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城建规划设计大全11篇

时间:2023-05-17 15:35:4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城建规划设计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城建规划设计

篇(1)

项目蕴藏巨大商机。项目配套丰富、交通便利、与周边联系便捷。

一 、项目分析 项目用地位于萝岗区,广州科学城主干道开泰大道沿线,地理位置相对优越。

二 、规划理念及原则 强调环境与生态的和谐与统一,坚持以下的设计理念和原则:

1、生态性原则:强调设计遵从自然,自然的空间格局,自然的生态过程;

2、科技性原则:借助科技的手段和先进的设备,创造环保、节能的景观、建筑体系,如太阳能利用和中水回用系统等等;

3、地方性原则:建筑风格也采用岭南风格,体现地方的人文特色;

4、相宜性原则: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空间,人与人等亲切,互利、和谐的关系;

5、经济性原则:强调经济、实用、节约的设计原则,充分利用自然气候、地形,当地材料,构筑亲切宜人的空间;

6、现代性原则:体现时代特征、构思新颖的现代建筑和现代开发模式。

三 、规划布局

1、 规划指导思想及目标

指导思想:创造“有机自然与景观”为主题的现代小区形象。

小区以高层住宅和商业相结合,建筑依照有机自然与景观的理念,通过地形地貌的综合分析和场地设计,使每户均有较好的朝向和风景。建筑间距在满足日照间距的前提下,更大程度的提高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使组团之间有更大面积的庭院空间。

???规划目标:建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具有地域特征的高尚现代化住宅小区、环保和低碳等高新技术住宅体系。

从整体规划布局来看,适应岭南地方气候特点:岭南地区尤其是以广州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属于亚热带副热带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炎热(湿热),雨量充沛――传统建筑一般特别注意通风、防晒隔热,造就了岭南建筑通透、轻巧的形象。本方案在规划角度以点式高层塔楼为主,住宅首层架空,非常有利于小区内创造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从仿古街的角度――结合旧城改造,收集废旧建材,打造富有岭南建筑特色的商业街;给人以传统建筑的意向和怀旧情怀的寄托,有利于凸现本方案岭南风格建筑特色的表现。

从住宅单体的角度――色彩(淡雅的调子)、材料(隔热性能好的墙体、楼板、防水)、屋顶(坡顶的意向表达)、建筑细节(遮阳系统、空中绿化系统)――都在细节当中体现岭南地方建筑的特色。

2、 规划结构

小区北面均设计为公共建筑,部分作为小区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其余为本小区与周边的商业服务。其中主要公建、学校、商业布置于地块北面,紧邻开创大道,南面整体地块用于布置住宅,内外动静分区明确并保证了住宅地块的整体性。

小区内部公共空间变化丰富。绿地通过铺地、植被等小品组合,结合游览观赏路线,运用植物配置、雕塑、凉亭设置等景观设计处理手法,创造丰富的空间层次和景观视线,给人以步移景异的空间感受。

除此之外,小区创造出城市空间的可识别性的同时,有意识地创造一个有机空间序列,将整个室外空间划分为三个相对的空间层次,即:公共开放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

3、 空间构思 方案设计对空间的处理,主要是将公共空间作为主轴,半公共空间即组团将半私密空间巧妙串联,既在小区内部创造丰富的空间层次,又将城市外部的空间完整延续。

沿开创大道布置公建,层数较低,减少建筑体量对城市的压迫感,点式高层布局,减少压抑感,密度很低,空间流畅,视野开阔,有利于通风采光,园林景观、河流景观的利用,营造美好生活景观。

4、 道路规划 采用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形式,小区外环路解决车行、消防功能。围合出全步行的内部景观空间。住宅主要人行出入口设于地块北面,商业与学校幼儿园出入口分别设置,分区明确。

小区的主干道路于东西面均与城市干道有机连接,小区的北面步行入口通过景观大道进入小区并连通东西出入口,东西面车行出入口均以6-7m车行道兼消防车道进入小区以及区内停车场并相互连通;小区组团内部地势平坦,消防车均可以对每栋楼进行消防处理。

小区内采用了多种停车方式:

①、沿北面小区主干道两侧布置地面停车,南面沿商业道路布置少量停车位;在用地的南面住宅设置半地下车库,北面住宅设置地下车库,车辆直接通过小区主干道进入车库,对住户的影响降至最低,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②、公建部分沿商业道路布置解决商业停车,停车位设计采用树、草、铺地等要素与绿化相结合,改善场地的视觉效果。

5、 绿化规划 小区基地基本平坦,本社区在景观规划上结合地形,强调空间的有机变化,以水景相连,体现小区的景观设计内涵与建筑风格,体现岭南地域的特质。

在线路组织上,充分利用平坦的地形,形成小区步行景观线路,并且使室外空间最大限度地用于小区绿化,形成一个生态园林的现代社区。

在休憩线路设计上,充分考虑建筑整体,以建筑空间体现景观层次,使人的活动范围与参与感倍增,同时提高了组团景观的利用效率,并实现了建筑空间与景观空间之间的渗透和延伸。

绿化设计中,中心景观重点选用棕榈类、灌木、耐荫阔叶草本植物、花卉,突出当地特景,彰显岭南风情。组团景观重点选用常绿乔木、开花乔木、丛生草本植物,注重植物的原生状态,模仿野生的效果,突出绿化的质量。植物选用上强调乔木与灌木,小区周边选用攀爬植物以形成遮蔽的效果,强调花卉的季节性和植物的安全性,体现小区景观四季如春风貌。

6、 竖向规划

该用地周边与城市道路连接,规划用地的南、西、北面三侧的道路已建成,东面路在规划中。现状用地主要是平地为主,用地整平工作量不大。路面排水以地块中心向东西面道路排,主要以市政道路的横坡来解决,道路横坡≥1.5%,雨水收集口收集入小区的雨水管道排接入市政雨水干管。道路坡度约为0.2%~1.0%,满足排水与交通要求。建筑用地的室外地台标高均比临近道路标高高0.05―0.15米,建筑地台标高均比室外地台标高高不少于0.10米。

7、立面空间设计创意:

篇(2)

1、继续围绕“两山一河”做文章,做好显山露水工程,强化南北山公园管理水平,增加文化色彩,提升公园等级。在开发区新建山体公园一座,完成东环路和3号橡胶坝上游河道治理及景观打造工程,增加县城居民休闲健身场所。在县城东西两个进出口增设标志性标识和亮化设施,提升__感观形象。2、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开工建设后苗圃体育运动中心(五馆)、__商综合体、东环路商业街、十四顷汽车站、县第二幼儿园、汽配物流园区、__四星级宾馆、第一水厂水质化验中心等项目。对__街、__岛等主要街道进行改造。完成城区供水管网改造7800米,供热管网改造1万米,分户计量改造10万平方米。3、加大高铁新区和__高速下道口地块招商开发力度,加快__、__村、__三个城中村改造步伐,积极推进后地、__二期、__国际、__等地块旧城改造,打造精品住宅。完成棚户区改造300户,农村危房改造2000户,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1、加大对违反法定建设程序、强制性标准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2、加强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及文明施工的日常监督管理。深入开展建筑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落实建设、施工、勘察、设计、监理五大主体责任,确保不出现安全质量生产事故。3、做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工作,杜绝不合格工程交付使用。

篇(3)

中图分类号:D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原有城市规模不断地扩大,与此同时,各地新城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开展,而以城市行政中心搬迁新建来带动新城建设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因此,行政中心通常作为独立项目来进行规划设计,探讨当代城市行政中心规划设计亦成为研究的新课题。

行政中心的内容

本文中的行政中心,指的是在城市范围内,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在内的四大班子及各职能机构相对集中的办公区,主要包括行政建筑(行政办公大楼及相关建筑)和与之相配套的市民广场等,其建筑群主要由机关办公大楼、会议中心、行政服务大厅、市民广场、后勤服务中心等要素构成。

城市行政中心的选址原则

对于新城行政中心搬迁、新建,首先要考虑的是选址问题,影响选址的因素主要包括:基地自然条件、区位的通达性、城市发展方向、空间组合布局及弹性发展等。因此,选址的一般原则主要包括:

区位通达性强,服务半径合理,基地建设条件优越,符合我国传统行政建筑的布局特点;

选址具有前瞻性,符合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发展区域,以带动城市新区的发展;

与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组合布局,增强对市民的吸引力,以此推动新区建设的热潮;

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可建设用地,发挥其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使其成为城市的空间发展核心;

对城市行政中心布局与形态的分析

我国的行政机构主要由“四大班子”组成,即市委、市府、人大、政协,他们之间的组织结构决定了行政区的整体布局。在设计中,主体建筑与相关会议等配套设施以及市民广场的组合形式,决定了行政中心的形态。行政中心的规划布局形态主要分为集中式、分散式和综合式三种基本形态。

集中式

行政中心表现为一栋独立的建筑形体。四大班子以及各职能机构等办公区域通过垂直的竖向划分和横向的平面组合的方式来进行区别。这种形态的特点是各部门集中布置,彼此联系便捷,但又易于造成各部门的功能混杂和干扰,给办公人员和公众带来不便。

在这种布局方式中,可演化出两种基本模式:

1)“一”字型

这种空间组织模式是指各功能区域按“一”字型水平展开,各部门的垂直交通体系彼此独立。

2)“工”字型

这种空间组织模式将四大班子办公区域分别设于“工”字的四翼,而将综合办公区域及公共服务区域设于“工”字中间。

分散式

四大班子、各部委办局综合部门以及公共服务部门各自为一栋独立的建筑,通过空间的组织形成一个建筑群。这种组织模式的特点是各部门相对独立,干扰少,同时也利于营造丰富的群体空间,通过分散体量,营造更为宜人的建筑尺度,但各部门间的联系也较为薄弱、资源缺乏共享、影响行政效率。

