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自主学习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3-05-17 15:35:5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自主学习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自主学习教案

篇(1)

一、高中地理导学案编写一般环节

一份比较完整的导学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学习目标: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及主攻方向,主体内容是把握知识和能力目标,以保证学习的目标性和方向性;自主学习:这部分学习内容分成读图识记和基础知识梳理两部分。读图识记主要是区域定位的需要,如,让学生在图中画出主要的经纬线,在图中读出主要的山脉、城市、河流等。基础知识梳理是“导学案”的主体内容之一,主要是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内容,同时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或练习题,学生借助课本和地图册能够独立完成;课内探究: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若干问题,作为课内讨论和探究,可分成不同的层次,以适合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需要。课堂检测: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测试题也可分为基础作业和提升练习;课后总结反思:针对学习目标,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做简单的回顾,包括本课知识内容提纲或知识框架。

二、高中地理导学案的使用流程和时间分配

根据我的实践,课堂导学案的使用大致有如下步骤:

1.出示学案,互查基础。这一环节主要是对基础知识部分进行检查,可以采用“你问我答”“我问你答”的一对一方式进行,时间一般控制在5-10分钟。

2.小组合作,课内探究。主要围绕知识要点进行讨论。问题的难度相对大些,通常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在此环节中,教师的职责是启发引导、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宽松、自主的状态下,运用相关知识尝试交流与探讨。要求学习小组把讨论的结果公布在黑板上或面向全班同学说明解题的思维过程。同时也鼓励其他学生对探究结果大胆质疑、各抒己见。一般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

3.当堂反馈,适时评价。反馈和评价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不可或缺。课堂评价要求非常重视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体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重的原则。评价环节是地理课堂的有效互动的“次战场”,要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时,学会互相欣赏,并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鼓励和尊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为下一个学习环节提供动力和兴趣。时间一般控制在2-3分钟。

4.扣标整合,当堂训练。紧扣学习目标,当堂训练,学生独立完成限时限量的训练,教师适当提示和讲评,重点展示解题思路过程。时间一般控制在8-10分钟。

5.课后反思,知识框架。在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价的基础上,整理知识体系,列出知识提纲。这部分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后让学生自己整理。

三、高中地理导学案使用中注意的问题

1、地理导学案使用的时机。“我来认识、我来预习、我来质疑”环节要放在课前预习时完成,可与六模块的“我来质疑”模块相结合。通过“我来认识”环节,使学生明确本课时要达到的目标及要掌握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在“我来预习”环节中,学案给出了具体的预习要求及练习,使学生在预习时有方法、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方法予以指导。“我来质疑”环节要求学生写出预习时的困惑,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有则记录,无则不写,但前提是一定要认真预习。“我来探究”环节可与六模块教学模式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模块相结合,但要注意小组合作探究的实效性。“我来归纳”环节可用于做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可先让学生归纳,老师再作补充、强调。“我来练习”环节可与六模块的“迁移应用、矫正反馈”模块相结合,可灵活机动处理,时间允许的话可放在当堂完成,也可放在课后完成,教师要注意及时检查、讲评。教师的“精讲点拨”应根据需要贯穿于学案教学的各个环节。

篇(2)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教材的简要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教学,可安排3个课时。第1课时:熟悉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反射弧、兴奋等基本概念知识,为后学内容做好铺垫。第2课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基本过程。第3课时: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本节课为第2课时的学习内容,重点探究“兴奋的传导和传递”。

“兴奋的传导”涉及到跨学科(物理学)的知识,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个难点。“兴奋的传递”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难点知识,既涉及到跨学段(学生在初中初步学过又有所遗忘的生物学)的知识,又涉及到跨模块(如必修1中“细胞膜的信息传递”等)的知识。

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上的认知难度,教师采用了“导学案”教学的方式。通过“模型建构”“微课视频教学”“小组合作探究”“概念图建构”等教学手段,有序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到“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学习过程中。这样既有效突出了教学重点,又巧妙的化解了教学难点。

2 教学目标的确立

2.1 知识目标

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说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2.2 能力目标

尝试建构物理模型,探究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变化;观看教师自作的微课视频,初步学会分析并做出一定的判断。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会分享学习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学会关注生活,关爱生命。

3 教学过程的设计

3.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提问,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反射弧的相关内容,提出兴奋在沿着反射弧5个环节传导过程中,不仅涉及到在同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还涉及到在相邻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由此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两个基本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前学知识让学生温故知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2 建构模型,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3.2.1 引入经典实验

课件展示教材经典实验,即“刺激蛙坐骨神经,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的实验动画,使学生知道坐骨神经受到刺激会有电流产生,以说明在神经系统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由此提出“神经冲动”的概念。

教师进而提问: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怎样产生和传导的呢?

