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合同管理的特点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造价指的是按照相关的规定与协议条款约定各种收取费用的标准计算,同时也是用来支付给承包人依照合同的要求完成工程规定内容价款的总额。也是合同的双方非常关心核心的问题,而施工过程的投资与招标投标也都是主要围绕着合同的造价所开展的。合同的造价应该根据中标的通知书中中标的价格与非招标工程签订合同的时候对工程造价的一系列约定,可以选择可调价格、固定单价与固定总价等。然而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之中,合同的总价是会随着工程进展,和工程所处的环境、水文、土质、地理位置以及设计变更等一系列因素发生不断变化的。所以建设工程合同的造价管理是一个动态、连续的复杂过程。
1、合同管理特点
对于建设工程合同造价管理来说合同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对工程安全目标、成本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等管理综合的体现,同时更好的实现这四个目标也就是实现合同造价管理的一个动态的过程。
想要做好安全、成本、进度、质量等目标动态的控制,在进行合同管理过程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对建设工程合同的分析
建设工程的合同分析指的是理解、解剖工程的合同,同时这也是进行有效合同管理前提的条件。一旦对工程合同没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合同造价管理的工作就不会做的更好
对合同内容的分析是很广泛的,大多与工程建设相关内容均属于需要进行分析解剖的内容。通常,主要是对以下几点内容的分析:
①订立合同依据的法律基础
②承包人以及发包人主要的责任
③关于质量、进度以及工程款项的支付条款分析
④对于限制性条款的分析
(2)合同的履行与交底
在合同签订完成之后,企业中的预算人员都需要进行组织项目内部工作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将合同之中涉及到规避风险以及相关部门工作主要的条款进行逐一讲解并强调。在整个建筑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也就是履行合同的过程,并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实行动态的控制。在整个建设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适时观察,有效掌握合同履行的质量、进度以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分析各个种类问题出现的影响与原因,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履行的合同进行控制。通过对合同的控制来保证最初制定成本、进度、质量以及安全目标等一系列规定的实现,有效进行合同造价管理的控制。
2、设计变更特点
设计的变更指的是设计部门对于原有施工图纸以及设计的文件之中表达出设计状态的修改与改变。设计变更只包括了由于设计的本身出现的错误与漏洞或者是其他的原因进行补充和修改设计资料。同时设计变更也是工程之中变更的内容之一,因为他关系到工程投资、质量与进度的控制,所以对设计变更管理工作的加强,能够有效保证工程的工期和质量,并有效控制工程的造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承包单位所提出的设计变更,由建设单位同意进行的变更,都可以使总造价变更。
3、工程签证特点
工程签证用书面的形式对施工现场发生特殊的费用进行了记录,这直接关系的是施工单位和业主之间切身的利益,同样也是工程结算重要的法律依据。尤其对于投标报价包死工程来说,结算的时候更加需要对现场的签证与设计的变更进行有效调整。对于工程现场签证来说,它记录的是现场情况发生的第一份资料。经过对现场签证的审核、分析,可以为索赔事件的发生处理提供有力的依据,同时根据签证来计算索赔的费用。
4、索赔管理特点
索赔指的就是在合同实施的过程之中,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因为对方没有正确履行或者是不履行合同中规定义务或者未能保证合同承诺条件的实现,遭到了损失之后,向对方当事人提出补偿的要求。工程合同造价管理的索赔主要是费用的索赔以及工期的索赔。
(1)索赔成立的条件
①承包人按照合同所规定的程序来提交索赔报告与索赔意向的通知。
②与合同进行对照,对照在工程中对承包方的工程造成的额外支出成本或者工期的损失
③导致工期损失或者费用增加的原因,在合同约定之中不是承包方所属责任。
(2)索赔程序
索赔的一般程序为:提出索赔的要求——报送索赔的资料——审核索赔的文件——协商解决——提交诉讼或者仲裁。发包人与承包人应该尽量通过协商来解决合同上出现的纷争,不要轻易的依靠诉讼或者仲裁。
(3)索赔常见的形式
在工程的实践中,索赔发生的时候有很多,出现频繁的索赔形式包括:
①对于工程师在指令上错误所出现的索赔
建设单位的人是监理单位,所以一旦由工程师导致的指令性错误,使承包商发生了不必要的损失,而建设单位则需要承担一定法律责任,给予承包商一定的赔偿。
②对于土质资料上错误出现的索赔
在工程的施工中,建设单位有向施工单位提供工程资料的义务,并保证这些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真实性。
③对于工程变更出现的索赔
设计变更或者是工程量的清单漏项都会使工程量的清单有一定更新,其相应的综合漏项普遍由承包人来提出,经过发包人的确认之后作为结算依据
④对于不可预见障碍导致的索赔
工程建设之中不可预见就是指有经验承包单位也不能预见的损失。如竖井的掘进中突然水量增大,承包商可向建设单位进行索赔
二、建设工程合同造价管理的发展
1、建设工程合同造价管理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进一步的加深,中国的经济逐渐融入到世界金融市场之中,我国的跨国项目和跨国企业逐渐增多,所以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到来,对于建设工程的合同造价管理也是国际建筑行业的潮流。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了WTO之后,我国行业的壁垒逐渐下降,市场趋于国际化,一旦国内外的市场相互融合,国外的企业一定会利用他们在服务、人才、管理、技术以及资本上的优势,侵占我国建筑市场,所以在未来的建筑行业之中,我们要转变管理经营的模式,增强应变能力,勇于进取,敢于创新,学会在竞争中生存,寻求拼搏中的发展。
2、建设工程合同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深入,对于工程合同造价管理必然会走到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上来。当今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合同管理上的应用普及的速度非常惊人,并且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这给工程合同造价的管理也带来了许多优势,从竞争意义上来将已经逐渐成为信息的竞争。
3、建设工程合同造价管理法律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加强,和对工程合同造价的重视,会出台更多改善合同管理的一系列法律措施,实现管理的优化,避免风险发生,更有效控制工程合同造价的安全性,使建筑企业更好的发展生存下去。
结语:在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之中,工程的合同造价决定了建设单位的投资控制和收益,决定了承包单位的经济利益,只有充分认识建设工程合同造价管理的特点等一系列的问题,才能加强对工程合同的造价管理,从而提高工程管理的收益,有效减少承发包双方的各种损失,减少承发包双方各种纠纷,使我国的整个建设事业健康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王翠艳,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总造价管理的探讨[J],建设监理,2010(7)
[2] 闵家伟,关于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1)
[3] 张静芳;王守君;王守德,谈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J],科技信息,2008(26)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通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通信项目管理手段的不断完善,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我国通信工程项目的建设步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改善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对于通信工程建设的进度以及造价要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同时还要做好通信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确保通信行业顺利、稳定地进行。
一、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具体特点
1、通信工程的技术存在很多特殊性,与建筑工程的技术广谱性特点不一样,通信工程项目必须要有专业通信方面的技术人员才能够完成,通信工程的管理还必须是本专业的人才才能够胜任。
2、通信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每个工序活动都有很强的连贯性,如果只依靠监督和管理部门很难完成整个工程,通信工程项目以及系统要有技术部门参与,专业的建设单位管理,共同组织实施完成,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协调性。
3、通信工程项目的投资金额非常大,而且施工的技术要求很高,难度相当大,再加上对专业化的程度要求也非常高,通信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很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干扰,比如说天气变化、市场经济体制等等,这些都会给通信工程项目的实施造成一定的影响,通信工程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很多方面的风险,对通信工程项目实施必要的关联措施,才能够保障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及实施。
4、通信工程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所应用到的主要原材料以及设备等等因为不同的应用存在很大差异,对通信工程进行核算时,不能够将工程量都按照定额进行计算。通信工程项目的定额计算还存在很严重的滞后现象,这种滞后问题很难避免或者控制。
5、通信工程在实施中的控制和管理涉及到的问题很多,管理的过程比较复杂,层次也比较多,比如说:在通信工程进行项目管理的前期,其中包括可行性的分析、项目的发起、立项审批及计划任务书的下达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到设计的管理、评审管理以及项目管理等多种管理事项;在通信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包括项目的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以及进度管理方面的内容;在通信工程竣工的阶段,还包括成本的效益考核以及统计分析等等多种事项。
二、提高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效率的策略
1、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1)对通信工程项目负责人进行明确的落实。设立项目经理,严格执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对于以往项目管理中重施工、轻成本的现象进行彻底的改变。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首要负责人,对于工程的成本和工期有着发言权,要在保证工程进度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对工程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及时掌握盈亏情况,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
