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文化产业前景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9-0125-03
一、概述
(一)镇江城市水源环境概况
镇江位于南京东南方,是京杭大运河和长江十字交叉口。长江流经镇江市,在市区北部长江形成一个牛扼湖,即内江,面积为8.8km2,是制约城市几条河流水文、水质条件的主要水体。虽然长江水流经南京等大、中城市和上游许多地区,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然后到达镇江段,但由于长江流量大,稀释性强;流速快,紊流扩散作用强,自净能力强,仍然是理想的饮用水水源。以此,我们作为研究镇江饮用水源水质受气温影响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二)溶解氧在水体质量中的意义
溶解氧值(DO)是研究水自净能力的一种依据。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溶解氧越高,好氧生物生命活动越活跃,生物处理效果就越好,水质被净化的程度就越理想。
通过镇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提供的数据,在我们整理这些提供的数据时发现,溶解氧的变化在与水温有紧密关系的同时,与气温也有着相仿的关系,如图1所示。五年温度呈现明显的相关变化,且变化幅度紧密相关。
(三)镇江2005年至2008年气温与水温变化
采集的四年镇江市气象局公布的温度数据,并计算每周的周平均温度,对四年的温度进行统计,并拟合得到温度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由数据统计得到:4年平均周气温:16.60℃;4年最高周平均温度:31℃;4年最低周平均温度:-0.714℃。
季节周平均温度及大致时间跨度如下:春季,在三月至五月间周平均温度为15.99℃;夏季,在五月下旬至10月上旬周平均温度为26.41℃;秋季,在十月中下旬至十一月周平均气温为15.94℃;冬季,在十二月至来年二月周平均气温为4.74℃。
综合以上统计数据,可以得到气温变化呈稳定的季节变化。因而着手以气温为依据研究气温与水中溶解氧的变化是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的。
总体上看,一年的温度变化呈二次函数关系,途中虚线为拟合得到的曲线,曲线方程如果用Y = A + B1*X + B2*X^2 来表示,则其中A、B1、B2的参数值经近似计算后分别为-8.8917,2.47355,-0.0438。其函数校正相关系数为0.9012,标准偏差为3.1074,显著性水平P
Y=-8.8917+2.47355×X-0.0438×X2 (1)
其中,Y代表气温(℃),X是周数(一年有52周,闰年有53周)。
二、气温对溶解氧的影响
(一)两者关系的初步定论
经采集选取2005至2008年四年的镇江饮用水水源情况,作为分析对象。
经过Origin7.5软件的模拟建模,我们以时间为横坐标,得到气温与溶解氧的变化关系。
如图3所示,温度指示在左y轴上,并且由图可明显看出一年内气温整体成倒钟状分布,中间高两边低形态分布。其中第5周是4年中最冷的一周,平均温度在-0.71℃,相对应的平均温度最高的是2007年的第31周,温度高达31℃。
对应右y轴的曲线是溶解氧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变化的大致范围在5.78~11.1之间,单位是mg/L。图中可见其变化呈开口向上的弧状,中间低,两边高,中间略有波动。
把两者的变化图结合后,得温度较低时,溶解氧值偏大,温度升高时溶解氧会有下降的趋势。表现了两者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内在联系。
在水处理的研究中,我们的要求是保持水体有较高的溶解氧含量,以保证水体自净的能力。因此在水温比较低的情况下溶解氧的含量较高,可以保证其效果,而在天气炎热,水温平均比较高的情况下,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必定低于必要的水平,这对于我们的水处理工作是不利的。
(二)建立相关性
排除其他可能影响因素,若以气温为横坐标,以溶解氧的大小为纵坐标,标注每个点来研究之间的函数关系,可得到图4:
其变化大致成负相关,即随气温升高,溶解氧呈减少趋势。如图4,直线为拟合所得直线,其波动情况如图4中的折线。将两者关系拟合线性关系,得函数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Y=9.17573-0.06659×X(2)
其中Y代表饮用水水源溶解氧的含量(mg/L),X为气温(℃)。其中相关系数R为-0.59627,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并且显著性水平
(三)温度对其他参数的影响
1.温度对pH值的影响。利用实测数据用温度作为衡坐标,以水的pH作为纵坐标,绘制出了如上所示的pH-T相关图,如图5。可以得出,水的pH呈现出一种上下波动的变化趋势,最高大小变化可达到2,与气温没有明显关系。
2.温度对电导率的影响。根据实测数据以温度为横坐标,电导率为纵坐标做出了如图6的关系曲线。可以得到,随着温度的升高,水中电导率呈现出一种缓慢减小的趋势,但总体上与温度没有明显的直接关联。
3.温度对浊度的影响。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到图7,以温度为横坐标,浊度为纵坐标的关系图。可得,随着温度的变化,浊度基本上不显示出什么变化的趋势,与温度的相关性也比较小。但是在温度为4℃的时候,浊度的值有突变。此突点可视为受其他外界因素共同作用影响而产生。浊度与温度的变化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浊度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有规律的波动。
4.温度对高锰酸钾指数的影响。同样,在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得到图8。以温度为横坐标,高锰酸钾指数为纵坐标。图中,同样可以得到,随着温度的变化,高锰酸钾指数在一定的范围内做小范围的波动,并没有受温度的很大的影响。同样的,高锰酸钾指数显著突变。它是由一些环境中不确定的因素导致的偶然偏差。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温度的变化对高锰酸钾指数的变化有极其微小的相关影响。
5.温度对氨氮的影响。以温度为横坐标,氨氮为纵坐标,得到图9。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增大,氨氮在小范围内上下波动,但与温度的相关性不明显。在温度的两处特殊点,4℃、7℃、15℃温度下,氨氮的值有较大的波动。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这是由于一些环境综合因素导致的偶然误差。事实上,通过上图也可以看出,氨氮与温度的变化没有必然的相关联系。
三、结论分析及利用方式预测
(一)小结
1.镇江气温以年为单位,统计观察得到温度大致呈二次函数变化关系,呈现的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1)式表现其数值关系。
2.镇江饮用水源水质指标中的溶解氧与当地的气温有着紧密的联系。用线性相关来建立两者的变化联系,可以得到相关系数R为-0.79513的一次负相关。(2)式表现其数值关系。也就是随着气温的升高,溶解氧的含量在水中呈下降趋势。
3.根据两个数学的建模,可以得到,在四年的最高温度31℃下的溶解氧值达到6.68mg/L,已符合国家三级标准。在最低温度-0.714℃时,溶解氧最高值达10.13mg/L,符合国家一级水质,且已达饱和。
4.由气温及其他参数间的建模比较,以及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镇江饮用水体的其他参数与气温的关系没有明显数学模型关系。
(二)利用意义
1.普通的污水处理工艺采用的曝气系统往往需要耗大量的电能来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为响应节能减排的号召,在优化水处理工艺时可以结合溶解氧和气温以及季节之间紧密的关系,针对气温变化来调节曝气的强度。
2.选择在夏季温高条件下增加曝气强度,而在冬季相对减弱曝气程度,可以起到优化能源,调节季节变化带来的溶解氧变化等作用。
3.可以将曝气技术应用在自然水体中,以应对日趋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结合镇江水体的溶解氧变化规律,以利用表面水体溶解氧的变化规律,调节地表水水质。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b)-0211-01
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径研究概述
刘鹏启、邵月在《对我国武术产业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社会发展,2004,12)中提到开发武术产业的措施与对策:(1)建立健全法规体系;(2)开发新的运动项目,确定优先发展领域;(3)加快人才培养;(4)对外交流,扩展市场空间;(5)与媒体合作,建立信息系统。
饶远、张云钢在《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的政策与社会环境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7)中对政府的职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政府要从“办体育”向“管体育”转变,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包含政策引导、规划引导、资金引导,国有体育设施采取“国退民进”的方式。还提出政府要抓好市场的培育建设,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化创造软、硬件环境;对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要与民族文化中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结合。
杨放、何江川在《广西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市场定位与秩序对策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3)中提出产业化发展要经历阶段性的市场定位、市场营销、发展秩序和发展目标等。在《广西民族体育产业化政策研究》(体育学刊,2006,7)中对产业化投资政策的选择、产业化初期的政策选择、产业化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导向政策进行了系统论述。
对于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的路径(策略)进行研究的文章还有《论加入WTO与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龙佩林、钟海平,体育文化导刊,2001),与其它不同的是他提出了要确立战略产业的发展目标,要利用WTO贸易自由环境,由国内走向国际。龙佩林在《论民族传统体育的综合创新及产业化发展》(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中也提出了产业化发展思路,对项目开发、人才培养、运作机制、交流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张涛、张艳平在《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市场产业化研究》(辽宁体育科技,2003)中在传统体育消费市场产业化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方案。论述最为具体、最为全面的要数何江川、杨放的系列研究《民族体育商业化开发状况调查及发展思路―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研究》系列论文研究报告。在《之一》中提出民族传统体育商业化的历程:发掘―整理―开发―产业性经营―市场营销―刺激更大规模的需求―产业化。并从9个方面提出了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之二》中对民族体育产业的相关产业用统计学方法对其关联度进行了分析,本文中的产业化指标体系有文化性因素、经济性因素、产业关联性因素、内部结构性因素、产业覆盖性因素、旅游业的支撑性因素、其他产业的支撑性因素、产业的可改造性因素(弹性)。《之三》中提出了民族体育资源开发与组织培育,含资金积累、市场制度的设计与安排、解放思想、人才培养,还对市场体系进行了论述。总之,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需要有规范的管理、科学的发展观、政府的引导、相关综合人才的培育、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相关行业的联手、多元化的投资主体等,借助WTO自由贸易,经济、体育全球化,旅游业大力发展,国家相关政策支持的机会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化的发展。
