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技术创新市场前景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种子期是大学生选择创业的起始或上马阶段。经过项目寻找、机会识别、技术完善、样品试制、公司注册等,完成企业创立和产品创新两大质的飞跃,是启动最难、风险最大的起步阶段,而成功的起步是走向创业成功的关键,如何使学生创业起好步,理性认识大学生创业起步阶段关键风险,对大学生机会型创业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为便于阐述和理解,本文仅以产品类创业项目为对象,对此进行了研究。
一、大学生机会型创业种子期的两大风险特征
机会型创业是为追求更大发展空间,发现或创造新的市场机会,通过新产业的开拓实现对新市场开拓的创业形态,呈现出创业起点高,对经济社会的推动力大,市场空间大,造就岗位多,利润高、风险大等特征。机会型创业活动多数在高科技行业,也有在资源要求较高的金融、保险、房地产等领域。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利用自身的知识和智力优势,创办高科技型企业,应是大学生机会型创业理想选择。
在企业生命周期中,完成企业注册,确立产品或服务的过程,即为种子期。所以,一般新创企业种子期创业者通过市场调研、市场分析,形成创意,组织研究开发,研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样品或服务,完成商业计划,筹资组建,注册登记,取得营业执照,成立企业。可见,种子期的核心任务是物化产品和筹资注册,但现实中新创企业的技术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和注册资金常常存在很大短缺,由此形成产品创新与企业创立两大风险特征。
大学生机会型创业所利用的高校科技成果,主要是专利技术。但高校专利技术多数成果偏重理论,有些甚至还停留在仅有技术思路、没有具体的技术方案阶段。所以,高校大多数专利技术要达到可投入市场的形式还需进行大量的工业化试验和开发。据统计,在历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不到10%的参赛者选择了创业,而在10%的创业者中,只有少数能成功。[1]事实上,高校科技成果中,市场前景广阔,技术成熟,可以直接投放市场的产品,往往由社会企业通过技术转让,直接进行成果的市场转化。因此,大学生创业激活的“睡眠项目”,往往是技术不成熟、产品不成型或工艺不完善。由于新产品能否按预定目标开发出来,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国外有关资料表明,在研究开发活动中,从创意提出到开发成功具有一定商业前景的项目仅占5%左右。[2]所以,创业初始风险极大,种子期的技术风险最大。
种子期注册企业需要一定数量的“门槛资金”,用于购买厂房、机器、办公设备、原材料和支付员工工资等。初创企业没有营销活动,没有经营收入,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创业者自筹或私人投资者等私人资本,而新产品未成型,需要对新产品进行研究和开发,需消耗大量研发资金。没有过去的经营和信用记录,从银行申请贷款的可能性也甚小,因此,面临的资金风险巨大。同样,虽然大学生创业的种子期父母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但由于大学生创业所需资金往往在种子期随着技术的完善、样品的试制、房屋的租赁、人员的招聘及公司的注册等资金需求不断增大,而大学生创业者未来的还款、盈利能力预期较低,投资公司往往不愿意对种子期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投资。更何况,我国目前城乡差别和贫富差距还较大,还有很多穷乡僻壤地区或城镇低保家庭,高校学生中还有相当比例的贫困生和特困生。据统计,目前我国家庭经济困难高校学生总数高达400多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至25%,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8%至10%。[3]因此,贫困生不可能有资金用于机会型创业,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从事机会型创业也必然面临着巨大的资金风险。
二、创新是大学生机会型创业种子期化解技术风险的关键
汉王先后与多家PC、PDA、手机厂商展开合作,尤其在手机市场上更是大获成功,国内外几乎所有手机厂商,包括诺基亚、三星、索爱、联想、LG、NEC、TCL、中兴、多普达、CECT、酷派、东信、首信等都在采用汉王的手写识别技术,即使没有直接在手机上采用汉王手写技术的摩托罗拉,也在和汉王积极合作。可以说,手机市场95%以上的占有率,缔造了汉王手写技术的一个神话。
汉王副总裁徐冬坚认为,汉王不会在一个行业里等待别人的挑战,而是主动扮演挑战者;如果在这个行业没有对手,汉王就会进入其它行业,只要有新的市场、新的对手,汉王就不会绕行。
手写无处不在
汉王能够在斩获一个行业之后,迅速进入一个新行业,这主要是因为汉王有一个重要理念――手写无处不在。有了这个理念,汉王就不会一个行业里唱“独角戏”,而是受其激发不断开拓新行业。
但是,汉王不会轻易做出进军新行业的决策。汉王自主创新的成功,不仅是技术的成功,还有市场的成功。汉王对于行业拓展,有着很严格的五问:是不是主业?有没有空间?是不是长线?有没有聚焦?能不能第一?
正因为有了这“五问”,才保持了汉王在每进入一个新行业都有必胜的信心,也保证了今年汉王进入EIP、导航仪、电子白板行业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酝酿新神话
由于多行业应用的业务布局,大多数情况下,汉王都是多个行业齐头并进。
现在,汉王的ELP、导航仪、电子白板等几个新行业都是在齐头并进,特别是在导航仪方面进展颇为迅速。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我国车载导航仪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对比日本50~60%、欧盟12%、北美5%的市场渗透率,我国车载导航仪的市场渗透率不到1%;对比汽车保有量,截止到2005年年底,中国拥有车载导航设备的车辆不足10万辆,相对于3000万辆总数来说,普及率非常低。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临近,预计到2015年车载导航市场将达到260万部的规模。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市场将迅速发展成为继日本、欧盟和北美之后的又一大的导航产品市场。这又为手写技术开拓了新市场。
二、大荣集团实施农化攻坚的优势所在
大荣集团的技术创新水平在国内氰胺化工行业处于领先地位。进入氰胺化工行业构筑起“电石—石灰氮—双氰胺”这一基础链条后,瞄准国际氰胺行业的前沿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进行二次创新,构筑企业领先他人自成一休的技术工艺装备优势。在国内同行业中以总体规模、产品总量、产品质量、产品链长、拥有自主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等处于领先地位,被评为国内同行业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电子级双氰胺、单氰胺、正肥丹等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进入国家重点出口产品目录,电子级双氰胺产品进入国家名牌产品储备库,引领着国内氰胺产业的发展方向。大荣集团率先开拓氰胺产品新用途取得阶段性成果。从上世纪末的1998年起就调整发展战略开拓氰胺产品新用途,将传统应用于工业领域的氰胺产品推向农业、公共卫生等新的应用领域,另辟蹊径开拓新的发展空间。率先在国内深度开发石灰氮,生产出“荣宝”(改性石灰氮)“荣芽”(单氰胺),在国家农业部、卫生部的大力支持下,投入1600余万元,先后在全国26个省市70余个县区400多个点上完成了试验示范。大荣集团不遗余力开拓氰胺产品新用途,已取得“荣宝”杀灭钉螺、防治香蕉黄叶病、粮食增产等7项在农业、公共卫生领域应用的国家发明专利,还有5项专利申报正在接受审议。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大荣集团已经拥有了对农化产品市场的深刻认识,有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掌握了农化产品的基本应用技术。所做各类试验示范遍及全国26个省的70余个市、县区,涵盖的范围和区域不可谓不大,包括的作物品种不可谓不多,成功率和有效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在农用化学品市场上,占有较强的性价比优势。
中图分类号:F1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1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速度备受世界各国关注。透析发展本质,可以看出我国经济长期以来依赖低成本、低技术水平、劳动力价格低廉、低利润的经济增长方式,虽然能够在短时期内快速提升国民生产总值当量,却很难创造高利润;虽然能够大量生产商品,却很难制造高附加值产品,更甚于创造品牌产品;各产业组织尽管能够吸纳大量就业人口,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却很难大幅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技术能力。导致我国技术装备能力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逐步拉大,使得中国赶超发达国家经济水平变得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加快新型产业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实到了刻不容缓的关键时刻。发展新型产业将有力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性新型产业资源能耗低、发展潜力大、综合效益好、辐射能力强,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我国提高自主技术装备能力和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战略性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新型战略性产业规划和发展工作已经启动,各地发展新型战略性产业的热情很高,现就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探讨如下:
一、合理布局、避免盲目重复建设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各级地方政府都存在“抢先发展、先行先试”的思想,缺乏一定全局性统筹,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性。如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还没出台,就已经有18个省提出打造新能源基地,近百个城市把太阳能、风能作为支柱产业,有的市立即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每年实施10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等,从这些情况不难看出,各地区发展不均衡以及国家层面的全局布局统筹规划的重要性来,这就要求我们国家必须严格就各产业项目发展布局及定位、产能等具体问题进行统一规划安排,避免出现新的布局雷同、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隐患,需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框架。
二、积极培养市场、完善产业衔接
