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轨道交通建设标准大全11篇

时间:2023-05-17 15:36:0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轨道交通建设标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轨道交通建设标准

篇(1)

摘要:我国人口逐年增多,城市化进程逐渐推进,私家车的普及,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日趋严重。城市轨道交通不仅能缓解交通压力和环境压力,还具有方便、快捷、安全,快速的特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标准化的会计核算体系尚未完善,本文对其构建提出意见,希望能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标准化会计核算体系的发展与健全。

关键词 :轨道交通企业;重要性;会计核算体系

在城市的发展迅速和政府鼓励政策的实施下,城市轨道建设将逐渐扩大,完善,本文通过列举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性来说明对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标准化要求的迫切性,通过分析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具体步骤,给大家呈现一个明确的构建框架。

一、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性

20世纪50年代,北京率先开始地铁一号建设,后来天津、哈尔滨也建立起地铁工程。20世纪90年代,一些省会城市开始地铁的建设,来缓解交通堵塞的压力。21世纪初期,国家开始鼓励大中城市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开始大跨度迈进。

从安全方面考虑,我国的大多数城市存在乘车难的问题,在上下班高峰期,车上人员过于密集拥挤,增加了安全隐患。

从城市生活效率考虑,道路拥挤的同时,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对时间的紧迫感加强,需要方便快捷的乘车方式。

从环境污染考虑,经济化水平逐渐提高,私家车也逐渐增多,车辆道路的有限性,造成了路面的拥挤。同时带来的问题是,环境污染日益加重。

地铁,作为当今世界最为高效、最为便利的交通工具,为无数生活在城市的居民带来了便利和快捷。城市轨道交通不但缓解了城市拥挤的压力,而且它的快捷、方便、安全满足了人们的要求。同时,城市轨道交通对能源的利用与消耗减少,较少排放物和污染物减轻了环境压力。安全、准时、高效、环保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势在必行。

二、构建城市轨道交通标准化会计核算体系的重要性

截至2015年4月底,已有39个城市获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并且不断有新城市加入。轨道交通建设资金需求量大、建设工期长,在建的城市都把轨道交通建设列入重点工程,会计核算尤为重要。

然而,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却没有标准化的会计核算体系。标准化体系除了要做到质量有保证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到程序完善、工程造价合理等综合因素,通过建立一个合理的会计核算体系,来让整个系统的运作变的更加清晰,更有目的性。

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标准化会计核算体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帮助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解决具体核算上的一些问题,为企业作出相应的决策,还能为未来做出相应的谋划,所以建立这样的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标准化会计核算体系主要作用:第一,推动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会计核算指南,有利于各企业进行沟通交流。第二,使企业管理者更准确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利于做出更科学的决策。第三,有利于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竣工决算的质量和轨道交通建设的效率。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标准化会计核算体系,对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意义重大。

三、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

城市轨道交通是企业化运行,应当遵循《会计法》,按《企业会计准则》来建立会计核算体系。

应当坚持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注重于收和付,不管是当期收入(支付)还是前期收入(支付),亦或者后期收入(支付),都计入到本期发生额。这种发生制度不利于企业管理者更全面地看出城市轨道交通的经营状况和运营收益。权责发生制则更能显示出这个时间段,公司的建设和经营状况,有利于管理者针对收支做出更好的经济决策,同时有利于公司对以后的经营情况有很好的把控。所以,应该坚持权责发生制,推进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进程。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确定、计算和生成报告。

(1)按立项项目建立会计账户。设置会计账户是建立会计核算体系的关键,是会计体系的基本组成。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应按立项的项目来建立会计账户,为清晰核算该项目的建设成本打下基础。

(2)科学合理确定会计科目。在会计账户设置后,按《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要求,结合企业自身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特点,确定会计科目,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经济业务分条逐笔记录。会计科目应当按照其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设置。建设期,主要核算项目建设成本,按《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确定相应的会计科目。重点是待摊投资科目下科学设置二级核算科目和三级核算科目,进行明细核算。科学设置会计科目为出具基建报表进行分类和整理。运营期,主要核算运营成本,科目设置要根据地铁行业运营的特点和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

(3)进行成本计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成本投资十分高,仔细记录每一笔费用至关重要。建设期,应当按照项目初步设计中的概算内容,对应会计科目进行成本归集、明细核算。成本计算要根据计量支付,对应造价核算到签订的每笔合同和每个对象,不可遗漏。要把项目概算和合同作为主要抓手,对其进行辅助明细核算和整理,从而来汇总核算项目总成本。运营期,应当按科目设置进行成本归集和核算,最后计入相应的运营利润报表。

(4)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报告是对经济活动和经营状况的反映。报告有利于管理者宏观上和微观上更清楚地了解轨道交通企业的建设和经营状况。会计报表依据《会计准则》进行设置,对应相关会计科目按计量和核算的数据进行填列。财务报告应当根据轨道交通企业的实际,对照项目工程初步设计金额,结合自身进行情况分析。

结合企业自身设计会计报表,科学地设置报表要素项目。在建设期,对应项目初步设计中的概算设计概算对比表,反映实际与概算的差异,有利于管理控制概算,也为竣工决算作好铺垫。在运营期,对应费用和相关指标设计报表,反映运营状况,有利于企业管理,也有利于同行业企业进行对标。

参考文献

1.孙庆根,杨向涛,企业如何建立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商业会计,2009(3).

2.何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分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3).

3.张红琴.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构建的初探,中国集体经济,2014( 36).

篇(2)

Abstract: the paper of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elementary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rban rail traffic should stick to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s a whole, region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information intellig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At the same time, urban rail traffic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and improve.

Keywords: urban rail traffic;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91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准时、快捷、舒适、环保等优点,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我国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却非常迅速。目前,国内有近三十个城市正在进行或筹建城市轨道交通,我国已迎来了大规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

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已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转向技术与管理等具体领域,工程建设已进入到网络化、区域化与制式多样化的新阶段。特别是近二十年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实践,表明我国已基本走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初级阶段。随着愈来愈多的城市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今后,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将会进入到一个更加理性、更加成熟的时期。因此,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和管理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有近十个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近三十个城市正在进行或筹建城市轨道交通。特别是近20年来,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进展。近二十年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实践证明,国内在工程建设的许多技术上并不落后。例如:明挖法、盾构法等技术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跨度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接近了国际领先水平。然而,在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规划与设计、关键技术与设备以及运营管理等方面,国内尚有一定差距。

1.1在城市轨道交通机械化施工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所使用的盾构隧道掘进机主要靠进口。

1.2在城市轨道交通专用系统设备方面,诸如:通信、信号、AFC等自动控制系统技术水平与国际相比有一定差距。

1.3在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系统集成能力不强,缺乏具有对工程项目管理、设计、咨询、施工、运营进行全过程管理的专业化公司。

1.4在运营管理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人工较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低。正线每公里运营管理人员接近先进国家的两倍。

1.5在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上国内存在明显不足,尤其在新型交通系统研究与开发方面。

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趋势

2.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统筹化

为加强与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国家采取了先批线网规划再进行项目立项审批的政策,就是从政策上要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统筹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前提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这有利于不同交通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以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建设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一个地上、地下统一规划建设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地面公交之间的接驳换乘产生交通枢纽问题,需要从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上综合规划与设计,充分考虑地上与地下、长途与短途、高速与低速、汽车与火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的立体接驳与平行换乘。目前,国内交通枢纽存在的最严重问题就是乘客换乘不方便,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技术与管理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设计。

