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大全11篇

时间:2023-05-18 17:00:1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篇(1)

中图分类号:V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a)-0230-01

民航安全是民航行业生命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维护民航乘客利益的核心。民航业在安全上没有小问题,一旦发生问题,通常是大问题,其影响波及的面积不仅是国内,甚至也会波及到国际上,损失也往往是惨重的。因此,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是我国民航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建设。如何通过持续的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配合事先的风险控制、事后的风险管理将风险降到最低,这已经成为决定我国民航业乃至世界民航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

1 我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现状

在讨论我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深层次问题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先阐释和澄清一些相关概念,以便更好地认识我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发展到今天的整体状况。换句话说,理清这些相关概念,是建立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性工作。

“民航安全管理体系”(safe management system ,简称为SMS)的本质是成立、建设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完整的、清楚的安全风险管理以及安全基础运行的系统,它是由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在1996年对其自身的安全管理体系从传统向现代改革时提出的一个民航安全管理方面的模型,并得到国际民航组织(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简称为ICAO)的大力倡导。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为ISO)颁布的ISO 9000质量标准体系则是一套由ISO和IAF在2008年8月20日联合的适用于全球最广范围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它拥有一整套完备的有关质量的术语、体系规范、程序规范、技术规范,自成体系。而且更重要的是,该套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可以全面地适用于安全管理的实践操作层面。而在民航安全管理体系上ISO 9000质量标准体系大力推荐的是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为QMS)该安全管理体系中最主要的就是八项原则,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关系”。在这八项基本原则中,最重要的就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及“持续改进”这两个根本原则。从以上八项基本原则可以看出,QMS体系主要将重心放在“人”上。

安全管理理论发展到现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最有效的提高一个系统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的方式是在一个系统的安全思想的统筹下进行分析,即要保证系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安全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将其潜在的危险降到最低,这才是建设我国民航业卓越的安全管理体系的根本所在。

2 构建并贯彻合理的安全目标和指标体系

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性的、艰巨性的任务。随着SMS和QMS双体系的不断发展,国际上对民航业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越来越细。中国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应该适时制定一套完整的安全目标,并开发配套的指标体系,紧随国际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发展的脚步,及时地、持续地更新自身管理体系,力图将挑战变成机遇,以赶上甚至超越国际一流水平。

首先在领导层面,应进行全面的初步安全评估,合理规划风险控制,拟定合理的安全目标和各项体系指标,构建一套适合企业自身的SMS方案。其次,不能纸上谈兵,关键还要严格执行安全管理方案,将安全目标、风险管理落到实处。例如,设置安全风险预警阀值,实现对整个系统的动态、实时监控,保证安全指标信息的及时采集、传递、分析和交流,确保安全管理文件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最后,但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应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应急处理系统,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可以立即形成有效的应急方案,全面调度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其他各个部门迅速响应、配合,将时间的后果控制在最小的影响范围内。

3 以人为本,建设成熟的机务队伍

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是民航业的生命所在,而民航安全管理最核心的运作单位还是“人”,因此,我国民航业在安全管理上还应大力培养高素质的机务队伍。

从实践层面看,机务人员往往最先发现安全问题,并第一时间地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他们是站在民航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最前线的战士,因此,建设一支成熟的机务队伍对于建设我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至关重要。具体而言,应提升企业、甚至是整个产业的安全文化素养,尤其是在机务人员的具体培训中,应当贯彻安全理念,将安全指标作为每一个机务人员的考核标准。其次,对飞机进行可控性维修,绝不守株待兔,而是主动出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严格的领导和组织各项机务工作,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事前要组织严格缜密的预先检查,进行过程中要开展全方位的严格的过程监督,事后更要无缝衔接严格的反馈程序和后续跟进事项。

4 结语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作为经济发展先头兵的我国民航业越来越得到社会、政府的关注,而大众对我国民航业越来越高的期待也意味着对我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的急切呼唤。在民航安全的哲学中,一个好的过程不仅重要,相应地产生一个好的结果更加重要。可以说,在民航安全管理上,就是“以成败论英雄”。只有“严”字打头,严格指挥、严格把关、严格用人、严格检查、严格操作,真正贯彻安全管理体系中的规章制度,在一言一行、一铆一钉中实践“安全第一”的理念,真正把安全作为航空的第一要事,才能将我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带上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ICAO安全管理手册(SMM)[G].国际民航组织,Doc 9859 AN/460(第一版),2006.

[2] 张建平.空管安全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差异分析[J].北京:空中交通管理,2007(4):40-43.

篇(2)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信息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在银行业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银行业应用信息技术之初,只是被作为提高银行工作效率的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当前其已经成为银行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银行管理模式的变化,并且直接影响到银行的业务流程[1]。由于银行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银行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与银行业的安全以及国家金融稳定密切相关,因此做好银行信息安全管理是保障国家金融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银行的信息技术水平与规模得到了不断提高,但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这就需要构建银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对银行的各项信息进行全面的管理,有效避免风险的发生。

1.银行信息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各种信息技术设备在银行业的广泛应用,虽然有效提升了银行的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但是也逐渐暴露出各种信息安全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国很多银行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这些银行的起步较晚,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相对狭窄,在风险评估与等级保护等方面有待完善,并且信息安全的实施策略、标准以及质量控制等还没有达到国际标准。同时部分银行制定的信息安全策略不够完善,尤其表现在信息资产的管理以及业务管理等方面,极大增加了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而一些银行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根本没有建立全面而长效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

1.2 运维监控与预警系统存在问题

我国的一些银行还没有建立有效的运维监控与预警系统,或者在银行的硬件设施与业务系统方面存在一些缺陷,无法对银行的重要设备以及周围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部分银行在风险预警监控方面的自动化程度有待提高,而在对突发事件、意外事件等进行预警与监测时人工检测占据了大部分比例,这样就很难保障银行风险预警监控的可靠性与及时性。

1.3 银行工作人员导致的风险

当前很多银行的管理人员并没有加强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定期强制性培训,员工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很好地保障银行的信息安全,在出现问题后也无法及时发现,这就导致银行潜在的风险增加。一些银行员工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可能会将私人的优盘等设备接入银行的信息系统中,导致病毒入侵,直接威胁到银行的信息安全。同时目前银行还普遍缺乏风险管理专业人才,无法做到对风险的专业化管理[2]。