2 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的方向研究概况
对于发展方向总体来说就是产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商业化、国际化。这在《广西民族体育产业化政策研究》(杨放等,体育学刊,2006)、《民族体育商业化开发状况调查及发展思路―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研究之一》(何江川,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等中都有体现,并提出发展的路径。
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王岗、王铁新著,2005)一书中提到:“任何一种体育,只有当其形式达到一定的规范后,才能在世界各地交流,加入国际体育的行列,得到广泛的传播。”[1]可见各方向之间是有关联的,失去任何一个方向,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将会迷失方向。只有规范化、科学化了才能社会化、国际化,只有实现了商业化才能产业化。
3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化开发利用的前景分析
在田祖国的《我国西部地区体育旅游发展研究》(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中对我国西部地区体育旅游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旅游群体中,以消遣娱乐、健身康复为目的的旅游者所占比例最大。体育旅游不仅拓宽了社会体育的内涵,也将成为体育产业的重要内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1世纪初,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市场。体育文化产业化是以旅游业、体育旅游业为依托的,因此它也面临着广大的发展空间。
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j将会加大体育产业的消费,使产业化成为可能。借着经济的全球化,体育的全球化,中国进入WTO自由贸易的机会,将资源丰富,人文、社会等价值巨大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加工、整理、包装使其产业化、规范化、国际化的前景是光明的。
4 结语
总之,要抓住机遇,采用正确、合理的手段和措施,发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优势,对其进行加工整理,使其朝着产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商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使其成为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一、引言
2009年7月,继钢铁、汽车等十大产业规划之后,我国政府又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该规划的出台具有划时代意义,意味着文化产业终于被提升到国家层面,作为一种产业受到政府的巨大重视,自此我国文化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春天。《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使我国文化产业开始了一个新的征程,它将站在更高起点上,迎来大发展、大繁荣的契机。
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文化产业以为满足人民文化生活需求为主要目标,以生产和为社会提供精神财富为主旨而发展壮大的一门产业。文化创作狭义上包括电视剧创作、音乐创作、小品相声创作、舞蹈创作、电影创作、文学创作、机械设计、建筑设计。文化产业是在人们消费方式与手段大变革,国际分工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中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被喻为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朝阳产业”。
(一)文化产业发展历程
虽然中国文化产业开始比较晚,但是由于我国政府比较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所以发展迅猛。2009年,我国政府制定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中强调:“文化产业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是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2012年,十报告指出,“着力推进文化强国战略,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
这些政策的出台明显提升了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构成中的战略地位,给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巨大的政策优惠,将有效地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截止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机构有34万个,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员逾500万。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为1200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2012年,第一次突破4万亿元。
(二)文化产业发展特点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日本、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一段距离,如日本的GDP构成中,文化产业总产值占到20%,美国的文化产业总产值约为GDP的22%,由此观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区域差异性明显,文化产业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快,而在经济落后地区则发展较慢。根据统计,2012年我国中东部地区人均文化事业费为36元,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为27元和25元,相差甚远。
另外,我国文化产业中在各行业发展情况也大不相同。电影行业发展最为迅猛,2012年我国电影产量共893部,居全球前三。2010年,我国出版传媒、音乐、广告、电影等行业的增长约为16%,增长情况相对温和。
三、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文化产业的崛起是一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大潮流,我国拥有5000年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人文情怀,有非常的丰富文化资源可用于开发。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发文化产业。
(一)创造巨大经济效益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带动国民消费经济结构的升级,有利于增加就业率和创业水平。文化产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市场需求强、消费空间大,开发价值高、投资机会多,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发展文化产业的效益和作用不言而喻,由于市场空间广阔,可以拉动巨大的消费需求,促进一国经济增长。
(二)保障人民文化权益
要发展一国文化产业,就必须深度挖掘该国文化产品的内涵,努力对其进行合理有效开发,不仅要对各种文化作品与服务进行市场细分,还要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市场运营方式进行操作,努力营造文化气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生活需求。
(三)弘扬中国文化
文化只有得到广泛传播,才能促进不同肤色、不同地区的人们广泛交流。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都有着不同的语言、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不一样的和文化差异,通过文化交流才能增进相互了解,要实现这些,就必须着力发展文化产业,使其相关产品进入不同地域、不同国度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该国人民,达到弘扬中国文化的目的。
四、文化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在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暴露出的问题日益明显,例如对文化产业投资过少、缺少影响力品牌、对外文化交流局限性大、文化输出缓慢等一系列问题。
(一)文化产业投资过少
2012年,全国在文化、娱乐、体育方面的投资达到2400亿元,同比增长60%,但其投资完成额仅占全国城镇投资完成总额的1.2%;2012年国家财政支出为113600亿元,用于公共文化建设仅为155亿元。
我国文化产业接受和利用外资水平远远低于其他行业的外商投资比例,2012年,外商投资额为1117亿美元,只有6亿美元投资在文化和娱乐业领域,仅占全部投资额的0.5%。2012年。与外商签订的直接投资合同中,文化体育娱乐业仅占全部总数的0.5%。我国文化产业在利用外资结构和方向上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融资方面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处境不容乐观。
(二)缺少影响力品牌
如今,商品品牌成为全球经济瞩目的焦点,有影响力品牌意味着巨额、丰厚利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屹立而不倒,就要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文化品牌作为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的双重载体,成功打造文化品牌作为加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意义不言而喻。
每年,全球65%的动画片和动漫产自日本,电子游戏业更是给日本带去巨额财富。2001年,日本文化产业仅次于制造业成为第二大支柱产业,总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9%。美国文化娱乐业以年收入超过400亿美元的成绩早已成为仅次于工业的美国第二大支柱产业。据中国文化产业司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幅为1.5万亿元,仅占GDP比重的3%,和发达国家相比,相去甚远。
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对加速我国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转变我国经济发方式与调整经济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规划》的出台有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但目前还只是一个口号,落实具体政策才是关键。
(三)文化输出速度缓慢
根据《中国文化文物交流年鉴》显示:从1985年到2012年,签订的文化协定从5项变为145项,从协定数量上可以看出,没有发生任何根本性变化。在这一段时期内,中国GDP总量却从9016亿元增长到519322亿元,增幅达5660%。由此观之,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已经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机制、市场、平台尚不完备,文化交流信息不对称。虽然,我国有比较完善的房地产、人才、农贸、证券交易、黄金期货等市场,唯一缺少的是文化交流市场,缺少全民交流就是失去了文化产业赖以生存的土壤,也必然会阻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