在这种布局方式中,可演化出三种基本模式:

1)二分式(“一一”型)

这种空间组织模式是在“一”字型空间组织模式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政府各系统的办公部分进行两两组合,形成两个独立的建筑形体,两者或脱开或通过公共空间取得一定的联系。

2) 三分式(“品”字型)

最为普遍的一种,四大班子中将工作联系最为密切的市政府、市委及综合部门组合,作为建筑群的主体;而相对独立的人大和政协则分别独立设置,至于群体两侧。

综合式

行政中心的各相关职能机构相对集中,结合会议中心等配套设施以及市民广场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整体区域。这种组织模式的特点是有效保证了各行政机构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有利于行政中心功能结构上的协调,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行政核心区,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形象,同时又保证了公共资源的有效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当代行政中心规划设计特色

我国当前行政中心形象模式化、千孔一面、形式缺乏特色的问题一直未有较大的改观, 主要表现在“轴线对称”、“材料”、“色彩”、“建筑语汇”、“设计手法”等的大同小异,形成了系统的“权力美学”或“权利视觉下的审美原则”。总体设计特色可以概括为:

中轴对称形式——庄严感。传统文化中的等级观念深入人心,过分注重中轴对称、中心地位、主从关系。

建筑体量宏大——地标性。建筑体量越大,在城市范围内的可识别距离越远,建筑的影响范围就越大。

强化对比突出——丰富性。通过建筑形体、装饰、材料、色彩等的特别处理与周边建筑对比强化其核心地位。

强调空间序列——韵律感。通过强化对建筑群体轴线的控制来加强建筑群体的中心感,从而来突出城市行政中心的核心地位。

行政中心未来的发展趋势

为使我国城市行政中心规划建设取得根本的提升,应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注重城市文脉的延续与传承,地域性的城市特色的塑造与发展,运用当代建筑哲学思想与设计的方法论,在建筑创作中充分结合科学性和人情化,突破传统模式的局限性。因此,未来城市行政中心建设的发展趋势为:

功能复合:由单一行政功能转变为文化、体育、商务、行政等多功能复合,极大的促进了行政中心的活力提升。

开放民主:行政中心形象转变为更具公共性和开放性,更注重地域性和人情化,强化公众参与,实现开放与亲民。

有机生长:注重城市行政中心的持续性建设,避免为整体效果一次性建成的规划建设模式。

人文景观:结合基地现状地形地貌,实现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互相渗透,注重人文生态,体现地域性与城市文化,保持城市固有格局和肌理。

信息化设计:综合利用和发挥现代信息化技术优势,改善行政中心的运行条件,实现网络化、多样化办公,增加其适应性。

建筑环境共享:打破建筑的封闭性,实现建筑与环境的一体化设计,创造内外空间的共享。

小结

行政中心是一个城市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群,在进行城市的政治和公共管理活动的同时,还肩负着带动周边经济蓬勃发展的重任。因此,规划既要满足其使用需求,又要考虑城市特色和政府形象;既要诠释权利美学,又要融入公众参与;既要体现文化地域性,又要展现时代精神。

篇(4)

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水污染日益得到重视,市政给排水设施建设得到较快发展,但市政道路排水设施普遍存在各种问题,如防洪排水能力不足;平坦地区的排水管渠的坡度偏小,易淤积;部分地区的排水设施不成系统,易形成内涝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设计不合理,日常管理不到位,自然条件变化等。通过对许多工程设计的总结,我们认为,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能否更好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做到经济合理,运行安全,受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的影响较大。

一、宏观层面分析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

给排水规划设计宏观层面所面对的是大范围的思考,涉及到规划区范围以外甚至跨城市、跨地区的区域性问题,影响深远,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给水方面,主要体现在水源及其保护,区域水资源平衡及区域供水规划;在排水方面主要是防洪排涝规划设计以及河网区域污染控制,它要求我们必须有开阔的眼界与系统创新的思维。

1.防洪排涝规划

防洪排涝概念:防洪排涝是城市的生命线,防洪排涝规划主要针对对象是外洪和内洪,外洪以防为主,如防洪堤、水库等,而内洪则是排蓄为主。对城市而言,在规划重现期内,不应有“涝”的概念,只有雨水如何及时排除或滞蓄起来的问题。过去排涝标准三天暴雨三天排完或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完,针对的是郊区和农田,这种标准是无法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的。因此将“防洪排涝规划”称为“城市防洪规划”(防外洪)和“城市排洪规划”(排内洪)则更贴切。这有助于提高人们对防洪排涝重要性的认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排洪与排水标准衔接问题:城市排水是解决较小汇流面积上短历暴雨产生的排水问题,采用的是暴雨公式,暴雨时段控制在5~120 min,选用暴雨样本是年超大值法;而排洪考虑汇水面积大,目前多采用水文公式(也是暴雨推理公式),使用某重现期(如10年~遇)24 h暴雨量为基本数据,其选用暴雨样本是年最大值法。因此进行防洪排洪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排洪与排水重现期标准衔接问题。排洪规划重现期应根据城市重要性以及排洪流域面积的大小因素综合考量后确定。排洪汇水面积越大,重现期标准越高,大中城市排洪标准不宜小于20年一遇(防洪标准GB50201―94)。排洪措施:排洪措施主要有地面全抬高方案和雨水泵加滞洪区方案(地面不抬高或部分抬高)。对于山区,考虑到内洪来得快、退得快,设置雨水泵站效益不大,宜采用全抬高方案,但同时也要考虑现状村庄过渡,可设置局部的抽排设

2.区域水资源平衡与区域供水

水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上存在着分布不均以及水质性缺水现象,认真进行水资源平衡,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倡区域供水就显得十分重要。特别在从事具体城镇给水规划设计时,一定要进行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否则它会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要做好水资源供需平衡首先要做好需水量预测工作。需水量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城市和村镇生活用水、市政(含消防)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用水、畜牧业用水、渔业用水,还要考虑流域江河本身生态流量需求。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工业用水量预测,目前设计时多用用地指标法和万元工业产值法,但由于近年来传统产业设备更新速度加快以及非传统产业,如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用上述两种方法来进行工业用水量预测会带来较大的偏差,应引起足够的注意。

区域供水未来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善城乡供水水质,提高乡镇居民的生活质量;二是置换水源,有效控制地下水过量开发,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三是避免了重复建设,节约宝贵资源和有限资金;四是促进了供水行业集约化发展,增加了企业经营效益,提高管理水平。

3.污水处理集中与分散的讨论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污水处理业界比较推崇污水集中处理,其理由是污水厂规模经营,效率高,污水厂运营成本低,处理出水水质有保证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缺点也逐步暴露出来,过度集中污水处理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巨额管网投资(越下游管径越大,投资巨增);二是运营的高能耗(中途提升泵站多,能耗大);三是无法进行中水就近利用。对此,很多污水采用BOT形式营建,为污水适度分散处理提供了方便。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地进行污水处理是区域污水处理发展的方向。

二、中观层面分析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

中观层面主要体现在城镇及片区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譬如市区给水系统规划设计、中心城镇给排水规划设计、污水水厂外管网规划设计等,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给水系统规划设计

随着变频供水设备的大量使用,特别是利用城市给水管网压力智能直接供水装置的推广应用(取消屋面水箱1,在中观层面出现问题是城市供水日变化系数变大,高峰供水量增大,从而相应加大水厂供水规模。因此在这背景下,城市供水系数应考虑设置对置水塔或高位水池的方式来降低日变化系数,同时也提升供水安全度。

同时给水系统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近远期结合,为未来留下发展空间,譬如道路管线综合时给水管位的预留、给水管径合理确定,等等,避免重复投资,争取效益最大化。

2.雨水系统规划设计

雨水系统规划设计应与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和城市竖向规划相结合,特别是地处平原、盆地的城区,这三者有机配合显得更为重要。譬如,市区内河设计标准采用五年一遇不漫溢(水利标准,相当于城建一年一遇标准),而相应道路排水重现期P:1年情况下,两者洪峰相遇是经常性的,雨水管道出口经常是压力出流。因此,雨水系统要进行必要的压力流校核,同时与竖向标高相协调,避免在重现期P=1时,雨水溢水路面的情况发生。

3.污水系统规划

篇(5)

一、引言

随着《电力法》的实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电能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接受用户的监督和选择,因此配电网的改造与建设就要适应电力市场的发展;同时电力供应是社会公用事业,配电网的改造与建设必须服务于社会,为经济发展、县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开拓电力市场,服务于社会,是县城配电网改造与建设要解决的中心课题。这个中心课题要达到的目标,就是中心县城供电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降损节能,建设成现代化县城的一流配电网络,最大限度满足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用电的需求。