1.4 信息技术的监控与审计不完善

当前部分银行在信息技术的监控与设计方面有待加强。首先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不到位,银行在通过审计发现问题后没有及时查处,或者查处的力度不够,缺乏长效的监督;大多采用经济处罚,遇到侵犯领导利益的事件就大事化了或隐瞒事实。其次,银行审计的广度、深度还不够,并且审核的周期与间隔较长,部分基层银行甚至完全不开展信息技术审计工作。一些银行虽然开展了审计工作,但审计缺乏深度,很难识别深层次的安全隐患[3]。

2.加强银行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银行加强信息安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障信息化的持续稳定发展,信息安全不仅属于技术问题,也属于管理问题。从信息技术层面来看,当前我们使用的很多操作系统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开发商会针对发现的漏洞设计相应的补丁程序,这就需要定期更新系统。例如,运用主机热备份以及灾难备份的方式,可以有效保障信息的安全运行。同时一些软件开放人员在编程设计过程中留有“后门”,如果这些“后门”被不法分子知道,就会将该部分作为攻击目标,进而影响到信息系统的安全。当前大部分的黑客攻击等都是由于系统“漏洞”引起的,因此银行在应用软件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留有“漏洞”。

此外,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也被纳入国家的重点项目中。与世界上的部分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快,并且对系统风险认识的不断深化促进了信息安全管理的发展。对于银行而言,信息安全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这是因为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整个系统的发展带来影响,甚至导致全局性的失误。例如,银行传统的信贷、柜台等业务已经有多年的信息安全管理经验,而信用卡作为一种新型的业务,它连接了多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其中涉及到发卡行、特约商户以及持卡人之间的关系,因此信息安全就成为重中之重。在银行开展各项业务过程中,信息和数据是基础[4]。此外,从客户的角度来看,银行在给客户提供服务时,必须保障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安全性。由此可见,银行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3.构建银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思考

二十一世纪属于信息网络时代,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工作与事物都会用到信息技术,而在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也伴随着一些信息安全问题。根据银行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银行业的未来发展规划,我们应该构建一个健全、高效的银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3.1 建设信息安全管理技术体系

在整个银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中,先进的技术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有效避免出现安全事件。我们使用较多的信息技术有身份识别、系统防火墙、防病毒技术等,同时也可以使用漏洞扫描、边界防护等技术,通过多种安全防护技术来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在使用防火墙技术时通常是将其设置在网络的边界上,以此对外界进行隔离,对信息安全管理系统进行安全强化[5]。病毒是信息网络中最为常见的安全问题,如果出现网络病毒将给银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对重要文件进行实时备份,并且及时更新病毒数据库。此外,在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中充分应用身份识别技术,即用户在登陆系统提交信息后,系统将严格识别操作者的身份,必要时会控制操作者的操作活动。

3.2 建设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所谓“三分技术七分管理”,银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中的管理体系起到控制各种活动的作用。首先设置文档化的管理体系,它包括制度建设与人员管理两个部分。从银行的制度、政策、操作流程等多个方面进行监督,对各个角色在信息系统中的活动进行监控。在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中制定科学完备的管理制度,可以为信息安全提供基本保障,各大银行都应该积极制定并完善自身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如制定并按时更新《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等,切实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重要职责就是对操作人员进行管理,在人才选拔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银行的聘用制度操作,不能单靠关系。在用人方面应该对员工的行为进行严格监督,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避免由于员工的疏忽、私欲等导致银行信息系统被破坏。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银行人事任用制度,保证内部员工能够按照相关规范完成信息系统的管理工作,并及时让技术人员掌握最新的技术。通过建设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让银行运行过程中的各项程序、日常维护、监控等操作符合规范,以此保障信息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为了提高银行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管理人员也需要对已经识别的安全信息进行正确应用,定期检测系统中的安全事件并及时解决,实时监视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查看技术以及管理方面的控制措施是否合理。对信息系统的监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监控的过程应该密切联系信息系统的周期,监控程序应该能够对与安全相关的结果进行改进,以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通过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构建,让银行业务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与真实性得以保障;让信息系统、网络系统以及其它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得以保障;让与信息系统相关的设备、环境与存储介质的安全性得以保障。

4.结语

银行在应用先进信息技术提高银行工作效率并方便大众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管理,从技术和管理层面构建完善、高效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避免重要信息的泄露,以此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营造良好安全的银行服务环境。

参考文献

[1]赵小东.数据集中模式下银行业信息系统灾备体系的研究与应用[D].山西财经大学,2011.

[2]王阳.基于IS027001的风险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0.

[3]王令朝.创建铁路信息安全管理及其标准体系的探讨[J].铁道技术监督,2010,38(07).

篇(3)

关键词:

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煤炭作为主要能源之一,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长期占据高额比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受地形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煤矿九成以上为地下开采,开采条件艰巨,每年因瓦斯、顶板、煤尘等引发的安全事故屡屡见诸报端,2015年38起特大事故便造成了768人死亡与失踪。近年来,随着生产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安全生产意识的强化,煤炭安全事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从5.8下降到0.157,然而,相比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而言,仍然高出数倍乃至十数倍,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之所以会出现此种情形,和我国煤矿现代安全管理体系的缺乏密切相关。

1煤矿现代化安全管理体系概述

安全是煤矿生产中的头等大事,安管管理因而也是煤矿日常管理中的核心环节。现代安全管理体系,以安全管理为目标,以体系健全为特征,突破了传统安全管理中的局限性,能够更好地发挥安全管理的效能。就目前煤矿现代安全管理体系而言,通常包含方针、计划、检查、评价、纠正等五个环节,涵盖煤矿生产中的各个阶段与各个部门,比如生产设备安全、生产作业安全、重点事故防范等。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具有双重意义:首先,现代安全管理体系以全面性、体系性为主要特征,能够弥补以往安全管理中的欠缺与不足,使煤矿安全管理从重点管理转向全面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其次,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强调预防为主,主张管理者事先采取完备的预防机制,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有助于煤矿安全管理从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管理,提升管理效能。

2建设煤矿现代化安全管理体系的要点

2.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安全管理主体的欠缺是煤矿安全事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主要因素,也是当前煤矿安全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在现代化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中,首先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确保安全生产责任明确到岗、落实到人,避免推诿扯皮的现象。就煤矿生产的一般情形而言,矿长是主要负责人,因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核心为矿长负责制,矿长对安全事故承担最终责任。与此同时,煤矿还要从管理层、执行层以及作业层三个角度出发做好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工作。首先,就管理层而言,其主要职责为根据国家安全作业的法律法规以及煤矿安监部门的具体要求做好煤矿安全管理的制度构建工作,确保安全人员有规可依,有矩可守;其次,就执行层而言,其主要职责即将企业管理层的安全生产要求与安全生产制度落实到实处,确保每一个员工都严格恪守企业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确保制度不至于流于形式;最后,就作业层而言,他们需要根据企业的安全要求开展作业。