五、文化产业发展与投资前景
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国各级政府部门意见高度统一。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接近14000亿元,约占GDP的3%;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04年的1.94%增加至2011年的2.85%,年平均增长23.35%。2011年,我国新闻出版业收入为14569亿元,电子、图书出版物发行量居世界前列。2012年,中国的文化产业产值超过4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5%,总额和比重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2012年,国产故事片上映893部,电影的票房收入达到171亿元,比2011年增加30个百分点。
(一)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是投资最佳选择
根据调查,一国人均GDP大于1000美元时,居民在文化领域的消费就会快速扩张;达到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就会呈快速上升势头;超过5000美元时,就会发生井喷现象。2012年,我国人均GDP达6100美元,步入文化产业消费增长的快车道,是进入文化产业的最佳时机。
(二)文化产业投资空间广阔,回报链条延伸长
2004年,国家统计局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界定包括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文化产业的内容价值可以重复使用、多次消费,产品形式丰富,如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电影、音乐、电视剧、画册等,之后可以把这些产品制作成CD或纪念品,延伸产业链条。
(三)文化产业是国家战略发展要求
我国正在执行“拉内需、扩消费”的政策来应对当前的经济困境,扩大文化产业消费是拉动我国内需,拉大居民消费的最重要且最有效的手段。尽管我国从2003年才开始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但政府部门很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十二五规划”专门强调要施行一系列举措,不断继承、创新我国传统文化,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2009年,我国政府《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和具体措施。这一系列相关政策确定了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的地位,这些政策的出台都说明了文化产业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六、启示
中国拥有世界大最庞大的消费市场,消费潜力巨大,同时也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资源并不等同于生产力,发展文化产业任务艰巨,任重而道远,如市场主体竞争力有待提高,文化产品缺乏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亟待完善,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等。我国要实现文化产业繁荣的远大目标,在新一轮国际分工中占据重要地位,还需要社会、企业和政府提高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识,从而共同努力,通过一系列改革来破除原有体制机制的诟病,强化市场主体地位,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解放市场文化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人才价值,共迎文化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胡惠林.文化产业学[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
[2]张晓明,胡慧林.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林拓.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文化产业热”的到来,全国各高校纷纷开设了此专业,然而它的适应情况不容乐观。因此在新形势下,结合我国文管发展实际,探索促其健康发展的有效对策,已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文化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1.中国文化的传承
我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理性文化的传播中。我们意识到越是在人们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上个世纪70年代曾提出:“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在传统文化日趋淡忘的今天,中国文化更加需要在我们正确的引导下延续。通过新兴的文化产业将其有特色的推广给世人,不仅弘扬了中国的特色文化,而且有助于推动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文化产业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其作用不容小觑。
2.社会整体文化发展趋势
美国学者亨廷顿曾断言,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经济竞争,军事竞争,而是文化竞争。从20世纪70年代起,文化产业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世界的经济格局在也不断的发生改变。从国际上看,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国际产业分工成为垂直产业分工,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取得了新的比较优势。从国内看,文化产业已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公众文化需求有待进一步满足。各文化产业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也在制约着整体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
3.文化产业的特点
文化的娱乐化倾向是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文化的商业价值越来越高。“超女”、“快男”、“中国好声音”等新的电视选秀节目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追捧,说明娱乐业已经在经济增长和文化演进的前沿占据了不可否认的重要位置。
二、文化产业管理的“专业热,就业冷”现状
1.新专业开设如火如荼
为适应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教育部2004年在全国高校中首次增设“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批准了中国传媒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开展文化产业管理的试点招生。目前为止,全国已有近百所高校开设此专业。但各学校的培养定位十分模糊,院系归属也受到影响。其次,课程设置杂乱无章,导致学生并没有学到专业的实用知识,多而不精,以至于对社会的专业对口没有作用。该专业需要掌握的知识量非常的多,不仅要精通理论方面的知识,而且需要具体的操作实践。在没有明确的就业去向下,对该专业的学习只会让人们莫衷一是。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有待于市场的检验。
2.专业热,市场冷
在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问题的今天,就业率几乎成了很多学校和专业生存的“标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亦是如此。据了解,本专业近年来培养出的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有的业界人对该专业的概念很模糊,甚至该专业毕业生的实习机会都找不到。一个专业的市场发展态势炙手可热,而市场反应却如此冷淡。这种困境的原因何在?归根结底在于该专业还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文管专业的人才还未被发掘出来。市场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不仅是学校的教科安排,而且学生本人也需要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学习。
三、应对我国文化产业管理的发展难题
1.立足产业需要,重点培养经营人才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文化事业具有公益性、公共性,而文化产业则具有经营性、市场性。为增强我国文化的竞争力和软实力,国家文化体制的目的旨在培养多数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知名企业。文化产业的应运而生,正是为了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所以培养的人才不应局限于文化事业工作。
2.夯实专业发展基础
首先,要形成完整的专业教学体系,将其从一般专业提升为专业类。与公共产业管理.工商管理等管理专业并列,再根据其研究范围分出明确学科发展方向,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例如,可在一级学科下设立媒介经营管理,影视经营管理,文化经纪人等二级学科。
3.重视企业作用,倡导开放性教学
高校可与企业联合建立教研基地,鼓励学生积极走出校门。企业可以发挥实践平台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聘请精英讲座给学生开展专业培训;而高校可发挥智力资源为企业出谋划策,共同开展课题研究等。这样可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
4.政府和文化产业市场应发挥的作用
政府应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养大众性文化消费市场。推动政府购买基本服务与文化消费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市场可重点发展报刊杂志、图书影像、影视娱乐等产品市场。打造文化品牌,增强文化影响力。
四、结束语
在大众传媒迅速发展的今天,文化产业管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文管专业的学生,会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各方面的素质。也希望中国的文管市场建设越来越好,面对利与弊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借鉴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较好的企业运行机制,逐步实现中国文化产业的创新化,思想化。从而带动经济增长,培养大量的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
[1]官玲.世界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1
[2]李志雄关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热的冷思考.广西大学学报,2012
[3]李梅.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改革探悉.教学研究,200
所谓的动漫产业,就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目前,我国的动漫产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行扶持,但与国际动漫大国相比,还有一段距离,值得欣慰的是,近些年一些专业的动漫人才脱颖而出,一些动漫作品走出国门。
