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青年教师课题研究大全11篇

时间:2023-05-18 17:00:1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青年教师课题研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青年教师课题研究

篇(1)

近几年,我国教育基础和教育质量相对薄弱的边远地区的新任青年教师数量在大量增加,他们正逐渐成为或已经成为学校工作的主力军。他们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在学校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对于绝大数新任青年教师来说,他们正处于角色转换期间,缺乏工作经验与技巧,缺乏稳固的专业地位,对跟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经验和技能掌握不多,对课程体系几乎不大了解,对学科内容把握不到位,有的甚至把握不住教材难点、重点,也不太懂得怎么教学、怎么评价学生及如何与家长沟通并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等等;另一方面,他们又面临着被领导、同事、家长和学生评价的压力,面临着同事之间各种形式的竞争,工作中有时甚至会表现出手足无措等窘态。另外由于业余生活单一、枯燥,加上受多元信息社会的干扰诱惑,部分教师职业理想缺失,许多学校的新任青年教师中甚至存在职业倦怠的现象。

新任青年教师是教育的未来,是教育的希望之所系,能否抓好新任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不仅关系到边远地区教育的今天,更关系到边远地区教育的明天,是事关边远地区教育成败的关键,更关乎边疆的未来――边疆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实现。尽快提高新任青年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最为迫切的问题,也是边疆教育的民生。回应人民关切,助力“中国梦”,为“中国梦”奠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边疆教育事业的新起点。因此,研究和促进新任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是边远地区教育目前面临的一个长期和重要的而且是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教育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一项重要课题。

新任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已经成为制约边远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在现有的环境和条件下,应当如何克服重重障碍,通过有效的管理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思索的一个问题。目前,全国范围内许多学校都在广泛开展着“问题即课题”的小课题研究。有课题研究任务的学校科研气氛日趋浓厚,有课题任务的教师们参与教研的热情高涨,教研活动改变了以往“一言堂”的模式,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各抒己见、争相发言,而且都能自觉参与到听课、评课、教科研活动中,并自发学习并养成了课前研讨和教后反思的习惯。伴随着小课题研究的深入,参与小课题的教师在课题研讨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进入课堂,随时都能看到新课程理念在落实,在探索。走进有课题任务的学校,你会看到,教师在不断地成长,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在得到更新,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许多教师伴随着小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迅速成长起来。

看到这一景象,思索着边远地区新任教师目前成长、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我们在思索:能否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切入点,构建一个新任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呢?能否借小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拓展小课题研究模式并建立一种研究机制,有效激发新任青年教师的自主研究热情,促进他们教育理念及行为的转变,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教师个体的自我造就、自我发展来促进新任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呢?如果行得通的话,这将成为新任青年教师内在发展之路,随着新任青年教师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也会大幅度提升,快速提升县域内新任青年教师的整体水平也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面对边远地区的教育现状,面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重困境,结合地域特点,我们可以因地制宜,采取本土培养方式,创造性地拓展小课题研究模式,将小课题研究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大举措。

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秉持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新任青年教师自主成长,不断提升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理念,坚持走从问题中产生科研,在问题中找课题并使课题具有针对性和可研性的教学研究之路,提倡教学问题化、问题课题化、问题解决有效化的观点来积极倡导小课题研究。

我们可以集中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新任青年教师中开展小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以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为出发点,以问题为切入点,以自主研修为手段,以课题为载体,建立新任青年教师学习制度,建立理论学习――专业引领――实践探讨――同伴互助――反思总结相结合的教研方式,把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与个人的学习结合起来,把个人的实践探讨与同伴互助反思总结结合起来,把课题研究与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问题为导向,以反思为中介,以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来直接推动新任青年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新的小课题研究模式真正立足于教学实际,是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任务,以服务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为目标,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引领,对教师自身的工作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探究与行为跟进的一种研究方式。我们应本着让新任青年教师全员参与、全面推进的原则,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侧重行动研究,构建“实践―研究―行动―思考―发展”新任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我们要求新任青年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并合理分工,每个教研组都有自己的校本教研小课题。研究内容广泛,可以是学校规定的教学研究内容,也可以是教学中一个偶发的生成问题,甚至可以是一些习以为常的课堂常规的研究。我们注重教学过程中生成性的话题或者问题,把话题变成问题,把问题生成为课题。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发展与提高。

篇(2)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对于教师的文凭和文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年轻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和高学历才能够进入学校教学。很多年轻教师都是刚从大学毕业走向课堂,虽其教学经验不足,但教学理论知识却相当丰富且比较前卫。很多年轻教师喜欢通过网络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然后将交流经验和结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这就导致一些年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情况,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难点问题,致使教学成果不突出。新时期的青年体育教师虽然有冲劲,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避免不了教学经验匮乏的问题。目前,青年体育教师很多都缺乏教学经验,对于众多教学方式的选择缺乏明确的目标,常会出现选择的教学方法与实际情况不符,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青年体育教师对于讲课技巧与教学方法仍处于积极探索的阶段,还有很多不成熟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青年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拥有较大的冲劲,愿意接受新技术、新理念,这有利于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

2青年体育教师讲课技能培训策略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应该坚持为学生服务的原则。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充分了解不同教材,不同水平、不同班级、不同性别、不同项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规律、学习情况、身体和技能现状,增加学生喜欢的教材内容课次、学习效果突出的教学内容课次、面向全体兼顾两头的教学内容课次,并进行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法和学法创新,才能将课堂教学设计做到有的放矢,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2.1多学理论,拓展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青年体育教师备课时,必须吃透课程大纲标准,以大纲的要求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并以此来考察学生的体育素质。体育课程教育标准为考察学生提供了基本依据并通过标准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体育教师在教授低单杠、后翻滚、支撑跳远等课目时,必须将低单杠、翻滚及支撑跳跃作为主要的教学技巧。在体育理论教学中,教师必须按照教材规定的课时内容设置课堂讲课内容,这可在有效结合教学大纲的同时,以基础知识教学为导向,促进学生对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对同一内容、同一水平、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进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手段的教学设计区分;对同一内容、不同水平、不同年级进行承上启下、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教学设计区分。

2.2提高讲课实践能力

体育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讲课思路,在讲课过程中需做到脱稿讲课、主次分明以及详略得当。体育教师在讲课时需明确体育技能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关联性,在教学理解的基础上避免将课堂变成阅读教案;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注意结合自己的姿态、肢体动作、语言变化等细节;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很多课时都是在操场上进行的,因此体育教师讲课必须吐词清楚。切实提高体育教师的实践讲课能力,熟练掌握讲课的要点,可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例如,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有创新性的新颖的教学思路、方法和体育器材,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科学性、高效性、实用性、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全方位地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益;在上课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体育教师必须充分考虑教学设施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性。

2.3学习、借鉴优秀的讲课案例

青年体育教师在讲课教学时,很多都是通过网络视频教学进行学习,学习成功先进的讲课案例。体育教师可在平时多接触一些网络视频、书刊以及杂志等优秀的讲课案例,为今后自己的体育教学提供参考。充分考虑自己的教学状况,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观看优秀教师的讲课录像,观察上课操作实践效果,将其作为自己的教学经验。