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系统技术标准与方案、车辆段与停车场、主变电站、联络线等综合规划方面的专项研究。

2.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区域延伸化

大城市在由单中心结构向多中心城镇区域体系发展的进程中,产生了一种提供由中心城区到郊区城镇(副中心区)的市郊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需求,即市域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市域城市轨道交通站间距大,一般采用公交化运营模式。因此,市域城市轨道交通在交通制式上、线路敷设方式上可以多样化,在系统技术与设备标准上也应适当降低。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在开展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同时,已着手开展市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编制工作,个别城市已启动了市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2.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装备国产化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资规模巨大,而国产化是降低工程投资的重要途径。车辆与机电设备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核心,是确保工程安全、正点运营的关键。资料表明:车辆与机电设备系统占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安总投资35%~40%,运营中车辆零部件维修费在运营成本也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车辆与机电设备系统国产化对降低工程造价、节省运营开支具有重要意义。

篇(3)

前言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的重要手段。轨道交通建设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涉及建筑业、制造业及管理的所有领域,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不仅可推动我国建筑业、制造业的发展,更可带动城市的发展。以新的战略发展观探讨今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在技术层面上,可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技术水平,完成本行业的技术跨越,促进产业发展;在宏观方面,更可引导城市布局的合理发展,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提升城市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但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症结有:规划体系不健全;系统标准不统一;建设周期长,造价高;装备技术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交通设施运营管理缺乏系统整合,管理手段落后;交通安全保障系统不健全等。健康有序地发展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促进技术发展,意义非常重大。

本文即通过我国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分析,得出技术发展趋势及技术发展特点,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技术发展目标,并制定出相应的技术策略。

1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1.1建设现状

     综观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史,从1965年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开工,到目前全国多个城市多条线的同步建设,风雨四十年,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长春、大连六城市10条线,线路总长共计约318公里,除北京地铁一号线和环线近40公里外,其余都是九十年代后修建的。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态势更为迅猛,全国48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已有30多个城市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前期工作,在建线路有8个城市,17条线,线路总长约360公里,共需总投资近1100亿元,运营初期所需车辆就达1582辆。而近期报批的几个城市的建设规划,更是报出了惊人的数字。

     分析这些城市的特点,可以看出,我国2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是我国今后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重点。大致有四种情况:

第一种,具有建设和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的经验,进一步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城市内形成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中发挥骨架作用;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

第二种,具有建成一条线或正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开始进行第二条城市轨道交通的前期工作,尽快形成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走廊的作用,如:深圳、南京、武汉、长春、大连等城市;

第三种,比较多的城市正在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前期工作,例如:杭州、成都、沈阳、西安、哈尔滨、苏州、青岛、鞍山等城市;

第四种,在经济发达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塘地区,正在酝酿建设城市间的轨道交通建设的前期工作,广州至佛山,广州至珠海的轨道交通已开始启动。

初步预测到2010年,将要建设1500公里,需要投资5400多亿元,初步估算新建线路运营初期所需车辆就达6800辆。这样大的需求,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健康有序地发展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促进技术发展,意义非常重大。

1.2技术水平

     我国地铁与轨道交通的发展虽然只有38年的,与发达国家100多年的历史相比较,设计、施工的许多方面并不落后,如明挖法、盖挖法、沉埋法、盾构法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跨度暗挖法和平顶直墙暗挖法我国属国际领先水平。但在综合交通规划与设计及一些关键技术设备和运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尚有较大差距。

     城市轨道交通的机械施工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地铁用的盾构机目前多靠进口。发达国家的暗挖有了新的进展,其中有大跨度的预制块法、预切槽法、微气压法等,在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已有。

     城市轨道交通用的设备技术水平需要进一步研制更新,尤其是通信及信号控制系统仍有差距。建设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存在差距,系统集成能力不强,缺乏具有对工程项目管理、设计咨询、施工、运行管理全过程管理的国际型工程公司。

 

;    运营管理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人工较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低,国外先进国家每公里地铁管理人员在50人以下,而我国则要使用100-300人。

     受大铁路检修工艺思路的,使车辆段与检修工艺设计落后,车辆段工艺流程不合理、确定的工艺、设备往往不能满足要求,造成浪费。

     在新型交通系统方面,世界各国根据城市特点已开发了轮轨系统、直线电机系统、跨座式单轨系统、无人驾驶新交通、磁悬浮系统、空中客车等制式,并在城市交通中占有一定比例,而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制式仍以大运量的轮轨交通为主,需要开展相关新技术的研发。

1.3经济水平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承担了大量的客流,在城市的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城市随着运营里程的增加与延续,轨道交通网已初具规模,公共交通运量的比重大幅增加。另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拉动了内需,使土地增值,促进了沿线的开发,加快了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有两个途径,其一为降低造价;其二为提高经济和效益水平。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规模大、造价高、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投资动辄几十个已甚至上百个亿。据统计资料显示,在总投资的工程费(包括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预备费等)、车辆购置费、其他费用、借款利息中,工程费约占工程总投资的60%-70%,车辆购置费约占工程总投资的10%-18%,其他费用约占工程总投资的10%-18%,借款利息约占工程总投资的4%-8%。降低工程费是降低地铁造价的主要手段,通过合理规模的确定、结构形式及施工的优化等措施降低土建费用,通过设备国产化降低设备费用。轨道交通的投资控制由于各有关单位较为重视,已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另外,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所带有的很强的社会公益性,巨额的投资多由政府负担或筹措,在市场化等方面还应进行探索。

1.4技术交流及技术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引起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有相当多的设计、施工、车辆、设备制造和科研单位、院校积极参与地铁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已有国外的咨询公司和一些设计施工企业开始参与和关注我国的地铁、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大量国内外交流和国外技术考察推动我国地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国外先进的车辆设备和设计施工技术的引进推动了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不断提高。

     到目前为止,建设部组织编写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地铁设计规范》、《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测量规范》已批准实施,使我国地铁、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施工、勘察测量纳入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轨道。

2技术发展趋势

2.1技术发展特点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突出显示以下特点:

1)由最初的一个城市发展成20多个城市同时建设,引发出对统一建设标准的需求;

2)由一个城市的一条线发展成网络的多条线,引发网络化带来的规划、客流预测、综合经济评价、枢纽换乘等技术问题;

3)由单一的传统轮轨模式发展成多种制式并存,目前已在建和准备实施的制式已达6种:大运量地铁、中运量轻轨、跨座式单轨、城际快速铁路、磁悬浮、直线电机系统等,引发出对新型交通方式的成套技术研究需求。

2.2大运量、中运量、市郊线多种形式并存,轨道交通发展呈多样化

    从上节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已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尤其是城际轨道交通线和市郊线的建设越来越多。

     我国首条城际轨道交通线为广州到佛山的广佛线,线路总长约34公里,贯穿佛山、南海及广州市区的中腹地带,速度超过120公里/小时。它的建设是综合考虑区域发展战略需求和整个路网的协调性与匹配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功能定位,即解决佛山组团中心与广州的交通需求为重点,并兼顾各组团内的交通,以城际交通功能为主,城市轨道交通为辅。广佛线预期实现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启动和完善区域立体化交通体系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广佛都市区协调发展战略;增加区域性城市集聚效应,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

