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企业经济价值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20世纪80年代,美国SternStewart管理公司提出了EconomicValueAdded(EVA)的指标,我们称之为经济增加值,指上市企业所创造的价值,不包括投资者的机会成本。EVA=税后净营业利润―(投入资本总额×WACC),其中WACC指的是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经济增加值的基本思路是:上市企业至少要保证投资者的机会成本,允许投资者将其投资于企业的资本随时变现。也就是说,股东从经营活动中获得的增值收益=企业的经营利润―投资者的机会成本。企业对资产负债的管理和经营效率决定了EVA的大小。
二、EVA指标的优点
EVA指标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利润,企业的经营业绩与股东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EVA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股东收益的增加或减少。EVA作为一个新的业绩评价指标,它不单充分考虑了所有者投入资本的投资机会报酬,还改变了传统会计利润指标无偿使用所有者资本的情况,细化、量化投资者从企业获得的增值收益。
一般情况下,EVA不仅可以作为企业业绩的评价标准,还可以用于企业财务的其它方面,比如收购定价、激励性补偿计划、资本预算,使得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系更加的协调和统一。比如,在EVA指标普及之前,很大一部分企业的资本预算和业绩评价无法采用相同的指标,导致了财务决策与执行之间的冲突。EVA指标的产生,不仅保证企业内部管理的稳定,而且使得企业事前预算和事后评价采用同一指标的原则得到落实,保证了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在统一指标下有序开展。
EVA指标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不像传统的会计指标那样忽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考虑,继而误判经济效率,这也是EVA与基于利润的传统指标的最大不同之处。例如,GAAP会计准则不允许将企业的一些长期开支予以资本化并在一定的时间里摊销,而是将这些支出全部计入当期费用。在日常的财务工作中,会计谨慎性原则和权责发生制或多或少地都会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真实性造成一定的影响,而EVA指标在计算时会对标准的会计处理进行一些调整,以降低财务工作对企业经营业绩真实性的影响。
EVA指标在追求股东财富的同时,还充分考虑了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利益,比如公司所在的社区、企业的雇员、企业的管理人、环境、客户,事实上,EVA指标使得股东的利益和利益关系人的利益有效地统一在一起。股东收益的增加或减少都是由EVA指标的大小直接反映出来的,而EVA指标的大小同样和其他利益人的利益成正比的关系。也就是说,伴随着股东财富最大化,利益关系人的利益也实现了最大化,股东财富越大表明公司的经营利润越高,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利益也会得到保障。一方面,EVA指标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动力驱动着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地提高经济效益和利润,保证了企业有限的资源能用于最有效率和最有价值的领域,继而保障了其他利益关系人的收益。另一方面,只有向雇员支付了工资,向政府支付了税金、向管理人员提供了酬金、向供应商支付了货款,向债权人支付了利息,剩下的利润才是股东的。并且,如果损害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利益,不利于企业长久的发展,股东利润持续增加的愿望就会落空。EVA指标的概念简明,简单易学,能很快在企业内部得到推广。
三、EVA指标的应用意义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一)EVA指标的应用意义
1、普遍意义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股东的资本金和留存收益对于企业来说是免费的,对管理者的资金运作能力要求较低,甚至出现盲目地上新项目、扩大企业的规模、介入新产业的现象,这样既不利于股东利润的增长,同时还导致了资产重组效率低下。而EVA指标的运用,使得企业的管理者不得不提高企业资金的运作效率,缩减企业审批流程,加强反应机制的建设,充分发挥企业的生产能力,继而提升资产的流动性以及资金周转率。
EVA指标的应用,能保证企业长期健康地发展。因为EVA鼓励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收益的投资行为,比如战略并购和研究开发,并资本化由此产生的支出。根据EVA的原理,为了短期的利益而牺牲长期业绩或者消减研究和开发费用的行为都是不明智的,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EVA的应用促进了企业人力资源的培养、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有益的战略并购,鼓励经营者做出有利于企业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
现代财务理论认为:理性的投资者是逐利的,他们希望把资金用在能获得尽可能高的投资机会报酬的地方。而EVA能真实地反映投资者所能获得的报酬,在企业营业效率低下的时候,投资者可以把资金投入到那些能真正创造社会财富的地方,继而实现社会财富的优化配置,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2、应用于上市公司分析
EVA是投资者是否对企业进行投资的决定因素。因为EVA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和企业未来增值的能力。同时,公司的运营状况还能从经济增加值率(经济增加值率=经济增加值/投资额)的波动上体现出来。一般情况下,出现经济增加值率连续两年呈现负值或低位徘徊的现象,则表明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恶化或经营亏损。
EVA指标能很好地分辨公司利润的来源,使得企业真正的利润与那些非经营努力的、偶然而非长期稳定因素所带来的利润区分开来,比如利用地方政府财政支持、关联交易、会计手段等一系列非经济性质措施增加的利润。EVA指标引入了投资者机会成本,揭示了投资者真正的投资回报率的底线,而投资者机会成本的引入使得经济增加值具有更广泛的可比性。不同于传统的绩效评估指标,EVA能真实地反映企业创造的价值,这种价值对投资者的利益有着直接的联系。
(二)EVA指标在我国的应用
在80年代中期,以IBM、NIKE、通用汽车、AT&T、戴尔、通用电器为代表的一批美国企业开始引入EVA指标,主要用来衡量公司的业绩,并以EVA指标调整公司的发展方向,追求经济增加值指标最大化。而到了90年代中期以后,以EVA指标为核心的新型企业管理体系逐步成熟,并且被西方的很多大公司所接受,引起企业界和学术界的热烈讨论和研究。发展到现在,在跨国性的企业里,EVA已取代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成为反映企业业绩的风向标。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企业经营的思想是利润最大化,执行的考核标准是会计利润指标,而随着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我们开始向国外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企业学习,股东权益逐步得到重视,股东权益价值指标逐步成为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依据。然而经过调查发现,我国大量上市公司还是存在着利润最大化的思想。比如为了保证利润指标,企业的负债率极低以减少债务的利息开支,而以Modigliani-Miller理论的观点来看,盲目地降低负债率不利于资本成本作用的发挥和资本结构的优化,因为相对于债务资本,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更高。尽管EVA指标并不是完美无瑕的的,但从目前来看,经济增加值依旧是最好的企业内部管理指标,它在最大限度地约束管理者行为的同时,还会提高他们改善企业经营现状的积极性;在保障股东利益的同时,还使得中国的股市进一步趋于稳定和成熟。
2财务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如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现在企业想要做到的事情,一般,现在企业以资金的流量,来衡量企业的价值,现金净流量数额越大,企业价值越大。在我们利用现有资金和手段,如何将企业的经济来做到企业价值最大化。从长远来看,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具有与相关利益者利益相一致,保证企业战略发展的长期性、考虑风险及货币时间价值的风险性和时间性等特征。因此,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理财目标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是企业财务目标的最优选择。
2.1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建立健全的企业经济制度一个企业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企业健全的经济制度和其管理水平。企业管理水平决定着企业的运行效率。如果没有规范的、扎实的、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企业已经取得的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等既不可能充分发挥效能,又容易丧失殆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求企业产权明晰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股东对经营者及债权人对企业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建立产权的归属主体并由此而带来的收益的享有权与承担风险和责任对称性,在现有环境下,要求企业的各个利益主体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使企业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机制,在企业价值最大化时,达到各自利益的均衡。来实现企业的经济管理,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制度。那么,如何建立有效的经济管理措施是企业应该思考的。例如:企业销售的商品增加,就可以增加销售收入,提高企业收益水平。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选择最优的投资方案,它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增大现金流量,使企业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减少企业发生偿债危机或支付困难所产生的风险,从而使企业资金能高效地运转,产生最大效益,进而实现企业价值的增长。