2.4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练好讲功

讲课必须在语言上下功夫,需按照预定的讲课稿进行。在讲课过程中,教师需做到思路清晰、主次分明,避免在讲课过程中出现阅读教案、背诵课稿、读说课稿等情况。体育教师在讲课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课前的备课稿仅仅是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思路,一切讲课均应联系实际,不能脱离学生而单独存在。年轻教师在讲课时的语言表述详略得当、有风趣,可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充满着各种变化、发展、始料不及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极强的综合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要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上课前做好充分地语言准备,把课堂评价纳入教案中,针对学生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设,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而准确地做出判断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多样化地评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应具有艺术性,课堂评价是教师教学修养和教学智慧的体现,用充满魅力的语言进行评价,可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3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例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4个学习领域的目标。选择与设计的教学内容应体现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根据不同水平、不同教学内容具体、细致地解读这4个学习领域的目标,以体现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下面笔者以案例“立定跳远”来进行讨论。课堂开课时,(1)教师首先向学生讲解立定跳远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做才能够将动作做规范和跳得更远。其次,让学生分散开做锻炼前的活动,如扩胸运动、振臂运动、绕环运动以及腹背运动,使学生的关节活动开。(2)将学生随机分为A、B、C、D4个小组,每组10人。这4个小组的学生体形基本一致。测量所有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3)主讲立定跳远,让学生做立定跳远练习,观察学生对于立定跳远的理解,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以加强学生对立定跳远技巧的掌握。立定跳远的主要步骤分为:摆臂、蹬地、腾空以及落地4个环节。跳跃过程中,学生应注意腾空的高度,不能一味地求高,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跳;跳跃过程中,学生的双腿应尽量前倾。将立定跳远讲解完之后,教师应按照第一次的方式再次测量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计算平均值并统计所有学生的成绩,然后计算每组的平均成绩,最后让学生们分享学习心得。通过本次立定跳远的教学,笔者认为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讲解,而应该在讲课的同时联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到跳跃比赛中。学生经过讲课教学之后,立定跳远成绩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革新教学方法,注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语

一堂好的体育课,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需求。青年体育教师作为当前学校教育的生力军,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不断反思、锤炼和提升自己,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标准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创新设施”,制订出最佳的教学计划,磨炼自己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并将其应用于课堂实践,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艺术。

作者:陈菊芬 单位:浙江省象山县文峰学校

参考文献:

[1]杜艳.培养年轻体育教师成长策略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8).

篇(3)

一、课程力的重要性

课程力是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的专业素养,青年教师是院校中重要的教育资源,青年教师的课程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课程是培养学生的重要资源,但课程价值的实现需要从静态课程转化为动态模式,转化的关键不在于课程的设置,而在于教师的课程力。因此,课程力是教师非常关键的专业素养。

课程力不仅包含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取舍,教师对已有课程如何通过教学活动有效理解,对师生双方定位的思考和观念,超越固态课程文本的课程资源开发;还包括将预设的课程进行科学、艺术的呈现的执行能力和技术。从教师的成长特点和规律来看,还应包括对课程教学不确定情境的课程教学智慧和情感投入。总之,课程力是贯穿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种综合教育教学素养。

二、师范院校青年教师课程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诸多高等学校在青年教师资源的选择和引进方面

都比较重视青年教师的毕业院校和学历层次,较轻视青年教师在课程教学方面的潜质。虽然对于许多高校来讲,这种人才引进的模式有迫于顶层教育评价压力的无奈,但不难看到,由于对学历过于看重,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入职后得不到真正有效的促进;另一方面,无意中也造成了高学历青年教师在心理上的学历优越感。从目前的相关调查来看,青年教师课程力这一综合素养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总体情况并不乐观。

1.科研能力相对较弱

在师范院校中部分青年教师只是重视课本知识的传授,而个人的实际研究成果以及一些具有个性特征的授课内容非常少,这与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相对较低、科研投入较低以及教学任务比较繁忙等因素有直接关系。通过对青年教师的调查发现,师范院校中大部分的教学任务需要依靠青年教师完成,这样就会导致青年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过程中。但高校并没有给予科研足够的重视,导致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比较低。

2.教学认知能力相对匮乏

(1)很多青年教师并没有接受过师范教育以及教学理论知识的专业训练,这样就会导致他们走上教学岗位后缺乏新时期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以及教W理论知识,再加上他们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主要靠自己去摸索和领悟,花费的时间较长。(2)缺乏对课程以及专业目标的理解。因为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再加上很少有专业教师对其进行指导,这样就导致青年教师对专业目标以及课程理解不够到位,无法将教育目标与专业目标进行有效的融合。另外还有一些青年教师仅仅依靠具体学科对课程目标进行理解,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将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目标表达出来。(3)对学生缺乏了解。通过对青年教师进行调查可以发现,有近一半的青年教师认为学生状态不好会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学生状态不好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各项特征缺乏全面的了解,就无法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因材施教,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

三、有效提升师范院校青年教师课程力的建议

1.根据成长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

青年教师在师范院校的成长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入校后1~2年是青年教师的适应期,入校后的2~5年是青年教师的成长期,入校后6~10年是青年教师的成熟期,因此需要根据青年教师所处的不同阶段对青年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适应期,要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技巧和基本操作能力给予相应的指导,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节奏,顺利度过适应期。在成长期阶段,要对青年教师其他各项能力进行培养,使青年教师的学术基本功以及教学基本功都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成为一个合格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在成熟期,则需要重点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对于已经任教1~2年的青年教师,要对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以小班授课的方式进行,从而使岗前培训的效率得到提升。要实施助课制,让有经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让青年教师学习如何更好地授课,使青年教师的基本功得到提升,从而准确把握课程的关键点,同时不断提升师生互动、多媒体使用、板书设计、语言表达以及理清脉络等技能。对于不懂的问题,青年教师可以向老教师询问;同时老教师可以旁听青年教师讲课,对青年教师授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对于已经在师范院校任教超过2年的青年教师,要经常组织他们交流教学经验,开展研讨交流,组织观摩教学活动,使青年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差距;同时院校需要加大奖励力度,对学生评选出的优秀青年教师给予奖励,使青年教师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对于任教超过5年的青年教师,需鼓励他们参加校级、省级以及国家级的教研课题,设置青年教师专项奖。

2.提升青年教师的技能

(1)岗前培训。对青年教师进行教育理论、教学思想以及教学基本知识教育,使青年教师对课程目标及专业目标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同时鼓励教师重视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编制,通过有效的评价保证教学效率。(2)师德建设。要对青年教师开展德育教育,使青年教师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真正关心并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授课,对待学生松严结合,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3)科研水平及能力。对于在师范院校任职超过5年的青年教师,院校需要积极引导并鼓励其参加各项科学研究。首先,需要对学术评价体系进行完善,激发青年教师投身科研的热情。其次,学校需要为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环境,形成全体教师参与科研的良好氛围。

3.出台相关政策,搭建青年教师进修研究平台

师范院校需要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学历水平,使其具备更加渊博的专业知识。例如,可以拿出经费让青年教师出国访学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使拥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在青年教师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

四、结语

青年教师是师范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教师的课程力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师范学院的整体办学质量。各院校要充分意识到提升教师课程力的重要性,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琪,席广涛,苏玫,等.某市免费师范教育毕业的青年教师生活工作现状的调查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179-183.