广佛城际轨道交通线在某种程度上已脱离了一般意义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由于它在珠三角区域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路网中的核心作用,作为国内第一条城际轨道交通线,其规划与建设的经验,对后续城际轨道网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线路长度将达一千多公里。

目前长江三角洲区域、大京津地区等也正在筹划城际轨道交通线。

     除城际轨道交通线外,市郊铁路系统也逐步开始建设。如北京正在构建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包括连接市区与郊区的(l线)昌平线、良乡线、顺义线、亦庄线等将达160公里。

2.3新型城市轨道系统开展研发

1)直线电机系统

     2003年,随着广州地铁4号线及北京首都机场线方案的论证,直线电机系统逐渐引起各方的关注。根据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其中4号线、5号线、6号线、7号线将采用直线电机系统,至2010年,总长将达到107公里。

2)跨座式单轨系统

     跨座式单轨系统最多于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美国也有应用。在我国首次引进的跨座式单轨交通方式是重庆市。具有占地面积小、爬坡能力强(60‰)、转弯半径小(r=100),可以因地制宜,穿遂道、爬高坡、沿着江岸翻山越岭运行,非常适应山城的特殊地形。单轨系统采用低噪声和低振动设备,车轮为充气体橡胶轮胎,运行时噪声远远低于城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声级75.8分贝。

直线电机系统和跨座式单轨系统都属于中运量系统(单向高峰小时2万人),因其具有曲线半径小、爬坡大、噪音小、造价低的特点,在国内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3)快速轮轨系统

     因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塘地区区域快速交通网正在筹划建设,则速度大于120公里/小时的快速轮轨系统的研发势在必行。

3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策略

3.1加强宏观领导和管理,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产业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已初步形成了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加强宏观的领导和管理,促进和引导其健康高速地发展,势在必行。在产业发展方面,建议成立国家级的协调机构,重点解决:

1)制定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及实施计划;

2)制定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的相关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建设标准。

3)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相关产业投融资政策,指导建设资金的筹措、管理和使用。

4)制定相关的法规,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事业的快速、有序、健康的发展。

5)依法规范业主行为,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标准和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6)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的工作及监督、检查。

7)协调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的重大。

8)加强产业服务,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3.2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实施规划

1)建立城市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体系,建设市郊铁路、地铁、轻轨及小运量的有轨电车网络组成的轨道客运系统,改善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服务,同时为市区边缘集团和郊区新城的开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持,并同步实施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方便快捷的衔接换乘。

2)规划应考虑地下、地上、长途、短途、高速、低速、汽车、火车等多种交通工具的立体接驳、平行换乘以及加强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工作。城市交通网络规划和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形成一个地上、地下统一规划建设的城市发展模式,最有效的利用资源,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建设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3.3促进技术研发,提高产业水平

     开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及新型交通系统成套技术的,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技术水平,完成本行业的技术跨越,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促进产业发展。

     技术研发的总体目标是:提升轨道交通的整体建造及技术装备水平;形成标准化、模块化的系统模式体系及标准体系;实现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信息化及无人驾驶卫星定位控制;建立一整套高度智能化的事故防范预警系统和应急疏散系统;建立多数据源的城市轨道交通三维数据库;建立便捷、安全、环保、节能、低维护的新型交通体系,使城市轨道交通成为城市交通的骨干方式,并带动相关及产业的发展。

其主要研究包括:

1、大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与运营重大技术研究

1)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研究;

2)标准化、模块化系统及标准体系研究。如车站的标准化和模块化研究

的内容集中在车站的组成内容、车站设计理念、车站合理规模、新型施工建造技术研究等;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及乘客信息管理技术;

2、新型轨道交通制式及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环保、安全、节能、经济的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研究,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技术水平,建立成套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重点研究:

1)直线电机成套技术系统;

2)导向式轨道交通新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车辆、轨道结构、电机、感应轨、供电轨、供电和配电、列车自动控制、通信、自动检票系统、站台屏蔽门、运营、养护维修等内容的匹配与系统集成及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

3、轨道交通重大装备关键技术研究

     重点研究施工装备技术和运营装备技术。包括新型车辆制造技术;列车自动化控制技术;先进的施工及装备研究;新型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装备研究等。

4、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综合研究具有高度智能化、集成化的快速反应事故防范预警系统和安全疏散、救援系统,保证轨道交通乘客安全。并能对突发的事故,尤其是恐怖性事故提供紧急疏散预案。

5、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控制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必须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相互协调,甚至提升当地环境的品位,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控制研究主要包括地下车站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高架及地面线景观、环境及控制对策等。

6、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研究

     构建多元化投资主体,拓宽多种投资渠道,研究探索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跨越式发展提供可靠的财力支持。

3.4发展多层次的城市轨道交通

     根据功能、运量、经济实力、城市环境特点,确定线路的功能定位,选择不同的城市轨道交通制式,发展多层次的城市轨道交通。

3.5进一步实施设备和国产化政策,提升技术装备水平

篇(4)

20世纪50年代,北京率先开始地铁一号建设,后来天津、哈尔滨也建立起地铁工程。20世纪90年代,一些省会城市开始地铁的建设,来缓解交通堵塞的压力。21世纪初期,国家开始鼓励大中城市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开始大跨度迈进。从安全方面考虑,我国的大多数城市存在乘车难的问题,在上下班高峰期,车上人员过于密集拥挤,增加了安全隐患。从城市生活效率考虑,道路拥挤的同时,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对时间的紧迫感加强,需要方便快捷的乘车方式。从环境污染考虑,经济化水平逐渐提高,私家车也逐渐增多,车辆道路的有限性,造成了路面的拥挤。同时带来的问题是,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地铁,作为当今世界最为高效、最为便利的交通工具,为无数生活在城市的居民带来了便利和快捷。城市轨道交通不但缓解了城市拥挤的压力,而且它的快捷、方便、安全满足了人们的要求。同时,城市轨道交通对能源的利用与消耗减少,较少排放物和污染物减轻了环境压力。安全、准时、高效、环保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势在必行。

二、构建城市轨道交通标准化会计核算体系的重要性

截至2015年4月底,已有39个城市获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并且不断有新城市加入。轨道交通建设资金需求量大、建设工期长,在建的城市都把轨道交通建设列入重点工程,会计核算尤为重要。然而,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却没有标准化的会计核算体系。标准化体系除了要做到质量有保证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到程序完善、工程造价合理等综合因素,通过建立一个合理的会计核算体系,来让整个系统的运作变的更加清晰,更有目的性。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标准化会计核算体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帮助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解决具体核算上的一些问题,为企业作出相应的决策,还能为未来做出相应的谋划,所以建立这样的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标准化会计核算体系主要作用:第一,推动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会计核算指南,有利于各企业进行沟通交流。第二,使企业管理者更准确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利于做出更科学的决策。第三,有利于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竣工决算的质量和轨道交通建设的效率。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标准化会计核算体系,对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意义重大。

篇(5)

城市轨道交通是人们出行的关键,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运营管理,有助于提高人们出行的安全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减少城市交通的拥堵情况。但目前我国城市交通运营管理中还存在诸多管理制度不健全、标准不统一、管理模式多样化,以及缺乏管理人才、资源、技术支持等问题,文章就上述一些问题给出了详尽的解决方法。