2.2严抓财务管理,狠抓财务财务管理始终是企业的经济命脉也是其企业管理的中心,只有坚持以财务管理为主线的方针,以此为突破口,带动企业管理的全面提升。财务管理部门在保证资金需求,保证资金安全和保证资金效能的同时,要逐步把工作重点转到团队建设、成本控制、投资决策和业务指导等财务管理工作上来,通过加强以财务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使企业的人力成本、采购成本、物流成本大幅降低,产能利用率、销售利润率稳步增长,经济效益有一个大的提高。在降低各项成本的同时,也要健全其管理制度,随时因企业突发状况等来缓解企业现在状况。
2.3建立信息化系统,使企业价值优化随着全球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和我国整体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信息技术对生产过程、管理方式及其商务活动进行改造,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价值。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竞争,有效的信息化绩效评估能够帮助企业掌握信息化如何更好地支撑内部控制、操作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等要求;信息化如何服务于企业战略,将资源集中用于目标客户、产品和重点区域;面向市场的变化,企业来提高水平的服务。要制定一个统一的、系统的信息化规划,以整合有效资源,搞好企业协同,尽量减少重复投资、系统排斥和资源浪费。增强企业的竞争价值,使企业的价值优化。
3经济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是以追求价值最大化为首要目标的,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采取低成本战略抢占市场。
一、经济增加值的概念和本质内涵
2010年1月22日,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公布修订后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其中经济增加值指标占到整个业绩考核的40%权重。
(一)经济增加值的由来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是一种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其思想源于责任会计中的剩余收益的思想,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和金融经济学的革命分不开的。莫顿・米勒(MertonH.MilIer)和佛兰科・莫迪利亚尼(Franco Modigllanf)等经济学家把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第一次应用于公司财务,他们认为企业经济模型比会计制度更应受到重视,应当把企业的经济模型和相关财务指标结合起来形成投资项目的判别工具:他们还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将EVA作为核心指标来评估企业价值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管理层和投资人的利益保持一致。
美国斯特思・思腾尔特管理咨询公司(Stern Stewart&Co)的合伙人根据长期实践经验得出结论,当前流行用会计准则下的利润总额、净利润和每股收益等指标来衡量公司业绩存在严重缺陷,在1991年将EVA引入价值评估领域,并将EVA注册为商标,积极推行EVA的研究和应用。
(二)经济增加值的本质内涵
经济增加值基于这样的一种思想:按公认会计准则编制的会计报表中没有包含资本成本这一关键信息。传统的会计方法以利息费用的形式反映债务融资成本,但是,它却忽略股权资本成本。也就是说,它认为投资者的股权资本投入对于公司来说是免费的。但实对于投资人来说,股权资本的真实成本等于他将同一笔投资转投于其他风险程度相似的企业所获取利益的总和,这也就是经济学中常说的机会成本,投资人将资金投向公司,是因为预期这笔投资能带来超过其他投向的回报。因此,企业需要获取足够的利润,以弥补包括债务和股权投入资本的全部成本。只有当企业当年的利润超过所投入的资本成本而有余,企业才在当年为股东创造了财富。而会计利润因为没有考虑股权成本,而扭曲和夸张的反映了它能带给投资人的权益增值,而经济附加值衡量的是企业调整后的营业净利润减去其现有资产经济价值的机会成本后的差额。显然用EVA评价指标计算出来的经济附加值一定小于企业的经营利润,EVA理论显然更加理性。
二、经济增加值的计算
斯特思・思腾尔特管理咨询公司提出的经济增加值计算步骤如下:
一是对报告期营业净利润进行一系列调整后得到税后净营业利润:
二是用投入资本总额乘以加权资本成本,得到投入资本占用的成本;
三是用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投入资本占用的成本就得到了经济增加值。
2010年1月22日,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公布修订后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给出的计算公式为: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如依据现行财务报表数据计算经济增加值时,须进行一系列的调整,斯特思・思腾尔特公司列出共有164项调整项目,调整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准备和担保金的调整,从而将会计账面价值调整为经济账面价值。主要包括:(1)税后净营业利润的调整项目主要有坏账准备、研发费用、商誉摊销、存货转回等;(2)对投人资本的调整主要有当期及前期研发费用的资本化与摊销、有价证券、坏账损失、存货损失、非资本化的长期租赁等。
经济增加值调整的意图有两个:(1)使经济增加值的计算结果更加准确反映公司价值,能够减少经理人的盈余操纵和会计舞弊的机会;12)使经理人员具有长期化意识。但对如此多的项目调整,过于繁复。来自国外的经验,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企业集团只根据自身的情况调整5-10个项目,就基本能反映企业集团实际创造的价值。《暂行办法》给出的调整公式为:
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50%)×(1-25%)
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1995年,费尔森和奥尔森给出在企业持续经营假设下。用经济增加值法计算企业价值:
企业价值=期初投资资本+经济增加值的现值公式中的期初投资资本是指企业在经营中投入的现金:
期初投资资本=所有者权益+净债务为了弥补持续经营假设的局限性,可用以下公式计算企业价值:
企业价值=期初投资资本+N年每年经济增加值的现值+
[(第N年预计市净率-1)×第N年预计净资产]的
现值其中N为预测期,第三项是预测期后的连续价值。
求经济增加值的现值采用的折现率采用调整CAPM模型测定时,通常可按以下公式计算权益资本成本:
K=R1+β×RPm+R。
其中:R1=无风险报酬率;
β=企业风险系数
RPm=市场风险溢价
Rc=企业特定的风险调整系数
β系数主要衡量该公司股价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关联。这个信息可以在一些金融网站上获得。美国金融学家为代表的观点,认为新兴市场的风险溢价可以用成熟市场的风险溢价进行调整确定,其公式为:
市场风险溢价=成熟股票市场的基本补偿额+国家补偿额
=成熟股票市场的基本补偿额+国家违约补偿
额×(σ股票/σ债券)
但CAPM公式只是单纯一个量化的数学公式。投资者在分析投资报酬率时,除了考虑市场风险与报酬率之外,其实还会考虑其他公司特定的经营状况。这些与公司相关的考虑皆会影响投资人对投资报酬率的要求,但是无法以简单的数学公式将其量化。因此,在计算权益资本成本时应加入定性的分析。分析的项目包括:公司的业务与其他市场的业务风险度相比差异如何?公司的生产线与其他市场的生产线相比差异如何7公司的商誉与品牌与其他市场的品牌相比差异如何?公司的营销渠道与其他商品的营销渠道相比差异如何?公司员工的价值与其他公司员工相比差异如何?以上每个项目均对权益资本成本有增加或减少之影响,经过综合考虑后,才能选定折现率。
三、经济增加位法在企业价值评估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一)同传统财务指标相比,经济增加值是能够正确衡量企业价值的指标
长期以来,会计利润和每股收益作为评价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而这些指标无法体现企业价值。它们只是考虑了投资者投入资本的产出,但没有考虑资本的投人规模和机会成本,没有考虑获取这些利润所承担的风险大小,导致企业管理者认为股东投入的资本可以免费占用,而去片面追求利润,不去顾及资本的投资收益效果,盲目进行资本扩张,这样股东投入的资本极有可能配置在低于机会收益的项目上。
利润是营业收入在扣减各种经常性与非经常性成本费用之后,再扣减债务资本成本之后的剩余。价值则不然,它在这一剩余的基础上进一步扣减权益资本的成本,即在扣除一切成本费用特别是全部资本成本后的剩余。经济增加值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减去了权益资本的成本,它衡量的是“增量利润”,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全部利润”,而只有获得了“增量利润”。才真正意义上为股东创造了价值,所以经济增加值能够用来衡量企业价值。
(二)剔除了非主营或非经营性业务收入
利润的来源可以是本企业的任何收入,只要扣减成本费用和利息之后的剩余越多,利润就越丰厚,但价值的衡量是以经常性业务为基础的。因为既然是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其经营活动必须是经常性的和持续性的。那些非主营或非经营性业务收入将不被认可(即在会计调整中被消除)。
(三)剔除了会计造假的因素
经济增加值计算时的160多个调整事项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针对会计造假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准备金和担保金的调整。
利润的核算可以是实际的现金收入,也可以是非现金收入。而价值的计算则只承认实际的现金收入。会计核算遵循的是谨慎性原则,它要求对将来可能发生、金额可以合理预计的损失和支出通过计提准备金和担保金形式提前计入成本费用,准备金等项目的计提可以挤掉一部分财务报表的“水分”,提高财务报表和资产的质量,但是准备金和担保金的计提完全是凭借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判断,容易为企业管理当局利用,成为调节利润的渠道。
经济增加值的计算将各项准备金和担保金的影响彻底消除,即要在净利润基础上将本年度增加(减少)的准备金加(减)回。经过调整,堵截了企业管理者调节利润的渠道,其结果和企业的实际现金流量更加接近,也更公允可靠。
(四)避免了企业管理当局的短期化行为
企业管理当局往往为了自身的利益,放弃投资额大,建设期长但长期收益丰厚的项目,而优先选择投资额小,见效快的项目。特别是对于经济效益要到后期才能充分体现的项目不感兴趣,而为了前期的高额收益不惜选择总体净现值很低的项目。