目前来说,县城配电网建设改造和规划设计面临着与县城发展的配合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许多县城的配电网都处于新旧混合使用的状态,因此,对于这些配电设备的升级改造或是重建,都需要更具备前瞻性和科学性的规划方案,县城配电网是县城现代化建设中重要的基础设施。改造与建设发展县城配电网是开拓县城电力市场,发展县城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对用电需求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重发轻供不管用的观念使配电网建设改造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中小县城,中低压配电网没有统一规划进行发展建设,私拉乱接形成了零乱的网络。设备技术性能落后,线路老化,事故频发,供电可靠性差,电能质量低,严重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前,由于在电力建设上投入的资金匮乏,所以我们把电力发展的重点放在了电源点即发电厂的建设上。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加大城网和农网改造力度以后,中小县城开始对落后陈旧的县城供电线路进行整顿改造,新建了一此供配电线路、变电站和配电台区,但是由于缺乏全面长远的配电网规划,在对负荷的估计预测、对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的要求、对配电网建设与县城建设环境协调等力面都暴露出改造建设后的配电网和设施不能适应县城高速建设以及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用电的要求,严重影响了电力市场的发展。目前,我国县城配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供电能力不足,电网结构薄弱,备用切换能力差,达不到“N-1”的安全准则,供电可靠性不高,电压质量差,线路损耗高,经济性差,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必须对县城配电网的建设改造提出高起点、超前性的规划和技术标准,使配电网能完全实现其基本功能,即:能从不同变电站之间或同一变电站的不同母线上获取电源,形成“手拉手”的串型网络,使每个变电站正常供电方式下都有自己明确的供电区域,形成分区供电。此外,还应针对县城配电网高负荷密度、大容量、高可靠性、线路走廊紧张、设备占地空间狭小的特点,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层次清晰、运行灵活可靠、设备小型化、线损及运营成本相对较低的配电网网架结构。

二、县城配电网规划设计的内容和目标

配电网规划一般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配电网布局与负荷分布的现状分析; 负荷预测(包括电量与功率预测);确定规划各期的目标及电网结构原则和供电设施的标准化;进行电量和电力(含有功、无功功率)平衡,提出对供电电源点的建设要求,确定变电所的布点和容量,确定无功补偿容量及其布局;制定配电网规划建设改造技术原则,确定调度、通信及自动化等方面的规模和要求,估算各规划期要求的建设投资、主要设备的规模和数量,估计各规划期末将取得的经济效益和扩大供电能力后的社会经济效益;绘制各规划期末配电网规划地理接线图和变电站之间的联络图,编制规划说明书等。

县城配电网规划目标主要是指导县城中低压配电网的建设与改造,保证县城配电网与县城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促进县城中低压配电网的适度超前发展,优化县城中低压配电网的结构,改善设备水平,从而有效提高供电可靠性,以保证向社会和居民优质、可靠地供电,促进配电网的优化发展,降低网络损耗,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但县城规划和环境的制约,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工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变化,都会对配电网规划目标产生深远的影响。任何一种规划都不可能同等地考虑所有的因素,所以我们编制的县城配电网规划都只能使在保证可靠安全的供电前提下,优化规划期内配电系统总投资和运行维修等费用,即以经济指标的优化为目标进行规划。

三、配电网改造和规划思路

⑴精心做好全面规划设计

在进行县城配电网建设改造前,关键在于科学地做好县城配电网全面规划设计。中小县城配电网的规划设计是根据《县城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和《县城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再结合本县的具体发展情况,制定出配电网的规划设计目标,以及规划设计与改造的技术原则。从而做到按建设现代化配电网的需求进行规划,以合理的投资方案,分期实施改造和发展建设,提高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满足负荷不断增长的需求与县城发展建设相协调。

⑵加强主网架,充实配电网的电源点布局

满足用户用电的需要是县城配电网服务的最终目标。县城配电网不但要确保供电能力,而且要求保证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这就要求配电网不但要有充足的上级电源布点和供电容量,而且要求电网结构合理可靠。为此,中心县城配电网宜以增加输变配用电系统的供电能力为重点。一般而言,1~2座220 kV变电站在县城的远郊布点,作为110kV变电站和10kV配电网的上级电源布点,并根据负荷发展和电网实际情况建设220kV外环网。而在县城的负荷中心地区,分区建成3~5座110kV变电站,并通过110kV线路构成双联络高压配电网。从上述高压环网中向县城负荷中心引入电源,或在县城中心建110kV变电站,直接将电源引入负荷中心,构成较为灵活可靠的电源网架。

⑶选用合适的电压等级

分层分区合理组成配电网。简化电网结构,提高电压等级,不但能减少了变电层次和电能损耗,也有利于配电网的合理布局和可靠运行,还能提高了县城电网运行的经济效益。中小县城配电网目前宜采用110kV、10kV、0.4kV三级电压,而郊区城镇目前宜采用35kV、10kV、0.4kV三级电压。按照三级电压,建立分层分区的县城高压配电网、中压配电网和低压配电网。

四、县城配电网改造和规划的发展方向

配电设备向无油化、免维修、小型化、紧凑型方向发展;配电自动化向多功能纵深方向发展;配电网管理向需求方向发展。

随着配电系统的发展,网络结构日益复杂,电网中的自动化 程度也越来越高,采用计算机对配电网络进行分析和计算是必然的趋势。配电设备逐步向无油化、免维修、小型化、紧凑型方向发展;配电自动化逐步向多功能纵深方向发展;配电网管理逐步向需求方向发展。今后,各县城供电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降损节能、建设现代化的县城配电网络为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用电的需求,进行配电网的建设与改造。

参考文献:

【1】许民军;分析县城配电网改造和规划[J];中国新通信;2013年20期

篇(6)

Abstract: Based on the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of Zhangbei county and Zhangjiakou city, and combining with reality of Shunping and the author’s years ofexperience, this paper talks about several suggestions of small county planning.

Keywords: small county; urban planning;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 F299.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动全县城镇规划工作工作更上新台阶。笔者随顺平学习考察团先后到张北县和张家口市进行了实地学习考察。通过学习考察,不仅看到了榜样,学到了经验,更是感到了压力,增强了“学先进、赶先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大开眼界,感受颇多,受益匪浅

通过实地考察张家口市和张北县,发现有很多值得我县学习借鉴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他们思想解放程度高,加快发展势头猛,措施方法硬,让人大开眼界。张家口市以每年400多亿元资金投入城市建设,外环快速路建成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水系建设提升了城市形象,园区建设促进了产业的大聚集大发展,正由一个小山城向现代都市演变。张北县大气魄谋划、大手笔运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势如破竹的力度,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将城区面积由十几平方公里扩大到70多平方公里,完成了过去几十年都没有完成的县城改造,拆除旧有面积150多万平方米,投入资金达300亿元,整个城区塔吊林立,建设场面热火朝天,令人叹服。二是他们眼光超前,项目谋划、城市开发魄力大。感觉最为深刻的,就是张北县通过政府统一收储的方式提前对土地进行了收储;在城市规划上也敢于花钱,投资3000万元聘请国外高资质单位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并严格执行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三是他们都找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发展的好路子,都有一支作风过硬、团结战斗的干部队伍,都有一股敢为人先,创新探索的进取精神,在推动工作上都有一套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好机制。

2学习先进,审视自身,力求突破

2.1顺平县基本情况

顺平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太行山东麓,是5000多年前,“统一华夏,分封九州”的尧帝故里,也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域面积708平方公里,辖4镇6乡、237个行政村,2011年底人口31万,城市化率18.5%、工业化率34.6%,处于工业化初期,城市化起步阶段。

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变化,县城发展面临着新的制约因素和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产业布局分散问题。县域产业功能分区不明确,顺平县产业尤其是工业布局分散,形不成集聚规模效益。

(2)城镇化发展模式问题。顺平属于欠发达地区,城镇规模偏小,辐射带动周边地区能力不强,城镇职能分工不明确,发展重点不突出,承载力不高,城市特色和城市品味亟待提升。

(3)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问题。县域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农林资源、旅游资源利用、整合不足,诸多优势未形成合力,未发挥出应有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2.2关于县城规划建设的建议

通过学习借鉴张北县和张家口市城镇建设先进经验,针对当前顺平县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浅谈四点关于顺平今后城市建设的建议:

建议一、以大手笔规划,绘制发展蓝图,做到四个对接

一是概念规划做到对接京津。顺平地处冀中南城市群、河北省环京津经济圈内,地理区位优势明显。要抓住京津冀经济带隆起的机遇,聘请高资质规划单位编制《顺平县整体概念规划》,从区位、经济和发展战略等方面做到与京津对接。

二是专项规划做到对接保定。要瞄准保定市“大城市、大交通、大水系”建设,进一步编制完善顺平县综合交通、给水工程、燃气工程、产业园区等专项规划,从路网建设、水系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做到与保定市对接。

三是片区规划做到对接新区。要在顺平县城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旧城区改造工作,抓紧编制旧城片区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从基础设施、景观风貌等方面做到与县城新区对接。

四是乡村规划做到对接省市。严格按照省、市统一部署,高标准编制完成25个帮扶村庄环境整治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并全力做好幸福乡村和新民居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提升城乡发展水平。

建议二、以高水平设计,彰显特色优势,做到三个加强

一是做到设计理念加强。以城市特色风貌建设为切入点,牢固树立特色城市理念,在规划设计上大胆创新。初步构想是:结合顺平北环建设,在县城北部规划山林红杏公园让“大山进城、让果树进城”,提升城市特色;结合唐河灌渠建设,规划打造顺平环城水系让“水进城”,提升城市活力,塑造顺平“依山傍水”的城市风貌。

二是做到设计档次加强。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今后不论是商业区、住宅区还是单体建筑,不论是休闲广场、绿地还是雕塑小品,都要具有一定资质的规划单位设计,否则不予审批。重要的公共建筑、高层建筑(群)、成规模的居住小区,大型广场、重要地段的各类类建筑,都要进行建筑方案设计招投标,力争每个设计方案都要做到匠心独具、精益求精。

三是做到市场管理加强。加强对规划设计市场的管理,全面开放规划设计市场。除国家规定的城市总体规划及规划以外,各类城市规划服务任务均可委托境内外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机构承担。要广泛吸纳、邀请国内外高水平的设计单位,鼓励资质高、信誉好的设计单位参与顺平城镇建设规划设计。