(2)对施工材料和人工费用进行科学的控制。对于材料的控制,主要是对材料的用量以及质量进行控制,对于工程施工现场耗用较大的材料实行包干,设备和周转材料可以通过租赁的形式来完成,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而且能够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材料的使用量,减少返工和人工损失造成的浪费。对于人工费用的控制,主要是对人工总量进行控制,实行劳动定额的方式,控制人工成本。
(3)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以缩短工期、降低成本为目标,以保证工程质量为前提,对施工方案进行科学的设计,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积极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以此降低工程的费用。
2、对工程进度的控制
工程的施工进度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也可以说,对施工进度的有效控制是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因此,要确保工程按时完成或者是提前完成,对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1)制定科学的工程进度计划。在每一项工程进行施工之前,都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详细的进度计划,该计划一定要具有前瞻性,并且对于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完善的施工进度计划应当是建立在对施工图纸有详细了解的基础上,并且使其与施工现场具有较好的协调性。
(2)编制阶段性的工程进度计划。工程进度的控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要进行分段控制,根据总的施工进度,按照周、月为单位进行分段,定期对分段进度目标进行总结,确保总得控制目标得以实现。
(3)施工的过程要实行动态控制。项目管理的实际活动中,要根据工程的变化情况,保证总得施工进度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对工程进行及时的修正与调整。
(4)提高劳动效率。在保证工程质量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可以不断的加快工程的进度,一般情况下,项目经理可以利用一些激励政策,刺激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以此来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能够有效的缩短工期,节约大量的成本。
3、对工程质量的控制
工程的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控制,确保其质量达到国家验收标准。
(1)严把材料质量关,对于进场材料要实行严格的验收制度,确保进入到施工现场的材料都符合国家相关的规范与标准的要求。
(2)保证工程质量。通信的工程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通信的畅通,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长期服务,须确保光缆通道、铁塔质量、管道质量、机房设备等工程质量达标。同时,要抓好关键部位施工。关键部位是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部位,如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段,地下隐蔽工程、城市设施交叉复杂的施工的难点等,更应引起项目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妥善解决。
(3)积极推广科技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工艺和新材料也逐渐应用到通信工程中,施工企业要对相关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把握,并且积极推进各项新技术的运用,经过监理单位和相关技术单位认可后,便可以大量进行应用与推广,以此来不断的提高工程的技术含量,有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
4、对施工安全的有效控制
企业法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则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在通信工程施工时要制定严格的安全责任制度以及安全责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1)保证各项安全设施投资到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安全设施的引入是必不可少的,有的企业为了节约开始,而不愿意将太多的资金投入到安全设备的使用中,一旦发生事故,其造成的损失会更大,而且会对工人造成一定的人身伤害。
(2)项目的各个部门都要按照要求配备转职的安全员。
(3)注重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在施工前要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尤其是对于新工人或者是转岗的人员更要注重岗前培训,帮助人员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4)抓好关键人员、关键部位、关键设备的安全。对特殊工种等关键人员要加强培训,持证上岗。对高空、高压、防雷、电缆井等关键部位要加强施工的安全防护,对大型机械设备、交通工具、重要的施工工具,安全员要按照制度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结束语
通信工程的管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现实中的应用也是十分的广泛。在完成一项建设任务中,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认真的对待通信工程管理,才能够更好的完成通信工程的建设,才能使技术的发展满足人们的需求,做到供需平衡的状态。
参考文献
[1]韦国锋.浅析通信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常见问题及对策[J].世界家苑,2011(18).
高校组织中的人员组成主要为教学、科研、管理和工勤技能等。其中教学、科研队伍是学校组织中的主体,管理和工勤技能队伍围绕着教学科研展开辅工作。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人事管理的业务量日益增大,业务种类显着增多,服务要求不断提高。因此,高校人事管理除了要做好人员的“进、管、出”等工作外,更要强调以服务为中心,能够为高校人才队伍规划和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高校人事管理的基础业务为编制管理、岗位管理、招聘管理、晋升管理、薪酬管理和其他事项等。传统的高校人事管理,具有工作内容简单,但重复操作工作繁多等特点。当前的高校人事管理,通过借鉴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水平,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
2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特点和要求
建设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目标,是提高日常人事管理工作效率,为教职工提供便捷的自助式服务,为校内其他管理系统提供数据支持服务,为学校制定发展战略计划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
根据高校人事管理的业务需求,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应具备业务数据集中管理、业务流程规范、业务操作高度安全等功能,同时必须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和系统升级能力,及快速的跨平台迁移能力,并能适应移动办公的需要。
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施,需先从规范数据和规范工作流程入手,从人事管理系统网络化建设开始,逐步建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平台,实现人事管理的数据共享、业务流程规范、查询即时快捷、人性化服务等功能。
在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建设中,应强调业务流程的规范化,通过搭建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规则的业务平台,规范行政人员的工作方式,跟踪业务处理过程,减少业务操作的人为复杂性,避免管理资源的内耗。
3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技术演进
3.1基于单机平台的人事管理系统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设计完成了以单机操作为主的人事管理系统,实现了人事信息的分类管理、即时查询和报表统计等功能,减轻了业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清华大学利用微型计算机设计了基于COBOL语言设计程序包的人事管理系统。人事文件记录存放在磁盘上,内存和磁盘能随时交换信息,克服了微型计算机内存有限的问题,使得文件长度不受限制,能够满足各种规模高校的需求。该系统能够实现人事资料存储、查询、删除、修改、人员分类和各种统计分析等功能。可直接实现人机对话,在当时计算机不普及的情况下,确保人事工作人员能够在操作手册的指导下,顺利使用系统完成日常的人事管理工作。同期,北京大学采用xenix多用户操作系统和informix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还有些人事管理系统采用dBASE数据库和BASIC程序设计语言设计。由于受到当时计算机软硬设备的限制,人事管理系统功能不可能太强,且信息存储能力有限,一般只在人事部门内部使用。
至九十年代,VisualFoxPro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工具,开始被广泛应用于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开发。基于VisualFoxPro开发的人事管理系统,弥补了当时人事管理软件的不足,既可以完成人事管理的日常工作,又能够反映人事管理信息的变化过程,实现工资、职称、职务、学历等变动的动态跟踪,并可保留以往历史数据。这个时期,Office办公软件也开始广泛应用于人事管理工作中。
3.2基于网络平台的人事管理系统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各高校的校园网络建设日渐成熟,高校人事管理系统也向网络化发展。北京大学开发了在校园网环境下运行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北京大学人事部各管理科的职能及信息共享的需要,系统由调配管理、职称管理、人才出国管理、系级人事管理、工资管理、查询等六个子系统构成,实现了全校人事信息管理。
在实施人事管理系统网络化建设的初期,系统开发多采用C/S架构。通过客户端软件,工作人员能够方便的完成日常管理工作,并能够使用系统提供的数据处理、数据综合分析等功能。但是C/S架构在数据共享、远程操作等功能方面表现欠佳,特别是不能实现多人在不同地点对同一数据库进行操作。
基于B/S架构的管理系统,能实现不同人员,从不同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并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B/S架构是更加灵活的多级分布结构,非常符合分布式、实时数据操作的需求,并且在系统维护方面也很有优势,几乎所有的系统开发和维护工作都集中在服务器端,系统功能的升级通过更新服务器端的软件就可以实现。B/S架构大大简化了客户端,客户端可以通过桌面浏览器方便使用。
进入二十世纪,根据“大学资源计划”(UniversityResourcePlanning,URP)理论与系统框架,大学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开放的校园网络公共信息平台。复旦大学根据校园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按照“硬件集群”、‘‘数据集中”和‘‘应用集成”的建设规范,利用MVC设计模式开发了基于J2EE架构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并逐步探索一条适合URP要求规范的高校应用系统开发建设之路。