从经济发展的前景来看,新型战略性产业市场前景广阔,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是许多传统产业的替代产业,是朝阳产业。由于产业进入资金、技术门槛较高,民间资本进入存在极大的困难,且目前国内这方面市场需求还存在不明显、不确定、不主动的情况,市场发育程度较差,有效需求不足,不少新兴产业产品主要销往国外市场。比如光伏产业,90%以上的市场在国外,一半以上的原料需要进口,“两头在外”,生产中产生的污染却留在了国内,产业发展的持续性、稳定性很难保障。为此,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发展的外动力,造成很多民间资本停留在观望层面。国家应进一步完善行业激励政策、提升产业发展后劲,是其快速成长壮大。
三、完善科学技术支撑机制,提升技术装备实力
科技支撑体制机制不完善,是现阶段制约我国新型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现在我国科技资源归属不同,难以整合,综合利用效率低,科技成果产权、科技经纪人等科技市场体制不完善。如原本企业和产品技术起点不低,却由于技术资源产权归属问题,迟迟不能产业化,本来站在技术领跑线上,最终却丧失了领先优势。有的地方科技资源丰富,研发成果相当可观,却是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造成在当地转化成产品的却不多,科技、经济“两张皮”现象突出。造成新型产业发展良机丧失、失去了赶超的绝佳时机。
四、产业投资体制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
国家现在还没有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完整、具体的投融资政策。目前我国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比重不足1%,与发达国家平均2.2%的水平比相差很远,甚至达不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特别是对有技术、有活力、有创业激情的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小、渠道少等限制,资金问题是我国小微企业发展初期的最大瓶颈,创业创新投资环境亟需改善。
创业初期的小微技术型企业大多都缺乏有效的产业组织形式。很多企业规模偏小,研发能力不足,资源分散。且企业多以单打独斗的形式进行市场拓展,恶性竞争的局面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们的发展。
五、要大力推动新型战略性产业发展,必须处理好政府、市场和企业三者的关系
广西梧州三鹤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70年,于2005年10月改制为港方独资企业,是一家以生产中成药为主的制药生产企业。
公司生产厂区占地面积1.03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10万平方米,其中洁净厂房面积1248平方米,一般生产区面积7216平方米,检测中心工作室面积600.46平方米,公司绿化总面积为2500平方米。
企业现有员工总数253人,大中专学历以上66人;其中中层管理人员12人,占员工总数的4.7%;工程技术人员 25人,占员工人数9.8%;生产人员118人,占员工人数 46.6%,销售人员30人,占员工人数11.8%,管理及辅助人员68人,占26.9%。
公司有丸剂、搽剂、散剂、片剂、糖浆剂、合剂、颗粒剂、胶囊剂等生产车间,已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是国家GMP认证企业。公司现有固定资产2024万元,拥有国药准字批文产品79个,其中主导产品有五淋化石丸、花蛇解痒胶囊、伤科万花油、蛇胆追风丸等。
公司主导产品五淋化石丸、花蛇解痒胶囊、伤科万花油,年产值占公司生产总产值的60%以上。其中五淋化石丸年生产能力可达到亿元,2010年产销量为2000多万元;花蛇解痒胶囊年生产能力可达5000万元,2010年产销量为500万元。
产品五淋化石丸于1998年获广西优质产品奖,1999年及2000年两次获广西名牌产品称号;花蛇解痒胶囊2000年获广西新产品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年获梧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伤科万花油1998年获广西优质产品奖;公司连续多年被列为梧州市重点扶持工业企业。
二、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
(一)企业规模过小,抗风险能力差。无论从企业的占地面积,还是企业的产品产量、销售额等等,三鹤药业与其他药业企业相比,规模太小,缺乏竞争力,这与梧州的中药市场不匹配,与本企业的生产能力也不匹配。规模小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两个,一是管理发展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二是缺乏融资能力。
(二)缺少新产品的研发资金。该企业生产的几种主要产品,都是改制前的产品,因为资金紧张,没有进行新产品的研发。
(三)销售渠道不畅。以企业现在的生产能力,年产值可达2个亿。但这几年的产值只有3000多万元,只占生产能力的15-20%。其原因之一,就是产品市场份额占有率低,市场开拓能力弱。
三、企业发展的对策
(一)异地搬迁,扩大规模。企业现在的生产用地已经不适应企业做大做强的需要。该厂周边都是商住区,面积太小,无法向周边扩宽。同时,对企业的环保问题,周边居民也有看法。在规划上,该区域已经明确为商住区。就全市来说,未实行退城进郊的企业只有那么几家,三鹤药业就是其中的一家,异地搬迁逼在眉睫。
(二)更新观念,理清企业发展思路。可以通过融资扩股、合作等形式,完善企业发展模式,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在产品的销售上,通过中国一东盟贸易区,把产品打入东南亚市场。可以考虑采取更为大胆的思路,借鉴别人的经验,将产品销售交给更专业的公司,本企业只管生产。待产品销售渠道畅通后,再考虑企业自己销售。在产品的宣传上,更多利用现代媒体,多渠道、多覆盖进行产品宣传,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三)研发新产品。企业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应加强对研发的投入,优待科研人员,优化产品研究及技术创新,实现药物的研发创新,建设药品研发主力军。
(四)争取更多优惠扶持政策。尽快争取列入民族特需品生产企业、医保目录等方式,争取更多支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扶持政策,增加企业发展活力。
(五)加快推进GMP认证。药品行业实施GMP认证,药品GMP认证是国家依法对药品生产企业(车间)和药品品种实施GMP监督检查并取得认可的一种制度,是国际药品贸易和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药品质量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一种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手段。通过GMP认证将极大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四、充分发挥联社行业服务指导职能,全方位服务企业发展
旅游产业在与文化产业融合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整合、创新和结构优化,形成了具有市场发展前景的旅游新业态——文化旅游,从而大大提升了旅游业的竞争能力。文化旅游产业与第二三产业逐步融合创新,衍生出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科技旅游等新兴业态形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旅游消费观念和市场需求,从而推动了文化旅游新产品的培养和新业态形成,使文化旅游价值链和产业链不断延伸。酒嘉两地要按照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促进现有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区域新兴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形成文化旅游新业态。
1文化旅游新业态形成的机理
1.1市场需求拉动文化旅游新业态的形成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逐渐从传统的观光旅游进入体验旅游的高端层次。人们越来越注重旅游过程中的体验性和参与性。主题公园、探险旅游等体现娱乐性和参与体验性的旅游新业态应运而生,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满足了城市人希望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旅游需求,主题酒店、度假酒店、自助游等满足了不同旅游消费水平和档次的需求。
1.2市场竞争推动文化旅游新业态的形成
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共性,旅游产品的同质化竞争明显,文化旅游企业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必须不断对产品进行创新,并开发新的产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旅游市场需求,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旅游市场的竞争推动旅游行业组织的创新,旅游组织逐步朝着集团化、专业化、网络化的格局方向发展。同时,旅游企业进行战略联盟,通过资源整合,为旅游企业构建联合进行市场运作的平台组织,规模优势进一步增强,逐步形成网络化的协同效应,通过区域联动,发展文化旅游。利用招商、节会等平台和形式,合作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形成旅游交通、旅游资源、旅游营销等方面的松散连接、弹性运营的组织联盟,提高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共同促进旅游发展。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也逐渐成为各地旅游业发展的共识。以上这些因素不断推动旅游新业态的产生。
1.3科技创新为文化旅游新业态的形成提供技术支撑
科技创新特别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旅游产品开发和创新,是促进旅游新业态形成的关键因素。在旅游资源整合、基础设施建设、产品项目开发、市场开拓、企业管理、营销模式、咨询服务、电子交易等领域,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旅游企业不断调整发展战略,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对产业格局进行大力变革,产业体制、经营管理、市场运营方式等方面得到有力创新,从而促进了旅游新业态的出现。途牛在线旅游逐渐被消费者熟悉,声光电技术运用于各类科技馆形成的科普旅游,载人航天技术与旅游结合形成的太空旅游,携程和e龙等都是科技创新与旅游融合形成的典型新型业态。旅游行业逐步实现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服务、数字化景区、数字化旅游,政府通过互联网系统对旅游行业进行执法监督,处理应急事件,监控区域运营情况,提供信息服务。科技创新与旅游业的融合创新,极大地优化了旅游业的产品结构,提升了旅游服务的整体功能。
1.4产业融合渗透推动文化旅游新业态的产生