建议三、以高标准管理,提高城市形象,做到三个严格

一是做到规划审批严格。要严格执行“一书三证”、规划委员会制度,把县城主要街道两侧建筑、重点建设工程全部纳入县规委会审批范围,严格审批。要加强规划审批力度,严格做到“四不批”,即:城区用地没有立项的不批、规划手续不全的不批、不符合规划选址的不批,未按要求进行规划设计的不批。

二是做到规划决策严格。要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集体讨论的决策机制,让社会各界了解规划、参与规划。要积极推进“数字规划”建设,力争2012年实现项目的网上申请、审批和管理。要探索建立起规范的群众意见收集、整理和反馈制度,保证人民群众对规划的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让规划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

三是做到规划监察严格。探索建立城镇规划联合(相关部门)执法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日常管理和巡查工作。探索建立规划监督执法考核体系,促使“关口”前移、源头管理,及时发现和制止违反规划的建设行为。要进一步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坚决杜绝城区内违章建筑和私搭乱建的出现。

建议四、以大规模开发,提升城市品位,做到三个完善

一是做到新区设施完善。坚持系统设计、深度规划、成片开发的原则,加大对县城东部新区的开发力度,重点完善新区内行政办公、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和基础公共服务设施,聚集人气、汇聚商机。

二是做到基础设施完善。进一步完善城区交通、管网、给水、燃气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承载能力。要加快公益设施建设,在居民小区配置必备的活动场所和娱乐设施、器材,尽可能地为城区居民提供方便、安全、舒适的生活条件。

篇(7)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也即对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只的关系的协调。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时代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历史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在这里,我试图对城市空间进行解析,以空间为主导因素,讨论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和制约。

解析城市空间

空间:城市空间是空间的一种,但空间是什么呢?空间一词用于建筑是近百年的事情,后来对城市进行设计,空间便移植入城市中,成为城市空间……一直以来,建筑物被西方人看作实体,被看作塑造的主体,建筑师们如同雕塑雕像一样极力刻画着建筑物本身。上世纪末,建筑界发生了一场革命,人们看见了原先看不见的“空间”,建筑师们先前的理念殿堂轰然倒塌了,似乎一切都“黑白颠倒”过来。杰出的现代建筑代表人物赖特曾拿出中国老子的一段话来说明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

这里的“无”赖特以之为空间。一个全新的观念进入了建筑师的思想和他的人民生活之中。“此后,建筑逐渐成为空间的艺术,被认为是一连串联系的空间。

中西异同:中国人一直以来就不曾把建筑单体当作主体来刻画。中国建筑工匠的注意力一直在建筑群体上,李允铢曾在《华夏意匠》中讲到:“ 中国的建筑是在平面上展开的”,中国建筑工匠考虑的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院落”。中国古代建筑,以“院”为中心组织单座建筑,“院”被称为一个基本的组织单元,若干院落组成建筑群,所谓“无院不成群”,而院与院的空间感受是绝不相同的,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建筑空间效果。西方建筑师则更多的注重了建筑物单体本身,很大精力花在建筑单体的形体塑造上。因此,西方建筑的形体要比中国古代建筑形体复杂得多。另一方面,在城市空间设计上,中国是城市较早的,中国很早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建筑与建筑之间上了。北京故宫、江南园林都是铁证!

空间概念: 一直以来,西方建筑师这样教授我们什么是空间:这是一种图底关系。把房子当作实体,周围环境作底,我们只看得见房子;如果把房子当作底,房子周围的形状就出现了,这便是空间。举四合院的空间为例。

许多前人已给过我们明示。G.尼奇凯(G.Nitsche)为空间提出以下定义:“这个空间有个中心,就是知觉它的人。因此在这个空间里具有随人体活动而变化的方向体系,这个空间,绝不是中性的,而是具有界限的。换句话说,它是有限、非均质、被主观知觉所决定的……”这是其所谓知觉空间。J.耶迪克在著作《建筑空间论序论》中讲:“建筑空间是可以作为体验空间来谈的,”还说,“建筑空间同人及其知觉作用联系在一起,所谓空间就是继场所而起的知觉的总和。”海迪加也提出过:“不能把人和空间割裂开来,空间既不是外部对象,也不是内部体验,人与空间是不能分开考虑的……”舒伯格。舒尔兹也在《存在空间建筑》中说:“单纯的现实主义者认为世界对我们一切人来说是共同的、一样的,但我们所知觉道的却不是那样的世界,而是我们的动机和过去各种体验所产生的形形的世界。”

然而,这关系和空间限定说的是什么?是空间本身吗?不是,它们只是平面的图底和水平面由地面逐步升起的变化,它代表不了空间。空间怎能与平面等同?

建筑空间包括建筑形式(平面和立面)、质感、材料、光影和色彩,这一切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清晰的表现空间的品质或精神。甚至于一声呼啸,一声声回音,也会让人感到空间的存在。因而,现在所阐述的空间概念,不只是视觉感受,必须包括行动、情感方面的其它概念加以补充,它应是一种感觉,就如同我们全身的皮肤都可以感觉到“辣” 一样,“辣”不只是一个味道,不只是味觉,而是一种感觉。

空间意识远不止是脑力活动,它占据意识和感觉的全部, 要求整个自我介入以期作出全面的反应,因而对空间的概括不能用平面、模型或建筑物。空间就是某种因场所而产生的人的知觉感受。如同人的听觉,不能用物体振动或声波曲线来概括声音;如同人的色觉,无法用光的反射吸收或光谱来描述颜色一样,空间也不能用平面、模型或建筑物来概括。空间就是人的一种感觉,人对周围环境场所的感受,对自身定位的感觉。

城市空间:城市中的空间,即城市中的人们所体会到的包罗万象的感受。德国建筑师Robert Krier提出过城市空间的概念:它仅是城市内和其它场所各建筑物之间所有的空间形式。这种空间,以不同的高低层次,几何的联系在一起,它仅仅在几何特征和审美质量方面具有清晰的可辨性,从而允许人们自觉的去领会这个外部空间,即所谓城市空间。简言之,就是城市中及各建筑物之间的可被人们领会的所有的空间。人在任何时候都在领会城市,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便是城市空间。

城市空间的构成 :研究城市空间,必然要对其分解,以期得到它的构成要素。既然城市空间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必然得从人的知觉、心理、行为角度加以分析。

舒伯格。舒尔兹在《存在空间建筑》中在谈及空间时讲到“如果把知觉心理学所带来的这些基本成果用常见词汇来表示,那就是初期组织化的图示是依靠中心(center),亦即场所(place,近接关系),方向(Direction )亦即路线(Path,连续关系),区域(Area)亦即领域(Domain,闭合关系)的成立而确立。人为了给自己定位,尤其需要掌握这些。”舒尔兹这里把空间用知觉心理学的方法分为了中心、方向、区域三部分。

美国奥斯卡。纽曼(Oscar Newman)从领域角度在居住环境中提出了一个由私密性空间、半私密性空间、办公共性空间及公共空间构成的空间体系的设想,这种构成是从人的行为心理来分类的。

从人的认知意向来研究城市空间,凯文。林奇(Kevin Lynch)在《城市意象》一书中,归纳了城市形象的五个要素: 路(Paths)、边沿(Edges)、区域(Districts)、结点(Node)、标志(Landmarks) .这个分析是真正从人的认知角度去分析城市空间,尽管凯文。林奇本人也许并没有把城市空间当作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种感受,但他的城市五个构成要素恰恰是从城市所提供给人们的视觉感受即他所谓的人对城市的意象(Image)角度出发而得出的。

城市空间的本质:任何事情,都不能只见其表面,而应究其本质,这样才有助于我们的设计。一直以来,建筑师在谈论建筑时,常用平面、模型来说明设计,经常费尽心机在设计平面、模型上。习惯性的,当建筑师、规划师们谈及城市规划、城市空间时,也都不由自主地拿出城市的平面、模型来。对建筑设计来说,也许确实离不开平面和模型,但在城市设计上,平面模型到底能够说明什么呢?按照图纸上的平面、模型能建造出设计者所想象的城市空间吗?平面与模型,只能表现一种二维的形态,当然,以建筑师的眼光来看,平面上的建筑符号能代表特殊的涵义,在他们的头脑中由具体的平面加立面、剖面就能绘制出一副理想的效果图来。而这一过程是足以耗费许多宝贵时光,且没法保存下来;模型,似乎是对设计对象一个整体直观的表现,但人们观看模型的视角形成的印象是鸟瞰的效果,而建筑设计要解决人的尺度感受、规划也解决的是人走在大马路上视觉感受到建筑群高低错落和周围的环境相映成趣的效果,这些,模型体现不出来。如昌迪加尔城市中心,这是上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大师之一勒。柯布西耶的作品,看到这张精美的总平面图,我们感到它的构图十分严谨,极富现代风格,难怪曾有人评价它:“整体的构图是华丽的,使人感到出于巨匠之手,……”尽管图中加了阴影,使人感到其立体的效果,无非是让人看到在高空看这个市中心的形象,可又有几个人能从这个角度欣赏这个伟大杰作呢?人们只能在城市中欣赏和体验,同时城市空间需要人的介入。