目前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开发的主流技术平台是。NET架构和J2EE架构,而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系统正在研究和实施中。面向服务的架构是构造分布式应用程序的方法,它将业务逻辑功能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使用,可以很好地适应高校人事管理的变化,易于完成与校园其他信息系统的集成。
4结束语
关键词:商业流通 中小企业 内部管理
商业流通企业是指通过低价格购进商品,高价格出售商品方式实现商品进销差价,以弥补企业各项费用和指出,获得利润的企业。商品流通企业通过商品购进,销售,调拨,储存,运输等经营业务实现商品的流转,其中购进和销售是完成商品流通业务的关键,而其他方面都是围绕这两方面展开的。
在我国经济构成中,中小企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发挥重要作用。而商业流通领域中中小企业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流通掌握着企业发展乃至国民经济的命脉,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生产和流通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流通应该从生产的末端更好地转化为行业或产业的先导者。而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更好发挥中小商业流通企业的作用,必然会加快这一发展进程。
中小商业流通企业特点
流通企业本身具有规模的多层次性、业态的多样性等特点,这些都决定着流通过程中的丰富程度以及均衡程度。具有相对质量的中小企业存在,有利于保证流通产业内的竞争活力,并与大企业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构建内涵丰富的复合型流通产业。中小企业在商业流通领域中发挥作用,与它的特点密切相关。
(一)灵活有效的应变能力
快速通畅的业务处理过程和灵活有效的应变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小企业不具备大公司的等级阶层(这些阶层是高效运营一家大企业所必须的),因而也就不具备浓厚的官僚政治色彩,而是更加灵活。它的反应速度较快,因为在“决定”和“执行”之间的距离相对较短。同时,与大型企业相比,由于中小企业预算低,利润少,因此具有更高的动机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较强的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中小商业流通企业在发展之初一般就表现出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在其发展过程中,在这种灵活应变的基础上,其经营范围不断拓宽,经营体制日渐灵活。当存在经济波动时,其能够利用其应变能力上的优势,很快转向并适应市场变化。在这一点上,较之具有较多管理层次、组织结构复杂的大型企业而言,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同时,小规模和独立的所有权能够更容易地转化为承担风险或偏离企业计划的愿望,这在公众所有的、经营目标是为投资者提供不断增加利润的企业中是不太可能的。
(二)个性化服务能力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以需求为导向的程度逐渐增强,消费者对商品流通中各个环节的需求也逐渐具有了个性化的趋势。这就要求商业流通中的供给者能够提供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服务。
大企业由于批量生产以及追求规模经济等问题,无法更有效地向不同需求方提供有差异的产品。而此时,小企业就可以发挥其自身优势。一家小企业可以提供给客户更个性化的联系,或者提供更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因为小企业的员工和场地都较少,因此一般管理费用就较低,就能够提供更紧密的联系,在工作中就更有选择性。愿景和交流也能够更个性化。
(三)规模有限且结构松散
中小企业在各领域中均面临着规模有限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在商业流通领域中,这一问题更为明显。规模限制直接导致了中小企业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无法与大型商业企业相抗衡,从而在上下游渠道、运输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劣势。同时,由于规模较小,中小商业流通企业往往无法享受规模经济的优势,其成本一般也因此高于大型企业。
同时,在中小型商业流通企业这一松散的行业范围内,大多数中小企业具有家族式的特点,因此,无法形成能够与大型企业进行有效竞争的联盟。这也直接导致中小企业在商业流通领域中所占比重较大,但营业收入与利润水平却一直较低。
中小商业流通企业内部管理存在问题
(一)家族经营观念较为严重
虽然具有较之大企业更为灵活的应变能力,但是,中小企业的产权与组织形式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目前普遍存在的中小企业单一集中产权结构与简单组织形式下,具有多步骤特点的中小商业流通企业在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上往往面临更大的考验。
在商业流通行业中,中小企业一般以个体或具有家族特征的管理形式出现。在这样的管理形式下,中小企业关于产品、渠道等商业流通行业中关键问题的决策一般由家族中具有较高地位的人做出,因此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这是各行业内中小企业在内部管理问题上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家族式的内部管理决策模式对商业流通企业具有更高的影响程度。产权过于集中所导致的内部决策理性程度降低,进而影响商业流通企业经营中的购进、销售、调拨、储存、运输等各环节,最终对其发展产生限制作用。
(二)不考虑或不注重品牌形象的建立和保持
商业流通行业产生时间较早,但由于我国在解放初期采取计划经济模式,从而延迟了该行业的扩大化发展,使得目前尚不具有全国范围内影响力的商业流通企业,更多的是全国不同区域的地方大中型商业流通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商业流通企业更加难以树立品牌意识,创立自主的品牌形象。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的发展具有转折性的重大作用,如果不具备品牌意识,即使扩大规模和收入也无法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不同规模的企业具有不同的市场辐射范围,对于中型企业而言,其当前的市场范围更多的区域内消费者,这也直接导致了中型商业流通企业在品牌创建上更多关注地方区域市场,而不具备长远的、更大范围的战略眼光。由于缺乏品牌创建和扩大影响范围的意识,中型企业往往很难实现向其他区域市场的扩展。
(三)企业管理文化缺乏且人力资源素质低下
企业管理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维度。中小商业流通企业由于关注低成本的优势,常常忽略了内部的管理文化的建设,主要包括:营销观念滞后,价值导向误入,行为规范无序以及诚信意识弱化。这些归根结底都是管理文化的问题。由于与大型商业流通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管理文化缺失,中小企业常常面临战略导向失误,竞争手段单一,甚至商业欺诈等问题,这些都严重抑制了中小商业流通企业的健康发展。
而上述这些管理文化问题,归根结底与中小商业流通企业中人力资本薄弱,人员素质低下密切相关。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力量。中小企业虽然不乏劳动力,但是由于过分关注低成本等原因而无法吸引高素质人才,员工职业观念薄弱,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这些不仅直接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内部管理文化的形成。
中小商业企业内部管理对策
第一,适度引入符合商业流通领域中中小企业特征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与组织结构,必要情况下,可以考虑建立松散的中小企业商业联盟。
中小企业可以根据国家的政策要求,充分利用政策导向与优惠条件,逐步实现与自身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虽然规模成为限制中小企业发展的头号桎梏,但规模小也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灵活的动因。同时,由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引进是需要一定的企业规模的。因此,对于有条件引入现代企业制度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建立具有内部管理优势的现代企业制度。而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的商业流通企业,企业应该慎重地采用承包经营、松散联合等方式进行经营机制的改革。在此基础上,两类企业都应该重视基础管理工作,摆脱过去“老板决策”的片面决策方式,重视基础管理。
第二,中型商业流通企业树立跨区域的品牌意识。品牌是企业核心价值和竞争力的体现,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能够起到加速的作用。良好的品牌形象能够增加企业的经济附加值,从而实现更大的收益。而商业流通企业由于特殊的行业特点,其品牌建设往往具有单一性和地区性的特点,容易被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所忽略。
中型商业企业由于同时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以及中小企业应变能力强的特点,因此,其具有扩大市场范围的可能性,从而也就具有树立跨区域品牌形象的必要性。对于中型商业流通企业而言,其内部应该摆脱区域观念的限制,在树立跨区域品牌意识的基础上,逐步扩展其品牌的影响范围。在提高品牌影响力的基础上,可持续地扩大企业规模,实现企业长期的发展。
感觉统合是由Sherrington C.S.,Lashley K.S.提出的,已广泛应用于行为和脑神经科学的研究[1]。Ayres A.J.认为,感觉统合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整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并作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接触顺利,这一理论涉及了脑功能及发展、学习及学习障碍和治疗这三部分[1]。有研究表明,父母经常发脾气或责骂儿童,会造成儿童在听觉上形成一层自我保护膜,养成拒绝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表现为听力不佳,不知如何与人沟通,语言表达能力不佳等感觉统合能力发展障碍[1]。但目前国内仍没有研究探明其它形式的儿童虐待与感觉统合功能各个维度的关系,因此我们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对徐州市某小学四年级4个班186名学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86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收回有效问卷179份,有效率96%,其中男生85人,女生94人,年龄9~12岁,平均年龄10.5±0.7岁,均为城市人口。
1.2研究方法
1.2.1测查前培训作为《受虐待儿童的心理病理学特征及其干预方案的研究》的一部分,调查前由2名主任医师对参与研究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统一指导语,以提高调查的一致性。