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标准不一致

由于我国城市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城市的建设规模和建设质量也不尽相同,而且各地域的民俗、生活习惯等也不相同,因此,各城市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资力度上也并不统一。该种现实情况通常会导致不同城市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标准,从而降低了运营协调管理的效率,容易发生浪费运营资源的现象,不利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高效管理。

(二)安全评估存在偏差

为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运行,就要做好安全评估工作。然而在实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或部门并没有对城市轨道投入运行前的安全措施进行相应的检查,比如缺乏安全监管,未对消防工作进行验收等,安全评估工作不到位;在轨道交通投入使用后,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缺乏对轨道交通运营情况的检查,更没有召开专业的安全会议对交通运营情况进行评估,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情况堪忧。

(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效率低、成本高

目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由政府财政部分进行投资和运营的,使得城市轨道交通处于垄断运营状态,缺乏必要的市场竞争力,致使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成本较高,效率较低,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另外,很多城市地铁车站中的相关设施、设备的造价较高,使用率却偏低,导致地铁车站的总造价提高;同时,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时,缺乏对城市实际情况的考虑,出现了超载或空载的线路,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的总体利用率。

(四)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现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体系主要参照铁路的运营标准,来建立自身的运营管理办法,另外,其也参照上海等发达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办法,建立自身管理制度,这造成管理制度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运营管理制度不相符的现象,而且不符合当前城市的发展速度和社会模式,影响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能力的对策

(一)引入竞争机制并统一规划管理

当前,为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效率,需引入竞争机制,使规划管理系统化、统一化,使管理制度更为全面,改变管理标准不统一,管理模式多样化的现状。同时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因此,作为地铁公司,应全面提高自身提升运营管理效率的意识,改变经营者垄断的局面。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升地铁盈利能力,积极引进民间的资本,为轨道交通行业的繁荣与发展提供资金保证,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步伐。

(二)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

现阶段,我国有很多城市实行地铁运营,随着网络化运营的深入,很多大城市的客流量持续攀升,很多车站需要限流,才能保证运输的畅通。从城市轨道交通的长远发展来看,需要积极加强安全管理和责任监督,保证线路运行更加安全。同时健全国家的相关规定,完善安全运管理制度以及法律体系的建设。新开通的线路需要进一步规范其条件,保证验收的严格执行。对于已经投入运行的城市轨道线路来说,需要提高其服务水平,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现状,对其进行安全评估,健全安全评估体系,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规范化、安全化。

(三)科W规划轨道交通规划

城市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要考虑很多因素,而轨道交通规划则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通常情况下,会在郊区或者城乡结合部设置轨道交通线路的两端。从以往城市发展建设的经验来看,地铁线路所到之处,对于沿线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很多郊区的荒地成为现代新城。不过其中也有特殊情况的存在,如果线路终点选择不合理,则周边的商业、楼宇等配套设施很难跟得上发展,这也从实例证明了,仅仅依靠轨道交通带动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在进行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时,一定要遵循统筹兼顾的原则,结合城市远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发展目标,科学合理地制定轨道交通规划,从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利用率。

(四)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

篇(6)

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准时、快捷、舒适、环保等优点,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已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转向技术与管理等具体领域,工程建设也已进入到网络化、区域化与制式多样化的新阶段。因此,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和管理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下面本人结合多年工作和理论研究经验,主要就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建设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和管理等方面浅谈几点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1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1.1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

(1)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具有固定线路,铺设固定轨道,配备运输车辆及服务设施等的公共交通设施。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

(2)“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包含范围较大的概念,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1.2城市轨道交通的作用

⑴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干线,客流运送的大动脉,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建成运营后,将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出行、工作、购物和生活。

⑵城市轨道交通是世界公认的低能耗、少污染的“绿色交通”,是解决“城市病”的一把金钥匙,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⑶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建设史上最大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对城市的全局和发展模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3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

城市轨道交通种类繁多,技术指标差异较大,世界各国标准不一,尚无十分统一的分类标准。一般按运能范围、车辆类型及主要技术特征可分为:有轨电车、地下铁道、轻轨道交通、市郊铁路、单轨道交通、新交通系统、磁悬浮交通七类,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2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现状

近20年来,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进展。近二十年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实践证明,国内在工程建设的许多技术上并不落后。例如:明挖法、盾构法等技术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跨度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接近了国际领先水平。

2.1在城市轨道交通机械化施工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所使用的盾构隧道掘进机主要靠进口。

2.2在城市轨道交通专用系统设备方面,诸如:通信、信号、AFC等自动控制系统技术水平与国际相比有一定差距。

2.3在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系统集成能力不强,缺乏具有对工程项目管理、设计、咨询、施工、运营进行全过程管理的专业化公司。

2.4在运营管理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人工较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低。正线每公里运营管理人员接近先进国家的两倍。

2.5在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上国内存在明显不足,尤其在新型交通系统研究与开发方面。

3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趋势

3.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统筹化

目前,国内交通枢纽存在的最严重问题就是乘客换乘不方便,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技术与管理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设计。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系统技术标准与方案、车辆段与停车场、主变电站、联络线等综合规划方面的专项研究。

3.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区域延伸化

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在开展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同时,已着手开展市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编制工作,个别城市已启动了市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2.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装备国产化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资规模巨大,而国产化是降低工程投资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制造企业通过与国际企业合作进行产品开发与生产,使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也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成本。然而,国内更应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提高,做到自主研发并真正实现国产化,逐步开发研制关键零部件及易损易耗备品,在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大幅度降低工程成本。

3.4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信息智能化

智能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高新自动控制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综合体现,它是充分利用信息传输和自动化处理技术,在提高现有交通设施利用率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系统技术标准较高,但整体集成水平不高。因此,国内应该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研究,综合研制具有高度智能化、集成化的快速事故防范预警系统和安全疏散、救援系统。

3.5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环保节能化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必须重视协调生态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问题。建设生态城市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有关设施(如风井、出入口、冷却塔等)提出了更高的环境要求。为使城市轨道交通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城市轨道交通应当加强环保与节能研究,技术装备与管理过程中应当协调好安全、环保、节能、低维护之间的关系。此外,在建设集约型社会的要求下,如何节省建设投资及运营成本,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发展的管理策略

4.1加强宏观领导和管理,成立国家级领导与协调机构,会同规划、技术与运营等部门,协调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规划及实施计划,明确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的相关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建设标准,并在适当时机制定相关法规,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行业的监督管理和组织协调,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快速、有序、健康的发展。

4.2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业水平。开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成套技术研究,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技术水平,完成行业技术跨越,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促进产业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研发机构与运营商应就技术开发项目的立项、筹资、研发、鉴定、知识产权管理等密切合作并达成一致性意见,以促进技术开发项目管理有序、高效开展。

4.3促进技术整合并加强协同管理。技术整合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一种形式,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解决技术创新问题的一种快速有效途径。它是通过系统集成的方法评估、选择适宜的新技术,并将新技术与城市轨道交通现有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推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一种创新方法。技术整合的过程管理注重新旧技术的相融,其核心就是合作各方的协同管理。

篇(7)