巴西利亚新都三权广场及政府建筑群一经问世,震惊全世界,从高空俯瞰十分壮观,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它的设计者奥斯卡。尼迈也尔(Oscar Niemeyer)是勒。柯布西耶的推崇者,视觉艺术是他的创作源泉,无疑这又是一个平面城市、模型城市的典范。由于推崇勒。柯布西耶,由于从视觉出发,与昌迪加尔类似,他的城市空间需要还原成平面或模型才能显其美丽,也就是在高空中观察才见其壮观。但身在其中又如何呢?城市是不能当作雕塑来欣赏的。一位曾在那里住过的建筑师这样评价:“住在旅馆里,周围一个孩子也见不到。整个城市没有生气。”城市空间要提供给其中的人以不同的全面的感觉,不能只是视觉。

魏林比(Villingby)是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卫星城,距首都10公里,有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干道与母城来联系,用地170公顷,人口2.3万。中心商业区占地700×800米为岛是布局,由两个大型百货商店、70个小型专业商店、咖啡店、饭店等组成。其规划模型使我们得到了极为良好的图形感受,由空中鸟瞰效果如同模型,“从飞机上看,完成的设计给人印象极深,它将观者放在设计者制作研究形模型似的同样位置上。然而当一个人实际从地面进入魏林比并在城镇内走动时,他要想找一个统一组织的空间是徒劳的。事实上,从地面上感受魏林比绝不如在空中那样令人满意。”

因而,我们现在不能再抱着传统方法不放了。平面城市和模型城市也许时上半个世纪的典范,可到了60年代后,这样的设计典范起了改变,先是雅可布斯(Jane Jacobs),再是林奇(Kevin Lynch),加上克林罗(Colin Rowe)等人的理论,都暗示了一个重返街道生活,有历史感与地点感的全新的城市设计范例的浮现我们应该寻求城市空间的本质以便找到更准确更实际的设计城市空间的方法。

本原问题即第一性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研究城市空间的本原,也就是探讨城市空间从哪里来的,是什么东西决定城市空间的问题,从而知道城市设计者的任务,知道设计师应该设计的是什么。

城市空间的本原:建筑,就是要人们去亲身体验,不只是看看而已。他吸引我们深入,亲历其境,分享在其中活动的人们的感受。当水花飞溅,汩汩作声,从四面八方向我们飞来时,我真的完全置身其中陶醉了。城市也是,或者说必须这样。设计者的课题并不在于创作建筑立面和体量,而是要创造一个包罗万象的感受,以促成人们的介入。

城市空间就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那种包罗万象的感受,城市设计者就应千方百计的创造城市所能提供出各种感受。什么决定这种感受呢?根据什么来设计呢?城市空间感受的根源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城市与社会生活,与经济、工程技术;与思想意识;与运动;与时间等都有密切联系。各种因素都影响着城市空间的变化。究其共性,这些全都是“人的行动”——人在城市中的行为运动决定了城市提供给人们的感受,人们在城市中的行动方式的变化决定了城市空间的变化,“人的行动”即城市空间的本质。

空间就是人的空间,为行人考虑是设计的全部。城市设计是为人的,正如J.O.西蒙兹所说:“ 作为计划着,我们不仅要处理地域、空间和素材,不仅要应付本能等属于心灵方面的东西……仅仅适应人是不够的,好的设计必须满足他,取悦他,提高他,并且鼓励他。”从城市空间的本质出发,即从“人的行动”出发,我们才能设计出杰出的城市,从而避免重蹈覆辙。设计城市空间,不再是空空的设计,实际是在设计人的行动,设计人的运动、视线、心理感受;设计在城市中让人听见什么,看见什么,碰见什么;设计不让人听见什么,看见什么,碰见什么,这才是设计城市者的任务。中国园林设计师们一直以来就是这样做的,甚至中国设计师一直致力于在设计游人的心理、联想及运动中的感受。当今的城市设计师应该向我们的先辈取法,细心体会中国园林的精妙之处,探究先辈们是如何设计人的运动、视线和心情,运用何种方法设计出那种丰富的空间。而在具体建筑的形体刻画和理论设计上则应该取道于西方的先进内理论设计思潮。

空间发展的研究与城市规划学

城市规划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空间地域的规划,其总任务是为各种活动(或土地利用)提供空间结构。这种规划也称“实体环境规划”。但在研究对象上,城市规划需要满足城市综合发展的需要与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它涉及城市的外观形式、性质与分工产业发展与布局、社会发展与设施、规模投资及城市各部分的组成、管理、政策等。而空间应该是更为基础的理论,它与城市规划的结合,是从一个侧面研究城市的形态。

现代城市发展与空间研究趋向

城市空间向区域空间转化:区域交通和信息化发展促使现代城市空间从封闭结构向开放结构转化,信息的沟通加速了城市网络化的建设,使每个城市都与所处区域空间的整体密切相关,城市密集地区的出现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的一个明显的现象。世界上已经有六大城市密集区,美国东北沿海地区、美国五大湖地区、日本东京地区、英国伦敦地区、欧洲西北部、中国沪宁地区等。

从广度来说,以往的认为由产业布局的点状规划到交通布局的线状发展再到以创造更好的环境,改善居住与工作套间为目标的面状规划的三次时间并没有解决城市发展的社会病症,应该探索更整体与立体的规划,即在国土范围内建立“自然—空间—人类系统”的整体割据和发展模式。特别应注重城乡空间一体化的发展,处理好城市与乡村的作用和关系,强调在大城市地区和城市密集地区建立一种共同发展的秩序,从而促使区域的整体良性发展。

空间意识与行为模式

文化观念与理想空间: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构成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准则,由此而形成社会空间,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极为普遍的事实。美国人文地理学家拉普普特(A.Rapopot)在《居住形式与文化》一书中有大量例证阐述。在每一特定的地区,种族群体的文化传统及其演进对城市空间的组织与发展产生影响,形成了城市空间的文化特色,空间的文化特色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其空间物质形体积淀和延续了历史的文化,另一方面它又岁居民整体观念和社会文化的边而发展。空间结构形成后又反过来影响生活在其中的居民行为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

以中国古代为例来说明这一点:中国古人“仰观为天,俯察于地”是观察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天圆地方说”就是中国早期对宇宙万物空间形态的基本看法。“天圆地方说”作为一种整体上的文化观,方形成为人类居住空间的理想模式。它从深层次的文化意识上奠定了中国方形城市的理想形态。

对中国传统城市而言,天人感应思想也极为重要。它通过与书等表达方式将天人相符引申到田地契合,形成了我过城市空间布局中象征主义传统。所谓“天星地形,上下相因”、“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各类建筑要素如宫室、宗庙、社稷等都与天相对应,同时由星辰的运动显示祸福。

行为活动与空间模式:20世纪50-60年代,人的基本需求以及多种社会使用方法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城市空间不仅是一个三维和四维的空间实体,而是包含社会过程的综合场所。这是一个空间观念的更新,这一更新进一步说明了空间形式背后的深层社会结构。行为科学的发展对此产生了强烈的促进作用。

20世纪心理学发展经理了两个重大的挫折,首先从传统心理学转向注重行为研究的行为心理学,接着再到注重饮食的认知心理学,它们构成了行为科学的理论基础。

传统心理学重视研究意识观念,而忽视了物质与社会环境的作用。而行为心理学注重行为,否认意识观念,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否认存在着本能的心理特征遗传,走入了环境决定论的歧途。后来认知心理学对行为心理学进行了修正,引入了“整体行为”和“中间变量”的概念。“整体行为”是指共同趋向和目的,这种行为带有选择的性质,“中间变量”指行为不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结果,而和一系列中间变量有关,包括有目的性的认识,以往刺激的情景和经验,它们与观察的反应相联系,构成行为的实际决定因素。环境虽然还是重要的,但已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重要的原因。环境提供信息,通过人的外部行为的各种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储存和操作。重视过去实践经验成为认知心理学的最重要特征。

人为环境与空间建构

建成环境与空间的肌理:建成环境,指城市中非自然因素形成的人造环境,是由城市中已建成的城墙、街道、桥梁、建筑物、构筑物等构成。除一些特殊因素外,大部分的城市空间发展都与建成环境有关,城市是一个连续生长和不断更新的有机体。

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和不同地点、功能的城市,其建成环境能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由此形成不同的空间肌理。我国传统城市由于交通形式、营建技术和生产、生活方式等形成了细密和均质的空间肌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空间的肌理不断有新的变化。现代中国城市形成了新的空间肌理特征,具有了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区等功能划分,每个区内的建筑密度、高度、体量、布局方式等也都有所差异,形成了整体的不均质、粗犷的空间肌理,并在不同的空间层次上都有新的变化。这说明空间肌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与社会、生产、生活和技术相适应。

历史观与旧城更新:对待已有建成环境和城市的不同观念将产生不同的空间结果,这在历史上不乏其例。比较中西方一些重要的历史扩展诡计,可以看出城市空间在整体建构上对已有建成环境的不同态度。古代中国的都城作为封建王朝的象征,“从项羽开了一个这样的像消灭敌人一样消灭钱钞城市的先例,其后就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特殊传统,新的王朝兴起就兴筑新的城市,王朝的败亡,就连同作为国都一起毁灭。”

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场地设计

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无、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

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对于室内空间的要求是建设目的中最主要的部分,这使建筑物成为一个项目最主要的内容,建筑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这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

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野猪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详细培植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的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规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以取得一致的意见。

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一是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的控制之上。二也是主要的,体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是具体性的,对场地设计有更直接的影响,场地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项细则必须做出恰当的切实反应。这些要求一般包括:“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对于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方面的控制,以及对交通入口的方位规定等。它们会对场地设计尤其是布局形态的确定构成决定性影响。

⒈对用地性质的规划:具体建设项目的选址上,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这一项目只能在某一允许区域内选择基地地块;对用地进行开发的场地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该地只能做一定性质的使用。