旅游产品依托对象的创新与产业融合同样会带来旅游产品的创新。旅游产品不再完全依赖于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资源,而是依托于其他产业,使其创新和开发范围得到最大程度的扩展,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从而形成与相关产业融合关联的旅游新产品。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渗透形成新的旅游新业态,也就是文化旅游。例如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中,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通过融合创新,衍生的文化旅游产品既满足了旅游消费者观光游览的体验,又能够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餐饮、购物、休闲等体验。通过产业融合,旅游产品得到不断创新,以延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激发消费者的旅游欲望。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需要不断丰富内涵,扩大外延,使产业链条不断由纵向和横向无限延伸拓展,市场覆盖面更为广泛,市场网络更为细密,客源层次得到较大程度的拓展,企业经营效益增加,同时又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变化的消费需求。旅游企业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及服务能力由于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创新而不断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新型旅游业态的产生。
1.5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文化旅游新业态的形成
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推进旅游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加快实现我国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转变的必然要求。进一步深化旅游业的服务功能,将旅游市场进一步细化和主题化,不断创新市场营销手段,紧扣时展趋势,进行特色旅游市场的开拓,通过产业融合,开发地方具有文化品位和历史价值的人文积淀、风土人情、历史传说、风土人情等文化资源,实现旅游要素的配置创新,促进旅游产业从初级形态逐渐向高级形态转变,旅游产业结构由单一结构向多元复合结构转化,供给推动和需求拉动共同作用于旅游市场发展,通过多区域联动合作、创新、改革、融合,实现旅游业的多样化发展。
2酒嘉地区文化旅游新业态创新发展的策略
酒嘉地区文化旅游新业态创新发展重点要采取以下策略:
2.1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策略
一是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政策支持过程中充分考虑区域的文化特色,通过文化聚集平台,政府、人才、企业等各创新主体在内外支撑环境下,文化、技术、制度、市场等多种创新方式共同作用,赋予文化旅游资源以新的财富创造能力。酒泉市近年来对兴办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在选址、申报、立项、审批等方面不断探索简化程序,政府以补贴、奖励等方式增加投入,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的扶持引导和政策引导力度,制定以市场为导向的优惠政策,为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和创新发展优化环境。二是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为文化旅游企业融资贷款提供优惠便利,有效解决文化企业发展中的资金困境,推动文化企业发展壮大和改革创新。为扩大文化产业市场的投融资渠道,酒泉市加大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力度,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策划和包装开发以及艺术表演团体的演出补贴,并争取由读者集团、光大银行、酒钢集团、甘肃电投共同出资设立羲源股权投资基金对重点文化企业进行补助。通过资金注入和政策支持,培养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的文化产业项目或文化企业,推动文化旅游新业态的快速形成。
2.2产品融合策略
坚持产品融合的策略,将酒嘉两地的文化旅游与工业、农业、航天科技、沙漠探险等各种旅游新业态融合创新开发,深度挖掘两地文化旅游产品的内涵,提高两地文化旅游服务的质量,提升两地文化旅游景区的层次,促进区域文化旅游产品转型升级,以实现区域文化资源价值的提升。一是创新引领。文化旅游产业要发展,创新是文化旅游发展的生命和灵魂。产业融合的本质特征在于创新,通过创新,在产业边缘地带激发出全新的产品形态。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构想,为酒嘉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通过不断的理念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积极探索文化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方法、新思路和新途径,才能为其注入发展的活力。二是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研究相关产业市场和文化市场需求,找到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的契机和融合点,形成适应本区域资源禀赋的产业融合模式,以优质项目带动,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产品优势,以资本为文化企业与相关企业的合作联动纽带,实现优势互补、市场共享,形成较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根据酒嘉两地文化资源特点,形成和开发更加丰富独特、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三是创新市场网络。创新市场网络机制,调整和改进商业模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运营机制,创新营销,通过交流平台、技术创新、网络促销等方式,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强文化旅游产业效益,不断满足市场对文旅游产品的消费需求,打造区域文化旅游产品品牌。
2.3联动互通策略
酒嘉地区要与丝路文化毗邻地区联动开发,充分发挥各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内在联系和比较优势,共同打造文化旅游目的地,在线路的设计上连点成线,互联互通,并强化主题、突出特色,建立资源互用、信息互传、客源互送、产品互补,推进文化旅游朝着资源利用最优化、线路设计专业化和主题特色化的方向发展。整合区内文化旅游资源,延伸产业链,完善区内产业结构,,实现产业集聚,开发更为丰富的文化旅游产品,实现区域文化产业价值提升。政府做好后盾,搭建区域合作平台,提供交流合作平台,将区域文化自身的特色融入世界文化的大流,广泛提升区域文化的知名度和认可度。2014年酒泉市共举办28项节庆、会展、国际赛事,借助文博会等招商节会平台,推进50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一年来,全市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实质性签约合同金额达到247.7亿元,到位资金39.95亿元。2015年将不断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文化产业项目和产品的研究开发、宣传推介、包装推荐力度。依托酒嘉两地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禀赋,依托合作平台,借助东部的技术优势,通过文化与技术的融合互动,提升整体联动效能。
2.4人才兴文策略
文化旅游新业态创新发展的关键是对人才的培养和利用。酒嘉两地文化资源优势突出,但产业发展起点低,市场化程度、企业创新、技术创新都比较落后,资金、人才等资本投入严重不足,造成产业附加值较低。实施“人才兴文”策略,进行适合区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建设,快速推进文化旅游新业态的创新发展。进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政、校、企三方合力,构建完善系统的文化旅游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解决文化专业人才亟需的问题,同时要完善人才选拔和激励竞争机制,营造良好的文化旅游人才创新环境。“十二五”期间,酒泉市实施文化产业人才队伍“221”工程,确保在“十二五”期间培育20位优秀文化企业家、20名文化创业之星,每年培养100个文化产业方面的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地方职业院校在2014-2015年向文化产业发展输送文化旅游、动漫制作、艺术设计类专业及管理人才超过600人,全面贯彻和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坚持引进、培养、开发相结合,统筹推进文化旅游管理干部队伍、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技术研发与市场推广人才队伍建设。
2.5一体化发展策略
区域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区域间的深度协作,共赢思维是开展协作的关键。酒嘉两市必须树立“大旅游,大发展,大区域”的观念,提倡区域协作精神,遵循旅游市场发展规律,广泛开展区域协作,优势互补,统一管理,建设互补的文化旅游产品群,共同致力于区域旅游做大做强,实现合作、互动、共赢。在两市旅游开发一体化、交通建设一体化、市场开发一体化、信息服务和人才培养一体化的合作平台上,鼓励支持旅游企业联合创新发展文化旅游新业态。以合作共赢为前提,通过“共推、共建”,建立区域文化旅游发展的利益分享机制。以区域文化旅游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文化旅游市场发展创新的联动机制,通过对酒嘉区域内文化资源脉络的梳理与文化资源特色的提炼,形成能够被市场和内部广泛认同的宣传形象,建立信息的联动机制,制定统一的文化旅游发展政策,打造一体化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文化旅游新业态的产生改变了以往对文化资源的片面依赖性,扩展了文化旅游产品类型,深化其内涵。以旅游需求为导向、依靠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开发交叉性的、边沿化的、深度化的文化旅游产品,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涵更加丰富化,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文化旅游新业态的创新发展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在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和组织结构层面的调整转型和优化升级,促进形成文化旅游与科技、观光、游乐、美食、修学、康体、娱乐、休闲等多要素、多层面一体发展的多元文化旅游产业结构,推动旅游业增长方式的改变,实现旅游业的优化升级,满足了人们日益变化的旅游需求,极大地提升了区域旅游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文化旅游新业态的出现,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塑造大旅游发展体系的良好发展环境,拓展了旅游市场范围,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也保证了文化资源要素的有效组合和高效利用,有助于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苏甦.旅游业态创新体系构成要素及动力机制探析[J].时代金融,2012.