企业管理当局的短期化行为还体现在为了避免利润的下降,大幅减少技术创新所依赖的研究费用的投入。经济增加值计算要求将这些支出全额资本化,使当期费用为零,因此不会应研发费用的投入而减少,经济增加值一定程度上可以放长企业管理当局的眼光。
(五)改变了企业管理当局对待风险的态度
根据理论,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自身的利益,不肯冒过高的风险,如为了避免债务过高而带来的财务风险,在融资时过分的谨慎;为了避免现金支付危机而保持较高的现金余额,甚至减少和推迟现金股利的发放,导致现金低效率的使用。
经济增加值鼓励在风险允许范围内充分利用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作用,扩大权益资本的回报率,这是因为计算经济增加值要用到资本成本是权益资本成本和负债资本成本的加权平均值。同时也使企业管理当局注意现金流量控制。积极发放股利。降低资本占用成本。
(六)与现金流量折现法、市盈率法、市净率法、收入乘数法和托宾Q比率法等相比,利用经济增加值对企业进行评估更加科学可靠,操作也比较简便
现金流量折现法是建立在资本市场是有效的、资产价格能反映资产的价值、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是确定的等一系列前提条件之上的。并且存在不适用处于投资期的企业、随经济周期有较大变化的企业和处于重组期间的企业等缺陷。市盈率法等比较乘数法虽然计算简单,但误差较大。经济增加值法没有前提条件的限制,使用比较简便,能克服其他模型的缺陷,能够科学地衡量企业的实际价值。
经济增加值法主要的不足是:(1)经济增加值的计算比较复杂,会计调整事项较多。(2)权益资本的确定较为复杂。(3)折现率的确定有一定的难度,市场风险溢价的计算需要国际资本市场的历史数据和投资评级相关资料。企业特定的风险调整系数的计算要进行大量的定性分析和判断。(4)尽管经济增加值能够尽量排除企业管理当局操纵利润的可能性,但无法应对企业管理当局在主营业务科目上的造假行为。
2010年国务院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考核,意味着中央企业从战略管理进入价值管理的新局面,经济增加值法将成为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经济增加值是企业经过调整的营业净利润扣除其全部所用资本的机会成本后的剩余利润(RI)。简言之,EVA就是超过资本成本的投资回报。
EVA t = Et– WACC t*(Ct - 1)其中,EVA t是企业在第t期(例如年)创造的经济增加值的大小。
Et为企业在第t期使用该资产获得的实际净收益,它是以企业报告期营业净利润为基础,经过一定的调整得到的。
Ct - 1为第t期期初的资产净值。
WACC t为第t期资本成本,等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戚本,公式如下:
WACC t =第t期负债比率*净利率+第t期所有者权益比率*预期收益率。
显然,EVA指标考虑了债务融资与股本融资的总体规模与结构比例,能综合反映企业投入资本的规模、税后平均的资本成本以及资本收益,更直接、真实地反映了企业资本运营的增值情况。
根据这一原理,当衡量一个企业的业绩肘,如果它创造的实际收益超过它们所用资产的平均预期收益值(即资产的使用成本或机会成本,一般假定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或行业平均收益率),则它在第t期创造了价值,企业财富增加,即经济增加值是正的。如果企业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所有者(包括国家)预期获得的收益,所有者的财富既未获得增加也未遭到损失,则资本刚刚实现保值,即EVA为零。如果资产收益小于资产的使用成本(实际净资产收益率小于同期贷款利率或行业平均收益率),即使企业的利润大于零或有很大的利润数额,企业的财富也可能是贬值的。
可见,注重资本成本是EVA的显著特征。它强调在计算企业利润时,必须考虑资本的机会成本,经营者在运用资本时,必须为资本付费,就像给员工付工资一样。由于考虑到了包括权益资本在内的所有资本的成本,EVA体现了企业在某个时期创造或损坏了的财富价值量,它在本质上与经济学意义上的利润一致。即资本投资收益率必须高于资本成本,而不是我们所常见的会计利润。
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企业所有者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经营者应当使企业所有资本创造高于资金成本的附加价值。但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没有重视资本成本,尤其是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误以为企业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可以无节制、无条件地使用,这是造成我国一些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的根本原因之一。
EVA有利于反映所有者财富的真实变化情况,符合资本保全观,也可促进企业树立完整的成本观念,树立以长期发展为本的经营战略思想,纠正那种不计成本地扩大股权融资规模,盲目筹资、投资的现象。因此EVA被称为“最好地位诠释了所有者财富”,并受到投资者的欢迎。
因此,EVA不仅仅是一种度量业绩的指标,它还是一种经理人薪酬的激励机制。它可以影响个公司的经营者的所有决策,可以改变公司的文化。通过帮助员工取得成功,EVA改善了组织内部每个人的工作环境,并给经营者带来更多的财富。
EVA考虑的资金成本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投资者由于持有现存的公司证券而放弃的,在其他风险相当的股票和债券上的投资所预期带来的回报。资金成本的概念休现了亚当·斯密(Adam Smith)以来的基本思想:公司投入的资金,应当带来最低限度的、具有竞争力的回报。这种资金成本(或者必要投资回报率)的计算范围包括股权和债务。正如债权人需要得到利息回报一样,股东也要求对他们的风险资本得到一个最低可以接受的回报。换句话说,EVA是股东度量回报的指标。如果股东预期得到的一个最低的回报,比如说他们风险资本的12%,那么只有当公司的利润高于12%,股东才开始赚钱。但是现实情况,许多经营者忘记了这个基本原则,因为他们只关心常规的会计利润。会计利润扣除了债务利息,但是完全没有考虑股东资金的成本,只有股东资金的成本像所有其他成本一样被扣除之后,剩余的才是真正的利润。
EVA就是这种真正利润的度量指标。从计算的角度看。EVA等于税后经营利润再减去债务和股权的成本。剩下的利润可能超过或者少于全部资金的成本,而这才是这些资金在给定时间内创造的利润。正是这部分利润,经济学家称之为剩余收入RI(residual income),它是所有成本被扣除之后的剩余收入。EVA定义简单,实际计算却较为复杂。首先,需要就如何恰当地度量经营利润,如何度量所使用的资金,如何度量资金成本,做出一系列的决策。
EVA的激励机制体现以下特点:只对EVA的增加值提供奖励;不设临界值和上限;按照计划目标设奖;设立奖金库;不是通过谈判,而是按照公式确定业绩指标。
在以EVA为基础的奖金计划里,只有向股东提供了必要的回报之后,管理人员才可以得到奖励,而且奖励是上不封顶的。
只对EVA的增加值提供奖励。这是一种使奖金数量与管理者为股东创造的财富联系起来的最可靠方式,也是使管理人员像所有者那样思考和行动的先决条件,但是对参与奖金计划的人们来说,这种奖金计划更有吸引力之处在于,它可以为他们提供正确的“增量”激励,而且是以一种他们容易理解的方式,为了提高公司的EVA,管理人员将削减那些不需要的支出,以及在不增加资本的情况下增加利润;他们将非生产性资产转变成现金、用于重新投资或分配给股东,他们将进行资本投资,加快发展那些盈利的业务;他们将选择使资金成本最低的财务战略,其他奖励制度都不如EVA奖励制度如此简明而准确地给员工们这些强有力的激励行为信息。
不容质疑,每个经营者必须管理和依靠他们的自有资金。因此,他们必须担负两项重要责任:资金控制和利润控制。
第一,当经营者要为他们所拥有的资本付相应的费用时他们会更加明智地使用部门占用的资本,他会更加努力地用各种激励机制来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发挥团队精神,使之自身的最大潜能发挥出来创造更多1 + 1 > 3的效率。
EVA的激励机制使经营者对不能创造价值的运营和资产放弃,而集中在那些能创造利润的业务和资产上。经营者会想方设法地加速运营速度并降低存货,就像戴尔公司,当它变成更有效的EVA公司后能够更快地增长。实践已证明,很多公司,包括戴尔公司、WALMART、可口可乐,是因为他们比他们的竞争对手更有效地运用资本。EVA激励机制能更好的评价与衡量经营者和员工的成功。
第二,除了减除资本费用以外采用EVA还能调整那些聪明的经营者用于达到个人目的扭曲的会计行为。比如,传统的会计准则要求公司把和销售推广产品的费用当年计人损益。结果,经营者不希望把钱投到研究和销售推广上,因为他害怕会计利润会降低。而在EVA激励机制下,他们把这些投资在内部管理报表中当作资产来处理,不管是开创期的费用支出,新品牌的营销和广告支出,还是新产品开发,他们的现金支出先是被加回到资产负债表,然后在十年内逐渐抵扣收入。这种处理与传统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但对经营者来说更加公平,使得经营者在短期内加大此类投入来换取长期的盈利,也就间接促使投资中心的目标与公司总体目标趋于一致。
因此,我认为EVA激励机制必须建立一套的奖酬计划来激励公司的全体员工。如果员工们能够分享他们所创造的财富,他们将为公司创造更多的财富。公司高级管理层方面通过衡量资本有效性来衡量经营者绩效的同时,也就平衡团体合作与成果分享,另一方面又达到追求经济效果的目的。如果EVA奖酬计划可以做到这一点、它持是一种高效的激励报酬机制。例如:可口可乐公司到1994年,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价值创造者,到1996年末,可口可乐公司已经为股东创造了1250亿美元的价值。可口可乐公司的惊人业绩应归功于作为首席执行宫的罗伯特·郭思达,但EVA也起到了重要作用。EVA促使经营管理人员关注公司的资金成本、从而符合市场规则。
实际上,实施EVA并不仅仅在于利润时多扣除一些成本,当一家公司真正地实施了EVA,就意味着彻底改变经营管理人员与员工的行为,这就远远超出了EVA的计算本身。具体来说EVA包括以下功能:
第一,从和经验角度看、作为一种度量公司业绩的指标、EVA最直接地联系着股东财富的创造。从公式看,追求更高的EVA就是追求更高的股票价值。
第二,对股东来说,EVA总是越多越好。从这个意义上、EVA是唯一能够给出正确答案的业绩度量指标,它能够连续地度量业绩的改进。相反,采用销售利润率、每股盈余、甚至投资报酬率等指标有时会侵蚀股东财富。
第三,EVA架构下的综合性管理系统可以指导公司的每一个决策,这些决策包括年度经营预算、年度资本预算、战略计划、收购和公司出售等等。
第四,EVA是一种培训员工,甚至培训公司最普通员工的简单而有效的。
第五,EVA是一个独特的奖酬激励制度中的关键变量。EVA第一次真正把经营管理者的利益与股东利益一致起来。可以使管理者像股东那样思维与行动。
第六,最重要的是,EVA是一种治理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所有员工协同工作,积极地追求最好的业绩。
经营者都具有天生的创造力,他们都强烈渴望成功。因此,高层管理人所面对的中心是如何利用这些天才和渴望引导他们最大限度地获得个人和公司的成功。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于人的本性;人们去做有回报的事情,而不是做你希望让他做的事情。将回报与更高的经营利润挂钩,你就得到更多的经营利润,将回报与更高的销售额挂钩你就得到更多的销售额;将回报与更高的市场份额挂钩,你就得到更高的市场份额。