一、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动画产品数量增长出现飞跃截止到2009年12月17日统计,2009年已经各省广电部门审查通过的国产动画片达到275部,总产量已经超过2008年的总量,达到138749分钟。
国产动画片的创作水平、艺术质量也随着动画产量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二)政策上的扶持与资金上的注入。
国家财政设有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文化部于2008年9月启动“原创动漫扶持计划”,对优秀原创漫画作品、漫画创作者、动漫演出作品、演出创作者(团队)、优秀原创网络动漫作品、优秀网络动漫创作者(团队)。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十分重视动画片创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符合条件的动漫企业享受到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文化部还以奖励和补贴的形式,鼓励动漫企业走向世界,促进我国动漫产业国际化。如:对能参加国际知名展会的动漫企业给予鼓励和补贴;对国产动漫产品设出口奖励和补贴专项资金等;影视动画上升到与文学、戏剧、电影相等的地位。由此可见,政府不仅积极扶持原创动漫作品和作者,而且还积极推广原创动漫作品。目的是打造一批具有充满活力的动漫企业和有国际知名度的动漫形象和作品。
(三)一批优秀的动漫作品踏出国门动漫无国界,在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中,中国一些优秀的动漫文化产品以精美的制作、细腻的画面、健康积极的内容,已成为全人类共享的财富,踏出国门。这些代表自己的“拳头”作品,展现了中国原创动漫在国际市场上日渐崛起的价值和地位,是中国动漫产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如:由中央电视台斥资近4000万元打造的52集大型动画系列剧《小鲤鱼历险记》
截至2008年5月中旬,《小鲤鱼历险记》已发行至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印度等51个国家和地区。
二、动漫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中国动漫产业今后发展模式已日渐清晰。
(一)以衍生产业支持原创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动画衍生产品开发是今后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研究的重要议题。目前我国动画衍生产品开发市场整体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必须不断提升动漫形象,为后期动漫作品的衍生产品的开发和挖掘市场潜力积聚人气,以达到获得最大的利润回报的目的。所以企业要努力提升自身品牌认知度,建立合理的产业链运行机制,完善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为衍生产品开发保驾护航。
(二)以3G技术、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新兴动漫产业将使动漫及衍生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动漫产业将借助IT技术,吸收电影、动画以及网络游戏的元素,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手机动漫产业,形成更具生命力、更有发展潜力。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现代文化产业的高端领域,已经成为当今发达国家和地区迅速崛起的重要产业。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于提升我国的传统文化产业,增加传统文化产业的附加值,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与发展
(一)概念
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对创意产业的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其产业范畴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行业。
弗罗里达认为,在美国,社会分化成四个主要的职业群体:农业阶层、工业阶层、服务业阶层和创意阶层。创意设计人群定义:
1.在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创意行业从事创意和设计的专业人士。2.在专业设计制作公司从事创意和设计的专业人士。3.在传统行业相关部门从事创意和设计的专业人士。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迅速崛起,在全球化产业结构的趋势带动下,国际创意产业的发展出现了重要的趋势,即追求规模效益、优化资源、互动渗透和空间聚集。人类经济结构从农业到工业时代,再从工业时代到后工业时代,人类对精神的需求一直提高的产业结构变迁创新产值与营收,将创意概念转化为创新的价值,不只是可以让人印象深刻,同时也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创意产业的精髓是人的创造力,探讨为何全球各大企业不惜以重金网络人才,意图一手打造创新带动营收的目标,不言可喻。
文化创意产业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在文化建设中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对工作、休闲的态度,新媒体的不断涌现,特别是网络的发展,创造文化传播的新的飞跃,带动了文化的消费市场的活力,进而转变产业结构与当代社会的消费内涵,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及国家的发展有了重要意义。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性分析
“创意产业”特别强调开发人的创造力和技能潜能以创造财富的能力,它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方面的作用,可以从四个层面来讲。一是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二是对其它产业的影响,即每投入一块钱在文化产业里,它可能在其它产业领域获得的收益;三是文化的投入可以增进其它产业的竞争力;四是文化的投入可以改变人们生活的品质,改良文化形象。济南文化创意产业园――艺术工厂的成立,将使投资方在房产、艺术品流通、艺术活动策划、艺术家经纪等方面产生巨大收益。
三、济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
济南从2006年开始,努力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着力构筑十个平台,并提出建立“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其中包括:
1.开通济南文化产业网,构筑信息平台。充分借助济南文化产业网这一平台,全面展示济南的文化产业资源、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业活动;及时提供国内外最新的文化产业资讯、各地文化产业成果、专家学者文化产业理论;有效畅通文化产业的信息交流,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文化产业发展。
2.建立文化产业项目库,构筑推介和投融资平台。通过定期征集论证、对外公布、招商推介等形式,吸引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管理等要素的积极参与,拓展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初步建立起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技术先进、机制灵活、优势明显的文化产业体系,将文化资源优势有效地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使文化产业尽快成为济南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推动文化济南建设。
3.建立经营管理人才体系,构筑智力平台。在人才培养上,一是从业内进行选拔,借助驻济高校资源进行人才培养,着力培养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和专业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吸引一批国内外的文化高端人才来济南发展和创业,对能带动整个行业发展的文化产业高级人才,实行特殊政策给予引进。三是协调有关部门建立“文化产业人才信息库”,定期召开文化产业人才供需洽谈会,开通文化产业人才绿色通道,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文化产业人才资源。
4.整合文化社会资源,构筑物质平台。筹备建立济南文化产业协会,切实发挥行业协会在文化产业行业与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作用,通过行业自律、行业研究、行业交流与合作,促进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制定出台鼓励投资的促进政策,让大量的社会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向文化产业,真正实现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
四、济南文化创意产业园――艺术工厂的定位
这里的艺术机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需要注册、不带有经营性质的艺术家工作室,它们纯粹是艺术家的个人创作场所;另一类则是需要注册、从事经营的公司,包括画廊和艺术公司。
1.绘画艺术的工作室包括油画、水墨等多种绘画艺术,强调油画、新材料绘画等现代艺术在所有的工作室中所占比例。2.平面、建筑、服装、摄影等艺术设计工作室。3.画廊4.从事与艺术有关业务的商业公司,如美术用品公司、艺术书店、包装设计公司、文化传媒公司、图文设计公司等。
五、筹划济南文化创意产业园――艺术工厂的工作程序
1.选址。2.在经营许可、场地、管理等方面,申请政府的政策支持。3.确定投资方与合作方,建立股份制合作方案。4.对场地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并开始初步的市场推广。5.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对产业园区进行整体的形象包装与推广。6.招商。7.加强创意产业园区的管理,实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8.通过各种艺术活动、演艺活动等形式提高其知名度,逐步形成园区品牌。
六、济南文化创意产业园――艺术工厂的困难预想与前景分析
2005年有关专家在肯定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分析了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归纳了六个方面,相关内容对我们发展济南文化创意产业园也未尝不是一些启示:
一是对创意产业的认识比较模糊,内涵界定不是很清楚,研究如何界定创意产业的门类,然后建立它的统计数据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二是创意产业单独的发展很快,但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不足,自身的产业链还没有能够有效的整合和延伸,因此还不能充分实现它的价值。三是从行业管理来看,当时上海的创意产业分散在三个不同的主管部门,一个是经委,一个是信息委,另一个是宣传部,协调不是很好,不利于资源的整合和有效的利用。四是园区的管理,虽然上海有很多创意产业园区,但是园区管理有一些刚刚搞起来的,还只停留在做房地产和物业管理上,重形态而轻视业态,不仅缺乏明确的定位和规划,而且内部的协调和交流也还不够充分。还不善于策划和举办各种展示、推广、交流、交易等活动。五是从发展的环境来看,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创意产业主要是中小企业居多,虽然他们有潜力,一定的技术基础,但是都很小,需要社会加以关注,需要激励,需要扶持。
济南文化创意产业园――艺术工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泉城首家艺术创意产业基地,投资方应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对园区规划、行业发展、业户管理等方面实行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将其建立其像北京798艺术工厂、上海莫干山路50号艺术仓库一样的艺术创意产业基地,并逐步发展为集艺术、商品、旅游为一体的园区品牌。