2.2强化安全事故预防制度

煤矿事故是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难点,也是导致人员死亡、财产损失的主要因素,其中瓦斯、顶板、水患等又是安全事故中的主要类型。为了更好地提升煤矿安全管理的效能,矿企在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中还需要做好重点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强化安全事故预防制度。例如瓦斯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天敌”,煤矿企业需要针对瓦斯矿难的特征制定完备的预防制度,具体而言,便是“先抽后采、以风定产、超前防范”,也就是说煤矿在原煤开采中要完善瓦斯抽放系统建设,根据矿井通风能力决定开采规模,严厉禁止超限作业。又如水患也是煤矿开采中的主要难点,煤矿需要在明确责任主体,如矿长或其他管理人员的基础上,根据矿井水患的类型以及程度采取针对性的化解措施,如查、堵、疏、排、截等,保证水害防治的扎实有效,安全可靠。煤矿安全事故具有突发性的特征,煤矿还需构建重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机制。

2.3建立生产安全投入制度

资金投入是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效能的核心途径与必要保障,投入不足也是当前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对此,煤矿还需要从构建安全投入制度的角度出发,完善煤矿安全管理体制。就安全投入制度而言,它主要包含以下两点内容:第一,生产设备、技术的更新与维护。生产设备以及生产技术是煤矿开采中的主要依靠,精良的设备、先进的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事故率,提升安全性。煤矿需要紧扣国家精神,设立专项的安全生产资金,用于开采装备的更新与检修,避免因装备、技术问题而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将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其次,安全生产的培训与宣传。一线作业员工以及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偏低是导致煤矿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煤矿还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将教育费用纳入安全投入资金之中。

2.4推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

煤矿安全生产离不开必要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行又必须辅之以相应的奖惩机制。对此,煤矿首先要做好安全生产作业的考核工作,针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规范以及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效能等进行精准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记录在案。此外,煤矿还要将考核结果应用到煤矿管理之中,其中最为主要的便是应用到晋升机制以及奖惩机制之中。煤矿在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与任命中,要充分考察期过往的工作经历与工作结构,尤其要突出安全管理在人事考察中的作用,在其他条件相同或近似的情形下,优先选拔安全管理工作效果突出的人员;煤矿需要根据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实际表现给予针对性的奖励与惩处。针对那些安全意识强,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范,多年来保持安全无事故的个人、团队予以精神、物质奖励,而对那些不遵守安全生产规范,工作中粗心大意乃至错误不断的个人、团队给予必要的惩戒。

3结语

现代化的安全管理体系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有之义,也是确保煤矿长远发展与经济效益的核心内容。因而,煤矿在生产运营中,要从当前安全管理的不足之处出发,采取好相应的补救措施,尤其要做好安全责任落实、重点事故防范以及安全投入加大等方面的工作,为煤矿企业的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增飞,林姗姗.构建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途径探析[J].商业文化,2008,05:149.

篇(4)

2水电厂物资仓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依据

官地水电厂目前正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NOSA五星体系建设活动,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健全物资仓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物资仓储工作标准、流程,开展安全学习、培训和强化仓储作业人员作业标准化、规范化等,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仓储安全管理体系,旨在促进仓储安全水平的提高。

2.1仓储安全管理法律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实施细则》、《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等,以及企业内部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

2.2仓储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

仓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应基于遵从法规、风险预控、持续改进等方面的理念,严格按照“PDCA”原则加以开展和实施,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和改进,具体可包括以下几方面:制定仓储管理安全策略,确定安全管理体系范围,明确管理职责和推进计划,对仓储管理中危险有害因素加以辨识和风险评估,开展隐患排查,落实整改措施,并持续加以改进和提升仓储安全管理水平。

3仓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开展

3.1加大力度开展风险评估工作

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NOSA五星体系建设活动的要求,官地电厂近年来已经针对仓库建筑物及现有的仓储物资、设备以及仓储作业展开了一系列的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制定并落实了降低风险的具体措施,更加全面的为仓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和NOSA五星体系建设活动

在官地电厂开展NOSA五星体系建设活动前,官地电厂机电仓库作为试点就已经引入了该项活动,并按照NOSA五星体系建设的要求,开展了许多前期试点工作。物资仓储安全管理体系得以建立主要的原因是充分依据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NOSA五星体系建设的要求和活动开展的经验,同时将其融入物资仓储管理的日常工作中,使得仓储日常管理工作标准化、NOSA化,使之成为电厂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中。

3.3仓储安全管理体系的工作重点

第一,仓储设备管理。加强对设备操作、维修、保养的管理,建立、健全设备技术台账。针对老、旧设备可以酌情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造或者更新;第二,物资仓储作业管理制度化、标准化。结合现场实际,明确各岗位安全责任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制定物资仓储管理的工作标准和流程并将其固化,以控制业务操作中人的随意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有效保证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督促、检查物资仓储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执行;第三;加强对人员作业安全的保护。在仓储作业过程中,企业单位要为作业人员提供合适的劳动防护性用品和安全设施,作业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作息时间,不使用带病和有缺陷的设备与机械,不违章操作;第四,组织作业人员进行业务和上岗培训。转岗或者新人应对其进行仓储安全教育,操作特种设备的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获得特种操作资格证才能从事特种作业;针对一些水电厂物资仓储人员配置少的情况,还可以充分依托社会资源,请外协单位有资质的人员协助开展特种作业,杜绝违章操作;第五,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开展仓储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逐渐被引入到物资仓储管理工作中,例如Maximo物资管理系统的引入、条形码和PDA应用的结合,不仅使终端设备能够在全库区使用,使仓储物资信息化从办公室向仓库作业区域延伸,促进了物资仓储管理现代化的实现,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仓储物资数据的准确性,实现了信息共享;第六,提高仓储物资的安全性。如在仓库周界设置电子围栏和监控摄像,通过人防和技防相结合,能极大的提高仓储物资的安全性。在仓储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中一定要突破原有工作经验与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促进仓储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

篇(5)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7-0137-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属于国际范畴的管理标准,其具有较高的指导性、通用性以及权威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能有效减少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改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状况。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能保障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可持续发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倡导理念为“持续改进、预防为主”,企业需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于我国的电力施工企业而言,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技术性和复杂性,并且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因此,电力施工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一、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分析