⒉对用地范围的控制:规划是有建筑红线与道路红线共同完成的。

⒊对用地强度的控制:是通过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来实现的。对容积率、建筑覆盖率最大值及绿化覆盖率最小值来限定,可将基地使用强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畴之内。

⒋对建筑用地范围的控制:由建筑范围控制线来限定。即基地允许建造建筑物的区域。城规中一般都要求建筑范围控制线从红线退后一定距离。

⒌规划中对建筑高度、交通出入口的方位、建筑主要朝向、主入口方位等方面的要求,在场地设计中也应同时予以满足。

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研究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中间环节,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依据和和土地有偿使用的前提条件。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其控制力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加速,同时也出现种种失控现象。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⒈开发商和建设单位一味追求经济利益,不断更改建设用地和增加建设密度。

⒉行政领导为了招商引资,强行干预控制性规划。而美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典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物,规划法规系统比较完善,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的区划。美国地方规划管理工作的三种控制手段:区划法、土地细分法、和设计指导原则。

其中,区划法和土地细分法是真正的法规,设计指导原则只是一种引导性的控制手段。

美国的区划以“保护公众的卫生、健康和福利”为出发点,其结果是对土地经济利益的严格控制。包括:

⒈允许的用途。

⒉地段的设计要求(地块的最小面积和面宽、红线退后、容积率等)。

⒊建筑设计要求(限高、层数、建筑面积等)。这些区位、用途和开发强度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地价,关系到房地产所有者和地方政府的利益所在,因而只能遵循公开的法定程序来决定。即每一个影响地价的重要因素都在控规中得到了明确控制,而没有对视觉美感的直接控制。

我国控规传统做法忽略了经济规律。目前,我国控规典型的做法是由规划师在指定的大街区或几个大街区内,参照甲方提供的容积率(密度),摆房子,即在保留部分现状的前提下,追求空间体量的美学关系和视觉效果。然后以此来分割地块、分配楼板面积、指定建筑红线,以供将来批租土地之用。这种做法常常土地市场经济规律。如,规划师为了追求美的原则,把地块分配的大小不一,建筑规定的高低不一,丧失了统一的标准和公平的原则。还违背了地价运作的经济规律。

我国城市规划的误区。历史上由于种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规划设计与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的设计之间一直难以区分,这种现象造成我国的控规地从美学和视觉效果出发,缺乏对土地经济体制的全面认识。在控规立法上,我觉得应该注意两个原则:

⒈对用地的控制要符合土地建设开发的经济规律。

⒉一切对地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应该在立法中有明确的规定。

求同与求异的原则。在同一区位的相邻地段,美国区划的控制原则是求同,即遵循地价运作的经济规律,在同一区位,保证土地转让(批租)时地价相同,自然要把地块的大小、建筑体量、容积率、红线后退等做一视同仁的规定。这种控制手法在产生和谐的风格、有序的城市肌理、保护街道界面、合理利用土地方面是成功的。

视觉美感的控制。美国的经验:引导性手段。

以美国的城市设计指导原则为例,它控制的是街景透视,关心的是人在以街道为中心的公共空间的心理和视觉体验。城市设计指导原则对一切影响街景透视的因素提出设计要求,包括建筑体量关系,广场之间的围塑关系,街道及建筑界面的尺度关系等。

建筑设计之我见

起初,做设计时我经常的手法也是从主观的感觉出发,通过形体、体量的造型来首先达到视觉上的审美要求,而且设计的大多数时间用在了这方面,对于细部则由于时间的限制而来不及仔细推敲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没有结合环境总体考虑。

在现今紧促的教学制度下,我学到了什么呢?学到了功能组织、流线分析、快速设计,

而创意真的难以发挥。即使有,也觉得自己的东西太少。我自己擅长的就是三维想象。在与现今教学环境的结合下,我在透视、空间分析方面有了很大进步。而这是不够的。前段时间看了些论文书刊杂志,结合规划考虑了设计的做法,逐渐明白建筑更应该怎样做了。

⒈ 结合环境。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

篇(8)

××彝族哈××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1.69亿元,比××年可比增长12.8%,增速居全市10县(区)第4位,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3.8 、1.8、0.8个百分点;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30万元,比××年增长28.6%;完成地方财政总支出4.38亿元(含专项资金),比××年增长18.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5.03亿元,比××年增长59.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51亿元,比××年增长2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62元,比××年实际增长19.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860元,比××年实际增长10.2%;粮食总产量7876万公斤,比××年增长1.4%。

二、××年三季度全县经济运行情况万元,同比增长10.6 %。二是工业经济止跌回升。三季度,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32410.6万元,同比增长5.3%;实现增加值12503万元,同比增4.3%。三是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三季度,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6109万元,同比增长35.1%。四是社会消费能力增强。三季度,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106.2万元,同比增长18.6%。五是地方财政总收入较快增长。三季度,全县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10082万元,同比增长10.8%。六是金融存贷增长加快。9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47180万元,比年初增长9.9%,其中:储蓄存款余额为105984万元,比年初增长20.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90063万元,比年初增长18.4%。七是乡镇企业平稳发展。三季度,全县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40778万元,同比增长14.1%。八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27.7元,同比增长13.1%,农民人均现金支出2125.9元,同比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05元,人均消费性支出6426元,分别增长9.8%和5.0%。

三、城乡规划建设情况

(一)城乡规划的完成情况

近年来,我县按照“做强大城市、做优中小城市、做特乡镇、做美农村”的总体思路,把加强县城、乡集镇、村庄规划(修)编制建设作为重点,狠抓落实。今年3月,根据全市城乡规划工作会议的精神,全县9个乡(镇)分别成立了城乡规划管理所,明确了工作职责。目前,我县的城镇规划已初步形成了规模适度、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结构协调的集镇体系,为城镇发展和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一是完成了县城西北片区修建性详规、大寺箐步行路规划设计、城区4处道路交通信号灯得规划设置;二是完成了县城××修建性详细规划及水景、道路、建筑等专业系统规划设计和部分基础设施施工图纸设计,实施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和县城东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县城道路竖向规划、给排水规划;三是完成了县城垃圾场、污水处理厂的选址及地形图测设;四是完成了勐大、振太、××、古城、田坝5个乡(镇)集镇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了古城乡河西、恩乐镇高山、勐大镇云盘和振太乡秀山、者东马家园5个村庄规划编制;五是对三章田,勐大勐谷、文哲,恩乐镇大平掌、罗良5个移民搬迁点进行测设、规划设计;六是正在实施者东镇、和平乡2个乡集镇规划修编和者东马家园等

15个村庄规划编制。

(二)县城的建设情况

××县城于1997年从××迁至现址(××),县城占地万平方米。长期以来,历届县委政府都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服务功能。特别是××年以来,在县级财力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入746万元,对城区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地完善,建设城市光亮工程,安装道路交通指挥信号灯,提高绿化面积和

层次,建设休闲公园,截至××年9月末,县城(恩乐镇)建设累计完成投资7亿元。××年县城建成区绿地面积达4.15万平方米,县城绿化率达30.3%。××年县城被命名为“市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城市”荣誉称号,××年,我县将积极争创国家级卫生县城。

同时,我县积极加强“两污”工程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日处理垃圾65吨,概算投资2765万元,目前,已完成项目选址、地堪、可行性研究、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初步设计评审批复等工作,项目施工招标和建设用地征收报批等前期工作正在开展,近期将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及管网配套工程:日处理污水规模为0.5万吨,采用iceas污水处理工艺,项目投资总概算4020.39万元,目前,已完成项目选址、环境影响评价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初步设计招标、项目建设用地征收报批等前期工作正有序开展,力争2012年初开工建设。

自2004年以来,我县开始对县城二期工程××进行建设,目前,小镇建设进展顺利。

(三)小集镇的建设情况

我县辖5乡4镇,建制镇占乡镇总数的44.4%,小集镇和小城镇建成区面积5.97平方公里。长期以来,我县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模适度,注意实效”的原则,采取了“开门路、多元投资、滚动发展”的办法,积极培育中心小城镇勐大镇,重点小城镇,旅游观光型小城镇××乡,积极推进××建设。自实施小城镇建设以来,8个小城镇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33亿元,其中吸纳305户个体民间资金达1.07亿元。完成了××四个重点小集镇的道路、农贸市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项目,逐步完善××乡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按板镇旧城改造。8个百分点。

(四)××建设情况

“××”位于县城西北片区,为县城二期开发建设。2004年,我县委托上海市普陀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编制县城西北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年,××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对规划进行了提升,规划总用地982亩。××年,规划方案通过批准,并将新集镇定名为“××”。按照“做旅游文化,造哀牢水城”的总体思路,坚持“三高三化三精”(即:高起点、高品质、高标准,标准化、规范化、工艺化,精心、精细、精品)的原则,把“××”建设成一个集文化、旅游、休闲、康体为一体的旅游服务“精品小镇”。小镇共分十一功能区,即:住宅区、建材装饰市场区、公共设施服务区、精品店商住街区、民间工艺商住街区、民族餐饮区、酒吧商住街区、茶饮商住街区、旅游康体娱乐区、滨河休闲区和现状区。(五)城乡民生工程建设情况实行配建4000平方米正在建设中,完成107户低保住房困难户住房租赁补贴发放21.066万元。

二是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进展顺利。通过积极争取项目,共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5850户,其中拆除重建2100户,加固改造3750户,争取项目资金1870万元,拉动老百姓投资3000余万元,覆盖全县5乡4镇,该项目的实施,极大改善了农村民居环境和住房质量。