篇(4)

中图分类号:C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1-0090-04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转入“大众教育”阶段。无庸置疑,高校招收规模的扩张,势必导致我国各个高校专业教师的严重不足;教育部所采取5年一轮的评估制度,势必促使我国各个高校必须正视科学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问题!显然,提高体育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更是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本研究继《体育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的研究,深入探讨和研制具有导向功能的《体育院校青年教师术科课堂教学质量专家评估体系》的同时,通过对2004年度武汉体院青年教师术科课堂教学质量专家评估工作的实证分析,旨为全面提高我国体育院校青年教师术科课堂教学质量和即将迎接教育部水平评估的各个体育院校,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参加2004年度武汉体育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的16位优秀术科教师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通过阅读有关文献资料,初步构建体育院校术科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专家评估指标体系内容,初步设计《体育院校青年教师术科课堂教学质量专家评估量表》;然后,通过选择体育院校专家为两轮调查对象。第一轮发放专家咨询表28份。回收有效咨询表24份;第二轮发放专家

2.2 青年教师术科课堂教学质量专家评估体系的应用 为验证体青年教师课堂专家评估体系的应用效果,2004年度10―11月份对武汉体育学院参加课堂教学质量水平决赛的优秀术科青年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质量专家评估。受评对象16人,共由四位教授组成评估组,对青年教师随机抽查,根据本文制定的评估量表,集体逐一评估。

2.2.1 专家评估体系的应用流程 专家评估体系的应用过程分三个阶段:试评阶段、实施阶段、反馈阶段。试评阶段是为了准确把握评估的标准和依据,通过多次现场试评以统一评估尺度;实施阶段是随机抽样,实施评估工作,即专家根据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及其指标内涵,逐项进行课堂评估并独立填写评估量表;反馈阶段是专家评估组运用模糊评估方法推导评估结果之后定性反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意见。

2.2、2 专家评估体系的应用结果 经专家评估,16位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统计结果见表3。

2.2.3 评估结果的指标比较分析 评估术科课堂教学质量的5个指标在质量评估体系中的重要程度不同,原始得分不能简单体现指标因素在评估中的作用,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其具有可比性。本文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原始数据均转换为评估标准值,即各指标值都处于一个数量级别上,可以进行评定分析。16位术科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因素原始数据无量纲化,所得标准评估值按其大小顺序进行排列见表4。

构成术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5个一级指标的评估水平依次为;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教学组织、教学准备、教学负荷。相对而言,教学态度是5个评估因素中实施最好的一个指标,正与青年教师参赛的积极态度相吻合。教学准备、教学负荷落实相对欠缺。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较难准确掌握课的负荷;部分青年教师昔遍存在教案编写不够规范。由此可见,当前必须严格抓好青年教师教案编写和课的负荷安排。

2.2,4 评估结果的类别比较分析

2.2.4.1 普修和专选课评定结裹的比较分析 为研究青年教师在普修和专选技术课中的差别与共同点,本实验对16名青年教师按课的类型不同分为普修和专选技术课,并对其技术课教学质量评定得分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表5所示:

篇(5)

一、中学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内涵

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内涵,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笔者比较赞同以下说法: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指的是担任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教学的教师在系统的师范教育和长期的学习、实践与反思的过程中获取的可发展的、可更新的并且能够对教育教学产生影响的职业素养[1]。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很多方面,根据2012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相关要求,笔者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思想政治课专业理念,主要指教师要有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和坚定的职业理想;(2)思想政治课教师师德,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和良好的个人修养;(3)思想政治课专业知识包括系统A思想政治学科专业知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必要的教育科学知识;(4)思想政治课专业能力主要指教育研究能力、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教育教学基本能力。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目前有部分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亟待提高。他们虽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中学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业理念存在偏差,对自身专业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待增强;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学科知识掌握不牢,通识性知识掌握不到位;教学能力有待增强,教学设计能力不足,课堂驾驭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有待提高,等等。中学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现状,要求进一步提高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

二、中学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中学青年政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存在问题的主观原因包括他们职业认同感不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不到位;自身修养有待提高,并未完全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够。教师必须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与目标,这关系到教师的人生走向,甚至影响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当下部分教师思想懈怠,追求物质享受,精神追求错位,理想信念淡漠,甚至恪守“人人为我,我为自己”的功利信条,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在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上,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应付工作。

(二)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主要体现在国家的素质教育政策不完善;社会对该学科的忽视;学校的专业发展评价机和激励制不合理;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学生对学科的不重视。政治学科的学科性质、高考所占比重的客观性使学校、社会忽视该学科的重要性。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地位被边缘化,但相反他们还要担任过多的课业负担,考评体系不健全导致教师工作上呈现惰性,再加上学生对学科的不重视,使思想政治课教师发现不了自身的价值,从而忽略对自身专业素质的培养。

三、提升中学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的途径

(一)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工作

国家应该改革教育体制,完善素质教育政策。可以进一步完善教师聘任制度,保证师资质量,从而在源头上解决思想政治课教师人少任务重的难题;可以制订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培养计划,多为他们提供一些学习交流的机会;还可以引导社会舆论,加强社会对思想政治学科的重视程度。

(二)学校采取多种措施

学校应完善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热情,还应该适度减轻青年政治课教师的工作负担,给他们更多成长进步的空间,同时应该构建平台支持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学习交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三)个人通过各方面努力提升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应从自身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可以从增强职业认同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等方面下工夫。

总之,作为学科发展的重要延续力量,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应早日提上议程,而他们的专业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快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241-02

一、前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所以,教学基本功是教师的教学之基,成效之道,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更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青年体育教师掌握进入教师职业的基础和前提。青年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师的队伍和力量不断发挥,人们也在关注和期待他们快速走向教师专业发展道路。因此,加强中青年体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本研究对94名参加阿克苏地区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的比赛成绩进行描述和分析,在分析阿克苏地区青年体育教师说课、体能、运动技能(专项和选项项)状况的前提下,探讨性别、年龄、职称等教师个体特征变量对青年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影响;揭示体育教师基本功以及与此相关的说课、体能、运动技能(专项和选项)的相关性,根据比赛成绩揭示的资料和信息,促进人们对体育教师基本功教师建设的认识,以期创设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系统策略,通过提升教师说课、体能、运动技能的培养,提升教学质量,从而有效促进体育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研究方法