1.2.2调查工具(1)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ersonal Report of Childhood Abuse,PRCA):根据WHO的儿童虐待定义编制[2]。①分为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待和忽视4个分量表,共有19个条目,其中情感虐待7个条目,其余分量表各4个。②每个条目均进行频度评定,采用Likert“1~5”分5级评分法。③每个条目均进行伤害程度的评估,要求被试根据虐待行为造成的后果和当时内心感受来评分,采用Likert“1~5”分5级评分法。④分量表内部各条目之和作为分量表分,把各分量表分之和作为总量表分。⑤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研究编号、施虐者身份、受虐待时间、首次发生虐待时间、城乡来源等。该量表各因子和总分的第4周重测信度为0.46~0.70,Cronbach’s a系数为0.73~0.99,具有良好的信度,内容效度和校标效度也较好[3]。(2)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Sensory IntegrativeFunction Scale,SIFS):经王玉凤、任桂英等人翻译修订,共有58个条目,分为5个因子,由儿童父母填写,信度和效度均良好,由于本研究中大部分儿童在10岁及以下,第五因子不适用,故未评定[1]。
1.2.3现场调查 向各班班主任说明调查的目的及意义,由班主任招集学生父母,以考试形式发放问卷,按指导语填写,不明白的问题由专业人员现场解释,为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可靠性,均不填写姓名,根据学生的学号进行问卷编号。
1.2.4统计方法采用SPSS for windows 11.5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不同组别小学生感觉统合能力的比较见表1。
对男女两组小学生进行t检验,发现两组之间感觉统合能力的各个维度均没有明显差异。对9~10岁组与11~12岁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除学习能力发展不良外,两组之间的感觉统合能力没有明显差异。
按有虐待与无虐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感觉统合能力的差异,结果发现,有虐待小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各个维度均低于无虐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儿童虐待与感觉统合能力的相关分析见表2。
将儿童虐待各因子分和总分与感觉统合能力各因子作相关分析,发现除大肌肉及平衡与躯体虐待无相关性外,儿童虐待各因子与感觉统合能力各因子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154~-0.513)。
2.3儿童虐待对感觉统合能力的回归分析见表3。
以感觉统合能力量表各因子作为因变量,以儿童虐待量表各因子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忽视对大肌肉及平衡、触觉防御及情绪、本体感不佳和学习能力发展不良均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待对大肌肉及平衡、本体感不佳和学习能力发展不良具有负向预测作用;情感虐待对触觉防御及情绪和学习能力发展不良具有负向预测作用;本研究中未发现躯体虐待有任何预测作用。
3 讨论
儿童期受虐待经历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不良影响,与成人期精神障碍有密切关系[4,5]。本研究发现,有虐待经历小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各个维度分均低于无虐待者,说明受虐待经历对小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各个维度均有不良影响,有虐待经历者感觉统合能力水平较低。男女生之间感觉统合能力没有明显差异。
前期研究表明,9~10岁和11~12岁两个年龄段学生受虐待始发年龄均在10岁之前,两组受虐待发生率无差异,11~12岁组受虐待次数和程度均大于9~10岁组[3],而在本研究中发现,11~12岁组学生在学习能力发展不良维度的得分低于9~10岁组,这提示儿童虐待对学习能力发展的不良影响可能存在时效关系和量效关系,虐待持续的时间越长学习能力水平越低,受虐待程度越重学习能力水平越低。
将儿童虐待各维度与感觉统合能力量表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儿童虐待各因子分及总分与感觉统合能力量表各因子分呈负相关,表明各种形式的儿童虐待均可造成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不良,且受虐待程度越重,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水平越低。
以感觉统合能力量表各因子作为因变量,以儿童虐待量表各因子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分别有情感虐待、忽视和待进入了回归方程式,并且,忽视对大肌肉及平衡、触觉防御及情绪、本体感不佳和学习能力发展不良均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待对大肌肉及平衡、本体感不佳和学习能力发展不良具有负向预测作用;情感虐待对触觉防御及情绪和学习能力发展不良具有负向预测作用;本研究中未发现躯体虐待有任何预测作用。这表明忽视、待和情感虐待对个体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均可产生不良的影响;其中,忽视对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影响最为明显,各个维度均可出现偏异。在本研究中,躯体虐待对感觉统合能力各维度未显示出预测作用,可能与文化因素的影响有关,在中国,传统的养育观认为:“子不教,父之过”、“棒子下面出孝子”等,长辈对未成年人的躯体伤害行为常常被当作一种能被容许或接受的教育方式[6],容易使儿童从心理上认同对他(她)实施的虐待行为[7],从而减轻产生伤害感的频率和程度,在调查过程中就发现一部分有受虐待经历的儿童,虽然承认父母经常对他(她)进行身体伤害,但否认有内心受伤害感。
[中图分类号] R72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6-0060-0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出血疾病,多发生于学龄前期[1]。国外统计,儿童ITP的发病率4.8/10万[2]。ITP通常呈良性过程,但血小板过低可危及生命。ITP与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加有关,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肤瘀斑、紫癜以及出血点,多伴有齿龈或鼻部出血。我国在ITP的治疗上以糖皮质激素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为主,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抑制其他免疫细胞的增生和活化来维持自身耐受性。由于静脉用丙球由血液提炼而来,近年来由于血源紧张,且价格昂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通常用于重症或极重症患者。白细胞介素-11(巨和粒)是一种血小板生长因子,能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本研究于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应用巨和粒联合强的松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2例病例系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路桥医院儿科病房住院患儿,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制定的ITP诊断标准[3],年龄6个月~12岁,平均(6.51±3.67)岁,病程1~7 d,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血小板计数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纳入标准[4]
①轻中度ITP;②多次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③脾脏不增大或轻度增大;④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⑤血小板抗体IgG增多或补体C3增多;⑥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⑦患儿家长配合并知情同意;⑧就诊前未使用药物治疗者;⑨患者依从性好,能坚持本治疗方案2周以上者。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其他系统等疾病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②对本研究中的所有药物有不良反应者;③就诊前已治疗者;④重度或极重度或合并有消化道出血者;⑤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包括中药);⑥依从性差者。
1.4 临床分度[5]
轻度:PLT(50~100)×109/L,只在外伤后出血;中度:PLT(25~50)×109/L,尚无广泛出血;重度:PLT(10~25)×109/L,见广泛出血,外伤处出血不止;极重度:PLT
1.5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卧床休息,隔日查一次血常规,密切注意皮肤黏膜出血点情况,注意是否有呕血、便血、头晕、血尿等征象,以便及时判断是否有内脏出血迹象;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意识状态,警惕颅内出血的可能;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品,注意避免硬质食物。对照组:氨肽素(0.2 g×100片,辽宁丹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2807)0.2~0.8 g,口服,3次/d,疗程为14 d;观察组:强的松片(5 mg×100片,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682)1 mg/(kg·d),疗程为14 d,巨和粒(4×107AU,3mg/支,山东齐鲁制药厂,国药准字S20030017)剂量50 μg/kg,每日1次,皮下注射,疗程为14 d。
1.6 疗效评价[6]
显效:治疗14 d后连续2次化验血小板计数恢复至≥100×109/L;有效:治疗14 d后血小板计数未恢复至正常,但较用药前升高≥50×109/L;无效:治疗14 d后血小板计数较用药前升高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疗效和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和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13.76,P < 0.01)。见表2。
2.2 两组治疗第7天和第14天血小板计数及恢复情况比较
对两组患儿治疗第7天和第14天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计数恢复100×109/L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第7天和第14天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时间越长,血小板计数上升越明显,血小板计数恢复100×109/L例数越多,见表3、4。
2.3 两组皮肤紫癜消退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第7天和第14天皮肤紫癜消退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皮肤紫癜消退例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时间越长,皮肤紫癜消退越明显,见表5。
3 讨论
ITP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出血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血小板减少伴有骨髓巨核细胞增加。现代医学多认为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有关,如自身抗体产生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等[7],免疫细胞凋亡障碍可能是引发该病的主要原因之一[8]。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巨噬细胞系统,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抑制血小板抗体形成,同时糖皮质激素具有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从而起到提升血小板数,避免危险性出血的作用[9]。