四、城镇建设中存在困难及请求帮助解决的事项

(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

由于我县财政困难,对县城西北片区“××”市政基础设施开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了县城“××”开发建设步伐,弱化了招商引资力度。为快速推进县城“××”开发建设。现恳请上级给予补助县城西北片区“××”市政基础设施部分建设资金2000万元(其中市政道路建设资金1500万元,火把广场建设资金500万元),并给予相关城市建设项目方面的倾斜。

(二)县城绿海路大桥建设问题

××县城西北出口路因道路狭窄弯曲,交通拥挤,既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也给交通安全带来了隐患。为此,在县城西北片区开发中,我县决定重新规划县城西北出口路(即接绿海路、过补麻河、经丙庙红砖厂、接省道s222线),必须建设绿海路大桥。绿海路大桥设计为40米单跨,钢筋混泥土t型梁,总宽25米,其中每边人行道2米,处于250米转弯半径的主曲线上。项目总投资概算为400万元,由于我县财政困难,难于筹措建设资金,恳请上级给予补助建设资金300万元。

(三)县城学海路大桥建设问题(四)“两污”工程项目融资平台搭建比较困难

××因县城建设规模小,城市基础设施薄弱,人口不集中,招商引资、项目融资不具优势。在“两污”工程推进过程中,资金筹措难度大,加之融资平台搭建困难。请求省厅在建设资金和工作经费上给予倾斜,同时,请省“两污”办给予协调立项争取资

金进行建设。

(五)乡集镇和村庄规划编制经费严重不足

由于我县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县,县财政十分困难,9个乡(镇)集镇和村庄规划编制经费和工作经费基本无着落,极大影响编制工作进度。请求省厅给予解决集镇和村庄规划编制专项经费和工作经费100万元。

(六)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和廉租住房建设工作经费缺乏

目前,我县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具体业务由抗震办承担,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具体工作由房管所负责,因房管所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既要保机构正常运转,又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抓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工作经费缺口较大、任务艰巨、工作压力大,承担着大量工作的社区也同样存在经费不足问题。请求省厅每年给予工作经费支持10万元。

篇(9)

1 城市配电网规划的重要性

(1)电网的网架结构建设周期较长,建成后短期内一般不会有大的变动。城市配电网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负荷发展的不确定性,城市配电网规划的网架结构需根据负荷发展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因此,城市配电网规划的调整或更新周期要比高压输电网规划复杂和频繁。

(2)城市配电网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与城市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城市配电网规划是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部分,城市的配电网必须和城市建设紧密配合,同时实施,并要有超前的意识并且与城市景观协调。我们需科学地制定城市配电网的发展规划,满足城市长远发展的用电需求,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任务。

(3)城市配电网络的设备量大而广,为了解决供电瓶颈的问题,只是凭着经验处理过负荷的线路是不够的,只有从城市配电网设备和网架结构总体上优化配置,提高城市配电网的供电能力,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配电网规划的步骤

(1)调查负荷情况、收集资料:包括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城市建设和各行各业发展的信息、负荷类型和数量、目前负荷分布、用电量的需求规划。

(2)调查电源发展情况,收集目前的电网结构及相关数据。

(3)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掌握城市负荷的发展规律,并进行负荷预测。

(4)确定供电方式和电压等级,根据负荷预测结果拟定配电网结构布局方案,进行规划的可行性论证。

3 配电网规划建设的思路

配电网结构的确定是配电网规划设计的主体,应根据规划区的经济状况和负荷情况合理选择和具体确定电压等级、供电可靠性、接线方式、设备选型等技术原则。

3.1 城市配电网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市配电网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其规划应与城市的总体规划相结合,应反映时代特点,并与城市的环境相适应;同时应能满足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安全可靠和适度超前的原则。

城市配电网规划应从分析电网现状入手,充分研究城市电力负荷增长的规律,解决电网薄弱环节,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网络供电的能力和适应性。

城市配电网规划的年限应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城市的总体规划年限一致,一般近期为5年、中期10年、远期为15年及以上。城市配电网的网架结构应力求简化,并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的模式过渡。

3.2 电压等级的选择

当前,高压配电网一般选用35~110kV,中压配电网选用10kV,低压配电网选用380/220V。电压等级是根据技术经济综合论证确定的,它和国家经济发展,尤其是电气设备制造技术水平密切相关。由于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负荷大幅度上升,有的城市负荷密度已达3~4万kW/km2,个别小区高达几十万kW/km2。所以,增大配电网容量是目前城网的突出任务,其中提高城网配电电压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根据简化电压等级、减少变压层次、优化网络结构的原则,宜逐步取消市区及县城范围内的6kV、35kV供电电压等级,在负荷密度大、供电范围大的新区,当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20kV电压等级供电。

3.3 配电系统的可靠性

配电网络规划考虑的可靠性是指电网设备停运时,对用户连续供电的可靠程度。在城市配电网规划中,应从满足电网供电安全准则和满足用户用电要求两方面来考核,具体说明如下。

(1)电网安全准则

对城市配电网必须满足的“N-1”供电安全准则,我们分别从高压、中压及低压配电网三方面给予介绍:

1)高压配电网的设计应满足“N-1”的供电安全准则,具体要求如下:

①高压变电站中失去任何一回进线或一组降压变压器时,必须保证向下一级配电网供电。35kV及以上变电站的主变压器、进线回路应按“N-1”准则进行,至少应配置两台及以上变压器,达到双电源要求。②高压配电网中一条架空线或一条电缆、变电所中一组降压变压器发生故障停运时,要求做到:在正常情况下,除故障段外应不停电,并不得发生电压过低情况,运行设备不得超过事故过负荷的规定;在计划停运情况下,又发生故障停运时,允许部分停电,但应在规定时间内恢复供电。

2)中压配电网应有一定备用容量,其供电安全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当电源变电站一条10kV母线检修或故障时,应能使其馈线所带负荷通过配电网转移,继续向用户供电。②中压配电网中任何一回线路或一台变压器故障停运时,要求做到:在正常允许方式下,除故障段外经操作应在规定时间内恢复正常供电,其他设备不过负荷;在计划停运情况下,又发生故障停运时,允许局部停电,但应在规定时间内恢复供电。

3)低压线路发生故障时,允许局部停电,但应在规定时间内恢复供电。

(2)满足用户用电程度

电网故障造成用户停电时,允许停电的容量和恢复供电的目标时间要求如下:

1)两回路供电的用户,失去一回路后,应不停电,满足100%供电;2)三回路供电的用户,失去一回路后,应不停电,满足100%供电,再失去一回路后,应满足50%供电;3)单回路和多回路供电的用户,电源全停时,恢复供电的目标时间为一回路故障处理的时间;④开环网络中的用户,环网故障时需通过电网操作恢复供电的,其目标时间为操作所需的时间。

(3)配电网络接线方式选择

根据各级电压电网的接线应标准化、高压配电网接线力求简化、下一级电网应能支持上一级电网的要求来合理的确定配电网的接线方式。具体的配电网拓扑结构在2.3节已作了详细的讨论。此外,电网的可靠性、灵活性、建设投资、占用空间、环境保护和配网自动化技术推广应用等等都是评价配电网接线方式的重要指标,因此,在选择具体接线方式时,应综合考虑这几方面的影响。

(4)配电系统的设备选型

配电网的设备主要有电缆线路、架空线路、柱上开关、负荷开关柜、配电变压器、中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等等。对于这些设备的选型原则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城市的地形地貌特点、城市的道路规划要求、负荷情况以及当地的规划技术指导原则等等因素综合考虑。

4 配网设计三个指导思想

配网建设一方面需要保证对用户优质供电, 同时也必须充分考虑到网架自身的安全、经济运行。因而配网设计时必须对以下三方面有足够的重视。

(1)配电网的规划必须考虑相当长时期的适用性, 网架结构宜保持不变, 因而对于线路运行负荷水平限制的原则必须始终贯彻, 同时当用电负荷增加时网架改造工程量应最小。

(2)满足用户供电需求是电力企业的基本责任, 作为企业同时必须充分考虑运作的合理成本, 主要是要根据用电负荷等级进行合理、经济的配置, 如小区变的环网可采用单电源, 而大用户则从主干线双回路引入。

(3)供电可靠率无疑体现了供电企业的综合供电能力, 现阶段而论, 单纯采用增加线路、环网等手段实现过高的可靠率指标, 并不是明智之举。一方面可靠率指标应和用户的实际需求相结合, 对于用电可靠率要求不高的用户采用高可靠率供电, 在未实施“优质优价”的形势下, 效益方面显然存在问题。

篇(10)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对于社会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建筑规划,也是人们所期待的。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生,同时也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产业。建筑规划工作,应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在不断优化升级。

一、建筑规划设计与城市规划建设内容

(一)建筑规划设计的内容

建筑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城市空间规划的重点。建筑物,是一个城市的象征,更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不同的城市,其建筑规划设计理念会有所不同。建筑规划设计要求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的有效统一,更要做到建筑物与城市整体环境的统一。城市规划设计,不仅要追求建筑的外在美观度与经济价值,更要重视其在城市象征方面意义的发挥。

(二)城市规划建设的内容

城市规划设计,就是城市针对自身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目标所制定的土地利用与空间利用计划,是针对城市经济与文明发展目标而做出的全面建设规划,是对城市空间的有效分析与设计。城市的规划建设,就是通过城市建设活动对人们的活动区域空间以及城市其它空间进行协调处理,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观点落实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城市规划建设,让城市满足未来城市的建设目标,让城市的经济、文化与政治各个方面得到有效发展,满足人们的心理期待,有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快速提高。