本文以2013年第三届阿克苏地区青年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的比赛成绩为分析对象。根据《关于举办第三届阿克苏地区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的通知》阿地教字〔2013〕135号参赛、报名办法,阿克苏地区各学校按照要求必须在学校举行体育教师基本功预赛,通过本校预赛选拔推荐正式在职、在编、45岁以下(含45岁)的青年教师总数的20%参加地区总决赛。10名以内青年教师单位选报2人,超过10人单位参赛人数按四舍五入计算。每项限报3人。各学校必须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全地区总决赛。2013年阿克苏地区各学校参加青年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的中青年体育教师人数为105人,实际参赛并获奖人数(一、二、三、优秀奖)共计94人。其中男性63人,占67.0%;女性31人,占33.0%;年龄最大为40岁,最小为23岁,23-29岁为39人,30-40岁为55人。

研究内容主要为说课、体能、运动技能成绩。本研究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来考察青年体育教师说课、体能、运动技能成绩的状况,并考察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结果与分析

1.青年体育教师说课成绩分析

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在上课前向领导或者同行阐述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具体地说出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和对教材的处理,包括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采用,学法上的指导,板书的设计等方面的观点。它有利于推动教师对教材教法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科课堂教学质量。(吴森 什么是说课及怎样说课,教育教学论坛,2011.5:215)根据《关于举办第三届阿克苏地区中小学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的通知》阿地教字〔2013〕135号,体育说课占40%(其中教学演讲占30%,课件制作电子教案占10%).

不同性别组说课成绩统计显示,女性教师说课成绩均值(30.9113)略高于男性说课成绩均值(30.6996)。

通过对青年体育教师的说课的成绩分析可以看出,青年体育教师在新的“健康第一”教学理念下,对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过程进行说明。可以说明从根本上提高了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通过对教学目的确立、教学环节的安排、教法和学法的运用,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的控制、场地器材的安排等详细的阐述,有利于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从入职适应期进入成熟胜任期。

2.青年体育教师运动技能成绩分析

根据体育教师的专业特点,如果胜任体育教学工作,就必须具备相应的运动技能,这也是体育教师所具备的必要条件。“体育教师必须在体育运动技术全面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而且专项方面还要有较高的理论和技术水平,以适应学校运动队训练和开设选修课的需要”(周登嵩,学校体育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393),所以,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专业技能是不断提高的过程。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应关注专项技能和选项技能。根据《关于举办第三届阿克苏地区中小学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的通知》阿地教字〔2013〕135号,比赛分为两类:专项技能(也称专项)和选项技能(也称选项),主要的项目有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武术、健美操、。成绩计算:体育技能占40%(其中专项技能占30%,选项技能占10%),每项有特定的比赛方法和评分标准。

不同性别组运动技能成绩统计量和方差分析表显示,女性教师专项和选项成绩均值(分别为24.2589和7.1913)略高于男性专项和选项成绩均值(分别为21.8174和6.6343)。

体育教学工作运动技能是教师职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职前教育提高从师任教素质的必修内容。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的展现,必定是教学基本功,反映出的则是教师是否胜任体育教师岗位的必要条件。从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青年体育教师具有比较扎实的运动技能。

3.青年体育教师体能成绩分析

体能是人体各组织器官机能通过肌肉活动表现的能力。包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石作砺,于葆;陈萍,缪进昌,陈耀福;《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大辞典》编辑委员会,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大辞典, 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04),良好的体能是体育教师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 根据《关于举办第三届阿克苏地区中小学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的通知》阿地教字〔2013〕135号,教师体能比赛占总分的20%,比赛内容有两项, 第一,耐力素质:1000米跑(男子组)、800米跑(女子组)。第二,下肢力量:立定跳远。评价标准见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不同性别组耐力素质成绩统计量和方差分析表显示,女性教师两项体能成绩均值(分别为耐力素质均值9.0323和跳远成绩均值9.6903)均高于男性教师两项体能成绩均值(分别为耐力素质均值7.8683和下肢力量素质成绩均值9.3270)。

4.青年体育教师基本功总成绩分析

实践证明,教学基本功是一项基本的教学工作能力,只有重视教学基本功,才能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教学基本功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各项教学工作,都离不开教学基本功,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教学经验缺乏的情况下,做好教学工作主要需要通过加强教学基本功这个途径来实现。因此,教学基本功是每个中青年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第一需要。根据《关于举办第三届阿克苏地区中小学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的通知》阿地教字〔2013〕135号,体育教师基本功总成绩为:体育说课占40%,体育技能占40%和教师体能占20%。

不同性别组基本功总成绩统计表显示,女性教师基本功总成绩均值(81.0841)高于男性教师基本功总成绩均值(76.3466)。

5.体育教师基本功各要素关系

本研究以性别、年龄、职称等因素为自变量,考察不同教师教学基本功成绩的差异,具体结果见表11。上文已分析了初中教师教学基本功成绩性别上存在主效应,比较不同性别教师在教学基本功成绩的均值和标准差,发现女性教师无论是专项成绩、耐力成绩、跳远成绩和总分都高于男性教师,此处不再赘述。说明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教育公平引起进一步的政策关注,在促进女性教师专业发展取得显著进展。

不同职称教师再说课、专项技能、力量素质成绩和总分也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具有初级职称的教师迫切需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基本功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也说明教学基本功是职前教育的重要方面。有研究表明,教师在初任和胜任这两个专业发展阶段,教学技能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受到教学环境的制约,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媒体的使用、教学监控及评价等方面的技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自我完善发展。(张明成,数学教师教学技能发展路径探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 年 1 月,第 3 卷 第 1 期:122)

相关分析表明,教师教学基本功、与说课、运动技能和体能密切联系。进一步说明体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建立在说课、运动技能和体能发展综合培养训练基础之上。相关分析表明,说课与专项和耐力素质发生作用; 耐力素质又与说课成绩、力量素质、专项成绩发生作用;专项成绩予耐力素质和说课成绩产生作用。这反映出教学基本功与说课、运动技能和体能之间影响的多样性和影响关系的复杂性。

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说课、运动技能和体能三者构成一个动态的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的结构整体,所以,在提高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建设必须对三者从总体上加以把握。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可以从说课、运动技能和体能三个方面考量青年体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状况;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在性别、年龄、年龄和职称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别和职称在说课、运动技能以及体能方面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女性教师基本功成绩均值略高于男性教师成绩均值;不同职称教师再说课、专项技能、力量素质成绩和总分也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具有初级职称的教师迫切需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基本功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学基本功是职前教育的重要方面。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与说课、运动技能以及体能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说课、运动技能以及体能之间呈现影响的多样性和影响关系的复杂性。

2.建议

篇(7)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3-0069-02

收稿日期:2013-08-19

基金项目:四川文理学院院级课题“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科研创新团队组织承诺的实证研究”(2010B03R)

作者简介:李健(1978-),男,山东菏泽人,教师,从事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研究。