因此,EVA的激励机制赋予管理者与股东一样关于公司成功与失败的心态,由于像回报股东那样思维和行动,EVA奖酬机制思路是:按照EVA增加值的一个固定比例来计算管理人的货币奖金。即把EVA增加值的一个部分回报给管理人员。EVA奖酬突破的公司设计薪酬制度的基本规则:
第一,突破规则是,奖金不应当封顶。管理人员带来的EVA越多,奖金就越多、没有上限。
第二,突破的规则是,在这种新的奖酬制度下,可以根据计算公式自动更新EVA计划目标,而不用每一年都重新谈判新的计划目标。
EVA激励制度正好与传统激励机制相反。通过把EVA作为度量业绩的指标,人们可以把管理人的目标和创造股东财富结合起来。没有上限的奖金可以给经营管理人员一种持续的激励,使他们不断地改进业绩。这种没有上限的货币激励使他们去发现,并成功地实施可以使股东财富增值的行动,利用奖金库将一部分额外的奖金保存起来,以备日后业绩下降时补偿损失,从而使得管理人员集中精力于开发具有持久价值的项目。
EVA激励制度的另外一个基本特性是,EVA改进的目标可以通过一个公式自动重新设定,从而消除了每年协商利润指标带来的博弈问题。奖金库和自动设定计划目标相结合,这就扩展了管理人员考虑问题的时间跨度。鼓励他们按照对EVA的(从而对他们的奖金的影响)来评价投资项目。即不仅仅考虑本年度,也考虑未来的年度。
上述这些特征共同作用,使EVA奖金计划具有两个特点,这两个特点对于EVA作为一种公司治理机制的效率是非常关键的:
(1)管理人员认识到,他们增进自己利益的唯一方式就是为股东创造更多财富;
(2)他们认识到,他们将分享自己创造的财富。这种机制使管理人员的行为走上正轨,而不需要来自上面的不断规劝。一些公司董事会和大多数薪酬制度的咨询专家忽视了这一点,他们担心无节制地发放奖金可能提高股东成本,使之变得不可接受。他们所忽视的是,奖金的数额是随着EVA的增长而增长,从而股东也能获得回报。例如Armstrong全球公司的管理人员获得的奖金是他们1995年目标水平的2.25倍;这一年公司股票价格上升了60% .
Herman Miller公司的管理人员在l997年财务年度获得了接近5倍于目标水平的奖金,而1998年的奖金高于5倍;在这两年里,该公司的股票价值上升了3倍。
一、前言
企业管理是衡量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就必须做好企业的管理工作。一个好的企业涉及的管理内容非常多,有财务管理、经济管理、人员管理等,对企业财务采取最优化的管理政策可以实现对企业风险与利益的有效评估。好的管理模式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有重要意义。对于管理可以比作一棵大树,企业中不同的角色扮演者大树的不同部位,通过对企业中不同利益进行协调统一,做好管理工作,发挥企业的最大社会价值,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
二、我国目前企业经营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存在不足
现在,随着企业财政税收的项目越来越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就变得非常重要,由于不同的企业对市场经济的参与度不同,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当企业对财政管理中面临的风险意识不到时,会直接导致企业财政经济的损失,不利于企业的发展,造成企业经济损失,不利于企业价值的实现。一些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约束制度,比如:股东对经营者、债权人与企业等都没有做好相关的监督约束工作,使得企业的利益享有权与风险承担责任没有形成平等,存在不对称性,当各自的利益没有得到有效的均衡,势必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
财务是一个企业的命脉,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公司与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财务管理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对财务人员的管理。但目前许多企业中,财务管理过程中仍旧有许多问题,比如:管理人员对于企业财政面临的支付风险、可算风险、债务风险等方面的认识不足,导致在财政管理的工作过程中,出现投机取巧,甚至有违法行为,对工作没有责任感、缺乏积极性,没有一点紧迫感和责任心,对工作的认真度不够,工作态度不是很端正。
(三)缺乏信息化管理
现代社会作为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人们生活与生产中,信息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目前已经被许多企业所采用,实现信息化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信息化的管理能够有效的节约企业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管理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三、经济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有效措施
如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目前许多企业面临的难题与挑战,是所有企业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企业价值的衡量就目前而言主要是通过企业的现金净流量来衡量,一般现金净流量越大,说明该企业的自身经济价值就越大。因此,做好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是实现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与前提。
(一)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能成方圆”,制度的制定对任何企业单位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展有积极促进作用,如果企业缺乏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对于企业而言是非常大的损失,使得企业已经取得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等不能充分的得到施展与发挥,不利于企业价值的实现。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让企业自身的产权尽可能的做到明晰化,建立健全的监督约束机制,协调统一企业各部分管理流程的经济效益,相互协作并制衡,共同促进健康发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做好企业投资工作,选择最优化的投资方式,做好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风险评估工作。
(二)选择合适的财务管理模式,加强员工管理
在对企业进行管理过程中,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财务管理模式,不同企业面临的财务管理问题会有一定的差别,因此需要企业不断的进行考核与选择,选择最能提高自身企业价值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同时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完善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严抓细管,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投机取巧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注重对企业效益的提升,降低企业中劳动消耗,管理学产生于实践,不同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让企业实现低投入、高产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建立信息化系统
现在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因此对企业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发展的趋萦氤绷鳎而且现在随着全球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企业如果想要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就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不断的吸取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自身技术水平进行不断改造提升,与国际接轨,建立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国际影响力。
(四)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优化资本结构可以稳定企业的财务。具体表现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财务风险的降低和财务杠杆高效益。资本结构的合理性要通过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去调整企业的资产、负债、权益和投资的比例。第一,权衡企业的权益资本和负债资本的比例,使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在一个合理的比率上。企业正常经营可以满足债务利息,当企业资金周转不灵时还有多余的空间去举债;第二,提高企业的净营运资本,增加偿债的缓冲垫。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将企业的利润达到最高;第三,从提高投资回报率的角度优化投资结构,调理投资格局,包括长短期投资、固定和无形资产投资、产业和风险投资等。
四、结束语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目前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难题,现在商业竞争趋于全球化、白热化,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够稳中求胜,就必须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顾客满意程度、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注重售后服务工作、积极寻找良好的合作伙伴这些都是提高企业价值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中仍旧存在很多的不足与缺陷,打造科学优化的管理平台可以实现我国企业更好的发展,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杜强.经济管理对企业的重要价值分析[J].经济管理学报,2014(3).
[2]杜兴强.浅谈企业经济管理策略[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3).