参考资料:
[1]《文化创意产业前沿》.吕学武,范周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
一、全球功能最全的影视产业园区——青岛东方影都
2013年9月22日,万达集团投资建设的全球投资规模最大影视产业项目——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区举行隆重的启动仪式,该项目总投资500亿元人民币,其中文化旅游投资超过300亿元。东方影都位于青岛市区西部,是一个以影视产业为核心,涵盖旅游、商业等多种功能的大型综合性文化产业项目。项目占地37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0万平方米,包括影视产业园、电影博物馆、影视名人蜡像馆、影视会展中心、汽车极限秀、万达文化旅游城、度假酒店群、游艇俱乐部、滨海酒吧街、国际医院等多个项目,是世界唯一具有影视拍摄、影视制作、影视会展、影视旅游综合功能的特大型影视产业园区,计划2016年6月项目一期开业,2017年6月影视产业项目全部建成开业。
东方影都规划的万达城是万达独创的特大型文化旅游商业综合体。中国电影家协会已与万达签订协议,将支持万达集团,并于2016年开始,每年9月举办青岛国际电影节。为保证青岛东方影都建成后的成功运营,万达已与多家全球影视巨头和艺人经纪公司达成初步协议,每年将有30部左右的外国电影在青岛东方影都拍摄制作。同时,东方影都还计划引进50家以上的国内影视制作公司,确保每年不少于100部国产影视作品在此拍摄制作。东方影都的投资建设,将会极大地提升青岛文化产业水平和产业结构。一旦东方影都建成后,不仅会提高青岛的就业率,还会迅速拉动青岛的旅游产业发展,甚至改变青岛城市定位,使青岛成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二、从青岛东方影都看万达集团的文化产业模式
大连万达集团创立于1988年,它从最初一个地方房地产企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现在形成了一个具有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文化旅游、连锁百货四大支柱产业的集团。万达集团的文化产业始于2005年,在此之前,万达集团经历了商业地产——订单地产——城市综合体三个阶段的发展,逐步夯实了它在国内地产企业中的地位。就在这一年,万达集团开始进军电影产业,并将电影产业作为集团的第三大产业支柱来发展。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文化企业,注册资金50亿元,资产310亿元,2012年收入208亿元,已进入电影院线、影视制作、影视产业园区、舞台演艺、电影科技娱乐、主题公园、连锁娱乐、报刊传媒、字画收藏、文化旅游区10个行业。计划2016年收入达到400亿元,进入世界文化企业前20名,2020年收入达到800亿元,进入世界文化企业前10名。
万达集团的文化产业布局是从2009年开始的,万达院线起初在整个集团中的收入只占2%,虽然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但对万达集团的品牌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12年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成立,证明万达集团开始加快了向文化企业转型的步伐。2012年9月10日,万达集团宣布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AMC公司。这一举动让万达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电影院线运营商。2013年9月22日,万达集团投资建设的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区举行隆重的启动仪式。万达集团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迈向了世界文化企业的行列,根据世界知名咨询机构罗兰·贝格的2012年全球文化产业50强报告中显示,万达文化集团在世界文化企业中排名38位。
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组织,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是支柱性产业,它不仅是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也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经济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走入规模化、产业化的轨道上来。文化产业并不是新生的事物,它包含13个项目:广告、建筑、艺术及古董市场、工艺、设计、流行设计与时尚、电影与录像带、休闲软件游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电视与广播,其中电影的制作和发行都属于文化产业的范畴。英国是首先提出文化产业并且将其作为整个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加以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其核心来自于创意,文化产业所要发展的就是具有创造性的产业。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的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纵观万达集团在文化产业领域中的发展,已经可以发觉我国文化产业的巨大发展潜能。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说过:“万达的文化产业模式离不开创新、创意。”从万达集团投资建设的全球投资规模最大影视产业项目——青岛东方影都就可以一窥究竟。首先青岛东方影都的立项是基于中国潜在的电影产业的市场。2005年万达集团成立了万达电影院线,只用了短短四年时间万达院线票房就成为全国第一。2012年万达集团又并购美国AMC院线,这一举措使万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这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开拓了前所未有的市场。但是万达集团并不满足于只是做电影产业链条的最终端,同时还进入了电影的制片领域,打造了完整的电影全产业链。电影是艺术创造的过程,但是仅有艺术创造是不够的,电影必须通过某种形式实现其经济价值,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产业。文化产业的消费方式也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产品和服务,它是带给人精神和文化上独特感受的实体或非实体的存在。青岛东方影都的投资,是对万达集团在文化产业这一领域的发展加上了重重的筹码。
万达集团的文化产业模式不论在规模还是经营的方式上都是独特的,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种产业之间的组合。万达集团的文化产业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依附于万达商业地产的优势。这一点从万达的第三代“城市综合体”这一商业模式就可以看出,万达广场就是这一商业模式的成功案例。而青岛东方影都则是它的更高级版本,它不仅拥有娱乐消费、旅游的功能,同时还是电影产业从制作到发行整个产业链条的所在。 2013年万达集团开始集中大规模建设“万达城”,青岛东方影都则是万达集团的项目之一。“万达城”是万达集团在多年经营商业、文化、旅游产业的基础上,经过4年研究,全新推出的大型综合项目,规划有文化、旅游、商业、酒店四大内容,主题游乐园室内室外结合。这样的文化产业模式是全国首屈一指的,这样不同的产业相互依托、相互支持、相互影响,产生综合效应。
2.利用高科技打造全新文化产品。“万达城”的打造要依靠超高的硬件设施,特别是青岛东方影都的建设,是为了使之成为世界上唯一具有影视拍摄、影视制作、影视会展、影视旅游综合功能的特大型影视产业园区,那么更是要依靠全新技术、全新科技作为其运行的基础。
3.连锁经营的管理模式。万达集团的文化产业经营借鉴了国外跨国商业企业的连锁经营理念。万达集团文化产业的连锁经营管理模式可以理解为“高度集权、目标管理”。这就表现为三个统一:统一品牌、统一制度、统一运营。统一制度和统一运营,可以使管理者做到统一控制财务、人员、合同、战略目标等,体现了集团发展的规模效应。统一品牌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万达的品牌的认同度和忠诚度。
三、青岛东方影都对万达集团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王健林曾说:“中国电影市场已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而且丝毫没有减速,保守估计,2018年将超过北美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2023年前达到北美票房收入的2倍左右。”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电影产业市场是具有相当大的潜力的,中国的潜在观影人群的基数是巨大的,未来世界电影发展的市场是在中国。尽管这是一种比较乐观的观点,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现在中国电影产业所存在的问题,中国每年所制作的影片在800部左右,虽然在数量上我们占据优势,但是无论是在质量还是影响力上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中国的电影产业只是大,但并不强。其问题就在于我们没有形成庞大且强大的产业中心,也没有拍出真正意义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影片,同时没有像奥斯卡那样的国际一流电影节来宣传自己。
自2008年开始,万达集团开始主动由商业地产向文化产业这个方向转型。目前,万达集团已在长白山、武汉、西双版纳、哈尔滨和南昌等地规划开发多个重大文化旅游项目。按照万达集团的转型计划,到2020年万达商业地产的收入比重将降到50%以下,文化和旅游是其两大投资方向。之所以万达集团会有这样的转型,一是因为目前国内商业地产这种“城市综合体”已经趋于饱和,如果继续做下去势必会对万达集团今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危机;再一个就是万达广场在全国的扩张可能已经遭遇到瓶颈期,从目前国内万达广场的分布我们可以了解到,中东部地区的一、二、三线城市都已经落成,但是在西部地区万达广场的扩张速度明显要慢了许多,在西部一些城市其盈利近乎为零,问题就在于这些城市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都是阻碍其继续发展的因素。所以种种因素导致万达集团积极谋求转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通过其独特的文化产业模式,实现万达集团向国际文化企业的迈进。
青岛东方影都是落实国家文化强国方针的重大举措,是万达集团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战略,也是打造中国文化世界品牌的重大推动力。2012年,万达集团收购AMC成为全球最大的院线,这就掌控了电影的放映渠道;接下来跟美国的四大影视经纪公司签约,这就掌握了电影的发行渠道;一旦影视产业园区落成,万达的文化产业集团还掌握着电影的制作渠道;在电影产业园区落成的同时,每年还会举办国际性的电影节,这就掌握了电影的宣传渠道。可以说万达已经完成了在电影产业上的全产业链布局。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具有高附加价值的朝阳产业,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它甚至被称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王健林说:“可以预见在今后10年甚至20年,文化产业将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成为一个增长最快的行业,我们所从事的文化产业,我觉得符合国家大势,做企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顺势而行,不要逆势而行。”中国的崛起光靠GDP是不行的,只有成为文化强国才是真正的崛起。
参考文献:
[1]徐丹丹,孟潇,卫倩倩.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2).
[2]严郁郁.从万达集团并购 AMC论全球电影终端市场变革[J].现代传播,2013(3).
[3]王煊.万达的生意经 万达院线经营模式初探[J].电影艺术,2008(3).
[4]陈桂龙.万达转型文化旅游产业[J].中国建设信息,2013(15).