3.2.2 阅读教材,小组讨论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18页图2-2及相关文字段落,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列问题,完成导学案中的模型建构:

① 什么是静息电位?处于静息电位时,膜内外电位的分布特点?

② 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变化特点?

③ 局部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图1表示一段神经纤维,其中a表示膜外表面,b表示膜内表面

3.2.3 建构模型

①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神经纤维的一段,以上侧膜为例,让学生利用磁性贴裁剪的正负电荷模型,摆出在没有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得出静息电位时,膜电位的分布为内负外正。

② 给神经纤维中部一个刺激,请学生到讲台建构出受到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其他学生在导学案中完成同一内容。

③ 教师简要解释:① “动作电位”这一术语说明“产生动作电位的部位叫兴奋部位,呈现静息电位的部位叫未兴奋部位”;② 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产生电位差,有了电位差就会发生电荷移动,从而形成“局部电流”。

④ 教师请另一学生到黑板上标出局部电流的方向,其他学生在导学案中完成同一内容。

⑤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明确膜内外的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的关系。

3.2.4 展示动画,总结特点

通过课件展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兴奋传导过程”的动画,加深学生对这一过程的认识。

教师继续提问:从兴奋的传导过程中可发现,刺激神经纤维上某一位点时,兴奋不仅向一侧方向传导,同时也向另一侧方向传导。这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兴奋传导的特点。

3.2.5 讨论做出结论

学生讨论解释“指针为什么先向左偏转再向右偏转最后归零”的原因。教师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与分析,明确“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的神经纤维上,是以神经冲动(电信号)的形式作双向传导的”。

设计意图:通过模型建构,学生自主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将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能力。以电流表指针偏转这一现象引出要探讨的问题,在学习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后再让学生解释指针偏转的原因,首尾呼应,并检查学生对兴奋传导过程的认知情况。

3.3 微课视频教学,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教师提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还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吗?以此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3.3.1 播放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认识突触结构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微课视频脚本的主要内容如下:

内容1:认识突触结构的组成。

突触小体(神经元轴突末梢的膨大,其内含有突触小泡);

突触(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的接触部位);

突触前膜(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的膜);

突触后膜(后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突触间隙(两膜的间隙,充满着组织液)。

内容2: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过程及特点。

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兴奋到达突触小体时,其内的突触小泡就会释放称为“神经递质”的化学物质。

想一想:此时信号发生了什么变化?

神经递质到达突触前膜处,通过线粒体提供能量,扩散到突触间隙中。

扩散到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进而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再发生电位变化。

想一想:此时信号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提醒学生可到校园网下载微课视频,课后反复观看学习。)

3.3.2 阅读教材,建构概念图

在观看微课视频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9页图2-3、2-4及相关文字段落,完成导学案上概念图(图2)的建构。

教师做好督查和适当点播,并鼓励学生互助合作,相互评价。

3.3.3 展示学生学习成果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习小组作业,调动他组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教师做好点评。

3.3.4 课件展示与评价

教师向学生展示“兴奋传递过程”的概念图,强化学生对关键知识要点的认识。

3.3.5 简要比较并总结特点

师生总结兴奋在神经末稍的传递特点:由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相比,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只能是单向性的。

3.3.6 回归对反射弧的认识,加深理解“兴奋传递的单向性”

教师用课件再次展示“缩手反射反射弧”的模式图,引领学生加深理解:由于突触结构中的兴奋传递具有单向性,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兴奋只能从传入神经元传向中间神经元再传向传出神经元。也就是说,在一个反射弧中,兴奋只能沿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的方向进行单向传递。

3.3.7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教师用课件展示小资料,让学生阅读小资料后结合“兴奋在突触中传递”的原理,尝试解释吸毒者很依赖的原因。

设计意图:利用微课视频,呈现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过程,可使难以理解的重点学习内容变得直观一些,同时也可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并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且便于学生课后反复观看,有效达成知识目标。引入小资料还可使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学会“关注生活,关爱生命”。

3.4 总结归纳,巩固练习

① 表格比较:兴奋的传导和兴奋的传递的不同。

② 基础练习题(略)。

3.5 学生朗诵自编生物诗歌《生命之歌》,结束课程

4 教学后记

篇(3)

二、模式的解读

自主:教师对教材进行整合,制定教学目标,设计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稿,学生独立完成。

互助:在有充分自主的基础上小组内进行交流,将基础性学习目标组内自行解决;对于在预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可以利用小组互助的方式力争解决,可以是生生互助、小组互助、师生互助等等;

学习:学习各组研究成果,组间进行补充和完善,重点展示有难度、有争论、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和解决不到位的问题进行指点点拨,从整体感知、学法定位、思想方法、归纳提升等方面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精选习题,以习题将知识、技能、方法进行巩固提升,力求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切忌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方法、习惯、态度、信心、规范性、主动性等方面进行反思提升,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三、实施流程