现有电力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是条块分开的,没有建立系统性的安全管理体系,其管理框架缺乏动态循环和完整性。电力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对法律法规缺乏合理的应用,并且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是企业应在安全管理条例中充分应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行业标准要求,这些条例需要及时更新和下达,并要求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对目标、方针、管理方案等进行全面改进。而现有的电力施工企业却只是简单的进行现场安全检查、整改等,远没有达到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要求标准。现有的电力施工企业对职业的危害性缺乏足够重视。职业危害的概念为一切危及到劳动者健康的因素,这些因素在生产过程、作业环境及劳动过程均会存在。现有的电力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核心为预防工伤事故,忽略了职业危害性。现有的电力施工企业在风险评价、控制及预防措施等管理方面有所欠缺,没有形成完善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没有良好的相关文件查询途径,各类文件缺乏明确的保存期限。电力施工企业对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缺乏良好的衔接,遇到问题只是单纯的解决问题,没有进行管理评审。

二、电力施工企业如何建设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虽然电力施工企业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存在一些不足,但仍具有有效性。因此,电力施工企业只需要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就可达到系统化、规范化、文件化的管理体系标准。

(一)做好各体系手册、文件的衔接

企业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会经过质量、环境、计量体系的三方认证,因而,各体系之间会生成手册、程序文件、管理记录。那么,如何在这三者之间达到良好衔接呢?首先,对各体系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各类文件进行调整,对相互兼顾却又存在区别的文件进行编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所涉及到的表格数量较多,如员工职业健康体系表、工伤表等,在对这些表格进行记录编号时,应对有职业健康安全记录表编号的表格进行保留,并纳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针对与职业健康安全相关但无记录编号的可另行赋予编号,这样一来,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中的每个记录表均有唯一的编号,达到提高检查验证效果的目的。这种多手册、文件和记录的衔接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对多体系进行了整合。

(二)加强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整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风险控制主要包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电力施工企业需要加强对作业活动中的危害辨识,对每种危害进行风险评价,并确定可承受风险范围。对于在可承受范围外的危害应进行风险控制。首先,组织人员进行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知识培训,人员包括领导干部、管理干部、联络员等重要岗位员工,并对体系方针、目标及相关知识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如电视、广播、网络、会议等。组织员工对职业危害进行辨识,并完成危害因素基础调查表的填写。控制风险的具体步骤为划分作业活动、危害辨识、确定风险。在确定风险完成后由安全管理人员对风险的级别进行确认,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及对策。电力施工企业通过每月进行安全检查、专业检查等方式对体系的建立计划起到督促作用。企业须对各种存在及潜在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并公布在局域网上,潜在问题主要是由外审一、二阶段、内审、管理评审等开出的。责任单位和相关单位可依据这些问题及时整改体系。

(三)加强分级管理

由于电力施工企业其管理的层次较多,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应根据生产和办公区域不同,制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职责,对各部门的管理采取分级控制和分层管理。

1、文件管理

对文件的批准、颁布、方法、使用、更改均应按照《文件管理程序》的要求执行。企业可根据单位岗位要求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起草,起草文件需要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部门审核。应用电子网络管理受控文件,受控文件的领用和签收须按规定进行。为保证文件的最少化、有效性和充分性,凡是涉及职业安全健康的资料和文件一律需报安全健康管理部门备案。

2、分级控制不可承受风险

电力施工企业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管理水平,将不可承受的风险进行准确辨识,并做好风险的控制。评价不可承受风险的标准为有可能造成重伤、中度或中度以上的事故,加强抗风险能力的原则为集中精力结合现有资料控制好重大危险因素。对不可承受风险进行分级,主要有公司级和厂级,分级后分重点采取应对措施。重大危险源如满足《重大危险源辨识》条件的危险源,应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对预案进行有组织地演练。

3、工程项目中应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工程项目中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依据为职业健康安全的方针和目标,方案的首选项目为环境作业条件差、污染大的项目。建设项目标准为职业安全健康“三同时”,分工标准以职责和职能而定,具体的组织实施由工程项目组负责。在电力工程项目新建、改建、扩建中应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能有效遏制职业危害,从源头上减少职业危害。

(四)加强体系的内审员的建设

内审员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加强内审员的建设和管理是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根本。内审员的主要职责为组织内部审核,企业应该为内审员提工更高的平台,不断促进其业务能力的发展。企业在与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相关的部门中挑选人员进行体系基本知识培训,并对他们往健康工作联络方向培养,鼓励该部分人员参加内审资格证书考试。内审员可参与的工作内容为初试评审、组织协调单位危害辨识、学习风险评价方法。应确保内审员有更多的学习实践机会,并安排内审员担任外审组向导,其主要职责为记录、引导、观摩和学习。组织内审员在组织结束后进行讲评,公布问题和不足,以待后期的整改和借鉴。

(五)将企业文化整合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

电力施工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支持,企业文化能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同样也体现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企业文化水平。因此电力施工企业应加强企业文化的建立,加强人性化管理,确保企业文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共同进步。

三、结语

目前我国电力施工企业由于正处于改革发展阶段,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方面还不够完善;电力施工企业应建设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从而达到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柳智泉,叶大林.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职业技术,2012,(10):54.

篇(6)

校园网安全系统的建设目标是根据学校信息网络结构和应用模式,针对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和安全需求,在不同层次上提出安全级别要求,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制订相应的安全策略,编制安全规划,采用合理、先进的技术实施安全工程,加强安全管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对于这样规模庞大、结构复杂、涉及人员众多的网络体系需要建立全网安全保障系统,针对不同的业务特征进行合理的安全保障,确保业务系统的安全运行。

我们在设计学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借鉴IATF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模型构建学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这些体系构成学校所需的安全体系。在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中的安全控制和对策的选择和定制中,采用“最佳实施”方法,通过列举满足实际需求和实际应用来构造安全保障体系。

在学校安全保障体系设计过程中,整体性一直是最核心的问题,因此为了保障安全体系具有一定的完整性,避免对安全问题的遗漏,需要在方法论中引入了安全框架模型。

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示意图

上图中,最下层是安全体系要保护的对象,根据信息资产逻辑图,将保护对象分成计算区域、区域边界、通信网络和基础设施(指PKI/PMI/KMI中心和应急响应中心)等。计算区域部分主要指提供业务的网络服务,计算区域内部可以根据学校信息化的实际需求进一步细分为子区域,边界和通信网络。对不同区域、边界和通信网络,其安全需求是不同的。保护对象框架将学校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细分为一组结构化的安全需求。