1.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百度百科对公司是这样描述的:公司是指一般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或某些目的而成立的组织。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已经超过30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当前,我国企业成份的构成,公司制企业已经占绝大多数,公司制是一种代表现代企业管理的法人治理结构。正如大家所期望的一样,通过国有企业改制等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公司制度,首选在治理结构上对企业进行了变革。并如辞海中对“公司”的定义,营利性是一般公司的最终目的(极少数公益性公司除外),并且贯穿着公司经营的全过程。因此,在公司日常管理中,关注销售,因为它可以关系到公司的收入;关注采购,因为它关系到成本;关注生产,因为它关系到质量,进而影响到销售利润;关注财务管理,因为它关系到资金使用效率。
然而,在当前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中,无论是公司制企业,还是其他形式的企业,大多数都忽略了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在改制设立公司过程中,很多企业都将原来的人事部门改称“人力资源部”,但在实践上,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仍停留在“人事管理”的层面,未能有效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应有作用。
2.对人力资源管理认识的误区
如上所说,出于各种需要,当前企业内部管理劳动人事的部门也大都由原来的人事部(科、处)称谓转变为时髦的人力资源部。然而在大多数企业当中,称谓的转变并未改变其对员工管理的内涵,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大都认为,和销售、财务、生产等与企业经济效益息息相关的部门的区别是,人力资源部门只是服务于生产经营的部门,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可见的经济效益。传统人事部门模式是:一、以事为中心,要求人去适应事;二、重使用而轻培育;三、将人力较多地视为成本,算人头帐,而较少算人力帐;四、被视为非生产、非效益部门,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之外执行人事行政事务的部门。
戴维·乌尔里克(Dave Ulrich)被誉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创者,他最早提出了“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的概念。乌尔里克指出,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
总的来说,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在于管理者是否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生产与效益的部门,因此,有必要理清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经济意义,从认识上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态度,才能更好运用好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促使企业管理向真正意义的“现代企业管理”转变,使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
3.人力资源管理的经济价值体现
与销售、生产、采购、财务管理等直接体现经济效益的管理不同,人力资源为企业创造效益的方式是间接的、隐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维护员工的相对稳定,减少员工流失,避免员工流动频繁造成的经济损失。
流水不腐,任何一个企业都存在人员正常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员工退休;淘汰不适应企业经营需要的不合格员工。除上述情形外的员工流出,可以视为员工流失,一旦出现员工流失过于频繁,就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或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具体表现为:
使用新员工将增加企业支出。
一旦员工流失,为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必然需要另外招聘新员工,新员工到一个新的单位,将增加企业组织培训、学习的支出。在培训学习期间,新员工往往不能为企业创造效益,而企业还需要为这些员工支付工资。
新员工可能出现失误,给企业造成损失。
相比老员工,新员工要进入最佳工作状态需要一个过程,与周围员工的配合也有一个磨合的过程,出现工作质量问题、产品质量问题的概率更高,企业蒙受的经济风险可能会很大,这是企业隐形的成本。
人员频繁流动给知识型企业增加商业秘密泄漏的风险,从而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通过对员工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可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销售业绩,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从而达到为企业增加效益的目的;通过惩罚措施警醒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从而避免公司可能出现的损失。
通过对工作岗位的合理配置,满足对企业业务的需要,同时也可避免人浮于事,同时避免人员过剩,造成浪费。
从上可见,人力资源管理因其管理职能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而且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因素后,将更大地促进企业与经济效益直接相关的各项管理,企业获益不可估量。企业应正视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并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4.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
经济学把为了创造物质财富而投入于生产活动中的一切要素通称为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等,其中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是第一资源。 那么,怎样才能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呢?笔者认为,从大的方面说,一是要做好人力资源的维护,二是要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一种营销类的工作,企业应该从员工需求的角度出发,提供令人满意的人力资源产品和服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和发展人才。企业必须要先赢得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才能赢得客户,因此,要重视员工的维护工作,合理控制员工流动,留住人才,尤其是留住高端人才。 人力资源维护的具体措施有:
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
员工薪酬福利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吸引、培育、激励、保留人才起到重要作用,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其中一个重要手段。
从工作环境到管理风格、人际关系各个方面,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加强企业人性化管理与感情投资,开展柔性化管理,建立人文关怀的管理体制。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看不见的良好的企业文化,比起看得见的薪酬福利制度所发挥的作用更大。失败的企业文化让员工离心向背,足以摧毁企业苦心积累的声誉,甚至给企业造成致使的打击,而成功的企业文化则有可能助力将企业推向一个高峰。
以富士康为例,他为苹果等著名品牌代工,具有超一流的硬件设施,相比珠三角的众多电子小厂,富士康的薪酬福利应该算不错,甚至还配备了心理辅导室,可谓用心良苦,然而仍然阻止不了十三连跳的发生,富士康跳楼事件的频繁上演凸显出其企业文化的弊端,其实质是把人当机器,把劳动力物化为机器和企业追求效率的工具,忽视了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关怀。一系列事件严重影响了富士康的声誉,股价顿挫9%以上。
相比之下,谷歌是一个开放的互联网公司,提供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小团队的工作方式、20/80法则的运用、以及每年1,000万美元的创业大奖等,构成了谷歌独特的企业文化,也正是基于其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基因,促使谷歌团队不断创新,成为全球化运营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
重视员工的开发工作,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能否取得跨越性的发展。
适应企业需要,通过自学、交流、委培、内部培训等多种形式,适时开展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使员工工作能力与技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所需。
重视员工的激励与奖惩工作,激发员工的潜能。通过建立绩效考核、开展合理化建议、劳动竞赛等,促使员工最大程度发挥其创造性,促进企业的各项工作。
鼓励员工参与制订企业愿景,并借重愿景,有效的培育与鼓舞组织内部所有人,激发个人潜能,激励员工竭尽所能,最终达到企业的目标。
在企业内部开展人才储备,支持员工进行事业规划,有计划地对目标员工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员工的提升与企业的发展有机结合。
会计内部控制是企业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适应生产经营管理而产生的,是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会计内部控制的起步较晚,制度不够完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关于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路径分析展开探讨。
1.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1.1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是与企业绩效息息相关的,并且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对企业决策者实现经营目标、获得经济收益有着重大作用,而且还能够确保企业内部各项资产完善和安全。另外,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还可以保证企业各方面信息的真实有效。由此可见,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实施与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2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是企业经济信息的基础。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及时、规范决定了其自身质量的高低。因此,会计信息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对其他经济信息有着制约着作用。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有关的财经法规,是企业合法经营的先决条件,而会计内部控制正是确保它们被切实贯彻执行的主要措施和手段的体现。健全完善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就是健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检查、自我制约和自我调节的内在机制,能够对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以及各流转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并且,对所发生的各类问题也能够及时反映和纠正,从而在根本上确保了国家方针政策和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如实和及时地反映企业状况,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规范性。
1.3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确保会计信息的正确、真实是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健全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能够如实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误和舞弊,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
首先,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由于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无法直接产生经济价值,并且间接效益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出。因此,大部分企业都将把精力主要放在生产和营销上,有些领导认为,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就是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会影响办事效率;其次,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我国大部分企业缺乏知识全面、素质高的会计人才,会计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有些企业根本不符合《会计法》中关于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的规定,聘请无会计证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再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内部岗位责任制不健全,内部授权不充分,职责划分不明确,致使财务控制的功能不能有效发挥,各别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程序不合理,控制重点不明确,管理漏洞也相对较大,从而导致了会计内部控制的作用无法发挥。
3.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议和对策
3.1建立健全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整体机制
机制本来的含义是指机体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这一变化过程的性质。将机制引入到企业的会计管理中,那么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整体机制具体指的是企业会计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联结方式,以及通过这些因素间的联系而完成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实现整体功能的过程和运行方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整体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因素:人员、资金投入、设施、发展计划、规章制度、实施措施以及运作过程等。会计内部控制必须作为总体的系统来进行运作,只有并充分发挥好个因素的职能作用,才能促使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更为高效和规范。在实际的运作上要先落实人员,并组成一定的主管机构确保会计内部控制能偶正常运作。另外,企业必须尽快建立健全与之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督促各相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整治会计工作。可以通过人员编制、添置设施、投入经费以及落实措施等,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系统并使之有效运行,以此来规范会计工作。制度性监督是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主要环节,必须建立完善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财产清查制度、重大事项监督制约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等,以此来确保制度监督有法可以。同时,还应加强对会计的专业培训,使其业务技能和道德修养有所提高。企业可以通过组织财会人员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搞好业务分析、调研、参观、学术研究和后续培训等工作,加强企业内部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不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
3.2加强监督,保证会计内部控制过程的有效运作
企业必须抓好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落实情况,实现对会计工作的有效控制,并且应重点加强对会计核算等方面工作的监督,确保会计内部控制的过程能够有效运作。就监督工作而言,不仅需要财务人员的自我监督和企业专职人员的监督,而且还要有企业外部审计的监督。监督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其一,监督会计信息,即监督所有原始凭证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以此确保会计信息的正确;其二,监督会计账簿,即纠正并制止变造、伪造、故意毁灭会计账簿等行为;其三,监督款项及实物,即督促建立并执行财产清查制度,一旦发现会计账簿记录的内容与款项和实物不符时,需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对于超出企业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职责范围的必须立即上单位有关领导进行汇报,请求查明实际原因,并作出相应处理;其四,监督财务收支情况,即对审批手续不齐全的财务收支,需退回并要求其补充更正。对违反有关规定不纳入单位统一会计核算的财务收支,需纠正并制止。对违反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财务收支,应不予办理。对违反规定的财务收支,应想单位负责人提出书面建议,并请求其酌情处理。对严重违背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的财务收支,需想主管部门或审计、税务机关报告。监督财务报告,要求会计人员对强令编造、指使、篡改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要制止并纠正,必要时需向上级主管领导报告,请求依法处理。
3.3开展内部审计,强化事前监督、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理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监督企业内部经济的核心内容,它在监督企业经济活动、提高经济效益和加强企业管理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发现并纠正企业的财务收支、会计资料和会计核算以及所有经济活动中的不合法、不准确、不真实和不完整的情况等问题,究其根本主要是为了确保企业核算资料的真实完整和企业的财产安全。
事前监督主要是督查会计内部控制的有关制度、措施以及实施情况等,以此来推动会计内部控制的正常发展;事中控制具体是对会计业务中的相关问题,通过审计加以遏止,尽可能减少或避免由于企业违规而造成的损失;事后处理主要是将审计的结果以及解决处理问题的具体方案,提供给决策者加以参看,并协助其纠正失误、解决问题。这样能够使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更加巩固和完善,从而确保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房青.关于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若干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8(12).
[2]耿晨芳.浅析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及有效措施[J].中国商界,2010(12).