(一)准备阶段(3月9日—3月30日)

1.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李建胜 副组长:管恩新 刘炳文

成 员:李华俊 田宝英 刘术东 石水清

2.做好师生宣传发动工作。

(1)学校创设机会组织部分教师奔赴杜朗口中学参观、学习,与新课型零距离接触,缩短全体教师接受的时间和距离,在最短时间内在理念上有彻底地改变;各教研组组织教师观看杜朗口课堂实录并进行研讨;在此基础上人人写出学习体会,实现教师教学观的转变;(2)学生利用自习课观摩“杜朗口课堂实录”,班主任进行现场讲解,从直观上感受新课型给课堂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以级部为单位召开隆重的师生动员大会,要讲清新课型可能带来的巨大的教学效益和对学生终生发展的影响,讲清对学生的要求,讲清实验过程对学生思想可能产生的冲击,澄清学生思想上的一些认识,促进学生思想的转化;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展开大讨论,实现学生学习观的转变;(3)学校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班主任营造有益的班级文化氛围:如利用版面和墙报创设文化长廊等;(4)教研组备课:通过集体教研活动的时间,总结出适合本学科特点的预习、展示和反馈流程。

3.小组划分。

由班主任按学习成绩分三个等次,科学组建互助学习小组,明确分工、职责,按学习小组科学安排座次。

4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在三月份教导处出台新课型的教学策略、学习策略、小组建设策略和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力求实验开始就站在规范的起点上。

(1)构建教师新教学策略:要相信: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会还你一个惊喜!教师所能做的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学习热情是学习成绩的保障,参与机会与受到鼓励是激发学习热情的重要途径。为学生订好目标,以目标统领提纲,以展示引领自主。教师要学会退居二线—纠偏、点评、总结、释难。

(2)构建学生新的学习策略:预习是最重要的环节,没有预习或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要学会交流,学会互助,敢于展示,适应“一帮一”学习制度,共同捆绑计分!黑板是学生的,讲台是学生的,甚至整个讲解过程都是学生的,学习知识的初始权是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发现权是学生的。

(3)构建小组管理策略:座位变插秧式为方阵式排列,为组织互助学习奠定基础;以4人为益,形成小组的管理策略。班主任坐班监督指导,各班要搞好小组长培训,小组内的帮教要分层次进行,特别关注后进生。

(4)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改变评价内容和标准,把对教师的评价转移到注重学生课堂表现上来。(1)课堂气氛:课堂上学生到底是积极主动,争问争答,你争我夺,还是鸦雀无声,规规矩矩,小绵羊,反映了学生求知的迫切程度;(2)课堂形式。学生学习要多元化、多样化。学习形式要和学习乐趣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不觉得累,不觉得烦;(3)学生的参与度;(4)10+35的时间模式:教师只准讲10分钟,学生活动35分钟。

(二)教改阶段(从4月1日开始全面铺开)

1.形成定期研讨制度和教研组校本教研制度。由级部主任组织督导小组成员听跟踪课,每周六下午进行研讨;由教导处组织听研究课,每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校本教研。以级部为单位,也可以以教研组为单位,交流一周的收获和感悟,提出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制定措施,确保实验顺利进行。2.各学科边学习边完善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流程。3.做好几种“课”的研究:四月中旬由教研组长负责,每一学科各推出一节三种课型的研讨课,由学校领导小组统一安排讲授公开课,要求全体老师都要参加听课,并以教研组为单位展开评课;4月下旬由各级部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讲授公开课,由教导处统一安排进行,全体教师参加,利用周六时间展开研讨;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开展达标课活动,由教导处具体组织,要求人人达标,对不达标者要听跟踪课,直至最终达标。4.六月中下旬进行总结评比。教师、班级、学科、级部进行总结提升,形成书面材料或撰写成论文、案例,学校组织考核,优秀者进行表彰奖励。5.八月份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反思课堂教学的模式、内容、流程。6.九月份利用周六时间分级部总结前阶段取得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7.十到十二月份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8.2010年1月份进行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督导反馈评估小组

组 长:李华俊 副组长:田宝英、石水清

组 员:刘术东 王兆兰、高秀娟、张樱、吴瑞芹、魏日升

篇(4)

导学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整理组合成一份学习学案,是教师教和指导学生学的依据。每个单元中的语言知识点的确定,重点难点的把握,导学案的编制都是备课组集体研讨教材、考点的结果,凝聚了各位教师的智慧。所以,导学案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语言能力的提高必然会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用导学案让学生在模仿中学,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模仿是人的天性和本能。在语言的习得过程中,模仿更是重要手段和途径。特别是在非自然环境下的外语学习,学习者只有通过各种途交竦梅独,在模仿中掌握语言规律,才能慢慢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所以,在英语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那个单词、词组的意思和用法,而是尽可能多地提供例句,让学生通过观察例句去发现、归纳总结语言点的用法,然后再根据例句去模仿运用从而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如在学习one of +形容词最高级_+名词复数形式时,我的模式是:

课文佳句――呈现出两个思考例句为模仿练习作铺垫――总结归纳――学生操练。具体操作如下:课文佳句One of the most dangerous places for this is the Himalayas.

