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体育课堂亮点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也许有人会认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属于教学手段、教学技巧等方面的范畴,好学生对老师的印象、评价和情感没什么关系或关系不大。但事实并非如此。课堂上我们传授知识的对象是初中生,他们的情感发展还不够稳定,容易受外界情感的感染和影响。他们得到老师的信任后,会积极乐观,干劲倍增,一旦觉得老师不信任自己,又会极度懊丧,元气大减。
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锻炼和修养,对教育任务的完成和学生个性心理特点的健康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教师的热爱学生,信任学生,和视学生为朋友的情感。学生答完题后听到的不仅是Sit down,Good,而是thank you。Excellent!或者Don’t worry./Think it hard等鼓励性的语言。再辅以恰当的手势,微笑的面部表情以及幽默风趣的语言使英语课堂气氛活跃,调动学生在良好状态。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气质类型的优点,努力克服其缺点,使学生听课犹如“沐浴春风”,那么课堂教学质量一定会大大提高。
二、加大练习密度、广度、深度
新教材要求有新教法。必须加大英语课堂教学中“练”的密度、广度、深度。维持较高的操练、练习频度,保持课堂气氛的持续高涨和活跃。将练习剪辑细化到各个环节中。至于“广”有两层含义:一是联系的覆盖面要广,除集体活动之外,个别活动也要达到一定的比重。同时,班级的优差生要兼顾,尤其是成绩差的学生。老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课上提问的往往是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课程自然顺利完成了,但差生却越来越多,这对英语教学是很不利的。二是练习的内容、形式要多。广泛的练习使学生学的更扎实。再则,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将“语言综合能力训练”贯穿始终,加大练习的深度,以克服课堂教学中只讲新课没有综合训练只有不足。一边上新课,一边进行综合训练,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使学生在宏观上不停地扩大信息量,英语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微观上不断巩固提高综合运用语言基础知识的能力。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节课的练习题,使之有层次性,分别适于好、中、差三类学生,做到培优辅差。
三、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吉林省外语教学成绩斐然的韩忠亮说:“我要用自己的一勺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乃至无穷之水!”这和传统的观点“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有着意味深长的区别。“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唯恐自己在课堂上没把那个知识点讲明白,于是面面俱到,甚至学生很容易弄懂的知识或问题老师也不放心,只相信自己却不相信学生。这种讲课好比教师“背”着学生走,教师累得汗流浃背,学生也不会走。不如教师“领”着学生走,交给他们走路的要领,给他们留下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实践,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很快就有学生会跑了,这就是班级的尖子生。这和用“一勺水”引出“一桶水”的道理是一样的。
四、鼓舞士气,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根本,自信是成功的一半。一些学生总认为自己不行,就破罐子破摔,对自己学好英语失去了信心,有的则存在侥幸的心理,想靠选择题碰碰运气,心里往往认为别人总看不起自己,即使自己努力了,别人也还是说自己差,对自己的学是缺乏自信心。对于这样的差生,我们教师应抓住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及时表扬他们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做差生的知心朋友,使他们感到自己在老师的心中还有一定位置,还有药可救,逐渐使学生摆脱自卑心理,升起心中自信的风帆。解决了差生问题才能真正综合提高质量。
五、因势利导,诱发学生成功的动机。
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各不同,找到学生学习中某方面的突破口,因势利导,诱发成功的动机,带来该生学习的全面突破。在教学实践中,有的学生有文娱才能,有较强的表演能力。为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用他们的爱好特长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在课堂教学上多动脑筋,应鼓励差生发言。由个人的发言扩展到二人的英语对话,进而鼓励三人四人离开座位到讲台进行英语小品、文艺汇演,鼓励他们在班级联欢会上用英语表演,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了。表演的成功,会使更多学生对英语产生强烈的兴趣,甚至有些原来准备放弃学习英语的差生,也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平时习惯当哑巴的学生也开始向老师和同学求教口语,并能用英语互相问候。看到别人表演成功,就想着自己怎样才能获得成功。今天自己表演后,想着下一次如何表演。于是,随之而来的是课堂上注意听讲,认真模仿,积极操练的好风气。
对爱好书法的学生,可经常有意安排他们上黑板做练习,让他们为班级出英语板报,也使他们享受到受人尊敬、受人羡慕的乐趣。能歌善舞的学生,则多教他们唱些英语歌曲、朗诵短文、和小诗。在班级活动中较多的尝到甜头,使他们兴趣更浓,学习劲头更大,学习成绩更好。
六、逐步升级,提高学习的要求和档次
一、精心设计问题
1.设计问题要新颖。所谓“新颖”,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出乎学生的意料,能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而兴趣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可以让学生打开情感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一种情绪活跃精神饱满的课堂教学环境。
我在教《蜡烛》一文时,非常巧妙地抓住“蜡烛”这条主线,设计了四个问题:(1)蜡烛啊蜡烛,你是在什么情况下被点燃的?(2)蜡烛啊蜡烛,你为何如此让我潸然泪下?(3)蜡烛啊蜡烛,你到底象征了什么?(4)蜡烛啊蜡烛,我要赞颂你,因为_______。这些问题一提出,学生一下子来了劲头,全身心地去读书,寻求答案,时间不长,便对(2)、(3)、(4)这三个较有难度的问题做出了精彩的回答,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当提出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触及他们心灵的时候,学生便会身不由己地进入文本之中,理解课文便成了极容易的事。
2.多提开放性的问题。当代中学生生活面拓展了,影视、网络大大丰富了他们的思想,他们喜欢多接触社会,多参与社会活动,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开放性的问题,更能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更乐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我在教《大道之行也》一文时,当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之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当今社会算不算大同社会?如果不算,你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是怎样的?提出问题几秒钟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当今社会可以算是大同了,因为国家为农民免除了农业税,而且给学生免除了学杂费,这是史无前例的;有的说,这还不够理想,因为环境还不是很好,我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最基本的条件是“绿树成荫,百鸟争鸣”;还有的说,当今社会农民的养老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如果农民老了以后都有生活保障,就不必为儿女不孝而犯愁了……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畅所欲言,一发而不止。显然,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激活了学生们参与社会构建的意识和愿望,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给他们这么一个畅想未来社会的机会,对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问题设计要难易适中。问题设计过难,学生苦思冥想仍答不上来,或答案离题太远,教师都要另寻切入点去启发、引导,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压抑了学习情绪。如果问题设计过于容易,学生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时间久了,会形成学生不深入思考的坏习惯,当遇到稍难的问题时,就措手不及,甚至束手无策。