通过将对策框架中的所有安全控制中的策略,组织,技术和运作分别提炼,组成相应的策略体系、组织体系、技术体系和运作体系。每个体系由对策框架组成,对策框架由一组安全控制组成,这些安全控制是根据保护对象中的安全需求设计和选择出来的。每一条安全控制都包含策略,组织,技术和运作四个要素。

在校园网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方面,国内尚未制定相关标准,但可以参考公安部制定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进行设计。基本安全要求分为基本技术要求和基本管理要求两大类。技术类安全要求与信息系统提供的技术安全机制有关,主要通过在信息系统中部署软硬件并正确的配置其安全功能来实现;管理类安全要求与信息系统中各种角色参与的活动有关,主要通过控制各种角色的活动,从政策、制度、规范、流程以及记录等方面做出规定来实现。

基本技术要求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几个层面提出;基本管理要求从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和系统运维管理几个方面提出,基本技术要求和基本管理要求是确保信息系统安全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

根据公安部《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技术要求》中相应技术要求,以满足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及存备份恢复等几方面的基本要求为前提。

在基于人、技术及运行的信息安全纵深防御体系中,对人的行为的控制是信息安全保障最主要的方面。下图所示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框架,该体系包括安全方针、安全策略、安全组织、人员安全、物理安全、安全制度与管理办法、安全标准与规范、安全政策、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安全培训以及安全规范。

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图

安全策略作为建立安全机制必须首要考虑的核心,它对安全措施的具体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制定一套系统、科学的安全策略是指导学校等级化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安全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立安全组织机构、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做到事有人管,职责分工明确是有效防范由于内部人员有意无意对系统造成破坏的有效保障措施。

在组织安全方针、安全策略、安全制度与管理方法、安全标准与规范的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国家安全政策、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是组织充分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国家安全政策、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从国家和行业的角度制约信息安全,组织必须遵循国家和相关主管部门关于信息系统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

篇(7)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3-0045-02

摘要: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生产和消费安全,实现对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治本之策是建立完善地方政府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本文在指出吉安市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产生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健全和完善吉安市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吉安市 食品质量 管理体系 建设

2008年9月,“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在国内掀起轩然大波,由此引发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再度引起国人的空前关注。本文认为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暴露了中国地方政府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控制存在缺陷。因此,治本之策之一是建立完善地方政府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一、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吉安市在食品安全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体系不健全。与产品标准相配套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标准、检测方法标准、生产规程、产地环境、流通领域的地方标准还比较少:有将近80%的上市食用农产品没有地方标准。二是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公开信用制度缺失。许多食品企业信用意识还比较淡薄,信用文化氛围尚未形成;失信的惩戒机制还没有形成,对失信者没有惩罚或惩处不力。三是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运行不畅。表现为责任不清。出了问题谁都有推卸的理由;权力分割,检测技术手段落后,市场监管不力等。

二、影响因素分析

1、环境对食品质量的潜在影响

一是农药污染。目前仍有部分农民不顾农药使用限制规定。滥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过度使用农药,导致食用农产品中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二是生活污染。生活污染主要来自城镇垃圾、人体排泄物、居民生活废水、医院及餐饮业等的废弃物等,这其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病毒、病菌及微生物。以吉州区为例,据2008年水文局的水质分析报告中测算,在水体总N、总P污染中,来自禽畜粪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19%和35%。三是工业污染。工业污染主要体现在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上。主要有以下几种:食品加工工业废水、纺织印染工业废水、电镀生产废水、化工废水、造纸厂废水和皮革废水。

2、食品加工安全认证体系与标准滞后

2009年1月,通过对吉安市645家获证食品加工企业的调查(见表2.1),显示有14家采用食品安全危害分析关键控制(HACCP),136家采用食品卫生良好生产规范(GMP)。337家通过了ISO9000系列认证,158家没有相应完善的食品卫生生产标准。从上述情况统计来看,吉安市在安全认证技术体系标准还是相当滞后。

3、食品流通领域的市场监控能力不强

目前,尽管吉安市已经初步建立起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并且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而言,在检测范围上,现有的质检中心大多为品质检测机构,单一功能,难以满足对主要食品、农业投入品、农业生态环境等质量安全监测的需要;在检测能力上,质检中心不具备对饲料、畜禽产品中的“瘦肉精”等违禁药物、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测定的能力,特别对高新技术产品(如转基因食品等)的检测方法匮乏,难以满足对食品质量、安全、工艺、性能等参数进行检测的需要;在技术水平上,我市食品质检机构的检测参数亟待拓展,检测精度亟待提高。

三、吉安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食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健全和完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应以构筑标准化体系为突破口,健全食品质量信息服务体系,以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监督机制为保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各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在突出各体系建设重心的同时。注意协调好各体系之间的关系。

1、构建完善食品质量标准体系

一是修订地方食品标准。吉安市应根据国家新的食品安全标准,结合地方实际修订一些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标准。

二是要加强标准研制工作。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制定出适宜当地农业生态环境、操作性较强、符合无公害、绿色食品要求的农业生产标准,

三是要推进区域食品标准化生产。从吉安市农业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的实情出发,把实施农业标准化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以产业化带动标准化。通过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和种养业大户等率先实施标准化。以示范的形式组织带动广大农户实行标准化生产。从源头上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

2、构建完善食品质量信息服务体系

围绕“搞好信息服务”这个核心,狠抓“信息、认证通告、网上申报”3个着力点,加强信用系统建设的针对性,

一是重视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对于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规定严格的上报制度,以法规的形式规定应该上报的内容、责任人、上报的时限、上报的途径,不及时上报-的责任等。从而系统、全面地收集、整理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各种信息资料,建立吉安市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高效率管理食品安全信息数据。

二是创建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实施透明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制度。运用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管网数据库管理系统,信息定期向社会公开,使各有关部门以及消费者都能及时、方便地获取各种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资料。鼓励公众来参与食品质量安全监督。鼓励科技界、新闻界通过风险通报和信息反馈机制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的监管。促成信息资源共享。

三是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以培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遵纪守法为核心。失信惩治为手段,建立食品安全信息体系框架。框架以食品企业数据库为基础,为每个企业建立质量档案数据库,数据库应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产品品种情况、执行标准情况、监督抽查情况、违法查处情况等信息。同时随时关注企业生产动态,加强日常巡查,保障产品质量。从而不断提高质监工作的有效性。真正从源头上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3、构建完善食品质量监督管理机制

篇(8)