思考例句One of the world’s most dangerous sports is mountain climbing.

Heart trouble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reasons among the old people.

我认为one of the most dangerous places是_____________的意思, one of +形容词_____+名词______.

练习:他是NBA中最受欢迎的篮球运动员之一。

He is one of ________________in the NBA.

当学生能有意识地把所观察发现,再刻意去模仿时,就是习得的方法和技巧的有效迁移,进而获得感悟并掌握其规律,从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所以,没有刻意的模仿,就没有有效的输出。

三、用导学案降低学习难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的成就感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例举包含所学语言点的用法的例句先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输入,让学生对语言现象规律的自我归纳总结,最后到模仿的即学即练的输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语言知识点学习的难度,既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如:

课文佳句:The first woman to succeed was Junko Tabei from Japan in 1975.

思考例句:Of course, I’m not the first one to do this.

Not only did she have a dream, but (also) she tried her best to achieve it.

学生提炼出了我认the first one to do sth 这个词组,并结合上下文理解了其意思。

在后面的练习中,学生能轻易掌握这个词组的用法。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个在太空上行走的人。

Yang Liwei is ___________________ on the space in China.

四、用导学案训练考点,加强了学习的目的性

设计导学案时,教师认真研究分析教材,找出含有重点词汇的句子,并把要学重点词汇挖空,让学生补充完整,目的在于对所学语言点预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知识点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可根据所学语言点,结合考点,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点的同时感受考点,让学生对考点知识进一步消化、吸收和强化,加强了学习的目的性。如:上面的例句中,帮助学生对中考完型填空常考点的进一步认识和运用:the first短语后面用不定式作后置定语。

五、用导学案促进听说读写,提高了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篇(5)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100-01

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作为阅读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设计规划、自我调节,以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积极对话,去领会文本意义,探究文本多重含义,并且能自我检测、自我评价的主动建构过程。在阅读教学之初,学生有阅读的兴趣和欲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主提问、质疑乃至进行观察和调查;在阅读教学之后,学生能自我评价总结。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已的教学案例,给大家试图探索总结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来指导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自主性、创新性.

一、老师要创建和谐的课堂阅读环境。

阅读作为一种对话过程,它需要和谐的课堂阅读环境。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安全感,有利于减轻学生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地进行主动阅读,主动探索。

二、课堂教学中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一切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明确、具体、适度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省时高效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揭示目标,以目标激发求知欲望,引导求知方向。在自主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从理性上对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进行明确,否则,自主学习是盲目的,难以持久。中学语文教材是按单元体系编排的,每单元由同体裁优秀作品篇目组成。每一单元按单元提示说明都有其训练的目的、重点。自主学习必须先要把握这些单元训练的目的、重点,对该单元文章有明确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向。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的激发,需要阅读愉快体验的积累。如何使学生有阅读愉快体验呢?我抓住语文学科本身绚丽多彩、包罗万象的特点,课前坚持3分钟美文品读或文化名人名句介绍,接下来新课导入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多种方式,或提问,设计疑点启发思维;或引用诗词、成语等,激发兴趣,丰富知识;或抒情,使师生活动产生共鸣;或用图片等非语言手段,引起好奇,激发求知欲;或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等。在具体鉴赏文本中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创设阅读与鉴赏情景,把活动引进阅读课堂,引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等情绪,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

四、教学中要行为前移

1、预习。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预习文本呢?首先初读课文,按“导读”提示、注释自学,接着深入理解课文,围绕课后思考练习进行。2、先学后讲。过去,课堂教学更多采用“先讲后学”。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教师要学会“先学后讲”。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要还原学生阅读中的主体地位,突出阅读中的体验和感悟。“先学后讲”就是让学生按学习目标、自己的阅读思路,先自主阅读,拥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和感悟,并提出自己可能遇到的问题。教师讲解要重视学生的问题,要善于把自己的思路和学生的思路合二为一,去完善学生的阅读体验。比如古诗词教学,学生先自己颂读感悟,借助诗歌的题目、作者、体裁特征、注释、意象、直抒胸臆的句子等,定基调,明确方向,推测写了什么内容,可能表达什么思想情感。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路、问题,解析应证。

五、方法指导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展开,教师要将一些必要的自主阅读方法介绍给学生,使他们有法可循,提高阅读效果。阅读课课前预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课前预习五法:看(导语、注释和练习)、读(课文)、查(工具书)、想(问题)、作(笔记),阅读课进行中,可指导学生根据阅读内容选择浏览、略读、精读、品读、朗读、默读的阅读方式。如:可以先总体泛读,然后择其重点段精读、品词,领悟审美。