引言

伴随着全国新一轮专科升本科的热潮,各新建本科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与此同时,各新建高校对大量高素质技能型教师的需求也日益扩大,大量的青年教师被招聘充实到师资队伍中去。在这种超常规的迅速扩张发展中,内涵建设是否紧随外延发展而得到有效提升,青年教职员工的工作状态如何,是否能够积极愉悦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工作的积极性是否得到了充分调动,这些因素都直接决定着新建本科院校未来的发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专门问题提出,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加剧和国家对教师流动机制的改革,教师流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频繁。Cevat Celep 通过对教师组织承诺的研究发现,低承诺水平的教师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而且还会影响其职业生涯的发展,甚至导致其离开教育行业。研究还发现,学校认同感高的教师会尽最大努力为学校工作,并为自己的学校感到自豪;教学认同感高的教师乐于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帮助学生。所以,关注教师的组织承诺、提高教师的组织承诺水平是一项重要课题。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力量。对高校来说,高职称、高学历教师的流失,尤其是青年教师留不住,造成原本已青黄不接的高校教学和学术梯队更加难以形成合理的结构。如何提升青年教师的组织承诺,使其在组织中良好的发展就成了摆在新建本科院校面前很大的问题。

1.组织承诺的涵义。组织承诺一词由Becker(1960)提出,是当代组织行为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个人认同组织、忠于组织的承诺态度[1]。也有译为“组织归属感”、“组织忠诚”等。一般是指“个体认同并参与一个组织的强度,它不同于个人与组织签订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角色方面的合同,而是一种‘心理合同’或‘心理契约’”[2]。 斯蒂和波特(Steer &Porter,1983)把组织承诺定义为一种与某一特定组织的目标与价值观相认同的心理状态[3]。梅耶(Mayer,1993)等人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把组织承诺定义为:“体现员工和组织之间关系的一种纽带,隐含了员工对于是否继续留在该组织的决定”,并把组织承诺分为情感承诺、持续承诺和规范承诺三种类型[4]。在中国,王重鸣认为,组织承诺是指员工对组织的一种责任和义务,源于对组织目标的认同,由此衍生出一定的态度或行为[5]。

2.高校教师组织承诺的内涵。纵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教师组织承诺的研究不是太多,对高校教师的组织承诺更少,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组织承诺研究更是缺乏。教师组织承诺的定义是建立在众多学者对组织承诺研究的基础之上。国外PedroReyes(1992)指出,教师组织承诺包括三个方面:(1)对学校目标的坚定信念;(2)有留在学校的愿望;(3)为了学校愿意做出超越个人利益的努力。Somech(2002)认为,对学校高度承诺的教师能够帮助学校实现其目标,他们在工作中不计较得失,并愿意留在学校。陈士俊、王怡然、王梅、马莉莉等人(2006)从组织承诺概念发展演变入手,探讨了高校教师组织承诺的内涵和意义,并提出从管理方式、工作环境和学校文化等方面提升高校教师组织承诺水平[6]。许绍康、卢光莉(2008)通过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高校教师组织承诺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得出高校教师感情承诺对工作绩效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规范承诺、理想承诺和机会承诺[7]。封展旗、杨平(2008)认为高校教师组织承诺是高等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实施科学职业生涯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提高经济待遇等措施有利于提高教师组织承诺水平[8] 。

一、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组织承诺的意义

1.对学校。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发展至关重要。而青年教师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的中坚力量,如果青年教师的组织承诺度高,会对其任教的学校管理组织的日常管理工作和校园文化更加容易认同,可以降低缺勤率和离职率以及由此引发的招聘、培训、开发等一系列的成本开支,可以确保学校的教师队伍是稳定的,教师的结构是合理的,发展是稳步的。

2.对学生。教师的服务对象之一就是学生,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教育。组织承诺度高的青年教师的工作投入度就会高,离职或校外兼职的倾向就会偏弱,会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会爱护自己的学生,会上好每一堂课。正常的工作时间之余也会对学生的成长、成才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

3.对自己。对个人而言,Mowday,Steers 和 Porter 等人(1979)认为良好的个人与组织的匹配——高水平的组织承诺,组织可以提供经济需要的来源、未来的经济保障以及精神上的报酬等,因此个人必须与组织联结[9]。组织承诺度高的高校青年教师将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和未来发展做深入细致的规划,对自己的职业成功将会有清晰的认知,会将自己所在的组织作为实现职业成功的选择。

二、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组织承诺水平的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相对于其他老牌本科高校来说,其经费的来源不是那么多元和丰裕。这就直接影响到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待遇,尤其是对于职称、学历等都不高的青年教师的影响更大。青年教师由于面临的社会压力较大,对经济收入的高低非常的在意,如果其与自己的同行或者同学相比较发现自己的收入水平处于中等偏小,将会影响青年教师对组织工作的投入,离职的倾向会明显显现。

2.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高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慢慢的沉淀和积累下来的,校园文化对组织承诺水平的高低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其升本等历史原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将会对青年教师的组织承诺水平带来较大的影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在学校中激发出一种团结奋进、甘心奉献、勇于创新的校园精神。青年教师是有活力的一群人,他们对开放、包容、进取的校园文化有着强烈的要求,如果校园文化偏守旧、固化,将会极大地降低青年教师的组织承诺水平。

3.职业生涯发展。职业生涯发展是指为达到职业生涯计划的各种职业目标进行的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发展性培训、教育等活动[10]。青年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非常的重视,如果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师的发展性培训、教育等活动上给予青年教师足够的支持和重视,将会对青年教师的组织承诺水平的提升带来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提升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组织承诺水平的管理对策

1.严把招录关。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的领导、人事部门、用人院系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一点:那就是部分青年教师选择到新建本科院校任教的原因在于如今择业形势较为严峻,而高校单位相对安稳,新建本科院校相对老牌高校而言招聘条件较为宽松,因此其择业有可能是出于先就业求生存的考虑而非对高校教师这一职业本身的热爱。这种情况会给新建本科院校的青年教师队伍带来不安定的因素。在招录过程中我们要通过科学的人员素质测评方法对应聘者进行测量并在面试中着重考查其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和对本校的认知,从中选拔那些对教师职业认知清晰并期望为本校工作和付出的应聘者。

2.提高青年教师的经济待遇,切实解决青年教师的亟需问题。新建本科院校所提供的薪酬和福利水平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与竞争对手相比较的结果,折射出高校对青年教师工作业绩的认可程度,会影响青年教师教师对高校价值观的理解与认识。大多数青年教师都面临着结婚、买房子、生孩子的压力,新建本科院校可以对青年教师上述亟需的问题予以关注、帮助和解决,会大大消除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

3.对青年教师定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增强其承诺。按照职业生涯周期理论的划分,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处于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一切都还在探索阶段。其职业定位、未来职业发展规划等都还不成熟。学校可以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职业素养的培训,使其对本组织的归属感增强、责任感增重,进而青年教师的组织承诺水平会提升。

结语

众所周知,新建本科院校由于是新建,起步较晚,办本科的经验相对不足,再加上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又不占区位优势,在教学、科研和学术环境上与国内的老牌本科院校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新建本科院校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大量优秀的教师,尤其是优秀的青年教师。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的教师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名。”青年教师是新建本科院校未来发展的希望和基础。因此,如何把优秀的青年教师吸引进来,还能把他们稳定住又能使用好、使其发展好,新建本科院校就必须关注和重视教师组织承诺问题。

参考文献:

[1] Becker H.S.Notes on the concept of commitment.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60,(66):32-40.