一、中国动漫史
我国从1926年的第一部动画《大闹画室》问世,发展至今已有86年的历史。其中有许多优秀的代表之作,如《神笔马良》 、《大闹天空》、《葫芦兄弟》、《哪吒闹海》等,但在时期,中国动画进入了低谷时期,改革开放后产业模式化制作的外来动画开始冲击中国市场,中国动画进一步走向衰弱,开始出现粗制滥造的现象,动画内容幼稚简单、画面粗糙。2004年后,中国政府对动漫产业进行扶持,出台相关政策,以行政力量为中国动漫产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为缓解动漫企业资金压力、寻求产品销路提供了有效动力。中国动漫产业出现了新的转折点。
二、国内动漫现状
中国现大约拥有3.7亿青少年,他们是动漫产业的主消费群。据统计数据显示,长期以来,美国、日本等动漫输出大国占据着中国大量的动漫消费市场。其中日本占据中国的动漫市场80%,欧美占据10%,国产仅占10%左右。 另有调查显示,在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而中国原创动漫只占11%。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动漫产品和动漫文化最大的输入国,无论从文化层面还是从经济发展的利益考虑,我国需尽快加强动漫产业发展,扭转局势,使动漫产业的巨额利润流向国内,使动画产业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一支生力军,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中国动漫前景分析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经济进一步融合,加快了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速度,中国动漫产业也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和现代化之路,我国已经迈过人均GDP3000美元的临界点,文化消费能力和水平迎来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虽然国内的动漫行业存在很多问题,但国内动漫业前景是一片光明。国内动漫产业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得到迅猛发展,并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目前全国在建的动漫基地已经有20多个,播出平台不断放大,为国产动漫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无疑中国具有广阔的动漫市场,据估计,我国人口中约有5亿动漫产品的消费群,如果考虑动漫核心消费人群覆盖10-30岁的人群,该部分人口有近3.5亿,直接消费动漫产品的潜力已经非常大。而如果考虑衍生产品,则产值空间更大。中国目前儿童食品每年的销售额为人民币350亿元左右,玩具每年的销售额为人民币200亿元左右,儿童服装每年的销售额达900亿元以上。再加上30岁以下的青年人对于精品玩具、游戏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国动漫衍生产品已经拥有超千亿元产值的巨大发展空间。
四、制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
1.核心人才缺乏
动漫产业的发展需要拥有创新思维、人文素养、科技意识等综合能力的高新人才,我国现在虽有较多的动漫院校,但主要开设动漫制作课程,缺乏对创新思维等的培养,所以我国现在只拥有大量的“动漫制作”人,承接国外的一些来料加工,严重影响中国的原创能力及发展后劲,不利于中国动漫的可持续发展。
2.产业链不完整
动漫产业一般由动画前期市场调研、策划,动画生产制作,动画片营销,动画片的播放,动画片的衍生产品开发经营五个部分组成,它们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其中牵扯众多的行业发展(如策划公司、动画制作公司、广电业、出版业、玩家业、服装业等20多个行业),目前在国内的动画片中,动漫的产业链根本没有建立起来,往往是动画节目的制作后投入播放,其他环节则基本处于被动停滞的状态,好一点的有图书与音像进行出版发行,而玩具和形象授权更是凤毛麟角,动画片光靠播出根本无法得到相应的资金回报,必须通过产品的衍生开发才能实现盈利。而事实上动漫产业的衍生产品发展空间往往大于动漫产品本身。
3.未形成中国的独特风格
中国历史文化底蕴很浓,在动漫题材可发掘的空间大,美国迪士尼以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木兰诗》为基础推出的动画大片《花木兰》,日本根据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改编的《三国志》都风靡全球。但我国在利用这些传统文化时,只是单纯地把神化、传说、历史故事等做成古装的、历史的动画,而文化精髓却丝毫没有融入其中,缺乏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色,未形成中国独特的风格,使作品层次显得低龄化。美国、日本动漫作品往往有其独特风格,如美国动漫作品中往往体现出乐观向上、幽默、英雄主义、温情等,日本则常用坚忍不拔、永不言弃的团队精神贯穿整部作品。
4.市场考察的缺乏
中国的动漫作品在创作前,没有量化的指标来佐证这部作品在推向市场后能带来多大的利益回报,对市场进行考察不完全,对观众口味的把握不到位。因此,中国动漫作品在内容上欠缺趣味性和娱乐性,使得动画多为说教式的作品,不被观众所喜爱,不能取得良好的市场反应。此外,在创作前没有对消费市场进行年龄、性别、作品风格等细分,作品没有针对性和盈利点。
5.思想观念的束缚
动漫作为一种文化还未得到多数人们的认同。受中国传统思想的限制,国内很多家长认为看漫画会让孩子变笨,动漫创作是不务正业,影响孩子的人生发展,对其持反对态度。而且此观念占据着社会主体思维,使得中国动漫创作缺乏良好的环境和空间,制约着中国动漫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72-05 [文献标识码] A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Based on Comparison Between Hangzhou and other Cities
WENG Xuqing
Abstract: Taking the development data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in ten large cities as an example and using SPSS,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in Hangzhou fall far behind that of other cities by extracting common factors of competitiveness wi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mparison.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boos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re proposed. The government should offer necessary support for talent training and employment instructions, offer help in financing and provide referential policies in terms of tax and so on, enhanc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industrial parks, and strengthen IPR. At the industrial level, regional creative design and cultural planning events should be held, references to the government to make policy should be provided and professional support for enterprises should be offered. The enterprises should focus on developing technology, innovating brands and intensifying talent training and retention.
Key word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empirical analysis, Hangzhou
一、引言
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未来的主导产业和推动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国内许多大城市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决策写入政府报告。上海、北京、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崛起,势头强劲,逐渐成为这些城市和地区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杭州作为省会城市,有八千年的文明史和2200多年的建城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环境优美,而且民营经济发达,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和消费潜力。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杭州文化创意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2003年至2008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平均以17.94%的速度迅速增长。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影响,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放缓,增长率为6.23%。2010-2014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再度以较快速度增长,每年增长额在1000亿元左右,平均增长率为23%。
尽管杭州文化创意产业表现出了较强的竞争力,但与国内及国际一流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要进一步提升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推动其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应通过量化评价来寻求可行、有效的途径。
二、研究设计与研究假设
(一)分析方法和数据
为了便于分析,将计量实证分析部分的基本思路归纳如下:(1)确定模型中的分析变量和数据;(2)验证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在多数变量存在高度相关的情况下,确定采用因子分析法;(3)运用SPSS分析工具,提取公因子;(4)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模型;(5)杭州与其他城市进行横向比较;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历年来纵向比较分析(6)提出对策与建议。
模型中涉及到的变量有:地区国内生产总值(X1)、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X2)、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X3)、文化体育娱乐业固定投资完成额(X4)、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场数(X5)、出版物(图书、报纸和期刊)印数(X6)、专利授权量(X7)、文化体育与传媒占财政支出的比重(X8)、每年政府专项资金投入(X9)、文化事业单位数(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X10)、城镇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支出占人均总消费支出比重(X11)、宽带业务用户(X12)、市级产业园区/集聚区(X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14)、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情况(X15)、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文化体育与娱乐业所占比重(X16)。
二、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层面