六、问题质疑,启疑引思

学生“生疑、质疑、解疑”是自主学习的标志之一。无疑则无学的愿望,无惑则无学的动力。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疑引思:启发学生生疑(无疑处教师生疑)―――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解疑。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自主解惑,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训练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阅读中学生自可生疑,疑之出则为不通处。然有疑却可能不会、不敢质疑,教师则要积极引导、启发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随着质疑的展开,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解疑解惑。

七、人际互动,合作交流

篇(6)

经过对文献的研究和对实践的总结,我们提出了构建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的十六字方针,具体如下:

1.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方法、进程和教学案的具体设计。“学”是学情,一是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层次和对教学内容的预习状况;二是指学龄的基本特征和课标对学龄段的基本学习要求;三是指教学内容;四是指学习方式;五是指班级的整体氛围及相关的教学环境;六是指教师自己的学习领悟。一切从学情实际出发,决定教学行为。

2.多学少教。“多学”是指材料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疑问让学生辨,规律让学生寻,方法让学生找,知识体系让学生建。“少教”不是不教,更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评判者、激励者。教的过程要变“教”为“导”,以“导”来引领学生的学。

3.学教互动。学生、教师、教材、教学案互动生成,形成真知。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是一个互动式的平等和谐、学教相长的整体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点拨、激励中放飞思维,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深入材料,进行个性化发现的旅程。

4.精练精讲。精练,要舍得给学生时间去自主阅读、思考、演练、讨论、争辩、梳理、归纳、修正,让学生倾听、比较、整理、笔记;精讲,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在巡查、审视、倾听、筛选,根据全班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难点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主讲,必要之处讲解。

二、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

1.目标准。目标适切学情要求,教学各环节目的性明确。教学目标要转化为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通过完成任务来达成教学目标。

2.环节简。教学过程环节简单,层次分明。把教学内容有机整合成几个相互联系、循序渐进又十分精要的板块,把有限的课堂时间分成几段,与教学板块对应,这样学生才有足够的时间学,才能学得深入,学得有效。

3.方式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选择最佳的学和教的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活动实。师生教学活动要有必要、有价值,活动形式恰当,时间充分,不为活动而活动。

5.反馈勤。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学生愿意及时反映自己的学习心得疑难,教师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任务完成状况,且及时将教师的关注或点拨传达给学生,教与学的互动不随意,针对性强,注重效果。

三、基于“教学案”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1.教学目标。教学线索是否清晰,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否渗透,学习目标表述是否符合学生主体发展本位等。

2.教学内容。目标意识是高效课堂的前提,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是高效的基础,没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就不可能有高效的教学活动。过程与环节的设计、内容与题材的选择都要有目标依据。

3.教学方法与策略。情境设计是否生动,是否创设了激发积极的学习情感的学习氛围;能否以一定的方式、时间、空间引导学生自学、思考、交流;能否渗透思想、方法、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指导,是否注意提炼思维途径,举一反三;是否注重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学生参与时,情感是否积极,是否深入思考,参与的过程中是否采用一定的学法。教学机智是指教师能否根据动态生成的情况机智调整,灵活处理,能否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学习材料和教学媒体。教师的指导、点拨、补充、总结的行为是否合理适时。

4.教师素养。学科专业知识的功底是否扎实,分析是否深刻、清晰,问题设计是否科学,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渗透新课程理念,是否强调生活实践、自主探究和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是否有教师鲜明的个性和创意。能否根据教学情况合理使用一定的教学辅助手段来提高学习效果。教学语言是否准确、简明,有否有感染力,是否有个人的语言风格。板书是否清晰、合理。

篇(7)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2-0078-03

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选择任课教师、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2003年西安科技大学应用《西安科技大学学生体育网络自主选课管理系统》,在陕西省高校中率先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课“三自主”选项教学模式。6年多来,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满意率大幅提高,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但也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为此,总结实践成效,分析问题根源,提出“三自主”教学改革的优化对策,为高校体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参考。

1、“三自主”教学模式的实践

1.1 网络自主选课系统的建立

网络自主选课管理系统将教师一学生的双边活动变成教师一网络一学生的三边活动,学生使用自己的学号和个人密码,登陆学校教务处体育选课系统,查看选课的相关要求,了解项目及层次、课程内容、时间、地点和教师等信息并及时做出选择,自主、快速准确地选择所上课程,2-3 d就可以完成选课,效率极高,打破了原有男女、系别、年级、行政班等为单位的教学模式,把体育课的选择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活动中,充分感受体育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1.2 体育设施的保障和体育项目的设置