二、合理安排提问的等待时间
等待时间包括两种重要类型,一是提出问题之后和叫学生回答问题之前间隔的时间;二是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和教师对该生的答案做出反馈之前间隔的时间。
多媒体教学作为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适当运用这一教学手段确实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使用起来也要适度,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1.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传统课堂增姿添彩
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它就像是架在学生和课文之间的一座高架桥,将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迅速理解课文内容及其思想内涵。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课文中无声的文字描写转为由声音、图形、文字创设的生动画面,不仅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容易产生的误区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合理、适度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确实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容易使有些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走向另一个极端。不管教材特点,竞相使用多媒体,觉得没有多媒体就上不出一堂好课;以录像代讲解,以录音代范读,以屏显代板书,有的教师为了显摆自己有能耐,在课堂上,影像、录音、投影、计算机什么都用上,反而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使这堂语文课走了样。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要有的放矢
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的教学手段,并不是越多越好,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一味地依赖这种电教手段,更不能让它替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有些教师对它缺乏足够的认识,要么整节课全然不用或仅靠它来代替板书,使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失去了应有的教学辅助价值;要么各种手段在一堂课上尽可能地都用上,不停的在讲台上摆弄多媒体课件,学生眼睛始终盯着屏幕,这样就失去了多媒体这种手段的本质意义了。多媒体教学不能代替一切,不能滥用。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多探索,多思考,分清目标主次,扬长避短,使多媒体这一手段切实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如何适度把握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如果课堂提问用得好,师生之间“争论”的气氛就越浓厚,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1.课堂提问让课堂氛围“活”起来
课堂提问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项主要方法,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调整教学方法和侧重点,学生通过提问能更全面的掌握课堂内容,也增强了自身的理解表达能力。充分利用好课堂提问的环节,能有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跟随老师上课的步伐,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的进行思考,充满睿智、生动有趣的提问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与质量,并且带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
2.课堂提问容易产生的误区
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但如果教师在课前准备不到位,思考问题时没有考虑到中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能准确把握问题的“度”,容易造成课堂一片乱哄哄的景象。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使学生很容易的在书本上或是不假思索的就能回答出,或是过于困难,已远远超出中学生这个年龄段该有的思维方式和接受能力。过于困难的问题反而会使课堂氛围变得异常肃静,因为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算好。这样的课堂提问不仅没能活跃整个课堂氛围,也没法让学生打开思维去联想,何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
“上好每一堂课”,是每一个教师的目标。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不断提升的自身素养,课前文本解读的准备及设计、对学生及自己的“知己知彼”、兼顾全体学生以及课后的及时反思等,当然对这些,很多人都会有精彩的发言,在此就不赘述;本文主要谈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与大家共勉。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个性生命的展示舞台,它甚至可以比喻为一个战场,文本即是武器,论辩即是交锋,学生都是其中冲锋陷阵一往无前的战士。教师是课堂这场战斗的策动者,是战争策略的点拨者,是导火线的点燃者,是双方对决的挑动者,是战斗动向的控制者,是战后战场的打扫者,是战斗得失的总结者。有时,教师也身在其中,成为一个战斗的参与者。
1 提升提问水准的巧妙艺术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提问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要注意难易度和角度;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案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引导,反复追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
(提问示例)曾听过这么几个真实的提问小故事。
第一个:有位教师拿着地球仪走进教室,准备讲授《神奇的极光》,遇到校长去听课。这位教师想采用启发式引入课题,就问:“同学们,今天我们教室多了什么东西?”同学齐声回答:“校长。”老师一听,急了:“不对!校长是东西吗?”同学赶紧改口:“校长不是东西。”
第二个:有老师想问出“蓝天”一词:“你们头上是什么?”一学生回答:“帽子”,老师一听不对,又启发:“帽子上面呢?”这个同学摸摸帽子,恍然大悟,说:“有两个洞,是我爸不小心用烟头烧的。”老师急了,再比划:“帽子的上面?”于是学生从天花板到二楼、三楼,再到蓝天,好不容易“如愿以偿”地松了一口气:“对了!就是蓝天哪!”