[2]李雪丽.新业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J].江苏商论,2011.
VR市场前景可观
过去的两年,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迅速进入大众视野,成为举世关注的一项热门技术,许多IT巨头将虚拟现实视为下一代计算平台,陆续推出自己的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创新产品,或者通过并购和投资虚拟现实创新公司及其布局虚拟现实业务展开抢占虚拟现实产业制高点的激烈竞争,要占领大众消费市场。
Gartner预计,2018年年底VR设备销量将达2500万台。市场普遍认为,伴随面向消费市场的硬件和内容的批量上市,2016年VR行业有望迎来爆发。多家巨头在CES和MWC中屡出新品就是一个特别的信号。预计到2020年,全球头戴VR设备年销量将达4000万台左右,市场规模约400亿元,加上内容服务和企业级应用,市场容量超过千亿元。
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控中心、云计算研究中心主任杨东日在致辞中表示,未来VR将对影视、医疗、教育等等方面产生众多重要的影响。“为了抢夺未来全球VR生态发展的制高点,我们要加快提升技术创新,尤其是核心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要加快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夯实产业基础,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特别是提高核心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如芯片、传感器、数据处理、光学技术等,通过大力推动技术、产业资本的融合构建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同时,加快推动行业政策相关标准的政策工作,为我国虚拟工作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VR产品各放异彩
纵观科技发展,从大型机到PC再到智能手机,人机交互在不断升级,VR的创新将推动人机交互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脸书、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已经在 VR领域重金布局,而VR技术的应用在游戏、影音、直播等泛娱乐领域率先兴起。据平安证券研究报告测算,全球VR游戏市场未来3年的盈利空间分别为12亿美元、23亿美元和52亿美元,每年呈现爆发式增长。虚拟现实将是不亚于移动互联网的另一个万亿级市场。
2014年3月,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以20亿美元收购了VR设备制造商“眼睛”,并创想了VR技术的未来――将“眼睛”拓展到游戏以外的业务,将其打造成提 供其他多种体验的一个平台。想象一下,人们只需要在家里安装这样一台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在各个VR场景中穿梭: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在教室里 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们一起学习,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咨询。该事件在业内受到极大关注,其主要原因就是扎克伯格将实现VR技术的落地,使得消费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该技术。
而国内的VR产品也愈加丰富多彩。如果把VR终端设备分为输入和输出设备,输入设备包括内容制作的全景拍摄相机、手势识别和动作捕捉设备等,输出设备主要为VR头盔,包括与PC、主机相连的VR设备(Oculus、HTC Vive、PlayStation),手机盒子设备(Gear VR)以及一体机设备。虚拟现实作为新的应用领域,硬件、算法和内容的共同进步才能促进行业的长期发展。
VR发展需冷静对待
大会主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沁平院士认为,虚拟现实是一项可能的颠覆性技术,是未来互联网的入口和交互环境。经过几年的发展虚拟现实已经成为支撑各技术发展的新的现实平台,虚拟现实可以推动许多行业实现升级换代式的发展。虚拟现实渴望形成大众消费的新领域和新的虚拟现实层面。比如虚拟现实人机交互设备产业、行业环境产业、平台软件与嵌入式系统产业、网络虚拟现实产业和虚拟现实服务产业等。“虚拟现实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能让我们有机会在虚拟现实技术领域走在世界的前沿。”
然而,在掌网科技CEO李炜看来,VR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每个VR从业者都有自己的标准。比如每个硬件厂商它的屏、处理器用的都不一样,所有的内容生产者没有办法根据统一的标准生产内容,造成内容开发者都倾向像大的公司OCULUS靠拢,最后变成厂商的产品不能有多少适配的内容,从而使得国内的VR产业受制于国外的大企业。
对于当前的VR热,三行资本合伙人陆海表示,不同产业爆发期是不一样的,对于投资者来说,VR是一个长期值得关注的领域,VR要在更大层面普及,可能在装备、基础设施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改善。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查红彬表示,现在确实是个VR的,形势看起来很好但是大家千万不能太过热了,该冷静的时候要冷静。VR技术跟以前很多IT技术是不一样的,VR里面很重要的节点是人,必须人感受它,必须人完全沉浸到当中去,一旦牵扯到人,整个技术环节跟以前不一样了,所以要冷静。
1.1产业链更长相对于传统能源产业种类仅仅只有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种类来说,新能源的种类繁多,样式齐全。开发利用新能源所需要的生产技术与设备与开发传统能源的技术与设备截然不同,其相对于开发传统能源的技术设备来说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投入开发技术、心神以及新方法。因此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的投资包括了开发、开采、管理、销售、服务等一系列产业链区域,并且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该产业链投资不会达到饱和的状态,新能源投资拥有更长的产业链。
1.2获得政府支持由于新能源的特殊性导致新能源产业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会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督控制与管理,使得传统的资本无法十分容易的进入新能源产业当中。这一情况导致政府成为了新能源产业获得投资的主要来源[1]。石油、电力等行业为了实现资本可持续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目的也会对新能源产业进行一定的投资。新能源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与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鼓励是密切联系的,因此新能源产业最终将会摆脱市场化经营。
1.3投资国际性传统的能源产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充分饱和,导致国际贸易争端不断显现。相对于问题不断地传统能源产业来说新能源产业满足了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念,更加容易被国际公众所接受。新能源产业的技术与资本在国际上进行流通也相对于传统产业更加容易。因此,新能源产业自从形成之时就拥有广阔的国际市场,使得新能源产业的投资的国际性也更加明显[2]。
2.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新能源产业的动因
2.1获得经济利润新能源产业被归纳于高新技术产业中,其产业的开发、设备的研制、工艺的优化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产品的是否能够成功问世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新能源产业投资还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高风险,高回报。私募股权投资者的目的就是要获得最大的利润。其利用选择项目、减少初期投资、分段投入、管理监督等方式来实现最大化的利润目标。ChinaVenture2009新能源调查问卷显示,57%的人认为新能源产业的平均净利润可以达到10%-20%,36%的人认为新能源产业的平均净利润可以达到30-50%,仅仅有7%的认为新能源产业平均净利润处于10%以下。
2.2开拓新市场从ChinaVenture2009新能源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有64%的人认为新能源产业在未来的3-5年内年增长率可以达到10%-30%;27%的人认为能源产业在未来的3-5年内年增长率可以达到30%-50%;只有9%的人认为能源产业在未来的3-5年内年增长率只能达到10%或以下。大多数人都对新能源产业的未来的发展十分乐观,市场前景广阔。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动因之一就是新能源产业能够开拓新的市场。虽然当前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传统能源占据了84.8%,总量为新能源的5.6倍,但是新能源消费平均增长速度为2.05%,传统能源的评价消费增长速度仅为0.47%。因此可以看出,新能源消费增长速度远高于传统能源的消费增长速度。
2.3履行社会责任当前我国经济结构现状需要有社会责任感的思路股权基金投资,需要其充分发挥社会责任性的投资[3]。在兼顾自身投资利益同时实现国家发展的长远利益。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是传统能源的替代品,其能够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环境;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防止全球环境变暖;其是可再生资源,能够有利于国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新能源产业的作用