高校扩招以来,随着学生人数的急增,西安科技大学加快了体育设施的建设力度,基本满足了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现有综合性体育馆2座,400 m塑胶田径场地2个,标准游泳池2个,室外篮球、排球场地50余个,日常教学时段除篮球、足球、排球和垒球4个项目受天气原因影响外,其他项目均能全天候上课,保证了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课程项目的设置是以学生喜爱和选择为原则,积极争取开设更多的运动项目,使学生有更大的学习自和自由空间。根据学校教学的实际,开设的必修项目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垒球、田径、体操、艺术体操(女)、健美操、体育舞蹈、啦啦操、游泳、武术(太极拳、散打)、跆拳道、空手道等16项。开设的选修项目有:瑜伽、形体、定向越野与拓展、体育保健、轮滑、健美健身、体育欣赏、营养与健康等8项。

1.3 “三自主”模式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实施“三自主”体育教学的2004-2008级4154名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81.3%的学生认为“三自主”体育教学激发了自身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82.5%的学生认为“三自主”教学模式的实施,丰富了大学的生活内容。大学生对实施“三自主”教学模式持赞成态度的占73.3%,他们认为“三自主”学习能够掌握比较完整的知识、技能,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比选项前有所提高,说明实施“三自主”教学模式教学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提高学生参与锻炼的意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取得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好的教学效果。

从体育教师角度上分析,以往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既无压力,也无动力。教学效果好与差一个样,无法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而“三自主”教学模式是学生按项目练习,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而教学,由于学生在选课时首先考虑到的是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对教师的要求就高,无形中增加了教师上课的压力,给教师带来新的考验。那些责任心强、技战术水平高、教法灵活的教师,普遍受到学生欢迎,反之,就可能被学生所淘汰。

2、“三自主”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选课盲目,缺少必要的指导

由于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和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经过正规的体育课学习,个体间的体育素质和运动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体育的“技艺性”特点,基础薄弱的新人校学生在自主选课时难以正确把握合适的层次和项目,由于缺少必要指导,出现了学生选课盲目性,甚至个别学生还不会应用计算机进行网络自主选课,结果存在严重的体育素质和运动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教师的教学设计难以把握,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2.2 部分学生换项频繁,存在功利心理倾向

部分学生选项并非完全依据教师、内容、时间来自主选择,而是把学习成绩的高低和掌握技术的难易程度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放弃了个人的兴趣爱好,出现了为容易掌握技术的难易程度拿到高分而选课的功利心理倾向,部分学生频繁换项,多次或只选择某一个容易拿到高分的运动项目,运动技能停留在初步掌握动作的基础阶段,没有达到巩固、提高和科学锻炼的目的,不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手段、方法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

2.3 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的认识偏差

实施“三自主”体育课教学,学生依靠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内容、教师。而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把“培养兴趣,养成习惯”理解成单纯的“满足兴趣”,在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技术、轻理论方法的传授,技术实践教学环节中缺乏渗透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科学体育锻炼方法,使学生没有学会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到教学实施教学过程迁就学生兴趣,降低教学标准、放松教学要求,把学生的主观性当成了主体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休闲性、娱乐性强的室内体育项目,而选择运动量较大较累的和室外上课的运动项目的学生越来越少。

2.4 体育课程的终结性考试评价不合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大多采用终结性评价,一般是技评、达标和平时出勤3部分。考核评价机制停留在只重视体育技术与技能的考试,不重视全面发展的考核;只重视考试结果,不重视过程的考核。同时,高校体育课考试的形式多是教师随堂自行考试的方法。由于是任课教师自行组织考试,考试的随意性太大,监督检查的约束力小,出现考试不公平、教师打人情分等现象,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

3、“三自主”教学模式优化措施

3.1 学生选课的必要引导

针对学生存在的盲目选课问题,在每学期开始选课前,体育部协调各二级学院(系、部),派出教师,以理论课的形式集中讲解体育课“三自主”教学模式的选课要求、项目特点、教学内容安排、所要达到的目标、考试标准等,同时向全体学生发放选项意愿的调查问卷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趋势,排课时根据

学生的选项需求,合理安排体育课。基本上消除教学中的体育素质和运动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教师的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3.2 课程设置的合理改变

体育部要求教师加强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工作,课程设置上把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养成科学锻炼的习惯、培养集体意识的项目设置为必选课,如篮球、足球、田径、体操等。以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坚毅、顽强、勇敢、果断等健康心理品质,拼搏、竞争、团结合作的精神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体育锻炼技术与方法能够运用于终身体育。同时也要兼顾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把一些很难成为学生终身体育常用的技能和手段的娱乐休闲、时尚、极限项目作为选修课,如体育欣赏、野外生存、攀岩等,提高学生的兴趣、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生活。