第三个:一位教师教《草原》一课对“款待”一段的思想感情的概括(盛情)。学生说了好多带“情”的词语都不是老师想好的。于是老师就启发:“同学们想一想,比深情还深的感情是什么情呢?”这下课堂就“冷场”了,学生再也答不上来。听课的老师也议论纷纷:“什么感情比深情还要深呢?该不是爱情吧!”
试想,这种提问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吗?
我来说说我的2个提问
第一个:我在教授《祝福》时没有按常规一开头解题,介绍作者。而是先提问:“同学们,昨天大家预习了这篇文章,我想大家对祥林嫂有初步了解,那么有谁知道祥林嫂叫什么?”学生不假思索杂然回应:“叫祥林嫂嘛!”我微笑着再问:“祥林嫂是他的真名吗?”学生一愣,回过神来:“哦,不是他的名字!”“吔,是啊,那她叫什么名字呢?”有些同学赶紧翻书:“书上好像没有看到她的名字吔!”我顺势一转:“是的,她没有名字。这只是她依附丈夫祥林的称呼。她叫什么名字,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由此让学生明白旧时代妇女地位的低下,很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
第二个: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要分析文本,非常枯燥。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我们要讲一个老人的战斗故事,他的战斗对象却是鲨鱼,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有几场战斗?战斗中,老人拥有哪些影响战斗胜负的东西呢?武器最后怎样?最后又是谁赢谁输呢?”然后讨论阅读思考,最后得出主题“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及大海和鲨鱼的象征意义。
2 贯彻学生自主的理念,坚持“两个起来”的原则
2.1 让学生说起来
我深知: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等待点燃的火把。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入挖掘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才能使课堂成为一潭活水。
在我施教《项羽之死》这篇文章时就有这样一件事,当讲到项羽乌江自刎时,我让学生以“××项羽”为题就此发表看法,有的说“糊涂项羽”,有的说“悲情项羽”,都对项羽之死扼腕叹息。有一个同学却站起来说了一个“高贵项羽”,并赞同项羽选择自刎的方式结束生命,认为“项羽虽然死了,但他至死也没有放下他的剑,至死也没有低下他的头,他选择自刎,是为了保持最后的高贵的尊严”。这是我没有预想到的,但却使我的课堂获得了极大的张力。因此,课堂要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表达,让学生创造,让学生去丰富。
2.2 让学生活起来
我给自己的课堂提出过一个口号:拒绝平庸。我不愿意我的课堂如一口古井,清风难进,死水无波。所以,在实施课堂教学时,我有时候采用一些欲擒故纵,假痴不癫的做法,往往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比如,有一次讲到读本上老舍的《宗月大师》一文,我一开始就对学生说,今天我们讲一个“傻子”的故事。同学们就很好奇,一个傻子有什么讲的,而且这个傻子跟本文要学的宗月大师有什么关系?于是自然就通过阅读,往下求证。最后我把话题集中在一个讨论题上:在市场经济时代,你怎样看待宗月大师的这种“傻”?有同学就认为,这样的人值得尊重,但不值得效仿;还有同学认为,雷锋、丛飞、坚守悬崖小学18年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妇都是这样的“傻子”,时代需要这样的“傻子”;甚至有同学列举了自己身边像宗月大师一样一心为别人奉献的“傻子”。这样,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了,学生探究的能力也得到培养和锻炼。
3 关注语文课堂细节
“一树一菩提 ,一沙一世界”。教学细节看似随意,而随意中饱含着爱心;看似简单,而简单中体现着思想;看似细微,而细微中表现出艺术;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藏着智慧。一句话,教学细节与教学理念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只有具有广博的文学知识,丰富的理论知识,扎实的教学功底,厚实的教研能力,高超的教学技艺,饱满的教学激情,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永远独立潮头,轻负高效。
3.1 课前预习细节
文本是由细节构成的,把握细节就是解读文本的钥匙;文本又是靠细节支撑的,解读教材,其实就是通过文本诸多细节的析读把握全文。作为一种情境,“细节”是可以设计的。课前,我预设了一些细节,或是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或是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或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2 课堂分享细节
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每节课前3分钟,是“语文分享”。可以是古诗、词背诵、优秀习作分享,也可以随笔、作品赏析、导语的设计等活动。尝试中,我发现这3分钟是最高效的,最值得的。因为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不仅能逐步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更能让那些家里没课外书读的同学,分享到别人的学习资源。在分享中,学生阅读习惯得到了培养,阅读能力得到提高,进而受益终身。
关键词 体育课堂教学 身体强健 基本技能
体育课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促进学生全面锻炼身体,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更好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一、要提高教师和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识
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基本途径。体育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身心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应始终贯彻于这一过程中,这也是体育素质教育的一个根本出发点,教师主导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在当今变化的时代,知识的更新已越来越快,教师应在现有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和新的教学经验,使之充分运用到教学中去,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二,确立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创造的独特教学模式,它形成于长期的教学实践,发韧于艰苦的探索,是教学一般规律和个人具体教学实践相融合的产物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风格应使学生易于学习新知,理解教法,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第三,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在教学中,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水平,关心爱护学生。这样,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四,不断创新教法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创新教法,寻求更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法,才能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五,规范课堂教学常规。教学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一个具有良好教学常规的班集体,对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及最大效能地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六,不断保持和提高教师自身的身体素质。在教学中教师的动作示范在学生心中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好的示范动作使学生振奋,力争上游,教师的主导作用凸现出来,仅用语言讲解是不行的。
二、利用比赛训练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比赛训练的方法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相当重要的一环。选择应用方法的正确与否,对完成体育教学及运动训练任务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利用比赛训练法组织体育教学能在较大程度上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在较复杂条件下完成动作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敢于拼搏的意志品质以及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 组织比赛的形式多种多样:以人数为标准的个人比赛小组比赛不同组别比赛;以目的任务为标准的运动训练比赛测验比赛游戏比赛;以动作为标准的比高度比远度比准确性比优美性比稳定性比赛等。
