有效的工作方法,疏引结合,构筑起一道道德与技术的防火墙,让我们的在校生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的蓝天碧海中健全心智,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杜积钧 关于中学生使用手机问题的研究[M].湖南大附中海口中学

[2]李振宇 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上网[J].科技信息.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