二、建筑规划设计与城市规划建设关系

(一)建筑规划设计与城市规划建设相互独立

建筑规划设计与城市规划建设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主体。城市规划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对城市的空间结构进行优化,像城市的整体外观设计以及不同性质城市区域的划分都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内容。城市规划设计主要针对对象为城市空间,完成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事情。城市的规划设计在大量的实践探究中,逐渐完善起来。对城市规划建设与建筑规划设计的关系进行有效处理,就是要坚持二者相互独立的原则。建筑规划设计,需要以城市规划建设为基本前提,结合城市的风格对建设物的外观进行设计,对建筑物的室内环境进行优化。

(二)建筑规划设计与城市规划建设相互联系

城市的规划设计,是对城市空间的设计,是一种动态的空间设计。在动态角度下对城市各个空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协调各部分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是以城市发展为主要目标,从城市的建筑布局入手进行调整,给城市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而建筑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的特色与象征所在。在进行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时,要先满足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将建筑规划设计的理念与城市规划建设的理念结合在一起。通过建筑规划设计让城市规划建设更加顺利,给人们创设更好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才是建筑规划设计的最终目标所在。

三、建筑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性

第一,辅助城市规划建设。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社会大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对于当代建筑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的力度,就要关注建筑规划设计工作。建筑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想将一个城市规划得更好,建设的更好,就要先将建筑规划设计工作做好。建筑设计者不能只从建筑物本身的建筑追求开展设计工作,更要将建筑物的规划与设计和城市本身的文化与人文特色结合起来,让建筑物成为城市的特点,成为城市的名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建筑规划设计工作完全受到城市规划建设的限制,建筑物设计者更要将热爱自然,人与自然合为一体的理念融入到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让城市这个整体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有效结合。将城市发展的大理念融入到建筑物规划设计中,才能促进二者规划质量的共同提高。

第二,突出城市特点。建筑,是一个城市面貌最直接的体现,也是一个城市的表象象征。建筑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发展特点以及整体面貌,因此,建筑的规划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关注建筑物的形象特点,把握好建筑物规划与设计之间的度。建筑规划设计应当具有别样的风格,具有个性。能够在简单中彰显复杂,在复杂中突显简单的建筑设计,才是值得肯定的建筑设计。于复杂中简单明晰地阐述城市发展的特点与变化,在尊重整体特点的前提下做好个性突显,会让城市的整体环境得以优化。只有将建筑规划设计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中去,才能让建筑物与城市氛围相和谐。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在社会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物已经成为文明的一部分,理性进行建筑物的规划与设计,将建筑物规划设计的方向与文化传承的方向结合起来,更有利于提高建筑规划设计的档次与意义。

第三,约束城市规划建设。建筑规划设计不只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建筑规划设计不只是对建筑物本身的规划与设计,也涉及到建筑物建设地点的选择以及场地的设计。所谓场地设计,就是从建筑物设计目标出发选择一个适合建筑物建设的地点,而在这个地点,会有一系统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建筑场地的设计包括的要素有很多,像环境、建筑物功能等,只有这些要素的关系得以协调,才能促进一个健康的建筑群产生。建筑物是场地设计中的一个必然产物,在建筑场地上,除了建筑物本身,还会存在一些满足场地设计需求的其它组成部分,像城市的绿化带与居民基本娱乐设施等。所以说,建筑物规划设计约束了城市的规划设计。建筑规划设计只有考虑到城市规划建设的大,才能让建筑物更好地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如果二者相冲突,则要影响城市的整体发展。建筑规划设计与城市规划建设是不可分离的,倘若在建筑规划过程,不考虑城市规划建设,或者说城市规划建设者无视建筑规划设计的需求,则会造成规划建设矛盾的产生,导致两败俱伤的后果产生。

综上所述,建筑,可谓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象征,是城市规划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建筑规划是否得当,体现了一个城市发展的繁荣程度,因此,建筑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合理的建筑设计会给人以独特的视觉感受,也能够彰显城市发展的活力。建筑设计工作者在设计建筑时,要从城市规划建设的目标入手,将建筑的规划设计与城市的建设结合在一起。让建筑物反映出城市的发展概念,才能让城市的发展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 李迎春,韦玉姣.城市交通规划设计中立交与周边建筑及环境的关系探讨[J].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05)

[2] 薛静,余翔.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J].天然气与石油. 2010(02)

[3] 邓秋野.城市规划中地域特色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以北海市为例[J].广西城镇建设.2011(08)

篇(11)

Abstract: City planning is the analysis and design of city space, coordination is on activities of the regional space and regional space relationship.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use of interior space, economic, aesthetic requirements,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external form, the premise has a certain era characteristic style and environment,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city and city planning coordination results. City planning is a dynamic solution and coordinate the overall image of the ties between the buildings, buildings, to the ecological, sustainable view the continuation of city history, prospect the future of the city. Here, I'm trying to parse the city space, the space is the main factor restricting the city planning, discussion and influence on architectural design.

Key words: city plann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influence; control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是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风景等共同组成的服务于人的空间。城市规划解决的是上诸因素以及以人的六觉感受尺度为准组合而成的城市空,而建筑设计则解决诸因素中建筑个体功能以及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影响下与城市大环境小环境的协调。

一、城市空间

1.1 城市空间:城市中的空间,即城市中的人们所体会到的包罗万象的感受。德国建筑师Robert Krier提出过城市空间的概念:它仅是城市内和其它场所各建筑物之间所有的空间形式。这种空间,以不同的高低层次,几何的联系在一起,它仅仅在几何特征和审美质量方面具有清晰的可辨性,从而允许人们自觉的去领会这个外部空间,即所谓城市空间。简言之,就是城市中及各建筑物之间的可被人们领会的所有的空间。人在任何时候都在领会城市,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便是城市空间。

城市空间的构成 :研究城市空间,必然要对其分解,以期得到它的构成要素。既然城市空间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必然得从人的知觉、心理、行为角度加以分析。

1.2城市空间的本质:任何事情,都不能只见其表面,而应究其本质,这样才有助于我们的设计。一直以来,建筑师在谈论建筑时,常用平面、模型来说明设计,经常费尽心机在设计平面、模型上。习惯性的,当建筑师、规划师们谈及城市规划、城市空间时,也都不由自主地拿出城市的平面、模型来。对建筑设计来说,也许确实离不开平面和模型,但在城市设计上,平面模型到底能够说明什么呢?按照图纸上的平面、模型能建造出设计者所想象的城市空间吗?平面与模型,只能表现一种二维的形态,当然,以建筑师的眼光来看,平面上的建筑符号能代表特殊的涵义,在他们的头脑中由具体的平面加立面、剖面就能绘制出一副理想的效果图来。而这一过程是足以耗费许多宝贵时光,且没法保存下来;模型,似乎是对设计对象一个整体直观的表现,但人们观看模型的视角形成的印象是鸟瞰的效果,而建筑设计要解决人的尺度感受、规划也解决的是人走在大马路上视觉感受到建筑群高低错落和周围的环境相映成趣的效果,这些,模型体现不出来。如昌迪加尔城市中心,这是上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大师之一勒·柯布西耶的作品,看到这张精美的总平面图,我们感到它的构图十分严谨,极富现代风格。

二、建筑设计

建筑空间包括建筑形式(平面和立面)、质感、材料、光影和色彩,这一切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清晰的表现空间的品质或精神。甚至于一声呼啸,一声声回音,也会让人感到空间的存在。因而,现在所阐述的空间概念,不只是视觉感受,必须包括行动、情感方面的其它概念加以补充,它应是一种感觉,就如同我们全身的皮肤都可以感觉到“辣” 一样,“辣”不只是一个味道,不只是味觉,而是一种感觉。

空间意识远不止是脑力活动,它占据意识和感觉的全部, 要求整个自我介入以期作出全面的反应,因而对空间的概括不能用平面、模型或建筑物。空间就是某种因场所而产生的人的知觉感受。如同人的听觉,不能用物体振动或声波曲线来概括声音;如同人的色觉,无法用光的反射吸收或光谱来描述颜色一样,空间也不能用平面、模型或建筑物来概括。空间就是人的一种感觉,人对周围环境场所的感受,对自身定位的感觉。从而领悟到建筑设计的几个要点:(1)结合环境,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2)造型,有自己的风格,整体性强、简单中体现复杂,不变中起变化。这方面我喜欢板材效果,直接、明了、轻佻;(3)理性,承传历史文脉,用抽象化的手法引用或延续历史的痕迹。

三、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联的实用性学科,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它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和面问题。同时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城市规划管理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行为来对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监督、管理,并对二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加以协调解决。

四、正确处理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4.1 科学对待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类型。根据阿普尔压德(D·APPLeYard)的观点,城市规划设计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汁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

4.2 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经说过,“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例如希腊的爱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岛,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摄影家和画家,被称为“艺术家之岛”。整座岛上布满了十分简单的希腊式的民居,连警察局、医院、饭店都化整为零,成为民居式建筑尺度。几百年来,岛上的居民始终恪守一个规则:所有建筑均不超过三层,所有外墙均为白色。这种热爱自然、相互协调的观点,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理念。可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注重周围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4.3 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

重要的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影响也是很大的。应该尽快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组织一些专家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一是看建筑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二是对建筑设计方案本身进行评审,看它的设计思想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选出好的作品。在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决策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而且还应关注其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决策制度,这里的关键是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把握正的价值取向,不能把独一无二、标新立异作为取舍的唯一标准。

结语

建筑是组成城市的重要因素,也是城市的主要象征,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大兴土木的热潮,一大批各种类型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争奇艳,使城市的景观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城市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使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显得尤其重要。三者之间关系处理的好坏对城市的形象有着很大的影响。