当前,随着我国高速公路事业得到蓬勃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网的形成,其安全管理的广度、深度、难度都在日渐增大。安徽省高速公路控股集团池州管理处管辖G50沪渝高速池州段、S27安东高速和G35济广高速池州段,总里程162公里。路段内高边坡、特大桥、长大隧道众多,管养难度大,安全管理的任务也因此更重。管理处自2006年11月份组建运行以来,始络将安全管理工作视为头等大事,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安全态势持续健康平稳;自2007年始,连续5年被池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级“安全生产先进单位”;2011年度成为安徽省首批“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命名单位。回顾多年来取得的安全绩效,值得总结和探讨的地方很多,笔者深有感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加强:

1.建设安全文化,提高安全本质水平

安全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文化建设也是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结合营运安全管理实际,将企业发展愿景和安全管理的理念、取向渗透到营运管理的各个环节,以员工为本、以发展为基、以安全为重,通过培育理念文化、完善制度文化、打造视听文化、创新管理文化、丰富载体文化,使职工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安全教育。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系列活动,面向社会、面向员工、面向司乘、面向沿线群众,大力传播安全文化知识、安全法律法规,推进安全文化、安全理念、安全法律和安全知识的深植、固化,强夯本质安全。

2.加大安全设施的投入,提高安全管理绩效

为保障车辆安全行驶,加强对高速公路护栏、桥梁护栏、隔离设施、防眩设施、视线诱导设施、照明设施及交通标志、标线等安全附属设施的管理及维护,确保完好率;在长大隧道、长大纵坡、转弯路段、事故多发点增设减速震荡标线、安全行车标志牌、太阳能爆闪灯,隧道入口反光标牌,以警示驾驶人员安全行车。此外,还修建方便冬季司乘防滑自救的储料池,改造桥头跳车和桥面伸缩缝,完善隧道照明系统、扩建隧道消防蓄水池,新增隧道区上下行互通线,不断完善道路硬件设施建设,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在冰雪等恶劣天气发生时,不计成本,利用科技力量、机械力量,快速进行道路抗雪除冰工作,全力改善不利路况,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提高安全管理率。

3.重视特殊天气、特别路段的安全管理工作

大雨、大雾、大风、大雪、雷电、冰冻等恶劣气候对高速公路安全畅通影响巨大,极易发生恶性生产安全事故。因此,一要信息互通、报告及时。相邻经营单位要密切配合,共同防范;一旦出现恶劣天气,科学安排警力提供第一手资料。二要强化管控、多措并举。通过就近分流以及路况实时信息等方式及时疏散因雾雪等恶劣天气造成的大量车辆滞留;对恶劣天气下重点路段和危险区域进行巡查;三要根据天气对道路影响程度,适时采取间断放行、控制车速、分流车辆和封闭高速公路的交通管制措施,严管大型客车、“三超”车、运输危险化学品等车辆。四要强化协作、配合到位。通过各负其职,层层联动,做到调度有序、快速救援、及时处置,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4.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健全应急处置机制

首先强化应急预案管理。对重大危险源和重点工作岗位都有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的制定要有相关的专家参与,提高科学性和合理性;其次,落实应急预案演练。要建立应急演练制度,以演带练,做到快速响应、快速救援、快速处置;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预案、完善应急措施。三是加强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建设。做好应急装备、物资的储备,并做好日常维护管理,并视需要购置相应的应急救援技术装备;加强人员应急培训,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最后,进一步完善联动机制,对雾、冰、雪等自然灾害或安全事故,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充分发挥联动机制一体化的优越性,共同应对、共同防范。

5.做好事前防范工作,杜绝安全隐患

安全预防是管理上的最大效益。牢固树立预防为主、预防在先的意识,由注重事后查处向注重事前防范转变,由事后的被动经验管理向事前主动预防管理转变,由被动整改向主动抓管理、抓基层、抓基础转变,切实推动安全管理工作重点下移、关口前移,加强事前防范,提高工作的前瞻性。首先,抓源头防范,从落实责任、健全机制、强化措施入手,严把源头关,切实做好各项预防工作,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其次,抓过程管控,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融入到日常营运管理工作当中,把握安全生产的进度,针对出现的安全管理问题开展全面的评估,并使其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确保安全生产“可控、在控和能控”;最后,抓重大危险源控制,加强对关键环节、重点部位、重点设备及重大危险源等专项排查及整改工作,杜绝安全事故隐患。

6.积极探索实践,构建安全共管体系

针对高速公路营运安全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要不断探索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模式。建立路警、路地、路养安全共管和应急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了交警、路政、消防、医疗、养护、施救、地方政府等各方合力,促进安全共管体系不断在探索中完善;聘请沿线乡镇分管负责人为路段长,建立“路地共管”安全网络,延伸高速公路安全监管网络,及时化解了高速公路营运管理和沿线群众生产生活之间的矛盾;拓展跨区域性管理协作渠道,与相邻高速经营单位签订了涉及运营管理、安全管控等合作协议,全面提高道路运营管控能力,确保相邻路段的安全有序;深化与高速交警、高速路政、路段养护、清障施救的“五方联动”应急工作机制,坚持信息资源共享,长期开展勤务联动,增强预警演练和培训,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打造“平安高速”。

篇(9)

中图分类号:TD-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3-0161-01

郑煤集团大平煤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中,大平煤矿逐渐形成并完善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办法,如何构建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机制,使得煤矿安全管理从经验管理转向预控管理转变,使我矿的安全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成为我矿必须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基于安全风险预控原理,从制度和体制两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构建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1 建设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1.1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能有效提高安全生产效率

大平煤矿矿井开采处于末期,生产作业战线较长、瓦斯地质条件复杂、巷道受压变形严重、顶板管理困难等不利因素和“三软’’煤层区域消突工作困难。要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有安全、规范的作业标准和清晰、明确的管理流程,使管理层和职工能够做到事事有标准、处处有流程。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正是程序化、标准化的管理工具和手段,体系的成熟化和规范化运行,便于矿井对各项工作实施有序的安全管理,督促全体人员上标准岗、干标准活,降低安全隐患及不安全行为发生,规避安全风险,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效率。

1.2 深入推进风险预控体系建设是实现矿井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直以来,安全生产都是影响和制约煤炭企业整体向前发展的首要因素 ,安全生产搞得好,才能更好地顺应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客观趋势,才能极大地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提升其在同行业乃至全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实施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可以使安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系统化,把职工自我管控岗位危险源的能力和系统管控重大危险源的能力作为中心来管理,使安全作业的思想固化到全员的潜意识中,将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贯彻落实到每一项管理活动和作业任务中,有效的预防事故,实现矿井的长治久安、平稳发展,使矿井具有不竭动力实现安全高效发展。