1.在人才培养和就业引导方面提供必要的帮助。可以与教育管理部门沟通,加强各院校文化创意类人才的培养,增设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扩大相关专业的招生规模。同时,政府可以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解决毕业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2.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融资帮助。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可以为创意企业牵线搭桥,联系相关银行为创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必要情况下,政府可以提供融资担保,甚至贷款贴息,使本市文化创意企业能及时得到资金支持,顺利开展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经营活动。
3.给文化创意企业提供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政府通过对文化创意企业提供税收减免的优惠措施,吸引更多有发展意向和潜力的创意企业加入进来,壮大文化创意产业队伍,提高本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度,实现规模效应。
4.加强产业园区的规划和管理。目前杭州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经达到16个,各产业园区受主导产业、发展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发展方向、培养重点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建议政府部门对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进行统一规划和整合,保留一批工业老厂房和楼宇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创新型、科技型的现代化创意产业园区。
5.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目前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源相当丰富,如果没有法律对这些无形资产进行保护,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就会受到束缚。政府要创新对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模式,不仅要保护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同时要为知识产权交易搭建平台,降低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的交易成本,促进文化创意知识产权市场的规范化。
(二)行业层面
1.组织区域创意设计和文化策划活动。行业协会组织本地区文化创意设计活动,对优秀作品进行奖励和表彰,提高本地区文化创意设计能力和文化策划水平,推动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为政府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行业协会要发挥桥梁作用,对国内相关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政策措施、企业动态等作综合了解,为本市政府部门颁布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3.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专业支持。定期研究园区发展问题,协调相关部门制定技术解决方案。不定期开展专题研讨,为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提供决策参考,搭建文化创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创意企业发展提供引导。
(三)企业层面
1.注重科技创新,品牌创新。科技创新是文化创意企业长远发展之策,文化创意企业应重视科技创新,不能吝啬科研费用。创新地区文化资源,大力开发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文化创意产品,丰富发展杭州文化特色产品。同时,企业要树立品牌意识,开展品牌建设,用品牌的价值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充分利用和开发杭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杭州精品文化品牌。
2.加强人才的培养和保护。为了企业长远利益的考虑,企业可以与相关院校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不仅可以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应有的帮助,同时,为今后企业人才引进打下基础。同时,文化创意企业要做好人才的保护工作,对创意人才进行必要的奖励。
[参 考 文 献]
[1]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0)[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经济已逐渐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如何把握商机、利用本地各种资源优势发展休闲经济成为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衡水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休闲经济应结合本地实际,把重点放在优势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转化上。
一、衡水市发展休闲经济前景分析
衡水市地处河北省东南部,拥有理想的区位优势与便捷的交通条件,纵贯南北的京九铁路与横贯东西的石德铁路在此交叉通过,成为北起北京、南达九龙、东接京沪、西连京广的重要交通通讯枢纽和新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集散地,被经济学家公认为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字交叉”处。
衡水自古为燕赵文化与齐鲁文化交流之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景观丰富,有着休闲经济得天独厚的特色和发展优势。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独具风味的土特产品,美妙绝伦的传统手工艺品,从不同层面凸现出衡水深厚的文化资源。
衡水休闲农业发展迅速,近年来相继建成了迎宾生态观光园、邓庄农业科技示范园、深州蜜桃观光园等农业休闲空间,把农业区建设成为具备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娱乐避暑等基本功能并主要体现自娱自乐生活情趣的体验式主题休闲空间。该类休闲空间的出现,使人们可以欣赏到珍奇植物、世界名优花卉和盆景;可以亲自采摘水果,体验果农在丰收时的喜悦;并可以到特色的农家小院里,品尝具有乡土气息的农家美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该类休闲空间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衡水充分利用以上优势,积极借助媒体,全方位开展城市形象宣传,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2007年全年旅游总收入66470万元,比上年增长36.5%,其中接待国内旅客167.6万人次,创收65545万元,接待境外旅客4810人次,创汇123.5万美元。[1]以发展旅游业为中心,餐饮服务、文化娱乐、农业休闲等行业为主线的休闲产业结构正在形成,发展休闲经济的良好前景已经显现。
二、衡水市发展休闲经济的优势
一是环境优势。衡水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及其休闲空间,为当地发展休闲经济或休闲旅游创造了条件。例如:位于市西郊、占地面积近300亩、自然环境幽雅的衡水迎宾生态观光园,就是一个集绿色餐饮、旅游、休闲、农业科普观光、特菜(畜禽)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休闲空间。把旅游资源、餐饮资源、绿色农业资源以及现代资源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自然”情趣。再如衡水湖,湖区内栖息的鸟类达300种,生长的鱼类30种,具有独特自然景观和草甸、沼泽、滩涂、水域、林地等各种生态组成的天然湿地生态系统,构成了景区赏景、观鸟、品鱼、享受天然氧吧的人间仙境,是休闲观光、旅游度假的理想去处。
二是文化优势。衡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休闲经济增添了文化基础。这里古今名人众多,西汉大哲学家、儒家学派一代宗师董仲舒就生于衡水景县;现有开福寺舍利塔、周亚夫墓、北齐高氏墓群等历史遗迹58处,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6处。[2]同时,品种繁多、美妙绝伦的传统手工艺品更加彰显了衡水文化的地域特色;衡水的“三绝”(鼻烟壶、毛笔、宫廷金鱼)、武强的年画等特异的民间传统工艺,为休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优势,成为发展休闲经济或休闲旅游的文化资源依据。
三、衡水市发展休闲经济的建议
(一)发挥政府的政策性引导作用
发展休闲经济,既是一项民生工程,又关系到产业结构的调整,政府必须介入,正确引导。政府应提供更多的休闲设施,拓宽休闲开发的空间,开辟更多消费者休闲娱乐的场所,比如,在城市规划方面,可以通过政策性引导将各种休闲功能设施如旅游、休憩、餐饮、购物、娱乐、文化、健身等,在同一区域内进行综合设置,在不同的功能之间寻找内在的联系;也可以开发集旅游娱乐、度假休闲和餐饮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以休闲功能为核心的新区,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式休闲服务体系,形成合理的休闲产业发展格局。从政策规范的角度看,要把鼓励休闲消费和扩大休闲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的政策倾向。
(二)挖掘本地优势文化资源,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
衡水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休闲经济应立足本地实际,挖掘优势、突出特色,充分体现地域色彩,形成地域风格,这样发展起来的休闲经济才会具有更旺盛的生命力。能够体现衡水地域特色的优势资源首先是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根据衡水历史文化资源现状及开发的程度,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重点在两方面有所突破:
1.在衡水历史名人的研究、宣传上下功夫。要增强名人意识,通过名人故居、文化墙等载体的建设让衡水形成浓郁的名人文化氛围,让董仲舒等名人文化“走进”人们的视野,吸引游人的眼球,使衡水市旅游休闲经济上一个新台阶。同时,通过定期举办一些高规格、高标准的名人纪念、学术研讨等形式,结合时代精神,大张旗鼓地宣传推介衡水名人,吸引国内外人士来衡水参观考察、学习交流,以扩大衡水在省内外的影响,为发展旅游度假休闲经济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2.大力开发民俗文化资源。民俗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具体性,开发民俗文化资源、通过风俗化的方式最生动最广泛地把衡水独特的风俗文化展现出来,反映衡水自古以来的风土人情是宣传衡水、发展衡水休闲经济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在衡水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上,可以考虑在市场开发和宣传营销上做文章,通过多种手段对富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进行策划包装,加快其向产业化经营转化的速度。
(三)加速休闲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塑造休闲文化产业品牌
休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休闲产业的发展。目前,发展衡水休闲产业重点应放在加速休闲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塑造休闲文化产业品牌上。根据衡水资源特点和产业基础,可以着力开发一些地方特色明显的文化产品,比如可以进一步加大内画艺术、武强年画、陈集剪纸等艺术品的研发和生产,这样不仅可以展示衡水地域特色文化,有利于城市经济多元化、精细化的全面发展,衡水也会因成为特色艺术品的重要基地而受到旅游爱好者的青睐,这对提升衡水城市的知名度、发展休闲经济将大有裨益。