2.重庆轨道交通民用通信系统建设模式探讨

我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民用通信系统的建设,根据投资方的不同,可划分为轨道方投资建设和非轨道方投资建设两种模式。这两种建设模式在重庆轨道交通民用通信系统建设过程中均有采用,本文拟结合重庆的建设情况,论述两种模式的优、缺点,以期寻找一条轨道交通与通信运营商双赢的道路。

2.1 轨道方投资建设民用通信系统。重庆轨道交通二号线是我国第一条跨座式单轨线路,目前开通运营较场口-新山村段长19.15km,包含三座地下车站及区间隧道。重庆轨道集团在二号线工程建设时,自主投资建设了民用通信系统,并于2005年6月28日二号线开通运营时,在市政府及市民等各方的强烈要求下,将民用通信系统投入使用,信号覆盖二号线的较场口、临江门、大坪三个车站(站厅、站台),大坪、临江门隧道区间、曾家岩车站人防通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1.1 轨道方投资建设民用通信系统有以下优点:

1)重庆轨道集团在投资建设民用通信系统过程中,统一协调设计、建设、监理等各责任部门,统筹安排所有的建设项目,落实责任人,准确把握各项工作的时间进程,从而确保民用通信系统与轨道交通同步开通。

2)重庆轨道集团在安装民用通信系统设备之前,已经在二号线内进行了各种测试,证明民用通信系统的使用不影响列车运营信号、专用无线通信、公安通信、PIDS等与轨道交通运营密切相关的各系统,从而降低设备管理风险。

3)重庆轨道交通二号线的民用通信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均在轨道交通内部人员的监督管理下完成,提高了轨道交通建设期的安全性;二号线开通运营后,重庆轨道集团制定了严格的设备巡检制度,定期的维修养护制度,从而杜绝运行列车发生事故的安全隐患。

2.1.2 轨道方投资建设民用通信系统有以下劣势:

1)由于重庆轨道集团不是专业的民用通信系统建设单位,故在轨道交通开通前2-3年就要求通信运营商提供民用通信系统的标准,以利于及时开展规划、设计,但是由于通信技术发展革新速度快,给设备的升级改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由于通信系统设备非集中采购,设备招标价格高,这就导致了重庆轨道集团与通信运营商在商务洽谈中的分歧较大;而且,民用通信系统建成后,却未能及时与通信运营商签订协议,迫于舆论压力而开通使用后,导致在商务洽谈中的被动局面。

2.2 非轨道方(通信运营商)投资建设民用通信系统。重庆轨道交通一、三号线采用的是通信运营商投资建设民用通信系统的模式,目前两条线路均处于合同签订完成,设计工作积极开展,进场施工即将开始的阶段。其中,一号线长36km,地下车站16座,地下区间22.4km;三号线一、二期长42km,地下车站10座,地下区间13.52km。经过与通信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的多次洽谈协商,对轨道交通资源使用租赁及管理服务的相关事宜达成了共识。

2.2.1 非轨道方投资建设民用通信系统有以下优点:

1)三家通信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根据各自的技术要求建设民用通信系统,有利于通信设备的升级改造,且随着国家工信部出台的“共建共享”文件要求,三家运营商共有设备统一建设、使用,可以降低建设成本。

2)三家通信运营商实行大规模集中采购各自适应的设备,建成的民用通信系统的价格比轨道交通方投资建设的价格低,因此,在商务洽谈过程中双方相对容易达成一致意见。

3)三家通信运营商在开通后的通信系统设备的维护保养过程中,委托与其有长期合作的公司开展,从专业性的角度讲,比重庆轨道集团开展维保的效果更好。

2.2.2 非轨道方投资建设民用通信系统有以下缺点:

1)由于轨道交通自身的特点,每当建设一个新系统或引入新的无线频段时,都要充分论证、试验,严格把关,如果通信运营商集中采购设备没有经过安全测试,或是安装的设备质量不达标,就会对轨道交通运行列车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2)在轨道交通内安装民用通信系统设备,需要三家移动运营商协调后再与轨道交通方协调,如有关施工位置与其它专业存在冲突,则还需要与轨道交通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协调,协调难度加大。

3)通信移动运营商通过招标,低价中标选择维保单位,这些单位的人员流动性强,素质参差不齐,对单位的归属感差,难以确保检查质量。

4)对于在轨道交通内的通信运营商设备,轨道交通方难于管理和控制,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而且,一旦通信运营商设备出现故障而成为干扰源,将干扰轨道交通的相关系统,轨道交通方难于及时控制,将影响轨道交通的运行安全。

3.结论与建议

篇(8)

1、 引言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大城市的规模不断的扩张,密集的人口、拥挤的道路交通等问题逐渐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瓶颈。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大运量、便捷、快速的交通工具,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城市的道路交通压力,还能够引导城市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因此,通过建设轨道交通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优化城市空间和土地利用布局已经成为国内越来越多大城市的共同选择。根据广州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到2010年广州建成和在建的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将达到255公里,包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号线以及广佛线。

由于规划编制的时间先后等原因,长期以来城市规划与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一直缺乏必要的协调,导致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在使用上的不匹配。“土地储备规划”以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城市规划与轨道交通的需求,对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的开发建设提出发展策略,为城市规划与轨道交通规划搭建沟通平台。

“土地储备规划”作为一种非常态的城市规划类型,目前仍处在继续探索和继续完善阶段,在此,本文结合《广州市近期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储备规划》编制的目标、特点、内容等进行总结,以期共同探讨。

2、储备规划编制目的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建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满足了城市不断增长的客运交通需求,带动沿线地区的发展,引导城市空间的有序增长,另一方面,轨道交通沿线的地区开发建设必须满足轨道交通建设的内在要求,必须有利于轨道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以轨道交通建设为契机来调整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就必须加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的规划控制,做好站点周边土地的储备工作。

本次土地储备规划的重点和目的就在于研究轨道交通站点和沿线地区的内在发展联系,提出基于轨道交通影响下的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要求,促进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的紧密结合,推进城市规划的实施和轨道交通与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

3、储备规划的特点

一般而言,我们平时所说的土地储备是指:土地储备机构代表政府依据法定程序,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要求,对通过收回、收购、置换和征用等方式取得的土地进行前期开发整理,并予以储备,以供应和调控城市各类建设用地需求的行为。目前,广州市土地开发中心根据土地储备工作需要,编制过城市重点发展地区的“经营性土地储备规划”。虽然本次规划项目的名称为“广州市近期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储备规划”,其中也包含有“土地储备”的含义,但与城市土地储备机构主导编制的“经营性土地储备规划”不完全相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规划目的

经营性土地储备规划:对轨道交通站点沿线的土地进行用地权属核查,确定可以储备的经营性土地的区位和规模,为土地储备机构接下来的开展红线储备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信息资料。

本次规划:掌握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未建设用地分布情况,进一步落实沿线的各项配套设施建设用地,引导土地储备工作朝着城市规划确定的方向发展,优化城市用地布局。

3.2 储备对象

本次规划的土地储备对象不仅包含了城市里面的经营性用地,还包括了其他非经营性用地。

经营性土地储备规划的储备对象为经营性用地。目前广州市已编制完成的经营性土地储备规划均为2007年9月以前完成,因此储备对象主要根据2002年的国土资源部11号令《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 、土地储备机构储备工作实际需求和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实际情况来确定,大致包括:居住用地(R)和行政办公用地(C1)、商业金融业用地(C2)、文化娱乐用地(C3)以及物流用地。