巨和粒即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IL-11),是一个多功能性的细胞因子,虽然无巨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活性,但有巨核细胞增幅因子的活性,在骨髓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IL-11可诱导巨核细胞成熟及分化,促进血小板生成,增加外周血血小板数目[10]。体内外研究证实了IL-11对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生成有较强促进作用[11],IL-11与PLT数量呈负反馈调节机制,且被不同的炎症介质所调节[10]。目前有学者认为IL-11升高血小板的机制是IL-11联合其他细胞因子刺激造血干细胞和巨核系祖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的分化成熟,促进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生成[12]。
IL-11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一种促血小板生长因子,可直接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和巨核系祖细胞的增殖,诱导巨核细胞的成熟分化,促进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因其所形成的血小板在形态功能和寿命方面与正常的血小板相同[13],被广泛用于各类原因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治疗。动物骨模型显示[14],IL-11可促进骨髓抑制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恢复,减少血小板降低的幅度及其持续时间。梁敏等[15]资料显示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可提高血小板计数并能预防血小板的减少。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巨和粒联合强的松治疗轻中度ITP,可使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χ2=13.76,P < 0.01);应用巨和粒联合强的松治疗第7天和第14天,观察组血小板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上升越明显,血小板计数恢复100×109/L例数越多,皮肤紫癜消退效果更明显,与文献[15]基本相符,进一步提示巨和粒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促进骨髓抑制后血小板的恢复和生成。因此,ITP轻中度患儿早期应用巨和粒联合强的松治疗可明显升高血小板,缩短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加快血小板恢复的速度,避免因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巨和粒联合糖皮质激素能显著提高ITP疗效,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应用。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研究主要对ITP轻、中度患儿研究,且病例较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重症和极重症ITP患儿是否有类似效果及安全性如何,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Cines DB,Bussel JB,Liebman HA,et al. The ITP syndrome: Pathogenic and clinical diversity[J]. Blood,2009, 113(26):6511-6521.
[2] 陈祺棠,王缉干,罗建明.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 医学综述,2012,18(7):1062-1065.
[3] 张之南,沈悌.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 第3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45-249.
[4] 竺晓凡.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标准化治疗[J].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1,16(2):52-54.
[5] 贾苍松,胡莎.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其诊断和治疗[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10):814-816.
[6] 向金峰.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8):84-85.
[7] 王兆钺.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9,25(12):1141-1144.
[8] 郑敏,罗建明.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淋巴细胞异常研究进展[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3):222-224.
[9] 戴蕾莲,于洁.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和免疫抑制剂[J]. 儿科药学杂志,2011,17(3):4-7.
[10] 潘湘涛,陆晔,王金湖,等. 不同原因血小板减少症血清IL-11的检测及意义[J]. 检验医学,2010,25(12):975-977.
[11] 吴小建.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联合长春新碱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J]. 实用临床医学,2008,9(9):50-53.
[12] 牛婷婷,陈力军. 白细胞介素-11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J].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08,13(3):138-140.
[13] 孟琼,温泉,傅万海. 国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9):696-713.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1
交通运输事业单位与一般单位相比,具备较强的特殊性,那么在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着诸多的不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方面还很不完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则,来约束和规范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
一、交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特点
交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对于自身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讲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对单位预算进行科学编制,将单位财务状况如实反映出来;对收入状况合理组织,规划各项支出,力争节约,在单位预算中纳入全部收入,核算工作要统一进行,然后对收入和支出进行统一管理;对构建的各项财务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对经济核算进行强化,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将收付实现制应用到预算资金的核算中;同时,要大力管理国有资产,避免有流失现象出现,每年要定期清查资产;只有将单位财务状况如实的反映出来,才可以更好的监督和控制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
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主要有这些:行政执法特性存在于交通事业单位大部分工作中,需要科学征收和管理交通规费。交通规费的收入,可以有效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这是政府给予的鼓励和支持,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如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通行费以及运管费等,这些收入向财政部门上缴,然后财政部门再向交通部门返回这些经费,以此来开展各项正常工作。需要注意的是,交通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都不是为了盈利,投资者向交通事业单位的各项投资,对于投资回收和投资回报也是不考虑的,无偿性和公益性是其非常显著的特点;但是,投资用途是得到严格限制的。
二、交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对策探讨
众所周知,国家财政补助以及上级补助和事业收入等是交通事业单位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中主要还是国家的财政补贴,但是国家的补贴是有限的,具有较低的时效性;如今物价越来越高,交通事业单位的经费日趋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交通事业单位就需要对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强化。
1.要提高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动性
在新形势下,要想促进交通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就需要革新交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促使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具体来讲,需要从这些方面来努力:首先,要重视职工管理,在财务管理中,非常主要的一个部分就是会计,通过财务分析职工相关经济财会数据,来促使每一个职工都满意。其次,要改变过去那种事后结算模式,有机结合事前事后结算方式,将相关规章制度深入落实下去,深入研究交通事业单位内部出现的各种财务问题,不能够忽视工作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及时找出问题,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解决。另外,还需要改进会计职能,如今的会计工作内容过于单一,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那么就需要结合时展的趋势,来细算增收节支,促使交通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最后,会计核算工作还需要有机结合纵向核算和横向核算,清算过去一段时期内的财务报表,实现事业单位整体效益的提高,严格核算每一天的财务状况,更加合理的利用各项资金。
2.要大力监督和控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要想促使我国交通事业单位财务水平得到提高,就需要强化领导能力,以此来更好的进行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要对制定的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监督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交通事业单位的资金运转状况。为了提高监督质量,可以外聘一些财务人员,将岗位责任制度严格落实下去,从而不断的提升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交通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另外,需要对比不同时期的财政收支情况,在财务计算和分析时,严格结合单位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以此来更好的进行各项决策。