3.1推动技术创新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给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资金,给予了新的融资渠道,有效解决了新能源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难题。满足了新能源企业对资本的大量需求,提升了资本的实际供给。新能源企业在获得足够的资金后可以快速成长,进而增加社会技术创新总量[4]。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会偏向于投资高科技含量企业,企业在获得经济投资后创新能力与力度会显著提升,企业产品的研发会更加顺利的进行,导致其技术会始终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在市场环境中企业价值得到提升,私募股权资本也可以获得高收益的回报。
3.2优化产业结构新能源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由于其新技术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难以保持稳定。可以说高风险是新能源产业的本质特征。私募股权投资相对银行来说更加具有市场性,其将企业的成长潜力与收益作为投资的第一原则。私募股权基金不单单给新能源产业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还给予了新能源企业更加有效的管理与监控。新能源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一般都代表着产业的发展方向,展示着科学技术产业化的最高水平,因此可以对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5]。
3.3平衡区域经济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新能源产业能够将社会闲散的资金高的集中起来,让专业的投资机构来开展专业化的运行,见资金投入给最需要投资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效益最高的地区,以辅助主导产业发展,不断减少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不同地区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
3.4构建和谐社会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新能源产业能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区域经济更加协调、健康发展。新能源产业更加满足当前生态环境条件下的低碳经济需求,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对国家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所以,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新能源产业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西南铝民品市场在哪里?顾客在哪里?走出营销困境的道路在哪里?西南铝企业的生存发展不是由国企性质决定的,而是由市场说了算,归根到底是由完全成本说了算。如果完全成本没有竞争力,不管国企曾经多辉煌、名声多显赫,照样会被淘汰出局。制约西南铝发展的约束条件和市场瓶颈见表1。
1.1营销观念
没真正转变在计划经济根深蒂固的一些国企,对买方市场仍然奉行传统的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但是当今处在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由于产品供过于求,卖方市场出现了“生意难做”的问题[3];还有一些国企对买方市场措手无策,随大流盲目地推销产品,其结果是产品库存大量积压,应收账款急剧增加,资金周转出现困难,逐渐地迫使这些企业陷入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1.2未全力配合营销部门
面对新形势,西南铝必须突破发展的约束条件和市场瓶颈,克服职能部门未全力配合营销部门,营销优势得不到全面利用,整体营销职能大打折扣,许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该决策的问题不能及时决策,或决策缓慢,严重挫伤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导致营销部门的盲目指挥,造成营销工作缺乏方向,营销业绩得不到快速提升。
1.3缺乏长远的营销战略
没有战略的企业,最后很可能迷失方向。有战略者得天下,如真诚的“海尔”、永固的“长城”、绚丽的“长虹”、高飞的“小天鹅”,毫不屈服的“乐凯”,这些企业都为西南铝企业树立了榜样,现在,西南铝犹如铝加工行业的“航母”,太需要长远战略规划的时候。
1.4开发新市场能力欠佳
就开发新市场来说,市场行为完全受市场机制的调节和指导,企业是主角。多数国企仅仅盯着大用户需求,而忽视了对小用户“投资需求”的开发,国企不仅要考虑注重大用户,而且也要考虑怎样带动小用户致富,使小用户在认识到工业化好处的同时,也开发和培育出小用户的市场,获取小用户的投资回报[4]。市场开发是企业自下而上发展的重要环节,而许多国企正是因为处于这样或那样的误区,而不能做到合理地开发、积极地培育,从而失去举手可得的“新蛋糕”民品市场。
1.5忽视了营销网络功能
一位营销专家曾经说过,“市场是销售网络加上品牌影响力”。网络如同人体的血管,销售完成资金的循环,滋润企业的成长,其中任何部分的病变,都可能损伤企业的肌体,乃至企业的生命[2]。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多数企业并没有在市场网络上下过功夫,只重视生产和销售,这样,不仅浪费营销资源,而且无法取得突破性的最佳营销业绩。
2“适应开放型市场”的竞争策略
针对西南铝民品发展的约束条件和市场瓶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适应开放型市场规律,实施产品结构调整,利用有限产出能力,保障高附加值民品,积极组织生产、技术、销售为一体开发小组,优化民品道次加工率,改进产品性能,提高技术含量,开发市场新领域,广泛收集信息进行市场调研,重点开发附加值高等产品,增强工厂的“造血”机能[4],达到产能结构合理调整的目标,开拓“市场前景广、发展潜力大、附加值高”民品市场,实现最佳组合营销方针目标。
2.1确立整体市场营销观念
西南铝根据民品市场开发需要,完善销售组织体系、市场信息渠道体系、目标计划管理体系,明确销售管理层次及其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建立科学、实战的营销组织机构,将目标市场与销售管理人员、经销商、市场信息以最佳方式组织起来,充分发挥西南铝企业的整体攻防能力,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确立西南铝整体营销观念,使所有部门和营销人员紧密协作,周中理:适应开放型市场掌握营销主动权用真诚加深客户情感,从而赢得客户的好评和信赖,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3],共同实现生产经营业绩。
2.1.1市场营销——不存在最好的产品“最好的产品”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人们对产品观念的反映,产品不会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如果只有“最好的产品”,而没有更好的产品[5],产品就不会向前发展,就不会有更新换代。“最好的产品”只是在客户头脑中的认知,西南铝针对这种认知的形成来筹划营销策略,才能够掌握生产及营销的主动权[3],认可一种产品是不是“最好的产品”,主要来自于客户,特别是潜在用户的试制,相当多的客户是通过各种传媒来认识“最好的产品”。
2.1.2价格低廉——产品不一定就畅销“价格低廉的产品一定会畅销”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因为有的民品是如此,而有的民品却并非如此,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定,有些价格低廉的民品之所以不畅销,原因很多。外国人的商业意识比中国人要成熟而浓厚得多,他们十分重视广告的作用,深信“谁的广告做得好,谁的产品就会畅销”[1]。西南铝民品客户也比较重视宣传,如果广告做得不好,即使物美价廉,也不会认同,也不会购买,更谈不上民品畅销。
2.1.3市场取胜——重在培育用户观念众所周知,“李宁”牌服装是品牌服装,它是利用体操王子李宁的名气树立的品牌,穿“李宁”牌服装就是穿品牌,引导和培育了客户的观念。西南铝企业在开发民品时,只有被客户认可后才是成功的,要让客户认可,就要引导和培育客户的观念,逐渐在客户的观念中树立“西南铝”品牌作用。西南铝企业创立品牌,把质量创新作为西南铝企业的生命和品牌根基,在质量管理上“下功夫”、“上档次”,只有这样,“西南铝”品牌民品市场才可以走在市场竞争的前列。
2.2树立辩证买方市场观念
买方市场带来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也给西南铝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可以充分享受买方市场用户的偏爱和供求信息,可以充分得到“货比三家”挑选的第一手资料[6],不仅可以讲质量,而且可以谈价格,买方市场带来的市场空隙,提供了破土而出的希望,利用优质低廉的民品,逐渐地适应买方市场,才能抓住买卖双方市场带来的机遇,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2.3坚持科技占领市场份额
当今市场竞争的一个主要内容是科技竞争。在这方面,西南铝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开发新产品,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吸收先进技术,并予以创新,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经济专家们断言:“市场的竞争将主要表现为科技之间的竞争”[2]。品牌竞争已成为西南铝企业进入民品市场的“敲门砖”,这是由于客户对新产品的认识逐步加深,对选择产品的条件更为苛刻,这样就加剧了铝加工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当前有的企业尚未意识到科技战略的重要性,只要看到别人生产什么,自己就生产什么,没有自己的特色,更没有为社会做贡献的“拳头产品”和科技创新的“国防正能量产品”。
2.4制定合理实务营销政策