1.3 全面建设安全风险预控体系是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的必由之路

全面建设完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高起点、高要求推进危险源辨识管控和安全风险评估,变事后管理为超前防范,必将有利于推动安全生产的无漏洞化进程,从根源上避免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事件的发生,最终达到变经验管理为预控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干部管安全为全员管安全,变片面管理为系统管理的目标,进一步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逐步打造安全、高效、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矿井,实现矿井的长治久安。

2 大平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框架结构

大平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通过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标准和措施,达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从而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其核心是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明确煤矿安全管理的对象和重点;通过保障机制,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风险管控标准与措施的执行;通过危险源监测监控和风险预警,使危险源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体系突出体现了对风险的超前预控和过程性管理 ,贯穿了“ 所有事故均可避免 ,所有危险均可控制”的预控式理念 ,融合了我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的所有指标,是一套先进的安全管理体系。

2.1本着贴合实际的原则,从生产现场做起,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法,开展全员性危险源辨识, 重点对生产过程中“人、机、环、管”的薄弱点进行细致梳理,全面、具体地辨识各项工作任务、各道工序中存在的人机环管方面的危险源;使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中的事故树分析(FTA)法开展系统性危险源辨识,针对危险源制定了具体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确保了各类危险源始终处于管控范 围内,并把风险预控管理对象、管理职责、管理标准、管理措施以及最终的管理目标作为一个持续改进的闭环系统紧抓不放。

2.2组织对职工生产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行为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和辨识。根据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和监督考核管理办法,将不安全行为监督检查作为重点工作来常抓不懈,每月对查处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统计分析,查找发生 “不安全行为” 的深层次原因,及时采取强化培训教育、 完善管理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等措施,并不断完善不安全行为纠正、奖罚考核机制,使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到不安全行为的危害性,减少或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2.3 不断完善安全风险预控信息平台管理系统,建立了信息平台使用站,及时将各级管理人员查处的安全隐患录入信息系统,实现了安全隐患查报、 整改、 复查及升降级信息化管理,提高了隐患闭环管理效率。

3 大平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设主要策略

为确保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运行取得实效,在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设中,我矿始终坚持与企业发展实际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务求实效的原则不动摇,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方法,完善安全管理机制,逐步夯实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设的基础,推进体系建设落地生根。

3.1狠抓风险预控培训。开展覆盖全员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和风险控制标准培训,根据不同对象,编制不同的培训教材,对管理干部进行集中培训,使其成为体系的指导者和监督者;对区队长、班组长、技术员进行座谈和现场指导,使其成为体系的传播者和推行者;对一线职工进行个人辅导,使其成为体系的应用者和管控者。充分利用手指口述作业法,加强从安全确认的内容上、操作标准上对职工进行强化培训,并与安全风险抵押金挂钩进行严格考核,激发职工主动学习安全风险预控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职工素养,规范职工行为。经常与试点矿井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汲取先进体系建设经验。

3.2加强现场风险管控。井下作业具有突发、多变的特点,作业环境复杂,且临时性作业环节较多,安全监管难以全面覆盖和实施,是零打碎敲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大平煤矿根据当班作业内容,组织员工在入井作业前编制现场风险预控表,将当班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及管控措施记录在现场风险预控表中,作业人员随身携带现场风险预控表,作业前根据表中危险源及其管控措施进行现场预控,由安检员、班组长、区队管理人员分别对现场风险预控实施情况、危险源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抽查,对当班作业任务可能存在的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并通过管控措施规避可能带来的危害。

篇(10)

Abstract: to strengthen the ISO9001 system construction, system authentication, standardize enterprise management, improve enterprise work efficiency; In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establish duty, orderly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system,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enterprises, lower operating costs, to create greater enterprise benefit, be helpful for ga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s.

Keywords: gas enterprise; Quality system; Quality security;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加入了ISO认证的队伍。燃气经营企业作为一支特殊行业,在获得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后,如何做好质量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增加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机会,是企业非常关心的问题。2011年10月12日我公司一次性通过BSI英标管理体系认证(北京)有限公司的ISO9001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审核并如期取得了证书。在体系导入之前,我公司存在管理架构不完善,部门职责和权限不明确,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各自为政的现象。于是,我们导入ISO9001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优化公司的组织架构,形成完整的部门职责和岗位说明书,优化或重新设计公司的主要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制定公司的各项作业指导书,对公司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自2011年10月12日通过认证审核至今,历经近半年的实践,公司对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符合性、适宜性、有效性和贴近实际操作性有显著提高,调整并优化了公司的业务管理流程,促进人力资源优化整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节约了公司运营成本。

2.在ISO9001体系建设和通过认证后,实践中我们的主要做法及体会:

2.1强化领导作用,是体系建设的关键。

体系建设工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它所运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以人、财、物为载体,因而合理配置这些资源,是一种领导行为。只有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参与,从上而下,带动改革的决心,积极参与核心议题,不断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帮助克服遇到的障碍,协调组织结构、人员到位及资源投入,强化领导的核心作用,各种资源才能合理配置,认证工作才能顺利开展。由于我公司最高领导层对体系建设工作在思想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开始就成立了以副总经理为核心的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策划建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全局工作。同时,还建立了以各业务部门、职能部门骨干为组员的认证工作小组,负责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各部门行政人员负责落实本部门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的各项目标和任务。从公司管理层到生产第一线,自上而下形成了强有力的组织体系,为ISO9001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2.2转变员工思想观念,是体系建设的前提。

为了保证体系建设工作有效进行,公司在转变全体员工思想观念上采用了“始于教育,终于教育”,坚持“思想观念”先行的原则,作为认证审核的工作前提。因而,我们将宣传教育贯穿于体系导入到认证审核整个过程,按照标准对不同层次人员的要求,因人施教,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2.2.1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培训。

为强化领导的作用,对高层管理者重点进行八项质量安全管理原则、管理职责条款培训,理解质量体系标准的精髓。牢固树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和追求业绩的持续改进的思想观念,做好对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全面策划,制定质量方针,提出质量目标,落实职责,提供资源,并协调措施,检查绩效,组织改进。对中层干部重点进行新版标准知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以及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相关内容的培训。

2.2.2内审员培训。

我们从工程、客服、技术、行政、管网、营销、生产、安全、设计等各部门抽调了若干名业务技术骨干参加内审员培训班(我们的培训方—深圳康达信咨询管理公司),帮助他们熟悉质量体系标准条款的内涵和要求,理解标准在管理模式、内容、要求、方法和思想观念上的变化,掌握评价方法和控制要求,以及审核的技能和技巧,为公司开展认证工作培养了骨干力量。