3.要大力培训财务管理人员,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
在如今事业单位的发展中,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增强竞争力,就需要大力引进人才,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将工作人员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我国交通运输事业才可以获得发展。因此,交通事业单位就需要大力培训财务管理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水平。不仅需要培养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还需要重视会计人员道德素养的提高,这样财会队伍的整体水平才能够得到提高;另外,在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中,还需要积极的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促使电算化水平得到提高;会计人员需要努力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更新知识储备,更加规范的开展财会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新形势下,交通事业单位的传统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逐渐显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不利于交通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结合交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特点与现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整体水平,促进其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02
一、现阶段合同管理介绍和现状述评
1.合同管理介绍
现代企业之间的合作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的,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和合同及合同管理有密切关系。因此合同管理成为企业之间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的核心内容之一。合同管理对于企业之间顺利的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有重要作用,因此合同管理不仅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而且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企业之间的合作产生问题,企业贪污受贿严重,企业倒闭,运营产生问题都应该从合同管理上找到相关起因。无论是表现良好的企业还是绩效很差的企业都应该时时刻刻注意合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维持企业的良好发展。合同管理工作应在遵守法律的基础上,对合同进行“全方位”管理和“全过程”管理。
合同管理强调的是一种行为结果,其过程大体包括以下因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这五个方面构成了合同管理的全部主体。例如,内部环境是合同管理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单位文化等。风险评估则包括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信息与沟通是合同管理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内部、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从而实现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和运行。
2.合同管理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状况
现阶段理论界对合同管理的研究还刻意追求西方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很多制度规范的实施仅仅刻意的去模仿西方的合同管理的行为准则制定和实施,因此其结果总是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对西方合同管理的研究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没有深层次的研究合同管理在西方的使用范围和产生起源。合同管理涉及到很深层次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研究合同管理,应该从其法律文化因素追求。其次,中国情境也具有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国情和特点,所以会造成水土不服的现象。
二、合同管理的重点以及我国现阶段合同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合同管理的重点
提及合同管理的重点,可以从合同管理进展的三个阶段分别来讨论合同管理的重点,由于合同管理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合同管理阶段,那么在事前阶段,通过合同的准备,了解签订合作对方的信息、资料是合同管理的重点所在,唯有如此,才能够保证合同管理的有序进行。对于事中的合同管理阶段,其重点必须侧重于汇报登记制度。采购机构签订合同后,应按规定向有关需求部门、财务部门和采购业务管理部门汇报;合同管理员则将合同的有关内容登记到相关的台账上,以便监督检查。最后事后的合同管理阶段,其重点是统计报表制度。将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及发生纠纷的处理等项情况以报表的形式定期进行统计汇总,并进行分析和上报。
2.我国现阶段合同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很多企业产生很多违反法律的案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暴露了合同管理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揭示了合同管理在不同的进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严重问题。
首先,合同管理缺乏监督管理的动力。合同管理顾名思义,既是对企业自身进行监督管理,也需要合同双方共同履行义务,因此这个合同管理过程存在很多的阻力,没有任何个人或单位倾向对自身进行监督管理,也不愿意对合同双方当事人进行监督管理。即使采取了某种措施监督和管理,很多时候这些行为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很少将这些措施落到实处。一方面,企业管理人员不愿意制定一系列的合同管理控制制度,来约束自身和员工的行为。另一方面,员工也淡漠合同管理的因素,认为合同管理没有什么实际价值,但是为了企业长期持续的健康发展,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不可或缺。
其次,合同管理监督管理部门和运行部门独立性较差。合同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另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就是:合同管理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独立性。很多合同管理制度的制定者也是受影响对象,因此让这些管理人员或者领导自己监督自己,很显然这个过程本身存在很多矛盾和阻力。很多情况下,合同管理的实施过程本质上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才实行的。例如,对于一些企业或者其他组织来讲,很多时候领导执行决策,及时制度的制定者,又是制度的遵守者。而对于大型组织,大型企业也是如此,因此为了实现独立性,可以寻求外部监督评价人员进行合同管理。
最后,合同管理过程缺乏具体的制度流程指引和和规范,使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表现为职责分工不明确,工作方向不清楚,相关部门互相扯皮现象。
三、现代企业合同管理的相关措施
1.现代企业合同管理模式
选择合适的合同管理模式是现代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关键问题。合同管理是一项综合管理工作,对于现时代和新环境的企业来讲,点多面广的特点尤为突出,合同管理的模式宜采取企业法务部门统一管理和各业务部门、各子公司分口管理的模式。
2.完善合同管理的管理机制
良好的合同管理规范制度是一个企业有序运营的根本保证。不仅对于企业如此,对于任何社会单位的有序运行也是如此。如果有健全的管理制度,那么合同管理必然会收到良好的结果。合同管理的规范制度包括两个方面:“软”因素和“硬”因素。软的方面强调合同管理必须以人为中心,在合同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切实考虑到员工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硬的方面要求合同管理必须有严明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制定不能单单的表现在纸面上或者口头上,必须将这些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无论是员工还是领导违反了规章制度,都要受到相应处罚,那么在这种条件下合同管理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加强合同管理的人才培训
为了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具有专业合同管理背景的人才不可或缺,因此制定积极的合同管理人员培养方案,加强对合同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和训练。通过给予合同管理的员工更多的培训机会以增加其技能。一方面企业应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合同管理理论功底,只有如此,才能够熟知企业合同管理的相关理论。另一方面,加强员工对合同管理的了解,给予员工更多的机会调查合作企业的特点,发现一些行业机遇,详细了解合同双方的环境和信息资料。加强对合同管理新技术的使用人员安全意识低。人是企业核心的资源,没有相应的人才,任何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只能是流于形式,企业合同管理也只能是空谈。人才是根本,目前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懂现代信息技术,还具有先进合同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
4.推进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
加强对企业信息系统的投资,推进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一方面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同时也能减少企业的生产和运营成本。另一方面,能够减少企业合同管理对工作人员的需求,减轻了合同管理工作人员的压力。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合同管理工作流程的安全系数。
四、总结