人员推销是人类最古老的推销手段,当今的推销人员除了产品销售这一作用外,他们可以了解和熟悉顾客的需求动向,及时地向顾客提供西南铝企业的产品,介绍顾客所需的各类服务,利用直接接触市场和客户,进行市场调研和情报收集,从而为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决策提供依据。可见,销售人员在市场营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著中营销大师曾经说过:“没有推销不出去的产品,只有推销不出去产品的推销员”[4],所以西南铝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营销政策,调动销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5建立科学高效营销网络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营销网络可以促进产品流通。西南铝企业营销意识的增强,网络也被赋予了营销推广的重要职能。创立西南铝企业的营销网络,针对客户的需求进行网络市场细分,根据网络市场的特点、目标及营销资源的具体情况确定市场细分变量,深入市场整合营销资源,加强各细分市场的网络联系,形成高效的网络营销体系。
3“以市场为导向”的竞争策略
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买方市场带来市场竞争巨大压力的同时,也给西南铝生产经营带来良好的机遇,可以充分得到买方市场用户的偏爱和供求信息,得到“货比三家”挑选的第一手资料,不仅可以讲质量,而且可以谈价格,利用优质低廉的民品,逐渐地适应买方市场,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适应开放型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的竞争策略如下。
3.1同质差异竞争策略
西南铝发挥铝加工行业排头兵的优势,推行差异化战略具备更娴熟的营销技巧,建立在科学的市场细分和顾客的需求差异上,有足够的实力品牌影响和调节市场需求,选择为顾客特别重视的几个特点,包括质量、功能、商标、包装、服务等区别竞争产品[3],使西南铝处于“同质差异”的领先地位,从而建立差异化、别具一格的创新营销形象,以获取高额利润,创造出西南铝更加辉煌的业绩。
3.2战略联盟竞争策略
战略联盟反映了一种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新型竞争观念,它以一种合作的态度来对待竞争者,达到共同的战略目标而结成的一种联盟。西南铝战略联盟的竞争策略是:联盟成员各自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相互合作,共担风险,通过建立双方的信任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借助对方来加强各自的竞争力,在合作的基础上展开竞争,不断提高竞争的水平,完成共同的战略目标。
3.3情感营销竞争策略
情感营销观念强调把顾客当“朋友”或“亲人”而不是“上帝”,通过建立一种亲情关系[6],把西南铝与顾客之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地缩短,通过与顾客做朋友,而使顾客成为西南铝企业的永远“朋友”。当顾客成为西南铝企业的“朋友”时,西南铝企业的“产品投资”,过渡到“感情投资”换取顾客的“货币投资”。
4“掌握营销主动权”的竞争策略
在“大市场、大营销”的观念指导下,西南铝致力于“用户至上”为营销宗旨,坚持“市场优先”的原则,发现并创造客户的需求,抓住买卖双方市场带来的机遇,掌握市场营销主动权,开发推广客户急需提供的产品,满足客户需求,做好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提升西南铝企业整体核心竞争力。适应开放型市场、“掌握营销主动权”的竞争策略是:
4.1市场创新竞争策略
根据客户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为市场创新提供广阔空间。市场创新是西南铝企业营销的先导,以市场创新为指导,把民品市场与创新市场需求有机结合,大力开发创新市场,尽力满足客户的创新需求。市场创新不是去抢“蛋糕”,而是去做新的“蛋糕”[2]。
4.2产品创新竞争策略
“产品常新,企业长青”,这是铝加工企业界流行的一句格言,它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才能永葆企业生命力。西南铝企业营销部门在民品开发过程中,产品创新应从民品整体概念出发,按照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进行创新,符合ISO9000、ISO14000等国际认证标准的要求,以客户要求为最终标准,力求使民品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要。西南铝企业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竞争的变化,适时推出新品种、新品牌,以变应变,对品牌的设计和使用加以更新,不断加速民品的更新换代,产品创新服务能够给客户带来更大的利益和更好的满足[3]。
4.3方法创新竞争策略
西南铝企业在营销实践中,提出新的营销方法,灵活地调整营销策划,适应和满足个性化客户民品需求,改变以往高度统一的集中管理,实行面向客户的专人管理,建立以信息网络为中介的、生产者与客户密切联系的“外订内制”的产销模式[5],比竞争对手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施展独特创新竞争方法。
4.4企业核心竞争策略
西南铝企业核心对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从本质上讲,西南铝企业核心内在的精神及管理协调整合能力,是西南铝核心对外部环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生存能力,是各种竞争力的最优化,是西南铝企业核心发展最持久的决定因素。西南铝企业核心对西南铝的成长壮大起到极大的作用,用企业核心文化激活生产力,增强西南铝企业整体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西南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分为三个层面:企业文化、企业理念和企业价值观,体现出西南铝企业核心整体形象和“正能量”。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293-02
什么是创新?笔者认为凡是引入新产品、引用新的生产方法和工艺、开辟新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等都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对如何加快企业推进自主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立适应本企业发展的创新模式。宁波旷世智源工艺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建起企业研发中心,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撑
为了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加强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建设,2000年“旷世智源”公司在宁波建起了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同时在宁波、绍兴拥有生产基她。3家子公司。公司研发中心现有人员37人,其中有高中级职称的人员20人。研发中心用房面积500m2。公司成立十多年来。研发中心共完成了包括主导产品蜡业礼品,金属、玻璃、草、塑、柳、石、麻、布、竹、木制品,家具,家用纺织品等工艺产品和烛台、香薰炉等配套饰品等40个新产品项目的研制,产品远销欧洲、美洲、非洲、东南亚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旷世智源”技术研发中心的工作中,始终贯穿着以项目为纽带、以培训为手段、通过项目课题组形式,以建立“核心骨干”的方式展开,更有效地发挥了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了技术人员的自我改进、自我突破,保证了技术工作的认真、严谨、高质量的风格。
工艺蜡烛,向来被视为创惠先导型产业。以工艺蜡烛为主要产品的宁浊旷世智源公司,紧抓创意创新这个市场竞争力来源的“牛鼻子”,实现了公司产品的转型升级。其产品备受欧洲市场欢迎。公司研发中心新研发成功的“霓虹蜡烛”外观新颖,点燃烛芯后。蜡烛顶部烛光摇曳,圆柱形的烛体内,七色光交替跃动。温馨、浪漫的气氛在烛光和霓虹的闪耀中弥漫开采。这支“霓虹蜡烛”其实也闪耀着“宁波智选”的价值。如果只是基本款。一支蜡烛卖不到2欧元,但加上热教传导的内置LED灯,单价就超过10欧元,尽管价格大幅提升,但这款蜡烛的外销订单已排到2010年年底。
二、引进与开发并举。吸收和创新同在。大力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致力于“两条腿走路”的技术创新战略
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捷径,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快速缩短与世界发迭国家的差距。“旷世智源”作为我国最大的工艺蜡烛制造商之一,它一直非常重视工创意设计,但此前往往局限在蜡烛的外观创新上。由于竞争激烈,外观创新已很难赢得更多利润,为此,公司组织团队赴欧美市场调研,发现只有掌握蜡烛制造核心技术,做竞争对手不能做的产品,才能提升利润空间。经过市场调研,”旷世智源”决定将产品研发重点由外形设计转向功能性材料研发,在国内率先启动了纯植物蜡的应用发。在专家的指导下,经过700多次实验。植物蜡终于问世。一个月后:芳香蜡烛进入了法国市场,销售额突破117万美元。如今。一件件功能独特、造型别致的工艺蜡烛如蜂蜜蜡烛、果冻蜡烛、驱蚊蜡烛等产品频频问世,深受欧洲消费者欢迎。
公司成立以来,“旷世智源”先后成为了国内第一个批量生产蛮蜡产品企业、国内第一个生产高聚合物透明蜡烛企业、国内率先生产家居蜡烛企业。蜡业礼品2002年以来连续5年位居国内同行业销量前三名,2006年工艺蜡烛出口量全国排名第一。1999年、2004年在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的评选中。“旷世智源”两度被评为全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2005年。旷世智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被中国日用化工协全蜡烛分金聘为中国日用化工协会蜡烛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为企业增强了持续发展的后劲。