组织设计比赛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应用比赛法是为强化动作提高学生技术水平因此比赛时机选择学生,在基本掌握动作之后举行才能使比赛顺利进行达到目的;无论是整组训练比赛阶段比赛小组比赛都要有明确的规则限制,成绩评定要公平合理准确;组织学生参与比赛工作,注意保护与帮助,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规范性和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自觉性
体育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活动的空间广阔,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必要的限制性,就难以控制教学全过程,如课堂常规、竞赛规则、规程等,用课堂常规、规则作为体育课堂教学规范使体育课顺利进行,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多种规则并且严格地执行,以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训练中得到教育。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
四、组织教学的语言富有启发性、激励性
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结合教材、学生实际,采用促使学生动脑,激发学生渴望练习、积极练习的语言来组织教学。如:在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分析动作时,教师分别请一个动作准一个动作错误(带普遍性)的同学示范后,问:刚才两位同学所做的动作,好在哪里,错在哪里?在学生作出了正确的回答后,教师用鼓励的语气教学,既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思考中练习,在练习中思考,又使学生越练越想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传统英语教法主要依靠“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这种教法“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电教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被引入课堂,有效的改进了教与学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速度、高质量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个性,从而给外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下面结合英语教学的具体实践,谈谈电教媒体的重要作用。
一、创造生动语境、激发强烈兴趣
语境是在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对语言活动与参与者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这些因素系统地决定了话语的形式,话语的合适性和话语的意义。中国的学生缺少的就是语境。要真正做到丰富和改善外语学习环境,彻底改变外语教学死气沉沉的落后状况,必须采纳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国家已提出教育要现代化,要面向未来。好的教学方法需要好的教学手段;科技含量高的教学手段(电教媒体)反过来将促使教学方法的变革。因此,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是外语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和有效途径。电教媒体以其特有的声、光、形、色的特点,能创造丰富多彩的语境,使课堂教学情景化、交际化,引导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境中开展听、说、读、写的练习,使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得到训练。同时,由于电教媒体传播教学信息时有生动形象性、直观趣味性等特点,适应了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满足了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猎奇心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生日、看病、就餐等特殊情景,要想创设真实情景就得准备大量的实物、道具,费时又费力。但是如果运用电教媒体来展示情景对话,效果就会大不一样。色彩鲜明的人物画面,配以对话性的文字(从外部飞入),再配以适合的音乐。如描述生日时,播放“Happy birthday”这首歌,再对重要文字进行加亮、加粗、闪烁、放大等,这样就形成了栩栩如生、鲜明灵活的教学情景,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加大课堂容量、节省教学时间
传统的讲述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远远不能适应现代英语课堂教学的要求。电教媒体的使用能提高信息强度,增加可见度和可闻性;还能加大信息通过容量,提高传输速度;更能发挥调动和启发作用,变单纯听觉为主的学习方式为视、听、思考结合,动脑、动手结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英语学习是多种感官的协同学习,掌握一门语言也必然是听说读写诸方面的综合掌握,在课堂上只有运用了电教媒体,教学教程才可能进行多方面兼顾。初三英语第十一课《Unit 11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 ?》课文较长,需要整体呈现。单靠教师一张嘴和几幅挂图很难把课文讲透,也不能同时兼顾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训练,学生的兴趣也不高。如果利用电教媒体组合,就能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参与面广,且课堂容量加大,使课堂教学收到满意的效果。例如:在呈现时,让学生合上书,边看投影画面,边听课文磁带,理解课文。投影片是根据故事情节制作的,二者同步,培养了学生的听力、观察力、理解力。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而且还能节省时间。本课中的语言点讲解和各种练习都通过投影仪打出来,让学生学习和操练,使得这堂大容量的课能顺利完成。
三、 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益
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种种教学难点,英语教学也不例外,要实现最优化的英语课堂教学,取得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益,突破教学难点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难以名状,而又与科学知识的概念、定义或某种规律直接联系的实际事物,通过电教媒体,可以跨越时空,成为可感的“直接”经验。电教媒体随时向学生提供进行推理思维活动的逻辑化感性材料。例如:初三英语有一课介绍太阳系,其中有很多星球的名称。这种科普文章很难读懂,学起来又没有兴趣,用传统的教法很难上好这课。为了把这课上得生动、形象、有趣,可播放一段录像介绍太阳和围绕太阳运转的行星,教师结合录像,配以图片讲解课文,将学生难于理解的抽象的科普文章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化难为易,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四、 注重参与、强化主体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生认识决定学习效果;学生认知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这种过程是学生感知、记忆、控制反应的互动联结过程。电教媒体为学生参与英语教学活动,实现学生主体观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①时间。缩短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时间,给学生以更多的活动机会。语言是实际的工具。英语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活动使知识过关,并转化为实际能力。在英语课堂上使用电教媒体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使知识当堂过关。②范例。电教媒体能给出正确的示范,减少学生活动的盲目性。在英语课堂上,我们可以播放录音,让学生模仿语音、语调,纠正发音错误;我们可以利用投影仪打出重要的短语、句型,让学生编新对话,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我们还可以通过录像、电脑等设置语境,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使学生的语言更得体。③活动对象。电教媒体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视觉、听觉材料,在英语课堂上,学生能充分进行听、说、读、写几个的活动。④活动情况。电教媒体能创设一定的语境,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说、勤于想、愿意做。在英语教学中,要使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激励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作为教师应改革教法,改革讲授居先、讲授为主的习惯,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调动与启发作用,创设逼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情境,让学生主动介入学习过程,动脑动手,积极参与,主动发展。