3.3 教学时空的有效拓展

体育部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的需求,合理科学地安排教学时段,实行全天候排课和上课。从正常教学日的上午3-4节到晚上9-10节排课上课。部分项目根据学生需要放到了周末进行,不仅保证了学生身心健康,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还能有效利用学校现有的场馆、设施资源。同时,利用校园网络资源,课余时间加强体育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开设教师的教学播客,建设体育课程网站,有利于学生在闲暇时间的学习和锻炼。

3.4 教学层面的丰富和延伸

在日常教学中,针对学生对某一项目的兴趣、爱好及运动能力,实施了分层次教学,设计了课程的初级班和提高班,解决学生“吃不了”和“吃不饱”的问题,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的个性需求。特别优秀的提高班学生经过选拔进入到训练班,抽出时间安排专任教师进行具有专业性质的教学训练。如跆拳道训练班学生多次参加全国高校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校也被推荐成为全国大学生跆拳道协会副主席单位;啦啦操训练班学生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啦啦操表演的选拔赛,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扩大了我校的影响。

3.5 课程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

篇(8)

学生学习一门课的自信和信心对学好这门课起着关键作用。只有当学生有了自信和信心,认为自己并不差、能够学会、可以学通,思想和行动达到了统一,才可能自觉的学习、自主的学习、自主的学习;同时,使学生喷发喜欢的热情,对学习兴趣盎然,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这对学好这门课更起着关键作用。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思维达到“兴奋点”,才能带着愉悦、激昂的情绪去面对和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去探索认识,不断展现出自己的智能和才干,使学习良性循环、持续发展。

2.有效实施学案教学法

实施导学案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偏离这一目标实施任何改革都会事倍功半。

首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效率的学习、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是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学生只有长期处于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下,才能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从以下几方面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上课认真听讲,筛选疑难点,下课后有针对性地练习;(2)学习时定心踏实、确定明确目标,或者寻找合适的竞争对手。(3)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4)及时复习;(5)不懂就问,多与老师交流;(6)学会一段时间后的整理归纳。每周要进行自主的小型复习,将一周老师所讲的内容自己梳理一遍。发现遗忘之处,尽快补上。(7)作业一定要独立完成。作业的订正是重中之重。作业中的错误便是你自己的薄弱之处,一定要弄懂、弄清楚。(8)在考试前的复习、看书期间,自己可以列一份知识清单,将重点的知识和自己易错的知识点罗列在一张纸上,便于自己有针对性的复习。(9)针对薄弱环节多花时间或请“帮助”。

其次是有效的借重学案教学法的形式。(1)导学案的形式、质量是极重要的一环。(2)应当按“看目标要求”、“阅读课本”、“完成学案”、“应用练习”的顺序和架构编写和实施导学案。(3)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促学。(4)做好对学生的督促检查、科学评价工作。

3.在分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不是每个内容每节课都要分组合作学习的,但对必要的内容和环节实施分组合作学习或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以使学生能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喜欢学习、愉快学习,最终能够独立学习、创造性的学习为最终目标的。由于每个个体学习的速度、效率特别是基础和智力是有差异的,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就需要创造一个优化的学习环境。这一优化的学习环境正是分组合作学习模式所能创造的。在分组合作学习中,一要开展“一帮一”、“互助互学”活动,使学生有一个“关心、理解、鼓励”的良好学习氛围;二要引导学生树立自己心中的榜样,向刻苦学习的同学学习,充分发挥榜样的“近体效应”;三要建立竞争即奖励机制,形成个人和小组的比学赶帮、争先创优局面;四要合理分组,既要保证小组的稳定,又要以动态的形式保证小组内有学科带头人或“名师”;五要不断优化“提出目标―独立探究―交流讨论―反馈、点拨―总结、运用”的课堂结构,提高各个环节的效率。其中独立探究这一环节是不可缺少的。

4.学案教学法的基本流程

实施学案教学法要义是“学生自学、教师重点讲授、学生分组合作学习三者的有机统一”。一般流程如下:

课前

(1)学生阅读导学案上的目标要求,明确学习目的;

(2)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找出疑惑之处,写成提纲;

(3)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基本任务;

(4)学习小组组长检查组内同学导学案完成情况,并将问题集中。

课中

(1)教师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

(2)教师检查(抽查)导学案完成情况,并汇集反馈的问题;

(3)教师创设教学情境;

(4)分组讨论(教师围绕教学内容或反馈的个别问题、共性的问题设立目标,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巡查并关注课堂的反应。)

(5)学生展示探究成果;

(6)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

(7)当堂训练与反馈(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重难点,设计适量的训练题,及时强化);

(8)学生组内交流;

(9)教师或学生小结;

(10)目标达成与后续内容预设(针对目标达成过程中出现的理解难点与知识重点,合理选择训练题并适当布置作业,同时安排后续内容的预习)

篇(9)

该模式适用于数学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拓展课。当然,对不同的课型,教学设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环节也可做适当调整。

基于“学案导学”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六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