此外,“旷世智源”能随着公司的发展退步调整战略方向。坚持通过制度建设、激励机制、人才培养和充分运用现代设计工具和手段。建立和不断完善技术创新工作的条件和环境等措施,来进行企业研发中心的建设。通过加大对企业的科研投入,加快对科研队伍和人才的培育与使用,不断推出具有质优性价比高的新产品,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在近几年,公司通过研发中心加快开发了更具市场竞争力、适应用户需求的新产品;完善自主开发产品的系列及规格,将功能独特、造型别致的工艺蜡烛如蜂蜜蜡烛、果冻蜡烛、驱蚊蜡烛融入到自主开发的新产品中,提升公司新产品的亮点和卖点,并取得丰硕的创新成果。
实践证明,坚持“两每腿走路”的技术创新战略,是“旷世智源”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此后,“旷世智源”领先的产品也让利润分配格局重新洗牌。2010年,“旷世智源”的18家大客户接受了该公司通过国外市场零售价“倒推”利润的条件。原因很简单,不接受这个条件,就拿不到产品。“‘旷世智源’颠覆了我们对蜡烛的固有认识,帮助商牢牢掌控了德国主流蜡烛市场。”一位来自德国的外商如是说。
三、加大创新机制建设,促进自主创新战略的顺利实施
面时工艺品竞争日益激烈和技术创新绩效提升的严峻现实,“旷世智源”人清醒地认识到。若要想在今后很长时期继续保持行业领先的地住,必须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坚持以“百年旷世、永续经营、持续改善、做到极限”为理念,以创新为导向、技术领先为动力。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优化公司产业结构,在创新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技术创新体系及机制建设方面,围绕公司科技发展战略思路。不断撂索和完善机制的建设。经过多年的实践及总结,精简其中部分职责重叠的部门或岗位,重新组建涵盖不同职能特点的公司技术中心的组织机构。避步建立以专业人才为核心的项目负责制,并且除在经济物质方面给予保障外,结合平时具体工作内容,通过培训、讲座等形式,推动和启迪“旷世智源”人在本职工作中的敬业精神和创造精神。
随着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合力的逐步形成,从根本上提升了企业自主开发能力。通过加快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和确保每年的科技投入率在6~8%左右,实现一个又一个的新产品投入市场。
四、知识产权工作贯穿于企业技术自主创新工作
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策划由公司总经理领导的技术委员会负责,日常工作管理机构为公司研发部,管理人员37名;相关部门均设置专利工作联络人。通过坚持将知识产权工作贯穿于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全过程的工作思路。以“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并举”的技术创新战略为核心,结合工艺品行业及本公司的特
点,根据企业经营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管理制度,重点抓好促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好,技术附加值高、含有专利技术的项目的实施和产业化工作。同时,充分利用国家、宁波市有关支持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优惠政策,根据市场需求,通过专利技术产业化和商品化,逐步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系列,从而实现谋求“旷世智源”在工艺品市场上的有利战略地位。到2010年上半年,公司申请专利累计36件,其中发明12件、实用新型13件、外观设计11件;近几年来,新产品产值率保持在50%以上,KWLrNGS(旷世)、KOMAN(苛曼)等企业自主开发的、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销售率也逐年提高,2010年迭到了60%左右,有效地推动了企业持续快速的发展;保证了产品的种类、技术含量和市场占有率持续在国际国内市场保持领先地住。
五、利用社会优势资源。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开发和创新新路
多途径的科技创新之路是公司保持持续技术创新活力的保证。公司研发中心一直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开发和创新新路。通过与技术上具有优势资源的科研院校合作。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在技术开发上积极争取时间,寻求突破,形成创新反应机制。公司研发中心先后与浙江大学、宁波大学真诚合作,借助其雄厚的科研力量,成功地研制并申请了三项发明专利,树起产学研成功合作的典范。
一、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职能的提升
“战略”一词与企业经营联系在一起并得到广泛应用的时间并不长,最初出现在西方经营名著《经理的职能》(巴纳德著)一书中,而“企业战略”的广泛应用是在1965年(美)经济学家安索夫的《企业战略论》一书问世后。企业战略是指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条件下,企业以超越对手,发展自己为目的,以争夺顾客,争夺市场为主要内容,所展开的一系列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谋划。根据它实施的范围、层次分为总体战略、经营单位战略和职能战略。高层战略注重做正确的事来改进效能,底层战略注重正确地做事来改进效率。完整的企业战略过程包括战略的分析制定、组织实施和协调控制。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就是高科技企业为达到一个长远的,全局的技术创新目标而制定的方针和政策,是对某种创新趋势进行控制的行动准则,属于总体战略下的职能战略。但由于技术创新在当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实际上从战略职能的角度来看,技术创新战略已突破了底层次战略的“正确地做事”的界定,要求具有帮助企业“做正确的事”的作用。
当代的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职能主要包括:(1)高科技企业通过制定技术创新战略,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明确了本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技术创新的目标,使企业有充分的准备面对变化迅速的技术发展趋势,而不被一时得失所迷惑。在环境突变的情况下,企业也可以采用应变战略,不至于忙乱和束手无策。
(2)高科技企业有了技术创新战略,就有了技术创新发展的总纲,为各种中、短期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一个长期的、统一的主题和指南。这有助于企业尽量捕捉机会,以一贯的战略敏锐感发现新产品、新工艺、新市场等。
(3)正确的技术创新战略能使高科技企业最合理地利用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达到较佳的协调和综合效果,即所谓的“1+1>2”。技术创新是一个技术、资金密集性的活动,通过分析外部环境来选择正确的技术创新目标、战略模式,制定科学的实施过程,做到物尽其用的资源配置,这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与否是意义重大的。
(4)技术创新战略的存在能统一职工思想,增强凝聚力,通过职工不同程度地参与战略的酝酿、决策和实施,有助于形成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行为,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全员创新的企业文化。
(5)历史地看,技术创新一经出现就会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示范作用,那些未获得潜在的超常利润的企业便会渴望分享其利,从而形成巨大的模仿。众多的模仿使有限的率先创新大面积地扩散,由技术扩散引起的投资亦会导致投资过剩形成经济停滞。只有再开展新一轮的技术创新,经济才会有全面的复苏和繁荣。这样反复,经济出现了周期,其中技术创新是主要因素之一,企业通过制定战略,可把握技术创新中的趋势,顺应其发展,不但可以生存,还可以获得超常利润,发展壮大。
(6)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主要风险是投机性风险,造成这种风险的原因来自于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不对称信息和不完全信息,而战略具有联系内部与外部的特点,其制定过程是个开放式的信息接受、反映、决策、反馈、再决策的循环改进过程,它能够减少这种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
二、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目标的重新划分
当前高科技产品开发的方向是多功能化及高能化、微型化及大型化、智能化及简单化、多样化及个性化。顺应这种潮流,高科技企业要树立正确的技术创新使命,即以技术创新活动为手段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使企业长期持续生存和发展下去。
而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目标则是对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使命的进一步具体、明确的解释,其构成了技术创新战略的基本内容,反映了高科技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技术创新活动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水平。它既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以往对技术创新战略目标的描述是总体战略目标下的子目标,没有单独的使命。例如,为达到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则技术创新贡献率应达到某种程度。这里,考虑到技术创新战略层次和职能的变化,对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期望结果加以总结,无非有两种:一是经济效益的攀升,二是长期获取经济效益的能力即核心技术能力的提高。进而,我们将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目标分为两类,包括经济目标和技术目标。经济目标具体包括:市场份额、产品质量与效益的提升。技术目标具体包括:对现有产品生产方法的根本改进、对现有产品的渐进创新、采用别人开发的技术、对率先创新者的模仿。从依存关系来看,经济目标是核心,技术目标的制定是为了实现经济目标,技术目标的不断实现确保了经济目标实现的持久性,经济目标的实现为下一步技术目标奠定了基础。