本次规划的储备对象主要根据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需求而确定,包含了经营性土地,也包含非经营性土地,包括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所划分的46项中类用地中的大部分,即除了生产防护绿地(G2)、水域(E1)、道路用地(S1)等之外的各类用地。

3.3 土地储备的方式

经营性土地储备规划:注重土地的权属核查,只有未被征用的土地、或者用地权属明确并可以收购置换的土地才被纳入可储备的范围。

本次规划:更加注重城市土地的规划控制,只要土地尚未建设(可能包括部分已征未建的土地)、或者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必须进行用地置换和旧城更新的土地都将纳入本次规划的可储备土地范围。

3.4 工作内容

经营性土地储备规划:明确规划范围内的可储备经营性土地的规模、数量以及分布情况;综合考虑影响可储备地块开发建设的各项因素,制订合理的土地储备时序;对没有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区提出初步的规划设计要点。

本次规划:核查并明确各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规划可储备土地的规模;落实轨道交通站点客运交通一体化建设所需的各项配套设施;根据轨道交通站点的功能定位,提出不同站点周边用地的规划建设指引;根据城市发展和轨道交通建设的时序,初步提出优先进行规划储备的土地的安排。

4、规划编制内容

4.1 轨道沿线未建设用地情况核查

对储备规划范围内的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逐一进行现状建设情况核查,得到轨道交通沿线的尚未建设的用地,针对未建设用地在市规划局查用地规划许可、规划报建情况,并根据用地许可证的征地单位,进一步将未建设用地划分为已储备用地(征地单位为广州市土地开发中心)、已征未建用地和未征未建用地三类。

对上述核查的未建设用地按照城市规划确定的土地使用性质分类进行逐一考察,重点对未建的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的规模和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统计。

图1 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储备核查工作流程

图2 轨道交通沿线规划可储备公共设施用地分布情况

4.2 交通交通站点分类

结合本项目的研究特点与研究目的,规划对轨道交通站点的分类采取两套方法,通过二种方法的综合对轨道交通站点进行定位。

一方面是从交通工程方面考虑,参照《城市轻轨交通工程设计指南》、《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对站点分类有明确的指标参照及分类标准,同时从广州轨道交通的实际情况,如客流的乘降量、换乘特性、换乘方式以及站点的规模、功能和相关配套设施等交通方面的考虑,提出轨道交通站点的分类体系以及站点的分类结果。

另一方面从站点周边用地主导功能的视角综合考虑,通过城市空间格局、城市发展战略需求以及其相应站点周边用地特征的统计分析等综合考虑,提出轨道交通站点的功能定位。

表1轨道交通站点规划用地功能分级体系一览表

序号 功能分类 分类标准

1 居住型 站点周边的规划开发建设用地以居住用地和村镇居住用地为主,且构成比例占开饭建设用地的比例最高

2 商业和办公型 站点周边的规划用地以商业金融业、行政办公用地为主的

3 产业型 站点周边的规划用地以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和村镇企业用地为主的

4 科教型 站点周边的规划用地以科研教育用地为主的

5 交通型 站点设置与对外交通设施接驳换乘的

6 待定型 站点周边用地以非城市建设用地为主的;

站点功能定位综合考虑轨道交通站点承担的交通功能以及城市发展多方面的综合功能,结合交通视角、城市用地功能视角的站点分级,综合确定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对于不同功能定位的站点,其相应的换乘实施体系、换乘中心的设置方式以及其周边地区的规划建设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4.3 站点及周边地区规划建设指引

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关键是要建立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以及轨道交通及其物业发展的联动,并具体在模式上、策略上等多方面形成良好的配合。贯彻轨道交通和土地协调发展的TOD理念,充分考虑轨道交通对城市用地格局的作用,提早进行轨道交通沿线地区综合规划,构建轨道交通导向的土地利用模式,并开展车站腹地主导功能与合理的建筑规模研究。

规划对于不同类型站点周边用地需求特点,分别从开发建设,规划从用地构成、开发强度、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交通换乘、地下空间利用等方面提出站点周边地区规划建设指引和站点开发建设指引。

4.4 轨道交通换乘设施体系规划

轨道交通站点核心区不单是承担交通换乘的功能,更是以其良好的交通优势成为城市的优质综合发展区。建立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基础、出租车轮渡为补充的多模式、多层次、具有竞争力的公共交通体系,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交通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基本形成我市对外交通与市内交通、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良好衔接的一体化交通格局。

在轨道交通车站周边规划与其交通衔接功能等级相符的设施,实现与各方式主体设施的同步建设,以发挥交通设施的整体效益。在分析衔接设施的要求与规模,对轨道交通衔接设施进行优先规划的前提下,结合衔接设施体系构建以交通换乘服务为中心,综合城市服务功能的换乘中心。

4.5 储备时序规划

土地储备工作具有超前性的特点,必须及时由政府将各类可储备用地纳入储备,并进行合理安排,以免土地效益流失,同时保障各类重要城市设施的用地,实现城市规划控制、引导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根据轨道交通建设时序、城市规划导向、站点情况、地块的具体条件(包括区位条件、地块规模与分布状况等)等主要影响因素,合理制定土地储备时序规划

篇(9)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目前,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在城市轨道运营管理方面都采用系统安全管理模式,该模式能够综合考虑人、设备和环境等因素,突出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安全性。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基础还比较薄弱,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技术也很缺乏,因而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成熟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虽然近年来我国的交通轨道运营管理也有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仍具有较大差距。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服务于城市客运,以电力为能源来源,以轮轨为运行方式的车辆、轨道等设施的总和。当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形式包括单轨铁道、轻轨铁道、地下铁道、自动导航交通系统等。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送速度快、客流量大等特点,在城市化进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即对上述交通形式的开发、运营的各个环节进行资源、设备维护、运行调度,以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效果,确保广大居民的出行质量。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的问题

1.人员方面

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具有精湛操作技术的操作人员可以及时排查城市交通轨道的安全隐患。但是,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也可能导致运营系统的瘫痪,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操作人员的心理与生理状态、操作行为、反应灵敏度以及职业道德,都会对城市轨道运营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我国近期内的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很多都与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有关。

2.市场方面

首先,由于政府部门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严重垄断,导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对政府财政补贴具有依赖性,运营的效益较低。其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管理费用一般是由国家承担,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部门的财务负担。再次,由于运营权、归属权不够清晰,一些经营者不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在经营中服务态度差、运行效率低。因此,有必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来提高轨道交通运营的效率。

3.管理标准及制度方面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标准不统一,管理制度不全面。各城市的经济承受能力和投资渠道不同,因而在轨道交通方面的管理标准也不同。一些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非常粗放,各种管理资源浪费严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管理制度不健全,往往在问题变得严重后,才对其进行补救,没有一套完整的运行、管理、维护体系,局限性很大。

4.投资方面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资金来源由政府投资、国外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以及专项基金四部分组成,不能够有效地吸引民间投资,从而使得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融资等渠道单一化。同时,投资渠道单一也是引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效益偏低的重要原因。