关键词 中央企业 经济增加值 经营业绩考核
有利润的企业不一定创造价值,有价值的企业一定能够创造利润。
衡量一个企业或一项投资真正创造了多少价值,不在于其销售收入或利润的多寡,关键是看减去资本成本之后的最终盈余。在考虑了企业的资本属性、资本结构和会计政策的差异后,企业的最终盈余越多,其价值创造能力也就越强。
为引导中央企业做强主业,控制风险,提升发展质量,增强价值创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务院国资委决定从2010年开始,在中央企业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考核,标志着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进入以价值管理为主的新阶段。
经济增加值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一种重要评价系统。
一、与传统的业绩评价系统相比,经济增加值评价系统具有以下方面的优越性
1.客观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经济增加值考虑了全部资本的成本,计算的是经济利润,而会计利润只考虑债务资本成本,将权益资本成本排除在外,无疑虚增了利润。经济增加值衡量企业获取的利润是高于还是低于投资者所要求的最低报酬率,只有高于投资者所要求的最低报酬率,即经济增加值大于零,该利润才是企业真正的利润,如果企业的投资报酬率低于企业的所有资本成本,说明企业实质上发生了亏损,企业财富受到了侵蚀。
2.更好地协调各部门的行动。大多数企业在不同的业务部门使用不同类型的业绩评价指标,如边际贡献、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等,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往往导致不同部门各自为阵,只追求实现本部门利益,对其他部门甚至企业整体利益造成负面影响。以经济增加值为指标对企业所有部门进行业绩评价,为各部门提供了统一业绩评价标准,避免内部决策和执行的冲突,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增加企业整体的经济增加值。经济增加值作为一个综合性指标,囊括了对发展创新、风险等因素的考虑,同时也涵盖了关于基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的要求,企业员工的收益只有在经济增加值不断提高的条件下才能提升,这就把员工利益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利益冲突,使企业内部上下朝着同一个目标共同奋进。
3.促进技术创新。在现有的会计核算模式下,研发费用、无形资产摊销作为期间费用抵减当期利润,降低了会计利润,影响了经营者的当期业绩,所以经营者不希望把钱投到科研开发上,这种情况在高科技公司时尤为明显,因为这类公司的市场价值大大高于净资产,经营者并没有出现经营失误,利润的降低只是由于会计处理方式造成,其结果迫使经营者在项目投资时首先考虑其对会计利润的影响,而不是考虑以此带来的高于资本成本的回报。经济增加值把对研发费用、无形资产投资作为资产负债表中一种需培育的新型资产,这些资产会在将来的经济增加值中相应摊销,从而鼓励经营者进行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投资活动,促使企业经营者自始至终注重长远效益,通过技术创新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完善经济增加值计算方法的相关思考
1.经济增加值计算的有关规定
经济增加值是指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资本成本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为: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х平均资本成本率。
1)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х50%)х(1-25%)。其中:利息支出是指企业财务报表中“财务费用”项下的“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是指企业财务报表中“管理费用”项下的“研究与开发费”和当期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对于为获取国家战略资源,勘探投入费用较大的企业,可以将其成本费用情况表中的“勘探费用”视同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按照一定比例(原则上不超过50%)予以加回;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包括:①变卖主业优质资产收益,②主业优质资产以外的非流动资产转让收益,③其他非经常性收益;
2)资本成本的计算
调整后资本成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其中无息流动负债是指企业财务报表中“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其他应付款”和“其他流动负债”,对于应承担国家任务等原因造成“专项应付款”、“特种储备基金”余额较大的,可视同无息流动负债扣除;在建工程是指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符合主业规定的“在建工程”。
对于平均资本成本率,中央企业原则上定为5.5%。其中承担国家政策性任务较重且资产通用性较差的企业定为4.1%,资产负债率在75%以上的工业企业和80%以上的非工业企业上浮0.5个百分点。资本成本率确定后,三年内保持不变。
2.完善企业经济增加值计算公式中的调整项
由于经济增加值是根据会计提供的有关数据计算得来,为了准确反映企业价值创造的真实情况,避免由于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导致的企业短期行为,在计算税后净营业利润时要对会计上提供的有关数据进行调整。从EVA研究结果显示,精确计算EVA可进行多达160多项的数据调整。但在实际应用中,不可能做到这么多项目的调整,因此国资委出台的经济增加值计算办法,本着简化的原则,只对部分项目进行调整。《办法》规定:税后净营业利润是以会计上提供的净利润为基础,通过调整“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和“非经常性收益”项目计算得来。本人认为除调整上述三项外,还应调整以下几项:
①企业发生的一次性支出但受益期限较长的费用。这类费用如营销费用、开办费用等与研究开发费用性质一样,按现行会计准则规定,在发生时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如果一次性计入当期费用必然使当期EVA减少,影响企业对此类投入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②企业计提的各种减值损失。按现行会计准则的谨慎性原则,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对一些并未发生,但以后可能发生的损失或费用提前计入当前损益,这样也会使得EVA减少。而且这部分损失在资产处置之前并没有真正发生,如果计入当期损益,就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上述两项费用在企业当期损益中占的比重较大,直接影响到经营业绩考核的准确性,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调整。而且上述两项费用的数据取得较容易,可根据财务报表中“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资产减值损失”等账户取得。
三、如何在企业中推行经济增加值管理体系
首先,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统一思想,明确“为股东创造价值”是企业经营的首要目标。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员工在确信EVA观念已经得到高层的承诺和完全认可,他们才会把EVA价值观念看作是一场变革的驱动力量。企业高层最好在公司的各项活动中,不遗余力的向公司员工传达这个信息。通过不断的宣传、强化,才能将EVA价值观念深刻植入公司企业文化,成为文化价值核心。
其次,基于EVA价值观和分析方法,确定公司的战略。必须明确的是,EVA是企业战略分析、制定、实施的工具,EVA不能替代企业战略。基于EVA方法制定企业战略主要有以下6步:
1.以“为创造股东价值”为核心价值观,明确把EVA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评判工具。
2.使用EVA对企业战略进行评估,确定企业总体战略和各单元战略指标。包括:重新确定企业的核心业务、在确定的核心业务基础上对企业资源进行整合(退出、并购、内部资源纵向和横向整合)。
3.对战略目标进行分解,并确定目标的关键驱动因素,针对这些因素,设定经济增加值目标,落实责任者,并制定实施计划。
经济增加值目标=经济增加值基准值+经济增加值期望改善值。
经济增加值的基准值设定很重要,它关系到对企业现状的判断和对企业一定时期环境的理解。一般以企业上一年度经济增加值实际值作为基准值,也可以采用上一年度的实际值和目标值的算数平均值。
4.针对每一步骤,实施人员培训计划,促使员工理解和掌握EVA理念和方法。特别是要让每一个员工明确:我在公司EVA价值管理体系中要但当什么角色?为了提高公司EVA,我应该怎样去做?如果提高了EVA,对我自己有什么好处?