[2] [美]杰拉尔德·格林伯格.罗伯特·A.巴伦.组织行为学[M].范庭卫,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92-205.

[3] 刘小平.组织承诺影响因素比较研究[J].管理科学,2003,(4):7-8.

[4] Meyer,J.P.Allen,N.J.(1991).A three-component conceptu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1,61-89.

[5] 刘小平.组织承诺研究综述[J].心理学动态,1999,(2).

[6] 陈士俊,王怡然,王梅,马莉莉.高校教师组织承诺水平提升的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2).

[7] 许绍康,卢光莉.高校教师组织承诺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8,(4).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4

从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开展对青年教师的校本培训也很有必要。我校是一所瑞安市中西部的农村初级中学,一线的青年英语教师,占总数的47%,其中专业不对口的占了很大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来自小学。专业对口的虽有着高学历但他们的理论知识显得十分缺乏,教育教学经验相对不足,教学知能水平普遍较弱,多处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我校以及同类学校的长远发展和未来走向都具有十分重要而又现实的意义。

我们课题组调查研究我校的初中英语青年教师个体素质、教育教学和培训需求的现状,探讨农村初中学校开展英语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的价值,并进行成因分析。确定我校的初中英语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开发促进农村初中学校英语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校本教程。探讨我校初中英语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形成符合农村初中英语青年教师发展需要的校本培训机制和效果评价机制。具体做法:

1、成立以段为单位的课题研究小组,开展学习研讨活动

每隔周五下午集中学习研讨开展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学习、课题组的方案和课题研究有关材料。以课程为载体,集体研讨有效的课堂教学,通过研讨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专业素养得到提高。通过研讨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的成长。一帮一教师互助小组成员交流个人一周学习心得。通过交流大家认识到教师的成长除了要把个人的奉献与自身价值的实现联系起来,其中教育理念是成长的关键,我们要与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知识水平是成长的基本要素,教育实施能力是成长的核心要素,环境是成长的外部要素;影响教师成长的主要因素有教师的工作态度,组织教育能力,和人际关系。

2、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

根据我校“课堂教学效益年”计划制定每两周一次大型研讨课活动,一般安排2-3位老师运用多媒体上课,各备课组确定听课任务,课后集中评课。我校开展的教研活动有,骨干教师的公开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全员参与的教师技能大比武等活动。这个活动为年青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学习、交流和展示的机会,同时对教师在信息技术运用方面也起到较强的促进作用。实行个案跟踪,以期不断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探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3、定期开展课题组校内交流活动

每月集中课题组成员进行研讨交流和进展汇报。每月一总结,不断提高。努力使每个成员充分了解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主要内容、实施步骤与研究方法。全体教师在交流中进步,年轻师在交流中成长。

4、开展校际交流活动

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校际交流活动与各层次的教师交流研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级别的观摩交流活动,引导他们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同时鼓励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备课组长等职务,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5、建立了校园网页,开通了教师博客,制作了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我校为教师提供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积极鼓励教师们交流心得,畅谈得失,反思成败,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6、请校内外专家对我校英语教师开展的如何做好教科研工作的培训。这些培训工作提高了各位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更加有力的促进了课题研究的开展。

我们的课题通过研究,初步探索出学校对英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的实践模式。课题研究成果如下:

1、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

通过对我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调查,帮助青年教师制定个体的专业发展计划。建议学校把教师的专业发展纳入绩效考核的范围,从制度上有效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奖励发表或获奖教育教学论文案例的教师,奖励开课、参加有关专业发展竞赛的老师。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发展学习并提供经费支持。

2、英语组教研活动模式改革,营造“学习型、研究型”的教研气氛。遵循“会上课-上好课-有专长”三步走成长历程,有系统、成系列、按阶段、分层次地培养教师,打造了一支善教学,会研究,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师资队伍。

3.初步探索了一套我校英语学科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集体备课模式。

两年里,在我组全体英语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学科教学模式――――备、讲、验、评。1)以段备课组为单位,成员集体讨论研究,由主备人提供教案。2)备课思路分析记录3)实施教案4)听评课记录5)心得体会6)修改后的教案

以下是集体备课模式的实践过程:

1.备课组集体研读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习策略,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方案并记录备课思路。

2.在集体备课思路的分析下由主备人执笔形成了第一稿教案。

3.备好课之后,选择组内一位老师开课。

4.全组教师分工分任务听课:第一组(2-3人)观察记录教师的教学课堂用语和课堂评价。第二组(2-3人)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第三组(2-3人)观察教学环节的实施情况。第四组(2-3人)观察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第五组(2-3人)观察教法与学生学法指导实施情况。听后集体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教授者进行教学反思。

5.集体修改教案形成第二稿。

篇(9)

关键词: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培养途径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young teachers;educat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train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2-0178-02

0引言

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中最年轻、最有朝气的新生力量,也是高职院校科研队伍中最积极、最活跃、最重要的生力军,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正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院士所说:“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1]教学没有科研作为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对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使青年教师不仅要能教书育人,还要―边教书一边搞科研,真正做到教学、科研两个拳头都要硬。

1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应具备的教科研能力

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代表着教师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工作所必备的各种素养的质的要求。目前,对教师应具备的教科研能力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界定,但是从各高职院校对教师教学科研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出发,作为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其教科研能力构成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1.1 申报课题的能力课题申报是教科研活动的起点,也是教科研的基础。课题申报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是青年教师个人教科研能力积累的佐证。该能力集中体现在选题和组织材料的能力上,其直观的表现形式就是课题项目申请书填报的好坏。一个好的课题项目申请应该有新颖的选题、全面的知识背景、实在的研究内容、合理的技术方案、新颖的创新点、强大的研究队伍、可靠的研究基础、恰当的经费预算及恰当的成果形式等。

1.2 组织实施课题的能力课题的组织实施是指课题立项后由主持人按照研究计划进行分工协作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其中,主持人作用发挥的大小、强弱直接关系到教科研课题完成的质量。在此过程中,课题主持人的组织协调能力很重要。青年教师在担此重任时往往更具挑战性,除思索如何做好科研外,如何运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充分调动课题组其他成员的积极性,如何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也是对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的一种提升和锻炼。

1.3 撰写论文的能力课题研究成果一般是以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论文写作是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其撰写论文质量的优劣是青年教师创新能力、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而通过论文的撰写也可提高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现状分析

当前高职院校的教科研人员数量普遍不足,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科研数量相对较低,由青年教师担任完成的课题更是聊聊无几,这种现象表明青年教师科研成果的数量与质量还不尽如人意。总的说来,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科研意识薄弱、功利思想严重高职院校大多数青年教师教科研意识薄弱,认为自己只要把书教好即可,教科研工作搞不搞不重要。据统计有65%以上的青年教师对教科研的概念比较模糊,对教科研工作感到十分陌生和遥远[2]。有70%以上的教师认为教学任务繁重,无暇搞教研及科研,认为教科研工作费时、耗力,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关系不大。[2]还有相当一部分的青年教师只是到了评职称、定骨干教师、申报教学成果奖及精品课程等方面需要教科研成果作为学术支撑时,才意识到教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对教科研工作抱有严重的急功近利想法。