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完善思路

1.人员培训

城市轨道交通涉及到土建、供电、通信等各个方面,需要不同行业人员的共同参与,他们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关系着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质量。政府应就安全管理、组织领导、责任落实等方面加强对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安全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2.管理改革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多由政府控制。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飞速进步,我国人民的收入、生活、支付能力等有了很大改善,各企业的实力也有了很大提高,政府可根据现状适当地将城市轨道交通票的制定权交给城市轨道交通公司。可通过轨道交通公司提议、听证会审核通过的方式来制定城市轨道的交通票价。此外,还要合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上落实综合开发、多元化投资、一体化规划策略。

3.多元投资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可实施综合一体化的规划,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资源的综合开发。同时,还可吸引资质过硬的企业将资金投入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中,吸引并控制社会企业的参与幅度,在缓解政府资金压力的同时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多元化。

4.竞争机制

当前,我国各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多是由国营公司所垄断,而这恰恰是产生诸多运营管理问题的根源。针对此,政府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实施市场化经营,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吸收社会资本、个人资本,打破垄断。这一方面能够拓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强市场参与,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

四、结语

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方式,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关系着整个城市的发展。虽然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管理已经取得了重大进步,但是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们应从人员、市场、管理等各方面采取措施,实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和谐化、规范化,确保运营管理质量,服务广大群众。

参考文献:

[1]李书庆,李楠,杜晓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探讨[J].河南建材,2013(06)

[2]赵凯.2012全国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沙龙会在天津召开[J].都市快轨交通,2012(06)

[3]齐琳,苏雪婷.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政府有效监管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重要载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研讨会侧记[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4(02)

篇(10)

1.2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国内外的实际情况看,城市轨道交通对解决城市公共交通、城际间交通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且社会效益巨大。但从2002年起,工程造价过高的问题越来越引起政府决策部门和有关咨询单位的高度重视,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回顾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广州、上海和北京建成的3条地铁线,综合平均造价5~7亿元/km,与国外相比,我国建材和劳动力价格均低于较发达国家和地区,但是我国的轨道交通工程造价却远比其他国家和地区高出很多。

由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造价过高,形成了多数城市需要城市轨道交通,想建城市轨道交通,但又在经济上负担不起的局面。我国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34座,其中超过200万人口的大城市有11座,规划修建2200km轨道交通线,若按照单位公里实际造价5.5亿元人民币估算,需要建设资金12100亿元,这对我国目前仍处于财政收入总量有限、投资主体相对单一及各方面建设资金缺口很大的状况来说,是无法承受和长期支持的,可以说,巨额的建设资金投入,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

2、城市轨道交通造价构成分析

2.1城市轨道交通造价构成分析根据对国内外轨道交通的综合分析,其工程造价的一般构成为,土建工程造价占50%~55%;技术设备的建设、购置及安装费用约占50%(其中轨道占2%~7%、机车车辆占13%~17%、车辆段停车场占5%~6%、牵引供电占7%~10%、通信信号占10%~12%、其他占1%~4%)技术设备中车辆、牵引供电和通信信号等的购置费用占工程总造价的30%~35%,借款利息占工程总投资的4%~8%.由此可见,降低土建工程费和提高技术设备国产化水平,是降低轨道交通造价的主要手段,即通过建设工程合理规模的确定、结构形式的选择、设计优化,以及施工方法的优化等措施,通过积极推进一般设备国产化,才能真正降低轨道交通工程造价。

2.2城市轨道交通造价过高的原因根据对北京和上海已建成的城市轨道交通造价进行综合分析,可知其造价过高的主要原因是猜测客流量偏高、列车编组偏长、机电设备尚未标准化和系列化、技术装备的国产率不高、车站预留空间过大及车站间距较短等,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城市轨道交通造价过高。其中仅行车密度1项,假如通过提高信号控制系统的水平,将行车间隔由2.0min缩短至1.5min,即行车密度由目前的30对/h增加到40对/h,实行小编组高密度,则列车编组长度可以相应缩短,车站站台长度也可缩短,而每减少1km长度的站台却可以降低工程造价2.5~3.0亿元。

3、降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的措施

3.1搞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注重资源共享城轨交通项目是具有一次性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社会效益好而自身经济效益差的特点。因此,发展城轨交通要坚持“量力而行、规范治理、稳步发展”的方针,防止盲目发展或过分超前。为此,从设计的角度,努力做好各项基础性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均位于各大城市的人口稠密和商业发达地区,其建设不可避免地要引起既有建筑物的拆迁或采取加固措施。这就给轨道交通线的建设带来很大困难,比如北京地铁复八线的拆迁费用接近1.0亿元/km,占工程总造价的16%,明显偏高。为了使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城市发展相融合,与所在城市财力状况的变化相适应,形成城市发展与轨道交通建设的良性互动,减少拆迁,避免重复建设等无效投入,必须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做好近、远期规划。结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对线路走向、车站、出入口、风亭以及车辆段的位置进行初步安排,并进行规划控制,避免在线网总体布局规划尚未充分论证,甚至在还没有编制线网布局规划的情况下,就匆忙开始新线建设,造成大拆大改,或新建建筑对城轨交通线路的侵占。

避免在线网总体布局规划尚未充分论证,甚至在还没有编制线网布局规划的情况下,就匆忙开始新线建设,造成大拆大改,或新建建筑对城轨交通线路的侵占。

(2)统筹车辆段(停车场)布置,控制中心与主变电所等注重资源共享每条城市轨道交通线,根据运营功能要求,需要设置1个车辆段和停车场,其投资一般约占该条线总投资的6%,虽然所占比例不高,但对整个城市来讲,假如每条城市轨道交通线都设置1个车辆段和停车场,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就明显造成浪费。因此,以整个轨道交通网为基础,通过设置建设标准与能力相当的联络线,做到多条线协调共享车辆段和停车场资源,统一配备车辆运营检测设施,减少车辆段规模,以达到资源共享、节省综合投资的效果。

3.2采用适宜的建设标准,严格控制建设规模(1)做好客流猜测,控制建设规模客流猜测是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的基础,直接影响技术标准、工程规模和工程造价的确定。目前地铁设计中通常采用四阶段法进行猜测,虽然理论上较为成熟,但对于某个具体项目的猜测结果还应结合整个轨道交通网络的建设情况进行合理修正。按照目前的设计规范,项目的建设规模受高峰断面客流影响较大,而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形成,换乘点的增多,每条轨道交通线的实际高峰断面流量值要低于猜测值。因此在设计中应结合线网的实施计划,对远期的高峰断面流量猜测值进行调整,使猜测的客流量基本接近实际流量,尽量使车站规模、型式、间距和车辆编组符合实际客流增长的需要,并尽量接近实际客流量,以减少建设规模,降低工程造价。

(2)量力而行,选择适宜的线路敷设方式城市轨道交通线按高峰小时断面流量可分为有轨电车(小于1万人次)、轻轨(1~3万人次)、地铁(3~6万人次)按照线路敷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地下线、地面线和高架线,线路敷设方式不同,其造价差别很大。根据统计,高架线一般是地下线造价的1/4~1/3,地面线是高架线造价的1/3~1/2.因此,在规划设计轨道交通线时,一定要根据经济实力和猜测的断面客流量大小,适当考虑城市景观的协调性量力而行,选择适宜的线路敷设方式,以做到性能造价比最优。