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与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产生急于解决问题的心理。情境的创设要合情合理,问题情景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等形式进行创设。

(二)自主学习

这是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可以在课前进行,教师给学生提前准备好导学案,在上课前一天发给学生,通过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学,自行阅读教材,自主的学习,获取新知识。而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要把预习中有疑难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施。

(三)合作交流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将组织学生展示学习成果,讨论学案中的重难点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是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这个过程实际也就是所谓的“兵教兵”“兵强兵”的过程。在这一环节,教师应到学生中巡视,对学困生给予相应的指导,并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疑难点,对于小组内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下一环节,由其他小组帮助和教师引导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率了事,切实落实学习目标。

(四)点拨释疑

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采用两种方式来处理,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或是由其他已经解决问题的小组上台展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补充点拨。二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普遍性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针对其疑点,快速确定讲解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当堂训练(检测)

篇(10)

现象一:预习案设计形式单一。老师对预习的研究不够,错误地认为完成练习就是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将预习案演变成一张练习纸。学生没有任何“自主”可言,只有做预习练习的“不自主”。

现象二:预习案的使用仅限于课前。课前检查完学生预习案完成的情况,课堂教学中,再也不见预习案踪影。预习案没有给课堂中的师生教学带来任何改变。

现象三:上课变成“预习案”的讲评课。教师把教学由原先的“教教材”变成现在的“教预习案”,学生失去应有的新鲜感和探究欲望,影响课堂效率。

因此,在实施自主预习的研究中,我们对预习案的设计、运用进行了改进,引领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彼岸。

一、完善设计,有效运用

1.渗透策略培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缺乏自我调控能力,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果不加以引导,“自主、放手”的预习就会变成“自由、放任”的预习。所以我们在研究实践中注重渗透策略培养,将策略训练融入预习案中,提高学习者的策略意识,促进学习的自主性,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我们让学生尝试自我学习,通过完成使用预习案,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监控,如自我记录技术、自我记分技术、自我提问技术等。其次,教师教给学生自我调节的手段,即如何通过反馈等方法来对不适当的学习步骤和学习策略进行调整,使之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帮助学生增加调节监控方法的储备,学会借助足够的工具(录音带、字典、互联网等)完成各种不同的学习任务。预习案不仅是给学生提供一种学习材料,更是帮助他们探寻合适的学习方法。

2.设计多样形式,避免练习化倾向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在学习中需要新鲜感,对新事物充满了兴趣,因此在设计预习案时注意其多样性,避免预习案练习化倾向。对于抽象思维尚不发达、长于形象思维的学生来说,图表具有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的特点。我们根据不同的预习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图表。例如: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机器猫图片,学习身体部位的单词。通过图形和意义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新知。用发散型图表发散学生的思维,在预习新知的同时起到拓展教学内容和归纳总结旧知的作用。将课文转换成表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3.将预习案贯穿于课堂教学,实现师生互动

我们尝试将预习案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帮手。实践中发现:预习后的课堂教学过程呈非线性、不定性和开放性特征。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原封不动地使用课本提供的素材,必须站在学生发展的高度,调整自己的课前预设,捕捉课堂动态生成,灵活处理教学过程,彰显教学生命活力。

课前预习是课堂学习的“起跳板”。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把学生预习的结果直接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从而展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设计。课堂教学可与预习案有机结合,设计出具有弹性的课堂教学模块。突破传统的“读课文―译课文―回答问题”的教学模式,用整体教学的理念,用创新的思维,巧设任务,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能真正有效地学到知识,真正提高语篇的理解能力。通过完成任务,学生能主动获得提取信息、概括信息、逻辑排列信息的能力。课上,教师可以“预习案”中的问题为线索,组织教学活动。找到课前预习与课堂交流的最佳契合点,大大拓宽课堂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习的自完全交给学生,教师只作为引导者,去引导学生多元化发展。

二、反思总结 改进提高

经过不断实践对比、梳理总结,我们认为今后的预习案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归还学生学习目标权。教师编制预习提纲,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让学生预习有方向。

篇(11)

一、“自主学习案”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 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学案中的问题。首先,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内容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注意文中的短语、一些关键的句子,要掌握的语法等。

(2)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2. 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和参与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学。较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能基本上正确回答问题。也有小部分学生回答不够完整,这时,教师不要讲解、包办过多,要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设问、答疑。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需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3. 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决不是旁观者,而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应该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注意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通过师生合作来带动生生合作。在这环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在合作中遇到疑惑问题时,教师要适时的对学生的合作交流给予指导,适量提出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诱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自己的观点、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

4. 反馈检测。这是课堂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反馈检测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检测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检测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教师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自主学习案”编写应注意的问题

1. 练习题必须要精选,要富有启发性,能基本上独立完成。对教材中有一定难度的内容作适当的提示,并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