五、 及时反馈、矫正偏差
利用电教媒体建立反馈渠道,能及时、准确、真实地获得学生对教学反馈信息。它能增加“反馈—矫正”次数,在课内组织学生多做练习,缩短“课后练习,考试检查,下一轮教学调查”的检测周期,及时检测学生,改进教学。电教媒体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多种反馈方式。比起传统的反馈方式如:提问、到黑板上书写、留家庭作业、考试等,电教媒体所能获得的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会更加活泼、更加生动、更加及时、更加准确、更加真实。例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讲解重点语言点时,可利用投影仪打出练习题,学生及时操练从而反馈信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后,方可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步教学活动。
总之,电教媒体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对于课堂教学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种电教媒体的表现、重视力、接触面、参与性与受控性方面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结合英语教学具体实践、合理选择、有机结合电教媒体,适性而用、适时而用,从而提高现代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益。
参考文献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一个人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学习、探索、实践,和探索过程中情感体验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掌握各种各样的知识。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语文教学在初中有许多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后,作者介绍了几种。
(一)导入激趣
导入,俗称开场白,是教师为在课堂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一个简洁的语言教学。生动、新颖的导入,可以刺激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奠定一个好的基础研究的新的教训。相反,缺乏导入或导入枯燥无聊,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他们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高度重视的设计导入。导入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有很多,比如音乐导入,导入故事,问题导入法,等,只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导入,给学生一个小说,一个学习的冲动,可以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感觉中国主题的独特魅力。
(二)竞赛激趣
初中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大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依照学生的心理特点,竞争会导致学生的大脑某些部位的紧张,使他们很快兴奋。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应引入竞争机制,根据教学内容,组织一些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
(三)成功激趣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学生的需求尤其强劲。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应该合理利用成功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学生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不同的,无论正确与否,老师对学生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及时给敢提问学生的赞美,让他们享受成功的乐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有成功的感觉,信心和兴趣,对自己也会更主动,更积极和更关注学习语文。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和W生之间的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接触关系,形成互动的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紧张,缺乏沟通和接触,会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首先,改变他们的角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教师主导课堂的身置,控制类,学生只能被动,学习效果自然不好,更不用说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教师必须改变他们的角色,改变了课堂为导演,学生主体地位的阶级,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和解决问题。其次,要爱学生。“爱”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老师应该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真诚对待学生,用心灵感受,情感赢得了情感,消除学生“恐惧感”,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再次,我们需要尊重学生。尊重是一种平等的人,是一种宽容,是一个问题。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独立意识,但也使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建立和健全自己的身体和心灵,特别是对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错误和缺点,被批评,纠正,毫不犹豫地引导他们。这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和尊重。总之,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教师的课堂教学不仅要充分发扬民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把爱带进教室,尊重带进教室,给学生温暖,从而形成了平等、民主、宽容、相互理解、尊重个性欢快的气氛,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进入教室,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课堂带入了新的境界。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抽象的教学内容的体现,也可以努力,节省教学时间,实现知识教育素质教育转变。因此,教师应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不仅是许多复杂的讲解,描述的内容,有很多抽象的知识,教师的口头解释,学生不容易理解。老师可能会引入多媒体语言教室,以其独特的视觉形象,加深学生的理解学习内容,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教学化繁为简,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如《斑羚飞渡》一文中最激动人心的场景是:老斑羚用自己的身体为小斑羚做“踏板”,用自己的生命成就小斑羚的生存。这是文本关键的情节描述,描写比较复杂,如果只有通过教师的口头描述,无法解释清楚。我会让学生通读全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使用Flas显示悲壮的场景。小斑羚连续不断的成功飞渡伴随着老斑羚在令人心碎的咩咩声中跌落深谷,学生的心灵为老斑羚们无私的牺牲精神所折服,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要正确认识其优缺点,根据教学内容,把握时机,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其优势,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俊峰.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J].语文学刊,2012(14):162.