2.2 申报经验不足、畏难情绪严重当前有些年教师虽然萌发了一定的教科研意识,也已经认识到教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想要在教科研方面有所建树。但是,由于有些青年教师从参加工作以来,从未申报或参与过课题研究。因此,青年教师申报课题时对申报科研课题的选题、申报、评审、组织实施、验收等环节不了解,不知道如何运作,缺乏相应的课题申报经验,致使申报教科研课题时无从下手,对课题申报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从而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2.3 合作意识不强、组织实施能力差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教科研活动中单打独斗、单兵作战的现象十分普遍,合作也只是为了申报课题而进行的名义上组合。主要原因在于目前评价制度更多倾向于对教师个人的定量考核,弱化了团队考核,从而加大了教师个体的竞争,忽略了团队攻关意识与合作精神;使得项目的研究因缺乏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与扩展、缺乏个体思想的交流与互动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另外,青年教师在承担科研项目后,在负责项目时由于教科研经验的缺乏,使其在项目的总体设计、规划,分工安排等方面能力缺失,容易导致立项的教科研项目难以如期完成。

2.4 缺乏教科研能力、研究层次较低高职院校一些青年教师由于平时上课忙,缺乏对文献检索和信息处理的学习,不会利用数字期刊。如陕西工业职业学院图书馆专门给教师们购进了中国知网数据资源库,但是平时在线检索的教师数量不是很多。另外,青年教师的科研论文的撰写大都停留在教育教学的经验总结上,研究层次和水平较低,很少能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而对专业领域的研究涉及的则更少。据统计有近80%的青年教师从未参与过课题研究,有90%上的青年教师没有主持过市级以上的教科研课题。

3高职院校在培养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方面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科研现状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学校的教科研状况,并预示着学院以后的教科研发展趋势,面对现状,情况不容乐观,下大力气尽快提高现有青年教师队伍的教科研水平切实可行,也势在必行。

3.1 组织学术沙龙,培养青年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为了培养青年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学院应每学期组织一些治学严谨、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专家、学者举办学术沙龙,传授青年教师如何围绕高职院校的现实问题开展研究,对学院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规格进行探讨;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以及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方面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探索;同时,鼓励青年教师要把教科研工作当作终生的事业来对待,避免急功近利,做好长期规划。通过学术沙龙,最终使青年教师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提高青年教师对教科研工作的认识、培养其教科研兴趣和意识。

3.2 举办教科研培训讲座,提高青年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学院的相关部门如科研处应定期举办教科研培训讲座,向青年教师详细介绍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申报、管理、检查、鉴定、结题的具体要求,各级各类的教科研成果的评奖、出版资助的具体程序、学院教科研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中国知网数字化期刊群的使用方法以及科研处管理工作的具体流程等方面的内容,帮助青年教师揭开科研工作的“神秘”面纱,消除其对教科研课题项目申报的畏难情绪,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

3.3 建立教科研导师制度,激发教师青年的教科研热情在高职院校中建立教科研导师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们的特长,形成教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带年轻教师;教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带经验欠缺教师的局面,从而保证青年教师教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具体做法如下: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成立研究小组,共同申请课题,通过这种方法来带动各二级学院的青年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学科带头人要负责申请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和研究思路,推动研究的进行。从细节上指导青年教师如何做科研,包括研究具体方案的制定;数据的搜集、处理;论文的写作和修改等,并推荐。而研究小组中经验丰富的教师则帮助缺乏教科研能力的青年教师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研究的方法和程序。期望通过一两项课题研究能提高青年教师们的教科研能力,以期能培养出一批教科研能力较强的骨干。

3.4 加强团队建设,发挥青年教师的组织协作能力依靠团队的共同奋斗求得教科研持久、突破性发展,是教科研人员取得成功最为重要的条件保障。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人们之间的心灵沟通、智慧火花的碰撞,会进一步增强信息化的交流。在达到资源共享的同时,可扩大视野、开拓思路,在互动中及时掌握学术前沿的发展动态,抢占学术制高点。在团队中相互支持、真诚合作、共同研究,还有利于青年教师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重新创造自我,实现以往未能做到的事以及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因此,要鼓励青年教师确立协同攻关的观念积极加入到团队中去。另外,青年教师在承担教科研项目后,不仅要负责项目的总体设计、规划、分工安排,还负责项目研究的组织协调工作。因此,在教科研工作中不仅能加强他们的团队精神,还能锻炼其组织协调能力,从而保证项目的实施完成。

3.5 实施教科研激励机制,建立青年教科研人才队伍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激发青年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的关键。教科研管理工作要根据教师对利益追求的层次和内容的不同,制定出适合的激励机制,在物质与精神层面制定一些相关的政策,能有效的提高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和开展各类教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对参加不同层次课题研究的青年教师和取得研究成果的课题组成员,按照教科研工作进展情况和完成情况、成果开发程度和成果大小,在评聘职称、晋升、进修培训、奖金等方面给予奖励,以激励青年教师在教科研工作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最终建立一只优秀的青年教科研人才队伍。

4结语

总之,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有生力量。因此,高职院校培养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当作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来抓。只有这样,才能激励青年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使高职院校的教科研活动成为带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不断前进的火车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迎接新的挑战。

篇(10)

青年教师富有激情和创新意识,但是教育教学经验明显不足,培训是促使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措施。学校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省、市、区级专业教师培训,特别是远程培训,借助网络研修,克服教师因时间紧、工作内容繁琐不方便外出学习的局限性,自主选择时间、地点、学习方式,灵活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计划及学习内容,满足了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

同时,学校为每位青年教师安排了指导教师,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认真开展校本培训。学校组织师徒签订“成长协议书”后,提出明确要求:每位师傅与徒弟每周互相听课至少两节,听课后观课、议课;每月共读一本书,写出读书体会,定期交流;每月写一份教学反思,学校交流;学校组织“师傅”每学期提供一节示范课,让青年教师从中学习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与运用,教法学法的灵活多样等,与此同时,青年教师则要上一节汇报课,以课堂教学来展示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悟;学校组织省市级名师、骨干教师每学期分别为青年教师举行一次课堂改革专题讲座,以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素养;同时,组织观摩各级名师的录像课,借他山之石来攻我校之玉。通过各级各类的培训,为青年教师成长助力。