(3)功能为主,严格控制车站规模由于地铁车站断面比线路区间断面大很多,每延米地铁车站工程量是区间地铁工程量的10倍左右。不言而喻,地铁车站的造价也比线路区间的造价大很多,因此,控制地铁车站的规模是降低地铁工程造价的要害之一。车站的功能主要是集散旅客,而不是旅客停留的空间,应具有简洁、旅客进出方便快捷的特点。建设单位应首先考虑集散功能的需要,而不该给车站赋予太多的商业和社会服务功能,反而影响了车站主体功能的实现,影响投资效率和旅客出行的舒适度。在国外,如巴黎、柏林、法兰克福、维也纳、新加坡等国家的地铁车站均十分简单、方便和实用,但并没有影响公众对城轨交通形象的评价与认同,更没有因此而影响上述城市的世界级旅游名城的地位,相比之下,我国的地铁车站却规模过大、装修过于豪华。新晨

3.3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装备的国产化率(1)提高技术装备的国产化率前些年,我国地铁技术设备主要依靠进口,且价格昂贵。实践证实,过分追求国际先进水平,大量采用国外的技术设备,不仅提高了工程造价,而且还增加了建成后的运营成本。据统计,目前地铁车辆进口价格为120~180万美元/辆,而长客厂提供给北京复八线的车辆为68万美元/辆(国产化率达到54%),北京现使用的国产地铁车辆仅相当于40万美元/辆。由此可见,国内生产的车辆的价格仅为国外车辆价格的1/2~1/4,不仅价格低,而且北京的国产地铁车辆已安全运营30a,充分说明了国产车辆的可靠性。通信、信号系统和牵引供电设备,也可通过国内厂家与国外进行技术合作加以解决。因此,只要我们认真贯彻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国产化率确保不低于70%的要求,就可大大降低工程造价。

篇(11)

城市轨道交通是对运用电力的大量公共交通的总称。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个基础产业,它的发展程度已逐渐成为一个城市是否进入现代化进程的衡量标准。

1 我国交通信号系统存在的不足之处

1.1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造价过高

我国的城市轨道信号系统相对于大部分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因此我国的许多厂家还无法供应自身所需的信号系统,我国的交通信号系统建造需要不断地引进国外先进成熟的轨道交通信号系统。

因为我国建造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还需向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因此交通信号建造的成本较高。而且一般在进行信号系统招标的时候,通常都是直接在国外的供应商之间进行,导致国内的供应厂家无法参与到招标中,因此造成信号系统的造价高居不下。

1.2 无法实现互连互通

在国外进行信号系统招标时,通常都是采用对线路的单独招标,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在同一片区域却有不同的线路,而不同的线路也会采用不一样的信号系统。信号系统无法统一,控制系统也无法统一,致使车载设备相互之间不兼容,这样就会导致各个线路无法实现互联互通。由于线路无法统一,导致在后期的维修和养护工作中难度较大,工作效率也比较低下。

1.3 无法促进民族产业的发展

因为我国的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起步较晚,专业技术无法达标,因此,在轨道的建设中还需要引进国外相对先进的机器设备和信号系统,这样会限制我国国内民族产业的进步与发展,导致民族产业始终与国际先进水平时间存在不小的差距,从而无法增强我国民族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基础较为薄弱,这个领域相对来说也较为封闭,国内的许多厂家也无法寻找到介入这个领域的突破口,因此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非常缓慢。

2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战略

2.1 选择适合的信号系统

我国在进行城市轨道建设时,最注重的便是其安全性能,这是建设轨道最基本的原则。因此在建设轨道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不能只注重表面,要深层次的挖掘建设轨道的需求。目前,在许多的城市,都存着着一些腐败的信号系统选用方式,在选用时很少考虑资金的因素,总想一次性解决所有的问题,在选用的时候采取互相攀比的情况,这样不仅造成了资金的浪费,还无法选择合适的信号系统,为之后的信号建设带来一些安全隐患。

在一些相对不太发达的二三线城市,在建设轨道信号系统时,难免存在功能过剩的情况,这样会造成资金投入过高,后期的维修成也相对较高的情况。目前的信号系统有两种:一是基于轨道电路的ATC。二是基于无线通信的ATC(CBTC)。在进行信号系统的选用时,要根据城市需要的具体要求来选择适合自身的信号系统。

2.2 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逐渐国产化

目前在我国,车辆相比信号系统来说国产化程度相对较高,已经有许多国产车辆逐渐进入了国际市场,在许多城市的信号交通中被广泛应用。我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信号系统建设的一些规章制度并不完善,非定型的产品偏多,因此造成了后期运营和维修相对困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改革开放政策逐渐深入,城市人口增多,对城市轨道信号系统的需要变得明显,但是此时我国并没有可用的轨道信号系统,因此,我国开始逐渐引进国外先进的信号系统,比如西门子公司、阿尔斯通公司等的信号系统。

我国自主研发信号系统的进程非常缓慢,一度长期滞后,在这个时期,我国国内没有厂商能够独立自主的提供一套完整的具有竞争力的信号系统,只能引进国外先进的信号系统来建设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引进的信号系统虽然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但是这样并不利于信号系统国有化的发展。因此在我国,国有企业应当不断创新,借鉴国外先进成熟的交通信号系统,逐将实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国有化。

2.3 推动交通信号系统建立标准体系

因为受到产业环境的限制,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始终缺乏一个标准,这对信号系统的建设和施工,以及后期的运营维修都带来了许多的困难,同时也极易造成我国信号系统优化管理的提升。我国的铁路行业就有完整的标准体系,比如《铁路信号维修规则》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很大程度上约束了铁路建设和维修中的各项工作,使得铁路的建设有章可依,各项工作井井有条。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建设也应该参照铁路建设的规章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将所有轨道建设中会出现的问题和措施都进行一个专业标准的规范,将各地轨道建设的基础和经验进行总结,不断更新和完善规章制度,并提出一些科学的指导性意见,这样就可以不断优化我国轨道建设,促进交通信号系统建立标准的形成。

2.4 不断培养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人才

在进行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建立中,需要不断地有高素质人才的加入,有了专业的人才,轨道建设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方面的人才主要有研发、设计、施工等方面,每一各环节都必不可少,因此进行轨道建设的人才都是综合素质较高和专业技能素质较强的人才。这样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才需要国家的栽培,目前我国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的人才还是相对匮乏的,设计施工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等的专业水平还达不到标准,因此,想要提高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建设水平,就需要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国家首先就要加大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还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2.5 促进信号和通信的一体化进程

随着铁路的不断发展,信号系统和通信技术已经不断地进行融合、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信号和通信也逐渐挣脱了传统各自独立的束缚,逐渐走向一体化发展,这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和趋势。

目前,信号和通信逐渐一体化的主要标志就是CBTC。但是在一些城市,轨道信号系统依旧没有将通信资源进行合理充分的利用,导致通信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在轨道建设过程中,要不断的加强信号和通信之间的相互融合和相互促进发展,不断优化轨道建设技术,节省大量资金的投入,科学有效的进行资源的配置和使用。

3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建设是一个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工程,对于专业技能较强的人才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在不断完善我国城市轨道建设的过程中,还要注重相关人才的培养。并且在建设中,需要不断的借鉴国外先进的信号系统和建设理念,尽快将轨道建设进行国有化,提高我国建设的技术水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轨道信号系统,改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发展严重滞后的现状,修正轨道建设中的不足之处,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建设的标准化。

参考文献:

[1]张铁增,林瑜筠.对于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发展的思考[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3(02).

[2]郝瑞庭.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设计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