5.根据企业的各层级目标实现必需的关键驱动因素,确定对应的EVA业绩指标。
将经济增加值应用于各个管理层级,促使员工关注价值创造。在落实指标时,必须确认各职能单位实现经济增加价值的关键驱动要素,并且与该职能单元的业绩考核挂钩。
6.制定并实施EVA薪酬和价值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家族企业知识论制度经济学发展路径
家族企业都是当今世界最具生命力和活力的企业组织形式,同时也是出现问题最多,平均寿命最短的企业组织形式。既然家族企业是企业组织的主要形式,而其成活壮大的比例极小,特别对中国的家族企业来说。所有这一切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家族企业如何能够不断创新,持续地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延长企业的寿命。
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家族企业的定义和特征,接着运用知识论和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中国家族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一、家族企业的定义及中国家族企业的特征
1.家族企业的定义
美国著名学者钱德勒对家族企业下的定义为:“企业创始者及其最亲密的合伙人(和家族)一直掌有大部分股权。他们与经理人员维持紧密的私人关系,且保留高阶层管理的主要决策权,特别是在有关财务政策、资源分配和高阶人员的选拔方面”。也有的学者认同美国学者唐纳利的定义,把家族企业界定为统一家族至少两代产生能与公司经营控制权的经济组织。潘必胜认为,当一个或数个具有紧密联盟关系的家庭拥有全部或部分所有权,并直接或间接掌握企业经营权时,这个企业就是家族企业。
综合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家族企业是一个或数个有紧密关系的家族拥有全部或部分产权,并直接或间接掌握企业的经营权,合法传给后代的企业。
2.家族企业的特征
家族企业的特征,也即优势和劣势。其优势是:降低市场契约或企业契约配置资源的交易成本;减少企业内部的委托成本。家族内部关系中的利他主义可以克服由于委托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监督成本巨大而造成的委托问题。家族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组织的主要特征是家族企业的资源配置大部分是通过利他主义和有关的义务确定的,这在企业成立初期资金技术缺乏的情况下作用尤其突出。其劣势是:不能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家族以外的人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产权的封闭型,增加了企业的融资难度;管理方面以人情和伦理代替制度规范,使企业管理制度扭曲;集权式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形成正确的战略决策。其特点:家族企业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差序格局”,受中国宗族文化的影响很大,家族文化这种非正式制度安排是家族企业优缺点的主要根源。
对于如何对家族企业治理取长补短,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学者们多认为,家族企业的发展要实现家族企业的产权社会化、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外部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社会信用机制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立、资本市场的完善等。应当说,这些研究触及了家族企业变革的实质,但对于家族企业必须转变的理论研究似嫌薄弱,下面本人力图运用知识论和制度经济学的方法来说明家族企业变革的内在原因。
二、“知识问题”是家族企业变革和社会化的本质因素
知识按传递方式可以分为可言传的知识和不可言传的知识,可言传的知识可以靠语言记录来进行传递,不可言传知识需要学习者的亲身实践。新知识的获得产生于边际性适应和既有知识的变化,分为突变性的知识增长和适应性知识增长两类。个人要作出决策,就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获取知识),信息的收集需要成本,信息成本是从一无所知变为无所不知的成本,极少有交易者能负担得起这一过程。同时,信息收集的特殊之处在于个人在获得信息之前不可能了解获取某类信息的预期成本和效益。所以知识搜集成本必须被看作“沉淀成本”。信息的收集、新知识获取的成本是单个人或单个组织所无力承担的,因此人们才会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来与他人和其他组织进行分工和合作。
由知识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家族企业只依靠企业主或其家族的知识和经验,是不可能使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企业产权和经营权的封闭性是家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要打破这个瓶颈,家族企业只有使企业社会化,也即是股权的社会化和经营管理权的社会化、监督的社会化,这是家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外之所以有许多百年的家族企业,是与其企业的社会化,广泛吸收社会的知识、智慧、资金分不开的。因此,虽然国外家族企业和中国家族企业都称为家族企业,但其内涵和外延是有区别的,中国的家族企业主要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创业期和成长期,企业的社会化还没有提上日程。欧美的家族企业一般只是掌握部分所有权而基本不掌握经营权,中国的家族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完全由一个家族来掌控。所以欧美的家族企业家族的影响已十分淡化,事实上完成了由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型,完成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社会化。现代企业制度是各种契约和制度的集合,通过这些契约和制度,能够迅速有效地实现信息的收集,降低收集成本,这也是欧美家族企业常盛不衰的原因。中国家族企业受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影响,同时,外部法律制度、经理人制度、融资制度的不健全也阻碍了中国家族企业向更高形式的家族企业发展,阻碍了企业社会化的进程。因此,中国的家族企业由于成本的高昂和对经理人机会主义与败德行为缺乏有效的法律和制度资源约束,始终不能改变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封闭性。中国的家族企业由于不能充分利用社会已有知识,单纯依赖企业创始人和家族的有限知识,最终造成了企业发展停滞或迅速破产。
三、家族企业内在制度向外在制度的转变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途径
有限知识和有限理性是法治社会存在的基础,同样也是企业治理的基础。知识的有限性证明了理性的有限。制度是为减少信息收集和获取新知识的成本而固定下来的经验。制度可分为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内在制度是群体内随经验而演化的原则,而外在制度则被定义为外在地设计出来并靠政治行动由上面强加于社会的规则。内在制度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外在制度则需要国家来制定。内在制度在构建社会交往,沟通自我中心的个人和实现社会整合上具有极其主要的意义。内在制度主要包括习惯、内化规则、习俗和礼貌、正式化内在规则四种类型。
家族企业的制度大多属于内在制度,是中国传统家族伦理观念的产物。血缘、姻缘、地缘、学缘、业缘、构成了企业的内在制度环境,这种内在制度是家族企业创业期和成长期的主要制度,企业主要通过这种关系进行治理。这种家庭与企业合二而一的治理机制在家族企业产生和发展时期,能够发挥内在制度增强企业凝聚力、决策迅速、管理成本低廉的特点,这主要是由家庭存在的利他主义思想和追求家庭共同利益的结果。但随着家族企业的发展壮大,家族成员的利己主义抬头,容易发生利益摩擦。企业发展所必须的社会化也因产权和经营权的封闭型而迟滞,无法引进外部智源和进行融资,权力的过分集中容易导致决策失误,企业的整体利益和家族某些成员的利益容易发生冲突。
要解决家族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也即企业的外在制度。这是因为内在制度有其自身的适用范围,内在制度往往含义模糊,弹性较大,不利于节省信息收集成本;企业主或家族成员根据内在制度管理企业,往往存在偏见和倾向性,不利于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竞争合作的企业秩序;内在制度的执行往往缺乏强制措施,处理结果难以服众;内在制度不能强制企业成员做出可靠的契约承诺,使作为契约集的现代企业组织松散,缺乏竞争力;内在制度的执行和发挥左右往往依靠歧视和排外,区分内部人和外部人,排外性和小规模是内在制度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企业史表明,内在制度只能把企业推进到一定的规模,超出这个规模,外在制度也即现代企业制度就开始处于主导地位,这种制度和家族企业的社会化过程相辅相成,使家族企业成为现代的、开放的、公正、公平的企业。当然,外在制度在家族企业占主导的前提条件是外部法律制度的完善,真正实现依法治国,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完善,社会诚信机制建立。所以外在制度的真正实行还有待于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美)小艾尔福雷德·钱德勒:《看得见的手》[M].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1 经济增加值以及工业增加值概述
1.1 经济增加值概述 经济增加值(EVA)是20世纪90年展起来的一种企业业绩评价方法,由美国Stern Stewart & Co管理咨询公司提出来,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一种全球通用的衡量标准。EVA的核心是衡量价值,它考虑了带来企业利润的所有成本,既包括了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成本,也包括了资本成本,其基本理念是资本获得的收益至少能弥补投资者承担的风险。
1.2 工业增加值概述。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增加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一项基础指标。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即是国内生产总值,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期时期内所生产的和提供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同时也反映了生产单位或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因此,建立增加值统计,将为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提供可靠依据,是建立资金流量的基础。工业企业建立增加值统计,可以反映工业企业的投入、产出和经济效益情况,为改善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依据,并促进工业企业会计和统计核算的协调。
1.3 企业内部考核指标混乱。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很庞大,内部部门很多,而每个部门都各自为政,有自己的业务考核体系,当然,不同部门运用不同的考核体系可能会因地制宜些,但这样一来,各个部门之间的衡量指标就会不同,这会造成企业公司指标的财务混乱,也会加深各部门的矛盾。
1.4 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信息的可信度不高。目前,我国的会计表的失真现象及所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从一个国家的角度讲,可以使市场信号失真造成政策制定的失误,可以干扰市场经济的发展,使资源配置低效劣化,造成大范围的国家利益受损。从企业的角度讲,可以对企业进行误导,使企业的决策失误失去市场机会,便企业的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受损。同时也便会计行业本身深受其害,危害会计工作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规范体系,使内控系统秩序失控,会计秩序混乱,滋生腐败和犯罪。
1.5 企业库存量过大。现代企业处于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竞争压力大,这使得很多企业为了不断货,提高自己的供货能力,大量积压货品。虽然这样可以降低企业风险,能够及时提供买主货品,但这样一来企业的工业中间值会增加,那么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就会减少。
1.6 企业自主创新性低。自主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即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内部的技术突破,摆脱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的,其本质就是牢牢把握创新核心环节的主动权,掌握核心技术的所有权。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
然而我国企业大都是追随者,没有自己的专利与技术,这样一来,企业赚取的只是生产价值链上附加值最低的生产价值,这样虽然工业中间值会降低,但工业总产值相应也会大幅度降低,二者之差工业增加值较之自主创新型企业就会逊色很多。