通过对合同管理过程的详细描述,发现合同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合同管理缺乏监督管理的动力,合同管理监管人员观念落后和合同管理监督管理部门和运行部门独立性较差,合同管理过程缺乏具体的制度流程规范。为了提高合同管理,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很多改进措施,例如,选择合适的合同管理模式,完善合同管理的管理机制,推进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合同管理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只有切实制定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使用现代科学的合同管理方法,现代企业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法律的不断健全,合同在公司当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合同风险的管理也成为了企业当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合同管理的风险辨识作为合同管理工作四个阶段当中的第一阶段,其在整个合同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换句话说,只有做好公司当中的合同管理风险的辨识和评价,才能够使合同管理工作做的有价值和有意义,通过切实有效的方法来将合同管理中的要素风险和流程风险有效的辨识出来并对其风险进行系统的评价,从而保障公司的利益。
一、合同管理风险
随着我国逐渐融入经济全球化竞争中,我国公司的法律意识也在逐渐的提高,公司中的法律部门地位在逐渐的上升。公司法律部门的业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诉讼管理和合同管理:诉讼管理的重点侧重于事后管理,合同管理侧重于事前与事中的管理。随着我国企业观念的改变,由重点关注诉讼管理在逐渐的转变为合同管理。合同管理的重点体现在多个方面: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是合同管理的基础作用,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合同管理的核心作用,创造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作用,加强企业的管理水平是合同管理的最根本作用。
本文所研究的合同管理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管理各类合同时由于对客观条件和未来行为的不确定性,而引发的与既定合同管理目标各种偏离的综合,其中包括两种偏离方向即正偏离和负偏离。此种风险观念针对的不是单体合同中的各种风险,而针对的是企业在合同管理过程中综合各类合同所形成的风险管理,管理的是合同管理中的风险,文中称为合同风险管理。
二、合同管理风险辨识
按照合同管理的特点,合同管理风险分为两种即合同管理中的要素风险和流程风险。
1.要素风险。辨识合同管理的要素风险使用的是专家调查表法,即通过对公司中资深的法律人员和法律的理论专家进行深度的访谈,来辨识出影响合同管理风险中的要素风险,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①组织结构风险。组织结构风险可以划分为四个子项即合同管理部门功能的健全性、公司法律顾问的能力、合同管理机构的具体设定情况、合同管理体质。合同管理体制考察的主要是公司客观情况与合同管理体制是否相符,合同管理体制主要有集中管理体制和分级授权管理体制两种,两种管理体制有利也有弊,重点看的是合同管理体制是否可以促进公司发展、保障公司运营;②人力资源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可以划分为六个子项即负率队伍稳定性、公司负责人法律意识、相关部门对法律工作支持程度、合同管理人员操作能力、配备法律人员充足性、合同负责人法律工作经验。六个子项分别从高层的决策者、中层的管理者、底层的操作者的角度,来考察他们对合同管理工作的影响程度。此外人员的稳定性和数量也是合同管理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③合同管理制度风险。合同管理风险包括三项内容即管理制度的调整性、管理制度明确程度、管理制度健全程度。管理制度的调整性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制度是否可以及时的调整,降低制度对实践的不适应性;管理制度明确程度是指制度的明晰性;管理制度健全程度是指制度的全面性。④合同业务流程风险。合同业务流程风险可划分为四个子项即业务流程的有效性、规范性、可操作性、效率性。
2.合同管理流程风险辨识。合同管理流程风险辨别使用的方法是业务流程法,即根据合同的业务流程,在合同的立项、选商、申报、审查、审批、签订、履行、归档以及合同纠纷中辨识合同的风险。部分风险因素独立出现,会直接的影响到某一个决策因素;有的风险因素通过另一个风险因素会间接的影响到决策因素;有的风险因素会同时的影响到多个决策因素;有的决策因素会同时受到多个风险因素的影响。
三、合同管理风险的评价
在辨识合同管理风险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评价分析法测评企业的合同管理风险,以使管理者可以清楚的了解合同的管理难点和重点,进而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在合同管理流程过程当中风险主要有招投标风险、合同签订风险以及合同履行风险三大类型,其具体内容参见表一:
为了更详细的了解合同流程风险的发展规律,需要从两个维度将风险分解即风险的危害程度和风险的发生几率,以便于按照风险发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经过专家对招投标风险、合同签订风险以及合同履行风险当中15个风险点进行分析和归纳,可将其分为5个种类:
合同风险种类及特点对照表(表二)
通过表二不难看出,在进行合同风险管理过程中虽然风险种类很多,造成合同风险的因素也很多,但是只要合同管理者在合同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上加强对合同风险的管理,任何合同风险都是可以控制并将其几率降到最低甚至是排除风险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同管理风险辨识与评价作为公司合同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内容,其对于合同管理、公司的经济效益以及未来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合同风险管理当中的要素风险和流程风险辨识的分析与探讨以及有效评价,从定量的角度研究了管理风险的综合评价,总结出合同管理当中风险的特点和规律,为企业合同管理人员对合同风险进行有效的辨识和评价提供帮助,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行风险,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构建,建筑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作为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工程合同,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管理目标。工程合同涉及发包方、承包方和其他相关利益主体,明确了各利益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督促各方面协同工作、积极配合,共同为完成工程任务而努力。
1、工程合同管理的现状
1.1 工程合同的定义和作用
工程合同是指发、承包双方为了完成商定的施工工程任务,明确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内容包括:工程范围、建设工期、中间验收、工程的开工和竣工时间、工程质量、工程造价、技术资料交付时间、材料和设备的供应责任、拨款和结算、竣工验收、质量保修范围、质量保证期、相互协作条款等等。工程合同的作用是:进行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方面控制的主要依据,对于工程,具有指导、监督和控制的作用。
1.2 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工程合同签订不规范。工程施工往往存在着资金密集、技术密集、时间跨度大、涉及内容多等特点,因此在签订工程合同中,应该采用较为科学、合理、细致、严谨的合同条款,以利于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但在基层工作中,一些单位因为缺乏合同管理的实践和经验,造成合同格式不标准、不规范、内容含混、对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没有做到严格的规定等缺陷,这样的工程合同约束力弱,不能体现各方面意志,强制性作用也差。其次,工程合同中的各方经济主体法律地位不平等。工程合同具有规范各方利益、调节各方行为的作用,在实际中,工程合同的制定往往由发包方单方从自身利益出发而制定,承包方为了获得工程不得不接受,这种情况常会表现为:发包方将风险转移给承包方,而承包方为了自身利益免于受损,往往向原材料供货商和分包方转移危机和风险,这样的做法势必会导致建筑工程潜在隐患的产生,各方利益并未在合同签订和管理中获得保障。其三,缺乏合同管理的体系。一些发包方将工程合同管理的职能片面地理解为质量管理和进度管理,一些承包方为了节约成本,在实际操作中忽略对合同管理体系的建设,造成管理机制不健全,合同管理程序不明确,或有制度不执行,应履行的手续不履行,缺少必要的审查和评估步骤,缺乏对合同管理的有效监督和控制等问题。最后,缺乏工程合同管理的专业人才。工程合同涉及内容多,专业面广,要求合同管理人员应具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很多建设项目管理机构中,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管理合同,或合同管理人员缺少培训,合同签订后,对合同的分析和合同交底工作往往不够重视,合同签订与执行脱节,将合同管理简单地视为一种事务性工作,给日后的合同纠纷埋下了隐患,一旦发生合同纠纷,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援。
2、做好工程合同管理的要点
2.1 做好工程合同签订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签订合同前,应根据工程特点,选择恰当的发包方式和价款调整条件(指工程设计变更或工程签证导致工程增减的结算条件和结算方法),因为不同的发包方式和价款调整条件,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其次,应尽可能选用国家颁发的通用性合同文本,再根据拟建工程的特点、招标文件以及承发包双方谈判的结果来起草合同。合同文本必须准确表达双方真实的意思,做到条款不漏项,文字表达严谨。最后,在合同正式签订前,应严格审查:合同是否合法,是否需要公证和批准;是否完整无误,包括合同文件的完备和合同条款的完备;合同是否采取了示范文本,与其对照有无差异;合同双方责任和权利是否失衡,如何制约;合同实施会带来什么后果,完不成的法律责任以及如何补救;双方合同的理解是否一致,发生歧义应及时沟通等等。
2.2 严格管理工程合同的执行工作
合同一经签订,确定了合同价款和结算方式之后,要深入理解合同的条款,认真进行合同交底,使合同管理行为正规化、规范化。要做好处理合同纠纷的各种准备,特别是对索赔与反索赔条款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索赔与反索赔是合同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合同双方攻与守的关系,是矛与盾的关系。
2.3 加强合同履行管理,使合同索赔程序化
加强合同管理,分析不可避免的风险,如果不能及时、透彻地发现风险,就不可能对风险有充分的准备,则在合同履行中很难进行有效地控制,特别是对风险大的工程,更要强化合同风险分析工作。在合同履行中,推行索赔制度是相互转移风险的有效方法。我国工程承发包双方在合同履行中对工程索赔认识普遍不足,缺乏推行工程索赔所需的意识和动力,因此,提高索赔意识是合同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合同是索赔的依据,索赔则是合同管理的延续。
2.4 重视工程合同管理的后评估和总结
合同后评估是合同管理的总结阶段,主要是总结合同执行情况,对好的合同管理经验加以总结推广,对过时的、不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不严谨的、容易被对方索赔的条款要加以改正。合同后评估工作往往不为人所重视,事实上合同的后评估工作很重要,它既是对先期合同管理得失的评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又可为下一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和造价控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5 促进工程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施工合同管理;工程造价;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法》的顺利实施和《合同法》、《招投标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我国建筑业的法律框架已初步建立,这对施工合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实际,就施工合同管理的意义及通过加强施工合同管理,控制工程造价的对策谈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施工合同的概念及管理特点