怎样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值得每一个高校教师探讨和研究的课题。在全社会呼唤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改变自己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把注意力放在讲课内容的同时,进行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互动,把创新教育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身为第一线的教师,我们是现代教育模式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实施者,不断学习和创新教学方法,在此将以《光电检测技术》中“热释电”一节内容的教学为例,介绍我们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的探索、实践和体会。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努力方向。教学目标包括培养的人才目标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两方面。从人才培养方面来讲,课堂教学要突破传统教学只实现认知的目标,要树立全面、主动的课堂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技能,发展学生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非认知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也就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我校的宗旨是培养“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将重知识培养,转变为重能力、重素质的培养。具体到该课程,其教学目标是:既要让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光电检测技术相关知识和基本原理,又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把理论和实践相联系,学以致用。“热释电”的教学目标是在了解热释电的工作原理和特性,能用该器件设计相关光电检测系统。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好的课堂教学质量,要明确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做好教学思路设计。要规划好在本课时讲解的内容,需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课堂教学是每周进行的,就像一部电视剧,既要承前启后,又要相对独立,精心设计各个环节。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若想激发创造性思维,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哲学家有句名言“思维始于惊奇”。惊奇能够带来强烈的刺激,刺激是大脑兴奋的信号,是思维的驱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精心设计场景,创造惊奇气氛,使学生“惊之以心,动之以情,发之以问,晓之以理”。设计一个好的开端,将能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学习状态。很多小商店门口都挂着个会发出“欢迎光临”的小挂件,这个小挂件的感应器往往都是热释电。因此,在“热释电”教学时,我将这个小挂件挂在教室门口,学生进门时听到“欢迎光临”,甚至有些调皮的同学故意飞快进出教室,以期不让其察觉,但跑得越快,叫得越快。我故意等到上课铃响起后,慢悠悠进入教室,小挂件没有发出声音。学生感到很奇怪,同时我也提示大家“这个小挂件和你们一样不喜欢上课,所以不欢迎教师”。引起一阵哄堂大笑,活跃课堂气氛,也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同时“小挂件为什么不欢迎教师”的念头就油然而生。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开始热释电原理的教学。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为什么,一个个向个侦探一样,集中注意力,睁大着眼睛,竖着耳朵,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热释电的工作原理,想从中找出蛛丝马迹。介绍热释电原理为:在某些具有自发极化的晶体,当温度变化时,就会产生热释电效应,因而称为热释电晶体。若以Ae表示电极面积,α表示晶体材料有关的常数,则电压Us为 Us=AeαdT/dt。这时,有的学生已经知道刚才那个问题的答案在于:Us只与热释电材料的温度变化率有关,与温度本身无关。由于教师进入教室时的速度较慢,引起的温度变化较小,从而电压较低。通过实验和解释实验现象,同学们对热释电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特征都有了认识。后来,有同学反馈,几个朋友出去玩,他们在一家小商店门口还玩起了同样的游戏,然后将原因告诉朋友,颇有一份成就感。
好的开端毕竟只是成功的一半,要想整节课成功,还需补充另一半。教师要学会掌控课堂教学的中间环节,掌握节奏,按思维流程、围绕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设置具有启发价值的疑问。在介绍完原理之后,则给学生演示热释电器件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图,并简单介绍各个部件的功用以及其最基本的输出电路。热释电的典型应用是作为防盗报警系统的探测元件。如果直接分析已有热释电报警器的系统结构图,这就回到“灌输”教学模式上,学生会觉得被动而又枯燥。但是对《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来说,要培养学生利用光电器件设计检测系统的设计和创新能力,其电路和光路又是不得不讲的内容,这时教师应发挥个人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根据本节教学内容和目标,引导学生跟着老师进行相关探索和学习。我们在课堂上让学生转变角色为“热释电报警器”的项目负责人,思考如何开展工作并进行架构设计,然后分组讨论并派代表阐述小组的设计思路。让其他同学和教师一起指出其设计方案的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并进行适当的点拨、启发,激发灵感,有意识地创设新的问题情境。以此来培养同学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独立思考和创新设计能力,同时达到多方交流和互动教学目的。最后以教材上的热释电防盗报警器为例,介绍系统构成。为加深同学对电路中器件的功用的理解,我们在课前就将电子线路图在面包板上搭建出来,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并设问。比如在介绍比较电路时设问“为什么调节可调电阻能影响其灵敏度?”这样可进一步加深同学对热释电原理的认识,又避免电路分析显得枯燥。另外,还提出问题“如何防止小狗进入报警区而导致误触发?”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如何解决系统的抗光干扰问题。
课堂教学的结尾既要对该堂课进行总结,简述重点和难点,又要让学生觉得意犹未尽。有时学生的探究成果非常丰富,探究时学生的奇思妙想不断涌现,但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要完成,学生的创造成果只有极少一部分能在课内展示。为此该节课留下的作业是将每个同学将自己的方案进一步完善,然后相互交流。
三、体会
从期末考核结果来看,几乎所有同学都能正确解答热释电的工作原理,而且不是死记硬背教材中的语言。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学习,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一种乐趣、是一种自我表现的方式。学生生怕错过课堂教学,迟到和早退现象得到明显的遏制。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让学生应用原有的知识,达到活化所学知识的作用,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的积累教学素材,只有掌握同学们的学习心理,针对性地创设情景和有效运用辅助教学手段,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蓉,王虎挺,魏敏等.对高校课堂中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100-101.