三、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类型的重新划分
直到目前为止,技术创新战略的类型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按照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他将技术创新战略分为;1、成本领先战略。2、技术领先战略。3、歧聚战略。从具体应用来看,英国学者弗里曼将技术创新战略按创新时机和创新程度分为:1、进攻型战略2、防御型战略3、模仿型战略。英国的教科书中根据安索夫对经营战略的分类将技术创新战略分为:1、市场领先战略。2、追随者领先战略。3、应用工程战略。4、模仿战略。然而,现有这些分类没有区分开高科技企业对技术目标和市场目标的不同追求。因此,如果对现有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类型按照两种不同的战略目标划分,则有:一是追求技术目标的技术创新战略,二是追求经济目标的技术创新战略。
技术目标的技术创新战略包括:
1、领先战略。该战略是要求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做到始终“领先”,总是要得到第一笔丰厚的超额利润,或者在长期内形成知识产权的垄断获取利益。它需要企业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力量,只有那些“航母级”高科技企业更加钟情于此战略。
2、追随战略。该战略的目标是企业不抢先研究和开发新产品,而是当市场上出现成功的新产品时,立即对技术领先者的技术进行仿造或加以改进,并迅速占领市场。该战略的优点是:避免了应用研究及可能进行的基础研究所需要的大量投资;克服了新产品在其最初形态时所可能带有的缺陷。高科技企业选择这种战略,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高水平的技术情报专家,高效率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极富有弹性的研究开发组织等。当然,该战略也有缺点,那就是企业受新产品技术专利保护的影响和市场开拓的有限性制约。
3、模仿战略。当企业缺乏技术专家、缺少实验设备以及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时,企业宜于采用此战略方法。但选用该战略时,企业应具有良好的信息系统,能迅速、及时地掌握其它企业和研究机构的研究开发动向和成果,使企业具备进入市场竞争的能力。该战略的缺点是由于模仿,有可能利润较少,同时企业技术水平将永远落在技术输出企业的后面。
4、引进先进技术的拿来主义战略。这种战略虽然是低档次的战略,但对于缺少技术、资金的企业不失是一条捷径,其关键在于及时向“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战略”的转化。
5、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战略。由掌握现有高科技产品的生产技术到对产品的改进,这种转化的核心在于培育技术创新能力,该能力来源于吸收先进技术,消化理解后的再认识,对外在技术由使用到内化的过程中。战后的日本许多企业依此成功,如被称为“创新之神”的索尼,其实质就是对当时先进产品学习后的二次创新。
经济目标的技术创新战略包括:
1、“集中一点” 战略。该战略大多为中小型规模的高科技企业使用,由于其资源有限,往往无法经营多品种的产品以分散风险,所以最好集中兵力,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的经营。采用这种战略往往过分依赖于某种产品或技术适用的特定细分市场,一旦市场变化、需求下降,就会给企业的生存带来威胁。因此,为了尽量减少风险,采用这种战略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要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界定好的细小目标市场上站稳、站牢。
2、特色经营战略。该战略侧重于树立歧异性,包括产品本身差别化和营销战略理念的特色定位。随着人们消费观念变化,对个性追求的增强,高科技产品为每个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服务的理念已逐步被认同。特色经营战略利用客户对品牌的忠诚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价格敏感性的下降使企业得以避开激烈的价格竞争,从而能够比较长远地树立起优势地位,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
3、联盟战略。选择该战略的高科技企业通过与其它企业合作,获取互补优势,利用合作伙伴的分销渠道,较易地将产品扩展至合作伙伴的市场。它分为高科技大型企业之间的“强强联盟战略”、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强弱协作战略”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弱弱联合竞争战略”。 尤为重要的是:传统产业与大量代表新兴产业的高科技企业的结合,创造新的营销渠道,如网上购物交易,网上咨询、市场调查等业务的展开,这在客观上增强了传统企业对高科技企业的依赖性,为高科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切入战略。该战略注重于填补市场空白点,可以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品牌的知名度在消费者心目中提升。这是根据部分的高科技企业机动灵活、市场适应性较强的特点而制定的一种经营战略。切入点的特征为:(1)、产品寿命周期较短,只能在一段时间内加以生产,传统企业反映跟不上技术变化的产品领域。(2)、由于许多高科技产品个性化需求很强,属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产品,一般大企业追求规模经济而不愿插足这样的领域。(3)、技术和市场风险较大,但市场前景明朗的领域。
四、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分析方法的评析
战略选择是建立在透彻的战略分析基础之上的。如果从战略发展史上考察,自从战略管理理念被提出以来,主要有两种分析方法:一是传统的“以环境分析为基础”的战略分析方法,它源于波特的市场引力理论和“五力量模型”,即产生利润的主要可能性均来自市场、取胜的关键在于确定有吸引力的竞争领域。而决定行业潜在盈利的在于五种力量——现有公司之间的竞争、新进入者面临的障碍、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和潜在产品或替代服务的威胁。以该理论思想为基础,扩展至政治、经济、社会、行业,形成我们经常在教科书中看到的宏观环境分析、中观环境分析和微观环境分析。二是1990年,由Hamel和Prahalad提出的“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他们认为“一个组织是由相对独立的资源、能力、竞争力组成的,这些要素是该组织战略选择的依据,即战略分析的出发点。”由于上述资源的相对独立性,其它企业的学习成本提高,因而拥有这些要素的企业具有竞争优势。当这些要素组合具备工作能力后,竞争优势便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势能转化为动能”。这种能力是企业拥有的最有价值的资本,它是一种融于企业文化中的员工所掌握的技能和创造力,它具有区别于一般能力的特征:1、核心能力应当是有价值的,即核心能力应提高企业的效率,可以帮助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做的更好。2、核心能力应当是异质。一个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应该是企业独一无二的,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核心能力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效率的差异。3、核心能力应当是难以仿制的。4、核心能力应当是很难被替代的,不存在替代品的威胁或威胁很小。5、核心能力是局部优势。它只在向客户提供服务或产品过程的某一、两个环节或方面存在,即企业并不是在每一个环节都优于竞争对手,因为这在一般情况下很难做到。这种方法在现代尤为流行。
“以环境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实际运用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在90年代初发展至顶峰。这段时期正是战后西方发展的“大和平时期”,世界市场以卖方市场为主、需求旺盛,企业在成立和投资时,注重研究所投产业和细分市场的定位,以期获得超额利润。此时的企业定位作用胜过对资源的利用,而且企业所处的环境是相对静态的,即产品生命周期较长、技术创新的作用是局部的。但是随着70年代的石油危机、80年代以来的技术革命和90年代的金融危机等等,环境变化日益难以把握,技术创新的力量往往导致环境的彻底变化。相对静态的环境分析产生的战略落后于发展,而试图动态化进行环境分析又因其磅礴而难以描述。今天的科技使人们难以想象明天的“景色”。这样,原有的外部环境分析无法使企业技术创新准确定位,而相对既定的企业内部资源似乎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战略导向。这种叫做“核心竞争力”的资源成为当代许多企业成功的经验,如SONY的精密制造技术、CANON的光学元件技术等。这样,高科技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不失为技术创新战略发展的方向。
从当前来看,核心竞争力分析成为战略分析的主流,相比之下的环境分析似乎不再重要。但,核心竞争力分析也只是作为企业家战略分析的突破口、着手点,而非万能的。我们知道,战略的作用就在于长期规划、在于与对手竞争中获得持续优势。如果离开环境谈战略,就如同一个人在闭门造车,推不出去;即使推出去了,也是个落伍的低级品,这样就恰恰失去了战略的意义。
故此,综合运用两种主要理论进行分析才是最佳的选择,可以做到知己知彼、扬长补短,既有环境分析来了解客观变化,又有核心能力或专攻技能的分析做到主观上心中有数。这样制定的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方能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