工程施工合同是指发包人与承包人之间为完成商定的建设工程项目,确定双方权利和义务而签订的协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市场主体之间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是通过合同确立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是规范建筑市场的重要内容之一。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不同于其它合同管理,呈现出自身所独有的以下特征:
(1)施工合同管理周期长。因为现代工程体积大、结构复杂、技术和质量标准高、周期长,施工阶段及保修期施工合同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工作。(2)施工合同管理与效益、风险密切相关。在过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工程价值量大,合同价格高,合同实施时间长、涉及面广,受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和自然条件等的影响较大,合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当事人的经济效益。同时,合同本身常常隐藏着许多难以预测的风险。(3)施工合同的管理变量多。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内外干扰事件多、且具有不可预见性,使合同变更非常频繁。(4)施工合同管理是综合性的、全面的管理工作。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和信息管理已成为施工合同管理的核心。
二、加强施工合同管理的意义
1.加强施工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措施。一方面,市场经济本身就是法制经济,而合同则是承包商与业主之间相互承诺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具有法律的权威和强制性,违者必然受到法律和经济的制裁;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承包商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必然要全力地去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合同是其在追求最大化利益的过程中要时时遵守的法律依据,必然要受到承包商的重视,把加强合同的有效管理作为争取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同时,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性和工程招投标管理的规范化,也促使企业认识到,在过程管理中自觉地加强合同管理并圆满地履行合同,这是维护企业良好形象和声誉的重要基础,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2.加强施工合同管理是工程管理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工程管理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不仅使我国许多施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到国外去承包工程,而且国外的许多承包商也将纷纷进入国内市场,抢占建筑工程的市场份额。严格的合同管理是国际工程的惯例,也是工程监理制度的特点。因此,在国际工程承包中,都需要按国际惯例进行管理,使用FIDIC合同条件,实行工程监理制度。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在承包国外工程中的很多失误都是由于合同和合同管理的失误造成的,由于没有一个规范的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很多时候都处于被动状态,而且很多工程纠纷最终只得由政府出面解决。因此,合同管理是我国工程项目管理走向国际承包市场目前最薄弱的环节之一,也是我国施工企业致命的弱点。
3.施工企业提高合同管理水平也是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需要。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施工合同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特殊作用。合同确定工程的可控目标,涉及到工程在实施中的生产、供应、运输、协作等多方面的分工与协作关系,直接牵涉到工程项目的经济支出和控制,与承包商的利益息息相关。合同管理作为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融合在整个过程项目的管理中,也就是要实现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必须对全部项目、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以及项目的所有事件实施有效的合同管理。合同管理与其他管理职能密切结合,共同构成工程项目的监理系统。因此可以说作为企业,加强合同管理也是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需要。
三、我国施工合同管理的现状
如上所述,施工合同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依据,但目前我国施工合同管理还相当薄弱,主要体现为:
一是不少项目签订的合同十分简单,不符合标准合同要求,更不符合国际上通行的合同文本的要求,仍然用口头委托和政府命令的方式下达任务。二是施工合同管理人才非常缺乏,有法不依的现象非常普遍,签约双方都不认真履行合同,随意修改合同内容。如发包方往往不按合同规定支付工程款,甚至恶意拖欠,造成承包方采取索赔措施。三是采用非规范合同文本。有些建设项目在签订合同时为了回避业主义务,不采用标准的合同文本,而采用一些自制的、不规范的文本进行签约。通过自制的、笼统的、含糊的文本条件,避重就轻,转嫁工程风险。四是合同发生纠纷时,大多采用行政手段解决,不采用法律手段解决,致使合同纠纷久拖不决,给合同履行方造成损失。五是不重视合同归档管理,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合同管理手段落后。一些建设项目合同管理仍处于分散管理状态,合同的归档程序、要求没有明确规定,合同履行过程中没有严格监督控制,合同履行后没有全面评估和总结,合同管理粗放。
以上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更对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造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四、施工合同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依据
工程造价是指完成建筑工程而发生的工程实际费用。包括合同价款及变更调整、工程前期费用和其他可摊入的有关费用。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进行严格而有效的控制,使建筑方以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投资效益。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签订的施工合同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等为法律依据的。甲乙双方签订的施工合同,一方面约定了承包方应完成一定的建筑工程任务,另一方面也明确了发包方应提供的必要施工条件并支付工程价款。随着我国成功加入WTO,必然会在许多领域引发新规则与原有模式的碰撞和摩擦,为了尽快适应新的运作模式,早日与国际惯例接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也已发生了重大改革。入世后,随着造价体系改革的推进,工程造价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并通过合同形式约定,将成为工程定价最基本的特征。在国际上应用很广的FIDIC合同条件,随着我国监理制的全面推行,和与国际接轨步伐的迈进,在我国已不陌生,现阶段已广泛地应用于世行贷款项目、国际援助项目,以及国际竞争性招投标工程。FIDIC合同条件中涉及费用管理的条款范围更广,包括有关工程计量的规定,合同履行过程中结算与支付的规定,工程变更以及索赔的规定等。所以,施工合同是核定和控制工程造价必需的依据,是严格按工程已被批准的总概算标准完成工程施工的重要保证,当然也就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五、通过施工合同管理加强对工程造价的控制
合同管理是实现对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手段,面对我国施工合同管理的现状,除应严格把施工合同管理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外,为实现良好的工程造价控制,在具体的施工合同管理过程中,主要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严格审定工程预结算。认真审核工程预结算,剔除其中多算工程量,高套定额,高取费用,不合理的技术措施等增加的费用,使预结算真正体现工程实际造价,这是控制工程造价不可忽视的环节。
2.把好工程材料和设备价格关。建设工程的材料费是整个建筑工程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材料的费用支出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一个很关键的环境,建设单位有权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材料价格信息要求施工单位选择物美价廉的供应来源。
3.工程变更的管理。事实上从大量的工程实践中,特别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成败中认识到压缩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工程变更始终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难点,因其往往具有决策时间短,决策科学性差,监督薄弱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由项目设计变更引起的工程量变化,由施工进度变化引起的工程量变化等,因此,工程师应严格控制处理工程变更及价款。当工程变更发生时,要求工程师及时处理并确认变更的合理性,对于施工条件变化所引起的合同价款变化,主要是把握施工单价和施工工期的科学性、合理性,变更价款按合同价计算,无合同价的按类似合同价计算,无适用或类似合同价的由承包人提出经工程师确认后执行;承包人的原因导致的变更,无权要求追加合同款。
4.索赔管理。索赔是承包商依据合同权利向业主提出的补偿要求。为了控制工程造价,业主应尽量避免施工中索赔争端的发生,并积极开展反索赔工作。索赔争端的主要原因首先就是业主选择了不适当的合同模式,其次是低质量的合同文件及合同管理,其他的原因还有业主不能提供合同执行条件的前提,地质条件的变化和不可预见的情况等等。随着世界银行贷款和国际招标项目的增多,索赔管理与国际接轨越来越近,由于索赔管理的不善,有些国际招标项目造成了大量的索赔,极大地增加了工程造价。因此,一定要加强合同的管理,避免索赔条件的成立,如果发生要及时科学地处理,在合同实施阶段中的每一个施工索赔事项,都应按索赔管理和合同条件的具体规定,严格按以下程序进行: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索赔要求;报送索赔资料;会议协商解决;邀请中间人调解;提交仲裁诉讼。工程项目合同争端的仲裁机构地点应尽量在文件中明确在项目当地,但尽可能力争通过友好协商方式解决,不要轻易仲裁或诉讼,否则将耗资、耗时,提高工程造价。
总之,加强施工合同管理对施工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控制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主要和有效的措施,必须加以认真研究,从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上采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建设方以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