[2]程玲,郑美蓉,汪鑫平.病理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法探.九江医学,2008,(23):76-78.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教师往往占据了课堂所有时间,滔滔不绝地讲授,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授,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了学习效果不佳,课堂教学质量低下。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如何做才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呢?经过长期的思考与实践,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方法。
一、激发兴趣,使其变苦学为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一旦学生对语文有了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去学习,享受学习。相反,若学生厌倦语文,他们就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授,产生消极情绪,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变苦学为乐学。
(一)巧设游戏,激发兴趣
小学生年龄较小,大都喜爱游戏,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游戏引入课堂中,精心设计语文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从而让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在教学复韵母时,教师可以设计“排队上车”“呼叫名字”“打电话”三个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更好地掌握所学复韵母的读音。而复习巩固环节还可以设计“采蘑菇”的游戏,谁想得到蘑菇谁就要把蘑菇上的音节读准,学生都为得到诱人的蘑菇在动脑子、动口,学习兴趣非常高。
(二)组织竞赛,激发兴趣
小学生有着争强好胜的特点,都喜欢在各种活动中表现自己。针对他们的这一特点,我认为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多组织一些小组竞赛活动,把学生的读书、写字、作业等都纳入学习小组的竞赛内容,并做好评优、奖惩,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善用激励,激发兴趣
激励是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心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恰到好处的表扬、鼓励能激起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使他们更主动地去学习。相反,随意的批评,只会挫伤学生的学习信心,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重视激励手段的运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激励的运用技巧和方式,对学生的表现,既不能忽视,也不能过于夸大,而应结合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表扬、鼓励,以激励学生,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二、融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其氛围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良好氛围的营造,离不开融洽的师生关系。正所谓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偏爱某位教师,就会喜欢他所教授的课。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与学生关系的营造,以平等的态度、真诚的心对待学生,从而使其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主动进行学习。具体做法:首先,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变单纯的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控制者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合作者,把自己放到与学生的同等地位,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究。其次,教师要学会关爱学生。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教师应多关心、爱护学生,课上以微笑面对学生,课下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真心、对他的爱,融洽师生关系。再次,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他们也有强烈的自尊心。对此,教师应学会尊重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将心比心,从而让学生信任教师,愿意与教师交心,喜欢上教师所教授的课。这样,师生关系融洽了,课堂氛围和谐了,就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难点
小学语文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的文化基础课,很多知识在学生心中都比较抽象、模糊,难以理解运用。而传统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难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为了解决传统教学的弊端,多媒体教学手段走入了课堂,它具有直观性强、容量大、传输速度快的特点,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发挥其优势,变抽象为直观,将静态的展示变为动态的演示,化难为易,以让学生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虽然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不足,教师应看到这些不足,根据教学内容,瞄准切入点,适时运用,即将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其优势。
四、创造学习条件,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双边活动,我们必须必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参与,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落到实处。为此,教师要创造学习条件,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以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能力。
(一)让学生尝试参与问题设计
小学生年龄小,还不具备独立参与问题设计的能力,但这却不是教师占据课堂主体的理由。一些简单的课文,教师可指导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设计中,再围绕提出的问题研读课文。这样,由于是学生自己经过思考提出的问题,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就高,大大增强了学习效果。
(二)让学生尝试参与课文讲读
有的课文几个段落结构相似,教学中教师可先具体导读一个自然段,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当小老师,试着讲解后面几个自然段,以挖掘学生潜能,增强他们的自学能力。
以上仅是笔者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出的几点粗浅看法。除此之外,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就一能找到更多有效的方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开创小学语文教学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肖菁敏.试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1).
[2]周先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益探索[J].新课程:下,2012(9).
高职教育毕竟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现代的高职教育模式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职业型、技能型人才,也即能在第一线实际操作,着重应用性知识,注重具体的技能,因此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强调实践、实训。为适应这一教育模式,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新型技术人才,高职教育教学必须进行改革。这关系到高职院校能否持续健康发展,能否继续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王义道提到:“高等学校的主要使命是给学生打好基础。一方面是给学生以做人做事、待人处世、谋职就业、服务社会提供必要的态度。(心理准备)、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学生进一步深造、追求更高深的学问和更精巧的技艺打造所需的阶梯。此所谓‘授人以渔,而非鱼”。无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最重要的一环,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升教师素质是基础
作为一个教师,其知识结构必须在博和深两方面都要兼顾。“博”是要求一名教师所涉猎的知识面要尽可能地宽广,文科教师要懂一些理工科知识,而理工科教师则应具备一些文科知识,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能够做到文理渗透、融会贯通。就如有人说,可以原谅老师的刻板、严厉,但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深”是要求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所授课程的专业深度,对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及其知识体系的来龙去脉,都要非常清楚,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沿都应有所了解。同时教师应学好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懂得课堂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研究教法,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熟练掌握现代多媒体计算机能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善于将最新科研成果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二、认真备课
1.准确把握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课程的指导性文件,授课教师必须准确理解教学大纲精神和要求,吃透教材,掌握教材的广度、深度和难度,找出重点、把握难点,有的放矢的将课程内容传授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在短短的几十分钟课堂中,教师既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应兼顾知识拓展,反映本学科、本领域最新成果;又不能脱离教材,扯到天南地北。
2.了解学生特点。充分了解不同教学对象特点,因材施教。每位学生都有共性和个性,教师必须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只有接触学生、了解学生,总结教学成功和失败教训。才能不断完善教学过程。只有了解学生的共性,考虑学生的整体水平,同时重视学生的个性,善于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而不是被动听课。