2 从经济增加值和工业增加值角度对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2.1 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加值更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它不鼓励以牺牲长期业绩的代价来夸大短期效果,也就是不鼓励诸如削减研究和开发费用的行为,而是鼓励企业的经营进行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如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人力资源的培养等等。这样就能够杜绝企业经营者短期行为的发生。因此,应用经济增加值不但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利益,而且也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可见,经济增加值指标非常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技术进步,这对企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转贴于
2.2 终结企业多种财务指标的混乱状况。经济增加值是一个综合性成长指标,仅用一种财务衡量指标就连接了所有决策过程,并将公司各种经营活动归结为一个目的,即如何增加经济增加值,而且,经济增加值为各部门的员工提供了相互进行沟通的共同语言,使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更加有效。经济增加值终结了公司多种财务指标的混乱状况。
鉴于我国企业的大多数企业内部存在多种业务考核体系,使用的衡量指标甚至很不一致,经济增加值提示我们应终结企业的多种财务指标的混乱状况,以此来减少内部部门、员工间的矛盾,增加员工的相互沟通,提高信息的流畅程度。
2.3 尽量提高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信息的可信度。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存在着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而经济增长值指标已经在传统的会计利润指标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但其数据仍来源于财务报表,仍依赖于信息披露的可靠性,若提供的报表不町靠,就会导致业绩评价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提高企业财务会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对于增强实施经济增长值指标的效果很重要。反过来,从经济增长值看企业的经营管理,会计报表的可信度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2.4 清理库存,增收节支。从工业增加值来看,工业总产出越高,工业中间值越低,工业增加值越大,而库存量如果过大,就会增加工业中间值进而降低工业的增加值。
目前各地区国企库存快速上升,应引起企业领导高度关注。建议企业全面开展增收节支活动,增加自有资金,同时建议政府和监管部门加紧引导国有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加强资金使用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在保证企业经营必要开支的情况下,严格压缩运营成本。要号召企业内部自上而下树立节约美德,做到资源共享,物尽其用。这不仅是克服当前困境之所需。也是谋求长远发展之必要。
2.5 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工业增加值理论,工业总产值减去工业中间投入即工业增加值,我们不难发现,如果企业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那么工业增加值就会相应提高。
人是创新之本,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市场竞争愈来愈体现为技术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人才的角逐上。可以说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谁就有了成功的基础。所以企业要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渠道,要以重大科技项目培养和凝聚人才,要以团队引进和以才引才等切实可行的措施吸引高层次人才向企业流动,为企业所用。另外企业还要加大引进人才支持力度。最后企业还要进一步落实各项人才引进的政策,做到工作上具体指导,生活上周到关怀,项目上优先扶持,整合资源、健全机制、优化服务、强化考核,打造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只有这样,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的工业增加值才能提升。
体验经济的产生背景及其核心特征
体验经济产生的时代背景
1998年,美国学者约瑟夫・派恩(B.Joseph PineⅡ)和詹姆士・吉尔摩(James H.Gilmore)全面分析了体验经济(Experience economy),他们指出:体验经济是“以商品为道具、以服务为舞台、以体验作为主要经济提供物的一种新经济形态”。因此,可以说,体验经济是一种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经济,正如20世纪70年代从工业经济转向服务经济一样,我们步入体验经济同样也是经济价值形态自然演进的结果,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将成为大势所趋。
体验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的核心特征
体验的实现与员工参与无必然联系:参照美国市场营销学会(AMA)对服务的定义,服务强调的是员工参与,没有员工也就无所谓服务产品;而体验强调的则是顾客参与,没有顾客也就没有体验商品,员工只是体验过程的配角,而且体验现场不一定需要员工的参与。
顾客成为体验商品的主要构成部分:体验型企业出售的是独特的体验商品,对体验的需求源自顾客内心的期望。由于体验是顾客的个人主观感受,所以企业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形成体验价值的环境条件,真正对体验价值的产生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顾客本身,顾客成为了体验商品的真正主体。
体验价值表现为顾客精神状态的改变:体验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值主要体现为顾客精神状态的“改变”。从本质上讲,消费体验商品所获得的不再是物质效用,而主要是精神效用。体验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顾客精神状态的改变程度与所付出的成本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越明显,则顾客感知的体验价值越大。
顾客对体验付出的经济成本相对不敏感:体验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是顾客的个人感觉(体验的感知成本)。由于顾客消费体验产品主要表现为对个人价值的超越与精神意义的追求,他们往往愿意付出较高的经济代价,因此对经济成本的感知相对不明显。在体验经济时代,一杯经过特殊体验场景包装的咖啡,其价格卖到普通咖啡的几十甚至上百倍仍然会吸引大量的顾客。
体验经济的价值基准及价值链生成
体验经济的价值基准点分析
知识经济的推崇者在互联网热潮中过分强调了技术、信息之类客体的决定作用,而忽视了消费主体的价值,迷失了人类的主导性。约瑟夫・派恩认为:体验经济最终将会取代知识经济,因为体验是一种独立的经济提供物,而知识提供的只是信息,只有独立的经济提供物才能构成经济形态。将消费者的主体价值置于经济的第一位,从主体需求本身来推导供给,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把握了新经济盈利的关键,而这正是体验经济的价值基准点。
不同经济形态的价值链对比
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的生产、物流等活动都是创造价值的过程,它们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特有的价值链,在不同的经济形态中实现价值的组织流程具有区别(见表1)。
体验经济的价值链生成过程
体验经济的价值链是围绕顾客体验的过程而生成的,具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体验前――价值设计阶段:针对顾客的个人价值与体验期望来设计体验剧本,从而形成体验活动与价值创造的主题线索。
体验中――价值生成阶段:整合企业核心资源有效地控制体验现场,创造独特而美好的顾客体验,实现具有强烈冲击的体验感知价值。
体验后――价值维持阶段:超越顾客期望,实现顾客的全面满意(态度―行为―认知三个维度),建立企业的顾客忠诚,维持企业的长期价值链。
基于体验价值创造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构建体验型企业竞争力的意义
体验经济时代的竞争焦点就是对顾客体验感觉的争夺。区别于传统经济时代“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竞争法则,体验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法则将是“美鱼吃丑鱼”、“感觉至上”。以体验价值为核心来构建企业的竞争力,将有助于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设计出令顾客满意的独特体验,不断提高企业附加值,从而建立自身的竞争优势。
构建体验型企业竞争力的原则
构建体验型企业竞争力的基本原则就是以顾客体验为中心。体验价值的创造必须以顾客体验为参照标准,从了解顾客的体验期望出发展开思考,将企业价值生成过程与顾客体验感受的意识流过程对照起来加以管理。顾客对理想体验的心理需求与体验价值的感受将成为体验型企业竞争力设计的重点。
体验型企业竞争力的框架设计
体验型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在于企业与顾客交往方式(场景剧本的设计)、顾客关系维持方式,以及由此提供给顾客的整体感知价值。它包括企业在四个方面的竞争能力:
体验设计能力。体验经济是一种人性化经济,能够针对顾客实现自我的心理期望来实施大规模定制,设计出相应的体验剧本将成为企业首要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创造体验价值的起点。体验剧本设计的独创性以及具有能够满足顾客期望的鲜明主题是关键。
现场控制能力。体验现场是顾客参与体验剧本、实现体验期望的舞台(场景),它可以是体验型企业自己拥有的,也可以是企业对外部资源进行整合的结果。
现场控制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到体验剧本的实施效果,影响顾客的体验感知和满意度。
客户沟通能力。企业通过与顾客的沟通可以影响顾客对企业的认识和感知,同时还可以引导体验过程中的顾客行为。愉悦的沟通氛围将会提升顾客对体验过程的感知价值。
关系维持能力。顾客是体验型企业的核心资源,能够有效地维持顾客关系将成为体验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体验现场经历心灵洗礼的顾客会对体验效果与体验期望作出比较,通过比较,满意的顾客会产生关系维持的倾向,忠诚的顾客则会将这种积极付诸行动。
基于体验价值链的企业竞争策略思考
定位策略
围绕体验价值链阶段分工,准确定位企业的核心能力。体验型企业是以提供体验型产品为主的企业。体验价值链将体验型企业的价值活动进行了有序分解,使企业能够更清楚地发现自己参与体验价值创造的关键环节。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资源,围绕体验价值链的阶段分工,选取相关业务领域对自身参与体验价值创造的核心竞争能力做出定位,从而有针对性地长期培育本企业的体验供给能力。(见表2)
创新策略
立足体验价值的个性化,创建灵活的学习型组织。具有灵活适应能力的学习型企业会不断更新自我,从而针对顾客需要适时整合内外部资源,创造新的体验方式来满足顾客体验的个性化需求。体验经济时代将会出现大量的具有快速市场反应能力、拥有特色核心专长的虚拟型组织:它们或负责体验产品设计与开发,或负责调度体验产业资源;或负责顾客调研与关系沟通,或承担体验外包服务等等。
沟通策略
以了解和满足顾客期望为主线建立新型商业沟通。顾客体验价值的创造来自多个环节的协作,由于体验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主观感知价值,所以顾客的“期望―满意”评价将贯穿其参与体验的全过程。企业在提升自身实际的服务绩效外,应充分利用顾客沟通来有效地影响顾客的总体感知:在沟通范围上开拓泛客户,以了解顾客体验期望和创造体验价值为主线来重新审视客户关系,将有可能把上下游企业或业务也纳入到企业客户的范畴之中。在沟通特征上体现人性化,企业在对客服务过程的各环节中,充分体现“以客为尊、以人为本”的理念,沟通方式更为细致化和个性化,沟通效果更注重顾客的愉悦的心理感受。在沟通方式上呈现多样化,最大程度地体现顾客导向,根据不同类型的顾客实施针对性的沟通方案,有效地引导顾客的体验价值感知过程。
总之,在体验经济时代,企业的主要精力将投入顾客沟通,企业惟有以了解和满足顾客体验期望为主线来建立新型商业沟通,才有可能确立起自己的独特竞争优势。
成本策略
增加企业产品与服务的体验成分,发掘企业利润的新增长点。当咖啡厅因为增加了令顾客倍感温馨的体验氛围而将一杯普通的咖啡买到成本价的几十倍时,服务型企业的成本―利润结构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其盈利模式也出现了新的飞跃。体验经济内生于服务经济,当服务型企业为增加的体验成分而收取额外费用时,体验的边际价值由此实现了最大化。
伴随顾客需求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的不断飞跃,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正从服务经济向体验经济演进。体验经济是一种人性化的经济,以顾客为主体来审视体验价值链将有利于企业从价值创造角度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在企业经营的各环节不断发掘出产品与服务的独特体验成分,可以强化企业独特的核心能力和市场竞争优势。当我们不断从传统经济的企业经营哲学向体验经济时代的企业经营美学演进之时,我们将会惊喜地看到:企业的魅力与日俱增,企业新的利润中心会象源泉一样不断涌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