(四)利用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其休闲空间,为衡水发展休闲经济创造了无可比拟的自然条件。衡水湖、衡水迎宾生态观光园、邓庄农业科技示范园、深州蜜桃观光园、阜城万亩森林公园等为发展衡水休闲经济提供了重要的自然和农业资源,以这些资源为基础,大力开发采摘园、休闲观光园等多种具有农村风味的休闲产业,将传统的农副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统一经营、联合开发是利用自然资源发展休闲经济的必由之路。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0.7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0-158-03
一、汉服现状
(一)汉服概况。汉族,早在先秦上古时代被称为华夏族,后因汉朝的繁荣辉煌而更名为汉族。汉服,是汉族的传统服装或者民族服饰,也可称其为汉族衣冠、华夏衣冠、汉家衣冠等。汉服是一种独立的服饰体系,在历史的传承和发展中,有鲜明的风格特色、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风貌,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与现代服饰在制式和风格上有着质的不同。从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几千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汉服体系。博大精深、体系完备、悠久美丽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是非常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不管在讨论和争议中怎样定义汉服,在近几年里不同社会人群再次演绎“汉服”,本神就是当今社会文化的产物。
(二)汉服遭遇。2010年10月16日下午,一位成都女孩穿着一套汉服(曲裾)在春熙路附近的餐厅就餐时,突遇一群大学生围攻,称其穿着和服并要将其服装烧掉,威逼下她不得不在公共场所脱下汉服,最后靠朋友借来的衣服才得以离开现场。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人们对汉服乃至汉文化的知识缺失和淡薄,而且汉族是世界上唯一没有自己的民族传统服装的民族,对于一个拥有高度文明和悠久历史的14亿人口的中国的主题民族来说,是十分遗憾的。
(三)汉服运动。时下,我们可以看到汉服复兴运动在当下社会慢慢兴起。2008年10月,一群年轻人穿着汉服祭祀袁崇焕敬军;北京奥运会时,开幕式中出现的以汉服为代表的中国元素征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选手和观众;2009年10月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汉服倡导者聚会北京,他们一起着汉服,组织汉服知识竞赛,把汉服传到天安门广场,明十三陵、长城当地。这一系列民间或官方的汉服运动刺激着文化产业、服装产业、广告产业等与汉服密切相关的行业领域重新审视汉服在我国的作用和地位,并为之发展另谋出路。
二、会展业视角下的汉服发展前景分析
(一)优势。传统文化复兴推动。华夏服饰的复兴,是华夏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内容。博大精深、体系完备、悠久美丽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是非常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一个坚持自己文化的民族,是不会抛弃传统服饰的。并且汉服的复兴有利于我们对华夏文化的认同,有利于在国际上展示华夏文化的风采,当然有利于华夏文化的复兴。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会展业可以使汉服发展和复兴起到强有力的助推作用。从宏观上来看,会展产业规模日趋扩大,会展品牌项目持续增加,会展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全国各地会展场馆条件有所改善,产业配套逐步完善,这些都为会展业的影响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渐渐变成其发展的优势。
(二)弱势。对于汉服,现在民众对其认识片面,陈旧的思想观念阻碍,导致汉服文化不被广大民众接受和认可,复兴汉服文化的力量也很薄弱。并且国际化和多元化冲击着汉服文化,影响着汉服市场的正常发展。
我国会展业的问题主要有会展管理体制混乱,缺乏统一,权威的管理机构;行业协调不佳,展会规模小,存在无序竞争;缺乏品牌支撑力,展会档次和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明显差距;会展专业人才不足等。这些都为汉服从会展产业角度发展带来了阻力。
(三)机遇。21世纪初随着综合国力的推动和发展,人们开始审视自己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一些人又重新宣导恢复传统汉服并着汉服进行推广。在社会各界,有越来越多的有关人士、社会团体、组织机构开始关注汉服的发展,并为之付出努力。几年前就开始重视汉服复兴,并热诚参加汉服实践活动的同胞,仍然在继续举行着活动,其活动的范围还在扩大,活动的级别也在提高。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会展业在各城市发展迅速,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西部”五个会展经济产业带。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为重点,其会展业发展早、规模大、数量多,专业化、国际化程度高,门类齐全,知名品牌展会集中,辐射广等特点。截至2008年,全球每年国际性展会总开销达2800多亿美元,在这种优良态势的带动下,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势头尤为强劲。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更是增加了中国会展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依托会展产业,结合这些机遇更有助于我们灿烂文化的传播。
(四)威胁。现代服装在经过几十年的衍变后更加简约时尚,更新速度快,对市场的控制力极强。在民众的观念中,旗袍、中山装等老式传统服饰占较稳固的地位。而且,对外开放带来的国际化和多元化浪潮使得日系、韩系、美系服装在民众中日益流行起来。这些在服装文化体系中对汉服文化的发展都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会展业发展过程中,外商注资参与到中国会展市场的竞争当中。随着中国会展大环境的不断优化,外商也非常看好中国会展市场,中外合资的会展企业呈现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他们凭借着丰厚的资金优势,强势抢占了中国会展业的大块江山,对中国会展企业的生存构成巨大威胁。
三、会展业视角下的汉服发展对策
(一)树立品牌。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在会展业品牌建设上到目前为止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环渤海会展经济带、长三角会展经济带、珠江三角洲会展经济带、东北会展经济带和中西部会展经济带,不仅形成了广州、北京、上海三个会展一线城市,还不断地涌现出众多会展二线城市。可以发现,这些城市在经济基础相对较好,随之对文化需求也相对较高。我们可以在这些地区打造品牌相关汉服文化会展活动,宣传汉服文化。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激烈也让各个城市不断重视本市会展品牌的建设,比如大连的时装节、广州的广交会、深圳的高交会、昆明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以及上海世博会等品牌展会。同时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我国通过展览实现外贸出口成交额达340多亿美元,内贸交易120多亿人民币。2013海峡(福州)汉服文化节、2012广州国际采购中心重阳汉服文化节等汉服文化相关会展活动已初步形成规模,达到良好效果。
(二)面向国际。结合会展项目、会展企业、会展场馆、会展服务、会展人才、合作交流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国际化水平,以会展国际化带动品牌化和专业化。以会展国际化促进城市实力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和城市知名度提高,推动汉服文化的良好发展。
民族服饰不是单纯地把“传统”穿在身上,而是将其民族特色与现代元素紧密结合起来,只有结合创新思想、创新技术、创新设计才能更好地被国际舞台所接受。
(三)政府支持。早在2006年苏州私塾主人建议汉服申遗就获政府官员支持,私塾主人傅奇上书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建议尽快申请汉服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信中提到“从《易经・系辞》中的‘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到《辽史》中的‘大礼并汉服’的明确记载,可见汉服的崇高地位,它非但是中国的国服,又影响到某些少数民族以及东方民族的服饰。当事人提倡汉服,不是‘复古’,而是‘复正’,也就是回归到华夏文化数千年的正道上来。‘汉服不是古装,不是戏服,不是民族矛盾’的说法,已经被有识之士认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及时对傅奇做出回应,表示愿意对汉服的价值和真实性、完整性与傅奇相约再作深入学习与研究。
除了政府对文化事业发展的支持,也应该注重会展业发展。我国政府在以往发展会展经济的基础上,应改变和完善一系列支持会展经济发展的方式,并且逐步从较为单一的发文支持,转变为带有实际推动的实质行为。总结各地政府支持会展业发展的举措,主要以三类方式,即政策支持、规范指导、直接推介。
(四)人才培养。我国的会展业飞速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会展专业人才的缺乏一直是制约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对专业会展业人才的培养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会展业比较注重实用性,在编制会展教材时,要注重理论方面的知识,也应当在教材当中体现实践的内容。在教材的编写过程当中,要吸收两种人的智慧,一种是学院派或者从事理论研究的人,总体上把握教材的深度和系统性。这样提供给学生的教材本身就能够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我国在动漫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领域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投入。做好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研究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与发展日趋成熟的会展产业相对接,对汉服文化起到更好的宣传、保护和传承作用。
(五)技术支持。信息化、虚拟化会展技术领域发展的主旋律,而“现场直播式”又是会展信息化、虚拟化的发展趋势,即大量的是用三维、四维或者录像等计算机技术,设计出一种类似于网络体验式游戏的会展模式。网络平台展示汉服文化,将虚拟显示、互联网、多媒体、超媒体、动态数据库、网上交易和只能搜索等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甚至可以使浏览者在网上“试用”产品,获得身临其境的真是感受。这样会大大加强汉服文化对民众感官冲击,带来更好的宣传效果。
四、结束语
可以说,汉服运动与会展业的结合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和尝试。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碎片在慢慢被人们重拾,拼凑出一幅壮丽画面在人们眼前重现。利用了会展业的各项优势,提高宣传力度、节省资源,克服了汉服文化发展的瓶颈,为汉服文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但是这种形式还需要人们通过一段时间来计划和实践。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会展产业和文化产业双方的优势,整体促进我国经济和文化的高速发展,开创一个经济、文化双丰收的会展举办新纪元。
参考文献:
[1] 沈从文.中国服饰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
[3] 张志春.中国服饰文化[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4] 陈莲.漫谈失落的民族瑰宝――“汉服”[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