3.备好教学方法。好的教授方法能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不好的教授方法则会让课堂尤如一滩死水,教师在讲台上挥汗如雨,下面昏睡一片。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个性特点考虑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讲授方法。教师应研究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兼顾条理性和逻辑性。应研究如何设置提问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只有形成互动式教学氛围,避免“一言堂”,学生是主体,只有主体能掌握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提高教学服务意识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任务是传道、解惑、授业,若学生不听课,不接受你所传授的知识,那你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的,即使你设计了多少完美的课堂计划,有着怎样激昂的言语,学生依然抗拒着你的课堂。教师的各项工作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指导思想,让学生满意,让学生喜欢。但在高职院校中因学生文化课知识薄弱,学习能力较差的现状使部分教师对学生产生较低的期望,甚至看不起学生,即使教师没明显的言语表现,但其潜意识行为却无时无刻在影响学生,教育心理学的罗森塔尔效应提示这种影响是消极的心理暗示,而长期的消极暗示会让学生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师必须摆正自己的心态,怀着“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心态,对学生寄予积极期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学生的心田,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更喜欢你,
四、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听课率
关于学生听课,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即“听课率”,也即有多少学生在听课。要提高学生的听课率,首先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的教学效率比较高,学生就愿意听;你在那里磨时间,学生就不喜欢听。另外教学内容要有吸引力,也就是要让学生听起来有兴趣。这与教师的投入够不够多、问题提得好不好、分析过程是不是简明扼要都有关系。教学没有吸引力,学生的注意力当然不会集中。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对教师具有反作用。如果学生听课的兴趣高,教师讲课的情绪就来了。如果一个教师面对几十名学生讲课,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并且有响应,教学效果基本上就是好的。如果再能做到使学生认为不听课是一种损失,这又上了个层次。如果再让学生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那就是一个较高的层次了。真诚对待学生的提问能让教学更加互动,形成教学相长。对学生的问题,需要认真听,有的问题可以当场回答,回答不了的,可跟学生讲:“对不起,这个问题我暂时回答不了,下一次告诉你。”
五、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18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8.121
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在给教师教学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具体到语文学科来说,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更要提高学生对于语文专业的理解程度,让学生主动学习,高效地掌握语文知识。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初中语文教学并未达到这一要求。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始终占据着课堂主体的位置,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导致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气氛沉闷。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真正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个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实践,并把探索的过程转化为愉快情绪体验的过程,从而更好地掌握各种知识。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下面笔者简单介绍几种。
(一)导入激趣
导入,俗称开场白,是教师在讲课之前围绕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段简练的教学语言。生动、新颖的导入,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相反,缺少导入,或者导入平淡无趣,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导入的设计。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导入方法有很多,如音乐导入法、故事导入法、设疑导入法等,只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导入,给学生一种新奇、一种学习的冲动,就能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感受到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
(二)竞赛激趣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大都拥有较强的好胜心。竞赛符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能够引起学生大脑某些部分的紧张,使他们快速兴奋起来。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入竞争机制,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组织一些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你追我赶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三)成功激趣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学生的这种需求尤为强烈。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成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对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及时给予肯定,对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予以表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愉悦。这样,学生有了成功感,就对自己有了信心和兴趣,也就能更主动、更积极、更专心地学习语文。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接触等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它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师生关系融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反,师生关系紧张,缺乏沟通与接触,就会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沉闷,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转变自身角色。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定位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师生之间的关系。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着课堂主体的位置,始终把控着课堂,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学习效果自然不好,更别提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了。对此,教师必须转变自身角色,变课堂主演为导演,将课堂主体的位置还给学生,与学生一起学习、探讨、解决问题。其次,要热爱学生。“爱”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修养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关爱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真诚地对待学生,用心灵去感受心灵,用情感去赢得情感,以消除学生的“畏师感”,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再次,要尊重学生。尊重是一种人与人的平等,是一种宽容,是一份关怀。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感情、独立意识,还要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建立健全自己的身心,尤其是对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错误和缺点,更要毫不犹豫地批评、纠正,加以引导。这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和尊重。总而言之,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并不简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要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尊重带进课堂,把温暖送给学生,这样才能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尊重人格、民主愉悦的氛围,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已走进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课堂带入了新的境界。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还能够化难为易,节省教学时间,实现知识型教育向素质型教育的转变。因此,教师要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有很多复杂的说明、描写内容,还有很多抽象的知识,单靠教师口头讲解,学生不易理解。对此,教师可将多媒体引入语文课堂,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将教学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斑羚飞渡》一课中最激动人心的场景是:老斑羚用自己的身体为小斑羚做“踏板”,以自己的牺牲成就小斑羚的生存。这是课文中最关键的情节,描比较复杂,仅靠教师口头描述,不可能讲解清楚。对此,我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用Flas展示这悲壮的一幕。小斑羚连续不断的成功飞渡伴随着老斑羚在令人心碎的咩咩声中跌落深谷,学生的心灵为老斑羚们无私的牺牲精神所折服,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要正确认识其优缺点,根据教学内容,把握时机,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其优势,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俊峰.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J].语文学刊,2012
(1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