公开课――青年教师成长的快车道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道路固然有很多,但实践证明,通过经常上公开课的历练,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最大,专业化成长最快。因为,公开课有压力,压力就是动力,有动力教师才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精力以及所储备的教学才智,提升专业能力;公开课要准备,准备就是提高,一次次的预设,一遍遍的生成,一点一点的反思,准备的过程,就是最好的学习过程;公开课要集思广益,群言就是智慧,要敢于让别人评头论足,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致力于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青年教师是在公开课中成熟的,谁参加的公开课多,参加的公开课级别高,谁就成长快。学校每学年都要为青年教师搭建公开课的平台,让青年教师在比赛中成长。当青年教师不辞辛劳地打造公开课的时候,公开课也毫无疑问地打造了他们。2016年4月,山城区组织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学校所有青年教师都积极报名参加。那段日子里,每天都在“磨课”,既要上自己的课,又要听、评、议别人的课,无论是课上的认真倾听,还是课后的众说纷纭,大家共同见证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一个月后,成绩揭晓,学校五位青年教师参加比赛,四人荣获山城区一等奖,一人荣获二等奖。

篇(11)

二、工作任务

    本学期,教科处的重点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要广泛开展教育科研,进一步落实教育科研的群众性、示范性和实验性;二要着力抓好课题研究,完善研究方案、组建研究队伍、落实研究任务;三要构筑科研平台,继续办好学校的教育刊物,认真组织各项教育科研评比;四要培养科研骨干,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培训和结对指导,为使更多地教师成为“名特优”教师创造条件。

1、认真做好“十一五”学校主课题的立项、开题工作,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前,学校已经申报江苏省及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立项课题各一个。我们将在课题立项成功后:

(1)通过集思广益进一步修改课题研究方案,不断提高方案的科学性、操作性和预见性。

    (2)积极筹备“十一五”立项课题的开题活动。

(3)对全校教师开展课题培训,召集学校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商讨课题研究的分工,最大范围地组建课题研究队伍,体现课题研究的群众性。

(4)为了使课题研究更加规范,我们将拟订课题研究指南和考核办法,进一步落实课题组长负责制和考核制,加强过程管理。  

(5)组织实施“十一五”立项课题的开题活动。

(6)积极参加苏州市教育局组织的教育科研成果评奖,积极参加上级教科组织的课题成果和课题方案评选,力争取得好成绩。

 2、认真做好“导师制”工作,青年教师培训及教师教育科研培训工作,为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教师进一步树立教科意识、改进教科方法、提高教科水平提供条件。

   (1)本学期,今年新分配到我校的青年教师不多,所以,本学期这方面的主要工作是对04、05两年的“师徒结对”进行必要的调整,向导师和青年教师提出明确目标和任务,并加强有关的检查和调研,以更好地发挥“传帮带”的要求。同时,我们将本着“双向选择”的原则,为新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配备导师。

   (2)为了实现“引领思想、规范行为、提升素质、促进成长”的目标,在新学期中,我们要继续做好青年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追求培训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系统化、实用化。一方面,我们将继续邀请校内外名教师、教育教学教科研骨干与我校青年教师交流。另一方面,我们将配合有关部门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以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为了更好地促进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成长,我们将制定并实施“涵青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成果考核”。

   (3)组织教科研骨干开展学习、研究和交流,优先组织其外出学习和交流,力求使他们在成为名师的道路上突破教育科研方面的瓶颈,更快地发展,为壮大学校优秀教师群体作出贡献。

   (4)推荐学校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参加昆山市学术带头人的评选,协助做好昆山市学术带头人的重新评定工作。

   (5)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课题培训,配合学校组织各类教师培训。

3、加强对课程改革和08年高考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为新课程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1)组编一期以“课程改革”或“高考改革”为主题的《昆中教研参

考》。

(2)协助学校组织开展课程、教材、教法和评价的研究和研讨活动。

    4、重视教育科研平台的构筑。

   (1)努力办好《昆中教育》,使之进一步成为我校教师探讨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提高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阵地。本学期,我们将编辑两期《昆中教育》,编辑两期《昆中教研参考》,编辑四期《传是》“杏坛论语”版,编辑两期《江花》。我们将积极参加昆山市优秀教育刊物评比,力争取得好成绩。

(2)认真组织各项教育科研竞赛,力争获得较高层次的奖项。本学期,教科处将组织教师参加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教科院、苏州市以及昆山市教研室和教科所组织的江苏省多媒体课件制作评比、江苏省中小学各科教学教案评比、江苏省“师陶杯”、苏州市“师陶杯”、苏州市教育科研成果评比等活动。

(3)畅通对外交流的渠道,为教师参加各类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展示自我实力和学校形象提供条件。

5、认真宣传并执行《江苏省昆山中学教育科研常规工作考核条理》,认真做好职称论文评审的组织工作,完成上级教科部门和学校下达的各项工作,积极配合其他处室做好工作。积极参与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活动,积极参加校外教科培训、会议及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并加强同其他教科先进学校、学术刊物的联系。

三、成员分工

洪  敏:全面主持教科处工作,协调处室内外关系;对外联络与宣传;处室工作安排;省级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教师教科考核;编辑《昆中教育》、《昆中教研参考》、《传是》“杏坛论语”版。共2页,当前第1页1

殷金方:青年教师培训;“导师制”工作;教育科研骨干培养工作;组织“江花”文学社活动,编辑《江花》。

陈炳飞:苏州市级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昆中教育》、论文评比的审稿、修改工作。

缪  苗:教科处的对外宣传报道,编辑、校对工作,学校网页教科部分内容的充实更新,材料发放、收交工作。

四、具体安排

九月份:

1、制定学期工作计划。

2、高级职称论文送审工作。

3、收交教师学期专题总结,并聘请编审对有质量的稿件进行修改。

4、青年教师培训。

5、为新教师配备导师并对04、XX年的“师徒结对”进行微调。

6、发动、组织教师参加江苏省“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苏州市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评比等活动。

7、编辑出刊《昆中教育》XX年第二期和《传是》“杏坛论语”版。

8、教科橱窗内容更新。

9、充实学校网站教科部分的内容。

10、考核教师上一学期的教科研工作和成果。

11、“江花”文学社成员充实。

12、《江花》XX年第3期组稿。

13、参与校庆准备工作。编辑“教师优秀论文选”、“学生优秀作文选”

14、学校第三次青年教师教育随笔征文的评比工作。

十月份:

1、参与校庆的有关工作。

2、青年教师培训。

3、制定“十一五”课题的研究指南、开展课题培训。

4、编辑《传是》“杏坛论语”版。

5、编辑《昆中教研参考

》。

6、参加上级教科部门组织的课题成果和课题方案评选。

十一月份:

1、《昆中教育》XX年第三期组稿。

2、青年教师培训。

3、编辑《传是》“杏坛论语”版。

4、组建“十一五”课题的研究队伍。

5、为需要评职称的教师开设论文写作方面的讲座。

6、编辑《昆中教研参考》。

7、组织教育科研骨干开展学习、研讨活动。

8、“十一五”立项课题的开题准备工作。

十二月份:

1、青年教师培训。

2、中级职称论文送审工作。

3、编辑《传是》“杏坛论语”版。

4、编辑出刊《昆中教育》XX第三期。

5、编辑《江花》的第4期。

6、“十一五”立项课题的开题活动。

一月份

1、青年教师培训

2、撰写教科处学期工作总结。

3、布置教师撰写学期专题总结。

4、教科处材料整理、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