2.2.3全员培训。

针对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对不同岗位的要求,采取由上而下、层层渗透的办法,对公司全员进行了ISO9001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的程序文件和本岗位应知应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作业指导书中相关内容的培训。对标准的基础知识,我们用一问一答的方法,编写了学习宣传资料,发到班组学习讨论,通过广泛和深入的宣传教育,帮助全体员工明确自己的责任,使他们在转换标准中起到生力军作用。

另外,利用班组学习会、生产业务会议等形式在全公司进行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在公司上下形成“学标准、用标准”的贯标氛围,使全体员工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质量安全管理意识。同时,倡导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创新意识,使员工树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满足顾客要求的思想,以及持续改进和不断提高效率的思想,为实施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建立完善的体系文件,是体系建设的基础。

建立文件化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不仅是认证审核的先决条件,而且是公司开展质量安全管理活动的依据。因此,我们公司在编写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2.3.1从人力上大力支持,抽调了一批精通业务、生产工艺、质量监测、教育培训、设备工程等专业骨干,统一组织、分头编写、落实到人;

2.3.2从物力上大力支持,凡是编写过程中需要的资源,公司领导均给于提供;

2.3.3公司最高管理者依据ISO9001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结合企业宗旨,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精心策划,制订出可持续改进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篇(11)

前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在当前社会中,正在实现高度的信息、经济互融,在社会诸多领域当中,信息技术都正在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民航空管领域当中,信息系统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而在民航空管信息系统中,信息的安全性十分重要,因此为了更好的确保信息安全,应当对民航空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建设,更好的保证民航空关网络与信息安全。

一、民航空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问题

(一)民航空管信息化安全基础研究不足

在当前的社会当中,航空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形式,其安全性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关注。在民航空管工作当中,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范围,不但能够在民航空管工作当中发挥作用,在法律法规、商业模式、网络策划、网络创设、技术标准等诸多领域当中,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应用[1]。所以,对于民航空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还应当进行更加深入的基础性研究,不断的积累技术和经验。由此可见,经济效益的产生,并不是仅仅通过加大安全投入力度就能够实现的,而是应当综合企业、运营商、科研等多方的力量,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才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二)民航空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

安全技术的水平,对于空管系统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不过,在安全保护当中,如果单单使对安全技术加以运用,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同时难以实现良好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空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当中,如果将安全技术视为主要构件材料,则发挥系统的催化剂、粘合剂等作用的,就是安全管理。因此,在系统建设的过程当中,只有将安全管理理念进行良好的应用,并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才能够确保形成有效的民航空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从而在民航空管工作当中取得更为良好的效果。

(三)民航空关信息安全组织体系不完善

随着民航领域的不断发展,在民航空管领域中,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当中,包括了很多不同的工作任务。其基础前提使组织体系建设。因此,如果没有严密、完整的组织体系做支持,对于系统的高效运行,单单依靠技术支持,就会显得较为乏力[2]。然而,就我国当前的人才情况、技术水平来看,如果想要对高质、严格的空关信息系统安全组织制度进行建立,面临着较大的难题。即便是一些已经对安全管理机构进行了建立的民航空管单位,在组织系统等方面,仍然不够完善。

二、民航空关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措施

(一)对安全技术手段和安全技术体系进行加强

需要通过足够的技术手段,对民航空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建立。因此,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安全管理体系的实际建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对最为适当的技术手段进行选择和应用。对此,可以对信息系统鼓掌预警机制、自动化监控等功能进行建立,通过应用此类先进的技术,能够尽早的对空管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故障进行发觉,并且能够更加稳定的交流和传输信息。同时,应当更加妥善的管理客户终端。作为客户进入操作系统的入口,客户终端具有设备访问差异大、涉及面广、涉及点多等特点,所以,在访问当中,很容易对一些病毒进行携带[3]。因此,为了避免安全管理系统受到病毒的影响,应当强化客户终端的安全水平,确保系统能够稳定、安全的运行。另外,应当对综合应用安全产品进行适当的引入,对系统防御体系进行良好的购进啊。基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软件技术不断提升,因此可在民航空管中,对抗攻击、防毒、杀毒体系进行建立,再加上客户终端的良好管理,最终形成良好的安全技术体系。

(二)对安全管理机制和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安全管理机制内容形式的完善,以及安全管理体系的健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应当对民航空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建立,确保在规范的制度之下,运行民航空管网络与信息系统[4]。对数据处理、项目问题、分工问题等内容加以明确,从而实现一体化的空管系统运行。同时,对项目管理、统筹规划等,也应进行加强,在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中,将安全理念贯穿始终,有效的协调项目内容统筹管理,从而对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加以确保。此外,对于空管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也要进行不断的强化。效率化和规范化业务应急处理、备份恢复管理等内容,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能够具有极佳的反应速度。对于组织信息系统,应进行详细的安全检查,在每个工作细节当中,发挥出细致、谨慎、认真的工作态度,对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应及时的发现并解决,从而实现更为良好的效果。

(三)对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组织体系进行建立

安全组织体系的建设,使民航空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首要条件。在管理体系当中,应当确保工作人员对安全组织体系的重要性进行充分的认识。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入手,建立组织体系。首先应对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进行建立,同时招聘和引进足够的具有较强技术能力、较高政治素养的人才工作。在工作中统一工作思想,提升工作责任心,确保工作人员的完成个人工作的同时,能够相互之间进行有效的配合与协作,从而使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工作能够在齐力、互配、协调的环境下完成。此外,应当对安全认知意识进行有效的提升[5]。作为对一切技术、制度运行进行支配的人来说,在信息安全中,是最为活跃的因素。同时信息系统需要人的操作,才能够发挥自身作用。所以,管理工作者应当对安全认知能力和意识进行提升,在工作当中,坚持严密、谨慎的态度,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从而实现民航空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良好建设。

结论:在当前的交通运输领域当中,随着航空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交通量和交通规模不断增长,给民航空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在民航空管系统当中,随着信息量的增加,其安全性也更加重要。因此,应当对民航空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建立,更好的确保民航空管的信息安全,为航空交通的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利亚. 深化五个体系建设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全面提升民航空管系统运行保障服务品质――2011年民航空管系统工作报告[J]. 空中交通管理,2011,01:4-12+1.

[2]孙亚菲,王永刚,杨建森,吴立鹏. 民航空管系统运行质量监督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5,04:104-10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